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關於幼兒園教育教學的論文(精選16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16篇《關於幼兒園教育教學的論文》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關於幼兒園教育教學的論文》相關的範文。

關於幼兒園教育教學的論文(精選16篇)

篇1:幼兒園教育教學論文

幼兒園教育教學論文大全

《淺談幼兒園課程語言領域教學的研究》

前言:0~6歲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想要挖掘出幼兒自身所具有的智慧才能,我們就不能忽視幼兒成長階段的語言發展關鍵期,舉行的課題活動中,多數教師對幼兒的語言教育都沒有真正達到全方位的發展,他們都錯誤的認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只能在語言教學活動中才能體現,其他領域教學活動不需過多考慮語言能力的發展。在實際教學中,有的教師不知如何將語言教育貫穿到其他活動中,而在語言教學活動中其語言的發展也只侷限於看圖講述、續編故事、仿編詩歌等幾種形式,僅靠這些活動來達到幼兒的語言發展要求是不夠的,那麼我們要如何在教學中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呢?

關鍵詞:幼兒園課程;語言領域;教學;研究

正文:

一、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和訓練。

(一)、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激發幼兒的語言興趣。

幼兒學習語言,都要與周圍的人、物、大自然及社會現象緊密相連。並通過各種感官直接感知,來獲得周圍的一切知識,繼而發展幼兒的語言。語言的發展提高了幼兒的認知能力,而認知範圍的擴大,又豐富了幼兒的語言。因此,發展幼兒語言能力應與認知能力發展相結合,爲幼兒創設條件和生活內容,讓幼兒在實踐中認識世界,發展語言。如:海南的椰子樹,引導幼兒說一說椰子樹的幹、葉子的形狀、果的味道,讓幼兒親身感受到椰子樹的結構和用途,豐富其生活內容,開闊幼兒的視野。

(二)爲幼兒創設多看、多聽、多說、多練的語言環境。

1、只有讓幼兒多看、多聽、多說、多練,才能使幼兒獲得豐富的詞彙,獲得練習的機會,從而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計劃地帶領幼兒直接觀察,爲幼兒多創造條件。如:爲幼兒講述《還有誰要上車》的故事時,出示公交車圖片,講一講幼兒坐公交車的經驗,請幼兒觀察圖片,發現了什麼說一說,教師在講述故事之前提出問題:故事裏小動物們是上公交車時都說了什麼。最後發生了什麼事。

2、培養幼兒有意地傾聽,是發展幼兒表達能力的先決條件。幼兒要學會語言,首先要學會聽,聽得懂、聽得準確,然後才能正確的模仿——說。我們應積極的爲幼兒創設聽的環境,如:聽故事、兒歌錄音、聽別人講故事、多種聲音、樂器的聲音、動物的叫聲......讓幼兒聽後模仿、想象,並說一說這些聲音像在說什麼。這樣能夠發展幼兒的聽覺器官,加強對語言聲音的結分析。

3、培養幼兒說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一切時機,與幼兒進行交談。使他們無拘無束,有話願意講出來如:在戶外散步時,引導幼兒交流所見的.東西,及時豐富幼兒詞彙;在進餐時,請幼兒報出餐具名稱和菜名;在盥洗時,教幼兒掌握盥洗用具的名稱和盥洗動作,等等。教師在組織幼兒活動時,要做到:讓幼兒想說——用鼓勵地方式,互相激勵的方法讓幼兒產生說的慾望;讓幼兒敢說——即通過爲幼兒提供多種表現自我的機會、說的機會,來消除幼兒獨立表現的恐懼,增強幼兒大膽表現的慾望;讓幼兒會說——也就是把要是的話講清楚、講完整、講得生動、形象些。怎樣能做到這些呢?如:請幼兒在觀察一個蘋果,讓幼兒說一說,“這是一個紅紅的蘋果”、“這是一個有大有紅有甜的蘋果,根據幼兒不同年齡的語言表達的提高。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主要體現在幼兒能正確發音、吐字清楚、有豐富的詞彙並能正確的運用。這些內容都將在語言實踐學習中獲得、掌握,這就要求幼兒多多練習,逐漸地掌握。我們應爲幼兒提供多練地機會,創造多練地環境。如果幼兒的發音不準,教師和家長應及時地糾正,這樣幼兒才能進步地快、說的好。幼兒學習語言主要是靠模仿,如“老師我要玩積木、雪花與積木”,教師就要給予糾正說:“老師,我要玩雪花片積木”,並讓孩子多說幾遍,漸漸地,幼兒就會說了。凡是幼兒用詞不當,我們就馬上給予糾正,且不厭其煩地讓幼兒多練習。

(三)通過各種真實有效途徑的滲透,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綱要》中指出: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語言與思維有着密切的關係,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和語言能力的發展是同步進行的。幼兒掌握語言的過程也就是思維發展的過程,而思維的發展又會促進語言構思能力、邏輯性和語言能力的發展。如:在講故事《小豬的媽媽不在家》的時候,教師引導幼兒用繪畫把對媽媽的思念描述出來,畫好後,根據幼兒對故事的記憶和理解創編故事情節,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和想象力。讓幼兒學得主動、活潑,使其創造性思維得到發展。爲幼兒創設與人交往的機會,發展幼兒的語言交往能力。鼓勵幼兒多進行自由交談經常開展談話活動能較好的促進幼兒語言交往的發展。談話是幼兒在一定範圍內運用語言與他人進行交流的一種語言活動。自由交談令幼兒無拘無束、思維活躍、暢所欲言,而且不受空間、時間、人物的限制,所以幼兒特別適合這種談話方法。如:昨天幫媽媽做了什麼事情了?今天和小朋友們玩的高興嗎?你們玩的什麼?等等。培養幼兒良好的語言習慣,最主要的是具有禮貌的語言。從小讓幼兒學會使用禮貌語言,具有良好的語言習慣,會使幼兒獲益終身。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應教育幼兒尊敬長輩、成人。對待長輩應主動、熱情的打招呼、稱呼人。如:見到年老的叫“爺爺”“奶奶”,見到年輕的叫“叔叔”“阿姨’等等;分別時應說再見。讓幼兒知道在別人談話時,不應打斷、插嘴;別人和自己講話時,要專心的聽,不離開,不嫌煩。講話的聲音不要太大,但要讓大家都能聽見;語速要適中;語言要準確,吐字要清楚;說話時要看着對方的眼睛,不要東張西望,漫不經心,不罵人。

二、幼兒語言發展的侷限性。

(一) 將語言教育滲透到幼兒教育的各個環節中

1、在這裏,我們需要弄清幾個概念:說話、言語、語言。說話指通過震動聲帶發出一定音節的聲音就叫說話,只要不是天生聾啞,就可感到這種狀況;言語,就是將一個個音節串連起來,變成能夠表達一定意義的句子;而語言,則是包含着聲音、詞彙、語法有機結合。它是一種完善表達某種思想狀態的一種高級語言形式,它是言語的昇華和發展。作爲幼兒教育,我們不僅要讓他們學會衣、食、住、行,讓他們學會背詩繪畫,更重要的就是要叫他們運用語言,發現語言,提煉語言;因此,我們應把語言教育貫穿於教學活動的始終。

(1).數學教學活動中沒有豐富的語言描述,但它卻要求幼兒有敏捷的思維能力和精確的表達能力,教師可將兒歌、遊戲貫穿其中,讓幼兒在玩玩說說中掌握相關的數的概念,如:認識數字1——10,讓幼兒來具體描述各個數字並可根據幼兒的描述進行模仿。

(2). 美術活動中的語言教育不僅能豐富幼兒的詞彙,還能拓展幼兒的思維空間,幼兒在畫畫時,可讓幼兒用語言描述出自己作品的內容,幼兒在開始的描述中詞彙還很單一,但經過多次的練習後,會發現幼兒語言描述能力超乎想像;在手工課中,有的幼兒接受能力強,有的接受能力弱,教師一個人教不能顧及到每一位幼兒,課程往往達不到預期效果,半數幼兒體驗不到其中的樂趣,逐漸對其失去興趣,如果採取先將學會的幼兒分配到各個小組中,讓他們去教幼兒,幼兒通過互相交流討論合作來完成作品,這樣不僅增強了幼兒對手工課的興趣,還能培養幼兒的語言組織能力。

(3). 在科學教學活動中,語言發展的空間也很大,讓幼兒將自己的觀察的結果告訴大家,並提出疑問,評價他人的探索結果,可採取描述和討論兩種方法(如:在種子的成長過程中,讓幼兒將每日觀察的現象過程描述出來,再將自己在探索中發現的疑問同大家一起討論,尋找答案),但幼兒在描述時常會用詞不當,教師應注意糾正並隨機豐富幼兒的詞彙。

2、多爲幼兒提供語言發展的機會

(1)晨檢後,教師會組織幼兒安靜的吃早餐,不得隨意走動、喧譁,而幼兒總是想把自己看到的、做到的儘快告訴老師和自己的同伴。根據這一特點,可將這段時間改爲談話活動,讓幼兒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描述出來向大家一起來分享,這對幼兒學會任何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大有幫助。

(2)遊戲活動中,一貫都是教師提出指令要求,幼兒根據要求進行活動,活動過程千篇 一律、死板硬套,如果將遊戲規則告訴幼兒,而讓幼兒自己來組織活動開展,並進行人員分配,然後讓幼兒分組進行經驗交流,並進行師範,最後在讓幼兒進行活動,幼兒通過自身的體驗,不僅增加了遊戲的靈活性,還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能力。

3、經常進行故事、兒歌比賽或心情描述等活動,鼓勵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地聲音洪亮地發言,對於那些不善於集體場合與人交談的幼兒而言,是一種練習語言技能的好機會。

(二)、採用多種方法,加強幼兒語言訓練,刺激幼兒語言行爲。

語言是人類交際的工具,要想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必須加強語言訓練。

1、豐富詞彙

詞是語言的基礎,幼兒掌握多少詞,理解詞的深淺程度,直接影響着語言表達質量和認知能力的發展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幼兒期是掌握詞彙最迅速的時期,但幼兒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他們掌握知識有限,理解力不強。針對幼兒這一特點,我們應藉助一些直觀形象的教具,幫助幼兒理解詞義。如:實物、圖片、動作、表情等。

2、發展口語

發展幼兒口語有多種途徑,如;複述故事、看圖說話、欣賞文學作品等。這些都能幫助幼兒增強口語表達能力。因此,平時就要求幼兒對老師講的故事進行復述,多選一些優秀的文學作品供幼兒欣賞,隨時隨地讓練習口語表達。如:教室牆上的裝飾畫就可以讓幼兒自由的講一講:你喜歡這副畫嗎?爲什麼?你能編出一段故事嗎?街上的廣告畫也可以讓幼兒說一說:你覺得畫的是什麼?它是做什麼廣告的?總之,我們的身邊有很多教育契機存在,只要我們稍加註意並充分利用,就會使孩子受益終身。

3、注重條理

語言必須具有條理性,否則就不能準確表達出你的意圖。要教會幼兒正確的使用語言,有條理的說話。如:在看圖講述《送奶奶回家》中,讓幼兒先觀察他們在幹什麼,後來又怎樣了,最後又怎樣了,引導幼兒按照一定的條理講述故事。使幼兒不但鍛鍊了語言表達能力,還增強了語言概括能力和思維能力。

4、早期閱讀

教師在指導幼兒早期閱讀活動中,幼兒自己按順序翻閱,學習仔細觀察畫面細節,理解故事人物、情節,並逐漸將聽到的語句、詞與書上的印刷符號對上號。教師還應經常鼓勵幼兒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表述作品,並學會評價別人的講述。在此過程中,幼兒養成了閱讀的興趣和習慣,並鍛鍊了初步的閱讀技能和語言表達能力,因此,早期閱讀在幼兒語言發展中有着獨特的價值。

(三)利用家庭教育,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發展。

陳鶴琴說過:“幼稚教育是一種很複雜的事,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能單獨勝任的,必定是兩方面共同合作,主能得到充分的功效。”所以我們十分重視家庭教育的作用。

通過調查瞭解發現,現在家長與孩子溝通很少,雖然有的家長了帶孩子出去玩,但卻不知道怎樣引導孩子說話,也有的家長認爲“孩子長大了就會說話,不着急。”還有的家長把教育的任務推給了老師,來個撒手不管。針對這種現象,我們通過多種形式,啓發家長重視早期語言教育,指導家長培養孩子的語言方法。如在家園聯繫欄張貼《如何創設良好的家庭語言環境》、《做好孩子的語言玩伴》、《小兒說話掌握的五種技能》、《孩子語言發育遲緩的原因》等相關文章,讓家長進一步瞭解語言教育方面的知識。利用早晚接送、家訪、電話諮詢等方式解答家長在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教育,不是幼兒園單方面的責任,而是家園共育的目標,孩子語言能力的培養,滲透於孩子生活的每時每刻,因此需要我們家園緊密合作,共同培育,只有這樣,孩子的語言發展纔會更爲迅速。

結果:

語言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我們長期堅持下去,我們仍將繼續探索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積極採取有效措施,把握幼兒年齡段的生理、心理特點,持之以恆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爲幼兒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語言基礎。並應該充分地去開發幼兒所具有的天賦,進一步提高幼兒的智力。幼兒語言的發展是在幼兒與環境相互作用中得到發展的,以上幾點都可以稱爲“環境”,這種有利於幼兒語言發展的環境是我們幼兒教師能夠提供的。我們在發展幼兒語言過程中要把握每個幼兒實際,掌握幼兒學習語言的規律,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那麼,幼兒的語言一定會健康的發展,幼兒的整體素質也將全面提高,爲造就將來的祖國棟樑之纔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袁愛玲《學前全語言創造教育活動設計》,教育科學出版社。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3、專業幼兒資訊《父母必讀》。

4、中華家庭教育網

5、中國學前教育網

篇2:幼兒園教育教學論文

在幼兒園這個相對特殊的環境裏,幼兒教師的語言對幼兒的成長和發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幼兒教師的語言是提高幼兒教學的重要手段。教師能否將經驗缺乏的幼兒自然而然地引入到預定的教學中,教師的語言技巧決定着整堂課的成敗。幼兒的生活經驗貧乏,語言水平低,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那麼怎樣才能使自己的語言有吸引力,像磁鐵一樣牢牢的吸引住幼兒呢?我認爲幼兒教師在使用語言時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 、幼兒教師的語言應當具有趣味性。

幼兒教師所面對的是生活經驗貧乏,語言水平低,又愛哭鬧的幼兒,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喜歡生動、有趣、形象、活潑的語言。這就要求教師的語言具有形象性、生動性,趣味性。既不能太過“兒童化”也不能太過“成人化”,生動形象的語言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把幼兒潛在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使他們在愉快地氣氛中自覺、主動地學習。如進行故事教學時,教師講故事的語言就應該誇張、生動,富有趣味性,比如用又粗又澀的聲音扮演鴨爸爸;用惡狠狠的腔調演繹大灰狼;用陰鬱沉悶的怪聲表現老巫婆;用清脆的聲音扮演小紅帽等等,這樣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物就把幼兒帶入了童話世界,之後的交流、教學也會進行的順利且充滿活力。相反,枯燥無味、呆板無力的語言會使幼兒昏昏欲睡,毫無興趣。因此,我們要善於從幼兒活動的實際出發,抓住幼兒的特點,使用生動、形象、富有感情、具有感染力、貼近幼兒生活的語言,有效的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二、幼兒教師的語言應當具有激勵性。

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幼兒更是如此。可是幼兒由於自身的年齡特點,在陌生的同伴面前,難免感到膽怯,害羞。因此,鼓勵和支持幼兒是幼兒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前提,當幼兒遇到問題不能正確解決,感到灰心與無望時,教師就要用積極的語言引導幼兒去探索。如在進行計算活動,學習5以內的加法時,教師問幼兒,“樹上原來有兩隻小鳥,現在又飛來了兩隻,樹上一共有幾隻小鳥?”大部分的孩子都踊躍的舉起了小手,急切地等待着老師。我環顧一週,發現平時不喜歡舉手的劉英也舉起了手,我把這個機會留給了她。但是我對她能把結果準確的說上來希望不是很大。因爲她在班裏各方面能力不強。她膽怯的站了起來,小嘴動了半天也沒有發出一點聲音。無助的眼神看着我,小臉漲得通紅,我笑着對她說:“別緊張,老師相信你。”聽了老師簡短的'一句話,她挺了挺胸脯,大聲的說出了答案。對即將失去信心的幼兒來說,無疑是一種支持性的力量,可以成爲幼兒解決問題的動力,堅定完成任務的信心。

三、幼兒教師的語言應當力求豐富多采。

語言貧乏,乾癟無味,是幼兒教師口語的大忌。翻來覆去用那幾個詞,可聽性差。教師要善於準確地遣詞造句,善於從衆多的詞彙中選擇最恰當的表達自己的思想,才能入耳入心。語言新鮮,幼兒的好奇心就能得到滿足;語言新鮮、多采,就能有效地激發幼兒的探求活動,激發幼兒的求知慾。

語言是一門具有無窮魅力的藝術,作爲幼兒教師要在掌握規範化語言的基礎上,做到趣味性、激勵性和藝術化,充分發揮語言的魅力,使天真無邪、純真可愛的孩子們伴着我們的語言健康快樂地成長.

篇3:幼兒園教育教學論文

《關於幼兒園禮儀教育教學活動的相關措施》

摘要:爲了能夠保證學齡前幼兒對於中國禮儀知識有着更加全面的掌握,幼兒園需要結合實際狀況來開展相應的禮儀教育教學工作。目前,幼兒園禮儀教育內容還有待完善,教師選擇的禮儀教育方法和途徑較爲單一。要想從根本上提升幼兒園學生的綜合素養,就要對全方位的禮儀教育內容體系進行構建,採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從而獲得更加顯著的禮儀教育效果。

關鍵詞:幼兒園禮儀教育;教學現狀;改進措施

中國作爲一個著名的禮儀之邦,中國文化精神結構中的“禮”地位較爲顯著,“有禮、好禮、注重禮儀”作爲中國人的一種美德,需要對其進行發展和弘揚。但是,在實際研究中不難發現,幼兒園有很多孩子對於禮儀相關知識的瞭解相對較少。爲了能夠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現狀,在幼兒園開展相應的禮儀教學工作有着較爲顯著的意義。

一、幼兒園禮儀教育的現狀分析

通過相關的觀察和分析,很多幼兒對於禮儀知識的瞭解相對較少,日常學習和生活中也很容易出現禮儀缺失的現象。 [1]例如,爲了能夠讓幼兒懂得尊老愛幼,教師常常會問道,XX,你買的炸雞腿真香,能不能給媽媽或者爸爸嘗一嘗啊,這時,很多幼兒的第一反應就是:不。對於這種較爲常見的現象,不難發現幼兒對於禮儀知識的掌握水平有待提升。面對幼兒禮儀行爲缺失較爲嚴重的現象,很多教師已經開始意識到禮儀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並開展相應的實踐活動。

在對幼兒園禮儀教育教學活動進行分析和了解之後,不難發現很多禮儀教育工作中還缺少預見性和系統性的要求。教師所採取的教學方法大都比較隨機,也就是遇到幼兒的不文明現象之後,隨便實施禮儀教育,整個教育方法有着明顯的即時性,指向較爲明確。 [2]但是,這種隨機性的教育教學活動只能夠在教師視線範圍之內,整個教育實踐活動只能夠針對個別幼兒或者一部分幼兒開展,難以兼顧到所有的孩子。這種隨機教育方法的發生方式大都是語言提醒,若想讓幼兒能夠明白不能隨便拿走別人的東西,教師一般會在講道理的方法效果不明顯之後,使用批評、厲聲警告等方法,從而導致禮儀教學效果受到影響。

二、提升幼兒園禮儀教育質量的相關措施

我國現階段幼兒園禮儀認知或者禮儀行爲教育教學工作中還存在很多有待完善的地方,整個教育內容達不到完整性和系統性的要求,教師選擇的禮儀教育方法和途徑較爲單一。爲了能夠從根本上改變這種教學現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開展。

(一)教師要能夠對禮儀教育內涵進行把握

禮儀教育有着較爲豐富的含義,幼兒園禮儀教育內涵也相對豐富。從教學內容來分析,包括體態、面部表情以及諺語等個人修養;包括通聯禮儀、交往禮儀、應酬禮儀、餐飲禮儀以及聚會禮儀等。 [3]雖然分類存在較大的差異,但是,全方位的幼兒園禮儀教育內容應該包括社會生活以及個人生活、家庭禮儀、個人利益以及公共場所禮儀等。教師在對禮儀教學內容進行選擇時,需要堅持具體到抽象、由淺入深、由他律、無律到自律的具體發展規律,從而保證幼兒禮儀教育的預見性和系統性更加明顯。幼兒禮儀行爲包括親子關係、師生關係以及同伴關係。所以,全方位的幼兒園禮儀教育活動還要包括各種不同的對象關係,並適當地凸顯出禮儀。

(二)採取滿足幼兒年齡特點的禮儀教育方法

在開展幼兒園禮儀教育教學工作時,需要從根本上發揮出榜樣的作用。幼兒有着較爲強烈的可塑性,並且能夠對各種行爲加以模仿。所以,幼兒教師需要能夠從自身角度出發,遵守各種禮儀規範的要求,保證言傳身教的統一性,從而處處、時時爲幼兒樹立積極健康的榜樣。

從幼兒年齡特點來分析,幼兒園禮儀教育可以通過不同的形式來開展和實施,避免出現形式單一、抽象枯燥的教學現象。 [4]教師可以通過手工製作、觀察比較、遊戲體驗以及討論交流等方法來開展相應的禮儀教育工作,讓幼兒能夠在感知之後對其進行實踐。要想讓幼兒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教師就需要對相關教育工作進行實踐,並且緊緊抓住先私生活中的各種教育機會,通過情境創設、移情教育、角色扮演、觀點採擇等方法爲幼兒提供更多練習、鞏固禮儀知識的行爲,從而讓他們能夠對各種禮儀知識進行學習,形成一定的禮儀行爲習慣。

(三)創設禮儀教學情境

爲了能夠讓幼兒養成更多良好的禮儀行爲習慣。教師需要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創設和諧融洽的教育環境,不斷對禮儀教育活動進行滲透。例如通過各種文化長廊來對不同的禮儀知識進行創設;利用漫畫的方式來對各種文明行爲進行詮釋。社會和家庭也需要積極配合幼兒園開展相關的禮儀教育工作,營造出更加和諧融洽的教育環境。 [5]通過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有效結合,從根本上提升禮儀教育教學質量;教師還要與家長進行主動溝通,營造出較爲文明的家庭教育氛圍,讓幼兒在這種和諧的禮儀環境薰陶之下發展成才。

文明禮貌的社會氛圍創設有利於幼兒對各種良好的禮儀行爲進行鞏固,所以,教師還要與周邊社區做好聯繫,並在社區內開展各種教育工作,獲得更多居民的支持和配合,營造出和諧融洽的社會環境。

結語:幼兒園禮儀教育教學工作作爲一項系統的工程,很多教師進行施禮教育活動時,難以兼顧受禮教育工作,從而導致整個教育工作中還存在很多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教師只有引導幼兒在今後的學習或者生活中充分認識到禮儀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並採取相關措施加以引導,才能夠保證整個教育工作獲得更大的成效。

參考文獻:

[1]陳俊嬴. 家園合作:幼兒禮儀教育的關鍵因素[J]. 家庭與家教(現代幼教),2009,11:11-12+10.

[2]羅翠麟. 淺談開展幼兒園禮儀教育的措施[J].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1,09:94-95.

[3]劉曉麗. 淺談如何實施幼兒園禮儀教育[J]. 新課程(國小),2013,12:107.

[4]陳慕. 幼兒園禮儀教育中社交禮儀的培養[J]. 學園,2014,29:162.

[5]鄭曉燕. 幼兒園禮儀教育有效方法初探[J]. 教育教學論壇,2010,13:153.

篇4:淺談幼兒園教育教學論文

幼兒教育也越來越被社會和教育機構所認可,幼兒教育是對學齡前兒童的啓蒙教育,對幼兒以後的發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結合幼兒教育實際,對幼兒園教育的方法做下面一些論述。

一、培養幼兒的良好性格,提高幼兒情商

情商是一個人的爲人處世能力,高的情商可以讓智力平平的幼兒創造出不平凡事業,低的情商卻可以使人變得平庸。幼兒的性格基本是在幼兒園時期初步形成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父母的態度、家庭環境,幼兒的啓蒙教育等等,在內部和外部環境的作用下,幼兒會逐漸形成自己的性格特點。幼兒的每一個習慣,在養成以前的教育都是特別重要的,因此,對幼兒的初期教育要堅持原則,不能遷就幼兒,有利於性格成長的就要讓幼兒長期堅持,不良的習慣一有跡象就要堅決制止,逐漸地幼兒就會形成良好的性格特點。幼兒園階段的幼兒意志行爲比較差,隨意性強,沒有明確的目標,往往是個人興趣或願望的需要。因此,要培養幼兒有一定的自制力,做事情先有目標,然後努力實現,並能爲實現目標,克服幼兒控制意志差的良好品質。

二、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所謂習慣,就是人們在相同的模式下不斷的重複從而形成了模式化的行爲方式。習慣的最大特點就是自發性,良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就會發過來影響人的活動,學習和工作的效率可以大大提高。研究發現,幼兒園和國小時期是人的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但是,一些家長總是認爲孩子還小,對孩子的不良習慣進行縱容,讓孩子在飲食方面養成挑食的壞習慣,有的家長生怕孩子餓着,經常是在孩子後面追着喂,小孩子一般都是喜歡吃的拼命吃,不喜歡的一口不吃,家長爲了迎合孩子,每天都做孩子愛吃的飯菜,使孩子養成了偏食的壞習慣,同時,也不能滿足孩子生長髮育所需營養的需要;科學合理的食材搭配才能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幼兒的教育,需要幼兒園和家庭共同努力,家長也應該在這一關鍵期多瞭解孩子的心裏特點,給予孩子各方面足夠的關愛。從小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在生活、學生過程中多陪伴孩子,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鼓勵和引導孩子正確的行爲規範,幫助孩子形式良好的習慣。

三、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責任是每個人都應該具有的素質,也是人類發展和進步的源泉,所以培養孩子的責任心是幼兒教育的重要工作。這個需要幼兒園和家長共同努力。在幼兒教育中,老教師是幼兒學習和生活的指導者,老師應當以幼兒好朋友的角色,認真傾聽幼兒的心聲,正確引導幼兒熱愛學習和生活,與其他小朋友和諧共處,善於分享,讓幼兒在教育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責任心,對自己、家人和小朋友有明確的責任感。幼兒教師在對幼兒的教育中,要適當的鍛鍊幼兒的承擔能力。給予幼兒適合這個年齡段承擔的機會。教師可以佈置一些適合幼兒的作業,例如讓幼兒給別的小朋友分發玩具,共享自己的玩具用品,等等,教師也可以讓幼兒進行合作表演,大家一起做遊戲等集體的活動,在與老師和其他小朋友的交流互動過程中,讓幼兒在享受其他小朋友的快樂的同時,也要將自己的東西和快樂一起與大家分享,逐漸地培養起孩子的責任心。教師要在學習生活中,讓幼兒有主人翁的意識,在集體活動中正確的引導幼兒的集體觀念,要讓幼兒有參與和擔當的精神,分享大家一起活動的快樂,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看到自己的行爲能讓大家快樂,孩子的信心就備受鼓舞,產生強烈的榮譽和使命感。

四、全面培養孩子生理、心理的健康發展

目前,大多數家長認爲幼兒不生病就是健康,對幼兒的心理髮展不夠重視,甚至是漠不關心,這種傳統的觀念是片面的,這樣往往會忽視了對幼兒的心理教育,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因此,在幼兒教育中,教師要生理和心理的發展全面抓起,給家長普及培養幼兒心理健康的作用和方法,在培養孩子生理健康發展的同時,也要重視孩子心理的發展,多關注孩子的心理活動,正確引導幼兒要有積極的心態。

在幼兒教育過程中,首先老師要保證孩子的生理健康,這個是幼兒學習和生活的基礎,讓幼兒養成放前邊後勤洗手,不挑食偏食,正確的鍛鍊身體,勞逸結合等等,使幼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在此基礎上,教師也要大力培養是兒童心理的健康發展,在教育過程中開發幼兒的智力,豐富幼兒的感情,讓孩子們有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教師也應該全面掌握幼兒的心理特點,通過溝通和交流,掌握幼兒內心的需要,爲孩子們創造一個和諧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促進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教師在教學中,鼓勵和引導孩子能夠獨立和自主的完成一些簡單的小任務,讓幼兒的天賦得到充分的表現,增強幼兒的自信心,慢慢形成積極向上的心態。

五、初步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

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教師在讓幼兒掌握基本的數字以後,可以通過數字,玩具或是食物的數量,適合的引導幼兒進行簡單的加減運算,讓幼兒通過基本的操作明白加減的初步規則,初步培養幼兒的思維意識,感知數學的規律性。這個階段的幼兒基本靠感知和操作來學生,在幼兒初步有了思維意識以後,教師可以適當增加難度,變換物品和數量,或是幾種物品混合操作,讓幼兒在腦海對數字的加減有初步的人生,教師在給予必要的引導和幫助,鼓勵幼兒進行獨立的思考,從而培養和提高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篇5:淺談幼兒園教育教學論文

皮亞傑認爲,遊戲是兒童的認識興趣與情感興趣之間的一個緩衝地區,意即,遊戲中既包含着兒童認知的需要,也包含着他們情感上的需要。《綱要》中這樣要求: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遊戲爲基本活動,保教並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的學習是在生活、遊戲及各種有益的實踐活動中通過直接感知、行動和親身體驗獲得經驗的過程。違背幼兒學習特點和發展規律的超前教育和機械訓練不僅會剝奪幼兒童年的幸福,也不利於他們今後的學習和可持續性發展。通過這些科學理論指導,我堅信:幼兒園應以遊戲爲基本活動。

回顧當下,反思我們的教育實踐,我們做到了以遊戲爲主要活動嗎?

我們的教育觀念要改變,我們的教育方法要改變,我們的課程選擇要改變。帶着這樣的思考,我想從以下幾方面談談如何落實“幼兒園以遊戲爲基本活動”的教育理念。

一、教師的角色轉變

1、一個教師要成爲幼兒遊戲的支持者、引導者、合作者,就應該把自己變成孩子,從孩子的角度去想,有孩子的奇思妙想,有孩子玩的勁頭。

雖然我們不可能成爲孩子,但只要我們有一顆愛孩子的心,想讓孩子快樂就一定能做到。

2、遊戲是孩子自發、自主、自由的活動,教師不要過多幹預,充當幼兒遊戲的合作者(平等參與幼兒遊戲,營造寬鬆和諧的人際環境和心理氛圍)、幼兒發展的評價者(觀察、理解和掌握幼兒的個體特點,因人施教)、幼兒經驗的擴展者(採用適當的方式方法豐富幼兒遊戲所需要的活動經驗)、幼兒需要的反應者(適時爲他們搭建有效地支架,推動遊戲更好的發展)。

以娃娃家遊戲爲例。娃娃家裏,幼兒正興致勃勃地玩着。教師則在一旁觀察遊戲情況。當幼兒總是無所事事地抱着娃娃時,教師轉身一變,成爲抱娃娃的鄰居媽媽:“你好!我是隔壁丁丁的媽媽,我帶寶寶來串門。歡迎嗎?”孩子們高興地表示歡迎。“丁丁媽媽”問:“你今天要給寶寶做什麼好吃的?”幼兒停頓了一下,不知道如何回答?“丁丁媽媽”接着說:“我新學了__菜,我家丁丁可愛吃了,我可以教你做。”就這樣,兩個媽媽將寶寶“哄睡”後,開始忙着做好吃的。娃娃家裏頓時活躍起來,又一項有意義的活動生成了。在這個遊戲中,教師在幼兒出現遊戲問題時,以角色身份介入,遊戲的情境沒有被破壞,還調動了幼兒遊戲的積極性。從提出問題到增加遊戲情節,都是在同等角色關係中自然完成。遊戲支架有效而有趣,推動了此項活動的開展,豐富了幼兒的遊戲經驗。

二、遊戲與課程的相互交融。

(一)、遊戲與課程相互轉化的科學模式。

1、幼兒遊戲中自然生成課程(均權遊戲生成課程)。這樣的模式經歷了“幼兒自發遊戲→教師充實經驗→幼兒自主遊戲→教師充實經驗→幼兒自主遊戲→ 主題課程生成”的過程,它把“幼兒要學的”變成課程,通過幼兒自主遊戲,教師適時介入,幫助幼兒豐富經驗,支持遊戲更好開展。

如娃娃家裏,“媽媽”抱着寶寶着急的對“爸爸”說:“寶寶發燒了,我們要帶他去醫院。”可是,班級裏沒有設置醫院,寶寶無法去看病,只能在家裏隨便地“吃藥”。教師發現了,便將此話題拋給了所有小朋友。最後,大家一致認爲要“開”一個醫院。可是,醫院該怎樣建呢?孩子們充滿好奇地希望得到答案。於是,有關醫院的主題活動生成了。老師組織小朋友到社區醫院參觀,通過談話活動,瞭解了去醫院就醫的基本過程。在這些活動中,幼兒表現得積極主動。當孩子們對醫院有了初步認識後,班級醫院就在師生共同努力下順利“開張”了,此時的醫院只有一個就診室和一個藥房。在後續遊戲中,出現了一個又一個問題,爲了解決問題,圍繞“醫院”主題又開展了很多相關學習活動,家長資源也被充分利用。班級醫院越來越完善,從簡單的“診所”變成了功能豐富的“醫院”。孩子們在這裏玩得不亦樂乎,相關經驗也潛移默化地獲得。

2、老師預設課程,將“我要教的”滲透進遊戲中(均權課程萌生遊戲)。這種模式經歷了“老師設計課程與活動→孩子延伸並發展遊戲→老師充實遊戲與活動→孩子延伸並發展的遊戲→老師充實遊戲與活動→主題課程生成”的過程。幼兒在玩中逐步完成一些預設的內容,是主動的學習過程。

如“紙的一家”主題活動,教師預設了五大領域的相關活動,並將活動的材料投放到各個區角中,幼兒根據需要和興趣,充分地遊戲和感知,各項預定目標都在遊戲中達成。

(二)生活課程遊戲化

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從孩子入園就開始了,我們更應該關注一日生活中學習,所以生活課程非常重要。在生活課程中不都是老師說寶寶做,更加需要遊戲化。

如,餐前讓孩子們聞聞香味猜菜名,以此激起食慾,開展均衡營養的隨機教育。又如,通過毛毛蟲鑽山洞的遊戲練習冬天睡被筒,帶着遊戲情境,幼兒努力實踐,相關的生活自理能力獲得大大提高,教師的工作量也逐漸減輕,這是一個雙贏的活動。而在上下樓活動中,爲了讓幼兒按照右行原則有序上下,在樓梯上貼上卡通腳印,不用老師過多提醒,幼兒就能夠開心地順着腳印上下。

只要教師有心,一個又一個小遊戲的開展,將會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解決生活活動的很多管理難題。

(三)集體教學的遊戲化

1、創設遊戲化的情境。利用遊戲化的情境能夠營造輕鬆自然的活動氛圍,使幼兒在不自覺中達到認知活動與情感活動的“滲透”與“融合”,使他們的情感和興趣始終處於最佳狀態,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之中。

如大班科學活動《對號入座》,根據教學需要,教師將活動室佈置成電影院,讓幼兒有如置身影院中,學習過程就像是一次實踐活動,效果顯而易見。

2、設計有趣的遊戲環節。遊戲環節的融入,既解決了寓教於樂的問題,又能讓孩子們通過遊戲體驗強化認識。

如大班社會《等一等》,前面三個環節都是讓幼兒圍繞故事進行等待,以此培養“等待”的良好意志品質。爲了體現動靜交替的學習原則,讓好動的孩子們獲得一些積極情緒體驗,教師巧妙地結合“等待時可以幹什麼”而引出“大家可以邊玩遊戲邊等待”,師幼在音樂聲中玩了一個熟悉的遊戲,活動氣氛進一步被調動,孩子們在玩中瞭解到“還可以這樣等待”。

3、操作性活動。《指南》中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爲基礎,在遊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因此,我們的集體教學活動要多創設操作性活動,讓他們參與實踐,親身操作,主動獲取經驗,提高能力。

三、區域遊戲最大限度滿足幼兒不同的遊戲需要。

區域遊戲因內容多樣、自主選擇、材料豐富深受孩子們的喜歡,它能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幼兒的不同遊戲需求,也爲教師提供了觀察幼兒、因材施教的機會和途徑。幼兒園應該充分利用園所環境和資源,以“創設班級活動區”爲首要任務,創設能夠激發幼兒探索興趣、想象和思考的遊戲環境。

在組織與指導區域遊戲時,開始階段要體現幼兒自主選擇的理念;進行階段我們要充分觀察瞭解、提供適宜的指導和幫助,切不可過多幹預;結束階段就是收拾整理、分享交流經驗、總結和評價遊戲活動的過程,這一過程不能忽視,要體現師幼互動,讓幼兒從中獲得積極的遊戲經驗,爲下一次遊戲做好準備。

孩子的童年是唯一的,遊戲是他們最好的活動,讓我們用遊戲點亮他們的童年世界,那該是件多麼美好的事情!

篇6:淺談幼兒園教育教學論文

摘要:感恩是美德,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對於一個人來說,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能承擔起對父母、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讓幼兒學會感恩對其一生的發展很重要。通過多年的實踐.本文總結出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的有益經驗,使幼兒學會感恩,學會奉獻,學會回報,學會責任。

關鍵詞:幼兒 感恩 感恩教育

感恩是美德,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古人說得好:“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施恩的人,未必圖報。但受恩的人,應心存感激。學會感恩,才能承擔起對父母、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

然而,自古以來,中國的父母一直把“一切爲了孩子”看作是自己最大的人生目標。而當今物質條件極其富有的情況下更是如此。“寶貝,這個最好吃,都給你吃!”“寶貝,這個衣服最漂亮,爸爸媽媽給你買!”“寶貝,你想要什麼,爸爸都滿足你”……而稍微沒有達到他們的要求就大哭大鬧。加之現在很多都是獨生子女,有的家裏六個人(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爸爸、媽媽)圍着他一個人轉 ,這些小寶貝、小皇帝、小太陽的身上,很多時候所表現出來的性格是“自私、霸道、任性”。這在很大程度上與我們的教育有直接關係。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要教育幼兒“愛父母長輩、老師和同伴,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時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將無法彌補。”在幼兒期對其進行感恩教育,孩子的習慣容易養成,因此,在幼兒時期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麼,應該怎樣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呢?

一、樹立正確的觀念,對孩子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

洛克的《教育漫畫》中指出:“兒童的舉止大半是模仿出來的。”作爲與孩子朝夕相處的教師和家長來說,他們的價值觀、人生觀等都會在潛意識裏影響孩子,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爲孩子模仿的對象,對孩子的成長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作爲教師,除了組織正常的感恩教育活動以外,在平常的其它活動方面也應該樹立榜樣。如老師之間,師幼之間在文明禮貌用語上的使用。讓“你好”“謝謝”“不用謝”“請”“對不起”“沒關係”等禮貌語時常掛在嘴邊,對於小朋友對老師的幫助,要非常誠懇的對幼兒說一聲:“謝謝”,小朋友受到老師的尊重,也會不自覺的去尊重別的小朋友、父母或是老師。

作爲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響孩子的的健康成長。父母對老人孝順,孩子長大後就對父母孝順。因此,家長可以利用節假日時主動帶着孩子回去看望老人,表達對老人的關心和想念。父母也可以讓孩子一起做做家務,一方面體驗勞動的快樂,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辛苦與艱辛,要讓孩子學會分擔,並感恩所得到的幸福生活。如到了4歲以後就可以自己收拾自己的玩具,吃飯的時候擺好碗筷,幫父母打好飯,下班回家給父母提鞋子,讓孩子端杯水等等。同時家長還應該培養孩子主動對他人施恩的意識,如跟其它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時候要學會謙讓,引導他們樂於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還可以帶領比自己小的小朋友友好的一起玩耍,以此來培養他們的愛心和責任心。總之,生活在充滿感恩和愛的環境裏的孩子就更有愛心,責任心,就會感恩他人,感恩社會。

二、注重生活細節,並給予及時的鼓勵

鼓勵是孩子實現某種活動的催化劑。當孩子的感恩活動還處在萌芽狀態的時候,鼓勵是非常重要的。而幼兒感恩活動體現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這就要求我們時常關注幼兒的生活事件,關注孩子們的言行,並做出正確的評價。如小朋友在午睡的時候,小惠小朋友裙子後面的拉鍊拉不下來,很是着急。這時,琦琦小朋友看見了,就過來主動幫助她把拉鍊拉下來,小惠非常高興的對琦琦說:“謝謝你”,琦琦說:“不用謝”。看見他們互相幫助而且還主動道謝,我對他們兩個小朋友在全班進行了表揚。從那以後,像這樣的事情在我們班就越來越多,如幫別人端飯,拿紙呀,互讓玩具呀,小朋友之間的爭吵少了許多,並且孩子之間的相互友愛之情正慢慢蔓延開來,不僅在班上,對侍家人也是如此,上學期的半日開放活動,我們班的張祥鎮小朋友見媽媽來了,就主動把小椅子擡到媽媽那裏,讓媽媽座。這就需要家長和老師對孩子們的觀察要仔細,對他們的行動做出肯定,這讓感恩活動才能持之以恆的繼續下去。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遊戲活動

我們都知道,遊戲是幼兒的主導活動。因此要重視遊戲對幼兒感恩教育活動中的重要作用。如在語言活動“蘿蔔回來了”這個活動中,我讓幼兒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對故事進行觸角扮演,體會故事中小動物們處處想着別人,感受愛和溫暖。在健康活動“爲小企鵝搭房子”這個活動中,體會無家可歸的可憐,並克服重重困難幫助小企鵝,體會幫助別人後的快樂。通過各種遊戲活動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這樣的角色體驗能使感恩教育能夠在實踐層面上“活”起來,逐步培養幼兒感恩意識。

四、利用節日契機,誘發感恩行爲。

我們要注重利用各種節假日,例如中國傳統節日三八婦女節、兒童節、重陽節、教師節、國慶節等這些節日都是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的契機。在節日時,給他們講講節日的由來,通過講一些感恩的故事豐富他們對這些節日的認識,深化他們對節日的瞭解。此外,還可以開展各類感恩主題活動引發幼兒感恩行爲,例如在這些節假日裏,指導幼兒親自爲教師、同伴製作卡片,或用圖畫來表達對父母、老師的感謝之情。這些節日活動的長期開展能潛移默化地讓孩子由關愛單獨的個人擴大到關愛個人所屬的集體和社會,爲將來自發感恩行爲的實現奠定基礎。

五、加強家園合作

在充分利用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的同時,我們還要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加強家園聯繫,使幼兒感恩教育雙管齊下,收到雙重教育效果。

首先,幼兒園通過各種渠道廣泛向幼兒家長宣傳感恩教育相關知識,如利用家園聯繫欄向家長宣傳感恩教育的意義,向家長髮放關於如何引導幼兒學會感恩的宣傳單,面對面的交流感恩教育的小竅門等等。做爲幼兒教師,不僅只停留在專業知識和技能方面,更應該成爲幼兒教育專家,爲家長在教育過程中排憂解難,你的幫助能爲家長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讓家長信服你,那麼,你所宣傳的教育理念纔會被家長認可,家長才會主動積極的配合你的工作。

其次,定期開展半日開放活動。每學期至少開展兩次半日開放活動,在活動中組織感恩特色主題的親子游戲。教師有意識的讓家長和孩子一同參與到一些感恩主題活動當中,從中共同體會感恩,學會感恩。

感恩教育是一個長期細緻的工作,需要教師、家長、社會堅持不懈的努力。讓我們共同努力,爲幼兒終生髮展,讓感恩成爲一種習慣。

篇7:幼兒園教育論文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由此可見,安全是幼兒健康成長的首要保障。實施安全教育,提高師生的安全防護意識是幼兒園的重要任務,也是幼教工作者的首要任務。那麼,如何把這些簡單的安全防護意識教給幼兒,讓幼兒有自我防護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的技能?如何解決應對突發性安全事故?這一系列問題的解決,要求我們切實做好日常的安全教育。我園以幼兒的一日生活爲基點,以安全教育日爲重點,採用經常性與及時性相結合,針對性與隨機性結合,有計劃地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幫助幼兒掌握必要的自我防護知識和方法,提高幼兒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

一、上好入園安全教育的第一課

每年的9月份,小班新生入園。入園的第一個月幼兒最易出現抓咬行爲。出現的原因一是因爲部分孩子在家裏養成了喜歡抓咬他人的不良習慣。二是因爲現在的孩子獨生子女較多,在家裏家長過於寵愛,到了幼兒園後看到別人的玩具就要去搶,搶不到就去抓或者咬其他小朋友。這是由於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的。剛進小班,他們的語言交流能力與表達能力相對較弱,想的事不會和別人說,而是直接用動作來表示,所以就會去爭搶。三是由於小班幼兒剛剛嘗試離開家獨立生活,極易產生分離焦慮。這也導致了孩子會情緒激動,打其他的小朋友。我們的老師都不注意被孩子打過或咬過。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每學期在報名結束後,開學前都會召開一次小班新生家長會,小班老師和家長要一起參加會議。在家長會上我們會告訴家長小班幼兒容易出現的不安全行爲,同時通過安全教育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育兒觀。如請家長關注自己有抓咬不良習慣的孩子,教育他們不能去抓其他小朋友,同時要和老師說一下,讓老師留意,防止他們去抓咬。二是樹立教師的親和形象。有的家長當孩子不聽話,沒辦法時會拿老師來嚇唬他們,這樣造成了孩子入幼兒園的懼怕心理,有需要不敢和老師說。三是萬一發生抓咬等現象及時和老師溝通,同時理解這是孩子們的正常行爲,年齡特點所致,而不能讓事件升級。四是教育老師要特別關注孩子的行爲,提供的玩具數量要多,避免孩子們爭搶。經常檢查孩子們的身上、臉上。五是要求老師對孩子進行日常禮貌教育。如利用小班孩子喜歡的繪本故事《你好》《一個接一個排好隊》等幫助孩子學會和小朋友禮貌地交往、有序排隊等待等交往技能。實踐證明,開學第一課防止小班小朋友受到抓咬等傷害是極其有效的。這樣的開學第一課極大地降低了小班幼兒第一個月的微小事故率。

二、滲透好一日活動的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作爲幼兒園長期的教育內容,僅僅開展幾個活動是不夠的,他需要與一日生活有機的結合和滲透。我園堅持通過晨間談話、話題活動滲透、個別教育、遊戲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及時性、經常性地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如一日活動中發現孩子中出現的打鬧推擠等不安全行爲及時指出並組織全體幼兒談話,幫助孩子認識到這些不安全行爲會帶來的後果,從而使孩子形成正確的安全行爲。再如當孩子由於行走、玩遊戲等出現小傷時及時請這些孩子現身說安全,以自己不小心或錯誤玩法造成傷害的具體事例來強化孩子們的安全意識與行爲。

在家長開放日時,有計劃地將安全教育內容轉換成親子游戲的一部分,讓孩子與家長在共同遊戲的過程中增強安全意識,提高安全自護技能。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結是安全教育的一個好時機,例如;晨檢、午檢、散步、盥洗、戶外遊戲、自由活動等,我們時時抓住時機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如晨檢時保育員應仔細檢查孩子的口袋和書包找找是否有比較尖銳的物品,以防孩子在午睡和戶外活動是塞進口、耳、鼻等器官;再如進餐時保育員應提醒或幫助孩子們飯前要洗手,以防病從口入,保證吃飯時不說話以防嚥着等;在戶外活動時教師要帶領孩子整理衣服是否整潔,在活動時應控制場面不要亂跑,不因活動量失控而碰傷、摔傷,告訴幼兒在大型玩具時不要擁擠,不要推,要守規則知道慢慢等待排隊,有秩序。同時利用散步進行隨機教育,可以問:“你找不到家怎麼辦?被別人拐騙怎麼辦?”給孩子提供一個能提出許多“爲什麼”的機會,進而引導他們自己去發現,去學習,去尋求答案,從而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通過這些與日常生活有機的`安全教育滲透,不僅可以避免一些意外傷害與不幸的發生,而且可以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爲幼兒安全行爲能力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三、組織好重要主題的安全教育

在“安全教育日”“ 512防震減災日”“119消防日”等重要主題活動中,我園都認真制訂活動方案,周密佈署,確保活動取得預期成效。如在“安全教育日”中,幼兒通過玩“我是交通小警察”和“辨別誰對誰錯”等遊戲,懂得了一些交通規則。在“119消防日”主題活動時,老師先和孩子們一起討論消防演習有哪些步驟,怎樣離開火場,有哪些消防用品。其次通過設計各種遊戲,親身體驗實踐消防知識,練習使用滅火器材,學會逃離火災現場的一些動作和自救技能。最後通過組織全園性的消防安全演練活動讓孩子親身實踐和檢驗他們消防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幫助他們真正掌握火災逃生的方法。

另外我們還利用網站、宣傳櫥窗、告家長書等多種形式對幼兒家長進行安全教育與宣傳,形成安全教育合力,讓家長主動參與對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培養,切實將安全教育的內容延伸到每個幼兒家庭中。

幼兒園的安全教育是頭等大事,安全是工作底線。無論是安全的主題活動,還是生活中有機滲透,目的只有一個――讓孩子們樹立安全意識,保證幼兒的安全和健康,因爲這不僅關係到幼兒的安全和健康,也關係到每個家庭的幸福和快樂。安全教育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我們將一直紮紮實實,認認真真,從點滴做起,從自我做起,充分抓住每一個細節將安全教育工作做充分,讓家長滿意,讓孩子得益,讓社會放心。

篇8:幼兒園教育論文

幼兒園教育論文

‘團隊模式’新型教研組織”特指教研組,教研組是教學研究小組的簡稱。“團隊模式”新型教研組的概念,就是要力爭把教研組建設作爲教師自主、創新、合作、發展的專業成長的沃土,幼兒園以有效教學爲依託,以科研興園爲樞紐,使教研組成爲幼兒園教育教學研究的中堅力量。經過一年的時間我親自參與“團隊模式”新型教研組織的實踐研究,我從團隊的每一位成員身上都學到了長處,也得到了團隊成員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使我在教學水平上有了質的飛躍。

一、參與“團隊模式”教研,提高備課水平

以前在集體備課的時候,大都是備課組長把下一週要上課的內容說出來,並把每一節活動的大體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重難點說出來,每一位老師再根據本班孩子的實際能力水平對這幾方面的內容加以調整,如果有個別不清楚的地方再向備課組長或是其它組員請教。但是參與“團隊模式”新型教研組織的實踐研究以來,改變了集體備課的模式,把備課內容分發給每一位教師,這樣充分調動全體教師的積極參與性,教師根據自己的能力先備出自己的課,然後在集體備課時間把自己的備課思路說一遍,其他教師再根據這節課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改進意見,再根據別人的意見,結合班級幼兒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這往往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現在經驗多了,預設問題的能力也強多了,能預設出來就想好了解決辦法,所以上起課來效果就好很多。我就是在不斷地備課——說給別人聽——被別評——再備的過程中不斷增強備課能力的,而且隔一段時間就會變換不同領域的內容進行備課,現在讓我備每一個領域的內容都很有信心。

二、參與“團隊模式”教研的“一課三研”活動,提高教學水平

“一課三研”活動,即針對一節課,先是大家集中研究教學活動的思路、過程、方法等,然後由一位教師組織教學活動,活動後講課教師本人與大家共同對其進行反思、分析、研究,制定出新的教學案例,最後教師再重新組織教學活動,之後大家再進行反思、研究,確定該課型的模式、方法等。201X年12月針對小班數學活動《數得真棒》這節課,我們大家集中研究了教學活動的思路、過程和方法,然後由我組織了這節教學活動,活動後我進行了如下反思:

優點:環節清晰、過渡自然;情境設置很有情趣,能激發幼兒參與的興趣;幼兒操作常規很好,能有序的拿放各種操作材料;教學過程基本能爲完成目標服務,幼兒基本掌握點數的方法並能正確點數5以內的數。

缺點:1.這是一節複習點數5以內數的課,幼兒在學習到點數5的過程當中有些厭倦了,每節課雖然情境設計不同,但是點數的方法都是千篇 一律的。2.在講點數圓形排列物體的方法時,我有些着急了,沒有給孩子充分的探索時間,而是急於告訴孩子方法,應該允許孩子在探索中失敗,再在繼續探索中找到答案,體驗成功。3.幼兒在用已學會的不同方法自己操作點數的時候,我沒能夠及時的做到完全檢驗,只是出於節約時間的考慮看了一部分,事實上我應該在檢驗上想個辦法,可以讓幼兒先互相檢驗,看到有錯的互相提醒,教師再檢驗;或是在前面的投影儀上讓幼兒做出—個正確的答案,讓幼兒再對照自己的做一下檢驗。

三、參與“團隊模式”教研的“以賽促研”活動,提高教學水平

教學評優課是我園一直堅持不懈的`“以賽促研”的教學管理形式,本學期我們在201x年10月9日-10月12日的四天時間開展教學評優課活動。根據園裏的《幼兒運動藝術特色活動的研究》課題,我們班選擇了《幼兒手指靈活性的培養的研究》子課題,並對孩子進行剪紙的特色研究活動。我把課程和此項科研內容進行整合,上了一節中班藝術領域的《剪窗花》活動。本節活動是在幼兒學會用一張正方形的紙折出“三次對角折”和“兩次對邊折再對角折”的三次摺紙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摺紙剪紙。上完本節課,我進行了如下反思:

優點:1.我的備課能力又提升了一個層次。2.能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常規要求。3.預設問題的能力有所增強。

缺點:1.在幼兒操作剪紙的過程中忘記放背景音樂了,讓幼兒在美的音樂中進行創作美是很重要的一個方法,能讓幼兒的身心都得到放鬆,達到最佳的創作狀態。我當時只想着快點看一看孩子們剪得如何,就把放音樂的事情忘記了,這說明統籌分配的能力差了一些,今後一定會注意。2.在示範剪法的時候我只用了直白的語言告訴幼兒剪下的洞洞可以是圖形或是線條,但是我發現示範的效果不是很好,應該用一個小情境或是小故事來配合示範,例如:小剪刀要去旅行了,他來到了小河邊(剪出波浪線),跨過了一座拱橋(剪半圓形),聽說前面可以挖洞找寶貝,就挖了一個又一個三角形的洞洞……這些有情境、吸引幼兒的語言,一定會更有效果。3.部分幼兒在互相評價的時候只是一味地說誰的作品好看,但是具體好看在什麼地方說不出來,說明幼兒的評價評議語言匱乏,而且對於怎麼樣評價不同的作品沒有固定的答案,我通過我們滕園長給我們下發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和說課評價標準得到了一個很好的提示,我們可以告訴幼兒從哪些方面評價剪紙作品,例如從圖案美、色彩美、對稱美、鏤空美等這幾方面進行評價,誰的更好一些,幼兒學會了評價,也從中掌握了剪紙的特點。這樣的活動我還參加了好多次,通過不斷地以賽促研活動,我的反思能力大大增強,並得到了領導和老師的好評。

綜上所述“團隊模式”新型教研組織的作用顯而易見,我的教學水平確實在逐步地提高。以上是我幼兒教師生涯專業成長史上的一頁,我會繼續在“團隊”教研的幫助下努力學習,快樂成長,並把自己積累的經驗和素材加以總結和反思,使自己也能爲“團隊”教研盡一份自己的積極力量。

篇9:幼兒園教育論文

【摘要】幼兒教育中的遊戲精神不僅體現了每一名幼兒在進行遊戲學習環節中所追求的價值體驗,同時也是對幼兒遊戲精髓與靈魂的一種延續與創新。然而在實際的幼兒遊戲教育中,則是由於種種原因導致了其內容與推廣中存在了一定的缺失,本文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對這種現狀及其重建進行研究與討論,希望能夠爲廣大的同行業從業人員帶來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幼兒教育;遊戲精神;缺失與重建

作爲一種愉快與自由、創新與繼承、動態與靜態相結合的產物,遊戲不僅是幼兒活動的重要存在方式,同時也是一項幼兒進行認知社會、感知世界的一項基本權利。然而在實際的幼兒教育環節中,幼兒遊戲的異化現象可以說有越演越烈的趨勢,所以我們必須要從幼兒教師自身授課情況入手來查找問題的根源,通過對呼喚幼兒遊戲理性迴歸入手,通過對這種缺失的重建不補充來提升整體的幼兒教育水平。

一、現階段幼兒教育中游戲精神中的缺失

1.良好的幼兒教育遊戲精神不僅包括了實現教育管理的自我超越,同時還包括對幼兒的遊戲地位進行重新確認,幫助每一名遊戲參與者都能夠在樹立良好的互動型師生關係的同時,達成一種雙向共贏。

愉悅與自由的精神的缺失。作爲遊戲的主人,幼兒在展開遊戲活動的同時我們教師必須要爲他們提供一種開放、全新的自由世界,通過擺脫傳統的教育手段約束爲出發,幫助每一名幼兒都能夠在喧鬧與紛雜的環境中走出來,成爲一名真正的“自由遊戲人”。然而在這種環境中,我們還應當重視幼兒遊戲的選題、規則制定與相關的遊戲材料搭配,從幼兒產生的相關思想出發尋求一定的合作,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這種遊戲活動很多情況下都是通過教師的“導演”來開展的,如此一來便缺少了本應當有的幼兒之間的溝通,無形之中又將幼兒的主體地位進行了轉移。

2.遊戲精神中的教學化傾向問題。遊戲教育的意義主要在於通過遊戲來搭建一條連接知識與學生的平臺,來傳遞給學生一種知識的理解,然而在現階段的幼兒教育中這種遊戲精神中依舊包含了較強的教學化傾向。在實際的教學環節中,教師很容易爲了幼兒能夠在短期時間來實現既定的知識技能,久而久之幼兒便失去了最爲基本的主導權。

3.遊戲的極端化傾向嚴重。在日常的遊戲教學環節中,幼兒教師由於思想上的轉變並不及時,很容易導致因爲幼兒指導策略所造成的幼兒遊戲中斷或者無法進行。而還有一部分幼兒教師會由於對學生的管理過於寬鬆,而無法科學的把控好遊戲現場的秩序,只要學生不出現安全事故教師便完事大吉,無論是前面的“一言堂”遊戲教學還是後者提到的“放羊式”遊戲教學都無法對新時期下的幼兒發展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二、幼兒教師遊戲精神的重建

1.轉變思想重新樹立幼兒的“主體遊戲人”地位。遊戲精神作爲一種和諧、自由的理念體現,同時也是最大程度上體現了“過程便是結果”的超功利精神。在這種精神的指引下每一名幼兒教師都應當格外重視遊戲精神的重建工作,利用轉變思想來強調自我超越與自我修煉,以此來將遊戲的主體地位歸還給學生們。在這個環節中幼兒教師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的狀態,理性的組織幼兒教學遊戲互動,從擺脫功利主義教學思想的束縛入手來扭轉不利局面。其次,要捍衛好幼兒在遊戲環節中的權利與地位,幫助每一名幼兒都能夠在遊戲場上不斷挖掘自己優點、發現自己的潛能。

2.教師做好遊戲互動的“玩伴”角色。在幼兒階段的遊戲教學中,教師與其他環境、道具、空間設施等一樣重要。在這種狀態下每一名幼兒教師都必須要做好孩子們的“玩伴”通過協助喲而進行玩耍與遊戲,來杜絕傳統教學手段的“越俎代庖”,最終發揮幼兒教師在遊戲精神教學環境下的最大智能與功效。只有這樣我們的幼兒學員們才能夠在不斷的遊戲教學中產生無限的靈感與衝動,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學習角色中來。

3.構建良好的合作與對話互動關係。與傳統教學手段最大的差異便是幼兒遊戲精神充滿了對孩子們的終極關愛,也從教學本質上實現了幼兒遊戲精神的理性迴歸。現階段的師生關係中最大的問題便是由於教師與幼兒之間權利不對稱所產生的話語權失衡,而遊戲精神下的教學則是能夠很好的改變這種困境。而在這種環境下所建立的師生關係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給予”和“被動接受”的關係,更多的是一種多向性、多邊性的互動師生關係。在這種寬鬆的環境中幼兒的天性才能夠得以釋放,他們的激情與夢想才能夠伴隨着時間的流失而變得現實而具體。

三、結論

記得德國的加達默而曾經說過,人類的每一項遊戲活動均玩味着某種東西,而“某種東西”指的就是我們本文提到的“遊戲精神”。遊戲作爲世間被喜聞樂見的東西,無論是處於萌芽階段的幼兒還是成年人都樂此不彼。特別是對於現階段的幼兒教育來講,遊戲不僅僅是孩子們純潔、天真、快樂的抒發渠道,同時也是幫助他們打開一扇全新知識大門的金鑰匙。

我們必須要從良好的智力培養與有效引導入手,幫助每一名孩子們都能夠通過無限的潛能來挖掘他們內在的優點。所以,我們必須要通過這種遊戲精神來幫助每一名幼兒學員都能夠在接受教育的同時學會如何去擁抱這個多彩的世界。

參考文獻:

[1]韓瑞敏.幼兒教育中游戲精神的缺失與重建[D].河南師範大學,2016.

[2]黃進.遊戲精神的缺失:幼兒園教育中的反遊戲精神批判[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6):76-83.

[3]黃甜.幼兒園教育中游戲精神的缺失與合理應對思考[J].科普童話:新課堂,2017(12).

篇10:幼兒園教學論文

幼兒園教學論文模板

幼兒園教學論文模板

一、幼兒園多媒體教學活動存在的一些問題

1.幼兒教師對於多媒體技術認識不清、瞭解不多幼兒園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活動已經被大多數的幼兒園所重視,因而多數幼兒園針對多媒體教學展開一些培訓和課程來使教師熟練多媒體技術,這個過程中往往會因爲教學者自身對於多媒體技術認識不清、瞭解不多而將培訓和課程半途而廢。將多媒體教學活動與教案、課件的製作結合在一起,是幼兒園開展多媒體教學研究的重要方式。但從多媒體教學的現狀來看,較少的教師能夠使多媒體設備與教學相融合。

2.幼兒園一線教師對於多媒體設備的使用華而不實幼兒園教師大多數都能夠對多媒體設備保持主動學習的態度,然而隨着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也從目前教師對多媒體技術的掌握情況來看,幼兒園內購置的新型設備,由於有時沒有及時對教師進行相關方面的培訓和指導,多數教師對於多媒體設備的使用情況是華而不實的。其多媒體技術的掌握程度不高,更多的時候都是在網絡上直接下載一個現成的教學課件。

3.幼兒園教師使用多媒體技術開發課件的能力有限多數教師不能夠使用較高層次的軟件對教學課件進行生動處理,多媒體技術水平的高低雖然沒有直接影響到多媒體教學水平的高低,但是一線教師的多媒體技術水平不能達到更高水平則會限制教師自由地使用和挖掘多媒體的潛能和優勢。

例如,在進行兒歌教學時,如果音樂教師能夠熟練掌握Flash技術對圖片內容進行拼貼和製作,最後集合成爲一個flash播放文件,教師還能夠主動設計一些臺詞和遊戲,並且將兒歌循環,在教學過程中減少了一些不必要的環節,而在實際運用中老師也能夠更好把握住課堂氣氛和調動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

二、針對幼兒園多媒體教學活動採取的措施

1.加強師資隊伍培訓,提高一線教師的多媒體技術水平擁有一支具備現代化水平的教師隊伍是提高幼兒園教學能力的關鍵。開展多媒體教學需要幼兒園內的技術人員對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多媒體使用方面提供技術支持,同時也需要幼兒園一線教師從幼兒園教學工作出發,積極參加相關培訓活動,逐步提高自身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實際能力。

幼兒教師可以藉助在幼兒園內配備的多媒體使用方面的專業的技術人員,在工作中遇到的多媒體使用方面的問題時直接與技術人員交流和溝通,並且利用多媒體技術對技術交流及教學活動做全程記錄,這樣不僅能夠使得教研活動得到更多的技術保障,而且也使教師清晰自己的教學實況,更進一步激發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2.支持一線教師嘗試開發新的多媒體軟件,充分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網絡上可供使用的教學課件和軟件實際上數量不多,在教師備課的.選擇過程中,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困擾,他們很難找到一個真正能夠讓自己滿意的課件或軟件來進行多媒體教學。

每位教師對於自己的課堂都有其主觀能動性,不同的教學內容需要有不同的設計,而要解決好這個問題,教師需要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運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課件的設計,從而開發出新的多媒體課件或軟件。改進幼兒園教學模式,運用多媒體技術還能夠對幼兒園教師評價的單一方式進行改革,從而優化教師教學評價的功能,使得教學能動性得到個性化發揮。

3.針對兒童的非智力因素進行培養,有意識地促進兒童社會性的發展幼兒園內一般配置了一套多媒體設備,教師如果沒有將其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物質資源浪費。因而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不僅可以豐富對外公開課的形式,而且也可以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充分考慮到學生上課內容的趣味性。

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網絡下載一些已有的課件或軟件,然後利用園內的多媒體設備對其進行改造,重新組合與加工出適合自己班級的課件;另一方面,教師應該針對兒童的非智力因素進行有意識地培養,如幼兒自信心的養成、積極情緒的保持、社會性的發展以及批判性思維的養成等等,激發幼兒參與教學活動的內在動機,讓幼兒在多媒體課堂進一步穩定和培養道德認知和判斷。

三、結語

幼兒園教學活動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相關的教學設計,同時解決教學實踐中出現的一些教學上的問題。多媒體技術廣泛應用於幼兒園的日常教學實踐活動時,幼兒園多媒體教學活動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幼兒教師對於多媒體技術認識不清、瞭解不多,多媒體設備的使用華而不實,對使用多媒體技術開發課件的能力有限等。而幼兒園教學的實際工作中還應針對這些問題積極參加相關培訓活動,加強師資隊伍培訓,提高教師的多媒體技術水平,支持教師嘗試開發新的多媒體軟件,充分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以此提高幼兒園工作效率,節省人力物力資源。

篇11:幼兒園教學論文

生活是語言的源泉,要發展幼兒語言,必須豐富幼兒的生活。作爲一名幼兒教育工作者,我們更要精心給幼兒創設豐富多彩的生活環境,讓孩子們在生活中快樂地學習語言。

一、直接感知,在認識周圍事物中發展幼兒語言能力

幼兒通過聽、看、觸、摸、嘗、聞等感性認識,擴大了對周圍事物的認識範圍,加強了感知深度,而範圍的擴大和深度的加強必然會豐富幼兒的語言。

冬天,我在班上的自然科學角里,種植了一些白菜頭、胡蘿蔔根。蘿蔔挖空後,又在裏面種蒜,上水後撒上小麥,讓孩子們仔細觀察它們的生長過程。不用我去要求,他們就能自己說出如“嫩綠的葉子”,“綠油油的麥苗”等這些好詞語。

在下雪天,我會帶着孩子們走出教室,來到戶外,我們一起去看雪景。孩子們個個興致勃勃,爭先恐後地說着自己的發現:雪花有六個瓣,是一片片、一團團飄落下來的。我會向孩子們提一些具有啓發性的問題:“這白茫茫的白雪像什麼呀?”有的幼兒說:“像雪白的.棉花。”有的說:“像白糖。”有的說:“像厚厚的毯子。”他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去形容白雪,欣賞雪景,不知不覺中就豐富了詞彙。

春天,我會帶孩子們去種植,讓他們親自動手實踐。孩子們鬆土、選種、種植、移植……在做每一項工作時,我都是邊幹邊講,使幼兒知道這種勞動叫什麼;我還特意多選幾種種子,讓幼兒觀察,比較異同。孩子們竟然會說:“有的像小米粒,有的像桔子瓣……”出苗了,他們觀察得更仔細了,興趣更濃了。通過種植與照料花草,幼兒生活內容豐富了,思路也就開闊了,更爲重要的是這些活動讓孩子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陶冶了情操。

二、創設情境,在鍛鍊思維中發展幼兒語言能力

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和語言能力的發展是同步進行的,幼兒掌握語言的過程也就是思維發展的過程;而思維的發展,又促進語言的構思能力、邏輯能力及表達能力的發展。

由於幼兒學習語言的途徑是靠“聽”和聽後的模仿“說”,幼兒園語言教育的傳統模式更多的是採用了注入式。可是出現了這樣一個問題:幼兒背誦了一些兒歌、詩歌,但智力卻沒有得到最大的提升。所以在幼兒教育過程中,要採用多種多樣的形式,發展幼兒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和思維能力。

如:學完“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以後,我讓孩子們用撕、橡皮泥,每人做一套故事角色:青蛙、蝌蚪、鵝、金魚、烏龜等。做好後,孩子們邊演邊講,教室裏面其樂融融,好不愜意。這樣做既加深了幼兒對故事的記憶與理解,又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和想像力。

三、指導鼓勵,在看圖說話中發展幼兒語言能力

圖畫讀物是幼兒的精神糧食,它形象生動可愛,色彩鮮明美麗,深受幼兒喜愛。欲想發揮圖書的作用,需要教師作具體的指導和鼓勵。

先教幼兒看書的方法。拿到一組圖畫,要求幼兒先看數碼,或按情節排好順序,然後找出書中的主要角色,記住他們的形象,觀察他們的動作,想象他們在幹什麼?聯想組合成故事。如:《刺蝟樹》是由6幅畫組成。我先讓孩子們按順序找好每一幅畫,看完(一),看(二)……。接着讓他們看裏面有誰?第三步讓孩子們看圖中的這些人都在幹什麼?發生了什麼事?看完後,請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想像講述故事。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肯定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我們不能急於求成,一定要多鼓勵:“沒關係,繼續說吧!…‘講得不錯,有進步。”在教師的鼓勵下,孩子們敢說、想說,經過練習,一定能會說。

總之,在培養幼兒的語言時,要把握好每位幼兒的實際情況,掌握幼兒學習語言的規律,有計劃地進行培養和訓練。在多看、多聽、多說、多練中,培養幼兒良好的語言習慣,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那麼幼兒的語言能力一定會大幅度的提高。

篇12:幼兒園教學論文

幼兒園教學論文

所謂“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爲。而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教師在教學時既不能跟着感覺走,又不能簡單地把“效益”理解爲“花最少的時間教最多的內容”。教學效益取決於對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綜合考慮的結果。幼兒期的孩子的注意力時間短、自控能力差,那麼怎樣抓住一個教學活動的時間讓孩子願意學、學進去,換句話說是讓教學更有效,是非常重要的。在實際的教學中我感覺做到了解孩子的學習的理解特點、心理特點,提供合理的教學用具,關注孩子當前的興趣點,將這些在叫學中適時採用,能讓教學活動更爲有效。以下就是我在教學中的一點點實踐、體會。

一、瞭解孩子的學習特點,採用適時恰當的教學手段。

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對事物的認識都是從具向思維開始的,對於剛剛開始認識這個世界的孩子更是如此,這點我們在實際的教學中是都能體會到的。在語言教學中讓孩子通過具像思維學習益處是非常明顯的如:在學習兒歌《全世界兒童是一家》時,我讓孩子先看與詩歌內容一致的圖畫讓孩子理解,再按順序畫好兒歌的圖符,在理解兒歌的基礎上使孩子看着圖符念兒歌,孩子兩遍下來基本能看着圖符念出來了。可見具像思維學習讓孩子較有效的學習了新知識。但孩子在三遍、四遍後卻還是不能脫離圖符念出來。孩子是依賴上了圖符,於是我想到孩子對一些自編的舞蹈動作總能記得很清,因爲這是他們親歷親爲的。於是我讓孩子根據兒歌內容、順序創編動作,孩子們不但興致高昂,通過邊做動作邊念很快記住了兒歌。讓孩子用做動記兒歌並不是否定採取前面的手段對教學產生的有效性。其實做動作也是具像思維學習的一種,如果沒有之前對兒歌的理解,直接創編動作,恐怕孩子們是編不出來的,更別說是記住了。因此,在瞭解孩子的認知特點後,面對衆多手段時,適時採用恰當的手段進行教學才使孩子更有效的學到知識。

二、探究孩子學習的心理特點,針對性的採取教學措施。

在實際教學中我發現孩子在新授歌曲的學習中的興趣往往不如複習課。時常發現一些孩子在新授課開始時由於對新歌曲的好奇,還有些興趣,但沒過一會就提不起勁,我這個老師也越教越沒勁,孩子是越反覆唱反覆糾正、越沒勁。在這種教學狀態下何談有效性。反而我們認爲枯燥的複習課他們卻來了勁,不管平時在學新歌曲時接受慢或快的幼兒都想表現一下。孩子前後有這樣的迥異,是因爲他們想在老師面前表現好的一面,得到讚揚。於是針對孩子的此心理,在學習新歌之前將歌曲在課間或飯後播放,讓孩子對歌曲的旋律熟悉,對歌詞有些許的記憶。在正式較這首歌時,孩子們說他們“會”,但我知道他們只是略會皮毛,但正是這點“皮毛”給了他們學習的信心。我讓略會一兩句的孩子先教給大家,孩子們很願意跟着同伴學,這樣東一句西一句,這首歌大體唱全了。我再把零散的句子理順、糾正,配上孩子已經較熟悉的旋律孩子們很快就學會了。這樣通過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針對性的採取積極的措施,讓我班孩子在輕鬆的學習氛圍內有效的學習了新歌曲。

三、從孩子的角度思考,合理提供學具。

學具即老師爲孩子提供的學習材料,是孩子學習知識的媒介。孩子通過學具間接或直接的學到知識,在自然科學知識的認識中,如:磁鐵,他的趣味性能激發孩子對它的探索,因爲學具本身就是要學習的內容,而在一些數學教學中我發現並非學具越有趣越好。如:在以前小班數學的教學中的數數的教學活動中,我採用了雪花片,數數要求一說孩子們拿到雪花片後,許多孩子並不數數了而是插起了雪花片玩。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我的初衷並非是讓孩子去了解雪花片,而是通過雪花片去學習數數。由於教具本身的趣味超過了所學知識本身,是教學變的無效。我想不能一味追求提供的教具的新、奇、有趣,而要提供的合恰到好處,這樣才能通過學具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四、關注孩子當前的興趣點,對教學加以適當的調整。

在我們組織的一些教學活動中,有時會發現孩子的興趣點轉移的現象,孩子的興趣點有時和大人是不一樣的,捕捉的及時,可提高幼兒參與活動中的興趣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可在不違反教學的大目標的前提下,適當調整活動。如:那天課間,我班的幼兒一直在談論近日來全世界都十分關心的汶川地震災情,第二節教學活動——綜合《給爸爸媽媽的一封信》開始了,大多數孩子還在談論地震,當我給孩子講寫信的格式時,孩子們注意力不集中,當問起給爸爸媽媽寫些什麼時(繪畫形式),孩子們也沒多少想法。於是我將寫信的對象換了,《寫給災區小朋友》的一封信,孩子們卻立即踊躍述說想“寫”什麼給災區小朋友。有的說,我想寫“災區小朋友,你們受苦了”,有的說“我們已經爲你們捐款了,你們可以買東西吃了”,有的說“你們可以來我們這看病,我們還可以去看你們”。在“書寫”這封信時,孩子們格外認真,並且還不時的向同伴介紹自己信的內容。我想在當時孩子們的興趣點正在“地震事件上”,我若繼續原有的教學內容,幼兒的積極性不會那麼高,整個教學的有效性也將大打折扣。正因爲我及時調整了教學方式,不僅仍然讓幼兒瞭解了該怎樣寫信,也激發了他們對此教學活動的'興趣,更懂得了怎樣去關心他可見興趣是開啓有效教學的金鑰匙。

五、挖掘遊戲的教學功能,拓展教學課堂。

建築遊戲中,其實也促進着數學邏輯、美術的發展,如:建築物的色彩搭配、外形的美觀需用到美術上的經驗;但累高就帶着數學知識,到底是從底端開始從小到大排穩,還是從大到小排更穩。讓我們能發現建構遊戲帶動着多教育領域的發展。因此,我常注意引導那些空間智能差和數學邏輯能力差的幼兒玩。玩的過程中問問他們你是怎麼把房子累這麼高的?你搭這樣東西,一共用了多少快長方型積木、幾塊三角積木。讓孩子在有趣的遊戲中,以愉快的心情去學習原本枯燥的數學知識,原本不喜歡、不擅長數學的幼兒也樂意說了。經過實際教學中發現一些孩子不太會記錄,有的孩子直接用數字加減還很不熟練,我們也可以嘗試讓孩子在玩建構遊戲時來記錄所用的不同積木的形狀數量,以及計算共用多少積木的方法幫助幼兒掌握。這樣抓住遊戲的教育面,讓教學不只在一個教學活動中,而是融入到了遊戲中,以孩子對遊戲極大的熱情,使教學變的更有趣味也更爲有效了。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隨着時代的變遷師生之間不再是單純的傳與受的關係了。教師成了學生的學習夥伴,教師的角色也從傳授者轉向了設計者、促進者、支持者、管理者,這是我們正在做的。我們還應在有效教學的路上做好有心者和研究者,讓師生的授與學更有效,讓授與學更輕鬆。

篇13:幼兒園教學論文

早操音樂響起來了,孩子們迅速地將小椅子送回家,“嗖”的一聲衝到了我的面前。“我第一,我今天當排頭!”“我第一!”“老師,我第一”……孩子們爲了爭第一、當排頭,在我的身邊你推我擠,有用胳膊撞的,有用小腳踢的,有用小屁股頂的,完全不甘示弱。看見孩子們之間的爭執越來越激烈,我忍不住沉下了臉,語氣生硬的說:“請小朋友們走回自己的座位坐好,這樣推來推去多危險啊!”孩子們一聽我的話,垂頭喪氣地回位了。

“孩子們,你們都想當小排頭嗎?”,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想!”。好奇心驅使我接着問下去,“爲什麼呢?”小軒軒迫不及待的從座位上跳起來說:“因爲當排頭就可以和老師手牽手的!”,“是的!我也最喜歡和老師手牽手了……”孩子們在座位上又七嘴八舌的討論開了。恆恆小朋友小手舉得高高的,神氣十足地說:“當排頭就是和小組長一樣的,可以幫老師幹活,帶着小朋友跑步。”小羽小朋友小嘴裏嘟喃着:“老師,我一次都沒有當過小排頭。”

從孩子們的回答中,我發現:有些孩子們搶排頭主要是喜歡老師,想離老師近一些,可以多一些機會和老師交流;一些孩子爭當排頭是因爲有強烈的領袖意識,希望通過當排頭來表現自己的組織和領導能力;還有少數小朋友是因爲從未有過當排頭的經歷體驗,所以欲發的想要感受。瞭解到幼兒想當小排頭的願望和原因後,我決定要滿足孩子們的小小心願。

第一,機會均等,人人蔘與

對於學前兒童來說,正是處於各種自信心、責任心、榮譽感、行爲習慣形成的關鍵期。這個階段的孩子表現欲旺盛,任何遊戲和活動,他們都想有機會去參與,而且只要你給他機會,他就能給我們創造各種驚喜。開學初,我爲孩子們製作了精美的值日生牌,每天安排6名小朋友戴牌“上崗”,負責教室內的值日工作。在和小朋友商量一致後,我們決定賦予值日生一項新的任務:當小排頭,每天的值日生又是每天的小排頭。這樣不僅滿足了孩子們當小排頭的願望,又促進了值日生工作的順利開展,起到了一舉兩得的'好效果!

第二,正確引導,多多表揚

隨着小朋友們自尊心和榮譽感的增強,他們會覺得當小排頭就是當官,多了一些“特權”。因此我在日常生活中會引導小排頭以服務者的角色出現,幫助集體做各種服務;同時師生共同制定評選優秀排頭的標準,鼓勵幼兒發現小排頭身上的閃光點,並積極地向優秀排頭學習。這種方法的實施讓小排頭們增強了服務意識,獲得了更多來自同伴和教師的賞識,也讓其他孩子們看到了同伴的長處,班級氛圍變得更加的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孩子們不再滿足於當排頭,而是力爭上游當優秀排頭!

通過“我要當排頭”這個事例,我真切地感受到:作爲一名幼兒園教師,我們應更多的從孩子們的心理需求出發,保護他們的自主性和選擇權,積極地爲他們創造表現自已、肯定自己的機會,讓他們在幼兒園生活中收穫自由、收穫溫暖、收穫愛!

篇14:幼兒園教學論文

幼兒園教學論文2000字

幼兒園的孩子們擁有最多的應該是什麼?我認爲是快樂。在幼兒園孩子們最大的快樂莫過於遊戲,遊戲是他們最開心的事情。同時,只有快樂還是不夠的,一定要讓孩子們在快樂遊戲中有所收穫,有所發展,這纔是最重要的。這需要教師有正確的教育理念,也需要教師能時刻把握每一次的教育機會。

幼兒的學習大多數是在遊戲中進行的,因此在每次的教育活動中,我都會爲孩子創設有趣的情景,精心設計一些小遊戲。在2011年的12月初,一天早上下起了小雪,雪只下了一陣,地上有薄薄的一層白雪。這可是這個冬天的第一場雪,孩子們肯定會很感興趣。我觀察這薄薄的雪,不能打雪仗,也不能堆雪人,但是非常適合孩子們踩着玩。於是我在心中形成了一節雪地上的教育活動。

我帶孩子們來到了戶外空曠的地方,這裏有大面積沒有留下任何痕跡的'雪地,是那麼純潔無暇。我對孩子們說:“孩子們,你們看,我能用腳在雪地上走出漂亮的裝飾線條。”我一腳挨着一腳地向前方走去,每一腳都是向外傾斜的,雪地上留下了一行漂亮的大車輪的痕跡。孩子們歡呼起來,“真好看”。我走到牆邊,停下來,說:“我要換一種走法回去,我要變出另外一條不同的裝飾線條。”接着,我開始往回走,孩子們瞪着小眼睛盯着我的腳。我橫一腳,豎一腳地走回來。雪地上留下了又一種漂亮的線條圖案。

看到孩子們開始躍躍欲試,我讓他們想好自己的走法,開始嘗試着在雪地上走起來。有的孩子是橫着走,有的孩子是雙腳平行走,有的孩子用腳尖走,有的孩子雙腳跳着走……,雪地上留下了一條條漂亮的圖案,孩子們在互相觀察着,互相介紹着自己是怎麼走出這樣的圖案的。他們的歡笑聲迴盪在幼兒園裏。

接下來,我選了一片雪地,我用腳在雪地上畫了一個大大的花瓶,孩子們驚呼起來:“好大的花瓶啊!”我請每個孩子用自己的方法把花瓶裝飾漂亮,孩子們又開始興奮起來,有了前面在雪地上走的經驗,孩子們開始大膽嘗試用腳來裝飾這巨大的花瓶。一會功夫,花瓶裝飾好了。孩子們看着自己的勞動成果,開始雀躍起來。

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課堂,讓孩子感受四季的變化,帶領他們去讀懂大自然的最好方法就是投身到大自然的懷抱中。每到春天,我會帶孩子們去賞花,撿拾春雨打落的滿地花瓣,夏天帶孩子去看雨落在地上濺起來的水花,秋天和孩子們一起去採摘果實,撿拾落葉。現在冬天到了,我們又快樂地玩起了雪。這春夏秋冬四季,裝進孩子們的心裏,印在孩子們的腦海裏。

篇15:幼兒園教學論文

關於幼兒園教學論文

小班幼兒由於其年齡和生理心理特點,尤其喜歡遊戲和運動,而數學由於其學科特點,相對而言比較抽象和枯燥,如果將數學知識融入遊戲和運動中,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動中學,就既可滿足幼兒的遊戲和運動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數學教學目標。根據這一理論設定,在組織小班數學活動時,我就着手進行數學知識與遊戲運動相結合的實驗。結果表明,讓幼兒在遊戲、運動中學數學比單純的數學集體活動和操作活動效果要好。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點經驗和體會:

―、在遊戲中學數學

教育家說:“玩具是幼兒的'天使,遊戲是幼兒的伴侶”,幼兒就是在遊戲中、在玩中一天天長大和進步的。遊戲深受幼兒喜愛,融入數學知識的遊戲或者說將數學活動設計成遊戲則更受幼兒的歡迎。在數學活動中,我總是採用遊戲的形式,千方百計地把幼兒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這樣,枯燥的數學知識就會變得有趣,簡單重複的練習也因遊戲而變得生動起來,小朋友學得輕鬆、學得愉快,效果也會更好。

1、結合日常生活活動設計數學遊戲

日常生活活動在小班幼兒的一日活動中佔了很大的比例,從家長的心理需要考慮,他們也希望老師更多地關注幼兒的生活護理而不是學習,所以,將數學知識融入幼兒的日常生活活動中就是小班數學老師必須面對的一個課題。據此,我設計了一些遊戲,讓幼兒在生活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如:吃餅乾的時候,小朋友大多關注的是“吃”這一活動,不會考慮別的更多的東西,我就啓發幼兒動腦筋讓餅乾“變魔術”,一會兒變成三角形,一會兒變成圓形,一會兒變成正方形,這樣,在吃餅乾這一生活環節中,小朋友們關注的就不再僅僅是吃,同時也鞏固了對圖形的認識,培養了幼兒動腦筋的習慣,還避免了浪費餅乾的現象。

2、結合幼兒感興趣的特例設計數學遊戲

小班幼兒由於年齡較小,不能保持長久的注意力,對於枯燥的數學更是愛不起來,注意力集中不起來。一次,組織幼兒看魔術表演,我發現在整個過程中小朋友都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滋有味地觀看。這說明,小班幼兒不是不能相對時間長一點地集中注意力,而是視內容和形式而定,能吸引幼兒的內容和形式就能讓幼兒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受這一生活特例的啓發,在幫助幼兒進行數學知識複習時,我就採用了“變魔術”的方法,比如:將顏色和圖形結合起來進行復習,我故意用誇張的動作將各色圖形藏到背後,嘴裏說:“一、二、三,變、變、變!”小朋友都睜大眼睛靜觀到底變出什麼來,注意力高度集中,練習效果也就更好。

篇16:幼兒園教學論文

【摘要】在對邢臺市區九所幼兒園科學教育創新活動的調查中,還存在着一些問題。如對科學概念教學理解不深刻;重知識,輕方法;忽略了幼兒的主體性等。針對這些問題,選用實驗法、討論法、設問法、擴散聯想法、疑難設置法等有利於幼兒能力發展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科學教育;概念教學;重知識;輕方法;研究對策

幼兒園科學教育是幼兒園教育的五大領域之一,在幼兒園教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科學教育絕不僅是教給幼兒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幼兒科學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創新能力。在對邢臺市區九所幼兒園科學教育的調查中,發現一些幼兒園還存在着諸多問題。

一、目前幼兒科學創新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科學概念教學理解不深刻

“概念”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其建立要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要有歸納能力。幼兒不可能有完全概念性的思維,也不會建立真正的概念。[1]例如通過一次科學教育活動把目標確定爲使幼兒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瞭解水的性質及其本質都是不恰當的。對科學概念的認識要有一個過程。對水的認識也要不斷深化,小班初步認識瞭解水是液體,可流動,可滅火,中班認識水的浮力,大班認識水的三態變化。這樣幼兒對水有了比較全面的瞭解。有的幼兒教師教學目標中提到通過一次活動,要求學生形成太陽給地球溫暖的“概念”,這就不正確了,因爲這種活動不能看作是一種抽象、甚至不能看作是一種概括。太陽給地球溫暖只是一個事實。

(二)重知識,輕方法

科學教育注重知識教育,輕視科學方法、科學精神等要素的教育。如教師指導學生研究“聲控小彩燈”活動中,當幼兒通過說話、跺腳、敲擊桌椅等手段,小彩燈一閃一閃發亮,他們知道了聲音可以像開關一樣控制彩燈的明亮。教師僅做到這一步還是不夠的。還要指導幼兒們探究聲音的大小、距離的遠近不同程度對小彩燈的控制情況。這樣就體現了科學方法和科學探索精神。讓學生觀察一棵樹,有的學生看到了樹葉,有的`看到了樹幹,有的看到了樹上的花等等,還有的學生十分茫然不知道看什麼,教師要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先從下向上看,先看樹根,再看樹幹、樹枝、樹葉及花、果實等等。這種有序的觀察就是方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學會科學的方法比學習知識更重要,這些方法是在今後的學習和科學研究中要經常運用到。爲幼兒將來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會使其終身受益。

(三)忽略幼兒的主體性

幼兒園活動新課程》明確指出“以幼兒爲主體,教師爲主導,促進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當前教育倡導以人爲本,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教師指導幼兒活動不能越俎代庖,可以作導演,但不能作演員。要讓教師從原來的臺前來到幕後,指揮幼兒的表演。這樣就充分體現了幼兒是學習的中心,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然而目前我國幼兒科學教育中普通存在着幼兒主體性缺失或着說體現不夠的現象。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一般教師比較重視知識的傳授、重視結果,重視幼兒學習了什麼知識,輕視了學習過程及運用什麼方法進行學習的。這樣會抹殺了幼兒的創造性。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要充分利用種植園、養殖園、自然角、科學發現室等爲幼兒準備充足的實驗材料和場所。讓幼兒運用味覺、觸覺、嗅覺、視覺等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知物質世界,這突出了幼兒的主體性。如幼兒園中班《磁鐵的奧妙》這一活動,首先準備好積木、圖釘、大頭針、乒乓球、曲別針、紙片、石子、布條、鐵釘等近十種材料,讓幼兒用條形、方形、馬蹄形等三種不同形狀的磁鐵分別吸引,反覆操作,而後討論,得出磁鐵有磁性,與其形狀無關,它能吸收鐵的東西這一結論。還有的幼兒發現磁鐵的兩極吸引鐵釘比較多,即兩極的磁性要比中間強,這是幼兒主體性得到充分發揮,仔細觀察的結果。

二、幼兒園開展科學教育創新活動的對策

(一)採用互動式教學模式

互動式教學模式,是一種師幼之間,幼兒之間,師幼與環境之間雙向溝通的教育形式,[2]其教學過程一般是首先讓幼兒利用提供的實驗或遊戲材料,進行操作實驗,帶着老師提出的任務或問題進行探索與發現。在教學雙方平等的研究、討論中交流思想、交流觀點,它注重鼓勵幼兒的積極參與意識,主動創造精神和觀察動手能力,注重讓幼兒親自經歷科學發現的過程,並在老師的引導下經過幼兒自己的觀察、分析、比較、概括,得出科學結論。如有個幼兒拿着一個上面寫着“喜”字的蘋果,老師先讓學生觀察,然後提出問題,蘋果上的字是如何形成的,經過幼兒思考、討論,最後告訴幼兒正確的答案。

(二)選用恰當的教學方法

爲了在科學教育活動中徹底擺脫重知識,輕能力,重結果,輕過程的現象,讓幼兒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使幼兒對科學產生深厚的興趣,進而達到知識、能力、態度的完整統一,我們要選用有利於幼兒能力發展的教學方法。

1.實驗法:根據學習內容,教師提供遊戲材料或實驗材料,讓幼兒帶着問題去玩、去動手操作,並鼓勵他們運用多種感官去體驗,去探究,從而解決問題,得出結論。在親自參與的實踐中獲得科學知識和深厚的興趣。幼兒親身經歷科學發現的體驗和過程是教師用任何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演示法以及講解法所不能代替的。

2.討論法:在科學創新教育活動中,經常出現對一個問題有不同的意見,這就需要教師正確引導幼兒進行討論、分析,從而做出判斷。通過討論、爭論會加深對問題的理解,最後找出正確的答案。在學了磁鐵的性質時,老師用磁鐵吸住搪瓷盆時,學生開始了爭論,有的學生說:“這種陶瓷與普通陶瓷不同,其中含有鐵,因此用磁鐵能吸住。”有的學生說:“陶瓷表面的瓷釉中含有鐵。”還有的學生說:“裏面有鐵板,外面塗了一層陶瓷。”通過討論和教師指導學生,找出答案。學生找到一箇舊搪瓷臉盆砸開後,終於驗證了答案。討論法適合大中班學生進行,小班學生身心發展及語言表達還不能進行有效的討論。

3.設問法:教師提出問題,引起幼兒的興趣,並引導幼兒去思考、分析從而得出結論。它不是教師用講解法直接告訴幼兒答案,用老師的語言替代幼兒自己的觀察、操作和思考。如怎樣區分鹽水、白糖水、白酒、白醋,要幼兒通過嘗一嘗、聞一聞的方法可區別;小蝌蚪是如何變成青蛙的,有這樣幾個重要階段,卵變蝌蚪、長出後腿、前腿、脫尾巴、變青蛙。這些通過老師的設問,幼兒不斷的觀察得出了問題的答案。

4.發散聯想法:在幼兒科學創新教育活動中,爲了拓展幼兒的經驗範圍和他們掌握的概念的內涵,發展其知識遷移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要引導幼兒聯想他們所見到或所經歷過類似的事情。由此發散思維,發散想象。[3]如幼兒學習了“滾動的輪子”,認識了滾動的概念後,讓幼兒舉例說出在日常生活中哪些東西運用了滾動;當認識了豆腐後,讓幼兒說說有哪些豆腐製品;當學過中秋節後,讓幼兒思考“你還知道有哪些節日”;當幼兒認識了物體彈性後,可讓幼兒說說“在生活中你發現了還有什麼東西有彈性”等。

5.疑難設置法:爲了提高幼兒發散思維能力和舉一反三以及靈活的知識遷移能力,進而提高其創新的能力,當幼兒有了一定和知識積累後,教師可以設置難度較大的問題,把幼兒學到的知識靈活地應用到實踐中去。比如學過浮力有關知識後,可讓幼兒不用挖洞把洞中皮球用水浮出來;掌握了磁鐵的性質後,可讓幼兒分離出沙子中的鐵屑、尋找落在土中的鋼針;學習了熱傳導的知識,可讓幼兒解釋暖瓶爲什麼用木塞或塑料塞以及炒菜用的大鐵勺用木頭把而不用鐵把等等。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的啓蒙教育,通過幼兒自身對周圍的世界進行探究活動,激發他們對科學的強烈興趣。科學教育活動讓幼兒充分體驗科學探索過程和發現的過程,使其受到科學的薰陶,讓他們在自主的探究學習中積累經驗、學會方法、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培養幼兒的科技意識和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態度。

參考文獻:

[1]祝聳立,楊鈺.淺析幼兒科學教育的特點[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4-09-05.

[2]武金滿.幼兒科學教育現狀的透視與反思[J].國小科學(教師版),2015-07-25.

[3]彭琦凡.3-6歲幼兒科學探究的年齡特點及其引導[J].學前教育研究,201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