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大學校長畢業致辭稿

大學校長畢業致辭稿

寬恕是最大的力量,仇恨是最大的敵人,學習是最大的武器,誠信是最大的資本,智慧是最大的成就,家人是最大的支持,朋友是最大的財富,而祖國則是我們最大的後盾和最慈愛的母親!小編在此獻上畢業典禮上的講話,但願對你有借鑑作用。

中南大學校長畢業致辭

親愛的畢業生同學們:

今天,你們將從這裏出發,離開母校,走向祖國需要你們的地方,走向廣闊的人生舞臺。祝賀你們!祝福你們!向你們的父母和老師們致以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時光雖短,記憶很長。同學們,作爲你們的校長、你們的學長,我時刻關注着你們的喜怒哀樂,關注着你們的成長進步。

我知道,在中南,你們曾爲宿舍安裝空調、熱水器而歡呼,也曾因“蝸牛網絡”而“吐槽”;曾爲“吃在中南”而得意,也曾因新校區就餐不便而抱怨;曾爲教授上課而點贊,也曾因掛科、失戀而煩惱。然而,不管你們留下了愉快或者未必愉快的記憶,這畢竟是我們一起度過的時光,是你們陽光燦爛的青春歲月,這裏的一切終將成爲你們最美好的回憶。在這裏,你們活出了各自的人生精彩。

土木院的吳步晨,你帶着雙目失明的母親求學十多年,感動着我們每一個人。信息院的張伏旭,你是中南的代碼工匠,也是大數據時代的青春之光。湘雅醫學院的潘政,你堅持獻血助人,踐行醫者仁心。商學院的吳爲錚,你宣講中南故事,說唱中南的真善美,是中南的曲藝達人。化工學院的金冠華,你深入新疆農村,紮根基層服務,成爲真正的博士“冠軍”。軟件學院的莫天池,你身殘志堅,詮釋了勇敢勵志的中南品格。材料學院的王子銘、文學院的範警元、能源學院的鄭曉光、資安院的瞿學遷、地信院的寧肯、冶金院的楊爍、法學院的吳星翰、交通院的刁衛東、生科院的王天雲、粉冶院的張春曉、機電院的張澤超,等等等等,太多的感人記憶、太多的勵志故事。我想說,你們是最好的!你們是最棒的!你們是最優秀的!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進中南之前的經歷其實就是爲了進中南,你們進中南之後的經歷其實就是因爲進了中南。臨別之際,我最想對你們說的兩個詞是:擔當和求實。

擔當,就是能扛事兒。中南大學歷來就是一所有責任、有擔當的大學。對接國家重大需求、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是中南大學的生命所繫、事業所爲、特色所在。聞名於世的“南湘雅”百年醫療醫學、全國最完整的有色金屬學科體系、與中國鐵路共發展的軌道交通學科羣,無不體現了中南人的擔當。

你們的學長樑穩根,從做焊條起步到進軍重工製造領域,雖歷經失敗,但屢敗屢創,最終鑄就了三一集團,創造了中國乃至世界多個第一,成爲民營重工第一人,用創業的精神和實業的崛起詮釋了中南學子的擔當。

你們的學長曹保剛,曾家境貧寒,本科畢業後遠赴非洲,一干就是20年,成爲中國鐵路“走出去”的踐行者,被尼日利亞兩個地區授予酋長稱號,當地以最尊貴的方式表達了對他的信任、尊重與感激。他用自己的付出和智慧證明了中國人可信賴、中國人有大愛、中國人能擔當!

仰望星空、腳踏實地,造就了中南人又一種優秀品質——求實。陳國達先生獨創的“地窪學說”、湯飛凡先生髮現的“沙眼病毒”、侯振挺先生的“侯氏定理”、黃伯雲校長的“剎車片”、張堯學校長的“透明計算”等等,太多的中南貢獻,都是用實幹的心血和汗水“泡”出來的。

每一個夢想都源自報國情懷,每一輪崛起都顯示中南氣派,每一次出發都踩着時代節拍,每一步跨越都奔向民族未來。中國以實幹興邦,中南大學以實幹興校,中南人以實幹報國!

擔當和求實是一種精神,也是一種境界;是一種追求,更是一種力量。希望你們以擔當和求實鑄就你們的人生大格局。

親愛的同學們,人的一生可能燃燒也可能腐朽。作爲中南學子,我們不能腐朽,我們要燃燒起來!

謝謝大家。

中國人民大學畢業典禮上的講話:

各位同學,下午好!

非常榮幸能夠接受學院指派的這個艱鉅的任務,代表老師們和大家交流一下此刻的心情。從人類學的角度來看,畢業典禮是一場通過儀式。代表着你們從人生的一個階段進入另一個階段。通過儀式上照例會有一些象徵磨難的符號幫大家憶苦思甜,教師代表講話應該就屬於這個種性質文化表演。爲了減少你們的痛苦,我會盡量快一點。

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週期,教師這個職業,從秋季開學爲起點,以夏季畢業時爲終點,周而復始。剛送走你們,馬上就要開始招收明年的學生,9月迎來新的學生——你們中的不少人並沒有真正離開,過兩個多月又會在開學典禮上再見。對於教師來說,迎來送往已經成爲日常工作,心裏很難再有什麼波瀾。不過當看到畢業生們穿着學位服在校園各個角落、帶着燦爛的笑容精益求精地尋找一個完美的拍攝角度時,總讓我們也能分享到青春的氣息——即使面對不確定的未來,依然樂觀開朗,充滿希望。

儘管不是我的風格,照慣例,作爲曾經的老師在這個場合總還要裝作不放心的樣子談點囑託和希望。

一百多年前,無視周圍人的勸告,獨自去瓦爾登湖畔生活的梭羅寫道:“我在這個星球上生活了差不多三十年,從我的長者那裏,我還沒有聽到過一點有價值的忠言,或者哪怕是誠摯的忠言。……這裏是生活,生活的大部分是我沒有嘗試過的實驗;他們嘗試過了,但對我來說卻毫無用處。如果我有任何我認爲有價值的經歷,我敢斷定,我的導師們從來不曾談及。”

這段話我經常拿來警示自己。因此,我在這裏不打算再談專業和職業道德方面的內容,這些教師該說的話,在課堂上已經說得夠多了。過去新聞學院的畢業生多數是要從事新聞工作的,但是今天整個信息環境和傳媒業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新聞學院的畢業生裏,不從事新聞生產的人,甚至主要工作是防止記者“搗亂”的人已經超過了當記者的人。與此同時,新聞工作本身也在發生革命,傳統的新聞生產與傳播模式正面臨挑戰。你們正在經歷的是前人未曾經歷過的傳播環境。在這種情況之下,一個教師還能夠給你們什麼建議呢?

梭羅在剛纔那段話裏提到了一個在變動不居的世界中最可貴的精神——獨立思考。教師的產品有兩個:只有幾個人會看的論文和活蹦亂跳的學生。我常常在思考:學生究竟從我的課堂學到了什麼?當然佈置的文獻自然是最終也沒有看完。那些人名和理論恐怕課程結束後也被忘光了。

然而如果你真正認真閱讀這些研究,相信你能夠體會什麼是不畏權威,成一家之言。如果通過這些知識的學習,大家能夠潛移默化建立起獨立思考的習慣,那我們就交出了一個合格的“產品”。不過,這個產品還需要接受實踐的檢驗。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並不等於擁有運用這種能力的勇氣,在這樣一個並不理想的大環境下,個人常常勢單力薄。希望你們在喪失勇氣時,能想到大學課堂上得到的這些經驗。多讀好書,勤于思考,從大處着眼,超越局部得失,敢於嘗試,另闢蹊徑。我想這也許是大學能夠給你留下的最好的紀念品,也是你和大學精神保持聯繫的最佳途徑。

希望你們走出校園後依然如此。去年有個報紙的評論員點評了中國各大高校新聞系畢業生的氣質,引起不少爭議,也給他的自媒體帶來了可觀的點擊量。他給人大新聞學院學生的評語還算客氣:“專業、深刻、嚴謹而無趣”。前面三個詞大家笑納了,“無趣”估計很多人難以接受。最近這位新聞人在新的“妄議”中對“無趣”做了補充說明,說“嚴謹而無趣”是一個好品質,它是輕佻浮躁的反義詞。如果他對人大新聞的同學們多一點了解,相信他會得出完全相反的結論。

我看到的是人大新聞學院學生的興趣太多,有的甚至耽誤了學業。儘管作爲老師我們的職責是告誡學生以學業爲重,不過大部分老師內心是欣賞這種學生的。荷蘭學者赫伊津哈說,人只有在遊戲中,才能成爲真正的人。人類大部分創造都是遊戲精神的產物。遊戲中的人擺脫了世俗的功利目的,追求自我實現,這種心態在今天是稀缺品。如今的世界爲個人的遊戲與趣味提供了廣闊的施展空間,就像莊子所說的無用之用方爲大用,給自己的興趣留出時間,玩出水平,甚至把它作爲你的事業。可以嚴謹,但永遠不要無趣。

今天新聞學院的人才培養已經日益多元,僅僅強調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已經不能涵蓋所有就業去向的要求,但是從新聞學院走出來的學生應該具有的基本素質是正義感,這就是塗光晉老師在今年的“最後一課”裏說的:“今後無論你身處何方,身居何職,要做一個有良知、有責任感的社會公民”。正義感不僅是對遙遠的地方發生的不正義事件的憤怒,更重要的是對自己身邊的不正義有所行動,包括敢於對插隊的人說一聲“請排隊”。

說是離開,其實不少同學並未走遠。走出校門的同學,希望你們經常回來看看。這裏有中國最好的新聞傳播教育資源,歡迎你們回來繼續深造,總結你們的實踐經驗與思考;如果你們的錢多到花不完,歡迎回來捐給你的師弟師妹;如果沒有繼續求學的打算也沒有花不完的錢,也可以回來參加讀書會,參加學院爲大家安排的同學聚會,找老師聊聊天,我可以請你喝咖啡,中午還有北區三層教師餐廳的自助餐。總之,人大新聞學院的大門永遠向你們敞開。

我可能說得太多了。今天是你們的日子,經過這個儀式,你們就正式畢業。從這裏出去,你們的身份就變成了學士、碩士和博士,我代表教師向你們表示祝賀!接下來就看你們的了。

西北工業大學畢業典禮上的校長講話: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校友,家長朋友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們在這裏隆重舉行2016屆本科生畢業典禮。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全校師生員工和海內外校友,向2016屆全體本科畢業生致以熱烈的祝賀!向所有爲你們的成長付出心血的師長、親人和朋友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同學們,回想起2012年的九月,你們作爲新一屆西工大人,帶着滿眼的新鮮和好奇來到了這裏,你們到的時候,比我到西工大還早了整整四個月;今天,你們即將揮手告別母校。這四年,時間一晃而過,你們用燦爛的青春留下了“工大記憶”,你們用努力和拼搏續寫了“畢業達人”的故事,你們對工大美中不足的“吐槽”,飽含了對母校未來的期望。

今天,圖書館前你們親手栽種的21棵畢業樹已經生根,校園裏絡繹不絕的畢業合影充滿了你們依依不捨的師生情、同窗情。宿舍裏面,你們留給下一屆新生的那一封封“家信”,相信也一定會帶給今年新的同學難忘的驚喜與感動。真心地感謝大家在最美好的時候選擇了西北工業大學!同學們即將步入社會,我希望你們早日事業有成,更希望你們能夠在歲月的淘洗和生活的磨礪中,去追求生命的意義,去品味人生的真諦。

說到這,我想給大家講三個小故事。

第一個故事

在1940年的夏天,有一位少年望着日軍轟炸下滿目瘡痍的國土暗自下決心:如果我們也有飛機、有空軍,日寇就不敢這麼猖狂!這位少年懷着“航空救國”的願望,先後求學於國內外名校的航空專業。華航西遷,他一手創建了西北工業大學的宇航工程系。大家知道西工大歷史的話,就知道宇航工程系多次面臨被拆、被撤的風波,在這些風波中,他多方呼籲,爲我國航天教育事業和科學研究保留了一支重要力量.

他當選院士,初心未改,仍潛心科研,培育人才;96歲高齡,病榻之上,他捐贈畢生積蓄支持學校發展——今年在首個“中國航天日”那一天,他走了。他就是西工大老前輩陳士櫓先生。陳先生爲航天而生、爲航天而去,一生潛心治學,奉獻而無所求,爲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和國防武器裝備現代化做出了貢獻,用一生詮釋了生命的真諦。我講這個故事是想說,追求生命的意義,首先要體現在堅定信念、不忘初心。

第二個故事

同學們,相信你們每個人幾乎都有在長安校區與我們校園放的那一架ARJ21零號試驗機的合影。今天是6月23號,如果說不變的話,四天以後,這架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支線飛機將實現商業首飛。我想歷史將銘記首任總設計師吳興世、現任總設計師陳勇等衆多西工大校友。還有前些天刷爆西工大人朋友圈的運20大型戰略運輸機,它的總設計師就是我們的校友唐長紅院士。在唐長紅校友的帶領下,運20僅用8年時間就完成研製裝備部隊,在建設我國戰略空軍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上個星期天在我們學校舉行的“長江學者西部研討會”上,現場座無虛席,這是我到西工大三年多以來見到的最感動的會場。很多師生或席地而坐,或連續站立三四個小時,聆聽唐長紅、吳偉仁、張立同院士的報告。這些傑出的西工大人爲國防科技事業發展不斷探索、勇挑重擔、頑強攻關,在航空航天助力“中國夢”的早日實現中,成就了精彩的人生。我講這個故事想說的是,追求生命的意義,也體現在勇於擔當、上下求索。

第三個故事

今年的5月25號,著名的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先生的夫人楊絳先生去世了。楊先生不是影星、歌星、球星,也不是企業家、政治家,但是她去世的消息發佈之後,從網絡空間到現實空間,有着許多不同年齡、不同經歷、不同價值追求的人們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表達對她深深的哀思與懷念。這是爲什麼呢?我自己在清華大學工作的時候,因爲工作的機緣,有幸與楊先生有過多次直接的接觸。在與楊先生的交流中,我深切感覺到,她雖然經歷了戰亂、人禍和至親骨肉離別的?a href="" target='_blank'>種植恍遙茨芑源械腦幟押痛煺郟詼懶⒌娜爍瘛⒉恍傅吶痛尤蕕男木持校崾亓碩允亂檔淖非蟆⒍隕畹娜勸⒍鄖茲說納釙椋運嘔畛雋私裉旌@煒盞納辰紓由釕畹靨寤岬繳囊庖濉?/p>

同學們,有人說,“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也有人說,“有些時候,我們不能改變環境,但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心態”。在以後大家的工作生活中,你們一定會遇到各種困難和問題,也一定會面對各種選擇和糾結。我希望你們正視所有將會面臨的“生存挫折”,儘可能客觀地去看待世界,始終以一種積極的心態去面對人生,學會用愛和寬容去滋潤痛苦,成功時不趾高氣昂,困頓時也不沮喪鬱悶,始終迎着陽光,努力向前!從這個故事當中,我想說的是,追求生命的意義,還體現在要理性從容、陽光生活。

同學們,生命的意義不止在於你是功勳卓著的大人物,還是默默無聞的“路人甲”,總是各有各的遭遇,各有各的精彩。無論未來你們走到哪裏,母校永遠是你們堅強的後盾和溫暖的家,記得常回家看看!

再見了,同學們,祝願你們一生幸福、平安!

謝謝大家!

標籤:大學校長 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