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新版水文水資源建設項目研究論文(精彩多篇)

新版水文水資源建設項目研究論文(精彩多篇)

水文水資源建設項目研究論文 篇一

隨着經濟的迅猛發展,水資源的污染和使用量都在不斷增加,需要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生態環境建設對於水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具有重要性的作用。文章從生態環境的內涵進行分析,描述了生態環境建設與水資源保護和利用二者之間的關係,以期對水資源的保護和利用作出一定的貢獻。

生態環境建設;水資源;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生態用水

隨着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不斷推進,生態環境建設的地位不斷提高,成爲西部大開發的重要內容之一。雖然生態環境建設的概念還沒有明確,還在逐步探索之中,但其作用已經十分明顯。隨着經濟的不斷髮展,以犧牲生態環境帶來的發展的惡果也越來越明顯,生態環境建設是着手對於遭破壞的生態環境進行重新建設。《全國生態環境建設規劃》對於生態環境建設的內容進行了規定:“就我國陸地部分而言,包括天然林等自然資源保護、植樹種草、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草原建設、生態農業等。”生態環境建設按照採用的手段不同也可分爲兩種:

①植被建設,藉助生物措施;

②工程建設,使用工程措施,二者相輔相成共同爲生態環境建設作出努力,其中生態環境建設的重點是水土保持以及沙漠化防治。

經濟環境建設中的亂砍亂伐、污染等都會破壞生態環境,造成大氣污染、植被破壞、水文破壞等,這其中植被破壞尤其是關鍵,植被與其他幾方面息息相關。生態環境建設時要充分考慮植被恢復。植被建設包括的內容很多,其中森林植被至關重要,其適應性和穩定性都極強,與水資源的保護和利用也關係重大。

1)森林植被儲備能力較強。森林植被可以對各個層級的水分進行攔截、吸收和鎖住。根據數據調查顯示,四個氣候帶中的森林對降水的儲蓄能力最高可達約170mm。

2)森林可以調節河川徑流。森林生態系統的蓄水能力,可以將地表徑流的水分鎖住轉爲地下水,在暴雨或洪峯來臨之時,起到延緩和削弱的作用,地下水也可以幫助渡過枯水期,對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有很大作用。

3)森林能保護水質,改善流域水環境。森林生態系統的循環過程可以消化、吸收其中的營養物質,過濾污染,達到保護水資源的目標。這一成果已經被證明,因此許多國家都使用森林來對水進行清潔。

水土保持工作來應對水土流失,是生態環境建設工程的重要內容之一。水土保持工作要高度關注被水侵蝕的對象,進行防治工作,因此對水資源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增加蓄水能力,提高降水資源的有效利用。水土保持工作可以更好的攔截降水,緩解農村人用水困難等問題,增強土壤的含水量,可有效抵禦乾旱。此外,水土保持的植被面積在不斷增大,可有效鎖住水分,提高水資源的使用效率。

2)減洪增枯,提高河川水資源的有效利用率。水土保持工作增加了植被的面積,其對地表水流的攔截更加顯著。這可以有效減緩或者延遲洪峯的到來,避免造成破壞,同時,在枯水期,植被可以使用地下水來補充水分,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

3)改善水環境,促進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水土保持工作對於改善水質的作用與植被的作用有異曲同工之處。水土保持工作有效鎖水、調節水流、改善水質等都能爲農業建設提高更多的良田,增加農民收入。在這方面成功的事例多不勝數。因此,水土保持對水資源的保護和利用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土地荒漠化多數是因爲水分不足、風力侵蝕造成的土地退化。其中風力侵蝕造成的土地荒漠化所佔比重最大,特點也較爲明顯,文章對荒漠化防治的闡述主要針對風力侵蝕造成的荒漠化地區。土地沙漠化的根本原因就是乾旱、缺水。但是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半乾旱、乾旱地區的自然條件與植被間已達成一定的平衡,一般不會造成沙漠化。突然沙漠化的原因是現代經濟發展造成的不管不顧的亂砍亂伐、過度開發等。防治荒漠化首先要根除這些原因,退耕還林、種植植被,甚至需要一定的水利工程,這些工程的完成都離不開水資源的支持。破除荒漠化首先要破除水資源不足的問題,要呵護現有植被,充分利用降水,選擇適應自然環境的植被來鎖住水分,避免水分的過渡蒸發,這一過程需要使用部分水資源來完成。爲了使植被能夠順利安家落戶,要準備足夠的河川生態用水,減少水資源的浪費和污染,對用水進行合理規劃,留出灌溉用水。

總而言之,荒漠化的防治工作離不開水資源的支持,這就需要對水資源的利用進行合理的規劃。

經濟發展不應該是竭澤而漁,而是要可持續的,有利於子孫後代的,這就要注重生態環境的建設,合理進行退耕還林、注重水土保持、進行沙漠化防治等工作,這一系列的舉措不僅能增強水資源的利用率,同時也對減少水資源污染,保護水資源有很重要的作用。

[1]李秋萍。流域水資源生態補償制度及效率測度研究[d].華中農業大學,2015.

[2]劉世強。水資源二級產權設置與流域生態補償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2.

水文水資源建設項目研究論文 篇二

摘要:水資源論證工作是一項針對那些擴建、改建或新建的建設項目的用水、取水以及退水的合理性和對水體與其他的相關權益的合法性而展開的一系列全面的分析及論證活動。一般都是從水資源的論證等級及許可範圍、取用水的合理性、節水與水資源的保護以及羣衆對水資源的論證工作的認識等等進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相關問題,從而從建設項目的水資源論證與管理體系、水資源的論證工作以及規劃水資源的論證工作的關係等方面提出與之對應的建議和對策,可以很好的爲建設項目的水資源論證工作提高相應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問題;建議

1.現階段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1論證內容的要求不明確

現階段,我國的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工作主要是依據相關部門發佈的《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管理辦法》進行的,但這一管理辦法並沒有對水資源論證的內容以及深度進行明確的要求,僅僅只規定了在項目可行性報告上報之前進行相應的水資源論證工作。所以,在實際的論證工作中,很多的業主只需要具備地方發改委審批合格的建設項目文件或者項目的可行性研究階段即可以開展水資源的論證工作。而這種情況下的水資源論證工作往往是在缺乏對前期環境影響評價以及取排水口沒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之下進行的。這種情況下開展的水資源論證工作因爲缺乏對項目設計研究的深度,既不具備充足的資料又會產生極大的工作量,而且還會導致論證深度嚴重不足,所以很難達到論證工作所追求的效果。

1.2缺乏統一的論證範圍規定

現階段,我國的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工作並沒有對論證範圍進行統一的規定,很多的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工作僅僅只是追求建設項目自身是否具備可靠的水源,並沒有對建設項目周邊區域的水資源開發與利用問題進行綜合分析。這樣做僅僅只解決了建設項目自身的水資源問題並沒有解決公共水資源的安全問題。而建設項目對周邊居民用水等公共水資源的安全問題,對周邊區域的水環境和水資源的影響也是需要論證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

1.3對相關受影響方利益考慮欠周全

從一定的程度上來說,水資源的論證工作是包含在論證範圍內的關於水資源的利用及配置方案。這就要求做好多方協調的工作,要想處理好相關用水戶間的合法權益,就更加要從水資源管理的代言人的角度出發,確保高效利用水資源。建設項目水資源的論證工作意義重大,不僅對建設項目自身影響重大而且還會影響到周邊的居民。但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現階段我國的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工作仍然沒有引起廣大人民羣衆的重視這就導致了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工作在開展的過程中對相關受影響方的利益考慮不周全,這給日後的工作開展埋下了很多隱患,增加了工作開展的難度。

1.4用水定額審覈深度不夠

因爲各個地區的用水定額不一致以及項目的用水工藝的不同,這就要求我們在進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工作時要對用水定額進行嚴格的審覈。但在實際的論證過程中,論證單位往往並不重視對建設項目的用水定額的審覈,認爲只要能夠保證地方的用水定額就可以了,這就會用水定額的審覈深度不夠,取水量只高不低,申請水量偏高的情況。而且往往很多項目用水量的季節差異比較大,如果以最大的用水量進行論證的話,就會出現審批的水量遠遠超過實際用水量的情況。

1.5缺乏具體的水資源保護和節水措施

因爲在具體生活中,水資源的污染和浪費問題嚴重,所以,在開展建設項目的水資源論證工作時需要制定具體的水資源保護和節水措施。但在實際的論證工作中,往往缺乏具體的水資源保護和節水措施,因此要加快水資源保護和節水工作的步伐。

1.6業主和論證單位對論證工作的認識不夠深刻

受種種因素的影響,現階段很多的業主和論證單位對論證工作的認識不夠深刻,認爲論證就是一項簡單的立項過程,只要儘快的完成就行,所以一般都用較少的時間編寫報告給論證單位論證,這就會導致論證工作的深度不夠。尤其是對於論證單位和論證人員來說,在進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時,不僅要充分考慮業主的利益更要高度重視社會公共利益,實現水資源的科學管理和高效利用。

2.解決問題的辦法及建議

2.1完善水資源論證措施

在開展建設項目的水資源論證工作時,爲了提高論證工作的質量和水平應該儘可能的完善水資源的論證措施。在明確論證階段及前提條件的前提下,深化論證內容的深度,確保完成對環境的影響評價之後再進行水資源的論證工作。因爲這樣做,能夠不斷完善論證資料,促使論證內容和論證深度的統一。在進行論證時,尤其要注意對一下內容的論證:

1)附近的用水戶及利益相關者的意見;

2)確定項目的用水量與用水的工藝流程;

3)確定取排水口的位置;

4)水生物的現狀與影響的分析;

5)客觀且全面的論證範圍等。

2.2重視水資源論證的收費問題

國家相關部門應該重視水資源論證的收費問題,儘快出臺關於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的相關的收費標準,確保能夠根據建設項目的具體情況依法進行收費,從而改變以往僅在原來的資料的基礎上進行資料分析和彙總來確保環境評價、地下水的詳查以及水平衡的測試等分析與論證工作的費用。

2.3鼓勵多單位聯合論證

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工作涉及衆多專業,綜合性極強,往往僅靠一家論證單位是難以實現論證目標的,所以在實際的論證過程總應該鼓勵多單位進行聯合論證。這種情況之下就能夠保證論證資料的齊全,從而深化論證工作的深度,提高論證工作的質量和水平。

3.結語

因爲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工作往往開展的時間較短,而建設項目的種類較多,涉及內容較廣泛,建設項目所在地的實際情況又不同,所以,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工作的難度較大。在開展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工作時,各部門應該抓住工作的重點和難點,樹立新型的用水觀念,既要做好相關的調查和分析工作又要做出科學、合理的論證結論,從而爲取水證的審批提供可靠的依據。

參考文獻

[1]肖志娟,解建倉,王少波。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實例分析[j].水利科技與經濟,2006(2):4.

[2]陳紅衛。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水利,2005(11):3.

水文水資源建設項目研究論文 篇三

1.1水資源概況皋蘭縣水資源十分貧乏,本縣地表水、地下水極少。全縣工農業生產及居民生活用水主要靠提取過境的黃河水和跨流域引取的大通河水。黃河流經縣境東南部,在縣內長34km,據蘭州水文資料觀測,多年平均流量991m3/s,多年平均徑流312.60億m3。黃河是皋蘭縣工農業生產及經濟發展的主要過境水資源。全縣地表水資源總量爲639萬m3,蔡家河是縣內最大的河溝,流域面積1356km2,另外還有李麻沙溝、水源等河溝。全縣地下水埋藏深,儲量小。經計算地下水資源量爲962萬m3。

經綜合計算,全縣本地水資源總量爲1601萬m3,人均水資源量93m3,僅佔全國人均2230m3的4.17%,耕地畝均水資源量38m3,佔全國平均水平1476m3的2.57%。

1.2水利工程現狀皋蘭縣的水利設施,主要是修建電力提灌工程提取黃河水,改變皋蘭的生態環境。全縣先後建成從黃河提水的獨立電灌工程14處,其中萬畝灌區有西電、大砂溝、什川3處,千畝灌區5處。共建成泵站197座,安裝機組374臺套,裝機容量8.16萬kw;共建成干支渠156條,長592.80km,鬥農渠2118條,長1718.10km。另外還建成引大甘分幹、黑武分乾渠2條,長146.09km,鬥農渠344條,長532km,皋蘭轄區引水流量3.15m3/s,年引水量3200萬m3,灌溉面積萬畝。建成山字墩水庫1座,蓄水能力120萬m3。

2.1水資源供需矛盾比較突出皋蘭縣是甘肅二十個乾旱缺水縣之一,其突出表現爲資源性、工程性、水質性缺水現象並存。全縣目前農村供水不安全人數達104655人,農業、工業、人飲用水供需矛盾比較突出。

2.2水資源優化配置格局和工程體系尚未形成全縣尚未形成與水源優化配置相適應的科學、合理、完整的水利工程體系,致使工農業生產和人飲安全用水對水資源的需求矛盾日益加劇。水資源配置能力不適應經濟結構調整的需求,制約着特色經濟、重大工業項目等經濟發展戰略實施的步伐。

2.3水利工程老化問題突出,功能衰減,水資源浪費現象比較嚴重儘管全縣近幾年在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於歷史賬較多,灌區工程改造的任務還很艱鉅,中小型灌區因缺乏投資,長期無法配套完善,經濟社會效益得不到充分發揮,制約着當地農民的增收致富。基本農田水利化程度低,全縣灌區老化失修的工程約佔總數的38%,破損率達42%。有一半以上渠系建築物帶病運行,農田灌溉水利用係數僅爲0.54。工程老化失修,水資源利用率低,一方面造成工程實際供水能力達不到設計標準,效益不能充分發揮,同時也加劇了水資源的供需矛盾,制約着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全縣農業灌溉技術比較落後,平均毛灌溉定額489m3/667m2,節約用水的觀念不強,用水浪費現象仍然存在。

2.4管理體制和機制不夠健全,水利規範化管理有待加強

在規範水事行爲方面,水利管理體制和政策法規還不健全,依法治水、管水的力度不大。機制不健全,缺乏有力的協調管理能力。交叉灌區管理主體範圍不清,矛盾突出。水價執行和形成機制方面,由於利益關係不同,水價調整缺乏聯動機制,執行的平均水價標準遠低於供水成本,難以發揮經濟槓桿對水資源的調控作用。現狀涉水事務的多頭管理,難以形成合力。政府對涉水事務社會管理的規劃、政策、制度等措施仍需進一步加強。

3.1建設節水型社會是合理保護節約水資源,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必然要求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要求在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同時,更加重視水資源的節約與保護。我縣水資源短缺,時空分佈不均,在水資源開發利用中,只有協調處理好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關係,處理好整體與局部、近期與長遠等各種關係,才能保證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3.2建設節水型社會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增強農業發展後勁的有效途徑近年來,爲了滿足城市“菜籃子”工程,增加農民收入,部分灌區引進高新農業生產技術,大力發展日光溫室、塑料大棚等設施農業,種植反季節蔬菜,農業出現了現代化、設施化、產業化發展的良好趨勢。但由於傳統的季節性供水模式,使農業發展受到嚴重製約和影響。大力開發經濟作物,確保糧食生產安全,爲農業發展提供強力支持,提供高效的灌溉用水保障,已成爲水利建設的緊迫任務。

3.3建設節水型社會對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深化水利體制改革具有很好的引導作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要求不斷提高政府在水利領域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進一步強化完善水利投資、價格、管理、責任、激勵等方面的政策,通過採取有效的水利社會化管理手段,推進體制和機制方面的改革,規範水管行爲,逐步建立適應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水利管理服務體系,而要推進體制改革,必須解決好供水節水這個基礎問題。

4.1深化體制改革,實現統一管理一是全面推行水務管理體制改革。積極籌建成立皋蘭縣水務局,將全縣水管理職能劃歸水務局,建立供水與排水、用水與節水、開發與保護等涉水事務的統籌管理體制,統一規劃管理水資源的開發、配置、利用、節約與保護,最終實現水資源的科學開發、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護;二是深化農業供水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和完善以農民用水者協會爲主要形式的農業供水管理體制,成立農民用水戶協會,形成農民自主管水、鄉村兩級監督協調、水管單位延伸服務的新型管水模式,進一步完善農業水費收取體制,加強末級渠系管理,完善配水量水設施,不斷提高農業用水效率;三是健全用水節水管理網絡。成立節水辦公室,農業用水建立以縣節水辦公室-水管單位-用水者協會爲縱向的節水管理體系;工業節水構建以縣節約用水辦公室爲中心,行業系統爲幹線,用水單位爲節點的節約用水管理網絡;城鎮生活用水構建以縣節約用水辦公室,社區、小區和用戶爲主線的管理網絡,全面系統地推動節約型社會建設工作。

4.2優化產業結構,發展高效經濟一要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大力發展以日光溫室和高架大棚爲主的設施農業,擴大蔬菜基地建設規模,推進無公害、標準化生產,在發展中節水,在節水中發展,形成圍繞城市、服務城市的農業新格局;二要調整工業產業結構。加快實施“工業強縣”戰略,積極發展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進一步增強工業經濟的支撐帶動能力。對新建、擴建、改建項目實行水資源論證制度,按照水資源條件調整現有經濟結構,淘汰落後的生產工藝和設備,鼓勵採用高新技術,減少資源消耗,優化配置水資源。

4.3建設示範基地,完善工程體系一要更新灌溉觀念,抓好農業節水示範村建設。把農業節水灌溉作爲主要任務,在普及改畦、整平等田間節水技術的基礎上,重點抓好新農村節水示範村建設,積極推進設施農業,發展大棚種植,節水方式以管灌、噴灌、滴灌爲主,同時引入適宜縣情的高新技術,把發展節水工程改造和農業高效設施節水工程結合起來,引導農民羣衆積極參與推廣,通過示範村的節水經驗,帶動全縣的農業節水;二要加快生活節水器具改造。要在全縣範圍內淘汰螺旋升降式水龍頭和非節水淋浴噴頭,新建小區全部使用節水器具,包括便器、淋浴噴頭和水龍頭,老住宅逐年更換非節水型便器水箱。同時開展節水型小區示範基地創建活動,在新住宅區推行預付費方式水錶;三要推進城鎮供水和排污管網改造。要加快縣城舊損自來水管道的改造更新,擴大自來水管網的供水區域,建成縣城環狀供水管網。

4.4改善基礎設施,增強管理能力一要建立用水計量設施體系。農業供水方面,進一步強化末級渠系基礎設施建設,在試點期間要求各灌區在完善幹、支量水設施建設的同時,重點加大末級渠系的配套,修建量水堰,做到幹、支兩級引水渠口安裝自動測水儀,末級渠繫有量水設施。城鎮供水方面,由自來水公司負責安裝和更換城鎮生活用水水錶,儘量做到“一戶一表”;二要建立基礎管理信息平臺。建立“皋蘭縣節水型社會建設管理信息平臺”,將歷史和實時的供水、用水、節水和水資源相關信息進行綜合,形成專業數據庫,在統一的gis平臺進行管理,實現對縣節水型社會的多方有效信息的集成、分析和管理;三要加強隊伍建設。通過培訓、學習和交流等途徑,全面增強水管人員的認識水平和管理能力,同時通過普及辦公自動化等措施,建設縣節水網站,提高管理水平。

4.5健全規劃體系,完善科技支撐建立完善科學規劃體系。建立健全水資源及相關專業規劃體系,要加強基礎研究,實現科學管理。一是水資源合理配置方案的研究與制定,二是合理的水資源開發利用格局研究,三是提高水質標準的治本方法優化研究。

水文水資源建設項目研究論文 篇四

水源與污水並沒有清晰的界限,指出認識上的一些誤區,認爲用水、雨水、地表水、地下水在城市水資源和污染控制中應統籌考慮,解決水資源、水污染問題,從量上應避免和補償城市化給水循環帶來的干擾,從質上不要簡單地把水作爲我們廢物的運輸工具。分析歐洲城市水資源與污水控制中幾個方面的得與失,指出傳統排水模式的缺陷,思考我國城市化進程中水污染控制途徑。

城市污水控制水資源污染

大量的數據顯示我國的水污染並沒有得到有效控制,水資源短缺已成爲大多數城市所面臨的現實。我們已經在先污染後治理的弧線上走了很遠,應當“痛心疾首”。深圳治污理念之爭並不在於是否實現污水的達標排放,圓明園補水的背景遠遠超過事情本身。中國有600多個城市,無數的鄉鎮,我們需要更多的思考。

我們習慣了用上水和下水,給水和排水來界定水資源和水污染控制,所以解決水資源問題我們第一想到的是開源,而在防止水污染上把目標定在排放達標上。但高密度的人口和有限的水資源早已不允許我們這樣界定了,作爲水源的河流常同時肩負着納污的重任。水污染控制本身也是開發、保護水資源。

我們習慣於把地下水和地表水分開考慮,通常當地面開始下沉時我們才直覺到過量開採地下水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在城市的規劃中很少考慮到地下水、地上水的相互聯繫。

我們習慣於把“是否能直接使用”作爲水的價值的衡量標準,把污水深度處理和中水回用的意義更多地理解成直接再用的節水效益上。事實上,污水的處理深度是一個城市水系統的決策問題,不直接使用的水的價值並不比直接使用的水的價值低。世界上不只是有污水直接再生再用的成功經驗,也有通過維繫良好的水圈循環來解決水源貧瘠的成功案例。中國已有案例研究顯示水域污染控制(也是水資源保護)本身也要求污水不只是達標排放,而是需要最大限度地節水和進一步的深度處理。水資源、水污染也是一個系統問題。只有把握系統本質的規律性,持之以恆,才能真正緩解水資源危機。

水資源、水污染的規劃與評價必須要成爲城市發展、經濟發展模式中的一個根本議題才能真正走向完善。

爲了規範管理,設置統一的指標體系是有意義的,如排放標準、節水率、生態住宅評價體系、節水型社會指標體系等等。由於系統的複雜性和環境容量的有限,分門別類的國家級指標體系在一個區域或城市的水資源決策、管理中無法取代與地域特徵和城市發展緊密結合的水系統的規劃和宏觀決策分析。

水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以及水圈的良性循環應成爲各項指標體系的最高宗旨,否則會出現污水處理率、中水回用率無法反映一個地區的水資源管理是否真正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模式。深圳治水的爭論並不在於污水處理率是多少,更多的是一個地區如何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用水排水模式的爭論,由此可見一斑。

城市化對自然水圈帶來的量上的明顯改變是地下水減少、又得不到補償;地表水停留時間縮短,下滲和蒸發減少,徑流量增加。而在質上,則是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即水源的污染。

中國城市污水處理廠的興建只是近二十年的事。城市雖然已經高樓林立,但在基礎設施、城市管網建設等方面仍需走很長的路才能達到歐洲一些經濟發達國家現在或幾十年前的水平。

在重視單項技術引進的同時,要加強對他們在治水方面已走過路程的研究,分析這條路還有多長和這條路是否是唯一選擇。在對策的研究上,我們必須要有充分的緊迫感,因爲我們每年都有上千萬的人進入城市,因爲我們每幾年在城市化道路上所走的路程是現在西方用幾十年才走過的,因爲我們高速發展進程中的任何一個失誤都有可能帶來社會財富的巨大損失。

城市區域中把雨水儲存、直接利用是有很大侷限的。歐洲有大量實例說明,城市廣泛實施分散的雨水生態工程不僅能有效恢復、補償地下水、改善城市小氣候,而且通過減小雨水對城市管網的壓力在經濟上同樣有巨大意義。

出於對市政管網經濟性的考慮,約在一百年前,歐洲國家就有在城市區域中修建分散的雨水緩衝池的例子,用於消減暴雨徑流對排水系統構成的短時間高負荷。七十年代後,出於經濟和生態上的考慮開始實施分散的、大規模的雨水反滲地下水模式,作爲城市土地硬化後對原有的雨水自然下滲進行補償。

可持續發展和循環經濟的共識是近一、二十年才形成的共識,西方國家城市化的發展歷程中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城市高耗水、直腸式、末端混合處理模式建立和壯大的階段至少在時間上是與對自然資源和殖民地的掠奪、工業化高速發展與自豪、較低的城市密度、較大的環境容量這樣一個大背景同步的。特別是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在水生態保護上,西方也積累了很多實踐經驗。

中國大規模、高速的城市化一方面對水資源造成巨大壓力、對水的管理提出了挑戰,但另一方面,能在循環經濟的理念下,總結別人過程中的得與失,也爲我們“一開始”就注重水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機遇。

城市污水控制的資金來源渠道是污水控制中的一大障礙。城市、鄉鎮擴展和老城的現代化改造是城市化發展的兩大模式,把給排水和污水控制與房地產開發有機地結合起來有可能會有效地解決資金渠道問題,因爲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從地的開發開始就得到積累,事實上,它在地價、房價中所佔的比例並不高。

在這一背景下,分散的(可能在萬人規模大小)水污染控制具有很多優點和可操作性。它可以避免集中污水處理方式在城市區域發展進程中多年排污量逐步增加,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在時續上或者超前或者落後的問題,可以避免污水的遠距離輸送所帶來的經濟和管理上的困難,可以將資金來源與地產開發更好的結合起來,更有利於污水的源頭控制,將污水治理與責任羣體進行更好地掛鉤。

雨水、污水控制、地表景觀水的統一規劃設計對城市區域水資源、污水控制以及資源化常常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節水、污水儘可能的源頭控制不僅有利於水資源的良性循環,產生更多的地表景觀水,而且可把污水地下遠距離輸送成本降至最低。

城市污水中絕大部分的氮、磷來自人糞尿。中國在糞尿返田上有着悠久的歷史,化糞池很早就得到普及,糞尿的量僅與污水處理廠污泥的量相當,其生化降解速度更快,反應工程上更容易控制,即使實現不了資源化,單獨處置可有效減少其它廢水的污染負荷和深度處理的成本。歐洲和中國的應用示範研究均表明負壓和/或壓力管道系統可有效地實現糞尿的源頭收集與輸送,與節水器具聯用可將源頭節水與源頭污水控制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除了環境效益外,與傳統混合排水模式相比在經濟性上同樣具有優勢。

水文水資源建設項目研究論文 篇五

摘要:在工程項目施工的過程中,往往會面臨比較複雜的地質環境問題,特別是水文地質問題,其往往會對工程施工造成嚴重的影響。影響工程施工的水文地質問題包括水的運動、侵蝕、沖刷等對岩土體的不良地質作用,導致岩土體的結構、應力狀態發生變化,例如流沙、掏蝕土洞、侵蝕裂隙、暗河等。對建(構)築物的地基基礎及其持力層帶來危害,從而引起基礎不均勻沉降、塌陷等現象。嚴重影響了建(構)築物的安全和質量。因此有必要加強對水文地質問題的研究,確保工程項目施工的順利進行。

關鍵詞: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地基基礎

地下水會對岩土體結構帶來重要的影響,在以往的工程項目及各參考書籍中發現大部分地質災害都與地下水與岩土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存在密切的聯繫。在地下水的運動循環的過程中,會導致施工的過程中發生地質沉降等施工問題,而且還會導致各種工程質量問題的發生,導致建築結構發生失穩等問題,最終會造成施工安全事故。水文地質問題不僅會對工程項目施工產生重要的影響,而且還會影響到周圍的建築物,由此可見做好水文地質問題的研究對於確保建築施工的安全,確保建(構)築物的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1.1地下水位的變化

在工程地質勘探的過程中水文地質問題具有比較大的危害,需要加以重視。地下水位的變化會對建築物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需要控制其變化的幅度。地下水位的變化會帶來不同的問題,當地下水位上升時,可能會導致基礎土壤出現沼澤化、鹽漬化等問題,最終引起建築物傾斜以及斷裂等問題,甚至會導致建築物穩定性出現變化等問題;當地下水位下降時,會造成地面沉降的問題,最終會對建築物周圍的土體產生不良的影響,也會影響到建築物的穩定性,降低建築物的使用性能。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爲因素的影響,這就要求在施工的過程中需要重視地下水的控制工作,否則會影響到基礎的承載力。地下水位的升高也會影響到建築物的穩定性,地下水位的變化更多地容易受到降雨及周圍地表水,如河流、水庫等因素的影響。此外外界因素也會影響到地下水的變化情況,例如工業廢水、灌溉工程等水體的滲透作用也會導致地下水位發生變化。地下水位的升高會導致建築物地基基礎變軟,從而導致建築工程位移發生變化。此外在地下水的影響下,地基會發生側移等變化,最終會破壞建築物的穩定性。

1.2地下水壓的變化

在地下水位變化之外,地下水壓也會產生髮生一定的變化,造成相應的水文地質問題。一般情況下地下水的作用力比較小,如果地下水壓力不發生變化,那麼也不會對工程項目產生重大的影響。但是當地下水壓力發生變化,特別是地下水壓力平衡被破壞時,就需要重視地下水壓力所帶來的影響。在地下水壓力的影響下,會導致基坑發生突涌等現象,對於工程項目的地基基礎會產生比較大的影響,最終會影響到建築物的穩定性和質量等。這就要求工程技術人員在施工的過程中做好地質勘查工作,及時地掌握地下水壓力的變化情況,從而做好相應的防範措施,確保建築物基礎的穩定性。

2.1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

水文地質問題比較複雜,在工程地質勘探前期應當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這對於提高勘探的效率,減少水文地質問題的影響具有積極的意義。在勘查的過程中要掌握全面的知識,做好技術儲備,在具體的勘查工作中能夠做好充分的準備,從而確保勘查工作的順利進行,減少勘查過程中的不良影響。在勘查的過程中應當對工程場地地質構造、地形形貌以及地層結構進行認真地勘查,特別是要關注建築工程施工場地中的含水層的情況,從而爲水文地質問題做好相應的準備。在工程勘查之前,應當全面地掌握和了解掌握的環境,從而從全局的角度來掌握相關的地質水文情況。在工程勘查的過程中應當嚴格地按照相關的要求進行,確保勘查工作的規範性,最終實現水文地質工作的順利進行。在前期的水文勘查過程中,應當重點做好地下水的分析和研究,這是前期工作的重要內容,要對地下水的各項參數進行分析,例如地層賦水性、滲透係數、水動力連繫、水的侵蝕性等參數指標。在對地下水全面分析的過程中,要及時地發現地下水的運動及水環境可能會對建築基礎造成的危害,從而做好相應的防範措施,防止地下水所導致的危害。

2.2明確地質水文的類型

對於工程地質勘查來說,面臨的地質環境非常複雜,對於地下水來說,與一般的水資源具有類似的地方,也有很多不同的情況。因此在地質勘探的過程中,應當做好對單元系統的劃分,確定水文地質的類型,這樣才能提高工程地質勘查的效率,提高工程地質勘查的質量。在水文地質勘查的過程中,要和地下水的評價相結合,這樣才能達到勘查的效果。同時在水文地質環境中,容易受到岩層和地下水的共同作用,因此在勘查的過程中應當分析形成相應地質環境的原因。通過對地下水、岩土以及地質構造的分析,才能真正地掌握水文地質的實際情況。

2.3準確地測定水文地質參數

確定水文地質參數是確保工程勘查質量,正確採取施工措施的關鍵之一。對於工程地質勘查來說,應當嚴格地按照國家的相關規定,明確勘查的任務、目標和評價等內容。

在工程地質的勘探過程中,水文地質問題會對項目的施工以及建築物的穩定性產生比較大的影響。因此在地質勘查的過程中,應當準確地掌握相關的水文數據和環境,從而爲工程設計和施工方案的確定提供科學的參考。在認真勘查的基礎上,應當結合工程項目的具體情況,提前做好相應的應當措施,防止施工安全以及事故等所帶來的不良影響,確保工程項目施工的順利進行,最終確保建築物的安全,發揮工程地質勘查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