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包糉子的過程作文150字【精品多篇】

包糉子的過程作文150字【精品多篇】

包糉子的過程作文 篇一

包糉子是端午節的習俗,不過不是隻有端午節才能包糉子的。今天晚上,我看見母親在包糉子,我就來湊熱鬧,看見母親對包糉子瞭如指掌,我就讓母親教我,說到我口乾舌燥,母親才肯教我。

我知道我怎麼包,也開始包了。我拿來了一片葉子,將它折了一下,可是太小了,肉和米放下去後就包不下了,我左思右想,又拿來一片葉子,又包了一層,就拿了一根包了起來,可是包不下,我就又拿了一根,啊啊!我愛包糉子。

包糉子的過程作文 篇二

端午節到了。我們家要包糉子。

母親在街上買了包糉子的材料,爲了讓母親不再像上次一樣累得氣喘吁吁,我搶過母親手中的袋子,幫母親提。因爲我知道,母親的白髮都是因我而生。

開始包糉子了!家人用手拉起一團咖啡色的米,然後把它做成三角形,再來就拉起一片大大的、綠綠的葉子,把它清洗乾淨,把做好的糉子包在葉子裏,用線捆起來。

就這樣,一個個糉子“出生”在我家的大方桌子上,當然,它們也成了我們的美味佳餚。

包糉子的過程作文 篇三

今天我在奶奶家,看奶奶在包糉子。我也特喜歡吃糉。(母親還取我叫糉子大王)平時星期五回家的時候,母親早上送我去讀書的時候就是買個糉子給我吃。今天我看見了糉葉和糯米,也高興的學着奶奶包着。哈哈,一隻左手拿着糉葉,把它圍成三角形,然後放點糯米和醬油肉進去,可我沒那麼大的力氣不會把它紮起來。看奶奶那麼容易的包着,可自己不會……

端午節包糉子的過程作文 篇四

來深圳定居十幾年,我們一家也漸漸沾染了不過節的習氣。

深圳大約是沒有什麼傳統風韻的,逢年過節最大的特色便是各大商場開始打折。商場裏都是人擠人,一派熱鬧喜慶的模樣,只是這節過的如何便不太好說。

在我們一家還過端午的時候(其實大概只是儀式性地參與一下),媽媽會在門口掛一束艾葉,我不大記得艾葉是否有香氣,只記得開關門時那束葉總晃來晃去,看着挺有趣。

龍舟自然是沒得賽的,頂多也就賽賽紙船——倒盆水,把紙船往水裏一放,看它慢慢悠悠漂一陣子,末了沉下水底,這有什麼意思!

這麼說來,端午節最有意思的也只剩吃糉子一環,這倒也是我們最期待的。

樓上心靈手巧的婆婆總送來親手包的糉子,這糉子確實好吃,也不太清楚是不是有什麼祕方。看得出來的只有糯米、紅豆、還有一塊分量很足的肉。

乍一看還挺普通的,但細看就會發現那米不是雪白的,而是帶着點淺棕色。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以爲我發現了這美味的奧祕,並堅定地拒絕了所有白花花的糉子,現在想想大約只是入了味導致的。

糉子繩扎得很緊,把一隻肥嘟嘟的糉子勒成了一圈一圈的,活像要爆開了似的。那結用手解不開,得用剪刀剪斷草繩,才能吃上糉子的內容。

把那深綠色的糉葉剝開,裏面是一個有點鬆散的錐體,繩子勒着的地方明顯凹進去一圈,但重點還是在那撲鼻的香氣上。用筷子挑開米,裏面的內容一清二楚,紅豆已經煮得軟糯香甜,糯米很有嚼頭,肉塊溢着肥美的香氣……這些都是我們對着新煮的糉子不願停嘴的理由。

糯米不好消化,因此小孩子只吃了幾個就被勒令不許再吃,於是只得眼巴巴地圍着大人轉,等着能吃到一兩塊那讓人口水直流的肉。

包糉子的過程作文 篇五

今天,我們福娃班去西施故里包糉子!

到了風景如畫的西施故里,我們來不欣賞風景,就迫不及待的學包糉子了。我千方百計要把它包好,可是包不好哦。

後來。我看見服務員來教我們你了,方法是:先把糉葉向裏折,把它折的像一把畚斗似的,在把白白的米和紅紅的棗子放進“畚斗”裏,把“畚斗”的尖頭往上折,最後把線緊緊的繞好就可以了。

回到教室後,我精疲力盡了,但是我很開心!

端午節包糉子的過程作文 篇六

盼望着,盼望着,在焦急的等待中,端午節終於到了!我們全家決定去定安,過那裏的美食節,嚐嚐那裏的美食。

美食一條街熱鬧非凡。人頭攢動,熙熙攘攘;來往人流,絡繹不絕。

在一個傳統的小食店,媽媽和一個老婆婆商討價錢。老婆婆要賣25元一個,媽媽說要20元一個。最後,以20元一個成交。媽媽買了十個糉子。

我迫不及待地打開一個糉子,定安的糉子真香!打開包糉子的芭蕉葉,一股濃香夾雜着芭蕉葉的清香撲面而來,方錐四角形的糉子,呈碧綠碧綠的顏色。我慢慢地品着糉子,糯米又粘又軟,豬肉嚼勁十足,鴨蛋黃粉脆而鮮,口感太棒了。

我讚不絕口地說:“定安的糉子太好吃了!”

老婆婆說:“那當然了,我家的糉子是真正的定安糉子!老招牌了,要不然我爲什麼賣這麼貴?”

品着這麼好吃的糉子,我當然想知道,這個定安肉糉是怎麼做的。

阿婆告訴我們,定安的糉子,主料是精白的糯米。餡料是長方形的、新鮮的、肥瘦相間的豬肉,或是切成大塊狀的豬腳。這種豬是定安特有的黑毛豬,這種豬不是圈養催肥的,而是放在野外,半野生狀態長大的。每一個糉子裏都有一個鴨蛋黃,吃起來粉潤流油。煮糉子是要不斷加柴加水,要煮十多個小時。這樣煮出來的糉子纔夠香、夠味。

定安肉糉的特點是:軟綿、濃香、味透、餡多,食而不膩。

這次端午節,我真是太開心了!就連我平常最喜愛吃的騎樓小吃,都沒有定安肉糉那麼好吃。下次端午節,我一定再來定安。

端午節包糉子的過程作文 篇七

星期一下午,班級組織包糉子活動。我們都帶着線,糉葉、糯米、大棗等,準備學習包糉子。

剛上課,孫家志拿着包糉子的材料上了講臺,說:這節班會我來教大家包糉子,請大家認真聽講,好好學習。我們異口同聲:好!孫家志說:拿出兩片糉葉,然後折成漏斗形狀,當然漏斗底部不能有口。要不然在後面裝米的時候會漏的。我根據孫家志的折法,拿出兩片糉葉折了起來,很快就成功,折成了漏斗形,我心中暗暗高興:好簡單,晚上能吃到糉子樓!孫家志接着說:然後裝上米,注意不能放太滿,也不能放太少,總之要讓糉子鼓起來。我想:鼓起來?那好辦。我一次放了很多米,有8成滿時我便停止了放米。突然,我的視線轉移到我的大棗上,心想:光有米不行啊,放點大棗,還有甜的滋味多好啊。於是,我毫不猶豫的放上了一顆大棗。這時,孫家志說:將上部分的葉子扣住裝着米的漏斗。然後用線繫上,最後打個結。我呆了一下子。感覺有些難。我小心翼翼的用上部分的葉子緩慢的扣上,拿出線。我想:應該怎麼系線好呢?剛剛小心翼翼的我頓時粗魯起來,拿起繩子草草地繞了好幾圈,最後在糉子中間繫了個死結。就算完成了。我心裏美滋滋的,因爲我成功了。可是好景不長,剛放下糉子打算告訴大家時,糉子的線鬆了,差一點露出米來。我立刻舉手問:孫家志,我的線怎麼鬆了?認爲挺使勁。孫家志過來看了看說:你使勁繞上幾圈後再多打幾個結才行。根據孫家志的說法,我立刻匆匆忙忙的幹起來。很快我真的成功了,糉子的形狀呈等腰三角形,感覺十分漂亮。

這次包糉子使我懂得了:做事情一定要仔細,細心,不能草率,更不能粗魯。

包糉子的過程作文700字 篇八

每到端午時,母親最大的樂趣就是做糉子。母親做糉子的時候,年少的我總會站在旁邊,眼巴巴地看着,不僅是因爲想早點吃到那美味可口的糉子,更因爲,我始終認爲,看母親做糉子是一種樂趣。

母親開始並不會包糉子。外婆專程到我家幫着包了兩次後,母親便把手藝全部學到手了。

後來,每年的端午節前,母親就開始自己忙活了,街坊鄰居需要幫忙包糉子,母親有求必應,給這家包10斤,給那家包20斤,端午節前要忙活一個多星期。幫別人忙完了,再忙自己家的,每次,我們家大約都要包上七八斤。

外婆說,裝鍋和煮糉子也是有“技術”的,因爲用竹葉包的糉子是四角形的,裝鍋的時候要密密實實地插好,一個壓一個,這樣糉子才煮不破。擺完糉子後上面還要放上些雞蛋,因爲糉子鍋裏煮出的雞蛋有特別的清香。

裝好後就開始煮糉子了。用大火燒開鍋後,改爲慢火慢慢地煮。這時如果火太急,就可能把糉子煮破了,只能等着喝“稀飯”了。大約用慢火煮上兩三個小時後,再改用微火,讓鍋裏的水似開非開,一直持續到下半夜。

第二天早晨,揭開鍋蓋,滿屋清香瀰漫,我和妹妹歡呼雀躍着,爭先恐後地解開糉子的“衣服”,大口地享受着,而幾乎是一夜未眠的母親,又忙着讓我們給沒有包糉子的鄰居這家送10個、那家送8個,分享端午的喜悅。

我喜歡過端午節,我喜歡吃母親做的糉子。母親做出來的糉子從外表上看個個都是飽滿有形,又香又軟。還記得我讀大學時母親給我送來糉子,吃慣母親做的糉子的我並不覺得有什麼特別,但室友得知眼前的糉子是母親做的,先是吃驚,繼而連聲說好。

每年端午前夕,同學們都開玩笑地對我說:我們出車費給你回家取糉子去。幸好學校離我家只有8塊錢的火車票,車票是不會要同學出的,但是每年我都要取一籃子糉子回校。後來發展到不是端午節也要吃糉子,只要提前能買到糉子葉,母親就包了一大堆糉子,等我星期天回家來取。有幾次吃得同學眼淚汪汪地想起家來。

現在回想起來,心裏甜甜的。又到端午節了,和母親一起包糉子。

包糉子的過程作文700字 篇九

古代有一個愛國大詩人,名叫屈原。因受奸人挑撥,被皇上驅逐,但他仍然愛自己的國家,最後投江自盡。爲了紀念屈原,人們就將他投江的那一天,也就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定爲“端午”,於是,這個節日就傳了下來,只到今天。

端午,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可是隨着歲月的流逝,許多地方已漸漸淡化了這個節日,但山東這一帶的人卻還對這個節日充滿熱情,很注重這個傳統節日。

早上,我一醒來,就發現自己的手腕上有一根用幾種不同顏色的線擰成的一小段繩,我問媽媽:“這種繩叫什麼?爲什麼要這樣?”媽媽耐心的回答了我的問題:“這叫“五彩絲“,也叫“花繩”。傳說可避除兵鬼、不染病瘟,所以,每到端午,只要是小孩子,不分大小,手上都會系一根這樣五彩的繩。”“哦”我答應着,但還是不想戴★★它,因爲我是個貪玩的孩子,這東西在手上還蠻彆扭的。

“端午”最重要的習俗當然是吃糉子。上午,我隨爸爸媽媽來到了外婆家幫忙包糉子,而外婆呢?早就準備好了箬葉、糯米和絲線。糉子一般用糯米做成。把糯米還有包糉子的竹葉泡在盆裏一天一夜。再用葉子把糉子包成三角形,每裏面放上一個大棗,爲的是讓糉子的味道更香。一家人圍坐在一起,一邊包糉子,一邊聊天。我看着外婆那嫺熟的動作,心裏癢癢的。於是,我學着外婆的樣子,拿起一片箬葉,將它折成圓錐體,放入米,再把多出來的箬葉折過來,蓋住米粒,結果這些米粒就像是跟我過不去,不聽話地跑了出來。我連忙又拿了一片箬葉把它們裹住,可是他們“米多勢重”,我只好向“大將軍”外婆求助,外婆一來,這個”小兵”就沒招了。不一會兒,我們就包好了一盆糉子。

要煮糉子了!外婆先將鍋裏倒上水,然後將糉子一個個的放進鍋中,用慢火煮一個下午。煮好後,一打開鍋蓋,香味就充滿了整個屋子。一口咬下去,那甜甜的糯米,不僅甜在口裏,還甜到了心裏!讓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

中華民俗源遠流長,端午,是多麼熱鬧,多麼快樂,我們要將這傳統習俗一直保留下去。直到永遠,永遠??

包糉子的過程作文 篇十

古時候,有個愛國詩人,叫屈原。他因爲被逼而投江自殺。人們爲了紀念他,就把這天定爲端午節。那天有個習俗——包糉子。

端午節到了,我家正忙着包糉子呢。

今天,天剛矇矇亮,我們都起牀了。媽媽讓外婆做餡,讓小姨洗糉葉,讓我發糉葉和繩子,她做糉子。至於“大名鼎鼎”的“大廚”老爸嘛,就負責煮糉子。

外婆先用玻璃瓶碾碎事先泡好的綠豆,加上水和一些調味料,就做成了一盆香味四益的綠豆餡。外婆又把一些煮熟的糯米放進另外一個盆裏。最後,她拿出一些豬肉,放進一個小碟子裏。只聽一陣“嘩嘩”的水聲,小姨也把糉葉洗好了。我把兩片糉葉和一條繩子遞給媽媽。

只見媽媽熟練地把一片糉葉折成鬥型,再把兩勺糯米、一勺綠豆和幾片豬肉放進糉葉裏,再在上面壓上一片糉葉,然後把多餘糉葉向內折,最後綁上一條繩子,一個糉子就做好了。

就這樣,一個、兩個……一共做了四十多個。老爸接過糉子,把它們裝在兩個壓力鍋裏,在把壓力鍋都放在煤氣爐上。他一會兒看看這鍋,一會兒看看那鍋,忙得不亦樂乎。過了二十分鐘,糉子煮好了。廚房裏充滿了糉香。

我拿了一個糉子,去了葉,便狼吞虎嚥了起來,沒到一秒鐘就吃完了。

自己家包的糉子就是好吃,我明年還要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