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徵文稿

徵文稿:漸行漸遠的小人書

徵文稿6.15K

南門國小 **

徵文稿:漸行漸遠的小人書

夜晚,步行在天橋上,看到兩側不少商販在擺攤兜售小商品,其中一個專賣小人書的舊書攤,一下勾起了我遙遠的記憶。

父親是一個知識分子,按說,生活在這樣一個家庭,我的業餘生活應該是在很多的課外書籍中徜徉纔對,但家庭的重擔使父親完全臣服於對物質生活的掙扎之中,因此,那種書中描寫的坐在院子的樹陰下品茗閱讀的知識分子父親的形象在我兒時的記憶中從來沒有出現過,在我記憶中,就連家中也一直也沒有書籍方面的收藏,現在想想,一方面大概是父親工作的地方一直離家比較遠,另一方面,更在於父親從沒有在家閒暇看書的時間,他總是在週五下午匆匆進門換上幹活的衣服,隨便撥幾口母親早已準備好的飯菜,然後就匆忙的下地,一直到週一的早上天不亮又匆匆出門趕往那距離我家近二十里的單位上班,因此家裏對書的收藏的就顯得華而不實了。

生活真的很能改變一個人,它能把人磨礪的使你在外表上完全無法對他進行一個正確的判斷,那時的父親與其說是一個知識分子,還不如說他是一個農民,甚至還不是一個合格的農民,因爲相比農民,他缺乏他們地地道道的對現實的逆來順受。

但這種環境並不影響我對課外書籍的熱愛和癡迷,在老師的指導下,稍稍能識幾個字的二年級的我就開始不滿足於課本上那幾篇早就能通流倒背的單調的文字,如飢餓的人一般,我開始用更多的枯燥的課餘時間來看一些與課堂無關的書籍,那時候這類書籍我們叫“小人書”,這種形象而生動的稱呼最主要來自於這種書籍的外形,那是一種只有現在正常課本一半大小的連環畫,每頁五分之四的部分是黑白的畫面,下面的五分之一配上文字說明,那時看來,完全可以用圖文並茂,栩栩如生來形容;其內容有《三打祝家莊》,《穆桂英掛帥》等,價錢一般每本都在八分到一毛錢之間,呵!現在看來,價錢真夠便宜的,但對於我來說,根本是不好意思向家人張口的,那時經濟普遍貧窮,文化生活更是匱乏,學校中擁有小人書的孩子少之又少,因此,想看到你想的小人書,那真不是一般的難,可以說:在小人書的主人答應借給你之後,你一直在戰戰兢兢中度過,怕這期間不小心得罪了他、怕在你之前借書的人拖延時間,怕小人書的主人隨時想出來的欺凌你的各種難以滿足的歪招......而這一切緣由,僅僅是一本現在看來似乎不名一文的小人書,可笑吧?但事實真的就是這樣!

終於在小人書主人居高臨下的態度中借到了那朝思暮想的小人書,我的心卻不能獲得片刻的寧靜,因爲能借給你書的人,可不會讓你思想上有絲毫的鬆懈,他會在把書交給你的時候,除了交代不要把書有絲毫的損害之外,還給你規定一個讓你不能絲毫放鬆的還書時間,這個時間的緊迫,使你不得不冒着在課堂上被老師沒收的危險,使你不得不在家長催迫睡覺的禁令下乘着夜靜人深冒着近視的危險拿着手電筒鑽在被窩裏去看。

我可以逃過老師犀利的眼睛,因爲我學習的優秀使老師很容易輕信那個在下面目不轉睛看書的孩子一定不會是在看“閒書”,而我卻很難每次都逃脫父親的眼睛,誰讓我是他的兒子呢,不是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嘛:知子者莫過於父也!當他第一次發現我的伎倆警告無效後,他採取了非常措施,以後凡是見到了我看的小人書,立刻把它變爲火塘中一團升騰的火焰......甚至在幾次燒書後,父親對我產生了深深的絕望;我不知道當時的父親爲什麼對我看課外書是那樣的窮追猛打,現在想想,一方面是出於對我視力的保護,最重要的原因大概是出於一種經濟窘迫所產生的潛意識中的自卑心理吧?講壇上的文化播撒和土地裏的種子播撒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這其中的區別不僅僅是兩袖清風和兩腿黃泥的外形區別。特殊的身份更使父親對農村的艱難有別人不能理解的透徹,於是生活的壓迫使原本應該目光長遠的父親也開始一意孤行——認爲考上學纔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纔是擺脫現實困境的唯一途徑,任何阻礙這個目標實現的因素都該遭到絕殺!考試不考小人書,因此小人書該殺!

如父親期望,我考上了師範學校,接過了他的衣鉢,成爲了一名教師。這麼多年,我接待過無數的學生家長,在每一個家長會上也都不忘告訴我們的家長:希望支持孩子多看課外書,因爲我在講這句話的時候,頭腦中總會浮現出父親的身影。在和孩子們交流課外書籍的感受時,看到他們那麼隨心的告訴我看過的一本本課外書時,我同樣會想到一個人,那就是我的父親。因爲那種童年的記憶太深刻了,太根深蒂固了。我只是告訴了大家我想借到一本小人書的困難,我卻再不願意告訴大家當我借來的小人書被父親化爲灰燼的時候,我是如何面對那些我的小人書的債主的,我只能告訴大家,那是一個個噩夢,是我現在再也不願意提的噩夢,那種對我自尊心的傷害,是我一輩子都不願意再次重溫的。

以爲我終於可以自由的看書了,還未進入師範學校的大門,我對未來的師範生活已經在心中勾畫出了這樣一幅藍圖:課堂,宿舍,圖書館。我想我終於可以不用看任何人的臉色,不用受任何煎熬,不用和任何人打心理和智慧戰,完全自由的支配我的讀書生活了。

但三年的師範生活很快過去,回顧這三年,我卻並沒有把三分之一的時間用來讀課外書籍,甚至圖書館我也去的不多;我都在幹些什麼呢?小時候是那樣的愛書,忍受那麼多的煎熬去尋書看書,現在有那麼多的藏書擺在我面前,而我卻對他們視而不見,我這是怎麼了?

我出社會了,爲人師了,爲人夫了,爲人父了,我沿着千古年來好像已經劃好的既定軌跡走過了而立之年;而父親也終於退休了,終於滿頭白髮了,童年時的畫面終於出現在老年的父親身上:他經常會在清爽的早上,在炎熱的中午拿上一本書,或於公園的石凳上,或於大樹的濃蔭下,看上那麼幾篇文章;老年的父親終於在閒適的退休生活中恢復了我對一個知識分子的認知。

而我回顧自己和書的情緣,恍惚中,依然清晰記憶的還是那幾本要命的小人書......

我雖然還在給我的學生強調讀書的重要性,我雖然還保持着牀頭一書的習慣,但那個放書的位置似乎只是爲了一種祭奠,因爲那裏好長時間只是放着一本同樣的書。在我睡前翻上那麼幾頁的時候,頭腦中還總是浮現出兒時躲在被窩裏偷看的情景,但當年的少年那種對書根深蒂固的熱情卻已漸行漸遠。

夜色闌珊,我隨手挑了幾本小人書,準備明天給我的學生講講當年那個看小人書的孩子。

標籤:小人書 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