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關於《自然之道》說課稿精品多篇

關於《自然之道》說課稿精品多篇

自然之道說課稿 篇一

一、說教材

《自然之道》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嚮導在南太平洋一個海島旅遊時,看到一隻正離開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龜被一隻食肉鳥叼啄時,不顧嚮導勸阻,要嚮導趕走食肉鳥,把幼龜抱向大海。正當他們爲自己保護小動物的善舉而沾沾自喜時,卻發生了令人震驚的一幕:原來這隻幼龜是偵察兵,後面成羣的幼龜得到了錯誤的信息,以爲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許多幼龜成爲食肉鳥的美餐。他們陷入了深深的後悔和愧疚之中。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豐富學生的見識,使學生認識到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同時培養學生把握的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的能力。

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了解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但要注意這是一項長期訓練的內容,不能要求過高,不能急於求成;在進行精讀課文時,要交流學生的自己的閱讀感受,從中受到啓示:要按照自然規律辦事,不然好事變成了壞事。

二、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的重點是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啓示;難點是理解嚮導的話,體會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說教學過程

1、引入“道”: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學應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不同的教學策略。教學中應當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運用多種直觀形象的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 這篇課文的題目比較抽象,所以,新課伊始,我先出示一個故事,讓同學們猜一猜這是什麼成語?同學們很快猜出這個成語是拔苗助長。我隨後又問:“這個成語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學生說出了拔苗助長告訴我們不顧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會把事情弄得更糟的道理。從這我引出課題 “自然之道”。今天我們學的課文就是講述這個道理。

爲使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我又讓學生聽課文範讀。學生聽範讀後再進一步讀,邊讀邊思考每一部分講了什麼,並概括主要內容。(《語文課程標準》對四年級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的主要內容,所以在此我設計了這一環節。)教師在學生概括完主要內容後總結把握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先了解每一部分主要講了什麼,然後把各個部分的主要意思連起來,就抓住了課文的主要內容。)

2、感悟“道”:

爲使學生進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我運用了演中促讀,演中理解的方式。可愛的小海龜被我們不經意間深深地傷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齊讀“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這是一件什麼“蠢事”呢?我們讀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請自由讀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會兒,我們來分角色表演這三個自然段敘述的情景。如果你會表演了,也就讀懂了。

⑴ 學習第三自然段。請一名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學找出描寫幼龜動作的詞“探”“欲出又止”“躊躇”,請兩個學生扮“幼龜”,帶頭飾上臺表演,大家邊聽邊看。表演後評價,相機指出“欲出又止”、“躊躇不前”的意思。比較書寫“幼”和“幻”字;引導學生抓住“突然”“啄”“拉”評議“嘲鶇”的表演,體會嘲鶇的心情。範寫“啄”字。

⑵ 學習第四自然段。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我和同伴”及“嚮導”感情或表情的詞語,“焦急”“若無其事”“冷淡”“極不情願”,自由讀該段,要求讀出各自的表情。想想兩者對話時的心理活動:他們說這句話時心裏是怎麼想的?再分角色朗讀,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範讀、模仿讀、比賽讀,初步讀出感情。在學生充分讀的基礎上指名上臺表演,教師採訪“嚮導”扮演者:你說“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這是什麼意思呢?引導學生初步理解這句話的意思。結果嚮導極不情願地抱起了那隻小龜,嘲鶇呢?並再次體會嘲鶇“頹喪”的心情。

爲使學生進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我又設計了兩個比較句子的題。

比較句子:下面兩個句子有什麼異同?

我們幹了一件蠢事。

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過比較,並聯系課文明確:我們的確是弄巧成拙,好心辦壞事,是“愚不可及”。

這件蠢事造成了什麼樣的後果呢?觀察課文插圖,說說圖意。課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這幅圖的情景自由讀6~7自然段。

數十隻食肉鳥因爲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 展開想象:食肉鳥是怎樣“飽餐一頓”的?而“我和同伴們”此時心情怎樣?

填空:理解我和同伴此時的心情:“天啊!”同伴_____地說,“看我們做了些什麼!”我也_____地說:“___________。”

再比較句子,體會“悲嘆”“根本”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嚮導一邊走一邊說:“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

嚮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嚮導由冷淡到不情願到補救到不得不發出悲嘆,齊讀最後一句。

教師總結:只有人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保護小海龜,違背自然之道只能傷害小海龜。

3、使“道”深入學生內心: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所以我讓學生想像,當海灘上最後一隻海龜艱難的爬進大海,看到那長長的沙灘足跡時,你最想說什麼?同學們,如果你們就是當時在場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們一定從這件事中受到了教訓,得到了啓示。那麼,就把你受到的啓示對大家說一說吧!根據學生髮言。

自然之道說課稿 篇二

一、說教材。

《自然之道》就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嚮導在南太平洋一個海島旅遊時,看到一隻正離開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龜被一隻食肉鳥叼啄時,不顧嚮導勸阻,要嚮導趕走食肉鳥,把幼龜抱向大海。正當他們爲自己保護小動物的善舉而沾沾自喜時,卻發生了令人震驚的一幕:原來這隻幼龜就是偵察兵,後面成羣的幼龜得到了錯誤的信息,以爲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許多幼龜成爲食肉鳥的美餐。他們陷入了深深的後悔和愧疚之中。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就是豐富學生的見識,使學生認識到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同時培養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了解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但要注意這就是一項長期訓練的內容,不能要求過高,不能急於求成;在進行精讀課文時,要交流學生的自己的閱讀感受,從中受到啓示:要按照自然規律辦事,不然好事變成了壞事。

二、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的重點就是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啓示;難點就是理解嚮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說教學過程。

1、引入“道”。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學應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不同的教學策略。教學中應當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運用多種直觀形象的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 這篇課文的題目比較抽象,所以,新課伊始,我先出示一個故事,讓同學們猜一猜這就是什麼成語?同學們很快猜出這個成語就是拔苗助長。我隨後又問:“這個成語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學生說出了拔苗助長告訴我們不顧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會把事情弄得更糟的道理。從這我引出課題“自然之道”。今天我們學的課文就就是講述這個道理。

爲使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我又讓學生聽課文範讀。學生聽範讀後再進一步讀,邊讀邊思考文章每一部分講了什麼,並概括文章主要內容。(《語文課程標準》對四年級的要求就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所以在此我設計了這一環節。)教師在學生概括完文章主要內容後總結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課件: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先了解每一部分主要講了什麼,然後把各個部分的主要意思連起來,就抓住了課文的主要內容。)

2、感悟“道” 。

爲使學生進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我運用了演中促讀,演中理解的方式。可愛的小海龜被我們不經意間深深地傷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齊讀“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這就是一件什麼“蠢事”呢?我們讀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請自由讀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會兒,我們來分角色表演這三個自然段敘述的情景。如果你會表演了,也就讀懂了。

a.學習第三自然段。請一名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學找出描寫幼龜動作的詞“探”“欲出又止”“躊躇”,請兩個學生扮“幼龜”,帶頭飾上臺表演,大家邊聽邊看。表演後評價,相機指出“欲出又止”、“躊躇不前”的意思。比較書寫“幼”和“幻”字;引導學生抓住“突然”“啄”“拉”評議“嘲鶇”的表演,體會嘲鶇的心情。範寫“啄”字。

b.學習第四自然段。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我和同伴”及“嚮導”感情或表情的詞語,“焦急”“若無其事”“冷淡”“極不情願”,自由讀該段,要求讀出各自的表情。想想兩者對話時的心理活動:他們說這句話時心裏就是怎麼想的?再分角色朗讀,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範讀、模仿讀、比賽讀,初步讀出感情。在學生充分讀的基礎上指名上臺表演,教師採訪“嚮導”扮演者:你說“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就是這樣的”,這就是什麼意思呢?引導學生初步理解這句話的意思。結果嚮導極不情願地抱起了那隻小龜,嘲鶇呢?並再次體會嘲鶇“頹喪”的心情。

爲使學生進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我又設計了兩個比較句子的題。

比較句子:下面兩個句子有什麼異同?

我們幹了一件蠢事。

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過比較,並聯系課文明確:我們的確就是弄巧成拙,好心辦壞事,就是“愚不可及”。

這件蠢事造成了什麼樣的後果呢?觀察課文插圖,說說圖意。課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這幅圖的情景自由讀6-7自然段。

數十隻食肉鳥因爲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 展開想象:食肉鳥就是怎樣“飽餐一頓”的?而“我和同伴們”此時心情怎樣?

填空:理解我和同伴此時的心情:“天啊!”同伴_____地說,“看我們做了些什麼!”我也_____地說:“___________。”

再比較句子,體會“悲嘆”“根本”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嚮導一邊走一邊說:“如果不就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

嚮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如果不就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嚮導由冷淡到不情願到補救到不得不發出悲嘆,齊讀最後一句。

教師總結:只有人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保護小海龜,違背自然之道只能傷害小海龜。

3、使“道”深入學生內心。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所以我讓學生想像,當海灘上最後一隻海龜艱難的爬進大海,看到那長長的沙灘足跡時,你最想說什麼?同學們,如果你們就就是當時在場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們一定從這件事中受到了教訓,得到了啓示。那麼,就把你受到的啓示對大家說一說吧!根據學生髮言,教師適當拓展延伸由課內延伸到課外,讓課堂走進了社會,真正體現了大語文教學觀,使“道”深入學生內心。教師相機出示課件並總結:大自然有一定的規律,比如:候鳥遷徙不能挽留;山澗小魚難以在魚缸中生活,溫室也難育參天大樹,我們要尊重大自然,否則將出現意想不到的結果。請看這就是一隻被圈養的老虎,管理者讓它和一隻牛關在一起,居然能和牛和睦相處,可見這隻牛已失去了野性。南京著名生物專家吳琦老先生在會上直言抨擊了逐年興盛的商業類“虎牛相爭”、“虎雞相鬥”行爲,建議政府部門儘快放虎歸山。讓我們共同遵循自然之道吧!

自然之道說課稿 篇三

一。說教材

他們的目的是觀察幼龜怎樣離巢入海,在觀察中爲救一隻幼龜,沒想到這是龜羣的“偵探兵”,成千上萬的龜羣也爬向大海,因來了許多食肉鳥,造成幼龜的傷害。描寫了衆人與嚮導對此事的後悔之情。

通過本篇的教學,引導學生了解把握課文主要內容。使學生認識到要遵循自然規律,不能違背自然之道。

二、設計理念

比中明“理” 讀中悟“道”:根據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的特點和課程標準“個性化閱讀”的教學建議,按照“感知、感悟、昇華”的流程,讓學生在比較、想象、朗讀等語文活動中與文本進行心靈對話,領悟文本的內涵,培養學生初步的理性思考能力。

學習目標:1.能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悟作者是怎樣通過語言文字來表達人物內心情感的。

2、明白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懂得要尊重自然之道,遵循自然規律,一切違背自然之道的人和行爲註定要失敗的。激發探究大自然的興趣。重難點:體會文章說明的道理。

三。說教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生活閱歷,本文選用板塊教學模式。

活動一:串聯一組詞語

活動二:品讀幾個句段

活動三:暢談一個收穫

1、從讀中感悟文本

本課是一篇豐富學生見識,使學生受到啓發的文章。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課文思想感情;我引導學生透徹地把課文讀熟,通過範讀、齊讀、分角色讀,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把課文讀得正確,讀得流利,讀得有感情,層層提高要求,階梯上升,循序漸進。

2、給學生自我提升的空間

根據課改的精神,鍛鍊學生的動手、蒐集資料的能力,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拓展學生的視野。因此,我注重引導學生小組交流,並圍繞課文內容,共同分享資料。討論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

四。說學法

教學的目的,不僅要使學生學會,而且要引導學生會學。這節課引導學生品讀句子,聯繫上下文理解故事。在交流中明白說明的道理。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五。說學生情況

高年級的學生,有了自己的思想,對大自然,對社會都有很大的好奇心,藉助本課的學習,對他們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有很好的幫助。

自然之道說課稿 篇四

“無爲而無不爲。”——《道德經》

人們總是按照自己的觀念看事物、看世界,而觀念的對錯,卻從不去考慮,先入爲主地認爲,老子的無爲思想就是不作爲,就是什麼都不做。

一、說教材

《 自然之道》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嚮導在南太平洋一個海島旅遊時,看到一隻正離開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龜被一隻食肉鳥叼啄時,不顧嚮導勸阻,要嚮導趕走食肉鳥,把幼龜抱向大海。正當他們爲自己保護小動物的善舉而沾沾自喜時,卻發生了令人震驚的一幕:原來這隻幼龜是偵察兵,後面成羣的幼龜得到了錯誤的信息,以爲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許多幼龜成爲食肉鳥的美餐。他們陷入了深深的後悔和愧疚之中。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豐富學生的見識,使學生認識到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同時培養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了解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但要注意這是一項長期訓練的內容,不能要求過高,不能急於求成;在進行精讀課文時,要交流學生的自己的閱讀感受,從中受到啓迪:要按照自然規律辦事,不然好事變成了壞事。

二、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的重點是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啓迪;難點是理解嚮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說教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生活閱歷,本科選用了“細讀,精讀,默讀具體感知;討論體會”爲主的教學方法。爲什麼尋用這種方法呢?本課是一篇豐富學生見識,使學生受到啓發的文章。精讀,品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課文思想感情;默讀,有助於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有利於思考問題。討論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

四、說學法

教學的目的,不僅要使學生學會,而且要引導學生會學。這節課可知導學生掌握如何理解句子的學習方法,知導學生以朗讀來理解;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或句子。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五、說學生情況

中年級的學生,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對大自然,對社會都有很大的好奇心,藉助本課的學習,對他們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有很好的幫助。

六、說教學過程。

1、、引入“道”。

《 語文課程標準 》中指出:“教學應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不同的教學策略。教學中應當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運用多種直觀形象的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 這篇課文的題目比較抽象,所以,新課伊始,我先出示一個故事,讓同學們猜一猜這是什麼成語?同學們很快猜出這個成語是拔苗助長。我隨後又問:“這個成語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學生說出了拔苗助長告訴我們不顧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會把事情弄得更糟的道理。從這我引出課題“自然之道”。今天我們學的課文就是講述這個道理。

爲使學生對課文有一個具體的感知,我又讓學生聽課文範讀。學生聽範讀後再進一步讀,邊讀邊思考文章每一部分講了什麼,並概括文章主要內容。(《語文課程標準》對四年級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所以在此我設計了這一環節。)教師在學生概括完文章主要內容後總結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課件: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先了解每一部分主要講了什麼,然後把各個部分的主要意思連起來,就抓住了課文的主要內容。)

2、、感悟“道” 。

爲使學生進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我運用了演中促讀,演中理解的方式。可愛的小海龜被我們不經意間深深地傷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齊讀“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這是一件什麼“蠢事”呢?我們讀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請自由讀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會兒,我們來分角色表演這三個自然段敘述的情景。假如你會表演了,也就讀懂了。

a.學習第三自然段。請一名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學找出描寫幼龜動作的詞“探”“欲出又止”“躊躇”,請兩個學生扮“幼龜”,帶頭飾上臺表演,大家邊聽邊看。表演後評價,相機指出“欲出又止”、“躊躇不前”的意思。比較書寫“幼”和“幻”字;引導學生抓住“突然”“啄”“拉”評議“嘲鶇”的表演,體會嘲鶇的心情。範寫“啄”字。

b.學習第四自然段。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我和同伴”及“嚮導”感情或表情的詞語,“焦急”“若無其事”“冷淡”“極不情願”,自由讀該段,要求讀出各自的表情。想想兩者對話時的心理活動:他們說這句話時心裏是怎麼想的?再分角色朗讀,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範讀、模仿讀、比賽讀,初步讀出感情。在學生充分讀的基礎上指名上臺表演,教師採訪“嚮導”扮演者:你說“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這是什麼意思呢?引導學生初步理解這句話的意思。結果嚮導極不情願地抱起了那隻小龜,嘲鶇呢?並再次體會嘲鶇“頹喪”的心情。

爲使學生進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我又設計了兩個比較句子的題。

比較句子:下面兩個句子有什麼異同?

我們幹了一件蠢事。

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過比較,並聯系課文明確:我們的確是弄巧成拙,好心辦壞事,是“愚不可及”。

這件蠢事造成了什麼樣的後果呢?觀察課文插圖,說說圖意。課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這幅圖的情景自由讀6-7自然段。

數十隻食肉鳥因爲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 展開想象:食肉鳥是怎樣“飽餐一頓”的?而“我和同伴們”此時心情怎樣?

填空:理解我和同伴此時的心情:“天啊!”同伴_____地說,“看我們做了些什麼!”我也_____地說:“___________。”

再比較句子,體會“悲嘆”“根本”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嚮導一邊走一邊說:“假如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

嚮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假如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嚮導由冷淡到不情願到補救到不得不發出悲嘆,齊讀最後一句。

教師總結:只有人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保護小海龜,違背自然之道只能傷害小海龜。

3、使“道”深入學生內心。

《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所以我讓學生想像,當海灘上最後一隻海龜艱難的爬進大海,看到那長長的沙灘足跡時,你最想說什麼?同學們,假如你們就是當時在場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們一定從這件事中受到了教訓,得到了啓迪。那麼,就把你受到的啓迪對大家說一說吧!根據學生髮言,教師適當拓展延伸由課內延伸到課外,讓課堂走進了社會,真正體現了大語文教學觀,使“道”深入學生內心。教師相機出示課件並總結:大自然有一定的規律,比如:候鳥遷徙不能挽留;山澗小魚難以在魚缸中生活,溫室也難育參天大樹,我們要尊重大自然,否則將出現意想不到的結果。請看這是一隻被圈養的老虎,管理者讓它和一隻牛關在一起,居然能和牛和睦相處,可見這隻牛已失去了野性。南京著名生物專家吳琦老先生在會上直言抨擊了逐年興盛的商業類“虎牛相爭”、“虎雞相鬥”行爲,建議政府部門儘快放虎歸山。讓我們共同遵循自然之道吧!

七 、說課後反思:

這一課的教學中運用了表演法、朗讀法、比較法、想象、揣摩人物內心、填空等多種方法力求在學生充分與文本對話的基礎上,自主感悟,自覺內化,真正懂得文本所承載的價值內涵,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人文薰陶。在交流討論中,在分析比較中學生受到啓迪,更深入的感受到人類應按自然規律辦事,更好地爲自然服務這一思想。設計根據新課標精神,使語文教學與媒體運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網絡資源,創設情景;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質疑;利用表演,昇華情感;利用學科整合,拓展遷移,最終達到致力於學生語文素質的形成與發展的目標。

《自然之道》課堂說課稿 篇五

一、說教材

第三單元以“大自然的啓示”爲主題,主要是通過課文來進行觀察自然、保護環境的延伸和拓展。其中《自然之道》是一篇以科學常識爲主的敘事文章。它以事情發展爲順序,講述了我和同伴去旅遊時看到一隻幼龜被嘲鶇啄食。他們不顧嚮導的勸阻,讓嚮導把幼龜放入大海,結果指使更多的海龜成爲食肉鳥的口中之食。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不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願望截然相反的結果。

通過本篇的教學,繼續學習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了解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使學生認識到要遵循自然規律,不能違背自然之道。

這篇課文我準備了兩個講授,第一課時:導入,範讀課文,自學生字;理清脈絡,討論段落劃分。第二課時:複習生字,朗讀課文,讀後談感受;教學課文,理解詞語,總結全文。

我着重講第二課時,針對可是的安排和學生的認知實際,我確定以下目標:

1.思想教育目標:使學生認識到在自然界中,要遵循自然規律,反之則會弄巧成拙;

2.基礎知識目標:理解詞語,體會用恰當的詞語表達情意;

3.基本技能目標:把握文章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說教學要點

瞭解課文內容,從中受到啓發是重點;理解嚮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難點。

三。說教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生活閱歷,本科選用了“細讀,精讀,默讀整體感知;討論體會”爲主的教學方法。爲什麼尋用這種方法呢?本課是一篇豐富學生見識,使學生受到啓發的文章。精讀,品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課文思想感情;默讀,有助於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有利於思考問題。討論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

四。說學法

教學的目的,不僅要使學生學會,而且要引導學生會學。這節課可知導學生掌握如何理解句子的學習方法,知導學生以朗讀來理解;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或句子。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五。說學生情況

中年級的學生,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對大自然,對社會都有很大的好奇心,藉助本課的學習,對他們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有很好的幫助。

六。說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一)釋題

板書課題,什麼是“道”?自然之道是什麼意思?自然界究竟有什麼規律呢?

(二)回顧

1、作者一行人的目的是什麼?

2、出示圖片,瞭解太平洋綠龜的相關知識。

(三)緊抓蠢事,引入探究

1、是啊,如此可愛的小海龜卻被我們不經意間深深地傷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齊讀“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師出句子)理解“愚不可及”

這是一件什麼樣的事令作者如此後悔呢,自由讀課文3~7自然段,說說這是一件怎樣的事。

(作者他們救了一隻幼龜而害了許多隻幼龜。)

概括板書“救龜”──“害龜”。

“救龜”與“害龜”分別是哪幾段?(3~4,5~8)

(四)抓關鍵詞,學習“救龜”(3~4)

讀讀第三段,你覺得這一段裏值得你積累的詞語有哪些?(欲出又止,躊躇不前)

找到這兩句話讀一讀,聯繫上下文,用你的動作來說明這兩個詞的意思。(指名錶演)

從這兩個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幼龜非常謹慎,寫出了“偵查”之意。)

還有一個詞也說明了幼龜很謹慎,你知道是哪個麼?(突然,說明其動作快。)

齊讀第三段。

正在這時,一隻嘲鶇用尖嘴啄它的頭,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幼龜的生命受到威脅。同學們,此時假如你就在現場你會怎麼做?

是啊,憐憫之心人皆有之啊,咱們來看看第四自然段,看看他們是什麼樣的反應。

找找遊人和嚮導不同反應的詞語。

1、遊人:緊張 焦急 呼喊

2、嚮導:若無其事 極不情願 冷淡

出示:

嚮導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朗讀體會若無其事)

分角色朗讀第四段

如果你是幼龜,你會怎樣感激嚮導呢?

(五)學“害龜”,體會心情

1、故事到這裏結束,該是完美的結局。可是出人意料的事發生了。指名讀5、6段,看圖,想象慘狀,體會“飽餐一頓”。

2、一隻可愛的幼龜得救了,我和同伴本以爲做了一件好事,可是由於得到錯誤的信息,成百上千的幼龜爬了出來,成了食肉鳥的美餐。我們真是幹了一件_____的事。此時此刻,作者和同伴們的心情怎樣?吃驚、震驚、後悔、自責。

3、填上適當的詞語,讀句子。

同伴( )地說:“天哪,看我們做了什麼!”

(六)明道

1、沙灘上的慘劇正在發生,我們應該怎麼辦?補救。讀第七段,把描寫嚮導和我們的動作的詞語畫出來。

此時的心情怎樣?

交流:摘下、放進、抓起、奔跑。

此時嚮導和我們的心情怎樣?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焦急,很想救這些幼龜──趕緊、迅速、氣喘吁吁)

朗讀體會心情。

2、我們的補救有效果嗎?儘管我們竭力搶救,可不少幼龜還是成了食肉鳥的美餐。

讀第八段。出示句子:

不一會兒,數十隻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響徹雲霄。

(“歡樂”與前文哪個詞照應?“頹喪”。由這兩個詞你想到什麼?)

我和同伴們低着頭,在沙灘上慢慢地走。我們此時會想些什麼呢?

嚮導由若無其事到不情願,現在心情又是什麼樣?

3、現在,我們再來回想一下向導說的那句話(出示)還會勸告他嗎?你還會哀求他嗎?還會去指責他嗎?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現在你對嚮導的話,自然之道,有更深的理解了嗎?誰來說說。

七、作結

自然萬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規律,在自然面前,我們人類該做些什麼呢?課文通過具體事例告訴我們:如不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願望相反的結果,這就是自然之道。

課外探討; 嚮導明明知道我們的想法會害了幼龜,爲什麼不制止,反而抱起那隻小龜朝大海走去?他這樣做你是贊同還是反對呢?

八、說板書

自然之道

救 害; 遊人:緊張 焦急 呼喊── 震驚 悔恨

嚮導:冷淡 極不情願 ── 悲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