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包糉子的作文多篇

包糉子的作文多篇

包糉子的作文篇1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

端午節最重要的習俗當然是包糉子啦!早上起牀,外婆已經早早地站在冰箱前準備食材了。我連忙跑上去說:“外婆,我也要包!”“好,那你要認真一點哦。”“嗯嗯!”外婆把棕葉、紅棗、鹹蛋黃、糯米、細蠅準備好後,就可以開始咯!首先,將糉葉捲成漏斗形。然後,往“漏斗”裏放入一層糯米和鹹蛋黃,再放一層糯米。放完之後,把“漏斗”包起來。最後用細繩把它捆起來,一個糉子便完成了。我也學着外婆的方法做。可是,包起來的時候,“淘氣”的糉葉卻怎麼也包不住糯米。我犯了愁,這時,外婆笑着對我說:哈哈!你應該用手包緊它,這樣它就不會淘氣啦”我根據外婆說的方法做,終於包好了!隨後,我們又包了很多人鹹蛋餡的糉子。看滿臉皺紋的紅棗爺爺時,我似乎想到了什麼,趕緊包了三四個紅棗餡的`糉子。一盤挨挨擠擠的糉子一份份溫暖的愛。

糉子煮好咯!一盤香味四溢的糉子上桌了,爸爸拿起一個糉子就準備打開,我想:吃糉子就像拆盲盒一樣,不知道爸爸會抽到什麼餡的呢?我看着爸爸,沒想到,他竟然抽到了紅棗餡的!紅棗餡的那麼少,我爸爸可真是一個幸運兒啊!端午節真好,我愛端午節!

包糉子的作文篇2

吃糉子是五月五端午節的風俗,也是留念詩人屈原的一種方法。每到端午節前夕,人們就包起糉子來。聽奶奶說,糉子有許多形狀: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等。糉子的口味也多種多樣,有紅棗糉、蛋黃糉、板栗糉、豆沙糉、肉糉。

轉瞬端午節要到了,奶奶又開端包糉子了,我興致盎然地圍着她。只見她拿出準備好的資料:一大疊青青的糉葉,一大盆醬油拌過的糯米,一大盤醬油浸過的肉。奶奶先給我做演示:她拿起幾片長長的葉子,將糉葉放平,折起一個角,把米裹進去,然後用糉葉蓋起來,三兩下就把米裹得結結實實,再用線繞過來繞過去綁好。

看着奶奶包的美麗的糉子,我刻不容緩地開端測驗自己包糉子。我選擇了兩片鉅細差不多的糉葉,學着奶奶的姿態認真地包起糉子來。我把糉葉放在左手,又用右手壓了壓,從大盆裏舀了一點米,小心謹慎地倒在葉子上。接着,我將糉葉折起來包住小米粒,可是米粒不聽話,我一動,它就往外流,簡直是一羣小魚正在逃離鯊魚的嘴巴!第一個糉子以失利告終。爲什麼奶奶那麼簡單,我卻不會?合理我嘟囔着的時分,奶奶告訴我:“包糉子是個技術活,既要包得美麗,又要包得嚴實。你再調查調查,左手一定要拿得穩。”聽了奶奶的話,我再細心地調查了一次。第2次,我愈加詳盡,動作儘管慢了點,可是總算包好了!一個完美的小糉子出現在我的眼前,我拿了一條赤色的線,在奶奶的協助下把小糉子裹好,放在了桌上。小糉子如同在說:“小主人,謝謝你,把我做得那麼美麗”。

我也學會了包糉子,我要給自己點個贊!

包糉子的作文篇3

今天,我們有機會包糉子了。我按耐不住心中的喜悅,迫不及待的把媽媽爲我準備糯米拿了出來。

我先拿了一根棕葉子,把棕葉的上角折掉,讓兩片糉葉重疊,然後按照老師的方法把葉子旋轉起來,眼下糉葉就成了一個三形角,而這時就可以把米放進去了。隨後,用多餘的糉葉把米包起來。我小心翼翼地把它合攏,當我以爲我包的糉子已經天衣無縫,嚴嚴實實的時候,我發現這時有些米就像一個調皮的小孩子想跑出來,我興奮勁還沒過呢,這不,它們就要跟我唱反調了。我摩拳擦掌,準備重新再來一次。我屏氣凝神,每步驟都小心翼翼,慢慢地把它包好了,再用棕葉子把它拴好。一個造型獨特的糉子就出爐了。看着它乖巧可愛的樣子,我情不自禁想立馬拿回家,把它煮來吃掉。不過,還不行。後來我的動作越來越熟練了,輕而易舉地包好了一個個糉子。哈哈!我回家就可以大飽口福了。雖然,我包的糉子一點也不好看。但它在我的心目中是獨一無二、無與倫比的。並且,對它愛不釋手了,因爲這裏面注入的是我的用心。

今天,真是有意義的一天啊!我不僅學會了如何包糉子,還享受到和同學們一起包糉子的快樂,回家還有口福。嗯,不錯!今天真是完美的一天。

我拿着糉子一路走一路樂,到了家後,我立馬把它下鍋。過了一會兒,糉子的清香緩緩地從鍋中溢出來,我貪婪地嗅着這一絲絲,一縷縷的糉香,口水都要流出來了。糉子不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一個民族難以割捨的溫馨。

包糉子的作文篇4

記得第一次包糉子時,我手忙腳亂地把一個糉子都給包散了。當時的我只有七歲。今天,我們又要包糉子了。

我們把手洗乾淨走入包糉子教室。看到一大盆竹葉正在盆裏泡澡,也看到了花生先生、綠豆小姐都在盆裏聊天呢!只見老師先把繩子固定在椅子上,然後拿出一片只有一隻手臂那麼細的竹葉,弄出個三角的形狀,再往“三角杯”裏裝些糯米,裹好竹葉,用線把它捆起來,這樣一個糉子就包好了。

可是我哪會包糉子呀!好在我以前看媽媽包過糉子,她包的就像一個真正的三角形,但願我能像媽媽包得那麼好。開始包糉子了,我把竹葉弄成一個三角形,然後再放點米,正是因爲這個竹葉太細了,我只能放幾顆米粒。剩下的部分可就難了,我只好靠着那點記憶來回想媽媽包糉子的場景。就這樣,我包着包着,發現我包的完全不是三角形,可我也沒辦法呀,只好用繩子捆起來了。那個糉子只有指甲蓋那麼大,還是個正方形的。

我一個接着一個地包,一連包了七個。有的是正方形的,有的是愛心形的,還有的什麼形狀都不是,一個個五花八門的,什麼形狀都有。我過去瞧了瞧別的同學包的糉子,發現有的人比我包的還奇葩,有一個人還包了個“木乃伊糉”,還有的都散了。這些場景,如果你看到了也會覺得搞笑的。

最後五分鐘的時間,邱老師給我們拍了一張大合照,別人是乾杯,我們來了張“幹糉子”,整個畫面除了一根根的細線,便是五花八門的糉子。今天我們度過了一個別樣的端午節,並用這一方式來緬懷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包糉子的作文篇5

今天是端午節,媽媽買了許多糉葉、糯米、蜜棗……等。媽媽說:“陳琛,今天是端午節,我教你包糉子好嗎”?媽媽將包糉子的材料準備好,並沒有急着教我。媽媽又說:“在包糉子之前我先給你講一個關於端午節吃糉子的故事。

端午節吃糉子是爲了紀念詩人屈原。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的三閭大夫,他提倡要團結其他國家,來抵抗野心很大的秦國,但是偏偏楚懷王聽信了小人的壞話,不肯聽從屈原的勸告,結果被騙到秦國,關了起來。一直爲國家大事擔心的屈原,眼看着國家急難而無法拯救他的國家、無法實現他的理想,整天都非常憂愁。不久,這位懷才不遇的詩人就抱着石頭,投汨羅江以身殉國。屈原投汨羅江這一天,正好是農曆的五月五日端午節。大家爲了懷念這位詩人、紀念他的愛國精神。爲了不讓水中的魚蝦把屈原的身體吃掉,就用糉葉包米飯,做成糉子,投到江裏餵給魚蝦吃,希望屈原的身體不要受到傷害。包糉子的活動,便流傳到今天。

媽媽的故事講完了,我們就開始包糉子。我先拿兩片糉葉,折出錐形,把糯米和蜜棗放進錐形裏,再折成四個角的形狀,用繩子一捆,很簡單。可是,不管我怎麼努力,我包的糉子即沒有角也沒有形狀,扁扁的、怪怪的、難看極了。在看看媽媽包的糉子有棱有角,像一個變形的'長方體,非常漂亮。我們將包好的糉子放到高壓鍋裏煮,不一會,鍋裏飄出糉子的清香味。糉子煮熟了,香噴噴、甜滋滋的糉子呈現在我的面前。我在鍋裏到處找我包的糉子呢?一看,全都灑在了鍋裏,真讓我失望。

我多想把我包的糉子也投到汨羅江裏,也用這種形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包糉子的作文篇6

每當到五月初五端午節時,我和妹妹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包“糉子”趣事。

記得那是我七歲時候的事。

那天是五月初五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回老家,爸爸媽媽都在忙,真無聊!我和妹妹坐在門前的石頭上發怔發傻。我看了看四周,突然我像發現新大陸似的大叫一聲:“包糉子!”說罷,我如同瘋牛一般跑進了廚房,“偷”了好幾片糉葉跑出去。妹妹見了,疑惑地問我:“姐姐,這不是奶奶包糉子用的葉子嗎?你拿它出來幹嗎啊?”“有用,我們用它玩遊戲!”我還用神祕的眼神對妹妹使了個神祕的眼色。“玩什麼?”“包糉子。今天是端午節,奶奶在包糉子,我們也包糉子!你跟我學……”

我把一片糉葉遞給了妹妹,只見我拿起幾塊灰色小石頭,放在綠油油的糉葉間,然後我們學着奶奶的樣子把糉葉弄成花朵狀,“糉子”中間就露出了一個小口,我小心翼翼地捧着“糉子”,就像捧着無價之寶似的,我東張西望,說:“要拿個東西綁上去。”妹妹眼珠子骨碌一轉,說:“姐姐,你再去拿些奶奶包糉子用的那種繩子。”“好主意!”我說着一蹦一跳地跑上廚房去。一會兒,我滿面春風地跑下來,手裏拿着幾根繩子。“拿到啦!”我把繩子遞給妹妹,“開工!”我邊說邊忙活起來。

我把小口子捏在一起,用繩子繞住小口子一圈,準備想綁起來,“糟糕!怎麼綁啊!算了瞎綁吧!”我心想着,瞎綁一通,把繩子繞來繞去。忙活了好久,我和妹妹的“傑作”終於大功告成啦!我和妹妹拿着“糉子”繞着一塊大石頭轉,邊轉邊喊:“一斤咯!五毛一斤咯!”但等了好久,都沒人來買,我和妹妹就一直等,一直等……

啊,童年!美好的純真年華!

包糉子的作文篇7

今天中午我們的飯碗中多了一道特別的點心——糉子,這糉子是迎接端午,我們年級組織學包的,我包的糉子在別的同學碗裏。

其實包糉子是一門技術活。首先要準備蘆葦葉、糯米、紅棗和棉線;首先把蘆葦用開水燙一下,這樣就不容易破裂。把葉子擺好三片,從中間折成螺狀,用勺子盛一些米進去,再放一個大大的紅棗,接着再次倒米蓋住紅棗。完成後把卷在後面的葉子往前一折,蓋住螺形口,把長出來的葉子向右折一下,用棉線紮緊。爲了更牢固,用嘴咬住,另一端就好操作了,我多繞了幾圈,線繩縱橫交錯地五花大綁在那個可憐的小糉子上。說得容易,做起來就不一樣了,在包的過程中,我遇到了挫折。

我把葉子從中間捲成螺形,但螺形不好看,於是又重捲了幾次,終於好看了,可是剛要倒入米時,發現蘆葉上破了一條縫,我換了一片,卷一下,又有一片葉子裂了一條縫,我無可奈何,等換了四片葉子後,才勉強捲成了一個螺形,灌入米,放入棗包好,線繩紮好。才紮好,發現葉子又裂開,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包了個開口糉子;我嘆了口氣,氣憤地將米和棗從縫中擠出來,說:“這真是個糉子開口錢包”。

還有一次,包的時候還算順利,可到了後面扎線時,這糉子原來應是錐形的糉子。變成了平面三角形,被我壓扁了,搞得我哭笑不得。

我們這次包的糉子還要送給周圍幫助過我們的人,爲了讓每一位老師、護學的警察、孤獨的老人……都能吃到,我包了十幾個。其中有幾個是我獨創的袖珍型糉子:用一片葉子包成的,因爲蜜棗太大了,只能改成赤豆做包心了。

品嚐着同學們的糉子,覺得自己動手包的糉子比媽媽、奶奶包的都好吃一百倍,這是我永遠忘不掉的美好的記憶。

包糉子的作文篇8

說到糉子,大家都很熟悉,每逢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包糉子吃糉子。這不,我正在向我的外婆學習包糉子的技巧呢。

糉子,用竹葉或葦葉等把糯米包住,紮成三角錐體或其它形狀,煮熟後食用。我國民間過年時有吃糉子的習俗,這種食物,有稱爲“角黍”。

剛開始我好奇地問外婆:“外婆,包糉子需要什麼呢?”

外婆說:“需要有糉葉,綠麻或細棉線,糯米,餡。”

我們去了菜市場買了肉、糉葉、綠麻,回到家裏就開工了。

外婆拿了兩張糉葉,手把手教我了。

“先把糉葉像這樣彎成斗笠也就是漏斗狀,然後往裏面加糯米,加上一半多一點,放上餡,然後再加一些糯米,用四個手把它壓平,最後用糉葉把它包起來,再用綠麻把糉子纏起來,打上一個結頭,就完成了。”

“噢,是這樣啊。”我點了點頭。

我照着外婆的樣子,拿了兩片糉葉,把它們彎成了漏斗狀,並往裏面裝糯米。嘿,我這個漏斗狀的樣子還真像漏斗,剛放上的糯米,一下子就漏了出來。

外婆看見了,笑眯眯幫我把糉葉弄好,一邊說:“沒關係,初學者都這樣。”

我把糯米弄到糉葉裏的三分之二處左右,放上餡,用手指壓平,接下去我可犯難了,這個繩子該怎麼繞呢?我撓撓頭,向外婆請教。

外婆給我做了個示範,仔仔細細的做了一遍給我看,一邊做還一邊給我講解。

我把繩子繞了進去,繞完之後,這個糉子的一端竟然漏米了,沒辦法,只好讓外婆去“補救”嘍!

我又動手做了一隻,當然,這隻糉子做得總比自己第一隻好一點。一個下午過後,一大堆糉子被我們做好了,然後是要放到鍋裏去煮,要煮八個小時左右纔可以吃呢。

第二天,吃着自己做的糉子,真香哪,不信?來嚐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