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大學生理財調查報告(精選多篇)

第一篇:大學生理財調查報告

大學生理財調查報告(精選多篇)

大學生理財調查報告

一、調查目的

隨着時代發展,人們的理財觀念越來越多強。理財已成爲人們合理支配錢財的必修課程。而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羣體。一方面,他們尚未獨立,還需父母資助完成學業;另一方面,他們處於一個特殊的年齡段,有着自己對生活的看法和強烈的消費慾望。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變成高消費羣體。最近一段時間社會上一股“月光族”“負翁”現象旋風已刮進大學校園。色彩繽紛的校園生活,編織着一個個大學生的人生夢想。但生活畢竟不只是兒戲,要吃、要喝、要穿,如何實現費用的收支平衡,避免寅吃卯糧?有多少同學能制定計劃,合理消費?本次調查的目的就是爲了瞭解大學生的一種理財理念的動態。

二、調查過程

此次調查以天津農學院東校區的在校學生爲對象,與2014年11月2號到11月9號進行了不記名隨機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50份,回收問卷45份,回饋率90%,其中有效問卷40份,佔回收問卷89%。本調查文件採用單項選擇方式來回答問題,主要包括當代大學生的月消費水平、消費來源、消費結構以及自己的理財觀念和能力等幾個方面。這些問卷內容從不同角度真實的反映了當代大學生的理財觀和消費觀。

三、資料統計和結果整理

據統計本次接受調查同學(請關注好 範 文 網:)中男生佔32%,女生佔68%;大二佔67%,大三、大四佔33%。調查結果顯示:其中月消費在300元以下的沒有;300-500元的佔27%;500-800元的佔65%:800元以上的佔8%。消費在300-500元的同學伙食費佔不到1/2,在交際費和衣飾費等方面支出較多,生活相對寬鬆。500元以上的學生伙食比例降低,用於其他方面費用較多,部分有享樂主義觀。在學習用品、書籍方面消費佔100元以上的僅有15.7%。在回答“您有花錢記賬的習慣嗎”時,僅有28.5%的大學生回答“有”,64.8%的大學生回答“沒有”。在調查中我們瞭解到,大學生的主要經濟來源還是家庭供給,佔到被調查人數的63%,有18.2%的學生是家教、兼職或勤工儉學及貸款和獎(助)學金。

根據調查顯示,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消費結構不合理

大學生的日常消費本應以生活費用和學習費用(購買學習資料和學習用品以及各種考證)爲主。而伙食費又是重中之重,然而卻出現“饅頭就鹹菜,省錢談戀愛”,各種服飾、化妝品,數碼產品消費成爲日常消費大頭。除此,通訊費和網絡支出費用也佔了相當大的比重,成爲幾乎每個大學生都不可缺少的日常消費。

愛情是神聖的,但也需要強大的經濟基礎。一些男生爲了愛一擲千金,甚至不惜負債。“饅頭就鹹菜,省錢談戀愛”、“即使三天不吃飯,也得給買花送女友”已經成爲一種信條,用時下流行的一句歌詞可以形容爲“戀愛大過天”。大學生戀愛支出主要在吃飯、零食、逛街、泡吧娛樂等方面,禮品消費是戀愛消費中絕對的“大頭”,逢年過節(情人節、聖誕節等)或是倆人過生日及特殊的紀念日,戀人之間必要互送禮物,此項花費少則幾十元,多則數百元,在戀愛消費中,支出較大的還有在校外租房居住,每月要支付150-200元。

除此,消費也玩張揚個性。手機、筆記本電腦、mp3一樣都不能少。假期回來,常常會發現班裏很多同學換了新手機,有些班級大約一半同學擁有筆記本電腦,大部分同學有mp3。調查還發現,一些大學生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且存在攀比心理。有些爲了一款流行

手機或者名牌衣物,情願節衣縮食,不惜犧牲其它必要開支,甚至向別人借錢以滿足慾望。在追求物質消費的同時,他們也強調人際交往消費,主要表現在戀愛及同學間應酬的支出。他們大多承認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理性把握適度消費原則。

2、吃飯仍佔最大比例

調查顯示,除了學費、住宿費外,大多數同學64%的錢消費在飲食方面.除了在校內就餐外,校外就餐已經成爲大學生飲食消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月到個體餐館就餐的也佔很大比例,而且大二學生校外就餐花費明顯高於大三、大四學生,據分析這可能與大二學生獨自面對大學生活不久,新朋友請客、聚餐、上網聊天、週末外出遊玩,頻繁課外活動也讓新生們無所適從,再加上校內名目繁多的社團組織、頗具吸引力的輔修、選修課,新生們的錢包當然不負重荷。消費與大三、大四學生相比稍欠理性有關。

各種形式的聚會成爲在校大學生飲食消費的一個重點。對於同學之間花錢請客,大部分同學認爲偶爾可以但不要太頻繁。調查發現,幾乎所有學生每年都要參加6-15次各類同學聚會。這部分消費基本上每年需要100-400元之間。調查中記者瞭解到,大學生和同學朋友聚會一般選擇在普通餐廳,但也有2%的選擇在高檔餐館。聚會的理由多種多樣:老鄉相識、放假歸來、過生日、考試得高分、當了班幹部、得了獎學金等都要請客吃上一頓,否則被視爲不夠交情.而大四學生在畢業前的散夥飯更是讓學校周邊的飯莊真是火上加火,大家輪流請客.錢自然而然超支。

3、大學生“月光族”

調查還顯示,大多數學生每月花費基本沒有結餘。64%的同學剛好夠花,還有24%的同學遇到超支現象,會找同學借用,從銀行透支,或預支下月費用。對於節餘的錢,45%的同學選擇休閒娛樂,選擇買書的不到佔十分之一。

4、消費偏高、理財觀念淡薄、財商不高

從彙總統計結果可以看出兩點:一、大學生消費水平明顯偏高;二、大學生理財意識淡薄,還沒有相應的理財觀念和水平,很多學生每月消費超支。沒有堅持記帳的習慣,大多數學生不明確到一個月的錢用在什麼地方,是否合理。很少有學生選擇銀行儲蓄,沒有存款的習慣。

5、新理財人異軍突起

大多數調查的大學生都有作過兼職工作,56%正在做兼職。從經濟投資學來說,兼職是一項不需要預付任何資本的純增值方式,而且幾乎沒有什麼風險性。而且可以進一步擴充自己的財務本金,爲日後的消費等方面埋下伏筆。無疑,這種新興的理財“增值”方式應該成爲大學生理財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理財過程中的一個高級階段。在調查中也有同學自稱爲“理財達人”的。他在校園做業務代理,網上開店等。

四、調查分析

從消費情況可以總結出,理財能力弱,理財觀念薄弱在大學生中是普遍現象,而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家庭原因

許多家長始終認爲,只要孩子學習好,能考上大學,就前途光明。隨着獨生子女的增多,家庭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加上經歷過艱苦生活的家長們特有的“補償”心理,往往容易造

成遷就、嬌慣、溺愛孩子,結果卻忽略了對孩子早期理財能力的培養,表現在孩子用錢上,常常是“心太軟”,甚至不惜一切代價滿足孩子的過分要求。並且從國小到高中,支配錢這項工作從來都是家長一手包乾的,理由是:孩子還小,不知道什麼應該花什麼又不該花的。上大學了,離家也比較遠,大學生們纔開始理財,沒有經驗也只能跟着感覺走,別人買我也買,家庭經濟好的,消費也更大更加沒有節約意識。難怪有很多家長反應,孩子打電話回家的第一句話就是:要錢!一般家庭的大部分收入都支付在大學生上。

(二)社會問題

社會上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思潮的泛濫,校園外不良環境(如一些歌舞廳、遊戲機廳)的存在等,往往對中學生的思想有一定的腐蝕作用。現在的學校已經不再是80、90年代的象牙塔了。她和社會聯繫越來越緊密。學生們受到社會上鋪張浪費現象的影響,學生也開始用父母的錢擺闊。學生們花錢大多沒有計劃性,家長給多少就花多少、看到別人買什麼自己也買。只爲了不讓自己脫離社會。社會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誘人的,使得許多同學都想去嘗試。但是學生畢竟還是學生,缺少經驗,容易在途中迷失方向。

(三)自身原因

內因是事物變化的主要因素,大學生的分辨能力不強、自我約束力不夠、缺少主見。虛榮心、攀比心強等。大學生第一次做主自己手裏的錢哪些該花哪些不該花都有些盲目。一方面,他們有着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後,都顯示他們的理財能力的缺乏。

五、對大學生理財的建議

(一)做好整體規劃

每個月可以使用的資金爲多少,每月的經常性開支爲多少,留取每月資金總額的20%作爲備用資金,以應對計劃外支出,如外出、購書等。做好個人財務賬本。這樣不僅能清晰的看出每個月的支出狀況,同時能更好的預測未來幾個月大概的支出情況。

(二)養成儲蓄習慣

可以有計劃地將自己不用的錢存成三個月定期儲蓄或活期儲蓄,然後按照計劃有規律地進行支取,最大程度上實現資金的有效配置。

(三)樹立勤儉意識

大學生來自不同的城市,家庭條件更是貧富不一,所以,不能盲目攀比,應該把有限的錢花在最需要的地方,不該花的錢一分也不能亂花。除了4年間的學費2萬元、基本生活費(吃飯、學習資料錢按500元/月計)約2萬元,建議額外支出部分或者全部由學生通過打工掙得。

(四)學會精打細算

大學生活的消費中有很多省錢的竅門,比如買二手貨、選擇優惠電話卡、辦購物打折卡等等。注意學習省錢竅門,儘量別花冤枉錢,更多地考慮所購物品的性價比和自己的承受能力。比如電子產品,能用學校的就用學校的,或者幾個同學合買、淘二手貨,把奢侈消費壓縮到最低。

(五)學會記賬和預算

這是控制消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堅持把收支情況整理並記在本子上,就可以掌握自己的收支情況,看看哪些是不必要的支出,哪些是可以控制的支出,哪些是可有可無的支出,對症下藥,對今後的開支做出必要的修改,達到控制的目的。

(六) 勤工儉學

在不影響學業的情況下,適當進行勤工助學活動,學會自立,不但能減輕家庭負擔,還能使學生從勤工儉學中體會父母的辛勞,由此樹立自立、自強的上進心,爲今後更好地適應社會打下良好基礎。這種理財增值方式,應該成爲大學生理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六、感想

從調查結果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在大學生消費中還存在着很大的問題,大學生的消費沒有一個正確的方向,哪些可以提倡.哪些要堅決杜絕.都還不清楚.總體上說大學生的消費還處於一個成長健全的時期。理財是一輩子的事,對於沒有收入來源(大多數依靠父母提供)的大學生來說,大學階段的財商培養只是日常的訓練和比賽前的演練,而不是看重輸贏結果的比賽。所以,多數人只要有樹立一定的理財意識、掌握一定的理財知識、經歷一定的理財實踐,等到今後走出校園,與普通人相比,一定會表現出高人一籌的財商來。

附錄

大學生理財調研問卷

同學:

您好!本人正在進行一項有關大學生理財狀況的調查分析,我們的主要目的是想了解本校學生的理財狀況。我們的最終目的是讓大家對自己的消費結構及財務規劃有一個深刻全面的瞭解,認識個人理財的重要性,然後加以改進讓消費觀念科學合理,進而增強個人理財的意識。對您的幫助與合作我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請在您認爲合適的選項上畫”√”或在括號內填寫

1.您的性別()

a.男b.女

2.您所在的年級()

a.大二b.大三c.大四

3.您的主要收入來源()

a.父母b.兼職c.獎學金d.其他

4.您每月可支配收入是()

a.300以下b.300--500c. 500--800d.800以上

5.您的可支配資金主要用來()

a.伙食b.戀愛c.服裝、飾品、化妝品等d.學習費用 e.娛樂、交際f.交通、通訊g.其他

6.您每月生活費是否有結餘()

a.是b.否

7.如果有結餘怎麼樣處理()

a.存在銀行b.改善物質生活c.購買書籍d.娛樂e.其他

8.您手中持有多少張銀行卡()

a.一張b.兩張c.三張d.三張以上

9.您常用銀行卡消費嗎()

a.經常用b.偶爾用c.從不用

10.您有記賬的習慣嗎()

a.有b.沒有c.大概知道錢的去向

11.您會如何解決資金緊張緊缺問題()

a.沒辦法死撐到下個月b.向同學借錢週轉c.讓家長匯錢d.臨時做些兼職賺錢

12.您經常向同學借錢嗎()

a.經常b.偶爾c.從不

13.如果有機會,您是否願意打工賺點錢養活自己()

a.是b.否

14.您覺得大學生應如何處理自己的財務()

a.不作處理,花多少是多少b.做好合理的規劃適當消費c. 不清楚

15.您認爲個人財務管理能力對自己在適應未來工作中有何作用()

a.無所謂b.作用不大c.作用很大d.必要技能

非常感謝您積極參與了此次調查。謝謝!

第二篇:大學生理財調查報告

一、 調查方法和內容

針對大學生理財情況我們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西華大學各學院學生進行了隨機調查,包括文科、理科、工科和藝術專業的在校本科生,大學生理財調查報告。本次發放問卷80份,收回68份,問卷有效率85%。調查文件採用單項選擇方式來回答問題,主要包括當代大學生的月消費水平、消費來源、消費結構以及自己的理財觀念和能力等幾個方面。這些問卷內容從不同角度真實的反映了當代大學生的理財觀和消費觀。

二、調查數據分析

具統計本次接受調查同學中男生佔32人,女生佔36人;而其中文科類佔34人,理科類佔11人;藝術類佔4人,工科類佔19人;大一、大二佔45人,大三、大四佔23人。

調查結果顯示:其中月消費在300元以下的沒有;300-500元的18人,佔27%;500-800元的44人,佔65%:800元以上的6人,佔8%。消費在300-500元的同學伙食費佔不到1/2,在交際費和衣飾費等方面支出較多,生活相對寬鬆。500元以上的學生伙食比例降低,用於其他方面費用較多,部分有享樂主義觀。在學習用品、書籍方面消費佔100元以上的僅有15.7%。在回答“您有花錢記賬的習慣嗎”時,僅有28.5%的大學生回答“有”,64.8%的大學生回答“沒有”。在調查中我們瞭解到,大學生的主要經濟來源還是家庭供給,佔到被調查人數的63%,有18.2%的學生是家教、兼職或勤工儉學及貸款和獎(助)學金,調查報告《大學生理財調查報告》。

某高校網站bbs上發表“一百兩百貧困戶,四百五百剛夠用,千兒八百是扮酷,兩三千是大戶。”這的確是當今大學生消費的真實寫照。

三、調查結果

根據調查顯示,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消費結構不合理

大學生的日常消費本應以生活費用和學習費用(購買學習資料和學習用品以及各種考證)爲主。而伙食費又是重中之重,然而卻出現“饅頭就鹹菜,省錢談戀愛”,各種服飾、化妝品,數碼產品消費成爲日常消費大頭。除此,通訊費和網絡支出費用也佔了相當大的比重,成爲幾乎每個大學生都不可缺少的日常消費。

愛情是神聖的,但也需要強大的經濟基礎。一些男生爲了愛一擲千金,甚至不惜負債。“饅頭就鹹菜,省錢談戀愛”、“即使三天不吃飯,也得給買花送女友”已經成爲一種信條,用時下流行的一句歌詞可以形容爲“戀愛大過天”。大學生戀愛支出主要在吃飯、零食、逛街、泡吧娛樂等方面,禮品消費是戀愛消費中絕對的“大頭”,逢年過節(情人節、聖誕節等)或是倆人過生日及特殊的紀念日,戀人之間必要互送禮物,此項花費少則幾十元,多則數百元,在戀愛消費中,支出較大的還有在校外租房居住,每月要支付150-200元。

除此,消費也玩張揚個性。手機、筆記本電腦、mp3一樣都不能少。假期回來,常常會發現班裏很多同學換了新手機,有些班級大約一半同學擁有筆記本電腦,大部分同學有mp3。調查還發現,一些大學生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且存在攀比心理。有些爲了一款流行手機或者名牌衣物,情願節衣縮食,不惜犧牲其它必要開支,甚至向別人借錢以滿足慾望。在追求物質消費的同時,他們也強調人際交往消費,主要表現在戀愛及同學間應酬的支出。他們大多承認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理性把握適度消費原則。

第三篇:大學生理財調查報告

內蒙古財經學院職業學院調查報告

大學生理財情況調查報告 ——內蒙古財經學院學生理財情況

作者:李晶敏院系:職業學院投管系專業:投資與理財年級:二年級學號:103617138指導教師:鄧強教師職稱:講師

大學生理財調查報告

一、調查背景

隨着時代發展,人們的理財觀念越來越多強。理財已成爲人們的必修課程。而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羣體。一方面,大學生尚未獨立,還需父母資助完成學業;另一方面,大學生處於一個特殊的年齡段,有着自己對生活的看法強烈的消費慾望。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變成高消費羣體。我對財經學院學生的隨機抽樣調查,分析大學生在理財消費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提出應對措施和建議。

理財對一個人的一生影響十分巨大,雖然通過個人理財有腰纏萬貫的畢竟是少數,但是通過理財從而實現財富積累、實現自身價值和投資目標,還是可以實現的,而且理財在我們的生活中也無處不在。尤其是我們大學生,畢業後馬上就要就業、買房、結婚、生子以及一系列事情等着我們處理、規劃,沒有科學、合理的理財,我們的生活肯定會受到或多或少的影響。

二、調查時間

2014年5月中旬

三、調查對象

內蒙古財經大學

四、調查目的

通過實踐調查,對大學生的理財狀況有進一步的瞭解,從而全面掌握大學生的消費理財觀念和意識,發現有關問題,並提出適當的解決方案。

五、調查方法

針對大學生理財情況我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財經學院學生進行了隨機調查,包括投管系,會計系,金保系,計算機系。本次發放問卷150 份,收回 132 份,問卷有效率 88%。調查採用單項選擇方式來進行調查, 主要包括當代大學生的月消費水平、消費來源、消費結構以及自己的理財觀念和 能力等幾個方面。 這些問卷內容從不同角度真實的反映了當代大學生的理財觀和消費觀。

六、調查數據分析

據統計本次接受調查同學中男生佔52人,女生佔 98 人;大一、大二佔120人, 大

三、佔30 人。 調查結果顯示:其中月消費在 400 元以下的沒有;400-600 元的 34 人,佔 26%;600-800 元的 44 人,佔 33%:800-1000元的 24人,佔18%:1000元以後的30人,佔23%。

在調查數據中顯示“在學習用品、書籍方面消費佔 100 元以上的僅有 15.7%。在回答“您有花錢記賬的習慣嗎”時,僅有 28.5%的大學生回答“有”,64.8%的大學生

回答“沒有”。 在調查中我們瞭解到,大學生的主要經濟來源還是家庭供給,佔到被調查人數的 63%,有 18.2%的學生是家教、兼職或勤工儉學及貸款和獎(助)學金。

七、調查結果

根據調查顯示,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消費結構不合理

大學生的日常消費本應以生活費用和學習費用 (購買學習資料和學習用品以 及各種考證)爲主。除此,通訊費和 網絡支出費用也佔了相當大的比重,成爲幾乎每個大學生都不可缺少的日常消費。大學生戀愛支出主要在吃飯、零食、逛街、泡吧娛樂等方面,手機、筆記本電腦、mp3 一樣都不能少。調查還發現,一些大學生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且存在攀比心理。有些爲了一款流行手機或者名牌衣物,情願節衣縮食,不惜犧牲其它必要開支,甚至向別人借錢以滿足慾望。在追求物質消費的同時,他們也強調人際交往消費,主要表現在同學間應酬的支出。他們大多承認追求情感需 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理性把握適度消費原則。

(二)伙食費佔最大比例

調查顯示,除了學費、住宿費外,大多數同學 64%的錢消費在飲食方面.除了在校內就餐外,校外就餐已經成爲大學生飲食消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月到個體餐館就餐的也佔很大比例,各種形式的聚會成爲在校大學生飲食消費的一個重點。 對於同學之間花錢請客,大部分同學認爲偶爾可以但不要太頻繁。調查發現,幾乎所有學生每年都要 參加 6-15 次各類同學聚會。這部分消費基本上每年需要 600-1000 元之間。聚會的理由多種多樣:老鄉相識、放假歸來、過生日、 當了班幹部、得了獎學金等都要請客吃上一頓,否則被視爲不夠交情.

(三)大學生“月光族”

大學生“月光族” 調查還顯示,大多數學生每月花費基本沒有節餘。64%的同學剛好夠花,還有 24%的同學遇到超支現象,會找同學借用,或預支下月費用。對於節餘的錢,45%的同學選擇休閒娛樂,選擇買書的不到佔10%。

(四)消費偏高、理財觀念淡薄

財商不高 消費偏高、理財觀念淡薄、 從彙總統計結果可以看出兩點:一、大學生消費水平明顯偏高;二、大學生理財 意識淡薄,還沒有相應的理財觀念和水平,很多學生每月消費超支。沒有堅持記 帳的習慣,大多數學生不明確到一個月的錢用在什麼地方,是否合理。沒有存款的習慣。在校大學生,由於沒有足夠的資金在股票、外匯、基金、債券、保險等市場上投資,並且對這方面的投資方法知之甚少,大多數人認爲能做好資產保值已經很不錯了。

八、原因分析

從消費情況可以總結出, 理財能力弱, 理財觀念薄弱在大學生中是普遍現象, 主要原因如下:

(一)家庭原因

許多家長始終認爲,只要孩子學習好,能考上大學,就前途光明。隨着獨生 子女的增多, 家庭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 加上經歷過艱苦生活的家長們特有的 “補 償”心理,往往容易造成遷就、嬌慣、溺愛孩子,結果卻忽略了對孩子早期理財 能力的培養,不惜一切代價滿足孩子的過分要求。上大學了,離家也比較遠,大學生們纔剛開始理財,沒有經驗也只能跟着感覺走,別人買我也買, 家庭經濟好的,消費也更大更加沒有節約意識。難怪有很多家長反應,孩子打電話回家的第一句話就是:要錢!一般家庭的所有收入都支付在大學生上。

(一)社會問題

社會上拜金主義氾濫,校園外不良環境(如一些歌舞廳、 遊戲機廳)的存在等,往往對中學生的思想有一定的腐蝕作用。現在的學校已經不再是 80、90 年代的象牙塔了。她和社會聯繫越來越緊密。學生們受到社會上 鋪張浪費現象的影響, 學生也開始用父母的錢擺闊。 學生們花錢大多沒有計劃性, 家長給多少就花多少、看到別人買什麼自己也買。只爲了不讓自己脫離社會。但是學生畢竟還是學生,缺少經驗,在途中迷失方向。

(二)錢要花在刀刃上

如今的大學生大多不必考慮家庭也不必顧慮未來,很多人都是左手進右手出。這其實是不可取的,要知道由儉入奢易!作爲學生,應該把錢花在必須的地方,而且花錢時不要一味追求檔次講究攀比,更多地應考慮所購物品的性價比和自己的承受能力。

九、對大學生理財的建議

(一)做好理財規劃

每個月可以使用的資金爲多少,每月的經常性開支爲多少,留取每月資金總 額的 20%作爲備用資金,以應該計劃外支出。做好個人財務賬本。這樣不僅能清晰的看出每個月的支出狀況,同時能更好的預測未來幾個月大概的支出情況。

(二)養成儲蓄習慣

可以有計劃地將自己不用的錢存成半年定期儲蓄或活期儲蓄,然後按照計 劃有規律地進行支取。

(三)樹立勤儉意識

大學生來自不同的城市,家庭條件更是貧富不一,所以,不能盲目攀比,應該把有限的錢花在最需要的地方,不該花的錢一分也不能亂花。

(四)學會精打細算

大學生活的消費中有很多省錢的竅門,比如買二手貨、選擇優惠電話卡、辦購物打折卡,網上購物等等。注意學習省錢竅門,儘量別花冤枉錢,更多地考慮所購物品的 性價比和自己的承受能力。

(五)學會記賬和預算

這是控制消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堅持把收支情況整理並記在本子上,就可以掌握自己的收支情況,看看哪些是不必要的支出,哪些是可以控制的支出,哪些是可有可無的支出,對症下藥,對今後的開支做出必要的修改,達到控制的目的。

(六) 勤工儉學

在不影響學業的情況下,適當進行勤工助學活動,學會自立,不但能減輕家庭負擔,還能使學生從勤工儉學中體會父母的辛勞,由此樹立自立、自強的上進心,爲今後更好地適應社會打下良好基礎。總之,大學生的理財實踐,將直接影響他們將來的生活方式甚至生活態度。理財高手,往往都是心思縝密,懂得籌劃的人。相反,那些理財不當,花錢如流水的,則往往缺少宏觀的計劃。所以,大學生要懂得生活,學會生活,應該先從學會如何管理好自己的錢開始 。

十、小結

本次調查對我們大學生來說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因爲它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良好的理財習慣是一個大學生必須養成和保持的,而且我們現在還都是消費者,對金錢無節制的揮霍不僅是大學生素質低下的表現,更是高等教育的失敗。這次調查報告的目的之一就是反映出大學生消費中存在的問題,使我們大學生能夠深切反思自己的消費方式,並能從他人的習慣中得到借鑑

參考文獻

1.個人投資理財abc 柯靜時代金融2014年第11期

3.個人投資理財之道 薛韜國際市場2014年第11期4個人理財與保險投資 張勤樸上海保險1998年第08期

第四篇:2014年大學生理財調查報告

2014年大學生理財調查報告隨着時代發展,人們的理財觀念越來越多強,2014年大學生理財調查報告。理財已成爲人們合理支配錢財的必修課程。而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羣體。一方面,他們尚未獨立,還需父母資助完成學業;另一方面,他們處於一個特殊的年齡段,有着自己對生活的看法和強烈的消費慾望。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變成高消費羣體。對大學生消費出現的諸多問題。理財這堂必修課迫在眉睫地擺在了大學生面前。本文通過對成都幾大高校學生的隨機抽樣調查,分析大學生在理財消費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提出應對措施和建議。一、調查方法和內容針對大學生理財情況我們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西華大學各學院學生進行了隨機調查,包括文科、理科、工科和藝術專業的在校本科生。本次發放問卷80份,收回68份,問卷有效率85%。調查文件採用單項選擇方式來回答問題,主要包括當代大學生的月消費水平、消費來源、消費結構以及自己的理財觀念和能力等幾個方面。這些問卷內容從不同角度真實的反映了當代大學生的理財觀和消費觀。二、調查數據分析具統計本次接受調查同學中男生佔32人,女生佔36人;而其中文科類佔34人,理科類佔11人;藝術類佔4人,工科類佔19人;大一、大二佔45人,大三、大四佔23人。調查結果顯示:其中月消費在300元以下的沒有;300-500元的18人,佔27%;500-800元的44人,佔65%:800元以上的6人,佔8%。消費在300-500元的同學伙食費佔不到1/2,在交際費和衣飾費等方面支出較多,生活相對寬鬆。500元以上的學生伙食比例降低,用於其他方面費用較多,部分有享樂主義觀。在學習用品、書籍方面消費佔100元以上的僅有15.7%。在回答"您有花錢記賬的習慣嗎"時,僅有28.5%的大學生回答"有",64.8%的大學生回答"沒有"。在調查中我們瞭解到,大學生的主要經濟來源還是家庭供給,佔到被調查人數的63%,有18.2%的學生是家教、兼職或勤工儉學及貸款和獎(助)學金。某高校網站bbs上發表"一百兩百貧困戶,四百五百剛夠用,千兒八百是扮酷,兩三千是大戶。"這的確是當今大學生消費的真實寫照。三、調查結果根據調查顯示,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消費結構不合理大學生的日常消費本應以生活費用和學習費用(購買學習資料和學習用品以及各種考證)爲主。而伙食費又是重中之重,然而卻出現"饅頭就鹹菜,省錢談戀愛",各種服飾、化妝品,數碼產品消費成爲日常消費大頭。除此,通訊費和網絡支出費用也佔了相當大的比重,成爲幾乎每個大學生都不可缺少的日常消費。愛情是神聖的,但也需要強大的經濟基礎。一些男生爲了愛一擲千金,甚至不惜負債。"饅頭就鹹菜,省錢談戀愛"、"即使三天不吃飯,也得給買花送女友"已經成爲一種信條,用時下流行的一句歌詞可以形容爲"戀愛大過天"。大學生戀愛支出主要在吃飯、零食、逛街、泡吧娛樂等方面,禮品消費是戀愛消費中絕對的"大頭",逢年過節(情人節、聖誕節等)或是倆人過生日及特殊的紀念日,戀人之間必要互送禮物,此項花費少則幾十元,多則數百元,在戀愛消費中,支出較大的還有在校外租房居住,每月要支付150-200元。除此,消費也玩張揚個性。手機、筆記本電腦、mp3一樣都不能少。假期回來,常常會發現班裏很多同學換了新手機,有些班級大約一半同學擁有筆記本電腦,大部分同學有mp3。調查還發現,一些大學生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且存在攀比心理。有些爲了一款流行手機或者名牌衣物,情願節衣縮食,不惜犧牲其它必要開支,甚至向別人借錢以滿足慾望。在追求物質消費的同時,他們也強調人際交往消費,主要表現在戀愛及同學間應酬的支出。他們大多承認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理性把握適度消費原則。2、吃飯仍佔最大比例調查顯示,除了學費、住宿費外,大多數同學64%的錢消費在飲食方面.除了在校內就餐外,校外就餐已經成爲大學生飲食消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月到個體餐館就餐的也佔很大比例,而且大一、大二學生校外就餐花費明顯高於大三、大四學生,據分析這可能與大一、大二學生獨自面對大學生活不久,新朋友請客、聚餐、上網聊天、週末外出遊玩,頻繁課外活動也讓新生們無所適從,再加上校內名目繁多的社團組織、頗具吸引力的輔修、選修課,新生們的錢包當然不負重荷。消費與大三、大四學生相比稍欠理性有關。各種形式的聚會成爲在校大學生飲食消費的一個重點。對於同學之間花錢請客,大部分同學認爲偶爾可以但不要太頻繁。調查發現,幾乎所有學生每年都要參加6-15次各類同學聚會。這部分消費基本上每年需要100-400元之間。調查中記者瞭解到,大學生和同學朋友聚會一般選擇在普通餐廳,但也有2%的選擇在高檔餐館。聚會的理由多種多樣:老鄉相識、放假歸來、過生日、考試得高分、當了班幹部、得了獎學金等都要請客吃上一頓,否則被視爲不夠交情.而大四學生在畢業前的散夥飯更是讓學校周邊的飯莊真是火上加火,大家輪流請客.錢自然而然超支,調查報告《2014年大學生理財調查報告》。3、大學生"月光族"調查還顯示,大多數學生每月花費基本沒有節餘。64%的同學剛好夠花,還有24%的同學遇到超支現象,會找同學借用,從銀行透支,或預支下月費用。對於節餘的錢,45%的同學選擇休閒娛樂,選擇買書的不到佔十分之一。4、消費偏高、理財觀念淡薄、財商不高從彙總統計結果可以看出兩點:一、大學生消費水平明顯偏高;二、大學生理財意識淡薄,還沒有相應的理財觀念和水平,很多學生每月消費超支。沒有堅持記帳的習慣,大多數學生不明確到一個月的錢用在什麼地方,是否合理。很少有學生選擇銀行儲蓄,沒有存款的習慣。在校大學生,由於沒有足夠的資金在股票、外匯、基金、債券、保險等市場上投資,並且對這方面的投資方法知之甚少,大多數人認爲能做好資產保值已經很不錯了。5、新理財人異軍突起大多數調查的大學生都有作過兼職工作,56%正在做兼職。從經濟投資學來說,兼職是一項不需要預付任何資本的純增值方式,而且幾乎沒有什麼風險性。而且可以進一步擴充自己的財務本金,爲日後的消費等方面埋下伏筆。無疑,這種新興的理財"增值"方式應該成爲大學生理財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理財過程中的一個高級階段。在調查中也有同學自稱爲"理財達人"的。他在校園做業務代理,網上開店等。四、原因分析從消費情況可以總結出,理財能力弱,理財觀念薄弱在大學生中是普遍現象,而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家庭原因許多家長始終認爲,只要孩子學習好,能考上大學,就前途光明。隨着獨生子女的增多,家庭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加上經歷過艱苦生活的家長們特有的"補償"心理,往往容易造成遷就、嬌慣、溺愛孩子,結果卻忽略了對孩子早期理財能力的培養,表現在孩子用錢上,常常是"心太軟",甚至不惜一切代價滿足孩子的過分要求。並且從國小到高中,支配錢這項工作從來都是家長一手包乾的,理由是:孩子還小,不知道什麼應該花什麼又不該花的。如果孩子在沒有問過家長的情況下,哪怕只是自主花了一毛錢,也會受到家長的訓責。上大學了,離家也比較遠,大學生們纔開始理財,沒有經驗也只能跟着感覺走,別人買我也買,家庭經濟好的,消費也更大更加沒有節約意識。難怪有很多家長反應,孩子打電話回家的第一句話就是:要錢!一般家庭的所有收入都支付在大學生上。(二)學校問題學校在教育學生成材的同時,卻沒有教他們怎樣理財。許多家長和教育工作者認爲理財是大人的事,孩子還不適宜涉足這種事情,或者認爲理財的事情孩子長大以後自己也能學會。更多的人認爲,青少年時期應該是"一片淨土",孩子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知識、長身體,其他的都應慢慢來。並且學校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開展的活動極少學術性強的,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大,所以在學習上的消費不多。(三)社會問題社會上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思潮的泛濫,校園外不良環境(如一些歌舞廳、遊戲機廳)的存在等,往往對中學生的思想有一定的腐蝕作用。現在的學校已經不再是80、90年代的象牙塔了。她和社會聯繫越來越緊密。學生們受到社會上鋪張浪費現象的影響,學生也開始用父母的錢擺闊。學生們花錢大多沒有計劃性,家長給多少就花多少、看到別人買什麼自己也買。只爲了不讓自己脫離社會。社會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誘人的.,使得許多同學都想去一一嘗試。但是學生畢竟還是學生,缺少經驗,在途中迷失方向。(四)自身原因內因是事物變化的主要因素,大學生的分辨能力不強、自我約束力不夠、缺少主見。虛榮心、攀比心強等。大學生第一次做主自己手裏的錢哪些該花哪些不該花都有些盲目。一方面,他們有着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後,都顯示他們的理財能力的缺乏。五、對大學生理財的建議(一)做好整體規劃每個月可以使用的資金爲多少,每月的經常性開支爲多少,留取每月資金總額的20%作爲備用資金,以應該計劃外支出,如外出、購書等。做好個人財務賬本。這樣不僅能清晰的看出每個月的支出狀況,同時能更好的預測未來幾個月大概的支出情況。(二)養成儲蓄習慣可以有計劃地將自己不用的錢存成三個月定期儲蓄或活期儲蓄,然後按照計劃有規律地進行支取。另外,還可以開一個帶有自動理財功能的"綜合理財賬戶",這樣,家長寄去的錢可以自動轉爲定期存款,而支取的時候,銀行電腦系統會自動計算,支取損失最小的存款。最大程度上實現資金的有效配置。(三)樹立勤儉意識大學生來自不同的城市,家庭條件更是貧富不一,所以,不能盲目攀比,應該把有限的錢花在最需要的地方,不該花的錢一分也不能亂花。除了4年間的學費2萬元、基本生活費(吃飯、學習資料錢按500元/月計)約2萬元,建議額外支出部分或者全部由學生通過打工掙得。(四)學會精打細算大學生活的消費中有很多省錢的竅門,比如買二手貨、選擇優惠電話卡、辦購物打折卡等等。注意學習省錢竅門,儘量別花冤枉錢,更多地考慮所購物品的性價比和自己的承受能力。比如電子產品,能用學校的就用學校的,或者幾個同學合買、淘二手貨,把奢侈消費壓縮到最低。(五)學會記賬和預算這是控制消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堅持把收支情況整理並記在本子上,就可以掌握自己的收支情況,看看哪些是不必要的支出,哪些是可以控制的支出,哪些是可有可無的支出,對症下藥,對今後的開支做出必要的修改,達到控制的目的。(六)勤工儉學在不影響學業的情況下,適當進行勤工助學活動,學會自立,不但能減輕家庭負擔,還能使學生從勤工儉學中體會父母的辛勞,由此樹立自立、自強的上進心,爲今後更好地適應社會打下良好基礎。這種理財增值方式,應該成爲大學生理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結束語從調查結果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在大學生消費中還存在着很大的問題,大學生的消費沒有一個正確的方向,哪些可以提倡.哪些要堅決杜絕.都還不清楚.總體上說大學生的消費還處於一個成長健全的時期。理財是一輩子的事,對於沒有收入來源(大多數依靠父母提供)的大學生來說,大學階段的財商培養只是日常的訓練和比賽前的演練,而不是看重輸贏結果的比賽。所以,多數人只要有樹立一定的理財意識、掌握一定的理財知識、經歷一定的理財實踐,等到今後走出校園,與普通人相比,一定會表現出高人一籌的財商來。

第五篇:最新關於大學生理財調查報告

一、 調查方法和內容

針對大學生理財情況我們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西華大學各學院學生進行了隨機調查,包括文科、理科、工科和藝術專業的在校本科生。本次發放問卷80份,收回68份,問卷有效率85%。調查文件採用單項選擇方式來回答問題,主要包括當代大學生的月消費水平、消費來源、消費結構以及自己的理財觀念和能力等幾個方面。這些問卷內容從不同角度真實的反映了當代大學生的理財觀和消費觀。

二、調查數據分析

具統計本次接受調查同學中男生佔32人,女生佔36人;而其中文科類佔34人,理科類佔11人;藝術類佔4人,工科類佔19人;大一、大二佔45人,大三、大四佔23人。

調查結果顯示:其中月消費在300元以下的沒有;300-500元的18人,佔27%;500-800元的44人,佔65%:800元以上的6人,佔8%。消費在300-500元的同學伙食費佔不到1/2,在交際費和衣飾費等方面支出較多,生活相對寬鬆。500元以上的學生伙食比例降低,用於其他方面費用較多,部分有享樂主義觀。在學習用品、書籍方面消費佔100元以上的僅有15.7%。在回答“您有花錢記賬的習慣嗎”時,僅有28.5%的大學生回答“有”,64.8%的大學生回答“沒有”。在調查中我們瞭解到,大學生的主要經濟來源還是家庭供給,佔到被調查人數的63%,有18.2%的學生是家教、兼職或勤工儉學及貸款和獎(助)學金。

某高校網站bbs上發表“一百兩百貧困戶,四百五百剛夠用,千兒八百是扮酷,兩三千是大戶。”這的確是當今大學生消費的真實寫照。

三、調查結果

根據調查顯示,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消費結構不合理

大學生的日常消費本應以生活費用和學習費用(購買學習資料和學習用品以及各種考證)爲主。而伙食費又是重中之重,然而卻出現“饅頭就鹹菜,省錢談戀愛”,各種服飾、化妝品,數碼產品消費成爲日常消費大頭。除此,通訊費和網絡支出費用也佔了相當大的比重,成爲幾乎每個大學生都不可缺少的日常消費。

愛情是神聖的,但也需要強大的經濟基礎。一些男生爲了愛一擲千金,甚至不惜負債。“饅頭就鹹菜,省錢談戀愛”、“即使三天不吃飯,也得給買花送女友”已經成爲一種信條,用時下流行的一句歌詞可以形容爲“戀愛大過天”。大學生戀愛支出主要在吃飯、零食、逛街、泡吧娛樂等方面,禮品消費是戀愛消費中絕對的“大頭”,逢年過節(情人節、聖誕節等)或是倆人過生日及特殊的紀念日,戀人之間必要互送禮物,此項花費少則幾十元,多則數百元,在戀愛消費中,支出較大的還有在校外租房居住,每月要支付150-200元。

除此,消費也玩張揚個性。手機、筆記本電腦、mp3一樣都不能少。假期回來,常常會發現班裏很多同學換了新手機,有些班級大約一半同學擁有筆記本電腦,大部分同學有mp3。調查還發現,一些大學生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且存在攀比心理。有些爲了一款流行手機或者名牌衣物,情願節衣縮食,不惜犧牲其它必要開支,甚至向別人借錢以滿足慾望。在追求物質消費的同時,他們也強調人際交往消費,主要表現在戀愛及同學間應酬的支出。他們大多承認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理性把握適度消費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