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落實情況的調查報告(精選多篇)

目錄

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落實情況的調查報告(精選多篇)
第一篇: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落實情況的調查報告第二篇: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落實情況的調查報告第三篇: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調研報告第四篇: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調研報告第五篇:關於農村義務教育現狀的情況調查報告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落實情況的調查報告

楊陵區現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29所,其中初級中學5所(城區1所、農村4所),國小24所(城區3所、農村21所);在校學生12951名,其中國中學生5715(城區1524名、農村4191名)名,國小生7236(城區2484名、農村4752名)名;農村中國小教職工823名,其中農村國中教師356名,農村國小教師467名。

自xx年以來,根據國家、省、區關於“完善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的相關通知和要求精神,在區委、區政府統一安排部署、關心指導下,我區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工作已逐步得到了實施,取得了較明顯的收效。2014年6月10日至7月10日我對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工作進行了廣泛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落實情況及收效

1、“以縣爲主”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全面實施。全區從“以鄉(鎮)爲主”轉變爲“以縣爲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實現了“四個統一”,即教師工資由區財政統一發放;學校和教師隊伍由區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管理;中國小公用經費和危房改造資金由區財政統一安排;學校領導班子的選拔、配備、使用由區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管理。“以縣爲主”的管理體制避免了原體制財權與事權分離,學校和教師隊伍由區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管理,更有利於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全區教育教學實際,對教育資源進行宏觀調控,優化配置現有教師資源,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學校公用經費和危房改造資金由區財政統一安排,打破了鄉(鎮)界限,使經費投入更加合理,避免了部門重複建設,對教育的投入有所增加。

2、進一步理順了農村中國小管理體制。xx年8月,經區委會議研究,撤消了4個鄉鎮教育組,農村普通國小劃歸鄉鎮中心校管理,農村國中由區局直接管理。精簡了人員,簡化了辦事機構,提高了工作效率。2014年6月,按照區委安排農村中國小黨組織歸屬區局管理,徹底改變了學校黨政管理兩張皮的管理模式,提高了教育自主權,便利了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統籌安排教育工作,促進城鄉教育人事合理流動、均衡發展。

3、學校領導和教師隊伍建設得到加強。xx、2014年,在區委、區政府的關心、支持、指導下,區局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根據教育工作實際調整了中國小領導班子,一批年富力強、業務精良、作風正派的年青同志走上了學校領導崗位,爲學校管理工作注入了活力,學校工作有了較大起色。與此同時,順應教育發展趨勢,結合教師隊伍現狀,區局制定了教師隊伍建設五年規劃,出臺了學校領導幹部管理規定、學科骨幹教師、帶頭人暫行管理辦法等制度,使學校人事管理工作得到了進一步規範,師資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培訓學習工作常規化,有效的促進了教師隊伍整體水平的提升,爲教育質量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4、學校網點調整工作逐步落實,辦學條件得到提高。自xx年以來,在區委、區政府正確領導下,在各鄉鎮、村組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先後撤併了楊村鄉喬家底國小、李臺鄉杜家坡國小、五泉鎮湯家國小、大寨鄉杜寨國小等10所國小,優化了教育配置,整合了教育資源。新建了楊村鄉川口國小、李臺鄉陳小寨國小、楊村鄉中心國小、五泉鎮茂陵國小、王上國小等5所學校。搶抓機遇,利用上級項目支持,新建、改建、維修了部分學校教學樓或辦公樓;農村中國小全部實施了現代遠程教育項目建設,建成了18所農村中國小新農村衛生新校園。“兩基”工作中,全區(請收藏好範文 網)共配製課桌凳2200套,價值40萬元,購買價值78萬元的實驗器材,添置30萬元的各類圖書。辦學條件和校園環境得到了徹底改善,促進了我區義務教育辦學水平的整體提高、發展。

5、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逐步完善。區上設立了基礎教育資金管理專戶,教育經費撥付達到了三個增長中的“預算內教育撥款的增長要高於地方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比例”,教師工資、學校辦學經費、農村義務教育補助經費等到了落實。建立健全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國小預算編制制度,實行區級預算管理、分期撥付經費、嚴格審批報帳、審計監督制度,理順了新機制運行下的上下級財務關係,保證了各項資金按時撥付、合理使用,增強了學校財務管理工作的透明度。

二、存在問題

1、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宣傳力度不夠、責任不明確。雖然“以縣爲主”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實施了三年多,但社會對這種管理體制的形式和職責瞭解不多,習慣於多年來的老管理模式。鄉鎮對此認識不夠,認爲目前學校的管理是教育部門的事,與鄉鎮無關,辦學積極性不高,責任不強,缺乏支持、監督和指導。在學校建設、合校後的學校資產處置等問題上常常出現扯皮、推諉等現象,個別學校用地產權不明,存在租用關係等問題,影響了學校發展。

2、教育經費投入不足,影響了教育發展。隨着農村教育體制改革的實施,教育經費的投入主要是區本級,而區本級財力不足,難以足額撥付教育經費。如工資改革後,教師工資的津貼部分不能得到落實,直接影響了教師的工作熱情,不利於教育系統穩定。學校維修、改造資金難以保證,上劃之前鄉鎮、村對學校都有不同程度的投入,現在沒有了,學校維修、改造給教育部門、學校帶來了較大困難。

3、教師隊伍建設跟不上教育形勢發展的需要。農村中國小教師隊伍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是,國小教師年齡結構老化(45歲以上佔40%),薄弱學科無專職教師(體、音、美等學科);國中教師專業結構不合理,非專業代課現象嚴重(佔34.4%)。隨着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學科門類增加,教師培訓經費不能保障,普遍存在教師課業負擔過重,工作量大、知識老化等現象,給教師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壓力,影響了新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

4、學校硬件設施跟不上教育發展的步伐。雖然,近年來在各級政府和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學校辦學條件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隨着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農村學校信息技術教育相對滯後。目前,21所農村國小除李臺鄉永安國小外(99年購置22臺微機,配置偏低,需更新)均沒有微機室,信息技術課程無法開設,影響了新課程改革的實施。

5、義務教育債務化解任務艱鉅。我區學校多年來因“兩基”達標、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危漏校舍改造和“兩基”提高等共舉債1666.8萬元。近幾年在上級的大力支持下,按照相關政策規定,經過努力以償還655.5萬元,尚欠債務(含利息)共計1123.9萬元。債務化解任務給本來就經費緊張的學校和教育部門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壓力,影響了教育工作的穩定和發展。

1、提高認識、加大宣傳,營造全社會齊抓教育的良好氛圍。各級黨委、政府要從科教興國的戰略高度認識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工作放在重要議事日程,加大宣傳。進一步完善“以縣爲主”教育管理體制和各項規章制度,強化教育內部管理,建立鄉鎮領導幹部教育工作督導考覈制度,增強責任感,營造全社會關心、重視、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圍,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第二篇: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落實情況的調查報告

楊陵區現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29所,其中初級中學5所(城區1所、農村4所),國小24所(城區3所、農村21所);在校學生12951名,其中國中學生5715(城區1524名、農村4191名)名,國小生7236(城區2484名、農村4752名)名;農村中國小教職工823名,其中農村國中教師356名,農村國小教師467名,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落實情況的調查報告。

自2014年以來,根據國家、省、區關於“完善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的相關通知和要求精神,在區委、區政府統一安排部署、關心指導下,我區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工作已逐步得到了實施,取得了較明顯的收效。2014年6月10日至7月10日我對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工作進行了廣泛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落實情況及收效

1、“以縣爲主”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全面實施。全區從“以鄉(鎮)爲主”轉變爲“以縣爲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實現了“四個統一”,即教師工資由區財政統一發放;學校和教師隊伍由區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管理;中國小公用經費和危房改造資金由區財政統一安排;學校領導班子的選拔、配備、使用由區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管理。“以縣爲主”的管理體制避免了原體制財權與事權分離,學校和教師隊伍由區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管理,更有利於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全區教育教學實際,對教育資源進行宏觀調控,優化配置現有教師資源,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學校公用經費和危房改造資金由區財政統一安排,打破了鄉(鎮)界限,使經費投入更加合理,避免了部門重複建設,對教育的投入有所增加。

2、進一步理順了農村中國小管理體制。2014年8月,經區委會議研究,撤消了4個鄉鎮教育組,農村普通國小劃歸鄉鎮中心校管理,農村國中由區局直接管理。精簡了人員,簡化了辦事機構,提高了工作效率。2014年6月,按照區委安排農村中國小黨組織歸屬區局管理,徹底改變了學校黨政管理兩張皮的管理模式,提高了教育自主權,便利了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統籌安排教育工作,促進城鄉教育人事合理流動、均衡發展。

3、學校領導和教師隊伍建設得到加強。2014、2014年,在區委、區政府的關心、支持、指導下,區局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根據教育工作實際調整了中國小領導班子,一批年富力強、業務精良、作風正派的年青同志走上了學校領導崗位,爲學校管理工作注入了活力,學校工作有了較大起色。與此同時,順應教育發展趨勢,結合教師隊伍現狀,區局制定了教師隊伍建設五年規劃,出臺了學校領導幹部管理規定、學科骨幹教師、帶頭人暫行管理辦法等制度,使學校人事管理工作得到了進一步規範,師資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培訓學習工作常規化,有效的促進了教師隊伍整體水平的提升,爲教育質量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調查報告《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落實情況的調查報告》。

4、學校網點調整工作逐步落實,辦學條件得到提高。自2014年以來,在區委、區政府正確領導下,在各鄉鎮、村組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先後撤併了楊村鄉喬家底國小、李臺鄉杜家坡國小、五泉鎮湯家國小、大寨鄉杜寨國小等10所國小,優化了教育配置,整合了教育資源。新建了楊村鄉川口國小、李臺鄉陳小寨國小、楊村鄉中心國小、五泉鎮茂陵國小、王上國小等5所學校。搶抓機遇,利用上級項目支持,新建、改建、維修了部分學校教學樓或辦公樓;農村中國小全部實施了現代遠程教育項目建設,建成了18所農村中國小新農村衛生新校園。“兩基”工作中,全區共配製課桌凳2200套,價值40萬元,購買價值78萬元的實驗器材,添置30萬元的各類圖書。辦學條件和校園環境得到了徹底改善,促進了我區義務教育辦學水平的整體提高、發展。

5、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逐步完善。區上設立了基礎教育資金管理專戶,教育經費撥付達到了三個增長中的“預算內教育撥款的增長要高於地方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比例”,教師工資、學校辦學經費、農村義務教育補助經費等到了落實。建立健全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國小預算編制制度,實行區級預算管理、分期撥付經費、嚴格審批報帳、審計監督制度,理順了新機制運行下的上下級財務關係,保證了各項資金按時撥付、合理使用,增強了學校財務管理工作的透明度。

二、存在問題

1、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宣傳力度不夠、責任不明確。雖然“以縣爲主”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實施了三年多,但社會對這種管理體制的形式和職責瞭解不多,習慣於多年來的老管理模式。鄉鎮對此認識不夠,認爲目前學校的管理是教育部門的事,與鄉鎮無關,辦學積極性不高,責任不強,缺乏支持、監督和指導。在學校建設、合校後的學校資產處置等問題上常常出現扯皮、推諉等現象,個別學校用地產權不明,存在租用關係等問題,影響了學校發展。

2、教育經費投入不足,影響了教育發展。隨着農村教育體制改革的實施,教育經費的投入主要是區本級,而區本級財力不足,難以足額撥付教育經費。如工資改革後,教師工資的津貼部分不能得到落實,直接影響了教師的工作熱情,不利於教育系統穩定。學校維修、改造資金難以保證,上劃之前鄉鎮、村對學校都有不同程度的投入,現在沒有了,學校維修、改造給教育部門、學校帶來了較大困難。

3、教師隊伍建設跟不上教育形勢發展的需要。農村中國小教師隊伍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是,國小教師年齡結構老化(45歲以上佔40%),薄弱學科無專職教師(體、音、美等學科);國中教師專業結構不合理,非專業代課現象嚴重(佔34.4%)。隨着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學科門類增加,教師培訓經費不能保障,普遍存在教師課業負擔過重,工作量大、知識老化等現象,給教師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壓力,影響了新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

4、學校硬件設施跟不上教育發展的步伐。雖然,近年來在各級政府和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學校辦學條件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隨着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農村學校信息技術教育相對滯後。目前,21所農村國小除李臺鄉永安國小外(99年購置22臺微機,配置偏低,需更新)均沒有微機室,信息技術課程無法開設,影響了新課程改革的實施。

5、義務教育債務化解任務艱鉅。我區學校多年來因“兩基”達標、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危漏校舍改造和“兩基”提高等共舉債1666.8萬元。近幾年在上級的大力支持下,按照相關政策規定,經過努力以償還655.5萬元,尚欠債務(含利息)共計1123.9萬元。債務化解任務給本來就經費緊張的學校和教育部門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壓力,影響了教育工作的穩定和發展。

第三篇: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調研報告

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調研報告 楊陵區現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29所,其中初級中學5所(城區1所、農村4所),國小24所(城區3所、農村21所);在校學生12951名,其中國中學生5715(城區1524名、農村4191名)名,國小生7236(城區2484名、農村4752名)名;農村中國小教職工823名,其中農村國中教師356名,農村國小教師467名。

自2014年以來,根據國家、省、區關於“完善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的相關通知和要求精神,在區委、區政府統一安排部署、關心指導下,我區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工作已逐步得到了實施,取得了較明顯的收效。2014年6月10日至7月10日我對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工作進行了廣泛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

一、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落實情況及收效

1、“以縣爲主”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全面實施。全區從“以鄉(鎮)爲主”轉變爲“以縣爲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實現了“四個統一”,即教師工資由區財政統一發放;學校和教師隊伍由區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管理;中國小公用經費和危房改造資金由區財政統一安排;學校領導班子的選拔、配備、使用由區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管理。“以縣爲主”的管理體制避免了原體制財權與事權分離,學校和教師隊伍由區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管理,更有利於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全區教育教學實際,對教育資源進行宏觀調控,優化配置現有教師資源,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學校公用經費和危房改造資金由區財政統一安排,打破了鄉(鎮)界限,使經費投入更加合理,避免了部門重複建設,對教育的投入有所增加。

2、進一步理順了農村中國小管理體制。2014年8月,經區委會議研究,撤消了4個鄉鎮教育組,農村普通國小劃歸鄉鎮中心校管理,農村國中由區局直接管理。精簡了人員,簡化了辦事機構,提高了工作效率。2014年6月,按照區委安排農村中國小黨組織歸屬區局管理,徹底改變了學校黨政管理兩張皮的管理模式,提高了教育自主權,便利了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統籌安排教育工作,促進城鄉教育人事合理流動、均衡發展。

3、學校領導和教師隊伍建設得到加強。2014、2014年,在區委、區政府的

關心、支持、指導下,區局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根據教育工作實際調整了中國小領導班子,一批年富力強、業務精良、作風正派的年青同志走上了學校領導崗位,爲學校管理工作注入了活力,學校工作有了較大起色。與此同時,順應教育發展趨勢,結合教師隊伍現狀,區局制定了教師隊伍建設五年規劃,出臺了學校領導幹部管理規定、學科骨幹教師、帶頭人暫行管理辦法等制度,使學校人事管理工作得到了進一步規範,師資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培訓學習工作常規化,有效的促進了教師隊伍整體水平的提升,爲教育質量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4、學校網點調整工作逐步落實,辦學條件得到提高。自2014年以來,在區委、區政府正確領導下,在各鄉鎮、村組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先後撤併了楊村鄉喬家底國小、李臺鄉杜家坡國小、五泉鎮湯家國小、大寨鄉杜寨國小等10所國小,優化了教育配置,整合了教育資源。新建了楊村鄉川口國小、李臺鄉陳小寨國小、楊村鄉中心國小、五泉鎮茂陵國小、王上國小等5所學校。搶抓機遇,利用上級項目支持,新建、改建、維修了部分學校教學樓或辦公樓;農村中國小全部實施了現代遠程教育項目建設,建成了18所農村中國小新農村衛生新校園。“兩基”工作中,全區共配製課桌凳2200套,價值40萬元,購買價值78萬元的實驗器材,添置30萬元的各類圖書。辦學條件和校園環境得到了徹底改善,促進了我區義務教育辦學水平的整體提高、發展。

5、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逐步完善。區上設立了基礎教育資金管理專戶,教育經費撥付達到了三個增長中的“預算內教育撥款的增長要高於地方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比例”,教師工資、學校辦學經費、農村義務教育補助經費等到了落實。建立健全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國小預算編制制度,實行區級預算管理、分期撥付經費、嚴格審批報帳、審計監督制度,理順了新機制運行下的上下級財務關係,保證了各項資金按時撥付、合理使用,增強了學校財務管理工作的透明度。

二、存在問題

1、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宣傳力度不夠、責任不明確。雖然“以縣爲主”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實施了三年多,但社會對這種管理體制的形式和職責瞭解不多,習慣於多年來的老管理模式。鄉鎮對此認識不夠,認爲目前學校的管理是教育部門的事,與鄉鎮無關,辦學積極性不高,責任不強,缺乏支持、監督和指導。在學校建設、合校後的學校資產處置等問題上常常出現扯皮、推諉等現象,個別

學校用地產權不明,存在租用關係等問題,影響了學校發展。

2、教育經費投入不足,影響了教育發展。隨着農村教育體制改革的實施,教育經費的投入主要是區本級,而區本級財力不足,難以足額撥付教育經費。如工資改革後,教師工資的津貼部分不能得到落實,直接影響了教師的工作熱情,不利於教育系統穩定。學校維修、改造資金難以保證,上劃之前鄉鎮、村對學校都有不同程度的投入,現在沒有了,學校維修、改造給教育部門、學校帶來了較大困難。

3、教師隊伍建設跟不上教育形勢發展的需要。農村中國小教師隊伍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是,國小教師年齡結構老化(45歲以上佔40%),薄弱學科無專職教師(體、音、美等學科);國中教師專業結構不合理,非專業代課現象嚴重(佔34.4%)。隨着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學科門類增加,教師培訓經費不能保障,普遍存在教師課業負擔過重,工作量大、知識老化等現象,給教師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壓力,影響了新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

4、學校硬件設施跟不上教育發展的步伐。雖然,近年來在各級政府和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學校辦學條件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隨着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農村學校信息技術教育相對滯後。目前,21所農村國小除李臺鄉永安國小外(99年購置22臺微機,配置偏低,需更新)均沒有微機室,信息技術課程無法開設,影響了新課程改革的實施。

5、義務教育債務化解任務艱鉅。我區學校多年來因“兩基”達標、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危漏校舍改造和“兩基”提高等共舉債1666.8萬元。近幾年在上級的大力支持下,按照相關政策規定,經過努力以償還655.5萬元,尚欠債務(含利息)共計1123.9萬元。債務化解任務給本來就經費緊張的學校和教育部門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壓力,影響了教育工作的穩定和發展。

三、幾點建議

1、提高認識、加大宣傳,營造全社會齊抓教育的良好氛圍。各級黨委、政府要從科教興國的戰略高度認識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工作放在重要議事日程,加大宣傳。進一步完善“以縣爲主”教育管理體制和各項規章制度,強化教育內部管理,建立鄉鎮領導幹部教育工作督導考覈制度,增強責任感,營造全社會關心、重視、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圍,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2、進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促進教育事業全面發展。農村教育體制改革後,鄉鎮、村對教育的投入相對減弱,學校本身又無造血功能,教育行政部門無力投入,影響了教育發展。因此,區政府應積極執行上級相關精神,保證教育政策得到落實,教育經費足額撥付,特別是教育建設資金要納入財政預算。加強教育經費使用管理,減少浪費,保證教師工資足額發放到位,真正體現“以縣爲主”,促進全區教育發展。

3、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整體素質。結合課程改革,進一步加大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和在職培訓工作力度,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和教學水平。設立教師培訓專項基金,保證不同形式的教師培訓活動順利實施。充分發揮現有教育資源的作用,辦好楊凌教育網站,利用遠程教育資源,爲教師提供培訓、教學和交流服務。完善教育人事體制改革,加大教師合理流動,整合師資結構,科學配套師資,解決教師結構性短缺,充實緊缺教師。強化教師隊伍考覈,完善用人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轉變觀念,充分發揮每個教師的專長,使每個教師都成爲教育和教學的中堅力量。

4、加快農村國小合校並點步伐,進一步優化教育資源。完善學校網點調整佈局,科學制定學校發展長遠規劃。將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與學校佈局調整結合起來,與災後重建結合起來,建立“以縣爲主”的學校危房改造和新建規劃的長效機制,避免重複建設和資源浪費,整合教育資源,擴大辦學規模,提高辦學效益。

5、統籌安排專項資金,逐步化解義務教育債務。“兩政一教”債務化解情況複雜,牽扯麪廣,欠債年限較長,數額較大,要一次性解決存在一定難度。建議政府成立清欠小組,制定清欠計劃,採取多種方式積極籌措資金,落實相關部門責任,各部門協調一致,分批次逐步化解債務,徹底解決教育所面臨的巨大困難。同時嚴格執行相關政策,制定配套制度,杜絕新的教育債務發生,給教育創造一個寬鬆的發展環境,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第四篇: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調研報告

楊陵區現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29所,其中初級中學5所(城區1所、農村4所),國小24所(城區3所、農村21所);在校學生12951名,其中國中學生5715(城區1524名、農村4191名)名,國小生7236(城區2484名、農村4752名)名;農村中國小教職工823名,其中農村國中教師356名,農村國小教師467名。

自2014年以來,根據國家、省、區關於“完善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的相關通知和要求精神,在區委、區政府統一安排部署、關心指導下,我區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工作已逐步得到了實施,取得了較明顯的收效。2014年6月10日至7月10日我對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工作進行了廣泛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落實情況及收效

1、“以縣爲主”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全面實施。全區從“以鄉(鎮)爲主”轉變爲“以縣爲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實現了“四個統一”,即教師工資由區財政統一發放;學校和教師隊伍由區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管理;中國小公用經費和危房改造資金由區財政統一安排;學校領導班子的選拔、配備、使用由區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管理。“以縣爲主”的管理體制避免了原體制財權與事權分離,學校和教師隊伍由區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管理,更有利於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全區教育教學實際,對教育資源進行宏觀調控,優化配置現有教師資源,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學校公用經費和危房改造資金由區財政統一安排,打破了鄉(鎮)界限,使經費投入更加合理,避免了部門重複建設,對教育的投入有所增加。

2、進一步理順了農村中國小管理體制。2014年8月,經區委會議研究,撤消了4個鄉鎮教育組,農村普通國小劃歸鄉鎮中心校管理,農村國中由區局直接管理。精簡了人員,簡化了辦事機構,提高了工作效率。2014年6月,按照區委安排農村中國小黨組織歸屬區局管理,徹底改變了學校黨政管理兩張皮的管理模式,提高了教育自主權,便利了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統籌安排教育工作,促進城鄉教育人事合理流動、均衡發展。

3、學校領導和教師隊伍建設得到加強。2014、2014年,在區委、區政府的關心、支持、指導下,區局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根據教育工作實際調整了中國小領導班子,一批年富力強、業務精良、作風正派的年青同志走上了學校領導崗位,爲學校管理工作注入了活力,學校工作有了較大起色。與此同時,順應教育發展趨勢,結合教師隊伍現狀,區局制定了教師隊伍建設五年規劃,出臺了學校領導幹部管理規定、學科骨幹教師、帶頭人暫行管理辦法等制度,使學校人事管理工作得到了進一步規範,師資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培訓學習工作常規化,有效的促進了教師隊伍整體水平的提升,爲教育質量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4、學校網點調整工作逐步落實,辦學條件得到提高。自2014年以來,在區委、區政府正確領導下,在各鄉鎮、村組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先後撤併了楊村鄉喬家底國小、李臺鄉杜家坡國小、五泉鎮湯家國小、大寨鄉杜寨國小等10所國小,優化了教育配置,整合了教育資源。新建了楊村鄉川口國小、李臺鄉陳小寨國小、楊村鄉中心國小、五泉鎮茂陵國小、王上國小等5所學校。搶抓機遇,利用上級項目支持,新建、改建、維修了部分學校教學樓或辦公樓;農村中國小全部實施了現代遠程教育項目建設,建成了18所農村中國小新農村衛生新校園。“兩基”工作中,全區共配製課桌凳2200套,價值40萬元,購買價值78萬元的實驗器材,添置30萬元的各類圖書。辦學條件和校園環境得到了徹底改善,促進了我區義務教育辦學水平的整體提高、發展。

5、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逐步完善。區上設立了基礎教育資金管理專戶,教育經費撥付達到了三個增長中的“預算內教育撥款的增長要高於地方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比例”,教師工資、學校辦學經費、農村義務教育補助經費等到了落實。建立健全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國小預算編制制度,實行區級預算管理、分期撥付經費、嚴格審批報帳、審計監督制度,理順了新機制運行下的上下級財務關係,保證了各項資金按時撥付、合理使用,增強了學校財務管理工作的透明度。

二、存在問題

1、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宣傳力度不夠、責任不明確。雖然“以縣爲主”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實施了三年多,但社會對這種管理體制的形式和職責瞭解不多,習慣於多年來的老管理模式。鄉鎮對此認識不夠,認爲目前學校的管理是教育部門的事,與鄉鎮無關,辦學積極性不高,責任不強,缺乏支持、監督和指導。在學校建設、合校後的學校資產處置等問題上常常出現扯皮、推諉等現象,個別學校用地產權不明,存在租用關係等問題,影響了學校發展。

2、教育經費投入不足,影響了教育發展。隨着農村教育體制改革的實施,教育經費的投入主要是區本級,而區本級財力不足,難以足額撥付教育經費。如工資改革後,教師工資的津貼部分不能得到落實,直接影響了教師的工作熱情,不利於教育系統穩定。學校維修、改造資金難以保證,上劃之前鄉鎮、村對學校都有不同程度的投入,現在沒有了,學校維修、改造給教育部門、學校帶來了較大困難。

3、教師隊伍建設跟不上教育形勢發展的需要。農村中國小教師隊伍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是,國小教師年齡結構老化(45歲以上佔40%),薄弱學科無專職教師(體、音、美等學科);國中教師專業結構不合理,非專業代課現象嚴重(佔34.4%)。隨着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學科門類增加,教師培訓經費不能保障,普遍存在教師課業負擔過重,工作量大、知識老化等現象,給教師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壓力,影響了新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

4、學校硬件設施跟不上教育發展的步伐。雖然,近年來在各級政府和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學校辦學條件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隨着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農村學校信息技術教育相對滯後。目前,21所農村國小除李臺鄉永安國小外(99年購置22臺微機,配置偏低,需更新)均沒有微機室,信息技術課程無法開設,影響了新課程改革的實施。

5、義務教育債務化解任務艱鉅。我區學校多年來因“兩基”達標、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危漏校舍改造和“兩基”提高等共舉債1666.8萬元。近幾年在上級的大力支持下,按照相關政策規定,經過努力以償還655.5萬元,尚欠債務(含利息)共計1123.9萬元。債務化解任務給本來就經費緊張的學校和教育部門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壓力,影響了教育工作的穩定和發展。

三、幾點建議

1、提高認識、加大宣傳,營造全社會齊抓教育的良好氛圍。各級黨委、政府要從科教興國的戰略高度認識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工作放在重要議事日程,加大宣傳。進一步完善“以縣爲主”教育管理體制和各項規章制度,強化教育內部管理,建立鄉鎮領導幹部教育工作督導考覈制度,增強責任感,營造全社會關心、重視、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圍,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2、進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促進教育事業全面發展。農村教育體制改革後,鄉鎮、村對教育的投入相對減弱,學校本身又無造血功能,教育行政部門無力投入,影響了教育發展。因此,區政府應積極執行上級相關精神,保證教育政策得到落實,教育經費足額撥付,特別是教育建設資金要納入財政預算。加強教育經費使用管理,減少浪費,保證教師工資足額發放到位,真正體現“以縣爲主”,促進全區教育發展。

3、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整體素質。結合課程改革,進一步加大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和在職培訓工作力度,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和教學水平。設立教師培訓專項基金,保證不同形式的教師培訓活動順利實施。充分發揮現有教育資源的作用,辦好楊凌教育網站,利用遠程教育資源,爲教師提供培訓、教學和交流服務。完善教育人事體制改革,加大教師合理流動,整合師資結構,科學配套師資,解決教師結構性短缺,充實緊缺教師。強化教師隊伍考覈,完善用人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轉變觀念,充分發揮每個教師的專長,使每個教師都成爲教育和教學的中堅力量。

4、加快農村國小合校並點步伐,進一步優化教育資源。完善學校網點調整佈局,科學制定學校發展長遠規劃。將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與學校佈局調整結合起來,與災後重建結合起來,建立“以縣爲主”的學校危房改造和新建規劃的長效機制,避免重複建設和資源浪費,整合教育資源,擴大辦學規模,提高辦學效益。

5、統籌安排專項資金,逐步化解義務教育債務。“兩政一教”債務化解情況複雜,牽扯麪廣,欠債年限較長,數額較大,要一次性解決存在一定難度。建議政府成立清欠小組,制定清欠計劃,採取多種方式積極籌措資金,落實相關部門責任,各部門協調一致,分批次逐步化解債務,徹底解決教育所面臨的巨大困難。同時嚴格執行相關政策,制定配套制度,杜絕新的教育債務發生,給教育創造一個寬鬆的發展環境,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第五篇:關於農村義務教育現狀的情況調查報告

關於農村義務教育現狀的情況調查報告

毋庸直言,新世紀的中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正處在非常重要的時期。目前,我國農業在總體上實現了溫飽、進入小康的前兩步目標,已經開始向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戰略目標邁進。然而,中國農村的現狀卻令人擔憂。目前,我國農民整體素質較低,難以適應現代化農業需要的狀況,這將成爲阻礙我國農業進一步發展的最大障礙。這樣,如何培養大批安心在農村的專業人才和具有較高素質的農村勞動者,適應農村經濟改革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就成爲農村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任務。而農村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內容就是普及農村義務教育。農村義務教育問題,歷來爲國人所重視,它不僅關係到農村人才的培養。一個農業大省,農村人口多,農村義務教育比重大。由此可見農村教育在我省的地位和作用。在我市周邊的農村更是如此,這裏的村民普遍還是比較重視教育問題的,隨着農村裏經濟的發展和人們思想的轉變,和農民整體素質的提高,重視教育,提高義務教育的質量纔是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

本次調查是我暑期在本村國小實習期間,利用課餘時間安排的一次自主調查活動。意於調查學生所在地的農村義務教育情況。因此,我於8月10日對周邊農村展開調查。主要對象是正在接受義務教育的孩子及其家長。調查的方式爲,預先設計問題,通過談話、拉家常的方式對調查對象提問,並認真記錄其回答的內容,整理後寫出了關於農村義務教育現狀的調查報告。

(一) 現狀描述

據調查,所調查到的孩子,均已從去年春季不再交學雜費了。但當問及不交費的原因時,超過90%的孩子不知道。而且,仍有近半數的家長也不甚清楚,往往就說,“學校說不叫交錢了,我們就不交了”。當然,也有佔半數的家長知道,是因爲國家的政策,爲了幫助農民減負的。

對於“兩免一補”的政策,大部分人還是知道的。但是往往反映,地方學校沒有切實的將國家的補助給予需要補助的孩子。而導致家長們不盡的抱怨。 當我們問到教學質量是否因此改變時,幾乎所有的人都會答,沒啥變化。而且原因也驚人的相似:本來教學質量就不好,還能有啥變化。據瞭解,農村的國小,往往設備簡陋,師資力量差,“會寫幾個字就當老師”的現象依然存在。而且,不學雜費了,國小生不也再有升國中的壓力,學校管理也相應變得鬆散。有位家長就說:“看我兒子都這麼高了,還是不認識幾個字。

不收學雜費以後,更多人關心的是,學校是否有亂收費,變相收費的現象。對此,我們的調查發現,除書費和必要的學習資料費外,有學校還收取暖費(學校根本沒有暖氣,冬天教室裏只有一個小煤爐),體檢後強迫性讓學生購買藥品(據說一盒藥就要130元),還有要求學生買隨身聽,助記器等物品。而這些物品的價格,往往要高於市面價格。

不管如何,這裏的家長都很支持孩子上學,大都表示等孩子上完國中,只要他(她)還願意上,就一定會供孩子上學的。而孩子們也都表示希望繼續上學。也有部分成績不理想的孩子表示,國中讀完可能選擇外出打工。

據瞭解,在減負之前,一個孩子一學期要交近200元,而現在只需叫70元左右。然而,當問到是否真的因此有了“減負”的感覺時, 70%的家長認爲,有變化,但不明顯。這些家庭往往是隻有一個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而剩下的20%的家長認爲,確有感覺。而這些家庭大都有不止一個孩子,免收學雜費的政策,讓他們省下了不少錢,而這些錢大部分都用來蓋房子了。也正因此,我們一路上,見到路邊好多堆砌的磚瓦,以及正在拌水泥沙子的農民們。問及一位25歲左右的男子時,他說,“這倆兒子都不用交學費了,我們就省下了好些錢,這不是剛拉來的一拖拉機磚,正打算蓋房子用呢。”

然而也有10%的家長告訴我們,由於公辦學校的教學質量不好,又愁於孩子的前途,就不得已將孩子轉學到私立學校上學。但私立學校一學期就要交1000-1500元,這樣,反而加重了農民的負擔。

而後,我們瞭解到,現在文盲,以及僅有國小文化水平的青壯年人羣依舊存在,而且並非寥寥幾個。然而我們發現,這些人也希望獲得更多的知識,但是苦無良師。

(二) 現象分析

根據我們的調查結果,我們進行了一系列的分析。

1. 這裏的農村依舊處於一定程度的愚昧狀態,往往對問題的表象關注,而對問題實質的發現不夠。正如我們問家長們問題的時候,他們的回答中,完全都是“老師”,沒有“學校”,似乎要不要錢都是老師一手操控的。還有那些對減免學雜費毫不知情的孩子,按說現在的家庭,怎麼說也是有電視的,但孩子們還是不瞭解這些跟自己息息相關的事情,而對於電視連續劇卻說得頭頭是道,怎能說不是家長的失職?

2. 據調查發現,在農村,中國小校都是很簡陋的,不但佔地面積小,而且樓也都是多年的老樓。缺乏必要的體育設施和場地。且不說這些硬件設備,就從村民的話語中,我們也能明白,這裏的教學質量極差,孩子們往往也得不到太多的知識。而免費後,學校的孩子比以前要更多一些了,這樣更導致老師們的管理幅度加大,對個人的管理強度下降,使本來就不高的教學質量更加惡劣。

曾在網上查閱到,某地的農村,因爲公辦學校免除學雜費,有17%的私立學校學生轉入公辦學校。在這裏卻有迴流現象,原因就在前面說過。但這個現象着實讓人心痛,不但是那些給孩子交高價學費上學的家長,更是那些還不懂事的孩子們。他們或許還不懂家人的心情,但家人給了他們太高的期望值,這便要他們爲家人擔起一份無形的壓力。要知道,從這些村民的口中得知,七八塊錢,都被他們認爲是學校亂要的高價;100元的學費就被他們認爲,“還要交這麼多書費”。這樣的家庭,又怎能輕易承擔起一千多元的學費呢?但是,村裏的學校又

怎能讓家長,讓社會心安呢?

我想,這終究還是得歸結爲:地方政府對國家政策的落實不夠。政府不力,自然執行機構--學校就更不會下狠勁整頓教學風氣。那學校的教學質量差,也就順理成章了。

3. 對於存在青壯年文盲這一現狀,主要還是由於農村政府對農民的重視不夠。有村民反映,“我們想學技術,想了解咋能多賺錢,可是就是沒有人來教。”沒人教就沒技術,沒技術就掙不了大錢,掙不了大錢,就只能跟在被人後面,始終脫不了貧,更別想致富。

還有,那些跟孩子們一樣不知道爲什麼學校不收錢的家長們。雖然沒有問及他們的學歷,但就此也能明白,其知識文化水平並不高。可以想象,這樣的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會是什麼樣的,而那些有文化的家長,又會給孩子造就一個怎樣的成長氛圍,這都可想而知了。所以,就此我們即可看出,在農村,對成年人的教育,並不比義務教育的任務輕。

(三)個人建議

通過調查,我個人提出一下幾點建議。

1.希望農村政府,能夠真正的將國家的政策思想落實到位,真正的給農民“減負”。也讓孩子們能獲得更多的知識,日後爲祖國多做貢獻。

2.加強對農村成年人教育,包括常規教育,以及科教興農的落實。以保證學前教育能夠更加完善,也爲真正實現農民脫貧致富提供渠道。

通過這次調查,我瞭解到了很多在城市裏特別是在大學校園裏瞭解不到的信息。雖然本地農村仍存在着諸多不足,但是這裏的村民100%的支持教育,特別是義務教育。他們都表示只要孩子學習好、能繼續上,就是砸鍋賣鐵也會供孩子上學的。他們也知道對於農村的孩子來講,只有上學纔是未來的出路。希望日後的農村政府能在教育方面,加大力度,讓孩子們有學上,有知識學,讓村裏的人們人人懂技術,個個能賺錢,這樣農村才能達到真正的脫貧致富,纔是國家減免學雜費的真正意義之所在。

默認推薦其他精彩範文:

農村義務教育實行情況調查報告

關於農村義務教育現狀的情況調查報告

關於落實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情況的報告

關於農村義務教育情況調查

農村義務教育情況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