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古石刻藝術博物館調查報告

隴東古石刻藝術博物館位於甘肅省慶陽市合水縣北區樂蟠西路,是甘肅省第一座以古石刻藝術展覽爲主題的專題博物館。

古石刻藝術博物館調查報告

2005年5月該館被評爲“對歷史文化的弘揚和保護,是構建和諧社會、造福人類、惠及後代的德政工程”,也被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稱爲“可移動的敦煌莫高窟”。2009年3月被列爲甘肅省首批免費開放的博物館,爲AAA景區。

館內故事

自2009年3月隴東古石刻藝術博物館被列爲甘肅省首批免費開放的博物館後,遊覽者漸衆。曾在幽遠的山林中、在年代久遠的寺院中、在深深的土層中沉睡了千百年的4361件石佛、石武士們,終於可以與現代人靜默對話,並向人們講述那些很久遠的關於“他們”的故事了……

故事一:古石刻文化與現代文明的完美結合

地處子午嶺腹地的甘肅省慶陽市合水縣,是聞名於世的“黃河古象”的故鄉,境內石窟數量衆多,年代久遠,遺存豐富,被稱爲古石刻之鄉。爲了保護這一優秀民族文化遺產,促進合水文化旅遊事業發展,合水縣人民政府同慶陽市民營企業家侯斌博先生合資修建了甘肅省首家以古石刻藝術展覽爲主題的特色博物館——隴東古石刻藝術博物館。

故事二:4361件歷代古石刻造像創甘肅之最

隴東古石刻藝術博物館現有一級文物22件、二級文物128件、三級文物559件。館內收藏的4361件歷代古石刻造像,雕造年份分早、中、晚三個時期。早期爲北魏時期,造像面型方圓,面頰豐滿,深目直鼻,具有古印度犍陀羅的藝術風格。其中老城鎮全巷子和店子鄉呂家峴子長崇寺出土的兩尊石像曾被運往日本、美國等國家展出,是佛教造像藝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太莪鄉東安盤村鳳凰山出土的釋迦佛像尤爲精美。中期爲唐宋(金)時期,均爲單體圓雕造像,唐代造像面相豐滿,眉目清秀,體態自然,富有動感。晚期爲明清時期,雕造頗具時代特色。

隴東古石刻藝術博物館還珍藏有大量的陶器、銅器、瓷器、玉器、皮影、化石等文物,爲研究氣候變遷、生物進化和古代宗教、民俗、音樂、美術等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並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故事三:宋代石像塔爲中國瘦塔之最

被譽爲中國瘦塔之最的塔兒灣宋代石造像塔,以鑿磨的紅砂岩石條塊疊砌而成,平面呈八角形密檐式建築,共13層,它是中國最爲纖細的古塔,中國五十座名塔之一。《中國名塔》一書認爲它是中國古代保留下來最爲纖細的古塔,將其列爲稀有的古建築和珍奇的名勝之一。塔高約12米,經寬一點四米,原無臺基及基座,形體清癯纖細,塔身第一層特高,達兩米。第二層以上逐漸縮短,二、四層南面各設一假門,各層有塔檐,檐下出疊澀兩層。檐角有仿木轉角鬥拱,檐下雕出檐緣,檐上雕出筒狀瓦櫳。塔頂爲石雕剎柱,剎基以上爲相輪三匝,華蓋一層上置寶珠。

塔原立於太白鎮塔兒灣村苗村河北岸,二零零二年五月,因塔基被損,塔身傾斜。經甘肅省文物局批准拆遷至博物館保護。

故事四:記錄250萬年前的風雲變幻

1973年的春天,甘肅省慶陽市合水縣修建板橋水電站的民工在馬蓮河畔意外發現一具動物化石。後經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與甘肅省、慶陽地區、合水縣文化部門共同發掘,終於完全挖掘出了這具迄今世界上時代最久遠、保存最完整、個體最大的劍齒象化石。是亞洲所發現的大象化石中最大的。黃河象化石是人們瞭解甘肅地區乃至整個北方地區古地理、古氣候的珍貴資料,是中國古生物發掘的重要成果之一。因其發掘於黃河流域,故而命名爲“黃河古象”。“黃河古象”原件目前陳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館,其1:1複製品目前僅在上海、天津、蘭州及慶陽市合水縣隴東古石刻藝術博物館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