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2022大學聯考作文模擬題目【多篇】

2022大學聯考作文模擬題目【多篇】

2022大學聯考作文模擬題目 篇一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總書記2016年和2018年兩次調研考察黑龍江,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問題,多次強調“中國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

總理在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14億中國人的飯碗,我們有能力也務必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要求:結合上述材料,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佳作賞析】:穩住壓艙石,把“中國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伏裏多雨,囤裏多米。秋糧是全年糧食生產的大頭兒,當前正值南方中晚稻和北方玉米生長髮育的關鍵時期。面對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挑戰,穩住糧食安全這個壓艙石,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農業。經此一“疫”,人們對於這句話體會更深。回顧上半年的糧食生產,我國春耕春管、糧食流通和加工等環節受到疫情影響,有的地方一度出現恐慌性囤購米麪現象;一些國家限制糧食出口也引發人們擔憂,沙漠蝗也爲全球糧食生產帶來威脅。而聯合國糧農組織等五家機構近期發佈的《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顯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導致全世界食物不足人數在2020年新增8300萬至1.32億。

食爲政首,糧安天下。穩住糧食安全壓艙石,才能穩住百價之基,穩住百姓的幸福感,才能在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時,保持“亂雲飛渡仍從容”的戰略定力。眼下我國夏糧已實現十七連豐,早稻有望豐收,秋糧正是田間管理關鍵期。穩住今年的糧食生產,還要經過汛情、病蟲害、不利天氣等多重考驗。同時,影響糧食安全的多重短板依然有待補齊。

穩住壓艙石,必須保護好農民種糧積極性。要完善農業補貼政策,落實好小麥、稻穀最低收購價政策,統籌實施好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推動優質優價,給農民吃上定心丸。

穩住壓艙石,要切實把糧食安全責任制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不折不扣做好秋糧生產。當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各地各部門要強化責任落實,加強監測預警,做好田間管理,科學防災減災,確保全年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穩住壓艙石,還要抓長遠重根本,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全面加強耕地保護和用途管制,切實遏制耕地“非農化”亂象,防止過度“非糧化”特別是“非食物化”,要多渠道落實資金、保證高標準農田建設質量。同時,堅持科技興農,推動高效農業技術落在田間、綠色種植理念走入農民心間,用的技術種出的糧。

手裏有糧,心裏不慌。這句話什麼時候都不過時,糧食安全任何時候都值得高度重視。無論何時,14億中國人的飯碗,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裏。

【點評】:此人緊緊圍繞“穩住糧食安全這個壓艙石。”更闡述糧食安全的重要性並回答爲什麼。文中三個分論點是從怎麼辦角度設立的且三個分論點中都有“穩住壓艙石,……”,很好的扣住了題目。是一篇佳作。

2022大學聯考作文模擬題目 篇二

(河北省2021-2022學年高三第一次聯考)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近來,“躺平”一詞躥紅社交網絡。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深感心累,只想躺平在地,不再雞血沸騰。有人說,“躺平”意味着頹廢、妥協和放棄;有人說,“躺平”其實不過是一種減少自己生活需求的“不消費主義”,清心寡慾迴歸最基本的生活,無可厚非;有人說,“躺平”只是降低慾望,淡泊名利,放棄了外在的評價,不追求功利化上進,苟且中不見得徹底放棄詩和遠方。

在河南大學畢業典禮上,程民生教授致辭時說:“可不敢一直躺平,躺得了七年級,躺不到十五啊!”

馬克思說:“一個時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個時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

宋儒呂祖謙有言,“天下之勢不盛則衰,天下之治不進則退”“自安於弱,而終於弱矣;自安於愚,而終於愚矣”。

以上論述有哪些啓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答案】例文:

苟且躺平不如奔向遠方

近來,“躺平”一詞在網絡上掀起熱潮,更有不少青年發出“已躺平”的呼聲,這於當代青年而言,真的是所謂的“生存智慧”嗎?

在我看來,“躺平”不過苟且一時,我們更應該奔向詩和遠方。

“躺平”一詞引發我的深思,當代青年主動“躺平”究竟是利亦或是弊?在這個時代的背景裏,很顯然,弊大於利。“躺平”一詞背後折射出的是不少互聯網所帶來的弊端。在互聯網全面化,而時代卻在內卷化的今日,多少青年苟且於眼前,成爲一名“節奏划水大師”。原本於古人而言所不可預知的事情,卻在互聯網時代可以預先測試,生活漸漸地失去了驚喜感與儀式感,變得千篇一律,導致不少青年形成“躺”知天下事的思想。

“我邁開步子,奔赴下一場山海。”這是我曾見過所能觸碰到我內心深處的句子。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幸福是奮鬥出來的。”一味躺平又怎能奔赴山海、收穫幸福呢?“躺平”一詞讓我想起了前段時間同樣爆紅的“佛系”一詞,二者顯然師出同門。我並不否認適當的躺平有其存在的意義與價值,但無疑奔跑更有一番風味。倘若威廉毛姆筆下的思特里克蘭德亦選擇“躺平”,拘泥於穩定的工作與美滿的家庭,又怎會留下震驚後世的畫作?假使張瑞敏安於現狀“躺平”,又怎會把海爾推上世界電器舞臺,成爲家電行業一大巨頭?假如楊麗萍“躺平”,又怎會創作出享譽世界的瑰寶——《孔雀舞》呢?所謂“胸有凌雲志,敢爲天下先”,作爲當代青年更應胸懷大志,奔赴山海。

生活不可無標準。而“躺平”的低標準更不應該出現在當代中國青年身上。若是苗家刺繡傳承人麻興姐不以高標準約束自己,如何傳承苗家刺繡精髓所在?若陳陸不以高標準要求自己,如何爲救洪之時將生死置之度外?若陳薇不以高標準對待科學,如何研發新冠疫苗?

人不可“躺平”,國家更不可。國際格局無時無刻不在改變,而這種改變是任何一個人都不可估算的。如今世界趨向於多極化格局,美國對中國設下的考驗時刻警醒着中國萬不可“躺平”!在這時代洪流之中,更應開拓進取,奔向遠方。

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躺平”只能逃避一時的身心受損,卻永遠都無法抵達詩和遠方。作爲當代青年,我們必須意識到,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年初至今中國失去了十四位院士,這無疑向當代青年宣佈時代的重擔已然交付到我們手中。時代的重擔已沉甸甸的壓在我們肩頭,那我們,又怎能躺平?

邁開步子,奔赴山海,一覽山河美景,豈不比“躺平”美哉?

【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材料作文的寫作能力。

【審題】

本題考查學生根據材料要求,運用聯繫、發展、辯證、全面的觀點觀察並分析、思考並領悟問題,進而根據材料要求進行寫作的能力。學生需要綜合材料所有信息,在積累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運用全面辯證的思維去分析判斷並準確立意。本題圍繞“躺平”來分析立意。對於“躺平”,有人否定,認爲意味着頹廢、妥協和放棄;有人理解,認爲這是降低慾望、淡泊名利、不一定意味着放棄理想和追求。但程民生教授、馬克思和宋儒呂祖謙都指出“躺平”還是需要警惕的,對於個人發展、社會進步來說,“躺平”還是有一定危險。據此可知,立意時,徹底否定“躺平”或許會忽視弱勢者處於困境的訴求,完全支持“躺平”勢必產生消極頹廢的情緒;既不失關懷的溫情,又能保持理性的冷靜,立意才能深刻。論證時最好能由事及人,將認知的觸角由具體的現象延伸到人生追求、社會風氣、國家發展、文明走向的廣闊空間,從不同的層面、以不同的視角去思考生活,寫出深度和高度。

【立意】

1、躺平”非繳械,重在適己行;

2、悄悄努力,默默積蓄,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奮鬥姿勢;

3、理解你的“躺平”,更期待你的奔涌;

4、國不可一日無奔跑者,人不可一日無精氣神;

5、青春之我,當拒絕“喪文化”,不做“躺平”者。

【素材】

1、近日,“躺平”“內卷”成爲熱詞被廣泛討論,董明珠在第四屆全國青年企業家峯會上也強調,現在已經是物資不再匱乏的時代,年輕人應該追求精神財富。談到“年輕人躺平的問題”,俞敏洪說,董明珠和他聊,他們這一代企業家要激起年輕人奮鬥精神,不能鼓勵打遊戲、借款消費,而是爲中國創造財富。俞敏洪稱,現在年輕人躺平,太佛系的話,國家的未來靠誰做?

2、“躺平”就是有自知之明,不與成功者攀比,盡力而爲,不強求自己,不爲難自己,儘量順其自然地生活,不犧牲健康來換取金錢等誘惑,迴歸最簡單的生活 。“躺平”的過程其實就是年輕人在接受自己的過程,這個過程可以說是既漫長又痛苦,畢竟能站起來搏一把的誰都不願意躺平。說白了躺平就是放鬆心態,不想被競爭搞得過度焦慮,這樣對未來的憧憬纔不會被競爭一杆子打倒。

3、對選擇“躺平”的年輕人來說,首先要警惕的是“躺平”的地方可能不會一直是平的。因爲“躺平”的舒適圈是需要前期的努力創造和“躺平”過程中的低慾望去維持的,在當下高速運轉的社會中,“躺平”的舒適圈很難一直保持舒適。其次,年輕人在成長過程中要保持好心態,畢竟成長不是一蹴而就,就算一時的失敗也沒什麼,我們應該堅信:萬物皆有價值,一顆草、一顆樹、一個杯子都有存在的價值,何況我們人呢?

2022大學聯考作文模擬題目 篇三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學會聆聽自然萬物之聲,方纔領會生命的真諦。

請圍繞“自然的聲響”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佳作賞析】:且聽草木語

每每風過樹梢,便不自覺駐足細聽,那悅耳之聲總令我想起草木的淺淺細語。

雨打竹林

老家門前便是竹林。竹是蒼翠欲滴的竹,林是茂盛清涼的林。第一次竹林聽雨,是未帶傘的。那時隨爺爺去上田,回程便是雨,跑入竹林,我心下竟是清涼一陣,雨打在竹竿上,發出輕微又清脆的“啪啪”聲,竹便晃動起來,它的葉與竿碰到其他竹的葉與竿,又有一陣“沙沙”聲掠起。那時起,我常在雨季撐傘聽竹。在林間,我總能看到一兩朵小蘑菇,雨從它們白白的小傘蓋上滑下,恍惚間,我想,竹也大概把我認成一朵常來的蘑菇了。

梧桐葉落

院中有一株高大的梧桐,是太爺爺親手植下的。梧桐葉最繁盛時,站在二樓的陽臺,我伸手就能抓到它的葉子。等秋深了,深深的黃飄在枝頭,一陣風過,你便能聽見那細微的“啪啪”聲,那是一個小生命的離羣與逝去。

可並無遺憾,我甚至聽出了梧桐葉的快樂。它們脫離枝頭,奉獻出自己的身體,把營養還給母親。

風吹稻田

農忙時節,奶奶常帶我去稻田。稻子熟後,一穗穗地低着頭。風吹過這些稻子,掀起了金黃的浪,隨之而來的“唰唰”聲,大概是天底下最悅耳的聲音了,“無田似我猶欣舞,何況田間望歲心。”於農人而言,這是豐收的歌聲;於我而言,這聲音空闊、遼遠,能與靈魂相撞,帶來由衷的喜悅。

小小的我坐在田埂上,望着農人們日出而出,月入而入,雞鳴桑樹顛,落霞趕炊煙,好像歲月也醉心於金黃的稻田,在那兒踱來踱去,老也不走。人在草木間走,又要回到草木中去。倘若有一天,我們能聽懂它們的話,那我們也能聽懂自己內心的聲音了。畢竟,對自然而言,我們也是一株株的草木。

就讓我們斂氣靜聲,沉下心去,且聽草木語。(許欣然)

點評:人們在喧囂間奔波忙碌,忘記了來時的路,忘記了應走向何方。這位同學的《且聽草木語》,帶領我們鬧中取靜,與自己談心,尋覓自然的靜謐翩躚,追求精神的獨立,體悟“人生最美是清歡”的真諦。

2022大學聯考作文模擬題目 篇四

(河北省邯鄲市2021-2022學年高三摸底檢測)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紅軍:我們的船,奮力划槳能過江。

宇航員:我們的船,輕按電鍵能航天。

讀了上面的天地之間的對話,作爲新時代的青年,你有什麼思考和感悟?請結合材料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答案】【範文】

發揚長征精神 實現民族復興

美國女記者艾格尼絲史沫特萊在《偉大的道路》中寫道,長征是革命戰爭偉大的史詩,而且不僅於此,長征已經完成,紅軍正在繼續創造歷史。紅軍不僅完成了長征,而且參與了國家的各項建設事業,完成了時代賦予的使命。如今,歷史的接力棒已經傳到了我輩青年手中,我們就要向老紅軍學習,弘揚長征精神,走好新時代長征路。

弘揚不畏艱險、勇於奮鬥的精神,磨鍊我們戰勝困難的品質。“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展現了當年長征路上先烈英雄們對救國救民正義之戰必勝的信心,就是一種不畏艱險、勇於奮鬥的紅色精神。如今,我們處於一個美好的時代,再也不需要向革命前輩們那樣面對危險的境地,但這並不意味着我們已經不需要戰勝困難的品質。很多青少年怕苦怕累,不管是在學習中還是在生活中,只要遇到困難就選擇逃避。社會上也出現了“巨嬰”這一類人,甚至有的人已經成年,但仍然在“啃老”中。這告誡我們需要向當年的英雄們學習,練就戰勝困難的勇氣與智慧。

弘揚浴血奮戰、忘我犧牲的精神,培養頑強拼搏的品格。長征途中時刻面臨危險,但革命前輩們毫無畏懼,用鮮血和生命去戰鬥,最終贏得了勝利。四渡赤水河戰役中,紅軍在前有大河洶涌、後有追兵虎視,且雙方兵力、武器裝備極度懸殊的情況下,靈活發揮運動戰的特長,5天之內取桐梓、奪婁山關、重佔遵義城,殲敵20個團,斃傷俘敵5千餘人,繳獲大批軍用物資,取得了紅軍長征以來的一次勝利。這樣的勝利來之不易,離不開英雄們的浴血奮戰,我們也需要時刻銘記。進入新時代,我們依然會面對衆多挑戰和風險,我輩青年理當肩負時代使命,砥礪“風雨浸衣骨更硬”的頑強意志,激發“快馬加鞭未下鞍”的奮進勇氣。

弘揚堅定信念、披荊斬棘的精神,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長征路上,革命前輩們打了380餘次的惡仗,翻越了18座大山,跨過了24條大河,爬過了“千山鳥飛絕”的雪山、越過了荒無人煙的草地……他們之所以敢於面對如此多的困難,奮戰直至勝利,更在於中國共產黨人堅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當前,我國各領域都能趕上甚至走在世界前列,關鍵就在於擁有一批又一批有着崇高理想信念的建設者、探索者。儘管我們還沒進入社會,尚未參與社會建設,但必須樹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因爲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行穩致遠,爲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

“一個不記得來路的民族,是沒有出路的民族。”同學們,作爲新時代的青年的我們,讓我們銘記長征精神,弘揚長征精神,踐行長征精神,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走好新時代長征路!

【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寫作文的能力。

【審題】

這是一則漫畫材料,漫畫由兩大部分組成:下面是三位穿紅軍軍服的戰士駕着木筏,下面是波浪;上面是三位宇航員坐在寫有“中國航天”字樣的飛船上,周圍是一片星空。紅軍戰士正和宇航員們對話。標題是“天地對話”。下面註釋了紅軍和宇航員的對話內容:“紅軍:我們的船,奮力划槳能過江。宇航員:我們的船,輕按電鍵能航天。”“奮力划槳能過江”強調齊心協力,艱辛創業,表現樂觀精神;“輕按電鍵能航天”表現科技發展、國力強盛的自信自豪。反覆出現的“船”成爲連接畫面的關鍵。

這幅漫畫是想象中歷史與現實時空交匯的對話,生動形象地揭示出現在國力強盛與過去艱辛創業的因果關係,蘊含長征精神和航天精神。考生閱讀畫面,藉助“船”這一意象,可以回想國家強盛的原因,可以感慨時空交匯的變化,可以思考長征精神、航天精神、紅船精神的時代意義,可以暢想美好的未來圖景。任務要求“作爲新時代的青年”,要求必須以青年爲視角,思考青年人的責任和抱負。

【立意】

1、駕時代之船,揚青年理想。

2、發揚奮鬥精神,實現民族復興。

3、我們如此自豪,因爲始終在船上。

【素材】

1、【典型事例】王順友曾於2005年被評選爲《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頒獎詞:他樸實得像一塊石頭,一個人一匹馬,一段世界郵政史上的傳奇,他過灘涉水,越嶺翻山,用一個人的長征傳郵萬里,用20年的跋涉飛雪傳心,路的盡頭還有路,山的那邊還是山,近鄰尚得百里遠,世上最親郵遞員。事蹟:孤獨是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木裏藏族自治縣投遞員王順友的一種生活常態。每送一次郵件需要半個月,在這段時間裏自己跟自己的歌聲打交道,跟身邊陪伴他的馬打交道,這種“孤獨”,是讓人尊敬的。正是憑着這種極端負責的工作態度,20年來,王順友沒有延誤過一個班期,沒有丟失過一個郵件,沒有丟失過一份報刊,投遞準確率達到100%,爲中國郵政的普遍服務作出了最好的詮釋。

2、【精彩片段】爲中國人民謀幸福,爲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不渝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後繼、英勇奮鬥的根本動力。“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慷慨就義的夏明翰、“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艱苦奮鬥的“鐵人”王進喜、絕壁開路帶頭“拔窮根”的“新愚公”毛相林、“國家需要我們去,我們必須今天就去”的鐘南山院士……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忘我奉獻、頑強拼搏、不懈奮鬥,甚至用自己的寶貴生命換來了革命的偉大勝利、祖國的山河無恙、社會的安定和諧、國家的繁榮進步。他們在壯美錦繡的神州大地上,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在最艱苦、最平凡的工作崗位上踐行着不怕犧牲、艱苦奮鬥的長征精神。

3、【精彩片段】蛟龍入海,嫦娥奔月。從技術喜人的神舟五號到世界先進的北斗導航衛星;從自主組裝的精密光學儀器到世界上最大的Fast射電望眼鏡;從一條條交錯縱橫的公路網路到2萬多公里的高鐵線路,無論是殲系列的戰鬥機還是C919大飛機、馬蹄形盾構機、AG6000在研最大水路兩用機、華龍一號第三代核電技術核電站……這些喜人的成就都在向我們展示,中國人勇於開拓、不甘落後、敢爲人先的精神,都在向我們展示,中華民族不懼困難、百折不撓的首創精神。

2022大學聯考作文模擬題目 篇五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每個生命的形態是不同的,每個生命的軌跡和力度也是不同的,這決定了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有的人像太陽,散發出無窮的光芒,給人以溫暖和力量;有的人像月亮,藉助太陽的照射,用微弱的光亮給人以希望……綻放自己的光彩,這就是生命的意義。

根據上述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佳作賞析】:無論日月,皆有光輝

談到生命,蕭紅在《呼蘭河傳》裏寫了這麼一段話:“逆來順受,你說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卻不在乎。你看着很危險,我卻自以爲得意。不得意怎樣?人生是苦多樂少。”

從中我們可以窺見的是,衡量生命的意義,並不在於他人的評定是非,而在於自己。

很多時候,我們習慣將生命囚禁在約定俗成的鐐銬裏,企圖用同一個準則去猜想他人的生命。這當然難免武斷,因爲在我們眼中,好像只有犧牲和無私的奉獻才具有成爲“英雄”的資格,好像只有仕途順利、盆鉢皆滿纔算得上“成功”的生命——如本雅明所說:“一名在二十二歲就死去的詩人,在他生命裏的每時每刻,就是一名在二十二歲就死去的詩人。”

但我們應當明白,生命的精彩和複雜,是絕不能夠被死亡復刻,被世俗所禁錮的。

每個人的生命有屬於每個人自我的軌跡和意義。這些屬於自己的光彩,是構成這個世界的萬千元素。很多時候我們懷疑自己渺小的力量究竟能否撼動大樹,我們爲未竟的事業和遺憾而埋怨自己,就像王小波說,自己在21歲的黃金年代,坐在屋檐下看着天暗下去,“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剝奪了”,害怕着自己就這樣衰老下去,直至死亡也無法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可木心說,生命就是時時刻刻不知如何是好。而某種意義上,這些迷惘與自我懷疑恰恰造就了我們的獨一無二。

如大家所知曉的那樣,西西弗斯是荒誕的英雄,這既出於他的激情,也出於他的困苦。他的生命在徒勞又無望中消耗殆盡,但加繆說,他又是快樂的。儘管他對諸神的蔑視,對死亡的憎恨,對生命的熱愛,使他吃盡苦頭;儘管竭盡渾身解數,卻落個一事無成,但這是熱戀此岸鄉土必須付出的代價。而這代價,就像我們每個普通人在實現自我生命意義時所要向自己提問的:你是否看清生活的真相,卻仍熱愛它?

我們的力量有強有弱,但生命的力量卻無關強弱。在綻放自我的意義時,在我們於平坦的大路和西西弗斯堆起石頭的路之間做出選擇時,我們已在交付着真心。無論日月,皆有光輝。

我希望我們每個人都對自己抱有信心,相信無論平凡還是偉大,都有意義,無論是微弱還是熱烈,都能無悔地創造獨一無二的價值。生命是開放的,所有可能性都能在連接中產生創意。人是會思想的蘆葦,脆弱卻囊括了一個特殊的宇宙。我們都能創造這一片宇宙,這是我們之所以高貴的原因,也是我們生命的意義。

2022大學聯考作文模擬題目 篇六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人類其實一直生活在後真相時代,在信息不發達的時代被矇蔽,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只相信符合自己價值觀的事實。”如今,在未經篩選的無法判斷真僞的信息洪流中,我們是離真相更近了,還是更遠了呢?

【佳作賞析】:拉近與真相的距離

能被思考的東西必定是虛構的東西。——尼采

法國作家加繆在《鼠疫》一文中說:“這一切裏面並不存在英雄主義,這只是誠實的問題……方式只能是誠實。”誠然,真相本身並不造成恐慌,真相的缺席才令人恐慌。

在這個前所未有的全民發聲時代,每件事都有可能出現無數個“真相”。有人說,“一個新聞事件出來,不反轉三次都不能表態。”2018年有個在泳池打孩子的視頻頗受關注,輿論一邊倒地譴責打孩子一方時,當事人安醫生受不了壓力選擇自殺。此時纔有人關注起事件整個過程,孩子被打是因爲做了不當行爲,打孩子視頻只是整個事件一部分,然而大衆卻片面猜想原因,致使原本無辜的人成了衆矢之的的謾罵對象。面對隨時切換的熱點,如果不注意事件敘述的全面性和客觀性,就發表偏激觀點造成信息誤傳,那麼拿起這把殺人不見血的刀的人,有可能就是身邊的你和我。所以,在對待“真相”時,我們再也不能簡單地選擇接受或相信。

細思現在衆多社會熱點,在事實真相浮出水面之前,發現大衆輿論的情緒已佔據了道德制高點。我們往往更容易接受與我們現有思維模式相符的“真相”,而抗拒那些與我們內心觀點相沖突的“真相”。羅一笑事件中,輿論主流從同情到譴責,李文亮去世後,從散佈謠言到致敬英雄,無疑都是給遲到的真相一記口向亮的耳光。美國新聞評論家李普曼說:“人們總是按照既有的成見解釋世界並採取行動。”也就是說,我們在對待一件事時,往往是用自己所持有的價值觀、知識、思維去“分析”這件事情。與其說我們是在解讀新聞事件背後的“真相”,倒不如說我們是在尋求大衆情緒上的共鳴。而某些既得利益者正是利用大衆的偏見思想隱藏或歪曲事情“真相”,引導事情向着他們認爲有利的方向發展。故而,作爲“吃瓜羣衆”的我們,面對熱點新聞“真相”時,是不是應該多點理智、少些起鬨,多點等待、少些激憤,讓“新聞飛一會兒”,不要輕意妄下定論以至掀起“網絡暴力”的狂歡。

其實,很多事情的真相我們往往很難得知,即便得知真相我們也無力改變什麼。作爲年輕吾輩,應在情緒佔上風時能夠不忘理性面對,在觀點形成時能夠不忘對真相探索,做一個理性討論的傳播者,而不是一個情緒無處安放的發泄者。

我想,只要內心葆有理性的價值標杆,你想“看見”的真相就不會太遠。

【點評】考生的開篇,運用了一個小衆的尼采題記和一句精準的加繆名言,除了本身的閱讀積累外,也能感受到考生的思考深度。尤其是開篇懸念“真相的缺席令人恐慌”,直擊命題——焦慮的現代人,渴望儘可能的探尋、拉近事情真相的心理。起筆有深意,讀來啓深思。

2022大學聯考作文模擬題目 篇七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最近,某大學一位講古詩的教授成了“網紅”。網友們讚譽他用“接地氣”的幽默爲詩歌講解增加了許多不尋常的現場感。該教授深受網友喜愛與他獨特的講課風格分不開,他生活化、個性化的“另類解讀”常常與詩人在大衆心目中的固有形象形成巨大反轉,再加上口音濃重的“麻辣普通話”和激情澎湃的現場表現,造就了這些授課視頻巨大的影響力。

但隨着授課視頻被大量轉發,該教授的講課方式受到一些專業人士的批評和質疑,有人指出該教授講課中的幽默感裹挾着一些錯誤的認識,誤導了不少文本的理解向度,甚至消解了詩歌本身的美。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文題解析】:該題是一道典型的新材料作文題。材料共兩段,第一段寫教授因爲用幽默另類的獨特風格解讀古詩而成了“網紅”,第二段寫教授幽默授課出現的問題——裹挾着錯誤的認識,誤導了文本的理解向度,消解了詩歌本身的美。

材料的中心事件是“講古詩”,揣摩命題意圖,可以將其提煉昇華爲“弘揚傳統文化”,那麼,“幽默另類”可以提煉昇華爲“弘揚傳統文化的新穎獨特的或羣衆喜聞樂見的方式方法”,“幽默授課出現的問題”可以提煉昇華爲“損害、誤解或破壞了傳統文化的內涵或美感”。

【佳作賞析】:正確弘揚傳統文化

最近,某大學一位講古詩的教授以其幽默另類的講課風格而成了“網紅”。但是,他的講課方式也受到了一些專業人士的批評和質疑,專業人士指出,他的幽默感含有錯誤的認識,甚至還消解了詩歌本身的美。因此,我並不認同他這種獨特的教學方式,因爲弘揚傳統文化必須首先保證其內涵的正確性。

教授採用幽默的教學方式確實可以給課堂增添幾分樂趣,但其前提條件是要保證所教的東西都是正確的,否則,過程是有趣的,結果卻是無知的,甚至是有害的。

教授用“接地氣”的幽默爲古詩講解增加了許多不尋常的現場感,這確實是有創意,但卻把詩歌原有的意蘊、意境改變了,消解了詩歌本身的美。這不僅是對詩歌的誤解,更是對詩人的不尊重。如果詩人或是在窮困潦倒時愁苦傷感,或是在國破家亡時悲痛欲絕,或是在官場失意時憂鬱憤懣,而教授卻以開心快樂的幽默的方式來講解,這樣不僅不能走進詩歌去感受作者真實濃郁的情感美,甚至還有幸災樂禍之嫌。

像教授這樣因追求形式上的新穎獨特而損害傳統文化內涵和本質的現象,在社會生活中常有出現。一是將經典名著改編成影視劇或短視頻,_原有的文學形象,譬如有人讓《紅樓夢》中的賈寶玉騎自行車與穿泳裝打球的林黛玉一見鍾情,卿卿我我。二是在文娛節目中惡搞優秀傳統文化,譬如有喜劇演員賈某用花木蘭形象去一味地迎合觀衆低俗的趣味追求。三是利用圖片或繪畫扭曲傳統文化中的經典形象,譬如有人把孔子、老子搞成穿上西裝、打起領帶的衣服品牌的代言人。四是利用網絡段子抹黑傳統文化中的經典形象,譬如有人把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說成是被大學聯考作文題中的要求——“不得寫成詩歌”逼得無法開筆而跳河自盡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這些人爲了吸引眼球,提高收視率或點擊率,賺取足夠的流量,獲得可觀的商業利益,極盡標新立異之能事,嚴重地損害、褻瀆了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核,極大地誤導了國民。

好在還有不少人仍在認真嚴謹地弘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他們將傳承的獨特方式與文化內涵有機地結合起來。央視劇組用電視片《舌尖上的中國》傳承中國傳統美食文化;央視節目《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用比賽、演唱的方式來傳承中國古詩詞文化;綜藝節目《上新了,故宮》通過製作一些契合故宮文化內涵的精美物品來傳承中國傳統建築文化;歌手李玉剛採用具有中國古典文化內涵的歌詞和當代流行音樂的旋律,將京劇改編成流行京劇音樂《新貴妃醉酒》來傳承中國古典文化和傳統曲藝文化……這些人用獨特的方式正確有效地弘揚了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廣受國民的肯定、喜愛和追捧。

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穩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我們應該好好地尊重它,弘揚它。我們不需要只有獨特的傳承方式、卻沒有正確內容和美感的文化。

我們身爲21世紀的青年,更要嚴謹行事,不要只去追求光鮮亮麗的外在形式,更要注重內在的東西,正如那位教授講古詩一樣,不可爲了幽默的有趣而將錯誤傳授給他人。傳統文化需要正確弘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