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高一物理期末總結多篇

高一物理期末總結多篇

【第1篇】高一物理老師期末工作總結

高一物理老師期末工作總結範文

高一物理老師期末工作總結

緊張忙碌的高一上學期結束了。回首半年來的物理教學工作,可以說有欣慰,更有許多無奈。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學習的基礎,但高一物理難學,這是人們的共識,高一物理難,難在梯度大,難在學生能力與高中物理教學要求的差距大,同時由於我校的具體校情、甘南學生的具體學情(語文、數學基礎薄弱,尤其數學),爲物理教學的工作也怎加了不少挑戰。

本學期我擔任高一(9)(10)(11)的3個班級物理老師,在教學工作中,有些知識總感覺在進行課堂設計時不是很順手,有些內容在講解時感覺不是很好。如何教學高一物理,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回顧一下這學期的教學,我把我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做好了高中物理和國中物理的銜接教學工作。

國中物理教學是以觀察、實驗爲基礎,使學生了解力學、熱學、聲學、光學、電學和原子物理學的初步知識以及實際應用,學生在學習中易於接受,成績也不錯;高中物理教學則是採用觀察實驗、抽象思維和數學方法相結合,對物理現象進行模型抽象和數學化描述,要求通過抽象概括、想象假說、邏輯推理來揭示物理現象的本質和變化規律,學生接受難度大。有幸的是以前接觸過國中物理教材,基本瞭解國中物理教學方法和教材結構,知道國中學生學過哪些知識,掌握到什麼水平以及獲取這些知識的途徑,在此基礎上根據高中物理教材和學生狀況分析、研究高一教學難點,設置合理的教學層次、實施適當的教學方法,降低“臺階”,保護學生物理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樹立起學好物理的信心。

二、在教學中講清講透物理概念和規律,使學生掌握完整的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物理思維能力 。

講授物理規律要使學生掌握物理規律的表達形式,明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義和單位,規律的適用條件及注意事項。瞭解概念、規律之間的區別與聯繫,如:運動學中速度的變化量和變化率,力與速度、加速度的關係通過聯繫、對比是使學生儘量真正掌握知識培養能力是物理教學的落腳點,能力是在獲得和運用知識的過程中逐步培養起來的。

三、平時重視物理思想的建立與物理方法的訓練。

中學物理教學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確定研究對象,對研究對象進行簡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範圍內研究物理模型,分析總結得出規律,討論規律的適用範圍及注意事項。例如:平行四邊形法則、牛頓第一定律、理想氣體的狀態方程的建立都是如此。建立物理模型是培養抽象思維能力、建立形象思維的重要途徑。要通過對物理概念和規律建立過程的講解,使學生領會這種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通過規律的應用培養學生建立和應用物理模型的能力,實現知識的遷移。

四、教學中要堅持循序漸進,螺旋式上升的原則

正如高中物理教學大綱所指出教學中“應注意循序漸進,知識要逐步擴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高一教學應以國中知識爲教學的“生長點”逐步擴展和加深;教材的呈現要難易適當,要根據學生知識的逐漸積累和能力的不斷提高,讓教學內容在不同階段重複出現,逐漸擴大範圍加深深度。例如,“受力分析”是學生進入高一後,物理學習中遇到的第一個難點。在國中,爲了適應國中學生思維特點(主要是形象思維),使學生易於接受,是從日常生活實例引出力的概念,從力的'作用效果進行物體受力分析的,不涉及力的產生原因。根據學生的認知基礎,高一在講過三種基本力的性質後,講授受力分析方法時,只講隔離法和根據力的產生條件分析簡單問題中單個物體所受力;在講完牛頓第二定律後,作爲牛頓第二定律的應用,再講根據物體運動狀態和牛頓第二定律分析單個物體所受力;在講連接體問題時,介紹以整體爲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的思路。這樣從較低的層次開始,經過3次重複、逐步提高,使學生較好地掌握了物體的受力分析思路與分析方法。

五、平時加強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1)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是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與能力。在高一階段首先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獨立鑽研教材,課堂教學中要儘量多的給予學生自己思考、討論、分析的時間與機會,使他們逐步學會思考。

(2)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使其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閱讀是提高自學能力的重要途徑,在高一階段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應從指導閱讀教材入手,使他們學會抓住課文中心,能提出問題並設法解決

(3)培養學生養成先預習再聽課,先複習再作業,及時歸納作總結的良好學習習慣,本屆高一從第一章開始就要求學生獨立進行單元總結,並逐份批改、提出建議,選出好的全班展覽,同時教師提供一份總結以作示範。

六、強調科學記憶,反對死記硬背。

強調科學記憶,掌握基礎,是學校反覆強調課本過關的基本要求從高一開始就要要求學生重視記憶,尤其是對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的記憶;要引導學生科學的記憶。準確的記憶是正確應用的基礎,理解是物理記憶的關鍵,對比聯繫是記憶的有效方法,將所學知識與該知識應用的條件結合起來,形成條件化記憶纔能有效地用來創造性地解決問題。要指導學生深入理解概念和規律的物理意義,明確其本質,在此基礎上,將易混的概念和規律放在一起加以比較,找出區別和聯繫,再行記憶。當掌握了一定量的知識後,要進行整理,把零散的孤立的知識聯繫起來,形成一定的知識結構,形成一定的物理思維過程。

當然了在教學中也有不足之處,例如有時分層教育方面做得不夠,在平行班的教學中難度過大,導致一些同學學習物理的積極性不高,成績有點滯後,平時學習教學教法不夠,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不快等,今後我會加強學習,向要經驗的老師虛心請教,讓自己的教學業務水平,教育水平得到一個大的提高。 最後用一句名言作爲本文的結束

一個壞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教師教人發現真理。

【第2篇】高一物理下學期期末考試知識點總結

關於高一物理下學期期末考試知識點總結

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既要及時跟上老師步伐,也要及時複習鞏固,知識點要及時總結,這是做其他練習必備的前提,下面爲大家總結了高一物理下學期期末考試知識點總結,仔細閱讀哦。

1.質點(a)(1)沒有形狀、大小,而具有質量的點。 (2)質點是一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實際並不存在。 (3)一個物體能否看成質點,並不取決於這個物體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問題中物體的形狀、大小和物體上各部分運動情況的差異是否爲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2.參考系(a)(1)物體相對於其他物體的位置變化,叫做機械運動,簡稱運動。 (2)在描述一個物體運動時,選來作爲標準的(即假定爲不動的)另外的物體,叫做參考系。 對參考系應明確以下幾點: ①對同一運動物體,選取不同的物體作參考系時,對物體的觀察結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實際問題時,選取參考系的基本原則是能對研究對象的運動情況的描述得到儘量的簡化,能夠使解題顯得簡捷。 ③因爲今後我們主要討論地面上的物體的運動,所以通常取地面作爲參照系

3.路程和位移(a) (1)位移是表示質點位置變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質點運動軌跡的長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條有向線段來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於物體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線距離。路程是標量,它是質點運動軌跡的長度。因此其大小與運動路徑有關。 (3)一般情況下,運動物體的路程與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當質點做單一方向的直線運動時,路程與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圖1-1中質點軌跡acb的長度是路程,ab是位移s。 (4)在研究機械運動時,位移纔是能用來描述位置變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來表達物體的確切位置。比如說某人從o點起走了50m路,我們就說不出終了位置在何處。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a) (1)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它等於位移s跟發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t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體運動的方向。在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單位是(m/s)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變速運動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一個作變速運動的物體,如果在一段時間t內的位移爲s, 則我們定義v=s/t爲物體在這段時間(或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體在這段時間內的位移的方向。 (3)瞬時速度是指運動物體在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從物理含義上看,瞬時速度指某一時刻附近極短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瞬時速度的大小叫瞬時速率,簡稱速率

5、勻速直線運動(a) (1) 定義:物體在一條直線上運動,如果在相等的時間內位移相等,這種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 根據勻速直線運動的特點,質點在相等時間內通過的位移相等,質點在相等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相等,質點的運動方向相同,質點在相等時間內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2) 勻速直線運動的x—t圖象和v-t圖象(a) (1)位移圖象(x-t圖象)就是以縱軸表示位移,以橫軸表示時間而作出的.反映物體 運動規律的物理圖象,勻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圖線是通過座標原點的一條直線。 (2)勻速直線運動的v-t圖象是一條平行於橫軸(時間軸)的直線,如圖2-4-1所示。 由圖可以得到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v1=20m/s,v2=-10m/s,表明一個質點沿正方向以20m/s的速度運動,另一個反方向以10m/s速度運動。

6、加速度(a) (1)加速度的定義: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變快慢的物理量,它等於速度的改變量跟發生這一改變量所用時間的比值,定義式: (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速度變化的方向 (3)在變速直線運動中,若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則質點做加速運動; 若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反,則則質點做減速運動.

7、用電火花計時器(或電磁打點計時器)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a) 1、實驗步驟: (1)把附有滑輪的長木板平放在實驗桌上,將打點計時器固定在平板上,並接好電路 (2)把一條細繩拴在小車上,細繩跨過定滑輪,下面吊着重量適當的鉤碼. (3)將紙帶固定在小車尾部,並穿過打點計時器的限位孔 (4)拉住紙帶,將小車移動至靠近打點計時器處,先接通電源,後放開紙帶. (5)斷開電源,取下紙帶 (6)換上新的紙帶,再重複做三次 2、常見計算: (1), (2)

8、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a) (1).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vt=vo+at(減速:vt=vo-at) (2).此式只適用於勻變速直線運動. (3).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公式s=vot+at(減速:s=vot-at) (4)位移推論公式:(減速:) (5).初速無論是否爲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質點,在連續相鄰的相等的時間間 隔內的位移之差爲一常數:s = at2 (a----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 t----每個時間間隔的時間)

9、勻變速直線運動的x—t圖象和v-t圖象(a)

10、自由落體運動(a) (1) 自由

由落體運動 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做自由落體運動。 (2) 自由落體加速度 (1)自由落體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 (2)重力加速度是由於地球的引力產生的,因此,它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其大小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略有不,在地球表面,緯度越高,重力加速度的值就越大,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的值最小,但這種差異並不大。 (3)通常情況下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3) 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vt=gt. h=gt, vt2=2gh

11、力(a)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⑴力不能脫離物體而獨立存在。⑵物體間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 3.力作用於物體產生的兩個作用效果。使受力物體發生形變或使受力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4.力的分類: ⑴按照力的性質命名:重力、彈力、摩擦力等。 ⑵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壓力、支持力、動力、阻力、浮力、向心力等。

12、重力(a) 1.重力是由於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 ⑴地球上的物體受到重力,施力物體是地球。 ⑵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2.重心:物體的各個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從效果上看,我們可以認爲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中於一點,這個點就是物體所受重力的作用點,叫做物體的重心。 ① 質量均勻分佈的有規則形狀的均勻物體,它的重心在幾何中心上。 ② 一般物體的重心不一定在幾何中心上,可以在物體內,也可以在物體外。一般採用懸掛法。 3.重力的大小:g=mg

13、彈力(a) 1.彈力⑴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會對跟它接觸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做彈力。 ⑵產生彈力必須具備兩個條件:①兩物體直接接觸;②兩物體的接觸處發生彈性形變。 2.彈力的方向:物體之間的正壓力一定垂直於它們的接觸面。繩對物體的拉力方向總是沿着繩而指向繩收縮的方向,在分析拉力方向時應先確定受力物體。 3.彈力的大小:彈力的大小與彈性形變的大小有關,彈性形變越大,彈力越大. 彈簧彈力:f = kx (x爲伸長量或壓縮量,k爲勁度係數) 4.相互接觸的物體是否存在彈力的判斷方法:如果物體間存在微小形變,不易覺察,這時可用假設法進行判定.

14、摩擦力(a) (1 ) 滑動摩擦力: 說明 : a、fn爲接觸面間的彈力,可以大於g;也可以等於g;也可以小於g b、爲滑動摩擦係數,只與接觸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關,與接觸面 積大小、接觸面相對運動快慢以及正壓力fn無關.

【第3篇】高一物理期末成績總結

高一物理期末成績總結1

一、試卷分析

高一物理期末統一考試是由常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根據全市高一物理教學情況提供的試卷,是根據全市高一學生的學習情況及高一物理的教學要求組織命題。試卷符合教學大綱要求,知識覆蓋面較大,貼近教材,符合學生與教學的要求,題量適中,題型符合同高一物理的測試要求,題目設計難度適中,適合絕大多數學生的實際情況,從題目的設計中,區分度設計比較平穩,確實對高一物理的學習起到評價作用。

選擇題共10小題,是考查了高一物理教學中的基礎知識與基本規律的應用,題目較易,屬於基本要求,但由於是多項選擇題,學生在答題時,每小題得滿分的較少,得部分分的學生較多(學生在答題時,由於對多項選擇題的答案無十分把握,在沒有十分把握的情況下,選擇答案中的一個選項或二個選項,這樣雖然不能得滿分,但至少可得一些分)所以學生的得分不高。 實驗題共2小題,考查了學生對物理學知識在物理實驗中的最基本應用,多數學生在該題的解答過程中,即不會實驗的基本要求,也不懂物理在實驗中的應用,尤其12小題在該章知識考查時是每次必考題,老師在新課教學和章節複習、期末複習中都會花大量的時間進行復習,但學生的正確率仍然較低,值得深思?

第13小題爲牛頓第二定律的最基本的應用,考查學生應用

牛頓第二定律的基本規律解決運動問題,該題的得分率也不高,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仍不能正確解答,該題對於考查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求較低,方法也較死,不知什麼原因,學生仍不能正確解答。

第14小題考查學生牛頓第二定律及受力分析能力。由於學生應用能力不強導致出現錯誤,這是教學中要反覆重視的問題。

二、成績統計

1.全市平均分爲60.0,各校差異較大。

2.各分數段統計

三、幾點思考

1.從試卷的整體分析可知,要求並不高,尤其是在思維能力方面的考查,要求更低。

2.低分人數較多,及格率太低,只有5%,是歷有最低。爲什麼會那麼多人不及格?

3.較低分的人數爲什麼這麼多?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批學生30分(20分)都考不到?

四、教學建議

1.正確引導學生對待高中物理的學習態度,要讓學生對學習物理有興趣,自己願意學。

2.降低教學要求,現有的物理題目難度較大,老師要選擇一些基本題讓學生訓練,掌握物理學中的基本要求,不要追求難、

深、繁的題目,教學中真正讓學生打好基礎,提高能力。

3.要讓學生有一定的時間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4.研究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要做到針對性強,不能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主觀判斷選擇教學要求,備課組、教研組要組織集體備課,研究有效的教學要求和方法。

高一物理期末成績總結2

一、要搞清楚考試範圍及考試的重難點

有些童鞋很認真,準備了許多的複習資料。夜以繼日、通宵達旦的去準備期末考試,但是每次的考試結果卻很悲催呦。你不能說這樣的同學不認真吧,那爲什麼考不出理想的成績呢?實際上是時間的分配不合理,考試之前沒有搞清楚考試的範圍及考試的重難點。對非重點考查部分浪費時間較多,而對重點考查部分相對用的時間又較少。那麼請記住一句話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先清楚了考試範圍,才能更合理的去分配時間。

二、一定要注重基礎知識的複習

其實每一份試卷基礎知識部分的考查都會佔到70%左右。而且根據以往的經驗,高分值的牛同學主要是基礎知識不丟分。那我們應該怎麼樣做,才能掌握好基礎知識呢?1.迴歸課本是必須的,高中物理的學習與考查都是以課本爲爲依據的。我們迴歸課本不是走馬觀花的看一遍,對不同的內容要有區別的對待,如對學史部分我們可以作爲了解內容去閱讀,而對於概念性的內容我們則應該在閱讀的過程中積極的思考;面對熟悉的內容我們可以快速的閱讀過去,而對於不熟悉的內容我們要認真的閱讀。2.多做一些基礎性的習題,練習在複習中是舉足輕重的一環,通過練習可達到鞏固知識、提高能力的目的'。做題要注意規範性和完整性。如你在用牛頓第二定律解題的過程中,研究對象的選取,受力分析的順序,直角座標系的建立,公式的選取,必要的文字說明。每一步都蘊含着物理知識,把每一步都做好了,必然會加深對規律的理解並在能力上有一個提升。

三、要把知識體系化、專題化

好多同學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雖然知道學了很多很多的東西,但是在實際應用上老是感到有勁使不上。對於知識在應用的時候能夠迅速的提取,在考場上這就是實力的體現。我們學了很多的東西,做了很多的練習如果不加以總結,腦子裏就像一個雜亂無章的倉庫,裝得東西越多就越難找到。要提高在考場上調取知識的能力就要做到知識的分類管理、找出知識之間的聯繫、對題型的歸納總結。如牛頓第二定律下面的板塊、斜面、彈簧、傳送帶等實物模型;還要注重情景分析模型,與這些實物模型的結合,如單體、多體、臨界、極值等。

四、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物理解答題幾乎都有一個特點,只要你會分析,審題方向沒有錯誤,基本上能按照題目順序羅列出表達式,即可聯立求解。因此物理的難點在審題與分析上。高中對物理的考查不以計算能力考查爲主,而是知識點的理解、分析、圖形圖表讀圖能力、模型轉化能力爲主。特別是高中的物理大題部分,大多數難題都是圖形化試題或多過程問題。因此分析問題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抓住關鍵狀態,界定和分析物理過程,選擇物理規律。(①逐字逐句,仔細審題。②想象情景,建立模型。③ 分析過程,畫示意圖,找到特徵。④尋找規律,列出方程。⑤推導結果,討論意義。)

五、注重實驗複習

將課本上的學生實驗及演示實驗認真的看一遍,物理是以實驗爲基礎的學科,離開實驗考查的試卷是不完整的。實驗能幫助我們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促進我們更好的學習。在複習實驗時要注重實驗原理、實驗過程、實驗方法、數據分析等方面的內容。如在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中要注意分析爲什麼要平衡摩擦?不平衡的話對實驗有什麼影響?.小車的質量爲什麼要比鉤碼的質量大?要是相差不多的話對實驗有什麼影響?

最後預祝各位童鞋期末考試取得理想的成績!

【第4篇】高一物理的期末複習要點總結

高一物理的期末複習要點總結

牛頓第一定律

(1)內容: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時,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

(2)牛頓第一定律不可能簡單從實驗中得出,

它是通過實驗爲基礎、通過分析和科學推理得到的。

(3)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而不是維持運動的原因。

(4)探究牛頓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讓小車從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車滑至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等。

(5)牛頓第一定律的意義:①揭示運動和力的關係。 ②證實了力的作用效果: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③認識到慣性也是物體的一種特性。

慣性

(1)慣性:一切物體保持原有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做慣性。

(2)對慣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體包括受力或不受力、運動或靜止的所有固體、液體氣體。

②慣性是物體本身所固有的一種屬性,不是一種力,

所以說物體受到慣性或物體受到慣性力等,都是錯誤的。

③要把牛頓第一定律和物體的慣性區別開來,

前者揭示了物體不受外力時遵循的運動規律,後者表明的是物體的屬性。

④慣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們有時要利用慣性,有時要防止慣性帶來的危害,但並不是產生慣性或消滅慣性。

⑤同一個物體不論是靜止還是運動、運動快還是運動慢,不論受力還是不受力,都具有慣性,而且慣性大小是不變的。慣性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質量大的物體慣性大,而與物體的運動狀態無關。

(3)在解釋一些常見的慣性現象時,可以按以下來分析作答:

①確定研究對象。

②弄清研究對象原來處於什麼樣的運動狀態。

③發生了什麼樣的情況變化。

④由於慣性研究對象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於是出現了什麼現象。

【第5篇】高一物理下學期期末教學總結

高一物理下學期期末教學總結

高一物理下學期期末教學總結

一年的教學工作已經過去,對我來說是反面而收穫良多,我在各方面有一定的工作壓力,於是我調整心態,適用學校的一切。本學期我擔高一和二的物理教學工作,一年來,本人以學校及各組工作計劃爲指導;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高師德水平爲重點,以提高教育教學成績爲中心,認真履行崗位職責,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標任務,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回顧這一年,忙碌而又充實,付出了,也成熟了。現將本學年的工作做一個小結,總結過去,展望未來。

一、教學工作

在教學工作中,我認真備課、上課、經常聽老教師的課、和他們一起評課,做好課後輔導工作,努力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多挖掘教材,多思索教法,多研究學生。平時上課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順利的完成了教育教學任務。

備課深入細緻,力求深入理解教材,準確把握難重點。在制定教學目標時,非常注意學生的實際情況。請教老教師,教案編寫認真,並不斷歸納總結經驗教訓。在教學中注意抓住重點,突破難點,藉助多媒體完成教學任務。

在作業批改上,認真及時,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訂正,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在輔導中做到有的放矢。

同時還加強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1、獨立思考是學好知識的前提。學習物理要重在理解,只是教師講解,而學生沒有經過獨立思考,就不可能很好地消化所學知識,不可能真正想清其中的道理掌握它,獨立思考是理解和掌握知識的必要條件。2、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使其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閱讀是提高自學能力的重要途徑,能提出問題並設法解決。3、培養學生養成先預習再聽課,先複習再作業,及時歸納作總結的良好學習習慣。一章學完主動地整理所學知識,找出知識結構,形成知識網絡。要指導學生課後及時歸納總結。4、強調科學記憶,反對死記硬背。

現在學生不重視知識的記憶,或是什麼都不記,或是死記硬背,許多學生到了高三才發現高一、高二時學的知識沒有記憶造成的困難。所以,要要求學生重視記憶,尤其是對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的記憶;要引導學生科學的記憶。準確的記憶是正確應用的基礎,理解是物理記憶的關鍵,對比聯繫是記憶的有效方法,將所學知識與該知識應用的條件結合起來,形成條件化記憶纔能有效地用來創造性地解決問題。要指導學生深入理解概念和規律的物理意義,明確其本質,在此基礎上,將易混的概念和規律放在一起加以比較,找出區別和聯繫,再行記憶。當掌握了一定量的知識後,要進行整理,把零散的孤立的知識聯繫起來,形成一定的知識結構,形成一定的物理思維過程。

二、處理好個人與同事和學校的關係

教師是學校長盛不衰的人力資源。我認爲學是爲了用,學爲了自己的發展,學也是爲學校的發展。學習是爲了自己更好的工作。學校的發展離不開教師個人的發展,而我個人發展又離不開學校。

堅持聽課,注意學習組裏老師的教學經驗,努力探索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使我瞭解了現在物理教學的動向和發展趨勢。平時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採衆長,提高教學水平。

三、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業務水平

現在的社會是一個學習的社會,社會科技日新月異,不懂得的東西太多,要學習的東西更多。我每天堅持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結合學校實際情況,選擇有針對性、現實性、前瞻性的教育教學理論,進行學習研究,並在自己的工作實踐過程中運用理論,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益。

四、努力適應現在的教學環境

新課改的實驗有些內容學校的現有的教學實驗器材不能滿足,只能根據實際情況來改進和滿足新課改的實驗內容,在教學中不斷總結和提高自己。能更好的服務學生和教學要求,完成教學大綱的要求。

教育是一種愛心的奉獻,來不得半點的虛假。因爲我所面對的是活生生的一羣孩子,是祖國的未來。生命給予我們的只有一次,既然選擇了,就踏踏實實的走下去!社會對教師的素質要求更高,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出色完成教育目標。

高一物理下學期期末教學總結

20xx—20xx學年度已經過去,我們在考試中取得了一定成績,同時也存在着不少問題。作爲教師不能讓其就此過去,爲了在這一學期能夠更有效地實施教學,爭取在本學年考試中取得更好的成績,現將這次考試分析總結如下:

一、考試情況總結:

這次試卷重視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測試,評價形式靈活,體現了新課標的評價要求。高一物理總平均分38.37分。

所教班級1班39.96分;3班38.18分;

從整體來看,考試成績不理想,這需要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從學生那裏瞭解到:有的是粗心、不仔細,理解錯題目意思。這關鍵是學生的技巧沒有掌握。學生失分原因是做題時不認真,造成失誤,說明還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還需要今後對個別學生加強教育。

學生的計算題是本次考試失分點最嚴重的問題,基本上不得分。從以上問題可以看出部分學生對知識掌握還不夠紮實,對問題的理解、分析能力還有待提高。從另一個角度也說明了我們學生在過去學習的知識中掌握得不夠牢固,遺忘率大,說明在以後的學習中要加強反覆記憶,落實基礎,特別是後進生,因爲這些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就關係到他們的及格與否。

二、存在的問題分析:

1、基礎知識掌握的不牢固。

2、實驗能力急待提高。平時實驗課開的不夠好,加上教師本身的重視程度不夠,學生的`實驗能力提高不大。所以在這次考試中涉及到的實驗探究等題目,學生的得分率較低。

3、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差。死記硬背是學生的通病,分析、比較、歸納總結運用不夠,致使有些開放性題、信息類題,學生不敢放手做,失分嚴重。

4、計算題的訓練程度不夠,導致本次考試失分嚴重。

5、教研活動開展的不十分積極,沒有充分發揮集體辦公的優勢,各自爲政的現象還存在在各別教師身上。

三、今後工作及計劃

1、教學工作中應該重視的幾個問題

①.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教學。

②.重視物理過程與方法的教學。

③.重視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④.進一步重視物理知識與實際的聯繫。

⑤.進一步重視糾錯和補缺補漏教學。

2、今後教學工作計劃

①、進一步加強教研組和備課組的建設,教研組、備課組的活動要提前做好計劃,做到每次活動有計劃、有記錄,隨時研討教育教學中碰到的問題,並研究制定對策,教研活動要圍繞着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提升教師專業素質的主題展開。

②、組織全組教師進行全面的教材疏通,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關注會考的最新動態,統一教學的進度等。

③、全組教師精心備課,認真上課,做到每節都要有學案或教案。認真批改作業,關心後進生的學習,及時做好教學總結和反思,增強教師的質量意識、創新意識和競爭意識,使教研組成爲貫徹學校教育教學目標的重要陣地。

【第6篇】最新高一物理下冊期末考試知識點總結

最新高一物理下冊期末考試知識點總結

1.質點(a)(1)沒有形狀、大小,而具有質量的點。 (2)質點是一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實際並不存在。 (3)一個物體能否看成質點,並不取決於這個物體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問題中物體的形狀、大小和物體上各部分運動情況的差異是否爲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2.參考系(a)(1)物體相對於其他物體的位置變化,叫做機械運動,簡稱運動。 (2)在描述一個物體運動時,選來作爲標準的(即假定爲不動的)另外的物體,叫做參考系。 對參考系應明確以下幾點: ①對同一運動物體,選取不同的物體作參考系時,對物體的觀察結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實際問題時,選取參考系的基本原則是能對研究對象的運動情況的描述得到儘量的簡化,能夠使解題顯得簡捷。 ③因爲今後我們主要討論地面上的物體的運動,所以通常取地面作爲參照系

3.路程和位移(a) (1)位移是表示質點位置變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質點運動軌跡的長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條有向線段來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於物體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線距離。路程是標量,它是質點運動軌跡的長度。因此其大小與運動路徑有關。 (3)一般情況下,運動物體的路程與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當質點做單一方向的直線運動時,路程與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圖1-1中質點軌跡acb的長度是路程,ab是位移s。 (4)在研究機械運動時,位移纔是能用來描述位置變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來表達物體的確切位置。比如說某人從o點起走了50m路,我們就說不出終了位置在何處。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a) (1)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它等於位移s跟發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t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體運動的方向。在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單位是(m/s)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變速運動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一個作變速運動的物體,如果在一段時間t內的位移爲s, 則我們定義v=s/t爲物體在這段時間(或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體在這段時間內的位移的方向。 (3)瞬時速度是指運動物體在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從物理含義上看,瞬時速度指某一時刻附近極短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瞬時速度的大小叫瞬時速率,簡稱速率

5、勻速直線運動(a) (1) 定義:物體在一條直線上運動,如果在相等的時間內位移相等,這種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 根據勻速直線運動的特點,質點在相等時間內通過的位移相等,質點在相等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相等,質點的運動方向相同,質點在相等時間內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2) 勻速直線運動的x—t圖象和v-t圖象(a) (1)位移圖象(x-t圖象)就是以縱軸表示位移,以橫軸表示時間而作出的反映物體 運動規律的物理圖象,勻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圖線是通過座標原點的一條直線。 (2)勻速直線運動的v-t圖象是一條平行於橫軸(時間軸)的直線,如圖2-4-1所示。 由圖可以得到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v1=20m/s,v2=-10m/s,表明一個質點沿正方向以20m/s的速度運動,另一個反方向以10m/s速度運動。

6、加速度(a) (1)加速度的定義: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變快慢的物理量,它等於速度的改變量跟發生這一改變量所用時間的比值,定義式: (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速度變化的方向 (3)在變速直線運動中,若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則質點做加速運動; 若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反,則則質點做減速運動.

7、用電火花計時器(或電磁打點計時器)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a) 1、實驗步驟: (1)把附有滑輪的長木板平放在實驗桌上,將打點計時器固定在平板上,並接好電路 (2)把一條細繩拴在小車上,細繩跨過定滑輪,下面吊着重量適當的鉤碼. (3)將紙帶固定在小車尾部,並穿過打點計時器的限位孔 (4)拉住紙帶,將小車移動至靠近打點計時器處,先接通電源,後放開紙帶. (5)斷開電源,取下紙帶 (6)換上新的紙帶,再重複做三次 2、常見計算: (1), (2)

8、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a) (1).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vt=vo+at(減速:vt=vo-at) (2).此式只適用於勻變速直線運動. (3).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公式s=vot+at(減速:s=vot-at) (4)位移推論公式:(減速:) (5).初速無論是否爲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質點,在連續相鄰的相等的時間間 隔內的位移之差爲一常數:s = at2 (a----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 t----每個時間間隔的'時間)

9、勻變速直線運動的x—t圖象和v-t圖象(a)

10、自由落體運動(a) (1) 自由落體運動 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做自由落體運動。 (2) 自由落體加速度 (1)自由落體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 (2)重力加速度是由於地球的引力產生的,因此,它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其大小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略有不,在地球表面,緯度越高,重力加速度的值就越大,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的值最小,但這種差異並不大。 (3)通常情況下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3) 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vt=gt. h=gt, vt2=2gh

11、力(a)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⑴力不能脫離物體而獨立存在。⑵物體間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 3.力作用於物體產生的兩個作用效果。使受力物體發生形變或使受力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4.力的分類: ⑴按照力的性質命名:重力、彈力、摩擦力等。 ⑵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壓力、支持力、動力、阻力、浮力、向心力等。

12、重力(a) 1.重力是由於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 ⑴地球上的物體受到重力,施力物體是地球。 ⑵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2.重心:物體的各個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從效果上看,我們可以認爲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中於一點,這個點就是物體所受重力的作用點,叫做物體的重心。 ① 質量均勻分佈的有規則形狀的均勻物體,它的重心在幾何中心上。 ② 一般物體的重心不一定在幾何中心上,可以在物體內,也可以在物體外。一般採用懸掛法。 3.重力的大小:g=mg

13、彈力(a) 1.彈力⑴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會對跟它接觸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做彈力。 ⑵產生彈力必須具備兩個條件:①兩物體直接接觸;②兩物體的接觸處發生彈性形變。 2.彈力的方向:物體之間的正壓力一定垂直於它們的接觸面。繩對物體的拉力方向總是沿着繩而指向繩收縮的方向,在分析拉力方向時應先確定受力物體。 3.彈力的大小:彈力的大小與彈性形變的大小有關,彈性形變越大,彈力越大. 彈簧彈力:f = kx (x爲伸長量或壓縮量,k爲勁度係數) 4.相互接觸的物體是否存在彈力的判斷方法:如果物體間存在微小形變,不易覺察,這時可用假設法進行判定.

14、摩擦力(a) (1 ) 滑動摩擦力: 說明 : a、fn爲接觸面間的彈力,可以大於g;也可以等於g;也可以小於g b、爲滑動摩擦係數,只與接觸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關,與接觸面 積大小、接觸面相對運動快慢以及正壓力fn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