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情況的調查報告(精選多篇)

目錄

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情況的調查報告(精選多篇)
第一篇: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情況的調查報告第二篇: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情況的調查報告第三篇: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情況調查報告第四篇: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情況調查問卷第五篇:關於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情況的調查報告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情況的調查報告

爲認真落實xxx縣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關於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情況調查的通知》精神,進一步貫徹落實國發〔xx〕36號和國發〔xx〕5號文件,做到建設現代農業,積極調整農業結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村民主政治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穩定發展糧食生產,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加快社會事業發展,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確保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良好開局。 我們對全鄉8個村1398個村民作了深入調查。

我們的調查採用了據實填寫“xxx縣農村勞動力就業情況調查表”、與個別在家務農的村民座談和電話調查個別外出務工農民的基本情況等形式。針對農村勞動力就業類型、就業方式、就業區域、就業工種、就業收入等作了詳細的調查,掌握了第一手資料,並對增強就業能力、提高農民工素質等方面詢問了在家務農村民和外出務工農民的建議。現作簡要分析如下:

一、被調查的**個村共有**人,其中勞動力**人(勞動力系指男16週歲至60週歲、女16週歲至55週歲的農村人員,下同)佔總人口的**%。經過各種職業培訓和參加過正規職業學校培訓幾乎沒有。

二、勞動力在本鄉就業共有**人,佔總勞動力的**%。其中農業生產達**人,高居**%;從事專業養殖**人,僅佔**%;從事農產品經營**人,佔**%;從事專業農產品加工**人,僅佔**%。

三、農村富餘勞動力在省外就業共有**人,佔總勞動力的**%。主要分佈在上海、江蘇、浙江(**人,佔**%)、廣東、福建(**人,佔**%)、其他地區(**人,約佔**%)等。

四、被調查勞動力的就業方式以“親幫親”、“鄰幫鄰”和自謀職業爲主,有少量勞動力通過“師傅帶徒弟”的形式就業。

五、被調查的農村富餘勞動力中外出務勞動力就業工程主要是製造、建築業,採礦、其他服務業,另有少量人員就業工種不固定。

六、對就業收入的調查,我們發現,文化程度高的月均收入可達1000元以上,而文化程度低的的務工人員月均工資一般爲400元至800元,有的低至月均工資300元,僅有少量勞動力月均工資可達近1000元。

[nextpage]

綜上分析,我們認爲,響應黨和國家“要立足當前、着眼長遠,統籌安排、科學規劃,廣泛聽取基層和農民羣衆的意見和建議,尊重自然規律、經濟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區分輕重緩急,突出建設重點,分步實施,紮實推進。要從農民羣衆最關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見效的事情抓起,不斷讓農民羣衆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的號召,我們建議如下:

一、各級政府部門應加大農業投入,加快農村基本設施建設,切實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不斷轉變農民的就業培訓觀念。從調查中,我們不難發現,當前農村已逐漸進入人口老齡化,勞動力偏少,同時青壯年勞動力比例偏低。在家務農村民多爲老弱病殘等農民,對下一代子女的教育缺乏先進的理念,以至於許多學生國中畢業,甚至國中尚未畢業就隨父母外出打工,失去了接受職業培訓的機會,特別是失去了正規職業學校培訓的機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就業技能等有很大的影響。長此以往,勢必導致農民工素質越來越低,不能從事帶有技術性的工作,使就業矛盾愈加突出。基於這個原因,我們認爲各級政府部門應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宣傳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加快農村基本實施建設,給各級各類職業學校以更多更好的優惠政策和資金。並在此基礎上,不斷轉變農民的就業培訓觀念,給予必要的政策,鼓勵農民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地點參加學以致用、用以致富的就業培訓,並保證就業培訓的時間和培訓的質量,從而將傳統的“親幫親”、“鄰幫鄰”就業方式轉變爲職業學校或職業培訓機構,結合政府有關部門成批輸出。這不但能增強農民工素質,更能爲農民工解決許多就業諮詢、就業法律等相關問題,節約就業成本,最大限度地節約支出,確保農民工待遇的提高。

第二篇: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情況的調查報告

爲認真落實xxx縣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關於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情況調查的通知》精神,進一步貫徹落實國發〔2014〕36號和國發〔2014〕5號文件,做到建設現代農業,積極調整農業結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村民主政治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穩定發展糧食生產,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加快社會事業發展,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確保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良好開局。 我們對全鄉8個村1398個村民作了深入調查。

我們的調查採用了據實填寫“xxx縣農村勞動力就業情況調查表”、與個別在家務農的村民座談和電話調查個別外出務工農民的基本情況等形式。針對農村勞動力就業類型、就業方式、就業區域、就業工種、就業收入等作了詳細的調查,掌握了第一手資料,並對增強就業能力、提高農民工素質等方面詢問了在家務農村民和外出務工農民的建議。現作簡要分析如下:

一、被調查的**個村共有**人,其中勞動力**人(勞動力系指男16週歲至60週歲、女16週歲至55週歲的農村人員,下同)佔總人口的**%。經過各種職業培訓和參加過正規職業學校培訓幾乎沒有。

二、勞動力在本鄉就業共有**人,佔總勞動力的**%。其中農業生產達**人,高居**%;從事專業養殖**人,僅佔**%;從事農(請關注)產品經營**人,佔**%;從事專業農產品加工**人,僅佔**%。

三、農村富餘勞動力在省外就業共有**人,佔總勞動力的**%。主要分佈在上海、江蘇、浙江(**人,佔**%)、廣東、福建(**人,佔**%)、其他地區(**人,約佔**%)等。

四、被調查勞動力的就業方式以“親幫親”、“鄰幫鄰”和自謀職業爲主,有少量勞動力通過“師傅帶徒弟”的形式就業。

五、被調查的農村富餘勞動力中外出務工勞動力就業工程主要是製造、建築業,採礦、其他服務業,另有少量人員就業工種不固定。

六、對就業收入的調查,我們發現,文化程度高的月均收入可達1000元以上,而文化程度低的的務工人員月均工資一般爲400元至800元,有的低至月均工資300元,僅有少量勞動力月均工資可達近1000元。

綜上分析,我們認爲,響應黨和國家“要立足當前、着眼長遠,統籌安排、科學規劃,廣泛聽取基層和農民羣衆的意見和建議,尊重自然規律、經濟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區分輕重緩急,突出建設重點,分步實施,紮實推進。要從農民羣衆最關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見效的事情抓起,不斷讓農民羣衆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的號召,我們建議如下:

一、各級政府部門應加大農業投入,加快農村基本設施建設,切實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不斷轉變農民的就業培訓觀念。從調查中,我們不難發現,當前農村已逐漸進入人口老齡化,勞動力偏少,同時青壯年勞動力比例偏低。在家務農村民多爲老弱病殘等農民,對下一代子女的教育缺乏先進的理念,以至於許多學生國中畢業,甚至國中尚未畢業就隨父母外出打工,失去了接受職業培訓的機會,特別是失去了正規職業學校培訓的機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就業技能等有很大的影響。長此以往,勢必導致農民工素質越來越低,不能從事帶有技術性的工作,使就業矛盾愈加突出。基於這個原因,我們認爲各級政府部門應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宣傳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加快農村基本實施建設,給各級各類職業學校以更多更好的優惠政策和資金。並在此基礎上,不斷轉變農民的就業培訓觀念,給予必要的政策,鼓勵農民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地點參加學以致用、用以致富的就業培訓,並保證就業培訓的時間和培訓的質量,從而將傳統的“親幫親”、“鄰幫鄰”就業方式轉變爲職業學校或職業培訓機構,結合政府有關部門成批輸出。這不但能增強農民工素質,更能爲農民工解決許多就業諮詢、就業法律等相關問題,節約就業成本,最大限度地節約支出,確保農民工待遇的提高。

二、正確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外出務工,並完成真正意義上的“轉移”(我們對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理解是:由農村人口變成非農人口,要在城鎮定居下來,並且有就業場所,下崗、退休後應享受到城鎮居民同等的待遇)。所以,我們認爲,在我縣大力推進“興工富縣”的新時期,政府部門應廣開門路,引進資金技術,開辦不同規模的鄉鎮企業,最大限度地吸收農民,將農村剩餘勞動力得以真正轉移。這才叫“離土不離鄉,掙錢最榮光”!在吸納農民工的政策上,政府應加大對企業的獎勵,並鼓勵農民工先培訓後上崗,讓企業與農村勞動力實現“雙贏”。對於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政府也應組織相應部門專門引導。要從職業培訓、就業渠道的拓展上下功夫,要真正地響應黨的號召,幫助農民富起來,而不是把職業培訓、拓展就業渠道作爲我們培訓機構、政府部門盈利的機會和手段。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說,我們的工作是求真務實的,我們是真正做到了關心農民疾苦、尊重農民意願、維護農民利益、增進農民福祉的好乾部、好黨員、好公民!

三、抓住地方經濟特點,加強引導與培訓,開拓創新,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致富之路。比如,某村土地肥沃,宜大力發展種養業。但從以上調查分析來看,從事種養業的勞動力卻很少,而且效益並不高。這就說明,我們的技術還很落後,還不適應當地經濟的發展。所以,我們應加強引導與培訓,從種植養殖入手,用先進技術培訓種養能手,致富一個,帶動一片。同時,要有針對性地開展“送農技下鄉”活動,不要把農業技術作爲某些人謀利的手段,而應成爲我們農民共同佔有的致富金鑰匙,以此才能走出一條致富的小康大道。也只有這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也才能真見成效。

四、職業教育機構應拓展培訓目標、培訓方式、培訓時段,鼓勵對青年農民進行長期培訓的同時,加強對中年農民短期培訓。青年農民,特別是國中或高中畢業不久的農民,應大力鼓勵他們進行長期職業培訓,學到今後工作的技能的職業培訓。中年農民民,應提倡進行短期培訓,諸如外出務工的必知法律法規,一般行業技能的培訓。對於這批農民工,我們應重點加強建築業的培訓等等。

五、解決資金缺口,抓好培訓技術關,爲農民工撐起一片蔚藍的天。我們在調查中得知,不少農民不是不想培訓,而是擔心培訓費過高、技術不過硬等問題。鑑於這些問題,我們認爲政府部門應從解決“三農”問題,切實貫徹黨的“三農”政策的高度,投入資金,補充職業培訓的資金缺口,並督促各級各類職業培訓機構把好培訓質量關,真正解除農民的後顧之憂。

總之,農村勞動力培訓與就業必須注重實效、真抓實幹,不搞形式主義;同時,要量力而行,不可操之過急,盲目攀比,更不能成爲個別職業培訓機構和政府個別有關部門賺錢的手段。我們認爲,引導農村勞動力參加培訓要遵循“民主商議,不強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強求一致;要引導扶持,不包辦代替”的原則,政府部門和各類職業培訓機構精心策劃、有序組織、合理開展、切實培訓就一定能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貢獻出最大力量。

第三篇: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情況調查報告

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情況調查報告

爲全面瞭解我市農村勞動力資源狀況,按照市委主要領導的要求,全市勞動保障部門聯合統計部門組織調查專班,從今年5月初開始,用了三個多月時間,紮實開展了農村勞動力資源情況入戶調查工作。此次調查涉及到全市(含市開發區及雙峯山旅遊度假區)所有鄉鎮(場、街道辦事處),全面掌握了全市農村勞動力資源和轉移就業狀況,現將具體情況分析報告如下:

一、全市農村勞動力基本情況

(一)農村勞動力從業狀況

截止2014年6月底,全市實有農村勞動力236.45萬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99.01萬人、佔41.87%;從事第二產業人數77.0萬人、佔32.57%;從事第三產業人數60.44萬人、佔25.56%。

(二)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狀況

全市農村勞動力累計轉移就業113.39萬人。按性別劃分:男性63.63萬人、佔56.12%,女性49.76萬人、佔43.88%。按就業年齡劃分:16-25週歲35.78萬人、佔31.55%;26週歲以上77.61萬人、佔68.45%。按文化程度劃分:國中及以下89.84萬人、佔79.24%;高中和中專20.41萬人、佔17.99%;大專及以上3.14萬人、佔2.77%。

(三)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行業分佈

(1)建築業44.50萬人、佔39.24%;

(2)電子通訊及軟件業11.86萬人、佔10.46 %;

(3)機械製造業9.14萬人、佔8.06%;

(4)紡織業7.94萬人、佔7.0%;

(5)服裝業10.94萬人、佔9.65%;

(6)其他行業29.01萬人、佔25.59%。

(四)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按地域分佈

東北26.88萬人、佔23.7%;

江浙20.88萬人、佔 18.41%;

西北8.67萬人、佔7.64%;

西南10.52萬人、佔9.28%;

武漢城市圈25.84萬人、佔22.79%;

其它城市20.60萬人、佔18.18%。

二、農村勞動力調查的基本方法

(一)、成立工作專班,抓好銜接協調

這次全市農村勞動力資源調查,是爲市委市政府提供農村工作決策依據,是勞動保障部門開展城鄉統籌就業的基礎性工作,是一項打基礎管長遠的工作。因此,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高度重視,多次召開專門會議、發出專門文件、多次下鄉協調督辦,保證了此項工作園滿完成。一是發專文、開專題會。5月5日,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印發了《關於做好農村勞動力資源調查工作的通知》(孝勞社

[2014]22號),並於5月7日在孝南區召開了全市勞動局長、就業局長和統計人員動員會,專題部署農村勞動力調查工作。孝昌縣以政府名義下發了《關於開展全縣農民工普查工作的通知》,制定了工作方案,成立了領導小組和7個協調專班,使調查工作全面有序推進,提前完成了調查工作任務。7月3日,又在孝

昌縣召開了現場會,推廣孝昌調查工作的經驗和作法。二是成立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全市勞動保障部門都成立了以主要領導爲組長的領導小組,抽調一大批業務骨幹組成工作專班,及時督辦檢查指導調查工作。局長張永國同志先後到漢川、孝南、安陸等縣市,直接深入鄉鎮村組,檢查指導農村勞動力調查工作,多次參加調查工作協調會,具體研究解決工作中的問題。三是抓好業務培訓。組織各鄉鎮農村勞動力普查工作專班人員進行集中培訓,邀請市統計局相關專業人員,講解調查的方法和技巧,明確了具體事項和細節問題,對整個普查工作作了精心部署和安排。同時,爲了使勞動力資源普查工作家喻戶曉,積極尋求農戶配合,我們在各類媒體上發佈了關於開展農村勞動力資源調查登記工作的公告,在各鄉鎮懸掛橫幅、出動宣傳車進行廣泛宣傳,營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圍。

(二)實行“三級”聯動,確保措施到位

此次調查工作時間短、任務重、工作量大、接觸面廣。爲保證普查工作進度快、標準高、數據準,我們要求各縣市區勞動保障部門通過爭取政府協調,發揮鄉鎮黨委政府的主體作用,以鄉鎮勞動保障機構和村組幹部爲依託,開展進村入戶調查登記。各縣市區先後召開了鄉鎮分管領導、村支部書記和普查人員培訓及動員會。縣市區政府辦公室根據各鄉鎮的調查工作進度,定期下發督辦通報,通報各鄉鎮的工作情況,形成了各村你追我趕的氛圍,確保了調查登記工作進度。在實際調查登記操作中,各鄉鎮抽調鎮(鄉)村兩級人員建立了“三支隊伍”:入戶統計調查員、基礎數據調查員、資料查詢調查員。他們分工明確,協同配合,保證了調查工作的高效、快捷進行。

(三)嚴格工作標準,確保數據質量

6月底,各鄉鎮基本完成入戶調查登記工作,隨即轉入錄入彙總階段,爲保證調查數據錄入及時、層層審查把關,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成立了三個匯審小組,

巡迴到各地進行指導彙總工作。對統計數據的邏輯關係、銜接關係進行把關。在錄入之前,要求各鄉鎮對採集的調查資料認真整理,對彙總數據有明顯差錯的,要求進行再次調查和複覈。孝昌縣和漢川市還專門投入專項資金開發了數據統計錄入軟件,大大提高了錄入彙總的工作效率和數據準確率。在這次調查工作中,各地都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三、調查中瞭解到的問題及下步對策建議

(一)主要問題

一是農村勞動力文化程度整體偏低。據統計資料顯示,全市農村勞動力國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佔轉移就業人數的79.24%,高中及中專文化程度佔17.99%,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僅佔

2.77%。二是農村勞動力技能素質普遍不高。全市參加了職業技能培訓的農村勞動力38.79萬人,佔轉移就業總人數的34.21%,獲取職業資格證書的9.65萬人,僅佔轉移就業總人數的8.51%,整體來看,勞動技能普遍較低,嚴重缺乏一技之長。三是農村勞動力轉移具有明顯的自發性。調查數據顯示,多數農村勞動力是跟隨親朋或熟人介紹引導而實現外出的,轉移的隨意性較大。四是農民工外出就業跟蹤管理服務工作滯後。鄉鎮勞動保障服務機構大多沒有專職工作人員,服務能力不能滿足農民工需求。

(二)對策及建議

1、以統籌城鄉就業工作爲重點,加強鄉鎮勞動保障服務機構建設。堅持“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網絡互聯、資源共享“的原則,培育和發展鄉鎮勞動力市場,逐步建立起統一、開放、公平的現代勞動力資源市場,保證勞動力流動的靈活性,使勞動力資源的配置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按照鄉鎮勞動保障服務平臺“六統一”的標準,加大資金投入和業務指導,加快區、鄉兩級信息網絡建設,儘早貫通市、縣、鄉(村)就業信息網,努力建成政府、中介組織和個人相結合的多

元化信息網絡。延伸就業服務到鄉鎮、到村組、到農戶,完善就業信息、諮詢、職業介紹、培訓等在內的社會化的就業服務體系,爲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外出就業提供方便、快捷的就業服務。

2、加大技能培訓力度,全面提高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 根據勞動力市場需求變化,開展多層次、多形式、多樣化的職業技能教育與培訓,突出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堅持“市場引導培訓、培訓促進就業”原則,堅持以技能培訓爲主,相關法律常識培訓爲輔,培養一大批具有專業技術特長、能適應市場需求的勞動者,不斷提高外出工人員的素質和技能,增強竟爭就業能力。提高農村後備勞動力的文化水平和層次,改變低素質、低層次的格局,使農村勞動力成爲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新型勞動者。

3、加快縣域經濟發展,促進農村勞動力就近就地轉移。結合縣域經濟發展和農業產業化開發工作,在推進工業化、產業化、城鎮化和發展生態農業、特色農業的規劃實施過程中,把項目建設與本地農民工轉移就業結合起來,盡力做好就近就地轉移就業工作。

4、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力度,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當前,外出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難以保障的現象時有發生。一是加強宣傳培訓。深入開展勞動保障法規、法律和政策的宣傳,切實增強外出務工人員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二是規範用工關係。加強勞動合同管理,督促用工單位與農民工簽訂規範的勞動合同,妥善處理勞動合同糾紛,及時協調解決勞動合同不規範、超時工作、待遇偏低等

問題。三是加大執法力度。依法查處用工單位侵犯農民工合法權益的行爲,促進社會公正公平。四是加強市場整頓。堅決取締非法勞務中介組織,爲農民工提供優質高效服務。

5、制定出臺優惠政策,積極引導外出農民工返鄉創業。從創業培訓、項目推介、開業指導、貸款擔保、跟蹤扶持等方面積極爲迴歸創業人員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建立一條龍、一站式的創業服務工作機制。幫助各類迴歸創業主體瞭解投資形勢和創業環境,熟悉有關政策法規,掌握企業經營和管理必備知識,提高創業能力和職業轉換能力。將回歸企業納入工作重點,提供職業培訓、社會保險、公益性崗位等政策性補貼。對勞動密集型迴歸企業提供不超過200萬元擔保貸款扶持。協調相關部門落實迴歸企業稅費減免等優惠政策。進一步完善自主創業相關政策,健全社會化、開放式的創業服務體系,建立市(縣市區)“創業指導服務中心”,支持迴歸企業不斷做大做強,爲我市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作出更大的貢獻。

第四篇: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情況調查問卷

附件3

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情況調查問卷市縣(區)編號:

第五篇:關於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情況的調查報告

關於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情況的調查

07春行政管理班:何小平學號:20147430011327

摘要:通過對花明樓鎮勞動力轉移情況的調查,就該鎮剩餘勞動力轉移現狀、產生的效果、

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進行了認真的分析總結,提出了加快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具體措施。目前,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不僅是實現農民就業的主要方式,也是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還能爲加快小城鎮建設進程發揮積極作用。要更好地實現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關鍵是政府各級各部門要從制度、政策、管理等方面入手進行規範和引導,加大職業技能培訓力度,不斷提高勞動者素質,建立和完善中介機構,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逐步實現勞動力轉移的有序規範。

關鍵詞:剩餘勞動力轉移調查

本人自8月20日至9月10日就花明樓鎮勞動力轉移情況進行調查,調查方式主要以上戶調查爲主,走訪了全鎮17個村的部分村組幹部和部分長期外出打工人員,在鎮屬各部門如花明樓鎮黨政辦、經管站、統計站、招商辦等部門查閱了相關資料,掌握了一手材料,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分類彙總,寫成了此篇調查報告。

花明樓鎮位於寧鄉東南部,距長沙28km,距韶山20km,毗鄰湘潭、望城等地,該鎮轄行政村17個,居委會2個,總人口45200人,耕地面積46000多畝。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經濟建設的不斷髮展,農村剩餘勞力不斷增多,因而外出勞務日趨活躍,外出勞務收入已成爲該鎮農民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如何積極引導農村勞動力轉移,實現農民增收已成爲當地農村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

一、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現狀

(一)剩餘勞動力轉移人數現狀。根據農村住戶調查,2014年度,花明樓鎮總人口45200人,勞動力人數爲26990人,外出務工人數爲8688人,佔勞動力總人數的32.2%,常年外出務工人員6705人,佔勞動力總人數的24.85%。有組織輸出勞動力人數500多人,佔外出務工總人數的5.76%,經培訓輸出的688人,佔外出務工人員總數的7 .92%。1

(二)剩餘勞動力轉移地點現狀。由於沿海特別是廣州、深圳等地經濟較爲發達,給農村剩餘勞動力提供了更爲廣闊的就業機會,加上高工資、高收入的吸引力,使我鎮許多勞動力轉向廣州、深圳及沿海地區。隨着我縣縣域經濟的發展,工業、商貿業、服務業等產業的興起,重點工程項目的相繼開工建設(如我縣房地產業的興起,沿江風光帶的建設,新城區的擴建,金洲新區的建設),一些大、中型企業的紛紛落戶寧鄉等均爲解決本地勞動力提供了許多就業機會。花明集鎮的建設,個體私營企業的發展也吸引了部分迴流人員,據調查,花明樓鎮2014年外出轉移勞動力的分佈狀況約爲30%分佈在廣州、深圳及沿海地區,25%分佈在縣外省內其它城市,45%分佈在本鎮本縣。

(三)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行業現狀。據調查,農村輸出的勞動力大部分從事工業和建築業,其次是商業、餐飲、家政等服務業。男性絕大多數從事建築業的住房建築、裝修以及電工、木工等工作,女性主要從事製鞋、製衣、餐飲服務,商貿營業和家政服務業等工作。還有部分剩餘勞動力轉移具有兼業性,由於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使農民與土地緊緊地聯在一起,一部分非長期性外出務工的農民,往往是既“忙外”又“忙內”,農閒時外出打工,農忙時回家耕種,成爲臨時性勞動力轉移人員。

二、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產生的效果

農村勞動力轉移不僅實現了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增加農民收入,還可以搞活本地經濟。它不僅在於把門外的錢抓回來,更重要的是通過農村勞務輸出,把外面的先進觀念、先進技術、先進管理機制和先進的經營理念等學成回鄉,帶動了本地經濟的發展。

(一)勞動力轉移促進農民增收,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目前農村勞動力外出轉移已成爲農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徑,勞務收入已成爲農民的重要收入來源。在一些村、組出現了“外出一人、致富一家,外出一片、帶富一方”的可喜局面。如竹湖村吳文明,長期在外承包基建業務,在他的帶動下,該村男壯勞力基本上跟隨他在外打工,人平年收入實現萬餘元。根據全鎮經濟收益分配統計,2014年度實現勞務總收入達到5200多萬元,全鎮人平1150元,占人平純收的25%(2014年度花明樓鎮農民人平純收入爲4500元),農村勞動力轉移成爲了農村居民增加收入、發展農村經濟的主要途徑。

(二)勞動力轉移搞活本地經濟,促進本鎮民營經濟的發展。外出務工人員在爲沿海地區經濟發展做出貢獻的同時,其中有一部分姣姣者學到了過硬的技術、先進的管理

機制和先進的經營理念,並具備了一定的經濟實力,具有回家創業的打算。爲此,鎮黨委、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他們回鄉辦企業。如減免有關稅款和相關的行政性收費、爭取銀行低息貸款等,爲返鄉創業人員創造出一個寬鬆的環境,鼓勵他們參與小城鎮建設,佳寧農機、富誠機械、樂邦紙業、湘寧耐材、花明耐材、五星耐材、螺絲加工等一些規模企業紛紛落戶花明樓,大熱門超市、百順超市、金龍超市、家家樂服裝超市、心連心服裝超市等商業物流迎運而生,花明賓館、福利賓館、農家樂等餐飲服務業異軍突起,促進了交通運輸業、流通商貿業、機械製造業、餐飲服務業等的繁榮和發展,搞活了本地經濟,促進了本鎮民營經濟的發展。

(三)勞動力轉移加快了該鎮小城鎮建設的進程。由於個體私營企業的興起,鎮域經濟逐步得到發展,一方面,吸引了部分外來人員投資創業,2014年度,花明樓鎮招商引資實現到位資金6000多萬元;另一方面,本地剩餘勞力也涌入了鎮區經商、從業,爲鎮區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鎮區人口逐年增多,鎮域面積逐步擴大,有效地加快了小城鎮的建設進程。

三、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外出勞動力轉移人數雖然逐步增加,但轉移速度卻有所趨緩,據調查,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目前,農村經營模式制約了農村勞力的轉移,一部分人員舍不了幾畝田地的收入,他們無心外出勞務,甚至不願外出。

(二)農村勞動力轉移所從事的行業一般體力型的較多,技能型的較少,制約了轉移空間。農村勞動力中受過技術培訓的較少,一般文化水平也不高,他們因缺乏科學知識、專業技能、市場意識,轉移出來後大多從事苦、髒、累的工作,一方面,收入水平不高,另一方面在就業競爭中往往處於劣勢,同時難以向新興產業轉移。

(三)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多屬自發性,使得外出務工人員的利益和權力難以得到保證。2014年,花明樓鎮有組織輸出勞動力人數500多人,僅佔外出務工總人數的5.76%,由於農村勞動力的轉移自發的多,有組織的少,政府對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缺乏有效的引導和管理,致使外出人員的利益難以得到保護,如農民工工資難以按時發放、發生勞

務糾紛或工傷事故等也無人過問等。

四、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一)農村勞動力一般技能水平較低。農村剩餘勞動力一般低學歷較多,高學歷較少,專業技術的學習也不全面、不繫統,甚至大多數外出人員沒有一技之長,技能水平較低,很難找到理想的工作崗位。

(二)缺乏綜合管理部門,使得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情況難以及時全面掌握,轉移過程中的薄弱環節和存在的問題難以及時協調解決。

(三)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組織化程度較低,勞動力轉移仍處於自發、無序狀態,主要途徑是“親靠親”、“鄰幫鄰”。一些中介機構也不規範,重利益、輕服務,影響了農村勞動力轉移進度。

(四)農村交通不暢,信息閉塞,也是影響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重要因素之一。

五、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具體措施

(一)提高勞動者素質,進行各行各業、多方位的技術培訓。據調查,去年,花明樓鎮在勞動力轉移中,國小至國中文化程度約佔66.5%以上,多數務工成員只能從事普通體力勞動,懂技術、有特長的只佔10%左右。針對這一情況,爲滿足農村勞動力在轉移過程中對技術的需要,提高就業率,必須對務工人員進行多方位的技術培訓,堅持“先培訓,後輸出”的原則。培訓內容爲縫紉、電腦、家政、保安、幼教、電工、焊工、美容美髮、家電維修、養殖等專業。培訓的方式可以通過職校、勞動就業培訓中心和鎮、村部門舉辦各類中、短期的培訓班,通過培訓,使他們符合就業條件,在就業過程中具有一技之長,既有利於增加就業崗位,又增加了務工人員的經濟收入。

(二)建立鎮勞務輸出機構,完善管理體系。建立和完善勞務輸出工作站和流動人口管理站,相應制訂勞動力轉移的工作措施和目標,並對現有農村勞動力的基本情況進行調查摸底,建立農村勞動力資源信息庫,並逐步與縣聯網。加強對勞務信息中介機構的聯繫,與他們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互通信息,爲勞動力轉移提供信息平臺,切實爲農村勞動力轉移提供便捷的服務。

(三)逐步建立統一的農村勞動力就業制度,實現農村勞動力規範、有序流動。要

逐步健全統一的勞動力就業制度,降低勞動力外出轉移門檻,建立規範的勞動合同制度。制訂優惠的政策,簡化外出勞務的各種手續,要走出去,多與用人單位聯繫,與中介機構合作,逐步建立和擴大就業渠道,實現有計劃、有組織的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

(四)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村勞動力在農業內部轉移。通過調查分析,導致農民增收緩慢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原因是:農業效益下降,農村勞動力就業渠道有限,農業科技水平落後導致農產品競爭力差,許多地方都存在增產不增收的現象。因此,調整農業結構,提高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進而提升農產品質量,進行農產品精深加工,不斷提高農業綜合開發能力。這樣既可以提高農業生產的整體效益和農產品的競爭力,也可以增加大量的就業機會,使農村剩餘勞動力在農業內部就地轉移。同時,依託資源,建立和扶持龍頭企業,使資金、技術、信息、人才進入農村,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示範和帶動作用,帶動周邊農戶發展,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五)建立農村勞動力社會保障制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一是建立勞動力轉移人員保險制度,並能使農村勞動力能夠在不同用人單位之間自由轉移;二是儘量解決勞動力轉移人員就醫難問題及子女就學難問題;三是着力解決勞動力轉移人員出租房問題,使用廉租房方式;四是及時處理和解決勞動力轉移人員勞動糾紛,對弄虛作假、欺詐勞動力轉移的現象及時查處,對用人單位拖欠、剋扣工資、收取押金、扣押身份證、簽訂無效合同條款等進行及時調處,並提供法律援助,維護好他們的合法權益。

總之,農村勞動力更快更好轉移,關鍵是要從制度、政策、機制和市場等方面入手,通過各種方式提高農村勞動力的文化素質、實用技術和技能,幫助他們掌握就業用工信息,制定完善的農村勞動力就業、轉移政策措施,大力發展農村勞動力市場,培育和規範中介組織,嚴厲打擊農村勞動力市場的欺詐行爲,保護農村勞動力的合法權益,使農村剩餘勞動力從“農田走出來,農村走出去”,從事經商、辦企業、務工就業,不斷增加農民收入。

本網向你推薦更多精彩文章:

關於xx縣農村勞動力資源及富餘勞動力轉移情況的調查報告

關於xx縣農村勞動力資源及富餘勞動力轉移情況的調查報告

關於xx縣農村勞動力資源及富餘勞動力轉移情況的調查報告

農村勞動力資源及富餘勞動力轉移情況的調查報告

昆明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情況調查問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