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公文 > 基層反映

基層反映:脫貧攻堅政策應兼顧公平大綱

今天,本站的小編爲大家整理了一篇關於《基層反映:脫貧攻堅政策應兼顧公平》範文,供大家在撰寫基層反映、社情民意或問題轉報時參考使用!正文如下:

基層反映:脫貧攻堅政策應兼顧公平大綱

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的基本精神和本質特徵;維護和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是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必須承擔的一項重要責任。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古木鎮按照“扶真貧”的原則,要求扶貧幹部要秉持公心公平公正,把真正困難的人口納入到貧困範圍內,把各種扶貧措施用在真正需要幫扶的困難羣體上,多做一些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工作,少做些錦上添花、花上壘花的虛功。古木鎮在推進精準扶貧過程中,建立和完善精準識別糾錯機制和責任追究機制,接受社會各方面監督,確保識別工作全程公開透明、公平公正,做到不漏一戶符合標準的,不進一戶不符合標準的,以公正提升扶貧工作的公信力,以公正打消貧困人口的擔憂,以公正鋪就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坦途。但面對脫貧攻堅這塊“硬骨頭”,在公平公正方面,還有部分問題羣衆反響比較大。

一、存在的問題

(一)精準識別不精準,在識別過程中顯失公平。隨着一系列扶貧惠民政策的落實,比如,貧困戶享受到的危房改造補助資金3萬元,產業扶持0.5萬元等項目,農村矛盾日漸凸顯,部分村幹部在精準識別過程中存在優親厚友思想,有利可圖時,村幹部很難做到公平公正,對貧困人口認識有偏差。

(二)羣衆對精準扶貧各項政策措施缺乏信任。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基層政府已將工作中心轉移到脫貧攻堅上來,基層幹部“5+2”、“白+黑”夜以繼日將精力投入到精準扶貧之中,由於各項政策不明朗,基層幹部在對政策一知半解,在政策解釋方面也只有摸着石頭過河,將大部分時間用於完善貧困戶資料。基層幹部下鄉入戶多次,但不能給予羣衆準確答覆,導致羣衆對村委會、政府人員不信任。

(三)羣衆脫貧標準鑑定難。多元經濟相互交織混合發展,給準確調查覈實農戶收入增加了難度。加之,受農業經濟效益低而不穩影響,近年來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紛紛外出打工,勞務收入成爲農民增收的主渠道,其中羣衆的部分隱性收入較難掌握,國家雖已有明確脫貧標準。但在實際工作中,難以掌握羣衆真實收入。在鑑定羣衆是否脫貧中會出現偏差。

二、對策建議

(一)公示是關鍵。在充分醞釀評議識別的基礎上,以村委名義進行張榜公佈識別出的貧困戶,徵求羣衆意見。在一定時間內徵求的意見提交再次醞釀評議,並進行二次張榜公佈徵求意見。經過二次徵求意見後,黨支部、村委會同代表共同研究確定精準扶貧對象。經調查研究,認爲三榜公示是保證精準識別、公平公正的關鍵所在。

(二)差別是核心。如何確保貧困對象有針對性的扶貧政策,讓措施看得見、摸得着、見實效,是精準幫扶的核心。幫扶到戶、差別到人是扶貧工作實現公平公正的唯一途徑。具體來說,就是把資金、政策和具體措施等精準到人。

(三)政策是界限。建議上級制定比較剛性的政策界限。例如:一是除年收入多少元爲識別標準外,有多少顯性財產的農戶爲脫貧戶,二是識別過程要堅持公開、公平、公正,村幹部在識別貧困戶過程中,應保障羣衆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做到對象明確、程序規範、措施得當、效果明顯。堅持以下幾個優先條件:即人均收入低、家庭財產少的貧困戶優先,羣衆貧困戶比黨員貧困戶優先,年老體弱的貧困戶比年輕力壯的貧困戶優先,獨生子女貧困戶比超生貧困戶優先,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的貧困戶優先,村內現仍居住在危房,無條件改善現狀且生活困難的農戶優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