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靠譜的服務調研報告多篇

靠譜的服務調研報告多篇

靠譜的服務調研報告篇1

一、xx市服務業發展情況

(一)基本概況

近年來,xx市服務業快速增長,規模迅速擴大,結構不斷優化,質量逐步提高,有效促進了xx市產業結構的調整、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中心城市功能的增強。

1、從產業規模看,增加值持續快速增長,在經濟結構中居主體地位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xx市服務業增加值比重總體上呈逐步上升之勢,1992—20xx年年均增長14.8%,1994年超過第二產業,1998年開始超過50%,居主體地位,20xx年開始超過55%,近年來一直保持在57%—58%。20xx年廣州服務業實現增加值4849億元,比上年增長13.6%,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爲59.02%,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4.6%。

2、從行業結構看,傳統流通業有較大優勢,現代服務業發展迅猛

20xx年,xx市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佔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超過三分之一,顯示xx市傳統流通業仍然居於華南地區物流中心和商貿中心地位。現代服務業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金融業發展態勢良好,增勢突出,增速均高於服務業平均增速。

3、從經濟類型看,民營經濟佔主體地位

從經濟類型分佈看,xx市服務業以民營經濟爲主,20xx年服務業中民營經濟增加值達到20xx.66億元,所佔比重爲41.67%,國有服務業規模僅次於民營類,外資服務業規模居第第三。

4、從資金投向看,基礎設施投入不斷加大,重點項目帶動作用明顯

20xx年,xx市第三產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655.5億元,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爲78.66%。近年來xx市投向服務行業的主要項目包括地鐵、機場、港口、大學城等。目前全市已開通4條地鐵線路,總運行里程116公里。新白雲國際機場20xx年投入使用,目前,年旅客吞吐量超3000萬人次,年貨郵吞吐量80多萬噸,共有48條國際航線,111條國內航線,連通全球五大洲的128個城市,其中國外通航國家和地區21個,國外通航城市35個。廣州港南沙港區加快建設,累計投產的深水泊位已達到xx個。從20xx年開始,廣東省、xx市共投入近300億元建設廣州大學城。目前大學城已成爲12萬多學生和3萬多高科技產業從業人員求學、創業的家園,集中了國內最先進的科研教學設施,資源高度優化整合,相當於一箇中等規模的城市。

(二)xx市服務業的主要特點

一是以服務業爲主導的都市型產業結構初步建立,圍繞推進城市功能向金融中心、商貿中心、信息中心、文化中心、交通中心等綜合服務功能轉變,全市產業發展重心向第三產業轉移,第三產業佔gdp的比重在全國大城市中僅次於北京,初步建立起以服務業爲主導的產業結構。

二是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基本形成,通過發展先進製造業,促進第三產業加快發展,通過第三產業尤其是生產性服務業快速發展,帶動了工業及高新技術產業發展,20xx年二、三產業的貢獻率分別爲38.94%和59.02%。

三是產業佈局集聚化功能不斷強化,中心城區服務業集聚發展,其中中心城區的金融業、交通運輸郵電業快速增長,會展業也陸續培育出廣交會、廣博會、留交會等一批知名品牌。

(三)xx市服務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儘管廣州是國內服務業最發達的三個領銜城市之一,但創新能力和資源配置功能比較落後,廣州排名第一的服務行業比較多,但主要集中在交通運輸、批發零售、餐飲、居民服務等多屬於勞動密集型的傳統服務業範疇,金融業、cbd建設以及總部經濟的落後成爲制約廣州發展的重大瓶頸。

1、總部經濟相對落後。金融功能是一個城市資源配置能力的核心體現,但是,廣州金融保險業從業人員較少,增加值佔gdp比重較低,遠遠落後於北京、上海、深圳等20%的水平,北京、上海吸引的外資金融機構分別爲廣州的2-3倍。金融中心功能的偏弱對廣州綜合服務功能形成了致命打擊。

2、資源豐富但創新能力不足。廣州是人才和教育強市,高校和科研機構衆多,智力資源豐富,但發表科技論文和專利產出不僅大大低於北京、上海,甚至低於深圳。作爲創新能力最標誌性的指標,廣州高新技術產業無論是規模還是比重,均大大低於上述三個城市。

3、cbd建設進展緩慢且分散。國際大都市的功能及其能級集中體現在cbd(中央商務區)的建設水平上,上海、北京的cbd建設已經取得很大成績,而廣州的cbd建設進展緩慢,並且空間上也十分分散,成熟度、產業集聚度和配套設施不足,功能建築面積及其租價、吸引高級功能主體的數量以及cbd所產生的產值都還處在較低的水平。

(四)xx市服務業發展重點和主要措施

xx市近年來陸續出臺了《關於加快服務業發展的意見》和《xx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決定》等綱領性文件,確立以服務業爲主體的產業結構調整主攻方向,要建立以現代服務業爲主導、服務經濟爲主體的現代產業體系,確定了xx市服務業發展實行“三步走”戰略目標,即到20xx年,服務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60%,其中現代服務業佔服務業的比重爲75%,服務業增加值增長速度超過地區生產總值和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速度,形成以服務經濟爲主體的產業結構。到20xx年,服務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產總值比重達到65%,其中現代服務業佔服務業的比重爲80%,形成一批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和增長極,產業集羣效應顯著增強,中心城市集聚輻射和綜合服務功能整體躍升。到20xx年,服務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70%,總體達到中等發達國家先進城市服務業發展水平。xx市服務業的發展重點圍繞以下八大產業展開:

1、金融業:努力建設“四個中心”,即輻射全省和泛珠三角的區域性銀團貸款中心;輻射全省和泛珠三角的區域性人民幣結算支付中心;輻射全省和泛珠三角的區域性保險市場中心;輻射全省和泛珠三角的區域性產權交易中心。爭取中央批准賦予廣州地區金融機構享受比照上海、深圳的所得稅政策;爭取中央批准賦予廣州金融改革和金融創新試驗權(例如在廣州設立某些商品的期貨交易所)。

2、物流業:到20xx年初步建成整合珠三角、服務華南、輻射大西南和東南亞、面向全國和全球、國際國內雙向物流整合和海陸空物流相結合的中國南方國際現代物流中心。全市物流成本佔gdp的比重下降到13%左右,第三方物流佔物流市場的比重達到23%左右,使現代物流成爲xx市主要基礎產業和重要支柱產業之一。

3、會展業:將以籌辦20xx年亞運會爲契機,以建設廣州國際會議展覽中心(第二期)、完善配套設施爲切入點,基本實現“場館現代化、品牌專業化、管理規範化、運作市場化、服務國際化”,把廣州建成亞洲主要會展城市、國際會展中心城市。

4、中介業:在行業協會中推行“自願入會、自理會務、自聘人員、自籌經費”制度。同時,將制定《xx市行業協會(商會)管理辦法》或《促進xx市行業協會(商會)發展的意見》以規範市場中介組織行爲。引導現有中介機構調整重組,建立綜合信用體系,優化中介服務環境。

5、商貿業:遵循《xx市商業網點發展規劃(20xx-20xx)》,合理佈局和建設大型購物中心適度發展大型綜合超市。大力發展中高級批發市場,創建交易平臺,增強集聚輻射能力。突出發展社區服務型連鎖超市。積極培育一批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大型流通企業。以“食品放心工程”信息系統和各種專業網絡平臺的建設和完善爲突破口,建設電子商務基礎服務平臺。

6、信息服務業:20xx年信息服務業佔生產總值比重要達到5%。20xx年,以軟件業爲支撐、以數字內容產業和電子商務服務爲特色的信息服務業將佔廣州地區生產總值5%,形成服務廣東、帶動華南、輻射東南亞的軟件服務中心、電子交易中心和信息資源中心,推動廣州成爲具有信息時代特色的'現代化大都市。

7、旅遊業:重點開發帽峯山森林公園等旅遊休閒度假工程、廣州國際美食博覽中心等創建中國最佳餐飲旅遊城市標誌性項目、南越國遺蹟等嶺南文化標誌性項目,進一步整合完善紅色旅遊產品和亞運系列旅遊產品,深度開發珠江遊,辦好廣州國際旅遊展銷會,廣州國際美食節等傳統大型旅遊會展、節慶活動。根據經濟條件和發展需要,到主要客源國和地區設立旅遊推廣宣促中心(辦事處)。規範整合各公寓、培訓中心、療養基地和度假村。逐步實現“泛珠三角”旅遊區域一體化。

8、文化業:將重心放在公益文化、文化設施、名城文物、文化產業、文化節會、文化人才六大體系。優化市、區、街、村四級羣衆文化設施網絡。文化館(站)工作人員80%達本科以上學歷。

二、爲實施和實現以上發展戰略和重點,xx市將從以下幾方面採取措施:

1、加強規劃引導和集聚區建設

進一步完善現代服務業發展“十一五”規劃,並形成現代物流、金融保險、信息服務、商務會展、文化創意、服務外包等專項規劃,各區、縣級市也從實際出發做好規劃,促進現代服務業健康有序發展。

加強對全市服務業佈局和用地的規劃引導,制定實施全市服務業功能區規劃,明確各片區主導功能,實現錯位發展。強化珠江新城金融商務區的規劃建設,提升綜合服務功能,突出中央商務區整體意象。高起點規劃建設廣州科學城、白雲空港經濟區、南沙海港經濟區、白鵝潭商務圈、琶洲會展商務區、信義會館創意產業園等服務業集聚區,吸引龍頭企業,增強集羣效應。

2、擴大穗港服務業合作和對外開放

積極吸引香港資本投資現代物流、金融保險、信息服務、商務會展、文化創意、服務外包等重點領域。以吸引具先進物流管理和服務理念的第三方國際物流企業,帶動物流產業結構的優化。鼓勵支持銀行類、保險類、證券期貨及基金類金融機構以及投資諮詢、融資擔保、資產評估、會計、法律諮詢等金融中介服務機構落戶廣州,做強金融產業。大力引進香港展覽機構來廣州辦展或合作辦國際會展,培育具有國際影響的會展品牌。用好軟件、生物、網遊動漫、信息服務以及服務外包等國家級產業基地的鼓勵政策,積極承接香港軟件開發、研發設計、信息服務、交易處理、跨國採購等服務外包,聯手打造有國際競爭優勢的服務外包基地。

按照加入世貿組織服務貿易領域開放的各項承諾,鼓勵外商投資服務業。通過引入國外先進經驗和完善企業治理結構,培育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服務企業。鼓勵企業通過在香港設立企業或辦事處,加強與集聚在港的跨國公司的業務聯繫。鼓勵香港貿易、諮詢、法律等服務企業爲廣州企業“走出去”提供服務,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

3、完善扶持政策和政府服務

清理不合理的限制服務業發展的政策,完善服務業發展指導目錄,在財政、稅收、金融、投融資、價格、政府採購、人才等方面形成支持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政策,對需要扶持的服務產業和服務事業給予政策優惠。認真落實新的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有關規定,支持服務企業產品研發,企業實際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可按規定享受所得稅抵扣優惠。對自主創新、節能減排、資源節約利用等方面服務業的財稅加大扶持。國家鼓勵類的服務業逐步實現與工業用電、用水、用氣、用熱的基本同價。對國家鼓勵類服務業在供地安排上給予傾斜。降低一般性服務行業在註冊資本、工商登記等方面的門檻,採用連鎖經營的服務企業實行企業總部統一辦理工商註冊登記和經營審批手續。

探索政府管理與行業自律相結合的管理模式,加強服務行業的組織協調,建立統一的政策標準,避免多頭管理;理順各相關政府部門的管理關係,將許可審批、登記准入、企業年檢等行政手段有機結合起來,建立網上申辦、聯審等制度,簡化審批程序,增強透明度和公?

三、商貿行業(批發零售業)發展情況

20xx年,廣州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40.13億元,同比增長21.0%,增速比上年加快2.1個百分點;其中,批發和零售業實現零售額2624.52億元,住宿和餐飲業實現零售額515.61億元,分別增長20.5%和23.8%。在全市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企業中,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速較快的有石油及製品類、電子出版物及音像製品類、金銀珠寶類、書報雜誌類和中西藥品類等,同比分別增長63.8%、32.7%、31.0%、28.5%和23.3%。全市批發零售業商品銷售總額爲13427.63億元,增長22.1%。

xx市出臺了《關於加快我市連鎖經營發展的意見》,逐步確立和鞏固連鎖經營在零售和餐飲業中的主體地位,引導連鎖經營向多行業、多領域發展。通過政策引導,大力培育和發展一批以廣州爲總部(區域總部)、跨地域發展、具有較強競爭實力的大型連鎖企業集團。引進跨國連鎖企業和國內大型連鎖企業在廣州設立總部、區域總部、採購及配送中心。加大對連鎖經營的資金扶持,推進連鎖企業統一納稅,促進企業跨區發展。目前連鎖經營已成爲xx市流通服務業重要的經營模式和企業組織方式,形成了外源經濟與內源經濟共同發展,便民型超市與時尚型的專賣店、專門店並駕齊驅的多元化發展格局。

近年來,xx市商品交易市場體系不斷完善,有力促進了流通服務業的發展。主要做法:一是整合提升一批批發市場。採取園區化、信息化和股份化等方式加快批發市場升級改造;二是不斷提升交易中心的集聚和輻射力。新建成鑽匯珠寶採購博覽中心和煤炭交易中心,籌備石化、化工交易中心,擴大塑料、糧食、金屬3家交易中心經營規模。廣東塑料交易所的pvc交易量佔全國1/3,廣塑價格指數已成爲全國塑料價格風向標。佳都國際it產品經營成爲國內乃至影響東南亞的主要報價中心。三是深入開展以肉菜市場、農貿市場、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爲重點的三類市場升級改造。四是交易市場電子商務建設進度加快,廣東音像城“國家音像數字交易中心”和芳村茶葉公共信息服務平臺等項目已經陸續啓動建設。

四、餐飲服務業發展狀況

近年來,xx市政府全力打造“食在廣州”城市名片,本地特色餐飲和外地風味餐飲匯聚羊城,繁榮xx市餐飲市場,滿足不同層次消費需求。20xx年,xx市住宿和餐飲業實現零售額515.6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3.84%,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6.42%。大衆化的餐飲消費仍是主流,市民追求健康、休閒、娛樂等多種趣向。餐飲經營越來越向集團化和品牌化方向發展,品牌經營、集約經營、特色經營、連鎖經營更趨明顯。爲促進餐飲行業培育名牌、名店、名品工作,xx市經貿委組織一系列宣傳推介活動。舉辦“食在廣州”徵文活動,探尋“食在廣州”的歷史文化淵源,蒐集民間有關食之風、食之潮、食之俗、食之技以及名人名店佚事、名菜名點典故等。開展“食在廣州”最具代表茶點、小吃評選認定,採取由消費者公開投票推薦,專家審定相結合的辦法,篩選出最具代表性的廣州茶點及小吃,爲消費者提供飲茶品茗嘗名點美食的指引。評選活動推動廣式點心的產業化,實現品牌經營、規模經營。組建“美食兵團”俱樂部,與《美食導報》等媒體合作,蒐羅各地特色美食,組織廣州本地“兵團”走出去,並推介最具廣州特色的餐飲資源,促進餐飲業與旅遊、文化等產業的對接,實現共贏、多贏。繼續推行新一輪國家級酒家等級評定和廣州餐飲風雲人物暨明星餐飲企業評選活動。

靠譜的服務調研報告篇2

根據農業部(農辦經21號農業部辦公廳關於印發《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情況監測試點方案(試行)》的通知精神,我局結合實際,制定工作方案,組建領導班子,落實專門人員,開展詳實調查。現將監測調查情況簡要分析報告於後:

一、基本情況

xx縣地處四川盆地西南邊緣,距省會二、發展現狀

(一)公共服務機構末,農業公共服務機構批准編制數爲351人,在編人數261人、佔批准編制數的74。4%,實有人數290人、佔批准編制數的82。6%;在所有機構中,除15個鄉鎮級畜牧業服務機構爲差額撥款外,其餘縣、鄉(鎮)兩級機構均爲財政全額撥款機構。此外,縣鄉(鎮)兩級均配備了相應的儀器、辦公用房、交通等基本辦公設施,種植業系統還建立了15000畝相對固定的試驗示範基地。

(二)農業龍頭企業

(三)農民專業合作社此外,有種植業、畜牧業等各類專業協會46個。

(四)其他農業服務組織三、主要工作

近年來,尤其是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以來,我縣緊緊圍繞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建立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快構建以公共服務機構爲依託、合作經濟組織爲基礎、龍頭企業爲骨幹、其他社會力量爲補充,公益性服務和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和綜合服務相協調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要求,在穩定和鞏固公共服務機構試驗、示範、培訓、推廣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等職能的前提下,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二、着力推進農村土地流轉,促進規模經營發展

爲進一步整合農村土地資源,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業規模經營,實現農民增收,我縣依託縣農業局和鄉(鎮)農業技術服務中心分別於8月和3月在眉山市率先成立了縣和鄉(鎮)兩級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及農戶0。85萬戶,佔總農戶的9。5%。流轉土地中,以茶葉、蔬菜、飼草爲主的規模經營達到0。94萬畝,佔流轉總面積的30%。如:柳江鎮天禾茶葉專業合作社,採取與農戶入股、租賃方式,種植浙江安吉白茶餘畝。

三、着力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

(三)着力引進農業龍頭企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同時,積極鼓勵龍頭企業採取訂單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等模式,與農戶形成利益聯結機制,帶動發展,據統計:,全縣6個龍頭企業與農戶訂單採購量達到4萬餘噸,採購額達到14150萬元,全縣農民戶均1600餘元;帶動農民專業合作社9個,帶動農戶1。41萬戶,佔總農戶的15。7%。

四、強化農產品質量監管,提升市場競爭力四、存在問題

從監測調查情況看,我縣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公共服務機構由於人事體制及經費原因,人員斷層現象突出,加之財政保障工作經費不足、管理體制不明,嚴重影響服務和管理職能發揮。

(二)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內部管理不規範,國家政策性支持、扶持力度不夠,其服務職能、經營優勢受到制約,影響其進一步發展和壯大。

(三)其他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如農業專業服務、農機專業服務、農產品銷售市場、農業保險、農業信貸擔保等發展嚴重滯後,多形式生產經營服務網絡格局未形成,農產品生產保障機制不健全、市場營銷不暢通。

五、幾點建議

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爲農業生產提供社會化服務的成套的組織機構和方法制度的總稱,包括專業經濟技術部門、鄉村合作經濟組織和社會其他方面爲農、林、牧、副、漁各業發展所提供的服務。它是運用社會各方面的力量,使經營規模相對較小的農業生產單位,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克服自身規模較小的弊端,獲得大規模生產效益的一種社會化的農業經濟組織形式,是現代農業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然要求。建立和發展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農業產前、產中、產後全過程,針對存在問題,結合我縣實際,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明確一個體制

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管理體制,多年來,對於縣以下基層來講,其管理體制均不明,多頭管理、各行其事、相互推諉現象時有發生。因此,應明確其管理部門及職能職責,有效防止多頭管理、相互推諉現象發生。在實際工作中,應注重管理與服務並重,管理第一、服務第二,管理促進規範、服務促發展。

(二)建立一個機制

農業公共服務機構是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依託,是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排頭兵,其管理、服務職能作用的發揮直接影響到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因此,應當在進一步明確其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中的職能的基礎上,有效落實好人才、經費、設施設備等方面的保障機制,充分發揮其管理、服務等公共職能。

(三)推行一個政策

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是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主體,是廣大農民聯繫市場的橋樑和紐帶。因此,應當建立和推行包括國家農業項目、國家貼息貸款、金融信貸、稅收等方面的鼓勵、支持、扶持政策,推進發展。

(四)落實一個保障

規避農業生產風險、保障農業生產安全,是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是保護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廣大農民生產積極性的重要措施。因此,應將其納入國家強農惠農政策,給予保障。在種糧直接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農機補貼及國家相關農業項目中,落實部份資金,專門用於因不可抗力自然災害、突發性疫情疫病的農業保險和擔保。

靠譜的服務調研報告篇3

服務業作爲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水平不僅是衡量生產社會化程度和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標誌,也是檢驗小康社會實現程度的標準之一。爲加快我市服務業的發展,我局於20xx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組織了相關科室對全市服務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服務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20xx年,我市服務業增加值達到125.27億元,服務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爲25.9%,國內生產總值中三次產業構成比 19.56:51.17:29.27。服務業已經成爲擴大就業的主要渠道,據我市第一次經濟普查資料顯示,全市從事第三產業的法人單位1.0568萬個,個體經營戶13.19萬戶,第三產業從業人員44.32萬人,服務業從業人員佔全社會從業人員的比重達到59.05 %,其中,在批發、零售業,餐飲、住宿業以及居民服務業中就業的人數就達21.69萬人,占城鎮全部就業人數的28.9%,爲解決就業,保障民生民本,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是商貿流通業持續增長。20xx年,全市累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49.88億元,商貿業實現增加值37.9億元,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爲8.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在全市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平均在35%左右。

二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促進了物流業的增長。20xx年末,全市公路總里程達9688.21公里,其中:四級及以上公路 3928.85公里。全年完成公路水路貨物運輸量4020萬噸,比上年增長25.23%,貨運週轉量279946萬噸公里,增長66.28%;完成客運量 10687萬人次,增長1.52%,客運週轉量385777萬人公里,增長15.83%。

三是信息產業快速發展。經濟全球化和信息網絡化的大發展,已成爲服務業乃至國民經濟中最爲突出的行業之一。20xx年,我市郵電業務總收入 28.36億元,比上年增長15.02%。通信網絡實現了由人工向自動,模擬向數字、小容量向大容量、單一業務向綜合業務的轉變。至20xx年末,電話交換機總容量達271.09萬門,當年新增52.84萬門;全市電話用戶總數達181.8萬戶,比上年末增加28.84萬戶,其中:固定電話用戶76.28 萬戶,增加6.26萬戶,移動電話用戶105.52萬戶,增加22.58萬戶;互聯網用戶數達9.99萬戶。全市電話普及率34.88部/百人,增加 5.38部/百人,其中:移動電話普及率20.25部/百人,增加4.25部/百人。電信服務業成爲引人注目的高增長行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增大。

四是房地產成爲消費熱點,開發量逐年增大。隨着城市化的推進,住宅建設步伐明顯加快,商品房消費持續擴大,居民購買房產繼續成爲消費熱點,有力地促進了房地產業的發展。房地產開發投資逐年增大,20xx年,我市房地產開發投資35.58億元,佔固定資產投資額的比重爲19.03%,與上年同期相比大幅度增長33.94%,房地產開發成爲拉動我市經濟增長的一個亮點。

五是旅遊作爲新興產業,其發展潛力巨大。隨着國民經濟的不斷髮展和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以及全省第四屆旅發會的強力推動,旅遊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綜合接待能力不斷提高。20xx年,全市接待旅遊者爲628萬人次,增長31.57%,實現旅遊總收入36.29億元。旅遊業在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提高羣衆生活質量方面作用日益重要,成爲國民經濟一個新的支柱產業。

六是金融業穩定發展。20xx年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404.3億元,比年初增長16.58%,其中,企業存款113.55億元,增長14.89%。各項貸款餘額206.53億元,比年初增長15.59%,其中,短期貸款118億元,增長11.1%,中長期貸款81.83億元,增長24.65%。全年保費收入7.77億元,比上年增長28.74%。其中,財產保險保費收入2.98億元,增長14.33 %;人身保險保費收入4.79億元,增長39.71%。保險賠付總額2.80億元,增長34.35%。

二、服務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儘管我市服務業發展保持良好的勢頭,但與國民經濟整體發展和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的需求相比,仍存在總量偏低,水平不高、結構不盡合理、效率低、成本高等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傳統行業比重大,新興行業比重小。從服務業內部行業結構看,傳統行業仍占主導地位,20xx年,全市批發零售業、餐飲住宿業增加值佔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爲30.3%。

(二)城市化進程緩慢。城市是服務業發展的載體和基礎,服務業發展離不開城市化的進程,城市化是服務業發展的依託,服務業的發展水平與城市化率成正比,但到20xx年末全市城鎮化率只有29.8%,僅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比全省的城鎮化水平低4.5個百分點,比全國的城鎮化水平低 14.1個百分點。

(三)商業網點和市場建設嚴重滯後。我市城市商業網點和市場建設嚴重滯後:一是佈局不合理,專業市場少,規模小,全市僅有一戶年成交額上億元的批發市場,輻射能力差,以街爲市、以路爲市的現象十分嚴重;二是城市商業網點不上規模檔次,上面是住宅,下面是門面這種比較落後的“底商”是我市商業網點的主體,缺乏有代表性的商業網點和上檔次的商業設施,相當部分中高端消費無法在當地實現,造成我市購買力向周邊城市和成渝等地外流,影響了我市的就業和稅收增加。

(四)金融業發展相對滯後。一是融資的渠道少、融資的門檻高;二是隨着幾大商業銀行陸續上市實施的戰略調整,在西部地區的貸款和金融機構網點都有所壓縮,融資問題更加突出;三是金融業的服務意識、服務水平提升緩慢,服務品牌尚未形成;四是我市的存貸差額巨大,近半數資金不能爲我市所用,也從另一個方面反映了金融產品單一,與地方經濟發展對資金的渴求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五)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從對服務業消費需求角度看,改革開放以來,隨着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城鄉居民生活80年代實現了從貧困到溫飽的轉變,90年代實現了從溫飽到小康的跨越。但總體上全市人均收入水平較低,20xx年,全市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僅爲8320元,比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50元低1030元,與發達地區的差距更大,受收入水平的限制,城鄉居民家庭開銷以食品、衣物等生活用品爲主,對服務業的需求有限。

總之,影響我市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因素較多,既有體制、政策、環境等方面的因素,又有思想觀念、基礎設施落後等不足;既有市場化、產業化發展的障礙,又有企業規模小、產業層次低、缺乏人才、資金不足等問題。

三、加快服務業發展的對策措施

針對宜賓現代服務業發展的現狀,我們應從制定政策規劃,優化環境、改善服務、增加投入等方面着手,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按照市第三次黨代表會在提出的“強工、重農、活商、壯旅、xx縣、興城”的發展戰略,就加快我市現代服務業發展提出以下對策措施:

(一)成立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領導機構。由於服務業範圍廣、行業多、牽涉面廣、政策性強,而且目前的行政體制中沒有一個統一的服務業管理部門,因此必須加強領導,統籌協調。建議市、縣(區)兩級政府要儘快建立服務業發展的協調機構和工作機構,規劃協調現代服務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進一步明確各職能部門的工作職責和工作目標,通過協調各部門的工作步調,形成抓好現代服務業發展工作的合力,並加強責任制考覈,各地服務業的發展要有明確的任務和目標,並對地方主要領導和有關部門實施考覈,促進全市現代服務業的健康發展。

(二)加快制定發展現代服務業規劃及實施綱要。我市要根據城市總體規劃和“十一五”發展規劃,加快制定《xx市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及《實施綱要》,出臺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強化功能區塊建設,優化現代服務業的空間佈局。每年召開全市發展現代服務業大會,進行總結和部署。

(三)制定並落實相關扶持政策。首先要突破體制性障礙,提高市場化程度,實行“非禁即入”,即凡是國家法律、法規沒有明文禁止的領域和允許外資進入的領域,都要允許和鼓勵民間資本以獨資、合資、合作、聯營、參股、特許經營等方式進入;其次要消除服務業發展的不平等的價格政策,比如在用水、用電、用氣等方面價格不平等;再次,根據國務院有關文件精神,進一步落實扶持現代服務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

(四)選準優先發展的行業。第一,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積極促進工業與服務業的緊密結合,以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爲製造業競爭力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撐,圍繞工業強市戰略,依託長江黃金水道、高速公路、鐵路,加快建設現代物流中心,重點發展現代物流業;強力推動發展現代金融保險業;加快發展科技服務業;積極發展商務服務業;大力發展信息服務業;改造提升商貿流通業;培育壯大會展服務業。促進現代農業、現代製造業和服務業的有機融合、互動發展,形成與農業發展配套。爲新農村建設服務、並引領其發展的農業生產服務體系。切實提高我市商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速度,促進全市國民經濟向着快節奏、低成本、高效率轉變,提高競爭力。第二,大力發展面向民生的服務業。圍繞解決民生問題,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大力發展面向民生,解決民本(就業)的服務業,爲此,必須加快商貿佈局調整優化,規劃建設一批專業化、區域性大市場和特色商業街區,建設一批上檔次的商業網點設施,全面提升商貿流通業水平。積極發展連鎖經營、倉儲式商場等新型業態。積極發展景觀旅遊、紅色旅遊、商貿旅遊、農業生態旅遊等,帶動和提升酒店餐飲、運輸、商貿、文化等產業配套發展。繼續促進房地產業有序健康發展。加快發展社區服務、文化娛樂、體育健身、職業培訓等服務業,既不斷滿足城鄉居民需求,又使服務業成爲吸納城鄉新增就業的主要渠道。

(五)加大對服務業的投入。發展服務業,必須鼓勵民間投資進入服務業。形成主要依靠市場機制籌集資金的服務業發展新機制,增加一定的政府投資,發揮政府投資“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建立政府發展服務業的引導基金,更多地調動和吸引銀行信貸資金及民間資金投向服務業。積極引導銀行在獨立審貸基礎上,積極採用服務業項目融資、資產重組、股權置換等方式籌集資金。同時,要抓住外商投資看好服務業市場的機遇,借鑑工業領域引進外資的成功經驗,趨利避害,加大服務業利用外資的力度。

靠譜的服務調研報告篇4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最核心的目標是增加農民收入。作爲農業縣份,我們綏棱縣農民收入的主體依然是來自於農業收入,其中一半來自於種植業收入。發展農業仍然是農民增收的重要基礎和基本途徑。要想達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主要是提高農業科技貢獻率,也就是說必須加大農技推廣力度。農村稅費改革後,原有的農技推廣體系普遍受到了衝擊,職能弱化。就x縣而言,其現狀可以形容爲“網破、線斷、人散”。

“網破”是指縣、鄉、村、屯四級農技服務網絡不健全、不完善,只有縣鄉兩級服務網絡存在,且服務手段落後,機制不活,管理不暢,職能弱化;“線斷”是指村屯農技推廣服務組織出現斷層,農民技術員和科技示範戶寥寥無幾,即使有也沒能發揮作用;“人散”是指從事農技推廣的人員流失、隊伍不穩、整體素質不高、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強,特別是鄉鎮機構改革後,從事農技推廣工作的人員減少,多數鄉鎮只有一人從事農技推廣工作,甚至有的鄉鎮還是空白。這樣的農技推廣體系,已經不能適應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發展現代農業特別是農民盼科技的要求,尤其是去年**縣發生了大面積的大豆菌核病和水稻稻瘟病,使農民對科技的需求十分迫切。面對這種嚴峻形勢,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因勢利導,積極爭取省市有關部門的支持,在認真學習借鑑外地成功經驗和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自去年12月份起,圍繞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和管理創新,全面推行了以“優化縣級、強化區域、取消鄉級、健全村屯”爲主要內容的農技推廣體系改革。

經過3個多月的實踐看,效果十分明顯,農技推廣新體系已經建立,x等三個農技推廣區域中心站建成並投入工作,成立了76個村農技推廣協會,發展了307戶科技示範戶。通過改革,農技推廣人員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明顯增強,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大提高,年初組織了12個小分隊駐村入戶宣講農業科技知識,現場解決農民提出的問題,培訓面達95以上,深受鄉村幹部和農民羣衆的廣泛好評。

第一,改革體制,構建縣鄉村屯“四位一體”的服務網絡。理順體制是解決現行農技推廣體系存在問題的關鍵所在。我們堅持創新思維,從解決體制問題入手,着力建設了以縣中心爲龍頭,以區域中心站爲主體,以村屯農技推廣協會、屯科技示範戶爲支點的縣鄉村屯四位一體的服務網絡。一是優化縣級,打造農技推廣龍頭。在原隸屬關係不變的前提下,我們將縣農技推廣中心升格爲正科級單位,覈定編制37個(暫用24個),設主任1名,副主任3名(由區域站站長兼)。對中心的內設機構進行了調整,撤銷了原來的推廣站、土肥站、經作站、水稻站和環保站,還把縣農科所併入推廣中心,組建了測試中心、植保站、科研所和綜合辦,並對其職能進行了重新定位。二是整合鄉級,跨鄉鎮建設農技推廣區域中心站。我縣把鄉鎮農牧綜合服務中心的農技推廣職能劃出,按照優勢農產品區域佈局及地理位置,建立了3個農業技術推廣區域中心站。其中,x區域中心站服務x鎮、x鄉和x(x鄉,重點研究推廣水稻生產技術;x區域中心站服務鄉、x鄉、x鎮和x鎮,重點研究推廣大豆、玉米生產技術;x區域中心站服務x鄉、x(x(鄉和x鄉,重點研究推廣瓜菜、特色作物等經濟作物的高產高效栽培技術。區域中心站規格爲副科級,站長上掛縣中心副主任。區域中心站的人、財、物、事四權收歸縣農技推廣中心垂直領導,所在鄉鎮協管。區域中心站的建站費用全部由縣裏負責,現已購回3輛微型車,並擬爲每個站建設200平方米的獨立辦公用房。區域中心站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公用經費按實際聘用的在職人數覈定,此外縣財政每年還爲每個區域中心站增撥經費1萬元。經費由縣中心統一管理,實行報賬制,由縣中心在財政結算中心統一覈算。三是延伸觸角,建立村屯服務網絡。根據屯型大小,在每個屯設2—3個科技示範戶,在每個村都成立了農業技術推廣協會。主要職能是協助農業技術推广部門推廣實用技術、新品種、新肥料、新農藥,承擔縣鄉兩級試驗示範任務,並監測本地病蟲草害發生情況,向區域中心站及時反饋信息。在科技示範戶的確定上,我們通過電視公告、本人申請、羣衆舉薦、村委會把關,農業技術推廣區域中心站考覈的辦法,將一批熱愛農技推廣工作、羣衆威望較高,特別是具有一定農業技術示範能力的種田能手確定爲科技示範戶。目前,全縣已確定科技示範戶307戶。並在此基礎上,通過組織示範戶在本村選舉,推出協會會長人選,通過考覈審批後,發放聘任證書。

第二,創新機制,建立高素質的農技推廣隊伍。建設高素質的隊伍是保障農技推廣應用的核心。爲此,我縣組織紀檢、人事、農委等部門通過公開考試、組織考覈等辦法對除縣中心主任外的所有人員實行競聘上崗,優化了人員配置,努力建設一支事業心強、業務精通、吃苦耐勞、勤於服務的農業技術推廣人才隊伍。在縣農技推廣中心人員的選用上,根據縣農技推廣中心的機構設置和職能定位,重新覈定編制,覈定崗位,科學設崗,以崗選人。要求縣推廣中心工作人員,必須先競聘區域中心站職務,再競聘測試中心主任、植保站站長、綜合辦主任和農科所所長,最後競聘農技推廣中心其他崗位。經過競聘,縣推廣中心有12名人員充實到了區域中心站,實行三年一輪崗,有效解決了農技推廣隊伍長期存在的頭重腳輕的弊病,強化了基層工作力量。對縣中心其他人員除主任外全員競聘上崗,簽訂三年聘用合同,實行死編活人,動態管理。對4名落聘人員,我們實行了待崗管理,只發基本工資,三年內單位有空崗,允許其參與競崗,仍然落聘的三年後納入人才交流中心管理。在區域中心站的人員選用上,覈定3個區域中心站編制24個,目前從鄉鎮財政開支人員符合條件的人員中選聘了15人,聘期3年,加上縣派12人共27人。對落聘的原鄉鎮從事農技推廣工作的人員,由鄉鎮政府重新安排工作,並取消相應的技術崗位待遇。今後,我縣還將面向大中專畢業生,爲縣中心和區域站選聘部分工作人員,進一步優化農技推廣隊伍知識結構。

第三,強化管理,建立健全與改革相配套的制度和機制。改革後的農技推廣新體制,能否順利運行,能否發揮作用,管理至關重要,核心是如何管好人的問題。在加強管理上,主要實行了“三制”。一是崗位責任制。制定出臺了《x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崗位責任制及考覈辦法》、《x縣農技推廣協會會長崗位責任制及考覈辦法》、《x縣農技推廣示範戶崗位責任制及考覈辦法》,任務明確,責任到人,幹有目標,獎有抓手,罰有依據,切實做到了以制度管理人,以制度約束人,以制度激勵人,以制度促進各項工作的落實。二是工效掛鉤制。對競聘上崗人員實行津貼和獎金活發,將津貼的30和獎金作爲崗位活發津貼,按照目標考覈情況兌現,打破了在工資分配製度上的“大鍋飯”。考覈不合格的津貼部分全部扣除,連續兩年不合格的解除聘用合同,檔案交由人才交流中心管理。爲便於考覈、兌現獎懲,自去年12月份我們就將鄉鎮農技人員工資收由縣中心統一發放。三是利益驅動制。採取調工資、給補助等措施,進行利益引導。農技推廣人員的各項補貼,一定三年不變。對縣中心下派到區域中心站的人員,每人浮動一級工資,高級職稱的每月補助100元,中級職稱的每月補助70元。對從鄉鎮競聘上崗的區域站人員,每人浮動一級工資。屯科技示範戶,可優先承包半垧機動地,村裏每年給解決200元的科技示範補助資金。村農技推廣協會會長,可優先承包一垧機動地,村裏每人每年給解決400元的科技示範補助資金。

靠譜的服務調研報告篇5

爲深入瞭解我市三產服務業發展情況,查找存在的問題,市統計局於20xx年8月份專門組織人員就圍繞我市第三產業發展情況開展調研。通過實地走訪、集中座談、部門瞭解查閱報表資料相結合的形式,走訪有關企業17家。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服務業發展的基本現狀。

現狀:20xx年上半年我市三產增加值總量爲1188440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3%,增幅回落4.5個點,佔全市gdp總量的36.9%。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爲1.1個百分點,拉動力比去年同期下降1.6個百分點。總體拉動作用減弱,但已開始略有回升的趨勢。20xx年三產生產的主要特點是:經濟形勢與去年相比穩中有升。 運輸市場逐步升溫。各行業需求增加,對三產提升有拉動作用。

1、交通運輸行業雖有回暖,但問題也不少。交通運輸行業是貴港發展第三產業的主力軍,也是承接貴港重要發展環節的關鍵行業。本年以來公路運輸週轉量比去年同期增長12.5%,水路運輸週轉量比去年同期增長21%,公路水路運輸週轉量同比增長19%。交通運輸業相比去年有所上漲。增長的主要原因由於各類型市場回暖,貨源保證,水源充沛。但阻力及問題不少。

(1)公路客運受區內動車開通運行影響,客運衝擊巨大。由於動車不斷完善,逐步增開列車,且價格相對班車低,運行時間短,長途客運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1/3的班次。而市內出租車客運行業雖然受到高鐵帶來的遊客量拉動有所回升,但是受公共汽車、黑車影響嚴重。在對“xx市運通出租車公司”的調研中瞭解到該公司擁有出租車380輛,是xx市最大的出租車公司。首先出租車自身管理不夠完善,不打表、亂喊價等現象普遍存在。其次公交車線路的增設,使得原本客源就小的出租車客運市場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再者 “殘疾人三輪車”“無營運執照面包車”“兩輪摩的”等非法運營車輛隊伍的壯大,使得客運市場更加混亂不堪。以往每輛出租車每月純利潤兩三千元左右,如今受到上述因素影響,每輛出租車月收入僅一千多元,難以維持生計,很多司機已考慮轉行,出租車市場發展形勢嚴峻。

(2)雨水充沛、河道航行暢通,航運市場回暖、各行業需求回升。在對“xx市水運七公司”“桂平東運水運公司”的調研中得知,今年水運市場相比去年已呈現回暖趨勢,主要因爲經過去年一年的低迷期,許多大公司着手優化升級自身基礎,“以小換大,以舊換新”,提高運力,將原本低噸位的船隻改良、淘汰,換用大噸位船隻運營。市場方面“華潤”“臺泥”等水泥企業陸續供貨正常,廣東的投資項目相繼開工,水泥、河沙等產品需求量回暖。廣東回頭的船隻都有充足的煤炭、零擔貨物等往回運輸,極少數出現空船回港情況,雖然相比去年每頓貨物的運價降至3-5元,但由於貨源充足,也彌補了運價的差距。且由於水位提升,許多船隻可以跑柳州線,柳州線運費較高。

2、物流行業競爭力太弱。我市發展物流行業地理位置優越,獨特,交通便捷。我市地處華南地區與西南地區的結合部,面向粵港澳,背靠大西南,聯通東南亞,區位優勢十分明顯。黎湛鐵路、南梧高速、南廣高鐵以及西江航道交匯貫通全境,是連接我國東南沿海地區與中西部地區的橋樑和紐帶,是大西南出海最便捷的通道之一。我市是國家一類對外開放口岸,海關等口岸聯檢機構齊全。西江航道一年四季可通行千噸級船舶,30個小時即可直達粵、港、澳,全市港口年貨物吞吐量超過3000萬噸,貴港港是華南地區和西部地區最大的內河港口。隨着南寧至廣州高速鐵路、三江至北海高速公路、蒼梧至龍邦高速公路、荔浦至鐵山港高速公路的建設,貴港參與區域經濟合作、承接產業轉移的區位交通優勢將更加突出。但我市物流行業剛起步,各環節問題諸多。物流公司少而小、亂而散,抗壓能力差,競爭資本弱。大多數公司名爲物流公司實際是運輸公司,缺乏相關配套業務。

如我市的 “景泰物流公司”,其中的“景泰物流園”佔地就有約3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6.8萬平方米,總投資2.8億元人民幣。該項目建成後,預計可提供就業崗位4000個,年產值超過1000萬元。該項目集運輸、倉儲、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爲一體。但是由於資金鍊斷裂,該園區尚未完工,無法正式開業,各方面配套設施不完善,現在只能承擔一點零星的倉儲業務,未達到預期設想。

3、商務服務業依法經營受到衝擊。如 “xx市市場開發服務中心”是目前xx市最大的市場服務中心,其下包括北門市場、石羊塘市場、建材市場、煤炭市場、豬苗市場、景泰果批市場等幾家規模較大的市場。在對“xx市市場開發服務中心”調研時發現,該中心營業收入同期下降20%,主要原因是受“五亂”問題所影響。攤位外租率低、收取租金少、無管制權限。

(1)攤位外租率低,商戶較少選擇市場內經營。由於人流多集中在市場外圍,且受權限管理問題限制,市場外治理成“三不管”區域,很難集中商戶到市場內規範經營。

(2)市場周邊擺賣,佔道經營,交易秩序混亂,人流擁擠不堪,堵車現象嚴重。更影響市場內部運營。

二、服務業發展遇到的困惑。

1、20xx年服務業佔經濟總量的37.45%,比重較低。20xx年服務業年增長6.2%,低於同期gdp增長速度2個百分點,高於同期一產增長速度1.3個百分點,低於同期二產增長速度4.9個百分點,服務業發展水平嚴重滯後。

2、服務業發展環境有待改善。服務業涉及的門類衆多,範圍廣泛,目前,我市對服務業發展的重要性認識還需進一步提高,服務業的發展方向、重點以及目標不夠明確,措施不夠具體。同時在財政、金融、土地、稅收、價格以及人才引進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

3、服務業重大項目嚴重不足。服務業內部集聚度不高,競爭力不強,缺乏大企業、大集團的引領。我市雖然有了像景泰物流重大物流項目,但由於企業自身管理水平不高,決策也脫離自身實際,各方面扶持不到位,導致資金鍊嚴重斷裂,使得該項目無法如期完成。

4、服務業人才匱乏。服務業發展未得到應有的重視,服務業基本處於缺乏有效引導狀態,忽視了其作爲一個獨特行業所具有的產業特徵。有效挖掘職業教育資源培養專業人才的機制尚未形成,尤其是創意設計、戰略策劃、信息諮詢高端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十分緊缺,儲備嚴重不足。

三、強化措施,努力做大做強我市物流產業

1、樹立發展現代物流業的意識。20xx年全國三產總量佔gdp的46.09%,xx市三產總量佔gdp的76.85%,xx市三產總量佔gdp的62.24%,xx市三產總量佔gdp的48.05%,xx市三產總量佔gdp的47.89%,而我市三產總量僅佔全市gdp總量的37.45%。從數據中發現發達地區的三產佔gdp比重中佔據主要位置,優化結構,提高三產發展勢在必行。發展現代物流,壯大三產總量,提高三產佔gdp比重。萬元gdp能耗低的地區必定是三產發達的地區。降低萬元gdp能耗,應成爲我市各級黨委政府經濟工作方面着重考慮的重心問題,至少要在“十三 五”規劃中得到高度重視。

2、圍繞西江經濟帶物流中心做好各類專業市場,園區的規劃建設。按我市產業佈局及港區功能定位情況,規劃建設好煤炭、建材、糧食、農林副產品臨港工貿園區和物流配送中心,建設一批煤炭、水泥、鋼材、糧食、食糖、禽畜、蔬菜、傢俱、林產品等專業交易中心,使專業市場成爲貿易增長主要亮點並給物流業創造發展空間。

3、加強物流園區和專業市場的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是發展現代物流的必要條件。目前我市的物流業基礎設施薄弱,必須統籌推進我市的各物流園區及專業市場的規劃建設,加快市場、道路交通、信息平臺等配套設施建設,逐步建成高速運轉的運輸網絡和港城聯動的物流網絡。

4、千方百計引進和培育物流龍頭企業。利用我市交通區位優勢,引進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通過獨資、合資、合作模式,參與我市物流建設。加速推動現有物流企業的重組,組建我市特色物流企業集團。

5、加快培養和引進物流專業人才。充分發揮職業教育作用,對口培養物流專業人才。也可以從成功的物流企業中引進高端管理人才。

靠譜的服務調研報告篇6

隨着我市工業化、城市化的不斷推進,市委、市政府把大力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作爲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在應對金融危機的過程中,更是把發展現代服務業擺在突出位置來抓,不斷提升產業承載力和輻射帶動力。信息與科技服務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我市信息與科技服務業呈現持續上升的發展態勢,在推動我市經濟產業結構升級上,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一)信息與科技服務業規模不斷擴大,成爲經濟發展重要推動力

,我市現代信息服務業的銷售收入122.8億元,其中電信傳輸和信息內容服務業78.8億元,軟件業44億元。信息傳輸服務業方面,固定電話用戶(含公用電話和小靈通)發展到113萬戶(城市電話戶數73萬戶,農村電話戶數40萬戶),移動電話戶數爲357萬戶,農村已基本實現村村通電話,計算機互聯網用戶數爲35萬戶,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達100%;

軟件服務業發展迅猛,全市聚集了我省近90%的軟件企業,合肥市軟件企業實現的軟件銷售收入佔全省軟件收入的85%;作爲“中國服務外包基地城市”之一,我市共有100多家服務外包企業,實現產值近10億元,目前正在加緊建設三個服務外包產業示範園,其中安徽服務外包產業園經省政府批准,是國家級服務外包基地示範園區、國家級服務外包人才培訓中心。

圍繞科技創新型試點市建設,目前,我市各類科技服務機構發展到1000多家;科技企業孵化器12個,其中國家級5個,在孵企業600家,轉化科技成果900餘項;合肥科技創新公共服務中心初步建成,促成產學研交易項目47個,交易額4900萬元;“中國(合肥)自主創新要素對接會”,展覽規模28000平米,參展項目5000多個,219個自主創新合作項目簽約,總投資988億元;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初步形成“一帶”(高新技術產業帶)、“三區”(高新區、經開區、蜀山區)、“多園”的空間佈局。

(二)政府牽頭,統籌規劃,資源共享,引領行業發展

由於信息資源、科技資源和創新要素的配置上存在多頭管理、部門分割、重複建設、資源分散等問題,爲優化整合實現資源共享,往往需要政府出面進行統一規劃、統一建設,建立共享平臺。

1、大力推行電子政務,整合信息服務業資源

發達地區的經驗表明,電子政務建設是信息產業發展的強大動力。作爲全國信息化試點城市,電子政務是我市信息化的切入點,也是信息化建設的龍頭。目前,我市已基本建成滿足信息化發展需要的信息基礎設施框架。統一電子政務專網、統一政務處理平臺、統一機房、統一管理機構“四統一”的合肥建設模式成效明顯,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尤其是政務資源的開發利用取得了較大進展。覆蓋全市的電子政務專網,實現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縱橫互聯”目標,縱向實現了市、縣(區)、鄉鎮(街道)的互連互通,橫向實現同級單位之間的受控互訪。

電子政務應用不斷深入,以“中國·合肥”門戶網站爲龍頭,以縣區、市直部門101個子網站羣爲支撐,重點突出政務公開、在線辦事,“12345市長熱線”、“114陽光政務”、“數字電視”等信息資源都得到了有效整合,通過稅務、社保、公安、土地、文化、教育等近百個各類政務應用系統,市民足不出戶就可以聯繫辦理稅務、社保、醫保、土地、教育等公共事務,鼠標一點就能實現諮詢、求助,提出意見和建議。全市政務信息資源得到了有效共享,從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重複建設,降低了建設成本。

靠譜的服務調研報告篇7

按照中央和省委關於新農村建設的工作部署,*月10日--17日,**省水利廳派出八個調研組就“水利如何服務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赴全省11個設區市開展調研。省水利廳領導高度重視調研工作,**廳長親自帶隊赴**縣、**縣、**縣進行調研,**副廳長帶隊赴**市進行調研,並在吉安主持召開了6個縣區政府分管領導和水利局長參加的座談會。

調研通過聽取彙報、召開座談會、進村入戶等形式,到了全省11個設區市、31個縣(市、區)、44個鄉鎮、45個村,召開了38次座談會,與縣、鄉、村670多名幹部和羣衆代表進行了座談。水利作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作爲發展農業生產、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基礎設施、作爲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重要條件、作爲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的重要保障,受到了各級政府和農民羣衆的高度關注。調研組詳細瞭解了水利當前存在的問題以及基層政府和農民最迫切需要解決的水利問題,並虛心向基層幹部和羣衆學習,總結和梳理水利工作在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中的經驗和做法。

在調研的基礎上,省水利廳形成了《江西省水利廳關於水利服務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並開始組織編制《江西省水利服務於新農村建設五年規劃》,爲水利服務於新農村建設提出積極的建議和對策。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歷史任務,用“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二十個字描繪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美好藍圖,實現這一藍圖對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爲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工作部署,使水利更好地服務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20xx年5月10日-17日,我廳派出8個調研組,就“水利如何服務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赴全省11個設區市開展調研。廳領導高度重視調研工作,孫曉山廳長親自帶隊赴南昌縣、修水縣、武寧縣進行調研,朱來友副廳長帶隊赴吉安市進行調研,並在吉安主持召開了6個縣區政府分管領導和水利局長參加的座談會。

這次調研的主要目的:一是現場瞭解全省各地水利發展情況;二是進一步瞭解當地政府和羣衆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中對水利的需求,分析存在的主要問題;三是與當地政府和羣衆共同探討解決相關問題的辦法,就水利如何更好地服務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出意見和建議。

這次調研通過聽取彙報、召開座談會、進村入戶等形式,到了全省11個設區市、31個縣(市、區)、44個鄉鎮、45個村,召開了38次座談會,與縣、鄉、村670多名幹部和羣衆代表進行了座談。

一、水利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了基礎

農業生產發展、農民生活水平提高和農民生活環境改善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工程。近年來,特別是“十五”時期,我省水利在實現治水思路的深刻轉變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截止20xx年底,對2162座大、中、小型重點病險水庫進行了除險加固,提高了水庫的安全保障;解決了180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困難和50萬農村人口飲水不安全問題,提高了農民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爲農民增收創造了條件;完成“十五”10個電氣化縣建設任務,新增農村水電裝機62.74萬千瓦,增加發電量15億千瓦時,農村水電年均發電量45億千瓦時;對6個大型灌區進行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建設了21個縣級節水增效示範區。全省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10多萬畝,新發展節水灌溉工程面積92.11多萬畝,農業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達到0.44;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積98.16萬公頃,修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2.35萬座(處);20xx年,我省啓動了對上饒市的鄱陽、餘干、萬年縣的機電排灌泵站應急更新改造工程,項目總投資8711.4萬元。20xx年5月,省財政又列出專項資金2億元,計劃用2年時間對全省1980年以前投入使用的農村中型機電排灌泵站共117座進行應急更新改造,20xx年已完成71座10.9萬kw的泵站更新改造。這些成績的取得,既爲“十五”時期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也爲建設新農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水利的發展,保障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水利是農業生產的重要基礎設施,生產發展首先指的是農業生產的發展,指的是以糧食生產爲中心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提高。調研當中,基層幹部和農民羣衆對近年來各級政府加大水利建設的投入,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表示出由衷的感激,羣衆對調研組說的“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有收無收在於水,多收少收在於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最重要的是解決我們農業生產條件”等言語是對水利與農業、與新農村建設關係形象和真實的表述。

(二)水利的發展,提高了農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

水利對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達到生活寬裕有着積極的推進作用。一是通過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增加農民收入。二是建設和改善與農民生活直接相關的基礎設施,提高農民生活質量。調研當中,農

民羣衆反映最多的就是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通過工程的實施,使農民用上了衛生、方便的飲用水,帶動了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條件的改善,提高了農民生活質量。已喝上衛生、方便自來水的村民告訴調研組,祖祖輩輩都沒有人過問過我們喝水的問題,現在黨和政府不但讓我們喝上了乾淨水,還用上了自來水,現在我們也用上了熱水器、洗衣機,這要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

(三)水利的發展,改善了農村生態環境

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的自然基礎。近年來,通過水土保持、農村飲水安全、小水電代燃料生態工程、門塘建設、渠道整治等工程實施,改善了農村的生態環境,提高了村民的環境保護意識。

調研組在贛州市興國縣調研時,江背村農民萬耀宗給調研組回顧了他自己親歷的農村水利發展變化的歷程。他說:“當年我們農民是靠水利部門解決‘命脈水’,才解決了生存問題,今天又是水利部門解決‘乾淨水’,讓我們走上文明生活的道路,我們還盼望水利部門進一步搞好渠系配套,搞好農業灌溉,讓‘致福水’幫我們農民走上富裕的道路”。大量生動的事例表明,農村水利的發展,直接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和文化的發展。因此,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水利工作客觀上承載着幫助廣大農民脫貧致富的光榮而又艱鉅的任務。對此,水利人要有高度認識,要有責任感和緊迫感。

二、水利工作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一)主動參與,當好參謀。新農村建設是一項涉及面廣的系統工作,水利是其中一項重要的基礎設施工程。水利部門主動參與新農村建設的規劃和實施,給政府當好參謀,是做好水利服務於新農村建設的關鍵。贛州市水利局在新農村規劃之初,及時組織調查摸清了全市水利設施現狀和存在的問題,聯合市村建設辦下發了《關於做好新農村建設改水工作的意見》,提出了水利服務於新農村建設的工作重點和切入點。

(二)通過政府資金爲引導,發揮農民自願出資出勞的主體作用。萍鄉市上栗縣上慄鎮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實行“以獎代補”政策,明確凡是經鎮農業服務中心立項驗收的工程,統一按工程總造價的30-50%給予獎勵和補助,取得了明顯效果,20xx年,鎮財政投入90多萬元,吸引和帶動了社會和農民投入230多萬元,對調動農民羣衆積極性參與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三)積極推進農村水利改革,建立工程良性管理體制。德安縣政府出臺《關於鼓勵興建小型水利工程和改革水利設施管理體制的實施意見》,制定了“民辦公助、以獎代補”的政策,成功引導和發揮農民羣衆自願投資投勞參與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投資主體,落實了工程管理的責任主體。在宜春市召開的座談會上,萬載縣、潦河灌區工程管理局等介紹了農民用水戶協會建設管理工作經驗。宜春市針對小型水利工程產權不明、管理不落實、水費徵收難的難題,已出臺以組建農民用水協會爲主要形式的小型農村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意見(討論稿),計劃在5月下旬開展試點工作,通過組建農民用水戶協會來解決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建後運行管理、維護和水費收取等工作。

(四)發揮村組集體的帶動作用,開展農村水利設施建設。宜春市袁洲區寨下鄉白沙村,原來是個村容髒、亂、差的村組,在20xx年開展文明村建設以來,村組幹部帶領村民,通過集體出一點,羣衆籌一點,政府幫一點的辦法籌集資金,修建了自流引水自來水工程,使全村村民用上了乾淨的自來水;對流經村內的200多米渠道進行三面砼襯砌,並修建了排污渠網和化糞池;在鄉財政資金的支持下,新建了400多平方米的門塘。通過這些工程的實施,村容整潔了,衛生條件好了,村民的環境意識得到了提高,農村水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三、當前水利存在的突出問題制約了水利更好地爲新農村建設服務

近年來,特別是“十五”期間,我省的水利工作取得了較大的發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具體歸納爲以下幾個方面:

(一)工程問題。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減,是調研組聽到的最多的反映。主要表現在:一是農村飲水工程建設與農村巨大的需求有較大的差距;二是渠道淤塞破壞,水資源利用率低,灌溉得不到保障;三是小型電排(灌)站老化失修嚴重,部分已癱瘓多年,農田灌溉與排澇得不到保障;四是還有衆多的病險水庫,還有大量沒有加固除險的萬畝圩堤,防災減災體系還不夠健全;五是水利生態建設和水土保持工作任務艱鉅;六是蓄水工程特別是山塘水庫淤積嚴重,蓄水能力衰減;七是漬害田等中低產田改造力度仍需加強;八是農村水環境亟待治理。

(二)體制機制問題。一是投入機制。一方面,我省水利工程量大面廣,建設管理和維護投資需求巨大;另一方面,雖然近年來,各級政府逐步加大了水利的投入,但隨着農村稅費改革“兩工”的全面取消,“一事一議”制度還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農民自願投資投勞辦水利仍處於滑坡狀態。據我省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報表數據顯示,20xx年與20xx年相比,政府投入增幅達到60%,羣衆投入卻減少了23%。而我省農建投入的大頭仍然是靠羣衆投入。水利工程建設投入不足仍是水利發展的根本難題。二是管理機制問題。從調研情況來看,造成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減,資金短缺是個原因,但更深層次的原因還在於管理。面對工程管理的問題,基層幹部及農民羣衆仍然希望國家包辦。目前,大部分水利工程尤其是小型水利工程沒有一個明確的管理主體,沒有形成一套良性的管理機制,工程水費收取困難,當前推行的農民用水戶協會建設管理由於工程設施落後、思想認識不夠等原

因,也遇到了較大困難,造成工程日常管理維護經費短缺,水利工程使用週期縮短。

(三)水利建設缺乏統一規劃和技術指導。農田水利建設涉及面廣、參與建設管理部門較多,“多龍治水,羣龍無首”是水利建設長期存在的難題,農田水利建設一直沒有一個長遠的綜合規劃。加上20xx年政府機構改革後,鄉鎮水利管理站全部併入鄉鎮農業服務中心,鄉鎮基層水利服務體系受到削弱,農田水利建設缺乏一定的技術指導。造成許多水利工程無序建設、盲目建設、工程質量差等現象普遍存在,影響了工程效益發揮。

(四)當前水利與新農村建設工作結合存在的問題。“當前水利工作如何更好地結合新農村建設試點開展?”是這次調研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與當地政府、水利部門和羣衆代表的座談,調研組瞭解到了一些在工作銜接上存在的困難。一是試點建設與全面推進的問題。新農村建設是個需要長久持續推進的工作,水利工作也是如此。而目前新農村建設以示範點爲推進,示範點多選擇在經濟條件較好,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較好的自然村。這樣一來,一些原安排在相對貧困落後地方的資金向新農村建設示範點集中,可能造成農村新的發展差距,不利於農村的平衡發展。二是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與新農村建設試點的問題。由於農村飲水不安全地區主要在山區和農村邊遠地區,規劃工作早已完成,而目前正在開展的新農村建設示範點,採取“統一扶助標準、擇優選擇定點、實行以獎代補、農民自主建設”的新模式,選擇在交通、住房、水源等條件較好的地方,因此,客觀上增加了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與新農村改水工程建設結合的難度。據這次調研情況來看,新農村建設示範點與農村飲水不安全地區相符的只有5%-30%,同時,新農村建設示範點以自然村爲基本單位,示範點相對分散,這樣就必然造成今年大部分農飲安全項目不在規劃範圍內,且工程規模較小,影響工程效益和管理,並造成水價過高,工程難以長期有效地運行。

四、對策和建議

(一)水利服務於新農村建設的工作對策

我省東南西三面羣山環繞,內側丘陵廣亙,中北部平原坦蕩,整個地勢由外及裏,自南而北,漸次向鄱陽湖傾斜,構成一個向北開口的筲箕形地形。省境中、南部地形複雜,低山、丘陵、崗地與盆地交錯分佈。北部以平原和水域爲主,間以丘陵、崗地。調研當中,在不同地區對水利工程的要求和重點也有所不同,如:普遍反映的農村飲水安全、防洪和農村水環境問題,贛南山區反映的水土流失生態環境治理,丘陵地區的提灌和蓄水工程建設,湖區排澇泵站的改造等問題。歸納起來,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水利建設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着力:

一是以提高農村飲水保障程度爲着力點,把解決農村人口的飲水問題放在第一位。“十五”期間,飲水解困工程解決了飲水困難人口180萬人。據20xx年調查評詁,截止20xx年底,我省共有飲水不安全人口1340.41萬人。調研中,地方政府和農民羣衆代表反映最強烈的就是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對已解決飲水特別是喝上自來水的地方,爲改善村容環境和樹立文明鄉風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農民羣衆感激之情溢於言表;目前沒有解決飲水安全問題,仍然在飲用不乾淨、衛生不達標水的村民,大多數表示,羣衆積極性很高,希望能得到政府政策和資金支持,早日喝上乾淨衛生的飲用水。爲此,水利要將讓羣衆喝上放心水作爲工作的首要任務。

二是以消除病險水庫的安全隱患爲着力點,堅持繼續搞好農村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等水利工程建設。繼續加大病險水庫和圩堤除險加固的推進力度,加強農村中小型水庫安全管理工作,進一步重視中小河流防洪建設和地質災害防禦,保障糧食生產安全和農村防洪安全。各調研組瞭解到,在全省各地,圩堤防洪標準低、病險水庫需要治理、排澇泵站老化失修、河流淤塞、水土流失形成地質災害等問題均不同程序地存在,嚴重威脅到防洪的安全。

三是以提高農業用水效率和糧食生產能力爲着力點,堅持繼續加大大中型灌區的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力度,繼續抓好大型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農業綜合開發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和節水灌溉示範項目建設,努力提高灌水效率和灌溉保證率。加大對我省中部丘陵山區提灌泵站工程、湖區易澇易漬地區排澇泵站的更新改造。同時,完善農村小型灌排設施,提高灌排效益。

四是以改善農村水土流失地區的生產生活條件和生態環境爲着力點,大力開展生態清潔型小流域建設。適應新農村建設“生產發展、村容整潔”的要求,進一步加大封育保護力度,提高生態自我修復能力。繼續抓好贛江上游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長治"工程農發水保項目、鄱陽湖流域水土保持重點治理一期工程等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建設,大力開展生態清潔型小流域建設和水土保持生態示範區建設及科技示範園建設。要堅持以小流域爲單元,山水田林路統籌規劃,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優化配置、綜合治理,注重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要高度重視對開發建設項目的預防監督,防止新的人爲水土流失。

五是以擴大小水電代燃料試點規模爲着力點,積極科學地發展農村水電。在農村水電資源豐富的地區,建設水電農村電氣化縣,擴大小水電代燃料生態保護工程建設規模和實施範圍,解決部分無電地區生活和生產用電問題。改變廣大山區農村煙熏火燎以柴做飯的狀況,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

六是以農村水利改革爲着力點,建立水利工程管理良性機制和農村水利服務組織體系。繼續推進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明確工程產權,落實管護責任主體,建立符合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積極推進農民用水戶協會建設管理工作,實行民主決策、自主建設、自我管理,儘快建立小型農田水利工程良性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切實加強鄉鎮基層水利管理單位建設,爲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順利開展提供有

力的組織保障。

(二)幾點建議

1、以科學發展觀爲統領。科學發展觀是指導發展的世界觀與方法論的集中體現,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指導思想。能不能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關鍵是能不能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把科學發展觀貫穿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整個進程中,特別是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和人與水和諧相處的理念落實到建設新農村的具體實踐中,使農村經濟發展不以犧牲環境爲代價,真正實現農村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

2、新農村建設應點面結合,整體推進。新農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在下一步的新農村建設工作當中應以點帶面、重在面上,要達到新農村建設20個字的目標,要儘早地拿出新農村建設的整體規劃來,避免出現農村新的發展不平衡。水利工作要根據水利的流域特性、區域特性,在積極服務於新農村建設試點的前提下,同時注重面上新農村建設的開展,按照國家有關項目投資和建設要求,推動整個面上水利建設。即要符合國家關於農村水利建設的政策要求,又要更好地服務於新農村建設。建議省級用於新農村建設資金,在按照使用原則的情況下,由市、縣統籌安排。

3、加強宣傳,建立水利建設新機制。建立農田水利建設新機制,是水利工程可持續發展的必需。工作中要加大對國家五部委關於建設農田水利建設新機制的意見和三部委關於加強農民用水協會建設的意見的宣傳和貫徹力度,結合當地實際,努力推進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產權制度改革和農民用水戶協會等改革,切實建立起水利工程良性投入、運行和管理體制。

4、加大政府資金投入,引導農民發揮建設管理主體的作用。針對我省水利工程老化失修嚴重、農民承受能力有限的情況,要實施工程體制改革和建立農民用水戶協會,完善的工程體系是基礎。當前,在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省級應加大水利投入,承擔一些基層政府無法解決的問題,解決做一些羣衆一家一戶解決不了的事情。

5、堅持統籌規劃,分類指導。我省農村自然條件、水資源狀況各不相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差異很大。水利在服務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應注意區別不同情況,強調統籌規劃、合理安排,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各級水利部門儘快開展農田水利建設綜合規劃的編制工作。在贛南山區,應重點抓好水土保持和生態建設,打造生態贛南,減少地質災害;在中部丘陵地區,要大力發展集雨節灌工程,抓好提灌和蓄水工程建設;而在北部湖區,要着力解決好排澇泵站改造和重點圩堤的建設。

6、建立人員穩定、技術過硬的農村水利服務組織體系。水利工作量大面廣工作任務繁重,且技術性強,在鄉鎮建立一級人員穩定、技術過硬的農村水利服務組織,顯得尤爲重要。建議省政府出臺農村水利服務體系建設的相關政策,參照林改等改革措施,切實解決鄉鎮水管機構、編制和經費問題,使得鄉鎮水管機制相關專業人員能夠進,進來能夠留的下,以穩定鄉鎮水利隊伍。

靠譜的服務調研報告篇8

“巾幗志願服務”是社會志願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婦聯組織參與社會管理,更好地服務婦女、服務基層的重要舉措。深入開展巾幗志願服務工作,對於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團結婦女充分發揮橋樑紐帶作用,促進社會和諧穩定,都具有重要意義。

按照上級婦聯“立足基層、面向家庭、見諸日常、細緻入微、持續發展”的要求,基層應該是巾幗志願服務工作的主要陣地,然而,受經濟基礎、社會資源分配、志願者素質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基層巾幗志願服務工作任重而道遠。對於基層如何繼續搞好巾幗志願服務,推進婦聯工作穩步前行,我們開展了調研。

一、基層巾幗志願服務建設情況

我市共有10個鄉鎮,175個行政村、社區,共建立巾幗志願服務隊350支,每支隊伍都是以婦聯幹部牽頭,組成人員以鎮村女幹部、村致富能手,個體單位職工、教師、村、社區婦女代表等。

巾幗志願服務以“服務婦女,奉獻社會”爲宗旨,通過加強對《婚姻法》、《婦女權益保障法》、《母嬰保健法》等婦女權益的瞭解與學習,使婦女工作通過巾幗志願服務隊深入到農村、社區家庭的千家萬戶,爲他們提供婚姻法律諮詢、健康諮詢、計劃生育指導,婦女維權等活動,調解鄰里百家糾紛,化解家庭矛盾,更好地發揮婦女組織的橋樑紐帶作用。同時巾幗志願隊伍在節假日積極參與各類慶祝活動,組織隊伍進行舞蹈,秧歌的文藝活動,充分展現基層婦女生活激情與幹事熱情,豐富基層婦女文體活動。

二、開展巾幗志願服務工作的經驗

1、做好巾幗志願服務工作的前期宣傳。巾幗志願工作初進基層,很多百姓不明白不瞭解,“爲什麼要搞志願服務?”“自己的事情都搞不完哪有時間幫別人”的這種利己主義思想的人大有人在,爲了讓更多的百姓瞭解、接納巾幗志願服務工作,鄉鎮婦聯帶頭組織起一支巾幗自願者示範隊伍,深入基層,維護村民、居民、婦女合法權益,提供相應法律諮詢,走訪慰問鰥寡老人,通過自身行動和廣泛宣傳各地巾幗服務先進模範,先進事例,大力弘揚巾幗志願服務工作的優良性。激勵更多的婦女加入巾幗志願者的行列,爲社會、爲他人奉獻愛心,千方百計擴大巾幗志願者服務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2、豐富巾幗志願服務活動內容。立足於基層鄉鎮的.民俗風俗,充分發揮本地特色,利用節假日安排巾幗志願服務隊開展廣場舞等文藝演出,創新巾幗志願服務內容與新穎性。通過建立“婦女之家”及“婦女維權服務站”,幫助維權婦女提供法律政策支持。利用巾幗志願服務隊伍監督村、社區內環境建設,保持村社區內整潔,參與文明村莊創建,提高村民、居民生活整潔度。不斷開發新的服務領域和服務項目,使志願服務工作能夠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羣衆生產生活中做出更大的貢獻。

3、吸納年輕知識女性,利用年輕成員實現新老互補。吸收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年輕選調生和公務員進入巾幗志願隊伍,提高巾幗志願服務隊伍的年輕化,知識化。週末時間教授村民、居民電腦知識,宣傳健康衛生的生活飲食習慣,幫助村民、居民瞭解遠程教育系統。

三、存在的問題

鄉鎮的巾幗志願服務工作位於最基層,支持少,過問少,人員少,存在諸多需要各級部門正視的問題。

1、志願隊伍人才匱乏,年齡大,文化程度低。雖然對巾幗志願活動進行了廣泛的宣傳和發動,但是巾幗志願隊伍的建設情況依然不容樂觀,隊伍成員多爲村居內35歲以上的婦女擔任,學歷以國中爲主,雖然長期在農村生活,農村工作經驗豐富,但是學習新事物的能力有限,無法跟上現代信息化的更新步伐,也就無法滿足廣大村民對家庭維權、家教教育、就業培訓、衛生保健等多方面志願服務的多方需求。

2、志願組織活動缺乏連貫性。既然是志願服務工作,本質上就帶有一定的人員不統一性和自願性,巾幗志願服務要得到社會認可,保持生命力,就必須緊密結合廣大婦女及其家庭成員的實際需求,確定明確的目標和項目。然而在組織各項活動中,因爲計劃不完善、缺乏統一部署,經費來源無保障等問題,導致巾幗志願服務陷入“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困境。志願者行動常常不能持之以恆,活動也常出現曇花一現現象。

3、巾幗志願者缺乏專業培訓。巾幗志願者參與志願服務是業餘性質的,大多數缺乏所從事服務工作需要的技術和知識,因此需要吸納一部分有專業素養的志願者,關鍵時刻能夠拉得出、頂得上,從而發揮巾幗志願服務的獨特作用。然而鄉鎮中人才匱乏,有能力的人都“走出去”了,很難吸納有專業素養的職業者,同時鄉鎮財政壓力大,資金不足也導致無法自行舉辦相關培訓。導致巾幗志願者表現的熱心有餘而專業不足。使得志願活動的效果被打了很大的折扣。

四、建議

1、規範管理,建章立制。加大對鄉鎮志願者的招募力度,完善基層志願者招募機制,保障志願人員穩定和工作的連續性。同時要建立志願者培訓機制,着力提高巾幗志願者的服務意識、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建立志願者保障激勵機制,爲巾幗志願服務持續開展提供基本保障和動力。

2、搭建交流平臺。搭建鄉鎮和城市的巾幗志願者工作交流平臺,推進巾幗志願服務網建設,充分發揮網絡平臺在線登記註冊、在線求助和在線交流功能;邀請城鎮有經驗的大型巾幗志願者到鄉鎮一級來提供巾幗服務工作,以城帶鄉減小巾幗志願服務的城鄉差距;分配給鄉鎮學校、銀行、醫院等企事業單位志願者名額,鼓勵進行志願服務工作。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等大衆媒體和互聯網、手機等新興媒體,擴大巾幗志願服務活動宣傳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巾幗志願服務是一個從慢慢探索到逐漸健全、以及完善的長期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社會各個方面的支持和鼓勵,只有這樣,巾幗志願服務工作才能加大腳步,跟上時代和社會發展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