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廣東大學聯考滿分作文(精選多篇)

第一篇:2014年廣東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廣東大學聯考滿分作文(精選多篇)

2014年:感情親疏和認識事物

宋國有一富商,一天大雨把他家的牆衝倒了,他的兒子說:“不修好,就會有人來偷竊。”鄰居的老人也這樣說。晚上富商家的東西被偷不少。富商稱讚兒子聰明,反而懷疑東西是鄰居偷的。

這是韓非子的一個寓言,直至今日仍有類似的故事,或與之情況不同甚至相反的故事。在認識事物和處理問題的時候,人的感情的親疏與認識事物正誤深淺有沒有關係呢?有什麼關係呢?

請以《感情親疏和認識事物》爲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內容符合話題範圍立意自定、體裁不限、800字以上。

滿分作文

1、跨越情感的感知

古語說:人無癡者,無可與之交,因其無深情也;人無癖者,無可與之交,因其無真氣也。古人交友,如此看重情感。可見,在我們人生的磨勵過程中,總會或多或少地受其感染。影響我們對世界的感知。在人們的腦海裏,感情是孩兒的囈語,是情人的依偎,父母的疼愛,朋友的信任。如此美好的事物,左右我們的思潮。但無論何時,總必須堅定心中的道德尺寸,衡量對與錯,是與非。以正義來認識世界。

戊戌變法掀起了近代中國的一場思潮變革,而我們錚錚鐵骨的英雄譚嗣同和其它五位同志們在菜市口灑下了震驚世人的鮮血。原本,他可以隨同朋友,攜帶家人遠走東洋。遠離衣衫襤褸的祖國,與家人共享天倫。可是,世人需要鮮血,需要振憾。他毅然放棄了一切。走上了斷頭臺,爲腐朽的社會敲響了重重的一記警鐘。中國的振興,世人的覺醒是他真正深情所在。親情、友情在他的愛國深情之中,只有在心中眷留。所以,跨越了感情的牽絆,感知才真正昇華了。

在非典肆虐的今天,我們的醫務人員爲世人注入了一股暖流。她們有的主動請纓去前線。有的放下新婚燕爾的伴侶,待哺的嬰兒,義無反顧地與病魔戰鬥,直到筋疲力盡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葉欣不止一個。她的精神將激勵一代又一代的人。繼續與逆鏡拼搏。白衣天使們並非至親情於不顧,而是在神聖的使命之前,以正義爲準繩來衡量自己的人生。跨越了情感,爲世人無私的奉獻。

生活不一定要轟轟烈烈,但總是擲地有聲。塵埃雖微,卻構成土地;水珠雖小,也折射太陽的光芒。在生活之中,我們要有所建樹,就必須不愛感情的親疏遠近的牽絆。正確地以正義,道德爲尺寸,認知世界,認知生命的價值。從而才能對社會有所奉獻。

魯迅說:“悲劇就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跨越了情感左右的正義的認知,決非對感情的毀滅,而是進一步使情感昇華。在那如同白駒過隙的人生之中,我們要生如春花之爛漫,死如秋葉般靜美。創造一部人間的正劇。必須從正確的深化認知開始,決不能感情用事,即使步履是踉踉蹌蹌,也至死不渝地往陽關大道前進。那纔是生命的真諦。

2、武侯自責表

臣漢丞相諸葛亮拜表漢帝:

臣此次兵出祈山,爲業復五銖,鑲除奸兇,北定中原,還於舊都,以恢宏先帝遺志,報三顧草廬之恩也。然此次出兵又無功而返,臣夙夜興嘆,食不甘味,夜不能寐。

此次出兵之時,大將魏延曾獻計,兵出斜谷,則長安唾手可得,然臣以爲魏延引人屢次叛主,有勇無謀,此計定於兇險,便未採納。近來細想此計真爲妙計,臣心中頗有感慨,便向皇上進言一二:

人立於世,身旁定有親疏遠近不同之人,近親近之人原本人之常情,,然疏者之言不可不聽,親疏之分乃皇上心中之所定,而忠佞之分卻不爲皇上心中所定矣。商紂親妲己,遠比干,箕子等忠言之士,以致身死而國亡;懷王內惑於鄭袖,外惑於子蘭,上官大夫等奸佞,卻外放屈原於汩羅,不聽其忠言,終身死他國,爲天下笑;始皇帝文才武略,一統天下,振長策而御宇內,然信臣趙高,不納外將蒙恬之言,最終三世而族滅;近至桓靈三帝,偏信近臣宦官之言,不納外朝忠言,以致十常侍之亂,董卓進京,山河破碎至此。此等事例概覽史冊,不可勝記。

陛下身爲人主,深居內宮,是與侍女宦者近而與廷臣遠矣,倘若陛下以此來分親疏,則漢室社稷搖搖欲墜,恐不得保。

望陛下不分臣之親疏。內侍外臣都心繫陛下,以報先帝之恩。所納之言,望陛下無論出自誰人之口,皆深思熟再加判定。若陛下能做到引,則爲天下之聖主,漢室之興可計日而待也。

臣分將之親疏而納言,以有今日敗績,然臣將再整旗鼓,奮力北向。討滅曹賊;但若陛下分臣之親疏而納言,則將失漢室之天下,不可復得矣。望陛下思先帝艱苦創業而得西南二州,勿使天下之民失望矣。

3、情役

心爲情役,人爲情役,何其悲哀!

香港電視劇《縱橫四海》給我最深刻的印象是:一位母親,爲了讓殺了人的兒子罪名不成立,竟說人是她殺的,寧願自己背上殺人犯的罪名,也要讓罪惡滔天的兒子逍遙法外!這位“糊塗”的母親自殺前說了一句話“他是我兒子!”哎!人爲情役,命爲情喪,何其悲哀!

“他是我兒子”,感情便有所偏重;“他是我兒子”,理智便可少些;“他是我兒子”,便可以心甘情願爲他頂罪;“他是我兒子”,一切的一切會變得理所當然,包括包庇、包括頂罪,這是何等的悲哀和愚蠢!人,常常如此,常都被感情所役使,無從掙脫。

心爲情役,人爲情役。俗話說:“事不關己,關己則亂。”同樣,事不及親,及親則失。事關及自己的親人,尤其是關乎父母兄弟,對事物的認知便有失偏頗。理智的天平一旦加入情感,便不可避免地產生傾斜,常常是感情親密的那頭下沉。有了感情,感情深厚,遇事待人便自覺不自覺地從己出發,從親出發,被感情所役使,彷彿被蒙上了眼睛,觸目所及,盡是黑暗。被感情所役使,心裏早已有所偏向。於是,便視聽混淆,聽到看到的都是己長人短、親者對非親者錯;於是,便昧着良心,幫親不幫理;於是,便耳目皆失,清白不分。這是何等的悲哀!心爲情役,認知便不分真僞、黑白、是非。

包拯曾說:“皇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這話極正確,要想心不爲情所役,必要做到情理兩分。情歸情,理歸理。親朋犯了錯,內心悲苦,但是不能因爲感情的親厚而作出悖理之事。這世上除了情誼之外,還有法理這把尺子。法理於人,猶如掃帚於地,掃去情在身上的污穢,掃去感情的役使,使得心境清明。《讀者》上提及另一位母親,爲了法理,大義滅親,不肯作僞證,親自將兒子送進監獄,這是何等的可敬!每個人心中都有感情,但是每個人心中也都應有一把尺子,一把量度感情與理智的尺子。不能因爲感情的深厚,而置法理於不顧,不能因爲感情深厚,便罔顧法紀,不能因爲感情的深厚而德義皆失。尤其是處於當今社會,提倡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倘心爲情役,就會視法紀、德義爲糞土,這怎能使得整個社會法網清明、德義大倡呢?又怎麼會有國家的興旺繁榮?倘若人爲情役,整個社會就綱法全無,德義皆失,又何來依法治國,以德治國?

願不再心爲情役,人爲情役。

第二篇:2014廣東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2014廣東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2014大學聯考滿分作文:慈善需行之有道

培根曾說,善性是人性與神性最相近的地方。那麼慈善,自然也就是人性中善性最確鑿的流露。慈善是一種精神的體現,不應流於形式。缺乏關懷的慈善就成了施捨,而施捨,恰恰是毒藥。 慈善,不僅僅是助人,更重要的是“省人”。當年,倘若今日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得到一碗免費的食物,而非勞動得來,那麼他大概也會像衆多饑民一樣瀕於困頓。在做慈善的同時,在提供幫助的同時,要使被幫助者振作起來,鼓起生活的勇氣。如果不能,勿寧不給,以免受者得之而依之,陷於沉淪。慈善中包含的更多的是人性的關懷,而非單純對弱者的憐憫。憐憫是不值一錢的,而關懷卻是無價的。慈善還需以適應受者的心理的方式施行。亞聖孟子有云:嗟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陳光標的高調慈善自然是不提倡的,只因更多讓人覺得像站在道德的高峯進行居高臨下的施捨。不談流於形式之嫌,此舉更像在用受者的自尊心往自己臉上貼金。生前曾被媒體批評“一毛不拔”的史蒂夫﹒喬布斯,去世後被發現賬上曾有一筆對斯坦福大學的高達25億美元的鉅額捐款,而且是匿名的。我想,流浪漢對玉米、燒餅之需要,應當更甚於也更樂於對五毛、一元之需要。除了要在施行慈善時注入關懷,又以合適的方式施行之外,施行慈善還必須行之得處。有些人,並不真的需要我們的善意。正因爲有人行善不得處,纔會有某紅十字會人員的瘋狂炫富,纔會有漁夫和蛇的悲劇。將慈善行之得處,不是吝惜我們的善心,而是爲了更高效地利用我們有限的慈善資源,去幫助真正需要的人。

我們都是蒼穹下奔碌於浮世的小人物,我們的小慈善無法像蓋茨夫婦消滅天花病毒那樣一揮而就。我們都有自己的一顆善心,中學生、律師、清潔工、公交車司機,沒有誰的善心更高貴。正如布魯斯﹒韋恩所言,“英雄可以是任何人”,慈善可以流露於舉手投足間。攙扶孕婦上公交車,爲福利院打掃衛生,甚至與落單的老人閒聊,都可以是善心的體現。

古人根據人創作了神,而人依靠善心貼近了神。善良的心性透過慈善的舉動點燃了歷史的火炬手手中的火把,照亮了人類的文明。而這其中的火炬手,既可以是白手起家的富翁,也可以是拒絕施捨的窮人。

點評

“善性是人性與神性最相近的地方”。此文開篇高屋建瓴,以人性的切入去探勘善性的本質,並對“慈善與施捨”做了確切的辨析,雖不過三言兩語,卻字字切中要義。接着,作者在對慈善的關懷本質、施行方式、落實對象的幾個層面上進行了縝密有效地論述,思想成熟深入,表達擲地有聲,展現了一位關注社會思考獨立尊重內心的中學生的良好風範。文章結尾兩段尤爲令人稱道。作者不被材料鎖定,在有限的生活經驗之上,以更爲寬闊的胸襟,擴大了對善行的“施者”的界定,同時,與之延展的慈善的內涵和外延也有了更爲豐富的現實意義。

確實,行善路上,人人都是高貴的善性傳遞者,財富與善心不一定成正比,尊嚴也從來沒有排行榜。善在大愛裏,更在細節中。

2014廣東大學聯考滿分作文:善行,我該如何安放你?

慈善,本該是一個充滿人性關懷的字眼,是一個能讓行善者體知自身對於社會超出個體有限價值的義舉,亦當成爲受助者生命的冬天裏的一把溫暖的手爐,但如今,它遭遇的敏感和尷尬人盡皆知,就如那個感激卻婉拒的家庭。

使慈善處於如此進退維谷的境遇的,在我看來,可能是行善者披着慈善外衣的功利和作秀之心,但更多的情況下,我無奈地認識到,行善者的一顆赤誠之心無可置疑,而他們行善舉的方式往往成了讓愛傳遞的最大阻礙。正因爲他們總是慣於以“救世主”的目光來表達對弱勢羣體的善意,受助者在這目光的省視下被點燃的一顆過於澎湃的自尊心讓善意之舉充滿了火藥味,從而,受助者拒絕犧牲在弱勢地位下愈顯珍貴的尊嚴和平等來滿足慈善家的自身價值認同。就如那最後以施捨之名拒絕捐助的家庭,我相信,生活尚且難以爲繼的他們需要這份幫助,也許是以往受助的不堪經歷或這位富翁的施助方式讓他們艱難的選擇拒絕。

然而,慈善之路不應因行善方式不當而閉塞阻滯。既已找到癥結,何不求良醫以自治?

真正的慈善家往往堅決丟下慈善這件標籤,而以人類共同體的身份去行善,如同約翰多恩那句:“人不是一個孤島,所有人的不幸皆是我的不幸”。唯有如此,行善者才能真正懂得他想幫助的對象,才能以最適當的方式給他們以樂於接受而有意義的幫助與扶持,讓受助人覺得,他們是以平等的地位扶持着前進,而不是如難民領取政府施捨的粥糧。

晏陽初,世界平民教育之父,他是在發現了“苦力”的價值的基礎上向他們伸出援助之手。在平民教育運動中,與其稱他爲教育界的慈善家,不如尊其爲所有農民、苦力的老師、朋友。他曾說:“欲化農民,必先農民化。”他不願安居太師矣,空談誤國計,而是紮根到農民中,探索真正對他們有用的善舉——開化與教育。

人類作爲一個共同體,要成爲堅固的島嶼,需要慈善的力量來修補脆弱的堤壩,而要讓慈善有力前進,就必須行善者脫下救世主的眼鏡,帶上捐助對象的眼鏡,紮根到他的世界中,問一句:“你需要什麼,我們能共同努力改善些什麼?”這纔是有持久力量的真正慈善,需要我們以對的方式共同前進。

點評

本文緊扣富翁熱心慈善事業,捐助三個家庭的材料,引出有關慈善的話題,並以此爲中心內容展開論述,符合本次作文的材料內容和含意範圍。

文章開篇簡單點出慈善的意義後,順勢提出慈善遭遇婉拒的尷尬問題,進而分析產生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在於行善方式不當,緊接下文論述如何改變方式,以人類共同體的平等身份行善,並舉晏陽初的事例以佐證。最後,以共同努力改善慈善的方式爲願望收束全文,回答了文章標題提出的問題。

文章觀點明確,真正有效的善行需要採用適合捐助對象的行善方式,在捐助者和受助者之間搭建起平等互信的橋樑,讓善意順利進行,讓愛心順利傳播。對當前慈善存在的社會問題分析較深入,認識較深刻,能夠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揭示事物內在的因果關係,思路清晰,論述較有層次。

2014廣東大學聯考滿分作文:讓愛雙向流動

中國有句名言說道:“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可見,報答他人的善意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並被沿襲了下來。這是有一定道理的。人都有需要幫助的時候,如果接受了幫助卻當作理所當然,而不懷感激之心,報答以愛的話,誰還願意提供幫助呢?因此,爲了社會和諧發展,請莫傷好人心,讓愛雙向流動。

令人可喜的是,心懷感激的人在我們的社會是佔主流的。當一個白手起家的商人發財致富時,他必定不會忘記自己以往艱苦的日子,這也就使他有了傳遞愛意給那些還有需要的人的願望。我們都是凡夫俗子,相信大多數人是願意品嚐到感激的喜悅之情的。當施捨者看到自己幫助的人懂得回報,哪怕不是對自己,而是對社會、他人,他已經看到自己所爲的價值,這無疑讓他產生了延續自己善舉的動力。這是愛的付出,是愛的雙向流動,也是愛的獲得,社會因此受益。

也許你只付出了一分,但社會可能受益萬分。還記得去年夏天北京那場特大暴雨嗎?災情在播報着,但溫情也在上演着。一夥從河北農村趕來的人們救助災民,置個人安危而不顧的行爲受到大家的讚賞。殊不知,他們都是當年唐山大地震的獲救者,是衆人的無私奉獻讓他們擁有了繼續生存的物資和信心。而現在,不忘回報的他們來幫助另一撥人獲得新生。愛與正能量的流動頂託着社會,站立、前進。我們也忘不了那最美麗的鄉村教師——伍玉錫,身患胃癌十多年,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的他這麼多年來從沒落下一節課,從沒少批改一次作業。是社會人士和學生以及學生家長的關懷、幫助他支撐在講臺邊。這種雙向流動的愛比金子更寶貴、更堅硬。

當然也存在着愛的“返回鏈”缺失的現象。看看陝西一位任內幫衆多企業融資,任後卻慘被企業“拋棄”的局長便可知,單向的愛是多麼痛苦,社會將會變得不那麼和諧。

莫讓“雙向的愛”缺失,讓愛傳遞下去。

點評

寫考場文章以立意爲先。這篇文章之所以優秀就在於其立意境界很高,認爲愛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還是可以流動的,呼籲“讓愛雙向流動”。捐助與受助都是愛的表現,彼此應該互相尊重,互有溝通交流,這個世界纔會充滿愛,並且一直傳遞下去。從立意這個角度來講,作者這樣的立意在衆多考生中算是上乘的,也是最值得肯定的一種立意。

圍繞着“讓愛雙向流動”,作者在第二段,從施捨者的角度,表達了愛的雙向流動的意義。第三段,運用了兩個事例,作者從受助者的角度表達了愛的流動的價值。第四段從反面例子入手,表達了單向的愛的痛苦。最後發出呼籲:莫讓雙向的愛缺失,讓愛傳遞下去。

作者思路清晰,緊緊圍繞中心展開論述,是一篇考場優秀作文。

第三篇:廣東大學聯考滿分作文上【2014】

2014廣東大學聯考滿分作文:生於此岸,心無岸

洪荒宇宙之中,歲月長河之上,我們就降生在這一時代,不偏不倚,不快不慢,誕生在屬於我們的時代。我們生長的這片土地,有林立高樓,燈紅酒綠;我們停靠的這個海岸,有冷漠喧囂,名利衝突??

於是我們埋怨此岸的風景,一心想跋涉到看似富饒的彼岸。恰如歷史學家湯因比,他選擇出生在公元一世紀的中國新疆,去感受衆多文化交織迸發的絢爛景象。但正如狄更斯所說的:"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每個時代都有其兩面性,所以面對身處的時代要積極地投入其中,縱使身處喧囂,只要在心中修籬種菊,也如身處淨土。

還記得大唐時代的玄奘,那時只有烽火狼煙,錦書雁帛,交通不便,但他乘危遠邁,策杖孤征,穿越一百二十多個國家,心懷"寧可西行求生,絕不東還求生"的信念,最終達到印度,取經返回大唐。從此,讓更多人在佛經中虔誠地洗滌盡自我的靈魂。玄奘沒有生於這個科技發達的年代,但他憑藉心中的信念,到達了心中的聖地。因此,環境的束縛並不重要,我們所要做的就是適應時代,儘自己所能爲腳下的土地植樹種花,涵養靈魂的源泉。

所以面對生活節奏快的今天,我們要在日常工作後爲自己衝一杯淨心之茶,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面對道德缺失,人情冷漠的現狀,更要堅守內心本真,儘自己所能爲世界點亮一絲光。

生於此岸,認真走好每一步,儘管歲月的跫音落在了此岸,靈魂卻盡情地遊蕩,去感受過去的淳樸,揣摩未來的發展。著名作家熊召政便深刻地體會到這一點。獨自行走在黃山的雨夜中,他不感到寂寞,因爲黃山的每一山、每一水、每一木都是等待了他千年的酒友,陪他把酒言歡,與他在崇山峻嶺間完成了一次心靈的對話,讓他領略了千年間時光留下的箴言。

恰如居里夫人所說的:"我以爲,人們在每一個時期都可以過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生活在這個鋼筋水泥築成的年代,我們也依舊尋得自我的價值,同時也能在心靈清淨中聞宮商角徵羽,行仁義禮智信,我無法趕上李白的春夜桃李夜宴,也不想到未來的土星上居住,我需要的是好好愛護腳下的土地,欣賞此岸的風景,然後讓心靈攜取古今的有益的思想,細描未來的美妙,且歌且行,足矣!

範文二:

生不必逢時

餘嘗聞或嘆其時運之不濟,命途之多磨,捶胸怨道:"生不必逢時",然餘又聞我命由我不由天之豪邁言語,故餘以爲:生不必逢時也。

生不必逢時也。若君以爲,生於亂世則遭難於身,生於太平盛世則高枕無憂,則君將悔矣。有言道:"亂世出英雄,"造就英雄偉才之因非時非出身

也,而因人也。

孟子曰:"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若有才,終將有用武之地,英雄不問出處,是英才是庸才,以其所成之就而論之。成大事者,看己之才德,非天時地利也。

泱泱中華,百家爭鳴,文化之燦爛非他國能及。漢賦之綺麗,唐詩之魁奇,宋詞之精奇,明清小說之傳奇,皆因各朝文化之異,各時有各時之精華所在。無論生於何時何地,凡有才能者皆將佔有一席之地,何須嘆生不逢時也,生活之趣,成功之道,非時能佐之。餘以爲天生我才必有用,黃天不負有心人。能發揮己之所長,做力所能及之事者,皆能覺生活之趣,以平凡而生不凡,終成大事。

有名言如是:態度決定高度,人之心,定人之行,心,若懼爾生存之境,則使爾因懼避世;心,若能堅則無論爾於何時何地,亦不會輕言棄語,縱生不逢時,爾不自棄,自當有所作爲。埋怨無用,哀泣無用,是不能就我我就時,方爲真理。有心,堅若如此,又有何懼之?

姜太公苦等半載,白雙鬢老去華顏,亦磨不去其雄心壯志,故其等來文王,最終成百家之宗師,皆因其心堅。太史公曆宮刑之辱,亦不因時而棄,終留無韻之離騷之史記於世,其皆因表心堅勝於時勢。

集上文之所述,故餘以爲:生不必逢時,縱時不就我亦應由我就時,以心堅而成大事,不甘認時任命,甘讓己生碌碌無爲,此乃弱者所爲,餘鄙之。 範文三:

我想生活在唐朝

我想生活在唐朝,因爲那裏是詩的世界。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夢迴無數次,幻想千百回,我想生活在唐朝。在唐朝,我可以與李太白一道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我可以與他並肩闖天下,學詩學道,任劍闖逍遙。每日,我與他高吟"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豪放詩句。我與他於花間獨酌,於月影下舞劍。我想生活在唐朝,因爲那裏是屬於詩的神聖殿堂。太白秀口一吐是半個盛唐。在唐朝,我可以接觸到高吟"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陳子昂,感受他的悲憤;我可以接觸到暢言"閣中帶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的王勃,感受他的才氣;我可以接觸到那"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登科後才人,感到他的得意和輕狂。

我想生活在唐朝,生活在詩的世界裏。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生活在唐朝,我可以領略到楊貴妃的驚人美貌,可以感受到唐玄宗的癡情,可以感受到那股纏綿悱惻的哀怨之情。馬嵬坡下的濺血,散發的是一股蒼涼。我想生活在唐朝,因爲我想領略唐朝的情,唐朝的氣度,唐朝的盛轉衰。傳說中唐朝恢宏大度,充滿泱泱大國的氣度。我想生活在唐朝,如詩如畫的世界。"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只爲妃子笑;"漠漠水田飛白鷺,鶯鶯夏木囀黃鸝",王維眼中的唐朝如此如詩如畫,吸引着我的嚮往。我想生活在唐朝,每日陪伴王維看那雲捲雲舒,花開花落,看那明月在鬆間上,那清泉在石上流。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我想生活在唐朝,那個用詩來構造的朝代。安史之亂的踐踏,使我感受到了杜甫的悲憤。當他聽聞河

南河北收復之時,高吟"青春作伴好還鄉"時,我感受到他的狂歡。我想生活在唐朝,領略一羣愛國人士發出的肺腑之音,聆聽大唐王朝的號角聲,領略由盛轉衰的悲壯。沒有人爲杜甫送葬,沒有人爲他默哀,我想守在他身邊,用他的詩、他的才,來表達那股愛國之情。

我想生活在唐朝,無論是盛唐還是衰唐,它都是詩化了的世界,充滿了詩意,如畫江山在王維手中成了詩境,豪邁之情在太白口中一吐便成了千古之情,熱血灑落的戰爭在詩的表達下盡顯其情境。唐朝,一個詩的朝代。

我想生活在唐朝,因爲那是詩的世界,埋藏着千年的情感。

範文四:

生逢其時

我想起《雙城記》中開篇時的那句話,這是一個最繁華的時代,這是一個最蕭條的時代,我們永遠在時代的夾縫裏徘徊、掙扎、躊躇獨行,天上地下人間更仿得找不到一個立足之地。而我卻以爲,不論生活在那個時代,我們都該懷着寬恕與愛,去面對這個世界、去活着。

生活在十九世紀的狄更斯,彼時改革初行社會動盪,英國貴族與底層貧民矛盾激化,資產階級戴着虛僞的面紗招搖過市,那算不上一個好的時代,換句話說,那並非一個適合文藝發展的時代。可是生活在那個時代的狄更斯並沒有縱情歌酒懷着絕望的心情自暴自棄,也沒有憤懣偏激、用一支筆寫作生命的孤注一擲,相反他給當時的英國開出的一劑良方是寬恕與愛。他書寫

《雙城記》、《霧都孤兒》,他寫的不是革命時史,而是捕捉了那個時代的氛圍,用一個故事告訴人們仇讎相報終無已時,流血只能造成更多的流血,只有寬恕能拯救這個世界,仁慈如狄更斯看似最不適合那個陰暗的時代的,可是他能勇敢地直面它,用自己的力量去感化那個社會,在最不適合的時期裏做出了最合適的壯舉。

而在現代,二十一世紀的伊拉克,我彷彿又看到了這種力量——那個生活在巴格達的八歲少年卡馬爾。哈希姆。他行走在哀鴻遍野、民不聊生的那片土地,有這麼一句詩歌形容這個時代的中東,“山坡上的靈車來來往往,日以夜繼。”沒有少年的玩樂,沒有吃得飽的熱飯,只有硝煙與戰火,明滅不熄,多少人

在貧民窟、難民營裏祈禱,來生不要生在這裏,可是卡馬爾並沒有,他拿着相機記錄伊拉克的點點滴滴,每一個溫情的畫面:有老人坐在書店的門口閱讀,太陽從棕櫚樹後徐徐升起,咖啡館的門外擺着一杯免費飲料。這算是一個糟糕的時代,這是一個沒有任何孩子願意生活的時代,然而卡馬爾用自己的微薄的力量去記錄那些愛與溫暖,鼓勵每一個伊拉克人勇敢地、努力地活下去,這是在最不適合的時期裏最合適的救贖。

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生卒,然而又有多少人終生困於自己的生不逢時而最終鬱鬱而終。如那個錯生在帝王家的亡國詩人李煜,如那個最憂憤了一生最終病死的賈誼。倘若他們能正視自己的年代,能用自己的力量去改變一些什麼,那麼歷史會否有所不同?

不論我們生在繁華的時代,抑或蕭條的歲月,都應當拿出自己的力量。那不是殘忍的力量,不是無情的力量,它或許微弱並伴隨苦難,卻能在深淵中帶來光明,在堅韌中捍衛我們的愛——這便是生逢其時的全部詮釋。

—北大資源研修學院

第四篇:2014廣東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2014廣東大學聯考滿分作文:慈善需行之有道

培根曾說,善性是人性與神性最相近的地方。那麼慈善,自然也就是人性中善性最確鑿的流露。慈善是一種精神的體現,不應流於形式。缺乏關懷的慈善就成了施捨,而施捨,恰恰是毒藥。

慈善,不僅僅是助人,更重要的是“省人”。當年,倘若今日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得到一碗免費的食物,而非勞動得來,那麼他大概也會像衆多饑民一樣瀕於困頓。在做慈善的同時,在提供幫助的同時,要使被幫助者振作起來,鼓起生活的勇氣。如果不能,勿寧不給,以免受者得之而依之,陷於沉淪。慈善中包含的更多的是人性的關懷,而非單純對弱者的憐憫。憐憫是不值一錢的,而關懷卻是無價的。

慈善還需以適應受者的心理的方式施行。亞聖孟子有云:嗟爾而與之,乞人不屑

也。陳光標的高調慈善自然是不提倡的,只因更多讓人覺得像站在道德的高峯進行居高臨下的施捨。不談流於形式之嫌,此舉更像在用受者的自尊心往自己臉上貼金。生前曾被媒體批評“一毛不拔”的史蒂夫﹒喬布斯,去世後被發現賬上曾有一筆對斯坦福大學的高達25億美元的鉅額捐款,而且是匿名的。我想,流浪漢對玉米、燒餅之需要,應當更甚於也更樂於對五毛、一元之需要。除了要在施行慈善時注入關懷,又以合適的方式施行之外,施行慈善還必須行之得處。有些人,並不真的需要我們的善意。正因爲有人行善不得處,纔會有某紅十字會人員的瘋狂炫富,纔會有漁夫和蛇的悲劇。將慈善行之得處,不是吝惜我們的善心,而是爲了更高效地利用我們有限的慈善資源,去幫助真正需要的人。

我們都是蒼穹下奔碌於浮世的小人物,我們的小慈善無法像蓋茨夫婦消滅天花病毒那樣一揮而就。我們都有自己的一顆善心,中學生、律師、清潔工、公交車司機,

沒有誰的善心更高貴。正如布魯斯﹒韋恩所言,“英雄可以是任何人”,慈善可以流露於舉手投足間。攙扶孕婦上公交車,爲福利院打掃衛生,甚至與落單的老人閒聊,都可以是善心的體現。

古人根據人創作了神,而人依靠善心貼近了神。善良的心性透過慈善的舉動點燃了歷史的火炬手手中的火把,照亮了人類的文明。而這其中的火炬手,既可以是白手起家的富翁,也可以是拒絕施捨的窮人。點評

“善性是人性與神性最相近的地方”。此文開篇高屋建瓴,以人性的切入去探勘善性的本質,並對“慈善與施捨”做了確切的辨析,雖不過三言兩語,卻字字切中要義。接着,作者在對慈善的關懷本質、施行方式、落實對象的幾個層面上進行了縝密有效地論述,思想成熟深入,表達擲地有聲,展現了一位關注社會思考獨立尊重內心的中學生的良好風範。

文章結尾兩段尤爲令人稱道。作者不被

材料鎖定,在有限的生活經驗之上,以更爲寬闊的胸襟,擴大了對善行的“施者”的界定,同時,與之延展的慈善的內涵和外延也有了更爲豐富的現實意義。

確實,行善路上,人人都是高貴的善性傳遞者,財富與善心不一定成正比,尊嚴也從來沒有排行榜。善在大愛裏,更在細節中。

第五篇:2014年廣東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年大學聯考作文

對常識的經歷與認識

我們生活在常識中,常識與我們同行。有時,常識雖易知而難行,有時常識須推陳而出新.....。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生活中與“常識”有關的經歷或你對“常識”的看法。自擬題目,自定寫法,不少於800字。 2014年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滿分作文第一篇:如此常識

一大早,廠長剛來到辦公室,小李便串(原文如此,應爲“竄”)了進來,手裏捧着一杯熱氣騰騰的鐵觀音,諂媚地遞給廠長,神祕兮兮地小聲說道:“廠長啊,跟您商量個事兒,帶我的那個師傅,能不能換成徐科長?”廠長大惑不解:“怎麼?張師傅對你太嚴厲?”“沒有的事,張師傅經驗老到,技術純熟,這樣好的師傅應該留給小王。”“行,沒問題。”

原來,小王和小李是新來的學徒,廠裏分配了兩個師傅,各自帶領他們。原先廠裏安排小李的是最優秀的張師傅,不知爲什麼,他竟要求更換。

培訓很快開始了。張師傅不愧是老手,他待小王嚴厲苛刻,做不好要求重做,哪怕只是一個小齒輪不光滑也要求重(原文如此,應爲“從”)頭再來;犯了錯誤嚴厲懲罰,不讓吃飯是常有的事;除此之外,還要求小王看一堆理論書籍,理解吃透要點。小王每天累得滿身大汗,一沾枕頭便睡。相反,小李倒清閒自在,每天跟着徐科長進進出出,應酬交際,技術沒學着多少,油水倒是撈了很多。小王看在眼裏,納悶不已。

一天,小王終於有機會找到小李,劈頭便問:“你我都是學徒,爲什麼你學得那麼輕鬆?”小李嘿嘿一笑,湊近他耳朵小聲說:“兄弟,這你就不懂了。現在這個社會上,看重的是關係,不是技術。徐科長有親戚是高官,我這幾天跟着他見識了不少大人物,他還說等他做了廠長,就提拔我做副廠長,有人脈,有好的人際關係纔是前途,這是常識,懂嗎?”小李拍了拍小王的肩膀,晃悠悠地走了。

小王回去跟張師傅一說,張師傅怒不可 (原文如此,應爲“遏”):“常識?狗屁常識!現在社會就是人人講關係,人人攀關係,才滋生了一大堆不學無術的蛀蟲,才導致真正的人才被埋沒!不要聽他胡說,國家需要的是技術,是人才,有過硬的技術纔有前途,這纔是常識。好好學吧。”小王點點頭,繼續每天起早貪黑的苦學生活。

一年後,培訓結束,適逢國家需要高技術人才之際,優秀的張師傅做了廠長,在廠裏掀起“學紮實技術,爲國家效力”的熱潮,小王以優異的理論成績和過硬的技術操作順利畢業,升任高級技師,月薪過萬。至於徐科長,由於親戚受賄被捕,自己也因爲沒有實際才幹而下崗了。小李的如意算盤打錯了,他只得重新從學徒做起。

廠裏又分配了一個師傅給小李,培訓開始當天,小李驚訝地看見迎面走來的竟是小王。莫非?“沒錯,我就是你的師傅,”小王湊近他耳邊小聲說:“還要告訴你,有真才實學纔有前途,這是常識,懂嗎(原文如此,應加‘?’)”小王拍了拍小李的肩膀,看着小李愣住的樣子,開心地笑了。

滿分作文第二篇:重視常識

常識,就在我們身邊,它是最簡單不過的知識。然而,真正重視常識,把常識放心上,付諸行動,運用於生活的,又有多少人呢?

樑文道曾著《常識》一書,書中有一句話:我所寫的都是常識,之所以有人不懂,是因爲這是一個常識匱乏的年代。我認爲,常識之所以會匱乏,原因就在於人們太輕視常識,或者認爲常識是理所當然的道理,所以根本不曾將常識討於行動。

上海商學院的那場大火仍舊曆歷在目,六個美麗的青春年少的女學生,那縱身一躍,如同斷翅的蝴蝶,與地面接觸的一瞬間,六個美麗的生命便瞬間消失,多麼令人痛心!對此,有人說是這六個學生不懂逃生,

也有人說是學校管理不嚴。但不管哪一種情況,都體現了常識的缺失。假如女學生懂得常識,她們便做好防火措施,起火的時候也能想方設法求教(原文如此,應爲“救”),或者尋找逃亡的道路,而不會選擇跳樓這一絕路。假如學校方面懂得常識,重視常識,便能加強管理,清除隱患,防患未然。

因爲常識的缺失,導致了生命的凋零。常識,絕對不是毫無用處的簡單道理,決非通俗讀物忽略的小細節,而是關係到生存的基本技能,是能影響我們人生的智慧。因此,我們必須時時把常識放在心上,有時它便能成爲我們的一種護身符。

然而,有些時候並不是我們不懂常識,而是我們忽略常識,沒有把常識付諸行動。曾有一則消息,上海一名不守交通規則(原文如此,應加“的”)女博士橫穿馬路,引發人們的討論和深思。“紅燈停,綠燈行”,這是連小孩子都懂得的常識,明白這個常識卻偏偏不這麼做。假如這個女博士真的發生了意外,那她又能怪誰呢?所以,認識常識很重要,把常識付諸行動同樣重要。

如今社會上出現的各種不和諧現象越來越多,杭州的“70碼”車禍、成都的公交車自燃等等,可謂駭人聽聞,但是這不僅僅是一種災禍,更是一種現象,假如人們都(請你收藏好 範 文,請便下次訪問:)重視常識,並且將常識付於行動,那麼這樣的災禍還會頻頻發生嗎?

把常識放在心上,付諸行動,人生那些不必要的障礙便自然減少。重視常識,是安康人生的重要保障。

滿分作文第三篇:別讓常識束縛了你

印度的馴象人很聰明,他們在象還小的時候便把它縛在樹樁上,小象的力量不足,掙脫不了繩索。久而久之,小象形成了這樣一種常識:繩子是扯不斷的。這種想法一直伴隨着它,以至在長大到只需輕輕一甩便可逃脫時,它也不會逃跑了。

小象變成了大象,不變的是它心中形成的常識,小象受制於繩,大象受制於常識。驚歎馴象人聰明之餘,我們又是否意識到,其實,我們很多人也被常識禁錮了頭腦,失去了創造力。

常識固然是重要的,這一點毋庸置疑。常識能讓我們少走彎路,但是,僅僅有常識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在掌握一定常識後,還要學會突破進取,推陳出新。

蘋果熟了就會掉在地上,這是常識,別人或許只是撿起來吃掉,但牛頓,卻從這個常識中看到了不同,引發他深入思考,最終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同樣是常識,對於沒有準備的人,它依然是常識,對於做好了準備的人,它是通往更高殿堂的一塊基石。只有通過常識看到實質,我們纔能有長足的進步。

袁隆平剛開始研究雜交水稻時,有一位資深的老教授對此不屑一顧,說:“水稻沒有雜交優勢,這是常識,你難道不懂嗎?別再浪費時間和精力去做這種沒有意義的事了。”袁隆平對此沒有過多的理會,全力投入實驗,最終培育出產量翻了幾番的秈型水稻。假使袁隆平當初聽信教授,也迷信常識,那麼,還會有秈型水稻的誕生,還會有“雜交水稻之父”的美稱嗎?答案是否定的。常識,之所以會成爲常識,自然在人們心中已經植下了根,輕易不會改變。所以,當一種有違常識的看法被提出時,必定會引起許多人的反對。這時,我們不應該因此而放棄,而應該學習袁隆平的精神,堅持不懈。失敗了,只是證明常識真的正確,我們並沒有失去什麼,成功了,那麼我們涉足的就可能是一片全新的土地,等待我們去開拓。突破常識並不侷限於科學領域,生活中也如此。

李洪新,一個下崗的工人,在觀察到廚房的油煙後,並沒有像別人一樣默默忍受油煙的嗆口嗆鼻,而是突破了廚房必有煙的常識,自己調製出了冷花生油,結果,受到魯花集團的青睞,自己也發了財。朋友,莫讓常識禁錮你的頭腦,抹殺你的創造力,我們應該不斷去懷疑,去開拓,尋找屬於我們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