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回憶我的母親作文精品多篇

回憶我的母親作文精品多篇

回憶我的母親作文 篇一

歲月荏苒,時光如梭,又是一年母親節要到了。清晨,我在上看到文友真人無名給我的留言:

“母親,是一個最溫暖的名字,是賢淑、勤勞、和藹、純樸的化身。母親在世與不在世,我們都會把她裝在心裏。看了你寫在“母親節”的日誌,我很感動,喚起心靈的共鳴,也想起了我的母親,雖然去世多年,但她的音容始終儲存在我的腦海,她樸實的言行,影響我一生。你,作爲男士,情感之細膩,情深之浩瀚,實爲難得。想必你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兒子、好父親、好老師。我們身爲母親,也要用好的言行來影響帶動新的一代。讓人性的優良傳承下去。”

母親節(Mother'sDay),是一個感謝母親的節日。這個節日最早出現在古希臘;而現代的母親節起源於美國,是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母親們在這一天通常會收到禮物,康乃馨被視爲獻給母親的花,而中國的母親花是萱草花,又叫忘憂草。

前幾天,在一位朋友的空間看到一篇情感很真摯的文章。在《母親》的音樂中,一連讀了幾遍。每讀一遍,心裏就多一份感悟。我的內心受到強烈的撞擊和心理震撼。智慧文友通過一些生活細節的述說和童年的回顧,展現了母親的偉大和母愛的光芒。作者是一位年輕的母親,平時忙於工作奔波,在五一節抽空帶着孩子去看望年邁生病的母親,這本身就是一種最好的孝心教育。將會給孩子一種潛移默化地積極影響。文章中的很多感人的情節,讓我讀後唏噓不已。也爲智慧對母親的一片孝心和深情而感動。說實在的,現代社會生活的節奏加快,年輕人的生活壓力很大。空巢現象也越來越嚴重。我們常常因爲求生存,很難與家中老人經常相聚。身不由己,不能經常守侯在母親身邊。這樣的經歷也許我們都有過。《看望母親》文字樸實無華,描述的情節不多,卻有着扣人心扉的力量,讀着,讀着,我的眼睛被淚水模糊,喉嚨也梗住了。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如今我特別真切地領悟到這句話的內涵。我與智慧文友曾有相同的經歷,相似的場景,讓我倍感文字可親可信,字字打動人心。文字中,彷彿幻化成自己走在春雨瀟瀟的小巷,來到鐵門緊鎖的福利院。母親那盼望孩子出現的神情。定格在我的腦海。母親一生省吃簡用。我記得兩件印象最深的事情。一件事,是在我36歲生日時,母親爲我買了一件深蘭色呢子大衣。說是我在經常在外開會辦事,穿上體面些,免得被人瞧不起。遺憾地是我一次都沒有穿過,後來送給農村的親戚了。還有一件事是,母親晚年時,用積攢多年的退休工資買了一串項鍊,一直珍藏着。有一天晚上母親把我叫到身邊,說自己近一段時間總是遺忘。彷彿意識到自己過不了多久會不記事了。把項鍊遞在我手中,不無遺憾地說:本來是想等孫女出嫁那天直接送給孩子的。估計等不了那一天了。讓我待女兒結婚時把項鍊轉交給孩子。當我手裏緊捏着項鍊回家時,在樓梯處大哭了一場。……

我參加工作之後,每次送給母親一點零用錢,她都捨不得用,並會在我下次看望母親時,連同我給的零用錢一起,還會給我更多。母親把搬遷的大房子讓給我住,自己卻蝸居在一間沒有廁所的簡陋木房裏。上一趟廁所要走大半條街。母親晚年生病臥牀,我每次去倒痰盂。母親卻總是不讓我做。說是等妹妹下班了來倒。常言道嚴父慈母,我的母親卻是一位待孩子很嚴厲的母親。小時侯我非常調皮沒有少受皮肉之苦。母親文化不高,卻深知讀書的重要性,當我們的國中同學紛紛表示一顆紅心上山下鄉時,母親卻硬是逼着我上高中。爲我後來的人生之路鋪就了好的基礎。我的母親在垂暮之年也是不太清醒了。卻可以越過幾條街找到我居住的樓房。我卻沒有智慧這樣的細心和細緻。當我現在想來彌補,想盡盡孝心時,母親已經不在人間。母親走的那一天,我剛好坐船趕過江,在母親的牀前坐了兩個小時。這時候的母親像孩子般的溫順。緊緊捏着我的手不放,偶然叫我幾聲“媽,媽”。我說“我是您的兒子,您纔是我的媽啊。”母親已經弄不清楚母子之間的關係。我把母親的手瓣開,匆匆趕過江來,結果過江不到一個小時,就接到江南姨媽的電話,說母親走了。我恨自己爲什麼要急着離開。沒有讓母親的手多捏住我一會。這種遺憾已經成爲不可彌補的永遠。

前幾天,在參加一位工廠同事的孩子的婚禮時,以前工廠的師傅還在詢問我母親身體是否安好。是啊!我們在忙生存,在奔波,卻沒有辦法守侯在年邁的母親身邊,去儘儘孝心。

一直以來,我總想寫一篇回憶母親的文字,每每提筆,似有千言萬語,卻總是不知道從何處說起。我感覺懷念母親這個題目太大,母愛真是大愛無疆。讀了《看望母親》這篇美文,把我心底的話似乎都表達了。也讓我再次受到一次心靈的洗禮。

回憶我的母親作文 篇二

在這個飄雪的季節裏,毫無徵兆的,母親走了,永遠的離開了我!母親,你在那邊還好嗎?遵照你的遺願,我們讓你跟父親團聚了,和父親團聚,應該是沒有勞苦,沒有病痛,只有快樂,只有幸福的吧?

一直以來,母親給我們所有人的感覺都是健康樂觀的,雖然偶爾也買點藥吃,可連打針都很少,可這次怎麼突然的那麼走了?讓我一直無法接受這個現實。爲何幾天前還好好地到處玩着的老人,說病病倒了?突然的毫無預兆的那麼走了?

人活着的時候,大家都覺得事情很多,不計較白天和黑夜,這人一走了,所有的日子堆積起來了。想想母親跟我住在一起生活3年了,在她人生的最後幾年裏我陪她一起渡過了。3年,我閉上眼都能數出母親跟我的點點滴滴。清晨,我在母親的枕邊悄悄放上給她的零花錢,然後頂着晨曦去上班,傍晚我踏着最後一抹夕陽走進家裏,總能看見母親的身影,我總會大聲地叫喚着“:媽!我回來啦!”餐桌上是母親特意爲我泡好的茶水,雖然已經涼了,可喝下去卻是那麼的溫馨。電飯煲裏是母親煮好的飯,等着我回來炒菜,然後我們有說有笑的坐在一起吃晚餐。晚上,我坐在電腦前玩電腦,母親在客廳裏看電視,播放的永遠是戲曲頻道。這時候母親總會悄悄地爲我夾來一小碗她親手做的糖醋蘿蔔。讓我邊吃邊玩,多麼愜意的溫馨的畫面,可如今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家裏一切依舊,可母親呢?我可親可愛的媽媽,我卻再也尋覓不到你的身影!

記得父親在病危的那些日子裏跟我說過,母親生育了我們那麼多兄弟姊妹,一生是多麼的不易,要我好好的去孝敬您,媽媽,也許你是在怪我對你照顧的不太好吧?要不然你爲何走得那麼匆匆?他們都說那那樣安詳的離開,沒有痛苦,沒折磨到自己的兒女更沒讓你自己受苦,是很好的結局。可我卻寧願你留下來,哪怕是讓我在病牀前多伺候你一段時間。幾天前你還在外面玩,從我把你送進醫院你住了3天走了,我不相信,一直不相信你是要走的人。因爲哪怕是在你最後的日子裏,你都還是那麼清醒。當我握着你的手眼睜睜地看着你安詳的閉上眼睛,我都不相信,我抱着你聲嘶力竭的呼喊,我讓他們去叫醫生,我哭着求醫生別放棄,可是不管我如何努力卻總歸是喚不回你--我親愛的媽媽!你那樣安詳的離開了,永遠的離開了我!

媽媽,小時候任性愛撒嬌的我,從來不先上牀睡覺,每到晚上不管你是罵我還是打我,我總要在你的懷裏睡着。父親是個對子女很嚴厲的人,3個個哥哥兩個姐姐小時候誰沒捱過父親的打?只有我,卻從沒有。乖巧的我也許一直是你們兩老疼愛呵護的幺女兒,爲了我,你們把我送進當時最好的龍山一中讀書,還好,我沒有辜負你們的期望,也算是報答了你們的恩情吧。自從父親去世後,我覺得你一下子蒼老了。我知道父親是你心裏的頂樑柱,他去了,你的精神支柱倒塌了。還好,唯一不遺憾的是,父親走後,我跟姐姐照顧了你8年,在這8年裏,我不敢說你無遺憾,可我想你也算安享了晚年吧。

現在,我上班去了,不用擔心你一個人在家裏沒人照顧了,不用擔心你有沒有吃早餐,不用擔心你能不能弄好電爐子,不用擔心家裏停氣停電的時候你咋辦?我出門,再沒有人囉囉嗦嗦地叮嚀着這樣叮嚀着那樣,我有了好吃的好喝的,也不知道該給誰送去。媽媽。你知道離別的心痛嗎?我真的好無能,我留不住你。臘月十二,我的母親永遠的離開了愛她的兒女們,永遠的離開了!

不管我怎麼傷心怎麼難過,現實告訴我,媽媽是真的不在了。我在地上她在地下,陰陽兩隔,母女再也難以相見。

母親離開了,永遠的離開了,留在我心裏的,是永遠也揮不去的思念,天堂裏的母親,您還好嗎?此時您的女兒那麼的想念您!

回憶我的母親——仿寫朱德《回憶我的母親》 篇三

忽然發覺到母親老了。如今的她在體型上雖與過去大有出處,但她那淳樸的性格卻是自古不變的。

母親的家鄉在北方,那裏的環境雖不如書裏寫的那般黃土飛揚、灰塵滿天飄飛。但那裏的人,心裏卻綠色作文網是書中描繪的那般火熱的、熱情的、好熱鬧的。見到那裏的人你就會知道,原來心裏可以是這溫暖的。

母親也是一個熱心溫暖的人。寒冬的某一天,她像往常一樣把唯一的頭盔帶到我的頭上;接着匆匆上車,蓬鬆的頭髮在風中凌亂。突然,車停了。她費盡的從車上下來,被風吹紅的臉對着我。“你喝不喝奶茶,我給你買去!”說完便快步跑向遠方。

溫暖的奶茶,暖和的頭盔,熾熱的心。這些纔是抵禦寒冬最好的東西。

在我那破碎古老的記憶力裏。母親仍是個纖細的姑娘模樣。那時,我們住在一個很多戶人家的大院裏。夏天一到,整幢樓的人便圍在一起,吃瓜果,聊家常,互不相識的陌生人在一起,卻也能感受到一些溫暖。倘若誰家碰上了些急事時,母親就會第一個衝上去,“你先去忙吧!這裏交給我”幫人帶孩子,搬重物總是不在話下。要是有人特地來感謝她,她也會少有的露出些害羞的模樣,哈哈笑道:“都是熟人,您還跟我客氣啥呀!”

母親的四季是明朗的,即便搬離了小樓來到寂寥的小區,也不曾改變。記得上國小時,隔着幾扇門也能聽到她那“大嗓門”,不是在電話裏和二姨或外公敘家常,就是在給鄰居幫忙。每年過年從老家帶來的蔬菜總是有一半是別人的。大冬天頂着寒風去給鄰居送菜,有時還能看到她們在家門口“爭搶”一番。看母親滿面春風的笑道:“沒事兒,家裏的菜反正也吃不完!”便知道她又“贏”了。

每次和她一起去散步,路上總不嫌孤獨。一個個阿姨笑着和她打招呼,一個個大媽親切的拉着她的手,有說有笑。看着這些陌生的臉龐,不用猜便可知,肯定又在哪裏做好事所結識的人吧。

仁厚的時間伯伯,願您能讓這個可愛的大媽慢點,再慢點老去吧!

回憶我的母親作文 篇四

粗糙的皮膚,肥短的手指略顯得有些曲折,再加上瘦小而黑乎乎的手掌,構成了我媽媽的手。

記得我第一次留意媽媽的手,是陪她上街買東西的時候。那時,她緊抓着我的手過馬路,我感覺到手上有一種粗糙不平的感覺。當她鬆開我的手時,我看到她的手是多麼的瘦削,是那麼的弱小。我第一次感到對媽媽的慚愧。心中有一種莫名的傷痛,就像被一萬隻螞蟻咬住一樣。記得媽媽對我安慰的情景是多麼感人,記得媽媽給我洗衣服的樣子是多麼辛勞,而我,卻常對媽媽呼呼喝喝的,總覺得媽媽不負責任。現在,我真的油然而生出一種自責、一種失落之感。媽媽,辛苦你了!爲了我,你放棄了時間;爲了我,你嘔盡了心血;爲了我,你灑下了多少汗水!母親,你對我的養育之恩,我永生難忘,也永遠報答不了。請原諒我的鹵莽,請原諒我的過錯,母親!

母親的手在我的記憶中是如此深刻,它刻下了母親的心血,令我永遠不忘母親的大恩。

回憶我的母親作文 篇五

我的老家楓株湖畔自古以來出產綠茶,也是故鄉綠茶集散地,故鄉人種茶、製茶、喝茶,茶讓故鄉人富裕,而今,更走上了不僅賣茶葉,也賣風景的新內涵。整個楓株湖畔,變成了“百里鄉村百里茶、一路山水一路景”的特殊茶園景觀。故鄉綿亙的丘陵山脈起伏,溪水緩緩的流淌,自東向西涌入信江交匯處,峯巒隱去,崗丘呈現,良田壠畝,村落煙直,這就是老家楓株湖畔,故鄉綠茶第一村便是這裏。

三月的春風喚醒了山巒的蔥翠,淅淅瀝瀝的春雨過後,座座起伏的茶山上,茶樹冒出了嫩嫩的綠芽兒。一個個“竹揹簍”開始忙碌,自坡腳至山頂,散落着她們的聲與影,說笑聲在山間迴盪,勾勒出一幅幅鄱陽湖美妙的畫圖。百畝茶海,一輛單車,且行且停。車輪下的道路高低起伏;左顧右盼,是半彎着腰用竹揹簍仔細採摘嫩芽的茶農;偶爾撞上見前來楓株湖畔寫生的畫家,在油布上塗抹依山傍水的茶園風光……

每當我想起楓株湖畔的故鄉人用“竹揹簍”採茶的情景,我腦海裏就會對我慈祥的母親的“竹揹簍”勾勒起自己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在童年的記憶中,無論是晴天還是雨季,我敬愛的母親總是不停地忙碌着,即使是逢年過節,也未曾見過她休息。那個時候,我敬愛的母親總是從田間急急忙忙趕回家,放下鋤頭和竹揹簍,顧不得歇息,便開始爲我們做飯吃。夜晚,我們兄弟幾個早已熟睡,敬愛的母親還在燈下縫縫補補。因此,我敬愛的母親的鋤頭和揹簍、那針與線便像我敬愛的母親的身影一樣,深深地烙進了我的腦海。印象中的母親,肩上總是挎着她那隻竹揹簍。春天,母親總會從山坡上割回滿滿的一簍豬草,只有養肥了圈中的豬仔,來年纔能有肉吃;夏天,母親用她的竹揹簍從田間揹回一簍簍的大豆、花生,那是母親用滴滴汗水呵護出來的糧食,是全家人一年的口吃;秋天,母親從自家的庭院摘下那火紅火紅的柿子,磨成饃、曬成餅、泡成果,做成各色美味的食品,那也是我童年最期待的事了;冬天,田間的蘿蔔、紅薯等蔬菜成熟了,母親背上滿滿的一簍到八里遠的山背集上去叫賣,換回的錢可以做很多很多的事情……

母親的竹揹簍不僅背起了我全家人生活的凝重,寄託着憧憬與希望,母親的竹揹簍還是我童年的搖籃,伴我走過無數風雨飄渺的日子。還記得念國小的時候,我就讀的學校遠在五里外的新橋村,也就是我岳母家門口,每次上學都要爬很長一段崎嶇的山路。若遇下雨,山路一片泥濘,非常難走。母親便用她那竹揹簍揹着我,走過那一段段艱難的路程,“1、2、3……”,我便在母親揹簍上數着她頭上的白髮。在躍動的數字中,在母親揹簍的伴隨下,我逐漸長大,而母親卻漸漸老去。母親的身子,在竹揹簍長年累月的壓榨下,過早的彎曲了,肩上滿是厚厚的繭子。而她的眼睛由於受到煤油燈的燻烤,也漸漸變得有些模糊。童年的我,常靜靜的躺在母親溫暖的懷中,任由母親那粗糙的裂了口子的雙手撫摸着我。我仰頭便可以看見母親那慈祥的笑臉,那臉上分明佈滿了皺紋,寫滿了歲月的滄桑。是啊,母親放棄了一個女人應有的愛美之心,把一生的精力和心血都獻給了這個家和她的孩子們。

如今,我慈祥的母親離開我們也有五年之久了,她與老父親一起沉睡在老家的楓株湖畔,日夜與連成片的茶園相伴。故鄉不缺青山綠水,楓株湖畔也多的是,但這樣連成片的茶園和周邊如此秀美的田園風光,只在老家楓株湖畔有。我的老家楓株湖畔成片的茶園是沒有護欄的,三面環水的楓株湖做了天然的圍牆,這些都是我故鄉最寶貴的旅遊資源。楓株湖畔不僅擁有上百畝茶園,還擁有散落在綠水青山間的古村落,隨着近年來綠茶與旅遊產業的融合拉長,故鄉走出了“一、二、三產”相互聯動,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綠色發展的道路。

回憶我的母親作文 篇六

當她回答老師提問時她提心吊膽地坐着,心裏不停地默揹着《母親的回憶》裏的後幾個自然段。老師一手拿着記分冊,一手託着下鱷眼睛時而在記分冊上掃一眼,時而擡起頭看看全班同學的面部表情。這時,教室裏鴉雀無聲,同學們瞪着各種異樣的眼睛一齊望着老師,好像從老師的舉動中就能預測到提問將會降臨到誰頭上似的。她也目不轉睛地望着老師,心裏忐忑不安地想:“老師啊,你千萬別叫到我,你可知道,我是膽小的人,從沒上堂朝讀過課文,何況今天是背誦呢!”

突然,老師叫到了她的名字,她驚訝地張大了嘴,腦袋嗡的一漲,臉一下子變得通紅。她沒想到第一個上堂的竟是自己。但是,不容她多想,她還是不知所措地從座位上站起來,在這同時,又很快地向書本瞄了幾眼,然後慢騰騰地上了講臺。“她走上講臺朝下一看,幾十雙眼睛一齊盯向她。她本想從同學們的面部表情上得到一些安慰,但是,遇到的卻是男同學毫無笑意的表情,女同學無可奈何的表情。她窘迫極了,臉比剛纔變得更紅。她不停地抓耳撓腮,眼皮不停地翻上翻下,腳不停地在地上挪來挪去。如果細看,還能看到她的腿稍微有些發顫,頭一直低可胸前,好象犯了罪似的。

好一陣才發出顫音:“我應該感謝母親,她教給我生產的知識和革命的意志……”同學們看着她那個樣子,不由得“嘻嘻、哈哈”地笑出聲來了。這一笑,她乾脆立不背了。老師看着她那個樣子,就笑着解圍說:“這有什麼可怕的呀,不都是本班的同學嗎?”這一說,倒還真見效,她那通紅的臉變得微紅,慢慢地就變正常了。產“我應該感謝母親,”她眼皮朝上翻了一次,“我應該感謝母親,她教給我生產的知識和革命的意志·一”又卡住了,眼皮又朝上翻了一次,可還是沒想出來。同學們個個笑得前伏後仰。她聽見笑聲,臉又一次變得通紅,下面的一點也想不起來了。

老師柔和地對她說:“普通話還讀得不錯,就是過分緊張。先站在一邊想想吧!”這一時間裏,她腦子裏很快回憶了一遍課文。嘿,這次你聽,“我應該感謝母親,她教給我生產的知識和革命的意志,鼓勵我以後……”她神態逼真,聲調繩娓,如長流細水、塗塗小溪,時而昂揚慷慨,如澎湃江河,氣勢磅礴,真是維妙維肖。瞧,此時同學們的神色:一個個瞪大眼睛,有的託着下聘,有的趴在桌子上,有的直挺挺地坐着。老師也讚許地點着頭在記分冊上劃了滿分。嘿,我要是有個照相機一定把這動人的情景拍入鏡頭。她一走下講臺,幾十雙敬佩的目光不約而同地射向她:這個平時沉默寡言的姑娘竟有這樣好的朗讀水平。她羞得滿臉通紅,快步向座位上走去,好一陣才擡起頭。這時,教室裏靜得出奇,可不到兩分鐘,教室裏就騷動起來,只見同學們指着她竊竊私語起來。這次,你們一定知道同學們又在議論什麼啦1

回憶我的母親作文 篇七

父親和母親都是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

父親會裁縫。記得小時候,誰家要做些衣服,就請他去。那時,各家各戶的衣服都是裁縫老師做的。所用的都是些粗布料。早上,邀請他的那戶人家就會來一個人到我家,與父親一起搬那唯一的工具——縫紉機。父親一去就是一天。傍晚或更晚一些,才又和早上一起來搬縫紉機的人扛着寶貝似的縫紉機回家。想起來了,那時候,做的衣服再多的叫“對襟”,鈕釦也是用布料做的,一天能做一兩件就很不簡單了。當然,大家也常做棉襖,做棉襖時,不能用縫紉機縫,只能用手縫,常常看見父親手拿長長的針,在忙碌着。父親最拿手的手藝可能就是做“對襟”和“棉襖”。隨着會做裁縫的年輕人越來越多,隨着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做“對襟”和“棉襖”的人越來越少,父親漸漸“失業”了,只有上了年紀依然懷念古裝的老人才請他做做衣服。

父親“失業”了的時候,農村也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集體經濟正在悄悄瓦解。土地分到了各家各戶,父親和大多數人一樣,成天就和土地打起了交道。細想起來,父親種過甘桔,種過西瓜,種過甜玉米。當然,種是爲了換錢,不是給自己吃的。爲了賣甘桔,賣西瓜,賣甜玉米,父親常常起早摸黑,騎上破舊的自行車,去二三十里遠的縣城,運氣稍好些,碰到那些小商販,一舉全包,省心省力早就高高興興回家了;有時,只能自己站在路旁或哪個顯眼的地方,等待顧客的到來,可能太陽偏西了,還沒有回來,聽母親說,這時候,父親常常爲了省下幾角錢,而隨便吃些東西,可能最多的還是自己早上帶去的乾糧。我也曾跟父親一起走村竄戶地賣過西瓜。西瓜盛在兩個輪的手拉車上,邊走邊叫,走到某村的涼蔭處,就停下來,這時附近的村民就會聚集而來,他們或用人民幣或用家裏的稻穀,跟我們“買”西瓜,當然最多的還是用稻穀交換西瓜,因此,準確的說,那叫交換。這也是自給自足的農村經濟的典型特徵。

不幸的很,在父親56歲那年,父親查出得了肝癌,晚期,無法拯救。從檢查出病因到父親病故,只有短短二十一天。在父親住院期間,一天,母親跟我說,你父親想吃魚肉,怎辦?當年外公也想吃魚肉,她們姐妹幾個給外公弄好魚,等外公吃了,沒過多久,外公就走來。——母親堅持說,不能給你爸吃魚肉。——沒有想到的是,父親沒有吃魚肉也很快走了。

母親心靈手巧,會做斗笠。那是她年輕時學會的手藝。一根竹子,母親用篾刀剖開,薄薄的竹片,在她手中如青絲般輕便,三兩下,就抽出來了。外面的一層叫篾青,裏面的一層叫篾黃,中間的一層,不知叫什麼,但它是最好的竹片。母親再小心地把這些竹片剖成細小的竹絲。剖好竹絲,她就把這些竹絲編成各種斗笠。可這些斗笠從來不賣,要麼自己家裏用,要麼送給親戚朋友用。母親用竹片做的竹籃子也十分精緻。印象裏,有小的,專門用於洗菜;有很大的,專門用於農田裏幹活;有很精緻的,專門用於“人情往來”盛米麪等東西的。家裏的籃子多得數不清,好象也用不完。母親也很樂施於人,常常幫助人家做竹籃子。因爲竹子不會自己長出來,所以,那些請母親做竹籃子的人,只要拿一根差不多的竹子就行了,過不了幾天,她就會把做好的籃子送給人家。

母親做的鞋墊子更精緻。針眼密密麻麻的。睹物思人,每次,到鞋櫃子裏換拿鞋墊的時候,就會想起父親和母親。

去年今日,母親也因腦溢血而停止了呼吸。

按照習俗,整一週年,或點蠟,或照燈,或其他,以表示對逝去親人的弔唁。但,父親和母親,是虔誠的基督教徒,從不搞這一套。他們相信,人去了是到了另一個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