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局赴調研報告新版多篇

局赴調研報告新版多篇

局赴調研報告篇1

缺席審理是指一方當事人經依法傳喚無正當理由不到庭或中途退庭的情況下,人民法院仍不中止案件的審理,對一方當事人進行調查、審覈證據,並對不出庭當事人提供的訴訟材料進行審查後依法作出判決的訴訟活動。在當前審判實踐中,離婚案件缺席審理最常見的有兩種情形:一種是被告下落不明而採用公告送達缺席審理;另一種是被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而缺席審理。離婚案件的顯著特點首先是當事人對婚姻意願的表達必須由本人親自實施,具有人身不可替代性(已喪失訴訟行爲能力的例外)。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解除婚姻關係的判決,不得申請再審。其次,離婚案件所查明的法律事實有相對的隱蔽性,有很多事實只有夫妻雙方知曉,其他人難以證明。基於離婚案件的上述特點,我們在審理離婚案件時應慎用缺席判決的方式結案。

一、離婚案件缺席審理增多的原因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口的流動性加大,越來越多的農村居民涌入城市務工,導致夫妻雙方長期分居,這種情形日益增多,使很多夫妻常年聚少離多,嚴重的影響了夫妻感情。一旦雙方感情出現裂痕,一方起訴到法院要求離婚,由於其往往不能準確提供對方的詳細地址,使得法院常常很難通知被告應訴。在這種情況下,法院通過其他送達方式無法送達的,往往只能採用公告送達方式送達應訴通知書和開庭傳票。

此外,有的當事人缺乏家庭責任感,對婚姻無所謂,常常行蹤不定,表現爲不辭而別,獨來獨往,另一方很難把握其行蹤;還有一種當事人是惡意缺席,故意規避法律,不願承擔不利後果,如不想離婚,不想撫育小孩或不想讓對方獲得財產之利益。故意不到庭,造成對方當事人舉證困難,人爲增加法官判決離婚難度;還有的拖延訴訟,迫使對方當事人讓步。

二、離婚案件缺席審理的弊端

1、雙方感情是否破裂難以查明。在缺席審理時,由於被告未到庭,給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質證程序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審判中,法官主要看原告的舉證,不能通過聽取雙方的陳述、辯論並結合雙方提供的證據來判斷雙方夫妻感情是否確已破裂。有時原告爲了達到離婚的目的,往往誇大其詞,甚至杜撰一些不實的事實來證明夫妻感情不和,法官僅憑原告的陳述及其提供的證據確實難以判斷雙方的夫妻感情是否破裂。

2、財產及債權債務狀況難以查明。原告在庭審中提供的財產情況,可能有遺漏,因爲對被告在下落不明期間所得的財產,原告不知情,亦無法查清,更不能提供證據證明。在這種情況下,財產的分割僅侷限於夫妻共同生活期間所得的財產和被告下落不明期間原告所得的財產;同時還可能存在虛假,因爲原告爲了達到多得財產的目的,也有可能隱瞞夫妻關係存續期間的財產。這種情形如果涉及的財產多、數額大,缺席判決後,一旦被告重新出現,新的財產分割紛爭必起無疑。同時,因爲被告未出庭參加訴訟,對夫妻間的共同債權、債務亦無法查清。在共同債務問題未查清的情況下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有可能損害其他債權人的合法權益。

3、子女撫養問題難。缺席審理時,夫妻雙方不能就子女跟誰生活及撫養費的承擔等問題進行協商。當原告不同意撫養子女,對被告公告送達缺席審理時,若判決由原告撫養,而被告又下落不明,對原告來說是不輕的負擔,且對原告不公平;若判決由被告撫養,而其又下落不明,子女的合法權益得不到切實的保護,不利於子女的健康成長。

三、離婚案件缺席審理應注意的問題

1、依法通知被告應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第五條規定“當事人應當在起訴或者答辯時向人民法院提供自己準確的送達地址、收件人、電話號碼等其他聯繫方式,並簽名或者捺印確認”。第十條規定“因當事人自己提供的送達地址不準確,送達地址變更未及時告知人民法院,或者當事人拒不提供自己的送達地址而導致訴訟文書未能被當事人實際接收的,按下列方式處理:

(一)郵寄送達的,以郵件回執上註明的退回之日視爲送達之日;

(二)直接送達的,送達人當場在送達回證上註明情況之日視爲送達之日。上述內容,人民法院應當在原告起訴和被告答辨時以書面或者口頭方式告知當事人”。對惡意缺席的被告,法院可以依法要求其提供自己的送達地址,然後向其郵寄送達訴訟文書,其簽收與否不影響送達的法律效力。對被告下落不明的案件,若用《民訴法》規定的其它送達方式均無法送達的,採用公告送達。自發出公告之日起,經過六十日,即視爲送達。

2、對一方以下落不明起訴離婚的案件,要把查明對方當事人是否確屬下落不明作爲案件審理的重點,因爲查清該事實是確定案件能否適用缺席判決的關鍵。訴訟中對原告提交的證明被告下落不明的證據,因無法質證,不能直接作爲定案依據。審判人員應根據這類案件的特殊性,依職權進行調查取證,除調查覈實原告提供的證據外,還應當調查下落不明一方當事人的近親屬,因爲一方當事人若非下落不明,其一定會和近親屬保持聯繫。如果其近親屬也不知道其下落,那麼結合原告方提供的證據,可認定被告下落不明。在程序上應儘可能保證下落不明一方當事人多渠道獲取通知其參加訴訟的信息,在發出公告的同時,應在下落不明一方當事人直系親屬住所地張貼公告,防止原告採用欺詐手段,騙取法院適用缺席審理。

3、認真審查原告方提供的證據材料。由於離婚案件不同於一般案件,離婚糾紛除涉及當事人的人身和財產關係外,還涉及婚姻家庭的穩定,具有較強的社會性。婚姻關係的穩定與否,直接影響社會的和諧穩定。所以,在審理涉及一方下落不明的離婚案件時,對原告提供的證據要認真細緻地進行審查。特別是涉及到夫妻感情破裂的證人證言,應該通知出具證言的證人出庭作證,並覈實其證言的真實性。對共同財產、共同債權債務,最好通過當地基層組織調查覈實,在無法查清時,應暫不處理共同財產、債權債務問題,待下落不明一方當事人出現後再行處理,充分保障下落不明一方當事人的訴權。同時,加強與下落不明一方當事人親屬的溝通,儘量減少日後可能出現的纏訴。對被告惡意缺席的離婚案件,審判人員要耐心做被告的思想工作,爭取讓被告到庭參加訴訟。對被告明確表示不到庭參加訴訟的,應要求被告出具對婚姻、財產分割及孩子撫養的書面意見或將其意見記入筆錄,或採取就地調解或到案發地開庭等措施,解決被告不到庭參加訴訟的問題。

4、妥善處理子女撫養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規定父母有撫養子女的權利和義務。實踐中因被告未到庭,對於子女應由誰來撫養,人民法院認定的難度較大。對被告惡意缺席的離婚案件,一般可根據子女目前撫養的現狀,判決子女由原告或被告撫養。對被告下落不明而判決離婚的案件,原告有先行撫養子女的義務。在這種情況下,應當判令子女由原告攜帶撫養;若夫妻有共同財產的,可將被告方應得的共同財產份額作價後交付原告抵作撫養費,多餘部分也可交由原告保管,待被告出現後主張權利時,再由原告交還給被告。若沒有什麼共同財產,可判令被告負擔部分撫養費,待其出現時再申請執行,被告如有異議時則可由被告另行主張。這樣判決既不會影響被告事後再主張要利的訴權,也保持了子女撫養的相對穩定,有利於子女的健康成長,也有利於減少社會矛盾。

5、多做服判息訴工作。很多當事人法律意識不強,法律舉證缺乏,法官有必要就有關法律規定向當事人或其親屬進行釋明。對下落不明的被告重新出現併到法院纏訴的,應當對其進行耐心的疏導解釋,說明判決的法律依據。特別是公告送達的有關規定,說服其服判息訴,同時告知其若有共同財產沒有分割,可另行起訴,若要求撫養

子女並有能力撫養時,告知其另行提起變更撫養權訴訟。

局赴調研報告篇2

一.實習概況

(一)實習的目的

(1)通過在中國工商銀行實習進一步瞭解和鞏固在學校期間所學的各門金融學課程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學會理論聯繫實際,增強自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通過在中國工商銀行的實習,達到學校的社會實踐要求,並在單位指導老師的指導、幫助和教育下,熟悉中國農業銀行的主要經濟業務活動,較爲系統地學習銀行個人金融管理工作和日常業務的操作流程。

(3)通過在中國工商銀行的實習,學會如何更好的適應新的工作環境以及端正自我的學習及工作態度,爲更好的走入社會打下堅定地基礎。

(二)實習單位及崗位介紹

(2)實習崗位: 大堂經理及綜合櫃員

二.實習內容及過程

實習的過程具體可以分爲以下幾個階段:

(一)培訓階段

(1)通過培訓瞭解單位基本情況和機構設置,人員配備,企業文化和營業網點安全保衛等。

(2)學習掌握人民幣的基本方法,鑑別鈔票真僞的主要方法和數鈔的基本技巧及零售業務技能操作的訓練。學習銀行卡及基本知識。

(3)學習銀行的基本業務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銀行的儲蓄業務如定活期一本通存款、整存整取、定活兩便、教育儲蓄等。銀行的對公業務,如受理現金支票,轉賬支票,簽發銀行匯票等。銀行的信用卡業務,如貸記卡、準貸記卡的開戶、銷戶、現金存取等;聯行業務;貸款業務等。

(3)學習銀行會計覈算方法,科目設置與賬戶設置,記賬方法的確定等。區別與比較銀行會計科目賬戶與企業的異同。

(4)學習外匯英語及中行櫃檯營銷技巧與服務禮儀。並進行零售業務的綜合操作測試。

(二)實習階段

(1)跟支行主任學習相應的理論基礎知識及銀行相關各種文件

(2)跟綜合櫃員學習銀行基本業務操作

(3)跟大堂經理學習大堂營銷技巧及解答客戶諮詢

(三)實習內容

(1)在銀行大堂和顧客接觸,瞭解和滿足他們的需求;

在銀行大堂跟着大堂經理學習,大堂經理是連接客戶、高櫃櫃員、客戶經理的紐帶,因此首先就得學習櫃面相關知識,才能更好的解答客戶問題,引導客戶辦理相關業務,維持大堂秩序,減輕櫃員的工作量,提高整體服務效率。營業中的禮儀主要有四大內容:解答客戶問題、營業中分流客戶、維護大堂秩序、適當理財產品的營銷。在此段時間我學會了如何跟顧客進行溝通,如何使顧客對我們的服務感到滿意,另外還有就是要盡心盡力地去幫助他們,例如是幫助他們填寫單據或是教他們正確使用自動櫃員機。

(2)做一些打雜的小工作;

如分類書信,打word文檔和excel表格,使用excel公式計算,折對賬單等等。雖然是些小工作,但也讓我學習了很多。

(3)到營業部學習,瞭解銀行的基本業務及其流程; 營業部的主要職能:

① 負責辦理總行對外經營的各項業務;

② 負責辦理本行內現金餘缺調劑;

③ 負責全國及全省特約電子匯兌業務的數據收發、資金結算、大額支付系統業務及同城清算;

④ 會同相關部門,開辦新產品、新業務試點,協助做好新產品推廣培訓。

⑤ 擬訂資金營運相關制度和操作規程,負責全行資金營運管理,保持適度的備付金比例;

⑥ 負責內部資金利率調整;

⑦ 負責辦理資金拆借、再貸款、貼現、再貼現、轉貼現等業務;

⑧ 負責同業存放、存放同業管理;

⑨ 負責債券市場分析,制定債券市場業務開發規劃,並組織實施;

⑩ 負責建立和完善資金交易業務臺賬,定期與財務會計部做好債券餘額對賬工作。

局赴調研報告篇3

應用型本科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爲目標的本科層次教育。隨着我國高等院校招生規模的逐年擴大,高等教育也從過去的“精英教育”向“大衆化教育”轉變。本科院校依據招生層次有“一本”、“二本”和“三本”,各層次院校的培養目標不再是過去單一的研究型,一些“二本”和“三本”院校依據自己院校的特點提出了以應用型作爲學生培養目標,以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即:以培養的畢業生能否適應社會需要、是否受到社會歡迎爲衡量辦學質量與水平的重要標誌。因此,作爲應用型本科會計專業課程的設計應充分體現出應用型的特點。

一、會計實踐課程設計的原則

會計實踐課程是體現應用型教育的核心課程,包括會計模擬實驗、實習和畢業設計課程。會計模擬實驗課程是學生在掌握一定的會計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上,在老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將理論運用於實際的會計教學活動。它不僅有助於會計理論教學質量的提高,而且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正確的思維方法及嚴謹的工作作風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會計學科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最好形式。它可使學生把所學的會計理論知識及時轉化爲實際應用能力,爲學生從學校到工作崗位之間架起了橋樑,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徑;實習可分爲校內實習和校外實習,作爲會計課程實踐性環節,是課堂教學的必要前提,也是會計專業學生進行實際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畢業設計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會計專業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個重要綜合性的實踐環節,是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學風和鍛鍊學生獨立工作能力的有效手段。所以,會計實踐課程應按應用型本科的培養目標、會計專業的學科結構和社會對會計專業知識的要求等重新設計,而不能照搬普通本科,以充分體現應用型的特點。

(一)體現應用型本科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

應用型本科專業的培養目標通常表述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面向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事業第一線,從事會計管理與覈算領域工作,具有管理、經濟、法律、心理學專業基本知識、具有會計學的基本理論和較強實踐能力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應用型人才是具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自學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方面綜合能力的人才。而要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會計實踐課程在課程體系上、課程的內容上和教學的各個環節上都要體現實踐性,強調應用型和創新性,以達到培養具有會計學的基本理論和較強實踐能力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的需要。

(二)體現會計學專業的學科知識結構

會計學專業的學科知識結構主要由會計學專業課程構成,而會計學專業課程是由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三部分構成。其中:會計專業基礎課程主要構築會計學專業理論框架、提供會計學專業技能和方法的經濟管理相關課程。主要包括:管理學原理、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統計學等;會計專業核心課程是指涵蓋系統的會計學專業基本理論和專業技能知識的有關課程。主要包括:會計學基礎、財務會計(中、高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會計信息系統、審計學、財務管理等;會計專業選修課程是上述兩者之外的會計學其他有關課程。主要包括:金融學、金融企業會計學、預算會計、戰略管理、稅收會計等。會計學專業課程的設置直接反映了會計學科建設的完善程度、會計理論框架的系統性程度,最終影響會計學專業高等教育的效果和未來專業人才的專業素質和綜合技能。因此,會計實踐課程內容的設計一定要體現會計學科的知識結構,要確保在專業基礎知識、專業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進行設計,使會計實踐教學真正起到會計課堂理論教學的延續、補充和深化的作用。

(三)體現社會對會計專業知識的要求

隨着市場經濟的逐步發展,社會對會計人員專業知識結構、層次的要求也處在不斷變化之中。爲了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會計實踐課程內容不能一層不變,應設置適應社會需求的課程內容,培養能適應國際國內會計發展需要的應用型會計人才。

二、會計實踐課程體系的設計

會計實踐課程體系的設計要滿足應用型本科培養應用型人才目標的要求,建立會計實踐課程體系要在會計理論得到保障的情況下進行。

(一)提高會計實踐課程的比重

由於會計學科知識更新的加快和實際情況的千變萬化,會計專業畢業生只有既具備紮實的會計專業理論知識,又具有會計專業的實踐技能,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作用。因此,在設計實踐課程內容時,1.在強調實踐教學的內容的同時不能忽略會計理論的教學;2.提高會計實踐課程的比重。在制定課程規劃、教學計劃時,應將會計實踐課程的比重由過去的1%提高到3%以上。轉貼於

(二)建立多學科和多環節會計實踐課程體系

1.建立多學科會計實踐課程體系。會計實踐課程不再設置過去的一門會計試驗課程,而是取代多學科會計實踐課程。主要包括會計學基礎、財務會計、成本會計、會計報表分析等能力訓練課程和審計學、財務管理、管理會計等案例分析實踐課程。2.建立多環節會計實踐課程體系。建立包括模擬實驗、實習和畢業設計等多環節會計實踐課程。

三、會計實踐課程內容的設計

科學、合理地設計會計實踐課程的教學內容是良好教學效果的可靠保證。會計實踐課程不僅有利於學生逐步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而且有利於對所學知識全面系統的理解,達到系統掌握、融會貫通的目的。設計實踐課程內容時應採用單項實踐和綜合實踐相結合、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踐相結合、綜合畢業設計等形式。具體設計如下:

(一)設計單項實踐課程內容

單項實踐課程內容以理論教材章節爲試驗單位,按理論進度分別組織實踐,內容包括會計學基礎、財務會計、成本會計、會計報表分析等專業能力試驗課程。比如,會計學基礎試驗,在《會計學基礎》課程學習完之後,安排2周時間的單項實踐。其內容包括如何填制和審覈原始憑證,編制、審覈和傳遞記賬憑證,登記賬簿,更改錯賬,編制簡單的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等實踐內容。其目的是提高課堂理論教學的效果,使會計理論與會計實踐很好地結合,使學生對會計覈算的基本方法有更深入的瞭解和掌握。

(二)設計會計綜合實踐課程內容

會計綜合實踐課程是將幾門課程的知識融合在一起進行的實踐,目的是達到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如《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課程可採用單項實踐和綜合實踐相結合的形式,在學習《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時分別安排單項實踐。在《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兩門課程都學習完之後,安排2~3周的時間重點進行工業企業的綜合會計業務實踐,實踐的目的是熟悉企業會計賬簿的登記、成本的核算和會計報表業務。試驗的內容一般選用一個工業企業12月份的業務進行試驗。實驗時只提供原始憑證,要求根據所提供的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年終結賬和編制會計報表等一整套會計處理業務,以培養學生的動手和應用能力。

(三)校內和校外實習相結合的方式

學生在完成《財務管理》、《管理會計》、《審計》等課程的學習之後,應先安排3~4周的時間讓學生帶着任務到企業,重點實習、掌握《財務管理》、《管理會計》、《審計》等課程內容,目的是真正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然後回到實驗室,安排1周的時間,利用財務會計和成本會計的模擬資料和實驗結果,進行財務分析和審計,並指出該企業在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並運用管理會計的知識,提出管理建議。

(四)畢業設計環節的內容設計

應用性本科會計專業的畢業設計以畢業論文的形式,要求以調查報告或具體分析某個企業或某行業會計、管理、審計等的具體問題或者具體設計某企業的會計制度等爲內容,培養學生運用所學專業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及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培養學生刻苦鑽研、勇於創新的精神和認真負責、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四、會計實踐課程教材的設計

應用型本科教材建設應當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目前,市場上會計專業應用型系列教材尚未形成,許多應用型本科學院仍然沿用偏重研究型的教材。這些教材強調的是系統性和完整性,注重理論知識,缺乏實際操作內容。而且,教材的難度過深,不利於學生消化吸收。因此,筆者認爲,設計一套適合會計專業應用型系列教材是當務之急。

(一)組織有教學經驗、直接從事應用型本科教育的老師參與編寫體現應用型特點的會計專業應用型系列教材

包括《會計學基礎》、《財務會計》、《高級會計》、《審計學》、《財務管理》、《成本會計》、《管理會計》等課程,並配備相應的習題、實訓、案例教材。教材的內容應體現應用型本科的時代性,在編排上,打破研究性教材從“總論”、“概念”、“論述”到“案例”的套路,建議從“案例”入手,在章節的編排上要先易後難,這樣的教材更適合應用型本科學生的學習。

(二)對輔助教材——習題、案例和實訓,應緊密結合實際,體現實際操作方法

選用有代表性、時代性的典型案例,根據實際情況可每年更新教材內容。

總之,教材應服務於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體現時代性,並適合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辦學特色。

局赴調研報告篇4

去年來,全省各級教育內部審計機構和廣大審計人員認真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各項審計方針政策,緊緊圍繞教育改革和發展這一中心任務,積極開展各項審計業務,及時發現和糾正經費開支和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在堵塞管理漏洞,防範經濟風險,強化內部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職能部門作用,取得了明顯的工作成績,促進了全省教育事業的健康、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同時,教育內審工作也暴露出一些不足與問題。近日圍繞全省教育內審情況特別是聯動工作機制實施情況,我們開展了調研活動,現將調研情況總結報告如下:

一、市教育內審基本情況及現階段實施聯動機制取得的成效

(一)基本情況

教育內部審計工作逐步納入各級各類教育部門的重要工作日程,主要領導非常重視教育審計工作。各基層教育機構的內部審計機構多數在一把手的直接領導下開展工作,已基本形成覆蓋各級各類教育機構的審計工作網絡。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類學校從各方面採取得力措施,不斷加大教育審計工作力度,加速推進教育系統內部審計工作各項改革,在教育審計工作的領導體制、規章制度、理論研究以及隊伍建設等方面均作出了積極有益的探索和實踐。總之,教育審計工作取得了新的進展。

(二)取得的成效

1.上下聯動,創建審計新制度

①組織制度:機構健全,保持部門獨立性。

縣(市、區)教育主管部門和各普通高校普遍設立了獨立的審計機構或設有內審職能,配備了專、兼職的審計人員。截止20xx年末,市屬所普通高校中,設有內審獨立機構的所,設有內審職能的所。各市(縣)設有內審機構的個,設有內審職能的個,其中部分縣市區的縣和區設立了獨立的審計科。全市教育系統已有專職審計人員人,兼職審計人員人。

爲不斷提高內審人員業務素質,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高等學校內審機構每年都有計劃地安排審計人員參加各種類型的業務培訓。去年來,先後舉辦了期經濟責任審計、計算機審計、基建工程跟蹤審計等培訓班,培訓審計人員人次。通過培訓,不僅爲審計人員提供了學習交流的機會,而且大大激發了教育內審人員幹專業、學專業、鑽研專業的熱情,也有效促進了教育審計工作質量的不斷提高。並且實行了內審委派制度(交叉審計),不同單位之間進行交叉審計,起到了相互監督、相互協作、相互交流的作用。

②工作制度:教育內部審計制度日趨完善

爲規範內部審計行爲,促進教育內部審計工作開展,全市各級教育內審機構從建立和完善內部審計制度入手,不斷規範內部審計行爲。各市教育局、各高等學校也結合自身實際制定了相應的規章制度,對規範內部教育審計行爲、提高內審質量和依法、依規審計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是實行定期輪審,定期輪流審覈財務和會計覈算制度執行情況,審覈財務收支是否符合規定;定期審覈資金、資產的真實性、安全性,規範資金往來情況及各項借款情況;變事後向事前審覈轉變,變事後向事中審覈轉變,關口前移,以便及時發現隱患,排除隱患苗頭;二是實行審計調查制度,審計調查組建立和堅持執行審計工作中的一系列制度,包括調查座談、走訪,收集資料範圍、內容、重點、標準、調查工作日記、記錄、底稿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其中最重要的是調查組情況碰頭分析討論會議制度。每個成員定期不定期及時討論調查發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從而提高調查的效果。以制度保障促進審計調查工作的質量、效果。

③信息管理制度

充分運用審計軟件、校園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積極開展計算機審計,實現審計手段和審計方式的現代化,不斷提高教育內部審計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同時,爲了調動審計人員做好審計信息工作的積極性,提高審計信息、審計科研工作的質量和水平,更好地爲領導科學決策和指導工作服務,制定了信息管理制度。制度中對信息的調查、信息的報送、信息的宣傳、信息數據庫建立考覈等進行了比較祥盡的規定。並且,建立了信息檔案管理制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做好審計檔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編研工作。

2.審計科研方面

一是與省級論文評選進行對接,開展市、縣論文評選,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全方位提升審計科研水平。進一步建立健全了科研工作考覈和激勵機制,成立課題評審委員會,實行審計理論研究課題招投標和評審制度,調動科研工作積極性,擴大科研成果的推廣應用。二是實行科研人員與業務人員、理論研究與政策研究、科研與調研相結合。我們組織審計科研活動,要形式多樣,既要組織專業人才組成課題組,對重點課題進行攻關,又要堅持發動羣衆、廣泛參與的原則,採取課題招標、舉辦論壇、開展徵文和論文評選、舉行專題報告等方式,吸引廣大審計人員參與審計理論研究,爲羣衆性的科研活動提供多種參與平臺。三是注重課題立項和結項兩個環節,採取措施控制項目研究過程,從嚴管理重大課題的研究工作。

3.審計理念的轉變

科學發展觀的提出,不僅會帶來經濟發展模式和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也勢必帶來工作思路和工作重點的根本性轉變。教育內部審計工作適應這一根本轉變的需要,必須及時更新、調理依法審計理念,轉變原有的思維定式和思維方法,打破原有的一些不適應形勢發展的習慣做法,創新教育內部審計新思路。

一是由查錯糾弊轉爲諮詢服務

傳統審計向管理效益審計延伸是內部審計發展的必然要求。傳統的審計工作側重於查錯防弊,這種方法屬於消極防禦,只能起到亡羊補牢的作用。這種事後檢查糾正的做法不能起到堵漏作用,而且無法彌補已經造成的損失,單位在整改過程中花費大量精力,但效果甚微,不能杜絕屢查屢犯的現象,審計成果很難爲單位接受。隨着財務管理制度的不斷完善,財務會計的查錯防弊是財務部門自身的一項職責,除專項審計外,審計部門無需作重複檢查。在這種審計資源匱乏的條件下,仍然延續傳統審計,生產經營管理中的風險不能及時發現,內部審計的作用很難發揮出來。內部控制審計和管理效益審計則彌補了這些不足,它側重於爲管理提供諮詢和服務,使內部審計工作領域更加開放。因此,由傳統審計向內部控制審計和管理效益審計轉型,是內部審計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是由校方被動審計轉爲主動要求審計

過去,校方被動審計,對審計有一種本能的反感,認爲是在“找麻煩”和“過不去”。隨着法律法規的逐步健全,各項規章制度不斷完善,管理法制化、制度化、規範化的實施,現在認識提高了,觀念轉變了,校方主動要求審計。因爲,他們認識到,通過轉型,開展控制、管理和風險審計,內部審計可以幫助經營者改善控制、經濟運行過程和風險管理,發現風險因素,剔出無效、低效和浪費,挖掘增值潛力,保證單位以一種有效的運作方式實現目標。審計的目的不僅僅是發現問題,更重要的是幫助單位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具體可行的改進措施,進一步加強和改善管理,審計的內容得到拓展。可以看到,內部審計工作轉型是提升內部審計地位和充分發揮內部審計作用的啓動平臺。

二、進一步推進聯動工作機制建設的訴求及對策

(一)進一步推進聯動工作機制建設的訴求

一是有利於實施“科教興省”、“教育強省”戰略。近年來,我省積極實施“科教興省”、“教育強省”戰略,出臺了一系列保障教育改革促進教育發展的政策措施,注重內涵建設,提高教育質量,不斷加大教育投入。同時,隨着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學校辦學自主權的逐步擴大,各級各類學校經濟活動日趨頻繁,對外交往日趨密切,資金運行日趨複雜,面臨的資金風險也越來越大。進一步推進聯動工作機制建設,建立省、市、縣條管教育內部審計工作網絡,條塊結合,上下聯動,左右側應,形成整體行動的工作格局。二是有利於各級教育內部審計機構日常監督。全省各級教育內部審計機構緊緊圍繞本單位中心任務,積極開展各項審計工作,在強化規範管理,防範經濟風險,提高資金效益,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從總體上看,教育內部審計工作還不適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形勢要求,審計工作進展不平衡,審計基礎薄弱,審計覆蓋面不廣,審計職能需要進一步強化,審計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在一些教育部門和學校逐步暴露出一些教育資金使用不合理、管理不規範甚至出現嚴重違規違紀等問題。進一步推進聯動工作機制建設,可以有效幫助各級教育內部審計機構發揮作用,處理問題。三是有利於內部教育審計長效機制的建立。審計是管理監督控制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衛士”,是經濟運行的“免疫系統”。進一步推進聯動工作機制建設,上下層次審計部門經常協同作戰,整合力量,加大力度,能夠大大加強教育內部審計工作,充分發揮其特有的控制及防護功能,對促進制度的完善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防止各類違規問題及職務犯罪的發生,維護教育經濟秩序健康有序運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齊抓共管,共同監督,確保內部教育審計長效機制的建立與完善。

(二)進一步推進聯動工作機制建設的對策

1.建立與聯動審計體系制相適應的保證機制

切實加強對教育內部審計工作轉型的組織領導,確保轉型順利推進。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類學校要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關於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建立健全內審機構,有計劃地補充和充實內部審計人員,保持審計機構和隊伍的穩定。要建立健全與轉型要求相適應的內部審計規章制度,使審計轉型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抓好內審人員的繼續教育,儘快培養一批既熟悉審計業務,又掌握計算機、法律、管理、工程技術等知識的複合型業務骨幹。內審人員要加強現代審計理論和專業知識、技能的學習和培養,儘快適應內部審計工作全面轉型後工作要求。同時,要加大專項資金投入,保證相應的審計經費和設備。

2.加強指導與管理,實現各級內審部門全面聯動

健全工作機制

一是建立聯動內審聯席會議制度,即建立由省、市、縣三級內部審計部門參加的聯動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會議,研究制定審計計劃,交流審計情況,解決審計中出現的問題。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省教育廳審計機關,聯席會議每半年至少召開一次。聯席會議的職責。聯席會議對審計機關提交的被審計單位的整改情況分別進行審議,提出審議意見;分析審計整改難點,提出重點督辦事項,落實審計整改責任;對被審計單位存在的普遍性、傾向性問題,從體制、機制、制度上提出解決問題的意見和建議。聯席會議議定事項的落實。根據聯席會議意見,審計機關將審計整改到位、效果較好的被審計單位的整改情況報本級政府審批銷號,會同有關部門對聯席會議提出的重點督辦事項,加強督查;聯席會議成員單位按照各自職能,對議定的其他事項積極抓好落實。

二是建立審計情況必報制度。上審下面項目、上級審計機關佈置的項目以及一些重點項目審計情況,要無保留地向上級審計機關報告,不得隱瞞、漏報、少報問題;建立審計工作必報制度。對審計項目的管理、審計隊伍建設、文明創建等工作情況,包括基層審計局班子建設的情況要及時、真實、準確地向上級審計機關報告,信息要高度暢通,實行重大事項必報制度,基層審計局日常工作中的重要情況和突發性事件要及時向上級審計機關報告。

三是強化考覈,獎懲兌現年初制定內審工作計劃,對內審任務實行指標分解,明確業務科室工作職責和內審機構項目要求及內容重點、完成時間、年終進行考評獎懲等。針對內審力量相對不足單位,審計機關幫助參與內審並且負責具體指導,總結內審工作經驗,以點帶面,全面推進我區內審指導和管理工作。同時,加強內審考覈機制。完善內審工作考覈評比辦法,加強考覈力度,年終採取內審機構自查、互查與審計機關組織檢查相結合方法開展評優活動,針對我省在內審理論和實務研討中的薄弱環節,加大對內審論文、內審信息、內審成果轉化利用、內審先進典型的做法、經驗的總結提煉等在內審工作考覈中的比重,不斷提升我省內部審計工作質量。

3.加強審計質量管理,提升聯動審計工作的成效

交流信息資源,降低審計成本。在交流信息資源的過程中,重點抓好三個方面工作:一是“網絡化”,逐步將審計信息資源數據庫與相關政府機關、金融監管部門聯網,實現信息共享。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儘快實現國家審計機關之間、政府及有關部門與審計機關之間、審計機關與被審計單位之間的聯網,建立起一個內外交流、上下溝通的信息渠道,確保審計機關的信息暢通;二是“數字化”,加速實現審計信息資源的電子化,信息化,建立審計信息資源數據庫。更加方便、快速、高效地進行相關信息的檢索、查詢及傳輸,以促進審計信息資源的更深層次應用。三是“公開化”,在審計機關內部設立查詢部門,試行有限度公開審計信息資源的查詢、披露機制。從事不宜聯網共享的審計信息資源的查詢工作,同時動態維護、刷新審計信息資源數據庫的運行,保障聯網數據的正確傳輸。以網絡爲基礎,搭建信息交流平臺,用於審計機關及時發佈各種審計信息,給審計人員經常性的相互交流各種信息提供場所,促進審計人員合作交流與資源共享。

整合審計信息資源。全省審計機關要把實現審計信息資源共享,提高資源共享的信息化水平,作爲整合審計資源的重要措施。重點抓好兩個方面:一是通過加強局域網建設,大力推廣無紙化辦公,建立被審計單位數據庫、法規信息庫、審計檔案資料庫等各種數據庫,促進各種審計資料全方位的整合和充分利用。二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儘快實現同級審計機關之間、政府及有關部門與審計機關之間、審計機關與被審計單位之間的聯網,建立起一個內外交流、上下溝通的信息渠道,確保審計機關的信息暢通。

交流人力資源,發揮聚合效應

人力資源是審計資源的主體,是第一資源。基層審計機關普遍存在審計人員數量不足,審計人員結構不合理的現象。按照目前我省機關機構改革要求,基層審計機關大幅增加編制顯然是不可能的,其出路就在於科學整合人力資源,即大力加強學習教育培訓,着力提高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以審計人員素質和技術裝備水平的提高、審計人員結構的改善,彌補審計人員數量的不足和知識結構不合理的缺陷。第一,建立審計人員終生後續教育機制。首先,堅持揚長避短和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集中人員分層次、分專長進行培訓,提高審計人員綜合素質;其次,通過審計業務交流,分析典型案例和召開理論研討會等方式,來提高審計幹部的業務水平。第二,建立精心培養的育才機制。採用“請進來,送出去”辦法,積極引進各種專業技術人才,通過“傳幫帶”,使審計人員的知識面得以拓寬,知識層次得以加深,從而帶動了審計人員整體素質的提高。此外,還可採用“以審代訓”的方法,鼓勵審計人員積極參加省或市定項目的審計工作,不斷豐富審計人員的工作經驗。第三,確立科學安排審計人員的機制。建立“因人定項”和“因事擇人”的管理機制,徹底打破目前行政科室人員管轄,根據每個人的優勢,重新組成審計組,形成行政管理與業務管理的適度分離;其次,還可以加強審計人員的內部流動,使審計人員能全面掌握審計業務知識,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交流技術資源,提高審計效率。整合審計技術資源。隨着知識經濟時代和信息社會的到來,傳統的審計技術手段正面臨着現代審計手段的挑戰。整合審計技術資源,就審計的發展趨勢來看,是整合審計資源中層次最高、難度最大的環節。特別是對基層審計機關,有很大的侷限性,結合我省審計機關的實際,在交流技術資源中,要着重抓好“三個結合”。

第一,傳統審計手段與計算機審計相結合,在手工審計與計算機審計兩種手段的整合中求效率。

第二,傳統的審計技術與現代審計技術相結合。使以帳項基礎審計爲主的經驗式審計方法,逐步轉向制度基礎審計、風險導向審計,以業務循環審計方法逐步取代傳統的分項審計方法,避免不同的審計人員對同一審計項目的交叉審計,提高審計效率。

第三,是審計基礎理論創新與審計實踐運用相結合。審計基礎理論研究要十分重視解決通用性研究和個別性研究的關係,理論研究的多樣性和針對性的關係,注重經驗的積累、總結和分析,用審計理論研究的成果指導審計實踐,使審計基礎理論創新作爲最先進的審計資源,在審計實踐活動中體現出更大的資源價值。

局赴調研報告篇5

一、前言

大四的第一個學期,我們的第一個設計方案是博物館,設計前做大量調研工作,做此報告。

一座城,一座博物館。如今的博物館已成爲現代文明的重要標誌之一,在社會中的地位愈來愈重要,並廣泛的深入到現代生活中。與其他建築不同,博物館建築是一種獨特的建築形式。設計他的時候,既要考慮功能的複雜性,但更重要的是要宣揚他所呼喚的獨創性,換句話說,他是一類有靈魂有主題有概念的建築。 博物館是徵集、典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實物的場所。並對那些有科學性、歷史性或者藝術價值的物品進行分類,爲公衆提供知識、教育和欣賞的文化教育的機構、建築物、地點或者社會公共機構。博物館是非營利的永久性機構,對公衆開放,爲社會發展提供服務,以學習、教育、娛樂爲目的。

調查的目的及意義

通過實地調研和網絡調研,進一步瞭解博物館的概念,構造及分類,把握博物館建築設計的主要特徵及設計要素,功能分區功能,切身瞭解空間要素對於博物館這類公共建築的重要性,從而進一步增強自身對空間的分佈,流線組織,構思創意,對於博物館設計靈感的啓發。從而爲我們做博物館設計打下一個初步的基礎。

調研地點:吉安市博物館(新館)

調研時間:

二、實地調研

依照老師教學進度的安排,我於9月4日去到吉安市博物館進行調研。 吉安市博物館簡介:

吉安市博物館是與城市規劃館聯合建設的建築體,該建築位於吉安市城南新區秋桂路西、文體路南、文忠路北,總用地面積約爲35畝,總建築面積14000平方米,總造價8400萬元。其中,市博物館建築面積爲8000平方米。是對外展現吉安悠久歷史和璀璨文化的窗口。設有基本陳列展覽廳、專題陳列廳、臨時展覽廳、多功能演播廳、文物庫房、貴賓接待室、文物研究室、文物攝影室、文物修復室、安全監控室、觀衆服務部等設施,是一座規模較大,功能設施較爲完善的現代化博物館。

調研內容:

1, 分析博物館建築平面的特點以及採用的方式。

2, 博物館的建築風格以及建築的特徵。

3, 合理解決客流,貨流等幾種不同的功能流線。

4, 正確處理建築主次入口與城市道路的關係。

5, 建築公共休息空間是否體現對人的關懷?人流引導﹑空間環境﹑服務設施等是如何進行處理的?

6, 各個陳列室如何進行組合?人流是否順暢?有否走回頭路?在流線上是否能全部欣賞到展品?

7, 陳列室內部陳列布置怎樣? 是否方便觀賞 ?

8, 陳列室的室內空間環境怎樣?採光口如何處理?如何避免發生眩光現象?

吉安博物館,當我一到那兒,給我的感覺就是雄壯,震撼,外表面以白牆瓷磚爲主,給人一種乾淨利落的感覺,左側的方柱直插雲霄,更是令人肅然起敬。到了裏面,果然沒讓我失望。

1, 分析博物館建築平面的特點以及採用的方式。

博物館以進入後的門廳爲中心,門廳設置爲三層的中庭,進入就給人一種磅礴的感覺,左側爲他的展覽區,主要展現吉安的歷史文化,一樓依次參觀順序爲吉安簡史館、青銅館、吉州窯、廬陵文化展示館和程中新中國畫館,以環形流線參觀,參觀完後便可乘電梯進入二樓。電梯設在門廳旁邊。具體的請看下圖平面佈局。館藏品在右側,有獨立的電梯和樓梯,不與參觀流線交叉,不開放物業、衛生間和辦公位於博物館的右後位置,後面有單獨的疏散樓梯,通向博物館的次入口,還有一個樓梯位於右側走廊盡頭,通向建築物的南面,館藏品區也有樓梯和單獨的物梯,北面爲吉安城市規劃展覽館。

南面樓梯

最裏面那個門爲西側樓梯

廁所的無障礙廁所單獨設置,體現對殘疾人的關懷。

2. 建築風格如何體現博覽建築特性?

回顧古代的博覽建築,給人的感覺通常是一種古板和冷冰冰的印象,僅僅象是一個裝了物品的方盒子,同時也給人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讓人感覺這是少數人才能享有的特權。隨着社會的進步,這種封閉的格局逐漸被打破,開放的公共空間吸引了普通民衆的目光,博覽建築的功能也得到了更好的發揮。

按傳統的思維方式理解,博覽建築應該以展品爲主,但是如果忽略了人的感受和反應,展示就達不到很好的效果,這也違背了博覽建築設立的初衷。既然關注的是人,就首先要清楚人的尺度,然後根據人體工程學的相關要求進行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