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德育論文

論青春期心理年齡及其特徵

論青春期心理年齡及其特徵

論青春期心理年齡及其特徵

案例:

“11月15日,安徽省安慶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被告人吳亮故意殺人一案,對吳亮以故意殺人罪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經審理查明,被告人吳亮因對家庭和社會不滿,產生以殺害無辜羣衆泄憤報復的想法。吳亮當庭表示服從判決,不上訴。

法院經審理查明,6月5日16時26分許,吳亮在安慶市人民路步行街用事先準備的單刃尖刀向花某某等20名路人進行捅刺,致7人死亡、13人受傷。

法院認爲,被告人吳亮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其行爲已構成故意殺人罪。吳亮在公共場所持利刃捅刺20名無辜羣衆,犯罪性質惡劣,後果特別嚴重,社會危害極大,罪行極其嚴重,不足以從輕處罰。法院遂作出上述判決。”

隨着最後判決的發佈,這個罪惡的25歲的生命也在這個秋天裏終結了。

搜索這個新聞的時候,心內仍會發緊,新聞圖片上滿地的傷者,還有旁邊散落的粉色書包,都令人無比痛心。事件發生的時候是2021年的6月份,那時隨着新聞看到了兇手的一些相關資料信息,是事發前幾年他在網上發佈的一些帖子,說實話他的用詞和表達當時就讓我有點驚訝——這怎麼會是一個四年級就輟學的人寫出來的,他的邏輯清晰、準確,甚至在文字間能看出來他內心細膩。懷着對兇手八分的痛恨、一分的同情和一分隱隱的疑惑,這件悲傷的事慢慢就被淹沒在了我忙碌的生活之中。

成年人的再學習,不是一味地接受,同時是審視式的,審視自我、審視身邊的生活,這學期我和《心理年齡與成長智慧》這門課程不期而遇,有了把那個悲傷又苦澀的短暫人生一探究竟的機會,極其沉重地。

新聞裏,在現場被捕的吳亮被警察反綁着雙手,衣服滿是污漬,垂着頭,頭上繫着一個白色的布條,像一個赴死的蠻人。是的,他得償所願了,很快他就要離開這個世界,同時可恨的是,他傷害了20個無辜路人,並且其中有7個人被他殘忍地奪去了生命。

爲何我說他是“赴死”、“得償所願”?

重新打開搜索引擎輸入關鍵詞,發現他的帖子已經被清理掉了,難得搜到了一些截圖,拼湊出他那灰色的生命印記。

他的網名叫做“隨心逐流5”。

“2013年5月6日——明天就要開始我的計劃了,我不想死的毫無價值,下面我把教育法說下。四年級的時候因爲上學恐懼症就沒上了,16週歲之前我打過好幾個電話給教育局,具體說的什麼已經忘記了只記得一句,他說“國小收8至13,國中收14至16”,記得有一次給教育局打完電話之後有個自稱是校長的人給我打來了,最後一句是“你去問問你們村長”。掛完電話我就想符合教育法就收,不符合問村長有用。終於我在今年的4月我想出了一個絕對問答“問:四年級輟學,現在未滿16週歲能否繼續9年義務制教育,如果答不能,那就問那你叫他何以自處。”

“2013年6月8日,麪包車,唉!被他們弄上去了,還有兩個民警在我兩邊,上了車想:就聽那民警的話,把教育局的作爲寫出來發到網上,反正對自殺我已經黔驢技窮。等車子到了龍眠山路想:看樣子他們想去找我媽呢!不就是見她嗎?反正爺就這樣,如果能把我的想法改下也好,不過看樣子我的推測很準呀!真在龍眠山路附近(我在知道上學恐懼症之後就沒看過我媽),等到了安慶市六院三病區的門口就想:又是這樣去年5月(去年5月2日第一次獨立生活之旅失敗之後)就帶我去月山看看是不是腦子有病,去了之後和我小姨聊了之後就算了,今年又來。也好就讓醫生檢查下看是不是有病,誰知道他們量完體重就把我綁在牀上限制人身自由,他們就走了我當讓就罵了,主要是說連基本的檢查都沒有就限制人身自由他們犯法了,我出去一定要告你們,連我的四肢都沒看就寫四肢供血正常,隱約聽見奶奶和護工說我被鬼嚇了,我就說她愚昧。期間做過以下努力1、掙脫布帶,然後把我旁邊同樣被綁的人勒死。不就是三年有期徒刑嗎?爺怕啥!看你們有死人怎麼辦,有本事你們把這事瞞下來,可惜就差最後一隻腳的時候被發現了……”

“2013年6月8日——難道沒有親情的未成年人就不受法律保護嗎?我現在只想看到民法通則那一章要寫。個人感覺這是我人生的轉折,我以後會變成什麼樣的人,這次的經歷影響會很大。”

“2013年6月23日——今天下午看見父親的背影似乎很可憐;不過轉念一想“就算是爲了我的同類或者說爲了自己,我也絕對不能有憐憫”,最後聯想到安慶市六院、安慶的人,既然世人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那我偏要把世人綁在一根繩上,大家一損俱損。爺寧願被判死刑也不願老死。放心爺21歲之前是不會動手的,就算動手估計也沒啥實質性的傷害,哈哈哈哈哈!記住我的名字吳亮別讓以後成爲你們的惡夢哈哈哈!何須和世人解釋那麼多,來吧看以後誰的拳頭硬!”

······

這是一部分他在2013年在網上的發言,那是案發的八年前,當時他十七歲,這一篇篇“狂人日記”讓我們對他有了一個大概的畫像。也讓我們看到了這枚罪惡的苦果是由什麼樣的因結出來的。

分析:

一、影響一個人心理年齡發展水平的因素有兩個:

1、內在生命力。

吳亮十一歲輟學之後,他平時看漫畫,看百家講壇,說明他有一定的求知慾;他有過自殺行爲,只選擇不疼的方式,說明珍視自己。雖然無法把他的發帖一一列舉出來,但是從他的文字表達來看,本質上,他是個頭腦聰慧的人,僅僅是依靠看文教類的電視節目,就會運用莊子的“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來推敲問題。由此看來,他的內在生命力還算是頑強的。

2、家庭環境,尤其是父母的心理年齡。

吳亮的父親是智力三級殘障,母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離婚走人了,是爺爺奶奶把他帶大的。在他十一歲輟學之前,雖然父親智障,但是偶爾他還能見到母親,這對於一個還處在孩童時期的吳亮來說,應該是在貧寒家境和支離破碎的親情之下尚存的一點溫暖吧。沒想到,十一歲時他因爲上學恐懼症輟學,之後就再也沒有見到過母親了。此時的他面對的只有衰老的祖父母和失智的父親,從他的發帖中看到,祖父母年邁而愚昧,父親對他來說只是一個“可憐的背影”,可想而知吳亮在生活中和他們精神交流會遇到怎樣的銅牆鐵壁。

一個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他的精神世界正是要向外延展的時候,一般來說,這個時期,他精神上和外面的世界發生聯繫的正常渠道就是:學校、家庭和社會。對於吳亮,學校這個渠道不存在了,因爲他輟學了。社會對那個年齡又成日在家的他來說,基本沒有什麼關聯。家庭呢,就如上面我們分析的,冷漠而閉塞。

二、青春期的心理特點:

心靈開放:他會積極進取、敢於競爭、敢於迎接挑戰、敢於負責任,逐漸成爲優秀人才。

心靈封閉:會出現叛逆、對抗、挑刺、情緒偏激等等此類表現,甚至可能表現出破壞性。

一個人精神的長大是擋不住的,很快,在吳亮十四歲的時候,他輟學在家呆膩了,主動學習了教育法,希望能夠重回學校,結果村裏、學校、教育局互相踢皮球。他嘗試找工作,被認爲是童工。他決定離家出走,以自殺來威脅祖父祖母給盤纏,但是被家人和派出所輾轉送到了精神病院。在他的那些帖子當中,能看出他的祖父母對他採取的基本就是簡單粗暴的壓制型管教方式。人的心靈需要經常打開窗子,長期緊閉,就會性格怪異,行爲偏激、病態。所以,對家人和社會,吳亮由最初的憤懣,到無處宣泄,後面逐漸發展成了對抗。但是這個過程中,難道學校和教育部門就沒有需要反思的嗎?

吳亮在被家人和派出所騙進精神病院之後,不認爲自己得病了,他的反抗被愚昧的家人認爲是“被鬼嚇着了”。他通過詢問其他精神病人的症狀,自己學習精神病知識(雖然學不太懂),來判斷自己是沒有病的。他想通過殺死其他人獲得死刑,但是害怕殺得不夠判不了死刑。此時的他,已經不僅僅是對抗了,而是埋下了毀滅的種子——自我毀滅和毀滅他人。

“2013年6月8日——難道沒有親情的未成年人就不受法律保護嗎?我現在只想看到民法通則那一章要寫。個人感覺這是我人生的轉折,我以後會變成什麼樣的人,這次的經歷影響會很大。”

如果一個孩子想重回課堂,是什麼阻止了他?如果他當時重回了課堂,他的心門不再被牢牢堵死,那麼以天賦還不錯的他來說,今天又會發展成怎樣的一個人?

三、思考

家庭方面,父親失智已是事實,母親既然生下了他,應當負起自己的責任,一個有媽媽關愛的孩子,很難變得麻木而冷血;學校方面,才十一歲的他要輟學,又加上是那樣一個家庭,怎麼能夠放任他停止接受義務教育?而社會呢?當他十四歲想重返課堂,各個部門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儘量幫助他,怎麼能夠冷酷地把一顆求知的心靈一次次地殘酷扼殺。當小小的他最後想尋求法律的幫助回到學校也以失敗告終的時候,他的世界徹底變成一團漆黑了。

不爲二十五歲濫殺無辜的吳亮辯護,只是惋惜那個十幾歲求告無門的少年。十四歲到十七歲期間,他經歷了親情的缺失、向外尋求時社會的拒絕和冷漠,甚至是武斷而慘烈的壓制,十七歲的他野蠻生長,八年之後最終走向了戕害無辜的末路。但是痛心和遺憾之餘,這苦果背後的因,更值得我們探究。

標籤:青春期 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