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農業專項調研報告(精選多篇)

目錄

農業專項調研報告(精選多篇)
第一篇:農業專項調研報告第二篇:義烏市農業專項調研報告第三篇:農業專項資金績效審計調研報告第四篇:##鎮農業服務中心工資管理專項調研第五篇:農業產業化調研報告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農業專項調研報告

吳子彥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爲進一步摸清家底,理清思路,促進義烏市現代農業發展,日前,義烏市組織50多人分成13個組,分赴13個鎮、街道開展以法律法規宣傳、春耕備耕情況調查、低丘緩坡開發農業、耕地拋荒檢查爲主要內容的大型農業專項調研活動,通過聽取情況介紹、深入拋荒、低丘緩坡開發等實地勘察,詳細掌握基礎材料,確保此次農業調研取得有效成果,爲進一步細化扶農政策和開展農業工作奠定基礎。

一、基本現狀

1、貫徹市農村工作會議情況

自市裏的農村工作會議後,全市各鎮、街均能行動迅速、宣傳到位、措施有力,因地制宜地開展傳達落實。如稠城、稠江、後宅、城西、大陳等鎮(街)多層次組織召開了農技員會議和專業大戶、農業企業會議,進行會議精神傳達貫徹市農村工作,部署了農業生產措施。佛堂、蘇溪、廿三裏等鎮(街)已草擬出扶農政策初稿,總體上扶持力度不減、資金不降。

2、土地拋荒情況

全市存在連片拋荒隱患的面積爲3491畝,涉及10個鎮(街)88個村。其中拋荒隱患面積100畝以上的稠江、後宅、江東、城西、蘇溪、稠城等7個鎮(街),合計面積爲3343畝,佔全市的95.76%。主要原因爲徵而未用、項目工程建設造成配套渠系毀壞,農田整理後未落實到戶等,也有部分是因種糧效益低下,農戶自己不願耕種又未及時流轉,引起拋荒。

3、春耕生產情況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全市今年春季作物面積169838畝。具體爲早稻面積6840畝,落實早稻示範畈34個面積3648畝,其中機插示範畈11個面積1307畝。春季蔬菜面積42883畝,其中設施蔬菜8955畝。西瓜xx3畝,其中設施栽培2612畝;甜瓜3612畝,其中設施栽培1904畝,並以義亭鎮爲主。田藕8041畝,主要集中在城西街道。茭白麪積1165畝,糖蔗面積6545畝,果蔗17244畝,同比有一定增長。春大豆11251畝,春玉米5716畝,番薯10232畝,小麥1427畝,油菜16983畝,春馬鈴薯12888畝,蠶豌豆4898畝。

4、土地流轉及農業項目開發情況

今年全市土地流轉進行農業項目開發有70處面積達11406畝。其中新增流轉面積1000畝以上的有赤岸、義亭、佛堂、廿三裏4個鎮(街),面積達7877畝。全市新流轉土地用於發展糧油蔬菜生產的爲2634畝,佔23.1%;用於種植水果的1035畝,佔9.1%;用於發展花卉苗木的594畝,佔5.2%;用於其它農業綜合開發的爲7143畝,佔62.6%。

二、主要亮點

1、春耕生產亮點紛呈

一是示範畈建設成效明顯。在政策引導、效益影響下,農戶對建立示範畈有較高積極性。統計顯示,全市已落實50畝以上的早稻示範畈34個,面積3648畝,同比增長了600多畝。

二是內部種植結構逐步優化。品種優良、經濟效益明顯的蔬菜瓜果種植面積同比均有較大增長。農戶對西甜瓜、糖果蔗、田藕、毛芋等作物種植均有較高積極性,全市預計種植面積比上年均有不同程度地上升,其中糖果蔗增幅10%以上,西甜瓜增長在5%以上。

三是作物區域性生產佈局更趨明顯。通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揮傳統種植優勢,呈現出農業生產專業化、規模化、區域化發展趨勢。如春馬鈴薯主要集中在上溪、義亭等鎮,種植面積佔全市的66.1%。果蔗種植主要集中在佛堂、赤岸等地,佔全市的85.8%,義亭、佛堂兩地糖蔗面積達4297畝,佔全市面積的65.7%。

五是加大“三新”技術的引進、培訓和推廣,提高農地產出效益,增強農戶種植積極性,努力減少拋荒現象。

2、創新方式,因地制宜,全面推進春耕生產

一是強化服務。積極發揮科技指導作用,引導農技人員更好地服務農民,指導實踐。因地制宜地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加快農技首席專家、農技責任大使及“雙聯”責任制、分片包乾負責制等制度的建立完善,大力倡導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幫助農戶解決春耕實際問題,推進春耕生產。

二是加強上下聯動,通過開展送科技下鄉進村活動等載體,提高鎮、街道及工作片農技人員的參與度,並及時分解落實各鎮、街道的糧食生產、農產品質量安全等工作任務,完善細化考覈機制,確保業務工(推薦訪問範文網)作的精心。

三是牽線搭橋,培育大戶。農業大戶是當前義烏市的農業生產的主導力量,同時在政策的引導下,工商業主反哺農業熱情高漲。有關部門可因勢利導,提供土地流轉信息、開發項目推介等服務,努力引進和培育農業大戶推進春耕生產。

3、整合資源,突出重點,促進現代農業又好又快發展

一是努力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尊重自然規律,立足義烏實際,有重點發展早熟梨、果蔗、馬鈴薯、竹筍、桃、田藕、有機茶、花卉苗木和健康養殖業,努力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做強主導產業,做精特色產業。

二是加快培育現代生產經營主體。深入實施農業企業化行動,積極培育發展帶動型、科技型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以“陽光工程”“十萬農民培訓計劃”爲載體,普遍開展農業生產技能培訓,推動農業勞動者分工分業。

三是強化現代科技支撐。在完善市、鎮(街)、村三級農技推廣體系網絡的同時,積極培育民營科研機構、農業科技型企業和農業科技示範基地,引導涉農企業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開展技術合作,加快農業科技成果的研發和推廣應用。強化以市農業信息網爲主導的農業綜合門戶網站建設,大力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立足大農業,發展大農機,積極實施農機化促進工程,加快引進、試驗、示範、推廣農業主導產業各主要生產環節的機械裝備,全面推進農業機械化。

四是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加強農產品質量監管,穩步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

五是加快構建現代市場體系。積極實施品牌農業戰略,促進農產品流通。加快推進農業“走出去”,鼓勵農業龍頭企業和有實力的專業合作社到市外建立基地、開拓市場。

六是優化現代農業發展環境。一方面增加財政對現代農業建設的投入。健全農業支持補貼制度,發揮農業產業化專項扶持資金導向作用,加大對糧食生產、生態農業、農業風險救助等方面的補助,增強農業效益。另一方面着力構建新型農業服務平臺。圍繞新形勢下農民所需所求,努力拓展服務領域、豐富服務內容、提高服務質量,構建爲農民辦實事和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新機制,促進現代農業又好又快地發展。

第二篇:義烏市農業專項調研報告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爲進一步摸清家底,理清思路,促進義烏市現代農業發展,日前,義烏市組織50多人分成13個組,分赴13個鎮、街道開展以法律法規宣傳、春耕備耕情況調查、低丘緩坡開發農業、耕地拋荒檢查爲主要內容的大型農業專項調研活動,通過聽取情況介紹、深入拋荒、低丘緩坡開發等實地勘察,詳細掌握基礎材料,確保此次農業調研取得有效成果,爲進一步細化扶農政策和開展農業工作奠定基礎。

一、基本現狀

1、貫徹市農村工作會議情況

自市裏的農村工作會議後,全市各鎮、街均能行動迅速、宣傳到位、措施有力,因地制宜地開展傳達落實。如稠城、稠江、後宅、城西、大陳等鎮(街)多層次組織召開了農技員會議和專業大戶、農業企業會議,進行會議精神傳達貫徹市農村工作,部署了農業生產措施。佛堂、蘇溪、廿三裏等鎮(街)已草擬出扶農政策初稿,總體上扶持力度不減、資金不降。

2、土地拋荒情況

全市存在連片拋荒隱患的面積爲3491畝,涉及10個鎮(街)88個村。其中拋荒隱患面積100畝以上的稠江、後宅、江東、城西、蘇溪、稠城等7個鎮(街),合計面積爲3343畝,佔全市的95.76%。主要原因爲徵而未用、項目工程建設造成配套渠系毀壞,農田整理後未落實到戶等,也有部分是因種糧效益低下,農戶自己不願耕種又未及時流轉,引起拋荒。

3、春耕生產情況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全市今年春季作物面積169838畝。具體爲早稻面積6840畝,落實早稻示範畈34個面積3648畝,其中機插示範畈11個面積1307畝。春季蔬菜面積42883畝,其中設施蔬菜8955畝。西瓜20143畝,其中設施栽培2612畝;甜瓜3612畝,其中設施栽培1904畝,並以義亭鎮爲主。田藕8041畝,主要集中在城西街道。茭白麪積1165畝,糖蔗面積6545畝,果蔗17244畝,同比有一定增長。春大豆11251畝,春玉米5716畝,番薯10232畝,小麥1427畝,油菜16983畝,春馬鈴薯12888畝,蠶豌豆4898畝。

4、土地流轉及農業項目開發情況

今年全市土地流轉進行農業項目開發有70處面積達11406畝。其中新增流轉面積1000畝以上的有赤岸、義亭、佛堂、廿三裏4個鎮(街),面積達7877畝。全市新流轉土地用於發展糧油蔬菜生產的爲2634畝,佔23.1%;用於種植水果的1035畝,佔9.1%;用於發展花卉苗木的594畝,佔5.2%;用於其它農業綜合開發的爲7143畝,佔62.6%。

二、主要亮點

1、春耕生產亮點紛呈

一是示範畈建設成效明顯。在政策引導、效益影響下,農戶對建立示範畈有較高積極性。統計顯示,全市已落實50畝以上的早稻示範畈34個,面積3648畝,同比增長了600多畝。

二是內部種植結構逐步優化。品種優良、經濟效益明顯的蔬菜瓜果種植面積同比均有較大增長。農戶對西甜瓜、糖果蔗、田藕、毛芋等作物種植均有較高積極性,全市預計種植面積比上年均有不同程度地上升,其中糖果蔗增幅10%以上,西甜瓜增長在5%以上。

三是作物區域性生產佈局更趨明顯。通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揮傳統種植優勢,呈現出農業生產專業化、規模化、區域化發展趨勢。如春馬鈴薯主要集中在上溪、義亭等鎮,種植面積佔全市的66.1%。果蔗種植主要集中在佛堂、赤岸等地,佔全市的85.8%,義亭、佛堂兩地糖蔗面積達4297畝,佔全市面積的65.7%。

四是設施農業強勢發展。爲適應市場需求,提高效益,義烏市部分農業龍頭企業紛紛增加鋼架大棚等設施,生產大棚瓜果和反季節蔬菜,全市預計新增鋼架大棚面積在20萬平方米以上。其中義亭發展了大棚西瓜1400畝,大棚甜瓜1550畝。同時依託全市10家水稻、植保和農機服務社,早稻機插水平顯著提高,目前已落實11個機插示範點1307畝,佔早稻面積的19.1%。

2、各地扶農力度進一步加大

爲調動農戶發展農業積極性,部分鎮(街)也明確了扶農政策,總體上與上年度扶持力度不減或略有加大。如上溪鎮對糧食生產與沃土工程扶持上,按市財政補助1:1配套;稠江街道和後宅街道對50畝以上早稻示範畈均從200元/畝提高到300元/畝;後宅街道還將連棟大棚3畝以上的從15元/平方提高到20元/平方;農業機械和設備給予購置價的20%補助;廿三裏街道對土地流轉10年100畝以上的,一次性給予500-600元/畝的獎勵。

3、有效嘗試股份制土地流轉開發

稠城街道尚經村擬對全村土地進行股份制入股改造。尚經村現在527戶1300多人,土地1300畝(含塘、路等),實際分到戶有1000多畝。目前,該村兩委擬對全村土地進行集中,以土地入股的形式進行流轉開發,並於3月下旬專門組織了村兩委、村民小組組長、村民代表等30餘人赴江蘇華西村考察。考察後,基本明確了具體設想。目前村裏已成立股份制操作小組。具體由村兩委成員、監委會成員、老年協會會長、團支部書記、護村隊長、出納、文書共12人組成。並專門印發了告村民書,對入股後的效益、分紅等事項進行廣泛宣傳,積極鼓勵村民自願以土地入股,便於村裏集中流轉。經初步測算,年分紅田每畝400元,地每畝200元。從村民的反映看,普遍均能接受。但應在陽光大道以內靠村邊處,留部分土地用於自用種菜等,也爲舊村改造預留用地。對於陽光大道外側的田地則可集中流轉。

三、存在問題

1、對現代農業發展認識不足。近年來,政府有和有關部門在政策、資金、服務上採取了很多措施,但由於農業比較效益低下,多數對務農存在認識偏見,引致農戶發展農業積極性不高,總體見效不大。

2、土地拋荒情況尤其是零星耕地拋荒較爲普遍,鎮(街)及村均沒有有效措施。

3、春耕農業生產各鎮(街)進展不一。各鎮、街道安全生產等中心工作與獎金等利益掛鉤,牽扯農技員精力過大。個別鎮、街道出現移用農技人員現象。

四、對策措施

1、加大宣傳,落實措施,努力減少拋荒現象

一是加大《農村土地承包法》、《浙江省實施農村土地承包法辦法》等政策的宣傳,提高農戶對制止拋荒的認識。

二是加強與人大、政府等部門的溝通協調,將拋荒列入責任制考覈內容。對各鎮(街道)轄區內較大範圍耕地拋荒特別是連片50畝以上(建成的標準田連片20畝以上)採取告知、督促形式,由鎮(街)採取一定措施,督促各村、戶恢復耕種,制止拋荒。

三是積極完善農田水利配套工程。因工程施工引起農田水利設施挖損、塌陷、堆積、壓佔及其它原因造成渠系不配套等耕種條件破壞的,要銜接相關鎮(街)、村,督促施工單位進行廢土清理和修復水渠,儘早恢復耕種條件。

四是創新方式方法,積極引導農戶依法、自願地流轉不耕種的土地,引進大戶進行農業開發。

五是加大“三新”技術的引進、培訓和推廣,提高農地產出效益,增強農戶種植積極性,努力減少拋荒現象。

2、創新方式,因地制宜,全面推進春耕生產

一是強化服務。積極發揮科技指導作用,引導農技人員更好地服務農民,指導實踐。因地制宜地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加快農技首席專家、農技責任大使及“雙聯”責任制、分片包乾負責制等制度的建立完善,大力倡導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幫助農戶解決春耕實際問題,推進春耕生產。

二是加強上下聯動,通過開展送科技下鄉進村活動等載體,提高鎮、街道及工作片農技人員的參與度,並及時分解落實各鎮、街道的糧食生產、農產品質量安全等工作任務,完善細化考覈機制,確保業務工作的精心。

三是牽線搭橋,培育大戶。農業大戶是當前義烏市的農業生產的主導力量,同時在政策的引導下,工商業主反哺農業熱情高漲。有關部門可因勢利導,提供土地流轉信息、開發項目推介等服務,努力引進和培育農業大戶推進春耕生產。

3、整合資源,突出重點,促進現代農業又好又快發展

一是努力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尊重自然規律,立足義烏實際,有重點發展早熟梨、果蔗、馬鈴薯、竹筍、桃、田藕、有機茶、花卉苗木和健康養殖業,努力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做強主導產業,做精特色產業。

二是加快培育現代生產經營主體。深入實施農業企業化行動,積極培育發展帶動型、科技型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以“陽光工程”“十萬農民培訓計劃”爲載體,普遍開展農業生產技能培訓,推動農業勞動者分工分業。

三是強化現代科技支撐。在完善市、鎮(街)、村三級農技推廣體系網絡的同時,積極培育民營科研機構、農業科技型企業和農業科技示範基地,引導涉農企業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開展技術合作,加快農業科技成果的研發和推廣應用。強化以市農業信息網爲主導的農業綜合門戶網站建設,大力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立足大農業,發展大農機,積極實施農機化促進工程,加快引進、試驗、示範、推廣農業主導產業各主要生產環節的機械裝備,全面推進農業機械化。

四是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加強農產品質量監管,穩步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

五是加快構建現代市場體系。積極實施品牌農業戰略,促進農產品流通。加快推進農業“走出去”,鼓勵農業龍頭企業和有實力的專業合作社到市外建立基地、開拓市場。

六是優化現代農業發展環境。一方面增加財政對現代農業建設的投入。健全農業支持補貼制度,發揮農業產業化專項扶持資金導向作用,加大對糧食生產、生態農業、農業風險救助等方面的補助,增強農業效益。另一方面着力構建新型農業服務平臺。圍繞新形勢下農民所需所求,努力拓展服務領域、豐富服務內容、提高服務質量,構建爲農民辦實事和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新機制,促進現代農業又好又快地發展。

第三篇:農業專項資金績效審計調研報告

農業專項資金績效審計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一、農業專項資金績效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我國**年開始在深圳試點實施政府效益審計。年審計工作發展規劃把充分發揮審計“免疫系統”功能作爲審計工作總體目標的重要內容,通過推進政府績效審計增強審計在國民經濟建設和發展中的“免疫系統”作用,指出“全面推進績效審計,

促進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財政資金和公共資源配置、使用、利用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促進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推動建立健全政府績效管理制度,促進提高政府績效管理水平和建立健全政府機關責任追究制。到2014年,每年所有的審計項目都開展績效審計”。農業專項資金績效審計是開展政府績效審計的重要組成內容,其目的是促進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強化資金管理,落實國家的農業政策,然而目前農業專項資金績效審計仍存在一些問題。

(一)農業專項資金績效審計法律規範體系尚未建立

目前,農業專項資金績效審計,尚無專門的規範或準則,雖然“績效審計”在審計機關的文件中屢被提及,但審計實務中並未構建統一的績效審計工作標準,僅對開展農業專項資金績效審計工作有一些計劃或要求,對績效審計工作的具體要求並不明確,無法將其作爲績效審計工作的執行依據,使得審計人員在進行農業專項資金績效審計操作時缺乏必要的方法、規範和評價依據,加大了績效審計的難度。在已出臺的國家審計準則和行業審計規範中,都缺乏績效審計方面的審計規範和統一的評價體系,更無分類操作指南。審計人員開展績效審計時,往往是憑已有的經驗開展,不利於進行質量控制和風險管理。制度建設滯後,影響農業專項資金績效審計。

(二)審計人員素質不高、能力不足、認知不足

開展農業專項資金績效審計需要審計人員具備較高的專業水平和複合的知識結構。從審計隊伍的現狀看,審計人員知識結構單一,大部分審計人員是財會類專業背景,法律、工程、計算機、宏觀經濟等專業人才缺乏,明顯不能夠滿足績效審計的要求。此外,大多數審計人員目前的觀點是,在會計信息失真還比較普遍的前提下,審計人員對農業專項資金合規性審計都疲於應付,根本無暇顧及績效審計。在績效審計方法和評價體系不明晰、不健全,審計自身能力、素質還不足以掌控審計方式的前提下,審計人員依照慣例,還是會選擇駕輕就熟的領域。何況合規性審計任務本身已經非常繁重,需要審計人員滿負荷應對。

(三)缺乏完整的績效審計評價標準體系

績效審計評價應根據權威的,可信的和可操作的性能指標和基於標準的。目前,農業專項資金使用效率評估的績效考覈主要是通過固定的資金,技術和其他方法和手段,仍然缺乏科學,規範,合理的指標體系,農業專項資金績效審計評價尚未形成一整套建立在科學數據和調查分析基礎上,以滿足不同的項目和一個全面的需求評估和三維指標和標準,從而影響了農業專項資金使用效果。目前農業專項資金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體系不統一、不健全,存在一些性能評價標準的空白。評價標準問題一直是制約績效審計,特別是在農業專項資金開展績效審計有效開展的技術因素。農業專項資金績效審計的對象各有不同,衡量審計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的標準難以統一。使用不同的標準,得出的結論是不同的。這使得每個農業專項資金開展績效審計,審計人員都必須在現場審計開始前,就衡量績效的標準問題與被審計單位進行協商,尋求一種全面的、不存在異議的評價標準。

(四)農業專項資金績效審計技術方法落後

從事績效審計是新時期審計人員面臨的一項更爲複雜而系統的審計工作,並不是以往簡單地查賬,績效審計涉及的對象各不一樣,採取什麼樣的審計方法和技術是審計部門碰到的第一個難題。例如某個工程項目單位的效益性審計、例如某個對外投資企業的效果性審計,從事審計的人員採用實地審計的辦法,並根據工程項目建設的實際進度,對審查的效益性的評價出預期結果;例如某個醫療、教育和社區等相關部門的審計,從事審計的人員要採用有關的政治、經濟、社會學觀點和行業審計方法來衡量項目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績效審計的開展尚處於探索之中,沒有傳承的經驗、沒有相關的審計方法體系指導,致使從事審計工作的人員按以往經驗選定的審計方法和技術與績效審計項目不相適應,審計預期效果難以達到,更有可能出現不公正的審計結論,加大了績效審計的風險。

(五)後續審計不重視、審計結果利用不夠

績效審計主要是向後看、面向未來發展的建設性審計,其最終目的是讓相關單位認可提出的審計結論並認真落實提出的增效措施,進而幫助被審單位提高其經濟效益。績效審計效果的關鍵問題是績效審計的結論如何落實,能否讓被審計單位採納和落實審計意見、建議尤爲重要。在實際的審計工作中,審計往往是以審計報告

第四篇:##鎮農業服務中心工資管理專項調研

##縣##鎮農業服務中心

工資管理專項調研報告

爲嚴肅工資紀律,理順正常工資審覈程序,按照《##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關於組織開展機關和事業單位工資管理專項調研的通知》的要求,##鎮農業中心高度重視此次調研工作,指定專人負責,認真做好調研情況數據彙總。我中心專項調研工作具體情況如下:

一、調研形式

1、召開專題座談會

##鎮農業中心組織召開專題座談會,深入瞭解工資管理的基本情況和工資軟件安裝情況。

2、開展實地調研

調查審覈工資審批表、個人檔案和移交檔案等。

3、填寫《工資管理專項調研卷》。

二、調研結果

1、在崗在編人員基本情況

單位在編#人,在崗#人,其中三支一扶一人,已預留編制,在編不在崗爲0人。

2、人事檔案管理情況

##鎮農業中心使用工資軟件進行工資管理;人事檔案由組織部管理0人,由人社局管理#人,由主管單位管理#人。

3、到達國家法定退休年齡未辦理退休的人員情況 ##鎮農業中心沒有到達國家法定退休年齡未辦理退休的人員。

4、違紀、違法及受行政刑事處罰人員情況

##鎮農業中心沒有違紀、違法及受行政刑事處罰人員。

5、特殊情況

##鎮農業中心調出縣外人員、死亡人員、縣內調動人員均爲0人。

##縣##鎮農業服務中心

2014年5月16日

第五篇:農業產業化調研報告

農業產業化調研報告

長垣縣方里鄉人民政府唐漢章

農業產業化是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根本途徑,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項重大戰略舉措,是促進農業發展、增強農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更是統籌城鄉發展,實現社會和諧的需要。爲從總體上把握和摸清農業產業化經營和發展現狀,探索出適合農業產業發展的路子,爲農業結構調整提供服務,推動農業產業化快速發展,通過培訓班的學習和調研,結合工作實際,談談個人的幾點想法和建議。

近年來,各級黨委、政府堅持圍繞統籌城鄉發展這條主線,認真落實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值三大目標,按照建設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的要求,以科學規劃爲龍頭,以搭建多元投資融資平臺、集聚重大農業產業化項目爲重點,以加快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爲保障,以促進土地規模流轉、建設標準化農業特色基地爲突破,以助農增收爲核心,加快推進一、三產業互動。

(一)特色產業基地建設初具規模。近年來,方里鄉黨委、政府根據農業生產的實際情況,緊緊圍繞“適應市場,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發揮優勢,持續發展”的思路,發揮區域優勢,優化產業佈局,發展特色產品,堅持專業化佈局,努力培育形成優勢產業帶,增強農業產業的市場競爭力,產業結構逐漸趨於合理,特色農業得到較快發展。優質水稻種植基地、金銀花種植基地、蓮藕種植基地、綠色蔬菜種植基地和冬棗種植基地已初具規模。不少地方政府的農業產業基地

已成規模,如:封丘的金銀花,紅旗區小店鎮的花卉,長垣凡相鎮的食用菌等,都起到了很好的帶動作用。

(二)農業標準化生產有序開展。一是加強了對農業經營戶的培訓,提高了他們的思想認識,使他們自覺做到經營國家明令禁使用和限制使用的農藥以及高毒、高殘留農藥。二是加大農業執法力度,強化農資市場管理,嚴把農業投入品市場關。嚴厲打擊製假售假以及銷售國家明令禁止使用農業投入品的行爲,淨化農資市場,爲搞好標準化生產打下良好的基礎。三是建立以綠色水稻、蓮魚混養等爲主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推動無公害農產品生產,促進我鄉農產品生產向優質化、標準化發展。

(三)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帶動作用日益顯現。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根據全鄉重點產業和特色產業實際,重點圍繞蓮藕、蔬菜、食用菌等特色產業,扶持發展、規範完善、整合壯大了一批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2014年,我鄉共有農村合作經濟組織9個,會員2014餘人,爭取上級資金100多萬元。農業合作社已成爲發展特色農業的主力軍。

二、農業產業化發展中存在問題

近幾年來,雖然各地的產業化組織得到一定發展,在帶動農戶生產、農民增收方面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以下問題:

(一)“瓶頸”問題

方里鄉的農業產業化發展當中,老的單一農戶零散種植方式已然不合時宜,每一個產業的發展,特別是種植業的發展都離不開土地,

而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要的就是土地的高度集中,首當其衝的土地流轉問題也成爲阻礙方里鄉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瓶頸,對此問題,特別表現在三點:

1、羣衆意識淡薄,對土地流轉的目的、意義認識不到位,認爲自己是農民,沒有土地我們還能做什麼,更有少數人拿着是草,放開是寶,寧願長草也不放開經營。少數領導幹部認識不到位,單方面認爲土地流轉是企業和農戶的事,沒有充分認識到土地流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會主動的提前預見性的看待和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實際問題。

2、農田水利及道路條件等基礎設施較差,農田水利設施標準低、配套差、老化失修嚴重, 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弱。方里鄉的部分土地,旱時不能澆,澇時不能排。

3、思想理念與發展需求不相適應。首先是幹部、羣衆思想理念還跟不上發展的需要,其次羣衆怕擔風險不敢發展,即使發展,也是試探性的,樣樣都有一點點,樣樣都沒有搞出名堂來,還有部分羣衆市場觀念還較落後或是過分依賴政府,提出政府包種、包銷、包擔風險。

(二)“羣衆主體、市場主力”作用發揮還不夠。農業產業化發展剛開始依靠政府主導的多,但要長遠發展,還要依靠羣衆和市場,充分發揮羣衆參與的聰明才智,利用市場整合配置資源。

(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規模較小,帶動能力不強。一方面受 規劃制約,方里屬典型農業鄉,使得工業反哺農業能力較弱;另一方面,鄉內缺乏以農副產品加工爲主的大型項目,現有的產業化龍頭企業只能轉化少量農產品,農民長遠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護。龍頭企業是

發展農業產業化的火車頭,它的帶動能力的強弱決定了農業產業化的規模進程和效益,但現階段我鄉的龍頭企業處於發展初期,規模小,產權及產品結構單一,吸引的外來資本和社會投入不多,規模效益低,帶動能力不強,帶動面窄,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當有限。

(四)農業產業化水平低,專業合作戶少,基地建設滯後,規模效益不明顯,農戶分散種植和經營仍然佔主體。受長期以來以家庭爲基本單位進行生產經營的傳統模式影響,我鄉的農業產業規模小而分散,沒有形成特色種養大戶,更沒有大型的種植和深加工基地,客觀上制約了我鄉的農業產業化發展。農業產業化調整難度大,農產品深加工,增大農產品附加值困難重重,農民基本上各自爲陣,規模化和高新科技的引進和推廣舉步維艱。

(五)資金投入明顯不足,產業啓動速度慢。農村基礎設施投入不足,資金的籌集啓動困難,還沒有形成一套聚集收攏社會閒散資金的機制。社會各方大部分認爲農業是一個弱勢區域,其投入大、產出小、效益低,社會支持龍頭企業發展的氛圍不濃,合力不強。

(六)名牌產品少。目前,全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大多數沒有成爲科技創新的主體,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技術缺乏。基本還沒有品牌響亮的產品。

三、發展農業產業化的建議與對策

爲促進新階段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推動農業產業化快速發展,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牢固樹立“扶持產業化就是扶持農業,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民”的觀念,堅持以結構調整爲主線,以基地建設爲

依託,以龍頭企業爲載體,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積極推進產業化進程,推進全鄉農業科學發展。

(一)切實加強對農業產業化工作的組織領導

切實加強對農業產業化工作的組織領導,不僅僅是成立組織,開協調會議,而是要突出圍繞發展農村生產力、整合資金、技術等各方面的資源優勢,集中力量辦大事,解決好產業化發展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特別是土地流轉問題,應按照農業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積極提供流轉服務。 (二)切實加大投入力度

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不斷加大對農村科技、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不斷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重點保證科技創新方面的資金需求,解決農業產業化發展中技術含量不高的問題。

(三)採取得力措施,培育發展龍頭企業。

龍頭企業是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關鍵,是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原動力。用農業產業化帶動農業發展,其核心是要有一批拉動能力大、輻射範圍廣、市場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因此,要着眼於新農村建設的新形勢,本着“高水平、專業化、外向型”的思路,加快龍頭企業建設步伐。

(四)切實加強農民技術培訓工作

從提升科學意識和基本技能着眼,從營造科普環境、培養科普隊伍、強化科普手段入手,以實用技術培訓爲重點,大力提高農村勞動者生產技能。

本站推薦其他精彩內容:

農業機械化調研報告

農業信息化調研報告

農業機械化調研報告

農業調研報告

農業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