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語文教學滲透德育教學論文(推薦14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14篇《國小語文教學滲透德育教學論文》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國小語文教學滲透德育教學論文》相關的範文。

國小語文教學滲透德育教學論文(推薦14篇)

篇一:國小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論文

國小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論文

“德育滲透”是《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教學目標之一,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集中體現,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四點策略與同行們共同探討。

一、抓住教材的情境,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語文課文大多是名篇佳作,語言文字規範、典型,思想性極強。其中有革命先烈的英勇不屈,英雄模範的感人事蹟,科學家、文學家的傑出貢獻,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有如詩如畫的錦繡江山,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高尚美好的道德情操……如《誠實與信任》、《九色鹿》等課文,從不同的角度讚美了誠實、守信等道德規範。《母親的恩情》、《第一次抱母親》、《沉香救母》等課文可以讓學生感受人 間最美好的情感;感悟母親的愛,理解孝子情懷,從而激發對母親崇敬和愛戴,並學會表達愛……各篇無不是思想教育的活的教材,無不在啓迪學生的智慧、陶冶學生的情操,激勵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愛勞動。作爲語文教師我們應該依據教材內容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以語文知識爲基礎,選準文與“道”的結合點,做到以文傳道。

如《天遊峯的掃路人》一課的情感目標是:在朗讀品味中體會天遊峯的掃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培養學生對普通勞動者的尊敬之情。爲了能達到這個教學目標,我進行了這樣的教學設計:從讓學生抓住重點語句感受天遊峯的高和險入手,爲後面體會老人的自強不息作好鋪墊。“我”與掃路人對話是教學的重難點,表現了老人自信、開朗、豁達的性格。我讓學生走進文本研讀,認真自讀課文,畫出有關語句,並在有感受的地方寫上批註,引導學生通過老人樸素的話語感悟課文所蘊含的深刻哲理,體會出天遊峯掃路人的自信、開朗、豁達的生活態度和自強不息的精神,從而達到德育的目的。

二、抓住寫作的環節,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另外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塑造學生心靈的重要途徑。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老先生的作文教學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與教做人的統一”。作文教學可以促進學生更全面地觀察社會、更深刻地認識社會,讚美生活中的真善美,抨擊現實中的假惡醜,培養學生正確的是非觀念。首先在審題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作文題目的要求,弄清爲什麼寫,即寫作的目的是什麼:或是讚揚一種精神,或是說明一個道理,或是吸取一個教訓,或是給人一種啓迪。其次在引導學生怎樣立意、選材中進行德育。要鼓勵學生選擇自己親身經歷過的、或親耳所聞、親眼所睹的有真情實感的材料,把握德育契機,把作文與育人逐步統一起來。

一次我給學生出了這樣一個作文題目《二十年後的我》,部分同學懷揣着“大款夢”、“大官夢”、“明星夢”……爲了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導入環節,我引入了愛迪生從小立志,發明電燈的故事,再引導學生暢談理想,展望未來。在激烈的討論中學生認識到要想實現遠大的理想就要從現在起就要腳踏實地、付出努力。有了明確的目標後學生寫起文章來自然水到渠成。所以每個教育工作者應該把握每個有利時機,自覺地、有意識地站在育人的高度教書,這對於提高人才的綜合素質是至關重要的。

三、抓住活動的主題,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活動、實踐活動,是對語文教學的有力補充,是學生增強素質、形成個性的另一重要途徑。教師可以利用課堂或課餘時間組織學生開展各種語文活動如詩歌朗誦比賽,成語故事比賽,收集剪報、手抄報、開討論會、演講等,可以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薰陶,激發他們積極向上的情感;在中國共產黨90華誕

來臨之際,我班舉行了“紅領巾心向黨,少先隊爭四好”詩歌朗誦會,比賽中同學們精神飽滿、表演極具感染力,《黨是太陽,我是花》、《頌歌獻給黨》、《我驕傲,我是中國人》……同學們以真實的感受聲情並茂地祝福祖國、謳歌中國共產黨中在90年來取得的輝煌成就。激發了師生的.愛國愛黨的情懷。

這些體驗活動的積聚,會讓學生在實踐中領悟和發現自我,進而轉化爲一種主體的自我約束、自我教育、自我發展,使思想品德的養成真正成爲學生的自主意識。

四、抓住作業的批改,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學生的作業既能檢驗他們掌握知識的熟練程度,也最能及時反映出他們的思想動態。所以在作業批改中,教師應該隨時注意各種苗頭,及時加以引導、糾正,並不失時機地滲透思想教育。例如,我在批改學生的作業時,曾發現有同學這樣用“只有……才……”造句,“只有別人幫助我,我纔去幫助別人。”我把這個同學找來跟他講明瞭助人爲樂的道理,使他明白了應該如何“助人爲樂”。總而言之,語文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也承擔德育教育工作的重任將更多的學生培養成品學兼優的,具有健康人格的新時代少年兒童。作爲一名語文教師,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抓住新課程改革的契機,結合語文課文特點及與課文相關的內容,立足於語文學科教學,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優勢,挖掘語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學中認真、積極地進行德育滲透,使之成爲青少年學生學習、生活的動力,讓德育雨露“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篇二:國小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的論文

俗話說“人無圓渙,業無德不興”,這句話就點明瞭“德”的重要性。在應試教育中教育者只關注學生成績的提高,而忽視了德育教育,導致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落後,出現一些社會問題。語文課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目標導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體驗。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進行德育教育,讓學生潛移默化的提高社會主義覺悟,初步具有辨別是非、善惡、美醜的能力,這樣能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國小語文教學中蘊含着豐富多彩的育人典型,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滲透,從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我認爲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滲透德育教育:

一、從字、詞入手,進行思想教育

1、識字

在教學中抓住字詞教學,指導學生把學習字詞和滲透思想教育聯繫起來,循序漸進,層層深入,設計一些層次性很強的.系列問題:先,弄清基本意思,又感悟到字、詞的深刻含義及表達的思想感情,真正做到語言文字訓練中滲透思想教育。如學教學“碴”字,有個同學編了個字謎,一個人拿石頭砸警察。我首先表揚他善於動腦,然後引導大家評論,這樣做對不對?把認字與育人聯繫起來。

2、寫字

思想教育滲透在語文學科的各個方面。在寫字教學中,如果把寫字同育人結合起來,就能使學生在情趣盎然的字形、結構分析中把握寫字規律,明白做人的道理。

如教學“爽”、“寞”二字,同是一個“大”字,“爽”字的“大”要寫得舒展,“寞”中的“大”要適當收縮。從中懂得做人也要個人服從集體,不能有個人主義。再如“轟”字,同是“又”字,但第一個“又”中“捺”要變成“點”,這樣互相謙讓,字形才能美觀,從中教育學生謙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同學之間也要互相謙讓,不懂謙讓會影響團結,甚至會影響集體的榮譽。知道了集體生活中不能處處以“我”爲中心,應多想想他人、集體的需要。

參加比賽時,同學們積極都很高,但名額有限,怎麼辦呢?我就舉了一個例子。如“王”字,雖然都是橫,但有長短之分,主副之分,如果都把它寫成一般長,字就不好看。適時教育學生,雖然分工不同,但作用都很大,需要互相配合,班級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二、從多媒體優勢入手,滲透德育教育

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當兒童感受到純潔、善良、真實的形象時,心中便會產生一種難以言喻的喜悅和興奮,這將有助於他們道德完善,情趣的陶冶及對人生真諦的領悟。電教手段以它獨特的優美畫面,悅耳的音樂,激發學生繼續探究作品內在美及主動學習的精神,達到“授文傳道”的目的。

如在導學《淺水窪裏的小魚》這一課時,我運用電教手段,讓學生觀看了成千上萬的魚在淺水窪裏的情景後,學生表現出極大的關心和擔心。,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是你,會怎麼做?

三、從有感情朗讀入手,體會文章中心

朗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能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感悟文學的意境,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口誦心悟的過程,就是運用課文的思想內容進行自我教育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指導學生朗讀技巧,還要多讀多想,潛心閱讀,讀出內涵、讀出感情、讀出意味。如在指導學生誦讀《觀潮》時,我播放錄相,然後引導學生轉換心理角色:假如你是當時在場的作者,看到這雄奇、壯觀的錢塘江大潮,你心裏會怎麼想,怎麼說?在學生充分與作者感情契合後,我指導他們反覆誦讀,從容回味,使學生頭腦中浮現出優美景物,讀出自己由衷的喜愛,傾訴對祖國河山的讚美之情。這時想叫他不喜歡自己的祖國的山河都難。

四、從寫話訓練入手,培養良好品質

在“十一”期間,我要求學生把他們過節的活動內容寫在日記本上,到校後一評,看誰過得最有意義。有學生記敘了他們在節假日期間是如何幫助父母做家務的,自己勞動後的感受。總之,我們要通過語文教學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把學生潛在的感性和理性的能力都挖掘出來,發揮出來,把德育滲透在聽、說、讀、寫的各個環節,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使之和諧統一,讓學生在接受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體會作品的內在蘊含,培養積極主動的學習精神,達到授文傳道的目的。

五、從日常生活入手,培養良好習慣

行動養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深刻地揭示了良好習慣對於人一生的重大影響。養成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獨立於社會的基礎,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並進而影響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國小階段是培養良好習慣的重要時期,注重這一時期各種習慣的培養,是爲他將來成功的走向社會壘下的第一塊堅實的基石。國小生自控能力差,善多變,思維辨別能力差,我們就要從一些起碼的習慣上要求,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如寫字的習慣,生活習慣,文明用語習慣等方面,加以潛移默化,久而久之,增強其辨別真、善、美、假、醜、惡的能力,收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總之,我們要通過語文教學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把學生潛在的感性和理性的能力都挖掘出來,把德育滲透在聽、說、讀、寫的各個環節,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使之和諧統一,讓學生在接受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體會作品的內在蘊含,培養積極主動的學習精神,達到授文傳道的目的。

篇三:國小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探索論文

國小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探索論文

一、在情境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情境教學是教師圍繞教育目標有目的地創設以形象爲主體,有一定情緒色彩的具體的場景,是現代化語文教學常見的教學形式,它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的情感,潛移默化的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寓教學內容於具體的生動形象的情境之中,讓學生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親身感情和體會教材內容,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在五年級上冊《圓明園的毀滅》教學中,讓學生提前預習過課文後,在課堂開始我首先播放了一段火燒圓明園的視頻,學生看到英法聯軍在圓明園的燒殺搶掠,能拿走的,統統掠走;拿不走的,就任意存壞,毀掉。最後爲了銷燬罪證,用一把燒了三天三夜的大火把圓明園毀掉。視頻播放完後,我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學生們滿腔熱血,義憤填膺,見解不一:”圓明園的奇珍異寶就這樣被毀,優秀的建築園林藝術被燒,太可惜了。”“一個國家,只有強大了,才能不受外敵欺負,才能保護好自己的寶貝和人民。”“英法聯軍侵略中國,毀掉圓明園,太可惡了。”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育分激發了學生的愛國情懷,使學生深刻體會到國家的發展與興衰,匹夫有責。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化,讓”爲振興中華而努力,這祖國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不再成爲一句口號,而成了學生堅定的信念和決心。

二、在互動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課堂互動是落實德育內容的關鍵。課堂互動可有效促進學生學習智慧和教學教學智慧的碰撞,生成德育滲透點,拓展和提升教材的知識點。在課堂互動中滲透德育教育,在於教學對於學生學情的掌握程度和對教材文本的鑽研程度,在於對教學環節的預設程度和對文本價值的引導程度。通過認真鑽研教材來尋找課文的德育滲透點。如在教學四年級上冊《去年的樹》時,我是圍繞“誠信”來展開教學的。小鳥答應大樹要唱歌給他聽,第二年回來的時候樹不見了,然後小鳥就千辛萬苦的去尋找好朋友樹。通過對文本的詮釋與理解,重點講述小鳥重視承諾的事。讓學生知道”做人當一諾千金“,”誠信是立身之本“,“答應別人的事情要做到“,“誠信做人,認真做事。“等道理。不但有效達成了文本的價值,也使德育教育滲透的水到渠成,順理成章。

三、挖掘教材,滲透德育教育

學生的行動在很大程度上被自身情感所支配,而語文教材爲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優勢,思想教育要有機的滲透的在知識教學之中。現行的國小語文教材中有不少反映祖國山河秀美的文章,是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美,培養濃厚的愛國主義思想的好教材,如《鳥的天堂》通過語言的細緻描繪,爲學生展開了一幅大榕樹上衆鳥紛飛的壯觀景象,讓學生通過展開聯想和想象,認識到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也有反映人們對事業對理想的崇高追求的思想境界的許多佳作,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激發學生的雄心壯志。如,五年級上冊《金色的魚鉤》一文,這是一篇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優秀教材,老班長捨己爲人的.無私奉獻精神和堅強的革命精神深深感動了許許多多的人。在教導這一篇文章時,我除了抓住文章文章中重點詞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老班長的崇高精神世界外,重點指導學生進入老班長的角色進行朗讀,去體會老班長的話,以及壯烈犧牲的光輝場面。很多學生在讀到老班長臨死前所說的話時,不禁語帶哽咽,甚至掉下了眼淚。可見老班長捨己爲人的精神已牢牢屹立在學生的心間,深深的感染着孩子們,並會在以後的人生道路和抉擇中影響着孩子們。

四、課外實踐活動,加強德育滲透

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過的知識要時常實踐和練飛,才能體現出學習的價值。人教版國小語文三到六年級,就明確提及到與單元主題相關的”綜合性學習“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各類語文活動對國小生的道德觀有着重要的影響,可以斧正學生的思想誤區,養成良好的品德行爲。在語文小活動中規範學生的行爲習慣,在實踐中不斷訓練。課外活動能夠全面豐富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構造,促使他們獲得思想品德和文化氛圍的強力薰陶。教師應該根據國小生的心理狀況適當開展體驗的活動。如可以舉辦革命詩歌朗誦競賽、講出你知道的名人故事等活動,以培養學生的進取精神和優秀品德。如三年級下冊第二組關於”環境保護“綜合性學習。讓學生課前對自己生活周圍的環境進行調查和了解,在課堂中與同學交流和討論,從自己生活出發,更加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最後倡議身邊的同學和家長行動起來,從小事做起,保護家園,保護地球。“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基於自己的生活經驗,置身於現實的學習環境中,能激發學生更深刻的認知。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是以潛移默化和薰陶感染爲主的。國小語文課堂蘊含着豐富的德育因素。教師要把握好切入點,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德育不是空泛的口頭說教,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春風化雨的作用。

篇四:國小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的論文

最新國小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的論文

摘 要:《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所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是國小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也就是除了要牢固樹立教書育人的觀念外,還要善於把握教材中德育的內容,選好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教育的方法,講究德育時分寸的適度,在備課時設計好德育教育的環節。

關鍵詞:語文教學;德育;滲透

俗話說“人無圓渙,業無德不興”,這句話就點明瞭“德”的重要性。在應試教育中教育者只關注學生成績的提高,而忽視了德育教育,導致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落後,出現一些社會問題。語文課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目標導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體驗。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進行德育教育,讓學生潛移默化的'提高社會主義覺悟,初步具有辨別是非、善惡、美醜的能力,這樣能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國小語文教學中蘊含着豐富多彩的育人典型,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滲透,從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我認爲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滲透德育教育:

一、從字、詞入手,進行思想教育

1、識字

在教學中抓住字詞教學,指導學生把學習字詞和滲透思想教育聯繫起來,循序漸進,層層深入,設計一些層次性很強的系列問題:先,弄清基本意思,又感悟到字、詞的深刻含義及表達的思想感情,真正做到語言文字訓練中滲透思想教育。如學教學“碴”字,有個同學編了個字謎,一個人拿石頭砸警察。我首先表揚他善於動腦,然後引導大家評論,這樣做對不對?把認字與育人聯繫起來。

2、寫字

思想教育滲透在語文學科的各個方面。在寫字教學中,如果把寫字同育人結合起來,就能使學生在情趣盎然的字形、結構分析中把握寫字規律,明白做人的道理。

如教學“爽”、“寞”二字,同是一個“大”字,“爽”字的“大”要寫得舒展,“寞”中的“大”要適當收縮。從中懂得做人也要個人服從集體,不能有個人主義。再如“轟”字,同是“又”字,但第一個“又”中“捺”要變成“點”,這樣互相謙讓,字形才能美觀,從中教育學生謙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同學之間也要互相謙讓,不懂謙讓會影響團結,甚至會影響集體的榮譽。知道了集體生活中不能處處以“我”爲中心,應多想想他人、集體的需要。

參加比賽時,同學們積極都很高,但名額有限,怎麼辦呢?我就舉了一個例子。如“王”字,雖然都是橫,但有長短之分,主副之分,如果都把它寫成一般長,字就不好看。適時教育學生,雖然分工不同,但作用都很大,需要互相配合,班級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二、從多媒體優勢入手,滲透德育教育

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當兒童感受到純潔、善良、真實的形象時,心中便會產生一種難以言喻的喜悅和興奮,這將有助於他們道德完善,情趣的陶冶及對人生真諦的領悟。電教手段以它獨特的優美畫面,悅耳的音樂,激發學生繼續探究作品內在美及主動學習的精神,達到“授文傳道”的目的。

如在導學《淺水窪裏的小魚》這一課時,我運用電教手段,讓學生觀看了成千上萬的魚在淺水窪裏的情景後,學生表現出極大的關心和擔心。,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是你,會怎麼做?

三、從有感情朗讀入手,體會文章中心

朗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能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感悟文學的意境,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口誦心悟的過程,就是運用課文的思想內容進行自我教育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指導學生朗讀技巧,還要多讀多想,潛心閱讀,讀出內涵、讀出感情、讀出意味。如在指導學生誦讀《觀潮》時,我播放錄相,然後引導學生轉換心理角色:假如你是當時在場的作者,看到這雄奇、壯觀的錢塘江大潮,你心裏會怎麼想,怎麼說?在學生充分與作者感情契合後,我指導他們反覆誦讀,從容回味,使學生頭腦中浮現出優美景物,讀出自己由衷的喜愛,傾訴對祖國河山的讚美之情。這時想叫他不喜歡自己的祖國的山河都難。

四、從寫話訓練入手,培養良好品質

在“十一”期間,我要求學生把他們過節的活動內容寫在日記本上,到校後一評,看誰過得最有意義。有學生記敘了他們在節假日期間是如何幫助父母做家務的,自己勞動後的感受。總之,我們要通過語文教學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把學生潛在的感性和理性的能力都挖掘出來,發揮出來,把德育滲透在聽、說、讀、寫的各個環節,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使之和諧統一,讓學生在接受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體會作品的內在蘊含,培養積極主動的學習精神,達到授文傳道的目的。

五、從日常生活入手,培養良好習慣

行動養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深刻地揭示了良好習慣對於人一生的重大影響。養成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獨立於社會的基礎,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並進而影響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國小階段是培養良好習慣的重要時期,注重這一時期各種習慣的培養,是爲他將來成功的走向社會壘下的第一塊堅實的基石。國小生自控能力差,善多變,思維辨別能力差,我們就要從一些起碼的習慣上要求,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如寫字的習慣,生活習慣,文明用語習慣等方面,加以潛移默化,久而久之,增強其辨別真、善、美、假、醜、惡的能力,收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總之,我們要通過語文教學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把學生潛在的感性和理性的能力都挖掘出來,把德育滲透在聽、說、讀、寫的各個環節,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使之和諧統一,讓學生在接受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體會作品的內在蘊含,培養積極主動的學習精神,達到授文傳道的目的。

篇五:語文教學德育滲透方法研究論文

語文教學德育滲透方法研究論文

學校是實施青少年德育教育的主要陣地,而語文課堂則是實施德育的衝鋒主線。如何發揮語文學科的德育優勢,多年來,作爲語文教師我不斷學習、反思、實踐、調整、再實踐。現將實踐經驗奉獻給各位同仁:

一、不能死啃書本,要深度挖掘每一課文的德育因素

教師不能完全爲了提高學生的應試分數而使出渾身解數,要服務於學生的終生教育。語文課本內近三分之一的課文都蘊含德育因素,尤其是富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素材,在這方面語文教師要在課堂上適當進行德育拓展,把這些正能量與學生學習、生活結合起來,採用鮮活的素材、活潑的形式來引導學生,一時間學生“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使之“入學生之耳,固學生之心,導學生之行”。觸動學生心靈的琴絃,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助其樹立正確的三觀,體驗到語文學習的快樂,達到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又汲取了人生成長的有益營養的教育目標。

二、正人先正己,教師要時時處處做學生的道德榜樣

播撒陽光的人自己首先心中就要充滿陽光,“言傳”與“身教”是分不開的。教師的言談舉止都在學生的眼裏,學生會從教師的身上選取進步成長的準則,如果教師的說與行反差太大,學生是很難欣賞這位老師的,更不會盡信其教導。作爲教師,必須嚴守師德規範,絕不參與教育“三亂”活動,讓每一堂課都綻放精彩,嚴謹治學,積極奉獻,把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先身體力行,無論是在學生前還是學生後都表裏如一,這樣才能讓學生對這位教師萌發出熱愛、信任、尊敬和敬佩,從而激起學生踐行德育行動之心。

三、重視名言警句的教育價值

名言警句教學也是我們語文教學的組成部分,但名言警句教學不能僅停留在讀和誦的初級層面上,應充分發揮名言警句之豐富語言、增長智慧、陶冶情操的功效,鼓勵學生熟讀成誦,並能應用於作文創作、日常交際等範圍。語文教師可用名言警句導入新課、揭示教學主題、活躍課堂氣氛,隻言片字蘊藏人生大道理,寥寥數語擁有不可估量的教育啓迪作用。多年來,我鼓勵學生蒐集、學習、交流、創編、體驗名言警句,使之成爲一種習慣。我們班級的牆上、學生的作業本中、學生的日常交流中時時處處都有名言警句的身影。名言警句教學使我的語文課堂變得愉快輕鬆,激發了學生參與的熱情,學習效果頗佳。

四、堅持開展德育題材演講活動

多年來,我一直堅持開展學生課前演講活動,此項活動的開展有利於鍛鍊學生的心理素質,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學生演講活動中,教師是聽衆,學生是演員,全員參與,在短短的三五分鐘內,他們需將精心蒐集、熟記於心的演講稿以脫稿演講的形式爲全班同學進行展示。學生們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活動中談社會、話人生、評時事、論得失,極大地啓發了學生的心智,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增加了學生的知識面。我時不時地規範學生演講的話題方向,其中有很大比例都指向富含德育的'話題,如我曾與學生們開展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弘揚的十二種話題的演講,也曾開展過以“我心中的道德榜樣”爲話題的演講活動。每每演講結束,學生們報以熱烈的掌聲,對於演講學生來說是一種“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滿足,對於聆聽者來說是一種化解學習疲勞的“清新劑”,也是一種收穫人生哲理、知識經驗的快樂過程。

五、組織學生積極參與課外德育課堂

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是增強學生素質的“第二課堂”。在開展語文課外活動時,教師要多設計些貼近學生樂於參與的、融語文與德育雙重功效的活動,如開展“優秀文化傳統讀書活動”、“名篇朗誦會”、“辯論比賽”、“作文評展”、“劇本表演”、“教育基地參觀活動”、“看電視節目”、“正能量電影賞評”、“社會調查”等,這些活動的開展可謂“一箭羣雕”,使學生明辨美醜、真假、善惡、是非,既充實了學生的業餘時間、開闊了學生視野、知識面,也增長了學生學語文的興趣,並且在耳濡目染中對學生的品行修養、人格塑造起到了正面導向作用。綜上所述,語文的德育滲透是一個長期的、系統的、充滿藝術性的工程,語文德育功效的發揮與語文教師的思想態度、能力素養、方法途徑等有着密切的關係,與學生的學習、感悟、體驗和實踐也有着密切的關係。語文教師要心懷“大語文觀”,把教書育人裝在心裏,落實在行動上,善於把德育滲透到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突出“寓教於樂”的原則,遵循新課標要求,遵行教學有效之道,在語文教學德育滲透的努力中,不斷學習、嘗試、反思、研究和推廣,讓語文教育與德育教育融合爲一,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界。

篇六:淺談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論文

淺談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論文

國小語文不但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強的思想性。國小語文是基礎教育中的一門重要學科,“對於貫徹教育方針,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當加強勞動教育,培養有理想,有首先,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提高全族的思想首先和科學文化素質,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有着病根意義。”國小語文學科的性質,決定了評議教學要貫徹文道統一的原則,將評議文字的訓練,名段篇章的學習與思想品德教育一於教學過程中,使學生經常受到多方面的教育。評議教學中滲透德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充分利用課文內容中豐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和寫作活動,培養學生的首先信念

國小語文教材中大量的寫人,敘事,繪景,狀物的記敘文,介紹了衆多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勞動,獻身革命的科學家,發明家,藝術家和能工巧匠,描繪了祖國的美麗河山和宏偉建築。此外,還有古今名人偉人的詩詞歌賦,抒發了他們高尚的`情懷。這些生動,感人的文章,詩詞,可以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觀點,高尚的首先情操,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作爲一個學學語言老師,就應該充分利用教材中豐富的品德教育因素,在教學生學習語言文字,形成語言能力的同時,不失財滲透德育教育,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提高他們對是非,善惡,美醜的理解和評價能力,並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形成首先信念。比如,通過學習英雄,模範,科學家的動人事蹟,培養學生愛黨,愛國,愛民,恨敵人,爲人民的事業勇於獻身的精神,初步樹立革命的人生觀,世界觀;通過學習描繪祖國狀麗山河的文章,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審美觀念;通過學習名人偉人的歌賦講情,使使學生懂得什麼叫高尚的情操,寬廣的胸懷,受到薰陶,通過學習一虛張聲勢描寫剝削制度下勞動人民悲慘生活的文章,樹立憎恨剝削制度,同情勞動人民,熱愛社會主義的思想;通過學習一些讚美普通勞動者的文章,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不求索取,默默奉獻的精神。總之,每一篇課文,都包含有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評議老師都應該白領這些因素,對學生進行道德觀念的培養。

其次,是利用長年累月的寫作活動,對學生進行首先觀念的培養。如:讓學生通過在作文中讚美真,善,美,抨擊假,醜,惡,解剖自己,想象未來,暢談思想,反思過去……使他們認識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什麼是美的,什麼是醜的,什麼是應該做的,什麼是不應該做的。提高學生的首先認識,逐步形成道德觀念。

2通過課堂上有感情的朗讀和對學生頻繁使用鼓勵性語言,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

首先情感在學生道德品質形成過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只有在一定的情感基礎上,學生才樂意接受並會計行動。國小生定於情感,情感往往勝於理智,培養積極的首先情感,在國小生品德形成過程中更爲重要。教育者要培養,發展國小生積極的首先情感,克服消極的道德情感,作爲一個國小語文老師,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積極的首先情感,克服消極的首先情感呢?我認爲主要從以下兩方面做起:一重視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學生學會有感情地朗讀。在朗讀中,入情入境,體會作品及人物的感情,從而產生積極的道德情感。比如教金色的魚鉤一課,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從慊深處產生對老班長捨己爲人的精神的敬佩之情和學習老班長可貴精神的決心;通過聖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的有感情朗讀,激發學生對勞動人民悲慘命運扔同還必須,對剝削制度的憎惡,從而也產生了對社會主義制度的熱愛之情。二在課堂上,頻繁使用鼓勵語言,特別是對於差生,在批發作業和課堂回答問題時,關於發現他們的點滴進步,毫不吝嗇地送他們幾句表揚鼓勵的話語;在民現他們有錯誤時,也同樣多給鼓勵,並流露一點兒的批評,這樣,可以使學生產生榮譽感,保持樂觀,向上良好情緒,樂於接受知識和教育,避免產生泄氣,厭學,逆反等心理,而且能促使學生完善自己的首先行爲,抵制不良的思想影響。

3通過抓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教科教育,培養學生的道德意識一形成道德行爲習慣

國小生意志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差,常在外界的誘惑下產生不符合首先要求行爲,甚至養成不良的習慣。國小語文老師要培養學生的首先意志,使學生形成首先行爲習慣,應從抓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做起,比如:有的學生上課不專心聽講,就要培養他們專心聽講的意志,養成上課專心的好習慣,有的學生學習上不肯獨立思考,刻苦鑽研,愛照抄作業,人云亦云,就要培養他們動腦筋思考問題的意志,並逐步養成習慣,有的學生學習上牌被動狀態,懶懶散散,就要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課前主動預習課文……久而久之,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評議的習慣,首先意志也就得到了鍛鍊,道德習慣也隨之逐步養成了。

一個國小語文教師,既是一個語文教練,又是一個德育工作者,纔可稱作是一個合格的國小語文教師,才能爲祖國培養更多的合格人才。

篇七:國小數學教學德育滲透思考論文

國小數學教學德育滲透思考論文

1、國小數學德育工作的內容與意義

國小數學的德育主要指教師利用數學課堂與傳授內容做爲載體,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將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教育穿插滲透於課堂之中,以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包括: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勞動、社會公德、自覺紀律、科學世界觀和人生觀等方面的教育。在國小數學課程中進行德育教育的目的在於通過德育教育與數學知識的學習相結合,達到改善目前數學課堂枯燥乏味並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目的,並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爲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保證。

2、國小數學教學中德育工作的滲透的思路

2.1.培養教師自身高尚的素養促進德育工作的進行。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自身的形象與愛崗敬業,爲人師表的精神,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師要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來感染學生,以自己嚴謹的教學風格和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來影響學生。比如,教師認真書寫的板書與精心設計的搭配比例,圖文並茂的多媒體效果、精益求精的授課語言,以及對每一個公式、每一個符號都認真的推敲研究的精神,都會對學生產生巨大的影響。並且會以一種無形的美陶冶學生的情操,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將德育工作溶於課程教學中,給學生以美的感染。塑造學生嚴謹務實的求學態度,無私奉獻的優秀品德,提高學生修養。

2.2.充分挖掘課本的德育素材推進愛國主義教育。國小數學教材中,包含有祖國悠久歷史、燦爛文化的'篇章比比皆是,教師應充分挖掘這些豐富的德育素材,在課堂上開展德育教育。如人教版國小六年級學習圓周率,可以先行爲同學們講解祖沖之的一些情況,他不僅是一位數學家,同時還通曉天文曆法、機械製造、音樂等領域。教師通過那些躍然紙上、觀點鮮明的古代文化與思想遺產推進德育工作,結合知識點輔以事例不斷樹立學生的愛國情懷,以數學教材中蘊含的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燦爛的歷史人文精神薰陶着每個學生的思想,達到智育與德育共同完成的目的。尤其是對於少數民族學生,由於文化的差異,很多學生對於中華民族古代歷史任務等了解較少,在這種背景下,利用國小教材中包含的祖國燦爛文明與文化薰陶其愛國主義情操,培養和諧民族建設的宗旨更具積極意義。

2.3.用豐富的第二課堂滲透勞動教育。德育滲透不能只侷限在數學課堂上,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習情況與課外生活有機結合,適當開展一些數學活動課和數學主題活動。比如人教版國小四年級學習小數點知識的時候,可以發動同學們在週末跟隨父母買菜,看看買菜時算賬怎麼用小數點的,同時幫父母洗菜。一方面學習了數學知識,一方面對同學們進行了勞動教育與尊敬父母的教育;又如學習四則運算時,可以利用班裏集體勞動的機會,比如幫助敬老院的爺爺奶奶打掃衛生,每人擦幾塊玻璃,一共幾個人擦,除去打掃別的衛生的同學,班裏一小時可以擦幾塊玻璃等等。一方面在勞動中滲透了數學課堂知識,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社會公德教育,間接促進了數學課堂上德育工作的開展。

2.4.多樣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集體主義精神。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是所有課程教學都必須要融入的,這關係我們的名族與未來,只有具備集體主義精神、團結的民族纔是有前途的民族。國小數學課堂上,教師也要有意識的在課程中穿插進行集體主義方面的德育教育。比如,對於低年級國小數學中可以利用一些上課回答問題的機會,給同學們分組並記錄每個小組回答問題的次數與效果,然後給那些回答問題積極的小組裏面貼小紅旗,一方面可以通過讓同學們數小紅旗的數量來增強對數字的印象,另一方面還可以培養小組的集體主義協作精神。

3、結語

“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國小數學課程教學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所有教育工作必須滲透的主題。但是在國小數學課中滲透德育教育,要注意方法得當,注意與不同年級的學生的心理需求和認知程度相匹配。避免喧賓奪主,讓德育教育成爲數學課堂教學內容的主角,而是採取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方式,幫助國小生樹立良好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從小開始培養良好的審美情趣,爭取讓國小數學教學真正做到德育和智育的雙豐收,推進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

篇八:淺談國小語文教學中德育的滲透

楊 惠 卞寶華

(吉林省敦化市大橋鄉學校)

摘 要:語文學科是一門工具性和社會性非常強的學科,發揮國小語文教學中德育的作用,可以有效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品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篇九:淺談國小語文教學中德育的滲透

在國小語文教學中做好德育的滲透,充分發揮德育元素感染學生,讓學生的精神家園變得豐富多彩,已經成爲新課程標準下國小語文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那麼,如何在新課程標準下做好國小語文的德育呢?

一、課文精講法

國小語文教學中有很多豐富多彩的文章,很多文章都富含深刻的人生哲理,還有着良好的道德品質,做好國小語文德育教育不能離開語文學科,更不能離開語文教材。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課文中的文字、語言、句子等來理解文章感情,起到德育的作用。例如,在學習《爬天都峯》《趙州橋》文章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感受文章的句子來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還可以在優美的音樂中感染學生,進而讓學生產生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的情愫,並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體驗堅持不懈的人生哲理。

二、設置情境法

國小語文中的很多課文都體現着豐富的思想感情,但因爲國小生的社會經驗不豐富,社會知識瞭解不多,對於一些思想感情很難理解,這時教師可以通過情境設置法引導學生融入情境中去,在具體的氛圍中感知真實深刻的感情,德育也就慢慢達到了效果。例如,在學習《十里長街送總理》文章時,教師可以爲學生設置以下課堂情境,在講臺上放置兩盆萬年青,再配上莊嚴肅穆的《葬禮進行曲》,這時再來理解課文,學生很容易沉浸在悲傷的氣氛中,對周總理的哀悼之情也就油然而生,學生情感與作者情感也就實現了統一,得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設置榜樣法

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素材和課外素材爲學生設置學習的榜樣,鼓勵學生向榜樣學習,讓學生在課堂中受到榜樣的`啓發,漸漸樹立起心目中的榜樣,對於學生日後的學習生活將是影響的深遠。例如,在學習《我不能失信》中,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誠信的教育,在《爬天都峯》中,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意志品格的教育,讓學生以文章中的人物爲榜樣,朝着健康向上的思想發展。

此外,在國小語文中進行德育,還可以用比較分析法,可以通過正向比較和反向比較兩種方法讓學生理解某些品格的重要性等。總之,國小語文教師要積極挖掘課堂中的德育因素,適時引導學生關注品德教育,實現自身素質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篇十:國小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論文

國小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論文

摘 要:國小語文教師應當充分利用自身所教學科的德育資源,有選擇、有策略性地向學生滲透思想情感、道德素質教育等方面的滲透,如此才能在顯著提高學生語文學科知識素養的同時,切實推動他們價值觀念、道德品質、思想素質等的正確樹立。

國小語文新課改提倡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除了應當向學生傳授、講解基礎的語文學科知識之外,更應當藉助語文學科中蘊含的豐富思想道德情感教育資源,有意識、有策略地對學生進行德育的巧妙滲透。從而切實促進學生知識與情感態度的協調、均衡發展。

一、在識字教學中有意識地滲透德育

識字教學是國小語文教學活動中的重頭戲之一。鑑於此,我就有意識地藉助識字教學這一平臺向學生灌輸特定的思想品德教育。

此舉收穫了非常不錯的效果。例如,“贏”字由衆多部首組成,學生在初接觸時很難完全將其書寫正確。對此,我採取瞭如下的教學策略:“贏”字可拆分爲:“亡”“口”“月”“貝”“凡”五部分。“亡”代表着要不畏困難與失敗,要懷抱一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英雄氣概;“口”代表着具備高超的口頭表達能力;“月”代表着時間,意味着要學會合理安排、規劃時間;“貝”象徵着錢財,表示要形成創造財富的意識,並以此爲基礎支撐自身的這個奮鬥過程;“凡”則是指在逆境中要持有一顆甘於平凡、甘於普通的'淡定心理。一個人只有同時具備了“亡”“口”“月”“貝”“凡”背後蘊含的素質,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成功,也就是“贏”。

如此,既生動形象地向學生展示了“贏”字的組成結構,同時,又幫助學生形成了一種觀念:一個人要想贏,首先應該提高自身的素質,具備良好的口頭表達能力、溝通能力以及積極創造財富的意識,同時,更要不畏困難與失敗,秉持逆境中也要持有一顆平常心的端正心態,如此才能在合理規範時間的輔助下真正實現自己的目標。

二、在閱讀教學中有意識地滲透德育

作爲國小語文教師應在日常的閱讀教學過程中嘗試引導學生領略作者每個字、每個詞、每句話中具體蘊含的真實情感。相信,這對於幫助學生更好、更完整地掌握具體閱讀篇章的主旨以及充分體會其中包含的情感教育內容有着非常積極的作用。

如,在教學《李時珍夜宿古寺》這一課文時,我就特意爲學生截取了如下一句話:李時珍端詳了一陣,各扯下一點放在嘴裏嚼嚼,若有所悟。並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我們都知道,對於不熟悉的藥草不能輕易品嚐,因爲很有可能會發生中毒,甚至死亡的嚴重後果。可是,爲什麼文章中卻提到李時珍“各扯下一點放在嘴裏嚼嚼”,難道李時珍不害怕有危險嗎?隨後,便引導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對上述問題進行分析與討論。很快,學生們就發揮各自的聰明才智,明白了作者之所以特意強調李時珍“嘗藥”這個動作的根本目的:李時珍爲了造福大衆,甘於吃苦、不怕冒險,具備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因此他纔會以身試藥。

如此,幫助學生形成如下的正確人生價值觀:爲人處世應當具備大公無私的高尚情操,要樂於奉獻,更要養成不怕吃苦的精神和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只有這樣才能成爲一個對他人有幫助的人,也才能成爲一個受他人尊敬與愛戴的人。

三、在寫作教學中有意識地滲透德育

教師可以利用閱讀學生習作的這一便利條件有意識地滲透德育,將發展學生的寫作能力與提高其思想道德認識水平緊密結合起來。這也不失爲實現語文教學同德育滲透兩者緊密聯繫的重要措施。

同樣以我自身的教學實踐爲例。我曾經教過一名女學生,她雖然成績較好,但是很難與其他學生進行融洽的相處,其他學生也不願意同她一起玩耍、學習。很快我就發現了這名女學生“難相處”背後隱藏的祕密:她在一次作文寫作中寫出了她的矛盾與痛苦。原來她父母離異了,她害怕班上的學生會因此嘲笑她,所以不敢輕易接觸他人。爲此,我爲她寫下了如下的作文評語:雖然你的爸爸媽媽已經離婚了,但是,你還是擁有他們對你深厚的愛。請試着敞開心胸,學着看開這件事,正常地同其他同學進行交往。老師相信,咱們班上的學生並不會因此就對你產生所謂的偏見。你是一個聰明的學生,只要你願意、樂意同其他同學交流,你會收穫非常多的好朋友的。

從此,這名女學生果然拋開了自己身上的“桎梏”,積極地同班上的學生打成一片。原本孤僻、難合羣的她也逐漸變得活潑、開朗起來。這次經歷使我懂得:習作教學不僅僅侷限於教會學生具體的寫作技巧,教師還應當通過閱讀學生的文章習作認真觀察、總結學生個體的心態變化或者情緒起伏,並做到及時、有效地疏導與管理。

總之,國小語文教師應當充分利用自身所教學科的德育資源,有選擇、有策略地向學生滲透思想情感、道德素質教育等方面在內的德育滲透。如此,才能在顯著提高學生語文學科知識素養的同時,切實推動他們價值觀念、道德品質、思想素質等的正確樹立。

篇十一:國小語文教學滲透德育素質培養的淺見的論文

關於國小語文教學滲透德育素質培養的淺見的論文

語文教師在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開發學生智力的同時,應該有意識地加強理想教育和科學興國教育,培養勞動爲榮、尊師守紀、助人爲樂、拾金不昧、爲人民服務的社會主義道德。

品味重點詞句,增強愛國意識。通過字、詞、句輻射,講明課文的內在思想性,使學生由技能的學習提高,直至思想的昇華。如教《頤和園》這一課時,上課伊始,通過頤和園的全景圖投影,配以錄音機播放的柔和優美的曲子,學生們的情感被牽動了,隨即揭示課題。我先指導學生邊聽朗讀,同時重點思考作者從幾方面觀察頤和園美麗景色,要求學生從文章中找出有關詞句。課文的朗讀在音樂的伴奏中進行,學生們的情感已完全融匯在課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當學生們對“美麗”有了身臨其境的認識後,我又進一步問學生:“你喜歡頤和國嗎?爲什麼?”並結合彩圖組織學生討論。學生們此刻已經產生對頤和園景緻的嚮往和對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性才能的熱愛。我藉此時機,介紹了頤和園遭八國聯軍破壞的歷史。簡單介紹了北京還有一座比頤和園規模更大,景色更加瑰麗的圓明園,遭到八國聯軍的毀滅性破壞,這既激起學生強烈的愛國意識,又使他們沉浸在“我們的祖國多麼壯麗”的遐想之中。

分析關鍵語段,啓迪奉獻精神。教一篇課文,必須要抓關鍵語段,從分析語言文字入手,觸動文章的主題內涵,將文章的思想精華播撤給學生,使他們自然而然地得到營養,受到啓迪。如教《古井》第四段,那口井“不僅爲鄉親們提供着生命的泉水,還陶冶着鄉親們的品格,使他們懂得了應該怎樣做人。”“不僅……還……”這個關聯詞強調了“應該怎樣做人”,而古井“只佔了巴掌大的一 塊地方”,卻“發揮着難以估量的作用”,使人們懂得了做人就應當像古井那樣,“對人們無所求,卻無私地向人們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最後,作者感慨古井“它時時在啓迪着我怎樣生活、怎樣做人……”我馬上問學生:“你們受到什麼啓迪?”大家紛紛發言:“我們做了好事,不應該自我吹噓。”“要像古井那樣,不爲自己的利益着想,要爲人類無私地貢獻出自己的全部力量。”“我們做人就要有奉獻精神。”“我們做好事不要報酬”等等,一嘲學古井、我們學到了什麼”的討論給學生們的啓迪是深刻的。我趁熱打鐵,要求學生寫一篇“古井的啓發”的作文。

闡明課題含義,導出勞動光榮的'思想。有些課題,意義即在其中,使人一目瞭然。闡明其中道理,基本上就把握住了課文脈絡,撥動學生心絃,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勞動最有滋味》一文時,我結合課文從三個方面講了爲什麼“勞動最有滋味”,特別在文章末尾強調“勞動會改變一個人的氣質”。是的,只有”仔仔細細”的工作態度,纔會有“妥妥貼貼”的工作效果。“五一節”是勞動節,是勞動者的光輝節日,這一天表揚了許許多多的出色的勞動者,他們被評上各級勞動模範,戴上了大紅花,他們都是這種“妥妥貼貼”的工作效果的典範。自古以來,勞動就是光榮的,我們應“以勞動爲榮,以下勞動爲恥”。通過明晰的講評,學生幼小的心靈受到了感染和教育。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素質培養,並沒有一種固定的模式,重要的是教師應有強烈的“既教書又育人”的意識。“造就一代新人”的責任感必將促使我們去發現,去總結各種方式方法,使語文教學滲透德育素質培養的嘗試臻於完善。

篇十二:淺談國小數學教學中的德育的滲透論文

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就是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如何在數學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呢?這是我們應該深入研究和探討的。要增強教師的德育意識,充分挖掘德育材料,注意德育工作的全面性。

德育是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質教育

德育對堅持學校的社會主義性質,保證人才培養的正確政治方向,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起着主導的決定性作用。而新的課程標準把德育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指導我們,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及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主義責任感。努力爲人民服務,成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這充分說明了德育教育在整個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作爲基礎學科的數學肯定也必須重視德育教育。學校德育不只是班主任和文科教師的任務,必須各科協作。學科德育是素質教學的重要一環。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挖掘教學教材中顯性和隱性的德育因素,施德育於數學教學之中。數學教育作爲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它獨特的風格,承擔着德育的任務。(1)數學是客觀物質世界的數量關係及空間形式的客觀規律的反應。(2)數學本身具有結論確定的特點,數學教學可以說是培養學生理性的教學。(3)數學教學在培養學生繼承基礎知識的同時,無形中培養了他們的進取心和創新精神。(4)數學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課之一,數學教育是一種文化基礎教育。在數學教學中學生進行德育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那麼怎樣才能在數學教育教學中更好的滲透德育教育呢?我認爲應從四方面入手。

(1)要更新育人觀念,發揮教師人格魅力

正確的育人觀念,是科學地開展德育工作的理論武器,是數學的教學中德育滲透過程的前提條件。教育是以人爲本,平等流動的過程。只有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觀念,師生之間平等交流,學生心靈的窗口才會敞開,才能發處內心地親其師,信其道,才能順利地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育人任務。德育過程是說理訓練的過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自身的形象和教師體現出來的一種精神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師的板書設計、語言表達、教師的儀表等都可以無形中給學生美的感染,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比如,爲了上好一堂數學課,教師做了大量的準備,採取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這樣學生不僅學得很愉快,而且在心裏還會產生一種對教師的敬佩之情,並從老師身上體會到一種責任感,對學生以後的學習及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2)要深研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數學的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內容並不明顯的地位,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鑽研教材,充分發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貫穿於對知識的分析中,例如,在學習圓周率時,可以介紹圓周率是我國的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祖沖之計算出來的,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值的計算精確到小數點後6位小數的人。並講述了祖沖之在追求數學道路上的感人故事。這樣既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從而轉化爲祖國建設事業而刻苦學習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學生的不畏艱難,艱苦奮鬥,刻苦鑽研的獻身精神;在教學正負數、方程的內容時,可以介紹劉徽注的《九章算術》,這樣的例子在數學中還有很多,只要教師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並起到一舉多得的作用。

(3)組織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

教師在教學教程中,可以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等。在數學中,有很多規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師口頭傳授是起不到作用的,這時候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共同思考、總結。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而且還可以培養他們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學方法來說,我們可以採取小組合作學習法,這種學習法共享一個觀念,學生們一起學習,既要爲別人的學習負責,又要爲自己的學習負責,學生在既有利於自己又有利於他人前提下進行學習。在這種情景中,學生會意識到個人目標與小組目標之間是相互帶領關係,只有在小組其他成員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還可以從小讓他們養成嚴肅看待他人學習成績的良好的習慣。

(4)組織教學活動進行德育教育

德育滲透不能只侷限在課堂上,應與課外學習有機的結合,我們可以適當開展一些數學活動和數學主題活動。例如,學生學習簡單的數據後,我們可以讓學生回家後調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的垃圾袋的數量,然後通過一個班一個家庭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數量,通過計算一個班一個家庭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數量,然後結合垃圾袋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這樣學生既可以掌握有關數學知識,又對他們進行了環保教育。同學們在生活當中經常遇到一個滴水的龍頭流水的問題,通過學生自己測試可測得每天可以流掉124千克,一年一個龍頭流掉的水,約4380千克的驚人數字。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生活中,讓學生髮現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同時也收到了節約用水的教育。另外還要根據學生的愛好開展各種活動,比如知識,講一講數學家小故事等,相信這樣一定會起到多重作用的。

篇十三:淺談國小數學教學中的德育的滲透論文

一 德育在數學教學中的滲透得到途徑與方法

(1)課堂講授中滲透

課堂講授是學科教學滲透德育的主要方法,各學科教學課前,必須深入備課,既要弄清教材的知識內容,又要對教材內在的教育因索深入體味;授課時應力求熔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智力開發,思想教育於一體。如地理課講水資源問題,每年流量佔世界第六位,水能居世界首位,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講我國經流量人均佔有量少於世界上許多國家,且時間、空間分配不均,年際變化大,目前我國的水資源僅開7%,而西方國家已開發40%以上,讓學生認識到我國的落後和發展的潛力,激發改革奮進,建設現代化祖國的責任感,使教學閃現出教材固有的思想火花,發揮育人的整體效益。

(2)作業和試題中滲透

學生在學科學習中要接觸大量的作業、練習、試題,這是向學生滲透德育的重要渠道。各科教師在編選作業、練習和命題時,要注意增強思想性,發揮其教育功能。如語文課在選取閱讀練習的文章,給作文的材料、試題素材時,必須針對學生的思想實際,選取有教育意義的文章或片斷,使學生在訓練中受到思想教育。

(3)在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中滲透

如有計劃的開展“政治小論文評獎活動”“熱愛家鄉”的演講比賽,自辦小報選展,書畫展,學科知識競賽等多樣的學科活動。並組織學生調查家鄉在改革的變化。通過這些活動,在豐富學生課餘生活,擴展學生知識視野,發展學生個性特長的同時,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社會主義的感情,促進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良好的思想品質,健康的生活情趣,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

(4)在教學的日常性活動中滲透

任課教師在課堂管理和學生的日常接觸中,針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隨機教育,以自己的儀表態度、言談舉止和處事待人,發揮表率作用,要求學生遵守日常行爲規範,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良好的學風,意志品質和文明行爲的習慣,提高思想道德素質。

(5)語言薰陶法

語言是教師傳授知識的主要載體,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有聲及無聲語言的作用,透過教材內容的外殼,進行情的遷移,情的默化,讓學生受到良好的思想薰陶。現行教材中具有豐富的德育因素,廣闊的德育天地,如語文、地理教材中展示的西湖的明豔、泰岱的雄渾、天山的綺麗,山峽的雄壯,數理教材中蘊含的正數與負數、正電與負電、化合與分解等對立統一的觀點,以及簡練、齊整、和諧、對稱的科學與形式美,所有這些,如果我們運用繪聲繪色、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在知識傳授的同時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就可以使學生從中受到薰陶,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科學、建設祖國的豪情壯志。

(6)講授分析法

講授,是教師傳授知識的主要手段,也是德育滲透的重要手法。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德育目標的需要,通過對教材內容的人情人理的分析,來滲透思想品行教育。如對《我的戰友邱少雲》一課,教師可通過對邱少雲烈火燒身時的行爲和內心活動的分析,對學生進行嚴守紀律,勇於獻身方面的教育。

(7)解答疑難法

中國小生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慾望,他們願意思考,腦子裏有不少問號。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摸準他們的“疑點、難點、熱點”,用數字,用事實,給他們答疑解難,就能幫他們解開思想疙瘩,提高思想認識。如政治中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比較問題。很多學生不知如何比,如何看,如果教師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歷史地,客觀地分析比較我國與資本主義國家的進步,發展與差別,就會幫助學生較好地解開這個“扣兒”,使他們的思想認識得到昇華。

二、實施德育在數學教學中的滲透中應重視的兩個問題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提高學生德育品質的一切都是在潛移默化中進行的,它是一個長期不懈的過程,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

(1)寓德育於數學教學中的關鍵是教師

教師應面向新世紀,充分認識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深遠意義,轉變思想,更新觀念,真正將每節課的德育目標落到實處,明確自己的職責是教書育人。“學高爲師,身正爲範”,教師的舉止言行,學生都在細心觀察,甚至效仿。教師通過講授的科學性、思想性,嚴謹的治學態度,負責始終的教風,詼諧幽默的語言感染着學生,激勵他們以堅忍不拔的頑強精神,向理想目標進取。因此,數學教師要不斷地提高自身修養,除了精通自己所教的知識,還要有一定的數學史知識和數學思想方面的知識,能把握中學數學教學的脈絡,理出思想教育的層次,探索一些具體的德育方法。這就要求教師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培養新一代爲已任,樹立新的教學觀、學生觀、質量觀,準確把握學生所思、所求、所感、所愛,有的放矢地教育,才能收到實效。

(2)着眼課內,放眼課外

學生個體品德心理的形成,是內部條件和外部條件相互作用的結果。實踐性活動是實現這種相互作用的具體過程。教學中要着眼課內,放眼課外,課內長期滲透,課外集中拓寬,才能促進學生把數學學習與崇高的理想結合起來,使學生興趣化爲更大的求知內驅力,進而深化德育效果。豐富多彩的課外數學活動,是課內教學的延伸,又是德育生動的大課堂。

篇十四:淺談國小數學教學中的德育的滲透論文

鄧小平同志對學校的德育工作寄予厚望,各級教育領導部門也都強調必須把學生培養成爲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新人,以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所以學校教育必須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擺在首位,尤其是在市場經濟進一步發展的情況下則顯得更加重要。因爲隨着商品的流通,人們原有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受到了衝擊,產生了變化。這種衝擊與變化也直接影響到青少年一代。因此,擺在每個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務是如何搞好學校德育工作,以取得更爲明顯的成效。

國小的德育主要是養成教育。即讓國小生從小養成懂得守紀律、關心他人、尊敬師長、愛護公物、勤儉節約、不怕困難。勇於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爲習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進一步樹立熱愛特區、熱愛祖國的思想,並願意爲特區和祖國的建設努力學習,貢獻自己的一切。而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須靠潛移默化、日積月累。筆者認爲,課堂教學既是學校傳授文化知識和技能的陣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陣地,應該在這個陣地上充分傳授知識和技能,積極滲透品德教育,充分發揮每一學科的德育功能。

爲培養合格的一代新人,我國在《教育法》、《教師法》和《義務教育法》上體現了德育的內容,在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要使學生了解祖國的語言文字美、山河壯麗、人民勤勞智慧;瞭解和熱愛革命領袖及中國共產黨……其它學科包括數學、英語、自然、音樂、體育、美術等教學大綱中也都明確提出了思想教育的內容和任務。

要使這一思想教育落到實處,首先要認識德育不是空洞的政治口號,更不能靠生硬地灌輸。這就要求每一位教師除了學習有關法律、法規,還必須深入學習教學大綱和教材,積極挖掘教材內容的思想性。其實,各學科的思想內容是十分豐富的,不僅思想品德、語文、英語課的思想教育內容充實,其它學科的潛在思想教育內容也不少。如數學課必須適當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培養科學的思想方法;自然課可利用自然現象和實驗引導學生愛護大自然,利用大自然爲人類服務,並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美術、音樂可結合實際,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

只要教師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把思想教育內容科學地,靈活生動地融會於教學過程中,就能把思想教育作爲課堂教學中一個任務來完成。其次,教師要結合班級和學生的實際,結合課文的中心、段落或字詞句,深挖其思想精華,科學地滲透品德教育。當然,品德教育還必須結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寓思想教育於有趣的教學活動和課外活動之中,使學生在這些活動過程中,受到教育,規範行爲,形成良好習慣。我們完全可以結合班級實際和學校的中心工作來進行。例如,學校抓校風建設時,教師可以結合班級中存在的問題和違紀現象,引導學生去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區分好壞,明辨是非,從而增強學生的“免疫”力。如果學生無法分辨或意見不統一,教師可以適當提示,切忌過早下結論和簡單地灌輸。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授課的內容,相應地開展主題班會、集體遊戲,參觀旅行等一系列的課外活動,深化教學內容。課內課外有機結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看過“ 淺談國小數學教學中的德育的滲透論文”的還看了:

1.國小美術德育滲透論文

2.淺談國小素質教育數學論文

3.淺談如何加強國小德育教育論文

4.淺談如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