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文化建設現狀調查報告多篇

文化建設現狀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社區文化建設現狀調查報告

社區文化建設是我國文化建設的重要基礎之一,對構建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社區文化包括社區的文體娛樂、教育培訓、科普宣傳、藝術活動等豐富內涵。加強社區文化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區文化活動,可以滿足社區羣衆求知、娛樂、審美、健身等精神文化需求,陶冶人們的情操,培養良好的道德風尚、增進居民之間的感情和友誼,有助於形成和諧、友善、互助的人際關係和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尤其在新形勢下,隨着改革的不斷深入,很多人由原來的“單位人”變爲“社會人”,人們從不同的社會空間進入社區,也把不同的思想、需求和問題帶到了社區,使社區成爲各種社會問題和思想問題比較集中的地方,社區由此成爲精神文明建設的前沿陣地。因此,加強社區文化建設在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實現人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幾年來,社會各界高度重視社區文化建設,一些地方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效。20xx年以來,我市以開展創建文明城市、衛生城市、園林城市、旅遊城市和環保城市“武城連創”活動爲契機,開展“科教、文體、法律、衛生”四進社區,評選文明社區、和諧社區,創建示範社區等活動,全面推動社區文化的各項達標,有效地推動了社區文化設施建設和社區文化活動的開展,豐富了社區文化建設的內容,促進了社區文化建設各項工作的開展。

社區文化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還應看到,社區文化建設的總體狀況還遠不能滿足人民羣衆的精神文化需求,遠不能適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要求,繁榮發展社區文化依然是任重道遠。當前制約社區文化發展的主要問題是:

第一、社區文化基礎設施嚴重不足。多數社區辦公用房緊張和活動場所緊缺的情況較爲突出,基礎設施滯後,設備嚴重不足,活動器材缺乏,管理水平不高。究其原因,一是由於城市建設歷史欠賬,老城區基本服務設施不配套,有的居委會甚至連辦公場所都不能保證,更談不上具備室內文化活動場所。二是新建小區在建設過程中,有些開發商受利益驅動,沒有預留出社區辦公用房和文化活動場地,或不按規劃建設,擅自改變原規劃中的文化活動中心。三是由於種種原因,部分社區將原有的文化活動場所挪作他用或對外租賃。

第二、社區內文化資源缺乏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許多社區內的企業、部隊、學校等機關單位,都擁有設施完備、條件較優越的文化活動場館,這些文化場館經常處於閒置狀態,但由於它們分屬不同的部門、系統,在資源所有權、管理權、使用權方面遵循誰投資、誰擁有和誰得益的原則,從而形成了社區文化資源閒置和資源緊缺並存的矛盾。多數單位從自身安全、正常工作秩序、設備設施維護等角度考慮,缺乏大社區觀念和共享共建的意識,對資源共享的積極性不高,致使轄區內的文化資源不能得到有效整合和利用。

第三、社區文化建設投入不足。現在社區基本沒有經濟來源,活動經費基本上靠各級政府或辦事處支持。不少社區文化活動室建起來後,由於缺乏資金,設備不能更新、添置,組織活動處於低層次、低水平狀態,缺乏發展後勁,滿足不了廣大居民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資金的較大缺口成爲社區文化發展的瓶頸。

第四、政府把大量繁重的行政管理事務下派給社區居委會,給社區工作帶來沉重的工作負擔。現在普遍存在的情況是,政府管理職能和社區居委會自治職能混淆不分,街道辦事處把社區居委會當成了自己的下屬行政機構,什麼工作任務都往居委會身上壓,甚至連衛生監督、清理“十亂”(如亂搭建、亂設攤等)這類的執法行爲也下派到居委會頭上。居委會本來就人員有限,事務繁雜,這樣一來就更難有足夠的精力開展社區文化活動,使社區管理職能難以充分地發揮。

第五、社會公共文化產品、文化服務供給不足。目前社區開展的文化活動基本上屬於居民的自娛自樂,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進社區的情況還比較少見,爲基層提供的公共文化資源總量偏少、質量不高。

第六、社區文化隊伍建設亟待加強。從目前情況看,街道辦事處既沒有專門的文化職能科室,也很少有專職文化幹部。部分社區羣衆業餘文體活動輔導員數量還未達標,社區中各類文化骨幹人才缺乏,現有的文化骨幹年齡也偏高,這一切都與社區文化發展的需要不相適應。

基於以上情況,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努力提高全社會尤其是各級黨委和政府對社區文化建設重要意義的認識。制約社區文化發展的主要問題,諸如場地和投入不足、資源整合不力等,都與人們對社區工作、社區文化建設不夠重視有關。因此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從解決人們的思想觀念入手。要大力宣傳社區文化建設對提升城市質量和內涵、對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意義。民政和文化職能部門可針對實際制定相應指導意見,既能加強對社區文化建設的領導,也可促進對社區文化重要性的宣傳。文化和宣傳部門要把社區題材納入影視劇製作、各類書刊和音像製品出版計劃,保證社區題材文藝作品在出品總量中佔一定比例。可通過製作、播放電視專題片等形式加大對社區文化建設先進作法的宣傳。

第二、轉變政府職能和作風,使街道辦和居委會有更多地精力從事社區文化工作。對街道辦事處這一級行政機構不再下達gdp增長和招商引資等方面的經濟指標,使街道辦事處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爲社區服務上來。應把街道辦事處的經濟職能定位在主要通過建設優良環境爲經濟服務,而不是直接抓經濟。可通過簽訂目標責任書等形式將社區文化建設各項指標納入對縣區和街道辦工作考覈的內容。對當前有些地方實行的市、區級財政對街道辦(鎮)公務員工資缺額發放、不足部分由街道辦(鎮)自籌補足的做法,也應予以廢止,因爲這樣不利於街道辦(鎮)全力以赴地履行職能,也不利於規範財政秩序以及對公務員工資福利的規範管理。要切實轉變政府工作作風,不要把屬於政府職能的事情下派給居委會,以便讓居委會有更多的精力從事社區文化活動等社區事務。

第三、紮實推進社區文化設施建設,積極整合社區文化資源。基礎設施差是制約社區文化發展的一大瓶頸,新建住宅小區和舊城區連片改造時,建設部門要在規劃設計、竣工驗收等環節監督到位,確保建設單位按國家規定要求建設社區公用場所和設施。對老城區利用閒置空地建設文化活動場所,有關部門要在規劃、土地使用、建設配套費等方面給予減免。

從實際情況來看,短時期內靠新建來解決社區文化場所問題不太現實,因此必須在整合社區文化資源上多下功夫,走文化資源共享的路子。要充分利用駐區的機關、團體、企業、學校等文化設施資源,推動社區裏場、館、站、室對社區居民開放。可按照“自願、互惠”的原則和“低償、無償”相結合的辦法,通過簽訂文化資源共享協議書等形式,建立起共享雙贏的長效工作機制。

第四、建立多元的社區文化經費籌措機制。經費短缺是制約社區文化發展的又一瓶頸。建議財政設立社區文化設施建設專項資金,作爲配套資金用於對落後地區困難社區文化設施建設的扶持,以此帶動省、市、區級政府的投入。倡導省、市、區級財政適時採取“以獎代撥”的方式使用文化設施建設專項資金,對主動改善條件、擴大公共文化場所的街道和社區,按照自身投入的多少,分別給予數額不等的資金獎勵,從而激發街道和社區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要引導街道和社區逐步走“多元化投資、市場化運作”的路子,逐步提高社區居委會創收能力,通過明確居委會社區性自治組織的社團法人和社區資產的法定代表地位,賦予其對社區資產的管理權和使用權,最大限度發揮社區資源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可適當拓展有償服務範圍,創建“以文補文、多業助文”的經營機制,通過自辦、聯辦等形式開發一些以文化爲主題並與文化生活相配套的經營活動,以繁榮社區文化。應注重多渠道吸納社會資金投入社區文化建設,促進單位、企業、個人投入,鼓勵集體、私人投資舉辦社區服務實體,藉助外力加快推進社區文化建設。

第五、加強高素質專兼職結合的社區文化工作者隊伍建設。社區居委會人數應按轄區人口比例配足,儘量減少工作人員“超負荷”現象,完善各種養老醫療保險,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積極發展社區志願者隊伍,組織起“三支隊伍”(文體活動員、文體輔導員和科普宣傳員),讓他們在開展便民服務、文體輔導、科普宣傳、助殘服務、幫扶幫教、法律知識諮詢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基層政府文化職能部門要定期組織社區文化業務培訓,並切實落實業餘文體活動輔導員培訓與註冊登記制度,努力提高社區文化幹部和羣衆業餘文體輔導員的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使社區文化建設更具有生機和活力。

第六、加快文化體制改革,爲社區提供更爲豐富的文化資源、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從現有情況來看,文化市場還不夠繁榮,爲羣衆喜聞樂見的文化產品還不夠豐富,即使政府願爲社區“買單”也難以保證文化活動的質量。同時,市、縣圖書館、文化館等文化機構在地理佈局、服務方式等方面也有待於調整和改進,以適應面向基層開展服務。所有這些,最終要靠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來加以解決。

社區文化建設現狀

【第2篇】關於農村文化建設現狀的調查報告

一、我市農村文化建設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市農村文化建設有了一定發展,但與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還存在許多問題。

1、數量少。我市農村文化方面有特長的人才十分缺乏,由於體制等原因導致鄉鎮文化館站編制少、人員少,每個鄉鎮都沒有專業的吹、拉、彈、唱等方面的專業人才,即使是一知半解的土八路也很少。農村五戶中的文化活動中心戶雖然開展了一些活動,但只停留在自娛自樂的層次上,沒有形成真正的文化大院。在鄉(鎮)、村開運動會時,沒有專業的體育裁判,也沒有專業的文藝輔導教師,對繁榮農村文化生活造成了很大阻礙。

2、年齡大。在農村,懂樂器,通曲藝的文化人多是在文革期間由於宣傳需要而培養出的文藝才能。現在他們的平均年齡在55週歲以上,由於身體和工作等原因的限制,進行文化活動的時間很少。

3、素質低。民間文藝團隊不少,但缺少高水平的羣衆文藝創作優秀人才。鄉鎮文化站沒有財政編制,導致許多老文化不在崗或不專職,既不專業更不專心,部分專業人員既不愛崗更不敬業。現有的文藝團體均是自發形成,經費自給自足,演員忙時務農閒時演出。這些人最高學歷往往只是高中,他們的文藝專長大都是靠自悟形成的,而且,都僅停留在會的層面上,根本談不上精、專、博。僅停留在自娛自樂的層面上,根本談不上傳、幫、帶。文化站管理人員不能集中精力從事文化工作的現象也非常突出,各鄉鎮(街道)名義上都配備了文化站管理人員,但有的在編不在崗,有的身兼數職,無暇從事文化工作,或被抽出包點,或變成雜役,一年到頭,抓計劃生育、綜合治理等各項突擊任務。上級文化主管部門因三權下放而鞭長莫及。

4、經常性差。有的村往往只是在春節前後,組織開展一些簡單的文化活動,如扭秧歌,唱唱歌等,沒有形成規模;有的村搞一些象棋比賽、籃球比賽,但也不經常,也不是很正規。農民在農閒時間文化活動十分單一,集體的文化娛樂活動非常缺乏。除了看電視、錄像,就是打麻將、上網,很少從事其他文化活動。

5、主動性弱。由於年齡等原因,演員們參加文化活動不積極,往往都是在許多愛好者多次邀請下才參加。有的文藝骨幹,在爲文藝團體服務中,不是推辭做不好,就是要報酬,從事這種文藝活動在他們看來注重的不是精神上的娛樂,而是經濟上的收入,積極性不高;文化站三權下放鄉鎮,文廣站的管理由以條管理變爲以塊管理後,對農村文化工作開展十分不利。鄉鎮文化幹部只注重辦好鎮裏交辦的工作,文化部門佈置的文化工作被束之高閣,從而形成農村文化工作管理上的錯位,黨的文化工作的各項方針政策難以落實到基層。

6、影響面小。即使組織開展一些文化活動,也僅限於鄰里之間、本村之間,橫向輻射面不大,羣衆的參與面很小。

二、主要原因

1、農村文化體制不健全。有的鄉鎮名義上設有專門的文化站,有的鄉鎮則由一人主抓文化工作但並沒有獨立的部門,職能發揮不突出。村裏就更沒有人抓文化工作了,農村文藝人才的培訓工作一直撂荒,因此,鄉(鎮)、村的文化工作處於無人組織,無人輔導的癱瘓狀態。許多上級關於文化建設方面的政策不能貫徹落實到基層,市裏開展一些大型文化活動,基層也不能很好地參與。

2、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簿弱。我市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相當簿弱,缺乏活動場所及必要的器材,鄉鎮的文化設施閒置、擠佔、挪用、變賣現象突出。

3、對農村文化骨幹的培訓工作處於停止狀態。市文化館負責對全市羣衆文藝骨幹的培訓工作,但由於文化館專業人才數量不足,門類不全,加之開展城鎮文化活動,時間有限,所以多年來對農村文藝骨幹的培訓工作一直處於停止狀態。

三、建議和對策

1、加強對農村文化人才建設的組織領導。各級黨委和政府及領導幹部要充分認識到農村文化人才建設的重要意義,要把農村文化人才建設納入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要把文化人才培訓工作同其他社會經濟工作共同部署,共同推進。各鄉鎮、村要成立文化工作領導小組。健全文化組織機構,儘快建立鄉鎮文化站,配足專業人員,落實編制,形成農村文化有專人管,專人抓的工作格局。

2、加強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儘快完成鄉鎮文化站的恢復重建工作。以鄉鎮爲依據,以村爲重點,以農戶爲對象,採取投、引、捐、集、融資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方法,廣泛吸引社會資金投入農村文化事業。逐步構建出縣有文化館、鄉有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動室、自然村有文化活動戶的四級文化活動網絡。

3、加強農村文化隊伍建設。市、縣文化館等部門要面向農村、面向農民開展好服務工作,加強對農村文化幹部、文化骨幹和文化中心戶的免費培訓輔導,充分發揮出農村文化能人的引帶、輻射作用。一是儘快解決文化館專業人才短缺和缺乏訓練場所、教練輔導力量不足等問題,加強輔導人員力量。二是充分發揮農村文化能人、文化中心戶的作用,不斷穩定和發展專、兼職結合的農村文化隊伍,逐步提高農村文化隊伍的整體素質。三是扶持鄉村建立各類文化協會,並指導各類協會組織開展好活動,逐步擴大農民文化活動的參與面,不斷提高廣大農民的文化生活質量,引導廣大農民羣衆自覺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道德風尚。四是從源頭抓起,農村各中國小要闢建好文化第二課堂,設全並上滿上好音、體、美等藝術課;加強農村藝術師資力量,建議在分配藝術院校畢業生時,優先滿足農村對藝術人才的需求。

4、做好農村文化建設的試點工作。繁榮和發展農村文化事業絕非一朝一夕之事,本着先點後面,先試點後普及推廣的原則,先在全市確定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做好農村文化建設的試點工作,在試點村,要把文化工作作爲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全面開展。邊試點邊總結經驗,然後逐步在其他村進行推廣,力求我市農村文化建設工作紮實推進,取得實效。

5、不斷加大財政的投入力度。文化部門應積極向上爭取文化政策性資金及器材,用於支持農村文化事業;各級財政部門應保證文化事業單位的辦公經費;有關部門應根據實際情況及時研究解決因增加農村文化服務內容而需要擴大人員規模和經費的問題,確保農村文化服務活動的順利開展。縣、鄉、村每年都要拿出一定的資金用於發展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確保專項資金及時足額到位,合理分佈,爲鄉鎮文化站、村文化活動室及室外健身場所等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保障。

6、不斷地創新載體,豐富農村文化生活,最大限度地滿足廣大農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文化部門和農村各級黨委政府要堅持組織開展好農民書畫展、農民歌手大賽和農民秧歌會演等常規性的文化活動,引導和推動農民自演自賞、自娛自樂的文化骨幹隊伍的形成,營造祟尚科學、文明向上的文化氛圍。豐富農民文化生活,改革專業劇團組建文工團,增強專業劇團綜合演出功能。文藝工作者要把新農村建設中的新人新事創作編排成羣衆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深入鄉、村巡迴演出,以激發廣大農民自娛自樂的積極性。要以文化下鄉爲載體,改進服務方式,深入農村,流動服務,變文化下鄉爲文化留鄉,變送文化爲種文化。抓好鄉村文化、家庭文化、農村校園文化,推進農村文化普及工作,提高農民羣衆文化活動質量。

【第3篇】有關於農村文化建設現狀的調查報告

爲了推進全辦經濟轉型跨越發展,爲全辦人民創造一個平安和諧的生產、生活環境。**街道黨工委組織有關人員,經過近半個月時間,分九個片對全辦×個村信訪、宗教、基層組織、文化建設工作進行了大調研,通過調研一是掌握了引起羣衆上訪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二是進一步摸清了全辦農村文化設施建設的基本情況,三是進一步加強了對級組織工作的領導。下面主要對**辦事處農村文化建設談幾點意見:

一、農村文化建設的現狀

**辦事處是**區的東大門,位於城鄉結合部,經濟文化比較繁榮,轄區內有×個行政村,×口人,×畝耕地。

總體來看,基礎設施有所改善,文化生活有所體現,鄉村優秀文化有所弘揚,人才隊伍相對穩定,文化產業有所發展,具體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文化設施建設步伐加快。農村文化活動的範圍較大,文化設施較齊全。各村都配備體育健身器材、投影儀、卡拉ok、圖書室,有黑板專欄進行文化宣傳,定期開展文化教育活動,促進了農村文化建設。

2、“兩委”幹部文化意識有所增強。各村“兩委”幹部農村文化建設意識有所增強,擺在農村工作議事日程,比較重視,財力物力有所投資。

3、部分民間文化得到了傳承弘揚。村裏在重大節目時常舉辦文藝表演,村民都積極參與。保持當地習俗,定期開辦廟會、開放集市,在熱鬧非凡的活動中繼承發揚當地文化傳統。

4、文化下鄉活動深受歡迎。區文化局、電影公司送圖書下鄉、一月免費演一場電影,普通收到廣大羣衆的歡迎,條件較好的村,自籌資金唱大戲,較好地滿足了農村羣衆這一文化需求。

5、自發性文化活動較爲豐富。各村自發組織各類中老年藝術團、演唱團隊,文藝表演隊伍×個,都能利用重大節日、配合中心工作組織一些文體活動。農民自娛自樂、自發性的文化活動較活躍,農閒時大家聚在文化活動中心利用卡拉ok扭秧歌、跳舞、舞龍、跑馬、唱戲、唱歌等,或自發組織學習練書法、繪畫。各村都常年活躍着一隻宣傳隊,逢年過節都自發舉辦文藝演出活動。

二、農村文化設施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農村文化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實效,但對羣衆文化的需求,差距較大,問題不少,現狀確實不容樂觀。

1、農村文化經濟政策落實不夠,農村文化資金投入嚴重不足。農村對經濟文化貫徹不夠,與村經濟增長的幅度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2、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識不強,思想認識不到位。不少村幹部對農村文化建設極易淡薄、甚至缺失,不知道農村文化建設如何抓,抓什麼,以至不想抓、不願抓,也有的村幹部勉爲其難、虛於應付。

3、村級文化建設引領作用不強,農民文化參與積極性不高。不少村農村文化生活單調貧乏,“兩委”幹部缺乏先進文化的影響力、號召力和凝聚力,以致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賭博打麻將之風盛行。但主要原因還是“兩委”幹部宣傳力度不夠,工作方法不對路,以致不能調動農民羣衆參與文化建設的積極性。

4、文化陣地建設滯後,村級文化設施奇缺。村村都有文化活動中心,但部分村文化設施不夠齊全,不能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三、建議和對策

1、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全面落實各項農村文化經濟政策。

近年來,有關農村文化經濟政策也頒發了不少,村支部、村委要不折不扣地執行和兌現,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扶持村級文化的發展,完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

2、提高認識,切實加強對農村文化建設的組織領導。農村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級幹部要增強農村文化建設主體意識,建立長效機制,積極推進農村文化事業向深層次發展,並納入議事日程,制定發展目標,形成文化建設有專人管、專人抓的工作格局,加大對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

【第4篇】校園文化建設現狀的調查報告

校園文化建設現狀的調查報告

學校文化重在建設,它包括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和制度文 化建設,這三個方面建設的全面、協調的發展,將爲學校樹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學校文化一旦成型,就會形成一種場域,產生一種磁性,它具有一種可以縱橫輻射的魅力,對身在其中的人起潛移默化的作用。可以說,學校文化建設是學校發展的重要保證。

一、調查背景:

大壩中學始建於1978年,現爲完全初級中學。現有教職工142名,教學班級28個,學生1263名,是丹江口市在校人數規模最大的一所初級中學。近年來,學校以“成就智美人生,奠基幸福未來”爲辦學理念,以“求真向善惟美涵養文明素質,修德啓智健體奠基幸福未來”的辦學目標,形成了以“崇德好學勵志篤行”爲校訓,以“文明勤奮和諧進取”爲校風,以“嚴謹博學善教愛生”爲教風,以“樂學多思求真創造”爲學風,積極創造淨化美化、理化性的人文環境,讓學校成爲師生愉悅成長的樂園。在我校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初步形成了充分展示學校個性魅力和辦學特色的校園文化,不僅具有美化功能,更具有強大的育人功能,充分發揮着隱性教育的作用。

二、調查對象:

我校在校學生、部分教師及有關領導。

調查時間:20**年5月至10月。

調查方式:問卷調查、口頭諮詢、座談會、深度訪談等方式。

調查目的:通過調查,瞭解學生對學校文化建設的滿意度,瞭解學校文化對在校學生素質的影響,以及對學生管理中起到的德育教育的作用,從而爲對下一階段學校文化的建設和層次的提升提供參考。

三、調查結果分析:

調查情況:1、發放問卷調查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爲100%。問卷調查題目涉及文明禮儀、道德、心理、以及對學校的滿意度等。對於“你能主動跟老師打招呼嗎?”的問題,有84% 的學生做的較好,13 %的學生承認做不到。對“看見地上有紙屑,你能主動撿起來嗎?”的問題,有92%的'學生做不到。對“學校環境你感到滿意嗎?”有16%的學生滿意,73%的學生基本滿意,11%的學生不太滿意。對“你會主動瀏覽學校文化牆上的內容嗎?”86%的學生

能主動看,11%的學生不太注意,3%的學生無所謂。從問卷調查的結果看,部分學生關注校園文化建設,對自身文明行爲比較在意,並努力提高改善。

2、三個年級兩次召開30人座談會。通過座談,學生對校園安全、衛生、文化環境的改善比較滿意,對目前班級小組學習、導學案學習模式比較贊同,對學校平行班教學非常擁護,對班主任老師愛崗敬業心懷感激,對校園仍然存在亂扔亂丟現象深惡痛絕。份份表示要從自身做起,做文明合格的中學生。

3、多次對校長、副校長、教務主任、總務處及各科室老師等老師深度訪談。校長認爲,我校對校園文化建設不夠重視,目前沒有明顯特色。我校準備藉着我市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調水源頭、中國水都的勢頭,以“水文化”爲特色,重點宣傳丹江大壩重大功能、古均州文化地方特色、宣傳水的重要性、歷代治水文化、弘揚治水精神,製作大塊模型,打造校園文化牆,營造對老師對學生方方面面的校園文化教育氛圍。部分老師認爲,學校文化氛圍不夠,各項制度落實不到位,師生活動較少,辦學特色不明顯。有些科室只爲上級檢查而存在,沒有充分發揮作用。

四、做法與成績:

1、物質文化。在學校文化建設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質文化是實現精神文化的途徑和載體,是推進學校文化建設的必要前提;物質文化建設是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撐。

學校物質文化建設是指學校建築、教學設施、教室、實驗室、辦公室、圖書室、運動場等方面的建設,這些既是學校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物質基礎,同時也是塑造優良學校文化的物質基礎。是校園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見摸的着的東西。校園物質文化的每一個實體,以及各實體之間結構的關係,無不反映了某種教育價值觀。

完善的校園設施將爲師生員工開展豐富多彩的寓教於文、寓教於樂的教育活動提供重要的陣地,使師生教有其所、學有其所、樂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樂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啓迪和教育。完善的設施、合理的佈局、各具特色的建築和場所,使人心曠神怡、賞心悅目,有助於陶冶高雅情操,塑造美好心靈,激發開拓進取精神,約束不良風氣和行爲,促進師生身心健康發展。今年暑假,我校新建標準塑膠運動場一個,全部黑化校園路面,刷新教學樓實驗樓外牆,

綠化美化校園,將一個全新美觀整潔的校園呈現在師生面前,使我校校園硬件建設達到最好程度,爲師生營造了一個身心愉悅的外部環境。

2、精神文化。學校精神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也是學校文化的最高層次。它主要包括校園歷史傳統和被全體師生員工認同的共同文化觀念、價值觀念、生活觀念等意識形態,是一個學校本質、個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學校精神文化又被稱爲“學校精神”,並具體體現在辦學理念、校風、校訓、教風、學風、班風、個性、風貌和學校人際關係上等方面。

(1)校風建設。校風建設實際上就是校園精神的塑造,校風作爲構成教育環境的獨特的因素,體現着一個學校的精神風貌。在校風體現形式上,校風主要表現在辦學理念、校訓、校歌、校徽和校旗上。好的校風具有深刻“強制性”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環境氣氛要求的心理和行爲時刻感受到一種無形的壓力,使每一位師生的集體感受日趨鞏固和擴展,形成集體成員心理特性最協調的心理相容狀態;好的校風具有對學校成員內在動力的激發作用,催人奮進;好的校風對學校成員的心理髮展具有保護作用,對不良的心理傾向和行爲具有強大的抵禦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種不良心理和行爲的侵蝕和干擾。

(2)教風建設。 教風是教師在長期教育實踐活動中形成的教育教學的特點、作風和風格,是教師師德水平、文化知識水平、教育理論、技能等素質的綜合表現。今天全國人民正在爲實現中國夢而努力,但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發展是硬道理。發展經濟靠科技,發展科技靠人才,而培養人才靠教育。因此當今世界各國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學校是育人的場所,是人才的搖籃,而教師是人才的培養者,理應在“傳道授業解惑”教書育人的過程中發揮主力軍的作用。只有在教師隊伍中樹立起良好的師德、過硬的專業素質、紮實的教風,才能引導和促進優良學風的形成,才能完成教育人培養人、提高中華民族整體素質的光榮艱鉅任務。總之,沒有良好的工作作風和教風就難以形成良好的學風,也就難以完成教書育人的基本職責,更談不上培養人才了,耽誤的可是國家大事了。

我校已形成以“嚴謹博學善教愛生”的教風。老師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不忘職責,堅守師德標準,廉潔從教,敬業奉獻。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對未來美好的追求,讓我們一直堅持在人間這條滄桑的正道上!

(3)學風建設。 學風是指學生集體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治學態度和方法,是學生在長期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衛生習慣、行爲習慣等方面的表現。優良學風像校風、教風一樣,對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對學生人格品質的發展和完善,對培養學生成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接班人,都有重要意義。我校已形成以“樂學多思求真創造”的學風。同學們比學趕優,在導學案模式下,在小組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習已基本成爲習慣。良好的學風直接帶來會考的優異成績和各項綜合素質考評位居全市前列。

(4)學校人際關係建設。學校人際關係包括學校領導之間的關係、學校領導與教職工之間的關係、教師之間的關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係。和諧的校園人際關係是學校文化建設的發展和推動力量。良好的學校人際關係有助於廣大師生員工達到密切合作,形成一個團結統一的集體,更好的發揮整體效應。總體來看,我校人際關係比較和諧,沒有體罰變相體罰學生現象,學生尊敬老師團結同學,一派寧靜祥和。

3、制度文化。學校制度文化建設是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規矩,無以成方圓”,通過制度規範學校師生的行爲,告誡人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制度文化建設實際上包括制度建設、組織機構建設和隊伍建設三個方面,組織機構建設和隊伍建設是確保制度建設落到實處,並使其真正起到規範師生行爲的關鍵環節,校園文化組織機構的健全和完善,校園文化隊伍的勤奮與能幹,對正常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決定性的作用。我校的各項制度基本健全,組織機構建設基本合理,師資隊伍基本達標。我校實行校長負責制,校長是黨政一把手,負責全面工作。副校長分管教學、政教、總務、辦公室等具體工作。黨務工作下設工會、共青團、婦聯等。分工清晰,責任到人,各負其責,共同發展。

五、建議與措施:

1、完善校園文化牆內容,多途徑落實校園文化建設,在辦學理念、學校管理、校本課程中滲透“水文化”的特色,以多種形式給予師生文化薰陶。

2、完善各種校園文化內容,發揮校園文化的顯性、隱性作用,努力從精神層面提升師生價值觀,確保師生心理健康教育、環境教育、安全教育、紀律法制教育等方面有長足進步。

3、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並滲透到課堂教學改革中,促進學生行爲習慣的改變,以優秀文化影響人,引領學生健康成長。

4、創新班級文化,加強班級文化建設,培訓班主任,提高班主任綜合素質,強化班主任責任意識,培養學生主人翁意識。

5、開發校本課程文化,發揮地方特色文化的作用:水文化、呂家河民歌、民間故事、武當武術等文化,讓學生了解家鄉,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第5篇】市社區文化建設現狀調查報告

社區文化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文化,是在社區這一特定的社會組織中形成、發展起來的。而城市社區文化是指城市社區居民在特定區域內、在長期活動過程中形成的,具有鮮明個性的羣體意識、價值觀念、行爲模式、生活方式等文化現象的總和。社區文化是社區的精神內涵所在,社區文化建設對構建和諧社區、和諧社會有着重要意義。

隨着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們的生活節奏日益加快,工作的緊張程度和精神壓力也隨之增加,社區作爲人們工作外賴以生活和休憩的主要場所,人們不僅希望所在社區具備優美的自然環境和硬件設施,更希望社區能夠有一個良好的人文環境,能夠成爲大家賴以生存和堅守的“精神家園”。爲推動“文化自貢”建設活動的開展,更好的爲黨和政府提供決策參考依據,國家統計局自貢調查隊於近期在xx市城區抽選了8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和100名16週歲以上的城市居民,就其社區文化建設方面的現狀進行了一次問卷跟蹤調查。調查內容主要涉及市民對 “社區文化”內涵的瞭解程度、社區文化設施建設情況、社區開展文化娛樂活動的內容和項目、市民參加社區文化活動的情況、對社區文化建設的滿意度、當前社區文化服務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市民對社區文化活動的建議意見等。爲使這次調查更具科學性、代表性,在抽選調查樣本時,充分考慮了被調查者的年齡、學歷、職業、收入等結構。調查結果顯示:xx市城市社區文化建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社區文化設施滯後,社區文化活動單調、枯燥等讓市民不滿意的問題。廣大市民迫切希望加快社區文化建設步伐,爲社區居民提供更好的人文環境和文化資源,不斷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自貢社區文化建設的現狀和特點

1.多數市民對社區文化內涵瞭解不多不深

對於社區文化的內涵,幾乎沒有人能較完整的回答。對社區文化活動的內容有52%的人回答瞭解;有41%的人聽說過,但不是很瞭解;有7%的人不清楚。

2.社區文化活動遠不能滿足市民的文化需求

(1)當問到主要通過哪些途徑滿足文化需求時,認同率較高的分別是網絡93%、電視89%、書籍59%,而真正通過社區文化活動滿足文化需求的只有44%的認同率。

(2)社區文化活動主要面向老年人,服務羣體不夠寬泛

調查結果顯示:社區文化活動主要面向老年人,認同率爲58%;此外有38%的受訪者認爲,社區文化活動無明顯的對象之分,要視需要而定。認爲面向青年的認同率僅爲4%。

3.市民對社區文化設施現狀的滿意率較低,

調查結果顯示:一半以上的市民對社區文化設施的現狀不滿意或不太滿意,36%的市民比較滿意,覺得非常滿意的比重僅爲5%。

4.社區文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

(1)社區文化活動的組織形式:據本次調查,社區文化活動由社區委居民員會組織的比例佔78%,由居民自己組織的比例佔16%,其他組織形式佔6%。

(2)市民參加社區文化活動的主要內容:有33%的人蔘加文藝表演,有24%的人蔘加棋牌活動,9%的人蔘加文化競賽。還有34%的人基本不參加社區文化活動。

(3)市民最喜歡的社區文化活動項目:最喜歡文藝類活動的人佔30%,最喜歡文體競技類活動的人佔19%,最喜歡知識講座、技能培訓的人佔17%,最喜歡遊戲類活動的人佔15%。其餘人員不太喜歡參加社區文化活動。

5.社區文化建設已取得初步成效

(1)社區文化活動開展的頻率逐步加大。有68%的被調查者表示,社區定期或不定期開展較多的文化活動。有21%的被調查者表示,社區偶爾會開展一些文化活動。另有11%的被調查者表示,本社區幾乎沒有開展過文化活動。

(2)初步形成良好的社區文化氛圍。社區文化活動的開展,使社區居民能夠自覺遵守社區文化公約,認同率爲32%。通過社區教育、社區輿論、羣衆討論等形式,形成良好的道德規範,認同率爲45%。通過社區文化的薰陶,社區經常涌現出好人好事,認同率爲6%。另外,覺得社區文化活動對形成良好社區文化氛圍沒有幫助的認同率爲17%。

5.大多數市民認爲,社區文化建設與居民生活緊密相關,對構建和諧社區有着積極的促進作用

調查顯示:有88%的受訪者認爲,社區是大家的環境,與每個人都有密切的聯繫,都應該積極參加到和諧社區文化活動中來。

二、自貢社區文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社區文化建設經費沒有保障,嚴重製約了社區文化的發展

社區文化建設經費沒有保障,是xx市社區文化建設面臨的重大而現實的問題。調查中發現,各個社區配備的幹部一般是5 名,每個幹部每月平均工資及補助908元,每月社區支出的工資就要4540元,一年就要54480元的工資支出。除工資外一年上級下撥的辦公經費大約 4000-5000元左右,可見,社區用於公益性社區文化的經費少得可憐。據瞭解,現在社區在籌集文化活動經費方面,常常是採取“化緣”的方式,憑着社區幹部的人緣關係,到所在轄區的單位、業主委員會、個體戶籌措資金,有錢出錢、有人出人、有力出力。這種籌措資金的方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社區文化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但此法畢竟不是長遠之計。

(二)工作隊伍結構不合理,人才匱乏

社區文化建設是我國文化建設的重要基礎之一,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社區文化人才隊伍是搞好社區文化建設的必要條件。近年來,各地在加強社區文化建設、培育基層文化人才隊伍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於種種原因,社區文化人才隊伍的建設還不能適應現實工作的需要。主要表現在:一是社區文化工作者中兼職人員多,根本沒有專職文化工作者,都是身兼數職。他們由於工作、時間、精力等多種原因,使得他們很難全身心地投身到社區文化建設中來。二是社區文化骨幹隊伍缺乏。搞好社區文化建設,需要有一支具有較高文化素質和道德水平,同時具有文化專業的一技之長、熱心於社區文化的骨幹隊伍。然而,現實的情況是社區文化建設的骨幹力量、各類文化人才普遍較爲缺乏,支撐社區文化工作的多數爲年紀較大、專業層次偏低的非專業工作人員。且由於開展文化活動和培訓的經費不足,社區文化骨幹隊伍的培養力度不夠。這種情況嚴重地制約了社區文化活動檔次和水平的提高。

【第6篇】農村文化建設現狀調查報告

農村文化建設現狀調查報告

一、基本現狀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及文化工作部門對我縣農村文化建設十分重視,注重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積極開展鄉村文化活動,倡導健康生活方式,爲豐富農村羣衆文化生活、推動和加快新農村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使我縣農村文化建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一是文化基礎建設得到加強。目前,全縣建有文化館、圖書館個1個,鄉鎮文化站7個,村組文化室35個,文化專業戶120個。20**年爭取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項目投資263萬元,建成縣級支中心1個,鄉鎮服務點10個,村級服務點123個,工程網絡實現了縣鄉村三級全覆蓋,提升了農村文化設施現代化水平。

二是羣衆性文體活動開展較好。一是民間節慶文化得到較大發展。各鄉鎮能結合地方民俗,組織鑼鼓秧歌、農民文化藝術節等內容豐富、風格獨特的文化活動。二是各類文藝演出隊伍發展迅速。全縣現有各類文藝團隊249個,常年活躍在農村,已成爲農村文化建設的生力軍。三是農村文化大院初見生機。青化鄉農民荔改朝建立了集鑼鼓秧歌,自樂班、農家書屋、文化共享工程爲一體的民間文化組織“老荔文化大院”,爲農村文化建設創出了新路子。

三是“送文化下鄉”活動紮實有效。20**年我縣爭取國家文化發展項目農村數字電影放映工程,國家投資110萬元配發了10臺數字電影放映機。縣財政每年列支7萬元用於放映補貼,保證了放映工作的正常開展。20**年共放映數字電影2000多場,吸引觀衆70萬人次。

二、存在問題分析

我縣農村文化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羣衆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還有不少差距,主要表現在:

一是文化陣地薄弱,發展不均衡。目前,農民最需要的村級公共文化服務活動尤顯缺乏,很多村級文化活動室難以達到標準,除幾個基礎建設搞得較好的亮點村和成立比較早的縣城社區之外,仍有不少邊遠村的活動場地設施簡陋,設施陳舊,難以滿足正常開放。加上農村青年大多外出打工,日常在家的多半爲老年兒童,因而看書讀報的少,造成文化活動匱乏,鄉村之間文化活動發展不平衡。

二是工作機制不活,專業人才缺乏。縣鄉文化服務機構自身力量薄弱,在指導、推進農村文化建設上着力較少。鄉鎮文化站人員專業化水平有待提高,且大多兼職,專不起來,難以發揮服務作用。基層文藝人才匱乏,已成爲制約我縣基層公共文化事業發展的瓶頸。

三是文化載體不豐富,鄉村之間缺乏交流。有組織經常性的文化活動少,農民喜聞樂見的節目不多,活動內容形式單一,基層鄉村文化生活依然貧乏。鄉村文化活動主要集中在各種節慶日、民俗日,上級組織開展的“文化、科普、電影文藝演出”下鄉活動也僅到個別鄉村,邊遠鄉村文化活動次數與形式十分有限。

四是文化投入不足,發展勢頭較弱。縣鄉財政可用財力有限,文化投入雖然有所增加,但與鄉村羣衆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差距較大。文化投入的不足使得農民自辦文化力量薄弱,很多鄉土文化基本上處於未開發狀態。只有以少量的小規模出現,其組織程度也不高,尚未形成強勁的發展勢頭。

三、相關建議

(一)加強領導,提高認識

加快農村文化建設步伐,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爲農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務,豐富農民羣衆的文化生活,是當前農村的一項當務之急。政府及文化部門要高度重視“文化軟力”的作用,將農村文化事業納入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財政支出預算,納入工作業績考覈,積極構築“充滿活力、獨具特色”的農村文化建設新格局,以農村公共文化事業的大繁榮,推動農村經濟大發展。

(二)加大投入,完善設施

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是農村文化建設的關鍵。必須加大對村級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財政傾斜,切實保障農村基層文化建設所需經費。文化部門要加快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切實抓好農村電影放映工程、農家書屋等文化惠農工程建設。要引導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文化事業,尋求社會力量對鄉村文化建設的支持扶助,努力爲農村提供滿足羣衆所需的更多的文化產品和服務。

(三)整合資源,拓寬陣地

要充分發揮文化站(室)的陣地作用,加強與工青婦學校組織的聯繫互動。有計劃、有組織、經常性地開展各類文化活動。堅持貼近農村、貼近實際,按照“業餘自願、形式多樣、健康有益、便捷長效”的原則,廣泛利用農閒、節日和集市,深入開展羣衆喜聞樂見的羣衆文化活動,使大型、示範性活動與平時的小型、分散性羣衆文化活動結合起來,讓羣衆就近、方便地參加各種羣衆文化活動,多層次、多形式地豐富羣衆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創新機制,豐富載體

建議政府及文化部門,在抓好“送文化”活動同時,更加註重“種文化”工作。一方面要堅持深入基層特別是邊遠鄉村社區,組織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文化下鄉活動。多爲基層選送一批農村適用、羣衆喜愛的圖書,通過鄉鎮文化站定期將圖書流動到村文化活動室,方便農民羣衆就近讀書,真正解決農民看書難的問題;一方面又要加快對農村文藝人才發掘培養與教育。積極開展鄉村文化人才資源普查,大力培植文藝骨幹。將思想素質好、專業水平高、業務能力強的人才充實到鄉村文化幹部隊伍中,穩定鄉村兩級文化隊伍,爲基層文化建設提供人才支撐,使文化下鄉活動實實在在地惠及廣大羣衆。

(五)突出特色,推動發展

要加強對鄉村優秀民族民間文化資源的發掘、整理和保護,着力發展我縣鄉村特色文化。積極扶持鄉村民間文化團體,力爭每個鄉村社區都有自己的文體隊伍。要大力鼓勵促進以青化、橫渠爲代表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鑼鼓秧歌、社火、戲曲等民間藝術活動開展;要依託馬家鎮刺繡工藝品基地的發展,全面打造富有鄉村文化特色的鄉村文化品牌。此外每年還要定期組織開展文化藝術和民間文藝展演活動。通過發揮示範引導,以點帶面,互相交流,進一步繁榮發展鄉村文化,積極滿足羣衆文化需求,正確引導農村文化的價值走向,鞏固發展農村文化陣地,加快農村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