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端午節吃糉子作文精品多篇

端午節吃糉子作文精品多篇

端午節吃糉子作文 篇一

端午節吃糉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糉子,又叫“角黍”、“筒糉”。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糉”。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 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爲廣東鹼水糉。

晉代,糉子被正式定爲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糉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糉子稱“益智糉”。 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糉,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糉。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糉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糉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糉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糉”,即果品入糉。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糉裏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糉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糉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糉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爲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糉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獻祝福,祝福網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其花色品種更爲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糉;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糉子爲代表。吃糉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端午節吃糉子作文 篇二

端午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糉子,那麼,端午節爲何要吃糉子呢?

專家日前對此進行了解釋。 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民俗專家趙之珩介紹說,古代糉子又叫角黍、筒糉。角黍是因糉子的形狀有棱有角,內包有糯米而得名;筒糉是因最初的糉子用竹筒貯米燒煮而成。魏晉時期,周處所撰的《風土記》中記載:"仲夏端午,烹鶩角黍。"南朝吳均的《續齊諧記》中,也記載了屈原投江自殺後,楚國人民哀悼他,便在每年端午以竹筒貯米投於水中祭弔的事。 到了唐宋時代,糉子已成爲節日和民間四季出現於市場的美味食品。長安有專門製作糉子的店,而且技藝也相當高。當時糉子餡已有多種果仁,其味道比只有黍米好多了。到了宋代,就有"艾香糉子",是用艾葉浸米裹的。陸游的"盤中共解青菰糉,哀甚將簪艾一枝。"指的就是"艾香糉子"。

明弘治年間,就用蘆葉裹糉子,糉餡也多了,有蜜糖、豆沙、豬肉、松仁、棗子、胡桃等等。到了清乾隆年間,林蘭癡《邗江三首吟》中有"火腿糉子"一條,這種糉子流傳至今。現代糉子以浙江嘉興最負盛名。如今,糉子與正月的元宵、中秋的月餅一起,被稱爲中國的三大節令食品。

民俗專家介紹,吃糉子的風俗,千百年來,不但盛行不廢,而且流傳到日本、和越南等國。

端午節吃糉子的作文 篇三

星期四是端午節,我媽媽早早的起來了。她把紅棗和大米泡在了水裏,然後又拿來了竹葉。這時我醒了,我看見媽媽在包糉子,就對媽媽說:“媽媽,我可以和您一起包糉子嗎?”媽媽說:“可以,不過你得把手洗乾淨。”聽了媽媽的話,我就去洗手了。洗完手,我就開始學包糉子。我學着媽媽把竹葉捲成了一個圓錐形,先把一顆紅棗放進去,然後再放點米,我讓媽媽幫我包好,我再用五絲線把糉子捆好,這樣連續做了很多,媽媽把包好的糉子放在箅子上蒸,過了一段時間,香噴噴、熱騰騰的糉子熟了。

我們開始吃糉子了,咬一口,可好吃了!

端午節吃糉子的作文 篇四

今天是公曆的五月二十八日,農曆的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聽媽媽說:“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這一天要吃糉子的。”說完就去買糉子了。

過了一會兒,媽媽買回來一袋糉子。我迫不及待的去吃糉子,我看到了糉子是三角形的,表面是用綠色的竹葉包着,我逐層剝開,越往裏面葉色越黃,裏面就是一個白白的、胖胖的大糉子。這種味道真香啊,真是香氣撲鼻呀!我還沒吃到糉子就被糉子迷倒了。終於可以吃糉子了,咬一口糉子,嘴裏感覺甜甜的、粘粘的、軟綿綿的,就像是吃了棉花糖一樣,舒服極了!裏面還有兩個大棗,棗比蜜還甜!就這樣我把糉子全都消滅了。

啊,這個端午節我過得真爽!

端午節吃糉子的作文 篇五

今天是端午節,早上起來,我看見桌子上放着好多的糉子。

我連忙拿起一個,看了看,發現這些糉子是三角形的,跟平時吃的竹筒糉子不一樣。剝開竹葉,吃了一口,真香。我想: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呢?我跑進房間問媽媽:“媽媽,過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呢?”媽媽摸着我的頭說:“孩子,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這個節日的由來與屈原有關。屈原是一位愛國詩人,他投江後,人們怕他被魚吃掉,就往江裏丟糉子、飯糰、雞蛋等食物。後來,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船、吃糉子等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今天,我知道了很多,真高興。

端午節吃糉子的作文 篇六

今天是端午節,早晨剛起牀,就聞到了糉子的香味,我急忙跑到餐桌前,看着熱氣騰騰的糉子,我的口水都要流出來了。

我問媽媽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呢?媽媽告訴這樣一個傳說:“春秋時期楚國大臣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於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他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聽了媽媽講的故事,我知道爲什麼端午節要吃糉子了,而且知道了屈原是一位偉大的愛國人士。

端午節吃糉子作文 篇七

今天,媽媽帶回來一個大箱子,我打開箱子一看,原來是十個美味的大糉子,我忍不住想吃一口,但是爸爸說:生的會吃壞肚子的,燒熟才能吃。等了一會兒,三個大糉子燒熟了,媽媽說:兒子趕快吃吧,涼了就不好吃了。

我說:我們一起吃,平時你們很辛苦,作爲你們的獎賞。爸爸媽媽笑着說:兒子長大了,比以前懂事了!然後我們一家津津有味的吃起糉子。端午節過得真開心啊!吃糉子_端午節趣事300字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

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端午節又快到了,大家都要吃糉子。早上,奶奶就忙着包糉子了,我也在旁邊學着怎麼包糉子,只見奶奶拿起一張糉葉,把它捲成一個角,在把糯米和紅豆餡放進去,最後用糉子葉包住,再用線綁得緊緊的。

一個小巧可愛的糉子就包好了。我看得可喜歡了,也吵着要包一下,結果是越幫越忙。糉子燒好了,好香啊!我迫不及待的拎起一個糉子,打開了吃,結果燙得張不開嘴。爸爸和媽媽看着我讒言欲滴的樣子,都哈哈大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