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河南的作文

河南的作文

河南地處黃河中下游,是中國古代文明發祥地之一,至遲在50萬年前就有人類在這裏生息和繁衍。歡迎閱讀小編爲大家準備的範文吧,希望你們喜歡哦。

 打虎亭漢墓遊覽區導遊詞

打虎亭漢墓位於鄭州西南32公里處的新密市打虎亭村,1960年進行發掘,1988年元月公佈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打虎亭名字的由來,是清朝乾隆皇帝遊嵩洛路過此地,在這裏易騎圍獵,射死一隻猛虎,後人爲紀念這事,修了一座亭子,取名御射亭,老百姓稱爲打虎亭。

打虎亭漢墓初步認定是東漢弘農郡太守張伯雅墓。也有人說爲西漢末年大常侍侯淵墓。大常侍爲百官之首,地位十分顯赫,民間又稱此墓爲“常侍冢”。

漢墓被中外專家譽爲“中華東漢第一墓”。規模之大,保存之完整,文化藝術價值之珍貴全國僅有。打虎亭漢墓由一座畫像石墓和一座壁畫墓組成,兩墓均以巨大的青石和特製的大青磚砌券而成,地宮中保存的畫像石刻300多平方米,彩色壁畫200多平方米,構成一座色彩絢爛的漢代藝術宮和藏品豐富的歷史博物館。對研究我國漢代文明歷史、繪畫、雕刻藝術具有重要價值,是我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璀璨明珠。

打虎亭漢墓,繪畫、雕刻巧奪天宮。其中“宴飲百戲圖”是漢代墓葬壁畫的藝術精品,圖中人物衆多,且維妙維肖,其畫幅之長、場面之大,爲漢畫之最。

“相撲圖”中人物英勇威武,動作栩栩如生,說明漢朝已有相撲運動,也證實了海 外相撲發源於中國的傳說。

“戲車圖”是鎮館之寶,它展示了中國漢代最高雕刻藝術,是世界雕刻史上的一絕。根據近期達成的議項,我們將與國家徐悲鴻紀念館共同開發這一精品。

打虎亭漢墓自發掘開放以來馳名全國,轟動世界,國內外遊客絡繹不絕,無不歎服。專家、學者也紛紛前往,嘖嘖稱奇。近年來黨和國家領導人李先念、胡耀邦、趙紫陽、康世恩、吳學謙、谷牧、宋任窮、陳錫聯、王兆國、阿沛.阿旺晉美、洪學智、倪志福、胡繩等都先後來這裏參觀並題詞留念,原人大副委員長田紀雲先後兩次專程前來視察,並語重情深地說:“漢墓是國家的藝術寶庫,不但我們看,要讓後代子孫看,必須保護好、建設好。”

美國前總統約翰遜夫人、英國劍橋大學黃宗英博士、美國哈佛大學賽樂教授參觀後高度評價了漢墓的藝術特色,英國劍橋大學黃宗英博士考查後說:國際資料認爲中國豆腐製品源於宋代,打虎亭漢墓豆腐製作圖的發現,證實了中國勞動人民早在漢代時期已經熟練地掌握了豆腐製作技術,把這一技術成果提前了1000餘年。他回國後發表了學術論文,得到了國際上的認可,驗證了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豆腐的國家。孫中山大總統說:“豆腐有肉料之功,而無肉料之毒。”周恩來總理等早年在法國曾靠磨豆腐勤工儉學,醞釀共運革命。中國人與豆腐的情結難以割捨。

全國漢畫學會主席馮其甬先生參觀後,揮筆潑墨寫下:草澤起英雄,乾坤百戰同,漢家功業在,指點畫圖中。高度評價了打虎亭漢墓的歷史藝術價值。

一、漢畫像石門

新密市打虎亭漢墓藝術珍品薈萃:石墓建築恢宏壯闊,巧奪天工;墓室壁畫琳琅滿目,美不勝收;尤其石門雕刻更使人錯愕良久,歎爲觀止,感懷重重。

新密打虎亭漢墓分東西兩座,每座墓中均有六道石門,石門由門楣、門額、門柱、門扇構成。每個構件均用整塊青石爲料,打磨平整光滑,雕刻精美絕倫,畫圖花樣百出,含義深邃無比。這裏我僅談西墓前室之門,“觀一斑而知全豹”,大家儘可領略我國古代石雕藝術的輝煌與傑出。

先說門楣,半圓形拱頂平底。半圓中雕出“十鹿圖”。一隻大鹿居中靜臥,昂首豎耳,睽目遠望,前肢伸出,通身 梅花斑點清晰可見。九隻小鹿分列大鹿周圍,或追逐,或奔跑,或嬉戲,活靈活現姿態各異。好一幅生氣勃勃十鹿圖!鹿諧音“祿”象徵着富貴和吉祥。古人生求福壽,死亦不忘祥瑞。將美好理想寄寓十鹿圖,頗富神韻。

再說門額,中間雕刻仙花一朵,兩側各有雙翼虎一隻,人常說“如虎添翼”象徵着力量無比,這一雕刻則顯示死者的雄心和力量,兩虎形態更是奇異,一隻獨角一隻雙角,顯示出死者的不同凡俗,兩虎雙翼寬展,昂首翹尾,欲飛躍,欲騰空,進入了陰間還要飛黃騰達。

三說門柱,兩根粗大門柱分列墓門兩邊,其上雕刻雲氣紋,浮雲飄飄如天宮,如仙景,想象美妙,似乎一入石門就飄入天堂福地。

最後說說門扇,這是最具精彩之處。門扇高186釐米,寬108釐米,厚14釐米,正面背面都運用凸起、深減、淺減、線刻多種雕刻工藝,呈現出豐富的畫像和花紋。且說門扇中部這幅浮雕怪獸圖,取名“鋪首銜環”,類似於寺廟木門上的銅質獸面門環。可其中的雕刻可說是絕無僅有精妙無比。怪獸面目兇猛,尖耳豎立,雙眉上翹,雙目圓睜,大張其口銜一門環,這怪獸大概是死者的守門護衛吧!

再說那怪獸口銜的門環,環棱上刻三隻翼虎奔跑於雲氣間,環內凹下處又刻蜷曲雲間一隻翼虎。一獸四虎爲其守門,應該說牢靠無比了!門扇四邊又制四神畫像,四神就是四象,象即星象、天象。古代天文學家把赤道附近的太空區域分成二十八個部分,即我們所說的二十八宿(音秀),派朱雀、玄武、青龍、白虎到南、北、西、東四個方位各管七個星宿。依次爲:上朱雀、下玄武、左青龍、右白虎。大家注意,這與今天的地圖知識正好相反,鎮守南方之神朱雀卻繪在上方,東方之神青龍刻於西方,指北針爲什麼叫指南針?哪位專家如有高見,對這一現象給出科學合理結論,我們當場開獎(入場券1張)!我們看這朱雀,立冠昂首,展翅開屏;這玄武,龜蛇合體,昂首爬行,步履強勁;青龍盤玉柱;白虎欲奔飛。四象處雲霧繚繞,神奇美妙,寓死者求四方天神保護之意。門扇雕刻夠複雜了,然而更爲精妙精微之處是在怪獸與四神之間以線條劃出許多界格,一格一圖,個個逼真;奇人仙草,珍禽異獸,無所不備,無所不包。諸如兩虎環奔戲鬥圖、立熊追虎圖、鳥憩龍背圖、翼虎鬥怪鳥、仙人登山、立鳥大戰立熊、餓狼撲兔、雙頭鳥圖、雙翼怪獸圖、仙草圖等,這一幅幅雕刻圖畫精微生動,不知要耗費幾多功力。智慧和天才在這兒昇華,精力和心力在這兒彌散,封建統治者爲個人奢望需要勞動人民付出多少艱辛!這僅是門扇正面雕刻,背面雕刻大同小異。

 神仙洞森林公園導遊詞

神仙洞景區位於省會鄭州西南約四十公里處,地理上屬浮戲山區。它東臨古城開封;西接古都洛陽;南與登封少林相毗鄰;北有環翠峪、雪花洞、邙山風景區,是一個景點較爲集中的風景區。這裏四面環山,山水相間,林木修茂,環境清幽,總面積達21平方公里,是我們旅遊觀光的最佳選擇。神仙洞景區內的主要景點有:明代採礦遺址;宋元時期的古城堡遺址,數以千年的古亢樹,雞山三峯,棋盤山;天門池,鬼谷,龍脊嶺;雙乳峯;鬥龍溝及長達數千米的自然溶洞—神仙洞。這裏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爲一體,峯巒、峽谷、河流、瀑布、泉水、池潭、異木、奇石、應有盡有。

看,屹立於我們面前的這位迎賓玉女,站在牡丹花叢中,好似牡丹仙子一般,來顯示她的尊貴和清高,她的容貌那麼迷人,衣裙那麼輕柔,手指輕輕擡起,好像爲我們指明前進的道路。

下面就讓我們沿着這崎嶇的鵝卵石小徑西南而行吧!

曲徑返幽處,蘭草花木深。鵝卵石小徑被齊腰深的冬青護衛着,時隱時現。置身其中,我們是否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呢?請看眼前這一組雕像,造型別致的蘑菇亭下,有位身着祺袍,懷抱經典,目光中流露着喜悅表情的現代女郎,站在綠草叢中,垂柳樹下,凝立池塘畔西北而眺,那神態多麼專注,多麼激動,恰似她身旁的一塘泉水,在平靜的胸膛中蘊藏着無限深情,這是一位“尋祖赤子”。我們可以想想哪一位來神仙洞觀光的海內外華夏後代,不是衝着伏羲山,不是衝着神仙洞,不是衝着我們的始祖伏羲、女媧和黃帝!不是一樣的情懷,一樣的追求嗎?

約行百餘米,兩個巨大的奇特山岩左右迎來,氣勢雄偉,相對而站,自然形成了一處規模宏大的怪奧天門。這奇巖、這怪門,仔細看去,原來的鵝卵石小徑已不知去向,眼前出現了一條彎彎曲曲的青石臺階,這臺階一直延伸到崖石後面。

拾級而上,整整登了九十九層,至此,我們方纔悟出登天難!登天門亦難!!

“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們登上天門,我們看的這湖泉水映山映林,浪花朵朵,遂生飄然之感。如入仙境,因這湖水清澈深而寬闊,盛暑之時,入湖沐浴,爽快至極,且古人已有“沐浴天門水,萬事必順心”之句。當年黃帝常在這裏洗浴,後終成大志,就連王母娘娘、嫦娥等衆仙女也常來此洗澡遊樂。哪位願相求,何不效祖一試呢!

瞧!那對岸山腳下池水旁的草坪上,不是一羣仙女正在吹簫撫琴,歡歌狂舞嗎?雖是一組雕像,卻把她們甜蜜的心情,動人的容貌,婀娜的舞姿作了妙趣的寫照。“天門池”生在天門上、羣山中,真可謂天生造化,絕妙無比。

在此觀看,有兩條山道映入眼簾。一是沿東南方向通往千年古樹—古亢樹、鬼谷之路;二是沿西南方向可達龍脊嶺。

千年古樹—古亢樹是浮戲山特有的樹種,被稱爲活植物化石,是伏羲時期就有的樹種。

鬼谷,是一條長達數裏,充滿奇險,神祕、陰森、恐怖的大峽谷。其兩側密林蔽日,雜草叢生,怪石嶙峋,飛禽走獸,雀躍奔突。相傳是古代軍事家孫臏、龐涓、張儀、蘇秦拜師學藝的地方。至今還留有他們跪地求學自然形成的石像;這裏既是“鬼谷子出生”之地,又是“修煉成仙”之所。“鬼谷子”所騎的“臥虎石”、“鬼潭”等自然景觀,栩栩如生。楊成武將軍已對絕壁題有“鬼谷”二字。微轉身體面向西南,呈現在我們面前的便是威武的“蒼龍山”。在“蒼龍”的左前爪處建有一亭,名曰觀日亭。登上觀日亭,對面的賞月亭與此遙遙相望。唉!來得真不是時候,可惜沒能在拂曉看日出,在夜晚觀月色。那景緻、那情趣一定回味無窮了。當年我們的黃帝可是樂此而不疲啊!

讓我們繼續沿着立陡的石臺階上攀登來到威武壯觀,四季風嘯的“長風閣”上。在這裏我們可以看到蜿蜒曲折、搖頭擺尾的“蒼龍”。“指路聖母”把我們引到了一個古老的年代。當年黃帝在這“臣龍”背上淨心養性的情景歷歷在目:他仰臥龍背,凝目對天,晝夜一眼不眨,一求成仙,長生不老,盡享天倫;食衣庶民,億萬之衆,盡在鐵蹄之下,水深火熱之中,誰人相救,誰人保護?誰人領導他們繁榮昌盛,幸福度日?他苦苦追尋數年,終是一無結論,最後還是玉仙聖母揹着廣成子來此點化迷津,才使他猛悟“ 人”肩負之大任。自此,加緊苦修,以儘早業滿,伺機下山,救生靈出火海。

屹立於龍背上的這座八角亭,我們稱之爲“望遠亭”,這裏我們可以領略到登高望遠的感覺。瞧,正東方屹立於雲朵之中的三座山峯,我們稱它爲“雞山三峯”,也叫“黃帝登臨處”。“雄雞一唱天下白”,您看那像不像一隻雄雞呢?不過,這隻雄雞,腰身極高,海拔1100米以上。傳說,黃帝修道成仙后,要登雞山,涉王屋,乘龍昇天。他登雞山時,已非凡體,這隻雄雞爲了承受巨大的負荷,就把雞腰弓了起來。如果哪位有興攀登的話,上到峯頂,北可覽黃河,東可觀日出;華北平原的自然和人文景觀盡收眼底。向西或向南,羣山起伏,雲霧蒼茫。那裏的最高氣溫16℃左右,溫差在5-8℃之間,是夏季登高乘涼的最好去處。

朱仙鎮導遊詞 ·中嶽廟導遊詞 ·岳飛廟導遊詞 ·河南嵩山少林寺導遊詞

繞過望日山,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棋盤山。在叢林花草之中,一個巨大的棋桌和兩個對立的石凳留下了一段“廣成子試心”的故事。當年黃帝修道業滿正值華夏大亂,廣成子看他氣度不凡,天性聰慧,本想留他繼承道業,關山修煉,可每每談及此事,他必露勃勃雄心之態,廣成子卻看在眼裏,不做聲色。爲了試試黃帝去留的真心,一日他特意在山上揮手化出一個石棋桌和一對石凳,並擺下一盤天棋。師徒對弈數局,只見黃帝殺機畢露,毫無仙心柔腸,卻是凡心未泯。此時觀日,金光普照,黃光耀目,屈指一算,心中大驚,原來自己苦苦教誨多年的弟子,競是統一天下的一代地皇。他沉思良久,轉身對黃帝道:“師傅本想將你常留身邊,以修性成仙,今見你凡緣未了,就此下凡去吧!咱師徒今日一別,到再度相會,斷非目下之景象。行前,爲師無以相贈,特送一言切記:爲人善爲首,所行必爲衆;心公者興,貪私者衰!”言畢化作一道青雲而去。黃帝望雲叩拜,久久不起,哭得山搖地動,淚水成河。自此,黃帝牢記師傅贈言,一心爲民,一舉統天,成爲一代名君!

 關於寺廟七進及有關建築的講解

佛教於東漢末年由西域傳到中國。當年有20匹白馬馱着經書從上天竺,就是今天的尼泊爾,經過絲綢之路的南線來到洛陽城外。在洛陽城外的東郊建了中國第一座寺廟。因爲有白馬馱經,便取名爲白馬寺。現在的白馬寺仍然保存了中國古代印度寺廟中最重要的特色。

寺廟是供奉釋迦牟尼舍利的地方,所以寺廟的中心建築就是塔。因爲是供奉佛祖釋迦牟尼舍利的塔,所以叫佛塔。白馬寺大門一進去就是中心廟塔,沒有其他東西。

佛教在中國經歷了一個被中國人民融會貫通、消化並注入中國本土文化的過程,慢慢變成了中國式的佛教,即漢化佛教,也叫漢傳佛教。使得以佛塔爲中心的寺院,簡化成以偶像崇拜爲代表的,廟堂建築爲中心的寺廟格局。我們中國的寺廟從大門一直到最後的佛堂一共有七進,我們稱之爲七堂。七堂代表三門、金剛殿、大雄寶殿(分左、中、右)、經堂、律堂、藏經樓,在兩邊有寥房(是僧侶居住的地方)。

第一進是三門,三門是一組建築,在山門的對面往往有一組照壁。照壁的學名叫做蕭牆,是做爲風水當中的“罩”,不使這個建築羣裏的福氣、財氣外露,所以叫“罩”。也保持整個建築羣的封閉,起遮擋的作用。後來發展到門裏要有影壁,門外要有照壁,門兩邊還有八字牆,形成寺廟門前的院落,儘管這個院落是公共的,但它也是寺廟的一個特點。

三門,也叫“山門”。因爲過去修行都是在山上,因爲山頂是離神靈最近的地方,也是人跡罕至的地方,最利於清修。所以自古以來大多寺廟修建在山上。門開了三個洞,所以又叫“三門”。中間的門叫空門,進了空門表示進入了佛國世界中。左門叫無作,右門叫無相,表示世界萬物其實都是人們的感覺,而不是客觀存在的。既“色既是空,空既是色”。

山門內,就是金剛殿。兩則龕中各塑一尊執金剛杵護持佛法的天神,名叫金剛力士。據《大寶積經》說,金剛力士原爲法意太子,他皈依佛法後,成爲佛的五百名隨從侍衛的首領,因爲他普聞一切諸佛祕要祕跡之事,又稱密跡金剛。中國早期佛教的金剛力士只有一位,爲了符合中國人講對稱的習慣,後來添上一位,成了兩位。他們上身赤裸,手持寶杵橫眉瞪眼,怒氣滿面,象兩位忠於職守的衛兵,護衛着寶光寺山門。左邊一位,正張口發梵語開頭的“啊”音;右邊一位,正閉脣發梵語結尾的“哈”首。在《封神演義》中,爲使二位金剛進一步漢化,就說他們是哼、哈二將鄭倫、陳奇死後所封的神,並把“啊”、“哈”二音轉變爲漢語中富於感情色彩的“哈”、“哼”二音了。

第三進是天王殿。“天王”是疊音字,天就是王,王就是天。按《婆沙論》記載“四天王身長百丈”。 佛教認爲,一切有情衆生,都處在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二十八天”之中,欲界是三界中最低的一界,包括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等六天。四天王天在宇宙中心須彌山的山腰,那裏有一座建陀羅山,山有四峯,四天王及其隨從分住其上。四天王的任務是“各護一天下”,即掌握須彌四方人類社會的東勝身、南瞻部、西牛貨、北俱盧四大部洲的山河、森林、地方,所以又稱爲“護世四天王”。 四天王的形象,在各個時代,各地寺廟所塑的不完全一致。現在寶光寺所塑四天王形象爲:東方持國天王,白臉,抱碧玉琵琶,彈琵琶調絃,職調;南方增長天王,青臉,持青光寶劍,舞劍生風,職風;西方廣目天王,紅臉,握混元珠傘,撐傘避雨,職雨;北方多聞天王,黃臉,託黃金寶塔,塔鎮妖魔,使其歸順,職順。因此,在科技落後,靠天吃飯的封建社會裏,人們祈求“護世四天王“保護世間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四天王相當於佛祖最重要的四位侍衛軍軍長,即軍級幹部。

天王殿是六位男生的集體宿舍。正中一龕塑的是彌勒佛,據《彌勒上生經》、《彌勒下生經》等佛經記載,彌勒生於南天竺婆羅門家庭,後來成爲釋迦牟尼的弟子。他先於釋迦入來,上升兜率天內庭。準確的講,應是布袋和尚的形象。布袋和尚名契此,又號長汀子,五代樑時明州奉化(今屬浙江)人,住奉化嶽林寺。傳說他常以杖挑一布袋入市,見物即乞,出語無定,寢臥隨處,形如瘋癲。他臨死端坐於嶽林寺磐石上,有《辭世偈》說:“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不自識”。世人遂以他爲彌勒佛化身,稱爲大肚彌勒,併爲他造像供奉於寺廟。

爲什麼要把大肚彌勒安置在前殿呢?因爲,人們一進寺院,首先見到橫眉怒目、凶神惡煞的二金剛和四天王,給人們的心理造成緊張感覺,爲了緩解氣氛,特派他作“禮賓官”,在這裏迎侯客人。他手持念珠,翹翹腳而坐,胸腹袒露,笑容滿面,好象一位禮賓官在迎候貴客,給人以和藹親切之感。曾有詩詠道:“寶光照我凡心朗,彌勒迎人笑口開”。韋馱殿:塑頂盔貫甲、威武雄壯的韋馱像的殿堂。

朱仙鎮導遊詞 ·中嶽廟導遊詞 ·岳飛廟導遊詞 ·河南嵩山少林寺導遊詞

彌勒的背後是韋馱,傳說姓韋名琨,又稱韋天將軍,南方增長天王八神將之一,居四大天王所統三十二神將之首。佛教說他生知聰慧,早離欲塵,立下宏願,要終生護持佛法。自唐代他示現人間以來,佛寺多塑其像。

大雄寶殿爲全寺的主殿,大雄,梵語摩訶毗羅的意譯,即像大力士一樣,一切無畏。古印度佛教徒用來作爲釋迦牟尼的尊稱。大雄寶殿,即主要供奉釋迦牟尼佛的大殿,殿前檐口下,掛着“南無釋迦牟尼佛”的白地蘭色橫匾,傳爲濟公和尚所書。臺基下,安放了一座造型精巧、焚化紙錢的大鐵鼎。有時掛一副楹聯:“世外人,法無定法,然後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聯語頗富佛教哲理,具有辯證觀點。殿內寬敞宏闊,蒲團整齊,供具精美,鍾、鼓、魚、罄等法器均按 佛教儀規陳列,四時香菸繚繞,幢幡飄佛,是寺僧早晚上殿 禮佛和日常做法會的莊嚴聖地。

河南導遊詞

標籤: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