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關於體育運動的論文(新版多篇)

關於體育運動的論文(新版多篇)

優秀體育論文 篇一

1 引言

1.1 選題依據

青年奧運會是一個爲青年人舉辦的國際賽事,是一項專門爲年輕人設立的全球範圍內最高水平的綜合體育賽事,融合了體育、教育和文化等領域的內容,參賽選手年齡限制定爲 14—18 週歲,比賽項目大部分與奧林匹克運動會相同,每四年一屆[1]。2014 年 8月在我國南京舉辦的第二屆夏季青奧會的運動員年齡在 16-17 歲之間。考慮到運動員的身心特點和爲了增加運動員參加大賽的經驗,第二屆青奧會每名運動員都進行預賽和決賽。田賽項目每項比賽只進行四輪次,不因爲排名的動態變化而更改比賽是順序。中國代表隊參加田徑比賽的隊員一共 9 人(5 男 4 女)參賽,獲得 6 塊金牌,1 塊銅牌,1 人在比賽中因某些原因未能完成比賽。其中女子獲得 4 塊金牌,男子獲得 2 塊金牌一塊銅牌,此類現象說明中國田徑“陰盛陽衰”的現象仍然存在,女子優勢項目趨勢更加明顯,而男子項目的依然在原地踏步[2]。田徑運動是競技體育的重要項目之一,素來有着“運動之母”的美譽[3]。田徑運動不僅直接體現了“更高、更快、更強”的奧林匹克格言,而且還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競技體育整體實力。當今,各國爲了擴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響,都盡力申請主辦奧運會的權利。我國田徑運動員的技術水平與世界優秀田徑運動員書包範文的技術水平相差較大,要想縮短與世界優秀田徑運動員之間的差距,我們需要加強後備人才的培養,從基礎抓起,建立強大的後備力量[4]。從運動員開始訓練的到出成績需要經過 9-12 年的訓練。青少年田徑後備人才是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只有重視優秀運動員的梯隊建設,田徑運動才能加強競爭力。國家體委在《關於進一步開創體育新局面的請示》中,就倡導“不斷選拔,造就新人才”。少年訓練(16~17 歲)作爲田徑訓練的基礎階段。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期體育工作的意見》中指出“競技體育優勢項目不多,後備力量不足”。提出了對 21 世紀全面實施競技體育發展戰略,進一步提升我國競技體育水平做出了明確規定,要求“舉辦好全國運動會和國內其它賽事[5]”。《中國田徑教學訓練大綱》不僅是指導我國廣大青少年兒童進行系統、科學訓練的保障,而且是青少年田徑教學訓練的一個指導性文件。國內外學者普遍認爲:在訓練早期,全面的運動能力是是確定運動員是否具有較高的競技水平和維持運動員的運動壽命的重要影響因素。

。.。.。.。

1.2 研究背景

田徑運動是速度、力量、耐力、靈敏、柔韌基本身體素質的綜合體現。良好的身體素質是運動的前提條件,田徑運動的水平的好壞不僅表現該國田徑的發展狀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還反應了一個國家競技體育的實力和國民體質健康狀況[9]。“得田徑者得天下”是用來形容田徑在奧運會中的地位,大多數國家都把田徑競技水平的高低作爲衡量體育強國的標誌,其表現形式就是運動成績(運動成績是運動員參加比賽的結果,是根據特定的評定行爲對運動員及其對手的競技能力在比賽中發揮狀況的綜合評定,這一評定既包括運動員在比賽中表現出來的競技水平,也包括競賽的勝負或名次[10]。)據統計,第 14—23 屆奧運會,田徑項目的金牌佔各屆奧運會金牌的 18.60%;進入奧運會金牌前三名的國家,田徑金牌約佔總分的 30%,進入第 4—8 名的國家這個比例一般爲 17%(第23 屆奧運會我國是特例,僅佔 4.40%)。另外,對最近五屆奧運會設項的統計表明:第26 屆設 26 個大項,271 個小項,其中田徑項目佔 44 項,佔總數的 16.24%;第 27 屆設28 個大項,300 個小項,其中田徑項目佔 46 項,佔總數的 15.33%。第 28 屆設 28 個大項,301 個小項,其中田徑項目 47 項,佔總數的 15.61%。第 29 屆設 28 個大項,302個小項,其中田徑項目佔 47 項,佔總數的 15.56%。第 30 屆設 26 個大項,302 個小項,其中田徑項目佔 47 項,佔總數的 15.56%。也就是說,最近這五屆奧運會平均每 6 枚多金牌中就有 1 枚是田徑的。這些數據說明了田徑作爲大項在奧運會中的重要性。

。.。.。.。.

2 相關文獻綜述

2.1 世界田徑競技水平發展現狀

世界各國田徑運動發展很快,不同地區不同國家的優勢項目是不一樣的。主要以美洲,歐洲,非洲地區的國家佔優勢地位。大部分田徑較強的國家本身就有自己特定的傳統的優勢項羣。比如,目前美國仍處於領先地位,其優勢項目主要是短跑、跳躍、接力跑和跨欄[17]。俄羅斯的優勢項目主要是跳躍、競走、中長跑和投擲。德國的優勢項目主要是中長跑、跳躍、投擲和全能。肯尼亞的優勢項目是中長跑[18]。古巴的優勢項目是跳躍、投擲和接力。牙買加的優勢項目是短跑和接力。捷克的優勢項目是投擲、全能。波蘭的優勢項目是競走、和投擲。而我國的優勢項目是競走。世界田徑成績發展的總體特點主要如下:第一,男子項目成績的提高率高於女子。首先,這是由於男女開始參加奧運會的時間的不同,男子是“先參加,後發展”(男子項目進入奧運會的時間比較早,起點比較低,發展的時間比較長);而女子是“先發展,後進步”其次,女子項目進入奧運會時,競技水平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發展的時間比較短,加之女子自身機能條件不及男子,成績提高比較困難。第二,技術含量較高的項目(例如田賽項目),成績提高率相對較大。

。.。.。

2.2 我國田徑競技水平發展現狀

目前,從 1986 年以來,中國田徑運動水平在亞洲始終保持領先地位。但值得注意的是,隨着亞洲其他國家越來越重視田徑運動,以致運動水平迅速提高,我國田徑運動競技水平在亞洲領先的優勢正在受到嚴峻的挑戰。有關學者研究發現,田徑運動的發展與改革主要涉及三個方面。一是加力度普及田徑運動,增強大家的體質;二是努力改進和提高運動員的技術水平;三是推進田徑運動的社會化進程,逐漸實現田徑運動的實體化[19]。曹景偉研究發現,現在各項目成績提高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由於技術的高度完善,導致創新難度加大,要想提高成績只能從訓練方法的變革和創新、改進和完善技術細節以及研製和創新服裝設備這些方面加以實現[20]。王朝軍認爲運動員的運動壽命太短,運動員訓練比賽反差較大,訓練基礎不穩定,技術落後是影響我國田徑運動發展的制約因素[21]。還有學者認爲,影響我國田徑發展主要是三個方面:其一,身體素質較差;其二,技術不過關,穩定性較差,專項技術和某些技術存在缺陷;其三,心理素質較差,參加國際大賽的次數較少。針對上述情況,有些學者提出了相應對策。王秀香,鐵鈺在《世界田徑運動強國優勢相羣分佈特點與我國田徑運動發展方向的研究》一文中指出,調整戰略目標,使運動員經常參加大型比賽,不僅能積累經驗,適應大賽環境,同時還能提高運動員的心理素質,提高運動員參與大賽的意識和應具備的素質[22]。馮樹勇在《論世界田徑運動形勢與我國田徑運動發展對策》文中認爲:“關於我國競技田徑的發展對策;一是應該儘快培養後備力量,在一些高水平項目中,仍由老將支撐局面,儘快培養出高水平,有潛力的年輕選手,是一個巫待解決的問題;二是給年輕選手更多的鍛鍊機會;三是辨證地看待訓練和比賽;四是樹立雄心壯志,參與世界競爭[23]。王朝軍認爲要加強運動員的心理技能訓練,加大科技投入,重視體育信息的攝取,多學習國外先進的技術、經驗,還應發展符合中國人特點的項目,確立田徑運動的發展戰略目標,確定我國田徑運動項目的發展佈局[24]。楊軍等在《從第 28 屆奧運會田徑比賽透視我國田徑訓練的問題和發展方向》一文認爲:“田徑運動管理體制改革;注重教練員的選拔與培養;改進訓練方法與手段,加強傳統優勢項目的投入與潛在優勢項目的開發;加強後備人才的培養應成爲我國田徑訓練今後的努力方向[25]。

。.。.。.。

3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 9

3.1 研究對象 。.。.。 9

3.2 研究方法 。.。.。 9

4 研究結果與分析 。.。.。.。 11

4.1 運動員運動成績和相關信息特徵分析 。.。.。 11

4.2.中、長跑項目部分運動員運動成績和相關信息特徵分析 。.。. 13

4.3.競走項目部分運動員運動成績和相關信息特徵分析 。.。.。.。. 15

4.4 田賽跳躍項目部分運動員運動成績和相關信息特徵分析 。.。. 17

4、5 田賽投擲項目部分運動員運動成績和相關信息特徵分析。.。. 21

5 結論與建議 。.。.。. 23

4 研究結果與分析

4.1 短跑、短跨類項目部分運動員比賽成績和相關信息特徵分析

短跑是一項以無氧代謝方式功能跑完全程的極限強度項目,在第二屆夏季青奧會中,它包括 100m、200m、400m;跨欄跑是一項在快速跑進過程中,一次跨過一定數量和高度欄架的短距離競賽項目,在第二屆夏季青奧會中包括女子 100m 欄、男子 110 欄、400m 欄。由表 1、表 3 可知,第一屆青奧會田徑比賽成績與第二屆青奧會田徑比賽報名時個人最好成績對比分析,短跑項目的整體成績有所提的,但成績提高不明顯;第一屆青奧會比賽成績與第二屆青奧會比賽成績對比分析,短跑項目的整體成績是有所下降的。產生這種現像的可能因爲青奧會是一個青少年階段的最高水平的國際賽事,參加第二屆青奧會的運動員年齡在 16~17 歲之間,這也是運動員第一次參加最高水平的國際賽事,這說明青少年運動員比成年人比賽時的心理素質和賽場適應能力等方面較爲薄弱。在第二屆夏季青奧會中參加男子 100m 的有 36 人蔘賽,有 10 人在比賽中受傷。參加女子 100m 的有 33 人,5 人受傷,3 人因起跑犯規取消比賽資格;參加男子 200m 運動員有 25 人,2 人受傷,3 人因起跑犯規取消比賽資格。參加女子 200m 的運動員有 25人,2 人受傷,1 人犯規;參加男子 400m 的運動員有 24 人,3 人在比賽中受傷。參加女子 400m 的運動員有 21 人,2 人受傷。在此次比賽中,短跑運動員在預賽中受傷,以致無法參加後續比賽,這說明可能存在兩個問題:其一,很多運動員以往參加的比賽基礎訓練的年限不夠。

。.。.。.

結論

5.1.1 第二屆青奧會短跑、短跨項目的整體水平與第一屆青奧會前八名運動員的決賽成績相比較有所下降,但成績下降不明顯。造成此類現象的原因可能是運動員第一次參加最高水平的國際賽事,青少年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和賽場適應能力等方面較爲薄弱。在第二屆青奧會中,短跑運動員在比賽時受傷人數較多,以致無法參加後續比賽,這說明可能存在兩個問題:其一,很多運動員以往參加的比賽基礎訓練的年限不夠;其二,參加第二屆青奧會比賽的運動員年齡大約在 16-17 歲之間,他們的神經系統對肌肉運動的調節還不夠完善,興奮過程佔優勢,對突然參加大賽的興奮是無法控制的。

5.1.2 第二屆青奧會中長跑項目的整體水平與報名時最好成績相比較有所提高,大部分運動員超常發揮,充分展現了自己的競技狀態和最佳競技表現能力。第二屆青奧會中長跑男子運動員平均身高爲 173.4cm,平均體重爲 60.5kg,克託萊指數平均值爲 348.40。女子運動員平均身高爲 161.4cm,平均體重爲 48.58kg,克託萊指數平均值爲 300.39。

5.1.3 第二屆青奧會競走項目的整體水平與第一屆青奧會相比較成績有所下降,其中女子運動員的穩定性要好於男子。競走是我國傳統優勢項目,我國女子競走運動員在5000m 競走中以 22:22.08s 獲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而且還超過報名時個人最好成績,這說明我國女子競走項目後備力量有較高的競技水平。

5.1.4 第二屆青奧會田賽跳躍項目的整體水平與報名時個人最好成績相比有所下降,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大多數運動員在比賽中發揮失常,競技水平在比賽中無法順利表現。因此,教練員可以在今後的訓練中加強運動員賽前心理訓練以及提高運動員對大賽的適應能力。

。.。.。.。.。.。.

參考文獻(略)

優秀體育論文 篇二

1 前言

1.1 選題背景及意義

老齡化問題是當今世界的一大重要問題。面對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生活資源的日益豐富和醫療衛生的日趨完善,世界人口的平均年齡越來越大。《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權益保障法》規定老年人是指六十週歲以上的公民。目前國際間的通常看法是當一個國家或地區 60 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 10%或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 7%,即意味着這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處於老齡化社會。爲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世界衛生組織共提出了“健康老齡化”和“積極老齡化”兩大提法。這兩大提法都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認可並以此爲依據在很多國家形成了很多具有可行性的政策和法規。據有關資料顯示,美國在二十世紀 40 年代開始進入了老齡化社會,而日本在二十世紀 70 年代也開始進入人口老齡期。據中國的人口普查報告顯示中國在二十一世紀初就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人口老齡化的現狀受到各國的高度關注,面對老年人口的日益增加,如何讓老年人更舒適、健康、快樂的度過老年生活是全社會的一項重大責任和義務。教育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大問題。隨着生產力的解放,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人們越來越相信知識就是力量。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都日益重視教育問題。隨着學校義務教育的發展和提高,學前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乃至老年人教育也在逐步發展。老年教育因其受教育的人羣是老年人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老年大學的興起是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山東省紅十字會老年大學”是中國 1983 年創建的第一所老年大學。老年大學是承載老年人羣的一大場所,是有組織、有目的、有計劃的社會老年羣體活動場所,因此有必要爲提高老年大學教學質量而建設好老年大學。同時,建設好老年大學對於實現“積極老齡化”有着至關重要的意義。

。.。.。.。.

1.2 文獻綜述

通過文獻資料法筆者發現,在近十年來的大量文獻資料中關於老年體育現狀的研究較多,而老年體育現狀按區域來分主要包括城市老年體育現狀、社區老年體育現狀、農村老年體育現狀等。在城市老年體育方面,汪 流,陳海燕在《安徽省城市老年體育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一文中運用多種研究方法對安徽省六城市老年人蔘與體育健身鍛鍊的現狀及特徵進行了調查研究,瞭解其體育觀念、意識,參與程度和體育消費等情況,爲政府制定相關體育政策和開發老年體育市場提供一定的參考①。李國巖,周猛 的《對上海市老年體育現狀與發展對策的研究》一文對上海市老年人體育活動的內容和老年人老化的特點進行了調查分析②。王玉昕等在《廣州市老年人的體育活動現狀及對健身、健康知識需求的調查》中,對 757 名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老年人進行調查,調查的內容有:老年體育現狀、老年人堅持體育鍛煉後對健康的自我體驗和對健身、健康知識的需求等。調查結果顯示老年人對體育健身和體育健康知識的需求強烈,在今後,跑步依然是老年體育活動的主要內容③。在社區老年體育方面,田海燕,錢建平在《對無錫市社區老年體育現狀的探討》中分析,社區老年體育是以社區老年人爲主參與的體育活動,具有健身行和娛樂性。從概念、功能,和社區老年體育的現狀等問題,提出了促進社區老年體育在無錫健康發展的建議④。邵雪梅在《天津城市社區老年體育現狀的調查研究》中對天津市城市社區老年體育現狀進行了調查和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大部分老年人健身意識較強,已基本養成體育健身習慣;具有鍛鍊頻率高、時間長、堅持年限長等特點⑤。大量的文獻研究表明,不管是城市老年體育還是社區老年體育,老年人積極性和參與度相對較高,運動項目對於場地器材的要求不高,組織性較差,參與人員不太固定。老年體育現狀調查主要通過問卷調查、文獻資料等方法調查老年體育項目、參與程度、對體育鍛煉和健康知識的認知以及體育帶給老年人的影響等。當前老年體育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着很多問題,還有着廣泛發展的空間,需要加強社會支持、政府職能和社會公共服務體系的完善,老年體育的發展需要全社會的積極配合,也需要我們共同努力。

。.。.。.。.

2 高校老年大學體育教學效果評價體系的構建

2.1 教學效果評價體系的初步構建

體育教學評價系統是一個複雜的系統,由多個學科交叉形成。體育教學評價體系分爲:體育教學指標體系、體育教學評價標準和體育教學評價方法 ,其中體育教學指標體系又包括教師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教師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分爲四個一級指標: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教學評價、教學效果。教學效果是教師教學評價指標體系中的重要部分。高校老年大學是特殊的教育性質組織,其教學活動有教育的一般性,也具有老年大學的特殊性。高校老年大學體育教學效果評價指標體系通過綜合考慮理論因素和實踐因素的雙重作用,可以將教學效果分爲四個二級指標。分別爲老年學員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老年學員健康水平的提高、老年學員體育技術與健康知識的掌握、體育學員對教學的滿意度等四個二級指標。如下圖 2-1 所示:

。.。.。.。

2.2 信度和效度檢驗

本研究的效度檢驗分爲兩部分,分別爲體育教學效果評價體系效度檢驗和調查問卷的效度檢驗。在評價體系的初步構建和調查問卷的初步設計之後,經 3 名教授和 7 名副教授的評價和分析,綜合各專家的意見,重構建老年大學體育教學效果評價體系,並將問卷的不足之處進行完善和調整。經請教多名專家後,綜合聽取專家意見,並結合老年大學體育教學效果評價體系初步構建的四個二級指標,改進和完善老年大學體育教學效果指標體系。完善後的二級指標體系重構建爲三級指標和四級指標。筆者爲老年大學體育教學效果指標體系設計了專家問卷,該問卷經專家填寫作答後,整理出各專家對指標體系的各指標權重的意見和建議。筆者通過問卷調查的設計和老年大學體育教學效果實施評價體系的構建,進一步明確研究內容,爲接下來的問卷調查和論文撰寫夯實基礎,同時也爲筆者的研究指明方向。

。.。.。.。.

3 武漢高校老年大學體育教學基本情況調查研究。.。.。17

3.1武漢高校老年大學體育教師的基本情況。.。.。.18

3.2 武漢高校老年大學體育學員的基本情況。.。.。.22

3.3 武漢高校老年大學管理人員和管理工作。.。.。27

3.4 小結。.。.。.。31

4 武漢高校老年大學體育教學現狀分析。.。.。.31

4.1 教學計劃。.。.32

4.2 教學內容。.。.32

4.3 考覈方式。.。.32

4.4 場地器材、設施利用情況。.。.。33

4.4.1 體育場館情況。.。.。33

4.4.2 體育器材、設施利用情況。.。.。34

4.5 小結。.。.。.。35

5 武漢高校老年大學體育教學基本情況研究。.。.。.。.35

5.1 武漢高校老年大學不同性別、文化程度學員。.。.。.36

5.2 武漢高校老年大學不同性別學員體育學習情況分析。.。.。.。36

5.2.1 武漢高校老年大學不同性別學員學習目的分析。.。.36

5.2.2 武漢高校老年大學不同性別學員課程類型分析。.。.37

5.3 小結。.。.。.。38

6 結合體育教學效果評價體系評價武漢高校老年大學體育教學效果

6.1 武漢高校老年大學體育教學對老年學員體育鍛煉習慣養成的影響

筆者根據體育教學效果評價體系和武漢高校老年大學體育教學情況,實地調查其教學效果,結合二者進行綜合評價。對老年學員體育鍛煉習慣養成的影響,從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和每次課堅持運動的時間來評價。綜上所述,所調查的武漢高校老年大學中的體育學員,已有很大一部分已形成體育鍛煉的習慣,沒有形成鍛鍊習慣的人數較少,只佔 4.0%。總人數中,每週堅持鍛鍊人數最多,佔 60.2%。通過體育學習,老年學員能夠形成體育鍛煉的習慣,改善身心健康。老年大學所開設的體育項目中,老年學員大多數都能堅持 1 個小時以上,只有少部分學員是不能堅持一個小時的。能堅持一個小時以上的人數爲 151人,佔總人數中的 66.8%,且數據顯示,能堅持 1.5 小時以上的學員人數比能堅持 1-1.5小時的人數多。綜上所述,武漢高校老年大學體育教學能對老年學員的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產生一定的影響,筆者從鍛鍊習慣的養成和每次課堅持運動的時間來論述教學實施的效果。通過調查所得數據可知,大部分老年學員能堅持每週鍛鍊或每天鍛鍊,並能在每次課中堅持一個小時以上的持續鍛鍊。

。.。.。.

結論

1、高校老年大學體育教師基本情況武漢高校老年大學中,男女教師性別比例失衡,女教師佔絕大多數;教師年齡結構呈兩極分化的現象;教師學歷呈高學歷化趨勢;全部爲兼職教師任教,執教年限較長,工作積極性高;無培訓進修機會。

2、高校老年大學體育學員基本情況武漢高校老年大學中,女性學員是男性學員的三倍;學員年齡分佈從 40 歲-70 歲呈上升趨勢;學員呈高學歷化;學習目的和選擇課程類型多元化;大部分學員身體健康狀況較好。

3、高校老年大學管理人員和管理工作基本情況武漢高校老年大學中,大部分管理人員的工作年限較長,對管理工作很重視;管理制度不明確;開設體育課程較多,部分體育課程開設對班級人數有一定的規定;學員積極性高,到課率高。

4、高校老年大學體育教學現狀分析武漢高校老年大學體育教學計劃制定和教學內容安排依實際情況而定,具有綜合性和多樣性;無嚴格的考覈方式;多數體育場館數量不足、器材利用不充分。

5、武漢高校老年大學體育教學基本情況比較在不同性別學員學習目的比較方面,男、女性都比較關注自身健康,鍛鍊身體、增強體質是一個重要原因;在不同學員課程類型比較方面,性別偏好明顯,女性學員偏好舞蹈類課程,男性學員偏好棋牌類和球類課程。

。.。.。.。.。.。.

參考文獻(略)

優秀體育論文 篇三

遊戲互動情境的創造

在國小階段,學生還處於心智發育不成熟、活潑浪漫的階段。沒有孩子能抗拒遊戲。在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縱橫學者桂古子曾說過:“無論有沒有考驗,它的現實,要看它的願望,要看它的意志。”也就是說,要了解一個人的現實,首先要做的就是投資於他喜歡的東西,從中我們可以推斷出這個人真正的需求,這樣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那麼作爲一名教師,如何在實現基本教學目標的同時兼顧學生的利益呢?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創設遊戲情境,將教學與遊戲相結合,是“投其所好”的最佳途徑之一。教師需要充分考慮遊戲設置的合理性和遊戲設置操作的規範性。在選擇的遊戲場景中,需要滿足學生的心理成熟度在國小階段,選擇的內容很容易被引入並理解,引用一些卡通人物'story場景,流行的互動遊戲在目前的各種藝術形式,劃分學習小組組織遊戲,等等。此外,比賽規模不宜過大,場地要求不宜過高,避免學生運動損傷,避免教師在監督和保護上的疏漏和疏忽。在比賽遊戲的設置中,可以給予一定的遊戲獎勵或免費遊戲時間獎勵。爲了激發學生的互動積極性,有效地參與課堂互動,在體育課上獲得自主的遊戲時間,逐步適應和熱愛體育鍛煉。

2音樂藝術情境的創作

將音樂藝術融入國小體育教學中,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堂興趣,提高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促進學生在音樂藝術教學過程中的心理、情感和精神理解。例如,在課前的準備練習和課後的放鬆伸展運動中,可以插入柔和的音樂配合,讓學生平靜下來,享受運動的美感。同時,在進行室內教學時,更激烈的運動可以使用與背景音樂節奏相同的鋼琴音樂;更輕鬆的團隊運動可以使用流行音樂作爲背景音樂,學生喜歡在國小階段;也可以用音樂的節奏來玩遊戲和完成規定的項目。眼球運動等。體育和音樂的形式可以有效地改善課堂氣氛,迎合學生的體育情緒,調動學生的體育積極性。

3、創造真實生活場景

任何脫離現實生活的紀律都是空中樓閣。國小生接受抽象學習和概念理論知識的能力相對較弱。這也需要一個複雜而漫長的漸進過程來建立他們對脫離生活現實的學習內容的理解。體育是一門放鬆大腦、愉悅身心、傳遞知識、引導學習與訓練相配合的學科。它應該是一種更有利於學生理解的方式。教師應將體育教學與生活情境相結合,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現實進行實踐,實現體育教學的實用性。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更多的生活場景詞彙來完成生活情景的建構。在日常生活中表達從交際語言出發,摒棄專業術語的堆砌。這樣的生活語言技能可以使學生更富有同情心,更容易被老師的語言所吸引,從而達到更高的課堂協調度。

4、創造提問和交流的情境

與其他學科不同,體育課堂教學主要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示範動作,要求學生進行規範的模仿和實際操作。這一過程缺乏學生表達觀點、解釋問題的過程,缺乏師生互動。沒有這樣的互動,教師就無法得到學生的真實需求,也無法瞭解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運動技能,能否有效避免運動損傷。教師需要在課堂上與學生互動,通過提問來強化體育知識的內容。課堂互動問題的提出,加強了學生對體育知識的掌握,提醒運動姿勢不規則的學生糾正錯誤的姿勢,引導學生進行探究

體育運動的論文 篇四

淺談運動性疲勞的產生和恢復

很多人在運動之後都叫苦連天,渾身痠痛,好幾天都感覺很累,緩不過來。這很正常,運動量大了或者改變訓練方法,許多健身愛好者就會感覺疲勞。可是,身體累,大多數人都認爲需要好好補補,但好好吃就能補回來嗎?怎麼才能科學的恢復過來呢?很多人都存在這樣的疑問。疲勞是一種生理性現象,只要不是因爲疾病所造成的或者是過度疲勞,一般不影響身體健康。人體生理學認爲疲勞對人來說是一種保護性的機制。同時疲勞又是一種運動量的標誌。對參加體育鍛煉的人來說,疲勞是一種正常的反應,沒有疲勞就沒有超量恢復。當然前一次疲勞沒有消除而新的疲勞又緊接着產生,積累起來就會造成過度疲勞,不利於身體鍛鍊,也不利於身體健康。因而及時有效地消除運動性疲勞顯得格外重要。下面我們就來探討一下。

一、簡述運動性疲勞

(一)概念及其發展過程

自1880年莫索(Mosso)研究人類的疲勞開始,距今已有100多年曆史了。許多著名學者從多種視角採用不同手段廣泛研究疲勞,並先後給疲勞不同的概念。在第五屆國際運動生物化學會議(1982)上對疲勞的概念取得了統一認識,即疲勞是:“機體生理過程不能持續其機能在一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維持預定的運動強度。”這一疲勞概念的特點是:①把疲勞時體內組織和器官的機能水平與運動能力結合起來評定疲勞的發生和疲勞程度;②有助於選擇客觀指標評定疲勞,如心率、血乳酸、最大吸氧量和輸出功率間在某一特定水平工作時,單一指標或各指標的同時改變都可用來判斷疲勞。運動性疲勞是運動本身引起的機體工作能力暫時降低,經過適當時間休息和調整可以恢復的生理現象,是一個極其複雜的身體變化綜合反應過程。

(二)心理疲勞與身體疲勞

疲勞一般分爲心理疲勞和身體疲勞。心理疲勞是由於心理活動造成的一種疲勞狀態,其主觀症狀有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障礙,理解、推理困難,腦力活動遲鈍、不準確。行爲改變表現爲動作遲緩,不靈敏,動作的協調能力下降,失眠、煩躁與不安等。身體疲勞是由身體活動或肌肉活動引起的,主要表現爲運動能力的下降。身體疲勞分爲全身的、局部的、中樞的、外周的等類型。身體疲勞常因活動的種類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症狀。在運動競賽和運動訓練中,身體疲勞和心理疲勞是密切聯繫的,故運動性疲勞是身心的疲勞。

二、消除運動疲勞

體育鍛煉後身體會產生一定的疲勞感,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方面是:社會科學論文肌肉力量下降,收縮速度放慢,肌肉出現僵硬、腫脹和疼痛,動作慢、不協調是肌肉疲勞的表現;第二方面是反應遲鈍,判斷錯誤,注意力不集中是神經疲勞的表現;第三方面是內臟疲勞,其表現爲;呼吸變淺變快,心跳加快等。

由於運動量不同,每個人情況不一樣,產生的疲勞也有不同程度之分。一般將疲勞分成三個層次:輕度、中度和非常疲勞。運動後產生疲勞感是正常的。輕度疲勞可以在短時間內消除;中度疲勞通過採取一系列手段也很快能消除,不會影響身體;但如果重度疲勞不能及時消除,就會影響學習和生活,損傷身體。研究證明,運動員提高體育成績最關鍵的兩個條件是運動訓練的科學性和恢復手段的有效性,由此可見消除疲勞、恢復體力的重要性。

疲勞是由於活動使工作能力及身體機能暫時降低的現象。根據疲勞產生的機制和疲勞的分類,消除疲勞的途徑和方法如下。

(一)、消除疲勞的途徑

1、用各種方法使肌肉放鬆,如整理活動、水浴、蒸汽浴、桑拿浴、理療、按摩等,能改善肌肉血液循環,加速代謝產物排出及營養物質的補充。

2、通過調節神經系統機能狀態來消除疲勞。如睡眠、氣功、心理恢復、放鬆練習、音樂療法等。

3、通過吸氧、補充營養物質及利用某些中藥來調節身體機能補充機體在運動中大量失去的物質,促進疲勞的消除。

(二)、消除疲勞的方法

1、充足的睡眠

睡眠是大腦皮層抑制過程加深的結果,是正常的生理現象。睡眠時機體感覺減退,意識消失,全身肌肉處於放鬆狀態。睡眠是消除疲勞恢復體力的關鍵。因此,我們要非常重視睡眠。青少年和成年運動員每天要保證8至9小時的睡眠,特別是在大運動量訓練和比賽期間,睡眠時間應適當延長,機體的疲勞能得到有效得恢復。

2、科學的整理活動

劇烈運動後驟然停止,會影響氧的補充和靜脈血迴流,減少心血輸出量,致使血壓降低,造成暫時腦貧血,引起一系列不良反應,對機能的恢復、疲勞消除和肌肉痠痛的消除都不利。因此,在運動後應做適當的整理活動。做整理活動時量不宜大,動作儘量緩慢、放鬆,使身體逐漸恢復到安靜狀態,如進行慢跑、走或做放鬆操,同時進行深呼吸;也可隨音樂進行放鬆跳動等。若活動量過大則會超量恢復,疲勞不但不會消除還有增加。

3、按摩

按摩是加速疲勞消除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常用的按摩方法有機械按摩(按摩椅、帶式按摩機、按摩牀、滾動放鬆機和小型按摩器)、水力按摩、氣壓按摩以及人工按摩。通過按摩不僅能促進大腦皮層興奮與抑制的轉換,使因疲勞引起的神經調節紊亂消失,而且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加強局部血液供應,促進代謝產物的排出,加速疲勞的消除。

按摩的部位,根據項目的特點和疲勞程度而定,一般將按摩的重點放在運動負荷最大的部位。採用人工按摩時,肌肉部位以揉捏爲主,交替使用按壓、抖動和扣打等手法;關節部位以揉爲主,穿插使用按壓、搓和運拉,按摩開始和結束時用推摩和擦摩的手法,按摩可在運動結束與整理活動一併使用,也可在運動結束洗澡後或晚上臨睡前進行。當運動員非常疲勞時,需休息2至3小時再按摩。

4、溫水浴

運動後進行溫水浴,可刺激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加速代謝產物的排出,改善神經、肌肉的營養,同時可使汗腺分泌增加,肌肉放鬆,達到加速消除疲勞的目的。溫水浴的水溫爲40℃士2℃,每次10-15分鐘,勿超過20分鐘。

5、心理療法

心理療法主要是意念活動。運動後通過一定的套語暗示,可消除神經緊張、心理壓抑,降低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加速疲勞的消除和機能恢復。目前常用的有自我暗示和自我催眠。如:在全身自然舒適的狀態下進行暗示——“我躺在一個舒適的地方,空氣新鮮;我放鬆了,沒勁了,眼皮發沉,勁部放鬆,腰背放鬆,大、小腿放鬆,全身放鬆”。在設計暗示語時,勿須考慮語言修飾和語言的邏輯性。暗示放鬆時間爲l0分鐘左右。

6、藥物療法

爲了儘快消除運動性疲勞,可適當使用一些藥物,在排除興奮劑的前提下,儘量使用維生素或天然提取的專用藥物。這樣能有效地調節人體生理機能。加速新陳代謝,補充能量;減少組織的耗氧量,減少氧債,改善循環尤其是微循環,提高生物氧化過程,補充肌肉營養;調節中樞神經系統,擴張冠狀動脈。日前常用的有維生素B1、B12,維生素C、維生素E,黃芪、刺五加、參三七、人蔘、鹿茸、冬蟲草和花粉等。

另外,保持良好的心情,也能加快疲勞的恢復。

三、結論

總之,運動性疲勞雖然不是疾病,但疲勞得到累積的話,對人的身體各各機能也會有不良的反應,因此我們要及時的對運動性疲勞加以恢復。以上介紹的方法針對性強,沒有條件的,可以選擇幾種恢復法,如溫水浴、按摩、心理療法等,完全不用花費多少,就得到身體的放鬆和疲勞的恢復,何樂而不爲呢。

優秀體育論文 篇五

第一章 前言

1.1 選題依據

隱性知識作爲知識當中的一類,其概念於 1958 年匈牙利裔的英國哲學家邁克爾·波蘭尼在《個人知識》一書中首次提出,他可以認爲“我們所知道的遠遠多於我們我們能夠言說的”,這也是隱性知識理論的核心觀點。隱性知識的特徵具有難言性、程序性、即時性、私有性、模糊性和非正式性,在組織和個人的競爭中起着決定性的作用,是構成了一個人或組織核心競爭力的基礎[1]。組織的核心競爭力一般表現在難轉移、難模仿的隱性知識上,隱性知識的特點使得個人或組織的優勢不易被其競爭對手所模仿。隱性知識常常是存在於人腦之中的各種各樣的觀念形態,它源自於實踐,包含了人類對問題發現與探索過程中的許多直覺、領悟以及極其豐富的思索與判斷,一旦這些思索和判斷被激發,通過不斷的實踐,就會逐漸明朗化,產生出新的知識。隱性知識能力主要表現在個體或組織所具有的專業技能、元認知、價值觀念、情感和人際關係上。專業技能是隱性知識能力的具體評價指標之一,其主要是依靠個人長期的學習、訓練和比賽,經驗的積累是獲取這一知識的基礎,良好的專業技能也是成爲一名優秀排球運動員的前提。元認知是個體內部心智和思維的隱性知識,在排球運動員身上主要體現在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等方面。價值觀是隱性知識能力的一種重要體現形式,對隱性知識能力的其他方面起着方向性作用,正確的價值觀是一名優秀排球運動員應該具備的素養。這裏所指的情感是個人在學習、訓練和比賽中如何有效的調整自己情感的知識,排球運動員調整情感的能力直接影響到一支球隊的凝聚力。人際關係指的是怎樣處理好人與人之間關係的隱性知識,良好的人際關係是一支排球隊伍成熟的重要標誌。

。.。.。.。.

1.2 文獻綜述

目前,學術界有關隱性知識的含義的界定尚未達成共識,不同的學者對隱性知識的含義有不同的定義方法。因此,筆者可以認爲在進行研究之前有必要對隱性知識進行界定,以避免因概念上的模糊而造成理解上的偏差。隱性知識這一概念最早是由匈牙利學者波蘭尼提出來的,波蘭尼(1958)在《個人知識》一書中指出:“人類有兩種知識,通常所說的知識是用書面文字或地圖、數學公式來表達的,這只是知識的一種形式。還有一種知識是不能系統表述的。[1]”波蘭尼將前者稱爲顯性知識,將後者稱爲隱性知識。管理學大師德魯克(1993)可以認爲,“隱性知識,如某種技能,是不可以用語言來解釋的,它只能被演示證明它的存在,學習這種技能的唯一方法是領悟和練習。[2]”日本學者野中鬱次郎(2000)在波蘭尼研究的基礎上,結合企業案例可以認爲隱性知識是高度個人化的、很難公式化,也難於交流,根植於行動和個人對具體背景的理解當中,表現爲手藝或專業、一種特殊技術或工作團體的活動,包括存在於“專有技術”當中的不正式的、無法詳細表達的技能[3]。金明律可以認爲隱性知識是指用語言、文字等形式不易表達清楚的主觀知識,它以個人、團隊、組織的經驗、印象、組織文化、技術訣竅等形式存在[4]。徐耀宗(2001)可以認爲隱性知識是一種不易被語言表達、不易被確知、不易被傳播、不易被編碼輸入計算機的知識[5]。我們可以從以上學者對隱性知識所下的定義看出,隱性知識是相對於顯性知識而言的,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是纏繞在一起的,兩者之間的界限不能絕對地明確化。因此,在對隱性知識的含義進行界定時,必須充分考慮到知識主體因素,將其同顯性知識進行對比研究。

。.。.。.。.

第二章 研究對象、方法及思路

2.1 研究對象

通過對湖北省青少年不同年齡階段排球運動員隱性知識能力的比較研究,揭示湖北省青少年排球運動員隱性知識是否會隨着年齡的增長而產生相應的變化。通過對湖北省青少年不同訓練年限排球運動員隱性知識能力的比較研究,揭示湖北省青少年排球運動員隱性知識能力是否會隨着訓練年限的增加而呈現出一定的規律。通過對湖北省青少年不同場上位置排球運動員隱性知識能力的比較研究,揭示湖北省青少年排球運動員不同場上位置的隱性知識能力特徵。本文以湖北省青少年男女排球運動員爲研究對象,以其隱性知識能力特徵爲主要研究內容。湖北省青少年排球運動員的基本情況見表 2-1:

。.。.。.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根據本研究的需要,筆者搜索了中國期刊網關於隱性知識研究的文獻資料百餘篇,包括博士、碩士、期刊、學報、重要論文報告會等,全面瞭解有關隱性知識的研究現狀和前沿動態,爲本研究的順利進行提供了理論依據。

2.2.2 問卷調查法

問卷的效度檢驗

本研究運用我國學者李作學編制的《個體隱性知識能力調查問卷》進行調查,該問卷已經過多名學者引用,並證實該問卷與研究結論一致,可直接用於調查。

問卷的信度檢驗

採用分半信度法求回收問卷的內部一致性係數來進行信度檢驗,通過計算,由 28 個題項構成的正式問卷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爲 0.9276,五因素的內部一致性信度依次爲:0.9135、0.7224、0.7334、0.9002、0.7323,這說明此次回收的問卷有較高的可信程度。

問卷的發放和回收

向湖北省青少年排球運動員發放問卷 150 份,回收問卷 135 份,其中有效問卷 120份,回收率爲 90%,有效率爲 80%。見表 2-2:

。.。.。.

第三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討論。.。.。.。11

3.1 湖北省青少年排球運動員隱性知識能力特徵。.。.11

3.2 分析與討論。.。.。32

3.2.1 湖北省青少年男、女排運動員隱性知識能力特徵分析。.。.。.。32

3.2.2 湖北省不同年齡青少年排球運動員隱性知識能力。.。.33

3.2.3青少年排球運動員隱性知識能力特徵分析。.。.。.34

3.2.4 湖北省不同場上位置青少年排球運動員隱性知識。.。.。34

第四章 結論。.。.。36

4.1結論。.。.。36

第三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討論

3.1 湖北省青少年排球運動員隱性知識能力特徵

對湖北省青少年排球運動員的隱性知識能力的總體情況統計分析,計算出組成隱性知識能力特徵各項指標的平均值,從而獲得湖北省青少年排球運動員隱性知識能力的總體性概況,統計結果如下表 3-1 所示:由表 3-1 可知,組成湖北省青少年排球運動員的隱性知識能力的五個維度中,專業技能維度所得平均分最高,其次是人際維度、元認知維度和情感維度,得分最低的是價值觀維度。爲了使研究更具科學性,下面我們將從性別、年齡、訓練年限和場上位置四個方面分別對湖北省青少年排球運動員的隱性知識能力特徵進行探討。元認知維度和價值觀維度方面的 t 值分別爲 0.758 和 0.296,相伴概率 p 均>0.05,可以認爲湖北省青少年男、女排運動員隱性知識能力在元認知維度和價值觀維度方面差異沒有達到了統計學上的顯著性意義;專業技能維度、情感維度和人際維度方面的 t 值分別爲 6.882、5.692 和 9.592,相伴概率 p 均<0.05,可以認爲湖北省青少年男、女排運動員隱性知識能力在專業技能維度、情感維度和人際維度方面達到了統計學上的顯著性意義。綜上所述,男排運動員在專業技能維度、情感維度和人際維度上明顯優於女排運動員,但在元認知維度和價值觀維度上兩者基本相一致。

。.。.。.。

結論

4.1.湖北省青少年排球運動員隨着年齡的增大、訓練年限的延長和場上職能分工不同,其隱性知識能力呈現出逐步強化、位置職能異化與男女性別分化的突出特徵。

4.2.湖北省青少年男排運動員較之女排運動員其專業技能熟練,情感較爲穩定,且球隊人際關係更爲和諧,但在自我學習、創新能力、個人信念和社會價值認知程度等方面,男、女排運動員基本趨於相一致的特徵。

4.3.湖北省青少年排球運動員的專業技能維度、元認知維度、價值觀維度、情感維度和人際維度會隨着年齡和訓練年限的增加而出現逐漸增長的特徵。

4.4.在專業技能維度上,攻手優於二傳手和自由人,原因在於,攻手是比賽的主要得分手,這就要求其必須具備高超的專業技能;在情感維度和人際維度上,二傳手優於攻手和自由人,原因在於二傳手是比賽中的主要溝通者,其既要鼓舞士氣,又要做好全隊的配合工作;在元認知維度和價值觀上,攻手、二傳手和自由人基本無異。

。.。.。.。.。.。.

參考文獻(略)

體育運動的論文 篇六

體育遊戲是人們比較喜歡的文化娛樂項目之一,也是學校開展體育活動的一種有效方法。它作爲一種活動形式,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趣味性強。特別是在開發學生智力,增長知識,陶冶情操等方面具有積極作用。因此在體育教學中運用遊戲教材這一藝術性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動作技術、技能,及時培養學生堅毅,勇敢頑強,機智果斷和集體主義觀念等優良品質,都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具體深入地運用遊戲教材效果更好,更合理,值得我們進一步去研究和探討。下面我談談對此問題的幾點粗淺的體會和認識。

1、體育遊戲在準備部分的運用 體育課的準備活動是體育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其部分主要任務就是用較短時間,迅速將學生組織起來,集中注意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學生的機體從相對靜止的狀態進入到比較活躍狀態,爲基本部分的教學做好準備。然而,大多數教師在體育課準備活動部分都採用常規性準備活動,讓學生繞操場慢跑幾圈,做幾節徒手操,身體各個關節活動一下就算完成。如果不管講授什麼內容,都千篇一律,長此以往,只限於這一種模式的情況,不但不能活動課堂氣氛,增加學生的興趣,而且對運動技術、技能的掌握也是不會達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們必須根據課程的內容,任務適時安排一些體育遊戲來提高學習興趣。假如本次課的主要內容是雙手胸前傳球,如按上述準備活動的安排,達不到預期效果。在準備部分中,就可以以遊戲的方法安排“頭上跨下傳接力”、“運球接力”等遊戲,使學生在競賽中既活動了身體,又掌握了球性。

2、體育遊戲在基本部分的運用 基本部分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新教材、複習舊教材,使學生牢固掌握本學科的基本知識、技術、技能。各種基本動作只有在反覆練習中才能達到熟能生巧、牢固的掌握。但多次重複某一動作,學生會感到單調枯燥。如,上短跑課時,過去就是一味強調反覆練習次數,時間一長學生就產生了厭煩情緒,感到沒有意思,以至對體育課產生逆反心理。如果改變過去的那種單一的教學法,利用遊戲競賽的方法,將全班學生按技能分成若干個組,進行綜合性的練習比賽。如,“迎面接力”,“15米行進間高擡腿——15米後蹬跑——15米衝刺跑”。通過這樣的安排學生不僅願意做,還會大大的增強運動負荷和練習密度,更重要的是動作技術的形成是在不斷的泛化,強化中實現的。所以我們認爲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掌握動作技術和技能,也只能靠不斷的反覆練習,誘導強化從條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的生理規律來看,教學中只靠強硬的命令,沒有科學有趣的教法和組織形式是無濟於事的。因此在體育教學的基本部分啓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遊戲是一個不可缺少的有效內容。 再如,長跑項目是學生的頭痛的一個項目。如果教師始終採用一種練習方法進行教學,學生就會感到頭疼,單調,學習情緒和意志品質等方面都會受到一定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實際水平,結合教學內容把長跑課變成遊戲課。如,採用“接力跑”、“追逐跑”、“領先跑”、“隊形變換跑”……這樣既能使單純的跑變成各種形式的跑,既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又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完成教學任務。

3、遊戲在結束部分的運用 結束部分的主要任務是有組織地結束教學活動,使學生身體逐漸恢復到相對安靜狀態。這部分的體育遊戲做以動作緩和,運動量小的形式進行,爲了不使學生興奮性提高,競賽性的遊戲要少,相對間隔時間要大。主要以看、聽、說等形式進行,把音樂、舞蹈融進於練習之中,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達到積極放鬆和恢復的目的。

4、運用體育遊戲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體育遊戲作爲基本內容的輔助性練習和專項練習應緊扣課的基本內容。時間不要太長。遊戲的動作必須在動作技術已經基本掌握的前提下來安排,對於動作要求高,難度大,危險性較大的內容,在選擇遊戲進行專項練習時一定要慎重。否則易形成不正確的動作定型,給教學效果帶來不好的影響。 (2)在安排遊戲過程中,學生性別不容忽視。在遊戲創編和選用上,由於男女學生在心理、生理上發育的不同,從而使他們在身體素質,承受運動負荷大小不同,要求不能千篇一律。

優秀體育論文 篇七

1 前言

1.1 選題的依據

新中國成立以來,學校武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並已成爲武術文化傳播的有效途徑和重要陣地。武術作爲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始終都能得到教育主管部門的推廣和提倡,不論是教學大綱的制定,還是教材的編寫,作爲民族體育代表的武術,在我國教育體制的各個不同學段都嚴格地規定着授課的內容、時數,成爲學校體育教育的重要內容。學校武術是武術傳承的主渠道,是中國武術發展的基石。如今隨着體育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民族傳統文化的迴歸,體育院校更應承擔起武術文化的繼承、傳播和發展的重任,這關係到中國武術的發展前景。體育院校是我國培養體育人才的最高學府,其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承擔着不同對象和層次的教學任務,通過系統的武術教學不僅能使學生成爲武術的習練者和未來的傳播者,更重要的是學生是一種無形的資源和師資儲備。隨着國家對傳統文化重視力度的加大和武術運動運動管理中心所提出的“六進”發展戰略的推進,體育院校必將在今後武術文化發展的諸多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同時體育院校無論是在技術學習或者是文化傳承都有普通高校無法比擬的優勢。技術學習的便利性主要體現在專業體育院校具有豐厚的師資力量,完善的場館資源,其中師資力量包括教師的數量和教師的質量。體育院校作爲培養體育專門人才的重要陣地,在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歷程中爲我國體育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然而,作爲民族傳統體育形式的武術能夠進入體育院校併成爲一門專業,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老一輩武術家們的教育實踐和探索,正是老一輩武術家們的不懈努力和由此產生的社會效應,爲體育院校武術教育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時至今天,我國各體育院校師資隊伍雄厚,具有一大批技術精湛、科研能力突出、學歷層次較高的教師隊伍。師者,是傳道授業解惑的人,高質量的教師隊伍對學生的學習給予了極大的便利。

。.。.。.。

1.2 選題背景

學校武術是武術普及的基礎,學校是武術文化傳承的重要場所,武術應該成爲學校體育教育的必修課。武漢體育學院作爲全國 14 所高等體育院校之一,長期以來一直承擔着武術發展的重任,武術套路不僅成爲體育類學生的必修課,而且也成爲非體育類專業學生的限制性選修課。爲深化教育改革,武漢體育學院於 2014 年以體育教育、運動訓練、武術民族傳統體育等三個專業爲試點,開設了專業選修課。就三個專業課程設置來看,體育教育、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武術套路普修課程均作爲必修課並納入學生的課程設置,分別規定學生在第二學年第一學期和第一學年第二學期學習,僅運動訓練專業將武術套路普修課程設置爲專業選修課供學生自由選擇。遺憾的是有着幾百人的運動訓練專業的學生盡然選課人數未達 30 人,由於學校規定選課人數應達到 30 人方可開班,這就意味着這些學生在大學四年之中很難接觸到武術的課堂學習,這對武術的傳承極爲不利。另外,通過對武術套路任課教師的調查(如圖 1-1),武術任課教師認爲推行專業選修課合理但是不適用於武術佔 65%,認爲推行的專業選修課不合適也不適用於武術的佔 5%,既 70%的任課教師認爲武術套路不適合作爲自由選修課讓學生自由選擇。武術傳承的主陣地不能就此改變,武術傳承的意志不能就此淡化,以此次武術課程改革爲背景,深入問題內部,找出問題所在。

。.。.。.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以武漢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學院 2012 級、2013 級學生及武術套路教師爲研究對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筆者查閱了學校電子圖書館 CNKI,萬方、維普期刊等數據庫,蒐集大量的關於武術套路選修課現狀及與武術套路課程相關的文章,並對其進行分析。同時通過查閱武漢體育學院教學概覽,課程設置等,爲論文的寫作提供資料。

2.2.2 專家訪談法

本人親自拜訪學校教務處和武術學院主管領導,選修課體育教師,通過他們瞭解武漢體育學院武術套路專業選修課的情況,聽取他們對當前開設武術專業選修課的看法和建議,爲文章的撰寫提供可靠性依據。

2.2.3 問卷調查法

調查對象的選取

根據本文的研究方向和需要,在武漢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學院隨機抽取 120 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其中包括已學過武術套路的和未學過武術套路的學生。2012 級(已學過武術套路)運動訓練學院 60 人,2013 級(未學過武術套路)運動訓練學院 60 人,同時對武術套路教研室 18 名任課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對象情況見表 2-1、2-2。

。.。.

3 結果與分析。.。.。. 15

3.1 相關概念。.。.。15

3.1.1 課程。.。.。.15

3.1.2 專業選修課。.。.。.15

3.1.3 武術套路專業選修課。.。.。.16

3.2 武漢體育學院開設武術套路專業選修課的概況。.。.。16

3.3 運動訓練學院 2012 級和 2013 級學生。.。.。19

3.3.1 2012 級學生對武術套路課程的喜歡程度調查。.。.。19

3.3.2 2013 級學生對武術套路課程的喜歡程度調查。.。.。20

3.4 學生未選武術套路專業選修課的影響因素。.。.。21

4 對策研究。.。.。.。 33

4.1 學校武術應體現武術技擊屬性。.。.。33

4.2 學校在政策支持的同時需要適當強制性。.。.。34

4.3 正確引導學生對武術套路課程的態度。.。.。35

4.4 合理安排課時。.。.。35

4.5 改革教學內容。.。.。35

4.6 教師改進教學方法。.。.。36

4 對策研究

4.1 學校武術應體現武術技擊屬性與大學生身心發展相契合的原則

學校武術是指以學校爲傳播媒介,以學生爲教授對象,有目的、有計劃的對其進行武術教學活動。學校體育作爲學生身體教育的出發點,其體育教育方式直接關係到學生體質健康,因此,自武術走進校園之始,學校便成爲武術傳播的主要場所,而作爲武術的起源國,應當充分利用“本土武術”的教育作用。武術起源於古代的軍事戰爭,技擊屬性無可厚非,而當前以競技武術的教學模式進行的套路教學,使教學過程索然無味,使其技擊屬性邊緣化。當前學校武術教學狀況既不能滿足新時期發展需要,也不能滿足廣大學生學習興趣的需要。改革創新是實現學校武術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當代大學生作爲社會主義建設的準接班人,其身心的健康發展極爲重要。對其進行的武術課教學不同於競技武術教學,它具有明顯愛國主義教育、傳承文化的目的。因此,學校武術教學改革的當務之急,是在體現武術技擊屬性的同時,注重學生的身心需求,教學大綱中適量增加搏擊類內容,在有限的授課時間內,教授既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有利於身心健康,又能從中學到武術文化,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使學生既瞭解到武術文化的內涵,掌握一定的技能,又能學習到學生所需要的格鬥技能。習近平主席說: “中國武術是中國一種特有文化,是中國的一種文化品牌,是國家形象的代表,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通過武術作爲載體進行教育,對傳承與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認同感和凝聚力都具有重要價值,練習武術對提高國民身體素質、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增加民族凝聚力顯得尤爲重要。”在國家大力推廣武術的打環境下,爲當今武術在各個層面的普及與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武術是中國傳統體育的身份標誌, 武術教育的使命就是通過身體的反覆體悟傳承着民族的精神, 保持着民族的身份, 因此, 面對外來體育文化, 武術教育理應站在體育教育的前列, 成爲一種強制性的教育, 讓青少年爲武術感到光榮和自豪。”

。.。.。.。.。

結論

5.1 武漢體育學院武術套路專業選修課課程的開設,在課程宣傳、課程設置等方面存在不足,致學生對課程瞭解不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選課。

5.2 學生了解武術的主要途徑是影視、媒體和網絡,對武術文化缺乏瞭解,學習動機不夠明確,影響到學生對武術的正確認知和對武術的喜歡程度。

5.3 運動訓練學院大部分學生進校前沒有接觸過武術,沒有一點武術基礎,對武術課程的學習和知識技能的掌握產生畏懼。同時,課程內容與學生興趣愛好出現一定的偏離,影響到學生選課和學習的積極性。

5.4 武術套路專業選修課在課時的安排方面不夠合理;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對套路的傳授,教學內容與學生興趣的結合方面有些欠缺,學生滿意度不高。

5.5 西方的體育項目與武術各有特色,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使其熱於衷簡單激烈的競技體育;武術文化沒有真正立足於高校文化之中,對武術的宣傳推廣作用甚微。

。.。.。.。.。.。.

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