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村鎮調研報告多篇

村鎮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村鎮靈活就業人員聯合工會調研思考的調研報告範文

農__是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必然涌現的新型勞動大軍———農民工的源頭,也是目前工會組織體系架構中的一塊短板。這支數量龐大的農民工隊伍,一部分長期在城市就業,已成爲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合法權益可納入工會傳統工作領域予以保障。而佔半數以上的另一部分農民工,則是農閒季節在__鎮區域就近務工,亦工亦農,流動頻繁。特別是在__鎮個體工商組織靈活就業的農民工,就業單位行業龐雜,分佈零散,承包、轉讓頻繁變化快;企業主法制觀念差,社會責任感缺乏;農民工本人在組織意識、紀律觀念、自我保護等方面,與產業工人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傳統的工會組織形式和工作方法,很難對其合法權益予以有效的保障。山西省澤州縣建立鄉鎮靈活就業人員聯合工會的實踐對解決這一問題做了有益探索。

靈活就業人員聯合工會的組織形式及職責

1.在鎮工會的隸屬下,與企業工會並列,主席一般由鎮總工會協理員或鎮工會主席兼任(根據當地財力決定)。2.在本鎮所轄行政__建立工會小組,小組長由__聯絡員擔任。3.在鎮政府所在地,10人以下的小型企業、小作坊、小門店等單獨成立工會小組,直接歸鎮靈活就業人員聯合工會管理。10人以上的企業直接建立企業工會或基層聯合工會,爲鎮工會的直屬工會。4.主要職責是:做好日常性務工人員動態管理、重大信息反饋及配合中心工作開展的文體活動,通過向農民工宣傳政策法規、工會知識和維權途徑,動員、組織農民工入會。5.以“聘任社會化、職責清晰化、管理目標化”的思路解決鎮工會專職人員不足問題,建立鎮、__工會協理員、靈活就業人員聯合工會聯絡員制度,公開選聘,縣總審批,統一培訓,頒證上崗。工作按季和年度考覈,工作突出的表彰獎勵,不稱職者予以辭退。縣總工會每年每人給予1000元補貼。

靈活就業人員聯合工會的主要任務與特點

1.__設立工會小組,主要負責本__外出(擬外出)人員、外來人員摸底登記,組織10人以下微型企業職工入會和管理,政策法規宣傳,對本__10人以上未建會企業進行監督,重大緊急事件報告等工作,有效覆蓋10人以下的小門店、小作坊等領域,將工會觸角延伸到__鎮。

2.工會小組結構簡單,活動靈活,既承擔了工會最基本的職責,又適應長期生存。避免了原來__工會因本__企業減少而被迫撤消的被動局面。特別是這種形式貼近靈活就業人員,方便了訴求表達和思想引導,有了組織歸屬感。3.由於鎮工會協理員和__工會聯絡員由上級工會直接聘任併發放補貼,其工作不受業主的控制與干擾,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較強,並且在當地有一定威望,職工信任、僱主信服,在協調一般性勞動爭議和幫助職工解決實際困難方面,能夠發揮較大的作用。

組建靈活就業人員聯合工會的意義

一是解決了鄉鎮和村一級較爲衆多的從事個體靈活就業人員的工會組建問題,從組織制度上實現了工會網絡全覆蓋。二是爲工會推行區域性集體合同和區域性工資集體協商奠定了堅實基礎。三是通過社會化招聘,對解決基層工會幹部短缺、推動工會幹部隊伍的社會化、職業化建設是一種嘗試和示範。

【第2篇】村鎮銀行發展狀況調研報告

建立村鎮銀行是解決我國現有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覆蓋率低、金融供給不足、競爭不充分、金融服務缺位等“金融抑制”問題的創新之舉,對於促進農村地區投資多元、種類多樣、覆蓋全面、治理靈活、服務高效的新型農村金融體系的形成,進而更好地改進和加強農村金融服務,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和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村鎮銀行在組建和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諸多瓶頸,尤其是欠發達的落後地區,組建難度大,發展緩慢,亟須從源頭上加以調整和解決。

一、村鎮銀行發展現狀,銀監會出臺了《關於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放寬了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准入政策,首批選擇四川、吉林等六省區作爲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試點。1月,銀監會出臺《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加快了村鎮銀行試點工作。10月,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將試點範圍擴大到全國31個省份。到末,全國已有148家村鎮銀行開業,發放貸款50多億元,其中支持農戶和農民的貸款達60%以上。今年“兩會”期間,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表示,銀監會對村鎮銀行的發展目標是家,凡是有條件的縣都可以有一家。村鎮銀行發展呈現出美好的願景。

湖南省自開展村鎮銀行試點以來,已組建村鎮銀行5家,較好地發揮了服務“三農”的作用。湘西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視,來積極爭取村鎮銀行試點,得到了銀監部門的批准。但在組建過程中遭遇中梗阻,目前還是一片空白。

二、發展村鎮銀行的瓶頸

(一)政策失靈:自下而上,本末倒置。按照銀監會規定,村鎮銀行只能實行發起方式設立,且至少應有1家以上境內外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爲主發起人。規定要求村鎮銀行的最大股東或唯一股東必須是銀行業金融機構。根據這一規定,需要試點縣市政府從最基層的縣域開始向上逐級尋找主發起人。當前我國銀行業實行一級法人制度,分支行對機構的設置缺乏審批權限。由於村鎮銀行的設置處於試點階段,既沒有規定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必須發起設立村鎮銀行的義務,也沒有相應的數量規定,更沒有自上而下的特別指定。這樣,形成部分試點縣市“申請報告無處送,高層領導無法見,村鎮銀行無法辦”的難堪局面。

(二)主體失落:路徑單一,一主難求。雖然一些地方性商業銀行具備主發起人資格,但在欠發達地區,除農村信用社改制外,幾乎沒有地方性商業銀行。瀘溪縣爲組建村鎮銀行,成立了專班,明確專人,積極尋找主發起人,從起,先後與省內外10餘家銀行業金融機構進行聯繫協調,開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和條件,但都因經濟總量小、地處偏遠而被拒絕。一旦找不到主發起人,村鎮銀行便無法設立,致使這一惠農政策成爲空中樓閣,試點縣市十分失落。

(三)市場失準:低門檻,高槓杆。根據《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在縣(市)設立的村鎮銀行,其註冊資本不低於300萬元人民幣;在鄉(鎮)設立的村鎮銀行,其註冊資本不低於100萬元人民幣。村鎮銀行註冊資金的門檻要求確實很低,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爲尋求一定的規模效應,一般村鎮銀行註冊資金均在5000萬元以上。加之主發起人難找,形成了“低門檻,高槓杆”現象,導致欠發達地區村鎮銀行市場準入難。

(四)佈局失衡:抓大放小,棄鄉進城。按照村鎮銀行試點初衷,本應在欠發達地區優先發展。據對全國已開業的148家村鎮銀行調查分析,除先期試點的六個省份外,一般機構都設在相對較發達的縣市一級,鄉鎮村鎮銀行還沒有實現零的突破,呈現出“發達地區多、欠發達地區少,縣城多、鄉鎮少”的不均衡格局。

(五)價值失離:嫌貧愛富,棄農逐工。根據《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服務“三農”是村鎮銀行的根本宗旨。一些村鎮銀行的發起人或出資人把實現利潤最大化作爲自身最大的追求目標,而農民作爲弱勢羣體,農業、農村經濟作爲高風險、低效益的弱勢經濟,受自然條件和市場條件的影響巨大。在農業政策性保險嚴重缺乏的情況下,受利益驅使,村鎮銀行在價值取向上偏離宗旨,追逐高利潤、高回報的工業行業。

三、政策建議

(一)完善政策:改“自下而上”爲“自上而下”。建議完善村鎮銀行試點政策,調整規劃,以地區爲單元,堅持向欠發達地區、向農村傾斜的原則,將試點任務與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擴張計劃進行捆綁,自上而下指定部分銀行業金融機構承擔村鎮銀行發起任務。規定銀行業金融機構在發達地區增設分支機構時,要求其在相應的欠發達地區發起成立一家村鎮銀行,以打破試點鄉鎮、試點縣市層層向上爭取無門的難堪局面。銀行業金融機構也要提高認識,勇於擔當,從統籌城鄉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積極踐行社會責任,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時,兼顧好社會效益。

(二)調整方式:改“發起成立”爲“組建成立”。我國金融業的發展最終都是以國家信用爲背景的。村鎮銀行作爲服務新農村建設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設立於農村貧困地區,支持的是弱勢區域、弱勢羣體和弱勢產業,應當可以國家信用爲背景,在部分難以找到主發起人的欠發達地區,適當提高市場準入門檻,規定縣市村鎮銀行註冊資金必須達到5000萬元以上,改由銀行業金融機構發起爲地方財政出資組建成立。

風險防範和控制的關鍵在於加強管理,而不在於誰發起。因此,不能因爲找不到主發起人而影響村鎮銀行試點進程,進而影響國家整個金融體系的架構和惠民政策的落實。

(三)優化佈局:改“抓大”爲“扶弱”。根據《關於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進一步優化村鎮銀行佈局,堅持欠發達地區和農村優先原則,充分體現“扶弱”的優惠政策,力爭欠發達地區的縣市至少設立一家村鎮銀行。尤其是目前處於金融服務空白的鄉鎮,要設立村鎮銀行,切實解決金融服務“盲區”問題。

(四)堅守宗旨:改“棄農”爲“惠農”。爲所在區域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服務是村鎮銀行的根本宗旨,擴大農村金融供給,爲“三農”服務是設立村鎮銀行的初衷,任何時候都不應動搖。爲使村鎮銀行更好地服務“三農”,並在服務“三農”過程中實現自身不斷髮展壯大的目標,有關部門應敦促村鎮銀行履行職能,堅守宗旨。一是量化考覈。規定村鎮銀行對當地“三農”的信貸投入不得低於70%,吸收的存款原則上應用在當地經濟發展上,防止“資金進城”和“農轉非”現象的發生。二是價值迴歸。村鎮銀行要立足“三農”,及時瞭解農民、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改善金融服務,加大信貸投入,增加金融供給,引導他們將閒置資金存到村鎮銀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五)形成合力:改“取”爲“予”。村鎮銀行是“草根銀行”,其信貸支持的主要對象爲弱勢產業———農業,弱勢羣體———農民,理應受到更多的關心和支持。一是人民銀行應給予村鎮銀行一定的支農貸款支持,以擴大村鎮銀行的資金實力;二是放鬆利率管制,允許村鎮銀行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資金供求狀況、債務人可承受能力自主確立貸款利率;三是對初創階段的村鎮銀行減免營業稅和所得稅,支持其發展壯大;四是加快建立農業政策性保險機制,爲村鎮銀行的資金安全提供切實保障;五是建立必要的風險補償機制,建立村鎮銀行服務“三農”和支持新農村建設的正向激勵機制;六是監管部門應出臺政策,支持村鎮銀行與農村信用社進行適度的有序競爭,增強村鎮銀行的活力。

【第3篇】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在構建和諧村鎮中的作用的調研報告

一、本項研究的理論意義與實際意義

在現代社會中,社會保障制度是實現公民的生存權利以及其他人權的保障,是全體社會成員共同享受社會發展成果的重要途徑,也是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和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因此,在我國當前的社會生活中,建立完善的、包括城市和農村在內的覆蓋全體社會成員的社會保障制度,不僅是爲體現每一公民的生存權和其他人權,也是爲實現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和社會穩定所必須。

我國城鄉存在的二元社會保障結構,強化了二元經濟結構,阻礙了我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二元社會保障結構擴大了城鄉業已存在的差距,阻礙了社會結構轉型與中國社會發展與進步的基本方向。社會政策的走勢要指向城鄉一體化,將二元制度引向一元制度的方向。因此,我們要整合城鄉社會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間接推進城鄉一體化,保護農村居民中的弱勢人口並促使絕大多數農村居民免於淪爲弱勢羣體。

建構社會主義的社會保障體系,是應該覆蓋所有地區的,不僅僅是城市地區,還應該包括農村地區。而社會主義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也應該覆蓋一般地區和富裕地區。在這種背景下,本課題的研究是有着現實意義的,建立和完善我國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將推進我國的工業化、城市化進程,消除二元結構,推進我國的城鄉一體化進程,實現社會主義公平。並且,研究××區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建構是有着特殊的意義的,對於構建和諧村鎮、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國內外同類課題的研究現狀

1.國外研究現狀

西方發達國家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相對於緘市職工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要晚一些。由於自然、歷史、經濟和社會情景各不相同,各國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千差萬別,即使有些國家和地區大的方面相近,但其具體做法和管理方式也不一樣。而且,有些國家在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上剛剛起步,一些落後國家甚至還未能觸及,而某些國家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歷史比較長,在其發展過程中經過了不斷的調整和改革,逐步形成了符合他們本國實際的比較完備的制度。在西方發達國家,社會保險與社會福利有着密切的聯繫,所以,有些西方發達國家稱社會保險爲社會福利保險。社會救助在西方發達國家一般指賑濟性保障待遇,即社會救濟,救助對象主要是國家公佈的法定的最低生活水平以下的全體公民。由於經濟和社會差異與社會政策及歷史傳統的不同,西方發達國家實施的農村社會保障的內容是不同的,但不外乎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事故保險、失業保險、災害保險等,其中養老保險是最普遍、涉及人數最多、最複雜、影響最大的農村社會保障項目,是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主體。

2.國內研究現狀

新中國成立後,由於認爲社會保障己包含在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之中,所以社會保障問題的研究被忽視,沒有形成我國的社會保障理論。在實踐中,主要借鑑前蘇聯模式。1951年,政務院發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這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部社會保險法規,奠定了中國社會保障工作的基礎。可是這部法規並沒有涉及農村、農民。

隨着農村土地制度的改革,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形成,以農村社區經濟爲基礎的社會保障應運而生,即人民公社和農業生產隊體制下的合作醫療、五保戶供養、養老院等社區性的社會保障與家庭共同負擔了農民基本生活保障的職能,並在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中確實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由於這種歷史現實,便形成了中國特色的城鄉二元社會保障制度,在理論研究上也都是就城市與農村分別進行的。

在中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及農村計劃生育政策的大力推行背景下,中國農村老齡人口的養老成爲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的桎梏,1992年民政部頒佈了《縣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方案》,開始在全國縣鎮推行。經過多年的努力,試點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諸多問題,如試點工作缺乏連續性和系統性,農民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等,所以在實施中難度相當大。

隨着農村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農村出現了大量的棄老,虐老現象,使農村養老再度成爲嚴重的社會問題。1995年全國民政廳局長會議提出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截止1997年底,有997個縣、市建立了這項制度。但是,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與改革仍任重道遠。有關學者認爲:在農村開展社會保障工作的首要任務是正確理解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任務和目標,這一目標並不是要求在全國建立同一項目和同一標準的保障體系,而是着重在制度建設方面構建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基本框架。至於保障的模式、保障項目和標準則可因地制宜,自主選擇,量力而行。也有學者認爲由中國二元結構所決定,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國的二元社會保障格局還無法改變,城鄉社會保障的建立與改革應從實際出發,分別發展與生產力相適應的社會保障模式,尤其對已非農化、城鎮化農民的社會保障更應引起重視。因此,在中國社會保障體系的框架設計中增加農村社會保障的內容是可行的。目前,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問題已實質性地被納入全國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體系中,它將成爲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和理論研究的契機。

三、研究的重點、難點

本課題在研究過程中,將從××區農村社會保障的現狀入手,以構建××區和諧村鎮建設爲本,根據××區農村社會保障模式,重點分析其在構建和諧村鎮中的作用,並通過實地調研,找出問題,根據××農村的發展現狀,提出對策。

四、研究方法

1.比較分析方法。通過對國內外、不同地區的社會保障制度模式等方面進行分析比較,探討社會保障發展運行的一般規律,吸取外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教訓,吸收和借鑑他們的有益經驗,以期爲××區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模式的構造找到可借鑑的經驗。

2.綜合系統分析法。運用綜合系統分析法,對××區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進行全面、總體考察,提出完善和發展的新思路,進一步突出其在構建農村和諧村鎮中的重要地位。

五、創新之處

本文通過對××區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分析研究,針對××區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發展現狀,找出構造××區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目標模式、市場模式及轉型模式,各模式之間具有互動關係,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存在着由低級模式向高級模式的轉換升級過程。

【第4篇】創建村鎮銀行的調研分析調研報告

村鎮銀行作爲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是促進農村金融市場適度競爭和新農村建設的有效手段,值得推廣和運行。但筆者近期對廣安市調查顯示,作爲川東經濟欠發達地區,目前推行村鎮銀行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困難、問題及難點,對此提出建議,以期推動村鎮銀行組建。

一、難點

(一)盈利空間小,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難以爲繼。經濟欠發達地區高新產業、龍頭企業較少,基本上以傳統農業爲主,農業產業弱勢化導致農村地區經濟不發達,村鎮銀行無高效益項目支持,盈利空間較小,存續前景不樂觀。加之村民居住偏、散,導致業務經營成本高,影響村鎮銀行經濟效益。同時,如果村鎮銀行只設一個網點,規模極小,服務區域受限,市場佔有率不高,可能弱化其盈利能力,生存和可持續發展困難。

(二)社會公信度欠缺,村鎮銀行難以被認可。一是羣衆難認可村鎮銀行。長期以來,國有商業銀行和農信社加大支農力度,老百姓對他們情愫較深,信賴度和認同度較高,而村鎮銀行作爲新興銀行,老百姓對此認知度不夠,擔心重蹈“農村合作基金會”覆轍,心存顧慮,難以認同,影響村鎮銀行發展。二是難得到地方政府全力協助。當前,地方經濟發展迅速,政府融資需求強烈,而村鎮銀行經營規模小,金融供給能力弱,新的供需矛盾使政府難認可村鎮銀行。以擁有1000萬元資本金的村鎮銀行爲例,單筆最大授信貸款額度僅150萬元,而當地政府融資目的是解決農村基礎設施、城區工業園區建設等項目資金短缺問題,投資金額大、見效慢,村鎮銀行受自身經營實力和盈利目的限制,不能滿足政府的融資需求,最終,雙方不能建立互惠互利的夥伴關係,當地政府得不到村鎮銀行支持,不願更多關注其經營,更不願出臺優惠政策支持。

(三)村鎮銀行易動搖服務“三農”的辦行宗旨。如村鎮銀行單純作爲自負盈虧的企業運作,投資人必然追求利潤最大化。而農業作爲高風險低效益行業,受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影響巨大,影響村鎮銀行盈利能力。村鎮銀行必將以防風險和盈利爲取捨,不斷擇優選擇支持對象,這樣極易動搖服務“三農”、支持新農村建設的市場定位,甚至違背服務“三農”和支持新農村建設的辦行宗旨。

(四)開設村鎮銀行難達適度競爭的效果。村鎮銀行進軍農村金融市場,把握不好容易導致兩種極端結果,難以達到適度競爭的目的。一是可能引發惡性競爭。村鎮銀行貸款決策靈活和貸款低利率是參與農村金融市場競爭和吸引客戶的兩大“利器”,爲爭奪客戶和佔領更多金融市場,其他金融機構也將以攀低心理紛紛效仿,變相或不變相地以低利率等手段降低金融門檻,從而引發無序競爭。二是村鎮銀行參與競爭乏力。農行、農信社多年從事農村信貸業務,在農村有深厚的羣衆基礎,工作人員知農情、曉民意,佔盡天時、地利、人和優勢。而村鎮銀行新入駐農村金融市場,做農村工作缺乏經驗,加之經營規模小,基層無營業網點,工作成本高,與現有農村金融機構競爭缺乏力度,難以激活適度競爭的“鰱魚效應”。

(五)村鎮銀行安防能力薄弱難適應複雜環境。相對農行、農信社等農村金融機構而言,村鎮銀行內控和安防力度相對薄弱,應對農村市場錯宗複雜的社會治安形勢能力不夠。一是現金頭寸管理難。管理當局未明確村鎮銀行的庫存現金是否參照現有農村金融機構存放於人民銀行,還是就近存入當地金融機構,還是存入控股銀行,現金管理困難。同時,設立於鄉村的村鎮銀行,距中心城鎮較遠,調撥押運現金潛伏巨大風險。二是如果營業場物防落後難適應複雜環境。據瞭解,已成立的村鎮銀行辦公地點多爲臨時租借房屋,物防設施差,潛伏着較大的安全隱患。如據資料反映,吉林磐石市融豐村鎮銀行辦公地點是臨時租借的20餘平方米的房子。

(六)監管村鎮銀行難度較大。監管村鎮銀行將面臨的主要難點,一是村鎮銀行設於農村地區,監管半徑大,監管成本高。廣安銀監分局按照“職責上收,人員集中”的模式上收縣級監管辦事處人員,對設立於鄉村的村鎮銀行進行監管,監管半徑越過縣鄉兩級,監管難度大、費用高。二是經營管理模式多樣增加監管難度。因各村鎮銀行經營規模及業務複雜程度不同,經營管理模式各異,監管者不能實施統一監管,而要根據各村鎮銀行經營特點制定不同的監管措施,實行一行一策監管,有效監管面臨巨大挑戰。

二、對策

(一)積極穩妥地組建村鎮銀行。首先,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監管當局要根據農村地區金融服務真實需求和機構佈局現狀,積極調研,科學論證金融真實需求度,按先試點,後推開的原則,制定試點方案,積極做好籌備工作,切忌不顧實際,一哄而上。其次,地方政府要大力支持,制定優惠政府支持村籌備鎮銀行。再次,當地銀行要通力合作。不能視村鎮銀行爲異已,大行排斥之事。

(二)地方政府支持村鎮銀行發展。一是要認真做好宣傳工作,讓羣衆瞭解在農村地區設立新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意義、目的,正面引導羣衆認可村鎮銀行。二是減少政府幹預。避免政府不切實際、不符合條件的融資需求,爲村鎮銀行發展創造寬鬆的經營環境。三是建立正向激勵機制。政府應出臺財政、稅收等優惠政策,建立風險補償機制,鼓勵村鎮銀行服務“三農”和支持新農村建設。

(三)對村鎮銀行實施分類監管。一是監管當局對村鎮銀行進行風險評級,按等級高低合理配置監管資源,做到分類定位、注重實效、提高監管效率。二是根據村鎮銀行經營規模和業務複雜程度,合理配置人力實行差異監管。對經營規模較大,經營業務複雜的村鎮銀行,配足監管力量實施有效監管。三是監管部門要督促村鎮銀行明確服務“三農”、支持新農村建設的市場定位,對偏離這一市場定位的行爲,積極採取有效監管措施及時糾偏。

(四)村鎮銀行要因地制宜明確市場定位。一是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情況細分市場定位。村鎮銀行要科學分析當地經濟發展情況,再結合自身實際細分市場,大力挖掘、培育“吃飯客戶”,爲其做深、做細、做好金融服務,培養和打造一批忠誠村鎮銀行、願與村鎮銀行打交道的優質客戶羣。二是防範農業信貸風險確保市場定位不改變。村鎮銀行堅持市場原則和商業化運作模式,積極運着“銀行+保險公司”模式,開辦由村鎮銀行放款、農戶承貸、保險公司擔保的貸款品種,或者運着“企業+農戶+銀行”模式,開辦由企業和種養大戶簽訂協議,農戶給企業簽訂單,企業給農戶貸款做擔保的貸款品種,形成三方盈利的關係,既有效防控農業信貸風險,又鞏固村鎮銀行支持“三農”和新農村建設的市場定位。

(五)強化內部管理降低經營成本和風險。村鎮銀行按照“股東參與、簡化形式、運行科學、治理有效”的原則,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科學地確定經營目標、經營策略,按審慎的經營原則,建立激勵有效、約束嚴格、權責明晰、獎懲分明的內部管理制度,打造有章可循、有章必循、違章必究的內控環境,形成依法經營,合規管理的良好氛圍,有效防控經營風險和降低經營管理成本。

(六)塑造良好形象提高社會公信度。塑造良好形象關鍵要提高支農服務水平、改善營業環境、提高服務質量。一是憑支農惠農樹形象。不斷加大支農力度,支持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發展,形成行農雙贏的格局,贏得廣大羣衆的信任和支持,塑造良好的社會形象。二是修建營業場所樹形象。村鎮銀行要儘快修建營業場所,用寬敞整潔的營業場所改變客戶認爲村鎮銀行不正規的看法,增強客戶的信任感。三是提加強質服務樹形象。讓員工樹立優質服務事關銀行形象和經營成敗的意識。要求員工接待客戶時,用語親切、平和;辦理業務時,以熟練的服務技能滿足客戶金融服務需求;與客戶交往時,要學會換位思考,急客戶所急,想客戶所想,提高客戶的滿意度,給客戶一個良好的印象。

(七)根據“三農”真實需求推出金融產品。村鎮銀行在成本可算、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推出與自身管理相適應,與“三農”和微小企業融資需求相匹配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儘快在農村地區推廣保險、代理、擔保、個人理財、信息諮詢、銀行卡等在城區開辦的標準化金融產品和服務,滿足農村多元化金融服務需求,彌補農村地區金融服務空白,同時提高村鎮銀行自身競爭力,激活農村地區金融適度競爭,顯現“湯水效應”。

(八)高起點謀劃村鎮銀行安防工作。一是督導其按公安部新頒安防設施標準修建營業場所。監管部門應督促村鎮銀行按《銀行業營業場所風險等級和防護級別的規定》、《金融機構營業場所和金庫安全防護設施許可實施辦法》規定修建營業場所,配備相關設施,提高技防物防能力。二是監管部門會同人民銀行及快制定村鎮銀行管理辦法,明確其現金頭寸管理;三是村鎮銀行添制防彈車等物防設備,防範現金調撥風險

【第5篇】2022村鎮銀行發展狀況調研報告格式

建立村鎮銀行是解決我國現有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覆蓋率低、金融供給不足、競爭不充分、金融服務缺位等“金融抑制”問題的創新之舉,對於促進農村地區投資多元、種類多樣、覆蓋全面、治理靈活、服務高效的新型農村金融體系的形成,進而更好地改進和加強農村金融服務,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和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村鎮銀行在組建和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諸多瓶頸,尤其是欠發達的落後地區,組建難度大,發展緩慢,亟須從源頭上加以調整和解決。

一、村鎮銀行發展現狀,銀監會出臺了《關於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放寬了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准入政策,首批選擇四川、吉林等六省區作爲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試點。1月,銀監會出臺《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加快了村鎮銀行試點工作。10月,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將試點範圍擴大到全國31個省份。到末,全國已有148家村鎮銀行開業,發放貸款50多億元,其中支持農戶和農民的貸款達60%以上。今年“”期間,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表示,銀監會對村鎮銀行的發展目標是家,凡是有條件的縣都可以有一家。村鎮銀行發展呈現出美好的願景。

湖南省自開展村鎮銀行試點以來,已組建村鎮銀行5家,較好地發揮了服務“三農”的作用。湘西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視,來積極爭取村鎮銀行試點,得到了銀監部門的批准。但在組建過程中遭遇中梗阻,目前還是一片空白。

二、發展村鎮銀行的瓶頸

(一)政策失靈:自下而上,本末倒置。按照銀監會規定,村鎮銀行只能實行發起方式設立,且至少應有1家以上境內外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爲主發起人。規定要求村鎮銀行的股東或股東必須是銀行業金融機構。根據這一規定,需要試點縣市政府從最基層的縣域開始向上逐級尋找主發起人。當前我國銀行業實行一級法人制度,分支行對機構的設置缺乏審批權限。由於村鎮銀行的設置處於試點階段,既沒有規定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必須發起設立村鎮銀行的義務,也沒有相應的數量規定,更沒有自上而下的特別指定。這樣,形成部分試點縣市“申請報告無處送,高層領導無法見,村鎮銀行無法辦”的難堪局面。

(二)主體失落:路徑單一,一主難求。雖然一些地方性商業銀行具備主發起人資格,但在欠發達地區,除農村信用社改制外,幾乎沒有地方性商業銀行。瀘溪縣爲組建村鎮銀行,成立了專班,明確專人,積極尋找主發起人,從起,先後與省內外10餘家銀行業金融機構進行聯繫協調,開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和條件,但都因經濟總量小、地處偏遠而被拒絕。一旦找不到主發起人,村鎮銀行便無法設立,致使這一惠農政策成爲空中樓閣,試點縣市十分失落。

(三)市場失準:低門檻,高槓杆。根據《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在縣(市)設立的村鎮銀行,其註冊資本不低於300萬元人民幣;在鄉(鎮)設立的村鎮銀行,其註冊資本不低於100萬元人民幣。村鎮銀行註冊資金的門檻要求確實很低,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爲尋求一定的規模效應,一般村鎮銀行註冊資金均在5000萬元以上。加之主發起人難找,形成了“低門檻,高槓杆”現象,導致欠發達地區村鎮銀行市場準入難。

(四)佈局失衡:抓大放小,棄鄉進城。按照村鎮銀行試點初衷,本應在欠發達地區優先發展。據對全國已開業的148家村鎮銀行調查分析,除先期試點的六個省份外,一般機構都設在相對較發達的縣市一級,鄉鎮村鎮銀行還沒有實現零的突破,呈現出“發達地區多、欠發達地區少,縣城多、鄉鎮少”的不均衡格局。

(五)價值失離:嫌貧愛富,棄農逐工。根據《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服務“三農”是村鎮銀行的根本宗旨。一些村鎮銀行的發起人或出資人把實現利潤化作爲自身的追求目標,而農民作爲弱勢羣體,農業、農村經濟作爲高風險、低效益的弱勢經濟,受自然條件和市場條件的影響巨大。在農業政策性保險嚴重缺乏的情況下,受利益驅使,村鎮銀行在價值取向上偏離宗旨,追逐高利潤、高回報的工業行業。

三、政策建議

(一)完善政策:改“自下而上”爲“自上而下”。建議完善村鎮銀行試點政策,調整規劃,以地區爲單元,堅持向欠發達地區、向農村傾斜的原則,將試點任務與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擴張計劃進行捆綁,自上而下指定部分銀行業金融機構承擔村鎮銀行發起任務。規定銀行業金融機構在發達地區增設分支機構時,要求其在相應的欠發達地區發起成立一家村鎮銀行,以打破試點鄉鎮、試點縣市層層向上爭取無門的難堪局面。銀行業金融機構也要提高認識,勇於擔當,從統籌城鄉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積極踐行社會責任,在追求利益化的同時,兼顧好社會效益。

(二)調整整方式:改“發起成立”爲“組建成立”。我國金融業的發展最終都是以國家信用爲背景的。村鎮銀行作爲服務新農村建設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設立於農村貧困地區,支持的是弱勢區域、弱勢羣體和弱勢產業,應當可以國家信用爲背景,在部分難以找到主發起人的欠發達地區,適當提高市場準入門檻,規定縣市村鎮銀行註冊資金必須達到5000萬元以上,改由銀行業金融機構發起爲地方財政出資組建成立。

風險防範和控制的關鍵在於加強管理,而不在於誰發起。因此,不能因爲找不到主發起人而影響村鎮銀行試點進程,進而影響國家整個金融體系的架構和惠民政策的落實。

(三)優化佈局:改“抓大”爲“扶弱”。根據《關於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進一步優化村鎮銀行佈局,堅持欠發達地區和農村優先原則,充分體現“扶弱”的優惠政策,力爭欠發達地區的縣市至少設立一家村鎮銀行。尤其是目前處於金融服務空白的鄉鎮,要設立村鎮銀行,切實解決金融服務“盲區”問題。

(四)堅守宗旨:改“棄農”爲“惠農”。爲所在區域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服務是村鎮銀行的根本宗旨,擴大農村金融供給,爲“三農”服務是設立村鎮銀行的初衷,任何時候都不應動搖。爲使村鎮銀行更好地服務“三農”,並在服務“三農”過程中實現自身不斷髮展壯大的目標,有關部門應敦促村鎮銀行履行職能,堅守宗旨。一是量化考覈。規定村鎮銀行對當地“三農”的信貸投入不得低於70%,吸收的存款原則上應用在當地經濟發展上,防止“資金進城”和“農轉非”現象的發生。二是價值迴歸。村鎮銀行要立足“三農”,及時瞭解農民、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改善金融服務,加大信貸投入,增加金融供給,引導他們將閒置資金存到村鎮銀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五)形成合力:改“取”爲“予”。村鎮銀行是“草根銀行”,其信貸支持的主要對象爲弱勢產業———農業,弱勢羣體———農民,理應受到更多的關心和支持。一是人民銀行應給予村鎮銀行一定的支農貸款支持,以擴大村鎮銀行的資金實力;二是放鬆利率管制,允許村鎮銀行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資金供求狀況、債務人可承受能力自主確立貸款利率;三是對初創階段的村鎮銀行減免營業稅和所得稅,支持其發展壯大;四是加快建立農業政策性保險機制,爲村鎮銀行的資金安全提供切實保障;五是建立必要的風險補償機制,建立村鎮銀行服務“三農”和支持新農村建設的正向激勵機制;六是監管部門應出臺政策,支持村鎮銀行與農村信用社進行適度的有序競爭,增強村鎮銀行的活力。

【第6篇】2022年村鎮銀行發展狀況調研報告格式

建立村鎮銀行是解決我國現有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覆蓋率低、金融供給不足、競爭不充分、金融服務缺位等“金融抑制”問題的創新之舉,對於促進農村地區投資多元、種類多樣、覆蓋全面、治理靈活、服務高效的新型農村金融體系的形成,進而更好地改進和加強農村金融服務,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和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村鎮銀行在組建和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諸多瓶頸,尤其是欠發達的落後地區,組建難度大,發展緩慢,亟須從源頭上加以調整和解決。

一、村鎮銀行發展現狀,銀監會出臺了《關於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放寬了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准入政策,首批選擇四川、吉林等六省區作爲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試點。1月,銀監會出臺《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加快了村鎮銀行試點工作。10月,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將試點範圍擴大到全國31個省份。到末,全國已有148家村鎮銀行開業,發放貸款50多億元,其中支持農戶和農民的貸款達60%以上。今年“”期間,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表示,銀監會對村鎮銀行的發展目標是家,凡是有條件的縣都可以有一家。村鎮銀行發展呈現出美好的願景。

湖南省自開展村鎮銀行試點以來,已組建村鎮銀行5家,較好地發揮了服務“三農”的作用。湘西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視,來積極爭取村鎮銀行試點,得到了銀監部門的批准。但在組建過程中遭遇中梗阻,目前還是一片空白。

二、發展村鎮銀行的瓶頸

(一)政策失靈:自下而上,本末倒置。按照銀監會規定,村鎮銀行只能實行發起方式設立,且至少應有1家以上境內外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爲主發起人。規定要求村鎮銀行的股東或股東必須是銀行業金融機構。根據這一規定,需要試點縣市政府從最基層的縣域開始向上逐級尋找主發起人。當前我國銀行業實行一級法人制度,分支行對機構的設置缺乏審批權限。由於村鎮銀行的設置處於試點階段,既沒有規定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必須發起設立村鎮銀行的義務,也沒有相應的數量規定,更沒有自上而下的特別指定。這樣,形成部分試點縣市“申請報告無處送,高層領導無法見,村鎮銀行無法辦”的難堪局面。

(二)主體失落:路徑單一,一主難求。雖然一些地方性商業銀行具備主發起人資格,但在欠發達地區,除農村信用社改制外,幾乎沒有地方性商業銀行。瀘溪縣爲組建村鎮銀行,成立了專班,明確專人,積極尋找主發起人,從起,先後與省內外10餘家銀行業金融機構進行聯繫協調,開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和條件,但都因經濟總量小、地處偏遠而被拒絕。一旦找不到主發起人,村鎮銀行便無法設立,致使這一惠農政策成爲空中樓閣,試點縣市十分失落。

(三)市場失準:低門檻,高槓杆。根據《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在縣(市)設立的村鎮銀行,其註冊資本不低於300萬元人民幣;在鄉(鎮)設立的村鎮銀行,其註冊資本不低於100萬元人民幣。村鎮銀行註冊資金的門檻要求確實很低,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爲尋求一定的規模效應,一般村鎮銀行註冊資金均在5000萬元以上。加之主發起人難找,形成了“低門檻,高槓杆”現象,導致欠發達地區村鎮銀行市場準入難。

(四)佈局失衡:抓大放小,棄鄉進城。按照村鎮銀行試點初衷,本應在欠發達地區優先發展。據對全國已開業的148家村鎮銀行調查分析,除先期試點的六個省份外,一般機構都設在相對較發達的縣市一級,鄉鎮村鎮銀行還沒有實現零的突破,呈現出“發達地區多、欠發達地區少,縣城多、鄉鎮少”的不均衡格局。

(五)價值失離:嫌貧愛富,棄農逐工。根據《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服務“三農”是村鎮銀行的根本宗旨。一些村鎮銀行的發起人或出資人把實現利潤化作爲自身的追求目標,而農民作爲弱勢羣體,農業、農村經濟作爲高風險、低效益的弱勢經濟,受自然條件和市場條件的影響巨大。在農業政策性保險嚴重缺乏的情況下,受利益驅使,村鎮銀行在價值取向上偏離宗旨,追逐高利潤、高回報的工業行業。

三、政策建議

(一)完善政策:改“自下而上”爲“自上而下”。建議完善村鎮銀行試點政策,調整規劃,以地區爲單元,堅持向欠發達地區、向農村傾斜的原則,將試點任務與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擴張計劃進行捆綁,自上而下指定部分銀行業金融機構承擔村鎮銀行發起任務。規定銀行業金融機構在發達地區增設分支機構時,要求其在相應的欠發達地區發起成立一家村鎮銀行,以打破試點鄉鎮、試點縣市層層向上爭取無門的難堪局面。銀行業金融機構也要提高認識,勇於擔當,從統籌城鄉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積極踐行社會責任,在追求利益化的同時,兼顧好社會效益。

(二)調整方式:改“發起成立”爲“組建成立”。我國金融業的發展最終都是以國家信用爲背景的。村鎮銀行作爲服務新農村建設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設立於農村貧困地區,支持的是弱勢區域、弱勢羣體和弱勢產業,應當可以國家信用爲背景,在部分難以找到主發起人的欠發達地區,適當提高市場準入門檻,規定縣市村鎮銀行註冊資金必須達到5000萬元以上,改由銀行業金融機構發起爲地方財政出資組建成立。

風險防範和控制的關鍵在於加強管理,而不在於誰發起。因此,不能因爲找不到主發起人而影響村鎮銀行試點進程,進而影響國家整個金融體系的架構和惠民政策的落實。

(三)優化佈局:改“抓大”爲“扶弱”。根據《關於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進一步優化村鎮銀行佈局,堅持欠發達地區和農村優先原則,充分體現“扶弱”的優惠政策,力爭欠發達地區的縣市至少設立一家村鎮銀行。尤其是目前處於金融服務空白的鄉鎮,要設立村鎮銀行,切實解決金融服務“盲區”問題。

(四)堅守宗旨:改“棄農”爲“惠農”。爲所在區域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服務是村鎮銀行的根本宗旨,擴大農村金融供給,爲“三農”服務是設立村鎮銀行的初衷,任何時候都不應動搖。爲使村鎮銀行更好地服務“三農”,並在服務“三農”過程中實現自身不斷髮展壯大的目標,有關部門應敦促村鎮銀行履行職能,堅守宗旨。一是量化考覈。規定村鎮銀行對當地“三農”的信貸投入不得低於70%,吸收的存款原則上應用在當地經濟發展上,防止“資金進城”和“農轉非”現象的發生。二是價值迴歸。村鎮銀行要立足“三農”,及時瞭解農民、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改善金融服務,加大信貸投入,增加金融供給,引導他們將閒置資金存到村鎮銀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五)形成合力:改“取”爲“予”。村鎮銀行是“草根銀行”,其信貸支持的主要對象爲弱勢產業———農業,弱勢羣體———農民,理應受到更多的關心和支持。一是人民銀行應給予村鎮銀行一定的支農貸款支持,以擴大村鎮銀行的資金實力;二是放鬆利率管制,允許村鎮銀行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資金供求狀況、債務人可承受能力自主確立貸款利率;三是對初創階段的村鎮銀行減免營業稅和所得稅,支持其發展壯大;四是加快建立農業政策性保險機制,爲村鎮銀行的資金安全提供切實保障;五是建立必要的風險補償機制,建立村鎮銀行服務“三農”和支持新農村建設的正向激勵機制;六是監管部門應出臺政策,支持村鎮銀行與農村信用社進行適度的有序競爭,增強村鎮銀行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