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調研報告(通用多篇)

調研報告(通用多篇)

調研報告 篇一

近些年來,快速郵遞業務(以下簡稱“快遞”)作爲物流業的一個重要分支,憑藉其點到點、快速方便的獨特優勢,潮水般地進入尋常百姓的生活,給百姓打開消費方便之門,但同時也帶來了諸多問題。

一、快遞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快遞服務質量名不副實。一是無故拖延。每到年底或節假日網上商家讓利促銷,快遞業務量便驟然增加,出現訂單堆積,商品不能及時發送。二是難以檢測。隨着快遞服務範圍的擴大,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進入快遞範圍。然而,面對這些高科技產品,僅通過外觀一般無法判斷和辨認其在快遞過程中有沒有被摔受損的情況經歷以及是否還保持應有的正常功能。三是先簽字後驗貨。快遞公司一般通用的規則是先簽字後驗貨,有的甚至直接把郵件交由物業或門衛簽收,規避快遞郵件的損壞風險,而消費者先簽字再驗貨,即使發現物品有損毀,快遞員也可以將責任推給寄件方,消費者面臨的是舉證難、索賠難等維權難題。

快遞人員素質良莠不齊。很多快遞公司將一個區域劃包給一個自然人,快遞公司向其收取押金後,授權其在該區域使用公司商標從事快遞業務,並自備交通工具、自主招工經營、自負盈虧。區域承包準入門檻低,快遞公司發包時不審查承包人的資質、財產狀況、信譽度等,授權後也不對承包人進行管理、監督,個別員工素質差。承包人聘用快遞員後,不簽訂勞動合同,不繳納社會保險,不進行崗位培訓、安全教育等,有的僱用臨時摩的人員,工作隨意性大,安全意識薄弱,增加了潛在的信用危機,甚至會出現快遞公司內部員工“損貨、偷貨”事件。

快遞糾紛處置差強人意。因受外部因素影響,快件在運輸、傳遞過程中難免發生延誤、損毀甚至丟失。但個別快遞公司在收寄時,沒有向用戶做必要提示,發生問題時採取搪塞、拖延等手段逃避責任。還有部分快遞公司在保價快件丟失、損毀後,以用戶無法提供發票爲由拒絕承認。

快遞契約存在霸王條款。快遞公司爲了規避風險、推卸責任制定了一系列的霸王條款,一旦出現問題,消費者索賠較難。如快遞公司不履行保險、保價告知義務;貨物遺失或損壞只按郵資賠償。例如,某快遞公司《快件運單契約條款》第19條規定:“寄件人有義務按照約定時間償付所欠本公司的運費,不得以理賠尚未結束爲由拒付,亦不得擅自從所欠運費中直接扣除。”

二、幾點建議

針對快遞業存在的以上問題,我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強化企業內部規制。一是提高快遞人員的從業門檻,嚴把入門關。樹立以人爲本的'發展理念,通過考試招聘等形式吸納素質高能力強的職工,加強服務人員的思想教育及業務知識培訓。二是提高企業商業信譽,嚴把服務關。快遞企業應進一步完善自身的運營機制使客戶服務水平跟上消費者的需求,要加強對貨運產品全過程和各環節的跟蹤服務,建立完善的內部管理制度,充分重視客戶的需求,不斷提升企業形象。三是提高設備更新能力,嚴把過程關。現階段由於我國快遞服務的設備比較陳舊相對落後,這大大制約着快遞服務的運營速度,由於網絡加盟模式使得快遞企業管理比較鬆散,快遞服務質量得不到保障,同時資金、技術、人才、設備的缺乏也限制了客服水平的進一步提升,電子等科技產品的網購也對快遞企業的檢測能力給以考量,因此更新快遞服務的設備迫在眉睫。四是提高糾紛處置能力,嚴把售後關。首先,快遞服務公司應該對提供服務過程中不規範的行爲進行自查, 在整個快遞流程中,存貨、搬運、發送時做到嚴格對照檢查,避免送錯和誤送,避免貨物損壞。當快遞業務出現問題時,快遞公司要勇於承擔責任,認真分析原因,並積極履行賠償責任,完善服務糾紛的解決機制。其次,快遞企業針對消費者投訴較多的、明顯不合法不合理的內容,如限制賠償、免除自身責任加重對方責任等條款加以修改,提高自糾能力。

強化外部行政監管。一是嚴把主體准入關。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受理和審查從業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嚴格審查快遞執業人員資格以及經營場地情況,對早期未取得許可證的經營企業責令整改,拒不改正的予以吊銷。二是嚴把規範經營關。着力建立長效監管機制,強化快遞經營主體監管,堅決取締“黑快遞”,督促快遞經營者證照齊全並亮照經營;強化行政指導,針對快遞服務市場的現狀制定措施,引導企業增強誠信意識,規範經營行爲;強化格式合同使用,認真審查目前快遞服務市場中常見的格式合同,着力清理“霸王條款”、模糊條款,對快遞業契約條款實行備案制,定期對快遞業務合同條款進行點評,積極推廣使用快遞服務合同示範文本;強化消費維權快速反應能力,及時受理消費申投訴和舉報,強力推行快遞物品保價賠償制度,不斷提高快遞企業提升解決消費糾紛的能力。三是嚴把行業自律關。建議由郵政牽頭,成立快遞行業協會,加強行業內部管理,規範經營行爲,交流業務經驗,協調業務糾紛,共同維護快遞行業健康發展。四是嚴把監督懲戒關。目前快遞行業監管制度還不完善,現階段我國快遞業存在服務標準混亂、收費混亂。作爲快遞業的主管部門-郵政主管部門,一方面應加大對《郵政法》、《快遞業務經營許可管理辦法》、《快遞業服務標準》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監督其依法取得快遞服務經營資格,並守法經營,對非法經營者加大懲處取締力度,另一方面應着力規範行業標準,有效遏制標準亂收費亂的行爲;建立從業人員備案制,規範企業用工行爲,通過工資、保險、績效獎金等激勵手段,實現人員相對穩定,通過教育培訓、人文關懷等企業文化,實現人員素質提升;建立快遞業懲罰糾錯機制,必要時以交納從業保證金的形式爲消費者承諾並實行先行賠付,儘量減少遺漏、失誤或故意拆件等問題發生,保證服務安全性、快速性。

強化消費綜合教育。在選擇快遞服務時,最好選擇規模較大、網絡健全的快遞公司,接受服務前應認真核查公司經營是否合法,信譽是否良好,不能只考慮價格因素;在選擇快遞方式上,要根據貨物質量、大小、價格等決定是否需要保價,並根據物品實際價值簽訂“等額保價”合同,明確違約責任;在填寫快遞單據時,要儘量註明貨物的真實,認真閱讀貨單上的承諾、委託單背面的合同約定,如發現對消費者不公平的條款,應及時選擇其他快遞公司,避免自己的物品受損失後退賠困難。對於網絡購物、電視購物過程中附帶的快遞服務,要向賣家瞭解清楚是哪一家快遞公司負責貨物投遞,其服務標準和服務內容是什麼,尤其要注意“先驗貨再簽收”,避免“先簽收後驗貨”發現貨物缺少、破損難以維權。

強化快遞糾紛賠償執行力。《郵政法》第84條規定:郵政企業是指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及其提供郵政服務的全資企業,控股企業。《郵政法》第45條規定:郵政普遍服務業務範圍以外的郵件損失賠償,適用有關民事法律規定。而《合同法》是我國民事基本法之一,是民法通則的特別法,因此快遞企業與消費者實際是一種承運合同關係,應當適用《合同法》按照實際損失進行賠償。筆者建議相關部門釐清這種法律關係並予以明確,便於消費者遇到此類糾紛有明確的法律依據。

關於調研報告 篇二

23日我縣發生了一起因甲醇中毒導致4人死亡,19人住院治療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事故發生後,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於 月23日24時召開緊急會議,研究部署事件的調查處置工作,迅速成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指揮部,在全縣啓動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三級響應,採取果斷措施,通過控制源頭、控制嫌犯、控制市場等一系列措施,以及全縣XX多名縣、鄉、村幹部的不懈努力,按照“不漏一店、不漏一戶、不漏一壺、不漏一例”的要求,徹底清查追繳假酒,確保了社會穩定。

這起甲醇中毒事件雖然是犯罪嫌疑人王長兵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的刑事犯罪案件,但損失是十分慘重的,教訓也是極其深刻的。痛定思痛,如何加強我縣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杜絕此類事件的再次發生,這是值得我們反思的問題。爲此我們組織專班分赴各地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全縣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基本情況

截止年底,全縣共有食品生產企業244家,其中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的企業43家;食品經營戶1289個,其中餐飲店410家,農貿市場5個,超市5家;持有衛生許可證的企業1533家;通過農產品認證共188個(無公害基地認定29家、產品認證149種、有機食品認證4種、綠色食品認證6種)。

目前食品安全監管仍然實行“分段監管爲主,品種監管爲輔”的監管體制,其中農業、質監、工商、衛生等部門分別負責初級農產品的生產、食品生產加工環節、食品流通環節、餐飲業和食堂等食品消費環節的監管工作,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則負責綜合監督組織協調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㈠食品生產加工環節散、小、亂、差的狀況普遍存在,是影響市場食品安全的核心因素。我縣大部分食品加工企業都是小作坊,存在着無證、無照生產食品等問題,基礎設施落後,生產環境、衛生條件差,缺乏檢驗設施和能力,達不到基本的生產條件,其產品質量難以保證。譬如苞谷酒生產,我縣共有140家白酒加工企業,其中僅有2家獲證企業具有一定規模,其餘138家均爲家庭式作坊,季節性加工,全縣白酒加工企業有包裝的僅有3家,其它都無產品包裝,均屬散裝白酒,產品附加值低。

㈡食品流通、餐飲環節秩序不夠規範。一是對國家要求經營者建立的自律制度不理解,或者無能力建,工商部門發放的臺帳,要麼不按真實情況建,要麼乾脆不建,自律意識淡薄,目前全縣規範建立自律制度的僅佔20%。二是裸裝散裝食品質量監管有空檔,僅憑現有的監管手段無法辯別真僞,而裸裝、散裝食品大多集中在公衆集中消費的集貿市場,且傳統的民族的較多,如臘肉、米酒、各類粑粑等,着實令人擔憂。三是無照經營食品的行爲仍然時有發生,無照經營者往往無固定門面,流動性強,或者雖有門面但隱蔽性強,經常逃避出職能部門的監管。

㈢食品安全監管存在薄弱環節。從農田到餐桌的食物鏈是一個環環相扣、緊密聯繫的有機整體,在實際工作中很難對某些食品品種或生產經營行爲所屬環節進行明確界定。因此,實行分環節監管,容易產生部門之間職責界定不清、推諉扯皮等現象,浪費監管資源,影響監管水平進一步提高。種植養殖、生產加工、市場流通、餐飲消費等方面存在着諸多安全風險隱患;食品安全法規、標準、監管機制等方面存在着缺陷,少數不法分子見利忘義,製售假冒僞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違法行爲屢禁不止。此次的甲醇中毒事件,暴露出食品市場秩序混亂、存在監管缺失的問題。

三、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

食品安全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㈠我國仍處於食品安全的矛盾凸顯和風險高發期,食品安全風險和隱患防不勝防。近年來全國由於農藥、獸藥、魚藥污染造成的急性食物中毒事件有所上升,城鄉食品市場上出售摻雜摻假、過期變質、有毒有害食品坑害消費者的事例,屢禁不止,已成公害。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羣衆對食品安全日益增長的需求與監管能力和水平,與食品產業的技術、質量水平,與企業的誠信自律程度等方面還存在比較突出的矛盾,應對和防控食品安全風險將是一個長期、艱鉅而複雜的過程。

4、完善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通過政府監管、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抓好食品安全信用制度規範、管理服務系統與運行機制建設。充分利用政府信息平臺,收集、評價、公佈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信用信息,實現褒獎守信,懲戒失信。

5、加強食品藥品“三網”建設。聘請食品藥品安全監督協管員、信息員,構建社會監督網絡,解決食品藥品安全在農村“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的問題。

6、強化食品安全承諾制和教育培訓制度。食品加工小企業小作坊必須與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簽訂食品安全承諾書,讓企業公開承擔食品質量安全的第一責任。同時要加強教育培訓,通過對食品加工業主的教育培訓,逐步將法律法規、技術要求、產品信息、生產操作、安全管理、打假保優等相關政策和知識宣傳到企業,逐步引導企業樹立法律意識、責任意識、質量意識、安全意識,培養講道德、講質量、講誠信的經營氛圍。對流入市場的食品一旦出現質量問題或發生食品質量安全事故時,企業必須迅速實施食品召回制度,進行妥善處理。

7、加大投入,建立食品安全檢測中心。爲避免重複建設,減少資源浪費,建議將散落在衛生、質監、工商、農業等部門的檢測資源集中起來,在漁洋關建立食品檢測中心,此中心必須起點高,檢驗項目全,能力強,能覆蓋縣內包括白酒在內的所有食品和農產品以及農業投入品,還要能向鄂西延伸。這樣,既能爲食品安全監管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同時也可以極大地方便縣內及周邊的食品企業開展委託檢驗。

8、充分發揮食品安全協管員和信息員的作用,構築有效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今年爲加強食品安全監管,藥監、農業、質監、工商、衛生、經濟商務等部門共同聘請了食品安全協管員和信息員。這些協管員、信息員來自基層,具有政策熟悉、情況清楚等特點,我們必須依拓他們來加強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宣傳,協助加強監管,提供白酒加工小作坊安全信息。舉報白酒加工小作坊的質量違法行爲,從而避免出現監管盲區和漏洞。

㈤完善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體系。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建立食品安全事故應急指揮中心,負責應急日常管理,組織指揮本行政區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和救援工作。加強預防和處置突發事件的物資、技術和人力資源儲備體系建設,建立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應急處置專家庫,組織開展應急演習演練,暢通信息報告渠道,嚴格信息報告制度,確保在第一時間響應,並得到及時、快速、科學、有效的處置。

㈥開展食品安全宣傳教育,提高廣大消費者防範意識和生產經營者自律意識。大力開展《食品安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知識的宣傳,加強對從業人員以至每個公民的食品安全事故預防和救援知識的培訓教育,通過通俗易懂、生動活潑的形式,宣傳食品安全知識和救援常識,切實提高廣大羣衆的防範意識和自救能力,使其掌握常見食品安全事故的預防和自救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引導食品市場主體成立食品行業協會,經常開展培訓和自律教育,協助工商部門對食品市場主體進行信用分類,並參與對特殊食品市場主體准入聽證活動。

專題調研報告 篇三

根據省委、省政府領導的指示要求和局黨組的工作安排,月6日—9日,我們在、兩地開展“問診於企,問計於民”專題調研活動,對25家企業進行了實地走訪和座談交流,重點針對工商登記、企業開辦程序及時間、證照銜接和年報公示等方面的工作開展調研瞭解。調研過程中,企業充分肯定了我省商事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效,對工商部門降低准入門檻,推出的一系列便利改革措施都給予了高度的肯定。但在調研中,有些企業也提出了後置審批依然繁雜、部分地區工商部門登記時間長、審批要求不統一等問題。

一、企業辦理後置審批手續依然繁雜

調研中,企業普遍反映“先照後證”、“前置改後置”後,辦理工商營業執照確實比以前便利很多,但是辦完營業執照後在辦理相關改爲後置的證明文件時,手續依然複雜。倍加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反映,他們作爲上市公司,開辦企業的環節尤其多,需要經過環評環節,約20多天,除此之外,還要跑發改委、消防等部門,審批程序多,時間長。方廣食品有限公司反映,他們公司2015年成立,在工商註冊時非常方便,拿到營業執照只用了1個星期左右的時間,但是後續審批經過環評、食品流通許可證、食品生產許可證等手續,尤其是生產許可證還需要省質監局派人檢查後才能審覈通過,需要10—15個工作日才完成。奇冠藥店有限公司反映,公司辦理食品流通許可證一般要20個工作日,而最長的一次整整用了3個月,辦理保健品的流通許可證需要40個工作日。

二、開辦企業環節依然較多

目前,我省雖然已經實行“多證合一”“一證一碼”,但是企業普遍反映,環節依然很多。據瞭解,目前企業在工商登記完成後,到開業營運還需要到稅務、銀行、人社等部門辦理相關手續。工商登記後,要到稅務部門備案,恆力集團有限公司反映,稅務部門辦理手續比較多,首次到稅務部門辦理納稅事宜還需要法定代表人和財務負責人到場進行實名認證,完成所有稅務部門的手續到領取發票,至少需要跑2—3次,需要2—3個工作日。博西華電器有限公司反映,企業要想正常運營,需要到社保部門辦理兩個證,一個是勞動保障證用於人才招聘,一個是社保證用於人員社保費繳納和管理。多肯新材料有限公司反映,因爲銀行開戶需要人行審批,所以在銀行開戶需要1個星期的時間,如果需要辦理U盾,另外還要2—3天。

三、名稱預覈准通過率低,部分地區登記時間長

企業反映,雖然通過名稱自助查詢系統,給企業選擇名稱帶來了便利,但是名稱預覈准一次通過比較難。太倉市科技創業園有限公司反映,由於自助查詢的判斷標準與工商部門複審的標準不一,導致企業在名稱覈准的過程中,經常要跑幾次窗口,才能把名稱核好。在部分地區則依然存在登記時間長的問題,蘇寧雲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反映,在南京市各區市場監管局辦理設立登記,區局收到名稱申請後,需要5個工作日才能領取名稱覈准通知書,企業拿了名稱覈准通知書,通過網上登記系統申報,需要7個工作日才能答覆網上預審的結果,預審通過後,企業再提交相關材料進行設立登記,還需要10個工作日,至此,辦理一個企業的設立登記需要22個工作日,這還不包括因材料不全等原因中間退回和進行修改的時間。

四、部門信息共享不暢,企業需要重複報送相同材料

目前實行的“多證合一”確實給企業帶來很多便利之處,但是有的部門做的比較好,比如海關,蘇美達集團有限公司反映,以前海關需要備案的電子口岸,目前通過信息共享,已經取消了,相關信息通過統一的社會信用代碼就可以直接帶入。但是也有一些部門信息共享不夠,導致企業仍然需要重複提交相同的材料。蘇寧雲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反映,有些稅務部門無法查詢到企業統一的社會信用代碼等企業登記信息,依然需要企業填寫並提交與企業登記設立已經提交過的重複信息。南京國際租賃有限公司反映,他們需要1月1次地向統計部門,1季度1次地向商務部門報送相關數據,數據基本一致或近似。

五、各地登記標準和要求不一致

由於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登記窗口人員素質水平不同,導致申請人在工商部門辦理企業時會遭遇不同的審批要求。會盟企業服務集團有限公司反映,作爲一家在全省各地辦理企業註冊登記服務的企業,感覺蘇南、蘇北、蘇中三地的登記窗口人員在服務意識、辦事效率等方面有明顯的不同,非常不均衡,同時,有的地方要求股東到場簽字,有的不需要股東到場簽字,各地要求不同,也會給企業在創業投資過程中帶來困擾。太湖金谷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反映,該公司是在當地運營“金融小鎮”的項目,雖然“資金投資管理”企業不屬於前置許可項目,但是目前辦理此類企業需要由當地金融辦出具相關證明,然後到工商部門辦理,由於公司制企業可以在區市場監管局登記,只要出具區金融辦的證明即可辦理,而合夥制企業則需要在市工商局登記,需要市金融辦出具的證明,手續多,且繁瑣。

六、窗口登記人員執行政策水平有待提高

華拓金服數碼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反映,該公司主要是承接金融機構信息處理的服務外包業務,其申請的經營範圍爲:“接受金融機構委託從事信息處理的外包服務業務”。此業務不需要領取金融許可證,但經營範圍中使用了“金融”兩個字,因此工商部門不予覈准,使公司有近十次的投標機會喪失,影響了公司業務。

針對企業反映的各類問題,調研組已責成有關處室逐項排查,屬於個案問題,一對一的幫助解決;屬於共性問題,積極採取相關措施,從制度上、工作上入手,認真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