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中教育階段“課程思政”的重要性

國中教育階段“課程思政”的重要性

國中教育階段“課程思政”的重要性

國中教育應當把"課程思政"貫穿始終,圍繞國中教育的特點,結合傳授的內容,貫徹"課程思政"的理念,採用結構化模式,在授課前、授課中、授課後融入思政教育內容。在數學、語文、體育、美術等課程體系內構建"課程思政"系統。構建一種全員思政、全時思政、全科思政的理念,從小培養學生的思想覺悟,協同育人,爲社會主義接班人的成長打好堅實基礎。

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課程思政"不僅僅要從大學抓起,國中教育也應該樹立"課程思政"理念。國中階段是學生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建立和養成的關鍵時期,從小做好"課程思政"建設,對於我國未來接班人的文化傳承、道德修養、行爲規範的建立具有基礎和規範的作用。

一、國中教育階段需要課程思政

"課程思政"強調在教育教學中,要注重在價值傳播中凝聚知識底蘊,又要注重在知識傳播中強調價值引領,實現從"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創造性轉化,構建全課程育人格局。傳統的教育觀點認爲,只有語文和思想品德課程教學中才應該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而對於數學、美術、音樂等專業課程與學生的思想意識的樹立沒有顯著的相關性,因此不需要思政教育。甚至於有人認爲國中生思想不成熟,沒有必要實施"課程思政"教育。國中階段正是孩子思想逐漸成熟的階段,良好的個性品質、行爲習慣和思考方式正是在這一階段逐漸養成,也是可塑性最大的時期。陶行知先生說過:"品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如果壞了,縱然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用處。"一個良好品德的養成是相對穩定的,終身都會起作用。

二、國中教育課程思政建設的內涵

"課程思政"的目標是要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課程教學的各個環節,將課堂教學和思想品德養成融合,實現價值觀引領、價值觀滲透,從不同角度培養和提升國中生的思想道德。首先,"課程思政"是一種間接隱性的教育方法,將課程設計、課堂教學、課程評價與思想道德教育融合起來,一方面在教育過程中傳授了正確的思想道德,更重要的是在正確的價值觀指引下進行教育。現代社會價值觀多元化,中學生面臨各種利益的誘導很容易迷失方向,充分調動學校資源,發揮全部課程的價值引領功能實施"課程思政"建設,既能夠傳播知識,又能夠在知識傳授過程中實現價值引領功能,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實現教育目標。其次,融合了"課程思政"的教學,能夠賦予課程更鮮活的生命力。一方面多元化的課程體系構建了鮮活的價值體系,更重要的是要求授課教師必須掌握所傳授知識的價值觀。文以載道,任何的知識都蘊含由一定的價值觀。課程中融入"課程思政",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中學教師知道和掌握知識的來源和背景,深入思考課程體系中所蘊含的思想內涵,爲教師傳播知識提供了判斷標準,爲專業研究和指明瞭方向。

三、國中教育"課程思政"建設的結構化

國中教育需要"課程思政",但部分老師不知道如何將思政的內容融入課堂,只能生搬硬套的做到"課程+思政"。國中教育的"課程思政"應該按照觀念樹立、機制創新、協同育人的邏輯深入推進。首先要樹立中學教師的"課程思政"理念,加深思想認識。只有提高教師的思想認識,才能夠保證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把正確的價值觀傳播給學生。"課程思政"建設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帶來了更多的工作。學校首先要建設"課程思政"的長效機制和協同育人機制,建立符合"課程思政"需要的評價標準和激勵機制,提升教師的價值觀引領和價值觀滲透能力。其次,按照結構化的模式構建"課程思政"價值觀體系。從教學過程角度出發,按照授課前、授課中、授課後的教學規律,採用課前收集、課中學習、課後總結的思路,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價值觀收集、辨析、認可、施行的教育過程。從課程分類角度出發,設計出價值觀的角度和重點,最終構建出能夠涵蓋大部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課程體系。如數學學科可以從誠信、嚴謹等角度傳遞價值觀,音樂可以從友善、敬業等角度傳遞價值觀。

總之,國中教育應當把"課程思政"貫穿始終,在充分認識"課程思政"內涵的基礎上,貫徹"課程思政"的理念,採用結構化模式,樹立全員思政、全時思政、全科思政的教學過程,協同育人,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