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鄉鎮綜合配套改革調查報告

目錄

鄉鎮綜合配套改革調查報告
第一篇:鄉鎮綜合配套改革調查報告第二篇:某鄉鎮綜合配套改革調研報告第三篇:鄉鎮綜合配套改革調研報告第四篇:某鄉鎮綜合配套改革調研報告第五篇:在鄉鎮綜合配套改革領導班子及成員考覈動員會上的講話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鄉鎮綜合配套改革調查報告

取消農業稅費後,如何鞏固稅費改革成果,從根本上遏制農民負擔反彈?湖北省谷城縣實施的鄉鎮綜合配套改革以鄉鎮機構和人員精簡爲突破口,大大轉變了農村基層政府職能,探索出一條與農村稅費改革制度相適應的鄉鎮機構改革新路。

最近三年來,谷城縣鄉鎮機關幹部減少64%,機構編制大大壓縮。同時,把鄉鎮事業單位整體轉製爲公共服務組織,通過規範服務方式,明確公益職能、量化考覈指標等方式,構建起農村新型公共服務體制。

--鄉鎮機構臃腫 農民負擔沉重

谷城縣位於湖北省西南部,全縣有10個鄉鎮,43萬畝耕地,55萬人口。據谷城縣委常委、組織部長陳啓合介紹,20*年,谷城縣一般鄉鎮財政供養的人口少則500人,多則上千人。記者在調查時瞭解到,綜合配套改革前,紫金鎮僅鄉鎮一級的領導幹部就有22人,城關鎮僅鎮財政所就有70多人,就連谷城縣石花鎮城建所的在冊工作人員都達到99人。襄樊市委常委、谷城縣委書記周霽說,稅費改革後,這些人依然在打擦邊球,不收費就沒有辦法生存。過去上面有一個部門、下面就要對應一個,機構龐大,行政效率不高、鄉鎮機構職能不清晰,必須把鄉鎮黨政機關人員壓縮,合理設置機構佈局,才能鞏固稅費改革成果。

--四大措施推進鄉鎮機構改革

從20*3月開始,經過兩輪改革,谷城縣在四個方面全面推進鄉鎮綜合配套改革:

一是整合鄉鎮機構設置,統一設立“三大辦”:黨政綜合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和社會事務辦公室。根據農村稅費改革後鄉鎮工作的實際,谷城縣重新界定了鄉鎮機構職能,劃分了職責範圍,撤銷了鄉鎮政協機構。改革後,鄉鎮機關內部拉開了收入檔次,以農民是否滿意爲標準,每年工作最好的機關幹部與一般的機關幹部相差1500元。

二是縮減鄉鎮機關人員編制。現在,谷城縣10個鄉鎮共覈定行政編制395名,實際在崗353人,分流646人,比改革前全縣鄉鎮機關幹部減少了64%,同時,後勤服務一律實行市場化、社會化運作。

三是精簡領導班子。通過實行領導班子交叉任職,鄉鎮領導幹部得以全面壓縮。同時,縣裏對超配領導幹部進行調整,其中改任鄉級助理、幹事45人。以紫金鎮爲例,改革後的領導職數只有書記兼鎮長、副書記兼副鎮長、副書記兼人大主席團主席、副書記兼紀檢委書記,兩位黨委委員兼副鎮長、宣傳委員7人。

四是分流人員待遇落實到位。分流的鄉鎮機關幹部中,很多在40-50歲之間,上有老、下有小,既沒有出去闖蕩的年齡優勢,又沒有達到退休年齡。爲此,谷城縣決定,對鄉鎮機關分流人員的基本生活費統一按其檔案工資標準的60%發放。同時,對主動分流的幹部按70%發放檔案工資。整個改革建立在大家可以承受的範圍內,始終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把政策交給大家,沒有出現大的波動。幾年的實踐證明,改革實現了既定的“減人、減事”的目標,成效非常明顯。

 

--鄉鎮事業單位整體轉制

談起改革前鄉鎮事業單位的狀況,城關鎮黨委書記兼鎮長周雲說:“基本上是人心散了,黨委、政府爲農民服務的線斷了。”城關鎮畜牧獸醫服務中心主任楊國政說:“我們不知道幹什麼,收入也沒有保障。”當時,農民羣衆對政府的公共服務很不滿意,例如,農民購買假種子、假肥料等情況沒有人能去進行真正有效的管理。

按照谷城縣鄉鎮事業單位改革的整體部署,谷城縣將全縣鄉鎮事業單位整體轉制,以促進農村公共服務水平的提高。各鄉鎮把財政所和經管站合併,民政所撤銷,職能轉到鄉鎮社會事務辦公室。撤銷鄉鎮殘聯、黨校、社會保障服務所,其他站所整體轉製爲中介組織。目前,全縣10個鄉鎮共有計生、城建、文化、廣播、農水、農技、農機、獸醫等8類站所71個事業單位順利實現轉制。

爲解除鄉鎮事業單位等被改革對象的後顧之憂,谷城縣在全縣鄉鎮事業單位內,全面推行全員參加養老保險工作。谷城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魏開傑告訴記者,到2005年底,全縣鄉鎮事業單位的2768名職工全部參加了養老保險,單位應繳的1250萬元和個人應繳的1213萬元全部收繳入庫,職工參保率、基金收繳入庫率、養老保險手冊發放率全部達到了100%,確保了鄉鎮事業單位改革的穩步推進。

--三方面舉措構建公共服務新體制

在構建農村新型公共服務體系方面,谷城縣主要有三項舉措:

一是規範服務方式,明確公益職能。除各鄉鎮畜牧獸醫中心實行縣級行政主管部門派出制外,其他服務中心一律實行委託服務制。縣裏在廣泛徵求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確定了鄉鎮站所轉制後承擔的43項公益職能。對公益職能,政府購買服務,預撥10%至20%的財政投入,最後考覈通過、農民認定後,一起算總賬。現在由各鄉鎮站所轉制而成的服務中心充滿朝氣。這些單位的職工,過去每月平均收入只有300元左右,現在大多數提高到600多元。

二是各鄉鎮和縣直主管部門,將各項服務活動量化成具體考覈指標,在與各服務中心充分協商的基礎上,簽訂委託服務合同,明確雙方的責權利、服務要求、經費數額和考覈兌現辦法等事項。制度的創新使服務中心員工的工作態度有了巨大的轉變。比如鄉鎮農機站的工作人員過去只是在辦公室裏等着農民來,現在必須下到田裏去直接服務農民。只有農民接受了服務,滿意簽字,農機服務單位才能收到政府的撥款。

三是重新界定農村公益投入標準,打足經費,實行資金直達。過去全縣10個鄉鎮每年共下撥農技推廣費用28萬元,而現在按照全縣43萬畝耕地,每畝1元多的標準,將全縣農技推廣費用總額提高到40多萬元。在結算方式上,縣財政對這些轉制後的服務單位實行年初預撥款、半年一考覈、年終結總賬的辦法。目前,谷城縣已按照全年預算20%的比例,向各服務中心預撥了啓動經費,保證了農村新型服務體系的運轉。20*年穀城縣鄉鎮公益事業經費預算爲627萬元,與20*年相比,增長了約30%。

--政府工作效能明顯增強 新機制活力顯現

 

鄉鎮綜合配套改革完成後,谷城縣鄉鎮機關和事業單位的職能得到了重新界定,基層政權結構得到了優化。陳啓合告訴記者,鄉鎮綜合配套改革斬斷了亂收費的根子,切斷了隨意進人的源頭。改革到位後,機關幹部普遍增強了危機感。現在,縣裏設立了鄉村幹部尋訪問事制度,變農民的上訪爲幹部的下訪,主動與羣衆溝通,解決羣衆的各種問題。

襄樊市委副祕書長、市農辦主任吳長華說,谷城縣鄉鎮政府職能轉換的效應是顯而易見的。目前留下來的鄉鎮幹部隊伍,素質比較高,用引導、服務、示範的方式發展經濟和社會事務的能力大大增強。現在谷城縣農民與政府之間的關係空前密切,黨在農村基層的執政地位得到了進一步加強,圓滿完成了改革之初確定的各項目標。

周雲告訴記者,以前鎮裏各站所在資金上是“以錢養人,一年缺半年的糧”。20*年,縣財政對城關鎮各服務中心的投入,比改革前多投28萬元,全面實現了“以錢養事”。

縣鄉兩級財政對農村公益事業投入的大幅增加,爲服務中心增加收入、服務人員提高待遇創造了條件。新型考覈體系的建立,特別是通過推行服務內容和服務效果農民簽字認可制度,讓農民有了更大的發言權。

第二篇:某鄉鎮綜合配套改革調研報告

按照省委省政府統一安排,我們於2014年8月6日至10日對我區鄉鎮綜合配套改革,尤其是“轉變鄉鎮職能,更新鄉鎮事務的管理理念”工作進行了系統回顧、考察和剖析。調研後,我們認爲,全區按照服務主體社會化、項目運作市場化、監督管理系統化、考覈評價規範化、經費保障制度化的要求,進一步完善了“以錢養事”的運行模式,即“農民點單、政府買單、服務競單、農民驗單”模式;抓好制度建設,構建包括准入機制、競爭機制、責任機制在內的長效機制,用制度規範新機制的運行;保障“以錢養事”資金,落實到每個具體的公益服務項目和服務主體,做到專款專用;加強農村公益服務隊伍建設,提高服務推廣隊伍的整體素質。總的特點是:我區鄉鎮綜合改革方向明確,進度較快,質量很高,程序規範,措施得力,效果明顯。

一、基本情況(本文來源本站)

***鄉鎮綜合配套改革工作於2014年5月啓動,按照“先班子後機關,先行政後事業”的基本思路,分四步實施改革。到05年底,全區鄉鎮綜合配套改革工作基本結束,取得了初步成果,達到了“六個到位”的改革目標。即班子職數調整到位、機構設置規範到位、鄉鎮事業單位整體轉制到位、分流人員精簡到位、全員養老保險到位、“以錢養事”新機制建立基本到位。在2014年4月全省鄉鎮綜合配套改革考覈檢查中,考覈組給予了充分肯定。在2014年全省“以錢養事”檢查中,被評爲優秀等次,***委、區政府被評爲全省鄉鎮綜合配套改革先進單位。在2014年全省農村綜合改革考覈評估中,被評爲優秀等次。

二、主要做法

(一)鄉鎮機構改革情況。

在鄉鎮機構改革中我們做到了四個堅持:

1、機關改革堅持做到“一個規範三個精簡”。即規範鄉鎮機構的設置,精簡職數、內設機構和工作人員。全區13個鄉鎮場領導機構全部按“三辦一所”的規定設置到位;領導職數由170名調整到113名,精簡職數57人,減幅33.5%;機關內設機構由63個精簡到37個,減幅41.3%;行政機關由770人精簡到431人,精簡339人,減幅44%。行政機關人員編制全部上網公佈,接受社會監督,杜絕了編外借、聘用人員。

(二)“以錢養事”新機制的運行情況。

從2014年底,在全面完成規範機構設置、人員定崗分流等改革任務後,我區開始全面轉入轉變鄉鎮政府職能、探索農村公益性服務“以錢養事”新機制。經過2014年一年的探索,全區農村公益性服務“以錢養事”新機制已基本建立。在建立“以錢養事”新機制過程中,我們着眼“以錢養事”新機制的服務主體建設,在面向市場、實行整體轉制,人員退編、實行聘用制的基礎上,把服務主體從一開始就推向市場,實行制度化管理、規範化運作。

上一篇文章: 述職報告的寫法下一篇文章: 關於農業綜合開發引導支農資金統籌支持新農村建設試點項目的調查報告

本站範文網[]

第三篇:鄉鎮綜合配套改革調研報告

鄉鎮綜合配套改革調研報告

-

於2014年8月6日至10日對我區鄉鎮綜合配套改革,尤其是 “轉變鄉鎮職能,更新鄉鎮事務的管理理念”工作進行了系統回顧、考察和剖析。鄉鎮綜合配套改革調研後,我們認爲,全區按照服務主體社會化、項目運作市場化、監督管理系統化、考覈評價規範化、經費保障制度化的要求,進一步完善了“以錢養事”的運行模式,即“農民點單、政府買單、服務競單、農民驗單”模式;抓好制度建設,構建包括准入機制、競爭機制、責任機制在內的長效機制,用制度規範新機制的運行;保障“以錢養事”資金,落實到每個具體的公益服務項目和服務主體,做到專款專用;加強農村公益服務隊伍建設,提高服務推廣隊伍的整體素質。總的特點是:我區鄉鎮綜合改革方向明確,進度較快,質量很高,程序規範,措施得力,效果明顯。

一、基本情況:鄉鎮的地理未知,經濟情況省略,請大家酌情添加

鄉鎮綜合配套改革工作於2014年5月啓動,按照“先班子後機關,先行政後事業”的基本思路,分四步實施改革。到05年底,全區鄉鎮綜合配套改革工作基本結束,取得了初步成果,達到了“六個到位”的改革目標。即領導班子職數調整到位、機構設置規範到位、鄉鎮事業單位整體轉制到位、分流人員精簡到位、全員養老保險到位、“以錢養事”新機制建立基本到位。在2014年4月全省鄉鎮綜合配套改革考覈檢查中,考覈組給予了充分肯定。在2014年全省“以錢養事”檢查中,被評爲優秀等次,***委、區政府被評爲全省鄉鎮綜合配套改革先進單位。在2014年全省農村綜合改革考覈評估中,被評爲優秀等次。

二、主要做法

(一)鄉鎮機構改革情況。在鄉鎮機構改革中我們做到了四個堅持:

1、事業單位改革堅持做到“兩轉三建”。即轉變單位性質,轉換人員身份,建立社保制度,建立“以錢養事”機制,建立公益性服務考評機制。2014年改革時,全區13個鄉鎮場直屬事業單位由166個精簡到13個,減幅92%,有143個原事業單位轉爲自主經營、自負營虧的服務組織;原事業單位1681人(在編在崗、含延伸派駐機構)中有1387人轉換身份、退出事業編制,減幅76%,並全部參加基本養老保險。

2、機關改革堅持做到“一個規範三個精簡”。即規範鄉鎮機構的設置,精簡領導職數、內設機構和工作人員。全區13個鄉鎮場領導機構全部按“三辦一所”的規定設置到位;領導職數由170名調整到113名,精簡職數57人,減幅33.5%;機關內設機構由63個精簡到37個,減幅41.3%;行政機關由770人精簡到431人,精簡339人,減幅44%。行政機關人員編制全部上網公佈,接受社會監督,杜絕了編外借、聘用人員。

3、延伸派駐單位堅持做到“兩定三統一”。即定機構、定職能,統一定編、定崗、定員。通過改革,全區13個鄉鎮場共覈定延伸派駐單位編制205人。其中:國土資源管理所編制52名,林業管理站編制13名,交通管理站覈定編制40名,水利管理站編制33名,血吸蟲病防治工作編制36名,動物防疫監督工作編制31名(實際上崗21人)。通過公平競爭,擇優錄用,共有195人上崗(動物防疫監督工作崗位暫時空缺10人),564人轉制分流,並按政策得到妥善安置。

4、財政所、經管站合併堅持做到“一個比例兩個落實”。即由原財政所和經管站在編在崗人員按同比例實行競爭上崗,落實競爭上崗人員、落實人員分流政策。改革前,全區原財政所、經管站共有437人,其中財政所213人,經管站224人。通過競爭上崗,確定了200名上崗人員,最終原財政所上崗91人, 經管站上崗109人。上崗人員按照規定合併,統一了工資標準,統一了工資發放渠道,統一了工作任務;237名落崗人員按政策分流,財政所和經管站改革後的分流人員,原來經組織、人事部門明確,具有公務員或參照公務員管理身份的,按照機關分流政策執行;原來屬事業單位人員的,按轉制事業單位人員分流政策執行。

(二)“以錢養事”新機制的運行情況:從2014年底,在全面完成規範機構設置、人員定崗分流等改革任務後,我區開始全面轉入轉變鄉鎮政府職能、探索農村公益性服務“以錢養事”新機制。經過2014年一年的探索,全區農村公益性服務“以錢養事”新機制已基本建立。在建立“以錢養事”新機制過程中,我們着眼“以錢養事”新機制的服務主體建設,在面向市場、實行整體轉制,人員退編、實行聘用制的基礎上,把服務主體從一開始就推向市場,實行制度化管理、規範化運作。

1、是合理安排項目,統籌安排資金,確保本級“以錢養事”經費比上年增加。我們狠抓了2014年和2014年本級財政預算,確保本級“以錢養事”經費比上年增加,確保省補資金全部到項目。由於經費保障有力,全區“以錢養事”工作中的物化投入、服務報酬、養老保險全部落實到位。2014年,全區共安排公益性服務 1120項,涉及8個行業和部門。2014年共安排公益性服務1180項,比去年增加60項。2014年全區“以錢養事”經費共計909.7萬元,比上年實際數增加364.6萬元,增長66.9%。其中,鄉鎮本級實際支出624.7萬元,比上年實際數增加79.61萬元,增長14.6%。省撥“以錢養事”補助資金275萬元、區級安排朱湖農場補助資金10萬元,均於2014年底前全部撥付到公益性服務項目。2014年全區本級“以錢養事”經費預算640.3萬元(不含省補資金),比2014年實際數增加15.6萬元, 增長2.5 %。對照省定標準,從我區實際執行情況看,做到了“兩個高於”:1、高於省定標準。其中,種植業平均每畝2.24元,畜牧防疫平均每戶2.97元,水利平均每畝1.7元,農機平均沒畝1.96元,其他項目也全部高於省定標準(省定標準:種植業每畝不低於1元,畜牧防疫每戶不低於2元,社會事務服務項目按鄉鎮、育齡婦女人數和優撫、特困、五保、低保對象人數確定養事金額;文體廣播電視服務項目按全區總人口數確定養事金額,文化體育每人不低於0.5元);2、高於上年支出。本級所有項目經費全部高於上年實際支出。

具體作法:一是以統籌保來源。農村公益服務實行區鄉財政分級預算,在不改變所有權、不改變資金使用性質的基礎上實行區鄉財政專戶儲存、專帳管理、專款專用,確保服務經費兌現有足夠的資金保障。二是以項目定預算。區裏出臺了關於“以錢養事”的文件,明確了經費來源,並由人大審議列入預算,專門下發了《關於***2014年度“以錢養事”經費預算的批覆》的文件(孝南常字[2014]6號)。明確規定,政府對農村各項公益性服務經費的投入必須高於上年,實行減人不減經費,而且根據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不斷地加大投入。在服務內涵上,明確農村公益性服務由鄉鎮政府組織實施,財政籌措經費;在服務的內容上,明確以鄂發[2014]14號文件中列出的農村公益性服務項目爲基本內容,在此基礎上各鄉鎮場結合實際,進一步細化;在程序上,明確規定由鄉鎮政府和區直業務主管部門提出鄉鎮公益性服務內容,對於突發性、不可預見性的公益性服務項目,臨時安排。

2、強化服務中心內部工作人員責任,實行競爭制、准入制和合同制,做到“三制”配套。爲了提高中心服務人員服務水平,增強服務人員責任心,各服務中心內部一是實行競爭

上崗制度。2014年12月全區統一組織了競爭上崗考試,擇優錄取825人進入服務中心。二是實行准入制度。由區人事局和各主管局共同組織,面向社會公開進行。凡符合下列規定條件之的,發給相應的《***農村公益事業執業資格證書》,沒有《執業資格證書》者無資格參加農村公益性服務項目的承包。《執業資格證書》一證管三年,實行滾動管理。每年由區人事局和業務主管部門共同免費審驗,審驗不合格或逾期不參加年審者,一律取消執業資格。全區第一批已發給相應的資格證472份,其餘人員經過考試合格後也分批頒發相應的證書。三是實行合同管理制度。除鄉鎮與服務中心簽定委託服務合同外,各服務中心還與中心服務人員簽訂服務合同或勞務合同,對服務內容、質量、數量、報酬、獎懲等作出了具體約定。服務中心根據服務人員工作能力、工作強度、工作範圍與服務人員簽訂合同,約定雙方責任和義務。合同規定,按日曆進度完成工作任務、不出現重大事故的,發給基礎報酬,基礎報酬一般佔合同約定報酬的80-60%(各鄉鎮不等),並預留20-40%的績效報酬,按年終考覈結果兌現。

3、建立和完善“以錢養事”新機制,確保資金使用到項目。在建立和完善“以錢養事”新機制工作中,我們始終牢牢抓住合同簽定、項目確定、考評細則、農民簽字、專班考覈和獎懲兌現等關鍵環節,不斷完善“以錢養事”新機制,確保了省補資金和本級資金到項目。農村公益性服務的項目,全部由鄉鎮場與服務中心簽訂合同,明確約定雙方的責任、權力和義務,包括服務內容、經費標準、時間要求、考覈估算、兌現辦法等事項。2014年的所有服務合同在2014年12月底前簽訂完畢,全區共簽訂“以錢養事”服務合同84份,簽訂勞務合同825份;2014年服務合同也續簽到位。各鄉鎮場與區直業務主管部門共同擬定了具體考覈辦法,做到了三結合,即:定時考覈和隨機抽查相結合,全體服務對象和服務對象代表結合,鄉鎮與主管部門結合。日常考覈以鄉鎮政府爲主,年度考覈由區直業務主管部門和鄉鎮政府聯合進行。探索建立了村民代表、專業技術人員和領導小組相結合的考覈評價機制,推行服務對象簽字登記制度、服務項目臺帳管理制度和考覈評價結果公示制度。考覈必須有服務對象簽字認可。對服務對象簽字根據項目實際,採取服務對象直接簽字認可制和農民代表簽字認可制。實行農民代表簽字認可制的農民代表應具有公認性、平等性、廣泛性、責任性、義務性。2014年全區平均對每個服務中心完成了8次不同層次的考覈,從考覈結果看,服務質量,服務效果都比改革前有明顯進步,受到95%以上服務對象認可。在年終考評中30個服務中心達到了優秀等次,54個達到了合格等次。

4、轉制人員和延伸派駐單位人員全部辦理養老保險,建立保障機制。按照《***鄉鎮事業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實施意見》(孝南政辦發[2014]60號的規定),通過宣傳發動,公開繳費政策,公示測算結果,完善參保手續,及時發放保險證等措施,對全區符合條件的13個鄉鎮場及6個垂直延伸單位人員實行了全員投保。採取年初列入預算,年末具體落實的辦法,保證續保工作形成長效機制。

2014年應參保2305人,應補繳個人賬戶資金2120.6萬元(單位1040萬元、個人1080.6萬元),實際參保2305人,實際補繳個人賬戶資金2120.6萬元(單位1040萬元、個人1080.6萬元)。參保率、繳費率、發證率均達到100%。2014年新增退休32人,調出、死亡5人,算斷分流247人,應續保2014人,應徵收保費2014人,實際徵收保費596萬元(單位425.8萬元,個人170.2萬元);實際續保2014人,實際徵收保費596萬元(單位425.8萬元,個人170.2萬元),續保率達到100%。

三、改革經驗

在建立“以錢養事”的新機制工作中,我們分三個層面進行了探索,取得初步經驗。

在鄉鎮場對“服務中心”層面上,我們堅持做到“一個標準,兩塊支付,三方認可”,一個標準即以事多少爲標準覈定養事金額,兩塊支付即分月按進度支付和年終按考覈結果兩部分支付,三方認可即農戶、政府和業務主管部門考覈後確定合同完成情況。

在服務中心內部管理層面上,我們堅持做到“兩設兩取”,即:因事設崗,根據服務中心事情多少設置崗位類別和數量;因崗設分,根據崗位工作任務設置分數;按崗取人,服務中心內部公開競爭崗位,定崗定人;按分取酬,依據個人所得分數換取報酬。具體操作,一是確定項目。畜牧防疫、水利建設、計劃生育、廣播電視、文化體育、水產、農機等農村公益性服務項目,分別劃分成若干個具體項目,進行統一規範,突出“養事不養人”,全部推行服務項目化管理。二是競聘上崗。通過申報崗位、公開招考、中心運作等辦法,科學整合和有效配置“服務中心”人力資源,解決好項目服務的技術力量,保證政府委託的服務能夠真正做到“規範化運作、制度化管理”。三是嚴格考評。嚴格按規範程序進行服務業績考評,確保考評結果公平公正。在考評主體上,區、鄉、村三級分別成立考評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在考評辦法上,實行中心、農戶、鄉鎮、主管部門四級綜合考覈;在考評監管上,建立考覈評價工作責任制、全程公開制、責任追究制,加強對項目事前、事中、事後的監管。四是按質取酬。嚴格按市場經濟的辦法規範“服務中心”人員的收入分配,形成按勞取酬、按質取酬與獎勤罰懶、獎優懲劣相結合的分配格局,既鼓勵多勞多得,又實行過錯賠償、責任追究,保證服務質效。

在面向市場層面上,我們堅持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建立一個面向市場的社會化農村公益事業服務體系,即“變以錢養人”爲“以錢養事”,促進了基層幹部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增強了工作主動性。全鄉基層幹部都充分認識到,改革是一種手段,也是長期的過程,只有自身嚴格要求,增強緊迫感和使命感,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認真學習,努力工作,才能適應改革和發展的需要,才能不被改革的洪流所淘汰。另外,引導幹部職工觀念發生了變化,一些學有專長的幹部職工重新調整對人生價值的認識,認爲論身份不如論價值,被動等待改革分流不如早點主動自謀職業。

四、問題

1、人員多,專業技術人員嚴重缺乏。由於農村服務中心對員工有一定的專業技術要求,而新增人員沒有經過任何專業培訓和學習,沒有相關專業技能,由此在人員多的狀況下,又不得不請有專業技能及特長的臨時工,從而形成了有位子的無能上崗,能上崗的無位子。

2.分流人員政策不明,事業單位轉制難以到位。事業單位進行轉制和更名,政策不夠明確,轉制難到位;對“以錢養事”的具體方案不明確。分流下崗人員沒有救助預案,再就業渠道狹窄,對現在工作積極性有負面影響。建議對分流人員繼續完善養老保險機制,爲分流再就業創造良好的條件,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激發他們重新創業的熱情,幫助他們拓寬再就業渠道,使改革積極穩妥進行。

3、債務多,不良債務難以處置。當前,我區鄉級不良債務共16929萬元,鄉平1209萬元,在農村稅費改革特別是綜合配套改革後,鄉、村難以通過自身努力對兩級不良債務進行消化。一是造成鄉、村運轉困難,二是有的不良債務會激化矛盾,形成不安定因素。

五、建議

1、進一步明確主體思想,切實轉變觀念。鄉鎮綜合配套改革全面啓動,其事業單位的事業機構編制被取消,實行集體轉制,變爲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服務組織,原單位職工全部退出事業單位編制,轉變爲社會人、企業人,應該沉着冷靜的思考,積極主動迎接挑戰,制訂適合發展服務事業的方法和措施並着力執行。改進工作作風,充分發揮職工的主觀能動性,以改革爲契機,確實轉變觀念,破除以前的吃大鍋飯思想和“等、要、靠”思想,樹立主人翁意識,發揚主人翁精神,以飽滿的工作熱情,昂揚的工作鬥志去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變化。

2、實施市場化融資戰略,加快事業的發展和建設。一是採用租賃、承包和出讓經營權等方式,將企業經營權從資產中剝離出來,通過協議形式出讓經營權,使其在相應的約定期限進行發展經營;二是積極爭取國家和各級領導部門的資金支持,開發公益事業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重點是解決好站址建設;三是吸引社會各界力量來關注事業的發展,爲農村服務事業發展籌積更多的資金。

3、加強隊伍建設,全面提高綜合素質,爭取在企業效能建設上有新突破。單位轉型後,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需要較強的競爭實力和長足的發展後勁。這就需要樹立時不我待的學習意識,樹立爲民服務也是爲自己服務的發展大局意識,樹立與時俱進的創新意識。企業的競爭實力不是喊口號就具有了,它需要全體成員心不斷的學習和充電,學習新技術吸取新經驗運用新成果,注重個人綜合素質訓練與培養,提高專業技能,提升實踐能力。沒有良好的服務意識,也就失去了全局意識,事業的發展將會功虧一簣。在今後的工作中要自覺地把服務意識放在第一位,從大局意識出發,從大處着眼、從小事着手,實實在在爲羣衆服務,爲用戶排憂解難,服務做好了、到位了,必然會樹立良好的形象,贏得良好的信譽,在市場中的競爭優勢也會不斷的提升。

4、建議上級政府加大對鄉村兩級的轉移支付力度,進行逐年消債,緩解基層的矛盾和壓力。

第四篇:某鄉鎮綜合配套改革調研報告

按照省委省政府統一安排,我們於2014年8月6日至10日對我區鄉鎮綜合配套改革,尤其是“轉變鄉鎮職能,更新鄉鎮事務的管理理念”工作進行了系統回顧、考察和剖析。調研後,我們認爲,全區按照服務主體社會化、項目運作市場化、監督管理系統化、考覈評價規範化、經費保障制度化的要求,進一步完善了“以錢養事”的運行模式,即“農民點單、政府買單、服務競單、農民驗單”模式;抓好制度建設,構建包括准入機制、競爭機制、責任機制在內的長效機制,用制度規範新機制的運行;保障“以錢養事”資金,落實到每個具體的公益服務項目和服務主體,做到專款專用;加強農村公益服務隊伍建設,提高服務推廣隊伍的整體素質。總的特點是:我區鄉鎮綜合改革方向明確,進度較快,質量很高,程序規範,措施得力,效果明顯。

一、基本情況

***是1993年5月撤地建市後,孝感市設立的唯一市轄區。全區現轄8鎮3鄉2場4街和1個開發區,共有村民委員會468個。國土面積1020平方公里,稅改覈定計稅面積46.56萬畝。總人口84.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1.92萬人,農村勞動力28.62萬人。13個鄉鎮場(8鎮3鄉2場)計稅面積46.25萬畝,總人口61.7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8.79萬人。2014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6.16億元,同比增長11.3%;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25億元,自然增長15.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5億元,同比增長25.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35元,同比增長10.1%;農民人均純收入3654元,同比增長10%。

***鄉鎮綜合配套改革工作於2014年5月啓動,按照“先班子後機關,先行政後事業”的基本思路,分四步實施改革。到05年底,全區鄉鎮綜合配套改革工作基本結束,取得了初步成果,達到了“六個到位”的改革目標。即領導班子職數調整到位、機構設置規範到位、鄉鎮事業單位整體轉制到位、分流人員精簡到位、全員養老保險到位、“以錢養事”新機制建立基本到位。在2014年4月全省鄉鎮綜合配套改革考覈檢查中,考覈組給予了充分肯定。在2014年全省“以錢養事”檢查中,被評爲優秀等次,***委、區政府被評爲全省鄉鎮綜合配套改革先進單位。在2014年全省農村綜合改革考覈評估中,被評爲優秀等次。

二、主要做法

(一)鄉鎮機構改革情況。

在鄉鎮機構改革中我們做到了四個堅持:

1、機關改革堅持做到“一個規範三個精簡”。即規範鄉鎮機構的設置,精簡領導職數、內設機構和工作人員。全區13個鄉鎮場領導機構全部按“三辦一所”的規定設置到位;領導職數由170名調整到113名,精簡職數57人,減幅33.5%;機關內設機構由63個精簡到37個,減幅41.3%;行政機關由770人精簡到431人,精簡339人,減幅44%。行政機關人員編制全部上網公佈,接受社會監督,杜絕了編外借、聘用人員。

2、事業單位改革堅持做到“兩轉三建”。即轉變單位性質,轉換人員身份,建立社保制度,建立“以錢養事”機制,建立公益性服務考評機制。2014年改革時,全區13個鄉鎮場直屬事業單位由166個精簡到13個,減幅92%,有143個原事業單位轉爲自主經營、自負營虧的服務組織;原事業單位1681人(在編在崗、含延伸派駐機構)中有1387人轉換身份、退出事業編制,減幅76%,並全部參加基本養老保險。

3、財政所、經管站合併堅持做到“一個比例兩個落實”。即由原財政所和經管站在編在崗人員按同比例實行競爭上崗,落實競爭上崗人員、落實人員分流政策。改革前,全區原財政所、經管站共有437人,其中財政所213人,經管站224人。通過競爭上崗,確定了200名上崗人員,最終原財政所上崗91人,經管站上崗109人。上崗人員按照規定合併,統一了工資標準,統一了工資發放渠道,統一了工作任務;237名落崗人員按政策分流,財政所和經管站改革後的分流人員,原來經組織、人事部門明確,具有公務員或參照公務員管理身份的,按照機關分流政策執行;原來屬事業單位人員的,按轉制事業單位人員分流政策執行。

4、延伸派駐單位堅持做到“兩定三統一”。即定機構、定職能,統一定編、定崗、定員。通過改革,全區13個鄉鎮場共覈定延伸派駐單位編制205人。其中:國土資源管理所編制52名,林業管理站編制13名,交通管理站覈定編制40名,水利管理站編制33名,血吸蟲病防治工作編制36名,動物防疫監督工作編制31名(實際上崗21人)。通過公平競爭,擇優錄用,共有195人上崗(動物防疫監督工作崗位暫時空缺10人),564人轉制分流,並按政策得到妥善安置。

(二)“以錢養事”新機制的運行情況。

從2014年底,在全面完成規範機構設置、人員定崗分流等改革任務後,我區開始全面轉入轉變鄉鎮政府職能、探索農村公益性服務“以錢養事”新機制。經過2014年一年的探索,全區農村公益性服務“以錢養事”新機制已基本建立。在建立“以錢養事”新機制過程中,我們着眼“以錢養事”新機制的服務主體建設,在面向市場、實行整體轉制,人員退編、實行聘用制的基礎上,把服務主體從一開始就推向市場,實行制度化管理、規範化運作。

1、是合理安排項目,統籌安排資金,確保本級“以錢養事”經費比上年增加。我們狠抓了2014年和2014年本級財政預算,確保本級“以錢養事”經費比上年增加,確保省補資金全部到項目。由於經費保障有力,全區“以錢養事”工作中的物化投入、服務報酬、養老保險全部落實到位。2014年,全區共安排公益性服務1120項,涉及8個行業和部門。2014年共安排公益性服務1180項,比去年增加60項。2014年全區“以錢養事”經費共計909.7萬元,比上年實際數增加364.6萬元,增長66.9%。其中,鄉鎮本級實際支出624.7萬元,比上年實際數增加79.61萬元,增長14.6%。省撥“以錢養事”補助資金275萬元、區級安排朱湖農場補助資金10萬元,均於2014年底前全部撥付到公益性服務項目。2014年全區本級“以錢養事”經費預算640.3萬元(不含省補資金),比2014年實際數增加15.6萬元,增長2.5%。對照省定標準,從我區實際執行情況看,做到了“兩個高於”:1、高於省定標準。其中,種植業平均每畝2.24元,畜牧防疫平均每戶2.97元,水利平均每畝1.7元,農機平均沒畝1.96元,其他項目也全部高於省定標準(省定標準:種植業每畝不低於1元,畜牧防疫每戶不低於2元,社會事務服務項目按鄉鎮、育齡婦女人數和優撫、特困、五保、低保對象人數確定養事金額;文體廣播電視服務項目按全區總人口數確定養事金額,文化體育每人不低於0.5元);2、高於上年支出。本級所有項目經費全部高於上年實際支出。

 

第五篇:在鄉鎮綜合配套改革領導班子及成員考覈動員會上的講話

同志們:

根據省、市委文件精神,區委、區政府經過慎重研究,並報市鄉鎮綜合配套改革領導小組同意,在總結試點經驗,借鑑周邊地區改革作法的基礎上,區委研究決定全面啓動街鎮綜合配套改革工作。按照總體推進、分步實施的原則,街鎮綜合配套改革首先是按規定職數調整配備新的領導班子。爲了把新的領導班子配備好,區委決定,由區委領導帶隊,從區直有

關單位抽調幹部,組成考覈組到街鎮對領導班子及成員進行考覈,通過認真細緻的考覈,爲調整配備街鎮新的領導班子提供可靠的依據。下面,我代表區委考覈組就街鎮綜合配套改革領導班子及成員考覈的有關問題,講幾點意見。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切實增強做好街鎮綜合配套改革工作的責任感

(一)推進街鎮綜合配套改革,是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的必然要求。從2014年開始,我區開始進行農村稅費改革,經過共同努力,取得了明顯成效。農民負擔不斷減輕,農村分配關係逐步規範,新的農村稅費制度初步建立,呈現出農村經濟社會穩步發展,農民收入穩步提高,幹羣關係大爲改善的喜人局面。但是,我們要清醒地看到,防止農民負擔反彈的長效機制尚未建立,許多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尚未解決。一是財政供養人數多。全區財政供養人數達到1萬4,供養係數高於全市平均水平;吃財政飯人多,發工資困難,一起困擾着各級政府,尤其是鄉鎮更爲困難。二是財政收入來源窄。隨着農村稅費改革的深入,農業稅的取消,雖然會給予街鎮轉移支付資金予以補償,但街鎮的財政收入短期內難有大幅度的增長,收支矛盾將會越來越突出。三是街鎮債務重。大部分街鎮負債,少的幾十萬元、幾百萬元,多的達千萬元以上。這些情況表明,要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核心就是要精減機構,精兵簡政,徹底改變“食之者衆,生之者寡”的現象。否則,就必然導致一些地方、一些單位想方設法向農民收費。又會回到“收費養人,養人收費”老路,使農村稅費改革的成果毀於一旦。如果不痛下決心,解決財政供養人員過多的問題,闖過這道難關,農村的許多矛盾無法緩解。

(二)推進街鎮綜合配套改革,是加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的必然要求。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農村基層管理體制不適應的問題日益突出。一是機構設置層次過多,部門之間職責交叉重複,工作效率低。二是政企、政事不分,政府包攬了許多本應由企業、市場、社會團體和中介組織管的事,該管的事沒管好,不該管的事管得過多。三是行政執法隨意性大,侵權行爲時有發生,給農民造成許多不應有的傷害。這些問題不解決,不僅直接制約經濟發展,而且還會加劇官僚主義和腐敗現象,影響黨和政府與人民羣衆的關係,動搖我們的執政之基。農村稅費改革、鄉鎮綜合配套改革,就是要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一致的政治經濟制度,就是要從體制創新入手,擴大基層民主,實行簡政放權。因此,必須從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出發,按照黨的十六大報告和溫家寶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建設服務型政府的改革目標,對鄉鎮機構進行綜合的、系統的改革,實現政府管理職能和治理方式的轉變,爲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法制環境和制度保證。

(三)推進街鎮綜合配套改革,是建立高素質鄉鎮幹部隊伍的重要途徑。街鎮幹部素質的高低,關係到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措施能否落實到基層,關係到黨和政府在人民羣衆中的形象。總的來看,我區街鎮幹部的主流是好的,廣大街鎮幹部長期戰鬥在第一線,任務重、待遇低、風險大,在完成急難險重任務,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保持農村穩定方面,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民主政治建設進程的加快,廣大人民羣衆的民主意識、法制意識、競爭意識和參政意識不斷增強,特別是農村稅費改革後,農村的社會、政治、經濟發生很大變化,對街鎮幹部的要求越來越高。目前,街鎮幹部整體素質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幹部隊伍的知識結構、專業結構、年齡結構不夠合理,對現代行政管理知識、市場經濟知識、法律知識掌握不夠,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不強;一些幹部官僚主義,人浮於事的現象比較突出。推進鄉鎮綜合配套改革,通過競爭機制,實行優勝劣汰,有利於提高街鎮幹部隊伍的整體素質,轉變工作作風,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

二、明確任務,加強配合,認真做好領導班子成員的考覈工作

這次考覈是根據省委、省政府文件要求,按照中央《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綱要》、《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黨政領導幹部考察工作暫行辦法》等文件的規定進行的,下面我將這次考覈的目標任務向大家作個介紹。

(一)考覈的對象。這次考覈的對象是倉埠街黨工委、人大、辦事處、政協班子全體成員和武裝部長。

(二)考覈的內容。對領導班子,主要考覈近年來的思想政治建設、作風建設、廉政建設及民主集中制貫徹執行情況和取得的主要工作成績。

風和思想作風、工作作風等。二是工作能力和工作實績。主要考覈履行職責所表現的政策理論水平、組織協調能力、駕馭能力、管理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在本崗位發揮作用的情況和所取得的工作實績。三是工作態度。主要考覈工作事業心、責任感、敬業精神、工作積極性和紮實程度等。四是廉潔自律。主要考覈社會交往、遵紀守法,以及“八小時以外”對自己是否嚴格要求等方面的情況。

(三)考覈的程序和方法。這次考覈工作共有三項基本程序,一是考覈預告。考覈組的電話號碼、考覈的對象等內容已經告示了。到吳店街的考覈組共有6人,考覈時間爲一天,聯繫人是考覈組的***同志,如有反映考覈對象有關情況的,可直接與區委考覈組聯繫。歡迎廣大幹部羣衆對考覈工作進行監督。二是民主測評和民主推薦。民主測評在去年底年度考覈時已經進行,根據有關規定,民主測評結果一年內有效。民主推薦,就是根據省委、省政府文件精神和區委、區政府規定的條件和職數,在現任領導班子成員中推薦產生新的領導班子成員。三是個別座談。會後,考覈組將分組進行個別談話,聽取對現任領導班子的意見,特別是要聽取進入新的領導班子人選的意見。個別座談的範圍主要是:人數不少於30人,對象是領導班子全體成員,6大辦主任,部分站、辦、所負責人,村黨支部書記代表。

區委要求,考覈工作必須深入細緻、全面客觀,要通過這次考覈,爲形成一個符合“三個代表”要求,素質優良、結構合理、廣大黨員和羣衆擁護的人事安排方案打下基礎。對此,我們感到責任重大。做好考覈工作,需要兩方面的配合。一方面是我們考覈組的同志在實施考覈的過程中,要嚴格按照中央、省市區委的有關文件規定和制度辦事,全面瞭解情況,正確分析情況;另一方面是參與考覈座談的同志,要實事求是地介紹情況,客觀公正地評價幹部。有了這兩方面的結合,做好考覈工作就有了保證。希望大家積極配合,對我們的考覈工作進行監督,共同努力把考覈的任務完成好。

三、堅持條件,擴大民主,爲新的領導班子成員人選安排提供可靠的依據

這次民主推薦採取全額定向無記名投票的方式,推薦進入新的領導班子人選。大家在推薦幹部時,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二,推薦的人選要符合改革的政策規定。區委對領導班子的職數、學歷要求和提名年齡界限等具體政策作了明確規定。

1、要在規定的職數範圍內推薦人選。按照省委有關文件規定,區委研究決定倉埠街設黨委委員共9名,具體職位是,黨工委書記1名,副書記、辦事處主任1名,副書記、人大主任1名,副書記、紀工委書記1名,委員、辦事處副主任3名,委員、武裝部長1名,委員1名,等一會大家領到表後,對照要求,認真領會思考再推薦。3、要結合目標完成情況和個人現實表現、工作態度推薦人選。對未完成計劃生育目標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安全生產和農民負擔目標任務的責任人,在任用上實行“一票否決”。目前正在立案審查的,暫不提名進入新的黨政領導班子。

4、企業幹部掛職、派出所所長和其他掛任街鎮黨政職務及黨外幹部擔任行政職務的,不佔職數,不參與推薦競職,待新的黨政領導班子調整到位之後,視考覈情況再研究任職。

5、市管幹部兼任黨(工)委書記的,不參與推薦,不佔職數,直接研究任職。

民主推薦採取無記名投票方式進行。今天推薦之後,由我們考覈組負責對推薦情況進行統計彙總,推薦結果由考覈組掌握,並向區委彙報。

第三,推薦幹部要客觀公正,公道正派。看幹部要看本質,看主流,看發展,對年輕幹部要重品德、重能力、重潛力、重朝氣。推薦進入新的領導班子成員人選,要從班子建設的需要出發,從有利於街鎮改革和建設的長遠發展出發,真正把那些政治素質好、能力強、有實績、羣衆公認的優秀幹部推薦出來。希望大家要本着對黨、對人民、對本街鎮工作高度負責的精神,堅持公道正派,堅持搞五湖四海,堅持舉賢薦能,不憑個人好惡、個人恩怨評價幹部和推薦幹部,積極慎重地向組織推薦幹部。

四、遵守紀律,顧全大局,確保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正常進行

這次街鎮綜合配套改革工作涉及面廣,情況複雜,矛盾也比較突出,可能需要一段時間。爲了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改革的工作做好,區委要求在街鎮綜合配套改革期間,廣大幹部都要自覺堅守各自工作崗位,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所從事的工作上,放在抓好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上。這是對我們每一位領導幹部黨性觀念、黨性原則的一次重要考驗。希望大家在關鍵時期能經受住考驗,全身心地把工作抓緊抓好,抓出新的成效。

這次改革,將涉及到一些幹部的職務調整,有的可能要輪崗,有的可能要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幹部的合理流動和新老交替,是十分正常的現象,是幹部隊伍充滿生機與活力,黨的事業興旺發達的體現。幹部個人的進退留轉問題,是組織上考慮的事情。因此,要切實加強黨性,顧全大局,正確對待組織,正確對待羣衆,正確對待自己,自覺服從組織決定。這是對每一個領導幹部,特別是對鎮街領導班子成員的基本要求。

街鎮綜合配套改革工作,時間緊,工作量大,涉及面廣,需要得到各個方面的配合,同時也需要大家給予積極支持。大家對這次改革工作有什麼意見和建議,可以向區委反映,也可以向區委考覈組反映。不論是民主測評、民主推薦,還是在考覈中評價幹部,都要堅持原則,出以公心,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爲考覈組全面深入地考覈瞭解幹部,提供真實、準確的情況,爲區委正確任用幹部提供決策依據。

最後,希望倉埠街黨工委要加強領導,統籌規劃,合理安排好近期各項工作。當前,各街鎮的工作十分繁重,考覈工作也要服從、服務於中心工作。倉埠街黨工委要結合即將開展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切實加強領導班子的執政能力建設,要始終圍繞發展這根主線,通盤考慮,統籌安排好各項工作,充分調動廣大幹部羣衆的積極性,齊心協力,團結奮鬥,以改革爲動力,確保倉埠街經濟社會秩序正常運轉,促進三個文明建設的全面發展。

本文章共2頁,當前在第2頁

上一頁

[1]

[2]

頻道推薦相關範文:

在鄉鎮綜合配套改革領導班子及成員考覈動員會上的講話

在鄉鎮綜合配套改革領導班子及成員考覈動員會上的講話

鄉鎮畜牧獸醫站綜合配套改革實施方案

縣畜牧局關於鄉鎮畜牧獸醫站綜合配套改革情況彙報

綜合配套改革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