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歷年江蘇大學聯考滿分作文:智慧的境界(多篇)

歷年江蘇大學聯考滿分作文:智慧的境界(多篇)

歷年江蘇大學聯考滿分作文:智慧的境界 篇一

高粱成熟了,它在夕陽下悄悄羞紅了臉;麥子成熟了,它在晚風中低下沉甸甸的`頭;蓮藕成熟了,它靜靜地藏身在黑黑的淤泥裏……智慧就像這多姿多彩、千姿百態的大自然一樣,它是在四季風雨和歲月流轉中歷練出的能力和經驗,也是一種無聲的積澱和靜默的奉獻,它如自然一般自有其本身的景象。

智慧自有其姿態和表情。它不同於當代“達人”“贏家”“土豪”“暴發戶”“貴族”的春風得意,躊躇滿志。生活中,也許它只是一種寂寞,平易、樸素而謙卑,甚至只是一種“真實”。

猶記得托爾斯泰在亞先基火車站望着揀煤渣的孩子流下眼淚,爲了離開“老爺的王國”,他拋棄家庭和自己的莊園,這位以這次悲壯的“出走”而在歷史上定格、被譽爲“19世紀俄羅斯的良心”的老人,把畢生智慧都奉獻給了他的農民兄弟。在他的作品裏,有泥土的芬芳,白樺樹早春綻放的葉蕾,農婦、孩子的歌與哭、淚與笑……而他只爲自己留下了波利亞納樹林間那一方最樸素的墳墓。這種智慧不是生活的小技巧,不是生活經驗的簡單總結,而是將生活的真實和生命的樸素標記成永恆的文化符號的一種大境界。

生活中總有“智慧”的人,能解決問題,能高瞻遠矚,能轉變局勢……但汪曾祺只是一個“普通”人。可是當汪曾祺在《葡萄月令》中對葡萄的栽培種植技術娓娓道來、如數家珍時,卻感動了一代人。他樸素的文字中沒有對那場歷史浩劫的抨擊批判,他也沒有因個人身世沉淪牢騷滿腹,但是他葡萄架下的慈祥天真卻如陣陣春風撫平人世間多少傷口。“樹綠了。雪化了,土地是黑的。黑色的土地裏長出了茵陳蒿。碧綠。”這種智慧不是技術性的,而是一種文心慧性。它是生活歷練的返璞歸真,也是繁華過後歸於平淡的真純。所有的知識、能力、經驗都只是它的基礎,如果沒有對“人”的關注,沒有對生命的敬畏,沒有對生活的熱愛,沒有一顆超越個人與現實的悲憫之心,就難以成就這樣樸實的偉大。

這種智慧成熟而大氣,明亮如月,皎潔清澈,能用樸素的生活細節彌補歷史與現實的殘損,能用詩性與平和滌盪世情人心的浮躁悲苦。

是的,智慧自有其顏色和溫度。它不同於“機敏”“機智”“機變”“聰明”,相對而言,它似乎更合乎中國古人所說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它不機巧、不靈活、不會隨機應變,路子不野、手段不多,甚至危機來臨時,它不懂得逃避和躲藏!它只是把自己放在生活的最低點,默默地堅持着自己的堅持,而後在自己的堅守中自成境界!

在我看來,今天的中國“聰明人”太多了,但“聰明人”不一定就是智者。面對快速發展進步的社會,殘酷激烈的種種競爭,我們必須能力強、有野心、善歷練,不斷去積累更多博弈取勝的社會經驗、競爭技巧,但是,我們似乎恰恰也因此忘記了,這都不是真正的智慧。因爲它缺少一點成熟、一點天真、一點平易、一點默不作聲的偉岸!

江蘇大學聯考優秀作文 篇二

假期裏,全家到天目山度假。一日吃完晚飯,父親提議在山間散散步,大家欣然同意。

我挽着媽媽的手走着,山道上沒有照明的大路燈,只是隔幾步有一隻燈籠,裏面當然是燈泡,不過光線是昏暗的,別有一番情趣。我擡起了頭,驚訝地發現了一片星空,繁星滿天,忽明忽暗。我從沒見過這麼多的星星,驚喜地叫大家看。大家也都歎服這片星空的美,爺爺卻說他童年的星空比這還美。或許吧,誰叫我是頭一次看到這麼美的星空呢?在爺爺看來,我真是大驚小怪。

就在這時,妹妹又發出了驚喜的感嘆,指着草叢中的一個閃亮的小精靈詢問那是什麼。妹妹都快上國小了,怎麼連螢火蟲也不認識,我告訴她那是螢火蟲,她若有所思,恍然大悟道:"我在書上見過!"便欣喜地去捉那隻螢火蟲。不知爲何,聽了她的話,我的心裏突然不平靜了,淡淡的憂傷油然而生。我像她那麼大的時候,還在樹叢裏捉過螢火蟲呢。我家樓下灌木叢裏的螢火蟲消失多久了?爲什麼我都沒有發現?

我呆呆地望着頭上的星空,曾幾何時,我都沒有這樣擡頭看天了?生活在鋼筋水泥澆築的城市裏,擡頭望見的都是高樓大廈,我們都快忘記仰望星空的姿態了。人們不斷入侵着黑夜,私自將黑夜點亮,一個個不夜城迅速興起,而黑夜的精靈——螢火蟲卻被逼退到了不爲人知的角落,這不是一場美學擾亂是什麼?

妹妹沒捉到那隻螢火蟲,傷心得快哭了。嬸嬸安慰她說不要緊的,有個公園爲營造浪漫氣氛,七夕會放生螢火蟲,到時帶她去看。妹妹喜笑顏開,我卻陷入了更深的憂傷。這些可愛的小精靈如今卻成了人類斂財的工具,怪不得剛被放生的它們又會迅速地躲起來,生怕被人類撞見。

人類不斷地發掘着,開發着,自然的美離我們越來越遠。當星空變成太空,嬋娟變成月球,想象力變成生產力,這世界還有什麼美感?透過人類淺薄的裙襬,我們看到的只是詩意的匱乏和美學的缺失。

《詩經》中"熠熠宵行"的螢火照路的浪漫場景已然消失,難道我們要讓螢火蟲真正僅存在於書本嗎?美好的事物在消失,人類卻越來越頑強。殊不知,這種破壞最終損壞的是自己。

人類啊,停手吧,還我們一片螢火,一片星空。

江蘇大學聯考優秀作文 篇三

中國古代戲曲中“水詞”佔據着重要的地位,“水詞”便是廢話,《西廂記》中“開言有語叫張生”,“開言有語”便是水詞,沒了水詞,音韻不諧,聽着也就不美。汪曾祺曾經提出將水詞編寫整理成冊,以供研究。

中國人的骨子裏蘊藏着一種不緊不慢的智慧。從舜至成湯以來,強大的民族經驗賦予了華夏子孫細細思考的能力,濡養出如同老者一樣耐心的智慧。

從前啊,女孩子會小心翼翼地聚攏起花瓣,用一個下午的時間,將其磨成細膩香甜的胭脂;母親手中的青紅翠綠金絲黑線細細纏繞,打出梅花結或是菱形絡子;工匠們會爲桃木的窗戶、衣邊的滾子設計上百種圖案,只爲保證一宅人、物的美。

對美的執着乃至苛刻的追求,使以往的中國人從不缺乏耐心的智慧。中華的文化亦是一脈相承,不似意大利,他們從羅馬的廢墟上建設了自己的家園,而語言文化卻與羅馬毫無關聯,所以當他們自稱爲“羅馬人”時,拉封丹的驢子笑了。

可是我不明白,爲什麼當下的人們對那些細緻且耐心的景象視而不見。木心先生在酒館看見夥計往黃酒中加糖,便感嘆江南不在。舊時黃酒是不加糖的,如今的人們已無耐心去細細品味酒中的苦澀和香甜了。若是有一天,我們只得稱那些一筆一畫勾勒出百子圖和年畫的人爲“他們”時,又有何證據來告訴世人我們是華夏子孫?

西塞羅說:“我喜歡有老人的智慧,正如老人有的智慧。”

作爲一個古老的民族,華夏的大地上洋溢着蓬勃的朝氣。而值此發展騰飛之際,我不禁要善意地提醒:中國,咱們慢慢來。

時下中國,百年來的自卑、自尊、憧憬與焦灼使人們迫不及待地去迎接那似乎必將到來的一派歌舞昇平。我們似乎漸漸失去耐心,失去沉穩,只因一些同胞失去了對傳統文化的記憶。輪船、高鐵、飛機,科技的進步使天涯比鄰,經濟的簽約日益頻繁,而誰又能保證,那些“合同”比孔子木車上的典籍更使人信賴?

我們是否還有耐心,冷靜地對待發展,放緩“席不暇暖”的腳步,盤點古典文化,重拾耐心的智慧?如果不能,來年祭掃時,牌位上就會出現一個和藹的老人,笑問:“你是誰?你從哪兒來?”

中國,咱們慢慢來。

江蘇省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四

父親總說我們這一代的孩子很可憐,不會玩,不會樂,不像他們那會兒,一身土卻快樂幸福得不得了。———題記

父親是地地道道從陝北長大的,雖說進城當國家幹部也十幾年了,可父親仍樂意並保持着在農村時的思維方式,在兒時的思維方式避開塵雜,追求最自然的本質。因而父親總在家鄉飯、農村、農民上找到自己的快樂幸福。

父親不喜歡吃山珍海味,不喜歡吃上千元的大宴,不喜歡正兒八經地坐在茶樓裏品茶,不喜歡扎着領帶穿着西裝陪人喝酒。父親說,這樣的生活總不是個味兒,其實一點也不快樂。父親喜歡吃大碗大碗的'羊肉面,喜歡吃半個拳頭大的羊肉蘿蔔餡餃子,喜歡吃錢錢飯,還要放鹽喝稀飯,喜歡吃剛煮好的撒了鹽的大土豆,喜歡吃陝北的南瓜子??母親總說父親很土不會享受,可父親說過着農民般的日子,就是他最大的快樂幸福。

這就是父親的思維方式,追求的不在於所謂的品質,而在於回憶中的那份快樂幸福!

父親不喜歡坐高級的小轎車,不喜歡整天坐在電腦電視前無休止地娛樂,不喜歡躺在按摩椅上舒服地看報紙,不喜歡扎堆兒沒完地閒聊。父親說,這樣的生活看似悠閒,其實並不自在,談不上快樂幸福。父親喜歡在週末自己騎上摩托車到郊縣的農間地頭走一走,爬上小小的土堆,蓋着帽子先舒坦地睡個午覺,隨後望着無際的麥田自在地哼上一曲。到處走走,到處看看。有一次,父親受邀嚐到了剛摘下的新鮮柿子,回家樂道了一晚上。

這就是父親的思維方式,不追求所謂的情調,只聰明地在大自然中汲取快樂幸福!

父親不喜歡冠冕堂皇的客套話,不喜歡勾心鬥角的爲官之道,不喜歡虛情假意的迎來送往。父親說,這樣的生活在有些人看來也許挺風光,可那是個空殼,一點也不快樂幸福。父親喜歡和農民打交道,高興和家門口炸油條的聊聊地裏的莊稼,樂意從車上下來幫老漢推上一截子架子車。週末到農民家坐炕沿兒上吃碗湯麪條兒更是常有的事。叫幾個農民朋友到家裏美美喝上幾杯,更能讓父親高興好幾天。

這就是父親的思維方式,不追求所謂風光,只在跟農民的最樸實的交談中快樂着,幸福着!

父親有着最樸實自然的思維方式,因而纔有了自己最舒心的快樂幸福。祝老爸永遠快樂、幸福!

江蘇大學聯考優秀作文 篇五

長脊蜿蜒,垂脊錯落,紅牆瀝粉,鎏金飛檐。這兒是故宮,老王工作的地方。

先打了一盆熱水,老王便緊閉上了西三所的紅門。“呵!王老師回來了!快來看看這件寶物!”徒弟小林招呼着便掀開了工作臺上的白席——一座金光璀璨的大型鐘錶,原來是乾隆帝的音樂水法鍾。老王細細賞了一番,着實精美巧妙,歐式建築、中式亭臺並列其上更添韻味。“老師,這件寶貝還算完好,我們幾個着手修復沒有問題。”小林自信滿滿地和老王保證道。老王點點頭坐在一旁,花貓懶沐在細碎的陽光下,半眯着眼朝老王笑。老王不再盯着徒弟們幹活,只覺得院子裏的貓兒一顰一動之間也不乏趣味。

不出半日,小林就出來交差了,除鏽見新後的器物更顯出皇家的雍容華貴,鐘盤走時精準,不愧爲前輩們巧奪天工之作。幾個小徒弟和隔壁木器組的同事們都對它讚不絕口,老王卻總覺得鐘錶雖美,但除了時刻運轉的錶針太過死板,少了靈動的韻味。幾位看客正大讚表臺之上栩栩如生的裝飾動物和銀箔仿製的溪水,老王卻蹙起了眉頭。

“王老師怎麼不說話?也和我們幾個門外漢分享一下高見啊!”幾位同事調侃道。“此鍾雖美,但多爲靜止之物,裝飾的堆砌在你們看來是盛美之處,我倒覺得此處可以作文章。”“大家都是幹這行的,修復文物的工作能做到復原便可,你何必自增煩擾啊!”老王笑着搖搖頭反駁道:“人人贊此物華美,我不必再說。但你們眼中的完美之處我還真有話可說!”說罷,老王拆了鐘錶的上盤,用鐵絲將裝飾品和鍾內的傳動系統——連接起來;將銀箔尾端捻做銀絲扣於動軸之上;再取銀絲上連紡車、風車,合上上盤後,老王欣慰一笑:原本沉寂之物此時動了起來!轉鴨、吠犬,還有那潺潺的流水:真如大型表演,運轉精準,具體而微。在場的各位連聲叫好,老王看着門檻邊的小花貓,輕輕地笑了。徒弟們求老王傳授經驗,老王從容道:“你們啊,只會做千篇一律的工作;別人的溢美之處你何必多言?衆人無話之處或許你有話可說,此時大做文章豈不快哉?”於老王而言,文物修復仍有可創新之處,工匠必有慧眼識得旁人忽視之處。

老王騎車下班,又鎖上了西三所的紅門。一句秦腔傳來:“紅門裏的故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