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語文教學論文(推薦16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16篇《語文教學論文》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語文教學論文》相關的範文。

語文教學論文(推薦16篇)

篇1:語文教學論文

語文教學論文模板

現在的農村學生,多數爲留守兒童,缺少閱讀的習慣。而閱讀是一個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作爲教師,我們應該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提高學生讀書的興趣,使學生願意讀書,用心思考書中的問題,積累書中的優美詞句、成語、格言等。

一、“興趣”是孩子的動力

祖沖之是我國古代的科學家,他推算出的圓周率比歐洲早一千多年。然而9歲時,其父親希望他在文學方面有所成就,逼着他背《論語》,他兩個月只能背十多行,被其父親罵爲“蠢牛”。可年少的祖沖之細心觀察天體,發現每月的十五月亮就會圓,於是困惑地問爺爺,爺爺引導給他解釋:“月亮運行有它自己的規律,所以有缺有圓。”從而調動了祖沖之的興趣,他開始研究天文曆法,成爲一名傑出的天文學家。

每個學生都有其喜歡的、感興趣的事物。教師應結合其感興趣的事物,提供相關內容的書籍。如:有的學生喜歡恐龍,就可提供介紹恐龍生活習性的相關書籍。每個學生都有希望掌握更多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的知識,從而更願意去探究。一旦發現可在書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的知識,則更願意去閱讀其他書籍,從而達到發自內心地去讀書。

二、適當指導閱讀方法

我們常常要求學生要多讀書,可是學生困惑的是:應該怎樣讀?教師應對閱讀的方法加以引導,學生才能在書中找到樂趣。

1、精讀

根據學生興趣及語文素養選擇相關書籍,要求學生在1—2月的時間內讀完該本書。指導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準備好一個記錄本,將書中的優美句子摘錄在本子上,也可將文中描寫人或動物外貌特徵、心理活動的句子或片段抄錄下來加以揣摩;也可將書中引用的名言、詩歌抄錄後再理解、背誦,指導學生將每個星期對所讀的文章的感悟用語言表達出來。

2、瀏覽

在一次閱讀課上,我準備了幾十份報紙。當每個學生詫異地拿到報紙後,我要求學生用30分鐘的時間快速地看完報紙上刊登的內容。看完後,給全班同學彙報報紙上講了什麼事或故事。學生聽完要求後,安靜、快速地讀報。25分鐘後,就有學生舉手示意已讀完;多數學生讀後能流利地彙報所閱讀的報紙上的.內容。學生彙報後我才告訴學生這就是本節課訓練的一種閱讀方法---瀏覽。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領會了瀏覽的方法。我又提出新的要求:在課後,將你認爲報刊上的優美語句或段落、文章推薦給你的同學精讀。

3、略讀

瞭解大體內容,可看一下內容介紹或文章開頭、結尾,瞭解事情的原因、經過、結果。

三、開展讀書交流會

要想讓學生有讀書的習慣,還需要給學生營造讀書的氛圍;要想讓學生喜歡讀書,那就讓他們嚐到讀書的甜頭。每個學生對閱讀會產生不同的反應,爲幫助學生積極、及時地拓展閱讀體驗,分享閱讀收穫。我每個月組織學生進行一次讀書交流會。爲在規定的3—5分鐘時間內表達清楚自己的收穫,每個同學都會在會前精心準備發言稿,有的同學對書中某個細節描寫發表看法;有的則對文章的寫法或對文章中某一段話或某一個字的用法等加以探討。在交流會上,我指導學生對書中的許多感悟,如:爲人處事、道德修養等聯繫到生活中,將書中的知識與生活想結合,將書讀“活”。在交流會上,同學們經過讀書、聊書過程後,吸收好的讀書方法,瞭解更多的描寫、敘事方法,在潛移默化過程中,學生養成了讀書、思考的習慣。

四、“讀書節”讓學生的閱讀得以昇華

在每學期,我組織2—3次“讀書節”活動:每個學生讀一本好書,然後寫一篇讀後感。由於每個學生選讀的書都是自己感興趣的,則會認真思考中的內容,將書中的感悟由不完整到文字敘述過程中逐漸條理化、清晰化。在寫讀後感過程中,學生會對書中的1---2個問題去加以思考,爲解決問題,他們會查閱資料,在與同學、師長等加以探討,在思想的碰撞中解決問題,從而把書中的內容內化、吸收,真正獲得滋養心靈的營養。對我感觸較深的是學生李彬的讀後感《我“母親”的痛》,他在看了一本關於沙漠化的書籍後,引發了他對家鄉水環境的擔憂,於是他作了實地調查。在本鎮曹家堰水庫中有20多種魚類,在堰壩下有兩個紙廠,排放的污水直接流入小溪中,水面上漂浮着各種髒東西,水黑而且臭味撲鼻,水中無魚兒遊動,他在小溪邊的污泥中找到一條黃鱔,頭大呈三角形,身體瘦小,完成變異。同學們聽了他的文章,心靈受到了震撼,增強了環保意識。

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有各種各樣的收穫、體驗。教師給予了一個平臺,讓學生分享快樂、分享收穫,才能提高其閱讀的積極性;教師給予了一定的指導,讓其思想在各種營養成分下茁壯成長;教師給予一定的指導,讓其閱讀拓展到現實生活。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孩子閱讀的動力,讓學生在讀書過程中獲得樂趣、積累經驗,讓學生從一本書拓展到另一本書的閱讀,提高閱讀的實效。

篇2:語文教學論文

語文教學論文例文

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寫字和寫字能力的培養,是第一學段語文教育的一個重點。第一學段的寫字要求,突出一個“好”字。要求學生一出手就做到“書寫規範、端正、整潔”,同時要求寫字姿勢“正確”。怎樣才能做到“好”呢?

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語文第一冊的寫字部分的編排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數量少:全冊漢字要求認的是400個,而要求寫的字僅100個。學生每課的習字量只有3-4個漢字,且都是按字形規律編排的筆畫簡單的獨體字。教材科學的編排爲教師的教、學生的學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下面就談幾點關於寫字教學方面的體會:

一、觀察聯想,活化字形,感知字形美

觀察是認識事物的基礎。寫字教學首先要指導學生觀察字形,弄清漢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指導觀察時,如果引導學生對抽象的漢字加以聯想,活化漢字字形,漢字字形就會深深紮根於學生的心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提出: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漢字由抽象的筆畫組成。如何讓學生對祖國文字的字形產生興趣,如何讓學生對寫字感興趣呢?除了故事、兒歌以外,比喻是個好方法。“撇”像掃把,“捺”像劍。“點”像小雨點。“橫”像小扁擔……比如“傘”,同學們看像什麼呢?有的說像大蘑菇,有的說像大樹……想象生動的比喻,再加上形象的電腦畫面的顯示,不僅讓學生感受到了漢字的形體美,而且讓學生對抽象的漢字字形頓生興趣,產生了寫字的慾望。

例如:教學“人”,“人”字很簡單,一撇一捺,寫起來卻十分不易。由於不知道運筆方法,學生寫出來的“人”字,就像兩根支撐起來的小棍子。我引導學生觀察電腦畫面上的筆畫,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看看這“撇”像什麼,“捺”像什麼,有了生動的視覺感受,有了如此形象的比喻,“人”這個字在孩子的心中已經不再抽象了,而變得生動可感起來。比喻,充分激起學生寫字的熱情,學生按捺不住,自己嘗試着寫了起來。

二、比較觀察,示範演示,體會書寫美

國小生寫字往往眼高手低,原因在於,相對某一個人來說,其觀察審美能力比較強,但實際動手書寫的能力還不夠,還沒有很好地把觀察審美能力轉化爲書寫審美能力。那麼,在寫字教學中如何幫助學生提高書寫能力呢?

一年級起步階段,教師要詳細指導寫字的基本筆畫、筆順規則,要求每一個字,每一個筆畫,都要儘量要求。一橫,一豎,一撇、一捺……教師都要筆筆指導到位。教師的範寫很重要。示範是寫字教學的先導。在指導學生整體認知之後,教師要在黑板上畫好的田字格中示範,向學生展示寫字的全過程。教師要邊演示邊講述:這個字是什麼結構,第一筆在田字格的哪個部位落筆,每一筆畫的名稱、運筆方法以及筆順等,使學生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但是,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僅僅範寫還遠遠不夠,由於受到觀察能力的限制,學生的臨摹並不能一步到位。此時,運用比較的'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較運筆方法:教學“一”,我讓學生觀察老師正確的運筆之後,我要求學生進行臨摹,將學生的不正確的書寫和範字比較,在比較中學生看到自己的不足。教學豎,我讓學生比較“懸針豎”和“垂露豎”的寫法的不同,並加以示範。

比較間架結構:教師除了指導漢字的筆畫,還應該着重指導漢字的間架結構。例如:教學“皮”,在觀察“皮”後,我讓學生臨摹,學生寫出來的“皮”字,五花八門。有的把下面的“又”字寫得太短,有的把“又”寫的太窄,有的又寫得太寬……這時我將他們這些字在黑板上“公開亮相”,和書上的範字進行比較,並逐一幫助他們找到“病因”,指出“治病良方”。欣賞着自己的“傑作”,孩子們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起來。比較之後的書寫,效果令人滿意。

教師要指導學生認真觀察,仔細領會,悉心模仿筆畫運筆,熟練掌握筆順規則,體會漢字的造型美。

篇3:語文教學論文

一、“興趣”是孩子的動力

祖沖之是我國古代的科學家,他推算出的圓周率比歐洲早一千多年。然而9歲時,其父親希望他在文學方面有所成就,逼着他背《論語》,他兩個月只能背十多行,被其父親罵爲“蠢牛”。可年少的祖沖之細心觀察天體,發現每月的十五月亮就會圓,於是困惑地問爺爺,爺爺引導給他解釋:“月亮運行有它自己的規律,所以有缺有圓。”從而調動了祖沖之的興趣,他開始研究天文曆法,成爲一名傑出的天文學家。

每個學生都有其喜歡的、感興趣的事物。教師應結合其感興趣的事物,提供相關內容的書籍。如:有的學生喜歡恐龍,就可提供介紹恐龍生活習性的相關書籍。每個學生都有希望掌握更多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的知識,從而更願意去探究。一旦發現可在書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的知識,則更願意去閱讀其他書籍,從而達到發自內心地去讀書。

二、適當指導閱讀方法

我們常常要求學生要多讀書,可是學生困惑的是:應該怎樣讀?教師應對閱讀的方法加以引導,學生才能在書中找到樂趣。

1、精讀

根據學生興趣及語文素養選擇相關書籍,要求學生在1—2月的時間內讀完該本書。指導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準備好一個記錄本,將書中的優美句子摘錄在本子上,也可將文中描寫人或動物外貌特徵、心理活動的句子或片段抄錄下來加以揣摩;也可將書中引用的名言、詩歌抄錄後再理解、背誦,指導學生將每個星期對所讀的文章的感悟用語言表達出來。

2、瀏覽

在一次閱讀課上,我準備了幾十份報紙。當每個學生詫異地拿到報紙後,我要求學生用30分鐘的時間快速地看完報紙上刊登的內容。看完後,給全班同學彙報報紙上講了什麼事或故事。學生聽完要求後,安靜、快速地讀報。25分鐘後,就有學生舉手示意已讀完;多數學生讀後能流利地彙報所閱讀的報紙上的內容。學生彙報後我才告訴學生這就是本節課訓練的一種閱讀方法---瀏覽。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領會了瀏覽的方法。我又提出新的要求:在課後,將你認爲報刊上的優美語句或段落、文章推薦給你的同學精讀。

3、略讀

瞭解大體內容,可看一下內容介紹或文章開頭、結尾,瞭解事情的原因、經過、結果。

三、開展讀書交流會

要想讓學生有讀書的習慣,還需要給學生營造讀書的氛圍;要想讓學生喜歡讀書,那就讓他們嚐到讀書的甜頭。每個學生對閱讀會產生不同的反應,爲幫助學生積極、及時地拓展閱讀體驗,分享閱讀收穫。我每個月組織學生進行一次讀書交流會。爲在規定的3—5分鐘時間內表達清楚自己的收穫,每個同學都會在會前精心準備發言稿,有的同學對書中某個細節描寫發表看法;有的則對文章的寫法或對文章中某一段話或某一個字的用法等加以探討。在交流會上,我指導學生對書中的許多感悟,如:爲人處事、道德修養等聯繫到生活中,將書中的知識與生活想結合,將書讀“活”。在交流會上,同學們經過讀書、聊書過程後,吸收好的讀書方法,瞭解更多的描寫、敘事方法,在潛移默化過程中,學生養成了讀書、思考的習慣。

四、“讀書節”讓學生的閱讀得以昇華

在每學期,我組織2—3次“讀書節”活動:每個學生讀一本好書,然後寫一篇讀後感。由於每個學生選讀的書都是自己感興趣的,則會認真思考中的內容,將書中的感悟由不完整到文字敘述過程中逐漸條理化、清晰化。在寫讀後感過程中,學生會對書中的1---2個問題去加以思考,爲解決問題,他們會查閱資料,在與同學、師長等加以探討,在思想的碰撞中解決問題,從而把書中的內容內化、吸收,真正獲得滋養心靈的營養。對我感觸較深的是學生李彬的讀後感《我“母親”的痛》,他在看了一本關於沙漠化的書籍後,引發了他對家鄉水環境的擔憂,於是他作了實地調查。在本鎮曹家堰水庫中有20多種魚類,在堰壩下有兩個紙廠,排放的污水直接流入小溪中,水面上漂浮着各種髒東西,水黑而且臭味撲鼻,水中無魚兒遊動,他在小溪邊的污泥中找到一條黃鱔,頭大呈三角形,身體瘦小,完成變異。同學們聽了他的文章,心靈受到了震撼,增強了環保意識。

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有各種各樣的收穫、體驗。教師給予了一個平臺,讓學生分享快樂、分享收穫,才能提高其閱讀的積極性;教師給予了一定的指導,讓其思想在各種營養成分下茁壯成長;教師給予一定的指導,讓其閱讀拓展到現實生活。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孩子閱讀的動力,讓學生在讀書過程中獲得樂趣、積累經驗,讓學生從一本書拓展到另一本書的閱讀,提高閱讀的實效。

篇4:語文教學論文

一、職高語文教學現狀分析

職高語文課堂往往出現兩種極端:要麼學生對上課內容不感興趣而齊刷刷地趴下或者自娛自樂———睡覺、看課外書、聽音樂;要麼興奮過度,課堂上一片嘈雜,教師聲嘶力竭,學生依舊喧譁。久而久之,課堂四十五分鐘學生感到煎熬,老師感到束手無策。職高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在國中語文教學基礎上,通過聽、說、讀、寫強化訓練,使學生獲取大量信息,能有效地進行多方面交流,以提高他們駕馭祖國語言文字能力和語言文學修養。提高全面素質、綜合職業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能力。”由此可見,在強調人才知識、能力綜合性和實用性當今社會,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更應強調語文實踐能力培養和提高,所以職高語文教學革新迫在眉睫,勢在必行。

二、職高語文教學出路———以學生爲本,革新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方法

1。變語文教學目標爲學生主體需要。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需要能生成目,目能推動行爲,行爲能優化心態。職高學生學習語文之所以出現種種消極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學認爲憑着十多年積累老底夠了“不需要學了”,如果能讓他們自己發現知識上“空洞”,而產生“我想學,我要學”心理,他們就能付於行動。因此,教師要善於把教學目標轉化爲學生需求,因爲學生是學習主體,離開了主體積極性和主動性,效果自然不會理想。

2。合理地處理教材。對於教材處理,我和學生一起探討並進行了大膽取捨,補充了一些新內容,這包括一些名人傳記、專業前沿知識、古典小說鑑賞、思想政治教育材料等,畢竟學生是教學過程中認識活動主體,教與學是互相併存。同時還複習鞏固他們國中時就沒有過關語文基礎知識,正是因爲學生素質低,教師纔要對他們進行更多、更好基礎課教育。

3。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誘人情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愛好和興趣在學習活動中是非常重要,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效果。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學實踐中,我們應善於創設誘人情境,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活課堂氣氛。盧梭說:“教育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教東西。”我想,語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真能化“壓力”爲“魅力”,讓“學生喜歡你教東西”,那麼學生學習語文將由消極而走向積極。

4。重學習過程,淡化卷面分數。以學生專業發展爲本,必須讓學生從分數桎梏中解放出來,必須摒棄原來考評模式。我建議把教學評價重點放在學生學習過程之中,把教學重點放在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上,而不是單一考試卷上。語文考試要少用或不用標準化試題,職高語文考試更不應該以標準化試題爲主要手段,考試要以學生專業發展爲本。所有考試都要重專業能力,重專業知識運用,反對死記硬背。

5。評價教學效果不應該是隻看分數,而是要看能力。筆者總結多年教育經驗認爲綜合評價體系要有如下特點;①要能體現學生學習現狀、能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能有利於培養終身學習習慣;②要能兼顧課本知識、實踐應用、創新精神和綜合素質考查;③試卷考試要與“才藝”展示相結合;④課內學習要與課外學習考查相結合;⑤學習成績要與學習表現相結合;⑥教師考評要與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總之,職業教育必須針對職業崗位要素提供優質教育過程,培養學生崗位能力,學校教育各個環節都必須服務於這個目標實現。職高要想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提高學生把握語文、運用語文能力,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學習語文積極性和創造性,就必須進行語文教學方法改革,發揮語文教學實踐性,在語文實踐活動中來完成語文教學任務。

篇5:語文教學論文

摘要:在國中語文教學中,寫作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國中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認知基礎,可以用寫作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受。所以從教育者的角度來說,提高國中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是一件十分重要且必要的事。

關鍵詞:國中語文 寫作模式 教學

一、引言

在語文教學中,寫作教學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尋求比較科學的教學方法來指導學生進行寫作,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爲了讓學生有話可說,易於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感受生活。教師在教授作文寫作時,一定要敢於創新,採用合適的方法進行寫作教學,以幫助學生克服寫作的恐懼感,保證他們對寫作有着持續的熱情和興趣。本文主要就語文寫作教學來分析幾點有效策略。

二、降低要求,培養興趣

興趣是至關重要的,它是獲得知識、進行創造性活動的一種自覺動機,是鼓舞和推動學生創作的內在動力,也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重要途徑。但從中學語文的教學現狀來看,作文的教學質量並不高,雖然教師和學生在上面都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收效卻不大。如何提高作文的教學質量,這是廣大教師都非常關心和迫切希望解決的問題。

教師在指導作文時,應先從內容入手,引導學生先構思“寫什麼”,再考慮“怎麼寫”。生活是寫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們身邊的生活寫出來,把平時的所見、所聽、所想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

作文的素材大都來源於現實,教師只有讓學生多接觸現實生活,從現實中得到感悟,才能寫出好的作文。教師應鼓勵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多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進行觀察,結合作文的訓練內容,讓學生及時地記下有關的心得。這樣堅持久了,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就會習慣於記實事、寫真人、抒真情、發實感。在語言表達上,要讓學生在寫得“通順”的基礎上,逐步發展爲寫得“好”,這樣學生寫作的興趣才能活躍起來,作文教學纔有出路可尋。

三、寫作在閱讀教學中的滲透

閱讀之美,妙不可言。閱讀至動情處,常生“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之感。然而閱讀教學作爲語文教學的一個模塊,不僅要做到“意會”,而且還要做到“言傳”,否則閱讀便“死在言下”了。唯有突破這一瓶頸,才能別開洞天。國中語文課本中的文章幾乎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是各種文體的典範之作,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課本中的文章來引導學生進行閱讀,使學生從中積累好詞好句,同時融入對寫作的感悟。

首先,語言的積累和鑄煉,要經歷一個漫長的“發酵、沉澱、生成”的過程,需要長期的堅持不懈。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培養起閱讀的良好習慣,在閱讀時要注意對好詞好句進行摘抄和學習;每隔一段時間之後,要組織學生對自己所摘抄的好詞好句進行復習,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閱讀結果的鞏固。學生只有在閱讀了足夠多的作品的基礎上,才能培養出良好的語感,只有積累了足夠豐厚的材料,才能達到“下筆成文”的境界。

其次要讀品結合,領悟語言。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反覆誦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反覆誦讀中感受語言的凝練優美,在賞析交流中領悟文章寫法的獨特奇妙,在充分理解內容的基礎上練習背誦。特別注意要教會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讓學生在愉悅的心境中仿寫。當學生充分地感受到語言的美妙時會激發起模仿創新的慾望,要讓他們從閱讀到生活,形成一種反思、批判的思維方式,做到言由心生。

最後,遇到美好的詩句時,要引導學生摘抄下來,學會融詩詞佳句、文章妙語入文。在作文中,恰當地引用詩詞佳句或文章妙語,可有效提高文章的品位,增添文學情趣。

四、以鼓勵爲主,樹立學生的寫作信心

作文講評本來是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評價的過程,它應該是作文課堂教學的一部分,應在課堂內完成,不可與作文割裂開來。寫作成績不佳的學生因爲長期得不到教師的表揚,往往會喪失寫作的興趣。教師在教學中要多加關注這個羣體,發現其習作中取得的點滴進步,要及時給予鼓勵,從而幫助學生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對優秀生,教師要提出更高的要求,表揚要適當有度,讓學生感受到成功而不自滿,以便進一步激發他們的上進心。“當一個人感覺到高飛的衝動時,他將不會滿足於在地上爬。”因此,教師要適當地對學生進行鼓勵,以使每一個學生每通過一次作文,都能覺得自己有了一次進步,甚至是一次飛躍,這樣,他們作文的慾望纔會更加強烈,才能達到培養學生作文興趣的目的。

五、運用多媒體進行寫作教學

在語文作文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媒體,結合教材體系來創設教學情境,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放飛學生想象的翅膀,讓學生的寫作思維變“活”,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和語文的綜合素養。

首先,可利用多媒體蒐集素材,討論構思,爲學生接下來的寫作過程奠定基礎。教師可運用多媒體網絡蒐集素材,幫助學生整理與本次寫作相關的內容,把對學生寫作有利的內容通過多媒體網絡提供給學生,這樣不僅提高了教學的密度,增加了課堂信息的容量,同時還有助於增大學生的閱讀量,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利於學生寫出內容豐富的作文來。這樣的教學效果是運用其他教學手段所不能達到的。

其次,通過圖文對照、集思廣益來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勞千讀書,逸於作文”,闡明瞭閱讀與寫作的密切關係。在寫作教學中恰當地運用電教媒體,主要是爲了幫助學生採集、儲存、分析、運用寫作材料。教師可以隨機地引用材料或向學生介紹範文,並進行廣泛的討論交流,從而保持學生習作的熱情,這樣既節省了板書時間,又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強化了教學目標,優化了教學效果。

最後,利用多媒體評改作文。教師要按照訓練的重點和作文的要求,把握好多媒體課件的動畫展現時機,以給學生提供思考的空間和時間。教師可選擇能反映出共屬問題的好、中、差作文數篇,並以這些爲典型,投影在屏幕上,給學生以評改的機會,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體而不僅只充當多媒體畫面的觀衆,讓學生從中發現寫作的問題,探索出寫作的要領。這樣將大大節省教師講解和評改的教學時間,學生也能理解得輕鬆愉快,且印象深刻。

六、結束語

作文教學是一項長期的艱苦細緻的系統工程。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培養好的習慣都是不可忽視的工作,只要切實地做到這幾點,一定會取得豐碩的成果。

國中作文教學是國中語文教學的重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習慣,引導他們將生活作爲作文素材,寫出真實情感。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要通過各種方式來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爲作文學習的主人,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語文素養的目的,爲他們以後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文泰.國中語文實驗教材寫作訓練的新突破[J]. 天津師範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xx(01).

[2]李延梅.國中語文寫作能力培養的途徑分析[J]. 文教資料,20xx(24).

篇6:語文教學論文

國小二年級的學生都是七、八歲的孩子,天真活潑,好奇心強,比較喜歡接受新鮮的事物,但是不容易長時間集中精力,同時這些孩子也像一張白紙,老師怎麼教孩子就會怎樣學,培養學生的能力以及品格要從娃娃抓起,所以,教師要注意教學質量的提高,不要讓學生死記硬背,覺得課程枯燥,儘量搞活課堂氛圍,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成長。就如何提高國小二年級語文教學質量進行了分析,並進行了闡述。

一、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

國小二年級的學生都是孩子,他們更喜歡在輕鬆活躍的課堂氛圍中學習。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決定了學生接受知識的程度。所以,教師要努力營造一個良好並活躍的課堂氛圍,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孩子的老師,激發學生興趣也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例如,在人教版國小二年級語文書上冊第三單元中《坐井觀天》這一課的教學中,老師要帶領學生做個遊戲,老師可以把書卷起來放到學生眼睛上,並讓學生通過書中間的那個洞看天,問學生看到的天有多大,學生的回答就會越來越貼近那隻井底之蛙的答案,所以,讓學生現走進青蛙的內心,之後再讓學生把書從眼睛上拿開,再看看眼前的天是怎樣的,這時學生會恍然大悟,就發現原來天是看不到邊際的,從而讓學生在實踐中理解課文,也要讓他們懂得,我們要跳出來看世界,不要總是主觀判斷,並把自己拘泥在一個小地方,這樣,學生就會很輕鬆的瞭解這篇課文的意思,同時也學到了重要的知識。

二、豐富教學內容

*歲的孩子是處於一個愛聽故事的年齡,並喜歡瞭解不同故事中的不同人物,教師一定要抓住這一點,多多豐富自己的教學內容,從而激發學生探索求知的*。

例如,在國小二年級語文教材下冊第八單元《愛迪生救媽媽》這篇課文教學之後,老師可以接着給學生講一些關於愛迪生的其他故事,來豐富自己的教學內容,例如,老師可以介紹一下愛迪生,他是美國偉大的發明家,他不僅發明了白熾燈,還發明瞭留聲機,這兩樣東西是愛迪生一生中最重要的兩個發明。另外,給學生講一個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孵蛋的故事:“愛迪生從小就是一個很愛動腦筋的孩子,好奇心也特別的強,有一點早上*媽發現愛迪生不見了,就發動全家到處找愛迪生都找不到,直到晚上,才發現小愛迪生趴在雞舍旁並肚子下面壓了一堆雞蛋,這時可以讓同學們猜猜小愛迪生在幹嘛,同學們一定會有各種答案,然後老師接着講,原來他是想用自己的肚子付出小雞來,結果雞蛋被小愛迪生都壓碎了,並且他終於明白了母雞可以孵出小雞,但人由於某種原因是不能孵出小雞的。”教師可以在講課文的同時教給孩子們一些課外的知識和課外的小故事,這樣的教學方法就可以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從而達到了豐富學生課外知識的目的。

三、創新教學方法

語文這一學科是培養孩子多方面能力的一門學科,識字這一部分是國小語文教學內容中一個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部分,面對這麼一個重要但又枯燥的教學內容,老師可以用字謎教學法來指導學生認字寫字,例如,守門員——閃;有人偷車——輸;一口咬掉了牛尾巴——告等,利用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體驗漢字奇妙的同時,加深對所學生字的理解和記憶;並可以在時間長了之後讓學生自己編字謎,讓學生在做遊戲的同時開動腦筋,然後,老師在必要的時候給主動編字謎的學生一些獎勵,這種激勵法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

另外,教師也要培養學生朗讀和表演的能力,例如,在學習《一株紫丁香》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帶有感情地朗讀,也可以適當地在班級舉辦一個朗讀比賽,培養學生朗讀的能力;或者是在《小柳樹與小棗樹》的教學中就要選出兩個學生進行對話,一個扮演小柳樹,一個扮演小棗樹,並要帶有個人的動作和感情,進而達到培養學生表演能力的效果,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得到全面發展。

根據本文對提高國小語文教學質量的分析以及提出的策略,可以說明教育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心理和年齡,善於利用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激發學生學習的*,讓學生在快樂和遊戲中學習到知識,作爲老師也要多多和學生交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你的課堂中去,學會自主學習,從而真正地提高國小二年級語文教學質量。

篇7:語文教學論文

摘要:時下提倡以生爲本的課堂教學理念不斷涌入,作文教學更注重學生在寫作中能夠易於動筆,樂於表達,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低年級的寫話教學爲孩子的寫作奠定了基礎,是國小生寫作習慣和興趣的養成階段。針對當前國小生寫話時的不良現狀,教師要從“以生爲本、關注發展”的角度分析低年級寫話指導的優化策略。只有給孩子的寫作心靈開闢一片絢爛的天空,使孩子在寫作時釋放心靈、馳騁想象、噴發情感、展示個性,這樣的寫話教學纔有可能真正做到以生爲本,不教而教。

關鍵詞:低年級寫話;興趣;優化

一、識得廬山真面目———低年級寫話現狀的探究與分析《語文課程標準》對國小低年級寫話的建議是:貼近學生實際,易於動筆,樂於表達,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低年級寫話重在培養學生的寫作習慣和興趣。而在實際教學中可以發現學生的寫話主要存在以下兩方面的問題:其一:無話可寫或無從入筆,學生寫話興趣不濃;其二:所寫的內容空洞、缺少想象。造成這樣的根源在於我們的一些寫話教學與“以生爲本”的教學理念背道而馳,這樣的現象不得不引發了我的一些思索。

1. 現象一:“無米之炊”的困境

“無米之炊”彷彿成了作文“永遠的痛”。平時,與學生們隨意交談的時候,他們的語言活潑,富於幻想,富有朝氣,充滿童真,說起事情來充滿童趣,可一到寫話的時候,我們常能聽到學生無奈的嘆息或無力的反抗:老師,沒什麼可寫的?

造成“無米之炊”的困境就在於他們平時對生活的觀察很少,不細緻,即使碰到精彩、豐富的生活題材,加上辨別、認識事物的能力弱,這些精彩的片段就像過眼煙雲,在學生眼皮底下溜走了。再說他們的生活空間也極其狹小。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和家長都把知識學習當做了學生唯一的生活,繁重的課業負擔,隔絕了孩子豐富的生活,長此以往,孩子就失去了對生活的體驗與感悟,他們沒有了“偷採白蓮”的竊喜,沒有了“臥剝蓮蓬”的灑脫,聽不到“蛙聲一片”,看不見“露似珍珠”……單調的生活,怎能誘發孩子原始的衝動與靈性?這樣,作文就成了“無米之炊”。

2. 現象二:“無暇童情”的缺失

孩子眼中的世界是非常純真的,他們所寫的話也是非常富有童趣的,也許他們心中的小魚會做夢,螢火蟲可以有煩惱,雪花可以有翅膀,小泡泡可以在天上自由玩耍……但在我們的一些寫話教學中,教師特別刻意追求語言的真實性,卻扼殺了孩子文章中的這些童趣、童真。孩子在教師多次的否定下,就只會模仿着大人的口吻寫一些符合老師口味的“好文章”。這樣的文章嚴重缺乏了孩子的童真、童趣,不僅影響了兒童的作文能力,還影響了他們的健康成長。

二、淡妝濃抹總相宜———低年級寫話教學的優化策略

針對當前寫話教學存在的種種現狀,我對《新課程標準》下的國小低年級寫話教學進行了探索與實踐,用“以生爲本、關注發展”的眼光,結合低年級學生以表象思維爲主的特點,從“提高寫話興趣、積累語言厚積薄發、豐富寫話形式、優化評價”等方面提出了寫話的優化策略,給孩子的寫作心靈開闢一片絢爛的天空,使孩子在寫作時釋放心靈、馳騁想象、噴發情感、展示個性,這樣的寫話教學,纔有可能真正做到以生爲本,不教而教。

1. 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圍繞一個“情”,厚積而薄發

寫話是厚積而薄發的創造性活動,積累的東西多了,寫起來就得心應手了。

(1)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在真情流露時多積累。“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從生活中學,我們的孩子才能成爲可發展的學習者。記得一年級時,美術老師讓孩子畫太陽。下課了,孩子還意猶未盡,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中。於是我抓住身邊的這個契機,馬上讓孩子寫寫自己在美術課上畫的太陽。一個孩子這樣描寫:“我畫了一個火辣辣的太陽,太陽的裏面是紅紅的,外面是金黃的。太陽熱得直冒汗,他用毛巾擦汗,還用扇子止熱。小朋友們也很熱……”是啊,生活是真實的,但生活更需要想象,每個孩子都是一部內容豐富的書,教師要創造條件,豐富學生的情感,讓學生體驗生活、感受生活,發現生活之樂、生活之味,讓學生妙筆生花。同時,我們要教會學生觀察生活,指導學生不斷積累生活素材,使學生擁有取之不盡的寫話的“源頭活水”,才能讓他們寫出的文章有生活氣息,有真情實感。

(2)課外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在情趣濃郁時多積累。閱讀可豐富學生的內在積累。因此,教師應從低年級就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對學生的課外閱讀做好指導。教師可給學生介紹一些故事性較強的童話寓言、繪本等,也可給學生推薦一些好書,並定期進行讀書交流會,有意識地鼓勵學生在寫話中運用。這樣,學生不但受到情感的薰陶,也豐富了自身的語言積累。

2. 此情此趣豈不美,切勿將它輕拋棄———講究一個“評”,體驗成功

教師肯定的鼓勵性的評語,往往能喚起學生寫作的興趣,而低年級的學生更在意老師的評價,一句讚揚,一句鼓勵,會讓他們心花怒放,信心大增。因此,只要學生言之有物,有閃光點,哪怕就一個詞語寫得好,我便會給他們打上大大的五角星,寫得越好,五角星越多,學生寫得優美的詞句我還會用大波浪標出,學生看了都激動不已。同時,我還會讓學生自己把好作品讀出來,一到這裏他們就特別激動。另外,我在班級中專門開設了“妙筆生花”專欄來張貼學生的優秀作品,這對學生無疑是有很大的激勵作用的。

寫作是快樂的,而這份快樂應該源於教師創造良好的氛圍。兒童是天生的“語言學家”和“浪漫主義”作家,那就讓我們攜手給孩子一片絢麗的天空,放手讓他們用筆去抒寫自己多彩的童年吧!

篇8:語文教學論文

【摘要】培智生由於生理上的缺陷,使他們不能同正常孩子一樣進行常規的.語文學習。如何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成爲當前培智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就如何提高和加強我國當前培智生在語文識字教學中的有效性提出自己的建議和看法,以期不斷提高培智生語文學習的成效,從而使他們更好的在當前社會中工作和生活。

【關鍵詞】培智生 語文識字教學 有效性 措施

培智生主要指的是那些智力有障礙的學生,這些學生的智力水平普遍在國小低年級階段。由於培智生的大腦發育缺陷,使得他們的感知思維能力相對較差,在交往和語言方面的能力水平明顯落後於正常學生,大部分培智生存在語言發展障礙。發音不準、詞彙貧乏、詞不達意、口語表達差等問題直接影響到這些學生在社會生活中的適應和交往能力。因此,如何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成爲當前培智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就如何提高和加強我國當前培智生在語文識字教學中的有效性提出自己的建議和看法,以期不斷提高培智生語文學習的成效,從而使他們更好的在當前社會中工作和生活。

一、加強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

1.通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興趣就是學習的最佳動力。培智生由於生理髮育的缺陷性,使得興趣在他們識字學習中所起到的作用更加的突出和明顯。在培智語文識字課堂教學中,提高培智生的學習興趣,引起他們識字的興趣是開展培智識字教學的第一步。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能夠利用動畫、圖像、聲音等信息對文字進行恰當、巧妙的處理,能夠迅速的引起培智生的注意,讓學生迅速的進入到識字課程中教學情境當中,並在情感上同教學產生共鳴,從而激發了培智生對文字學習的濃厚興趣,進而提高了培智語文識字課堂的教學效率和成果。

2.通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培智生最大的特點就是對事物缺乏一定的想象力,這也爲語文識字教學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和阻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利用現代多媒體綜合信息技術,將刻板、枯燥的文字內容以圖片、聲音、動畫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給學生以聽覺和視覺上的巨大刺激,從而讓培智生更好的記住文字內容。例如,在學習《美麗的公雞》一文時,語文教師可以先播放相應的動畫片,然後讓學生總結動畫片中所講的故事內容。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很容易被動畫片中豐富的構圖、鮮豔的色彩、美麗的意境所吸引,讓培智生能夠邊聽邊看邊學。這種將靜態的文字轉變爲生動、新穎的視聽形象的教學方法,能夠給培智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有效的提高語文識字教學的成效。

3.通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提高學生的說寫能力。語文文字的說寫之中是常規國小語文教學中的難點問題,而對於培智生來說,這一問題更是難上加難。培智語文教學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目標就是讓學生能夠通暢的說和寫字。因此,在識字課堂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通過播放教學軟件、光盤、磁帶等,爲學生創設一個說寫情景,在文字的說與寫之間架起橋樑,從而訓練培智學生在文字上的讀寫能力,進而提高語文識字課堂的教學效率和成果。

二、加強童謠的運用

1.利用童謠提高培智生對字形的記憶。針對培智生在抽象思維方面的能力較差特點,可以圍繞“趣”來構建相應的識字教學組織形式。即在童謠中,將抽象的文字字形形象化、生動化,營造一種愉快、輕鬆的識字氛圍。例如,在學習“京”字時,可以將其轉變成“一點又一橫長,口字擺中間。娃娃去北京,北京真漂亮”的小童謠。從而使培智學生能夠更加形象、生動的記憶文字的字形。

2.利用童謠提高培智生對漢字差異的分辨。漢字的變換複雜、內涵豐富。在衆多的漢字當中,字形相近的文字非常多,少一捺、多一撇或者少一點、多一點都會將這一漢字變爲新的漢字。這種複雜的變化對培智學生來說是非常困難的,因此,語文教師可以通過編制一些童謠,讓培智學生更加明確的區分字形相近的漢字,從而提高識字教學的效果。例如,在分辨“禾”和“木”以及“鳥”和“兔”的區別時,可以通過下面的童謠進行區分,即“禾木相差只一撇,千萬不要弄混淆”“ 小鳥不能沒眼睛,頭上一點要看清;兔子長着短尾巴,豎彎鉤上一點趴”。這些童謠在增加漢字學習趣味性的同時,也加深了培智學生對文字的印象,從而有效地加強了學生學習漢字的成效。

3.利用童謠提高培智生對字義的理解。在培智語文的識字教學中,教師要啓發學生的想象力,通過童謠的運用,加深學生對文字字義的理解和表達能力。例如,可以通過一些猜字童謠,使學生更加了解漢字的字義和來源,從而使學生在理解字義的同時,也鍛鍊了他們的思維能力。

三、結語

培智生由於自身生理的特殊性,使得他們在語文識字上的教學模式註定有別於正常孩子的語文學習。因此,培智語文教師要根據培智生的特點,積極地創新教學模式和方法,多渠道、多手段的激發培智生在語文識字教學中的興趣,增強他們對文字的注意和印象,從而有效的提高培智生語文識字教學的效率和成果,使他們能夠更好的適應和融入到社會生活當中去。

參考文獻:

[1]康豔玲.讓童謠在培智語文識字教學中綻放光彩[J].才智.20xx.

[2]蔡雪霞.創建和諧靈動的培智語文課堂[J].特殊教育.20xx.

篇9:語文教學論文

一、技工學校語文教學的現狀

(一)技工學校輕文化重技術

當前,大多技工學校只重視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而忽略了文化課程的學習,以培訓專業技能爲單一目的的“實用”,在技工教育中技能實踐佔主要地位,這些都會導致學生偏重專業技能,忽視文化知識,造成在對語文的認識上師生之間都存在偏差。

(二)教學方式單一化

雖然經過若干次的教育改革後,在技工學校的語文教學中主要採用的是傳統的授課方式,師生之間溝通交流甚少,教學過程中主要以教師爲主,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很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於課程的學習,學生始終處於被動狀態,對於教師的講解像是聽天書,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對於知識的講解,教師也是照本宣科,不瞭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狀況,不能及時解決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利於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三)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處於被動地位

整個教學流程是爲教師教學而設計的,重在怎麼教而不注重如何學,教學流程決定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直是被動的。教師獨自制定教學目標和教學進度,學生只能無條件執行。

(四)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差

技工學校學生的綜合素質普遍偏低,許多學生不能明確自己的學習動機。同時有較低的語文學習應用能力,快餐文化充斥着校園,使得學生只愛看小說、小故事,甚至不能完整地寫完一篇文章。

二、技工學校語文的改革建議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處於主體地位,只是一味地站在講臺上對語文知識進行講解,整堂課都採用的是“滿堂灌”的授課方式,因此語文教學出現了資源浪費、教學質量較低的弊端。因此,只有採用多陽光的語文教學方式才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講練結合,以練爲主,讓學生參與到語文學習和教學中來。技工學校語文需要融入實用性和工具性的特徵.本文建議技工學校把不同專業技能與語文教學相結合,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正確處理“導”和“學”之間的關係是提高語文教學效果的關鍵,切實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當中,促進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這也很好地體現了職業教育的基本規律,也是近年來許多教職工和專家通過研究得出的必然選擇。

(一)語文教材內容選取與加工

在備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教材進行細緻加工,進行必要的刪減和補充,以使教學的內容更加切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特點。只有精心安排好教學任務。才能更好地解決教與學關係。內容的選取方面:首先要考慮學生的接受程度,其次才考慮知識的深度。還要解決好教學與學生訓練的時間和頻度關係。使學生有興趣、有參與感和成就感。

(二)語文教學與專業技能融合

1.調動學生的思維意識。對於語文的學習,必須積極調動學生的思維意識,創造活躍的氣氛,鼓勵學生積極思考、通過觀察思考,提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通過蒐集相關資料自主解決問題;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引導學生積極挖掘語文知識的深刻內涵;通過問題的解決提高學生的思維意識,培養其創新思維和立體思維。培養並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爲學生的以後發展,從事某一職業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2.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訓練口語。專業口語的訓練不同於日常口語訓練,結合專業技能的語文學習給學生創造了較強專業性的交流環境。根據不同專業的學生的學習情況,採用符合實際的多樣的口語訓練策略,可採用班級交流、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積極發言,讓學生在每一次的學習中得到有效的鍛鍊。可以採用現場模擬訓練企業崗位工種之間的交流方式和交流語言,讓學生以專業角色的身份對基本的口語交際技巧與禮儀進行學習,進而得到綜合提供。

3.情景設計的模擬,通過崗位的模仿進行訓練。在對知識的講解之前,語文教師應該先全面瞭解所教專業課的基本特徵,並以瞭解其具體的工作環境和崗位特點爲基礎,結合語文教學的特點,逼真地麼模仿具體的工作環境,以提供給學生“準真實”的工作情境,在語文教學中結合專業知識,爲學生的職業發展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滿足企業對技工語文素質的要求。

三、考覈方式的多樣化

語文課程的教學以“突出專業特色,尊重個性,注重人文素養”的教育理念爲基礎,實現考覈方式的多元化轉變,實踐過程可以採用如:口語表達考覈、課堂提問考覈、小組合作考覈、積極參與考覈等等方式,要用全方面、發展的方式評價學生的學習水平,以便使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得到科學準確的評價,而且這種考覈方式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語文知識的學習不僅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還有利於學生學好相關學科,促進綜合職業能力的形成,對技工以後的生活、學習和發展有深遠的影,技工學校語文課程教學改革勢在必行。語文教學對人文素質的提升也具有無可替響。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主要特點代的重要性。

作者:葉齊玲 單位:廣東省高級技工學校

篇10:語文教學論文

高中學習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階段,由於語文在大學聯考中所佔的比例較大,因此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往往會有一些比較不利於新課程教學的方式存在。爲了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實現教學方式的提升,需要教師在平時教學課堂上注重學生自主性的培養,在閱讀中逐漸提高學生對閱讀的理解和對文章的鑑賞書評能力,以促進高中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一、現階段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分析

1.教師教學模式過於形式化。在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教師一味追求教學方式的改變,導致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只注重課堂形式的創新,而忽視了最主要的教學內容。教師盲目追求課堂形式新穎,在課堂教學時,借討論的形式來活躍課堂氣氛,但由於沒有涉及到真正對語文閱讀的理解與討論,反而基本的課堂效果都沒得到保證。有的教師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讓學生採用各種形形色色的方式,將課堂氣氛烘托的異常熱鬧,從表面上看確實做到了課堂教學的創新,但是對學生在閱讀教材上的理解程度卻沒有足夠的瞭解,導致課堂效果並不明顯。2.教師教學方式過於陳舊。目前,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往往採用教師教,學生學的教學方式,教師在課堂上佔據了主導地位,學生的一些活動包括思考方向都是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思考江蘇省泗陽中學郝穎慧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的,學生完全處於被動接受的狀態。而語文閱讀需要學生對文章做出自己的理解,在課堂上,學生的理解都由老師的講解分析代替了,在課堂上留給學生閱讀鑑賞的時間非常有限。3.教師教學目標出現偏差。高中作爲學生學習的關鍵階段,教師由於過多關注大學聯考和升學率,導致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很多都是針對考試題目的知識點進行講解,在課堂上往往還佔用大量的時間讓學生進行題目訓練,在對文章進行分析鑑賞的時候,也將重點放在介紹解答文章的技巧和方法上,從而忽視了對文章本身的感情、語境以及個人體驗的賞析。

二、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性探究

1.切實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不能僅僅體現在形式上,而需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切實幫助學生在語文閱讀教學上的提高。高中語文閱讀內容非常豐富,而且涉及的種類也很多,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提供指導,針對不同類型的文章和內容採用不同的閱讀手法,例如,在遇到需要重點學習的名篇時,需要做到精度閱讀,在讀的過程中注重自身的感悟和體驗。在通讀的過程中,只需要抓住文章的要點就行,而對於一般的泛讀來說,只需要從中發現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即可。另外,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也需要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在這個環境下,能有效確保學生的注意力不被分散。除此之外,對閱讀能力的培養上還有一些其他的方法,比如有的文章就需要一邊閱讀一邊思考,而有的需要結合自身的情感參與到作者的感情表達中去,通過類似閱讀方法的培養,讓學生自覺產生對閱讀的分析能力,在今後面對任何一篇文章時,都能第一時間採用合理的閱讀方式對文章進行鑑賞。2.以學生爲主體,重視個性化發展。一直以來,語文就是和我們生活聯繫很緊密的學科,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思想和感悟,將這些運用在閱讀中,就形成了獨具個人特色的個性化方法。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面對學生思想各異的閱讀體驗,不能用全盤否定的態度輕易對學生進行評價,因爲在閱讀領域沒有標準答案。因此在教學課堂上,針對這一現象,教師首先需要以學生爲教學課堂上的主體,只有這樣,學生的閱讀興趣才能得到培養,同時也會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高中語文知識包羅萬象,尤其是閱讀作品更是存在多元化,更需要教師將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融進整個教學中。3.教學課堂與課外閱讀相結合學生語文閱讀水平的提高離不開長期閱讀的積累,首先在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上,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認真體會文章的魅力,在有效提高語文成績的同時鼓勵學生制定出符合自己的閱讀計劃,同時還應該廣泛閱讀課外讀物以及各類圖書期刊。例如,教師可以利用教室的一角成立一個讀書欄,然後放置一些適合高中階段的課外讀物,包括文學名著、當代名家小說、四書五經等,通過這樣的安排在整個教室中營造出一種濃重的讀書氛圍,逐漸帶動整體學生的閱讀慾望。另外,教師也可以和家長進行溝通,在家裏也提供一個課外閱讀的環境,並且在家長的監督下,能有效保證閱讀書籍的質量。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提升需要以實際教學實踐爲基礎,同時符合新課程的具體要求,積極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在教學課堂上,以學生爲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針對不同學生的閱讀基礎和學習能力,給予他們適合的學習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參考文獻】

【1】高金梅.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探討【J】.讀書文摘,20xx(18)

【2】陳麗.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有效性路徑探究【J】.新西部(理論版),20xx(15)

【3】劉萍.芻議高中語文引領式閱讀教學實踐的嘗試【J】.作文成功之路(上),20xx(07)

【4】竇小棉.淺析體驗式閱讀教學的有效實施策略【J】.語文學刊,20xx(05)

篇11:語文教學論文

一、提高國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對策

1.讓學生進行有效的預習

預習是常用的學習方法之一,但是很多學生都對課前預習不重視。由於預習缺乏實質性內容,教師也難以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缺少了老師的監督,學生也就不會主動進行預習。因此,在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時,學生經常會顯得十分迷茫,也就談不上主動學習了。所以,有效的預習是國中閱讀教學順利開展的前提。教師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可以爲學生布置適量的讀後感來督促學生進行預習。比如,在學生閱讀《濟南的冬天》一文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提出一個問題:你喜歡《濟南的冬天》哪部分內容?說說你喜歡這部分內容的理由?這些問題有着開放性特點,既可以激起學生閱讀學習的興趣,還可以讓學生預習習慣得到培養、文字表達能力得到提高。

2.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文學作品中都留有“空白”,需要讀者藉助自己的想象加以“填充”。可以說,讀者對文學作品有多少種理解,文章就有多少處“空白”。國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就是一個讓學生不斷填補“空白”的過程。而文章中的“空白”,其實就是學生在閱讀時產生的疑問,這也是國中閱讀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師要幫助學生填補這些“空白”,可以創設各種教學情境,採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創造慾望,這樣學生才能夠體會到文學作品的價值。比如,教師在講授《孔乙已》這篇課文時,其中有這樣一段文字“:他臉上黑而且瘦,已經不成樣子,穿一破夾襖,盤着兩腿,下面墊一個蒲包。”教師在講到這裏時,要有意識地指導學生進行思考,比如向學生提問:“爲什麼孔乙已的長衫不見了?”其實,課文裏面是沒有說明這個問題的,通過這樣的提問能夠很好地活躍課堂氣氛,學生你一言我一句,積極投入到思考中來,課堂教學效率很高。

3.培養學生閱讀積累習慣

國中語文教學對學生積累語文知識習慣的培養也十分重要,學生如果不能積累足夠的語文知識,那麼語文閱讀的能力就很難提高。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積累課內詞語的數量,還要積極向課外拓展,讓學生養成勤做讀書筆記、勤於摘抄的習慣。摘抄是學生積累閱讀知識的有效途徑,只要學生能夠堅持下去,就會逐步拓寬自身的知識面,從而提高閱讀的效率。雖然做讀書筆記有一定難度,但是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從簡單做起,比如在閱讀一篇文章之後,可以先寫下心得和評價等,這樣有利於學生閱讀和理解文章。同時,教師還要培養學生朗讀和背誦的習慣,並且要流暢地、有感情地進行朗讀和背誦,要持之以恆地進行訓練,這樣學生才能具備良好的語感,良好的語感可以加深學生對文章情感的領悟。加強背誦,則可以鍛鍊學生的記憶力,使之掌握大量的知識。比如,教師在給學生推薦《紅樓夢》《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課外書籍時,可讓學生摘抄其中的經典段落,背誦書中出彩的句子。

4.加強學生間的合作學習

學生之間加強合作學習,也能夠提高國中語文閱讀教學效果。然而在很多時候,學生之間合作學習的氛圍並不濃厚。學生在校園學習時,會和相同年齡段學生一起競爭與合作,這是教師在教學中所不能替代的。因爲同班學生之間的年齡都是相仿的,這就便於學生之間進行溝通和交流,在心理上產生共鳴。尤其是對很多獨生子女來說,參與合作學習能夠帶來歸屬感。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讓學生開展小組學習合作,從而加深對詩詞的理解。比如,在學習《論語》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進行朗讀和表演“,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這句話就可以先安排一名學生進行朗讀,然後再讓兩名學生通過擁抱表演體現出這句話的含義。

二、結語

總之,要提高國中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運用靈活的教學手段,爲學生制定合理明確的學習目標,激發學生閱讀學習的興趣。只有讓學生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才能提高語文閱讀能力和水平。

篇12:語文教學論文

一、認識到閱讀的重要作用,激發學生對於閱讀的興趣

我們應該大力支持學生進行相應的閱讀工作,在閱讀的過程中不能僅僅限於能夠理解文章,還應該向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很多的情況是我們教師在閱讀之前設置問題,學生只是被動地對問題進行思考。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思考就比較少,不能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的能力。所以,我們應該讓學生明白閱讀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進行閱讀工作。同時,閱讀的展開還需要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學生只要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之後,纔會把閱讀當成一件快樂的事情。在這樣的情況下,閱讀的效果就會更好,興趣也就更加的濃,閱讀的過程才能更加長久地堅持下去。

長期積累下去,國小語文閱讀能力就能不斷得到提高。那麼,我們怎樣激發學生的興趣呢?我認爲,可以適當在閱讀之前提出問題,使學生帶着一種強烈的疑問進入閱讀,這樣的效果應該是比較良好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圍繞文本中心意圖,不斷提出疑問或話題,使學生不斷產生閱讀願望。當學生懷着某種願望或爲達到某種願望而進入閱讀活動時,他的整個閱讀過程會始終充滿閱讀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終保持閱讀興趣。這樣,閱讀就成爲了學生輕鬆愉快自主建構的過程。通過諸如這樣的措施幫助學生建立對於閱讀的興趣,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在閱讀中取得進一步的提高。

二、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應該怎樣做

對於國小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應該怎樣做,這是我們應該考慮的。我認爲,從下面幾點着手比較好。

(一)培養學生的良好的閱讀習慣

對於閱讀能力較好的學生來說,他們都是有着比較好的閱讀習慣。由此可見,閱讀習慣的重要性。所以,我們應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如若不能良好地培養學生正確的閱讀行爲,對於學生來說就難以形成系統的、整體的閱讀觀念。這樣不僅不能幫助學生產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甚至會使學生產生厭惡閱讀的行爲,這對於閱讀水平的提高是不利的。針對於國小生活潑的特性,我們應該要求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沉下心去,在閱讀中不要一心多用,要沉下心來進行閱讀,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有所感悟,有所思考,這是至關重要的。“不動筆墨不讀書。”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還應該讓學生多多進行記錄。對於國小生來說,這方面的要求可以稍微降低,可以主要針對文章中的生字生詞以及難以理解的句子進行標記,這樣也是比較好的。習慣的形成不是一天兩天乃至三五天,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通過我們慢慢地、不斷地長期練習,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就能夠形成。

(二)教授給學生閱讀的方法

對於閱讀的過程來說,是存在着各種各樣閱讀方法的。所以,我們應該重視閱讀方法的教學。在提到閱讀方法的時候,我們很多時候想到的只是讀懂詞語,讀懂句子,這樣的理解並不是全面的,但是對於國小生的閱讀教學來說卻是已經足夠。所以,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不能簡單地進行閱讀方法理論的講解,因爲對於國小生來說是比較難以理解的。對此,我們應該選擇更加貼合實際的閱讀來進行閱讀技巧的教學,教授學生一些比較實用的技巧。如在閱讀之前可以根據文章的題目,對主題進行一定的猜想。進過閱讀之後,再將講讀後的理解與自己先前的猜測進行對照,找出段落中的主題句等諸如此類的比較實用的方法。同時,教師還應該讓學生注意文章中語句的表述方式。通過長期的學習和積累,對於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時有着很大的幫助。

(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在新課程的要求下,對於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的地位,我們要更加重視。在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也應該如此。因此,閱讀教學可以更加開放,更加自主,把學習的主權還給學生,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來進行閱讀的過程,不能僅僅將閱讀的過程放在課下,這樣往往是學生沒能有足夠的時間進行閱讀。同時,在閱讀材料的選擇上也可以讓學生更加自主。閱讀的材料不單單侷限於我們的課本,還可以向課外健康的讀物進行擴展。這樣,閱讀的範圍纔會更廣,學生閱讀獲得的知識才會更廣。

(四)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

對於閱讀課程來說,我們應該讓其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不能單獨侷限於傳統的課堂形式。因此,我們可以引入各種各樣的活動來更進一步深化閱讀效果。其中,遊戲比賽性質的活動比較適合於這樣的教學。對於國小生來說,他們也比較喜歡玩各種各樣的遊戲,所以這樣也是比較不錯的教學方法。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在學生完成一定量的閱讀之後,讓學生進行講解,說說自己所讀過的書籍中最深刻的一部,介紹給大家,介紹出自己的所得所想所感所悟。這樣,對於講授的學生來說是對閱讀內容的一種回味,對於別的學生來說又有了一個更好的閱讀材料的選擇。我們還可以在黑板上寫一些有語病的語句,讓學生進行改正,對學生進行分組。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勢必是能夠得到很大的提升。對於國小生來說,比較樂意參與到其中。通過這樣的逐步積累,學生的閱讀能力能夠得到更好的提升。

三、總結

閱讀能力的提高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我們教師應該嚴格履行自己的責任,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他們的語文的閱讀能力。要想使學生的閱讀能力能夠更進一步得到提升,我們還應該更加積極深刻思考,不斷探索,尋找出更加優良的教學方法,爲提高國小語文閱讀教學效率而努力。

篇13:國小語文教學論文

國小語文教學論文2000字

一路歡歌一路笑,新課改已經走過第六個年頭,國小語文教學的前途何在?

看看我們今天的語文課堂,的確存在着許許多多形式主義的東西,爲了追求讓學生做“主人”,就拋開文本,無休止地辯論、爭論,結果越扯越遠;有時候,我們也把課堂上大量的時間用於交流、展示學生蒐集的資料,放着最好的課本資源不用,還美其名曰:“自主、探究式學習”;有時候,我們也會過於迷信多媒體教學,把課前備課的精力主要用在課件的製作上,妄想用富於變幻的聲像吸引學生,然而,這樣的課堂留給了學生短暫的感官刺激之後,並沒有給學生留下什麼深層次的東西,反而背離了語文學習的本真。

國小語文教學須倡簡,語文課堂須找回本真。然而,語文課堂應該怎樣倡簡?

我認爲,語文課首先應該有簡明的課程目標和課時目標。所謂課程目標,是就語文學科本身而言的,我們做教師的,要給予學生什麼?那無非就是要使學生學到終身學習所必備的基礎知識與技能:識字寫字、讀書背誦、寫作、口語交際、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這些都是語文學習的基本功,也是關係到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的。所以,作爲一個語文教師,每一堂課後,我們都應該問一問自己,這節課,我都爲學生做了什麼?學生基本的語文素養是否得到了切實提高?就拿寫字來說,有的老師認爲那是低年級老師的事兒,我是中高年級老師,我便只管教授閱讀的`方法就足夠了……看看我們的學生寫的字,結構失調,筆順顛倒,是誰造成的?那恐怕要問我們語文老師自己了。近期參加了一次教學觀摩會,這次觀摩課上,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幾乎每個授課教師都是伏在黑板前,認真、工整地書寫課題,給學生以示範;教師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寫好筆畫較多的字,這樣的景象也經常出現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國小語文是給孩子的未來打基礎的,對孩子基本功的培養,聽、說、讀、寫這些基本技能的訓練絕不能放鬆,我們在追求課堂生動精彩的同時,這簡明的課程目標不能忘記。勿因善小而不爲,凡是對學生語文學習有利的小事,我們應該經常做,認真做。

再說課時目標,我們的一節語文課只有四十分鐘,你設計的目標越多,平均分配給每個目標的時間就會越少,水過地皮溼的效果自然不會太好,與其囫圇吞棗,不如細嚼慢嚥。那麼,課時目標的重點應該放在哪兒?那就是落實好一個“讀”字。

其次,語文課應該有簡單的過程和簡便的手段,那就是以讀爲主,讀中導悟,讀中見悟。

我認爲,國小階段的語文學習主要是對語言的學習,國小生有他的年齡特點,他有自己的理解程度,所以,講的內容一定要注意一個“度”字,如果我們大講主題思想、寫作特點,這些東西一旦超過了學生的理解程度,那他只好囫圇吞棗,我們也只能是事倍功半。既然講多了、講深了沒用,我們何不把更多的經歷用在讀書上。課文就是最好的課程資源,不好好利用,豈不可惜?語文課上,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面對文本,誦讀文本、感悟文本,讓學生由不會到會,由不會學到會學,由淺認識到深認識,從而真正實現新課標提出的知識和技能、方法和過程、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目標。

要讀書,該怎樣讀?平時,我們課堂上也佈置讀書,可是學生自己只是讀一兩遍就放下書,或交頭接耳,或無所事事。學生要讀書,而且要讀進去,關鍵要靠教師的引導。所以,課堂上,老師要積極地創設讀書情境,有效地帶領學生從讀中感悟,再把感悟讀出來。

以下幾種方法還是十分有效的:

(一)讓學生帶着問題讀書。在學生讀課文的同時,以一個恰當的問題佈置下去,這個問題可以是認識全文的關鍵,更多的則是教師下一步講課的由頭,帶着疑問走進文本,消除了漫無目的讀書的現象,在尋求問題答案的過程中學生充分理解了語言,加深了對語言的感悟。如《給予樹》一課中,徐慧穎老師給出這樣的問題:“課文中寫了誰?誰給你的印象深刻?”這樣一個問題讓學生對於故事中的人物有了先入爲主的印象,爲後面的講授打下了基礎。再如《搭石》一課中,韓秋雲老師提出的問題是:“什麼是搭石?”,這個問題恰恰是韓老師接下來講課的由頭。

(二)句段的比較閱讀。備課中,老師精心選擇一些在表情達意方面起重要作用的詞語,讓學生去掉這些詞語讀一讀,在兩相比較中加深對句意的理解,由詞語到句子再到段落,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對一個段落的理解有時會因一兩個詞語而昇華。如王旭老師在執教《貓》一課時,把“說他貪玩吧,的確是呀,要不怎麼回一天一夜不回家呢?”一句中的“吧”“呀”“呢”三個語氣詞拿掉,讓學生讀一讀,看有何變化?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之情立刻清晰地呈現出來,效果十分明顯。

帶着問題讀,比較閱讀都體現了語文教學中讀的主體地位,在讀中學生有所感悟,實現了讀中導悟,感悟出來了,接着就應該趁熱打鐵,創設情境,讓學生把自己的感悟通過讀的形式讀出來。

(三)恰當的引入其他的教學手段──多媒體、表演等,讓學生進入情境,讀中見悟也就容易實現了。劉娟老師在講授《鼎湖山聽泉》時,先讓學生聽泉水的聲音,再看美麗的圖片,然後再出現文中寫泉水的片斷,在潺潺的泉水聲中,學生面對優美的畫面,書聲響起,全場的人似乎都走進了天籟人籟之境。

音樂越來越多地走進了語文課堂,在一段適合語段特色的音樂中,或教師範讀,或學生齊讀,語言的魅力顯露無遺,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怎能讀不出感悟,讀不出意境來?

扣讀導悟,讀中見悟,語文的學習如此簡單。

簡明的目標、簡約的內容、簡單的過程只需要簡便的手段,引領每一個孩子走進文本,在識字寫字、讀書背誦、寫話交際這些最簡便而又最實在的教學手段的使用中完成對語文的學習,去掉了浮華,摒棄了浮躁,讀出了本真的語文,上出了真正的語文課。(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州市實驗國小)

篇14:國小語文教學論文

最新國小語文教學論文精選

開放語文課堂,彰顯學生個性

呂鴻鵬

(甘肅省涇川縣羅漢洞鄉呂家拉國小)

俗話說:“文以載道。”語文教學擔負着傳承祖國文化與民族精神的任務,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有這樣的要求:在國小語文教學中要積極構建開放式語文課堂。可是,由於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我們的課堂仍然存在“一言堂”現象,學生毫無生機與活力。作爲一名一線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新穎的教學方法構建開放語文課堂,彰顯學生個性。下面是我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的幾點嘗試,僅與大家共勉。

一、樹立開放教學理念

教師作爲開放課堂的組織者,在課堂教學中扮演導演的角色,學生纔是課堂的主人。因此,在學習人教版國小語文教材時,我總是積極更新教學理念,徹底打破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模式,重新擺正自己的位置、學生的位置,並積極踐行素質教育要求,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自覺性和創造性。例如,在學習《雪地裏的小畫家》《小白兔和小灰兔》《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等課時,我根據學生的學習個性、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等,從他們的實際出發,解放學生身心,讓學生走出教室,奔向廣袤生活天地去體驗、去感受。

二、採用開放教學方式

開放式教學是擺脫僵化、固定、權威教學方式的一種形式,就像教育家陶行知所說的那樣:要解放學生的頭腦、空間和時間,讓他們得到充分的自由,從自由生活中受到真正教育。新課程理念強調教師不能用自己的經驗代替學生的理解,教學中不能苛求課堂紀律嚴肅統一,而應創造條件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因此,在學習人教版國小語文教材時,()我總是運用各種方法開放教學形式,讓學生在探究中獲取知識。例如,在學習《狐狸和烏鴉》時,採用了課本劇表演的形式;在學習《魯濱孫漂流記》時,運用了多媒體播放形式;在學習《有的人》時,運用了辯論會的形式。開放教學形式是一種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形式,這種學模式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彰顯了學生的個性。

總之,國小語文課堂教學需要精心構建開放式課堂,只有這樣,學生纔會走進“大語文”廣闊天地,纔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作爲一名語文教師,應該積極學習新課改理念,不斷地豐富自己,不斷地充實自己,不斷地完善自己。在工作中運用新穎的教學理念和靈活的教學方法構建開放式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彰顯學生個性魅力。

、、、、、、、、、、、

楊小龍。國小語文個性化教育的前瞻性思考.新課程學習,2009(02)。

江美玲。如何實施國小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12)。

欒成勇。讓學生的個性在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中得到充分的發展.江蘇教育,2008(03)。

篇15:高一語文教學論文

一、當前蘇教版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所存問題

(一)興趣較低,閱讀面也較爲狹窄,同時積累量也相對比較少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處於一種被動記誦的狀態,在知識的遷移上容易受到約束和限制,缺乏一種宏觀審讀,也就更談不上個性悟讀或者審美解讀,最終造成學生在古詩詞學習上非常的茫然,一切爲了考試而學習,未真正領悟到古詩詞所蘊含的各種藝術美,自然而然其自身的文學素養也就得不到提高。

(二)教學策略過於單一和形式化

古詩詞自身具備內容含蓄、語言凝練、表達巧妙、文句變形且語義跳躍等特徵,而這些特徵也使得其並不像白話那樣淺顯易懂。對於大部分古詩詞而言,並不是簡單地通過文句的挖掘就可明白其內在所蘊含的意義,而這無疑也爲學生學習古詩詞加大了難度。據調查資料顯示,目前在我國高中語文的古詩詞教學中,大部分的教師仍舊採用的是一種“填鴨式”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導致古詩詞自身語言所具備的靈活氣韻得不到展現,使其審美趣味逐漸下降,最終使學生創造力以及想象力受到影響、限制,造成其教學質量低下。

二、蘇教版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的研究和實施

(一)基於古詩詞自身文體特點所採取的策略

1、在技法上進行突破。隨着時代的不斷髮展,語言也在發生着一定的變化,若在教學過程中只是望文生義來理解古詩詞,很容易導致學生在古詩詞理解上產生誤區。在古詩詞中,其語言較爲含蓄,通常情況下,作者不會將自己的情感直接地表達出來,而是藉助於事、景或者物,通過諧音、比喻、用典、互文、擬人或者借代等方式來表達。鑑於這種特性,筆者認爲在古詩詞教學過程中,要想突破這種語言理解障礙還必須得掌握相應的藝術技能,從整體出發,根據語境進行聯想,對詞義進行動態地介紹,將一些困難的古詩詞轉變成爲容易理解的語言。比如高適的《燕歌行》、《封丘作》這兩篇詩歌中,有“煙塵”和“風塵”這兩個詞語,儘管二者只有一詞之差,當時在詞義上確有很大的不同。在教學時,教師可將二者結合起來進行講解,藉助於工具書,使學生能夠明白《燕歌行》中的“煙塵”指的是戰爭,而《封丘作》中的“風塵”即可理解成爲流言蜚語和地位卑微者的生活,又可理解成爲戰亂。

2、結合古詩詞自身的意境,進行情境的再現。在古代,詩人將客觀的物象來作爲其創作的素材,通過加工與提煉以後,將其轉變成爲滲透着詩人自身情感的藝術形象。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應明白這一特性,注重學生感官的激發,進行古詩詞意境的再現,正確引導學生在這種意境中來解讀作者所想要表達的一種思想,藉助於具體的物象,使學生可從不同形態上來審視詩詞所蘊含的內涵,通過日常體驗與觀察來逐步增強學生對於物象的感受能力,使學生能夠深入理解詩詞的現實意義。同時還應將意象進行歸納和總結,辨別不同詩詞作品在意象上所存在的不同,正確引導學生對這些作品所呈現出的意蘊進行細作與辨析,通過學生自己的辨析,使其能夠更好地領悟作品所反映出來的意象之美,這樣就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詞。此外,還應鼓勵學生多聯想,這樣才能使學生通過表面語言符號進入到相應的情境中去,從而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二)教學方式的融通與創新

1、在進行詩文的閱讀時,應從整體出發把握詩歌,結合詩人所處時代、社會環境以及其自身的生活狀況等,這樣才能夠在一個大的語境中,從淺到深地認識和理解詩詞所蘊含的意義以及作者創作這篇作品的宗旨。比如進行山水詩這一專題的教學時,在對盛唐時期“王維和孟浩然”所創作的山水詩和中唐“韋應物和柳宗元”所創作的山水詩之間異同進行比較的時候,應該引導學生對當時唐朝時代背景進行分析,使學生能夠明白盛唐與中唐之間二者在本質的異同,使學生就能夠認識到盛唐時期,“王維和孟浩然”所創作的山水詩更多是表達作者對於生活和自然的喜愛;而在中唐時期,“韋應物和柳宗元”所創作的山水詩則更多的反映出了作者低落和無奈的心情,表達了作者自身清淡高遠以及孤寂的意趣。

2、在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過程中,在進行詩詞鑑賞的時候,教師應該利用母語這一課程資源意識來增強古詩詞和日常生活、社會以及世界之間的聯繫,正確引導學生認識和理解我國傳統文學藝術所具備的各種象徵。同時還可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來爲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古詩詞教學場景,從而增強學生自身的感性認識。

3、加強學生的實踐創作能力,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能夠深刻認識到古詩詞的內涵,更加客觀且全面地理解作者自身的情感,繼而提高其對古詩詞進行鑑賞的能力。要注意的是,在進行寫作與創作的過程中,這種“寫”並不是指簡單的仿寫,而是把一些簡單的閱讀行爲變爲一種形式多樣且靈活的創造性行爲,同時還可在原古詩詞上進行改寫。比如在進行王維《山居秋暝》這一內容教學時,教師可抓住文章中所呈現出的意象以及詩歌自身的特徵,藉助於創造性聯想以及具體形象的補充,讓學生利用散文式的語言來進行描述,使學生能夠切實體會到王維詩歌中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一意象。

篇16:高一語文教學論文

一、增加人文味,滋潤學生心田

語文教學的目標之一就是提高學生的人文精神,讓這些精神同化學生,進而內化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在品德修養、氣質個性和人際交往中獲得提升。高中語文在教學內容上就具有極強的人文性特徵,很多都是人類優秀思想的成果,對高中生的品德修養、氣質修爲具有一定的薰陶作用,可以滋潤學生的心田。語文教學應該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突出人文精神的宣傳,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突出在知識學習的基礎上給學生一定的精神洗禮。具體來說就是要教師在教學中認真的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材,並且把這些所謂的人文教材通過適當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模式,內化到學生的心靈,讓學生通過這些知識的學習和感悟,體會到真善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並健全學生的人格,讓學生具備健康的身心。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認真的整合教材和學情之間的關係,讓自己的語文課堂充滿人文精神,實現新課改提出的三維教學目標。使學生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展現“仰天大笑出門去”的豪情,樹立“咬定青山不放鬆,任爾東西南北風”的信念,獲得“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的感悟,確立“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固愁苦而終窮”的高尚人格。

二、增加情感味,昇華學生的情操

高中語文教學應該按照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要求,實現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就目前的高中語文教材來說,其內容更具有人本性和人情味。語文教學的過程其實就是師生之間交流情感和探究知識的過程,也是學生了解作者,感悟作者寫作意境的過程,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釋放文章中的情感味道,增加課堂教學的人情味,昇華學生的情操,激活他們的情感,讓學生在寬鬆愉悅的環境下成長和成才。課堂中,人情味的注入需要教師認真的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情感,並且能通過作者所表達的情感能給學生宣傳某些思想情感,並且能讓學生做出一定的反思和情感的內化。高中語文教材中牽涉到很多的情愫,有愛國情懷、有濃厚的親情、眷念故土、珍愛青春、感恩親情和悲天憫人的情感,這些情愫的表達恰恰可以幫助教師實現課堂教學的人情味。比如在學習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這篇文章時,恰恰可以幫助學生能進一步的瞭解和感悟父親的形象,瞭解自己父親對自己的期望和關愛,引導學生學會理解父母,孝敬父母,進而實現人情味的教育,實現情感的共鳴。

三、提升文學味,提高文學修養

語文課學習的目的.之一就是通過知識的學習來增加學生的文學素養。在高中語文教學中不難看出,在對文章的選擇上出現了多元化的局面,有詩歌、有古詩詞、有小說、有童話故事、有科技散文等等,這些都從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向學生講授了不同文學載體的賞析、鑑別和創作的方法,如果學生能有效的掌握這些資料,學生的文學素養就會有一個質的提升,那他們的文學素養自然也就提高了。據統計,現行各種版本的語文教材中,文學類作品所佔的比例都在60%以上。由此可見,給語文課堂植入“文學味”,讓語文教學實現“詩化”,對於中學語文教學是多麼重要。高中語文學習的目的就是能讓學生學習之用,通過學習的知識能進行文學創作,語文課學習的過程就是學生文學基本功夯實的過程,通過一點一滴的文學素養的積累,最後能讓學生創作出充滿文學色彩的文章,這就是說學生文學素養的提升需要高中語文課堂中給與知識的普及和寫作方法的指導。

四、連接新聞味,做好學習導航

對於教育教學來說,任何時候都要做到與時俱進,特別是現代社會,社會的發展節奏迅速,知識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不能結合當先的先進理念,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更新教學內容,那教出來的學生也是很難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對於高中語文的教學來說也是如此,新形勢下語文教學應該突出自身的工具性、引導性和輔助性的作用,要有效的嫁接新聞,體現語文教學的與時俱進,將社會的發展和教育教學僅僅的捆綁在一起。語文課堂上,教師恰當地導入具有時代特徵的新聞類知識,可以創設新穎獨特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參與探究學習的激情,陶冶他們的情操,激活他們的思維。因此,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心民生,鼓勵學生辯證地看問題,培養學生認識世界的能力和批判精神,讓課堂這一小天地,成爲學生的人生導航標。

標籤:語文 教學 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