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三大動力”配套企業情況調查報告

“三大動力”配套企業情況調查報告<?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三大動力”配套企業情況調查報告

 

近期,我們深入“三大動力”和有關配套企業,通過走訪、座談、發放調查問卷等形式對我區“三大動力”配套企業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駐區“三大動力”(鍋爐廠、電機廠、氣輪機廠)隨着發電設備行業的形勢好轉,大量零部件需要外委加工,孕育出一大批爲之配套的企業,涌現出了**透平設備總廠、**哈汽葉片加工有限公司、**濱志電力配件有限公司、**博深科技有限公司、**哈電機械電子設備有限責任公司、**迅普電力設備有限公司、**現代吹灰技術有限公司等一批規模企業。目前,“三大動力”共有配套企業620家;屬於我市內的配套企業357家,產品佔全部配套總額的75%;屬於我省內的配套企業220家,產品佔全部配套總額的14%。(轉載請註明來自:本站)

由於“三大動力”生產的產品爲大型電力設備,銷往我國各省區乃至國外,出於降低運輸成本及方便安裝的原因,很多相關配套產品都委託項目所在地企業生產;其次,在某些配套產品上,省內企業生產技術水平與南方企業有一定差距,所以“三大動力”的一些配套產品選擇外省企業生產。

二、存在問題

1、企業對發展壯大的思想解放不夠。企業主對企業的發展缺乏長遠考慮,將有限的資金投放在生產上,謀求短期利益,致使企業發展空間有限。同時,一些配套企業在資金方面也相對匱乏,資金流動不暢,企業主在解決企業面臨的困難時方法不多,對企業的發展存在顧慮,同樣制約企業發展。

2、政府角色沒有充分表現出來。一是溝通協調力度不大。政府在“三大主廠”與配套企業間缺乏溝通,使雙方長期合作關係沒有真正建立起來。二是扶持政策不夠。缺少對區域內“三大動力”配套企業的政策支持,即使有力度也夠。三是科技投入相對不足。區級財力有限,使科技投入不能滿足配套企業的需要。

3、配套企業自身管理水平和創新能力不高。一是管理水平不高。多數配套企業技術設備陳舊,人才流動大,缺乏成熟技術力量,管理方式粗放,影響企業發展。二是生產計劃性不強。產品多處於生產加工初級階段,市場佔有率低,企業競爭力不強。三是科技創新能力弱。配套企業的依存性高,產品一般供給“三大動力”,沒有自主產品,更沒有相關知識產權,得不到政府科技方面的政策支持。加上自身科技創新資金有限,使產品科技創新難度大。

三、意見建議:

1、進一步解放發展思想。

一是政府在扶持企業上要進一步轉變觀念。政府要解放思想,不斷加大與企業的溝通力度,急企業所急,想企業所想。針對企業特點和需求,加大對配套企業服務的力度,爲企業提供特色化、智能化服務,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由於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配套企業的流動資金較爲緊張,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企業進一步的發展。有些技術含量高的產品省內沒有配套企業,外省配套企業也是數量有限,一方面價格偏高,影響企業利潤,另一方面,其生產負荷也較重,有拖期交貨的現象,影響企業產品成套。

二是不斷提高企業做大做強的信念。積極鼓勵支持企業在發展壯大上,放眼長遠,樹立做大做強的思想,在利用好現有資源和政策的同時,積極尋找企業發展的突破點。

2、加大對配套企業扶持力度。

一是在政策上給予傾斜。希望市委、市政府對省內配套企業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鼓勵其發展,制定完善更加有利於配套企業發展的投資、引資、土地、金融方面的政策,對配套企業在貸款貼息、企業發展專項資金方面給予傾斜,對貢獻大、效益好、發展快的配套企業及其法人代表進行表彰獎勵。

二是在資金上提供保障。政府應加大對配套企業的政策扶持資金投入,引入第三方投資,建立融資平臺,切實解決企業融資難、貸款難的問題,爲企業發展提供堅實保證。

三是發揮公共服務平臺作用。借鑑南方配套企業發展的有效經驗,建立健全適合本地區配套企業發展的激勵機制。建立區域共享機制,以區域內工程中心、重點實驗室、企業研發中心、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爲依託,形成區域性科學儀器裝備資源共享網絡,企業可以無償或以少量的資金使用三大主廠的試驗及檢測設備,實現區域科技資源有效利用。建立配套產業集羣綜合服務機制,定期舉辦科技培訓,在科技信息、科技成果、項目供需、人才供需等方面爲企業提供最新、最詳盡的資訊和服務,通過形式多樣的聯誼、交流活動,推進產學研互動。建立廣泛合作機制,加強企業與政府、企業與院所、企業與企業之間密切的聯繫,形成優勢互補、利益共享、共同發展的合作機制,推動配套產業基地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建立資源共享機制,發揮香坊科技信息網優勢,及時爲企業提供實用、快捷的服務,使企業及時瞭解發展動態,優惠政策等相關信息,實現區域科技資源有效整合,信息共享。

3、扶持重點龍頭企業。利用現有發展優勢,以骨幹規模企業爲龍頭,加大配套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規模建設,培育一批產業特色鮮明、產業關聯度大、技術水平高的配套企業羣體,扶持並帶動小型配套企業,實現配套企業聚集效應、輻射效應和聯動效應。圍繞**汽輪機廠有限責任公司的配套方向,重點扶持**透平設備總廠、**汽輪機輔機工業公司、**哈汽葉片加工有限公司、**三源汽輪機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發展,帶動蒸汽輪機、燃氣輪機、工業汽輪機等配套企業。圍繞**鍋爐廠有限責任公司的配套方向,重點扶持**東建機械製造有限公司、**博深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發展,帶動電站鍋爐、壓力容器等配套企業。圍繞**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的配套方向,重點扶持**電機廠機電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哈電機械電子設備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發展,帶動汽輪發電機、水輪機、水輪發電機及風力發電等配套企業。圍繞爲發電設備行業提供綜合配套服務的方向,重點扶持**現代吹灰技術有限公司、**慶功林泵業有限公司等重點企業發展。

4、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

一是在現場管理上,提高企業生產效率。提高現場管理水平,改善和優化產品結構,擴大企業生產能力,提高產品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組織企業參加成長型企業培訓班,採取由專家對企業管理、生產、銷售等流程運轉進行點評的方式,對企業的經營情況進行診斷和評價,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水平。

二是在自主研發上,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強化企業“自身造血功能”,提高企業研發主打產品的能力。鼓勵和引導有條件的企業建立健全技術開發機構,加強技術開發隊伍建設,增加技術開發投入,提高企業引進、消化和吸收科技成果的能力,使企業真正成爲研究開發的主體,創新成果應用的主體。加強產學研合作,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伙伴關係,使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成爲企業堅強的技術後盾。

三是在人才培養上,爲企業提供後備力量。加強高級管理人才、高層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建立與哈工大、哈理工等高等院校的聯繫與合作關係,發揮**藍領學院等區域技術人才搖籃的優勢,培養與企業發展相適應的技術人才,管理人才,提升企業的內質含量,增強企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