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治理調研報告多篇

治理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關於加強農村環境污染治理的調研報告

一、農村環境污染問題的治理重點和難點

1.基層領導對農村環保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在調研中發現,不少農村的基層領導對加快發展農村經濟,解決農民溫飽問題比較重視,但往往是注重一時的經濟發展,缺乏可持續發展觀念,忽視環境保護,認爲農村的天地廣闊,有點污染沒關係。

2.環境監管、保障體系不健全。與城市系統、嚴密的環境保護監督管理相比,農村環境保護監督管理嚴重滯後。環境監測、環境監理和環境規劃在農村難見身影,農村環境治理的範圍廣,牽涉部門多,需要社會各界的配合,而按現行的監管體系,農村幾乎成了環境保護的死角。職能部門各自爲陣,沒有全面形成銜接協調的執法管理網絡。同時環保部門管理人員不足,裝備器材落後,鄉鎮一級環保幾乎空白。農村沒有環保基礎設施,就是有些新建的中心村,由於受條件限制,也不可避免在存在污水橫流,垃圾亂堆,蚊蠅滿天飛的景象。

3.農民本身的環保意識差。認識不到環境污染深層次的危害性和資源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加之長期傳統的生活習慣短期難以更改,也缺乏遏制環境污染的主觀能動性。在農村調研時,指着門前、路邊的垃圾、到處亂扔的塑料袋,問村民:“你們就看着這樣髒,也不管嗎?”村民的答覆幾乎都是“我們農村就是這樣子的”。濫施濫用農藥化肥、隨意丟棄生產生活廢棄物等行爲,農村生物多樣性被破壞,土壤、河流、湖泊和地下水被污染,再加上農村垃圾沒有進行專門處理,農村的生態環境不斷惡化。

二、幾點思考和建議

一是要進一步強化領導責任。縣、鄉、村層面堅持主要領導自親抓,負總責,積極爲整治工作創造良好條件,給予大力支持,確保工作紮實推進,強化宣傳引導,進一步動員全民積極參與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爲倡導文明新風,共建美好家園貢獻力量。抓整治重點,既要解決“淺層次”問題,也要解決“深層次”問題,從解決最突出的問題入手,着力抓好場鎮街道、市場等薄弱環節的治理工作。抓好背街小巷,居發院落衛生設施規劃建設,以點帶面推進治理工作深入開展。

二是要加強論監督和宣傳,普及農村生態環保知識。充分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加強環保知識宣傳,提高城鄉幹部羣衆生態觀念,形成全民參與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和良好氛圍。一是提高各級領導幹部對農村環境污染治理工作的認識,使其充分認識到保護環境,提高環境質量的必要性、緊迫性,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摒棄以犧牲環境,破壞資源爲代價的粗放型增長方式,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念,在發展農村經濟的同時,保護好生態環境,建設城市綠色生態屏障作爲農業發展的長期戰略,實現可持續發展。二是加強對農民羣衆的思想教育。積極開展生態環境警示教育系列活動,利用舉辦展覽,發放環保書籍和宣傳畫,表演文藝節目等多種形式,逐步在農村普及環境科學知識,促進農民更新觀念,不斷從自身做起,保護身邊環境。

三是要直面現實,找準差距,抓關鍵環節。鄉鎮環境整治的重中之重主要是治理“五亂”即亂丟亂吐、亂停亂放、亂擺亂賣、亂貼亂畫、亂搭亂建等,覆蓋面大,觸及千家萬戶,涉及街道小巷,要真正把這項這工作抓實、抓好、抓出成效,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提升居民素質,從而實現羣衆素質大提升,發展環境大優化。通過不斷基礎工作,強化社區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功能,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治理規範化,法制化進一步落實好門前“三包”責任制,羣衆真正參與到城鄉環綜合治理工作中來。

【第2篇】六五普法依法治理調研報告範文

隨着“六五”普法的逐步開展,“六五”普法已經開展到第三個年頭了,全民普法運動在規模、內容和形式上都堪稱是中外法制史上的創舉。它在提高全體公民法律素質和社會法治化管理水平方面功不可沒,但是在開展工作過程中也反映出很多不足和問題,這些問題嚴重阻礙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開展,使得普法成效也大打折扣,還亟待大家共同商榷解決。

一、調研對像

鄉各單位幹部職工、羣衆。

二、對“六五”普法工作開展三年來的的調查及存在的問題分析

從2022年開始的“六五”普法工作已經進行了快三年了。但兩年半以來的工作,是憂多於喜,很多工作只是流於形式,走過場,效果不明顯,公民的法律素質還相對較低,對法律常識的瞭解還是很少,運用法律知識維護自身權益的本領還很低,這與社會的發展是格格不入的,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社會在不斷的進步,而且速度非常快,可我們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還停留在原來的水平上。正常的應該是法律水平高於社會發展水平,而現實卻是法律水平追着社會發展走。通過調查總結,我認爲之所以會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經費問題

普法依法治理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開展的,普法工作量大面廣,涉及問題多,要想做好這項工作如果沒有經濟支持,那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也就成了“無米之炊”。在“六五”普法期間,有關部門爲了解決普法經費問題可以說是使出了混身解數,也通過多種方式協調解決普法經費的問題,有些地方甚至通過發文的方式要求單位給予解決普法經費,但真正能落實的卻很少。即使有些單位對普法經費做了預算,那也只是水中月,能看不能用。在開展普法工作要使用時,還得再打報告找主要領導批示,遇到領導心情好時還好,遇到領導心情不好時就會被拒絕。再者,按照2元/人的普法經費,開展工作也是遠遠不夠的,這樣一種工作環境也使普法工作人員創新的積極性大大受挫,所以有時爲了應付上面的工作安排,他們只得將普法工作流於形式,得過且過。普法工作以走形式、搞“造勢”爲主,以“搞活動”來代替經常性的普法工作,其成效難以提高。

【第3篇】環境綜合依法治理的調研報告範文

在環境治理戰略的指導下,在“送下游一江清水”的實踐中,在當前各地城市河流“有河皆濁,有水皆污”的大背景下,xx河也遭受到污染,俗話說:水是城市的眼睛和靈魂。確實.一座城市有了水,才充滿生機和靈性,缺少水,便顯得單調和乏味,所以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是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詣社會的重要舉措,是優化發展環境、改善人居環境的惠民工程,關係羣衆的安全和健康,關係本地城市形象和競爭力。

然而,xx之美,尚有“美中不足”。不足因爲水濁,水濁是因最近各種污染,致使xx河水質大不如前,與真正的綠水常流還有不小差距。本次調查災相關部門的帶領下,深入源頭,深入實地,多方檢查,尋求良方,同時在各相關部門的積極聯動下,意圖全面分析水濁,真正“還美與前”、“還水與民”。

一、xx河水環境現狀

xx河流經貴陽市xx區黨武鄉、石板鎮、xx鄉和xx鎮等鄉鎮。在xx水庫以上河段,由於人口、工業均很少分佈,水質良好,屬於清潔水平。在xx水庫下游,由於人口主要集聚在河段兩岸和周邊地區,因此這一段主要表現爲生活污水造成的典型的有機(生活)污染,表現爲do(溶解氧)、總磷和大腸菌羣均不達標。結果造成下游的貴陽市中曹水廠的飲用水水源受到一定的污染,水質屬於輕度污染。

爲保護xx河,近年來,各級政府先後多次投資,共計1200多萬元,建設了貴州省首家生活污水處理廠,使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2%。爲此,xx污水處理工程被建設部和國家環保總局評爲全國優秀項目,xx區的“十大成就”之一。該工程採用土地處理系統工藝,處理的主要工藝爲通過截流將污水通過集中沉砂池,機械輸入9.5公里的灌渠中進入不同的沉澱池,分別進行厭氧和氧化,經過水產養殖利用,最後作爲農灌水排入農作土地。經過處理後的污水,其水質達到日本農灌水水質標準。

二、xx河環境治理對策

(一)治理目標。以“河安、水清、景美、人歡”爲xx河環境治理總目標。河安就是xx河防洪設施要全面達到五十年一遇標準,確保防洪安全;水清就是要達到xx河溪水清澈、水質良好;景美就是要進一步抓好xx河沿岸景觀工程建設,做好綠化、亮化、硬化、美化等文章;人歡就是要創造人水和諧環境,使xx市民傍水而歡、親水而樂。

(二)治理思路。xx河環境綜合治理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系統工程,必須通過工程與非工程措施結合,治標與治本方略兼顧,各相關部門和鄉鎮聯合行動,採取綜合措施,落實長效機制,計劃通過3年努力使文溪水環境有明顯改善,通過5年整治基本達到治理目標。

(三)具體對策。

1、建立健全管理協調機制。水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包括防洪排澇、污水截流、水質監控以及日常管理等方方面面,需要水利、建設、環保、創建等相關部門及各相關鄉鎮的相互配合與大力支持。目前的整治工作主要集中在水利主管部門,難免勢孤力單。爲此建議,一是加強領導,成了文溪水環境綜合治理領導小組,由各相關部門和新城區管委會、安文深澤等單位組成,明確各自職責,明確工作計劃和任務,相互配合,齊抓共管。二是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解決好整治與管理相脫節的矛盾。由於xx水環境管理內容多、任務重,既有堤防、橡膠壩等工程管理,又有蓄放水安全管理和防汛防洪職責,因此建議成立xx河環境管理機構(如xx河道管理站),確定編制和人員,明確管理的內容和職責,同時縣財政安排一定的專項資金,使管理工作長效有序。三是健全相應的切實可行的責任考覈與激勵機制,明確水利、城建、環保、創建等各相關部門及各相關鄉鎮在xx河環境綜合整治與管理中的職責,確保整治工作協調有力,確保管理工作落到實處。

2、儘快開展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整治。以推進生態養殖、提高畜禽養殖排泄物綜合利用率爲目標,集中開展xx河上游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專項執法檢查和整治。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見)(國辦發〔xx〕63號)和環境保護部辦公廳(關於開展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專項執法檢查的通知)(環辦〔xx〕41號)要求,按照省政府(811環境保護新三年行動實施方案)中有關農業農村污染整治的部署,對xx河上游規模化畜禽養殖場進行專項檢查和整治。總的整治思路是“關停一批、搬遷一批、整治一批”。

3、切實加快污水截流管網建設。主要有以下四點建議,一是考慮到xx河水質生活污染比重較大的實際情況,建議加大生活用水特別是餐飲及休閒服務業用水中水污染治理成本在總水價中的比重,通過提高使用成本,提倡節約用水,控制水資源使用和生活污水排放總量。二是建議加快老城區污水截流管網改造。按照老城區管網改造規劃,逐步健全污水截流管網,實施雨污分流,確保工業和生活污水不排入城區區河道,全部進入污水處理廠,努力增加城市污水處理率。三是建議深澤和新城區污水通過污水管網輸送到臺口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考慮到縣城污水處理廠的日處理能力、新城區新建污水處理廠的成本等方面因素,結合今後磐安至深澤段公路的改造,因此初步建議深澤和新城區污水通過污水管網輸送到臺口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

4、重點加強污水排放監控。一是要繼續推進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把握好產業政策和產業結構調整策略,加強對列入淘汰目錄中污染水環境的設備、工藝的監管,對違法違規建設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化工、印染等嚴重污染水環境的生產項目,及時責令停業、關閉或搬遷。注重以水定項目、定地點、定發展,實施水環境保護一票否決。二是要加大現有污染企業的治污力度。嚴格污染企業設備淘汰制度,定期檢查、公佈污染企業被限制或禁止生產的生產工藝及設備的使用期限,加大對嚴重超標排放污染企業的監管和查處力度,對污染嚴重的企業要下決心“關、停、並、轉”,從嚴控制文溪沿岸工業企業的污染排放總量。

5、穩步推進文溪防洪工程設施建設。一是針對城區堤防建設需求,分清輕重緩急,量力而行,建一段成一段,穩步解決防洪安全問題;二是儘早實施小嶺坑口橡膠壩和下宅橋橡膠壩改造工程,使城區河道全部得以綠水環繞;三是進一步落實好文溪安保設施,完善警示提示標語,及時補充沿溪救生設備,打造好人水和諧環境。

三、總結

很難設想,如果沒有西子湖,有人間天堂之譽的杭州還會那麼旖旎多姿;同樣難以想象,如果沒有xx河,被贊爲高原明珠的貴陽還會這樣嫵媚動人。

xx河的現狀雖令人擔憂,但前景仍十分看好,首先該河上下落差大,流域降水量大,河流徑流量大,每年的山水足以對河流進行清洗,特別是夏天有很強的自淨能力。

關於xx河未來水質的發展趨勢,一方面隨着人口增長、工農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用水量的增加,水環境污染負荷加重,水質有向惡化方向發展的趨勢;另一方面隨着社會的進步和生態與環境保護工作力度的加大,水環境將得到有效控制並向良性循環發展,水質將得到改善。綜合考慮兩者不同作用的影響,預測本流域水質變化在一定時間內有沿着一條二次不對稱拋物線發展變化。就是說,在今後5至xx年左右甚至更長的一段時間內,由於經濟發展的壓力和西部大開發的動力,水質污染有加重和失控的趨勢和跡象,關鍵是政府如何控制區內企業和沿河兩岸居民生活儘量減少污染物(如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和垃圾等)的排放,不要使xx河成爲納污河,進而影響旅遊景觀和飲用水的水源保護區的功能。

儘管xx河下游(主要指xx水庫以下)目前已經呈現生活型的有機污染,但該區域根據發展規劃下一步還將以發展房地產開發、旅遊、會議展覽等產生生活污染的第三產業爲主,因此對xx河流域實施以生活污水治理爲主的綜合治理應是今後重點要考慮的問題。政府應該大力加強xx河流域的功能定位及環境建設問題,同時市民也要深刻意識到環境的重要性,一起綜合治理好環境污染,來確保市民都有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第4篇】關於縣農村面源污染治理調研報告範文示例

根據xx市農委關於切實抓好農村環境和農業生態建設工作的通知(遵市農發〔2022〕12號)精神,爲貫徹省、市生態文明建設精神,加快全縣生態文明建設,着力推進xx縣“十三五”農業面源污染治理,依據《xx市生態文明建設實施方案》(遵府辦發〔20**〕147號)要求,xx縣農牧局進行了認真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農村面源污染是指農村生活和農業生產活動中,產生的污染物,如肥料養分、農藥、禽畜糞便、生活垃圾等,從非特定的地域,在降水和徑流沖刷作用下,通過農田地表徑流、農田排水和地下滲漏,使污染物進入自然水體、土壤或存於地表所引起的污染。

當下,xx縣農村社會、經濟水平已得到長足發展、進步。但是,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xx縣農業面源污染問已日益突顯。根據xx市農委關於切實抓好農村環境和農業生態建設工作的要求,爲貫徹省、市生態文明建設精神,加快全縣生態文明建設,着力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對xx縣農村面源污染狀況進行了初步調查,並提出了開展治理的初步建議及“十三五”治理目標。

1 基本縣情

xx縣位於貴州省北部大婁山中段xx市東北面,國土面積2546.40平方公里。縣城距離xx市區40公里。屬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區,年均溫15.6℃,年均降水量1160毫米,雨熱同期。海拔多在800—1200米之間,境內地形複雜,以山地爲主,有不少壩地,萬畝大壩4個,千畝大壩5個。全縣有耕地總資源73127公頃,統計常用耕地面積27387公頃,其中田14131公頃、土13256公頃。境內河流屬長江流域烏江水系,主要河流65條,總長936.9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16.16億立方米。xx縣屬於中亞熱帶植物區,森林覆蓋率現有50.8%,境內寬闊水原始森林保護區是地球同緯度僅存的一片原始森林。xx縣是一個傳統農業縣,素有“黔北糧倉”之稱,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中國辣椒之鄉、全國蔬菜產業重點縣、中國金銀花之鄉。

xx縣下轄12個鎮、3個鄉、1個自然保護區、2個工業園區,12個社區、105個村民委員會,2385個村民小組。現有總人口54.6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9.52萬人。2022年地區生產總值73.17億元,財政總收入8.53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01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60元,糧食總產量27.1萬噸。

2 xx縣農村面源污染現狀

從產生渠道來看,xx縣農村面源污染主要來自種植業、養殖業以及農村生活源這些方面。一是農業生產過程中化肥、農藥、薄膜等投入物不合理使用造成的污染;二是畜禽飼養排泄物、污水的污染;三是水產養殖對水體的污染;四是農村生活垃圾、排污的污染。

2.1 種植業面源污染概況

xx縣以種植水稻、玉米、油菜、烤煙、蔬菜、辣椒等農作物爲主,是一個傳統的農業縣,近年全縣農作物年播種面積約76934公頃。當下,xx縣農作物種植中農家肥施用量大幅度減少,而化肥、農藥、薄膜使用量大大增加,帶來了農業面源污染。

2.1.1化肥施用的污染。

肥料主要通過流失進入水域或地下水而致水體污染。據統計,近年xx縣年肥料施用量21648噸,其中:氮10694噸,佔施肥總量的49.4%,磷 5690噸,佔施肥總量的24.9%,鉀5264噸,佔施肥總量的25.7%,氮、磷比例爲1:0.53。以全縣農作物年種植總面積76934公頃計算,平均施用量每公頃281.4kg。xx縣的施肥狀況,一是施用量偏高,與國際公認的化肥施用安全上限225kg/公頃相比,超了25%;二是與科學施肥要求相比,氮、磷比偏大,比廣泛推薦的化肥安全施用氮、磷比1:0.4高了0.13,造成肥料施用不平衡。這種施肥狀況導致肥料利用率低下,肥料流失量大。據統計,xx縣肥料利用率總體上約爲37.2%,預示着另62.8%的施用除一部分被土壤固定外,相當一部分被流失而致污染。

2.1.2 農藥使用的污染。

農藥的長期大量使用,雖然保住了一定量的產量,但同時也致使大量害蟲天敵被殺滅,破壞了農田生態平衡,且害蟲抗藥性愈來愈強,以及造成土體、水體、農產品的污染。經調查,縣內主要使用的農藥爲毒死蜱、吡蟲啉、阿維菌素、辛硫磷、敵敵畏、菊酯類、多菌靈、甲基託布津、代森錳鋅、三環唑、粉鏽靈、敵克鬆、草胺膦、百草枯、稻田除草劑等農藥。近年全縣農藥年施用量約28.23噸,折算年畝用量有68.7克。農藥通過作物吸收、自然降解後,流失率微乎其微,但調查發現,由於施藥器械和方法限制,大部分藥液灑落於土壤表面或飛散入空氣,農藥的利用率一般不足30%,而廢棄農藥瓶、袋一般都被置於野外,餘留藥物會隨雨水衝淋進入土體、水體。

2.1.3 秸稈亂堆亂放也帶來污染。

經統計,近年全縣秸稈年生產量89.98萬噸,其中:秸稈還田量13.01萬噸,佔14.46%;秸稈田間焚燒量3.56萬噸,佔3.96%;秸稈棄置亂堆量4.16萬噸,佔4.62%;秸稈飼料量57.64萬噸,佔64.06%;秸稈作爲家庭燃料量8.18萬噸,佔9.09%;秸稈原料量3.43萬噸,佔3.81%。

統計表明,一是目前xx縣秸稈還田率較低,秸稈使用量最大的爲飼料,最小的爲做原料;二是棄置亂堆的秸稈造成環境污染,每遇大雨,即有大量秸稈被地表徑流衝入溝渠、河道、坑塘、水庫等水域,在水體中腐爛而污染水體。另外,隨着全縣農業結構調整的進一步發展,經濟效益較高的蔬菜、水果等農作物的種植面積將進一步擴展,而蔬菜等農作物所伴生廢料,其產量大、含水量高、腐敗時間短,不及時處理容易造成污染,局部地點廢菜葉污染問題已有表現。

2.1.4 農膜的污染。

當下,xx縣農業生產使用農膜已較爲普遍,用量較大,據統計,全縣種植業年使用農膜量約爲402.7噸,以全縣27387公頃的常用耕地面積計算,年畝用量約0.98公斤。所使用的農膜中,僅有約4噸爲可降解農膜,僅佔總用量的不到1%,絕大多數屬於不可降解農膜。農膜使用後,均未開展回收利用,也未進行規範的回收處置,一部分殘留在田間,殘留量約爲35%,即年殘留140餘噸,直接對土體造成來得的污染;一部分隨意收置在田邊地角,每遇大雨,即有廢膜集入河道、低地、坑塘、水庫、田壩,造成環境污染。

2.2 畜禽養殖業的污染

xx縣畜禽養殖以豬、牛、羊、禽爲主,除傳統一家一戶自養外,近年來,畜牧產業的發展受到高度重視,得到一定發展,相當數量且具有一定規模的畜禽養殖戶、場逐步增加,畜牧業將成爲xx縣農業經濟的重要產業之一。當下全縣已有規模養殖戶261戶,養殖場89個,已建養殖小區11個。主要畜禽年出欄量生豬31.84萬頭、牛1.02萬頭、羊1.83萬頭、家禽107.27萬隻。主要畜禽的糞便年產生量約23.62萬噸、尿液與養殖污水年產生量約3.96億升。

傳統一家一戶養殖模式下,畜禽糞便基本上未經無害化處理,是xx縣農村人居環境主要污染源之一。後來所發展起來的規模養殖戶、養殖場、養殖小區,其所散發出的臭味,所排放的污物、污水,對人居環境造成明顯污染,也對水體及土壤造成污染,已成爲了xx縣農業面源污染源頭之一,對其不可輕視,治污工作需要跟上。xx縣自2022年起着手養殖場的標準化建設、改造,解決其治污等問題,但至今,據統計,還有30%左右未改造到位。

2.3 水產業污染情況。

xx縣水產養殖模式主要有池塘養殖、水庫養殖、流水養殖等。全縣有適宜水產養殖水面10140畝,其中山塘、池塘養殖面積2268畝,水庫養殖面積2600畝,河流管護養殖水面5272畝。近來,全縣水產品養殖產量約1872噸,水產業飼料總用量約2000噸,漁藥總使用量約2噸。

水產養殖廢水排放量大,循環使用量小,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水資源的污染和浪費。水產養殖過程中產生的糞便在水體中分解,污染水體。一些水產養殖戶,由於經濟利益的驅動和科學知識的不足,存在濫用藥物現象,造成水產品的藥物殘留和對水環境污染。

2.4 農村生活源污染情況。

據調查,xx縣農村人均日產生生活垃圾1公斤、日排放污水20公斤、日排放糞便0.8公斤計算。按xx縣現有農村人口49.3萬計算,全縣農村每年產生垃圾50餘萬公斤,生活污水1000餘萬公斤,糞便約40餘萬公斤。其中尤爲嚴重的,一是各種塑料包裝物垃圾大量出現,帶來的污染更是明顯;二是生活污水中,普遍溶含各類化學洗滌用品殘餘,污染性較強。而當前xx縣農村廢棄物、廢水和糞便無害化處理基本未開展,普通存在垃圾亂放、污水亂排、糞池處於開放式等現象,嚴重影響了農業生態及農村環境衛生。

3 對xx縣“十三五”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建議

3.1 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大會和市委四屆二次、三次、四次全會精神,把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貫穿於全縣生態文明建設及農業、農村社會、經濟發展各方面,堅持源頭防控、過程控制、終端治理的原則,積極推進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加快構建農業生產過程清潔化、廢物利用資源化、產品安全優質化,促進xx縣農村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

3.2 工作目標。

完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動植物繁育和疫病防控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加強農業生產資料的監管,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循環農業、標準化養殖場建設。全面開展畜禽水產養殖整治、農田清潔、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實現全縣農村山綠、水清、田潔、村美,資源循環利用,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全面建成美麗鄉村。

3.3 主要工作任務。

3.3.1大力推行“清潔”農業。

全面實施土壤有機質提升、測土配方施肥、綠色病蟲害防控等項目,實現主要糧油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指導全覆蓋,提升科學施肥、用藥水平,增加有機肥用量,盡力減少化肥用量,從而顯著減少肥料養分、農藥的富餘,將肥料、農藥引起的污染控制到低微的水平。到2022年,測土配方施肥和農藥減量控害增效技術普及率分別達到95%和85%以上,使肥料施用量降到225kg/ha的安全標準以下,使肥料利用率提高10%以上。

全面開展畜禽養殖污染綜合整治,進一步開展畜禽、水產標準化養殖場建設、改造。要對養殖場進行合理佈局,劃定禁養區、控制區和養殖區。對高密度養殖區,嚴格控制養殖規模,對新建、改擴畜禽水產養殖場(戶)實施環境影響評價。到2022年,實現全縣規模養殖場、區的標準化建設全覆蓋,全達標。

大力推進田園清潔工程,解決農田“白色”污染。防止低於一定厚度的農膜流入市場,並盡力減少農膜的使用,增強對廢舊農膜的回收與管理,防止在土壤中積累。建立廢舊農膜收購和加工企業,通過適當提高收購價格、政策優惠、財政補貼等措施,激勵農民回收售賣及促進企業回收廢舊農膜。

3.3.2 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

農產品質量安全是當前社會關注的熱點,更是xx縣發展現代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提高農產品參與市場競爭能力必須着力解決的關鍵問題。

一是要廣泛宣傳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營造全縣齊抓共管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社會氛圍。二是要重抓農業投入品市場監管,保障農業投入品質量安全,特別是在農藥方面,必須要100%查禁售賣、使用禁用農藥。三是要大力推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加大推進無公害、綠色和有機農產品生產、認證,農產品中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種植面積到2022年種植面積達到72.5萬畝以上,佔主要農產品種植面積115.4萬畝的62.8%以上。四是要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推行市場準入制度,打造農產品安全生產的市場環境,到2022年達到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的常態化。五是要繼續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監測隊伍建設,切實提高xx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

3.3.3 大力發展循環農業,全面開展沼氣工程建設。

發展循環農業,以沼氣工程和畜禽糞便收集處理中心爲紐帶,以辣椒、蔬菜、精品水果、茶、優質稻米、石斛種植,烏骨雞、肉牛、肉豬、黔北麻羊等特色畜禽養殖爲重點,大力發展“養殖—沼氣工程—種植”等循環農業模式。推進養殖場糞污能源化、肥料化利用,對規模養殖戶(場)建有機肥加工廠、沼氣池進行補助,對分散養殖農戶(場)的畜糞則建立畜糞收集處理中心進行集中處理,通過資金補助等形式建立簡易的有機肥加工點,將畜禽糞便處理和有機肥的生產、沼氣池的建立有機的結合起來。

普及“一池三改”的農村戶用沼氣工程,到2022年,沼氣池使用戶率達到80%以上;全面開展畜禽養殖場的沼氣工程建設,建設率達到100%,使畜禽養殖場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大力抓秸稈資源化利用,實施秸稈還田、貯飼料生產、食用菌栽培等秸稈再利用工程。到2022年,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均達到90%以上。

3.3.4 搶抓機遇,大力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提升農村生態大環境。

積極爭取中央、省級支持,啓動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結合xx縣特色產業、積極探索林茶、林藥等模式,開展“玉米下山,生態林、經果林上山”行動,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

3.3.5 大抓農村環境整治、建設“美麗鄉村”。

以改變農村環境髒、亂、差現狀爲目標,結合“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六項行動(貴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電、小康訊、小康寨”),加快建設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有條件的可建設農村人工溼地污水處理;因地制宜建設排污管網及小型生活污水集中處理中心,處理的廢水還可用於農田灌溉;建造垃圾中轉站,配套安裝相應的垃圾處理設施,採用“戶收集、村運轉、鎮處理”的系統化模式處理農村生活垃圾。並着力改變廣大農民的生活習慣,落實清掃保潔、垃圾收集、集中處理制度,形成農村衛生保潔長效機制。到2022年,完成全縣主要村落“美麗鄉村”建設目標,創造整潔、優美、文明的農村人居環境,達到房前屋後基本沒有零星垃圾、庭院沒有隨地流淌污水,村間、野外沒有散放的垃圾。

3.3.6 加強土壤污染防治。

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土壤污染防治十條措施》,嚴格環境准入,防止新建項目造成土壤污染。大力開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實施重金屬污染防治重點工程。在已完成的土壤污染調查基礎上,對土壤污染進行全方位評價,提出控制、利用和保護對策。確定土壤污染防控重點領域、區域,開展典型污染土壤尤其是化學污染場、主要農產品產地、工礦廢棄地等區域的土壤污染監測和修復示範工作。摸清耕地土壤重金屬污染底數,建立農產品產地環境質量檔案,開展日常監測和預警。到2022年完成農產品產地污染等級劃分,實行分級管理。

4 組織保障建設

4.1 加強組織領導,建立人員隊伍。

建立農村面源污染治理領導機構,組織、協調、督查、考覈全縣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工作。並建立健全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監測隊伍,配備人員、設備,成立農村面源污染治理辦公室,制訂工作計劃,分解工作責任,指導工作開展,並開展農村環境常態化監測。還建議全縣分片區設立環保部門在鄉鎮的派出機構,來開展工作。

4.2 提高認識,加強對該項工作的重視

崇尚綠色gdp績效意識,建立農村環保責任制,促政府、部門樹立“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清山”理念。各鎮鄉村對本轄區農村環保負責,把廣大農村的生態環保問題提上日程、納入工作計劃,建議各鎮鄉至少要配備一名行政編制的環保專職幹部。

4.3 爭取資金支撐。

大力爭取資金投入,一是爭取本級排污費資金的徵繳返回,每年預算專項資金投入;二是爭取國家、省、市專項資金投入,三是爭取社會資金的投入。

4.4 加強政策宣傳與科學普及,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充分利用廣播、電視臺、報紙、網絡等媒體,結合農民培訓、科技下鄉等載體,加大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宣傳力度,多層次、多形式地普及農業生態環境知識,提高公衆的認知度、環保意識和參與意識,着力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組織編寫面向社會各界的科普讀物,建議農村環境保護、防止污染意識要“從娃娃抓起”,在中國小開展相應教育,普及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知識。擴大公民對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設立防治農業面源污染投訴中心和公衆舉報電話。

【第5篇】城市河道治理工作調研報告

目前,城市水環境治理工作已經得到了社會各屆人士廣泛的關注,並得到了有關部門的重視,衆所周知,水環境是人類文明、生態文明的一面鏡子,自古以來人們就有着濃厚的水情結,喜歡逐水而居,濱水而棲,特別是對於常年生活在水泥森林的都市居民來講,擁有一個優美和諧的水環境更是一種強烈的渴望。在城市中蜿蜒流淌的條條河道,不但是防洪排澇的重要通道,也是城市景觀建設的重要要素和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着一個城市的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平衡,關係着廣大市民的生存環境和生活品質。建設人水和諧的河道生態系統,打造水生態良好、水景觀優美、水文化豐富的親水型宜居城市已成爲許多城市的發展目標。

水環境的治理和水邊環境建設包括了截污、清淤、護岸、綠化等內容。人們對水環境綜合治理的污水截流、清淤、底泥處理、兩岸綠化等方面的內容做了不少研究。對新建河道的護岸結構在生態方面的研究也有了起步。國外在這方面的研究比國內起步要早,日本XX年前就開始提出“新水”的概念,並且在生態護坡結構方面做了實踐;荷蘭也正在規劃和建設21世紀的人與自然和諧的水環境。本文擬對原有城市河道的護坡結構進行分析,在充分吸收國外在河道整治方面和其他領域生態護坡的經驗基礎上,探討河道生態護坡結構新方法,從而爲城市水利向環境水利和生態水利轉化提供參考。

一、原河道護坡結構形式對環境與生態的影響分析

(一)原河道坡面結構形式

長期以來,人們比較注重河道本身的功能,如行洪、排澇等,因此河道斷面形式單一,走向筆直,河道護坡結構也比較堅硬,其主要考慮的是河道的行洪速度、河道沖刷、水土保持等。因此,河道的護坡結構主要採用漿砌或幹砌塊石護坡,現澆混凝土護坡,預製混凝土塊體護坡,或現在比較流行的土工模袋混凝土護坡等結構。

(二)原結構形式對環境與生態的影響

原有的河道護坡和護岸結構形式是在一定歷史條件形成的,它在約束水的行爲,防止水土流失方面作出了較大成績,爲廣大人民創造了一個相對安全的生活和發展空間。但是,其在對保護水的自然清潔和維持人與水環境的和諧方面影響較大。

1、對景觀環境的影響整齊劃一的河道斷面、筆直的河道走向,固然是一種景觀,但是它與現代人們追求的迴歸自然的景觀需求不相一致。昔日的碧水漪漪、青草幽幽、白帆點點的景象被堅硬的護坡和擋牆破壞得無影無蹤,人們只能越過灰白高聳的混凝土擋牆才能看到有幾條混凝土駁船在污濁黑臭的河裏發出噪人的嘟嘟聲。這與現代城市河道周邊無論現代或古典的建築藝術都極不相稱,與周圍環境也極不相協調。而且一旦這些結構遭到破壞以後,環境景觀就更差了

2、對人類生存環境的影響我們暫且不說護坡及擋牆內材料(包括鹼化骨料)的水化反應、炭化反應及各種添加劑(如早強劑、抗凍劑、膨脹劑等)在水中發生反應對水質和水環境的影響,就是讓人們長期生活在上述這種灰色、生硬、沒有活性的混凝土牆體中,人們的身心健康也會遭到侵害。在這種結構保護下的河道失去了河道原有的水邊環境和水環境的功能,人們失去了娛樂、休閒和親水的好去處,城市也因之失去了靈氣和精神。由於黑臭的河水、乾燥的空氣及生活環境色調的影響,人們的心情等遭到嚴重破壞,身體感覺缺少了活力,工作也失去了動力。所以說,原有的護坡及護岸結構形式對人類生存環境造成了較大的影響。

3、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原有的護坡和護岸結構對河道坡面採取了封閉的形式,河道中的生物和微生物失去了賴以生存的環境,很難生存下去,因此河道的自淨能力遭到了破壞。同時各種水生植物也難以在堅硬的結構坡面上生長,各種水生物也因失去了生存環境而無法生存。整個生態系統的食物鏈就因一層堅硬的護坡結構而斷開,生態環境因此而破壞,生態就失去了平衡。更有甚者,有的河道護坡和護岸結構還採用了全斷面護砌的結構,後果就更加嚴重,趨向就更加惡劣。

二、生態護坡結構方法探討

上述情況可以看出,硬性材料的護坡和護岸結構對城市的許多方面均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城市河道的護坡和護岸結構改造有必要推行一種生態型的護岸結構形式。在現在各大城市大型河道整治的同時提出對原有河道護坡和護岸結構改革非常必要,下面就國內外一些經驗和筆者的一些初步設想作一介紹。

(一)採用新型材料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新型材料和新技術必將作爲我們河道護坡和護岸結構改革的主要源泉。在國內和國外相繼出現了一批用於生態方面的材料和技術,如水力噴草技術、土工材料綠化網、植被型生態混凝土、水泥生態種植基、土壤固化劑等等。雖然它們起源時不一定用於河道護坡和護岸結構方面,但在河道護坡結構使用上可以借鑑和參考。

(二)生態護坡方法探討

1、發達根系固土植物發達根系固土植物在水土保持方面有很好的效果,國內外對此研究也較多。採用發達根系植物進行護坡固土,即可以達到固土保沙,防止水土流失,又可以滿足生態環境的需要,還可進行景觀造景,在城市河道護坡方面可借鑑。固土植物可以選擇的主要有沙棘林、刺槐林、墨穗醋栗、黃檀、胡枝子、池杉、龍鬚草、金銀花、紫穗槐、油松、黃花、常青藤、蔓草等等,在長江中下游地區還可以選擇蘆葦、野茭白等,可以根據該地區的氣候選擇適宜的植物品種。

2、土工材料複合種植基

(1)鐵絲網與碎石複合種植基。鐵絲網與碎石複合種植基主要由鍍鋅或噴塑鐵絲網籠裝碎石、肥料及種植土組成。鍍鋅鐵絲網籠容易鏽蝕,在河道護坡方面一般不宜選用,而應選用耐鏽蝕的噴塑鐵絲網籠。鐵絲網與碎石複合種植基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它比較適合於流速大的河道,抗沖刷能力強、整本性好、適應地基變形能力強,避免了預製的混凝土塊體護坡的整體性差和現澆混凝土護坡與模袋混凝土護坡適應地基變形能力差的弱點,同時又能滿足生態型護坡的要求,即使進行全斷面護砌,生物與微生物都能照樣生存。國外在這方面已有較多工程實例。鐵絲網籠可以做成不同形狀,既可以用作護坡,又可以做成砌體擋土牆。

(2)土工材料固土種植基。土工材料固土種植基可分爲土工網墊固土種植基、土工格柵土種植基、土工單元固土種植基等多種形式。

土工網墊固土種植基主要由聚乙烯、聚丙烯等高分子材料製成的網墊和種植土、草籽等組成。固土網墊是由多層非拉伸網和雙向拉伸平面網組成,在多層網的交接點經熱熔後粘接,形成穩定的空間網墊。該網墊質地疏鬆、柔韌,有合適的高度和空間,可充填並存儲土壤和沙粒。植物的根系可以穿過網孔均衡生長,長成後的草皮可使網墊、草皮、泥土表層牢固地結合在一起。固土網墊一般可由人工鋪設,植物種植一般採用草籽加水力噴草技術完成。這種護坡結構現在運用較廣,如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圍海大堤工程、上海化學工業區圍海造地工程的護坡均採用了此形式。

(3)土工格柵固土種植基主要是土工格柵進行土體加固,並在邊坡上植草固土。土工格柵是以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爲原料,經擠壓、拉伸而成,有單向、雙向土工格柵之分。設置土工格柵,增加了土體摩阻力,同時土體中的孔隙水壓力也迅速消散,所以增加了土體整體穩定和承載力。而且,由於格柵的錨固作用,抗滑力矩增加,草皮生根後草、土、格柵形成一體,更加提高了邊坡的穩定性。

另外,現在又出現一種土工單元固土種植基,即利用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等片狀材料經熱熔粘接成蜂窩狀的網片整體,在蜂窩狀單元中填土植草,達到固土護坡的作用。

3、植被型生態混凝土植被型生態混凝土是日本近年在河道護坡方面作出的研究,主要由多孔混凝土、保水材料、難溶性肥料和表層土組成,多孔混凝土由粗骨料、混有高爐爐渣和硅灰的水泥、適量的細料組成,是植被型生態混凝土的骨架。保水材料常用無機人工土壤、吸水性高分子材料、苔泥炭及其混合物。表層土鋪設有多孔混凝土表面,形成植被髮芽空間,同時提供植被髮芽初期的養分。在城市河道護坡或護岸結構中可以利用生態混凝土預製塊體做成砌體結構擋土牆,或直接作用爲護坡結構。

4、水泥生態種植基水泥生態種植基在國內國外均有研究。它是由固體、液體和氣體三相組成的具有一定強度的多孔性材料。固體物質主要包括適合於植被生長的土壤、肥料、有機質及由低鹼性的水泥、河砂組成的膠結材料等。在種植基固體物質間,由稻草秸稈等成孔材料形成孔隙,以便爲植物提供充足的水分和空氣。在種植基內還可填充保水劑,保持植物在常日照坡面能很好生長。

5、土壤固化劑高性能土壤固化劑在國外日本等國家應用於工程領域已經有30多年的歷史,廣泛應用於道路工程、土木建築工程、環境保護工程、農田水利工程,固化處理各種污泥。但固化劑做爲我國90年代引進的高新技術產品,在北京地區乃至全國大面積用於河(湖)底固化尚屬首次。固化劑是以水泥主體摻入特殊的激發元素後製成的,其作用機理主要是固化劑中的水分子調節劑與土壤中的水分子形成化學鍵,對水分子有很強的吸咐作用,利用土壤穩定固化,其中含有微晶核,通過晶核配位,在土顆粒孔隙中生成針狀晶體,填棄土體孔隙,形成骨架結構,固化劑中的固化分子通過交聯形成三維網狀結構,從而提高土壤的抗壓、抗滲、抗折等性能指標。

在城市河道治理中遇到了防止水土流失需要硬質河底與水生物繁衍需要軟質河底的矛盾,因此要求最好採用兩者能同時兼顧的材料。解決上述矛盾,土壤固化劑就是其中較好方法之一。固化劑既具有硬化土壤表面與混凝土近似的性能又有鬆軟的下層近似於土壤的性能,所以使用固化劑的結果能夠使河底土層表面結殼,從而達到既固土保沙作用,又使底層利於水生物繁衍生殖,滿足生態需要。

在城市河道治理中,河道生態護坡結構已被許多人所需求和採納,並在大力推廣之中,本文是吸取國內外有關城市河道整治和其他領域生態護坡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對城市河道整治坡面採用生態護坡結構的一點初步設想,以便爲城市水利向環境水利和生態水利轉化提供參考。探討河道生態護坡結構方法可以借鑑其他領域生態護坡的經驗,同時需要廣大技術人員研究新的合適於河道護坡特點的新技術、新方法,也需要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

【第6篇】如何統籌城鄉與縣域治理創新調研報告

統籌城鄉發展,是黨中央、國務院站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高度,科學把握時代發展要求,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湖北省地處中部欠發達地區,在城鄉統籌發展中面臨諸多挑戰和機遇。

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發展,湖北省總體進入了工業化快速推進和崛起的新階段,“重要戰略支點”建設進入加速推進新時期。,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首次過萬億元,實現了經濟發展的大跨越;,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5000元,實現了生活水平大提高。但是,湖北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不協調、不平衡的問題仍然十分突出,尤其是城鄉發展差距很大。,全省城鄉居民收入比高達2.85:1。總的來看,農業基礎仍然脆弱,最需要加強;農村發展仍然滯後,最需要扶持;農民增收仍然困難,最需要加快。因此,湖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在農村,難點在農村。只有推動城鄉統籌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跳出傳統的就農業抓農業、就農村抓農村的思維定式,破除城鄉分割的體制性障礙,促進城鄉融合、資源共享、產業互補、市場互動、人力互促,才能最終形成城鄉之間一體化發展新格局,實現城鄉共同繁榮,達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在即將來臨的“十二五”時期,城鄉一體化對湖北省乃至全國的經濟社會發展轉型將產生全局性和深刻性影響作用,這一時期也是城鄉結構變化從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湖北省作爲中部省份和後發地區,將成爲國家下一步推動城鎮化發展戰略的重要區域,這對於城鄉統籌發展帶來新機遇。

一、統籌城鄉的鄂州經驗

,湖北省委、省政府在深刻分析國內外發展新形勢的基礎上,提出在鄂州開展統籌城鄉促進城鄉一體化的試點工作。目的是通過在鄂州先行先試,探索一條適合中部地區的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的新路子,在全省起到示範帶動作用。試點工作一年來,鄂州市城鄉一體化發展試點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鄂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5.2%,增幅在全省各市州中居第一位;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增長21.6%,居第4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5%,居第2位;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718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683元。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城鄉環境明顯改觀。

總結鄂州市的試點經驗,從縣域治理的角度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⒈統籌城鄉發展規劃,實現全域規劃新格局。全市按照“1311”四位一體的城鄉空間格局(1個主城區、3個新城區、10個特色鎮、106箇中心村),構建現代化、網絡型的市、區、鎮、村建設體系,構築起城鄉互動發展、整體推進的空間發展形態。

⒉統籌城鄉基層單元,構建一體化治理新體系。鄂州市把推進農村新社區建設作爲城鄉一體化工作的突破口,將全市320個村歸併爲106箇中心村(這個比例基本上是3:1),探索出“遷村騰地建新村”、“項目拆遷建新村”、“依託集鎮建新村”、“城中村改造建新村”、“產業培育建新村”、“規劃引導建新村”、“環境整治建新村”等6種新村建設模式。目前開工建設的就有16個新村。這些新村按照“五統一”的要求建設,即統一規劃設計、統一建築風格、統一產業佈局、統一基礎設施、統一公共服務,每個新村設立了“1+8”服務中心(1個文化廣場,8個工作室:村黨支部、村委會、農業發展公司、警務及民事調解工作室、衛生服務站、便民服務站、培訓中心、農家超市),較好地解決了節約用地、建房成本、資金來源、規劃執行等方面的問題。這些“模式”順應了城鎮化的發展趨勢,最大限度地節約了社會資源成本。

⒊統籌城鄉產業發展,形成城鄉互促發展新佈局。鄂州市按照城鄉產業發展一體化佈局要求,推動城區企業向農村延伸,形成城鄉產業相互融合,三次產業互動發展的新格局。在工業發展上,充分挖掘優勢,打造產業集羣,生物醫藥、電子信息、冶金能源、建材、模具材料、紡織服裝等工業產業集羣初具規模。在農業發展上,着力培育農業優勢產業,壯大龍頭企業,重點發展水產、畜牧、蔬菜、林果等四大支柱產業。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不斷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着力開發農業多種功能,休閒農業、旅遊農業、設施農業等現代農業加快推進。在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上,文化旅遊、信息服務、現代物流、房地產開發等現代服務業水平不斷提升,形成了一條符合當地實際、特色鮮明的城鄉產業佈局互融互補的路子。

⒋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改進公共服務均等化新面貌。鄂州市把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鄉公共事業均衡化作爲改善民生的切入點,將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納入城鄉規劃統籌安排,增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的集約度,實現城鄉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基本上實現了路網、電網、供排水網、廣播電視電話互聯網和供氣網等“五網”建設城鄉一體化。率先推行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城鎮居民社會保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醫療救助“四網合一”,實現了城鄉低保一體化;建立了城鄉暢通、信息互聯的就業服務網絡;不斷培育市場流通主體,完善城鄉流通體系,推進城鄉要素流動。

爲了配合城鄉統籌發展,鄂州市還通過抓盤活土地、抓招商引資、抓項目投資、抓民營資本投入,破解資金籌措的難題;整合項目,出臺鼓勵政策,破解遷村騰地的難題;大力推進一鄉一業、區域發展,破解支柱產業培植的難題;運用市場機制,出臺優惠政策吸引商家投資,破解項目招商的難題;推進工業向園區集中,農民向城鎮集中,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破解集中集約集羣發展的難題;推進戶籍制度、土地管理和使用、財政支農資金整合和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機制、城鄉公交聯運、城鄉供水體制、城鄉教育、衛生、勞動就業、社會保障、行政管理體制等十個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破解體制機制方面的難題,初步建立起推進城鄉一體化協調發展的長效機制。

鄂州市在短短一年的時間裏之所以能夠取得可觀的階段性成果,與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分不開,與鄂州市委、市政府強力推進分不開,同時與鄂州市情的特殊性也是分不開的。鄂州市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地級市,它沒有下轄的縣(市),管轄的範圍較窄,實際上相當於一個工業化程度較高的縣。很顯然,鄂州經驗對縣域治理的創新,具有重要借鑑意義。它給我們的一條重要啓示是,統籌城鄉發展,不能不注重發揮縣(市)的能動性和主體性。

二、統籌城鄉發展關鍵在縣

xx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統籌推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促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的良性互動。而要在城鄉統籌發展中做好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這兩篇大文章,關鍵在縣。

首先,縣是聯結城鄉的重要“接點”。在推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中,縣一級政府是主要操作手,一切好的路線方針和具體的政策措施最終都必須依靠縣級政府來貫徹、落實。而且,只有在縣一級纔有可能協調好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兩項工作。

其次,縣城和縣域中心鎮將是我國未來城鎮化的重要增長點。一方面是我國大中城市已經有了很大發展,甚至有些大城市的發展達到了“飽和”狀態或者漸趨擴展的臨界點,不宜再增加人口了;另一方面,農村人口近些年又急劇向縣城和中心鎮聚集,許多外出打工農民賺錢後更願意到縣城和中心鎮建房購房、安家落戶。除了新農村建設以外,以縣城和中心鎮的發展爲主要內容的新型城鎮化無疑是縣域經濟的另一新的重要支點。以湖北省爲例,改革開放以來,城鎮化穩步發展,城鎮化率達45.2%。但總的來看,湖北城鎮化水平滯後於全國平均水平,滯後於工業化水平。從湖北省的實際情況來看,在未來一段時期內,全省人口分佈格局將是:三分之一在大中城市、三分之一在小城鎮、三分之一在農村。因此,促進人口向縣城、重點鎮聚集,是湖北省下一步城鎮化發展的重點。對一個100萬左右人口的中等縣市,如果把縣城人口發展到30萬人左右;建設3-5箇中心鎮,每個達到8-10萬人;建設一批能集聚-3000人的中心村,將大大完善湖北省城鎮體系,加快推進湖北省城鎮化進程。爲此,在統籌城鄉發展中,要儘早做好縣城和縣域中心鎮的功能分區規劃,提升城鎮產業、資源和人口的聚集功能。同時,要不斷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實放寬中小城市、小城鎮特別是縣城和中心鎮落戶條件的政策,促進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

城鎮化發展和新農村建設好比是縣域經濟發展的“兩翼”,只有兩者比翼齊飛,才能促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的良性互動,最終找到一條適合中國特殊國情的城鄉一體化發展道路。

既然統籌推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關鍵在縣,那麼,充分調動縣級政府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則是關鍵中的關鍵。如何調動縣級政府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呢?筆者認爲至少要做到以下三點:

一是讓縣級政府“責權利相統一”,成爲一級有權有能的基層政府。除了要改革現有的財政體制,實行“省管縣”財政體制以外,還要加快縣級行政體制改革,在省縣之間合理劃分事權,賦予縣級政府更多的權能,逐步廢除市管縣體制,最終形成中央、省(市、自治區)、縣(市)三級的行政管理體系。

二是進一步優化縣級權力結構,合理配置公共資源,使縣一級政府成爲效能型政府。目前的縣級權力結構仍然存在黨政分工重疊、部門機構架牀疊屋和人浮於事等問題,遇事則相互推諉,遇矛盾則繞着走,嚴重限制着縣級政府的權力運作效能。與此同時,又由於部門林立、機構分立,中央和省級政府不斷加大對農村投入的各種公共資源因爲得不到合理配置,而發揮不了應有的效益。

三是健全民衆民主參與機制,把縣級政府建成能及時迴應廣大羣衆需求的服務型政府。通過健全民衆民主參與機制,讓民衆的意見和需求能夠及時被縣級政府所吸納,並及時轉換爲爲民所需的公共服務項目;通過健全民衆民主參與機制,讓民衆也能有效地參與到當地政府的民主決策和民主管理中來,發揮民主監督的作用,讓公共權力在陽光下運行,不偏離公共利益的軌道;通過健全民衆民主參與機制,使民衆在包括權威資源在內的關鍵性公共資源的分配或配置上真正享有知情權、話語權,讓公共資源服務於公衆利益、增進公民福利。

縣,不僅是我國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接點”,而且是國家與鄉村社會的重要溝通“中介”,只有抓好縣這個關鍵,才能最終破解中國式“三農”難題!

三、適應城鄉一體化發展需要,大力推進縣域治理創新

在統籌城鄉發展中,除了要統籌城鄉規劃、統籌城鄉建設、統籌城鄉產業發展、統籌城鄉公共服務等物質層面的一體化建設和發展以外,筆者認爲,更爲重要是要構建與之相適應的城鄉一體化縣域治理體制。不在統籌城鄉體制上進行根本性創新,很難真正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從鄂州經驗看,當前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大體制創新力度:

(一)以社區自治爲基礎,在構建社會治理單元中創新。

統籌城鄉發展,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必須建設城鄉一體化的社會治理單元。這個新的基本社會單元,應該是“社區”。我國城鎮已經建立了以社區爲基本單位的治理體系。黨在xx屆六中全會《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積極推進農村社區建設,健全新型社區管理和服務體制,把社區建設成爲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社會生活共同體”,完全合乎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只有建立城鄉一體的基層治理單元,才能真正破除既有的城鄉行政和社會治理的二元結構。

鄂州以農村新社區建設爲突破口的做法值得借鑑。鄂州通過前述多種模式建成了近城、近鎮、近交通或流通樞紐的衆多農戶新的聚集區,即農村新社區。這類社區實踐上已經與城鎮聯爲一體。是農民變市民的主要載體。鄂州以農村新社區爲基礎,以方便居民民主自治爲目的,大力推進社區建設,健全新型社區管理和服務體制,把社區建設成爲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社會生活共同體。鄂州恆大新社區就是依託產業發展起來的新社區,周邊四個行政村各有一部分農村住戶遷到新社區,主要靠民營企業的貢獻,爲居民提供了有效的公益性服務,對周邊農戶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越來越多的農戶志願加入新社區,爲探索農民自費變市民之路積累了寶貴經驗。

農村新社區建設必須尊重農民羣衆的意願。特別是村落社區範圍的界定、自治機構的設立、民主選舉和運行機制的建立,都必須根據農民羣衆的意願。主要依靠農民羣衆的主動參與爲驅動力,不能搞行政推動和強迫命令,更不能搞一刀切、搞花架子、搞形式主義。農民羣衆的參與狀況直接關係到農村新社區建設的成敗。農村新社區建設必須以服務羣衆爲根本,以增進羣衆公共福利爲宗旨。

建設農村新社區是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的一個重要載體。要注意整合周邊落社區內外各種資源,通過羣衆的民主參與、民主監督實現新農村建設資源的有效使用;改善村落社區居民生產生活基本條件,大力發展農村各項公益性事業;政府的各種公共服務或公益性事業可以委託給農村社區和其他農民合作組織提供或興辦,將農村新社區建設爲新農村建設的綜合性平臺。

更重要的是,將農村新社區建設爲居民自治的基礎性組織。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農村新社區一旦建立,就要由社區居民民主選舉社區理事會,該理事會一般由3~5名本社區居民組成,理事會設1名理事長,其他成員爲理事,由社區理事會管理社區日常性事務。但是,有關農村社區重大事項的確定、公共工程的建設和實施、公益性事業的建設和發展等社區事務應在社區居民會議上討論、決定或通過。新社區理事會的理事長最好成爲村委會的當然成員、鄉鎮人民代表。

在農村新社區建設初期,要正確處理好新社區與行政村的關係,特別是處理好村黨支部、村委會與農村新社區理事會的關係。農村新社區理事會必須在村黨組織和村委會的領導和指導下開展工作;對於農村新社區自身的事務,村黨組織和村委會要充分尊重農村新社區理事會的自主權,不得隨意干預;村黨組織和村委會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協調鄉鎮與農村新社區、以及農村新社區之間的關係上來。等到新社區自治成熟的時候,可以根據當地情況考慮撤銷行政村層級。

(二)以鄉鎮官民合作爲主旨,在重構鄉鎮權力結構中創新。

目前我國絕大部分農村地區的鄉村社會發育尚不健全,還不能實現鄉村社會的自我治理,只能依據當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水準,因地制宜地選擇“鎮政”、“鎮政鄉派”或“鄉派”等不同形式進行構建;如果當地的鄉村社會有了充分發展,可以實現鄉村社會的自我治理,並且有一定的自治能力和社會經濟基礎,它就可以推行“鄉鎮自治”或“鄉民自治”。

“鎮政”比較適宜於工商業經濟較爲發達、本地財政狀況良好的地區;這些地區基本上實現了城鎮化。可以採取“委託擴權”的改革方式,進一步擴大鎮政府的自主權,將鎮政府建設爲一級較爲完備的基層政權組織。

“鄉派”適合於傳統農業地區,在這些地區,農村稅費改革之前,鄉級財政的主要來源是農業稅;農村稅費改革之後,其財政來源主要是來自上級政府的轉移支付。這種財政基礎不能支撐一個比較健全的鄉級政府,決定它只能向“鄉派”的方向改革。誠如徐勇所言,“財是政的基礎,財政來源與能力決定着政權的特性與能力”。實行“鄉派”的地方,要不斷強化縣級政府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能,建構“以縣爲主、鄉鎮協助”的農村公共服務體系。

“鎮政鄉派”適宜於一些鄉鎮社會經濟發展不均衡的欠發達地區。在這些地區,少數鄉鎮的社會經濟基礎較好,具有一定的財政能力,除了能夠保障鄉鎮政府日常運轉的需要以外,還可以發展公益事業,而且城鎮化達到了一定的水平,可以將這些鄉鎮按照“鎮政”的模式進行改革;其它一些鄉鎮的社會經濟基礎較差,沒有一定的財力基礎,最好按照“鄉派”的思路進行改革。這樣在同一個地區就可以根據鄉鎮的不同情況因地制宜地實行“鎮政鄉派”。今後,凡是可以建立爲一級比較完備的政權組織的鄉鎮,統一改稱爲“鎮政府”;凡是不能建立爲一級比較完備的政權組織的鄉鎮,統一改稱爲“鄉政府”(或“鄉公所”、“鄉辦事處”)。這樣一來,“鄉”和“鎮”就有比較明晰的區分,以改變當前“鄉”“鎮”不分的混亂狀況。

其實,無論是“鎮政”還是“鄉派”(乃至“鄉政自治”)都只是鄉鎮制度構建的一種形式而已,鄉鎮制度構建的關鍵在於鄉鎮權力結構的重構,建構一種全新的“官”、“民”二元的治理結構,在體制內通過權力重構達致國家與鄉村社會之間的合作。

具體地說,就是在鄉鎮一級實行人大常任制改革。常任鄉鎮人民代表可以參考“三三制”原則由三個部分構成:一部分是黨組織推薦的代表,一部分是農民羣衆直接選舉產生的村落社區代表;一部分是通過競爭性選舉產生的民意代表,由這些常任代表組成鄉鎮人民代表會議,由它討論和決定鄉鎮社區的重大事務,並對鄉鎮政府(或鄉公所、辦事處)的日常行政事務進行民主監督。該會議主席必須由鄉鎮人民直接選舉產生,不得兼任鄉鎮辦事處或同級黨委的職務。爲了提高該會議組織的運行效率、加強對鄉鎮行政事務的日常性監督,常任人民代表人數不必太多,以便於開展經常性活動。在條件比較成熟的地方,還可逐步實行“開放式會議制度”(opentownmeeting),不斷擴大普通民衆參與公共事務的運行機制。

這樣改革,既體現了“國家”對鄉村社會的有效治理,也充分體現了“國家”與鄉村社會的民主合作精神。鄉鎮的黨政機構更主要地貫徹和落實國家在農村地區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包括計劃生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社會管理職能,並協助縣級政府及其部門爲農民和農村發展提供公共服務;鄉鎮人民代表會議則是鄉鎮人民參政議政的主要渠道和形式,更主要地代表鄉村人民的意志,通過它可以比較有效的溝通民意。這樣一種制度設計,實際上滿足了國家治理和基層民主發展兩個方面的需要,可以在體制上解決農村社區自治進一步發展、以及鄉鎮社區民主治理與國家治理之間的矛盾和衝突;從而,最終建立和諧、民主、合作的現代鄉鎮治理格局。

(三)以縣政服務轉型爲核心,在重塑“以縣爲主”的農村治理體制中創新。

縣級政府轉型勢所難免。一方面鄉村體制改革必然對縣政轉型產生壓力,只有縣鄉村聯動才能切實保證鄉村體制改革的成果;另一方面縣政體制構成了一種組織場域,對鄉村形成一種“同構化”壓力,如果不對縣政進行相應的改革,鄉鎮體制安排和農村基層組織設計無論如何美好,都會因爲這個“同構化”的壓力而變樣走形,使之退回改革的“原點”。

縣政轉型的着力點是建設服務型政府,重塑“以縣爲主”的農村治理體制。因此,縣政轉型應圍繞着如何加強農村公共服務建設、提升公共服務績效進行改革,並通過提供公共服務的方式進行農村治理,“服務”取代過去的“汲取”而成爲政府與農民羣衆之間的一條重要聯繫紐帶。

首先,縣政的服務轉型,必須改變問責體制。變對上的單向問責爲對上和對下的雙向問責。這除了要加強縣級人大常委會的建設,提高縣級人大權能以外,還要實行縣級領導人的民主選舉,可先從競爭性選舉開始,擴大民意基礎。

第二,縣政服務轉型,必須改進工作考覈辦法。要重新建立以公共服務爲核心的工作考覈評價體系,考覈重點從注重形式和過程轉向注重成果和績效,從注重經濟發展(特別是gdp和財政收入的增長)轉向公共服務和農村治理,尤其要突出對“爲農服務”績效的考覈。

第三,縣政服務轉型,必須改善公共服務方式。過去即便有所公共服務,也主要是由政府及其部門直接提供的,這種提供方式一般是通過建立相應的機構、由政府財政供養其工作人員來行使服務職能,以往的實踐證明,這種服務方式最終往往異化爲“只養人不服務”或者“收費養人”的結果,導致“食之者衆、生之者寡”的局面。

在最近一輪鄉鎮改革中,湖北等地撤銷了這些“養人”機構,實行“以錢養事”的公共服務方式,不但精簡了機構、減輕了財政供養負擔,而且還切實提升了公共服務的績效,爲農民羣衆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務。這種“以錢養事”(改爲“以財養事”似乎更妥)的公共服務新機制值得推廣。通過“以錢養事”的改革,變政府直接提供公共服務爲市場化運作、政府購買,從而建立政府、市場和社會多元合作的公共服務模式。爲此,要積極“推進政事分開,支持社會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積極培育和大力扶持各種非贏利性、社會公益性非政府組織的發育和成長;“在履行好政府職能的同時,要把不應該由政府承擔的經濟和社會事務交給市場、中介組織和村民自治組織”。並最終一個以“村落社區爲基礎,鄉鎮政府居間協調,縣級政府爲主導”的,覆蓋整個農村的新型公共服務體系。

湖北推行農村公益服務“以錢養事”改革的正面效應是顯而易見的,存在的問題也是可以逐步完善的。從正面效應看,有三個提高,即財政投入、服務能力和農民滿意度三提高。從開始,湖北把農村公益性服務列爲省財政專項支出,從農村人平5元起步,三年增加到人平15元,6年累積投入24億元,支持農村公益事業發展,加強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建設,爲農業生產提供技術推廣、防疫免疫等服務。目前,全省良種普及率達到95%,農業機械化率達到54%。今年繼續安排6億元予以支持,力爭新建農民專業合作社1000個,特色產業訂單率超過50%。抓住國家農機補貼增多的機遇,重點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穩步發展油菜、茶葉、畜禽、水產機械化。在血吸蟲疫區實施“以機代牛”工程,建設一批無耕牛村。從負面反映看,主要是農村公益性服務機構人員老化,捧不到“鐵飯碗”,就招不到青年學生,難以補充新生力量。筆者認爲,解決這個問題,要在政策配套上下功夫,一是對農村公益性服務機構要覈定財政供養編制,實行定崗不定人體制;二是對獲得上崗資格的人員視同事業單位職工管理,可以評職稱、可以在新老體制間調動工作,解決技術人員的後顧之憂。

第四,縣政服務轉型,必須優化權力結構。一是縣級領導體制要總結一些地區試行的“黨代會常任制”成功經驗,構建“一個核心、三個黨組”的新型權力結構。這個核心即是縣委,三個黨組即是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黨組。在這一結構中,縣委居於核心地位,“總攬全局、協調各方”。二是精簡和整合縣級職能部門機構,再造一個“效能、統

一、廉潔”的公共行政體系。

第五,縣政服務轉型,必須改革省縣體制。在廢除“市管縣”體制、實行“市縣分治”的同時,省縣之間要進行適當分權,把縣政建設爲一級地方自治政府。

等到縣政完成服務轉型,構建了較爲健全的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和有效的公共服務機制,具備較強的農村公共服務能力,以及農村村落社區也具備比較完善的自治能力的時候,可以視其情況撤銷鄉鎮一級政府,從而最終建成以縣政爲地方自治基礎的省、縣(市)兩級地方政府架構。

【第7篇】關於建立健全治理建設領域商業賄賂長效機制的調研報告

今年是“xx”規劃和城鎮面貌“三年上水平”的開局之年,改革發展、社會穩定的任務十分繁重,質量建設領域商業賄賂工作也面臨着新的形式和任務。《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以及《關於實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規定》的實施,爲推進建設領域廉政建設的制度化和規範化提出新的要求。我們在近年來重點項目進行調研的基礎上,通過總結加強工程廉政建設的做法和經驗,分析建設領域易發生不正當交易的重點環節、重點崗位、主要手段和表現形式,提出進一步有效防治商業賄賂的對策措施。

一、建立工程廉政保障體系的實踐與探索

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城建工作,始終把城市建設放在保障經濟社會發展、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礎地位。“xx”期間,城市化率由23%提高到38%,城市道路總里程69公里,給排水管道137公里,是我縣城市建設投入最多、發展最快的時期。在加快城市建設的同時,我局高度重視黨風廉政建設,努力構建工程廉政保障體系,有效地預防工程建設領域腐敗現象發生。我們採取的主要措施有:

1、建立健全建設管理制度。針對工程建設領域可能滋生腐敗的源頭問題,健全完善有關管理制度,加大行業廉政監管力度。在規範行政審批方面,制定了與《行政許可法》相配套的制度,並按照政府關於成立行政服務中心要求建立住建局審批窗口,一口受理,全程服務。在規範建築市場方面,先後出臺了《x縣加強建設工程管理規定》等多項制度,強化對工程建設各個環節的管理監督。在加強資金管理方面,制定了《關於使用專項資金的若干規定》,嚴格執行部門預算專項資金項目管理辦法等各項法規,以制度規範行爲。在健全招投標制度方面,出臺了《x縣建設工程施工招投標程序》《x縣工程報建制度》《x縣施工圖審查》等一系列規範性制度,並做到部門規章制度與法律法規和上級部門各項規定相互結合,相互印證,相互協調,增強招投標監管力度,消除工作中的薄弱環節,營造了依法行政、務實高效的氛圍,有效地規範了資金使用和工程質量管理。

2、加大對建築市場監管力度。採取有效措施,整頓和規範箭鏃市場,推進市場主體誠信體系建設。一是建立建築市場違規行爲通報制度。近幾年,先後對違反強制性條文、工程質量達不到設計要求、招投標活動中不規範行爲等多家工程承建單位在全通報,並給予相應處罰。二是建立不良行爲記錄公示制度。我廳根據檢察機關發現的涉及水利領域的行賄行爲記錄,在浙江水利網站上進行公示,並作出限制水利建設市場準入處理。三是建立安全生產許可證備案制度。要求參加工程招投標必須持有安全生產許可證,否則取消投標資格,從源頭上防範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四是建立企業誠信檔案。完善市場主體誠信檔案制度,通過規範管理和加強監督雙管齊下,建築市場違法違規行爲明顯減少,工程質量明顯提高。

3、建立工程廉政監督機制。一是落實工程廉政建設責任制。通過與項目建設單位簽訂黨風廉政責任書、廉潔從政承諾書等多種形式,明確建設單位廉政責任。對施工和監理單位,在簽訂建設合同的同時,簽訂廉政合同,一併納入驗收範圍。二是建立職務犯罪預防機制。與當地檢察機關、監察機關共同配合,不定期開展相關活動,通過制度的建立和機制的完善,着力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工程建設中的腐敗。三是建立廉政監督員制度。聘請人大、政協、檢察、審計機關和新聞單位的有關人員作爲廉政監督員,接受社會監督。

二、當前工程建設領域發生不正當交易行爲的重點環節、表現形式及原因剖析

我縣城建事業發展較快,各類建築、市政建設項目數量不斷攀升,但是,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政策措施、體制機制還不盡完善,工作中還存在着薄弱環節。通過調研分析,我們認爲,建設領域易產生商業賄賂的主要環節有:工程的立項審批、招標投標、發包分包、設備材料採購、設計變更、工程監理質監、工程資金撥付等環節。主要表現形式爲:在工程建設前期,規劃、勘測、設計大多沒有通過公開招投標選擇承擔單位,爲企業謀取不正當利益留下方便之門;在工程施工過程中,有的施工企業向建設單位或設計單位行賄,通過變更設計、增加工程量騙取工程款;在工程監理、質量監督過程中,一些施工單位通過向有關主管人員行賄,謀取不正當利益等等。這些行爲違背了公平競爭的基本原則,破壞了建設市場秩序,影響了工程建設質量,制約了水利健康發展。分析建設領域產生不正當交易行爲的原因,歸納起來主要有:

【第8篇】環境綜合治理調研報告

在環境治理戰略的指導下,在“送下游一江清水”的實踐中,在當前各地城市河流“有河皆濁,有水皆污”的大背景下,xx河也遭受到污染,俗話說:水是城市的眼睛和靈魂。確實.一座城市有了水,才充滿生機和靈性,缺少水,便顯得單調和乏味,所以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是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詣社會的重要舉措,是優化發展環境、改善人居環境的惠民工程,關係羣衆的安全和健康,關係本地城市形象和競爭力。

然而,xx之美,尚有“美中不足”。不足因爲水濁,水濁是因最近各種污染,致使xx河水質大不如前,與真正的綠水常流還有不小差距。本次調查災相關部門的帶領下,深入源頭,深入實地,多方檢查,尋求良方,同時在各相關部門的積極聯動下,意圖全面分析水濁,真正“還美與前”、“還水與民”。

一、xx河水環境現狀

xx河流經貴陽市xx區黨武鄉、石板鎮、xx鄉和xx鎮等鄉鎮。在xx水庫以上河段,由於人口、工業均很少分佈,水質良好,屬於清潔水平。在xx水庫下游,由於人口主要集聚在河段兩岸和周邊地區,因此這一段主要表現爲生活污水造成的典型的有機(生活)污染,表現爲do(溶解氧)、總磷和大腸菌羣均不達標。結果造成下游的貴陽市中曹水廠的飲用水水源受到一定的污染,水質屬於輕度污染。

爲保護xx河,近年來,各級政府先後多次投資,共計1200多萬元,建設了貴州省首家生活污水處理廠,使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2%。爲此,xx污水處理工程被建設部和國家環保總局評爲全國優秀項目,xx區的“十大成就”之一。該工程採用土地處理系統工藝,處理的主要工藝爲通過截流將污水通過集中沉砂池,機械輸入9.5公里的灌渠中進入不同的沉澱池,分別進行厭氧和氧化,經過水產養殖利用,最後作爲農灌水排入農作土地。經過處理後的污水,其水質達到日本農灌水水質標準。

二、xx河環境治理對策

(一)治理目標。以“河安、水清、景美、人歡”爲xx河環境治理總目標。河安就是xx河防洪設施要全面達到五十年一遇標準,確保防洪安全;水清就是要達到xx河溪水清澈、水質良好;景美就是要進一步抓好xx河沿岸景觀工程建設,做好綠化、亮化、硬化、美化等文章;人歡就是要創造人水和諧環境,使xx市民傍水而歡、親水而樂。

(二)治理思路。xx河環境綜合治理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系統工程,必須通過工程與非工程措施結合,治標與治本方略兼顧,各相關部門和鄉鎮聯合行動,採取綜合措施,落實長效機制,計劃通過3年努力使文溪水環境有明顯改善,通過5年整治基本達到治理目標。

【第9篇】治理商業賄賂工作的調研報告

商業賄賂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是商品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其負面影響主要表現爲:商業賄賂行爲從根本上扭曲了公平競爭的本質,使價值規律和競爭規律無法發揮正常作用,阻礙了市場機制的運行,從而破壞了市場交易秩序;商業賄賂行爲使國家的稅利大量流失;爲假冒僞劣產品大開方便之門,損害了廣大消費者和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影響了社會資源的合理分配和技術,生產的進步;是孳生貪污、受賄等經濟犯罪的溫牀,腐蝕了幹部隊伍,影響了安定團結,已經成爲了經濟領域中犯罪現象的一個突出問題。因此,筆者在此,對近年來章貢區治理商業賄賂的經驗和做法,商業賄賂出現的新問題及其長期存在原因,以及治理商業賄賂問題的幾點對策,談析我個人的看法。

一、章貢區治理商業賄賂的做法與經驗

近年來,商業賄賂在一些行業和領域蔓延,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毒化政風、行風和社會風氣,滋生腐敗行爲和經濟犯罪,已成爲經濟社會生活中的一大公害,章貢區把開展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作爲反腐倡廉的重點,並採取切實有力措施,堅決加以治理。筆者在此,就該區治理商業賄賂工作的經驗做法和所取得的成效,在此作簡要闡述:

(一)、政府採購實行審批和採購分離制

近年來,爲預防、減少或避免在採購活動過程中各單位(部門)收受回扣等賄賂行爲的發生。章貢區實行審批和採購分離制度,並強化監管,推進政府採購工作。實行政府採購事項的審批和物品採購相分離,區採購辦負責採購事項的審批和採購的監管工作;區採購中心負責組織招投標,進行物品採購。同時建立健全相關工作制度,打造公開、公平、公正的採購環境。出臺了《章貢區採購中心公文辦理制度》和《章貢區政府採購中心職能及崗位職責》,建立健全專家檔案庫,制定評標紀律和評標規則,嚴格實行評標迴避制度,規範採購行爲,增強採購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建立採購追蹤服務制度,及時與供應商、用戶協調,確保產品質優價廉,售後服務跟蹤到位;建立用戶投訴制度,按“正確對待,妥善處理,圓滿答覆”的方式,認真處理每件投訴,規範供應商行爲,保護採購單位和其它供應商的合法權益。僅xx年,全年共採購物品263批次,金額達701萬元,節約資金90萬元,節約率達11%。

(二)、成立會計覈算中心和規範預算單位銀行賬戶管理

爲加強源頭預防腐敗,遏制部門不正之風,促進治理商業賄賂工作,該區成立了財會覈算中心,推行了部門預算和集中核算制度。對區各行政事業單位,實現了預算和核算工作的統一管理和監督。

同時,該區採取了三項措施,進一步規範了預算單位銀行賬戶的管理工作。一是建立預算單位開設銀行賬戶財政審批制度。出臺了《預算單位銀行賬戶管理暫行辦法》,對區級預算單位開設、變更銀行賬戶作出明確的規定。二是清理規範預算單位銀行賬戶。凡獨立覈算的區級預算單位只能在銀行開設一個基本存款賬戶,對有專項資金、基建項目的預算單位,批准後方可開設;統一規範鎮(街辦)的賬戶,按照“零戶統管”的要求,統一設置民政專戶、工資專戶、政府機關經費專戶、村級資金專戶等財政資金專戶。三是建立預算單位銀行賬戶檔案。對區級預算單位銀行賬戶實行動態的臺帳管理。至今,已撤消不符合規定開設的預算單位銀行賬戶共56個。

(三)重點建設工程實行招投標和全程監督制

爲改革、整頓和規範建設市場,防止和減少商業賄賂現象的出現,要求所有的建設項目,都要進行招投標。在招投標工作中,要求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嚴禁層層轉包和違法分包,要求層層落實領導責任制,綜合應用經濟、法律、行政和輿論監督等手段把好監督關。同時嚴格審查監理單位的資質,以便其承擔起把好質量關的責任。對不符合規範和規定程序確定監理單位的項目,停止撥款;對不負責任,違反監理規定,甚至弄虛作假的監理機構,一經發現,取消其監理資格。對工程事故責任者和有關領導人必須嚴肅查處,直至追究法律責任。近年來,特別加強了對重點建設項目的監督,實行了全過程監督管理制度,以保證工程質量關和防止商業賄賂問題。

(四)、加強領導幹部的監管力度

在某種程度上來,政府的公權力主要是通過領導幹部的實施來體現,領導幹部往往是某些人進行商業賄賂的重要對象或參與者。在治理商業賄賂工作中,加強領導幹部的監管很有必要,因此,該區積極採取措施,大力加強領導幹部的監督管理工作力度。

1、大力推行領導幹部述職述廉制度

爲強化對黨政領導幹部的監督約束,督促各級領導幹部抓好職責範圍內的反商業賄賂工作。章貢區xx年開始在重點部門試行領導幹部述職述廉制度。領導幹部述職述廉的內容爲:述職主要是就履行職責範圍內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所採取的措施、取得的效果、存在的問題、如何整改等四個方面進行報告。述廉主要是就以權謀私建私房和多佔住房、違反規定收受和贈送“紅包”、長期借用和拖欠公款、違反規定干預和插手建設工程及房地產開發經營活動、在選拔使用幹部等工作中搞不正之風和個人跑官要官、用公款大吃大喝和以各種名義公款旅遊、參與賭博和生活作風不檢點等八個方面進行報告。要求黨政領導幹部述職述廉要實事求是,尤其是個人廉潔自律的八個方面要逐項對照,不能以大話、套話迴避問題。

xx年又出臺了《關於科級黨員幹部述職述廉的暫行規定》,在全科級領導幹部中全面啓動述職述廉活動,並深化了述職述廉效果。爲深化述職述廉效果,區紀委、區委組織部派員參加述職述廉大會,檢查指導述職述廉工作。在述職述廉後,組織與會人員進行民主測評,並當場公佈民主測評結果。領導幹部述職述廉報告和民主測評結果將進入廉政檔案,作爲領導幹部評優評先、業績評定、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據。僅xx年,參加述職廉的領導幹部人數600多人次,通過述職述廉發現處理不稱的領導幹部有5名。

2、選拔任用科級領導幹部,實行“三推一考”制

爲確保幹部選拔任用工作科學化、民主化、制度化,章貢區在科級領導幹部的日常選拔任用中採取“三推一考”方式。“三推”即:一是區分管領導推薦;二是單位黨政主要領導推薦;三是單位幹部職工民主推薦。“一考”即區委根據民主推薦、民主測評和“三推”情況進行綜合分析,並對考覈指標所應達到的標準進行硬性量化,超過標準的才能確定爲考察對象,派出考察組進行考察。

“三推一考”方式的實施,明確了推薦幹部的主渠道,幹部推薦工作更加公開、民主,有利於防止“跑官要官”現象;制定了確定考察對象的具體標準,按規操作,有利於避免選拔任用幹部的主觀性和隨意性;充分發揮了區分管領導、單位黨政主要領導、單位幹部職工對幹部熟悉瞭解的優勢,有利於較全面地瞭解幹部,並把工作責任與人事建議權緊密結合,提高選人用人的準確性。

3、新任領導幹部,實行談話制和廉潔責任狀制

爲防止領導幹部“帶病”上崗,同時增強領導幹部的廉潔自律建設的自覺性,從xx開始,該區對新任的副科級以上領導幹部,實行廉潔談話制和廉潔責任狀制。對新任副科級以上領導幹部,在任前考察期間,由區委組織部等有關部門的領導組成考察組,由考察組人員找有關的羣衆和本人進行面對面地談話,通過談話,主要了解該同志道德品質、工作能力和廉潔性等方面的情況,以防新任的領導幹部“帶病”上崗。通過考察合格後,該同志還要簽訂廉潔責任狀,保證本人自己在今後領導崗位上的廉潔性,簽訂的廉潔責任狀將存入本人的人事檔案。這不但加強了領導幹部廉潔自律建設,而且也增強了領導幹部反商業賄賂的防預能力和抵抗能力。xx年,新任的16名副科級以上領導幹部全部簽訂了廉潔責任狀。

二、商業賄賂出現的新特點及長期存在的原因

(一)、商業賄賂的新特點

從調研中發現,當前商業賄賂問題在一些地區和部門表現比較突出,商業賄賂的手段和花樣不斷翻新,呈顯出新的問題和特點。其主要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

1、現象普遍化。商業賄賂現象在一些行業漸趨普遍化,甚至被認爲是“行業慣例”和“潛規則”。從行業看,以商貿流通行業最多,其中尤以商貿交易頻繁的大商場、藥品業最爲突出,作爲商業賄賂的藥品回扣,每年都給國家帶來相當大的損失;其次是金融行業、建築行業。從分佈的範圍看,以民營公司、企業爲最多;發生在國有、集體公司的次之;再次是外資公司和企業。從主體上看,主要是公司、企業部門經理以上人員最多,其次是經營、銷售業務人員。

2、目的明確化。經營者給予對方單位(個人)財物或者其他利益,目的是希望在經營活動中排斥正當競爭,獲取交易機會,從而將自己的產品或服務銷售出去,或者以更優惠的條件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

3、手段多樣化。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查處力度的加大,商業賄賂的花樣不斷翻新,手段越來越隱蔽。經營者通常以財物或者其他手段賄賂對方單位或者個人。如經營者假借促銷費、宣傳費、科研費、勞務費、諮詢費、佣金等名義,或者以報銷各種費用等方式,給付對方單位或者個人以現金或實物;有的爲對方單位中的有關人員提供國內外各種名義的旅遊、考察,甚至性賄賂等等。

4、查處難度化。經營者在賬外暗中給予對方單位或者個人回扣,對方單位或者個人在賬外暗中收受回扣,是商業賄賂中一種比較常見的行爲。所謂賬外暗中,是指未在依法設立的反映其生產經營活動或者行政事業經費收支的財務賬上按照財務會計制度規定明確如實記載,包括不記入財務賬目或者做假賬等。由於商業賄賂名目繁多,無賬可查或賬目虛假,具有極大的隱蔽性,給查處工作帶來很大困難。

(二)、商業賄賂長期存在的原因

經調研,當今章貢區的商業賄賂現象還普遍地存在,究其原因,其原因主要表現以下幾個方面:

1、企業與其他經濟組織的財產權在經濟體制改革中逐漸得到確立。企業與其他經濟組織獨立覈算,自負盈虧,自主經營,初步形成了市場競爭的格局,由於每個經濟主體有着自己的獨立經濟利益,在競爭中不良經營者就會運用其他不正當競爭手段的同時實施商業賄賂爭取交易機會和交易條件。

2、市場體系還處在發育不成熟階段。新舊體制轉軌的時期,由於管理經驗不足,行政干預經濟的現象依然存在,原料和輔助材料短缺的條件下,以各種手段獲得行政的支持、獲得項目、獲得特許、獲得物資成爲必要和可能。商業賄賂是商品經濟發展中市場不成熟,物資不夠豐富等條件下滋生的一種醜惡社會現象。

3、多種經濟成分並存,大量鄉鎮企業、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他們沒有較固定的供銷渠道,在原料供不應求的條件下,他們爲獲得物資供應就有可能行使商業賄賂行爲;他們沒有穩定的銷售對象,爲推銷商品,他們會買通採購人員,爭取交易機會。另外,私營企業,鄉鎮企業的賬目管理制度不嚴,也爲商業賄賂開了方便之門。

4、當今的商業規則形態受脫胎於熟人社會商業習慣和計劃經濟時代商業規則殘餘的影響。熟人社會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商業交易行爲的全過程過度依賴人情因素,而不是出於對公共契約的信賴與遵守,而隨着社會交往的日益複雜,昔日基於地緣、親緣上的人情關係又不得不借助行賄等手段來維持,也就是說,在脫胎於熟人社會的商業規則中,商業賄賂是市場生存必不可少的法寶。計劃經濟時代的政府權力還掌握着多餘的資源配置權,許多可以由市場來配置的資源,仍然須看權力的眼色行事,如此一來,通過向權力者行賄獲取市場收益,就成了某些企業心照不宣的生財之道,這種商業賄賂的本質仍是以人情關係替代公共契約。

三、治理商業賄賂問題的對策

針對該區商業賄賂出現的新點及其長期存在的原因,爲治理商業賄賂工作進一步取得實效,筆者在此,對治理商業賄賂問題,從以下幾個方面談點的治理對策。

(一)依法治理商業賄賂行爲

xx強調:治理商業賄賂根本要靠法制,依法治理要貫徹全過程。因此,我們治理商業賄賂行爲必須依法而治。主要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

1、先釐清相關法律,以更有效地遏制商業賄賂現象。

對於商業賄賂,我國並不缺法律。早在1993年,禁止商業賄賂的法律條款就寫進了《反不正當競爭法》;1996年,國家工商總局又頒佈《關於禁止商業賄賂行爲的暫行規定》;在《刑法》中則規定,行賄罪可處xx年以上有期徒刑或無期徒刑。

但縱觀這些法律法規,都未對商業賄賂行爲作出專門界定。“商業賄賂”這一概念的模糊,就容易導致企業把“回扣”與正常折扣混爲一談,同時也成爲有關部門執法的障礙。

同時,按照目前的法律法規,對於商業賄賂,檢察院、公安局、法院、工商局、稅務局、紀委和審計等部門都有調查取證乃至立案查處的權力,都是執法的主體。正是這種多頭管理模式的存在,使得對於商業賄賂的監督成了“左手監督右手”或是自我監督,法律也就很容易成爲擺設,造成對商業賄賂監督的力度不夠。這問題都有待我們進一步進行釐清。否則,有法難行,那就更談不依法而治的問題。

2、出臺一部《反商業賄賂法》,爲治理商業賄賂提供更有力的法律保障。

爲更有力地打擊商業賄賂行爲,對商業賄賂的界定、執法主體的明確和統一,是迫在眉睫的問題,有待政府出臺一部新法。否則,今後的治理商業賄賂“風暴”只會成爲一場“海市蜃樓”。筆者認爲,可考慮出臺《反商業賄賂法》和相關司法解釋,對這些問題加以明確。

(二)、努力構建公平合理的市場競爭秩序

對於打擊商業賄賂而言,絕非一部《反不正當競爭法》或《反商業賄賂法》可以解決的問題。通過依法治理,僅可以消滅打擊公開的違法行爲,這恐怕也難以取得很大的成效。筆者認爲:因商業賄賂是市場經濟的產物,所以要從本質上消除商業賄賂的現象,還得努力構建公平合理的市場競爭秩序,特別是規制壟斷地位企業。有了公平合理的市場競爭秩序,一切商業行爲纔可能在公開、公正、公平、合理、統一的市場規則下進行。這是治理商業賄賂的釜底抽薪之舉。

(三)、加大依法查處商業賄賂案件力度

要發揮懲處職能,貫徹從嚴執紀的方針。對接受商業賄賂的國家公務員給予行政紀律處分或者財產處罰,不姑息任何商業賄賂行爲,避免懲處時“過輕而縱奸”;要關注“實權人物”。當前在醫療、金融、建築、教育等諸多行業中的一些“實權人物”,具有幾個顯著特點:一是“實權人物”官位並不一定很大,但其所在的崗位卻很重要,掌握了住審批權、決定權。二是“實權人物”往往負責大額公共資金的投向和兌現,具有較大的財權。三是“實權人物”所從事的工作通常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外人難以染指。他們常常是商業賄賂的重點對象,因此,要加強各執法執紀機關的相互配合。在查處商業賄賂違法案件中,行政執法相關部門之間、行政執法部門與刑事司法部門之間應當加強協調配合和溝通聯繫,建立信息通報、線索移送、案件協查機制,明確案件移送的標準及責任,形成治理商業賄賂違法犯罪行爲的合力。

紀檢監察、檢察、公安等部門要認真排查案件線索,突出查辦涉案金額巨大、情節嚴重、性質惡劣、羣衆反映強烈的大案要案,對違反法律、給予和收受財物或其他利益的,要依法嚴懲違法犯罪分子。

(四)、治理商業賄賂工作應做到“三個結合”

1、把治理工作與推進廉政文化建設結合起來。要廣泛宣傳黨和國家關於治理商業賄賂的各項政策以及相關法律法規,提高全社會對商業賄賂行爲危害性的認識,扭轉錯誤觀念,形成反對商業賄賂的良好社會氛圍。加強對國家工作人員、中介機構、事業單位和企業人員法律、紀律和職業道德等方面的教育,積極運用典型案例開展法制宣傳和警示教育,增強其自覺抵制商業賄賂的意識,築牢思想道德防線。支持和引導新聞媒體對商業賄賂行爲進行輿論監督。

2、把治理工作與健全企業自律機制結合起來。企業要加強對經營管理和財務等重點人員的管理,加強對生產經營、採購銷售等重點環節的監督檢查,發現問題要及時糾正。要加強企業內控機制和文化建設,樹立以守法誠信、優質服務爲核心的經營理念,制定從業人員行爲準則和職業規範,推行反商業賄賂承諾制。要堅持依法經營,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要帶頭自覺遵守相關法律法規,遵循市場競爭規則,自覺抵制商業賄賂。在商品(服務)購銷、工程承(發)包等活動中,要堅決執行招投標等制度。

3、把治理工作與深化體制改革結合起來。要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規範行政行爲;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健全金融調控體系,完善金融監管體制和協調機制;要深化財政稅收體制、投資體制、價格管理體制和涉外經濟體制改革。當前,特別要注重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加強對醫療機構的監管;推進藥品生產流通體制改革,整頓藥品生產經營秩序;推進工程建設市場管理改革,開展建設項目設計、施工總承包和代建制的試點;推進行業協會、商會管理體制改革,推動行業組織通過制定行規、行約以及行業標準對企業等會員行爲進行約束。

【第10篇】畜禽養殖場污染治理情況調研報告

畜禽養殖場污染治理情況調研報告

規模化畜禽養殖業和區域畜牧業的迅速發展,特別是生豬飼養量的不斷增加,大量廢棄物給周圍環境帶來了較大的壓力,導致農村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不同程度制約了當地畜牧業持續穩定發展。近幾年,各地爲實現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採取了許多有效措施,在控制畜禽養殖對環境的污染方面取得較好效果,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爲促進我省畜禽養殖場污染治理奠定了良好基礎。

一、採取有效措施,實行綜合治理

1.切實採取有效措施,加大治理力度。各地爲控制畜禽養殖對環境的污染,採取各種措施。如杭州市根據城市發展的需要,20xx年6月,市政府批轉了市農辦、市農業局和環保局聯合提出的《杭州市畜禽養殖業污染綜合整治工作方案》,方案要求全市三年內全面完成畜禽養殖業污染綜合整治工作。重點對現有養殖場污染進行綜合整治,削減敏感區域的飼養總量,推行清潔生產和生態化養殖。嘉興市政府20xx年11月下發了《嘉興市農業農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實施方案》,要求各地切實做好農業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對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提出明確目標與任務,要求到20xx年底,存欄生豬100頭以上的60%養殖戶,生豬糞尿採用無害化方式處理,其它散養戶要以外送或聯建治污設施的方式,使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0%;到20xx年底,所有存欄100頭以上的養殖戶必須全部採用無害化處理方式,其它散養戶的生豬糞尿無害化處理率要達到100%,並落實了行政、法律、技術及資金貼補等有效措施。通過各方協同努力,畜禽糞便污染管理已進入有序狀態,對減少農村面源污染,改善投資環境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2、增加投入,開展綜合治理。近幾年,各級爲治理畜禽養殖污染,省、市、縣各級多方籌集,增加投入進行污染綜合治理。如秀城區由部、省及市、區共同投資122.2萬元,已建成沼氣池6只,厭氧發酵池1100立方米,年可處理養殖污水6.4餘萬噸,年供沼氣10.8萬立方;嘉善縣在姚莊鎮星輪村進行養殖污染治理試點的基礎上,完成了全縣9個養豬萬頭村的整治,有效地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海寧市採取“3個1”扶持政策,即每建一隻沼氣池,市財政補助1000元,鄉鎮財政補助1000元,飼養戶自己承擔1000元),在規模養殖場中全面推廣沼氣池無害化處理豬糞尿技術,經過近兩年努力,使85%的規模養豬場實現糞尿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平湖市結合當地實際,採用三格式無動力厭氧發酵技術,到目前爲止,已基本完成了對存欄生豬200頭以上規模場的糞尿污染治理。杭州市在禁養區範圍內已關閉苗豬市場2個,養豬場8個,養牛場6個,削減生豬108024頭,佔總量的40.8%,削減奶牛2191頭,佔總量的41.5%;限養區內已關停7個規模養豬場,其中已搬遷2個場,削減生豬13790頭,佔總量的48%;非禁養區內已有10個規模場實施污染治理,實現了達標排放,佔總量的43.2%。

3.建立畜牧小區,實行生態養殖。多年來,在各政府重視和相關部門的支持下,我省畜禽規模養殖發展迅速,已形成了以規模養殖爲主體的畜牧生產新格局中。隨着畜禽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由於部分養殖場畜禽糞尿處理不當,對環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爲此,省農業廳多次研究如何解決畜牧養殖污染問題,提出了建設畜牧生態小區,以解決農村因畜禽養殖可能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20xx年在省財政的大力支持下,開始進行畜牧業小區建設試點工作,20xx-20xx年在試點的基礎上安排1300多萬元,建立了30個畜牧生態小區。實踐證明,畜牧小區建設實現統一規劃,集中飼養、統一污染處理等方法,不同程度地解決了農村因畜禽養殖可能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

4、研究和推廣養殖場污染防治綜合配套技術。近幾年,不少生產科研單位對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技術進行了不少研究,已取得了不實用技術,在防治環境污染上產了積極作用。去年,爲加快配套技術研究,省農業廳和省科技廳安排200萬元,聯合對畜禽養殖場及畜牧小區污染綜合治理工程技術進行了聯合招標,目前項目已組織10多個單位進行聯合攻關。其綜合配套技術研究從五方面進行,一是從畜禽營養學等角度,研究提高飼料的環保型飼料,減少糞尿的排放量。二是從利用的角度研究畜禽糞尿的綜合利用方法如加工成有機肥,使糞資源化,三是研究生物和化學的技術,對污水進行處理,使其達到農用標準或直接排放標準。四是研究畜禽養殖場清潔生產技術,通過對生產過程中主要產生污染的環節實行全程控制,達到控制和防治畜禽養殖可能對環境的污染。五是研究新型的環境保護型的畜禽舍。

二、控制畜禽規模養殖場污染的生態方式

我省畜禽養殖場的污染防治基本上以“方便、經濟、有效”爲原則,以綜合利用爲主,設施處理爲輔的方法,大致可以劃分爲七類:

1、“果(林、茶)園養豬”。豬糞尿分離後,豬糞進行經發酵生產有機肥,豬尿等污水 經沉澱用作附近果(林、茶)園肥料。此類模式佔規模豬場的20.3%,主要分佈在中、大規模豬場。優點是養殖業和種植業均實現增產增效,缺點是土地配套量大,部分場污水處理不充分。

2、“豬—沼—果”。豬糞污水經沼氣池發酵產生沼氣,沼液用於果樹、蔬菜、農作物。此類模式佔規模豬場18.5%,以家庭養豬場應用爲主。優點是實現了資源兩次利用。

3、“豬—溼地—魚塘”。豬糞尿乾溼分離,幹糞堆積發酵後外賣,污水經厭氧發酵後進入氧化塘、人工溼地,最後流入魚塘、蝦池。此類模式佔調查數的14.6%,但大部分豬場污水未經過人工溼地處理,直接進入魚塘、蝦池。優點是佔地較少,投資省,缺點是幹糞依賴外售,污水使用不當會影響魚蝦生產。

4、“豬—蚯蚓—甲魚”。豬糞尿進行乾溼分離,幹糞發酵後養殖,蚯蚓,蚯蚓喂甲魚,污水用於養魚。此類型的有5個場,佔調查數的0.8%。優點是生態養殖,投資省,缺點是勞動強度大。

5、“豬—生化池”。糞尿乾溼分離後,幹糞堆積發酵外售,污水經生化池逐級處理,或經過過濾膜過濾後外排。此類型有8個場,佔調查數的1.2%。此類模式佔地少,但運行費高。

6、“果園養雞,稻田養鴨”。利用承包的果園、林地放養土雞,改善肉雞風味,提高肉雞售價,雞糞基本滿足果園有機肥需要;肉鴨及青年蛋鴨在早稻收割前野草長籽期、早稻割後、晚稻割後這三個時間段養殖,以稻田放牧爲主,啄食野草、穀粒等食物爲生,鴨糞直接還田。此類模式佔我省肉雞和鴨養殖量的40-60%。

7、“牛、羊—牧草”。糞尿進行乾溼分離,幹糞堆積發酵後還田種牧草,污水厭氧發酵後入田肥牧草。此類模式佔我省牛羊養殖量的80%以上。

三、畜禽規模養殖場污染控制對策

從立足生態建省,實現畜禽養殖污染減量化、生態化、資源化目標出發,畜禽規模養殖場污染控制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

1、合理規劃,統籌安排畜牧用地。畜牧產業區域佈局要按生態農業發展的要求,進行統一規劃,把畜牧場與農田、魚塘、園地一併規劃。養殖場(或小區)建設提倡與農田(水田、旱地)、茶(果、桑)園、養殖水面和山林統一佈局,實行農牧結合的生態經營模式,力爭糞尿全部就近消化。原則上按1畝(耕地、園地、水塘)5頭豬(1 頭牛、10只羊、60只禽)的標準配套規劃建設現代化畜牧場(畜牧小區),努力實現從傳統農業“資源-畜產品-廢物排放”的生產過程向“資源-畜產品-再資源化”生產過程轉變。

2、應用畜禽養殖清潔生產技術。清潔生產是將畜禽養殖污染預防戰略持續應用於畜牧生產全過程。首先採用科學合理的飼料配方,通過生物製劑、飼料顆粒化、飼料膨化或熱噴等技術處理,提高畜禽的飼料利用率,尤其是提高飼料中氮的利用率,並抑制、分解、轉化排泄物中的有毒有害成分。其次應用科學的房舍結構、生產工藝,實現固體和液體、糞與尿、雨水和污水三分離,降低污水產生量和降低污水氨、氮濃度。

3、加快生態畜牧養殖小區建設。各地實施表明,畜牧小區的建設對改善農村環境產生了良好的作用。各地要十分重視畜牧小區建設,建設一批配套土地和一定污水處理設施的畜禽養殖小區,以吸引中、小規模戶進場飼養,實現養殖場與村莊分離,改善農村環境。小區要選擇合適的生態養殖模式,採取農牧、林牧、漁牧、肥牧結合等方式,實行生態養殖,促進農村畜禽養殖場環境綜合治理。

4、加大宣傳、培訓等教育力度。爲把清潔生產的思想貫穿到畜牧業產業化過程中去,強化清潔生產的宣傳、培訓十分必要,這樣才能使全社會都認識到控制畜禽養殖污染的重要性,爲實施畜牧業清潔生產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同時,提高廣大飼養場(戶)生產經營者的科技水平,掌握畜牧業清潔生產技術、真正按照畜禽清潔生產的要求組織生產。

5、加大對畜禽養殖場污染的管理。爲加快畜禽養殖場污染治理,實現畜牧清潔生產,促進畜禽養殖業健康持續健康發展。要按《關於加強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的要求,進一步加強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嚴格實行建場的有關制度,促進環境治理工作上一臺階。

【第11篇】綜合治理工作要爲實現鐵路跨越式發展提供保證調研報告

爲適應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加快實現現代化的需要,最近,鐵道部提出了實現我國鐵路跨越式發展的總體目標。所謂跨越式發展,就是以較短的時間、較少的環節和較少的代價,實現與發達國家原來走過的發展歷程相同的目標。在發展過程中,跳過發達國家曾經經歷過而我們不必再重複的一些過程,形成後發優勢,最終趕上發達國家水平。學習領會鐵道部關於實現鐵路跨越式發展的精神,聯繫鐵路綜治工作實際,深有感觸,同時也引發了一些思考。我認爲,要進一步搞好鐵路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爲實現鐵路跨越式發展創造良好穩定的環境,必須在以下四個方面下功夫。

一、必須提高認識,進一步增強做好鐵路綜治工作的緊迫感。

鐵道部提出實現我國鐵路跨越式發展的總體目標需要各個方面提供保證,這對於加強綜治工作是一個極好的機遇。我們應從歷史和現實的角度,重新審視搞好鐵路綜治工作的重大意義。首先,搞好鐵路綜治工作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三個代表”要求的每一個方面,都同鐵路綜治工作密切相關。堅持服從服務於運輸生產這個中心,高度重視和紮實做好穩定工作,堅決打擊各類危害運輸生產的違法犯罪活動,維護良好的鐵路治安秩序,就是保擴和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加大“掃黃打非”的力度,加強站車文化市場的管理,激濁暢清,淨化環境,就是維護和促進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建立羣防羣治的綜治工作隊伍,形成路地聯手的防範格局,採取有效措施消除各種不安定因素和不安全隱患,就是維護和實現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其次,是體現社會“窗口”形象的需要。鐵路是社會治安的“窗口”,維護好鐵路治安不僅是“人民鐵路爲人民”宗旨的體現,而且事關國家的穩定和社會的發展。同時,鐵路實現跨越式發展也需要一個良好的治安環境。鐵路治安不穩定,不但“窗口”形象難以體現,其它各項工作也無法正常進行。第三,是保證鐵路長治久安的需要。鐵路多年來堅持治安秩序的整頓工作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由於種種原因,旅客列車爆炸搶劫犯罪、拆盜鐵路設備及羣體性衝擊鐵路攔截列車等鐵路治安問題還時有發生。這既有原來沒有解決的老問題,也有在新形勢下出現的新情況;既有社會治安的影響,也有鐵路自身管理的司題。因此,我們一定要充分認識搞好鐵路綜治工作的艱鉅性和長期性,進一步增強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主動適應新形勢的要求,不斷開創鐵路綜治工作的新局面。

二、突出重點,進一步把鐵路綜治工作落到實處鐵路線長、點多、範圍大,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層次多,幅射面廣,任務繁重,要使綜合治理工作卓有成效,必須堅持抓重點,以重點帶一般,整體推進綜治工作。

第一、要根據不同時期確立重點。鐵路治安與整個社會大環境有着密切的聯繫,不同時期和不同階段的工作要求也不盡相同,應經常分析研究鐵路治安形勢,什麼問題突出就解決什麼,哪裏問題嚴重就抓緊整治哪裏。如近年來開展的鐵路重點區段和旅客列車的治安秩序整頓,打擊以鐵路爲侵害目標的涉搶、涉暴、涉黑等惡性犯罪的專項鬥爭,防止羣體性衝擊鐵路攔截列車,打擊拐賣人口,查處“__功”宣傳品和查堵“__功”分子進京滋事等,都是緊密結合各時期形勢確立的鐵路綜治工作的重點,對維護鐵路穩定和社會穩定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第二、要根據不同系統選擇重點。鐵路車、機、工、電.輛、衛生、教育,部門齊全,性質不一,治安防範、整治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如在反盜竊專項鬥爭中,車務系統主要是以解決運輸物資和旅客財物被盜爲重點,工電系統主要以解決鐵路設施、通信線被盜割爲重點,基建系統着重解決施工材料被盜問題,工業系統則着重解決生產犀材料被盜問題。因此,按系統確立重點,纔能有的放矢,嚴加防範,堵住漏洞。第三、要根據不同區域排查重點。鐵路跨省、跨市、跨地區,涉及到單位之間、城鄉之間、路地之間的諸多問題。由於區域不同、生活水平相差、人文地理環境各異,帶來的治安問題也不盡相同。因此,開展好區域性的治安重點排查工作尤爲重要。有關部門應對管轄線路、要害部位、施工場所等涉及地區性的鐵路治安問題做到預測在先、重點防範、路地聯手、集中整治。近年來,不少鐵路地區建立了以車務部門爲“龍頭”的地區性治安防範組織,這對進一步排查區域內的治安防範重點,做好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是非常有利的,值得大力推廣。

三、選好載體,進一步開展好羣衆性的安全創建活動廣泛發動職工羣衆參與治安綜合治理,是綜治工作取得成效的關鍵所在。

職工羣衆參與治安綜合治理,必須有舞臺、有途徑、有載體,而結合工作實際和特點,組織開展基層安全創建活動,是當前職工羣衆參與治安綜合治理的一個重要載體,也是新形勢下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能否充滿生機和活力的關鍵所在。一是選準載體.要以職工關心不關心,站段需要不需要、社會歡迎不歡迎爲基本標準,圍繞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治安問題,結合鐵路行業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安全創建活動,使創建活動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二是用好載體。有了好的載體,如僅停留在一般號召,不深入具體,創建活動也就失去了意義。因此,在創建活動中,一方面要大力宣傳創建活動的目的意義,形成良好的創建氛圍;另一方面,要充分調動廣大職工羣衆參與基層安全創建活動的積極性,使職工羣衆在創建中自我規範,在參與中受到教育,在實踐中得到提高。三是豐富載體。要隨着形勢任務的變化,不斷深化基層創安的內涵,豐富創安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把創安活動和其它創建活動有機結合起來,使活動更具特色。如近年來開展的安全小區、平安鐵道線、平安列車、平安車站等安全創建活動,就是一些針對性強、成效明顯的載體,既體現了時代特色,又對解決社會所關注的鐵路治安問題起到了積極作用。四、明確職責,進一步強化鐵路綜治工作的有效機制搞好鐵路治安綜合治理,確保一方平安,是企業黨政的共同責任,是黨政工團各級組織的共同目標。綜合治理貴在綜合,難也在綜合。

爲此,各級黨政領導必須強化責任意識,明確本單位、本部門在整個鐵路治安綜合治理中所處的位置和作用,自覺地落實好綜合治理的各項任務。一要強化領導機制。黨組織在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中擔負着領導責任,黨政組織都應把治安綜合治理作爲自己工作的組成部分,納入兩個文明建設的總體規劃,做到與其它各項工作同佈置、同檢查、同考覈。黨政主要領導是鐵路治安綜合治理的第一責任者,應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切實負起“爲官一任,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責任。分管領導是治安綜合治理的主要責任者,應對管轄範圍內的治安突出問題,親自動手,調查研究,提出措施,指導工作。各單位治安綜合治理領導小組是單位治安綜合治理的領導機構,應注意分析研究治安形勢,對本單位一個時期的綜合治理工作提出方案和實施意見,並認真進行檢查,真正發揮作用。二要強化保證機制。黨政工團各級組織應根據鐵路治安綜合治理的任務,各負其責,密切配合,齊抓共管,形成合力。鐵路政法部門特別是公安機關是維護鐵路治安的骨幹力量,對新形勢下刑事犯罪和治安問題發生的原因及其規律應不斷研究,對嚴重危害鐵路治安的犯罪分子要堅決依法嚴厲打擊。

同時,要積極指導各單位的內部治安保衛工作,主動當好各級綜治組織的參謀和助手。教育、人勞,財務、運輸.安監、路風、信訪,武裝等部門是鐵路治安綜合治理的主要工作部門,應結合自身工作特點,發揮各自優勢,爲搞好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提供保證。三要強化教育機制。要把搞好綜治工作的立足點放在宣傳和提高職工法律道德素質上,積極發揮教育部門的作用,認真開展普法教育和各種形式的法制宣傳教育,進一步提高職工的法律意識,增強法治觀念。四要強化防範機制。要堅持“打防並舉,標本兼治、重在治本”的綜治工作方針,切實發動職工羣衆積極協助公安部門搞好治安聯防建設,健全羣防羣治機制,並通過人防、技防、設施防等措施消除不安全隱患。同時,要大力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積極疏導、調解企業內部的各類矛盾和糾紛,避免矛盾激化。五要強化獎懲機制。要層層建立治安包保責任制,定期進行考覈,對考覈不合格的單位要按規定實行一票否決,並給予經濟處罰。同時,對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績的要給予表彰獎勵。

【第12篇】花溪河環境綜合治理調研報告

花溪是貴陽有名的風景區。山水交融,田疇交錯,花溪的山與水都各具特色。花溪的山,小而玲瓏,秀麗而多姿。景區內有著名的“麟”、“鳳”、“龜”、“蛇”四山。因此花溪被賦予了更多秀色和靈氣。花溪更因水而興,因水而盛,因水而美。

“真山真水到處是,花溪佈局更天然;十里河灘明如鏡,幾步花圃幾農田。”當年陳毅副總理爲花溪題詠的瑰麗詩篇,已勾畫出花溪山水美的倩影。

在環境治理戰略的指導下,在“送下游一江清水”的實踐中,在當前各地城市河流“有河皆濁,有水皆污”的大背景下,花溪河也遭受到污染,俗話說:水是城市的眼睛和靈魂。確實.一座城市有了水,才充滿生機和靈性,缺少水,便顯得單調和乏味,所以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是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詣社會的重要舉措,是優化發展環境、改善人居環境的惠民工程,關係羣衆的安全和健康,關係本地城市形象和學競習爭網力。

然而,花溪之美,尚有“美中不足”。不足因爲水濁,水濁是因最近各種污染,致使花溪河水質大不如前,與真正的綠水常流還有不小差距。本次調查災相關部門的帶領下,深入源頭,深入實地,多方檢查,尋求良方,同時在各相關部門的積極聯動下,意圖全面分析水濁,真正“還美與前”、“還水與民”。

一、花溪河水環境現狀

花溪河流經貴陽市花溪區黨武鄉、石板鎮、花溪鄉和花溪鎮等鄉鎮。在花溪水庫以上河段,由於人口、工業均很少分佈,水質良好,屬於清潔水平。在花溪水庫下游,由於人口主要集聚在河段兩岸和周邊地區,因此這一段主要表現爲生活污水造成的典型的有機(生活)污染,表現爲do(溶解氧)、總磷和大腸菌羣均不達標。結果造成下游的貴陽市中曹水廠的飲用水水源受到一定的污染,水質屬於輕度污染。

二、花溪河環境治理對策

(一)治理目標。以“河安、水清、景美、人歡”爲花溪河環境治理總目標。河安就是花溪河防洪設施要全面達到五十年一遇標準,確保防洪安全;水清就是要達到花溪河溪水清澈、水質良好;景美就是要進一步抓好花溪河沿岸景觀工程建設,做好綠化、亮化、硬化、美化等文章;人歡就是要創造人水和諧環境,使花溪市民傍水而歡、親水而樂。

【第13篇】關於加強農村環境污染治理情況的調研報告

提供調研報告,爲您提供幫助!

隨着經濟的發展,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不斷增加,農村綜合開發規模和鄉鎮工業對資源的利用強度日益擴大,農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情況日趨嚴重,農村環境的總體狀況不容樂觀。多年來,環保工作的重點主要是城市和工業污染防治,而對農村和小城鎮建設和發展過程中的環境問題重視不夠。農村是整個社會的基礎,沒有農村優良的環境,便沒有整個區域的良好環境,創建環保模範城市就沒有根本保證。治理農村環境污染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而人們生存的環境是最爲基本的一項權益。黨中央以“讓人民羣衆喝上清潔的水,呼吸上新鮮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品,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這樣質樸的目標作爲彰顯“以人爲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充分體現了領導人對人民羣衆的的基本權益是非常關心、關注的,這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基本內容。

農工黨合肥市委積極履行參政黨職能,始終關注農村環境污染治理問題,在對我市農村環境污染情況調研的基礎上,於xx年元月向市政協提交了《加大治理農村環境污染力度,儘快改善農村環境面貌》提案,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市環保局和三縣四區政府積極迴應,給予了詳細答覆。爲了更深入更全面地瞭解我市農村環境污染和治理情況,爲市委市政府進一步抓好農村環境污染治理工作提供有參考價值的建議,xx年6月,農工黨市委常委會研究決定繼續將其作爲我會本年度的調研課題之一,專門成立了由有關專家、政協委員等組成的調研課題小組,儲昭平主委任課題組長親自抓,制定了詳細的調研提綱,開展了深入細緻的考察調研。調研期間,分別與市環保局、包河區政府、肥西縣人民政府、長豐縣人民政府及井崗鎮鄧店村舉行了五次座談會,聽取了各縣、區政府有關部門關於環境污染治理情況介紹,並就農村環保問題展開了積極的討論。調研小組還在有關部門的領導陪同下參觀了合肥市蜀園新村、包河區某規模化養豬場、大圩鄉生態農業基地、義城鎮塘西村、周坎村、長豐縣水湖鎮阮巷村無公害草莓生態種植區、義井鄉沼氣池建設、肥西縣白帝集團奶牛廠、華泰養殖廠、污水處理廠,現場聽取情況介紹。同時,調研課題組還不打招呼,分頭安排到井崗鎮的養橋村、張小郢,七裏塘鎮的躍進村,義城鎮的董城村等村鎮明察暗訪,大家不怕髒,不怕累,深入田間地頭,村戶農舍,瞭解實際情況,對典型的污染或治理情況拍攝了照片。通過爲期五個月的專題調研,對我市農村環境污染狀況有了比較全面深入的瞭解,寫出了調研材料的初稿。在與市環保局座談會上又深入交換了意見,市環保局對初稿提出了詳細的書面補充材料,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本篇調研報告。

一、農村環境污染情況現狀及原因分析

隨着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工業向農村的迅速轉移,化肥、農藥及地膜的頻繁使用,小城鎮和鄉村聚居點人口快速增加造成我市農村環境污染源點多面廣的現狀,已嚴重影響到了農村的可持續發展。主要表現在:

1.生活垃圾污染。突出表現在:

(一)農民的環境意識較差,農村生活環境“髒亂差”現象嚴重,“柴草亂堆、污水亂流、糞土亂丟、垃圾亂倒、雜物亂放、畜禽散養”等問題普遍存在,不僅影響鎮容村貌,還對大氣、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

(二)垃圾成分發生了很大變化:以前農村產生的生活垃圾是可以就地化解、循環使用的,現在農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使得塑料和電子等產品產生的難以降解的廢品佔比例越來越大。

(三)農村成爲城市垃圾的轉移地。由於農村天地廣闊、管理鬆散,往往成爲城市轉移生活、建築垃圾、有毒有害工業、醫療衛生垃圾的選擇地。

(四)村鎮佈局不合理,環衛基礎設施、垃圾收集房基本未配套,生活垃圾絕大部分未能實現無害化處理,造成某些鄉鎮特別是中遠郊農村產生的生活垃圾多在生活區、生產區、農田、河邊等處堆積。椐統計城市人口每人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量是0.8—1公斤,農村的人均生活垃圾量沒有具體的統計數字,比城市應該低一些,但是農村人口衆多,垃圾又得不到及時處理,日積月累垃圾量非常驚人。

2.水污染。目前,我國城市供水水質有20%不達標準,而農村供水的不達標率則是50%。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飲用水的污染主要來自無機亞硝酸鹽及農藥、腐植酸、藻毒素、氯化消毒副產物等四類有機物。許多研究表明,飲用含有病原體或有機物污染的飲用水對人體的健康危害巨大,往往會給人帶來血液性疾病,並與肝癌、胃癌、食道癌的發生存在相關關係。

我市地跨江淮分水嶺,人均佔有地表水資源和畝均佔有地表水資源均爲全省的一半左右,水資源相對短缺。目前,由於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我市農村人口飲用水和灌溉水在水質、水源保證率以及用水方便程度等方面存在較多問題,農民反映強烈。主要表現在: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嚴重滯後,目前各鄉鎮污水管網基本不配套,絕大多數無序排放。大量的農村人口仍飲用苦鹹水、受化肥農藥和細菌污染的污水;沿河、湖圩區灌溉水受到工業污染和生活污染;農村大量的手壓井遇到一般乾旱年份便無水可取,飲用水水源保證率不夠。

造成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工業、生活排放廢水及農業退水污染。農業退水污染是因化肥、農藥的大量使用所致。此外,集約化養殖業對水環境的污染問題也日益突現,畜禽糞尿直接排入,生活垃圾的隨意丟放,進一步加劇了水體污染。

據調查,包河區飲用苦鹹水及污染水人數爲33485人,根據包河區疾病防控中心對部分飲用水抽樣檢測結果表明:21項指標中有色、渾濁度、臭和味、總硬度、氯化物、溶解性總固體、硝酸鹽、耗氧量、細菌量等9項指標不合格,主要分佈在沿河湖圩區及城郊結合部。調研小組實地考察了義城鎮塘西村、周坎村,兩村均居住在巢湖大堤上,共有住戶1150戶,居住人口4494人,村民們住在巢湖邊,卻都只能望水興嘆,飲用水僅靠四隻自來水集中供水點,還不能完全解決飲用水問題。據調查,巢湖西半湖及其支流多數不能滿足相應水域功能區水質要求,水質污染使水生態系統的基本物質基礎受到損害,水生生物種羣結構和漁業資源退化。站在巢湖大堤上,放眼望去,深綠色的湖面上漂浮着層層藻類植物,一陣陣的惡臭撲面而來,其污染狀況令人觸目驚心。肥西縣域內主要河流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監測結果表明,縣內杭埠河、豐樂河的水質分別爲三類、四類,且污染程度有逐年加重的趨勢,煙墩河、派河上派城關段爲劣五類水質,有機物污染程度極爲嚴重。

3.工業企業污染。近年來,各鄉鎮尤其是工業園區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基於優先發展經濟的考慮或因把關不嚴等原因也引進了一些污染型企業,其中只有部分企業能做到達標排放,相當一部分企業是在或明或暗的排放污水、廢氣,工業生產排放的污染物總量日趨增多,造成農村環境質量下降,是不爭的事實。

4.農業面源污染。

農村面源污染種類主要有:

(1)畜禽糞便污染。近幾年,由於禽畜養殖業從分散的農戶養殖轉向集約化、工廠化養殖,禽畜糞便污染大幅度增加,成爲一個重要的污染源。截止xx年底我市大牲畜存欄量爲125790頭,小牲畜存欄量爲1122395頭,家禽是1953萬隻。據調查,喂一頭豬的污物排放量相當於10個人的污物排放量,養一頭牛的污物排放量相當於35個人的物污排放量,一隻雞、鴨的污物排放量相當於3個人的污物排放量。而幾乎很少有規模化養殖場能對污物進行較爲正規的和標準的處理。畜禽養殖業快速發展造成了農村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的現狀,已成爲畜牧生產中亟需解決的問題之一。肥西縣南崗鎮自來水水廠水源地王嘴水庫,因受安徽白帝集團產業化園、白帝乳業公司奶牛四廠等多家單位畜禽與生活廢水污染,水質惡化,南崗鎮人民強烈不滿。

(2)農藥、化肥、農膜的使用加劇環境污染。xx年,我市的化肥使用量爲164884噸,每畝地使用化肥150餘公斤;農藥使用量爲3577噸,一般來講,只有10%—20%的農藥附着在農作物上,而其他的部分則流失在土壤、水體和空氣中;農膜的使用量爲3571噸。不科學的施用農藥和化肥,不僅造成藥劑浪費、肥料損失,地力下降,有害生物天敵的數量和種類劇減,更對土壤和水源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

(3)收穫時節農作物秸杆焚燒造成的大氣污染。秸杆焚燒是一個新的農業生態環境問題,又是一個可以改變而還沒有改變的污染途徑。合肥地區每年要產生200多萬噸的秸杆,每年一到收後種前,爲了抓時搶種,農民往往就在田間地頭、路旁採取放火焚燒秸稈的方法,一火點燃,漫天遍野,煙霧瀰漫,浮塵滾滾,不僅浪費了資源,破壞了土壤結構,同時污染了農村和市區的空氣和環境,還影響了公共交通安全。近年來,我市有關政府部門採取了強有力的措施,遏制了秸杆焚燒的範圍和數量,但還沒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4)其它影響環境因素

高頻度耕作種植,採取大水漫灌的不當的灌溉方式,導致土壤有機質減少,局部土壤條件惡化。我市約有10.8%土地受到水土流失危害,土壤有機質以每年2%的速度下降。另外,我市農業以糧棉油輪作種植爲主,產品輸出結構低化,資源利用率低,生物能在農村生活中的主導地位逐漸下降,導致資源退化和環境污染的日趨發展。

二、我市在於農村環境污染治理過程中已採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通過與市環保部門、各區、縣相關部門的深入座談與實地考察,我們瞭解到,市級環保部門、各縣、區政府的有關部門圍繞農村環境污染綜合理做了大量的工作,出臺了相關的政策,採取了一些切實有效的措施,爲農村生態環境的建設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1.建立和完善農村環保工作體系和機制,爲實現生態環境良性循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市環保部門與城建部門組織編制完成了雙墩鎮、下塘鎮、大楊鎮等8個全省重點小城鎮的環境規劃,明確了小城鎮階段性建設目標任務,爲小城鎮建設發展指明瞭方向。包河區政府爲加大對農村生態環境監測力度,制定了《葡萄優質無公害生產標準》、《番茄優質無公害生產標準》、《瓠子無公害生產標準》等十幾個瓜菜品種的無公害操作規程,出臺了《龍蝦池塘養殖技術操作規程》、《龍蝦稻田養殖技術操作規程》等一系列養殖技術規範,並進行大力推廣。肥西縣人民政府於1999年下發了《關於切實加強環境保護工作的決定》,規定了環境保護的目標和重點,嚴格環境管理,加大污染治理力度。長豐、肥東、縣政府、瑤海區、蜀山區、廬陽區政府也就環境污染治下問題出臺了相關政策和規定。

2.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初見成效

目前我市建成生態示範村70個,其中,省級生態村3個,市級生態村18個,縣級生態村49個。自然保護區已由原來的273。33平方公里上升爲目前的711。34平方公里,佔全市土地面積的9。49%。主要有:紫蓬山森林公園、浮搓山森林公園、四頂山和茶壺山森林公園。各項生態村建設、自然保護共建設發揮了試點和示範作用,有力地推動了農村環境保護工作。長豐縣不斷加大對農業設施投入力度,改進種植技術,建設無公害草莓、蔬菜示範區,已建成無公害草莓示範區3萬餘畝。包河區政府圍繞農村環境污染治理,加大投入,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啓動“生態家園富民工程”。全區建成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7700畝,全區規模養殖綜合養殖技術使用率達80%以上。xx年大圩鄉被評爲省級生態農業示範鄉,由此帶動了大圩休閒旅遊觀光農業的發展。近幾年來,大圩鄉已成功舉辦了三屆菜花節,二屆葡萄節,以及植樹節、垂釣比賽等活動,在全市及全省創出了農業旅遊品牌,大圩鄉休閒觀光農業不僅拉動了農民的收入,調動了農村調整種植結構積極性,也對傳統種植作物帶來的面源污染的減少產生積極作用,農業生態環境得到基本改善,促進了農業可持續發展。

3.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飲用水源保護工作步伐加快,工業污染初步控制

目前我市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南肥河綜合治理、十五里河綜合治理、巢湖清淤工程、董鋪水庫樊窪路井崗鎮域污水支管工程完成。望塘污水處理廠、王小郢污水處理廠二期、王小郢污水處理廠中水回用等重點工程建成並投入使用。飲用水保護工作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爲了保證飲用水質的穩定達標,市環保局採取了多項切實可效的措施,董鋪水庫水質穩定在二類水標準;大房郢水庫水質由去年初的五類提升到三類水標準,提前通過了國家環保總局組織的環保驗收。市環保部門通過實施“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羣衆健康環保專項行動”,實現鄉鎮工業污染總量措施,遏制了鄉鎮工業企業污染反彈。肥西縣環保部門也不斷加大對環境違法行爲的查處力度,通過開展專項行動,先後關閉了污染污染嚴重企業7家,完成期限治理60家,有力打擊了不法排污的環境違法行爲,基本實現工業廢水達標排放目標。同時,嚴格執行項目准入制度,將工業污染防治由末端轉變爲從源頭抓緊起。十五期間,環保審批率達99%,“三同時”執行率爲87%,注重對桃花工業園,紫蓬山風景區等重點區域環境監管,切實履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4.環境執法力度加大,小鄉鎮環境保護工作得到加強

每年合肥市郊的秸杆焚燒對合肥市的環境造成了極大的污染。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視和指導下,市環保部門積極開展禁燒區範圍內的禁燒執法工作。據統計,整個禁燒期間共出動執法人員1300多人,出動車輛250餘次,制止焚燒秸杆142起,查處違法行爲18起。各區縣政府也採取有效措施,投入大量人力,開展禁燒工作。通過積極宣傳,有效檢查督導,農作物秸杆焚燒現象得到了控制。

5、集約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一定進展,通過嚴把新建養殖場審批關,引導養殖業走集約化、規範化、資源化、污染減量化的可持續發展戰略,進一步推動了農村的環境污染治理工作。經調研我們瞭解到,長豐縣大力實行立體循環養殖,對大型養殖場要求企業達標排放,對小型養殖場通過建立沼氣池作爲田間肥料使用,實現了糞便—沼氣—肥料的循環使用,既節約了能源,解決了農戶用能問題,又對環境的治理起到了積極作用。我們調研小組到義井鄉農戶家參觀時,村民們都非常激動,熱情地向我們介紹沼氣池使用情況,爭先恐後地向我們表達建立沼氣池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實惠。

三、農村環境污染問題的治理重點和難點

經過市、各縣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多年努力,我市農村生態環境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生態環境惡化的勢頭有所遏制,但從總體看,農村環境問題比城鎮環境問題更復雜化和多樣化,主要表現在:

1.基層領導對農村環保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在調研中我們發現,不少農村的基層領導對加快發展農村經濟,解決農民溫飽問題比較重視,但往往是注重一時的經濟發展,缺乏可持續發展觀念,忽視環境保護,認爲農村的天地廣闊,有點污染沒關係。甚至少數縣級領導,也認爲發展起來了,環境污染自然就可以解決了,還存在先發展後治污的不正確觀點。

2.環境監管、保障體系不健全。與城市系統、嚴密的環境保護監督管理相比,農村環境保護監督管理嚴重滯後。環境監測、環境監理和環境規劃在農村難見身影,農村環境治理的範圍廣,牽涉部門多,需要社會各界的配合,而按現行的監管體系,農村幾乎成了環境保護的死角。職能部門各自爲陣,沒有全面形成銜接協調的執法管理網絡。同時環保部門管理人員不足,裝備器材落後,鄉鎮一級環保幾乎空白。農村沒有環保基礎設施,就是有些新建的中心村,由於受條件限制,也不可避免在存在污水橫流,垃圾亂堆,蚊蠅滿天飛的景象。

3.農民本身的環保意識差。目前農民的文化素質相對較低,認識不到環境污染深層次的危害性和資源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加之長期傳統的生活習慣短期難以更改,也缺乏遏制環境污染的主觀能動性。在我們深入農村調研時,指着門前、路邊的垃圾、到處亂扔的塑料袋,問村民:“你們就看着這樣髒,也不管嗎?”村民的答覆幾乎都是“我們農村就是這樣子的”。濫施濫用農藥化肥、濫捕濫殺野生動物,隨意丟棄生產生活廢棄物等行爲,農村生物多樣性被破壞,土壤、河流、湖泊和地下水被污染,再加上農村垃圾沒有進行專門處理,農村的生態環境不斷惡化。

四、開展農村環境整治和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一)開展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環境整治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我們必須看到,改革開放以來,我市經濟社會和城市建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農村環境卻沒有得到有效改善,局部環境質量越來越差。而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於城市化水平和城市規模,污染更加集中,由此導致了許多環境問題。xx屆五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將環境保護的要求滲透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充分體現了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堅定信心和決心,是一個綠色發展的規劃建議。因此,我們必須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開展農村環境整治的重要意義,把這項工作提到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積極主動地解決好人民羣衆反映強烈的環境問題,以維護好人民羣衆最休慼相關的環境利益。

(二)開展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環境整治是落實生態市建設具體行動。

國務院總理溫--11月2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加強環境保護工作中指出:我國環境形勢依然嚴峻,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過環境承載能力。隨着未來經濟總量增加,資源、能源消耗持續增長,環境保護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必須從國家長遠發展全局的高度,把環境保護擺在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堅持環境保護基本國策,在發展中解決環境問題。要把環境保護與經濟結構調整結合起來,依靠科技進步,發展循環經濟,倡導生態文明,強化環境法治,完善體制機制,推進環保事業的發展。會議提出了未來5年和15年環境保護的目標。到xx年重點地區和城市的環境質量得到改善,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基本遏制;到2022年環境質量和生態狀況明顯改善。近幾年來,我市環境污染格局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城市生活污染、農業農村面源污染日益上升,農業、生活污染的比例、總量還在擴大。因此,開展農村環境整治和加強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已到刻不容緩的地步,只有遏制住環境污染日趨嚴重的勢頭,逐步改善環境,才能爲發展工業騰出大量的環境容量,從而爲加快我市發展奠定良好的環境基礎。

五、幾項建議:

立足當前、着眼長遠,由政府牽頭、部門聯動,齊抓共管,以經濟建設爲中心,以我市千億元規劃大發展的契機,從生態破壞的根源入手,轉變資源粗放利用和傳統農業的發展模式。在恢復與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與合理利用全市自然資源的前提下,協調好經濟發展進程中生態與經濟的關係;以發展高新技術促進整體傳統產業升級,努力發展知識經濟和循環經濟,努力建設現代生態農業,推動生態城市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我會建議如下:

1.強化環境目標責任意識,建立和完善農村環保工作的體系和機制

(1)全面落實目標管理責任制,建立和完善促進科學發展觀落實的有關制度。要按照《國務院關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的要求,“建立科學評價發展與環境保護成果機制,完善經濟發展評價體系。將環境保護納入地方政府和領導幹部考覈的重要內容,定期公佈考覈結果,嚴格責任追究制。”調整和優化考覈指標體系和評價標準,將環保指標納入領導幹部政績考覈內容,按照科學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的要求來謀劃和領導發展工作,不僅重視經濟增長指標,而且要重視資源利用指標、生態環境改善指標和社會發展指標。堅持把經濟增長指標同資源、環境和社會發展指標有機地結合起來。力求經濟和環境雙贏。

(2)健全環境法規和標準體系。加強環境法制,加大處罰力度,有效解決“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問題。實行執法責任追究制,依法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爲;建立污染受害者法律援助機制;嚴格執行總量控制、排污許可證制度,強化限期治理和停產治理制度的效力,從根本上改變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管理不強的狀況。建立社會經濟發展決策生態環境影響評估制度,對各類開發建設規劃開展環境影響評價,按照生態功能區劃和區域總量控制的要求,完善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制建設,嚴格審批建設項目。克服人爲因素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干擾。

2.全面啓動生態農村的建設工程,加快生態農業發展。

我市各縣區農業生態建設工作取得了長足的成效,但從總體上看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是農業生態建設發展不平衡。二是生態技術支持體系不夠完善,三是隨着生態農業的整體推進,特別是無公害農產品示範基地建設項目的實施,對資金投入的需求增大。四是生態農業技術推廣力度不夠,服務水平和建設能力有等進一步提高。具體建議措施如下:

(1)是儘快出臺“合肥市農業生態保護條例”等相應的法規和政策。抓緊編制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規劃,合理劃分生態功能區,制定和實施生態環境保護戰略和策略,爲全面促進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提供法治和科學依據。

(2)把發展農業清潔生產技術作爲今後工作的重點領域。大力推進農村清潔能源利用和秸稈綜合利用,加大作物秸杆再利用技術的推廣力度,建立秸杆粉碎還田、秸杆氣化綜合利用、秸杆青貯氨化示範區,減少化肥的使用。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優化農業種植結構,建立循環經濟發展模式,降低資源消耗。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大力扶持生產並推廣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生物農藥和有機肥。科學規劃、合理佈局養殖業的發展,所有規模化畜禽養殖場都要建設污染治理設施,開展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示範工程建設,推廣養殖模式和養殖小區污染集中治理模式,努力減少農業面源污染。

(3)大力開展生態村、環境優美鄉鎮、生態經濟示範區的建設。加大農村環境整治力度,加強村鎮規劃、建設和管理,進一步加快集鎮建設和舊村莊改造、改水改廁進程和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減少分散居住給周邊環境帶來的生活污染。同時儘快將城郊結合部的市容、環保等納入城市管理範圍,在農村逐步推行鄉鎮、村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處理,切實改善、提高農村居民生產、生活環境。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重點做好縣級森林公園和風景名勝區的建設和保護工作。

3.我市水資源相對短缺,水質嚴重污染更加劇了我市水資源的不足,應該嚴格控制水體污染,加強對水資源的規劃管理和開展對廢水的處理及綜合利用:

(1)完善排水治污法規建設,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完善排水治污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加強污水處理費徵收、管理和使用的機制建設。建立水環境長效管理機制,啓動水環境監測管理信息庫的建設。通過完善水環境管理機制,啓動水環境監測、污水管網等管理信息庫的建設工作。

(2)因地制宜,統籌建立城鄉污水處理系統。完善市政污水管網和截污管,新建擴建污水處理場站。嚴格按照雨污分流制完善污水收集管網,依據相關規劃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優先建設沿河污水收集截流乾管和污水處理廠,再逐步完善雨、污分流制的市政管網。最大程度的實現配套管網與污水處理廠同步建成投入使用。清理整治飲用水源保護區,加強其建設的控制引導。加強流域內舊村污染源治理,改善水質;停止對生態系統的侵害,恢復自然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加強流域內用地生態功能區劃與管理。 繼續加大對工業廢水排放檢查促使工業企業實現排污穩定達標,通過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改造提升企業生產工藝,實行“三廢”資源化等積極途徑,最大限度削減排污量,嚴格控制重金屬和難降解有機物直接排入河流。

(3)加強水資源的規劃管理,建設節水型城市。 通過宣傳教育、政策引導等多種手段努力建設節水型城市,多渠道開展非常規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研究,逐步實現污水再生利用、雨洪利用等非常規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採取蓄水、保水、再生、回收等措施,擴大已處理中水的利用範圍,彌補供水不足。可根據廢水的性質、處理後的用途以及環境的自然淨化能力、經濟能力,採取多種處理設施,做到技術可行性和經濟合理性的統一使處理後的廢水儘可能地加以回收利用,以節約水資源。建立科學合理的用水排污價格體系,充分運用價格槓桿,開展用水、排污價格體系的研究,建立一套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用水、排污價格體系。

4.強化對農村工業企業的環境污染監管力度

一是加大環保執法力度,提高環境管理水平,對違反環保法律法規的行爲,依法嚴懲,同時對工業污染物實行總量控制,確保企業污廢達標排放。二是嚴格執行環境評價制度,加快工業的環境管理體系的認證。嚴把項目落戶關,杜絕不符合環保法律法規的項目投產,調整產業結構,做到科學規劃,合理佈局。三是針對工業園區企業集中的現狀,建立污水泵站,完善管網配套設施,從根本上解決可能對農村環境對造成破壞的工業污染。

5.加強論監督和宣傳,普及農村生態環保知識。

充分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加強環保知識宣傳,提高城鄉幹部羣衆生態觀念,形成全民參與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和良好氛圍。一是提高各級領導幹部對農村環境污染治理工作的認識,使其充分認識到保護環境,提高環境質量的必要性、緊迫性,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摒棄以犧牲環境,破壞資源爲代價的粗放型增長方式,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念,在發展農村經濟的同時,保護好生態環境,建設城市綠色生態屏障作爲農業發展的長期戰略,實現可持續發展。二是加強對農民羣衆的思想教育。積極開展生態環境警示教育系列活動,利用舉辦展覽,發放環保書籍和宣傳畫,表演文藝節目等多種形式,逐步在農村普及環境科學知識,促進農民更新觀念,不斷從自身做起,保護身邊環境。

6.建立和完善農業環境保護的投入機制。

一是充分發揮公共財政作用,始終堅持城鄉公平原則。財政每年要安排一定資金,用於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和建設。二是建立適應市場體制的生態環境保護多渠道投資機制,制定和完善生態環境補償政策。通過政府政策引導,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吸納社會資金用於農村環境保護,擴展農業環保資金的來源渠道,改變環保投資分配體制,逐步形成政府主導,多元投資,企業經營的市場運行機制,使農村環境保護真正走上法制化、市場化的道路。

【第14篇】農村“空心化”問題治理調研報告範例

農村“空心村”的存在,浪費了國家有限的土地資源,惡化了農民的生活環境,影響了農村經濟的發展等,爲此,特以近年來建設的新村聚居點空心化問題爲例進行專題調研,現報告如下。

一、縣農村空心化現狀及原因分析

近年來,縣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總體部署,大力推進幸福美麗新村建設並取得明顯成效。目前,全縣共建成農民新村聚居點30個,涉及農戶1328戶,其中:新建點16個714戶,改建點14個614戶。正在建設有的23個1227戶,其中新建點16個974戶,改建點7個253戶。建成鎮吊腳樓村、鎮立山村新村綜合體2個123戶。據調查,建成的新村聚居點中住房空置率在50%以上的聚居點3個,佔10%;空置率在30—50%的聚居點2個,佔6.6%;空置率在10—30%的聚居點2個,佔6.6%;沒有空置住房的聚居點23個,佔76.8%。造成其空心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舉家外出戶增多。

當前,農民主要靠外出務工獲得收入。隨着我國改革開放步伐的不斷加快,農民進城打工、經商或謀生的人數不斷攀升,導致農村人口密度逐年遞減,直接導致了“人去房空”現象的出現。全縣大多數村外出務工人員人數高達80%以上,其中舉家外出戶達30以上。縣2022年建成的鎮村聚居點共25戶85人,其中:村10戶38人,吊腳樓村15戶47人。該聚居點外出人口66人,其中季節性外出27人,佔總人口的31.8%,常年外出39人,佔總人口的45.9%,該聚居點新建農房常年無人居住9戶,佔總戶數的34.6%,季節性無人居住10戶,佔總戶數的40%。

二是城市化進程加快。

部分外出務工經商先富起來的村民爲改善居住條件,在城市站穩腳跟後,舉家遷往城鎮生活。國家大力推進“一主三化”發展,城鎮吸引力增加,各項就業、就醫、就學、文化等環境條件良好,加之中心集鎮建設步伐加快,大量村民紛紛遷到村外生活,“空心村”現象日趨加重。目前,縣鎮、鎮、鎮、鎮、鎮、鄉等6個鄉鎮都在進行場鎮開發,鄰近場鎮或有能力的農戶都在集鎮購房。如,鎮騎龍寨村農民新村聚居點共30農戶,就有7戶在城鎮購買房屋,佔總戶數的23.3%。

三是政策執行不到位。

部分羣衆對老宅一直戀戀不捨,總認爲老宅基地是祖上傳下來的,保存老宅就是留住了“根”。由於歷史原因,農村一戶多基、超標準佔地,佔用耕地建房,農房遷建後舊宅基地普遍閒置,致使農村長期以來“只見新房不見新村”、“建新房不拆舊房”,致使一戶一宅的宅基地政策沒能很好落實,許多村民建新房而未拆除舊房,佔新基不退老基,造成一戶多宅。所調查的縣鎮村、鎮騎寨村、吳家橋村三個新村聚居點,建了新房未拆除舊房將宅基地還耕的建房戶達到15戶,佔新建農房戶數的25.4%。

四是早期規劃不合理。

一些新村建設規劃比較簡單,對村莊功能分區佈局、基礎設施配套、羣衆生產生活習慣考慮不周,不適應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再加上執行規劃的法律約束力不強,村民建房存有很大的隨意性。如縣已建成的鎮村農民新村聚居點,村組織就沒考慮到農戶的耕作半徑,將150戶農戶集中到一起,造成農戶生產不方便。

二、縣治理農村空心化的主要措施

爲確保新村建設“建得起、住得下、不空置”,在新村建設中堅持“四個結合”,充分尊重農民意願,科學規劃佈局,強化產業支撐,突出鄉村特色,統籌推進全縣新村建設。

一是羣衆申建與政府指導相結合。

縣委、縣政府創新提出新村建設“申建制”,統一制定出臺新村建設獎補政策,發動羣衆自願申建,對30戶以上羣衆提出申建要求,經村組申請、鄉鎮審查、部門評審、縣級審批等流程審覈通過的,納入全縣新村建設計劃。在實施過程中,由建房戶成立業主建設管理委員會,自主選擇施工單位、負責材料採購、監督資金使用和建設質量,既賦予羣衆新村建設的監管權和話語權,又減輕了政府工作壓力,實現了政府意圖與羣衆意願的有機統一。目前,全縣在建的23個新村聚居點的1227戶農戶都是採用“申建制”建設的。

二是新村建設與產業發展相結合。

堅持產業促新村、新村帶產業,產村相融互動,積極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着力發展優質柑橘、綠色蔬菜、現代畜禽、道地中藥材和高效經濟林等特色優勢農業,以及鄉村生態旅遊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全縣新發展優質甜橙、油桃等優質水果3萬畝,綠色蔬菜3萬畝,薄殼核桃、九葉青花椒等高效經濟林2萬畝,道地中藥材1萬畝,建成工廠化生豬繁育基地18個,標準化生豬養殖小區88個,發展生豬適度規模養殖戶5516戶,發展特色家禽規模養殖戶254戶。初步形成了郪涪兩江流域優質蔬菜產業示範區、蓬樂路優質甜橙(檸檬)產業示範區、射大路優質乾果產業示範區、羅桂路優質生豬產業示範區等“四大”產業區和隆盛現代農業園區。

三是規劃引領與尊重民意相結合。

堅持“綠色、人文、智慧、集約”的規劃理念,統籌謀劃新村的產業佈局、生態保護及基礎設施,做到新村規劃、產業規劃、交通規劃、生態規劃、旅遊規劃等多規融合。同時,充分尊重羣衆喜好,多次召開羣衆代表大會,徵求羣衆對規劃的意見和建議,並根據民意調整規劃,着力打造具有“田園風光、鄉村情趣、農家特色、羣衆滿意”的新農村,水村幸福美麗新村規劃2022年獲得了國家住建部“美麗鄉村”稱號。

四是新村建設與新村開發相結合。

在新村建設中,縣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參與新村建設,建設農民新村安置房的同時,打造開發新村旅遊商貿等產業,着力培植新村產業,繁榮鄉村經濟。如在建設藥香小鎮新村綜合體中,通過公開招標吸引永逸集團投資5億元參與新村安置房建設、場鎮開發建設,着力打造集養生、養老、旅遊爲一體的“全國知名藥香小鎮”。

三、治理農村“空心化”問題的建議

治理農村“空心化”,是推進城鄉統籌和幸福美麗新村建設的重大舉措,是集約節約利用土地、破解建設用地難題的有效途徑。爲此,我們必須堅持在村民自願的前提下,強化政府引導、加大政策扶持、增加農民收入、構建長效管理機制上下功夫。

(一)科學規劃,完善基礎功能。科學規劃是治理農村“空心化”的關鍵。要結合城鄉一體化和農村城鎮化發展的歷史趨勢,精心設點,合理佈局。按照集約用地、少佔耕地的原則,在新村戶型設計、基礎設施建設及公共服務配套等方面確保長遠發展與農民的實際需要。建議將治理農村“空心化”與農村環境整治、幸福美麗新村建設、宅基地復墾、城鄉一體化建設及農民市民化等有機結合起來,引導農民向大中城市、中心集鎮與中心村集聚,同時統籌農村的水電、道路、通信、網絡、有線電視、生活污水排放等基礎設施建設,延伸城市公共服務,配套文體娛樂及商業設施,既村解決民生產生活上的後顧之憂,又優化農村的環境質量,提升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

【第15篇】淺析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經濟效益價值調研報告

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解決影響社會治安的突出問題,能夠有力地維護社會政治穩定,對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起到重要作用。實踐證明,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不僅爲社會穩定做出了巨大貢獻,更爲國家創造了巨大財富。筆者認爲,在新的形勢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會產生經濟效益,運用經濟學的成本、效益等來分析和研究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的經濟效益和經濟價值。

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節約損耗效益經濟效益主要反映在兩個方面,一是創造,二是節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雖然不能直接產生經濟效益,但就其所達到的預期減少和預防犯罪的目標來看,其爲國家節約損耗方面的經濟效益是極大的。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組數字。20__年全國公安機關共破獲各類刑事案件164.4萬起;20__年全國公安機關共破獲各類刑事案件191萬起;20__年全國公安機關共破獲各類刑事案件245.4萬起。從這一組數字雖然無法估計這些案件的發生給國家和社會造成的確切數字,但可以認爲是巨大的。換句話說,國民生產總值的一部分被各種犯罪吞噬掉了。犯罪分子得到了法律的嚴厲制裁,但他們給社會造成的損失已無法全部挽回。犯罪分子之所以斂財還是人身傷害,都是以獲取最大利益爲目的的。假如我們能預防某些犯罪,則國家和社會會減少損失,從中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發生在安徽省的“同濟大學研究生慘案”已告破,犯罪分子得到了法律的懲罰,但無法挽回一個將爲社會貢獻力量的研究生,國家、社會、家庭爲培養一個研究生所付出的成本也是很大的。這些人本來可以在未來的工作中創造價值、在某一領域做出貢獻,這些預期的價值原本是可以計入國民生產總值。犯罪案件的發生不僅使他們個人失去了生命,國家和社會也犧牲了部分的價值,象此類案件全國發生過不少起。以上分析實際上基於這樣一個判斷:假設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的發案爲零,國民生產總值會趨於增加;隨着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發案的增加,國民生產總值趨於減少。由此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能夠減少和預防治安案件的發生,從而使國民生產總值相對增加。

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比較成本效益經濟學中的比較成本概念是指國家之間、行業之間、廠商之間的成本比較。它所回答的是國家(行業或廠商)能夠以比任何其他國家(行業或廠商)提供更多的商品和勞務,並且集中使根本利益最大的那種商品和勞務,而且把那些在成本上雖也有利但相對利益極小的商品讓給其他國家(行業或廠商)來生產,即各自只生產比較成本相對有利的產品。把這一概念運用到社會治安領域來比較綜合治理成本與刑事案件發生之後的打擊成本比較,前者相對有利且帶來的效益極大。我們以發生在石家莊市的一起特大爆炸案爲例。案件發生後,爲了儘快破案,河北省出動警力6萬人次,車輛7000多臺次;各地公安機關全警參戰;電視、電臺等多種形式廣泛運用系統發佈信息。可以看出,社會用於案件偵查的成本是十分巨大的。每一個案件都要經過偵查、起訴、審判,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判有罪,還需送往監獄執行,可見成本是巨大的。打擊成本主要包括:政法部門工作人員的工資、政法機關的裝備、基本建設費用、審判案件以及關押改造過程中所支付的物質消耗等。刑事案件愈是上升,用於打擊犯罪的成本就越高。我們再來考察用於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成本。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成本的概念是指綜合治理必須的支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領導機構即成員單位由社會已有機構組成,只是將社會治安爲當地國民經濟發展規劃中、列入成員單位的工作範圍中,充分發揮其原有的職能,爲社會作貢獻。因此,單從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角度而言,這些機構並未給社會增加成本。社會治安各項措施的制訂也符合“以最小成本獲取最大效益”的經濟學原理,一系列規範性的文件出臺,便於細化和操作,但它的制定不需要太大的成本投入,而它所產生的效益也是很大的。從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預期目標看,各種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的減少,使偵查成本、審判成本、關押改造成本下降。這些節約的資源,或用來生產有價值的產品;或用增加警力、改善幹警待遇,提高政法部門打擊犯罪的戰鬥力,使社會處於正常運轉狀態,最終形成良好的社會秩序。以上比較得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成本小於國家爲打擊犯罪所支付的成本,反言之綜合治理的比較效益高於打擊犯罪的比較效益。

三、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資源利用效益對資源的有效和充分利用,是經濟學中的主要概念之一。從社會進步和發展的有關資料顯示,失業率增長直接導致犯罪率的增長,失業率增長 1,犯罪率將增長5。因此,從犯罪學來看,失業與犯罪是有着密切聯繫的,失業率高,社會問題包括刑事案件就會多,這是所有現代國家都面臨的難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恰是解此難題的好方法。隨着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快速發展,近年來企業下崗人員激增,大量農村富餘勞動力和進入社會需要就業的人員,這三方面的人員加起來是個龐大的數字。這一部分人如不能得到很好的就業,就等於這部分資源處於閒置狀態,這不僅造成了人力資源的浪費,而且是不穩定的因素。社會治安的實施,可以爲他們提供一部分就業崗位。這些人員中加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種基層組織,既維護社會治安,又減少相應的財政負擔,同時還將不穩定因素轉化爲維護社會穩定的力量。從經濟學角度來看,也是一種需求,相對閒置人力資源是基於這種需求而配置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有利於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最佳利用。

四、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社會綜合效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創造的安全利益是一種公共利益,每個人可以享受,但不能分割,是其他利益的依附,沒有安全作保障,其他利益都很難實現。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各項措施也是基於社會綜合效益制定的。中央綜治委《關於進一步加強解除勞教人員安置和幫教工作的意見》的實施使刑滿釋放、解除勞教人員重新犯罪率有所降低,有的得到了政府安置,有的自謀出路,有的走向市場,競爭就業;其中大部分人給社會還作出了貢獻。《關於進一步加強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的意見》的制定,目的是減少青少年犯罪。青少年可塑性較強,對他們進行早期法制教育,有利於培養他們的法制觀念,從而達到預期的目的。(意見)的社會效益是不言而喻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社會綜合效益還在於,人們由於犯罪減少或得到預防而獲得的安全,一種是物質財富,一種是非物質財富。安全是非物質的財富,是一個國家、社會財富的組成部分,從某種意思上講,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使國家、社會和個人的財富得到增值。

評價或判斷一項方針或政策是否有價值,要看其能否帶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並使效益最大化。綜合治理方針能夠以最小的成本給國家、社會、人民帶來最大的效益,所以,這個方針是保護人民生命和國家財產等方面發揮着極其重要的作用。打擊是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手段之一,打擊的作用是任何手段不能代替的,對嚴重危害的犯罪分子不予以依法嚴厲打擊,犯罪分子會更加猖狂、更加囂張。尤其是在社會治安形勢嚴峻時的“嚴打”手段。但打擊是犯罪發生後的法律手段,從某種意義上講帶有滯後性。要使社會治安問題得到根本解決,社會治安形勢得到根本扭轉,還是要在開展“嚴打”整治鬥爭的同時,全面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各項措施。唯如此,才能實現社會治安得到新的明顯進步的目標,國家纔會長治久安,經濟更加繁榮,社會更加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