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幼兒園教學論文3000字(精選8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8篇《幼兒園教學論文3000字》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幼兒園教學論文3000字》相關的範文。

幼兒園教學論文3000字(精選8篇)

篇1:幼兒園教學論文

幼兒園教學論文模板

幼兒園教學論文模板

一、幼兒園多媒體教學活動存在的一些問題

1.幼兒教師對於多媒體技術認識不清、瞭解不多幼兒園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活動已經被大多數的幼兒園所重視,因而多數幼兒園針對多媒體教學展開一些培訓和課程來使教師熟練多媒體技術,這個過程中往往會因爲教學者自身對於多媒體技術認識不清、瞭解不多而將培訓和課程半途而廢。將多媒體教學活動與教案、課件的製作結合在一起,是幼兒園開展多媒體教學研究的重要方式。但從多媒體教學的現狀來看,較少的教師能夠使多媒體設備與教學相融合。

2.幼兒園一線教師對於多媒體設備的使用華而不實幼兒園教師大多數都能夠對多媒體設備保持主動學習的態度,然而隨着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也從目前教師對多媒體技術的掌握情況來看,幼兒園內購置的新型設備,由於有時沒有及時對教師進行相關方面的培訓和指導,多數教師對於多媒體設備的使用情況是華而不實的。其多媒體技術的掌握程度不高,更多的時候都是在網絡上直接下載一個現成的教學課件。

3.幼兒園教師使用多媒體技術開發課件的能力有限多數教師不能夠使用較高層次的軟件對教學課件進行生動處理,多媒體技術水平的高低雖然沒有直接影響到多媒體教學水平的高低,但是一線教師的多媒體技術水平不能達到更高水平則會限制教師自由地使用和挖掘多媒體的潛能和優勢。

例如,在進行兒歌教學時,如果音樂教師能夠熟練掌握Flash技術對圖片內容進行拼貼和製作,最後集合成爲一個flash播放文件,教師還能夠主動設計一些臺詞和遊戲,並且將兒歌循環,在教學過程中減少了一些不必要的環節,而在實際運用中老師也能夠更好把握住課堂氣氛和調動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

二、針對幼兒園多媒體教學活動採取的措施

1.加強師資隊伍培訓,提高一線教師的多媒體技術水平擁有一支具備現代化水平的教師隊伍是提高幼兒園教學能力的關鍵。開展多媒體教學需要幼兒園內的技術人員對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多媒體使用方面提供技術支持,同時也需要幼兒園一線教師從幼兒園教學工作出發,積極參加相關培訓活動,逐步提高自身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實際能力。

幼兒教師可以藉助在幼兒園內配備的多媒體使用方面的專業的技術人員,在工作中遇到的多媒體使用方面的問題時直接與技術人員交流和溝通,並且利用多媒體技術對技術交流及教學活動做全程記錄,這樣不僅能夠使得教研活動得到更多的技術保障,而且也使教師清晰自己的教學實況,更進一步激發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2.支持一線教師嘗試開發新的多媒體軟件,充分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網絡上可供使用的教學課件和軟件實際上數量不多,在教師備課的.選擇過程中,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困擾,他們很難找到一個真正能夠讓自己滿意的課件或軟件來進行多媒體教學。

每位教師對於自己的課堂都有其主觀能動性,不同的教學內容需要有不同的設計,而要解決好這個問題,教師需要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運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課件的設計,從而開發出新的多媒體課件或軟件。改進幼兒園教學模式,運用多媒體技術還能夠對幼兒園教師評價的單一方式進行改革,從而優化教師教學評價的功能,使得教學能動性得到個性化發揮。

3.針對兒童的非智力因素進行培養,有意識地促進兒童社會性的發展幼兒園內一般配置了一套多媒體設備,教師如果沒有將其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物質資源浪費。因而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不僅可以豐富對外公開課的形式,而且也可以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充分考慮到學生上課內容的趣味性。

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網絡下載一些已有的課件或軟件,然後利用園內的多媒體設備對其進行改造,重新組合與加工出適合自己班級的課件;另一方面,教師應該針對兒童的非智力因素進行有意識地培養,如幼兒自信心的養成、積極情緒的保持、社會性的發展以及批判性思維的養成等等,激發幼兒參與教學活動的內在動機,讓幼兒在多媒體課堂進一步穩定和培養道德認知和判斷。

三、結語

幼兒園教學活動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相關的教學設計,同時解決教學實踐中出現的一些教學上的問題。多媒體技術廣泛應用於幼兒園的日常教學實踐活動時,幼兒園多媒體教學活動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幼兒教師對於多媒體技術認識不清、瞭解不多,多媒體設備的使用華而不實,對使用多媒體技術開發課件的能力有限等。而幼兒園教學的實際工作中還應針對這些問題積極參加相關培訓活動,加強師資隊伍培訓,提高教師的多媒體技術水平,支持教師嘗試開發新的多媒體軟件,充分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以此提高幼兒園工作效率,節省人力物力資源。

篇2:幼兒園教學論文

生活是語言的源泉,要發展幼兒語言,必須豐富幼兒的生活。作爲一名幼兒教育工作者,我們更要精心給幼兒創設豐富多彩的生活環境,讓孩子們在生活中快樂地學習語言。

一、直接感知,在認識周圍事物中發展幼兒語言能力

幼兒通過聽、看、觸、摸、嘗、聞等感性認識,擴大了對周圍事物的認識範圍,加強了感知深度,而範圍的擴大和深度的加強必然會豐富幼兒的語言。

冬天,我在班上的自然科學角里,種植了一些白菜頭、胡蘿蔔根。蘿蔔挖空後,又在裏面種蒜,上水後撒上小麥,讓孩子們仔細觀察它們的生長過程。不用我去要求,他們就能自己說出如“嫩綠的葉子”,“綠油油的麥苗”等這些好詞語。

在下雪天,我會帶着孩子們走出教室,來到戶外,我們一起去看雪景。孩子們個個興致勃勃,爭先恐後地說着自己的發現:雪花有六個瓣,是一片片、一團團飄落下來的。我會向孩子們提一些具有啓發性的問題:“這白茫茫的白雪像什麼呀?”有的幼兒說:“像雪白的.棉花。”有的說:“像白糖。”有的說:“像厚厚的毯子。”他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去形容白雪,欣賞雪景,不知不覺中就豐富了詞彙。

春天,我會帶孩子們去種植,讓他們親自動手實踐。孩子們鬆土、選種、種植、移植……在做每一項工作時,我都是邊幹邊講,使幼兒知道這種勞動叫什麼;我還特意多選幾種種子,讓幼兒觀察,比較異同。孩子們竟然會說:“有的像小米粒,有的像桔子瓣……”出苗了,他們觀察得更仔細了,興趣更濃了。通過種植與照料花草,幼兒生活內容豐富了,思路也就開闊了,更爲重要的是這些活動讓孩子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陶冶了情操。

二、創設情境,在鍛鍊思維中發展幼兒語言能力

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和語言能力的發展是同步進行的,幼兒掌握語言的過程也就是思維發展的過程;而思維的發展,又促進語言的構思能力、邏輯能力及表達能力的發展。

由於幼兒學習語言的途徑是靠“聽”和聽後的模仿“說”,幼兒園語言教育的傳統模式更多的是採用了注入式。可是出現了這樣一個問題:幼兒背誦了一些兒歌、詩歌,但智力卻沒有得到最大的提升。所以在幼兒教育過程中,要採用多種多樣的形式,發展幼兒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和思維能力。

如:學完“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以後,我讓孩子們用撕、橡皮泥,每人做一套故事角色:青蛙、蝌蚪、鵝、金魚、烏龜等。做好後,孩子們邊演邊講,教室裏面其樂融融,好不愜意。這樣做既加深了幼兒對故事的記憶與理解,又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和想像力。

三、指導鼓勵,在看圖說話中發展幼兒語言能力

圖畫讀物是幼兒的精神糧食,它形象生動可愛,色彩鮮明美麗,深受幼兒喜愛。欲想發揮圖書的作用,需要教師作具體的指導和鼓勵。

先教幼兒看書的方法。拿到一組圖畫,要求幼兒先看數碼,或按情節排好順序,然後找出書中的主要角色,記住他們的形象,觀察他們的動作,想象他們在幹什麼?聯想組合成故事。如:《刺蝟樹》是由6幅畫組成。我先讓孩子們按順序找好每一幅畫,看完(一),看(二)……。接着讓他們看裏面有誰?第三步讓孩子們看圖中的這些人都在幹什麼?發生了什麼事?看完後,請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想像講述故事。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肯定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我們不能急於求成,一定要多鼓勵:“沒關係,繼續說吧!…‘講得不錯,有進步。”在教師的鼓勵下,孩子們敢說、想說,經過練習,一定能會說。

總之,在培養幼兒的語言時,要把握好每位幼兒的實際情況,掌握幼兒學習語言的規律,有計劃地進行培養和訓練。在多看、多聽、多說、多練中,培養幼兒良好的語言習慣,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那麼幼兒的語言能力一定會大幅度的提高。

篇3:幼兒園教學論文

幼兒園教學論文

所謂“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爲。而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教師在教學時既不能跟着感覺走,又不能簡單地把“效益”理解爲“花最少的時間教最多的內容”。教學效益取決於對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綜合考慮的結果。幼兒期的孩子的注意力時間短、自控能力差,那麼怎樣抓住一個教學活動的時間讓孩子願意學、學進去,換句話說是讓教學更有效,是非常重要的。在實際的教學中我感覺做到了解孩子的學習的理解特點、心理特點,提供合理的教學用具,關注孩子當前的興趣點,將這些在叫學中適時採用,能讓教學活動更爲有效。以下就是我在教學中的一點點實踐、體會。

一、瞭解孩子的學習特點,採用適時恰當的教學手段。

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對事物的認識都是從具向思維開始的,對於剛剛開始認識這個世界的孩子更是如此,這點我們在實際的教學中是都能體會到的。在語言教學中讓孩子通過具像思維學習益處是非常明顯的如:在學習兒歌《全世界兒童是一家》時,我讓孩子先看與詩歌內容一致的圖畫讓孩子理解,再按順序畫好兒歌的圖符,在理解兒歌的基礎上使孩子看着圖符念兒歌,孩子兩遍下來基本能看着圖符念出來了。可見具像思維學習讓孩子較有效的學習了新知識。但孩子在三遍、四遍後卻還是不能脫離圖符念出來。孩子是依賴上了圖符,於是我想到孩子對一些自編的舞蹈動作總能記得很清,因爲這是他們親歷親爲的。於是我讓孩子根據兒歌內容、順序創編動作,孩子們不但興致高昂,通過邊做動作邊念很快記住了兒歌。讓孩子用做動記兒歌並不是否定採取前面的手段對教學產生的有效性。其實做動作也是具像思維學習的一種,如果沒有之前對兒歌的理解,直接創編動作,恐怕孩子們是編不出來的,更別說是記住了。因此,在瞭解孩子的認知特點後,面對衆多手段時,適時採用恰當的手段進行教學才使孩子更有效的學到知識。

二、探究孩子學習的心理特點,針對性的採取教學措施。

在實際教學中我發現孩子在新授歌曲的學習中的興趣往往不如複習課。時常發現一些孩子在新授課開始時由於對新歌曲的好奇,還有些興趣,但沒過一會就提不起勁,我這個老師也越教越沒勁,孩子是越反覆唱反覆糾正、越沒勁。在這種教學狀態下何談有效性。反而我們認爲枯燥的複習課他們卻來了勁,不管平時在學新歌曲時接受慢或快的幼兒都想表現一下。孩子前後有這樣的迥異,是因爲他們想在老師面前表現好的一面,得到讚揚。於是針對孩子的此心理,在學習新歌之前將歌曲在課間或飯後播放,讓孩子對歌曲的旋律熟悉,對歌詞有些許的記憶。在正式較這首歌時,孩子們說他們“會”,但我知道他們只是略會皮毛,但正是這點“皮毛”給了他們學習的信心。我讓略會一兩句的孩子先教給大家,孩子們很願意跟着同伴學,這樣東一句西一句,這首歌大體唱全了。我再把零散的句子理順、糾正,配上孩子已經較熟悉的旋律孩子們很快就學會了。這樣通過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針對性的採取積極的措施,讓我班孩子在輕鬆的學習氛圍內有效的學習了新歌曲。

三、從孩子的角度思考,合理提供學具。

學具即老師爲孩子提供的學習材料,是孩子學習知識的媒介。孩子通過學具間接或直接的學到知識,在自然科學知識的認識中,如:磁鐵,他的趣味性能激發孩子對它的探索,因爲學具本身就是要學習的內容,而在一些數學教學中我發現並非學具越有趣越好。如:在以前小班數學的教學中的數數的教學活動中,我採用了雪花片,數數要求一說孩子們拿到雪花片後,許多孩子並不數數了而是插起了雪花片玩。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我的初衷並非是讓孩子去了解雪花片,而是通過雪花片去學習數數。由於教具本身的趣味超過了所學知識本身,是教學變的無效。我想不能一味追求提供的教具的新、奇、有趣,而要提供的合恰到好處,這樣才能通過學具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四、關注孩子當前的興趣點,對教學加以適當的調整。

在我們組織的一些教學活動中,有時會發現孩子的興趣點轉移的現象,孩子的興趣點有時和大人是不一樣的,捕捉的及時,可提高幼兒參與活動中的興趣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可在不違反教學的大目標的前提下,適當調整活動。如:那天課間,我班的幼兒一直在談論近日來全世界都十分關心的汶川地震災情,第二節教學活動——綜合《給爸爸媽媽的一封信》開始了,大多數孩子還在談論地震,當我給孩子講寫信的格式時,孩子們注意力不集中,當問起給爸爸媽媽寫些什麼時(繪畫形式),孩子們也沒多少想法。於是我將寫信的對象換了,《寫給災區小朋友》的一封信,孩子們卻立即踊躍述說想“寫”什麼給災區小朋友。有的說,我想寫“災區小朋友,你們受苦了”,有的說“我們已經爲你們捐款了,你們可以買東西吃了”,有的說“你們可以來我們這看病,我們還可以去看你們”。在“書寫”這封信時,孩子們格外認真,並且還不時的向同伴介紹自己信的內容。我想在當時孩子們的興趣點正在“地震事件上”,我若繼續原有的教學內容,幼兒的積極性不會那麼高,整個教學的有效性也將大打折扣。正因爲我及時調整了教學方式,不僅仍然讓幼兒瞭解了該怎樣寫信,也激發了他們對此教學活動的'興趣,更懂得了怎樣去關心他可見興趣是開啓有效教學的金鑰匙。

五、挖掘遊戲的教學功能,拓展教學課堂。

建築遊戲中,其實也促進着數學邏輯、美術的發展,如:建築物的色彩搭配、外形的美觀需用到美術上的經驗;但累高就帶着數學知識,到底是從底端開始從小到大排穩,還是從大到小排更穩。讓我們能發現建構遊戲帶動着多教育領域的發展。因此,我常注意引導那些空間智能差和數學邏輯能力差的幼兒玩。玩的過程中問問他們你是怎麼把房子累這麼高的?你搭這樣東西,一共用了多少快長方型積木、幾塊三角積木。讓孩子在有趣的遊戲中,以愉快的心情去學習原本枯燥的數學知識,原本不喜歡、不擅長數學的幼兒也樂意說了。經過實際教學中發現一些孩子不太會記錄,有的孩子直接用數字加減還很不熟練,我們也可以嘗試讓孩子在玩建構遊戲時來記錄所用的不同積木的形狀數量,以及計算共用多少積木的方法幫助幼兒掌握。這樣抓住遊戲的教育面,讓教學不只在一個教學活動中,而是融入到了遊戲中,以孩子對遊戲極大的熱情,使教學變的更有趣味也更爲有效了。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隨着時代的變遷師生之間不再是單純的傳與受的關係了。教師成了學生的學習夥伴,教師的角色也從傳授者轉向了設計者、促進者、支持者、管理者,這是我們正在做的。我們還應在有效教學的路上做好有心者和研究者,讓師生的授與學更有效,讓授與學更輕鬆。

篇4:幼兒園教學論文

早操音樂響起來了,孩子們迅速地將小椅子送回家,“嗖”的一聲衝到了我的面前。“我第一,我今天當排頭!”“我第一!”“老師,我第一”……孩子們爲了爭第一、當排頭,在我的身邊你推我擠,有用胳膊撞的,有用小腳踢的,有用小屁股頂的,完全不甘示弱。看見孩子們之間的爭執越來越激烈,我忍不住沉下了臉,語氣生硬的說:“請小朋友們走回自己的座位坐好,這樣推來推去多危險啊!”孩子們一聽我的話,垂頭喪氣地回位了。

“孩子們,你們都想當小排頭嗎?”,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想!”。好奇心驅使我接着問下去,“爲什麼呢?”小軒軒迫不及待的從座位上跳起來說:“因爲當排頭就可以和老師手牽手的!”,“是的!我也最喜歡和老師手牽手了……”孩子們在座位上又七嘴八舌的討論開了。恆恆小朋友小手舉得高高的,神氣十足地說:“當排頭就是和小組長一樣的,可以幫老師幹活,帶着小朋友跑步。”小羽小朋友小嘴裏嘟喃着:“老師,我一次都沒有當過小排頭。”

從孩子們的回答中,我發現:有些孩子們搶排頭主要是喜歡老師,想離老師近一些,可以多一些機會和老師交流;一些孩子爭當排頭是因爲有強烈的領袖意識,希望通過當排頭來表現自己的組織和領導能力;還有少數小朋友是因爲從未有過當排頭的經歷體驗,所以欲發的想要感受。瞭解到幼兒想當小排頭的願望和原因後,我決定要滿足孩子們的小小心願。

第一,機會均等,人人蔘與

對於學前兒童來說,正是處於各種自信心、責任心、榮譽感、行爲習慣形成的關鍵期。這個階段的孩子表現欲旺盛,任何遊戲和活動,他們都想有機會去參與,而且只要你給他機會,他就能給我們創造各種驚喜。開學初,我爲孩子們製作了精美的值日生牌,每天安排6名小朋友戴牌“上崗”,負責教室內的值日工作。在和小朋友商量一致後,我們決定賦予值日生一項新的任務:當小排頭,每天的值日生又是每天的小排頭。這樣不僅滿足了孩子們當小排頭的願望,又促進了值日生工作的順利開展,起到了一舉兩得的'好效果!

第二,正確引導,多多表揚

隨着小朋友們自尊心和榮譽感的增強,他們會覺得當小排頭就是當官,多了一些“特權”。因此我在日常生活中會引導小排頭以服務者的角色出現,幫助集體做各種服務;同時師生共同制定評選優秀排頭的標準,鼓勵幼兒發現小排頭身上的閃光點,並積極地向優秀排頭學習。這種方法的實施讓小排頭們增強了服務意識,獲得了更多來自同伴和教師的賞識,也讓其他孩子們看到了同伴的長處,班級氛圍變得更加的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孩子們不再滿足於當排頭,而是力爭上游當優秀排頭!

通過“我要當排頭”這個事例,我真切地感受到:作爲一名幼兒園教師,我們應更多的從孩子們的心理需求出發,保護他們的自主性和選擇權,積極地爲他們創造表現自已、肯定自己的機會,讓他們在幼兒園生活中收穫自由、收穫溫暖、收穫愛!

篇5:幼兒園教學論文

幼兒園教學論文2000字

幼兒園的孩子們擁有最多的應該是什麼?我認爲是快樂。在幼兒園孩子們最大的快樂莫過於遊戲,遊戲是他們最開心的事情。同時,只有快樂還是不夠的,一定要讓孩子們在快樂遊戲中有所收穫,有所發展,這纔是最重要的。這需要教師有正確的教育理念,也需要教師能時刻把握每一次的教育機會。

幼兒的學習大多數是在遊戲中進行的,因此在每次的教育活動中,我都會爲孩子創設有趣的情景,精心設計一些小遊戲。在2011年的12月初,一天早上下起了小雪,雪只下了一陣,地上有薄薄的一層白雪。這可是這個冬天的第一場雪,孩子們肯定會很感興趣。我觀察這薄薄的雪,不能打雪仗,也不能堆雪人,但是非常適合孩子們踩着玩。於是我在心中形成了一節雪地上的教育活動。

我帶孩子們來到了戶外空曠的地方,這裏有大面積沒有留下任何痕跡的'雪地,是那麼純潔無暇。我對孩子們說:“孩子們,你們看,我能用腳在雪地上走出漂亮的裝飾線條。”我一腳挨着一腳地向前方走去,每一腳都是向外傾斜的,雪地上留下了一行漂亮的大車輪的痕跡。孩子們歡呼起來,“真好看”。我走到牆邊,停下來,說:“我要換一種走法回去,我要變出另外一條不同的裝飾線條。”接着,我開始往回走,孩子們瞪着小眼睛盯着我的腳。我橫一腳,豎一腳地走回來。雪地上留下了又一種漂亮的線條圖案。

看到孩子們開始躍躍欲試,我讓他們想好自己的走法,開始嘗試着在雪地上走起來。有的孩子是橫着走,有的孩子是雙腳平行走,有的孩子用腳尖走,有的孩子雙腳跳着走……,雪地上留下了一條條漂亮的圖案,孩子們在互相觀察着,互相介紹着自己是怎麼走出這樣的圖案的。他們的歡笑聲迴盪在幼兒園裏。

接下來,我選了一片雪地,我用腳在雪地上畫了一個大大的花瓶,孩子們驚呼起來:“好大的花瓶啊!”我請每個孩子用自己的方法把花瓶裝飾漂亮,孩子們又開始興奮起來,有了前面在雪地上走的經驗,孩子們開始大膽嘗試用腳來裝飾這巨大的花瓶。一會功夫,花瓶裝飾好了。孩子們看着自己的勞動成果,開始雀躍起來。

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課堂,讓孩子感受四季的變化,帶領他們去讀懂大自然的最好方法就是投身到大自然的懷抱中。每到春天,我會帶孩子們去賞花,撿拾春雨打落的滿地花瓣,夏天帶孩子去看雨落在地上濺起來的水花,秋天和孩子們一起去採摘果實,撿拾落葉。現在冬天到了,我們又快樂地玩起了雪。這春夏秋冬四季,裝進孩子們的心裏,印在孩子們的腦海裏。

篇6:幼兒園教學論文

關於幼兒園教學論文

小班幼兒由於其年齡和生理心理特點,尤其喜歡遊戲和運動,而數學由於其學科特點,相對而言比較抽象和枯燥,如果將數學知識融入遊戲和運動中,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動中學,就既可滿足幼兒的遊戲和運動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數學教學目標。根據這一理論設定,在組織小班數學活動時,我就着手進行數學知識與遊戲運動相結合的實驗。結果表明,讓幼兒在遊戲、運動中學數學比單純的數學集體活動和操作活動效果要好。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點經驗和體會:

―、在遊戲中學數學

教育家說:“玩具是幼兒的'天使,遊戲是幼兒的伴侶”,幼兒就是在遊戲中、在玩中一天天長大和進步的。遊戲深受幼兒喜愛,融入數學知識的遊戲或者說將數學活動設計成遊戲則更受幼兒的歡迎。在數學活動中,我總是採用遊戲的形式,千方百計地把幼兒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這樣,枯燥的數學知識就會變得有趣,簡單重複的練習也因遊戲而變得生動起來,小朋友學得輕鬆、學得愉快,效果也會更好。

1、結合日常生活活動設計數學遊戲

日常生活活動在小班幼兒的一日活動中佔了很大的比例,從家長的心理需要考慮,他們也希望老師更多地關注幼兒的生活護理而不是學習,所以,將數學知識融入幼兒的日常生活活動中就是小班數學老師必須面對的一個課題。據此,我設計了一些遊戲,讓幼兒在生活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如:吃餅乾的時候,小朋友大多關注的是“吃”這一活動,不會考慮別的更多的東西,我就啓發幼兒動腦筋讓餅乾“變魔術”,一會兒變成三角形,一會兒變成圓形,一會兒變成正方形,這樣,在吃餅乾這一生活環節中,小朋友們關注的就不再僅僅是吃,同時也鞏固了對圖形的認識,培養了幼兒動腦筋的習慣,還避免了浪費餅乾的現象。

2、結合幼兒感興趣的特例設計數學遊戲

小班幼兒由於年齡較小,不能保持長久的注意力,對於枯燥的數學更是愛不起來,注意力集中不起來。一次,組織幼兒看魔術表演,我發現在整個過程中小朋友都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滋有味地觀看。這說明,小班幼兒不是不能相對時間長一點地集中注意力,而是視內容和形式而定,能吸引幼兒的內容和形式就能讓幼兒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受這一生活特例的啓發,在幫助幼兒進行數學知識複習時,我就採用了“變魔術”的方法,比如:將顏色和圖形結合起來進行復習,我故意用誇張的動作將各色圖形藏到背後,嘴裏說:“一、二、三,變、變、變!”小朋友都睜大眼睛靜觀到底變出什麼來,注意力高度集中,練習效果也就更好。

篇7:幼兒園教學論文

【摘要】在對邢臺市區九所幼兒園科學教育創新活動的調查中,還存在着一些問題。如對科學概念教學理解不深刻;重知識,輕方法;忽略了幼兒的主體性等。針對這些問題,選用實驗法、討論法、設問法、擴散聯想法、疑難設置法等有利於幼兒能力發展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科學教育;概念教學;重知識;輕方法;研究對策

幼兒園科學教育是幼兒園教育的五大領域之一,在幼兒園教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科學教育絕不僅是教給幼兒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幼兒科學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創新能力。在對邢臺市區九所幼兒園科學教育的調查中,發現一些幼兒園還存在着諸多問題。

一、目前幼兒科學創新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科學概念教學理解不深刻

“概念”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其建立要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要有歸納能力。幼兒不可能有完全概念性的思維,也不會建立真正的概念。[1]例如通過一次科學教育活動把目標確定爲使幼兒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瞭解水的性質及其本質都是不恰當的。對科學概念的認識要有一個過程。對水的認識也要不斷深化,小班初步認識瞭解水是液體,可流動,可滅火,中班認識水的浮力,大班認識水的三態變化。這樣幼兒對水有了比較全面的瞭解。有的幼兒教師教學目標中提到通過一次活動,要求學生形成太陽給地球溫暖的“概念”,這就不正確了,因爲這種活動不能看作是一種抽象、甚至不能看作是一種概括。太陽給地球溫暖只是一個事實。

(二)重知識,輕方法

科學教育注重知識教育,輕視科學方法、科學精神等要素的教育。如教師指導學生研究“聲控小彩燈”活動中,當幼兒通過說話、跺腳、敲擊桌椅等手段,小彩燈一閃一閃發亮,他們知道了聲音可以像開關一樣控制彩燈的明亮。教師僅做到這一步還是不夠的。還要指導幼兒們探究聲音的大小、距離的遠近不同程度對小彩燈的控制情況。這樣就體現了科學方法和科學探索精神。讓學生觀察一棵樹,有的學生看到了樹葉,有的`看到了樹幹,有的看到了樹上的花等等,還有的學生十分茫然不知道看什麼,教師要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先從下向上看,先看樹根,再看樹幹、樹枝、樹葉及花、果實等等。這種有序的觀察就是方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學會科學的方法比學習知識更重要,這些方法是在今後的學習和科學研究中要經常運用到。爲幼兒將來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會使其終身受益。

(三)忽略幼兒的主體性

幼兒園活動新課程》明確指出“以幼兒爲主體,教師爲主導,促進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當前教育倡導以人爲本,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教師指導幼兒活動不能越俎代庖,可以作導演,但不能作演員。要讓教師從原來的臺前來到幕後,指揮幼兒的表演。這樣就充分體現了幼兒是學習的中心,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然而目前我國幼兒科學教育中普通存在着幼兒主體性缺失或着說體現不夠的現象。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一般教師比較重視知識的傳授、重視結果,重視幼兒學習了什麼知識,輕視了學習過程及運用什麼方法進行學習的。這樣會抹殺了幼兒的創造性。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要充分利用種植園、養殖園、自然角、科學發現室等爲幼兒準備充足的實驗材料和場所。讓幼兒運用味覺、觸覺、嗅覺、視覺等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知物質世界,這突出了幼兒的主體性。如幼兒園中班《磁鐵的奧妙》這一活動,首先準備好積木、圖釘、大頭針、乒乓球、曲別針、紙片、石子、布條、鐵釘等近十種材料,讓幼兒用條形、方形、馬蹄形等三種不同形狀的磁鐵分別吸引,反覆操作,而後討論,得出磁鐵有磁性,與其形狀無關,它能吸收鐵的東西這一結論。還有的幼兒發現磁鐵的兩極吸引鐵釘比較多,即兩極的磁性要比中間強,這是幼兒主體性得到充分發揮,仔細觀察的結果。

二、幼兒園開展科學教育創新活動的對策

(一)採用互動式教學模式

互動式教學模式,是一種師幼之間,幼兒之間,師幼與環境之間雙向溝通的教育形式,[2]其教學過程一般是首先讓幼兒利用提供的實驗或遊戲材料,進行操作實驗,帶着老師提出的任務或問題進行探索與發現。在教學雙方平等的研究、討論中交流思想、交流觀點,它注重鼓勵幼兒的積極參與意識,主動創造精神和觀察動手能力,注重讓幼兒親自經歷科學發現的過程,並在老師的引導下經過幼兒自己的觀察、分析、比較、概括,得出科學結論。如有個幼兒拿着一個上面寫着“喜”字的蘋果,老師先讓學生觀察,然後提出問題,蘋果上的字是如何形成的,經過幼兒思考、討論,最後告訴幼兒正確的答案。

(二)選用恰當的教學方法

爲了在科學教育活動中徹底擺脫重知識,輕能力,重結果,輕過程的現象,讓幼兒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使幼兒對科學產生深厚的興趣,進而達到知識、能力、態度的完整統一,我們要選用有利於幼兒能力發展的教學方法。

1.實驗法:根據學習內容,教師提供遊戲材料或實驗材料,讓幼兒帶着問題去玩、去動手操作,並鼓勵他們運用多種感官去體驗,去探究,從而解決問題,得出結論。在親自參與的實踐中獲得科學知識和深厚的興趣。幼兒親身經歷科學發現的體驗和過程是教師用任何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演示法以及講解法所不能代替的。

2.討論法:在科學創新教育活動中,經常出現對一個問題有不同的意見,這就需要教師正確引導幼兒進行討論、分析,從而做出判斷。通過討論、爭論會加深對問題的理解,最後找出正確的答案。在學了磁鐵的性質時,老師用磁鐵吸住搪瓷盆時,學生開始了爭論,有的學生說:“這種陶瓷與普通陶瓷不同,其中含有鐵,因此用磁鐵能吸住。”有的學生說:“陶瓷表面的瓷釉中含有鐵。”還有的學生說:“裏面有鐵板,外面塗了一層陶瓷。”通過討論和教師指導學生,找出答案。學生找到一箇舊搪瓷臉盆砸開後,終於驗證了答案。討論法適合大中班學生進行,小班學生身心發展及語言表達還不能進行有效的討論。

3.設問法:教師提出問題,引起幼兒的興趣,並引導幼兒去思考、分析從而得出結論。它不是教師用講解法直接告訴幼兒答案,用老師的語言替代幼兒自己的觀察、操作和思考。如怎樣區分鹽水、白糖水、白酒、白醋,要幼兒通過嘗一嘗、聞一聞的方法可區別;小蝌蚪是如何變成青蛙的,有這樣幾個重要階段,卵變蝌蚪、長出後腿、前腿、脫尾巴、變青蛙。這些通過老師的設問,幼兒不斷的觀察得出了問題的答案。

4.發散聯想法:在幼兒科學創新教育活動中,爲了拓展幼兒的經驗範圍和他們掌握的概念的內涵,發展其知識遷移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要引導幼兒聯想他們所見到或所經歷過類似的事情。由此發散思維,發散想象。[3]如幼兒學習了“滾動的輪子”,認識了滾動的概念後,讓幼兒舉例說出在日常生活中哪些東西運用了滾動;當認識了豆腐後,讓幼兒說說有哪些豆腐製品;當學過中秋節後,讓幼兒思考“你還知道有哪些節日”;當幼兒認識了物體彈性後,可讓幼兒說說“在生活中你發現了還有什麼東西有彈性”等。

5.疑難設置法:爲了提高幼兒發散思維能力和舉一反三以及靈活的知識遷移能力,進而提高其創新的能力,當幼兒有了一定和知識積累後,教師可以設置難度較大的問題,把幼兒學到的知識靈活地應用到實踐中去。比如學過浮力有關知識後,可讓幼兒不用挖洞把洞中皮球用水浮出來;掌握了磁鐵的性質後,可讓幼兒分離出沙子中的鐵屑、尋找落在土中的鋼針;學習了熱傳導的知識,可讓幼兒解釋暖瓶爲什麼用木塞或塑料塞以及炒菜用的大鐵勺用木頭把而不用鐵把等等。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的啓蒙教育,通過幼兒自身對周圍的世界進行探究活動,激發他們對科學的強烈興趣。科學教育活動讓幼兒充分體驗科學探索過程和發現的過程,使其受到科學的薰陶,讓他們在自主的探究學習中積累經驗、學會方法、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培養幼兒的科技意識和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態度。

參考文獻:

[1]祝聳立,楊鈺.淺析幼兒科學教育的特點[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4-09-05.

[2]武金滿.幼兒科學教育現狀的透視與反思[J].國小科學(教師版),2015-07-25.

[3]彭琦凡.3-6歲幼兒科學探究的年齡特點及其引導[J].學前教育研究,2010-12-01.

篇8:幼兒園的教學論文

關於幼兒園的教學論文

隨着我國的經濟發展,人們綜合素質的提高,幼兒教育也越來越被社會和教育機構所認可,幼兒教育是對學齡前兒童的啓蒙教育,對幼兒以後的發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幼兒園的教學論文”,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培養幼兒的良好性格,提高幼兒情商

情商是一個人的爲人處世能力,高的情商可以讓智力平平的幼兒創造出不平凡事業,低的情商卻可以使人變得平庸。幼兒的性格基本是在幼兒園時期初步形成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父母的態度、家庭環境,幼兒的啓蒙教育等等,在內部和外部環境的作用下,幼兒會逐漸形成自己的性格特點。幼兒的每一個習慣,在養成以前的教育都是特別重要的,因此,對幼兒的初期教育要堅持原則,不能遷就幼兒,有利於性格成長的就要讓幼兒長期堅持,不良的習慣一有跡象就要堅決制止,逐漸地幼兒就會形成良好的性格特點。幼兒園階段的幼兒意志行爲比較差,隨意性強,沒有明確的目標,往往是個人興趣或願望的需要。因此,要培養幼兒有一定的自制力,做事情先有目標,然後努力實現,並能爲實現目標,克服幼兒控制意志差的良好品質。

二、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所謂習慣,就是人們在相同的模式下不斷的重複從而形成了模式化的行爲方式。習慣的最大特點就是自發性,良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就會發過來影響人的活動,學習和工作的效率可以大大提高。研究發現,幼兒園和國小時期是人的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但是,一些家長總是認爲孩子還小,對孩子的不良習慣進行縱容,讓孩子在飲食方面養成挑食的壞習慣,有的家長生怕孩子餓着,經常是在孩子後面追着喂,小孩子一般都是喜歡吃的拼命吃,不喜歡的一口不吃,家長爲了迎合孩子,每天都做孩子愛吃的飯菜,使孩子養成了偏食的壞習慣,同時,也不能滿足孩子生長髮育所需營養的需要;科學合理的食材搭配才能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幼兒的教育,需要幼兒園和家庭共同努力,家長也應該在這一關鍵期多瞭解孩子的心裏特點,給予孩子各方面足夠的關愛。從小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在生活、學生過程中多陪伴孩子,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鼓勵和引導孩子正確的行爲規範,幫助孩子形式良好的習慣。

三、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責任是每個人都應該具有的素質,也是人類發展和進步的源泉,所以培養孩子的責任心是幼兒教育的重要工作。這個需要幼兒園和家長共同努力。在幼兒教育中,老教師是幼兒學習和生活的指導者,老師應當以幼兒好朋友的角色,認真傾聽幼兒的心聲,正確引導幼兒熱愛學習和生活,與其他小朋友和諧共處,善於分享,讓幼兒在教育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責任心,對自己、家人和小朋友有明確的責任感。幼兒教師在對幼兒的教育中,要適當的鍛鍊幼兒的承擔能力。給予幼兒適合這個年齡段承擔的機會。教師可以佈置一些適合幼兒的作業,例如讓幼兒給別的小朋友分發玩具,共享自己的玩具用品,等等,教師也可以讓幼兒進行合作表演,大家一起做遊戲等集體的活動,在與老師和其他小朋友的交流互動過程中,讓幼兒在享受其他小朋友的快樂的同時,也要將自己的東西和快樂一起與大家分享,逐漸地培養起孩子的責任心。教師要在學習生活中,讓幼兒有主人翁的意識,在集體活動中正確的引導幼兒的集體觀念,要讓幼兒有參與和擔當的精神,分享大家一起活動的快樂,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看到自己的行爲能讓大家快樂,孩子的信心就備受鼓舞,產生強烈的榮譽和使命感。

四、全面培養孩子生理、心理的健康發展

目前,大多數家長認爲幼兒不生病就是健康,對幼兒的心理髮展不夠重視,甚至是漠不關心,這種傳統的觀念是片面的,這樣往往會忽視了對幼兒的心理教育,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因此,在幼兒教育中,教師要生理和心理的發展全面抓起,給家長普及培養幼兒心理健康的作用和方法,在培養孩子生理健康發展的同時,也要重視孩子心理的發展,多關注孩子的心理活動,正確引導幼兒要有積極的'心態。

在幼兒教育過程中,首先老師要保證孩子的生理健康,這個是幼兒學習和生活的基礎,讓幼兒養成放前邊後勤洗手,不挑食偏食,正確的鍛鍊身體,勞逸結合等等,使幼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在此基礎上,教師也要大力培養是兒童心理的健康發展,在教育過程中開發幼兒的智力,豐富幼兒的感情,讓孩子們有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教師也應該全面掌握幼兒的心理特點,通過溝通和交流,掌握幼兒內心的需要,爲孩子們創造一個和諧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促進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教師在教學中,鼓勵和引導孩子能夠獨立和自主的完成一些簡單的小任務,讓幼兒的天賦得到充分的表現,增強幼兒的自信心,慢慢形成積極向上的心態。

五、初步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

幼兒階段的教育也包括幼兒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教師在讓幼兒掌握基本的數字以後,可以通過數字,玩具或是食物的數量,適合的引導幼兒進行簡單的加減運算,讓幼兒通過基本的操作明白加減的初步規則,初步培養幼兒的思維意識,感知數學的規律性。這個階段的幼兒基本靠感知和操作來學生,在幼兒初步有了思維意識以後,教師可以適當增加難度,變換物品和數量,或是幾種物品混合操作,讓幼兒在腦海對數字的加減有初步的人生,教師在給予必要的引導和幫助,鼓勵幼兒進行獨立的思考,從而培養和提高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