靈感範文站

說課物理教案(精品多篇)

說課物理教案(精品多篇)

物理公開課教案 篇一

知識目標

1、瞭解什麼是激光和激光的特性。

2、瞭解激光的應用。

能力目標

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組織學生從不同的媒體中學習有關激光的知識同時,讓學生了解我國的科學事業,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

教學建議

本節內容可以作爲閱讀材料,指導學生自學,教師採取多種方式安排教學活動,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組織學生觀看有關激光的科技電影片,發動學生收集相關材料,組織閱讀、參觀等均可。以鍛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讓學生通過學習瞭解以下兩點:

1、激光與自然光的區別

激光與自然光比較,具有以下幾個重要特點:

(1)普通光源發出的是混合光,激光的頻率單一。因此激光相干性非常好,顏色特別純,

(2)激光束的平行度和方向性非常好。

(3)激光的強度特別大,亮度很高。

2、激光的重要應用

激光的應用非常多,發展前景非常廣闊,目前的重要應用有:光纖通信、精確測距、目標跟蹤、激光光盤、激光致熱切割、激光核聚變等等。

教學設計示例

關於本節內容,可以作爲閱讀材料,指導學生自學,在自學的時候,可以讓學生思考如下幾個問題:

1、究竟什麼是激光呢?

2、激光是如何產生的?

3、激光都有那些特性和用途呢?

物理公開課教案 篇二

一、教材分析

《汽化和液化》是人教版第三章第3節的內容,通過前兩節課的學習,同學們知道了溫度的概念、溫度計的正確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質通常存在的三種狀態,以及什麼是熔化、什麼是凝固。這些知識都爲這一節課的學習作了充分的準備。本節講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條件,這些內容與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這一發展理念。從生活中的現象引入汽化與液化概念,通過實驗探究汽化與液化的特點,總結規律,及時引導學生走向社會,瞭解汽化與液化的應用。在合作探究過程中,引導學生充分認識液體沸騰時的特點,並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利用實驗數據繪製圖象分析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中應用視頻等多媒體手段,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物態變化,激發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培養學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科學素養和科學精神。

二、學情分析

由於八年級學生的思維正處於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階段,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課前要設計好實驗,預測出在實驗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的關鍵部分,從實驗現象中總結出物理規律是非常重要的。沸騰和蒸發是學生生活中經常見到的現象之一,學生已經產生了比較豐富的感性認識,瞭解沸騰的特點和蒸發的影響因素,對於學生來說都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但是控制變量的研究方法學生還是比較不熟練,教學中要不斷強化。在這個階段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課後多動手設計小實驗、多觀察周圍的物理現象,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在注重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教學中,更要注重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麼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過程。

(2)瞭解沸騰現象,知道什麼是沸點、沸騰的條件。

(3)掌握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以及蒸發過程中吸熱(蒸發可以致冷)。過程與方法:

(1)觀察沸騰是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汽化現象。

(2)通過研究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學會比較的研究方法。

(3)通過探究活動了解液體沸騰的溫度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列舉生活實例,可以感覺到物理和生活的密切相關,通過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慾望,使學生樂於探索自然現象,樂於瞭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通過交流,能夠產生將自己的見解與他人交流的願望,認識交流的重要性。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1)探究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以及蒸發的過程是吸熱的。

(2)蒸發和沸騰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難點

(1)理解沸點的概念。

(2)通過與實際相結合,理解影響沸點的因素。

塑料袋、鐵架臺、酒精燈、鐵圈、石棉網、燒杯、溫度計、中心有孔的玻璃板、水、秒錶、注射器、橡皮塞。

四、教法與學法

針對以上的教學重難點,同時根據教材內容及編寫的特點,以學生的發展爲主,本課時主要採用了以啓發式教學法和實驗探究法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並運用多媒體,化靜爲動。與之對應的學法有實驗觀察、合作交流和結合生活的方法。使學生通過親自參與探究蒸發過程吸熱以及水沸騰的特點,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使他們在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得到發展和提高。

五、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學生演示實驗: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酒精,擠出空氣後紮緊口。放入80℃以上的。熱水中。

提出問題:你看到什麼現象?從熱水中拿走塑料袋,過一會兒又有什麼變化?怎麼解釋這些變化?

學生交流討論:酒精到哪裏去了?爲什麼塑料袋會鼓起來?究竟爲什麼失而復得?

學生交流:塑料袋中的液態酒精受熱後變成了氣態酒精,降溫後酒精又變成了液態酒精。

【設計意圖】該實驗儘量讓學生自己做,所用塑料袋要透明,且儘量薄,使滴入的酒精清晰可見。爲了使塑料袋排盡空氣,可將塑料袋像擰麻花一樣擰緊,再把口用橡皮筋紮緊。

歸納總結:引出汽化和液化的定義。

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和這個類似?我們這節課就來研究物體的

液化和汽化現象。

(二)推進新課

1)沸騰

創設情景:燒開水時如果不斷加熱會發現壺裏的水會沸騰。

你在家燒過開水嗎?水燒開時你發現了什麼呢?對於沸騰現象,你瞭解哪些?你能描述一下沸騰現象嗎?

歸納小結:物理學把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稱爲沸騰。

實驗探究: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

進一步提出問題:水在沸騰時有什麼特徵?水沸騰後如果繼續加熱,是不是溫度會越來越高?水的內部又是怎樣的呢?氣泡的生成和變化情況怎麼樣?

學生討論,猜想和假設

根據學生討論情況提出:要進一步研究沸騰現象,還需要通過實驗仔細觀察。

重點觀察:溫度隨時間的變化;氣泡的生成和變化情況。

【設計意圖】學生在進行實驗時,觀察更有針對性

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明確實驗目的,讓學生根據實驗需要確定實驗器材

小組試驗和收集數據

【說明】爲了縮短實驗時間,教師在上課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設計意圖】學生在這個過程學會分工合作,如計時、觀察氣泡的變化情況、溫度的變化、溫度計的使用、酒精燈的正確操作在此得到進一步的複習鞏固,要求同學們將觀察到的現象記錄到表格中。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希望你喜愛物理優秀教學教案設計 篇三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明確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能根據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初步判斷物體是否做功;

(2)初步理解功的計算公式,知道功的單位是焦耳,並會進行有關計算;

(3)知道作用在物體上的力與物體通過的距離垂直時,該力不做功;

(4)知道功率的概念,會進行簡單計算。

2、過程與方法:

經過舉例,理解功及功的必要因素,培養從生活現象中分析物理本質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用力未做功的實例,引起學生適當焦慮,激起其學習功的知識內容的好奇心,使之積極參與判斷是否做功的討論。

【實踐活動】

課外小實驗:測出自己上樓時所做的功及所用的時間。

要求:

1、測出:

(1)體重G;

(2)樓層高h;

(3)上樓所用的時間,按正常速度走上去所需時間t1,快速跑上去所需時間t2。

2、計算:

(1)上樓所做的功;

(2)兩次登樓過程的功率。

【板書】

第一節功

1、功的定義:

如果物體受力且沿受力方向移動了一定的距離,就說力對物體做了功。

2、功的計算:

功=力X距離

公式:W=Fs

單位:焦耳符號:J

3、功率:單位時間裏完成的功,用P表示。

公式:P=W/t

單位:W

1W=1J/s

物理公開課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通過分析一些實例瞭解質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質量的單位及其換算。

2.通過實際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學會用天平測量固體和液體的質量。

3.通過觀察、實驗,認識質量是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空間位置而變化的物理量。

4.通過使用天平的技能訓練,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與協助精神。

【教學重、難點】

1.質量的單位以及換算;

2.學習用托盤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

【教學用具】

大水泥釘、小水泥釘各一枚,訂書針一錠,天平。

【教學過程】

引導討論:

(1) 一根大水泥釘與一根小水泥比較有何相同之處?不同之處?

(都是鋼造的,用途相同;大小不同;重量不同;所用的鋼的量不同)

(2) 一根訂書針和一錠訂書針比較有何相同之處?不同之處?

(都是相同材料構成,含有的材料多少多少不同)

(3) 物理課本與課桌在構成上有何相同之處和不同之外?

(都由物質構成,但它們是不同物質構成的,物理書是紙等材料構成,桌子是木頭等材料構成,物理書要的材料的量沒有課桌要的材料的量多)

小結:所有物體都由物質構成,一種物質能構成大小和形狀不同的物體,由於物體的形狀和用途不同組成它們的物質的多少也可能不同 。

1.質量的概念

質量: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做質量

2.質量的單位

(1) 講解:

國際單位制中質量的單位是千克符號Kg 常用的單位還有克(g)、毫克(mg)和噸(t)

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補充:生活中斤、兩也是質量的單位,它在我國民間使用,不是國際單位制中的單位。

(2)引導估測常見物體的質量 及小資料的講解。

一隻蘋果的質量 、你身體的質量 、

一袋方便麪的質量、一隻雞蛋的質量

高二上冊物理教案 篇五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力的分解概念。

2、知道力的分解是合成的逆運算,並知道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3、學會按力的實際作用效果分解力。

4、學會用力的分解知識解釋一些簡單的物理現象。

過程與方法:

通過生活情景的再現和實驗模擬體會物理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

通過對力的實際作用效果的分析,理解按實際作用效果分解力的意義,並感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聯繫生活實際情景,激發求知__和探究的興趣。

通過對力的分解實際應用的分析與討論,養成理論聯繫實際的自覺性,培養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力的分解的概念,利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按力的作用效果進行力的分解。

教學難點:力的實際作用效果的分析。

三、教學過程

(一)引入:

1、觀察一幅打夯的圖片,分析爲什麼需要那麼多人一起打夯。

2、模擬打夯,指出用多個力的共同作用來代替一個力的作用的實際意義,突出等效替代的思想。

3、引出力的分解的概念:把一個力分解成幾個分力的方法叫力的分解。

(二)一個力可分解爲幾個力?

由打夯的例子可以看出一個力的作用可以分解爲任意幾個力,最簡單的情況就是把一個力分解爲兩個力。

(三)一個力分解成兩個力遵循什麼規則?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運算,因此把一個力分解爲兩個分力也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四)力的分解實例分析

以一個力爲對角線作平行四邊形可以作出無數個平行四邊形,因此把一個力分解爲兩個力有無數組解,但如果已知兩個分力的方向,那力的分解就只有解了。如何確定兩個分力的方向呢?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要根據力的實際作用效果確定分力的方向。

國中物理教案 篇六

教學單元分析

本節教學重點是電壓表的使用,電壓表的使用包括電壓表的讀數和電壓表的連接。在電壓表連接時,首先要選擇量程,其次是把電壓表並聯在被測電路中,讓電流從正接線柱流入,從負接線柱流出。

本節的難點是根據電壓表不同的量程去讀數。應當通過反覆練習讓學生掌握。

教學過程分析

1.通過比較電流表和電壓表,加深對電壓表的印象,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在前面學完電流表使用的基礎上,學習電壓表有類似之處。因此在教學時,首先提出測電壓的必要,其次指出測電壓的儀表叫電壓表。在介紹了電壓表之後,要把電壓表與學過的電流表進行比較。可以讓學生進行觀察比較,方法是每兩個學生位一組,課桌上擺放一塊電流表和一塊電壓表,看一看錶頭的標記有什麼區別?錶盤的標度有什麼區別?錶盤的`接線柱標記有什麼區別?

2.介紹與量程對應的表頭讀數。在使用電壓表測電壓前,要先估計被測電壓值,再確定量程。確定量程後,介紹讀數方法。照上圖做表頭試教板,移動指針練習讀數。

3.教師示範連接電壓表,側小燈泡兩端電壓。在連接教材圖6—8電路用電壓表測燈泡兩端電壓過程中,向學生介紹電壓表的使用規則(教材中的三條)。

4.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練習連接電壓表測小燈泡兩端電壓。在實驗室每兩個學生爲一組進行練習。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課題】

電壓表的種類、原理、構造。

【組織形式】

學生小組

【活動方式】

制訂分類課題:

1、種類

2、原理

3、構造

制訂查閱和查找方式:

查閱有關文檔資料

2瀏覽網上有關站點

3小組討論、交流

物理教案模板 篇七

課前準備:

一、教學設計:

昇華和凝華是自然界中常見的自然現象,是物質在固態和氣態之間直接轉變的過程,但我們的同學們,對這種轉變的過程和轉變過程中的吸放熱情況並不非常熟悉,而且也很難直接觀察到,因此要掌握好這一節內容,我們可以在實際教學中把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掌握過程變成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活動的過程。

二、具體步驟:

(1)佈置同學們課前複習歸納。

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質三態是固態、液態、氣態,固體和液體之間的轉化、液體和氣體之間的轉化都已學過,通過對已學知識的歸納和總結,提高學生梳理知識的能力,鞏固所學的知識。同時讓同學們自覺體會和產生固態與氣態之間是否會轉變的疑問,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求知的慾望。

(2)佈置學生收集有關資料。

佈置學生通過上網、查閱圖書,收集有關人工降雨的資料,弄清人工降雨的常用方法、使用材料和原理等。通過對課外知識的閱讀,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3)觀察生活中的現象。

在學習了前面關於固態和液態、液態和氣態之間的物態變化之後,觀察日常的生活中有沒有固態與氣態之間直接轉化的過程,並做好記錄、與同學進行交流和探討,培養同學們觀察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最後在課堂上引導同學通過小組活動完成課本中設計的實驗,並通過實驗歸納課本中的重點知識。同時,再用學過的知識來解釋一些前面討論的現象和問題。然後,對學生收集的知識進行討論和交流,並給予一定的評價和指導。

三、教學目標:

1、知道什麼叫昇華,什麼叫凝華。

2、知道昇華是一個吸熱過程,凝華是一個放熱過程。

3、能夠解釋生活中常見的昇華、凝華現象。

4、通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歸納總結,收集材料和對日常現象實驗的觀察,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探求知識的慾望。

5、通過小組活動、課外和課堂的討論與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教具、學具、實驗儀器:

1、學具:收集的文字資料、實物、圖片。

2、教具:實物投影儀、照片、鐵架臺、燒瓶、酒精燈、細線、碘

五、教學重點、難點:

1、知道昇華、凝華現象及它們各自的吸放熱情況。

2、解釋生活中的昇華、凝華現象。

3、瞭解昇華、凝華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六、課前學習的內容:

1、歸納前面所學的物態變化並瞭解其吸放熱的情況。

2、查閱有關人工降雨的資料,瞭解其中的原理和涉及的物態變化情況。

3、觀察生活中的物態變化,瞭解那些發生在固體和氣體之間的。

4、與同學交流觀察學習的情況並提出自己的問題和想法,並做適當的記錄整理。

教學過程:(教學階段與時間分配、教學指導、學生活動)

一、複習引入(3分鐘)

前面我們已學習了有關自然界中物質狀態及其變化的情況。下面來做一個簡單的回憶和歸納。

1、自然界中的物質常見的存在狀態主要有哪些?

2、發生在固態和液態之間的轉化過程分別叫什麼?吸熱還是放熱?

3、生活中有哪些現象屬熔化?哪些屬於凝固?

4、發生在液態和氣態之間的轉變過程分別叫什麼?吸熱還是放熱?

5、汽化的兩種方式是什麼?它們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6、那麼我們來猜一猜:自然界中,固態與氣態之間能否轉變呢?舉例說明。

學生1答:固態、液態、氣態。

學生2答: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叫熔化,是一個吸熱過程;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叫凝固,是一個放熱過程。

學生3答:如冰化成水、鐵變成鐵水等是熔化;水結成冰、油變成固態油脂、蠟燭油變硬等是凝固。

學生4答:物質從液態變成氣態叫汽化,是一個吸熱過程;物質從氣態變成液態叫液化,是一個放熱過程。

學生5答:蒸發和沸騰它們的相同點:都是汽化現象,都要吸熱。不同點:溫度條件不同;發生地點不同;劇烈程度不同。

學生6答:能;如:衣櫃中的衛生球變小冰凍的衣服幹了;冬天的雪人變小了;雪花的形成等。複習鞏固前面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生整理歸納知識的能力。老師要幫助學生整理糾正一些不正確的答案。

二、教學過程(35分鐘)

教師引導下面我們通過活動來觀察物質在固態與氣態之間的變化:

1、先裝置好實驗儀器

2、觀察瓶中碘的變化並做好記錄。

3、移去酒精燈,然後觀察瓶中的變化。

4、棉線上析出的碘像什麼?

5、下面我們來歸納一下活動中發現的一些現象。

(1)碘是怎樣變成氣體的?

(2)什麼是昇華?

(3)昇華時我們必須給碘加熱,這說明這是一個什麼過程?

(4)什麼叫凝華?它吸熱還是放熱?

6、課前同學們收集的物態變化中,哪些是昇華?哪些是凝華?

學生活動:在錐型瓶中放入少量的碘粒,在靠近碘粒的上方懸掛一段棉線,用酒精燈微微加熱。學生觀察:瓶底有紫色的碘蒸汽冒出,但沒有看到液態的碘。學生觀察:瓶中紫色的碘蒸汽消失,瓶中細線上出現針狀碘固體,非常漂亮。

學生1答:像雪(人造雪)

學生2答: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

學生3答: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叫昇華。

學生4答:吸熱學生答: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叫凝華。它是一個放熱過程。

(說明鍛鍊學生的觀察能力、教會學生如何記錄實驗現象。培養學生根據實驗現象歸納知識的能力。)

三、教學小結(7分鐘)

四、作業佈置、教師引導:

1、同學們在課前收集了有關人工降雨的一些資料和圖片。下面請同學們分別交流。

(1)在這種方法中涉及哪些物理原理和現象?

(2)人工降雨的第二種方法是什麼?涉及哪些學過的知識?

(3)人工降雨的第三種方法是什麼?又涉及哪些學過的知識?

2、除了人工降雨外,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昇華、凝華,它們幫助人們解決了哪些問題?

a、學生歸納總結本課內容。

b、歸納出物態變化的網絡圖或循環圖。

(1)食物保鮮

(2)舞臺製造白霧

(3)利用衛生球除蟲

(說明活動鼓勵同學們質疑、提問、補充,提高學生合作學習和多向思維。老師提一些問題讓學生解決或有的同學不太清楚的問題請學生幫助解決,使學生體會成功和幫助人的喜悅。培養學生聯繫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梳理知識的能力。另外,通過對日常現象的觀察和比較,使同學們體會到生活、物理、社會的關係,學會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爲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服務的慾望)

板書設計:

昇華和凝華

一、活動:

1、過程

2、觀察、記錄現象

3、結論

二、昇華是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

凝華是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

三、昇華吸熱凝華放熱

四、生活中的昇華、凝華現象及應用

物理教案模板 篇八

說教材:

《重力與重心》是司南版必修1第四章第1節的內容,是本章重要的基礎內容本章從最常見的重力入手,講授力學的基礎知識,是高中力學的基礎,爲後面的學習做好準備,所以本章的教學關係到高中物理教學的好壞本節的主要教學內容有:

1、力的描述;

2、重力及其測量;

3、重心與穩度

本節內容是在國中的基礎上,進一步讓學生領略豐富多彩的力現象,學會基本的力學研究方法,理解重力的大小與方向,並結合重心與穩度,強調與生活的密切關係結合本節的內容和特點,爲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從新課程的“三維目標”培養學生按教學大綱要求,結合新課標提出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用力的圖示和示意圖來描述力;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理解生活中測量重力的方法;

3、知道重心的概念及均勻物體重心的位置;

4、會用簡單器材探究不規則物體的重心位置;

5、知道重心與穩度的關係;

6、運用重力,重心解決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

用簡單器材探究不規則物體的重心位置。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各種力現象的奇妙保持對力現象的探索熱情,體會重力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

高一學生的思維具有單一性,定勢性,並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轉變,由於力的概念比較抽象,在國中已經學習了力的示意圖,進一步擴展重力與重心本節的重點是力的圖示,重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重心與穩度;教學的難點是重心與穩度。

說教法:

物理教學重在啓發思維,教會方法學生對力的示意圖和重力已有自己的認識,可以作爲教學的起點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力的圖示的描述方法,並通過複習力的三要素來引導學生學習重力的三要素,並通過實驗探究均勻、規則物體的重心位置,再進一步聯繫生活,理解重心與穩度;使學生全面的理解教材,把握重、難點;因此,本節課綜合運用直觀講授法、實驗探究法並結合多媒體手段在教學中,加強師生雙向活動,合理提問、評價,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新知識。

說學法: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現代教育以“學生爲中心”,更加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新知識本節課教學過程中,在國中的基礎上,複習力的示意圖和力的三要素,來引導學生學習力的圖示和重力的三要素,再擴展到重心與穩度,強調學生學會畫力的圖示,引導學生積極探究不規則物體的重心巧用提問、評價激活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課堂氣氛,讓學生在在輕鬆、自主、討論的學習環境下完成學習任務。

說教學過程:

從以上分析,教學中掌握知識爲中心,培養能力爲方向;緊抓重點突破難點設計如下教學程序:

1、導入新課:(大約需要5分鐘的時間)

教師通過(靜態和動態)圖片展示奇特的力現象,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通過幾幅有關重力的圖片來告訴學生今天研究的是最常見的力――重力把學生的思維帶入課堂。

2、新課教學:(大約需要35分鐘的時間)

通過提問,複習國中時是怎樣描述力的?(力的示意圖);複習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讓學生學習新的力的描述方法,引出什麼是力的圖示,怎樣畫力的圖示?對於力的圖示,學生常常容易出錯,因此有必要讓學生親自動手畫,而不是隻記住它的畫法所以教師先舉例(圖4—6力的圖示)該怎樣畫舉例(某人用50 N水平向左的力推靜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箱子)並讓學生動手畫,叫兩個學生到黑板上畫,教師評價與分析學生所畫的力的圖示,指出他們的錯誤,進一步指導學生學習力的圖示的畫法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思考來獲取新知識。

教師舉例(樹葉飄落等)引出由於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重力的概念),讓學生感受重力無處不在通過力的三要素分別講解重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重心)):讓學生討論怎樣測量重力的大小?引出測量重力大小的原理:G=g,並讓學生知道g值會隨地球上緯度和高度而變化教師通過作圖的方法來引導學生分析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重力的作用點稱爲重心,那物體的重心如何確定?學生閱讀課本、思考、討論,得出有規則幾何形狀且分佈均勻的物體重心是幾何中心;教師提問:沒有規則的物體重心如何確定?指導學生利用懸掛法尋找重心,學生進行實驗,體驗獲得知識的過程教師把知識擴展到;重心的高低影響物體的穩度,教師舉例說明;學生閱讀課本,利用所學的知識聯繫實際解決問題教師總結本節的內容,再進行例題的講解與鞏固,使學生學習的知識具有穩定性最後佈置作業(在板書方面:教學中將黑板一半寫概念,另一半用來作圖分析)。

結束語:在以上設計中,我力求“以學生爲中心”,以物理實驗爲基礎,積極倡導學生思考、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同時還要根據學生的需要和課堂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不斷地反思和總結在此,還請各位老師,領導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物理公開課教案 篇九

教學設計

通過自主學習,課外調查,估測,實際測量等手段,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使學生真正成爲教學活動的主體。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知道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單位及其換算。

2 過程與方法:能根據日常經驗估測長度,能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長度。知道長度的測量結果由數值和單位組成。知道測量有誤差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根據常見的週期現象估測時間,能使用秒錶、手錶測量時間。

課前導學

1 提供學生自學提綱,讓學生了解長度、時間的單位及其換算關係。

2 通過調查市場上出售的服裝和鞋子尺碼的國家標準,搞清如何根據人體尺寸應購買哪種規格的衣服和鞋子,把知識和實踐緊密地聯繫起來。

3 通過上網查閱有關長度單位的資料,瞭解“米”的定義的歷史變遷。

4 上網查閱鐘的發展史。

教學重點

1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長度 2 學會使用機械秒錶測時間。

教學難點

長度和時間的單位換算

教學用具

多媒體教室,釐米刻度尺,遊標卡尺,螺旋測微器,捲尺,米尺(30)

機械秒錶{30}、電子秒錶

教學方法

觀察 討論 實驗 多媒體教學

物理教案模板 篇十

識梳理知:

1、道德的含義

道德是調整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關係的行爲規範。

2、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原因

意義:

(1)道德在社會發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道德是衡量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的發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尺,也是衡量個人素質水平的重要標尺。

(3)道德對於個人的成長、人生事業的成敗、生活幸福的與否都具有重要作用。

①有助於塑造完美的人格

②有助於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

③有助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必要性:

①公民道德建設作爲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

②對於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都具有深遠的意義

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要求,也是歷史賦予當代青年的崇高責任莊嚴使命。

3、道德與法律的關係

(1)聯繫:都是調整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關係的行爲規範

(2)區別:

①產生時間不同,道德自人類社會產生後就始終存在,法律是當人類社會進入階級社會後,隨着國家的出現而產生的

②實現方式不同,道德主要是通過個人良心、風俗習慣和社會_,通過教育、批評和自省等方式起作用:法律一經國家制定或認可,就由國家執法機關和司法機關,憑藉國家的權力強制施行

③調節範圍不同,道德調節的範圍幾乎涉及人們所有社會關係和行爲;而法律主要涉及哪些重要的、基本的社會關係和行爲。

4、德治與法治的關係

(1)聯繫:從國家的治理來說,法制與的知識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2)區別:

①法制以法律的性和強制性規範社會成員的行爲,德治則以道德的說服力和感召力提高社會成員的思想認識和道德覺悟。

②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法律是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道德同樣是以是否符合人民羣衆的利益作爲評價善惡、榮辱的根本標準。我們必須把得知與法制緊密結合起來。

5、如何加強道德建設

(1)繼承優良傳統

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精華,具有無窮的感染力和永恆的生命力。中華傳統美德,凝結在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民族精神之中

(2)弘揚時代精神

①道德的進步,總是表現在爲傳統道德精華與時代精神相結合,先進道德的發展,也要隨着時代的發展,不斷融入新的時代精神,是我國公民道德建設的。內在要求。

②道德的進步,總是在社會實踐發展的基礎上實現的,是不同歷史時期時代精神的結晶,是我國公民道德建設的必然要求。

(3)博採衆長,爲我所用

①繼承優良傳統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既要發展本民族的傳統美德,又要借鑑世界各國道德建設的成功經驗和先進文明成果

②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歷程中,世界各國、各民族創造力自己的民族文化,有很多各具特色的道德精華,值得我們汲取和繼承,有很多富有成效的道德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4)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

6、我國公民基本的道德規範的內容

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7、以爲人們服務爲核心

(1)原因:

①爲人民服務是社會主義道德的本質特徵,也是社會主義道德區別和優越於私有制社會形態道德的顯著標志

②只有以爲人民服務爲核心,才能正確處理好各種複雜的利益關係。

8、以集體主義爲原則

(1)基本內容:

①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二者相輔相成

②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衝突時,個人應當以大局爲重,個人利益應當服從國家利益

③堅持集體主義,維護集體利益,要保障個人正當利益,使個人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個人價值得以充分的實現。

(2)原因:

①在社會主義社會裏,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②社會主義的政治、經濟關係,決定了社會主義公民道德建設必須以集體主義爲原則。

(3)措施:堅持集體主義的原則,尤其是要反對個人極端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