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袁隆平事蹟作文800字(通用多篇

袁隆平事蹟作文800字(通用多篇

袁隆平事蹟作文 篇1

當金戈鐵馬喊殺聲漸漸遠去,誰,會爲人們所崇拜?在曾經一次媒體調查中,有舞臺上明星,有英勇烈士,還有偉大領袖,直到這份名單最後,袁隆平教授名字才擠入我眼簾,這唯一入選科學家默默守望着人們對科學家那份敬重,而到了第二年,這唯一守望者也消失了。

數年前一個夏天,在湖南安江一塊農田裏,一位農民模樣人,頭頂烈日,腳踩爛泥,低着頭,彎着腰,正在尋尋覓覓。他,就是袁隆平。在那時,他是安江農校一位教師,正在尋找雄性不育株水稻,以便進行水稻雜交試驗。在次年六月份,他帶領助手新婚不久妻子,先後共檢查了1。4萬餘株稻穗,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植株,之後耗時六年進行試驗。經歷了一次次失敗,一次次挫折,袁隆平並不氣餒,繼續堅持着。經過不懈努力,終於於一九七三年培育出了雜交水稻。

雜交水稻成功培育,全中國,甚至全世界都具有重大意義,每年增產稻穀可以多養活幾千萬人口。國際水稻研究所所長斯瓦米納森博士高度評價說“我們把袁隆平先生稱爲“雜交水稻之父”因爲他成就不僅是中國驕傲,也是世界驕傲,他成就給人們帶來了福音。”

面對世人高度評價各項殊榮,袁隆平教授沒有居功自傲,繼續默默地探索着奉獻着,只爲讓更多人不再忍受飢餓。功夫不負有心人,袁隆平教授又研製出一項重大發明——海水稻,然而,在中國並沒有很多人注意到這項成就,是因爲在同一時期,某某明星公佈戀情,導致網絡癱瘓。看到這件事,我不禁萬分感嘆,想起一句話將軍冢前無人問,戲子家事天下知。這句話,不正是當下社會寫照嗎?

爲了心中那崇高理想,袁隆平教授鍥而不捨,廢寢忘食,兢兢業業,爲全人類帶來了巨大利益,卻鮮有人知,而某個明星家常小事,卻引起了網絡轟動。這是一種多麼不正常現象啊!誠然明星優異外表風度知名度會深深吸引青少年目光,追星行爲也無可厚非,然而,又有多少人在追星中迷失了自我?

周國平說過,有着純正追求青春歲月纔是最美好。在這最美好時光中,我們崇拜對象不應該是聚光燈下那些所謂“星”,而是那些能夠激勵我們,充實自我,真正爲社會做出奉獻人。讓我們,將目光轉向像袁隆平教授一樣無私奉獻“星”,讓我們星光同熠。

袁隆平事蹟作文 篇2

狂風呼嘯,雨點稀稀疏疏的滴落在地上,如同爲大地鋪上了一層銀色的地毯。爲湛藍的天際織了一張灰色的大網。遮天蔽日的烏雲遮住了光彩奪目的太陽,灰暗的天際,無邊的烏雲,空曠的大地,一切都灰灰的,暗暗的,靜靜的!

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袁隆平爺爺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一切看上去那麼遙遠,卻又那麼近,一代偉人就這麼與世長辭了。

16時許,靈車駛出醫院,路邊聚集了聞訊而前來送行的市民,司機停車鳴笛,人們把鮮花捧在胸前,悲哀的神情溢於言表,悲慟高呼:“袁爺爺,一路走好!”

袁爺爺病重時,仍念念不忘他的稻子長得好不好,稻子,他心心念念畢生追求的夢,一個只爲讓所有人遠離飢餓的夢。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的慌。爲了讓中國人都能吃飽一頓飯,袁爺爺奉獻出了自己的一生。他的一生是輝煌的,是可敬的,是樸實無華的。

袁爺爺的一生與雜交水稻從未分離,那粒粒飽滿,金黃金黃的稻穗彷彿是他的孩子。一輩子爲了他們任勞任怨,卻無怨無悔,因爲他們是讓世界吃飽飯的功臣,平凡的瑰寶。袁隆平爺爺曾說過,科學探索無止境,在這條漫長而又艱辛的路上,他一直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夢想尚未實現,不會停歇的老人卻先走了。袁爺爺,夢想尚未實現,您怎能以這樣的方式先行一步呢?袁爺爺,您常說自己有着七十多歲的年齡,五十多歲的身體,三十多歲的心態,更有二十多歲的肌肉彈性。這麼樂觀的您,怎能不辭而別?

邁入耄耋之年,本應“頤養天年”的年齡,您卻一直奮鬥在科研第一線,可是您似乎感到力不從心了,因而每年都給自己定下目標,時間雖緊,但歲月無情人有情。您的雄心壯志就是老驥伏櫪得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您犧牲了自己,滿足了世界,任歲月變遷,任世事無常,天上的星星中始終有您,歷史的長河中,您的身影不會消失。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現在我是多麼不相信這句話,多麼希望您與與世長辭的消息是個謠言。如風般來的快,去的也快,晶瑩的淚花從眼角滑落,眼中又重現出袁老您熟悉的身影,袁老,一路走好!

袁隆平事蹟作文 篇3

這位“世界雜交水稻之父”一生都致力於“米”的研究,他爲國家和社會乃至世界都創造了巨大的財富,贏得了巨大的聲譽,按理說他這樣一位傑出的科學家,自家口袋裝有多少“米”都不爲過,也不會遭人非議,可他的生活或者說是他的生活態度卻僅僅願意停留在小康水平線上,“身價1008億,卻獨愛15元襯衫”,這讓多少“聰明人”困惑和搖頭!

細細想來,如果先生當初是爲了“日進斗金”而搞科研的,他就不可能幾十年如一日地在田間地頭忙碌。

先生的身上有着一種強大的信念在支撐,這種信念是孜孜追求人類文明、科技進步的偉大精神,是對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的深深憂慮和無疆大愛,是反哺社會和人民的生動寫照,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淡泊名利、艱苦奮鬥”的最好詮釋,這種信念註定超越了任何物質財富!

“人不能只靠吃米而活着”,袁隆平先生解決了十幾億人口的吃米問題已讓舉世驚歎,但他身上體現出來的人格魅力,更像一袋袋精神食糧,同樣也營養、滋潤着我們浮躁的心靈,影響着這個社會!

“用財富衡量科學家價值太低級、太庸俗”這句話對於現實社會有着深刻的啓示意義!建國六十年來,我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變化,社會的物質財富也空前高漲,社會成員萌發了對財富的無限渴望,功利化的思維也開始氾濫。如果任其氾濫,必然陷入“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深淵,“小富即安”、奢靡之風盛行,我們的步伐也將停滯不前。

“志當存高遠”,一個青年如此,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也如此,提倡“不以財富衡量價值”,將引導社會成員尤其是青年一代向更高的層次追求,像我們的祖先一樣,艱苦奮鬥,持之以恆,創造出超越物質財富更爲可貴的巨大精神財富,這些精神財富纔是中華民族的立本之基,強國之道!

袁隆平事蹟作文 篇4

作爲國家最高科技的獲獎者—袁隆平,是世界上公認的“雜交水稻之父”,如果沒有他,我們將不會吃上這麼美味的大米飯。

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發明家,走在大街上如果你碰到他的話,也許你都不會知道原來他是袁隆平。因爲他實在是太普通了,普通的就跟平常的老百姓一樣,膚色是一樣的黝黑,身材是那麼的短小精悍,容顏是那麼滄桑。

記得有一次,一家畫報刊登他的照片,編輯這張照片的工作人員竟然給這幅畫配了一幅“農民獲得豐收的喜悅”的文字,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失誤,但是卻也顯示了一個事實:袁隆平他太像一個農民了。他走在大街上,的確是屬於很快會被淹沒在人海中的那種人。就是這樣的一位普通但不平凡的科學家今天要來我們學習做報告了,爲此,我們異常的激動。

“談雜交水稻”,這是袁隆平來母校爲我們所作報告的題目。這個題目似乎也十分普通,沒有什麼修辭的運用,更沒有任何學術的賣弄。但我們深深地知道,在這個看似普通的題目的背後,有着太多的不普通。

1978年,袁隆平和他一家7口,擠在兩間用木板從澡堂隔出的潮溼發黴的小屋裏,還要不時承受“不安心教學,專想歪門邪道”的冷嘲熱諷。但就是在這種背景下,他的雜交水稻研究終於取得決定性成果。這一切,是普通人所能做到的嗎?

我們手捧着鮮花簇擁着袁隆平,並一齊涌向他主講的報告廳,我們如此熱情,一點也不比我們追逐心目中最紅的明星差。我們知道,我們也許並不能完全聽懂他所要講的“雜交水稻”,但我們會用我們的心去感悟大師所說的每一句話。

他開場的第一句話是:“我只是個普通人……”

夠了,我們哪怕聽懂的只有這一句話,就已經夠了!我們從袁隆平身上,懂得了平凡與偉大的關係。

這也是校友袁隆平給我們的最主要感受,的確這就夠了。

袁隆平事蹟作文 篇5

今天下午,我和同學們一起去拜訪“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路上,我的心情忐忑不安:這位解決了世界十幾億人糧食問題的老人究竟是什麼模樣呢?究竟他的一生又經歷了什麼呢?我很想一探究竟,弄個明白。

聞名不如見面,袁隆平爺爺滿目慈祥、平易近人,臉上佈滿滄桑,額頭滿是皺紋,似乎可以看出他的人生經歷肯定不平凡,也看得出他經歷了一道一道的坎,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功,從他的講解中可以略窺一二:1953年,袁隆平爺爺大學畢業,1960年,中國發生了全國性的大饑荒,有次他遠遠地看到馬路邊圍了一堆人,走近一看,路邊橫躺着兩具骨瘦如柴的屍體,此事深深刺激了袁隆平,他決意在農業科研上搞出點名堂來。在接下來的時間裏,他堅持了六年時間才找到了培育雜交水稻的突破口。十三年過後,1973年10月,袁隆平發表了題爲《利用野敗選育三系的進展》的論文,正式宣告我國秈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人生到底有幾個十三年啊!只有堅持自己理念的人,不斷的堅持走下去,才能取得勝利。

從袁隆平爺爺堅毅的目光中可以看出:超級雜交稻一定會成功。20世紀80年代初期,面對世界性的饑荒,袁隆平心中再一次萌發了一個驚人的設想,大膽提出了雜交水稻超高產育種的課題,試圖解決更大範圍內的飢餓問題。2011年9月19日,他指導的超級稻第三期目標畝產900公斤高產攻關獲得成功,湖南隆回縣百畝試驗田畝產達到926.6公斤。整整30年啊!袁隆平爺爺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之下又堅持了30年,超級雜交稻研究又勝利了。畢生夢想消除飢餓,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堅持專注于田疇,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穫富足。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

身爲一名共青團員,此行我收益很多:堅持自己的信念、理想,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不管前方的路多麼坎坷崎嶇,要想取得成功和勝利,一定要堅持走下去。

袁隆平事蹟作文 篇6

2021年5月22日1:07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去世了,是的這位獲得國家特等發明獎的偉大科學家永遠的離開我們了,今天就讓我來說說袁隆平爺爺生前的事情吧。

說起袁隆平絕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他是赫赫有名的'雜交水稻之父',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作爲中國最著名的農民,作爲農民兄弟眼中的“米菩薩”,作爲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唯一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可爲大公之位,可他卻謙虛的說道:“人民科學家我談不上,我只能是一名科技工作者,如果要說是什麼家,我覺得農學家最合適”!

他希望“禾下乘涼夢”夢想成真水稻長得比高粱還高,稻穗比掃帚還長,稻穀像花生米一樣大,然後他和他的助手們就坐在稻穗下面乘涼。愛提問,好自由的城市學生自立農家耕農業,5月10日在隴南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舉行的媒體見面會上袁隆平爺爺說:“我覺得人就像一粒種子,要做一粒好的種子,身體,健康,精神,感情都需要健康,種子健康了我們每個人的事業才能根深葉茂、枝粗果碩,因此作爲一個科研工作者,不僅要知識多,而且要人品好,不僅要出科技成果,而且要體現科學精神和科學道德,只有這樣才配當一個科研工作者,也才能當好一個科研工作者。”

1943年袁隆平轉學到博學中學期間吃的是雜糧飯,點的'是桐油燈,一兩個星期纔打一次“牙祭”,但學習還是很有規律的,每天早上6:00起,養成了他乾淨利落遵守時間的作風。

1947年湖北省舉行遊泳比賽,袁隆平爺爺因爲個頭小沒被選上,他很不服氣,就跟上了別人的自行車進了賽場,體育老師發現後勉強讓他上去,沒想到竟獲得了漢口賽區男子100米和400米第1名,其它人都落選了。還有很多很多他堅持不懈,努力向上的事蹟,百折不撓,勇於博擊的精神都值得我們學習。

袁隆平爺爺我們會永遠記着你,記着您的豐功偉績,記着您對祖國的貢獻,向您學習爲祖國做貢獻。

袁隆平事蹟作文 篇7

爲了一株理想中的稻,他在萬千農田間走過,撫過了數不清的枝杆。踏遍千山萬水,不顧歲月阻攔,黝黑的面孔,粗糙的手,他以農民之姿,屹立世界之峯。

他出生在戰火紛爭,破敗凋敝的時代中。他看過良田無收,大地瘡痍;看過災荒肆虐,餓殍遍地;看過妻離子散,家破人亡。那時彷彿日月都無光,人民在苦難中掙扎,而飢餓是最大的劊子手。

人間種種映入他的眼底,藏進心裏,也許那時燃起心中的火種:驅散死亡的陰雲,叫這日月換新天,不白來這一趟世間。 漫漫求索,從懵懂稚童到風華正茂,他心中理想的火沒有被時光洪流澆滅,反而愈演愈烈。他發現了一株稻,籽粒多達230粒!他找到了那把通往勝利的鑰匙,但面前仍是漫長的尋找之路。爲伊着魔,烈日高照,他依舊在田地中徘徊,偶爾拂起一株稻,放在掌心細細端詳。汗水順着臉頰滾落,一滴滴壓彎枝杆,暈開滿目金黃。經過一日的勞累,就連廖廖無幾的睡眠時間,他也在夢中追尋着,描繪那希冀中的模樣。可那希望的稻株不願被人們認識,披上了神祕的面紗。帶着團隊,頂着質疑,守着本心,他細數花開花落,靜待四季更替。田中的稻換了一批又一批,他用腳丈量了萬千河山,年復一年。

終於,時光撥開了迷霧,終是見得天明。他耗時9年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法”終於成功,比常規稻增產20%左右,實現了雜交水稻的歷史性突破。從此滾滾稻浪在田間涌動,豐收的氣息撲滿大街小巷。他依舊屹立在稻田中,微風吹拂,帶走了飢餓的陰影和他的青春,留下了佝僂的背影,蹣跚的步伐和一顆仍熱愛奉獻的心。他在稻間暢談自己的兩個夢想:讓雜交水稻覆蓋全球以及“禾下乘涼”。他曾夢見試驗田裏的超級雜交水稻長得比高粱還高,穗子有掃帚那麼大,穀粒有花生米那麼大,他和助手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涼。

他用瘦弱的身體,追求着更多更好,爲中國人頂起了沉重的飯碗。如今,傍晚時分,炊煙裊裊而上,萬家燈火閃爍,凝成一片人間星河。這是最樸質,最美好的風景。

昨夜山河齊慟震,今朝大星辭九洲,時代的接力棒傳到我們手中。終有一日,我們用1200畝的成果向祖國獻禮,完成您的遺憾。請您一直注視着我們,袁爺爺!

袁隆平事蹟作文 篇8

想必大家應該知道袁隆平爺爺吧,爲我們中國水稻工作付出了不少,努力爲我們的中國事業成就了輝煌,讓我們中國人再也不受捱餓了。可是在近日週六5月22日的下午13:07。就在這時,袁隆平爺爺離開了我們。水稻之父袁爺爺就這樣永遠地永遠地在我們身邊消失了,所有的人都沉默在悲哀之中。

5月24日的今天上午爲袁隆平爺爺開了一次追悼會。所有在長沙的人們都追着追悼袁隆平爺爺的車。所有的人都在喊着袁隆平,爺爺,你一路走好,水稻之父,希望您在天堂過得好……等各種送別語言也出現在了長沙的大街中。所有的人排成了一條條的長龍,緊跟着跑了起來,追着前面的車。所有人都沉默在悲哀之中。袁隆平爺爺的離去讓我們十分的難過。可是又能怎樣呢?我們只好把袁隆平爺爺的事業發展得更好,讓袁所以少先隊員們讓我們致敬袁隆平爺爺。隆平爺爺在天有靈會得到一些欣慰吧。我們也要像袁隆平爺爺的那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學習袁隆平,爺爺研究水稻已經有好幾十年了,他從19歲就已經開始了這條路。最後越來越成功。他的精神使中國發展的了現在。袁隆平爺爺對這個社會的貢獻是多麼的偉大與無私啊,他把自己一生的時間全部投入到了科學研究之中。他是多麼偉大啊,所有中國人都將記住這個偉大的人,袁隆平爺爺,水稻之父。

袁隆平爺爺去世的時候,當我們得知了這個消息,第一反應應該都是悲痛,難受吧。或許有的是被驚了一下,可是我們又該如何報答袁隆平爺爺爲中國做出的貢獻呢?當然我們每個人都非常的渺小,只要我們每個人都向袁隆平爺爺學習,我相信袁隆平爺爺一定會在天非常的欣慰。所以少先隊員們讓我們向袁隆平爺爺致敬!我們永遠都不能忘記偉大的人物,袁老。我們一定要堅持不懈自己的學習之路,爲中國的事業做出很多的貢獻,中國發展的更好,不再被其他國家的人們嘲笑。當然袁隆平爺爺是個很普通的人,但他從事的卻很偉大。我們一定要尊重這位偉大的先人。向他致敬!

袁爺爺,您一路走好,我們不會辜負您的希望,我相信會有很多人會堅持下去您這份研究的,讓中國水稻發展的更好。

袁隆平事蹟作文 篇9

當袁隆平院士去世的消息傳出後,一切都是那麼的突然,我心中是那麼的慌張與無助。教科書上的人物不幸隕落,舉國悲痛欲絕。我的心沉到了谷底,久久不能平靜。

這幾天我接連看到,許多關於袁隆平院士的報導和懷念,複雜的心情涌上心頭,一時間竟不知從何說起。從回憶裏挖掘,我似乎並沒有確切的記憶有關於第一次認識袁隆平院士,好像他就刻到了我骨子裏似的,好像我生來就應該知道似的,他就在我的記憶中,在我的腦海裏。我心裏始終認爲像他這樣健壯的身材能夠支撐他完成一個又一個奇蹟,他能活過一百歲,真的!到那時候舉國歡慶,他也完成了人生中又一個壯舉。

袁隆平院士的豐功偉業是一種言語敘述不出來的事物,他離我們很近,在我們的一粥一飯之間,他離我們又似乎很遠,我只是在書中遇見過他。他一生樸實無華,沒有享受過什麼“榮華富貴”,我很遺憾沒有能夠更早的接觸他,認識他,瞭解他……他把一輩子獻給了水稻,他扎到水稻叢中,希望着幼苗生根發芽,就像他的精神紮根到人民羣衆當中,期待它開花結果。

在衆多熱搜與新聞的衝撞之中,讓我不能忘記的是袁老在2010年寫給母親的一封信。信中曾提到過:“我還要告訴您,一輩子沒有耕種過的母親,稻芒劃過手掌,稻草在場上堆積成垛,穀子在陽光中嗶啵作響,水田在夕曬下泛出橙黃的顏色。這都是兒子要跟您說的話,說不完的話啊。”袁隆平院士的母親給予了他一生的支持與希望。她的英語啓蒙,她的執着鼓勵,她的精神傳承……她給袁隆平院士幼年時期種下了一粒種子——改變世界飢餓的種子。“我們無法抵禦浪潮,但永遠不會忘記燈塔。”在農業種植的路上永遠又一個閃爍的名字,他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人前進的方向。他閃爍着零星火光,卻足以燎原。

太多的話想對袁老傾訴,卻一時語塞。這個奇蹟的故事沒有開頭,也沒有結尾。我始終相信會有更多像袁老一樣堅守在崗位上,將青春甚至生命奉獻在農業的人才。他們經歷他人所不能承受的壓力與挫折,終在來年頂峯相會,與祖國共進步!

袁隆平事蹟作文 篇10

“秋天到了,稻芒劃過手掌,稻草在場上堆積成垛,穀子在陽光中畢剝作響,水田在夕陽下泛出橙黃顏色……”一位老人在田中,穿着長靴,一手握着一顆偉大種子,另一隻手放在頭頂遮着陽光,望向遠方……

這位老人就是身價早已上千億,卻獨愛15元襯衫袁隆平爺爺。一位有那麼多榮譽科學家如果想在財富上更進一步,如果想成立一個大公司爲自己推廣,顯然不需大費周折。但袁爺爺卻十分“特別又迷惑”地滿足於6000元工資,幾十塊衣服,幾百元手錶。

“我喜歡樸素生活。”細細思考,若他當初是爲了“日進斗金”而搞科研,他就不會用幾乎一輩子時間在他實驗田裏工作。

袁爺爺身上有種強大信念,是對國家民族命運憂慮大愛,也是對淡泊名利最好詮釋,這信念超越了任何物質財富。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心裏埋着這樣一個夢水稻並肩比高粱,巨禾底下可乘涼。爺爺一步一個腳印地編織了一個斑斕稻夢。在他心裏,生機盎然大自然,纔是自己歸宿。

在當時,雜交水稻是世界難題,可他依然不放棄。他邁着雙腿,走進田地。尋找那從未被人發現稀世水稻——不育株。炎炎烈日掛在頭頂,一雙腳踩遍爛泥地,彎着腰不怕髒,不嫌累。每一顆稻穀都是他心頭寶,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於找到了這顆偉大種子,儘管這只是第一步。無數個實驗,無數次觀察,無數篇論文,無數個春秋,他才使雜交水稻成了有可能。

他還有另外一個夢,就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他希望雜交水稻不僅出現在中國,更要遍佈全球,讓全球人民不飢餓,遠離饑荒。

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全球有40多個國家地區實現了雜交水稻大面積種植,每年種植面積達700萬公頃,比當地水稻增產20%。不僅如此,在非洲國家也有了雜交水稻,並在當地不斷創造記錄,創造奇蹟,而這樣奇蹟還在持續。因爲無論處境多麼難,這位稻田守望者依然將藉助夢想力量去溫暖世界。

另一個世界裏雜交水稻,長得一定比高粱還高,穗子有掃帚那麼大,穀粒有花生米一樣大,爺爺坐在瀑布般稻穗底下乘涼吧?

袁爺爺走了,他卻留給我們珍貴雜交水稻種子;袁爺爺走了,他偉大人格就像種子一樣,卻永遠播撒在每個中國人心中。

袁隆平事蹟作文 篇11

袁隆平,一個幾乎家喻戶曉的人。大學學農的袁隆平因親身經歷上世紀六十年代大饑荒,讓他不滿足於在農業學校當了一名教師,於是轉向研究雜交水稻。半個多世紀以來,袁隆平將“禾下乘涼、覆蓋全球”的個人夢想與“解決中國人民的溫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國家命運緊密相連,幾十年來他披星戴月,寒來暑往,爲我國糧食安全和世界糧食產量增收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榮膺“國家科學技術獎”、“共和國勳章”、“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等多項國家頂尖榮譽。

按理說,袁隆平專注水稻研究已幾十年,早已功成名就,榮譽無數,完全可以光榮退休,安享餘年,享受天倫之樂。然而,他不但沒有這樣做,反而爲自己的人生設置一個又一個更高的目標。這讓我又想起2008年,當時已近七十歲的袁隆平在迴應有關他落選中科院院士話題時曾說過一句話:“我沒當上院士,還是說明我水平不夠,所以我今後還要努力學習、努力工作。但是有一點,我努力並不是爲了當院士,當時我的態度是如此,現在依然如此。”

這些年來,袁隆平不僅是這樣說,更是這樣做的。即使耄耋之年,他依然選擇堅守在農業科研一線,每天戴着一頂草帽,卷着兩隻褲腿,在烈日下、在稻田裏不分日夜地忙碌着,繼續爲實現“禾下乘涼、覆蓋全球”的夢想不懈奮鬥、辛勤耕耘。這些年來袁隆平以解決世界的糧食問題爲己任,在不斷追求的路上,服務了百姓,也成就了自己。可以說,袁隆平用自己不懈的努力,不僅向世人詮釋了一個農民科學家對糧食問題的理解,而且用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更用其自身的實踐,讓我們懂得人生的意義就在不斷的追求。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在這個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時代裏,每個人都想要仰望星空,燦爛的星河也確實令人嚮往,但若不腳踏實地,鍥而不捨,怎麼能到達那些看似不可攀的高處呢?年輕的朋友們,讓我們以袁隆平院士爲榜樣,始終堅守“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精神,並融於崗位、融於日常,以食不甘味、寢不安席的敬業精神、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責任擔當,答好人生每一道考卷,走好自己事業追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