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應急管理局(人防辦)工作總結和2022年工作思路

【概述】

應急管理局(人防辦)工作總結和2022年工作思路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本站的會員“zjj8805”爲你整理了這篇應急管理局(人防辦)工作總結和2022年工作思路範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正文】

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級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市應急管理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和防災減災救災的重要論述,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堅持底線思維和紅線意識,強化風險防控和系統治理能力,圍繞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中心工作,切實落實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各項舉措。

一、全市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工作穩步推進

市應急管理局自2019年1月19日掛牌組建以來,全面盡職履責、擔當作爲,可以用四句話概括:

一是理念先行。樹立“守初心應急爲民、擔使命平安護航”的工作宗旨,秉持“主動擔當作爲、凡事跨前一步”的工作思路,強化綜合統籌協調能力,不斷建機制、創平臺、抓項目、搶改革、優服務,搶乾乾實、敢爲人先,當好黨和人民的“守夜人”。

二是開篇佈局。構建“123+10+X”工作體系,統籌協調應急隊伍、物資和裝備建設,防範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堅持“四個不斷”,改革應急管理、安全生產和防災減災的痛點和難點,圍繞“源頭預防、三個責任(黨政責任、監管責任、主體責任)、數字賦能、科學救援、基層基礎”5個核心層面,護航平安**建設,構建起我市“大安全、大應急、大減災”體系。

三是主動入軌。快速從行業部門到綜合部門的成功轉變,有力整合9個部門5個市級議事機構有關職責,融合重塑安全生產、自然災害防治、應急救援、人民防空等多項職能,圍繞“三個問”,基本形成了統一指揮、統籌協調的基層應急管理機制,以防爲主、防抗救一體化相結合的應急管理體系,從“物理整合”到“化學反應”。

四是卓有成效。我們堅持“沒有聲音就是最好的聲音”。近3年,全力實現全市安全生產和自然災害形勢平穩趨好,事故指標連續三年三下降,從未發生較大以上事故。連續3年獲評金華市安全生產責任制考覈第一名。2021年,共發生安全生產事故16起、死亡16人,同比前兩年平均值均下降25.58%;發生火災83起,同比前兩年平均數下降37.12%。有效防禦梅汛期多輪強降雨、“煙花”颱風等自然災害,實現森林火災“零發生”、自然災害“零傷亡”。

二、特色亮點工作開展情況

(一)抓責任落實,層層築牢安全防線

一是狠抓“七張問題清單”整改應用,市委書記親自主持召開常委會專題研究“七張問題清單”應用推進情況。市長推動建立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問題隱患清單工作機制。截至12月底,主動發現問題21個,推送納入“七張問題清單”7個,入選金華市委七張清單重點關注問題典型案例1個,均已完成整改並通過數字化改革牽引精準施策。二是高位引領推動,市委常委會每月聽取工作彙報,市政府常務會議每季度專題研究部署。今年來召集市級應急管理相關會議22次,市安委辦3次專題調度三年行動、遏較大等工作進展情況,交辦2批92處安全隱患清單,督促相關行業部門落實整改。三是完善責任體系。實施市、鎮兩級安委會“雙主任制”,重新調整市安委會及其專業委員會架構,重點領域100%建成專業委員會,各分線市領導分別擔任7個專業委員會主任,加強對本行業領域安全生產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監督管理。推動成立市應急委,常設防汛、森防、防震、人民防空等4個專項指揮部,負責相關突發事件指揮和處置等應對工作。完善鎮街、成員單位安全生產考覈辦法,實施鎮街“紅黃旗”月度攻堅競賽,推動履職盡責。

(二)抓安全基礎,防範化解重大安全風險

一是持續推動安全生產綜合治理三年行動。第一時間抽調22名人員組建市三年行動工作專班,設置專門辦公場地,實行集中辦公和實體化運行。對各專題專項採取掛圖作戰、銷號管理,按期完成2020年度131項任務,2021年度155項任務。累計督查牽頭單位工作落實情況26次,召開會議推進會13次,發送工作提醒函5份,下發督查通報13個。

二是打好九大重點領域“遏較大”攻堅戰。我們堅持用項目化治理手段開展安全生產精準攻堅,成立16個檢查督導組,每月在行業領域和鎮街開展重點隱患滾動督辦。今年貫徹全省統一部署,開展“遏較大”攻堅,九大領域222處關鍵節點、310項管控措施逐項落實落細。其中危化品領域,實現835家危化品企業線上全流程管控,落實“四實”“三抓六個一”等管理措施,開工建設全市倉儲基地;工礦領域,完成全市3.04萬家小微企業風險四級評定,探索推廣出租型企業“標準+物業+數字+執法”安全管理模式。

三是強化安全生產監管執法。執法改革方面,第一時間組建市應急管理行政執法隊並掛牌。檢查執法方面,開展執法檢查676家次,立案查處安全生產違法行爲154起,罰沒款544.59萬元,同比增長145.5%,其中危化品案件25起(行刑銜接追究刑事責任6起。深入推進出租型企業(廠中廠)安全生產專項整治行動,進一步強化安全生產執法剛性,讓執法真正“長牙亮劍”。

(三)抓數字賦能,加快推進數字化改革迭代升級

一是建設危險化學品使用風險精準管控應用場景省級試點。在省應急廳危險化學品全生命週期安全在線場景“三張清單”架構和頂層設計下,我市試點建設應用危險化學品經營使用動態管理,已全省複製推廣,全省3萬餘家危化品經營使用單位納入平臺實施風險管控。目前我市743家危化品使用企業、47家經營企業已100%全部納入該模塊管理,引導使用企業按要求配備安全管理人員737名(配備率99.3%),在線崗前安全培訓2136人,監測規範885個危化品倉庫(儲罐);通過“線上預警、線下打非”聯動模式,已智能預警線索8起,行政處罰81.1萬元。

二是全面推廣“一圖一碼”智控平臺。數字賦能、源頭管控理念,推動安全生產領域的數字化轉型,打造“一圖一碼”智控平臺,重點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根源上避免基層運動式排查檢查。在5月19日全市安全生產工作會議要求全金華推廣。平臺上線以來,應用企業數已達13764家,用戶月活躍率達99.7%,業主掃碼自查自糾16.8萬餘次。今年以來,工業企業發生火災12起,同比2019年下降40%,安全生產事故迄今爲止零發生。

三是深入對接運用省廳數字化管控平臺。設置數字專班,專題對接省廳數字化改革動態,推廣應用數字化最新成果。第一時間做好“工業企業安全在線”平臺對接工作,探索我市特色場景應用有機嵌入。深度實踐“危險化學品全生命週期場景應用”,加快危化品全鏈條管控。統籌推進“防汛防颱在線集成應用”三個重點場景應用。進一步推進“152”體系與基層治理整體貫通,選定兩個試點鎮,現已完成前端點位勘測、設備選型。

(四)抓科學救援,有力夯實應急保障基礎

一是打造突發事件“3-5分鐘”智慧應急圈。目前全市各鎮街均已建成智慧安全站,繪製“1+14+135+X”的市級和鎮街、區域間“監測+智慧+救援”事故防控“一張網”,覆蓋7萬餘家企業和場所,形成重點防範區域3分鐘、中等防範區域5分鐘的智慧應急救援圈,實現“早發現、救早、救小、準確救”,已累計有效處置初起火災400起。

二是以“三問”要求繪製應急救援隊伍、裝備和物資標準化建設“一張圖”。一問“隊伍在哪裏”。推進專業化、社會化和基層救援隊伍建設,加深軍地協作,形成“1+14+135+X”的**特色應急救援隊伍體系。目前全市常備應急隊伍429支3719人,義務消防隊3429支20844人。二問“裝備在哪裏”。建立應急裝備臺賬,動態掌握全市應急裝備儲備情況。全市現有應急裝備儲備單位20家,可調用重要應急裝備1000餘件。三問“物資在哪裏”。按照重點採購、分別存放、統一調度、集中使用原則,儲備物資40餘萬件,遍佈全市各個點位。推進“每月一拉練”工程。每月在村(社區)、宗地企業、高層建築等人員密集場所開展分級分類分區、常態性應急處置及疏散性演練,今年來市級與鎮街組織拉練11582家次,基層羣衆安全素質能力得到全面提升。防範應對冬季強寒潮和乾旱天氣。11月12日市委常委會專題研究防寒潮和乾旱工作,圍繞生產生活、吃住行、水電氣等做好安全保障。全市上下提前預置防寒相關的物資裝備,組織相關的應急搶險救援隊伍備勤待命,遇重大突發事件迅速有效處置。

三是加強防汛體系建設。充分發揮組織指導和統籌協調作用,推進自然災害防治和應急救援等工作,成功應對梅雨期強降雨及“煙花”颱風等各類極端天氣。推進“基層黨建+應急管理標準化”工作。全市14個鎮街成立應急委,537個村(社區)成立工作小組,2620只應急廣播實現市域全覆蓋,每個村均標準配備“三大件”,每名防汛責任人配備“四小件”。完善預案體系建設。總體預案已完成修編併發布;其他53個專項預案中,已完成35個,13個請示件上報市政府,完成率達到66%,修編率達到90%,圓滿完成金華60%的考覈指標。督促各鎮街在10月底前完成總體應急預案修訂。建立“叫應”機制。利用全市防汛工作微信羣及“浙政釘”羣發佈天氣最新動態,對未及時回覆的人員再進行電話提醒,再由鎮街通過“黨建+單元”體系將相關指令落實到戶到人,確保各類緊急情況均能提前、快速反應。推進避災場所規範化建設。全市281處避災安置場所已規範化197處(其中今年新規範化42處),規範化率70%。後宅北站社區獲評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江東雞鳴山社區獲評省級綜合減災示範社區。

(五)抓源頭預防,全力推動安全生產社會共治

全方位開展安全教育。市安委會組織集中觀看《生命重於泰山》專題片,市安委辦刻制光盤分送各鎮街各部門,全市各級組織觀看全覆蓋。紮實推進安全宣傳“五進”活動,營造“人人關心安全、人人重視安全”的良好氛圍。多層次開展安全培訓。推行“三類人員”免費培訓,實施重點人員培訓全覆蓋,組織“三項崗位”考覈285個批次,參加培訓學員10417人。今年3月29日成立**市應急管理學院,已開展培訓9個班次。立體化灌輸安全知識。建成安全教育基地12座,其中一類館1座、二類館1座、三類館10座,年均接待羣衆7萬餘人。正在建設一類館1座。

(六)抓平戰結合,統籌推進人防事業發展

開展產權制度改革。推動人防產權改革全省試點工作,目前已完成28個項目的產權登記工作,面積131225.05㎡,其餘公建項目正在按計劃分批次進行測繪材料完善、權調登記入庫、產權登記等工作,根據金華市要求同步開展新竣工人防項目產權收歸國有。規範項目審批和監管。共計完成審批事項220件,新審批人防結建面積40.2萬方,收繳人防易地建設費2105萬元,切實做到人防項目“應建盡建”,易地建設費“應繳盡繳”。 開展在建工程檢查200餘次,竣工驗收人防項目40個,結建面積達25萬㎡。強化人防基礎能力。現有的1個二級防護目標、7個三級防護目標單位均成立指揮機構,完善應急預案。開展並完成5月12日警報試鳴工作,人防警報鳴響率和城區音響覆蓋率均達100%。人防金盾演習。11月17日金華市暨**市人民防空實戰化演習(代號:“浙江金盾-21(金華)”)順利舉行,提升應急應戰核心能力。

三、存在問題

當前,我市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工作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

一是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有待完善。各牽頭部門主動履行監管職責尚有所欠缺,在應急救援力量、應急處置協調聯動、救助資金保障與應急物資調配等方面仍然存在許多不足,需真正形成鏈條化的應急管理體系。

二是安全生產壓力仍然較大。**小微企業量大面廣,安全基礎薄弱,建築施工、危化品道路等領域企業的安全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安全生產監管力量與監管對象不匹配等問題仍然突出。

三是防災減災救災形勢嚴峻。**市自然狀況複雜,部分山區河流存在不穩定河段,支流、末梢水系災害防禦能力較薄弱;中心城區排洪防澇治理不足;部分病害水利工程存在安全隱患。區域性洪澇災害時有發生。地質災害易發區面積佔全市總面積的60%,地質災害易發多發。全市共有林地面積86萬餘畝,森林覆蓋率50.94%,隨着極端天氣增多,森林防滅火日趨嚴峻。

四、2022年工作思路

2022年,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應急管理的系列重要論述,以“123+10+X”行動爲主抓手,明定位、提標準、優服務、創平安,鍛造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成功案例。

(一)“1”,圍繞一個目標,即2022年實現“兩不發生、三下降”工作目標,不發生火災、自然災害領域亡人責任事故,全年安全生產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同比前三年平均數下降20%以上、火災同比下降15%以上(初定目標,根據上級要求再調整)。

(二)“2”,堅持兩個治源治本,即規範“人的安全行爲”和“物的安全狀態”。

(三)“3”,持續三項行動,即每月一應急拉練、每月一專項整治、每季一現場推進。

(四)“10”,實施十大項目:

1.“三張清單”隱患整治閉環。長效推進“問題清單、責任清單、銷號清單”閉環管控機制,實施問題隱患“發現、交辦、整改、督查、銷號”全鏈條管理。結合全省“七張問題清單”中的重大安全生產清單指數和年度目標任務,高標準系統閉環整改銷號,做到整改一個問題、制定一套規範、防範一類風險,注重標本兼治。

2.打好三年行動決勝戰。充分發揮三年行動專班作用,深度推進3個專題和10個專項整治攻堅;總結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工作經驗,逐項建立完善相應工作體制機制法制,固化長效常態化管理機制。

3.深化應急管理數字化改革。堅持“五個必須”,緊盯防範化解重大安全隱患風險,以小場景切入,多跨協同,提高應急管理領域整體智治水平。優化升級“一圖一碼”智控平臺,集成消防、電力、執法、基層四平臺等多方平臺數據,爭取嵌入“全省工業企業安全在線”系統。深度危化品使用動態管理模塊應用,加大非法運輸聯合處置力度,推動危化品全生命週期協同管理制度重塑。加強謀劃對接,持續爭取防汛防颱等特色場景應用省級試點。

4.開展安全生產大執法行動。貫徹實施新《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錨定重點行業領域關鍵節點,推動安全生產行刑銜接,嚴肅追責問責。實施差異化執法,推進“信用+執法”,建立信用監管與失信懲戒相結合的執法工作機制。

5.創新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培訓模式。將企業從業人員安全培訓納入數字監管,2022年培訓50萬人次以上。依託**市應急管理學院,全年完成2400餘名宗地安管員提升培訓。繼續打造新一批高質量公共安全體驗中心,完善公民安全教育體系。

6.打造“黨建+安全生產標準化”**樣板。在2021年完成金華市安全生產標準化示範鄉鎮創建3個的基礎上,2022年爭取14個鎮街全部完成標準化建設,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

7.“黨建+應急管理標準化”鞏固再提升。健全應急預案體系,推動市鎮兩級專項預案及時修編,開展全市綜合演練和防汛防颱、森林防火等各專項應急演練。常態化用好全省自然災害風險防控和應急救援平臺,深化浙江安全碼應用。

8.開展“每月一拉練”和常態化應急疏散演練。全市重點企業、場所、村居應急處置培訓和能力提升每季度全面覆蓋一次。

9.紮實推進人防事業平戰結合。持續平穩推進產權制度改革,規範人防項目審批和監管,實做到人防項目“應建盡建”,易地建設費“應繳盡繳”。 嚴格質量把控,繼續統籌全局執法力量開展人防工程檢查執法。

10.持續推進應急隊伍作風建設。強化隊伍建設,紮實抓好黨建和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嚴格開展基層站所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打造一支作風優良、素質過硬、業務精湛的應急管理隊伍。

(五)“X”,根據上級部署和要求,堅持問題導向,以安全生產“百日攻堅”行爲爲抓手,持續開展重點行業領域的專項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