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設現狀調研報告

城市治理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基點,以信息化爲驅動力,建設讓人民滿意的新型智慧城市無疑是實現城市治理現代化的生動詮釋。濱州市委、市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貫徹“數字山東”戰略部署,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新型智慧濱州建設理念,按照“145+N”戰略,重點推進數據資源體系、數字政府、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治理、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五大任務,全面提升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能力和水平,爲實現“富強濱州”新局面提供強有力支撐。

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設現狀調研報告

一、我市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設的基本情況

(一)我市智慧城市發展總歷程。我市智慧城市建設起步較晚,目前尚處於“智慧城市1.0”階段。2017年6月14日,在《關於對市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第111055號建議的答覆》中,首次提出關於加快智慧城市建設這一概念。2018年12月10日,市委、市政府聯合市委政法委、市大數據中心、市交通運輸局、市公安局、市城管執法局等部門首次召開了“智慧城市”建設工作專題會議。2019年11、12月出臺《濱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頂層設計(2019—2023年)》、《濱州市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3年)》、《濱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行動計劃》和《濱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實施意見》等文件,爲智慧城市建設在政務服務、交通出行、醫療健康、公共安全等領域提供了“濱州藍圖”。2020年3月5日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覆了濱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提升工程(一期)項目,項目總投資208000萬元,涉及智慧城管、智慧管網、數字基礎設施、智慧教育、智慧農業、智慧醫療、智慧監管、智慧交通等多個方面。

(二)信息化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截至2019年底,我市互聯網城際網出口帶寬超過?G,寬帶家庭普及率達到?%以上;4G 基本實現行政村網絡全覆蓋,4G 移動電話用戶數達到 460.89萬戶,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達136.39萬戶;物聯網基站?多個,建設5G 基站試點 ?個。建成新能源充電樁38個。

(三)智慧城市項目持續深化擴展。智慧教育搭建以大數據爲基礎的全市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實現精準教學。智慧食藥建立了食品安全溯源體系,完成?家食品生產企業、?大類、?個品種二維碼附碼工作。智慧政務實現?個委局辦、?個大項、?多個行政審批事項“一站式”網上辦理。智慧醫療建設了覆蓋全市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接入平臺醫院?家,採集醫療數據? 億多條,建立電子病歷?萬餘份。智慧城管把中心城區?平方公里範圍納入統一網格化管理,完成了對城市公共設施、交通設施等 ?大類,?小類,近?萬城市管理部件的全面信息普查和數據採集,實現了城市的精細化管理。

(四)新一代信息產業嶄露頭角。2019年,全市新一代信息技術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8.03億元。全市擁有省級電子信息產業園1處,規模以上電子信息、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企業24家。半導體分立器件產業體系基本形成,覆蓋從晶圓製造到產品封裝等產業鏈上中下游領域,形成了以長威電子、泰銳電子等12家企業爲骨幹的半導體分立器件產業集羣,二極管、三極管、橋式整流器等半導體分立器件年生產能力達到120億隻;銘泰電氣的高壓硅堆月產能達2300萬支,佔國內市場的40%以上。4個項目成功入選“2019年度省現代優勢產業集羣+人工智能試點示範”。

(五)科技平臺提供有力支撐。2019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總數167家,擁有省級以上科技創新(人才)平臺載體239個,其中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等國家級平臺載體42個,基本覆蓋“十強”產業關鍵技術領域。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目前已有300多家企業洽談入駐,達成意向106家,31家已完成簽約。魏橋國科研究院,目前已有光刻膠、遠距離激光選通成像、鋁基復材、醫用鈦合金等一批中科院成果轉化項目落地建設。

二、我市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政務系統亟待整合。我市各相關部門信息化建設較分散,缺乏統籌和頂層設計。縱向看,各級垂直管理部門建設的政府信息系統形成“數據煙囪”;橫向看,各級部門間的業務條塊自建系統形成“信息孤島”,嚴重製約數據信息資源的流動和價值挖掘。與先進智慧城市相比,杭州成立數據資源局,積極推進“城市大腦”建設,通過大數據畫像,建立大數據應用平臺,分析當前時期可能需要的政務和公共服務,將服務信息、辦理渠道等推送至用戶面前。上海公共數據整合率先突破,建成全市統一的政務數據資源目錄體系,到2019年累計彙集數據資源目錄 2 萬多條。

(二)專業人才相對匱乏。信息化產業的發展,需要多層次、高技能、專業化的人才隊伍來支撐。目前,我市還沒有大數據研發機構,在科研和技術儲備方面競爭力不足,缺乏既熟悉行業業務需求、又掌握信息技術與管理的綜合型數據科學人才。

(三)信息產業不夠發達。軟件開發與服務、信息資源開發與服務、電子製造產業缺乏龍頭企業和拳頭產品,短期內,本地信息產業對我市信息化全面發展難以形成有力支撐。

四、進一步推進全市信息化建設的一些思考

(一)構建數據資源體系,推進數據整合共享。一是建設基礎數據庫、主題數據庫,完善數據採集與管理機制,建立數據質量評估體系,提升數據質量,增強數據輔助決策能力。二是修訂完善《濱州市數據資源共享管理辦法》推進信息資源共享目錄體系建設,建立一整套大數據相關政策、管理機制、標準規範,鼓勵社會組織、行業機構進行數據資源平臺的開發、利用以及開展重大問題研究,支持五大千億級產業集羣整合行業資源,推動信息資源應用共享。三是建立市場化運作機制,探索建立大數據運營公司,推動公共交易數 據共用共享、深度挖掘和保值增值。開展數據標準化建設,推進數源責任體系建設,明確政務數據資源供需對接關係,推動全市政務數據集約建設和集中管理。

(二)加快數字政府建設,促進多領域數字化轉型。一是構建大數據驅動的政務新機制、新平臺、新渠道,推動信息資源整合和深度開發。例如,將各類會議、信息統一納入“山東通”APP;推動政府各級部門政務信息系統“上雲”;完善政務服務平臺,推進“不填表”服務,實現行政許可“一次辦好”,加速推進“一網通辦”。二是促進信息共享和流程再造,推動政府在政務服務、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領域的數字化轉型。例如,發展智慧醫養健康,推廣“互聯網+健康醫療”,開展健康諮詢、健康管理、網上預約分診、隨訪跟蹤等線上服務;建設智慧教育,以“互聯網+”形式整合優質教育資源,提高遠程教育覆蓋率,搭建教育管理服務雲平臺;發展智慧交通,構建智慧交通綜合服務體系、交通運輸信息化體系和交通運輸動態監管平臺。

(三)以數據爲要素支撐,加快數字經濟發展。一是建設濱州市大數據產業研究院佈局大數據產業基地,發展大數據硬件、軟件及配套服務。二是壯大以半導體、新能源電池、新材料爲代表的電子信息產業,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通信、雲計算、物聯網等產業,積極推動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區塊鏈等產業發展,構建涵蓋技術、產品、標準、應用各環節的產業鏈體系,以創新帶動產業升級。三是探索製造業數字化水平,提升量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企業覆蓋率和企業上雲率;推進農業數字化,延長農業產業鏈,推進“產購儲加銷”、“三鏈重構”創新數字經濟發展模式和體制機制,發展大數據產業、新一代信;加快服務業數字化,利用好“智慧電商”帶動農業、海洋漁業發展。

(四)深化數據應用領域,提升數字社會水平。一是選擇信息化基礎好的縣(市、區)作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試點區,加強“智慧大腦”基礎設施建設,做好城鎮通信基站和配套設施的規劃建設,發揮“試點”區域示範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二是搭建集社區管理服務和第三方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的社區服務平臺;通過手機、電視、服務熱線等渠道,爲社區居民提供各類諮詢服務,依託平臺加強對社區內人、事、物的動態採集與網格化管理。三是實施寬帶網絡基礎設施提升工程,提升農村光纖網絡覆蓋率,加強農村5G網絡佈局,推動農村各領域監測平臺建設,實現“一張網”管理服務。

(五)夯實數字基礎設施,提升數據供給水平。一是升級擴容全市城域網和接入網帶寬,開展“千兆示範小區”建設工程,推進家庭光纖寬帶入戶建設。二是強化5G基站與網絡部署,推動全市工業互聯網企業進行內網升級,重點對五大千億級產業集羣企業進行改造升級。三是部署支持IPv6的移動網絡和固定寬帶的接入網絡,對內容分發網絡、雲服務平臺的IPv6進行升級改造。四是加強對我市時空大數據平臺、大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和智慧城市運營管理中心的建設。

(六)強化多種措施保障,確保責任落實到位。一是成立濱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領導小組,統籌全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解決建設和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督促落實重大事項。二是統一建設標準,出臺管理辦法,探索建立多層次、跨區域、跨部門、跨領域的信息資源開發和共享制度三是強化資金投入,科學安排2020年全市黨政信息化項目資金,保證項目順利實施。積極真去債券、上級預算內資金支持,引進社會資金參與項目建設,形成智慧城市多遠投資局面。四是強化人才保障。發揮專家諮詢委員會和產業協會作用,開展與智慧城市有關的培訓,建立CIO(首席信息官)制度,建立與智慧城市有關的人才引進、培養和激勵的政策措施,完善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人才梯隊。五是保障信息安全,編制《濱州市政務數據安全管理辦法》,完善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機制,開展政務網絡突發事件應急演練,實施等級測評、風險評估和滲透性攻擊測試,及時發現整改風險隱患,切實保障我市政務網絡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