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貧困調研報告多篇

貧困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2022年貧困村第一書記調研報告

回顧自己25年的工作生涯,發現我在物資企業經商xx年,在行政單位工作至今xx年。經商、機關工作生活了25年,唯獨沒有在農村工作生活過。農村農民的生活是怎樣的?帶着疑問,我選擇到貧困村小蒙屯村去掛職當第一書記。選擇下鄉掛職,我的初衷是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全面瞭解人生,更好地爲將來寫作積累生活素材。因爲我愛好文學,我的理想就是當一名作家。我想在農村生活一段時間,親身體驗農村生活,通過觀察最基層最低層人民的生活,積累素材,讓今後的寫作更接地氣、更接近現實。

當我在農村生活幾個月之後,我發現農村基礎設施和物質文化生活條件比城市生活條件差遠了。如何縮短城鄉差距?農民羣衆需要什麼?如何提高農民的素質和如何增加農民的收入?這讓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寫什麼?探索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就是我要寫的內容。

首先,我想目前我要寫的文章應該是寫實文章。比如寫調研報告,要寫出農村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根源,思考解決問題的對策方法。我初試小牛刀,試着把論文《“輸血”與“造血”雙管齊下才能做新農村建設及扶貧工作——以泉水鎮小蒙屯村爲例》參加“欽州市扶貧攻堅論壇”論文比賽獲得三等獎。這篇論文中我從農民致富的角度去思考,我發現農民一是需要致富信息。幹什麼能多掙錢?種什麼、養什麼能多掙錢、掙大錢?農民二是需要技術培訓。農民迫切需要各種科學技術,目前主要需要養殖技術、種植技術、加工技術。農民三是需要資金扶持。有致富路子和生產技術,沒有資金生產啓動不了,只要有了資金,才能生產產品,有了產品才能創收。爲了解決農民的這些需要,國家加大了扶貧開發力度,實施幹部駐村扶貧機制。農村扶貧工作要如何開展最有效?我認爲,扶貧既要注重“輸血”(即直接給予農民資金及物質支持),更要注重“造血”(即對農民要進行自力更生的思想教育,還要進行產業技能、市場意識等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培訓)。對於相對貧困落後的村莊而言,有了“輸血”的注入,如再注重“造血”功能的提高,採取“授之以魚,亦授之以漁”的工作方法,則既能使當地農民解決當前的困境,又能獲得長期的自力更生的生存能力並由此產生長效的收益,農民逐漸實現經濟獨立,不再依賴政府的扶貧救濟,這樣,才能更有效地體現扶貧開發的意義,這纔是推進扶貧及新農村建設工作和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問題、推動城鄉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有效舉措。

這個小收穫讓我更加相信真實的能給人提供參考的文章就是好文章。我希望在以後的農村工作生活中要從不同角度去調研,挖掘不同領域比如基層黨建工作、計生工作、農民產業結構調整助增收、民營企業管理等方面的題材,力求寫出一些有見解的調研報告,爲黨委政府領導作決策提供參考。

其次,我要搞文學創作。寫散文,寫小說,這些都是我努力的方向。俗話說“好文章千古傳誦”。我雖然沒有很好的文才,但是,我熱愛文學,我也許不會寫出很優美的文章,但我直感我會成爲一個有正義感能傳播正能量的好作家。我希望拿起一支拙筆寫出充滿激情的充滿鬥志的文章,來鼓勵更多的人增強社會責任感,爲社會多做貢獻。這世上雄才大略的人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人是普通人,而且大多數是農村人。如何發揮衆多普通農村人的作用,讓他們積極參與到社會經濟文化建設中去推進社會改革發展纔是我思考的問題,也是我要寫的題材。

一直以來,我認爲中國一定要發展文化教育與發展經濟雙管齊下才能打造國泰民安的和諧社會。教育是個很重要的事業。思路決定出路、頭腦指揮手腳。有好思想好心態的人才會有幹事創業的衝勁。而一個人的思想文化素質的提高必須依靠教育、依靠學習。“非學無以立身,非教無以立國。”“文化立國,文化強國。”提高國民的素質,特別是提高農民的素質,顯得尤爲重要。因此,讓農民多受到好的教育,纔是縮短城鄉差別的重要途徑。中國要全面走向小康社會,就要城市的經濟發展帶動農村的經濟發展,城市輻射農村,如果城市與農村的生活水平相當,那麼社會纔會穩定,全面走向小康社會纔有可能。如何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民生活水平?這也許就是黨委政府下派機關領導幹部去下鄉建設新農村及扶貧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下鄉掛職的兩年時間裏,我一定要做到八個字“多走多說多做多寫”。多走,就是多走村入戶搞調研,瞭解村情民意;多說,就是多宣傳鼓動,把好思想灌輸給農民,提高農民思想素質;多做,就是多跑上級部門找經費,多做好事實事,爲農民謀利益;多寫,就是多寫反映基層生活現狀和存在的問題,解決問題的對策方法的文章。

我到鄉下掛職工作已經差不多一年了,一年來我與所駐村的村委幹部打成一片,感情融洽,大家一起爲“美麗鄉村”(扶貧)工作出謀劃策,努力爲羣衆辦好事實事。雖然鄉下的物質條件比市裏的差,但是,我能克服這些不足。相反,我很喜歡在鄉下工作,因爲能在鄉下甩開膀子爲農羣衆辦實事好事,得到農民羣衆熱情歡迎和尊敬感覺很好。而且鄉下的田園風光很美麗,不用花錢旅遊就可以看到一望無際平坦的田野和美麗的綠樹紅花,這些對我來說就足夠讓我開心的了。

【第2篇】關於我縣貧困村建設問題的調研報告

按照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邊學習、邊調研”的工作要求和縣委關於縣級領導學習實踐活動調研工作的安排部署,近期,我牽頭組織農發辦等部門對我縣貧困村建設問題進行了調研。

一、我縣貧困村基本情況及成因分析

我縣總人口45.27萬人,農業人口39.98萬人,耕地116.37萬畝,水田3.27萬畝,水澆地0.27萬畝,水平梯地45.57萬畝,80%以上屬中低產田,人均耕地1.6畝。目前,全縣未通過上級驗收的貧困村尚有119個,貧困人口8.15萬人。這些貧困村大多位於邊遠山區,山高坡陡,土地瘠薄,生活條件、人居環境、醫療衛生條件差,文化落後,精神生活貧乏。貧困村致貧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自然條件惡劣,基礎設施落後,開發難度大。我縣貧困村主要分佈在大巴山區和秦嶺山系的邊遠山區,山大溝深,土地貧瘠,自然條件惡劣。由於這些地區通路、通水、通電、通訊、上學、就醫等設施改善投資大、成本高、難度大,一定程度上被社會發展邊緣化。致使這些地區信息閉塞、文化落後、觀念保守、與外界交往溝通難,謀生髮展能力低,脫貧致富無門路、無條件、無能力。據對關口鎮乾溝村的調查:該村有68戶230人,8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雖有耕地400餘畝,10畝以上聯片耕地幾乎沒有,大部分是幾分或是幾畝分散在一溝兩岸的山坡上;雖然修通了簡易公路,但是公路沿溝而上,到了夏季洪水沖刷便沒有公路,農用物資還是靠肩挑背馱;九十年代,農戶集資拉通了兩相照明電,由於線路老化,年久失修,線路損耗大,到了晚上仍然是“頭上電燈,桌上油燈”。

二是人口素質低,文化觀念落後,發展步伐太慢。貧困地區不少農民對商品經濟至今還很不習慣,他們一貫視農爲本,寧願守着土地受窮,也不願冒險出外經營工商業;許多農民聽天由命,消極悲觀,缺乏信心和勇氣,把希望寄於“老天爺”風調雨順;依靠國家支持,救濟的“等靠要”思想非常嚴重,視吃救濟、拿補貼爲理所當然;觀念保守,不願接受新技術,甘願受窮。根據貧困戶建檔立卡資料表明,全縣貧困戶勞動力受教育面很小,勞動力中文盲、半文盲人數佔勞動力總數的27.6%,由於勞動力素質低,只能從事簡單或低收入的生產活動,收入水平低,難以脫貧。

三是自然災害頻繁,低收入人口返貧率高,脫貧難度大。我縣處於秦巴山區,氣候多變,災害頻繁,特別是高山貧困戶所在地更是生態環境脆弱,暴雨、冰雹、霜凍、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頻發,不僅生產生活、基礎設施無法保障,甚至生命也時刻受到威脅。有人曾用“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來形容自然災害對農民的危害程度。據XX年對25個貧困村3407戶的調查,因自然災害致貧達312戶,佔調查總農戶數的9.2%。

四是疾病、傷殘、弱智、子女上學成爲貧困的重要原因。我縣農民大部分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剩下的那一少部分正好是貧困戶。我們在調查中發現,生病無錢醫治,不管不問的貧困戶在農村比較常見。特別是貧困戶看病治病,都是自己負擔,一年中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病稍大一點,一般農民的家庭都承受不起,貧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據XX年對25個貧困村3407戶的調查,因疾病、弱智致貧達439戶和376戶,分別佔調查總農戶數的12.9%、11.3%。自90年代以來,農村家庭子女上學已成爲家庭貧困的又一因素,大多數農村家庭對子女考上大學既喜又憂,喜的是隻要孩子考上大學,就能擺脫貧困,憂的是考上大學學費高卻供不起,要想上大學,只有依靠借債,借債又導致這些家庭步入貧困行列。

二、近年來我縣扶貧開發的主要措施

多年來,縣委、縣政府始終把扶貧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堅持以扶貧開發總攬農村工作全局,以穩定解決貧困人口溫飽問題和貧困人口收入增長爲目標,以扶貧重點村建設爲主戰場,以產業扶貧和職業技能培訓爲兩翼的扶貧開發戰略,積極落實移民扶貧、信貸扶貧、科技扶貧、社會扶貧等綜合措施,切實改善貧困村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貧困人口綜合素質,加快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步伐,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社會全面進步,爲貧困地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堅實基礎。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夯實扶貧責任。我縣堅持把扶貧開發成效作爲考覈各鄉鎮黨政主要負責人政績的重要依據,把加強領導、強化措施以推動扶貧開發工作作爲關鍵環節來抓。縣委、縣政府將扶貧開發列入農村工作重點,全面落實了縣級領導掛聯鄉鎮和扶貧重點村(特困村),縣直部門包扶重點村,鄉鎮幹部狠抓落實,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縣扶貧領導小組每年至少召開3次以上會議,專題研究扶貧開發工作。各鄉鎮定期召開專題會議,從宣傳政策入手,積極引導和組織幹部羣衆投身於扶貧開發,紮紮實實搞好新時期的扶貧開發工作。

二是堅持政府統籌,實施資源整合。我縣對列入計劃的貧困村建設,逐村規劃,集中投資,先難後易,分批實施,力求從根本上改變貧困村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一方面堅持“政府統籌、項目捆綁、部門聯動、羣衆參與、綜合開發、整村推進”的原則,突出主導產業開發、基礎設施建設、村容村貌治理、技能培訓四大重點,做到水、電、路、通訊、廣播電視五到村。各相關部門以重點村爲平臺,依照立項銜接計劃的要求,科學編制貧困村建設規劃,逐項落實扶貧資金。另一方面由縣扶貧辦牽頭,農業、水利、林業、交通等部門共同參與,把各類涉農項目資金和重點村項目建設的扶貧專項資金、以工代賑資金、水利資金、國績資金、交通補助資金、退耕還林資金、農電資金、教育普及資金、衛生補助資金以及幫建單位的幫扶資金等集中捆綁使用,從而形成了共同支持貧困村建設的強大合力,確保啓動一個、建成一個、脫貧一個、驗收一個、出列一個。

三是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各地以整村推進爲契機,積極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重點發展烤煙、蠶桑、林果、中藥材、勞務等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在良種引進、推廣先進技術、培訓技術人員、扶持行業協會和龍頭企業、培育農民經紀人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據統計,166個整村推進扶貧重點村產業建園17餘萬畝,人均達到1畝以上經濟園。呂河鎮冬青村發展獅頭柑1160畝,僅此一項每年戶均收入過萬元,基本形成“一村一品”產業化格局。貧困村農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優化,有力地促進了農民增收和脫貧步伐。

四是創新扶貧機制,注重扶貧效果。在嚴格執行省市有關政策和《旬陽縣扶貧資金管理辦法》、《旬陽縣財政扶貧資金直通車管理辦法》、《旬陽縣重點村和移民搬遷管理辦法》、《旬陽縣重點村和移民搬遷建設驗收辦法》等文件規定的基礎上。我縣積極探索,不斷創新扶貧工作機制。實行了縣級領導包抓扶貧村落實“三個一”制度,聯繫扶貧村的縣級領導每年召開一次項目建設辦公會,每季度到村察看一次項目建設,每月過問一次項目進展情況;對規劃內新啓動的扶貧重點村實行公開招投標制度,要求參與竟標村各類捆綁資金不得低於150萬元,並結合村級班子情況、村民意願和投入能力情況、鄉鎮過去已啓動重點村規劃項目完成情況、扶貧資金使用情況和項目實施效果情況,進行綜合評議確定下年度的重點村;充分發揮人民羣衆的主體作用,貧困羣衆全面參與扶貧項目選定和規劃的制定與實施工作,項目實施嚴格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原則,扶貧資金、項目和貧困戶名單在村內張榜公佈、公示,接受羣衆監督,不斷增加工作的透明度。

五是強化督導考覈,確保任務落實。今年,縣上將扶貧開發重點村建設工作作爲縣對鄉鎮年終績效考評的重要內容。縣扶貧辦制定了詳細的縣對鄉鎮扶貧開發考覈細則,明確了每一項工作的階段目標和完成時間。縣扶貧辦內部也制定了崗位目標責任考評辦法,嚴格實行幹部職工連片包鄉制和績效考覈獎懲制,將扶貧工作同個人業務一起納入績效考覈範疇。

三、扶貧開發工作取得的成效

據XX年統計調查,農民人均純收入在925元以下的貧困村165個村(不包含XX年確定的25個特困村)、佔全縣34.8%,貧困人口14.1萬人(不包括五保救濟戶),佔農業總人口的35.36%。其中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在625元以下的貧困人口有6.59萬人,佔農業總人口的16.5%;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在625-865元之間的低收入貧困人口有7.51萬人,佔農業總人口的18.8%。XX年以來,我縣扶貧開發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縣域經濟社會突破發展這個中心,以穩定解決貧困人口脫貧爲目標,克難奮進,積極探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農村貧困人口從XX年的14.1萬下降到2011年的8.15萬。截止目前,在規劃的165個扶貧重點村中,全縣共啓動建設扶貧重點村166個(含XX年新規劃的25個特困村),已通過省、市驗收71個,在建95個。累計投入各類資金44379萬元,其中財政扶貧資金4875萬元,部門捆綁資金19447萬元,羣衆自籌(含投工投勞拆款)XX6萬元。

一是貧困村建設態勢良好,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我縣各級各部門以實施整村推進爲平臺,緊緊圍繞修路、引水、通電等與羣衆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實際問題,不斷加大扶持投入力度。據統計,啓動建設的166個貧困村,新修、改造村組道路1422.1公里,硬化村組公路605.8公里,完成農網改造942.4杆公里,建成人飲工程826.6公里,新修水窖9084口,使貧困村羣衆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

二是產業扶貧初顯成效,貧困人口逐年減少。多年來,我縣堅持以產業開發貫穿扶貧工作始終,走出了一條“因村制宜選產業,項目配套促產業,信貸扶貧扶產業,完善機制保產業”的產業扶貧路子,各村堅持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思路,大力發展煙、桑、畜、礦、姜等主導產業,人均達到1畝以上經濟園,拓寬了農民增收來源,解決了貧困人口的增收問題,貧困戶整體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貧困人口數量逐年減少。我縣的做法得到了省、市的充分肯定,2011年全省百萬貧困戶增收工程現場會推廣了我縣貧困村產業建設的經驗。

三是技能培訓得到加強,貧困戶素質有所提高。工作中,我縣始終堅持以人爲本、扶貧先扶智的理念,本着“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緊緊圍繞不同區域、不同主導產業,抓好農村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和實用技術培訓,加大農業實用技術的推廣普及,使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爲主導產業的發展提供技術保障。在啓動實施的重點村中,80%以上的貧困戶掌握了1—2門實用技術,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輸出6600餘人,穩定並擴大了就業人數和就業渠道。達到了培訓一人、輸出一人、就業一人、穩定一人、脫貧一戶的預期目的。

四是貧困村村容村貌得到較大改觀。啓動建設的貧困村能夠以“四改三建兩通一推廣”爲抓手,狠抓以改竈、改廁、改圈、改院爲主的舊房改造,“圈、廁、沼”三位一體的沼氣建設。啓動建設“四改三建”示範戶1.5萬戶,新建沼氣池3846口。使原來重點村的“髒、亂、差”現象得到了有效治理,人居環境大爲改觀。據調查,紅軍鄉魚塘、中灣、豐積、莊院、紅軍、周家6個貧困村,四改三建示範戶建家800多戶,佔6個村總農戶數的70%以上,成爲農村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起到典型示範帶動作用。

五是貧困村社會事業蓬勃發展。修繕、新建校舍37所7173平方米,爲貧困村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夯實了基礎。新建村級醫療室75個4500平方米,普及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解決了貧困人口的就醫難問題。新建村級活動室123個7458平方米,爲村級兩委提供了活動場所,促進了村級自治能力。進一步完善農村低保和社會救助體系,這些都爲貧困村加速脫貧創造了條件。

四、貧困村建設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一是增加扶貧重點村的數量,提高扶貧重點村財政扶持資金。我縣十年規劃有165個扶貧重點村,當時全縣有行政村373個,沒有列入規劃的村208個,這些村仍有相當多的貧困院落和貧困戶,他們也需要相應的投入扶持,建議縣上向中省爭取,將這些村列入扶貧計劃。“十五”期間,我縣實施行政村合併,合併後的行政村人口大部分都在1500人左右,一個行政村面積一般在15平方公里以上,加之自然條件惡劣,基礎設施差,建設任務十分堅巨。目前中省下達每個重點村20-30萬元的財政扶貧資金,不足修一條几公里的村組簡易公路。多年來實踐證明,一個貧困村建設需要投入至少200萬元左右,建議縣上向上爭取,提高扶貧重點村財政扶持資金。

二是繼續加大項目資金捆綁力度。扶貧重點村大多處於高山區,基礎條件惡劣,羣衆收入不高,缺乏建設資金,雖然縣上落實了“整村推進,資金捆綁”的資金投入機制,但貧困村多,項目資金有限,在整村推進扶貧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資金捆綁難的問題。各部門由於各種原因限制,項目資金捆綁難,落實更難,單靠扶貧部門給每個重點村25-30萬元的財政扶貧資金,很難解決貧困村的突出問題。

三是加大貧困人口技能培訓和實用技術培訓。貧困村貧困的主要根源是貧困人口勞動力素質底,沒有一技之長。多年實踐證明,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和實用技術培訓是扶貧治本之策,是提高貧困人口勞動技能、充分開發利用貧困村勞動力資源、提高勞務輸出質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徑。因此,要進一步擴大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和實用技術培訓規模,轉變培訓方式,提高培訓效果。

【第3篇】貧困村脫貧攻堅調研報告

按照縣委關於精準扶貧的有關要求,近期,我就xx鎮xx村精準扶貧工作進行了集中專題調研。

一、基本情況

xx村位於xx鎮西部,轄33個村民組(法定組28個,自然組5個),現有910戶3228人。2022年建檔立卡貧困戶260戶941人,其中五保25戶28人、低保85戶232人。2022年度,全村農民家庭可支配收入7800元,2022年度農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有望達到9360元。

xx村總面積4.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333畝、林地面積1980畝,茶園850畝、桑園950畝,其中高標準茶園400畝,桑園300畝。

xx村主導產業爲種植、養殖和務工,以務工爲主業的約1000人,佔勞動力總數的90%以上。2022年貧困人口收入中種植業收入佔8.69%、養殖業收入佔13.88%、務工收入佔73.22%、其他收入佔4.21%。

二、調研過程

這次調研,總體分四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集中調研。我先利用三天時間集中調研了xx村精準扶貧工作,先後走訪15戶典型貧困戶,之後又抽調2人組成工作組,利用3天時間駐村蹲點進行了專題調研,全面瞭解xx村由縣供銷社幹部職工結對幫扶的25戶貧困戶的基本情況、致貧原因等。第二階段,甄別確認。對照國家關於貧困戶的確認標準,對25戶貧困戶逐一進行了甄別確認。最後確定,xx村2022年建檔立卡貧困戶25戶98人。第三階段,制訂措施。針對該村確定了五項幫扶措施,逐項明確了幫扶的主要任務、工作目標和完成時限;針對貧困戶逐一制定了幫扶措施,分別明確了脫貧時限、幫扶責任人。第四階段,集中交辦。現場召開面對面集中交辦會,屬於面上的幫扶措施由單位認領限期辦理,屬於貧困戶個體的由聯戶幹部認領限期辦理,並張貼上牆。

三、致貧原因分析

(一)因病致貧。長期以來,許多村民在外務工,因工作環境、安全防護條件比較差,患上了內風溼、致殘等病,致使勞動能力喪失,就醫成本上升。目前,25戶貧困戶98人中因該類疾病和其他慢性病致貧的佔35.07%。

(二)因學致貧。受教育佈局調整影響,國中和高中學生全部在縣城或鎮政府就讀,家長租房陪讀現象十分普遍,教育成本大幅增加。經調查,因供養子女讀書而致貧的佔貧困戶的17.5%。

(三)要素缺乏致貧。一是缺少致富門路,思想觀念陳舊,務工技能缺乏。二是缺少致富資金,以種植水稻、小麥和發展少數種桑養蠶爲主的種植業收入有限。三是貧困農戶貸款難問題比較突出,成爲制約貧困羣衆脫貧致富的重要因素。

(四)自然規律致貧。村內留守空巢老人的基本養老方式就是土地養老、社會保障養老,有的連生活自理都很困難,養老問題令人堪憂。由於務工子女收入低,又要供養學生,不僅敬奉父母的生活費很少,而且很少回家探望,致使留守老人經濟能力非常微弱,同時內心還承受着對子女的思念以及孤獨寂寞的煎熬。

四、精準制定扶貧計劃

(一) 要實施產業扶貧,着力解決貧困戶造血不足的問題。我們和牽頭單位xx經濟開發區一道和村三委多次座談,參與村脫貧攻堅方案制定,主要包括實施光伏扶貧,村級120kw光伏發電站已併網發電,能確保村每年集體收入達12萬元;家庭光伏發電貧困戶全覆蓋。

(二)實施科技扶貧。一是組織貧困羣衆參加務工技能培訓班,提高創業就業能力。二是組織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提高貧困農民的種養殖能力。三是組織開展電子商務知識培訓,適時建立電子商務平臺,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利用村內兩個服裝廠、建築工程老闆、在外打工領先者,優先招收貧困戶家庭人員務工增加收入。

(三) 實施基礎設施扶貧,着力解決制約貧困村發展的瓶頸問題。xx村修組級水泥路7.5公里、河壩500米、田間溝渠2000米、田間道路2.1公里、山塘6口;整理組級路邊5公里,等待項目鋪路面;已建飲水工程2座,收益人口1700人。

(四) 實施就業扶貧,着力解決貧困戶勞務增收的問題。引進養兔基地近10畝,工程已經開工;利用村內兩個服裝廠、建築工程老闆、在外打工的領先人士,優先招收貧困戶家庭人員務工;對發展產業缺少資金的貧困戶實施小額信貸扶貧,目前工作正在按程序進行當中,確保貧困戶享受扶貧政策的雨露,抓住機遇擺脫貧困。2022年實施就業脫貧33戶。

(五)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改善項目。爭取到大別山革命老區道路硬化項目資金50萬元;154萬農發項目在村實施;在河口組新建爲民服務中心、村民文化廣場。建設美麗鄉村,實施村莊清潔工程爭取到縣級美好鄉村點,項目啓動資金50萬元,通過前期工作積極爭取2022年的省級美好鄉村示範點;在河口組新建爲民服務中心、村民文化廣場。建設美麗鄉村,實施村莊清潔工程,大力開展文明創建和最美系列評選等活動,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建設了鄉風文明、團結和諧的美麗新xx。

(六)實施易地搬遷脫貧。2022年實施易地搬遷扶貧爲36戶貧困戶解決住房問題,同時擺脫貧困。

五、幾點體會思考

精準扶貧必須緊扣重在聯、貴在爲、深在制要領,堅持扶真貧、真扶貧,不斷拓展內涵和層次,實現由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的實質性轉變。

(一)確保對象精準,解決好扶持誰的問題。底數不夠清、指向不夠準、針對性不夠強是扶貧開發存在的突出問題,必須抓住真實識別貧困、規範建檔立卡、實施動態管理、推行掛圖作業四個關鍵環節,建立戶有卡、村有冊、鄉鎮有簿、縣有檔的動態數據庫,從根本上避免普惠政策代替特惠政策、區域政策代替到戶政策的現象,提高扶貧效果。

(二)確保內容精準,解決好扶什麼的問題。千篇一律、萬面一孔是扶貧開發的常見現象,必須因地制宜、因戶施策,深入分析貧困村和貧困戶的致貧原因,突出抓好基礎設施建設、要實施產業扶貧、實施科技扶貧、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改善項目等扶貧措施,使建檔立卡工作與各項扶貧政策相銜接,扶貧措施與貧困現狀相對應,確保幫扶到最需要幫扶的羣衆、幫扶到羣衆最需要扶持的地方。

(三)確保措施精準,解決好怎麼扶的問題。緊緊抓住轉變方式、強化造血、加大投入、整合力量四個關鍵,按照一村一策,一戶一法的要求,逐村逐戶量身定製幫扶措施,明確幫扶責任人、幫扶任務、標準、措施和時間節點,做到號準病脈、開好處方、抓出良藥,提高幫扶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確保考評精準,解決好導向上的問題。嚴格落實幹部駐村、逢提必下等雙聯行動工作制度,把雙聯助推精準扶貧的成效作爲幹部年度業績考覈的重要內容,健全完善定期督查、專項督查、明察暗訪等督查考評制度,傳導壓力,強化擔當,引導幹部到扶貧攻堅主戰場錘鍊作風、增長才幹、建功立業。

【第4篇】鄉鎮貧困留守兒童現狀調研報告

爲全面瞭解農村貧困留守兒童的生存、發展現狀,給困境留守兒童爭取更多的幫助,xx市xx區xx鎮婦聯組織專門的調研組,於4月中旬,對全鎮15個村貧困留守兒童的狀況進行了深入的調研。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貧困留守兒童生存現狀

據調查統計,xx鎮有兒童1835人,其中男孩994人,女孩841人;留守兒童292人,在校留守兒童263人;貧困兒童46人,在校貧困兒童40人,其中國小在讀21人,國中在讀17人;父母外出打工的佔72%;貧困兒童家庭人均純收入只有1500元。通過調查發現,貧困留守兒童主要分佈在交通不便 、發展相對緩慢的村,這些村部分剩餘勞力外出務工,孩子隔代,代管、單親教育管理存在嚴重不科學性,家庭教育有嚴重斷層;部分在家作田或者因病喪失勞動力,孩子家庭生活壓力大,家庭教育缺失。

二、貧困兒童留守在學習、生活、健康等方面所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據調查發現,貧困留守兒童普遍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一是家庭教育缺位,導致兒童學習學習成績較差。從調查來看,貧困兒童家庭生活拮据,很大一部分父母長期外出打工,大部分與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這些長輩們長期“溺愛”孩子,家庭教育方法極其不當,嚴重影響孩子正常學習;另一部分雖然生活在父母旁邊,但是由於父母忙於農活和受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對教育學習的重視不夠,沒時間輔導孩子的功課,認爲學習對於貧困的家庭來說就是一種沉重的負擔而沒有任何用處,因而對兒童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導致兒童無心向學;還有一部分是父母因病喪失勞動力,長期在家毫無經濟來源,只能靠低保維繫生活,家庭困難,從而導致兒童過早的接觸生活,面對生活中的現實,大部分家務勞動由兒童來承擔,從而導致一些兒童心理壓力大,體力透支、精力不集中、作業敷衍了事,學習成績普遍較差。 二是因缺少父母關愛導致親情缺失和監護缺少。這些貧困留守兒童還沒有成年,心裏或生理都處於轉型期,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對於這些處於成長期的孩子來說,心理的關愛尤爲重要。長期缺乏父母呵護,導致孩子與父母之間關係很陌生,親情關係出現障礙。有的孩子變得沉默寡言,不能很好地與人交流,遇到問題憋在心裏;有的孩子因爲缺少父母的情感和心理關懷,產生孤獨感,心理失衡,顯得比較孤僻和自卑。他們渴望與家人親近,與人交流,需要精神上的強大支持,因缺少家長指導導致學業問題和行爲偏差,有部分留守兒童甚至犯罪。

三是家庭經濟差,導致兒童生活質量不高。貧困留守兒童多處於交通不便的村,他們的父母整體文化水平偏低,大部分沒有經過專業的技能培訓學習,外出打工多數從事勞動密集型勞動,乾的事是繁重髒活、苦活和累活,勞動時間相對較長,工資收入較少,一年難得回幾次家;而留在家裏的農民大都從事最基本的農活,經濟來源單一且少,微薄的經濟收入只能勉強維持全家人的基本生活。兒童正是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期,由於家庭經濟收入太少,父母難以顧及到他們的正常生活,造成部分兒童營養嚴重不良,身體健康受到極大損害。

三、貧困留守兒童救助工作情況

xx鎮婦聯組織民營企業主、鎮屬企事業職工和社會愛心人士等定期開展幫扶活動,積極做好貧困留守兒童救助工作,爲他們解決實際困難。

鎮婦聯爲每名貧困留守兒童建立了檔案和聯繫卡,定期與孩子和家長進行交流,不定期地進行家訪,及時瞭解他們的實際困難,有針對性地做好談心、救助、幫扶工作。 四、關於對貧困留守兒童救助工作的建議和意見

農村貧困留守兒童問題是一個極其複雜、綜合的社會問題,它嚴重製約了農村經濟社會和教育事業的協調發展。當前,如何搞好農村貧困留守兒童幫扶工作刻不容緩。現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以下建議和意見:

1、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幫扶工作的領導。充分發揮基層婦聯的橋樑和紐帶作用,完善農村留守兒童幫扶工作的領導機制,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相關部門協調、全社會共同參與、覆蓋城鄉的農村留守兒童扶貧領導機制。 2、逐步建立健全貧困留守兒童幫扶工作機制。建立健全農村兒童幫扶工作統籌協調機制,指導和推進農村兒童扶貧工作向前發展。一是建立農村貧困留守兒童“城鄉對接”幫扶機制。利用創先爭優活動的契機,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及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幹部職工,積極開展對農村留守兒童的“一對一”幫扶活動。二是建立農村貧困兒童扶貧救助機制。各級政府及有關扶貧部門要加強對兒童及其家庭困難狀況的調查研究,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制定有效地扶持措施,切實保障特殊困難農村兒童獲得應有的社會扶貧救助。三是建立農村留守兒童幫扶工作長效機制。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將兒童幫扶工作納入本年度目標考覈範圍,作爲單位和個人年終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之一;不斷推動農村留守兒童扶貧工作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努力將此項工作長期不懈的抓下去;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定期和不定期召開農村兒童扶貧工作表彰大會,積極鼓勵、表彰工作中的先進典型,以點帶面推動農村留守兒童扶貧工作全面開展。 3、紮實做好貧困留守兒童摸底建檔造冊工作。各基層婦聯要針對貧困兒童的生存、發展現狀,深入調研,對貧困留守兒童的家庭經濟狀況、教育狀況、生活狀況進行詳細調查研究,對調查摸底出來的數據,進行科學分析、科學整理,對貧困兒童的變動情況進行建檔立卡、登記造冊,分門類建立詳細的貧困兒童數據庫,實現兒童網絡信息資源共享。同時,將調查結果撰寫成專題調研報告,並形成書面材料,作爲貧困留守兒童幫扶工作的重要依據。

4、着力改變農村貧窮落後的現狀,加快農村經濟發展。一是要大力發展高質量的勞務輸出,各職能部門發揮自身優勢,有針對性的開展技能培訓,加大對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力度,不斷提升農民工的勞動技能水平;二是利用培訓平臺着力打造勞務輸出品牌,不斷提升當地農民工外出就業的質量;三是勞動部門要切實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保障農民工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四是積極激勵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制定有利於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優惠政策,讓更多的農民工回鄉創業,發展當地的經濟,使更多的農民能在家找到工作;五是加大對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先進典型宣傳,積極營造有利於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政策、經濟、社會環境,從源頭上對農村貧困留守兒童進行幫扶。

【第5篇】鄉鎮貧困村扶貧調研報告範文

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爲民務實清廉爲主要內容的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黨的十八大作出的一項重大部署。開展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密切聯繫羣衆、改進幹部作風、匯聚羣衆智慧力量的現實需要。按照縣委的部署和要求,我作爲班子一把手,帶頭學習,帶頭轉變作風,帶頭查找問題和整改問題,帶頭下基層調研、指導工作,進一步密切黨羣幹羣關係。自我局3月18日召開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動員大會以來,我帶領局相關幹部多次深入_____鄉開展了羣衆路線教育實踐調研活動。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_____鄉基本情況

二、工作成效

鄉黨委政府結合鄉情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分類指導,分步實施,重點建設六大工程成效顯著。

(一)以助農增收爲核心,大力實施產業富民工程。

3、勞務產業:加強務工技能培訓,加速農村人才資源開發,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做到每戶有一名 明白人,有組織的轉移輸出農村富餘勞動力200人/年。

4、培育專合經濟組織:新成立柴胡種植專業合作社一個,帶動農戶420戶,土雞養殖專業合作社一個,帶動農戶180戶。

通過實施產業富民工程成功探索出了銀杏、核桃+藥材、魔芋、土雞的生態立體種養模式,形成鄉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爲目的,大力實施基礎強農工程

3、農村電網全面改造。全面改造了村內高壓、低壓線路,切實保障了農戶生產生活用電。

4、清潔能源有效推廣。大力推廣沼氣池、太陽能、節能竈等新型能源,農戶推廣面75%。

(三)以改善農戶生活環境爲重點,大力實施農居改善工程

按照統一規劃、合理佈局、政府補助、農戶主體的原則,大力開展人居環境綜合治理,實施農戶庭院三建五改建設,對現有貧困戶的房屋、院壩、圈道進行改造,完成房屋立面改造8000平方米,改圈廁4000平方米,舊房屋拆除3000平方米,院壩硬化5000平方米,入戶路硬化15000平方米,建設沼氣池350口,庭院綠化15000平方米,新建公共衛生廁所4個。全鄉四個村基本形成了特色鮮明,設施完善,庭院整潔的新農村雛形。

(四)以改善公共服務體系爲抓手,大力實施民生保障工程

1、完善了公共服務體系。鞏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體系,農民參合率達到98%以上;提升村級文化活動室,規範管理好村級活動陣地,方便羣衆辦事,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提升羣衆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2、提高了社會保障水平。大力宣傳和認真落實十大救助制度,推行好農村養老保險,農村五保戶、低保戶、特困戶,做到應保盡保。

3、建成了平安鄉村。建立十二戶聯潔聯防制度,完善矛盾糾紛調解機制,社會治安羣衆滿意率98%以上。

(五)以培養新型農民爲目標,大力實施素質提升工程

培養文明型農民,促進家庭和睦、鄰里和諧;培養技能型農民,農民實用技術培訓率達85%以上;培養守法型農民,增強農民依法辦事意識;培養創業型農民,落實農民創業扶持政策,引進、開發適合農民創業增收的項目。

(六)以增強基層組織戰鬥力爲着力點,大力實施組織創新工程

1、強化村級班子建設。堅持公推公選和公推直選,加強村兩委班子建設,尤其選好配強村支部書記,發揮好大學生村官的作用,羣衆對兩委班子滿意率98%以上。提升黨員致富帶動能力,組織農村黨員開展一幫一活動,全鄉78名黨員幫扶特困戶78戶。

2、堅持民主管理。進一步堅持並完善一事一議制度,羣衆對村務公開滿意率達98%以上。

三、工作措施

在準確識別對象的基礎上,鄉黨委、政府針對每一個貧困戶制定了五個一建設目標,即每戶建一個生態庭院,發展一個增收項目,轉移輸出一個勞動力,培訓一個致富明白人,戶均年增收一萬元以上。

(三)創新工作機制,精準扶貧到戶。

爲實現貧困戶五個一脫貧目標,戶戶落實五到戶措施,把真扶貧,扶真貧,精準扶貧落到實處。

1、項目規劃到戶。一是鄉成立規劃組進村入戶與羣衆面對面調查瞭解各戶經濟收入現狀和發展意願;二是按照各戶的家庭成員年齡結構、勞動力結構、地理條件等因素因地制宜的制定發展規劃;三是將發展規劃明白卡到戶上牆。

2、幹部聯繫到戶。一是縣級幫扶單位、鄉駐村領導、駐村幹部、村社幹部、大學生村官實行駐村包戶到人頭、到項目;二是幫扶幹部要掌握幫扶對象的經濟狀況、貧困原因、發展項目;三是把各項扶貧政策宣傳到戶,措施落實到戶;四是縣級幫扶部門每年上門幫扶不少於三次,鄉村社幹部每星期上門幫扶不少於一次。

3、資金補助到戶。一是項目建設資金補助標準經鄉黨委會議研究制定後全鄉統一以村全面公開。二是建設項目經驗收合格後及時直補到戶;三是鄉紀委加強對補助資金的監督,聘請義務監督員各5名,加強社會監督。

4、技術培訓到戶。一是培訓方式採取上門培訓、現場培訓、集中培訓相結合的方式;二是圍繞銀杏、核桃、柴胡、魔芋等種養殖業專題培訓;三是對貧困戶全覆蓋培訓,每戶至少有12名產業致富明白人。

5、檢查驗收到戶。一是成立驗收組對幫扶農戶發展的產業和建設的項目完成一項驗收一項,每月驗收督查;二是驗收組人員中要有村廉勤委成員參加,確保驗收準確、公正、真實;三是鄉上成立督導組負責督促檢查,對村工作組每季度述職通報;四是縣上半年進行一次檢查評估,年度驗收考覈,確保貧困戶當年增收脫貧目標實現。

(五)堅持羣衆路線,突出農戶主體。以村制定完善了一事一議,以獎代補工作程度,項目建設以村爲單位實行四議兩公開一監管(即村支部提議,村支部、村委會商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大會決議;事項公開;結果公開;村廉委領導監督),規劃到戶的項目建設以農戶爲主體,充分調動廣大羣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建設生態新村,幸福家園的熱情。

四、幾點啓示

_____縣_____鄉整鄉推進全域扶貧攻堅的做法和經驗有五點啓示:一是堅持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是推進新一輪扶貧攻堅的堅強保障;二是堅持瞄準貧困區域,真扶貧,扶真貧的認識到位,思路清晰是強力推進基礎扶貧、產業扶貧、新村扶貧、能力扶貧、生態扶貧五大扶貧工程的前提;三是堅持踐行羣衆路線,務實創新,轉變幹部作風是精準扶貧到戶的關鍵;四是堅持着力構建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整合資源,投入到位是扶貧攻堅工作落地見效的重要手段;五是堅持注重發揮羣衆的主體作用是推進貧困地區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

【第6篇】貧困地區水、電、路情況調研報告

一、全縣基本情況

(二)全縣民族地區貧困狀況

——對全縣彝族地區貧困狀況調查。截至2022年底,人均純收入低於625元的彝族村民小組共有77個,3381戶,15038人。

——對全縣瑤族地區貧困狀況調查。截至2022年底,人均純收入低於625元的瑤族村民小組共有46個,1446戶,6969人。

——對全縣漢族地區貧困狀況調查。截至2022年底,人均純收入低於625元的漢族村民小組共有342個,13807戶,67499人。

二、全縣民族地區水、電、路的基本調查情況

(一)全縣已通水、電、路的情況

(二)全縣未通水、電、路的情況

(三)分民族的情況如下:

——對全縣漢族地區未通水、電、路的調查結果

——對全縣壯族地區未通水、電、路的調查結果

——對全縣苗族地區未通水、電、路的調查結果

——對全縣彝族地區未通水、電、路的調查結果

——對全縣瑤族地區未通水、電、路的調查結果

三、解決農村水、電、路的經驗和做法

通過“九五”計劃以來,國家對農村採取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廣大農村以水、電、路爲主的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的完善,解決了很多村寨的飲水難、用電難、行路難的問題,也積累了許多經驗和做法:一是實施扶貧攻堅鄉的時候,扶貧攻堅鄉鎮實施了很多村寨的水、電、路項目,解決了部分農村水、電、路困難的問題;二是在實施“扶貧三項工程”大會戰中,解決了一部分農村村寨飲水難的實際困難;三是部門整合資金加大投入。在整村推進、小康示範村、社會主義新農村、民族團結示範村等建設中,由部門整合資金解決了一部分農村水、電、路困難村寨;四是實施農網改造期間項目的實施推進了農村電網覆蓋進程;五是在解決飲水問題上,因地制宜,有水源的地方就實施管引,沒有水源的地方就建水窖,不搞一刀切;六是異地扶貧能整合資源,異地搬遷有效地解決了移民的水、電、路問題;七是堅持國家扶持與廣大羣衆自力更生相結合。在我縣的廣大農村,很多地方都是政府扶持一部分,羣衆發揚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和等不是辦法、幹才有希望的創業精神,自籌資金、投工投勞來改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條件,建設自己的家園。

四、我縣未通水、電、路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財政困難,國家投入嚴重不足。_____縣大民貧,加之財政比較困難,每年光靠上級專項資金的投入,遠遠滿足不了廣大農村未通水、電、路村寨的需求。

(二)地處邊闢,投資較大制約着水、電、路的建設進程。未通水、電、路的村寨絕大多數都是地處邊闢,自然條件較差,環境惡劣的地區,基礎設施滯後,人背馬馱現象比較突出,這些地區往往是現階段扶貧難度最大,攻堅克難的地區,尤其是拉電、修路、接自來水裏程較長,而這些村寨戶數少,人口少,工程量大,投資較大,投入與效益的反差也較大,這些地區成爲現階段扶貧的“硬骨頭”,全靠當地羣衆自身的力量是無法解決的。

(三)羣衆收入低,貧困程度深是嚴重影響着當地水、電、路的發展。我縣民族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從調查的情況看,人均純收入低於625元以下的都是邊遠貧困的少數民族地區,欠發達地區,大多具有人多地少,土質較差,生態環境惡劣的特點,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弱,靠天吃飯長期存在。

(四)對民族貧困地區扶持力度和扶貧工作不到位。多年來,雖然各級黨委、政府和各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大了扶貧工作力度,取得了顯着的成績。但是,對那些交通不便,信息不靈,加之有困難而不善於向當地政府反映情況的邊遠民族村寨,難予列入建設規劃,即使有規劃,也是比較靠後。由於項目資金較少,因此,長期處於貧困狀態

(五)由於自然條件、地區差異,各民族之間發展也不平衡。主要表現在自然條件上的差異和觀念上的差異。有的羣衆的思想意識仍存在舊的思維方式,難予接受新生事物和新的社會文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不到位,部份羣衆對產業結構調整怕沒飯吃,仍帶有濃厚的封建色彩和小農意識,不積極尋找發展經濟的有效途徑。等、靠、要,得過且過的思想在某種程度上還很存在,缺乏窮則思變的意識和能力。

(六)縣委、政府雖然採取了積極的措施,逐年對“三不通”地區實施項目加以解決,但由於資金有限,羣衆迫切需要與國家投入之間的差距較大,要徹底解決這些“三不通”問題任重道遠,就_____這樣一個大縣而言簡直就是一個“馬拉松”工程,導致羣衆產生悲觀失望情緒,羣衆依然長期處於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狀態。

五、對策與建議

(一)建議上級政府一次規劃,集中資金,儘快消除。在做好規劃的基礎上,通過逐級上報,對我縣“三不通”村寨存在的實際困難,能夠得到省州的關心和重視,用一段時間儘快集中資金投入建設實施。解決他們最基本的生產生活條件,使這些地區的羣衆也能共享建國六十來的輝煌;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共享政府公共財政帶來的實惠。

(二)建議各級各部門要把“三不通”村寨作爲優先扶貧的對象。各級各部門要深入到這些“三不通”的民族地區,尤其是邊遠貧困的少數民族地區調查研究,進一步瞭解和掌握羣衆盼什麼,需要解決什麼問題,傾聽羣衆的呼聲,想羣衆之所想,急羣衆之所急,解決羣衆之所需,把黨和政府的關懷送到貧困的少數民族地區,實實在在地爲他們解決急需解決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否則條件較好和沿線村寨蒸蒸日上,變化較快,邊遠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山河依舊,面貌未改,形成較大的反差。

(三)扶貧與“扶志”相結合,要從轉變思想,更新觀念上下功夫。切實加強對少數民族羣衆的教育和引導,採取多種形式開展思想

【第7篇】貧困村建設問題的調研報告

按照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邊學習、邊調研”的工作要求和縣委關於縣級領導學習實踐活動調研工作的安排部署,近期,我牽頭組織農發辦等部門對我縣貧困村建設問題進行了調研。

一、我縣貧困村基本情況及成因分析

我縣總人口xx萬人,農業人口xx萬人,耕地xx萬畝,水田xx萬畝,水澆地xx萬畝,水平梯地xx萬畝,80%以上屬中低產田,人均耕地xx畝。目前,全縣未通過上級驗收的貧困村尚有xx個,貧困人口xx萬人。這些貧困村大多位於邊遠山區,山高坡陡,土地瘠薄,生活條件、人居環境、醫療衛生條件差,文化落後,精神生活貧乏。貧困村致貧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自然條件惡劣,基礎設施落後,開發難度大。我縣貧困村主要分佈在大巴山區和秦嶺山系的邊遠山區,山大溝深,土地貧瘠,自然條件惡劣。由於這些地區通路、通水、通電、通訊、上學、就醫等設施改善投資大、成本高、難度大,一定程度上被社會發展邊緣化。致使這些地區信息閉塞、文化落後、觀念保守、與外界交往溝通難,謀生髮展能力低,脫貧致富無門路、無條件、無能力。據對關口鎮乾溝村的調查:該村有xx戶xx人,8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雖有耕地xx餘畝,xx畝以上聯片耕地幾乎沒有,大部分是幾分或是幾畝分散在一溝兩岸的山坡上;雖然修通了簡易公路,但是公路沿溝而上,到了夏季洪水沖刷便沒有公路,農用物資還是靠肩挑背馱;九十年代,農戶集資拉通了兩相照明電,由於線路老化,年久失修,線路損耗大,到了晚上仍然是“頭上電燈,桌上油燈”。

二是人口素質低,文化觀念落後,發展步伐太慢。貧困地區不少農民對商品經濟至今還很不習慣,他們一貫視農爲本,寧願守着土地受窮,也不願冒險出外經營工商業;許多農民聽天由命,消極悲觀,缺乏信心和勇氣,把希望寄於“老天爺”風調雨順;依靠國家支持,救濟的“等靠要”思想非常嚴重,視吃救濟、拿補貼爲理所當然;觀念保守,不願接受新技術,甘願受窮。根據貧困戶建檔立卡資料表明,全縣貧困戶勞動力受教育面很小,勞動力中文盲、半文盲人數佔勞動力總數的27.6%,由於勞動力素質低,只能從事簡單或低收入的生產活動,收入水平低,難以脫貧。

三是自然災害頻繁,低收入人口返貧率高,脫貧難度大。我縣處於秦巴山區,氣候多變,災害頻繁,特別是高山貧困戶所在地更是生態環境脆弱,暴雨、冰雹、霜凍、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頻發,不僅生產生活、基礎設施無法保障,甚至生命也時刻受到威脅。有人曾用“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來形容自然災害對農民的危害程度。據xx年對xx個貧困村xxxx戶的調查,因自然災害致貧達xxx戶,佔調查總農戶數的9.2%。

四是疾病、傷殘、弱智、子女上學成爲貧困的重要原因。我縣農民大部分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剩下的那一少部分正好是貧困戶。我們在調查中發現,生病無錢醫治,不管不問的貧困戶在農村比較常見。特別是貧困戶看病治病,都是自己負擔,一年中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病稍大一點,一般農民的家庭都承受不起,貧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據xx年對xx個貧困村xxxx戶的調查,因疾病、弱智致貧達xxx戶和xxx戶,分別佔調查總農戶數的12.9%、11.3%。自90年代以來,農村家庭子女上學已成爲家庭貧困的又一因素,大多數農村家庭對子女考上大學既喜又憂,喜的是隻要孩子考上大學,就能擺脫貧困,憂的是考上大學學費高卻供不起,要想上大學,只有依靠借債,借債又導致這些家庭步入貧困行列。

二、近年來我縣扶貧開發的主要措施

多年來,縣委、縣政府始終把扶貧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堅持以扶貧開發總攬農村工作全局,以穩定解決貧困人口溫飽問題和貧困人口收入增長爲目標,以扶貧重點村建設爲主戰場,以產業扶貧和職業技能培訓爲兩翼的扶貧開發戰略,積極落實移民扶貧、信貸扶貧、科技扶貧、社會扶貧等綜合措施,切實改善貧困村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貧困人口綜合素質,加快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步伐,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社會全面進步,爲貧困地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堅實基礎。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夯實扶貧責任。我縣堅持把扶貧開發成效作爲考覈各鄉鎮黨政主要負責人政績的重要依據,把加強領導、強化措施以推動扶貧開發工作作爲關鍵環節來抓。縣委、縣政府將扶貧開發列入農村工作重點,全面落實了縣級領導掛聯鄉鎮和扶貧重點村(特困村),縣直部門包扶重點村,鄉鎮幹部狠抓落實,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縣扶貧領導小組每年至少召開3次以上會議,專題研究扶貧開發工作。各鄉鎮定期召開專題會議,從宣傳政策入手,積極引導和組織幹部羣衆投身於扶貧開發,紮紮實實搞好新時期的扶貧開發工作。

二是堅持政府統籌,實施資源整合。我縣對列入計劃的貧困村建設,逐村規劃,集中投資,先難後易,分批實施,力求從根本上改變貧困村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一方面堅持“政府統籌、項目捆綁、部門聯動、羣衆參與、綜合開發、整村推進”的原則,突出主導產業開發、基礎設施建設、村容村貌治理、技能培訓四大重點,做到水、電、路、通訊、廣播電視五到村。各相關部門以重點村爲平臺,依照立項銜接計劃的要求,科學編制貧困村建設規劃,逐項落實扶貧資金。另一方面由縣扶貧辦牽頭,農業、水利、林業、交通等部門共同參與,把各類涉農項目資金和重點村項目建設的扶貧專項資金、以工代賑資金、水利資金、國績資金、交通補助資金、退耕還林資金、農電資金、教育普及資金、衛生補助資金以及幫建單位的幫扶資金等集中捆綁使用,從而形成了共同支持貧困村建設的強大合力,確保啓動一個、建成一個、脫貧一個、驗收一個、出列一個。

三是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各地以整村推進爲契機,積極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重點發展烤煙、蠶桑、林果、中藥材、勞務等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在良種引進、推廣先進技術、培訓技術人員、扶持行業協會和龍頭企業、培育農民經紀人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據統計,xxx個整村推進扶貧重點村產業建園xx餘萬畝,人均達到xx畝以上經濟園。xx鎮xx村發展獅頭柑xxxx畝,僅此一項每年戶均收入過萬元,基本形成“一村一品”產業化格局。貧困村農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優化,有力地促進了農民增收和脫貧步伐。

四是創新扶貧機制,注重扶貧效果。在嚴格執行省市有關政策和《xx縣扶貧資金管理辦法》、《xx縣財政扶貧資金直通車管理辦法》、《xx縣重點村和移民搬遷管理辦法》、《xx縣重點村和移民搬遷建設驗收辦法》等文件規定的基礎上。我縣積極探索,不斷創新扶貧工作機制。實行了縣級領導包抓扶貧村落實“三個一”制度,聯繫扶貧村的縣級領導每年召開一次項目建設辦公會,每季度到村察看一次項目建設,每月過問一次項目進展情況;對規劃內新啓動的扶貧重點村實行公開招投標制度,要求參與竟標村各類捆綁資金不得低於xxx萬元,並結合村級班子情況、村民意願和投入能力情況、鄉鎮過去已啓動重點村規劃項目完成情況、扶貧資金使用情況和項目實施效果情況,進行綜合評議確定下年度的重點村;充分發揮人民羣衆的主體作用,貧困羣衆全面參與扶貧項目選定和規劃的制定與實施工作,項目實施嚴格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原則,扶貧資金、項目和貧困戶名單在村內張榜公佈、公示,接受羣衆監督,不斷增加工作的透明度。

五是強化督導考覈,確保任務落實。今年,縣上將扶貧開發重點村建設工作作爲縣對鄉鎮年終績效考評的重要內容。縣扶貧辦制定了詳細的縣對鄉鎮扶貧開發考覈細則,明確了每一項工作的階段目標和完成時間。縣扶貧辦內部也制定了崗位目標責任考評辦法,嚴格實行幹部職工連片包鄉制和績效考覈獎懲制,將扶貧工作同個人業務一起納入績效考覈範疇。

三、扶貧開發工作取得的成效

據xx年統計調查,農民人均純收入在xxx元以下的貧困村xxx個村(不包含xx年確定的xx個特困村)、佔全縣xx%,貧困人口xx萬人(不包括五保救濟戶),佔農業總人口的xx%。其中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在xxx元以下的貧困人口有xx萬人,佔農業總人口的xx%;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在xxx-xxx元之間的低收入貧困人口有xx萬人,佔農業總人口的xx%。xx年以來,我縣扶貧開發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縣域經濟社會突破發展這個中心,以穩定解決貧困人口脫貧爲目標,克難奮進,積極探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農村貧困人口從xx年的xx萬下降到xxxx年的xx萬。截止目前,在規劃的xxx個扶貧重點村中,全縣共啓動建設扶貧重點村xxx個(含xx年新規劃的xx個特困村),已通過省、市驗收xx個,在建xx個。累計投入各類資金xxxxx萬元,其中財政扶貧資金xxxx萬元,部門捆綁資金xxxxx萬元,羣衆自籌(含投工投勞拆款)xxx萬元。

一是貧困村建設態勢良好,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我縣各級各部門以實施整村推進爲平臺,緊緊圍繞修路、引水、通電等與羣衆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實際問題,不斷加大扶持投入力度。據統計,啓動建設的xxx個貧困村,新修、改造村組道路xxxx公里,硬化村組公路xxx公里,完成農網改造xxx杆公里,建成人飲工程xxx公里,新修水窖xxxx口,使貧困村羣衆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

二是產業扶貧初顯成效,貧困人口逐年減少。多年來,我縣堅持以產業開發貫穿扶貧工作始終,走出了一條“因村制宜選產業,項目配套促產業,信貸扶貧扶產業,完善機制保產業”的產業扶貧路子,各村堅持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思路,大力發展煙、桑、畜、礦、姜等主導產業,人均達到1畝以上經濟園,拓寬了農民增收來源,解決了貧困人口的增收問題,貧困戶整體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貧困人口數量逐年減少。我縣的做法得到了省、市的充分肯定,xxxx年全省百萬貧困戶增收工程現場會推廣了我縣貧困村產業建設的經驗。

三是技能培訓得到加強,貧困戶素質有所提高。工作中,我縣始終堅持以人爲本、扶貧先扶智的理念,本着“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緊緊圍繞不同區域、不同主導產業,抓好農村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和實用技術培訓,加大農業實用技術的推廣普及,使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爲主導產業的發展提供技術保障。在啓動實施的重點村中,80%以上的貧困戶掌握了1—2門實用技術,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輸出xxxx餘人,穩定並擴大了就業人數和就業渠道。達到了培訓一人、輸出一人、就業一人、穩定一人、脫貧一戶的預期目的。

四是貧困村村容村貌得到較大改觀。啓動建設的貧困村能夠以“四改三建兩通一推廣”爲抓手,狠抓以改竈、改廁、改圈、改院爲主的舊房改造,“圈、廁、沼”三位一體的沼氣建設。啓動建設“四改三建”示範戶xx萬戶,新建沼氣池xxxx口。使原來重點村的“髒、亂、差”現象得到了有效治理,人居環境大爲改觀。據調查,xx鄉xx、xx、xx、xx、xx、xxx個貧困村,四改三建示範戶建家xxx多戶,佔x個村總農戶數的xx%以上,成爲農村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起到典型示範帶動作用。

五是貧困村社會事業蓬勃發展。修繕、新建校舍xx所xxxx平方米,爲貧困村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夯實了基礎。新建村級醫療室xx個xxxx平方米,普及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解決了貧困人口的就醫難問題。新建村級活動室xxx個xxxx平方米,爲村級兩委提供了活動場所,促進了村級自治能力。進一步完善農村低保和社會救助體系,這些都爲貧困村加速脫貧創造了條件。

四、貧困村建設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一是增加扶貧重點村的數量,提高扶貧重點村財政扶持資金。我縣十年規劃有xxx個扶貧重點村,當時全縣有行政村xxx個,沒有列入規劃的村xxx個,這些村仍有相當多的貧困院落和貧困戶,他們也需要相應的投入扶持,建議縣上向中省爭取,將這些村列入扶貧計劃。“十五”期間,我縣實施行政村合併,合併後的行政村人口大部分都在xxxx人左右,一個行政村面積一般在xx平方公里以上,加之自然條件惡劣,基礎設施差,建設任務十分堅巨。目前中省下達每個重點村xx-xx萬元的財政扶貧資金,不足修一條几公里的村組簡易公路。多年來實踐證明,一個貧困村建設需要投入至少xxx萬元左右,建議縣上向上爭取,提高扶貧重點村財政扶持資金。

二是繼續加大項目資金捆綁力度。扶貧重點村大多處於高山區,基礎條件惡劣,羣衆收入不高,缺乏建設資金,雖然縣上落實了“整村推進,資金捆綁”的資金投入機制,但貧困村多,項目資金有限,在整村推進扶貧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資金捆綁難的問題。各部門由於各種原因限制,項目資金捆綁難,落實更難,單靠扶貧部門給每個重點村xx-xx萬元的財政扶貧資金,很難解決貧困村的突出問題。

三是加大貧困人口技能培訓和實用技術培訓。貧困村貧困的主要根源是貧困人口勞動力素質底,沒有一技之長。多年實踐證明,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和實用技術培訓是扶貧治本之策,是提高貧困人口勞動技能、充分開發利用貧困村勞動力資源、提高勞務輸出質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徑。因此,要進一步擴大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和實用技術培訓規模,轉變培訓方式,提高培訓效果。

【第8篇】貧困老人情況調研報告

最近,我們採取問卷和進村入戶調查相結合的方式,對區的貧困老人進行了全面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貧困老人基本情況

此次調查的對象是區城鄉60歲以上老年人在實行低保後(城市每人每月220元,農村每人每年600元)生活仍然較困難的老年人及與人均收入(區XX年農村人均收入爲4550元、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爲8736元)比較相對困難的老年人。

區現有總人口38.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1萬,農村人口17.7萬人。全區60歲以上老年人52206人,約佔總人口數的13.5%;其中城鎮老年人佔8%,農村老年人佔20%。80歲以上高齡老年人7799人,佔總人口數的2%,佔老年人總數的14.9%。

通過調查,全區有貧困老人1286人,約佔老年人總數的2.4%。具體情況爲:城鎮64人,其中男21人,女43人;60—69歲19人,70—79歲31人,80歲以上14人。農村1222人,其中男747人,女475人,60—69歲491人,70—79歲358人,80以上373人。從調查數字看,農村貧困老人比例遠遠大於城鎮貧困老人,約佔農村老年人總數的3.4%;而城鎮貧困老人則占城鎮老年人總數的千分之三點八。在城鎮,貧困老年人女性多於男性;在農村,貧困老年人男性多於女性,而且80歲以上高齡貧困老人所佔比例接近三分之一。

貧困老人目前生活來源:一是子女供給,城鎮佔39%,農村佔40%。二是個人及配偶有收入,城鎮佔28%,農村佔15%。三是最低生活保障金,城鎮佔22%,農村佔10%。四是農村五保供養,佔13%。五是親屬幫助,城鎮佔3%,農村佔5%。六是其他生活來源,城鎮佔8%,農村佔17%。

貧困老人當前需要解決的困難:一是醫療,城鎮佔75%,農村佔24%;二是生活照料,城鎮佔11%,農村佔34%;三是溫飽,城鎮佔9%,農村佔25%;四是住房,城鎮只有一戶,農村有5戶;五是其他困難,城鎮2戶,農村佔16%。從老年人貧困程度看,長期困難的老年人城鎮佔86%,農村佔84%;暫時困難的老年人城鎮佔14%,農村佔16%。

二、貧困老人致貧原因

從調查的情況看,貧困老人的致貧原因多種多樣,不盡相同。

主要有以下幾種:

1、無勞動能力或無退休金,無贍養人。城鎮11人,占城鎮貧困老年人的17%;農村504人,佔農村貧困老年人的41%。這部分人多數是70歲以上的老年人,且絕大多數喪失勞動能力,無固定生活來源,無贍養人。如泊於鎮小林格村林治玉老漢,今年71歲,老伴徐承娥66歲,兒媳多年前離婚回東北老家,兒子林樂強去年因肝癌死亡,留下18歲孫子林治文,老倆口無力供養正在上高二的孫子,全靠社會捐助和學校減免唸書,老人主要靠種點口糧地和養3只奶羊維持生計,生活頗爲艱難。辦事處老人,今年67歲,孤寡一人,無生活來源。辦事處給其申請了最低生活保障金,但由於本人沒有住房,租住別人一間小平房,每月租金90元,現只能靠每月130元錢生活,十分困難。

2、贍養人無力贍養。城鎮21人,占城鎮貧困老人的33%;農村232人,占城鎮貧困老人的19%。這部分老年人多數由於自身年邁,無勞動能力或退休金,而其法定贍養人或患病殘疾,或失業下崗,或年幼不能自理,導致老人生活貧困。如初村鎮朱家寨村李永太,今年83歲,兒子63歲,父和子都是老年人,父子兩輩都需孫子女贍養,而孫子女還要撫養未成年子女上學,確實無力贍養老人。再如羊亭鎮孫家灘村王兆華老人,年老多病,三個子女生活都不富裕,兒子是肢體殘疾人,兒媳無工作,小女兒是智力殘疾,唯一健全的大女兒離婚後帶着孩子,勉強維持生活,無力贍養母親。

3、因並殘致貧。城鎮16人,占城鎮貧困老人的25%;農村341人,佔農村貧困老人的28%。這部分老年人的家境十分相似,大多數患病貧困老人所患疾病多爲老年常見病和多發病,許多老年人長期患病或致殘不能自理,即無力支付醫療費用,又拖累家庭。如羊亭鎮北觀村谷祖模,今年65歲,妻子患有嚴重心臟病,常年吃藥,最近做了個大手術。兩個兒子,大兒子無職業,妻子在煤氣公司,月收入400元,小孩5歲上幼兒園,小兒子在企業幹臨時工,月收入300元,妻子無職業,而且面臨生產。兩個兒子均無力贍養父母。全家爲治病舉債3萬多元,生活非常拮据。

4、贍養人不願贍養。城鎮只有1人,農村11人,佔農村貧困老人的0.9%。法定贍養人不願贍養老人,多數原因是由於兩代人之間家務矛盾造成隔核,也有的是子女之間相互攀比,只有極個別屬於遺棄性質,但影響很壞。如張村鎮皁西臺村李真芝老人,今年80多歲,兒子在南方打工,多年不回家,也不給贍養費,兒媳和孫女不養老人,全靠村裏給一點補助勉強維持生活。再如羊亭鎮北上夼村王本財,今年89歲,初婚時無子女,再婚時後妻帶了兩個女兒,當時大女兒已過18歲,王本財供小女兒讀書、結婚。妻子去世多年兩個女兒結婚後都不回家看望老人,多年無聯繫,王本財老人全靠村裏救濟生活十分貧困。

另外,貧困老人中還有許多致貧原因,比如突然災害負債,撫養孫輩等等。在城鎮,有9名老年人因提早退休、退職,所領退休金很少,不足以維持基本生活,這部分人均占城鎮貧困老人的14%;其他致貧原因6人,均占城鎮貧困老人的0.9%。在農村由於自然災害或突發事件致貧13人,約佔農村貧困老人的1%;其它致貧原因123人,約佔農村貧困老人的10%左右。

三、對策及建議

農村貧困老人是老年人這個弱勢羣體中尤其脆弱的一部分,維護這些老年人的合法權益,確保他們老有所養,是基層老齡工作的重點和難點。針對我們所調查的區貧困老人的貧困原因,根據基層的呼聲和反映,結合我們的工作實踐,本着兼顧實際需要和可能實現的原則,就進一步搞好貧困老人救助工作提出如下建議及對策。

1、各級政府應制定救助貧困老人的行動綱領和具體計劃。

從我們調查的情況看,區、鎮、村三級都對貧困老人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社會救助,如城鄉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養制、農民退休及集體補貼、農村養老保險和特殊救濟等,但這隻能使貧困老人維持生計。一旦遇到重大疾病和突發事件,根本無力應付,只有通過各級政府保障和社會力量才能擺脫困境。根據我國目前的國情和國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救助貧困老人不可能由政府全包下來,也包不下來,只能走家庭“政府、集體、個人、社會”相結合的路子。但各級政府必須發揮主導和主渠道作用,將救助貧困老人工作列入政府的議事日程,制定本級政府救助貧困老人的行動綱領和具體計劃,責成有關部門組織實施,從政策上切實減輕農村貧困老人及其家庭的經濟和勞務負擔,重點解決貧困老人的物質供養和疾病醫療困難,改善居住條件,提高生活質量。

2、建立健全社會救助機制。一是繼續實行並不斷擴大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並隨着經濟的發展逐步提高保障標準。從區的情況看,越是經濟實力差的地方,處於低保線以下的貧困老人越多。目前,區在農村能夠享受低保待遇的老人,只佔貧困老人的10%。因此,建議在實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要體現對貧困老人的特殊關愛,使更多的貧困老人享受低保待遇,做到應保盡保。二是建立貧困老人專項資金。這是保證順利實施救助貧困老人工程的物質保證。建議採取由政府每年提供固定數額的墊底金(如按每位老年人每年一元列入財政預算)、從福利彩票收益中按比例提取部分資金和向社會公開募資金的方式籌集救助專項資金的辦法解決。

3、進一步健全和完善醫療救助制度。從我們調查瞭解的情況看,許多貧困老人是因病致貧或返貧,草廟子鎮因病返貧的老人佔到貧困老人的37%。而貧困老人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醫療和生活照料兩項最爲迫切。可以說,建立和完善醫療救助制度,是救助貧困老人的根本性措施。建議:一是要儘快健全和完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目前的合作醫療無法保障貧困老人長期需要治療的老年病和大病,因此我們設想可以採取擴大合作範圍的辦法——由以村、鎮爲單位擴大到以市(縣)、區爲單位,同時加大鎮以上財政支持力度,並在建立和實施合作醫療制度中對老年人特別是特困病殘老人實施特殊照顧,提高病殘貧困老人醫療費的報免比例。二是各級各類醫院要落實爲對老年人的醫療優待政策,建立對特困老年病人實行特殊優待的制度,實行成本醫療。三是對貧困山區的病殘貧困老人開展送醫藥活動,可以由各級老齡工作機構和衛生部門組織醫院和醫藥行業組成小分隊,定期深入到村爲貧困老人防病治玻四是從長遠看,要在全社會大力加強衛生保健知識的教育普及,增強老年人的自身保健意識,加強老年醫療研究,提高對老年常見並多發病的防治水平,並積極探索低成本治療老年病的醫療手段。

4、積極創造條件,不斷擴大五保供養範圍。在這次調查中我們瞭解到,孤寡老人現已成爲社會的一個貧困羣體。初村鎮有的村有20位孤寡老人,全鎮孤寡貧困老人有65人,佔貧困老人的38%。雖然目前絕大多數農村“三無”老人已納入五保供養範圍,但約有38%分散供養的老人生活水平不高。草廟子鎮金沙嶺村有4戶五保老人,但由於集體經濟薄弱,所需1.2萬元生活費根本無法到位,這4戶五保對象只能靠集體提供的土地免費耕種取得衣食所需。另外,對贍養人和撫養人確無贍養能力和撫養能力的貧困老人,各級都未作爲五保對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二十三條規定,農村老年人贍養人和撫養人確無贍養能力或撫養能力的,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負擔五保供養,由鎮級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實施。因此,建議:(1)民政部門儘快依據老年法律法規精神修訂有關規定、辦法,使政策與法律法規相配套,將擴大五保供養範圍的法規落到實處。(2)進一步完善五保供養制度,切實落實五保供養費用統籌政策,必要時應提高統籌層次,擴到縣(市、區)或市(地)範圍來統籌。

5、逐步建立有地區特色的安老、養老安全網。通過在區的調查,我們感到目前我市的養老模式還處於由家庭養老保障向社會養老保障過度的階段。特別是在農村,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還需要比較長的時間。但從我國的國情來看,實現傳統的家庭養老逐步向社會養老的部分轉變是一種必然趨勢。要保證老年人安度晚年,特別是保證貧困老人基本生活和醫療,不論是現在還是將來,必將走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相結合的居家養老道路。目前,區廣大農村實行的簽定家庭《贍養協議書》,以村規民約規範贍養標準,農民退休制度和補貼制度,農民養老保險制度和照顧低齡健康老人蔘加勞動、增強自我養老能力等方式,都有效的保障了老年人老有所養,但還不盡規範,不成體系。因此,建議民政和老齡工作部門,積極倡導新的養老模式,在全市創造形成一個以家庭爲核心,社會養老服務爲外圍,多種養老制度並存的養老體系。逐步建立具有地區特色的家庭保障安全網、社區養老保障安全網、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和政策安全網。

6、加強道德教育,依法維護貧困老人的合法權益。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國長期以來家庭養老的精神基礎,也是各級政府和全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各級老齡部門要大力宣傳敬老典型,抨擊那些只顧自己、不尊老、不敬老、把老人當包袱和累贅,甚至虐待、遺棄老人的人和事。同時,也要把加大依法維權力度,做爲救助貧困老人的一個重要途徑和措施。一是大力開展老年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使人們認識到爲人子孫都有無條件贍養老人的義務,牢固樹立不贍養老人是違法的觀念。二是要增強貧困老人依法維權的法律意識,幫助那些因子女不孝而致貧的老人通過法律途徑爭取被贍養的權力。同時要對喪夫改嫁他人未成年子女留給老人的婦女加強法制教育,必要時協助這類特困老人拿起法律武器,爲其孫輩爭取撫養的權力。三是司法機關要做好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工作,對那些因子女不孝等導致老人貧困的侵權案件,要及時處理,依法裁決優先執行,以維護這部分貧困老人的生存權利。

【第9篇】救助貧困母親家庭現狀的調研報告

爲了進一步摸清貧困母親的生存、生活狀況,以便有針對性地抓好救助貧困母親工作,把黨對貧困母親的溫暖送到他們中去,4月23日,我們來到沅古坪鎮對該鎮的貧困母親進行了調研,共調查8村10戶。現將調查的有關情況綜述如下:

一、調查反映的基本情況

調查數據表明,通過多年來的政策宣傳和救助工作,農村貧困母親脫貧步伐不斷加快,部分貧困母親的生產、生活狀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一些貧困母親也樹立了自強自立,脫貧致富的信心;一些貧困母親家庭通過科技致富,帶動和影響了貧困母親依靠科技致富。但是,調查中同時發現,貧困母親的生存、生活狀況仍不容樂觀,相當一部分仍處在貧困階段,居住條件差,生活困難等問題仍較突出。從總的家庭情況來看,都是年收入低於我區農村人均純收入2826元,且生活水平明顯低於所在村平均水平的貧困家庭,家境相對貧困,缺乏資金,借貸困難,因而想致富而缺少啓動資金,抗風險能力差。許多貧困母親家庭急需救助。

1、文化程度偏低,思想觀念陳舊。調查的10個貧困母親中,識字很少的2人,國小文化程度4人,國中3人,高中1人。國小文化程度佔40%,國中文化程度佔30%,高中佔10%。 文化水平低,技能單一 。大多數貧困母親勞動技能單一,素質偏低,年齡偏大,因爲身體和家庭的原因,都沒有出去打工,她們不僅生活非常困難,也給社會帶來了許多不穩定因素。

2、居住條件較差。從房屋材料上看,10戶貧困母親,樓房1戶,磚混結構的平房4戶,土木結構的平房5戶。總的人均住房面積,10戶31人,共有房屋25間,人均11.3平方。住房一般僅夠個人生活居住,沒有多餘的房屋發展農副業、手工業等。生活徘徊在貧困線上。她們在經濟和精神上都揹負着沉重的包袱,家庭生活質量差,生病無錢醫治,老人無力贍養,小孩無錢讀書,她們情緒低落,存在着委屈、失落、困惑、恐懼、自卑等心理,對前途感到迷惘。

3、從家庭成員的情況看,子女基本上都在上學讀書,沒有收入上交家庭。有些家庭子女教育滯後,脫貧後勁不足。丈夫的文化素質和貧困母親相仿,沒有技術。部分家庭整體成員素質較差,救助難度較大,有的家庭成員長期患病,身體殘疾,個別家庭遭遇車禍等自然災害,個別的家庭成員智力低下或患有精神病,導致幫手不強,拖累較大,想致富而力量不足。

二、貧困的主要原因

1、思想守舊,小富即安是思想上的主要問題。一直以來以農爲本的小農經濟,束縛了她們的思想和手腳,沒有強烈地要求致富的主觀願望,即使有時有願望又怕風險,放不開手腳,這是思想上導致貧困的主要原因。

2、文化程度較低,因而使她們學習新技術,接受新知識的能力較弱,導致無一技之長,致富無門而家庭貧困。

3、經濟收入低,家庭貧困,因而缺乏致富的物質基礎。由於經濟基礎差,借貸困難,想致富而難以啓動和發展,這是客觀上導致貧困的原因。

4、缺少勞動力。家庭成員患病或身體殘疾,不能勞動和工作,還要治病吃藥,導致貧困加劇。

三、當前救助貧困母親應做的工作

1、大力宣傳貫徹優惠政策和扶助政策,使貧困母親感受到黨的溫暖和政策的好處。通過致富戶等的帶頭示範和巡迴演講的典型引路等,使她們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增強信心,自強自立,從思想上解決問題。

2、進一步整合社會資源,爲貧困母親創業服務,開展幫扶工作。將貧困母親逐步納入幫扶對象,給她們提供致富信息和資金扶持。把資金救助和技能幫扶結合起來。舉辦科技致富培訓班,使她們掌握一技之長,通過勤勞致富,早日脫貧。通過婦女職業技能培訓中心和各級婦女學校,組織專門的培訓班,爲更多的貧困母親提供勞動技能培訓的機會,努力提高貧困母親參與競爭的實力。爲貧困母親尋找更廣泛的就業和創業機會。各級婦聯組織要協助政府和有關部門爭取社會各界爲貧困母親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給予有力的支持。加大服務指導力度,幫助婦女創業和再就業。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協助政府爲失業婦女開展培訓、推薦崗位,實現再就業。針對下崗貧困母親,特別是大齡下崗特困母親文化水平偏低、心理素質偏弱、技能單一、觀念滯後等狀況,我們積極教育引導她們轉變思想觀念、突破心理障礙。開展免費技能培訓班,加強技能培訓,提高下崗失業婦女的創業能力。對有創業意向,想自辦實體又苦於沒有啓動資金的下崗失業特困母親,應從資金上予以扶助。

3、關注弱勢羣體,開展全區單親貧困母親、農村貧困母親調查和救助工作,初步建立長效幫扶機制。爲了讓更多的貧困單親母親和農村貧困母親家庭脫貧致富,需要政府、社會方方面面乃至貧困母親自身的努力。政府應建立“貧困母親救助基金”,將貧困母親幫扶工作所需經費納入政府預算,從根本上幫助下崗失業的母親自主創業,救助因重大疾病而貧困的母親,對喪失勞動能力的進行慰問資助,從母親家庭救助基金中拿出少部分資金慰問那些已喪失勞動能力和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母親家庭。幫助貧困母親家庭脫貧,爲社會穩定和發展作貢獻。要動員社會各界力量,積極開展救助活動。爲解決全區貧困母親存在的問題,要聯合區人大、區政協、區勞動局、區財政局、區民政局、區衛生局、區總工會及各街道辦事處等有關部門紛紛採取各種措施,積極探索建立就業、社會救助、技能培訓、醫療救助等長效幫扶機制。通過捐款、捐物等活動,解決貧困母親的一些實際困難,使她們輕裝上陣,更好地投入到致富奔小康的行列中去。在全區開展“愛心助困行動”,募集資金,無償資助大齡特困女工辦小商店、幼兒園等服務實體,爲她們提供信息諮詢、項目選擇、經營管理等方面知識的服務,爲她們排憂解難。

【第10篇】婦聯救助貧困母親家庭現狀調研報告

婦聯救助貧困母親家庭現狀調研報告

爲了進一步摸清貧困母親的生存、生活狀況,以便有針對性地抓好救助貧困母親工作,把黨對貧困母親的溫暖送到他們中去,4月23日,我們來到沅古坪鎮對該鎮的貧困母親進行了調研,共調查8村10戶。現將調查的有關情況綜述如下:

一、調查反映的基本情況

調查數據表明,通過多年來的政策宣傳和救助工作,農村貧困母親脫貧步伐不斷加快,部分貧困母親的生產、生活狀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一些貧困母親也樹立了自強自立,脫貧致富的信心;一些貧困母親家庭通過科技致富,帶動和影響了貧困母親依靠科技致富。但是,調查中同時發現,貧困母親的生存、生活狀況仍不容樂觀,相當一部分仍處在貧困階段,居住條件差,生活困難等問題仍較突出。從總的家庭情況來看,都是年收入低於我區農村人均純收入2826元,且生活水平明顯低於所在村平均水平的貧困家庭,家境相對貧困,缺乏資金,借貸困難,因而想致富而缺少啓動資金,抗風險能力差。許多貧困母親家庭急需救助。

1、文化程度偏低,思想觀念陳舊。調查的10個貧困母親中,識字很少的2人,國小文化程度4人,國中3人,高中1人。國小文化程度佔40%,國中文化程度佔30%,高中佔10%。 文化水平低,技能單一 。大多數貧困母親勞動技能單一,素質偏低,年齡偏大,因爲身體和家庭的原因,都沒有出去打工,她們不僅生活非常困難,也給社會帶來了許多不穩定因素。

2、居住條件較差。從房屋材料上看,10戶貧困母親,樓房1戶,磚混結構的平房4戶,土木結構的平房5戶。總的人均住房面積,10戶31人,共有房屋25間,人均11.3平方。住房一般僅夠個人生活居住,沒有多餘的房屋發展農副業、手工業等。生活徘徊在貧困線上。她們在經濟和精神上都揹負着沉重的包袱,家庭生活質量差,生病無錢醫治,老人無力贍養,小孩無錢讀書,她們情緒低落,存在着委屈、失落、困惑、恐懼、自卑等心理,對前途感到迷惘。

3、從家庭成員的情況看,子女基本上都在上學讀書,沒有收入上交家庭。有些家庭子女教育滯後,脫貧後勁不足。丈夫的文化素質和貧困母親相仿,沒有技術。部分家庭整體成員素質較差,救助難度較大,有的家庭成員長期患病,身體殘疾,個別家庭遭遇車禍等自然災害,個別的家庭成員智力低下或患有精神病,導致幫手不強,拖累較大,想致富而力量不足。

二、貧困的主要原因

1、思想守舊,小富即安是思想上的主要問題。一直以來以農爲本的小農經濟,束縛了她們的思想和手腳,沒有強烈地要求致富的主觀願望,即使有時有願望又怕風險,放不開手腳,這是思想上導致貧困的主要原因。

2、文化程度較低,因而使她們學習新技術,接受新知識的能力較弱,導致無一技之長,致富無門而家庭貧困。

3、經濟收入低,家庭貧困,因而缺乏致富的物質基礎。由於經濟基礎差,借貸困難,想致富而難以啓動和發展,這是客觀上導致貧困的原因。

4、缺少勞動力。家庭成員患病或身體殘疾,不能勞動和工作,還要治病吃藥,導致貧困加劇。

三、當前救助貧困母親應做的工作

1、大力宣傳貫徹優惠政策和扶助政策,使貧困母親感受到黨的溫暖和政策的好處。通過致富戶等的帶頭示範和巡迴演講的典型引路等,使她們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增強信心,自強自立,從思想上解決問題。

2、進一步整合社會資源,爲貧困母親創業服務,開展幫扶工作。將貧困母親逐步納入幫扶對象,給她們提供致富信息和資金扶持。把資金救助和技能幫扶結合起來。舉辦科技致富培訓班,使她們掌握一技之長,通過勤勞致富,早日脫貧。通過婦女職業技能培訓中心和各級婦女學校,組織專門的培訓班,爲更多的貧困母親提供勞動技能培訓的機會,努力提高貧困母親參與競爭的實力。爲貧困母親尋找更廣泛的就業和創業機會。各級婦聯組織要協助政府和有關部門爭取社會各界爲貧困母親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給予有力的支持。加大服務指導力度,幫助婦女創業和再就業。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協助政府爲失業婦女開展培訓、推薦崗位,實現再就業。針對下崗貧困母親,特別是大齡下崗特困母親文化水平偏低、心理素質偏弱、技能單

一、觀念滯後等狀況,我們積極教育引導她們轉變思想觀念、突破心理障礙。開展免費技能培訓班,加強技能培訓,提高下崗失業婦女的創業能力。對有創業意向,想自辦實體又苦於沒有啓動資金的下崗失業特困母親,應從資金上予以扶助。

3、關注弱勢羣體,開展全區單親貧困母親、農村貧困母親調查和救助工作,初步建立長效幫扶機制。爲了讓更多的貧困單親母親和農村貧困母親家庭脫貧致富,需要政府、社會方方面面乃至貧困母親自身的努力。政府應建立“貧困母親救助基金”,將貧困母親幫扶工作所需經費納入政府預算,從根本上幫助下崗失 業的母親自主創業,救助因重大疾病而貧困的母親,對喪失勞動能力的進行慰問資助,從母親家庭救助基金中拿出少部分資金慰問那些已喪失勞動能力和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母親家庭。幫助貧困母親家庭脫貧,爲社會穩定和發展作貢獻。要動員社會各界力量,積極開展救助活動。爲解決全區貧困母親存在的問題,要聯合區人大、區政協、區勞動局、區財政局、區民政局、區衛生局、區總工會及各街道辦事處等有關部門紛紛採取各種措施,積極探索建立就業、社會救助、技能培訓、醫療救助等長效幫扶機制。通過捐款、捐物等活動,解決貧困母親的一些實際困難,使她們輕裝上陣,更好地投入到致富奔小康的行列中去。在全區開展“愛心助困行動”,募集資金,無償資助大齡特困女工辦小商店、幼兒園等服務實體,爲她們提供信息諮詢、項目選擇、經營管理等方面知識的服務,爲她們排憂解難。

【第11篇】城鄉貧困家庭調研報告

高度重視和妥善解決好城鄉貧困家庭生活困難問題是解民生的重要舉措。隨着社會轉型步伐加快,除低保等常規弱勢羣體外,因疾病、意外事故等因素導致家庭支出巨大的新型貧困羣體日漸增長。如何合理設置該類羣體社會化救助項目,如何提升救助水平成爲我們關注重點。爲摸清我縣貧困居民分佈及困難程度,我局組織開展了“走萬家、察民情、解民難”的活動,探討解決其生活困難的途徑和方法。

一、“支出型”貧困類型與現狀

據統計,我縣共有有貧困人口__萬人,其中已享受城市低保__萬人,農村低保__萬人,農村五保__萬人,共佔貧困人口的55%。現行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農村五保供養制度已經基本解決了“收入型”家庭貧困問題。在我局組織開展“走萬家、察民情、解民難”的活動中,我們瞭解到這樣一類家庭,他們的家庭成員出現重大疾病、子女就學、突發災禍等原因,導致家庭剛性支出遠遠超出其承受能力而造成的生活貧困。這些家庭人均收入高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原可以維持日常生活,但家庭發生重大變故之後陷入困境,有限的收入難以滿足剛性支出的需求,由於家庭收入超標又無法享受低保,他們實際處於社會救助的“夾心層”,往往比低保戶更困難。

二、“支出型”貧困原因分析

從走訪的__戶情況看,造成“支出型”貧困的有__戶,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因病致貧型,共__戶,佔72%。這類家庭因其成員出現重大疾病,需要長期住院治療或藥物維持,每月固定的醫療費用佔據了家庭收入的大頭,有的甚至出現吃藥擠佔吃飯的局面,形成貧困。如我縣__。。二是遭災突變型,共6戶,佔11%,這類家庭因突發事件等原因造成的家庭支出過大,遠遠超出家庭收入的承受能力。如我縣__。特別是兩個年幼的孩子幼嫩的皮膚被嚴重燒傷,慘不忍睹,因燒傷面積大,傷情特別嚴重,鉅額的醫療費用用光了家裏所有的積蓄,後續的治療還寥寥無望,多虧有民政部門和社會慈善募捐的幫助,才緩解了唐匯軍家暫時的困境。三是教育負重型,共9戶,佔17%,這類家庭因子女求學給家庭經濟造成了沉重壓力,往往出現交了學費難買米,形成貧困。要培養一個義務制教育階段的學生還可以勉強承擔,但要培養一個高中生或大學生就不堪重負了。我縣__x。全家經濟收入來源有4畝茶,年純收入6000元,靠種玉米、紅薯、馬鈴薯養豬,過年才吃上肉。農閒時,在附近打些臨工,用於日常開支。房子是亂石砌的牆,已成重度危房,報危改計劃,因沒有沒有配套資金修不起房。女兒在一中讀書每年生活費、學費、車費等,節約着用要15000元左右。爲保障女兒的正常學習生活,他儘可能壓縮各項生活開支,生活非常困難。

三、“支出型”貧困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1、“支出型”貧困家庭救助與現行救助制度的矛盾。目前城鄉最低保障制度通常做法是,用一條最低收入線作爲甄別困難人羣的標準,低於這條線就可以享受低保待遇,根據申請人的收入狀況,全部收入除以家庭人口,如果平均數低於當地保障線的,這部分人就納入到低保救助範圍裏面,進行差額補助。同時如果這一家有就醫、就學困難,都會參照他是不是低保,如果是低保就給予醫療和教育的救助。但現在碰到的問題是,有一部分人收入平均以後超過了“低保線”這一剛性標準,因此不能進低保,但如果這個家庭中有人突發重大疾病,一年支付十幾萬元的醫藥費,醫療支出就擠壓了這一家的基本生活水平。像這樣的人羣,現在的低保制度是照顧不到的。

2、“支出型”貧困家庭的需求與救助標準的矛盾。我局通過採取臨時生活救助、醫療救助、助學幫扶以及節日慰問等多種方式,盡最大可能對“支出型”貧困家庭給與了幫助,但這種臨時性的救助方式、救助標準明顯偏低,而且具有太多的模糊性、隨意性和不確定性,只能緩解“支出型”貧困家庭的困難,很難起到應急救難的作用。

3、“支出型”貧困家庭與救助及時性的矛盾。“支出型”貧困家庭往往都是因突發災禍無法繼續維持基本生活的家庭,一旦家庭發生突發事件,家庭支出在短時間內急劇增長,致使家庭收入遠遠無法應付支出的增加,很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得到救助。但目前的救助遠遠還沒有這種能力。

四、“支出型”貧困救助的對策建議

1、建立“支出型”貧困家庭綜合救助辦法。一是要對家庭剛性支出、家庭收入覈實標準進行明確界定。二是要明確“支出型”貧困家庭的認定條件。三是經認定的“支出型”貧困家庭,參照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對實際生活水平達不到低保標準的家庭,差額部分發放生活補助,並相應納入城鄉困難羣衆醫療救助、臨時救助及助學範圍。

2、設立“支出型”貧困家庭專項救助基金。一是設立“支出型”貧困家庭救助專項基金,整合各項社會保障資金。二是建議進一步提高救助標準。如臨時救助標準、醫療救助標準及助學標準等。

3、儘快構建“支出型”貧困家庭救助信息平臺。形成政府相關部門緊密配合的“支出型”貧困家庭救助的動態監測系統,建立健全動態管理、檔案管理、信息管理等規章制度,使救助工作更加科學、合理、公平。

4、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支出型”貧困家庭救助。應廣泛動員社會力量,整合全社會救助資源,形成政府部門、慈善機構、社會組織、金融保險等共同參與的格局。

【第12篇】貧困村第一書記的調研報告

按照縣委組織部的統一安排部署,**縣婦聯選派我到**鄉**村擔任第一支書。**縣委辦、縣國稅局、縣婦聯黨支部、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是結對幫扶單位。爲全面掌握該村實際情況,我與工作隊一起深入**村開展實地走訪調查,通過召開座談會、入戶走訪、發放調查問卷等多種形式,基本瞭解了該村貧困人口現狀,在深入分析該村貧困現狀及原因的基礎上,就如何幫助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面貌進行了認真思考,並提出了一些個人的想法,希望幫助**村早日擺脫貧困。

一、**村基本情況

**鄉地處**縣西北邊陲,鄉政府所在地距縣城97公里,地理位置較爲偏遠,**村距鄉政府2公里,共轄10個村民小組,居住點較爲分散。目前,全村共有168戶639口人,其中**佔總人口的35%,爲少數民族聚集地區。從人員年齡構成看,全村18歲以下162人,18—45歲191人,45—59歲159人,60歲以上127人。從受教育程度看,全村18歲以上人羣中擁有高中學歷人數爲30人,佔5%,擁有大專及本科以上學歷6人,佔1%。

**村自然環境條件較差,四面環山,田土面積少,全村耕地面積僅200餘畝。該村山林資源較爲豐富,山林面積共有5400多畝,主要出產楠竹和杉木。同時,因未過度開發利用,該村植被和生態環境保護較好,擁有良好的生態系統。

近年來,雖然道路等基本設施有了很大改善,但總體上看基礎設施建設較爲滯後,一些基本公共服務設施較爲缺乏。走訪中,發現村內沒有學校、醫療診所,網絡信號也較差,村民信息來源渠道狹窄。個別村莊因位置偏僻,出行條件較差,連日常生產生活運輸都存在一定的困難。從收入來源看,該村收入來源主要有兩大塊。一是山林竹木收入。據統計,每戶每人平均擁有山林 18畝,按照目前楠竹 5 元/根、杉樹 15 元/根的價格計算,一年竹木收入每戶約3000元。二是外出務工收入。據統計,該村共有外出務工人員 400 人,佔該村青壯年人口的80%。

二、**村貧困人口主要特點及致貧原因

爲全面摸清貧困人口底子,我與工作隊人員分成兩個組在當地村幹部的陪同下,對擬摸底調查的43戶逐戶進行了走訪,根據實地走訪調查情況,其中困難的有22戶33口人,比較困難的有8戶17口人,這些貧困人口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一是居住條件差。從走訪對象居住條件看,該村目前有10戶居住在泥土房中,4戶沒有住房依靠租房或居住在親居家。比如,**村5組的趙春桂,因外出務工意外致殘,無力自主建房,現在租住的民房四面透風,家中基本沒有現代化傢俱電器,居住條件較差。二是患病、傷殘或年老貧困戶多。走訪中,發現該村貧困戶患病、傷殘和年老人員所佔比例大,約佔總貧困人口的60%。比如,該村4組的周東連、唐起軍都是60歲以上的老人,沒有勞動能力。7組的**、**、**,8組的**等幾人都是殘疾人,個人收入較低。三是留守老人、兒童多。從走訪的43戶來看,不少家庭多是年老父母及幼小子女在家。5組的趙遠聯,母親在家,本人外出務工。四是家庭負擔重。部分貧困戶家庭因父母年老患病、子女就讀等日常開支較大,承擔着較重的家庭負擔。比如,該村9組的鄧遠英,妻子是啞巴,3個子女目前都在讀書,每年學費就達5000元左右,僅靠戶主每年打零工的收入維持家庭開支。再如,該村9組的曾凡友,妻子患有支氣管炎、哮喘,3個子女均在就讀,同樣僅靠戶主一人在**打零工支撐,家庭負擔較重。五是外出務工收入偏低。根據與外出務工家庭成員交談得知,大部分外出務工人員在外打零工或在工廠流水線工作。比如,該村9組鄧遠英,常年在家周邊地區打零工,打工年收入1-2萬元左右。

綜合調查情況,經認真分析,**村貧困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思想觀念落後。在與部分羣衆的交談中發現少數羣衆存在安於現狀、甘於貧困的思想意識,認爲**一直以來都是貧困地區,自身貧困主要是因爲“窮山惡水”的自然環境,偏僻的地理位置,過多強調客觀因素,在如何實現自我脫貧方面主動性、積極性不強。特別是少數羣衆對國家精準扶貧存在錯誤的思想認識,認爲國家扶貧就是直接給予資金扶持,存在不同程度的等靠要思想。

二是文化水平不高。從調查情況看,**村村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村民對教育普遍重視不夠、對教育的投入偏低,不少村民國中畢業就輟學待業。該村外出務工人員學歷普遍偏低,大多參與的都是技術含量低的工種,打工收入不高。

三是基礎條件較差。目前**村通村公路基本上實現了硬化,交通條件得到一定改善。但總體上看,基礎仍然較爲薄弱。如,自然村偏多,居住分散,不利於整體規劃建設新農村。村內無基站發射塔,網絡信號覆蓋率低,村內寬帶連接率低,接受外界信息渠道手段單一,信息總體仍然較爲閉塞。

四是產業發展滯後。雖然**村擁有較爲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生態資源,但沒有得到開發利用。如,山林資源較爲豐富,楠竹、杉樹種植面積廣,但沒有形成生產、加工、銷售等產業鏈條,產品附加值低,經濟效益差,帶動全村致富能力弱。

三、實施精準扶貧的幾點想法

一是堅持以思想扶貧爲先導。思想扶貧是精準扶貧的前提。**村要實現脫貧致富,首先要想方設法轉變村民的思想觀念,推動**村羣衆“要我脫貧”向“我要脫貧”的轉變。具體來說,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扶貧政策宣傳要精準。要把黨和國家的扶貧政策真實有效地宣傳到位,幫助貧困地區羣衆正確認識扶貧的真正內涵,既要幫助貧困人口摒棄自暴自棄、甘於貧困的消極思想,幫助貧困人口樹立戰勝貧困的必勝信心,又要幫助貧困人口認識到國家扶貧並是不是簡單的給錢給物,糾正貧困羣衆等靠要等錯誤思想。二是典型模範要樹立。在調查走訪中,發現部分羣衆通過解放思想、勤勞苦幹率先實現了脫貧致富。如該村支部書記,在生活水平較高、年紀較大的情況下,仍然堅持下田勞作。說明在同等環境下,只要努力奮鬥就能實現脫貧致富。因此,要注重從貧困羣衆身邊樹立典型,用身邊的模範教育羣衆、影響羣衆,增強貧困羣衆戰勝貧困的信心和決心。三是外部氛圍要優化。堅持用好的環境影響人,大力倡導吃苦耐勞、積極向上、勤勞致富的民風,摒棄“等靠要”、“吃救濟光榮”的不良風氣,通過好的村規民約,營造人人向上、爭先脫貧的良好氛圍。

二是堅持以精準扶貧爲原則。一要建立健全扶貧臺賬。進一步全面摸清扶貧村貧困人口狀況,嚴把審覈關口,真正把貧困人口納入到幫扶範圍,分門別類建好臺賬,做到底子清、情況明。二要堅持精準施策。針對不同類別的貧困戶制定不同的幫扶政策,每一戶每一人制定一套幫扶措施,增強幫扶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確保精準幫扶、措施對路、取得實效。三要強化動態跟蹤管理。建立動態管理臺賬,對扶貧人口進行全程跟蹤管理,隨時掌握貧困人口狀況,幫助解決脫貧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實現幫扶一戶脫貧一戶。

三是堅持以勞務輸出爲重點。勞務輸出是落後地區貧困家庭快速脫貧致富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村地少人多,當地自然環境和經濟發展狀況的現實決定了勞務輸出是該地區脫貧致富最重要方式和手段。一要加大宣傳引導。要積極鼓勵當地青壯年外出務工,解放年輕人思想意識,破除各種思想顧慮,鼓勵年輕人走出去勤勞致富。二要加大教育培訓。一方面,要增強**村村民的教育意識,加大對適齡兒童的教育投入,對因家庭貧困的失學兒童,要加強與教育基金會及其他教育慈善機構合作,確保貧困地區兒童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提升全村整體教育水平。另一方面,要鼓勵和引導青年積極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強化與縣就業服務中心、縣職業中學的聯繫,幫助**村村民提升職業技能素養。三要幫助聯繫務工企業。強化與**村在外務工人員的聯絡聯繫,爲本村貧困羣衆外出務工提供信息和資源。同時,加強與縣工業園的聯繫溝通,積極爲貧困人口聯繫適合工作崗位,引導貧困人口外出務工。

四是堅持以基礎建設爲保障。一是進一步完善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政府幫扶投入力度,加大**村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協調建立移動信號發射塔,進一步完善公益性服務,打牢新農村建設的基礎基石。同時,要因地制宜大力探索實施異地搬遷扶貧,通過異地搬遷改善貧困人口生產、生活環境。二是要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機制。針對貧困人口中因病、因殘疾或因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羣衆,要按照應保盡保的原則,積極幫助符合條件的羣衆申報低保、五保,保障困難羣衆基本生活需求。

五是堅持以發展產業爲根本。一要做好“山”文章。依託村內豐富的楠竹和杉樹資源,大力引進和扶持本地能人發展竹木加工型企業,拉伸產業鏈條,增加本地產品的附加值。同時,依託山上野生菌、竹筍等特色產品,包裝開發綠色食品,結合農村淘寶等現代營銷模式,打開山區綠色生態食品銷售市場,增加村民收入。二要做好“水”文章。充分利用山區污染少、水質優的特點,大力發展特色水產養殖產業。比如,經調查考證**水質十分適合養殖娃娃魚,且具有較好的銷售市場。建議適度開發娃娃魚規模養殖,增加當地羣衆收入。三要做好“山水”文章。立足**生態環境保護較好,空氣質量好等獨特優勢,且境內具有風景優美的峽谷資源,可以嘗試引進有眼光的戰略投資者包裝開發休閒生態旅遊產業,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第13篇】關於貧困村精準扶貧調研報告

以人爲本建新村,產業扶貧奔小康。小編整理了貧困村精準扶貧調研報告的相關內容,大家來參考學習吧!

關於貧困村精準扶貧調研報告到2022年要實現全市27.644萬貧困人口的全都脫貧,6年時間,年均需要脫貧近4.6萬人,而越往後,剩下的都是多次扶貧攻堅後難啃的硬骨頭,脫貧的難度更大。只有組織調動全社會各方面的力量,採取超常規的措施和過硬的辦法,加大工作力度,才能打好這場扶貧開發攻堅戰,確保全市27.644萬貧困人口如期實現脫貧目標。爲此,市扶貧辦針對梧州市貧困村、貧困人口的基本現狀及致貧原因等做了摸底調查,以問題爲導向,緊緊圍繞扶持誰、扶什麼、怎麼扶三大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提出對策措施。

一、梧州市貧困村及貧困人口的基本現狀

(一)梧州市貧困村及貧困人口分佈情況

十二五期間,梧州市的蒼梧、藤縣、蒙山3個縣列入自治區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龍圩區列爲參照自治區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管理。根據2022年自治區下達梧州市的貧困控制數,截止2022年底,梧州市共有貧困村265個,貧困人口27.644萬人。其中,藤縣99個貧困村106527人、岑溪市53個貧困村59065人,蒼梧縣49個貧困村44055人、龍圩區26個貧困村30830人、蒙山縣32個貧困村29622人、長洲區3個貧困村3699人、萬秀區3個貧困村2642人,全市貧困發生率爲11.1%。

(二)貧困人口數

自從實施新一輪扶貧攻堅以來,梧州市貧困人口由2022年52.2375萬人減少到2022年底27.644萬人,共幫助(扶持)24.5935萬人實現脫貧。農村貧困發生率從2022年的23.9%下降到11.1%,貧困地區勞動力培訓後就業率達95%以上。

(三)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年收入水平情況

2022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5497元,較2022年增長12%,全市貧困村農民人均純收入2566元,較上年增長13.3%;2022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6592元,增長16.6%,全市重點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7.7%,貧困村農民人均純收入2877元;2022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7475元,較上年增長13.3%,全市貧困村農民人均純收入3421元,較上年增長15.9%,增長幅度均高於全市平均水平。2022年底梧州市實現農村貧困人口脫貧60000人,全市貧困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901元,比上年增長14%。

(四)梧州市貧困村、貧困人口的基本特徵

一是貧困對象多,截至2022年,梧州市有3個自治區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蒼梧、藤縣、蒙山),1個參照自治區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管理的城區(龍圩區),貧困村265個,貧困人口27.644萬人,約佔全市人口的8%、全區貧困人口的5%。其中,藤縣99個貧困村10.65萬人、岑溪市53個貧困村5.9萬人,蒼梧縣49個貧困村4.4萬人、龍圩區26個貧困村3.08萬人、蒙山縣32個貧困村2.96萬人、長洲區3個貧困村3699人、萬秀區3個貧困村2642人。全市貧困人口超過10萬人的縣(市)有藤縣。二是生產、生活條件落後。根據調研,截至目前,梧州市尚有2620個自然村屯未通路,15.69萬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尚未解決,29萬農村人口居住危房,702個自然村屯還未通寬帶網絡,很大一批人還需要實施生態扶貧搬遷。另外,從自治區重點貧困縣蒼梧縣、藤縣、蒙山縣的情況來看,蒼梧縣還有5個鎮未通等級公路,大多數農村公路等級差、質量差,全縣的交通網絡還沒有形成;藤縣有67個貧困村分佈在17個鄉鎮的邊遠山區、庫區,村屯道路尚有265公里尚未升級硬化;蒙山縣部分貧困村屯行路難、飲水難的問題仍未得到根本改善,很多通村、通屯的道路沒有達到等級標準,有的通屯道路無法保證晴雨天氣都暢通。三是產業底子薄。產業發展是貧困地區羣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保證。但由於梧州市貧困村基礎設施落後、人口素質相對不高、發展資本不足、產品檔次偏低和認知模糊等不利因素,導致產業基礎薄弱,抗風險能力差。2022年,梧州市畜牧業受到家禽養殖業生產低迷的影響處於低速增長水平,尤其是家禽類的產量、銷售量、銷售價格均不同程度走低,全年畜牧業實現產值49億元,同比減少1%;家禽出欄4307萬羽,同比減少4.7%。這樣一來,造成梧州市部分養殖戶流動資金短缺,大大打擊了養殖戶的積極性,實行減產或停產以規避虧損,使從事家禽養殖的農民收入增長受困。同時,蒼梧縣、藤縣、岑溪市等地荔枝因競爭激烈而遭果商壓低收購價,跌價超過15%,農民損失較嚴重。此外,產業連片開發與扶貧到戶的矛盾也是影響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按照目前產業扶持政策,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只針對扶貧對象戶,其他農戶無法得到扶持,這樣,影響了產業的連片發展,從而影響產業的規模效應。四是收入差距越拉越大。儘管梧州市貧困縣和貧困村人均收入增幅比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高出很多,但由於貧困地區基數小,收入差距仍然逐年加大。2022年,全市貧困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901元,比上年增長14%,仍處於較低水平,爲全市平均水平(8342元)的46.76%,而且還有53個貧困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爲2633.56元,收入差距大。

二、梧州市貧困村及貧困人口的致貧原因分析

結合梧州市目前開展的精準識別建檔立卡,梧州市致貧原因呈現多樣性,大體上可分爲缺資金、因學、因病、缺技術、缺勞力、自然條件差、因災返貧等原因,還有很多農村家庭貧困是複合型貧困。一是供養子女讀書,這類貧困具有貧困和機遇的兩面性,一方面因爲高額的讀書費導致貧困,另一方面隨着子女成長,讀書畢業和就業後,一般都能擺脫貧困,是教育扶貧的重點對象。如在岑溪調查發現,貧困戶因學致貧戶數8909戶,佔貧困戶總數佔48.18%。二是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這類貧困戶因爲長期積累的醫療費用和長期生病壓得他們踹不過氣來,自身無精力和信心擺脫貧困,屬於扶貧難度較大的羣體,是醫療救濟扶貧的主要對象。三是缺資金,缺項目。這類貧困戶有能力生產和創業,經濟狀況處在貧困的臨界線上,只要精準配置資金和項目到戶,一般都能脫貧,是精準扶貧的重點扶持對象。四是勞動力文化素質差。這類貧困戶由於勞動力文化素質低,發展家庭經濟缺技術、缺技術、缺管理能力。外出打工收入有限。缺乏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是提高職業技能培訓的主要對象。五是自然環境惡劣,資源缺乏。貧困村大多地理位置偏遠,地形複雜交通不便,生存條件差。

三、近年來梧州市扶貧工作的做法和初步成效

梧州市歷屆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貧困山區快速發展和貧困羣衆脫貧致富,一直都把扶貧開發工作作爲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把扶貧開發工作作爲統籌城鄉發展、增進黨羣幹羣感情、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穩定和諧、助農增收脫貧的重要抓手。十二五以來,突出3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以265個貧困村爲主戰場,以改善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貧困村產業發展、實施扶貧開發與農村社會保障兩項制度相銜接爲重點,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相結合,全社會參與,開展新一輪扶貧開發攻堅。突出抓好六大工程:即貧困村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工程、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產業開發扶貧工程、雨露計劃扶貧培訓工程、扶貧生態移民工程、兩項制度有效銜接工程。成效表現在:

(一)貧困羣衆收入普遍提高,貧困人口大幅減少。

十二五時期全市各級扶貧總投入資金10.47億元,穩步實施、整村推進、易地搬遷、勞動力培訓轉移、信貸等扶貧項目,梧州市貧困人口由2022年52.2375萬人減少到2022年底27.644萬人,共扶持24.59萬人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至11.1%,低於全區貧困發生率,2022年底梧州市貧困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901元,比上年增長14%。

(二)貧困羣衆生產生活條件改善,貧困村發展能力增強。

十二五期間梧州市基礎設施項目投入22638.71萬元,其中財政扶貧資金20350.18萬元,實施項目1223個,其中修建硬化屯路945條,574.42公里;修建砂石路228條,419.03公里,修建獨立橋樑51座;改造水利設施建設里程120030延米,發展小型人飲工程、小水利工程改善安全飲水入戶37011戶。項目主要分佈在全市179個貧困村,有效改善了項目區羣衆的生產生活條件,受益羣衆149.31萬人(次)。貧困山區道路交通得到加強、人飲安全逐步解決、居住環境明顯改觀,貧困村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可持續發展的後勁得到增強,爲脫貧致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特色產業基本形成,貧困羣衆收入結構明顯優化。十二五期間梧州市特色產業主要是以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能人大戶等引導貧困村羣衆走合作開發的路子,對本地特色資源進行規模整合,促推貧困村的產業做大、做強。項目包括思委米種植、大果山楂種植、水黃枝種植、中草藥種植、方格木蠶蔟推廣、三黃雞養殖、肉牛養殖、七彩山雞養殖、白鴿養殖植等23類特色種養業,項目覆蓋179個貧困村,受益農戶15.09萬人。十百千產業化扶貧示範項目3個,一是蒙山縣十百千肉兔養殖項目投入財政扶貧資金810萬元,養殖玉兔12萬隻 ,實際完成16.6萬隻完成計劃的138%;項目共覆蓋46個村,其中32個爲貧困村;共扶持3000戶貧困戶,該項目於2022年12月通過自治區級和市級驗收。二是藤縣粉葛種植示範項目投入財政扶貧資金940萬元,其中2022年度項目於2022年6月底實施完畢,項目覆蓋貧困戶3168戶14638人,2022年度項目於2022年6月底實施完畢,項目覆蓋貧困農戶3634戶20246人,2022年度項目於2022年5月上旬實施完畢,項目覆蓋貧困農戶3773戶19365人(不用分年,精準扶持 合計數)。2022年項目正規劃實施中。三是蒼梧縣六堡茶種植示範項目投入財政扶貧資金920萬元,其中從2022年起至2022年止,每年開發種植六堡茶1000畝,連續三年實施,相對連片開發種植六堡茶共3000畝,以項目基地內扶貧對象戶爲重點,實現項目區內貧困農戶平均每年增收3000元以上。該項目共覆蓋15個行政村,共7957戶30675人,其中勞動力18400人。其中有9個貧困村。扶貧對象戶2435戶,9166人。2022年項目正規劃實施中。特色產業和勞務收入成爲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特別是特色優勢種植業的發展,爲羣衆今後長久穩定增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此外,梧州們還爭取旅遊扶貧合作項目400萬元,用於蒙山縣長坪、水韻瑤寨鄉村旅遊項目建設。

(四)貧困人口素質逐步提高,社會事業持續健康發展。十二五期間,全市各級利用扶貧資金開展各式各樣的扶貧培訓,共培訓貧困村羣衆48129人次,其中農民實用技術和科技致富帶頭人43092人次,貧困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5037人,其中中專學歷培訓1850人,實現轉移就業3401人次。到2022年底,貧困村18至45歲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80%已接受各種形式的實用技術培訓1次以上;掌握1―2門致富技術的勞動力達118345人,佔總勞動力總數的91.2%,貧困人口素質進一步提高。179個貧困村村委會都建有鋼混或磚混結構的辦公用房和衛生室,衛生服務水平不斷提高。貧困村實現村村通廣播電視。適齡兒童入學率爲99.72%,中國小生輟學率分別爲0.29%和1.31%,入學率不斷提高。

(五)扶貧生態移民工作。梧州市2022年實施扶貧生態移民項目12個,總投資4747萬元。其中生態搬遷項目6個,搬遷274戶,搬遷人口1306人,總投資3585萬元;易地搬遷項目6個,搬遷209戶,搬遷人口1035人,總投資1162萬元;需建設安置點12個。截止到2022年7月底,已全部開工建設,開工率100%。。

四、下一步梧州市精準扶貧工作措施

主要是以改善貧困村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貧困人口收入及完成減貧任務爲主要目標,以3個扶貧開發重點縣、265個貧困村爲主戰場,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產業開發、扶貧培訓、金融扶貧百千萬工程建設,協調推進行業扶貧、社會扶貧工作開展,力爭做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切實、四個一批、六個精準。

(一)紮實推進精準扶貧,鞏固脫貧成果。一是開展貧困村貧困戶精準識別工作。根據自治區黨委、政府統一部署,對梧州市貧困戶、貧困村進行再次識別確認,對原有識別出的貧困村,覈實完善貧困村基本情況和發展需求信息,並進行貧困村精準分類。同時全面採集貧困村所有自然村(屯)以及部分非貧困村自然村(屯)的基本情況和發展需求信息。結合動態管理要求,運用一進二看三算四比五議方法,精準識別貧困戶,做到所有貧困村所有農戶都入戶調查識別,非貧困村在冊貧困戶和新申請貧困戶的農戶都入戶調查識別。二是研究制定梧州市貧困村、貧困戶退出標準、程序和後續政策。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爲手段,以改革創新爲推動力量,強化專項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格局,形成政府、市場、社會互爲支撐的機制,通過結對幫扶、產業扶持、教育培訓、危房改造、生態移民、基礎設施到村到戶等方式確保梧州市農村貧困人口到2022年如期脫貧。三是加強貧困戶脫貧與返貧動態管理。實行脫貧雙認定機制,對脫貧戶實行銷賬不銷號,跟蹤觀察1到2年,能穩定脫貧的,再退出貧困戶系列,守住返貧率不超過3%的紅線,鞏固脫貧成果。

(二)深挖致貧原因,實施四個一批扶貧攻堅行動計劃。一是有勞動能力的,通過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一批。在產業扶貧方面,繼續以十百千產業化扶貧示範工程爲抓手,加大力度扶持貧困地區發展特色優勢產業,通過引進龍頭企業、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能人大戶帶動等方式,組織更多貧困戶參與產業項目開發,增加貧困羣衆收入,幫助他們換窮業。在教育扶貧方面,市扶貧辦代擬了梧州市人民政府《關於精準扶持農村貧困家庭子女就讀梧州市中、高職學校的實施方案》,計劃從2022級新生開始,利用市本級財政對貧困家庭子女就讀梧州市本級中、高職學校實行補助,做到應補盡補,目前已經按照市政府辦和法治辦的修改意見將方案完善後呈報市政府。同時,下一步加大資助政策宣傳力度。通過新聞媒體、印發資料和基層組織開展宣傳、讓貧困學生了解各項資助政策,特別是初、高中學生全面瞭解升入職業學校就讀後,國家對貧困家庭學生的各類資助項目,確保黨的惠民政策深入千家萬戶,絕不讓一個大學生因家庭貧困而失學。二是生活在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區的,通過移民搬遷一批。主要通過移民搬遷幫助脫貧,結合城鎮化規劃、綜合交通規劃、產業發展規劃、扶貧規劃等多規融合,把他們搬到條件較好的地方,幫助他們在新的地方就業、發展產業解決脫貧問題。三是喪失勞動能力的,通過資產扶貧、低保政策兜底一批。下一步,市扶貧辦將與市民政局、人社局等部門聯繫研究,重點推進農村低保與扶貧開發有效銜接,將符合低保條件的貧困戶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完善低保補差辦法。通過逐步實現低保標準和扶貧標準兩線合一,使他們的收入最終達到扶貧標準,實現脫貧。四是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通過醫療救助扶持一批。首先幫助他們解決大病醫療費用,再通過就業或發展生產脫貧。與有關部門共同研究調整民政救助政策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完善大病保險政策,增加大病報銷比例和救助力度,發揮醫療教助保障作用,解決他們的醫療費用,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三)加強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監管,精準使用扶貧資金。要把錢用好事關新一輪扶貧攻堅戰的勝利和廣大貧困羣衆的切身利益,是各扶貧部門的重要職責。下一步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規範扶貧開發項目資金的監管:一是落實扶貧資金管理工作責任制。市、縣、鄉鎮按照分級負責,一把手對扶貧資金管理工作負總責,分管負責人爲扶貧資金管理的具體責任人。二是從源頭上加強規範專項扶貧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各級主管部門在做好充分的情況摸底調查和項目可行性評估的同時,加大資金整合力度,將各類涉農資金捆綁集中使用,突出重點監管,突顯監管效果。三是強化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的相關管理監督制度。從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實行項目資金報賬制、公告公示制、績效評價制、定期或不定期檢查制、定期審計等進行加強監管,並明確各級各部門的監管職責,樹立高壓線,構築防火牆,切實把扶貧項目資金置於陽光下運行,確保扶貧資金效益最大化。

關於貧困村精準扶貧調研報告,盡在本站範文網。

【第14篇】2022村貧困狀況的調研報告

根據縣“聯村聯戶、爲民富民”活動領導小組的統一安排部署,我所成立“聯村聯戶、爲民富民”活動工作領導小組,組建辦公室,制定《實施方案》,積極開展工作。由所長帶隊,全所19名同志參加,先後三次赴新開鄉高嶺塬村開展走訪調研,通過深入細緻的調查、走訪和座談交流,對全村經濟發展、社情民意有了全方位的瞭解,並對全村產業發展進行了重點調研和思考,現將相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1.地理條件:高嶺塬村位於新開鄉東南角,東南與陝西麟遊縣的丈八鎮接壤,西北與本縣的中臺鎮、邵寨鎮相鄰,全村海撥800-1200米,距新開鄉街道7.5公里,車程約一個半小時。該村純屬山區地貌特徵,山溝居多,有一小孤塬土質多爲黃壤。全村現有耕地3236.97畝,其中山地2769.35畝,塬地467.62畝。退耕還林92畝,。

2.人口規模:該村所轄6個村民小組,185戶,694人(其中男360人,女334),全年舉家租住鄉街道和縣城領護孩子上學讀書的58戶,常年外出務工人員150人,村常住人口不足200人,全村60歲以上老人108人,在校學生106人。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1345元。

3.組織建設:村委會位於白玉村民小組所在地,村部爲四間磚土結構瓦房。村主職幹部2人、社幹部6人、支部委員3人、村委委員6人,全村黨員42人,其中60歲以上黨員8人,近三年來發展新黨員2名。

4.經濟發展:全村經營耕地3236.97畝,其中山地2769.35畝,塬地467.62畝。林地5735畝,退耕還林92畝。村民收入主要來源於三大塊:一是打工收入。除去承包工程性收入外,全村年純打工收入約57.5萬元,是村民現金收入的主要來源;二是種植業收入。該村種植作物主要是糧食、油料。全村種植糧食作物2574畝,年收入約2.7萬。種油料作物102畝,年收入約1.2萬;三是養殖業收入。全村養豬6頭,養羊140只,養牛104只,年收入約3.5萬元。

5.基礎設施:全村沙化公路里程7.5公里。185個農戶全部通電,供電覆蓋面達100%;近年全村安全飲水工程未啓動,有2個社的農戶基本飲用自來水,主要是相鄰農戶互助解決飲水問題。有4個社的農戶還以泉水河水爲主。

6.社會事業:全村適齡兒童106人,入學率100%,村國小一處(去年撤銷),上學地點在距村7.5公里鄉鎮府所在地;全村出生人口2人,出生政策符合率爲100%,育齡婦女80人;建有村級衛生室1個;電視入戶率達95%。

7.民生保障:xx年全村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爲93%,全村家庭年收入在千元以下的特困戶有17戶35人,享受農村低保24戶67人。

8.綜合治安:該村綜合治安狀況良好,綜治機構比較健全,制度比較完善,連續3年無治安刑事案件發生。

二、主要困難

通過認真細緻的調研走訪,客觀分析,縱向來看,該村發展速度加快,成效顯著,但橫向來看,該村的發展還相對緩慢,困難和問題重重,影響和制約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因素很多,總的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地理自然條件較差,基礎相對薄弱。從該村所處地理位置和目前的發展水平來看,屬於典型的“三邊”村:“邊遠、邊界、邊緣”,即地理位置邊遠,處於鄰省邊界,發展趨於邊緣。“邊遠”:雖然村級主幹道是沙化路,但距集市和新開鄉仍然較遠,沒有公交車,交通主要依靠摩托、農用車和步行。據村民反映,因路太邊遠,無公交,車輛少,學生上學主要以步行,由於路遠崎嶇存在安全隱患。“邊界”:距新開鄉約7.5公里,遠離集市,弱化了自身消費對本地經濟的拉動;“邊緣”:該村尚未融入到大投資大發展的圈子,信息、資源、人才、投資依然處於極不對稱的狀態,發展趨於被邊緣化。

2.基層服務能力有限,水平相對較低。從調查瞭解的情況來看,相當一部分村民對基層服務表示更多期待,主要是宣傳教育設施空缺,幹部羣衆難以及時獲取相關政策信息和農業技術服務,幼兒教育是空白,國小地址偏遠,村級醫療服務水平較低等。一是村組幹部隊伍服務能力有限。該村在職享受定補的幹部2名。因待遇較低,沒有村書記。2名幹部負責全村6個村民小組、185戶農戶的行政管理和服務工作,人手較少,待遇較低,主要是完成鄉政府下達的“規定動作”,缺乏與村民的常態溝通和密切聯繫,黨員及代表聚集開會的時間很少,缺乏對村民的宣傳引導,村民各類信息來源主要是看電視、聽傳言。信息相對閉塞。二是農業技術服務缺乏。因地處偏遠,產業特色不夠突出,規模不大,缺乏相應有的農業技術服務。三是村級醫療衛生服務不夠完善。雖然農村合作醫療給老百姓大病醫療提供了一定保障,因該村較偏遠,主要的醫療服務還得依靠村衛生室,但該村衛生室未申請農村合作醫療門診報銷資格,老百姓在村衛生室拿藥不能享受新農合的門診政策,衛生室醫務人員覺得服務人口少,服務成本大,不願投入,收入甚微,工作基本上也是兼職,難以保證全天候及時優質服務。

3.基礎設施發展滯後,條件相對落後。從水、電、路的基礎條件來看,覆蓋面較小,且質量差。全村面臨飲水難的問題,沒有一個能保證全年持續供水的水源點,天旱或下雨5天,約70%的家庭每天要花上約兩個小時的時間取水,成爲全村生活和生產中最大困難;公路入戶率基本上接近50%,但均屬於“晴天路”、“摩托道”,不能滿足人們出行所需,影響了經濟社會和種植戶的投資收益。村中河道上的的必經之橋,因年久失修,現已成爲危橋;農網整改後用電安全得到了明顯改善,但部分戶在用電高峯電壓嚴重不足,晚上用電高峯時段一些家用電器不能正常使用。

4.產業發展規模較小,困難相對較多。在調查中我們瞭解到,該村有150人出外打工,就業相對穩定,加之村內有極個別幹部職工家屬,近50%的家庭都是由老人帶孫兒留守在家,主要是滿足生活上的自給自足,在爲數不多從事第一產業的農戶中,各謀出路,導致產業發展規模較小。發展養殖條件相對優越,但因留守人口年老以弱,無力經營。近幾年只有四、五十戶進行養殖,但規模小且不穩定。在此基礎之上缺乏必要的投資和服務,突出表現在缺乏技術指導和比較成熟的銷售渠道,主要靠各自摸索、商販上門,從而導致產業發展效益較差,許多農戶還是虧損狀況。

三、建議對策

針對該村目前及今後發展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結合當前農村相關政策,與相關部門進行了初步的銜接,對今後工作提出如下幾點思考建議:

1.強化工作措施,密切聯繫羣衆。根據老百姓的呼聲,針對地理環境,必須強化措施,進一步加強幹部與羣衆的密切聯繫。一是要加強村組幹部隊伍建設。要充分調動村組幹部及黨員代表服務廣大村民的積極性,建議採用義務服務與適當補貼相結合的方式,充分利用現有政策,解決相關人員誤工問題。二是要積極組織相關活動。要採取代表會、現場會等靈活多樣的組織形式,利用廣播、短信、宣傳資料等多種手段,利用趕集赴會、紅白喜事等聚會機會,組織開展對村民的宣傳教育與技能培訓。要讓黨和各級政府的相關政策及時準確地傳達到每個農戶,對羣衆生產生活中反映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及時迴應並儘快解決,不斷改善幹羣之間、村民之間的關係,提高民生促進全村和諧。

2.統籌內外投資,改善基礎設施。根據調查瞭解的情況,該村需要解決人畜飲水、河道治理、危橋整修、公路建設、恢復學校、村委會整修和村衛生所後續工程及搬遷等,整體投資額較大,建議從兩方面入手。一是認真調查,編好方案。針對需要解決的問題,請求相關部門支持,認真做好摸底調查,制訂好解決方案,做到科學規劃、精打細算、先急後緩。二是多措並舉,逐步解決。通過國家投入、部門扶持、村內自籌等多種途徑解決資金問題,特別是要利用農村“一事一議”制度,充分發揮好國家投資及部門扶持資金的槓桿作用,要立足當前着眼長遠,要確保投資建設的長遠效益。

3.健全工作機制,加快產業發展。針對該村的實際情況,在尊重村民自願的基礎之上,要加大對藥材、油料、蘋果、養殖、種植、勞務輸出等產業的引導、支扶力度,建立健全產業發展的工作機制,努力增加從事產業發展農戶的現金收入,提高產業發展效益。一是成立專業合作組織。在村支兩委的推動下,引導村民成立專業合作社,有利於整合資源,更好地爲村民提供技術、資金及信息服務,同時也可以藉此平臺加強村民之間的溝通互助。二是強力推動與企業的合作。從三個產業發展情況來看,種植、養殖等經濟作物基本上屬於自發性發展,必須借鑑專業的先進經驗,積極爭取與龍頭企業的合作,努力發展訂單式農業,降低投資風險。三是不斷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因該村自然條件較差,要不斷革新農業發展模式,大膽而有益的探索,要通過合法、有序地流轉,將土地集中到種田能手,通過支農貸款、委派技術員、完善基礎設施投入等措施支持、鼓勵在家的種田能手成爲產業發展專業戶,革新農民的就業模式,充分發揮能人潛能,帶動大家共同致富。

4.加大政策落實,強化民生保障。就村民們所關心的教育、醫療、財務等方面來看,要進一步加大政策落實、檢查、督辦力度。一是要加大對涉農收費政策的宣傳及檢查力度。要將上級政策及時、準確地向村民們宣講,學校、衛生室、畜牧服務中心等單位要加大政策宣傳力度,收費必須開具發票。發改、農經等部門要加大督查力度,進一步暢通老百姓諮詢、投訴渠道,讓村民做到交費心中有數、拒交理直氣壯。二是要加大村衛生室建設及服務力度。協調衛生主管部門要加強管理,督促該村衛生室儘快辦理新農合定點門診手續,備齊常用藥品,提升服務水平,改善服務質量,解決村民門診拿藥享受新農合政策難的問題。三是恢復國小學校建設,保障孩子上學及安全;四是要加強村級財務規範化管理。進一步完善並嚴格執行村級財務公開、村級財務代理、村級民主理財的相關制度和規定,要從機制上確保村級現有資產的安全,並促進村級資產的保質增效,從而更好地爲全村人民謀福利。

【第15篇】貧困村精準扶貧調研報告範文

貧困村是貧困現象嚴重的村。本文將爲你提供貧困村精準扶貧調研報告範文,歡迎閱讀參考。

貧困村精準扶貧調研報告

_____村作爲十二五貧困村,在市委市政府關心、支持下,把黨的各項方針政策落到實處,使得扶貧工作得以順利開展,圓滿地完成了上級下達的各項工作任務和指標。近年來由於受歷史發展因素的影響和地理條件的限制,我鄉基礎設施落後,科教、文化、衛生條件差,農民經濟收入來源少,產業結構單一,以種植臍橙、油茶、水稻和家庭式養殖業爲主,但由於土地少、技術落後,農民經濟收入有限,嚴重製約了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近年來,我村立足實際,發揮自身優勢,依託項目拉動,加大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市扶貧辦的大力支持和全村村民的共同奮鬥,扶貧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現將扶貧工作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開展扶貧工作基本情況

1、紮實做好貧困村整村推進建設。整村推進是我村扶貧開發工作的重點,是新階段扶貧開發的重要途徑,是一項綜合扶貧工程,事關貧困農戶解決溫飽脫貧致富的大問題。做好整村推進的項目申報工作是做好整村推進工作的關鍵和前提,確保做到每一次項目計劃報送及時規範,按要求報送資料,不遲報不漏報,並按要求對項目計劃、資金使用情況等進行了不下3次公告公示。我村共上報水泥路硬化、水利設施修建、橋樑建設等10個產業發展資金項目和村莊整治建設項目。爲按時、保質、保量完成扶貧項目計劃,在建設和實施中,堅持高標準、嚴要求,認真履行項目實施責任狀,認真執行年度計劃項目建設地點、規模、標準和內容,並做好項目建設用地、拆遷、責任田補償工作,沒有發生過一起信訪上訪事件。

2、認真做好移民搬遷工作。在鄉村兩級幹部的共同努力下,在前期做了大量宣傳發動、調查摸底的基礎上,發現此項工作羣衆反響熱烈,現已有13戶移民鄉鎮安置,從根本上改善貧困羣衆生產生活條件。。

3、做好扶貧對象識別及建檔立卡工作。根據上級的文件精神,要求精準識別貧困戶並建檔立卡,此項任務時間短、任務重,我們及時召開村民代表會議,安排落實建檔立卡工作,通過加班加點工作,嚴格識別程序,規範公示公告,並錄入信息採集系統,在較短時間內完成此項工作,確定貧困戶121戶、443人全部建檔立卡,爲全鄉的扶貧開發奠定了基礎。

4、做好雨露計劃調查摸底和落實工作。經我村宣傳動員、調查摸底,共上報9名職業教育補助對象,使受訓貧困對象進得了城、就得了業、增得了收、致得了富,增強貧困羣衆自我脫貧致富發展能力。

5、社會扶貧工作情況。整合社會扶貧資源,樹立大扶貧觀念,是新階段社會扶貧工作的重點,我村積極動員企業、鄉、村能人蔘與對貧困村、貧困戶的幫扶,建有結對幫扶花名冊,有切實可行的幫扶措施,現已落實好半崬產業基地建設4項惠民工程,幫扶效果顯著。

二、存的困難和問題

我村的精準扶貧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也還存在一些困難不容忽視,精準扶貧工作任重而道遠。我村精準扶貧工作存在困難和問題主要有:一是扶貧難度越來越大。我村貧困人口主要集聚在深山區,交通、水利、教育等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後,致貧因素更加多元化和複雜化。二是扶貧隊伍有待加強。隨着辦公的電子化以及扶貧工作的專業化,這需要上級加大人員、經費投入,配齊配強扶貧隊伍。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要以幫助貧困村組和貧困人口爲中心,以扶貧和移民項目建設爲抓手,堅持開發式扶貧和移民方針,把儘快解決貧困對象溫飽並實現脫貧致富作爲首要任務,把提高貧困對象自我發展能力作爲工作重點,把爭取上級支持和部門協作作爲重要保障,緊密結合我村實際,創新具有特色的扶貧和移民工作新機制、新模式,爲實現明年目標任務繼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