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活動方案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通用多篇】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通用多篇】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篇一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是義務教育階段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程,是國家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開設的新型課程。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通過多種活動項目,豐富的活動內容,靈活多變的活動方式,使學生接觸自然、社會,綜合運用所學過的知識,開展以學生爲主體,以實踐性、自主性、創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學科性爲主要特徵的多種活動。通過活動使學生拓寬視野,增長知識,培養能力,發展個性,生動、活潑、主動地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二、實施目標:

(一)總體目標

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旨在讓學生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與豐富經驗,加深對自然、社會和自身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培養他們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身的責任,形成從自己的周圍生活中主動地發現問題並獨立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發展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1、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與豐富經驗。

2、形成對自然、社會、自身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發展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身的責任。

3、形成從自己的周圍生活中主動地發現問題並獨立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

4、發展實踐能力,發展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

5、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二)具體目標

1、學生髮展目標

①、親近周圍的自然環境,熱愛自然,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周圍自然環境的意識和能力。

②、接觸自然,豐富對自然的認識;欣賞自然世界,發展對自然的熱愛情懷。

③、走入社會,熟悉並遵守社會行爲規範。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理解人與自然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繫。

④、瞭解社會資源,並能有效利用;知道如何保護和改善自然環境,並身體力行。增長社會溝通能力,養成初步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對社會負責任的態度。

⑤、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養成生活自理的習慣,初步具有認識自我的能力,養成勤奮、積極的生活態度。

⑥、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發展探究問題的初步能力。

2、教師發展目標:

①、轉變教育,教學理念,改變教學策略。

②、強化教師的課程意識,提高課程開發能力。

③、形成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

④、培養教師之間的協作精神。

⑤、拓寬教師的知識結構。

3、學校發展目標:

①、營造“自主、合作、開放”的校園文化。

②、密切與社會、家庭的聯繫。

③、促進學校教育、教學的整體改革。

④、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更具有開放性和多元化,更具生命力。

三、實踐內容:(略)

四、活動方式:

一般根據實際情況可以採取以下三種組織形式:

1、個人活動

個人活動是在個別學生對某一問題有特別的興趣,並且對該問題已有一定程度的瞭解,能在教師指導下獨立完成的活動。個人活動的組織形式能夠有利於發展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部分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社會活動能力,在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過程中,應允許學生獨立地進行活動,並完成活動任務。在學生個人完成活動後,應鼓勵學生積極與他人進行交流與分享。學生在探究活動中也需要與他人交流。在國小階段,特別提倡家長支持和參與孩子的探究活動,但家長不要包辦代替。

2、小組活動

小組活動是綜合實踐活動最基本的組織形式。鼓勵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小組的構成由學生自己協商後確定,教師不過多介入他們的選擇。小組成員的組成不限於班級內,爲使實踐與探究走向深入,允許並鼓勵各班之間、不同年級之間、甚至不同學校、不同地域之間學生的組合。研究小組一般由3-5人組成,學生自己推選組長,聘請具有一定專長的成人(如本校教師、學生家長、校外人士等)爲指導教師。研究過程中,課題組成員要學會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務、

3、集體活動。

集體活動是以班級、年級或學校爲活動單位共同完成一項主題活動的組織形式。通過分工合作、共同探究、集體討論,以求對某一主題的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在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過程中,可以多種形式交融使用。由於綜合實踐活動要求學生走出校園,走近自然,走入社區,走向社會,在開放的時空中開展實踐性的學習活動。因而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安全意識教育,培養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教師要精心規劃和組織學生校外活動,要對校外活動的空間範圍、活動情境進行事先考察和推想並作出合理的規劃,儘可能採取小組協作的方式來進行。學校和教師要儘可能地爭取社會有關部門和學生家長的支持,鼓勵一部分學生家長在可能的前提下,參與學生的校外活動。

班級集體探究需要全班學生圍繞同一個研究主題,各自蒐集資料、開展探究活動。再通過全班集體討論,交流大家蒐集到的信息和形成的想法,進行思維碰撞,由此推動同學們在各自原有基礎上深入探究。此後,可以進入第二輪研討,也可以就此完成各自的“作品”。

小組研究、班級研究或其他各種合作研究形式要強調集體中每個人的積極參與,要以個人的獨立思考和認真鑽研爲基礎,避兔出現一部分人忙、其他人閒,少數人做、多數人看的現象。同時,也要防止學生之間的不合作現象。個人研究並不排斥交流與合作,要引導學生主動地與他人交流,學會分享資源。

五、工作措施:

(一)課程落實

綜合實踐活動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計劃》所規定的國小3-6年級的一門必修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本課時爲3-4年級每週2課時,5-6年級每週3課時。根據現階段的實際情況,建立彈性課時制度

(二)制度制訂

制度政策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走向“規範化”、“常態化”的根本,也是的必備條件。要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成爲“常態課”,必須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或激勵機制。學校要制定相應的制度,如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級段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管理制度、教師和學生的評價制度以及相應的管理制度等。

(三)師資建設

1、全面參加培訓,促使指導教師認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價值,把握課程的特點,掌握課程實施的方法。

2、加強校本培訓,促進指導教師快速成長。培訓要求:①參加培訓的教師相對固定;②培訓時間要保證有教師系統學習;③培訓的內容系統全面,專題設計合理,有助於骨幹教師把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念,同時掌握實踐經驗;④培訓的形式要靈活多樣,既有理論學習,又有自主實踐,實現個人自學與集中學習相結合,本校實踐探索與經驗交流分享相結合,學校整體現場觀摩與個人提交研修成果相結合。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篇二

設計思路: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陶藝課作爲一門可以親自動手操作的手工藝課程,對學生有着極大的吸引力,他們對這門課有着強烈興趣,讓學生自行構思,不拘時空地發揮想象,動手製作,提高了教學效果。學生們在興致勃勃地“玩泥”中,緩解了平日緊張的學習壓力和單調的學習生活帶來的煩惱,借製陶玩泥來陶冶自己,營造樂園,豐富生活。他們在製陶中“玩”出名堂,“玩”出花樣,使小陶迷們在藝教實踐活動中磨練了意志,享受到成功的快樂。他們的作品豐富多彩,具有稚嫩與純樸之美,濃縮了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常有一部分學生在陶藝課程結束後,還想留下來繼續“玩泥”,可見藝術美卻能陶冶人的性情。

綜合實踐課程標準提出要培養學生的動手以及動腦能力。而陶藝這一活動能讓學生陶藝教育實踐的內涵豐富,涉及文化、藝術、歷史、化學、物理、數學和設計等多種學科知識,是進行全面素質教育,培養勞動技能、訓練創造思維能力和提高審美能力的好方法,同時又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思想情感教育的有效載體。

二、開展活動的資源和有利條件

在河北峯峯,陶瓷製作已經是花開遍地,磁州窯是我國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窯體系,是民間陶瓷藝術的傑出代表。從古老的磁山文化源起,至今已有7000多年的歷史。磁州窯瓷器的裝飾,典雅樸實、蒼勁雄厚,白釉黑花獨樹一幟。今天,峯峯的陶瓷藝人把古老的傳統藝術和現代科技結合起來,開發出了象牙瓷、青花瓷、骨質瓷等數十種新產品,創造了手彩、雕金、窯變花釉等各種藝術技法,磁州窯陶瓷藝品享譽世界。在中國·峯峯首屆磁州窯文化節上,來自國內外的磁州窯專家和陶瓷藝術、旅遊領域的專家學者從陶瓷藝術、旅遊產業、國際傳媒等方面展開學術交流、研討。

一、實施過程:

1.組織落實:教導處發動七年級、八年級學生報名;並落實時間。

2.確立陶藝學習內容、形式

3.活動材料、工具、場地的規劃及組織落實

4.陶藝成果的存放與展示

二、教育目標:

1.要求學生通過陶藝學習,瞭解陶藝的藝術形式和基本特點,理解並熟悉陶藝的製作流程,掌握陶藝泥條成型的方法,並通過以後幾課時的學習,掌握泥板成型和徒手捏製的方法,能根據陶藝不同的製作方法創造性地製作小型的陶藝作品,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2.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熱愛藝術的興趣,增強民族自豪感。瞭解各地民情風俗、傳統節日與生活的關聯性,使其更能用心用情關懷鄉土的習俗、信仰,進而知

3、學科領域

藝術與人文、社會、語文及綜合活動

4、授課時數

6節/45分鐘

5、學習對象:五六年級學生。

通過對傳統藝術的認知與學習,瞭解傳統藝術所包涵的內容及其歷史背景與用處,藉此引發對傳統藝術學習的熱愛。從捏塑的。過程中,使學生體會雙手的細部動作,感受接觸大地之土,藉以瞭解手腦並用的樂趣。以陶藝立體表現的方法呈現作品,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熱愛藝術的興趣,增強民族自豪感。能瞭解傳統陶藝和現代陶藝的差異點,以藝術爲生活服務的觀點將所學的知識運用於日常生活中。

6、分段目標:

運用現代網絡技術去攝取信息,有目的地、積極主動地探索學習,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學生能收集到陶藝的文字、圖片或網絡資料。

學生能收集到各種簡易製作陶藝的工具。

學生能夠了解陶藝的藝術形式和基本特點。

學生能夠了解陶藝的歷史和價值,理解傳統陶藝和現代陶藝的區別與聯繫。 學生能夠愉快玩泥土。

學生能理解並熟悉陶藝的製作流程,掌握陶藝的製作方法。

學生能欣賞並理解泥條成型法、泥板成型和徒手捏製的藝術作品,明確其實用價值。

學生能利用泥條成型法、泥板成型和徒手捏製等方法制作陶藝作品。 學生能瞭解陶藝的裝飾技巧。

學生能欣賞同學的陶藝作品。

學生能瞭解利用陶土工具鏤空的方法和意義。

學生能瞭解陰乾、素燒與釉燒的意義。

學生能正確使用水粉工具。

學生能利用廣告顏料上色,能調配出濃度高水份少的顏色。

學生能於陶藝作品表面均勻上色。

能力目標:

x藝術與人文

探討各種不同的藝術創作方式,瞭解他人的作品,培養自我的思考與表達能力。

構思表現的主題與內容,選擇的材料與表現技法,完成有感情、經驗與思想的作品。

通過各種藝術形式,展現自己的特才,並自我評析。

在藝術活動中,表現積極合作態度,並表達自己的才藝與潛能。

通過藝術集體創作的方式,表達對社會、自然環境的尊重、關懷與愛護。 通過描述、分析與討論的方式,辨認自然物、人造物與藝術品的美感特徵與視覺要素。

認識環境與生活的關係,反思環境對藝術表現的影響。

參與藝術活動,養成專注聆聽的習慣,並能表達自己的感受。

以正確的觀念與態度,欣賞各類的藝術展演活動。

參與藝術活動,瞭解不同國家不同的文化特質。

x社會

瞭解各地陶藝的形成背景及其在生活中的實用意義。

探討中國文化的內涵與淵源。

描述人類社會中出現的各種陶藝的形式,並舉例說明人類如何利用各種藝術

形式,進行美感的欣賞、溝通與表達。察覺並尊重不同文化間的差異性。比較不同文化背景下事物和表達的方式,並能欣賞文化的多樣性。

x語文

能培養良好的聆聽態度和習慣。

能確實把握聆聽的方法。·

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見解。

能表現良好的言談。

綜合活動

舉例說明自己分享在團體中與他人相處的經驗。

認識不同的文化,並分享自己對多元文化的體驗。

瞭解自己在家庭、社會、環境的關係,並能說出自己的角色。

7、教學資源

陶藝網絡資源

陶土兩包

陶藝工具

廣告顏料

水粉用具(水粉筆、調色盤)

油漆

釉彩(參考)

電窯(參考)

8、教學設計:

學生上網查找陶藝網站:

陶藝網站分爲——主頁、陶藝概況、陶藝教室和陶藝博物館四部分。陶藝讓藝術的門檻大大地降低了,創作已經不是陶藝家的專利。從欣賞的角度來說,小到一隻隨意捏製的碗、動物塑像,大到裝水的大甕、陶藝壁畫,只要賞心悅目,無不視爲一件陶藝的藝術品。從素質教育的角度來說,陶藝又是一種具有深厚內涵又易於掌握、便於普及的藝術形式。“玩泥”是小孩子的“天性’,是最自然不過的事,但在這麼簡單的活動卻啓發了孩子們的創造性思維和想象力,培養了孩子一種終身受用的高尚志趣,開始懂得美,開始喜歡藝術。如果給孩子們正確的方法引導,開拓他們的眼界,他們的路會走得更好。正鑑於此,結合信息技術的優勢,充分開發網絡教學的資源,旨在通過“設疑一搜索一討論一引導一應用”的“網絡五段式”操作程序的教學模式,優化教學過程,充分發揮網絡教學在素質教學中的作用,使學生能運用現代網絡技術去攝取信息,有目的地、積極主動地探索學習,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體現“以人爲本”的教學理念。學生在這裏不僅可以學習到陶藝的相關知識,也可以瞭解到歷史、文化、科技、工藝藝術、藝術創作和人文科學等學科的知識,中國小地理、歷史、自然、語文、美術欣賞教學中也可使用本網站,體現了專題站學科的整合性和通用性。

(1)設疑

陶藝網站從陶藝是什麼、陶藝與文化這兩點展開。主要依據大綱要求,學習內容圖文並茂,通過大量的圖片和文字讓學生領略神祕的原始陶器、宏偉的兵馬俑、絢麗的唐三彩、高貴的白瓷、典雅的青花瓷、豐富的彩繪瓷和充滿時代感的現代陶藝作品。版面設計美觀、典雅、合理,重點突出,使學生感知到了陶藝的藝術美和實用美,體會到陶藝的價值,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學生通過相關首頁的提問進行瀏覽和學習,可以掌握課前預習的主要內容。推薦一個資料豐富、設計美觀的有關網頁,培養了學生探索研究的能力。

(2)搜索

這部分的內容是陶藝教學內容的延續和補充,也是陶藝相關擴展知識資源展示,主要從教學需求的角度出發。它既包含了大綱中要求學生理解和掌握的陶藝造型的基本技巧,又補充了陶藝相關的製作技巧。學生可以通過參觀和學習各個展室,以對陶藝的製作有系統的瞭解。陶藝佳作廳通過大量的圖片,讓學生從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造型技巧佳作中受到啓發,從而更好地進行課堂作業的創作,還爲學生想了解宜興紫砂壺和景德鎮瓷器的知識進行知識擴展和作品欣賞。如果想更進一步地多瞭解一些陶藝的知識和動態,陶藝資源廳提供了豐富的網上資源以滿足同學們強烈的求知慾。讓學生通過網絡搜索網上的陶藝作品佳作,就相關首頁的提問進行網上搜索,尋求答案,以培養學生的探索研究的能力和多途徑解決問題的能力。

(3)討論

這部分從教學的角度出發,爲學生提供了以中學美術大綱中必須使學生掌握的泥條盤製法、泥板成型法、徒手捏製法這三大陶藝的造型方法的相關知識和圖片,包括目標要求、預習指導、內容講解、作業練習四塊內容。學生在欣賞和學習相關的知識的同時,並可跳轉至陶藝博物館的佳作廳瀏覽各類造型方法制作的優秀作品。教師引導學生在這裏可以就同一主題進行學習討論,就同一作品發表自己的理解看法,或幫助同學解決問題。

(4)引導

學生的利用網絡學習時的方法和途徑具有多元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教學要求引導學生瀏覽網站上的教學內容,通過課堂教學實現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解決教學中的難點;引導學生有目的地、積極主動地探索學習。在討論中引導學生,得出認識上的共識,擴展學生的知識面,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培養愛國主義熱情。同時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應用

教學的最終目標是爲了應用,在經過“設疑——搜索——討論——引導”的階段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後,教師應培養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練習的作品中,使學生要應用所學的基本知識練習陶藝作品時,具有一定的自主意識、創新意識,能將自己獨特的認識和理解運用到自己的練習和創作中,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篇三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清明節,知道它的由來、傳說故事、習俗等。

2、通過清明節這個傳統節日的研究,讓學生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讓學生宏揚民族精神。

3、通過對清明詩詞的活動,激發學生對古代詩詞的興趣,提高學生文學素養。

4、學生通過綜合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對祖國文化的熱愛、獲得對社會、對自我之間的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形成親近民族文化、關愛自然、關心社會以及自我發展的責任感,從而形成社會發展和生活方式變革所要求的基本品質。

5、通過本次活動,發展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認知、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養成探究學習的態度和習慣。

【活動準備】:

1、教師可指導學生從網上或書上查找有關清明節的背景資料。

2、聯繫好熟悉當地節日掌故的有關機構和個人,以便引導學生進行調查採訪。

3、準備好學生外出活動所需的一些設備,如數碼相機、攝像機等。

【活動過程】:

(一)準備階段活動內容:

1、通過開題課,學生討論得出研究的總課題《走近清明節》以及研究的4個主題:"清明節的淵源"、"清明節的紀念方式"、"清明節的詩歌"、"清明掃墓活動"。

2、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主題自由組合,分配好人員,選好各個小組長。然後由組長帶領,明確活動目標、任務和要求,指制定活動計劃。

(二)活動實施階段

1、按小組開展調查、訪問、圖片收集、查找資料;實地考察;分析調查結果並對活動所獲得的資料認真做好記錄。由各組組長負責分工完成。(訪問方式有:實地訪問、電話訪問等形式,組員根據訪問的情況做好記錄)

2、集中交流,合作探究。各小組討論在活動中的心得體會和在活動中遇到的問題等。根據活動的體驗和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吸取教訓,調整方法。

3、整理信息,形成觀點,併合作設計清明節精美小報。

(三)總結階段

展示成果,交流分享,組織評價。在老師指導下,各個小組的成員根據活動中獲得的信息作進一步的篩選和整理,形成共識,以書面形式上交調查報告,並總結自己在活動中的心得體會。各個小組成員以不同的方式向同學分享展示自己的成果。最後老師和同學共同評價這次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