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畢業論文

國際貿易畢業論文新版多篇

國際貿易畢業論文新版多篇

國際貿易畢業論文 篇一

有關國際貿易專業畢業論文範文一:國際貿易中跨文化交際的新趨勢

關鍵詞:國際貿易;跨文化

引言

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其中最爲重要的表現就是跨國公司的建立、國際貿易不斷髮展,使得各國人民因爲交易的原因不得不頻繁來往。但是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往往由於不同文化背景的薰陶影響,使得交流起來難免因爲各種原因而困難重重。在國際貿易中,各項活動都涉及各國人民之間的交流問題,而由於文化背景不同導致的交流問題可能會嚴重影響到國際貿易的發展。爲了解決各國人民因爲文化背景不同而導致的交流障礙,跨文化交際的研究變得越發必要。跨文化交際的發展在國際貿易背景下,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之間的商務活動交流日益頻繁。跨文化交際的實際內容就是來自不同國家,受不同文化薰陶的人之間的交流合作的活動。在國際貿易交流中往往會因爲語言差異而導致談判失敗。非語言交際是指除了語言之外的方式表達或傳遞的信息,如情感、肢體動作等。因爲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從小受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信仰的影響,情感表達方式之間也有着很大的差異。跨文化交際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1.跨文化交際對開拓國際市場的影響

因爲跨國公司將分支公司設立在國外,這就需要在不同的國家開拓市場。對不同國家的不同國情,開拓市場的要求也不同。這時跨文化交際的研究便派上了用場。只有充分了解不同國家的國情、國民生活習慣和需求,纔能有針對性的對每個國家的市場進行調查,有利於跨國公司市場的開拓。相反,如果因爲國情的不同,盲目按照本國國情進行市場開拓,往往會造成公司虧損的情況。例如,一家女裝生產企業想要在阿拉伯建立分公司,該企業不僅需要在服裝設計上下工夫,設計出樣式新穎、適合大部分女性接受的樣式之外,還要考慮阿拉伯地區女性的地位較低,在阿拉伯地區女性穿衣打扮不能太過暴露。如果在該地區銷售比基尼等暴露的女裝,那結果可想而知。由此可見,跨文化交際在國際貿易市場開拓方面的影響。

2.跨文化交際對國際貿易合作的影響

(1)在語言交際上,任何商談都需要通過語言才能進行。但是各國語言之間的差異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巨大的語言差異導致合同簽訂失敗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在商務會談過程中,第一次見面自我介紹時,應連名帶姓一起介紹。如在美國,一個叫MarryWhite的人,如果在國際貿易中,所有貿易成員在第一見面時相互介紹,其他人不熟悉的時候應稱呼她(他)e或e,等到熟悉了之後才能直接叫名字Marry。而這些名字的組成對每個國家的人習慣往往不同。中國人就很少有人只稱呼姓而不稱呼名字。

(2)在行爲習慣上,每個國家的人由於從小受到本國文化背景和家庭環境的影響,有着不同的行爲習慣。例如,對德國人來說,嚴謹是他們做事必須遵循的法則。而對天生浪漫的法國人來說,及時行樂是他們的追求。曾經有一個德國人和法國人在餐桌上談生意,德國人堅持認爲應先談完生意再吃飯,而法國人卻認爲應先吃完飯再談生意。

(3)在肢體動作上,不同國家的人在初次見面相互介紹時,表現出不同的習慣。例如,中國人通過握手錶示友好,日本人用鞠躬表示友好。僅僅知道握手或鞠躬所表示的意思是不夠的,握手的方式也有很大的區別。例如,美國人在握手時力道較大,而英國的紳士行爲決定了其握手是溫柔的,中國人握手講究眼睛要正視對方,持續幾秒鐘,然後手要象徵性的晃動幾下。

3.跨文化交際對跨國公司管理的影響

不同國家的人都有着不同的生活和工作習慣,而這些小的習慣往往會影響整個公司的管理問題。例如,西方人對頭銜社會等級的在意程度較低,在日常交往或介紹時,西方人一般只介紹自己的姓名,別人對其稱呼也只需要稱呼姓名即可。而東方人恰恰相反,等級制度森嚴。與東方人打交道時,除了介紹姓名之外,還要介紹職位頭銜,如總經理、董事長等,以示尊重。另外,在平時的稱呼中一般也要加上頭銜,否則可能會導致不愉快的情況發生。因此,在跨國公司裏要制定一套讓全體員工都遵守的管理方法,並且不讓每個人覺得爲難,必須要對來自每個國家的員工進行深入瞭解,這就涉及跨文化交際的研究。

跨文化交際的未來發展變化和趨勢

1.跨文化交際的方式多樣化

隨着社會的進步、現代化文明的發展,各國的開放程度日益加深,這就促進了跨文化交際的發展。未來跨文化交際的方式將會發生很大的變化,變得越來越多樣化。

(1)跨國公司仍然是是跨文化交流最有利的環境,未來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建立起來,使得跨文化交際越來越深入。

(2)跨文化交際也不僅僅只限於跨國公司的環境下。隨着現代化文明程度的提高,各國學者相互交流也成了跨文化交際的一種重要形式。在以前閉關鎖國的影響下,我國經濟和科學技術落後了很多。自從我國加入WTO後,改革開放程度越來越高。一方面,更多的學者出國留學,學習國外先進的技術;另一方面,我國的文化博大精深,吸引着越來越多的外國學者前來我國學習。

(3)隨着科技的進步,跨文化交際已不僅僅侷限於現實中人與人之間的接觸。視頻電話拉近了人們之間的距離,方便了人們之間的交流合作。越來越多的企業利用視頻進行商務會談,對世界貿易也有逐漸傾向於通過網絡視頻的形式進行交流合作。這也是跨文化交際未來發展的趨勢之一。這種方式的跨文化交際方便了交易雙方,節約了在會見的在途時間。

2.跨文化交際的範圍更廣

目前,全球範圍內的跨文化交際應用範圍最廣的就是國際貿易商務合作。隨着經濟的發展,在國際貿易發展的前提下,商務合作將仍然是跨文化交際最爲重要的場合之一。但是,隨着各項科技的發展和需要,跨文化交際也將在更多方面產生需要。

(1)學術交流方面。每個國家都有着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每一種文化都有着深遠的研究意義。隨着社會化進程的推進,世界各國發展交流生的現象也日漸頻繁。爲了學術交流的需要,學者們願意不遠千里去異國他鄉求取真知,爲跨文化交際拓寬了發展範圍。

(2)醫學幫助。醫學是現代人們十分重要的一種科學文化。隨着各項科學技術水平的提升,各國的醫學水平也不斷提高,各項醫學實驗的成功爲人們的健康生活帶來了福音。隨着各國醫學的發展,跨文化交際在醫學領域的發展是必然趨勢。各國的專家可以因爲一項手術而聚集在一起,進行交流合作。

3.跨文化交際的內容更深

目前,各國人民之間的跨文化交際還處於較淺的層次,跨文化交際的內容不夠深入。但是,隨着社會不斷進步,各國之間往來日益密切,各國人民的跨文化交際內容也將更加深入。來自異國的人可更深程度地接觸到本國的語言、文化和生活習慣等,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傳統的語言交流層面。

結論

跨國公司的建立、世界經濟的不斷融合,都爲跨文化交際提供了可能。未來世界將更加開放,各國人民之間的交流也將更加頻繁。爲了減少因爲文化背景和語言差異而導致的各國人民之間交流不順的情況發生,跨文化交際的研究成了重中之重。目前,因語言差異而導致國際貿易難以進行的案例仍然存在。我們通過分析跨文化交際的發展現狀和在國際貿易背景下跨文化交際產生的影響,預測了未來跨文化交際發展的新趨勢,以期爲跨文化交際的發展指明道路。

參考文獻:

[1]譚盛鳳,白志武。跨文化比較研究方法在科技史上的應用從李約瑟《中國古代科學思想史》談起[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3):197-200.

[2]胡文仲。從學科建設角度看我國跨文化交際學的現狀和未來[J].外國語,2010(6):28-32.

[3]胡文仲。論跨文化交際的實證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外國語文雙月刊),2005(5):323-327.

[4]馮煥紅。跨文化交際在國際貿易活動中的影響[J].中外企業家,2014(9Z):142-143.

[5]韓曉蕙。高校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現狀與思考以高校英語教師爲考察維度[J].外語學刊,2014(3):106-110

有關國際貿易專業畢業論文範文二:國際貿易中無單放貨風險

摘要 隨着航海運輸業的不斷髮展,無單放貨風險在複雜化的國際貿易中日趨加劇。本文通過對無單放貨相關理論的概述概述和法律性質的分析,闡明瞭無單放貨風險的法律責任,並提出相應的無單放貨對策。

關鍵詞 無單放貨風險 法律性質 法律責任

無單放貨行爲是國際貿易運輸中經常面臨的貿易風險。海運提單是國際貿易運輸中經常用到的一種運輸交易憑證,是航海運輸和貿易交易的綜合體,具有重要的價值意義。傳統提單方法會產生運輸船到達港口與銀行辦理結算時提貨單仍未交給收貨人的問題。這就造成港口堵塞,收貨人無法及時取貨的經濟損失。所以,承運人會面臨無單放貨問題,而收貨人會蒙受無法收貨,導致海運糾紛連連不斷。因根據相關數據統計,貨輪航運中存在15%的無單放貨現象,租賃船的運輸能達到50%,貴重貨物如礦產和石油能高達100%。

一、相關概述

國際航運的基本原則指出,承運人有義務和責任在約定的港口憑藉正本提單完成交貨行爲。無單放貨並不是法律意義上的成文定義,是在法律案件和國際貿易中這種現象不斷髮生而逐漸形成的習慣說法。我國學者針對無單放貨做了很多研究,提出了很多不同內涵。雷霆介紹,無單放貨是承運人通過提單副本在目的港完成交貨的行爲,即承運人憑藉提單副本加保函放貨。郭峯在研究中指出,無單放貨指承運人在卸貨港沒有正本提單的情況下進行放貨的行爲,這種解釋下,無單放貨的範圍更加廣泛。將無單放貨的概念放大,李守芹則表明,無單放貨包含兩種情況。除了未憑藉正本提單交付貨物外還包含爲憑藉正本提取貨物,這種觀點從交貨和提貨兩個不同角度進行闡述。綜上所述,無單放貨即承運人在沒有正本提單時,將貨物交付給非正本提單持有人並使貨物脫離自身控制和收貨人面臨無貨風險的現象。無單放貨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依據主體的不同可將無單放貨分成三類。其一,承運人未獲得正本提單與交貨人完成交貨行爲,這類在無單放貨糾紛中佔據很大比例。其二,實際承運人在簽發提單下實施無單放貨行爲。其三,實際承運人在未簽發提單情況下仍舊實施無單放貨的行爲。

二、法律性質

無單放貨的法律性質不同,其構成的法律責任也不同,會造成賠償範圍、免責事由等不同後果。無單放貨的法律性質跟當事人的權利義務以及訴訟結果的確定都有很大的關係,其準確定性具有很大的重要意義。關於無單放貨行爲是否是違法行爲還具有很大的爭議,衆多學者也有不同的觀點。歸納而來,無單放貨的法律性質主要有違約性、侵權性、違約侵權相競合三種類型。

(一)違約性

提單在國際貿易航運環節是運輸合同的證明,表明託運人和承運人之間的契約關係。承運人無單放貨違反了運輸的合同,具有違約性質。我國《海商法》的相關條例指出,提單享有海上運輸合同證明的性質。在承託雙方達成協議後,合同便生效。提單是合同的證明,具有合同的特徵,記載着運輸條款。司玉琢在自己的編著中提到,提單的合同證明作用表明其具備債權效力,是確立承託雙方在貨運運輸關係中權利和義務的依據。羅憶宋表示,收貨人與承運人之間僅有提單憑證,不存在其他契約關係。因此,收貨人接受提貨單後,收貨人和承運人之間就產生運輸合同,承運人的無單放貨違反了其保證向收貨人憑正本提單交付貨物的義務,具有違約性質,應當根據提單的規定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此外,我國《合同法》中規定,當事人若不履行合同義務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進行補救或賠償。法律上沒有要求運輸合同是物權憑證,只證明合同雙方就是當事人同時證明收貨人因爲承運人的無單放貨而經濟損失。因此,提貨單是否具有物權憑證作用不是重點,承運人要確保憑正本提貨單放貨纔是應當旅行的責任義務。承運人發生無單放貨的風險,違背了合同條款,具有違約性。

(二)侵權性

侵權性前提是認爲提貨單即物權憑證。無單放貨風險的產生導致正本收貨人無法正常的提取其財產,物品所有權遭到侵害,承運人應當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無單放貨的侵權性源自於提單的法律性質,即提單具有的物權憑證性質。在我國《海商法》和民事法律法規沒有對提單是否是物權憑證的法律性質進行明確規定,即便承認提單是物權憑證,承運人在無單放貨時,收貨人並不享有貨物的佔有權,收貨人也並不能向承運人提起訴訟,只有享有貨物所有權的人才能進行侵權的起訴。此外,侵權民事責任的承擔要件有存在損失,但無單放貨並不一定發生貨物損失。這種承運人侵權性說法仍存在爭議。本文認爲,從提貨人角度,無單提貨人與託運人、正本提單持有人之間沒有任何合同關係,其無正本提單提貨的行爲侵犯了他們的財產所有權,屬於侵權行爲。

(三)違約侵權相競合

當提單是運輸中的物權憑證和承託雙方間的運輸合同時,承運人在無正本提單下的交貨行爲既違反了承託雙方的合同義務,又侵犯了正本提單持有人的貨物所有權,即無單放貨同時具有違約性和侵權性。根據我國《合同法》第122條規定,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不能並存,民事責任的承擔者也只需承擔一種民事責任。在實際操作中,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公佈的法律案件,在無單放貨糾紛首先爲違約糾紛,當事人之間沒有合同時才認定爲侵權糾紛,在特殊情況下,構成違約和侵權競合時,權利人具有選擇權。本文認爲,憑單放貨並不是法律規定而是國際航運的慣例,承運人的無單放貨違反的是提單和合同約定的保證義務。同時,合同是整個海運交易的基礎,在兩者都存在的情況下,一般會選擇無單放貨的違約性。

三、法律責任

(一)責任構成

無單放貨風險現象的法律責任構成是承擔相應責任的依據和前提,構成要件有存在損害行爲、發生損害結果、損害結果和損害行爲之間有因果聯繫。無單放貨行爲違反了承託雙方約定的義務,也侵害了合法提單人的物品所有權,造成託運人和合法持單人的利益損失,所以該行爲是損害行爲。損害結果是某些行爲致使權利主體的財產權、人身權等遭受侵害,使財產利益減少或消失的事實發生。該風險的損害結果外部體現在提單持有者現有財產的減少,內部體現在根據貿易合同中的可獲得的預期利益的損失。無單放貸行爲與損害結果之間存在必然的因果關係,該風險的發生導致損害結果的落實,而損害又是給風險帶來的。

(二)法律責任承擔

法律責任的承擔從責任範圍和責任承擔者兩個方面進行界定。責任範圍的衡量依靠貨物的損壞程度,責任承擔者是承擔無單放貨法律責任的人。我國《海商法》規定的計算方法是損害賠償責任主客觀計算方式的一種客觀計算方式,規定中指出,貨物的消亡賠償要依據其實際價值;損壞賠償要依據其損壞前後實際價值的差額或者修復費用。無單放貨造成受害人沒有收到應收到的貨物,根據《合同法》的規定,賠償應根據違約造成的損失來計算。在國際貿易航運中,無單放貨對的責任承擔者一般是承運人,但多數情況下真正實施該行爲的是承運人的人或者僱傭人。我國《民法通則》規定,承運人必須爲其人或僱傭人的無單放貨行爲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承運人承擔責任後可以向其人或者僱傭人進行追償。司法實踐中,受害人大多是向承運人及其人、保函出具人、提貨人一起提出訴訟,要求進行賠償。

四、無單放貨風險的對策

隨着國際貿易的不斷髮展,無單放貨在航運中不斷加劇,引起的法律糾紛受到理論和實踐部門的高度重視。探究無單放貨的應對措施迫切需要,本文將從以下幾點進行對策分析。

(一)預防對策

無單放貨的預防首先需要建立專門的授權託運人提單登記系統,系統要求託運人在承運人簽發提單後,承運人可查詢登記系統進行提貨人的身份確定,根據系統規定的指示完成貨物交付纔可爲責任交付完成。其次,在海運過程中可採用其他單據代替提單。例如:電子提單、海運單等。最後,出口商要進行合理有效的內部控制,包含建立完善的組織機構和自己採取協調等。加強合同控制,約定合適的貿易方式,明確無單放貨的責任歸屬,提前做好風險防範和進行風險轉移。

(二)解決對策

在貿易過程中的預防措施只能降低無單放貨的風險,但真正發生該項損失時,就需要當事人當機立斷採取措施。首先,受害人應當積極的尋找無單放貨的有關證據,由於無單放貨的行爲的特殊性,這點有點難度。其次,當事人要正確的選擇控告對象,清楚的識別被告的身份以及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最後,當事人在訴訟時效內應該義正言辭的主張自身訴訟權利,明確失效期,清晰自身享有的權利。

(三)反饋對策

在國際貿易過程中解決了無單放貨帶來的經濟損失問題時,作爲承運雙方和貿易雙方要有反思和回饋的過程。託運人要有風險意識,對承運人的選擇要有明確界限,吸取在利益損失的過程中帶來的經驗和教訓,防止風險損失再次發生。承運人要責任在身按照規定辦理交貨,降低無單放貨風險的發生率。收貨人要及時憑藉正本提貨單進行港口接待,減少惡意者的插入,降低國際貿易損失風險。

五、結論

無單放貨行爲是國際貿易中無法律規定的貿易交付方式,是國際貿易雙方很難避免的風險,會給貿易體系中的三方帶來極大的經濟損失。因此,有效的預防風險發生措施和針對性的解決辦法是國際貿易中應對無單放貨行爲的重中之重。目前,無單放貨行爲的法律性質存在一定的爭議性,相應的法律責任也存在很大不同,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國際貿易中,爲避免無單放貨帶來的經濟利益損失,貿易各方應當做好必要的風險預防措施,明確無單放貨的風險責任人,積極採取解決對策,完善國際貿易運輸體系,逐步建立標準化的國際貿易市場。

參考文獻:

[1]司玉琢、汪傑、祝默泉、沈曉平。關於無單放貨的理論與實踐兼論提單的物權性問題。中國海商法年刊。2000.

[2]雷霆。無正本提單放貨的性質及其法律責任//金正佳。中國海事審判年刊(2000).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3]郭峯。無單放貨物之我見(上).水運管理。2001(10).

[4]李守芹。海運提單焦點問題透視無單放貨責任論綱。海商法研究。2001(4).

[5]陳憲民。論無單放貨的法律問題。河北法學。2006(4).

[6]司玉琢。新編海商法。大連: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1999.

[7]羅憶鬆。海商法。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

[8]WilliamTetley著。張永堅、胡正良、傅延忠,等譯。海上貨物索賠(第3版).大連:大連海運學院出版。1993.

國際貿易畢業論文 篇二

【關鍵詞】石河子大學;國際貿易;教學改革

石河子大學是國家“211工程”建設的100所重點大學之一,現由教育部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建,也是國家西部重點建設高校。國際貿易是石河子大學的熱門專業,該專業培養的學生應較系統地掌握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基本原理和國際經濟、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掌握國際貿易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瞭解當代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狀況,熟悉通行的國際貿易規則和慣例,以及中國對外貿易的政策法規,瞭解主要國家與地區的社會經濟情況,能在涉外經濟貿易部門、外資企業及政府機構從事實際業務、慣例、調研和宣傳策劃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涉外部門的實際業務以及國家在對外貿易方面的方針、政策,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

隨着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對外貿易規模的逐步增大,對國際貿易專業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多。對於國內設置國際貿易專業的高校來講,每年培養的本科生數量也不少,但真正能符合市場需求的並不是很多,這就意味着我國目前普通高校國際貿易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應該進行適當的轉變,即從培養研究或者管理型人才向培養應用型人才轉變。

一、設置合理的課程體系

從目前石河子大學國際貿易專業課程設置中可以發現,公共課設置過多,佔用學時數較大,對於學生今後從事外貿工作的實務課程設置較少,專業課學時數逐步被壓縮。公共課分爲兩部分,一部分是大學公共課(不能刪減,必須按照教學計劃實施),另一部分是學院的公共課(課時可以變動)。其中,大學的公共課有些根本沒有必要佔用太多學時數,而且有些完全可以設置爲選修課,對於在實務中需要的海關、報關實務、國際貨物運輸與保險等課程一般都爲選修課。因此,國際貿易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應該結合目前的社會需求,設置合理、有效、實用的課程體系,使本科生畢業後能適應市場需求。

二、重視師資隊伍培養

在國際貿易專業建設中,師資隊伍的建設尤爲重要。對於目前的石河子大學國際貿易專業來講,專業教師數量不足,每門專業課不能做到兩名教師來共同承擔,甚至出現一名教師要承擔三門課程的教學任務,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因此,學校在人才引進方面不能僅僅限於博士,應適當放低門檻,引進國際貿易碩士。先引進,然後再組織教師外出進修,多與同行切磋技藝,提高教學質量;組織國內學術會議,在與同行的交流中可以獲取前沿的學科知識以及先進的教學方法和經驗,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聘請外貿公司、銀行國際業務部、外運公司、商檢部門、海關等對外貿易有關單位的專家進行信息交流,不斷吸取最新的國際貿易方面的信息和動態。

三、重視校內實踐

石河子大學國際貿易專業的校內實踐分爲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在石河子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的機房進行上機操作,採用了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和世格軟件公司開發的S imTrade外貿實習的平臺軟件、外貿模擬練習系統、外貿實務教學系統和外貿單證教學系統。每個參與SimTrade外貿實習的平臺虛擬貿易的學生都將按照實習計劃扮演進出口業務流程中的不同當事人,從而共同組成了模擬貿易環境。學生按照實驗老師所分配的學號扮演出口商、進口商、供應商和進出口地銀行不同的角色,從事目標對象日常工作,從而熟練掌握各種業務技巧,體會客戶、供應商、銀行和政府機構的互動關係,真正瞭解到國際貿易的物流、資金流和業務流的運作方式,最終達到在實踐中學習的目的。第二部分是在第一部分的基礎上在商務實驗室開展的手工操作實習,也就將報關過程中所涉及到的環節全部紙質化,按照實際工作中的要求進行練習。這兩部分的實踐,是對學生所學專業知識的一個檢驗。學校應該重視校內實踐,加大對校內實踐經費的投入。加強實驗室的建設,提高實驗教師的技能。

四、拓展校外實習基地

加強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儘可能建設更多的校外實習基地。學院通過科研立項,與自治區及兵團企業進行合作,促進科技向成果的加速轉化。調動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主動找企業尋求合作,建立相應的實習基地,實現校地雙贏、校企雙贏。同時,要繼續加大與阿拉山口海關、檢驗檢疫局、五礦有限責任公司、兵團商務局等單位的合作,定期選派優秀的學生去實習。積極拓展與霍爾果斯口岸、紅其拉甫口岸、吐爾尕特口岸和喀什機場口岸等的聯繫,建立更多的校外實習基地,以便學生能更好地理論聯繫實際,不斷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

五、加強畢業論文管理

畢業論文是國際貿易專業學生整個學習過程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環節,是畢業生總結性的獨立作業,是學生運用在校學習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基本知識研究和探討實際問題的實踐鍛鍊,是綜合考察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一個重要手段。畢業論文選題要符合石河子大學國際貿易專業的培養目標及教學要求,達到畢業論文(設計)綜合訓練目的,應儘可能結合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促進教學、科研、外貿的有機結合,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既要注重對學生基本能力的訓練,又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與創造性,使學生的知識與能力有較大的提高。指導教師要嚴把質量關,督促學生完成開題報告、文獻綜述、任務書的撰寫。學生在指導教師的幫助下,按時提交相關材料,認真閱讀參考文獻,在規定時間範圍內完成論文的撰寫。同時,通過答辯小組討論,評選出優秀論文和論文指導教師,並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對於對於不合格的論文應該放入二答,二答不過的直接推遲畢業。這樣,學生不但能充分重視論文撰寫和答辯的重要性,而且也可以提高論文質量的水平。

參考文獻:

[1]張汝根。加強實踐教學,培養應用型國際貿易專業人才[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7).

國際貿易畢業論文 篇三

【論文摘要】隨着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對涉外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但近年來卻出現了部分高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畢業生就業不理想,而很多外經貿行業找不到合適畢業生的矛盾情況。其主要原因是部分高校課程體系偏離社會需求。應該重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體系,提高畢業生在就業市場的競爭力。

近年來,中國加快了全球化趨勢下與世界經濟融合的進程,已經形成了“全方位、深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出現了“國內競爭國際化、國際市場國內化”的局面。這爲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本科畢業生創造了更大的就業空間。一方面,外資企業“走進來”,幾乎滲透到中國的每一個行業,外資企業開展業務急需一大批國際經貿專業人才;另一方面,國內各類企業的涉外程度普遍提高,產品出口國外和原材料、中間產品國外進口的比重大幅增加,特別是在我國“走出去”戰略指導下,一大批國內企業已經或正在走出國門直接到外國從事生產經營,企業涉外業務的增多無疑大大增加了國際經貿人才的需求。

但同時出現的一種矛盾的現象是部分學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就業不景氣,很多該專業畢業生從事與國際貿易根本沒有關係的工作,造成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根據筆者的實踐工作和教學工作經驗,認爲其主要原因是一些高校在課程體系上未能根據社會經濟形勢的發展及時調整和更新,從而使本科生培養工作暴露出許多弊端。

1.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

1.1課程結構過於專和窄,即專業主幹課方向偏專,專業選修課過窄在專業主幹課方面,大多數高校專業主幹課基本爲國際貿易、國際經濟學、國際貿易實務、跨國經營與投資等課程,專業課程過分偏重於國際貿易領域,國際經濟領域的課程偏少;在專業選修課方面,專業選修課的面過窄,選修課程不僅數量少,而且涉及的課程也主要涉及國際貿易領域,缺乏區域性研究課程,也缺乏培養學生語言表達和溝通、人際交往與中外文化風俗知識等方面的課程。學生可以選擇的餘地小,縮小了學生的知識視角,削弱了該專業畢業生未來的工作適應能力。除此之外,專業主幹課與專業選修課之間的內容交叉現象也較嚴重,大大影響了教學效果。

1.2課程設置“重理論、輕實務”過於偏重理論課程,忽視實務課程,一些重要的實務性專業課程開設不足,造成學生知識結構不完善。通過對用人單位實際調查顯示,具備紮實的專業技能,並能熟練操作業務,在從事進出口業務中處於極爲重要的地位。尤其對於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應屆畢業生來說,良好的專業能力素質不僅能有效縮短與用人單位的“磨合期”,較快進入角色,而且能提高工作的自信心,降低工作壓力,真正做到愛崗敬業。目前用人單位普遍反映應屆大學畢業生動手能力差,很多人由於業務素質達不到企業的要求而感到工作壓力太大、難以適應而頻繁“跳槽”換崗。這說明我們的專業課程設置過多注重理論知識教學,而在專業深度開發課程和實戰操作課程上還相對薄弱,需要根據社會需求在課程內容、時間安排、教學方式等環節作進一步調整和完善。

隨着中國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等教育已經由原來的精英教育逐步演變爲目前的大衆化教育。除了極少數國家重點高校外,其它高校培養的都是具有一定專業技能的應用型人才,從事的是實踐性很強的具體工作,即使有部分學生繼續攻讀學位,但今後能夠真正從事科研工作的人也非常少。然而很多高校忽視這一事實,在確定學生培養目標時,不從學校自身的辦學條件、教師隊伍結構、學生素質出發,目標貪大、求高,培養方案照抄、照搬重點高校。其結果是課程體系中,理論課程比重過大、實踐課程比重小。片面強調專業理論的傳授,而忽視專業技能的訓練。

1.3課程設置中對創新能力重視不夠,培養形式相對單一而缺乏個性,不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形成和創新潛力的發揮創造性能力素質培養,在課程設置中主要通過實踐性教學環節的學習和訓練來實現。具體包括專業實習、學年論文、學期大作業、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課外創新實踐等。實踐教學爲學生創造了開放的空間,動態的場景和發展變化的社會背景,是學生掌握課堂知識的重要載體,更是激勵和引導學生自主創新的動力和源泉。

通過調查顯示,目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創新能力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即職業適應能力、業務拓展能力、知識更新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其中業務拓展能力是核心和關鍵。要在大學四年學習期間使學生形成上述創新能力,僅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加強社會實踐,加強實際業務操作訓練並從中探索其規律性。這就需要在改革與創新實踐教學環節上下功夫,從實踐教學目標、教學模式、教學內容、考試方法等環節入手,創造性地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不僅需要有豐富教學經驗和科研能力的教授,更需要有實戰經驗的教練。但實際上很多高校由於建立課外實習基地組織學生到對口外貿企業實習困難比較大,因此在培養計劃中千方百計地壓縮、減少甚至取消校外實習,有些學校則完全用課堂模擬代替校外實習,而缺乏實戰訓練,嚴重影響和制約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2.適應市場需要,重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體系

2.1調整課程體系,形成符合不同人才培育目標要求的課程結構

不僅要強調“基本經濟理論+國際貿易理論+國際貿易實務”三位一體,而且每一版快中的每門課程均要根據其在專業培養目標中的地位、作用進行整合,強調各門課的相互協調,加強課程內容的有機結合,體現課程之間的主次關係、層次關係及內在聯繫,以實現課程體系的整體優化。課程體系的優化需要體現在廣和深兩方面。廣的方面,要做到課程涵蓋的內容能夠滿足國際貿易發展對經貿人才的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基本的經濟貿易知識,而且要了解外部商業環境和投資環境的相關知識(其中包括相應的法律、政治環境)。比如,可開設“國際貿易文化”、“國際商務環境”等課程。深的方面,要做到不僅使學生能夠較爲深入地掌握國際經濟與貿易理論的由來與演變,跟蹤國際經濟與貿易理論的最新發展,瞭解國際經濟與貿易的最新發展趨勢,掌握國際經濟與貿易法律與規則的最新變化,而且要注重針對性的深度的區域研究。如,關於美國這一區域的研究,應瞭解美國經濟、政治,美國文學,美國建築等。因爲要在經濟全球化的市場中獲勝,必須熟悉他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各方面情況。

2.2重新設計課程體系,提高實務性專業課課程比重,突出專業特色

在長期過分強調“厚基礎”的培養目標指導下,多數高等院校的實務性專業課開設嚴重不足。認爲學生只要有經濟學理論方面的基礎,專業課特別是操作性較強的實務課便可有可無,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後通過“幹中學”就可以厚積薄發,發揮後發優勢。殊不知,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高效的企業要求學生能迅速“上手”進入角色,發揮科班畢業生的特長,而根本不會負擔畢業生長期適應和在職培訓的高額成本。由於目前的課程體系中,財經類各專業所開設的經濟學基礎課相差寥寥,專業基礎課也區別甚微,而惟一能區別學生專業特色的實務性專業課嚴重不足,必然導致各個專業都沒有明顯的“專業”特色。其直接後果就是畢業生擇業困難,或在工作中由於專業方面的“短腿”而影響職業發展。因此,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課程體系中,除要有完善的經濟學理論基礎和專業基礎課程外,還必須有一定數量體現專業特色的實務性專業課程。作爲應用性較強的實務課必須緊跟社會經濟發展實踐和就業形勢的需要。就目前國際經濟貿易實踐發展和外向型企業的人才需求來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必需開設的實務課程有國際貿易實務、外貿英文函電、國際結算、進出口單證實務、進出口報關實務、國際物流、電子商務、國際運輸與保險、進出口商品包裝、國際商務談判、商務禮儀等。合理的課程結構應該是經濟學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實務性專業課三者之間的比例爲1:1:1的關係,而不是過去那種3:2:1的關係。

2.3加大對創新能力素質的培養力度,改變創新能力素質的培養方式,走出課堂,面向社會,開闊視野,對實踐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和考覈方式進行改革創新

2.3.1積極改進和完善進出口模擬操作訓練,配備具有豐富實戰經驗的青年教師指導學生模擬訓練,讓學生在仿真國際貿易環境中體會貿易全過程,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化,這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基本前提

2.3.2完善並強化國貿專業的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的組織和執行力度,鞏固課外專業實習基地,保障學生能按照教學計劃進入對口涉外企事業單位實習和訓練,通過實習單位指導老師的傳、幫、帶,積累相應的工作經驗,這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實踐要求

2.3.3科學設置學期大作業、學年論文、畢業論文、社會調查等創新實踐環節配備有豐富教學和科研經驗的教師指導學生收集整理文獻資料、設計研究方案、掌握研究手段和調研方法,加強學生的多學科理論知識和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的訓練,這是培養學生獨立完成課題研究和啓發創新思維的重要環節。

2.3.4細化實踐教學環節全過程,做到分段實施,循序漸進使教學模擬性實驗、專業實戰性實踐和專業綜合性實訓三個環節能環環相扣、有機結合,這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保障。

參考文獻

[1]胡俊文等。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體系改革與創新研究[j].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

[2]楊新房。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體系和培養模式創新探討[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