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論文大綱(多篇)

論文大綱(多篇)

論文大綱 篇一

【論文關鍵詞】《欽定憲法大綱》 憲政的平衡性 政治博弈 妥協 論文論文摘要: 《欽定憲法大綱》的頒佈,是清末政治博弈的結果,是行將滅亡的清政府在所謂“預備立憲”期間頒佈的一個法律性文件,它反映了民主憲政的時代潮流,其所構建的憲法框架以及所體現的憲法精神,具有一定的時代意義。 “憲政事實上是一種由憲法架構的平衡機制及其所達成的平衡狀態,它是使各種憲政主體或憲政力量有序化、平衡存在的制度措施及其狀態。”…憲政的產生是社會分化的結果。成熟的憲政,是使利益集團、政治力量等各種對立要素達成某種程度均衡的制度機制。光緒三十四年八月七年級,即1908年8月27日,清政府頒佈了《欽定憲法大綱》——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憲法性文件。這部憲法性文件從頒佈之日起就不斷遭到諸多批評和指責。筆者認爲,《欽定憲法大綱》的頒佈,正是行將滅亡的清政府各種利益集團爲達成某種均衡機制而進行的政治博弈的結果,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主憲政的時代潮流。因爲,“憲政的根本目標應是實現公民權利與國家權力的平衡。協調即平衡。”其核心理念是不斷在權利與權力、權力與權力、權利與義務之間實現平衡,使權利與權力、權力與權力、權利與義務協調發展。 一、《欽定憲法大綱》是清政府做出的妥協 《欽定憲法大綱》是清政府在迫不得已的情勢下,爲能繼續維持其統治而採取的舉措。《欽定憲法大綱》的產生體現了清末社會各方政治勢力的鬥爭,是清政府在不同利益要求之間進行平衡而做出的妥協。 日俄戰爭以俄國的失敗而告終,這種結局給中國朝野帶來了很大的震動。“以小克大,以亞挫歐,赫然違歷史之公例,非以立憲不立憲之義解釋之,殆爲無因之果”,基於這種認識,立憲呼聲高漲。清政府意識到變法是唯一出路,由此萌發效法日本立憲的念頭。如果說甲午戰爭引發了戊戌變法運動,那麼日俄戰爭的結果則是清政府立憲的催化劑。 20世紀初隨着中國近代化運動的深入,清朝統治階級內部的政治派別分化日見明顯。一是以胡思敬、劉汝驥、升允等爲代表的保守派,他們認爲“祖宗之法不可變”,實行君主立憲是“限君權而速其禍”、“敗壞國家”_4J,因此堅決反對中國在任何時候實行西方式的立憲政體。二是主張在中國實行君主立憲政體的親貴大臣,也稱爲官僚立憲派,主要包括四種力量:以張之洞、袁世凱等爲代表的地方督撫的實力派;以載澤、達壽、端方等爲代表的出國考察大臣;以李盛鐸、孫寶琦爲代表的駐外使節;以趙炳麟、載灃爲代表的希圖鞏固清廷統治的京官。他們或出於消弭革命、或出於富國強兵、或出於爭權奪利的目的,都奏請清廷實行君主立憲。 清廷入主中原以來,漢族地方督撫與清廷之間彼此猜忌,多次發生對抗行爲,矛盾不斷加深並表面化,地方督撫在革命勢力迅速發展的情況下,向清廷施加壓力,要求實行立憲,以乘機奪取更大的權力。 在朝野立憲派的要求下,清廷派遣大臣巡遊日本、歐洲等國,考察它們的憲政實況並學習立憲理論,以決定中國是否實行君主立憲政體。“通過這樣的渠道,他們將海外考察所得與其自身原有的政治利益和政治意志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傳統絕對主義色彩極爲濃厚的君主立憲主義的意識形態。”他們歸國後“皆痛陳中國不立憲之害,及立憲後之利”,聲稱“保邦致治,非此末由”,其出發點主要在於延長和強化已經瀕臨危機的清王朝的絕對支配權這一政治意圖和政治利益。 統治階級內部各方政治勢力的立憲論爭,其力量此消彼長,由於形勢所趨、力量弱小,反對派最終被博弈出局,但也不是最終的輸家,畢竟保留下來的君主制也是其竭力維護的。除了官僚立憲派的積極籲請,資產階級立憲派也大力宣傳和鼓吹君主立憲。資產階級立憲派或四處遊說官僚立憲派中的實權人物,或編著相關立憲書籍到處散發,或在報刊鼓吹立憲主張,從而傳播了西方的資產階級自由民主思想,啓蒙教育了國民,擴大了立憲主張的影響,爲預備立憲的出臺提供了思想上的準備。 日俄戰爭結束,以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黨——中國革命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正式成立。資產階級革命黨在和立憲派的較量中,主張民主共和制,認爲“順乎世界的潮流,非用民權不可”,爲實現民權,就要推翻君主統治,建立民主共和國。資產階級革命黨一次又一次向滿清統治發起衝擊,對清政府生存構成直接威脅。嚴峻的革命形勢使清政府十分恐懼,資產階級革命派在客觀上加快了清政府的立憲進程。 正是由於以上原因,統治階級內部出於政治統治自救的目的, 最終確立了預備立憲的基本國策,國家從此進入了預備立憲時期,中國也由此啓動了制憲活動的進程。清末的預備立憲是發生在清政府、立憲派和革命派之間的政治互動過程,《欽定憲法大綱》的制定及其所確定的權力分配方式,是這三方博弈的結果。清政府、立憲派和革命派圍繞着國家核心政治制度的構建,在脣槍舌劍和刀光劍影的較量中,互爭雄長,其勢力的較量和消長最終決定了中國政治的新走向,而《欽定憲法大綱》無疑是政治新走向的前奏。 《欽定憲法大綱》爲各方政治勢力初次分配政治權力建立了框架,該框架未必反映了清政府的真實意圖,與立憲派的要求也相去甚遠,更爲革命派所不容,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清政府迫於形勢需要平衡各方利益同時又基於自身利益考慮而做出的無奈選擇。 二從憲政平衡性的根本實現形式分析《欽定憲法大綱》 公民權利與國家權力的平衡是憲政平衡性的根本實現形式。它具體包括如下內容:(1)權利與權力的平衡;(2)權力與權力的平衡;(3)權利與義務之間的平衡。《欽定憲法大綱》有二十三條,分爲兩部分,前半部分是正文“君上大權”,後半部分是“附臣民權利義務”。 (一)權力與權利的平衡 《欽定憲法大綱》限制了皇帝的權力,也確認了公民的一些基本權利。試圖實現權力和權利的一定程度的平衡。“君上大權”部分概括地列舉了君上的權利、特權和權力。“君上大權”確立了君主至高無上的法律地位,即“大清皇帝統治大清帝國萬世一系,永永尊戴”和“君上神聖尊嚴,不可侵犯”,也正是這兩條在歷史上受到猛烈抨擊。但《欽定憲法大綱》也對君主以往漫無邊際的權力作了一些限制。首先,君主要受憲法的限制。這裏的君權實質上已經不是中國傳統意義上封建的君權了。在中國的封建社會中,作爲正統的、支配的意識形態儒教學說中的“天子思想”強調“君權神(天)授”,作爲天子的皇帝是奉“天”之“命”,代替“天”來治理民衆,從而擁有絕對的權威。君權一旦被憲法列舉並明確加以記載,就意味着君權由“神授”轉化爲“人授”,君主的神聖不可侵犯性必然減縮。在《欽定憲法大綱》的前言中也有“上自朝廷,下自臣庶,均守欽定憲法,以期永遠率循,罔有逾越”的規定。其次君主在行使統治大權時要受到國家機關的制約。皇帝雖然擁有頒行法律、召集及解散議院、設官制祿、黜陟百司、統率海陸軍、宣戰講和、訂立條約、宣告戒嚴、爵賞恩赦、總攬司法等各種大權,但也必須遵守憲法條文。 “附臣民權利義務”部分確認了公民的一些基本權利。儘管《欽定憲法大綱》給予人民的權利很少,並且作爲附件的形式出現,但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從法律上明文列舉了臣民的自由和權利。《欽定憲法大綱》的權利條款,共計六條,涉及了公民最重要的自由與權利。第二條是臣民的基本權利,“臣民於法律範圍以內,所有言論、著作、出版、結社等事準其自由”。這在中國具有極大的意義,尤其是結社自由。 儒家講“君子不黨”,作爲君子秉公無私的一項道德原則要求,法家則從根本上禁止任何人結成任何形式的社團。第四條“臣民可以請法官審判其所呈訴之案件”和第五條“臣民專受法律所定之審制衙門之審制”,明確地賦予民衆以訴訟權和確定了司法獨立原則,並且法官是無權拒絕訴訟的。這一權利看起來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但在當時對中國民衆卻是第一次。第六條財產權條款,“臣民之財產及居住無故不加侵擾”以保障私有財產,近似地反映了“私人財產神聖不可侵犯”這一資產階級憲法的核心內容。 《欽定憲法大綱》對臣民權利的規定很狹窄,臣民的自由權利微不足道並缺乏有效保障。君權和民權並沒有實現真正的平衡。 (二)權力與權力的平衡 在“君上大權”中,從表面上看,這些條文都在規定君上的大權,實際上每一條都只把皇帝視爲針對該領域的諸權力中的一個,除此之外還有其他機構或人員。 條文所規範的正是皇權與其他機構或人員之間的關係。這些條款把權力無限的專制君主變成了權力有限的立憲君主,皇帝在行使統治權力時還要受到議院、內閣和司法機關的制約。比如第三條關於“欽定頒行法律及發交議案之權。凡法律雖經議院議決,而未奉詔命批准頒佈者,不能見諸施行。”皇帝享有欽定頒佈法律幾發交議案之權,未奉詔命批准頒佈者,不能見諸施行。但皇帝批准的前提卻是,法律已由議院議決。這裏規定立法主體是“議院議決”,皇帝的權力是“批准頒發”,兩者權限分明;再如第十條總攬司法權規定:“委任審判衙門,遵欽定法律行之,不以詔令隨時更改。”這裏規定司法權的主體是“審判衙門”,而非皇帝;又如第十 一條命令規定:“惟已定法律,非交議院協贊奏經欽定時,不以命令更改廢止。”皇帝無權“廢止”議院通過的法律,實際上這是對“朕即法律”專制皇權的否定。 以權力制約權力是實現權力與權力平衡的主導方式。在現代憲政國家中,實現以權力制約權力一般採取以下兩種方式:第一是實行橫向分權。最典型的是美國憲法所確認的三權分立與制衡機制。第二,是實行縱向分權。最典型的是聯邦制。所謂分權制衡,就是指把國家的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分別交給三個法律地位相互平行、互不隸屬、互相獨立的國家機關分別執行,在此基礎上,三個不同的國家機關都可運用由本方行使的有關權力對其他兩方行使權力的活動做出某種制約,互相牽制,形成以權力制約權力的格局,從而實現權力之間的平衡。 (三)權利和義務的平衡權利與義務是緊密相連的。 權利的存在以義務的同時存在爲前提。“憲政制度下權利和義務之間的平衡大體上通過以下方式實現:第一,法律設定權利的同時創設相應的義務,使義務具有法定性,同時使權利與義務具有同構性,在規範的層面上禁止只享有權利不承擔義務或者只承擔義務不享有權利現象的存在。第二,確立真正意義上的公民身份,實現權利、義務的普遍化。在一般的意義上,除了前述對特殊羣體賦予特權進行特別保護外,法律應以普遍的、不特定的、可辨認的個體作爲主體來配置權利、義務,使權利、義務具有普遍的價值。這是在全社會範圍內權利義務主體之間實現的宏觀平衡。第三,通過制定公正、有效的程序追究違背法定義務的法律責任,使相應權利得到補償。” 在“君上大權”中,只強調君主的權力而未提及其義務。“附臣民權利義務”部分則在最後三條明確規定了臣民的義務:“臣民按照法律所定,有納稅、當兵之義務。”“臣民現完之賦稅,非經新定法律更改,悉仍照舊輸納。”“臣民有遵守國家法律之義務。”這些條文使義務具有了法定性,但所提及的義務既狹窄又不甚具體,其中關於稅收就佔了兩條。因此,還談不上權利與義務的平衡。 從《欽定憲法大綱》的內容看,基本上是1889年日本明治憲法的翻版。“精研憲法的韓大元教授通過比較日本明治憲法和《欽定憲法大綱》的文本,指出二者相同的條文佔34.8%,相似的條文佔56.5%,不同的部分佔8.7%,相同和相似的加在一起,達91.3%0”清政府在當時衆多的立憲國家中選擇《日本帝國憲法》作爲藍本,以日本的二元制君主立憲制度作爲“仿行憲政”的模式,究其原因最爲重要的是“日本立憲所採用的君權主義色彩濃厚的二元制君主立憲制度,與英國式的國王臨朝而不理政,政權歸於資產階級控制的議會的虛君制君主立憲制度比較,顯然更適合清政府力圖消弭革命和拉攏資產階級立憲派的政治要求。”與日本憲法所賦予天皇的權力相比,清朝皇帝的權力有過之而無不及,反映出清廷當局唯恐失去權力根基的恐懼,在這方面遠超過日本明治憲法。儘管憲法在中國的引入從一開始就與富國強兵、救亡圖存聯繫在一起,但中國傳統法文化和西方法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各方政治勢力的博弈,形成的《欽定憲法大綱》獨特內容,無論從當時的時代潮流、政治環境,還是內容的字面文本來看,都表明:清政府已經意識到必須通過立憲來平衡各方利益集團的勢力和平息民憤,但又不甘於因此削弱傳統的封建專制權力,才造就了近百年來這一頗受爭議的《欽定憲法大綱》

論文大綱 篇二

【摘 要】實踐教學是高等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搞好實踐教學, 需要轉變教學觀念, 構建新的實踐教學模式, 博士論文同時應加強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等構建完整有效的實踐教學質量保證體系。

【關鍵詞】高等教育; 實踐教學; 質量保證

21世紀國力競爭的核心是人才的競爭, 高級應用、創新複合型人才將在勞動力市場更受青睞。高校是大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前鍛鍊能力、錘鍊素質的一個基地, 實踐教學作爲高等學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相對於理論教學更具有直觀性、綜合性、實踐性, 在強化學生的素質教育和培養創新能力方面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然而我國不少高校長期以來對實踐教學缺乏應有的認識和重視, 傳統的、過時的實踐教學管理體系一直被沿用, 不能適應新時期實踐教學及人才培養的要求。因此,近年來各高校積極推行實踐教學管理體制的改革, 努力完善實踐教學中的各個環節, 以求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本文結合筆者所在學校實踐教學的經驗, 探索建立實踐教學質量保證體系, 該體系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轉變教學觀念

要搞好高等教育實踐教學工作, 首先應當轉變教學觀念。傳統的課堂教學習慣於學生的被動接受性學習, 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 而忽略甚至輕視實踐教學。目前, 我國大部分高校的教學計劃中實踐環節設置偏少, 實踐教學一般僅佔總學分(學時)的10% - 20% , 而國外高校一般爲35% 左右; 教學工作中普遍存在着偏重共性教育、忽略個性發展,重理論教學、輕實踐環節的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影響了人才培養質量。可以說, 傳統的實踐教學體系和內容, 已經不能滿足飛速發展的社會對人才質量越來越高的要求。學校要保證人才培養質量, 就必須轉變觀念, 在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上下功夫。

隨着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及新世紀高等教育“培養適應我國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具有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的高素質人才”目標要求的提出,實踐教學在教學工作中的意義越來越重要, 尤其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具有其它方法無法替代的作用, 成爲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環節。因此, 我們應轉變長期以來我國高等教育重理論輕實踐的觀念, 將實踐教學從從屬於理論教學服務的傳統教學思路中轉變出來, 重新認識到實踐教學環節是理論教學的檢驗、深化和延續, 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方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培養有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複合型人才的關鍵環節, 使實踐教學爲培養合格高素質創新人才的目標服務, 確立實踐教學在高等教育工作中的應有地位。目前, 我校會計學等專業正在逐步將實踐課從理論課的輔助課程中獨立出來, 單獨設置實踐課程、編寫實踐教學大綱、設計實踐培養計劃,各種實習實訓課程的教材也在編寫和完善的過程中, 實踐教學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關注, 這將有利於我校實踐教學課程建設, 進而保障實踐教學的質量。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是教學的關鍵, 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能力素質是實現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有些高等院校的教師主要來自本科院校, 沒有專業實踐的背景, 他們過去很少有時間和機會去企業第一線參加專業技術的訓練和提高, 由於缺乏工程技術經驗, 在教學過程中只能紙上談兵; 指導實踐的方法和組織實踐教學環節的經驗不足, 導致實踐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因此, 加強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是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建設高素質的實踐教學師資隊伍, 可採用兩項措施: 一是有計劃地安排和鼓勵青年教師參加社會實踐, 到廠礦企業、各種中介服務公司等承擔實際工作任務, 增強指導教師的實踐能力和業務素質, 加強實踐教學的指導性和針對性; 二是在實踐教學的部分環節, 可以從校外聘請有專業技能、實際工作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來兼職作指導教師,一方面加強和充實了指導教師的力量,另一方面也提供了高校教師向技術人員學習提高的機會。

同時可以請專家學者來學校舉辦專題講座, 使老師、學生獲得更多瞭解相關專業發展動態的機會。如我校會計系曾請人大耿建新教授、南開大學周曉蘇教授等爲師生們做學術報告。他們的講座把學生帶到了一個更爲廣泛的專業領域, 所傳授的前沿專業知識無疑會使學生在將來的實踐工作中受益, 這對老師知識面的擴展也有幫助。經管學院還請來清華大學郝中軍教授爲我院教師作案例教學法的專題講座, 對教師們有很大的啓發。

三、加強實習基地、實驗室建設

隨着市場經濟的建立, 學生到企業實習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 絕大多數的企業不願意接受學生實習, 即使同意接受學生實習, 也只能作爲參觀性實習, 一般不提供讓學生參加生產操作的條件。要想組織好實習實踐這一教學環節, 使它不流於形式、有較強的生命力、學時利用充分並能夠獲得良好效果, 加強實習基地建設是保障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之一。實習基地是否具備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條件, 實習基地的各級領導是否配合學生的實習工作, 所提供的技術文件、資料等能否滿足教學要求等, 直接影響到實踐教學的質量。

從我校實際效果來看, 產學研相結合的實踐教學模式, 無疑是一種高等教育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的較先進的開放式合作模式。可就近選擇那些條件先進、專業技術面廣的企業、部門或科研 單位 作 爲固 定的 校 外實 踐基 地 ;實踐基地一經確定, 應簽訂合作協議,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要統一掛牌,以便提供教學服務, 便於監督和檢查;對不具備要求的校外實踐基地應及時進行調整。

爲加強基地管理, 高等院校可制定和實施基地定位管理, 使高校實習教學基地不僅能很好地發揮各項功能作用, 同時還能使基地的管理工作真正達到科學化和規範化要求。我校會計系在近幾年積極聯繫了校外一些企業的財務部門、會計師事務所等, 提供了一些學生實習的工作崗位, 使學生有機會接觸真實的財務工作, 提高感性認識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與這些實習基地打交道的過程中, 逐步積 累 了 一 些 加 強 實習基 地 建 設 的 經驗, 如實習單位的考察, 雙方有關權利、義務等合同的簽訂, 實習過程中學生參與機會的保證等。

在實驗室的建設上要注重建設項目的科學性、實用性, 要有長遠觀點、創新精神及辦學效益觀點, 要充分提高設備的利用率, 減少重複購置, 把小而雜、多而亂的實驗室調整爲綜合性實驗室、實驗中心。實驗室建設需要一定資金作爲保證, 一方面要加大學校在實驗室建設方面的投入, 另一方面要挖掘自身潛力, 把有限的資金準確、合理、有效地利用。

四、實踐教學管理文件的規範

與實踐教學配套的規範、全面、合理、實用的教學文件是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如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實踐( 實習) 指導書、課 程 設計 和畢 業 設計( 論文) 任務書等。

教學計劃是人才培養質量的基本文件, 是組織教學、安排教學任務的根本依據, 必須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 主動適應社會發展和行業需求, 突出針對性和應用性。專業技能規範是制定實踐教學大綱的基本依據, 根據人才培養規格中專業服務方向和社會對專業人才的技能要求及學科發展, 按學科體系提出系統的技能訓練要求, 並規定必須完成或選擇完成的內容。實踐教學計劃的制訂, 應該依據社會的客觀需要和學校的客觀條件來確定、通過採用科學的調查方法和確實的數據來論證, 避免在制訂教學計劃時帶有太多的主觀判斷和隨意性。

教學大綱是教學計劃的具體體現,是以綱要的形式表現的教學內容。實踐教學大綱應對各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內容、目的要求、時間 安排 、教 學形式和手段、教學所需設施條件、考覈辦法等做出明確規定。教學大綱是教學計劃的細化, 它是每一項教學項目的質量標準, 也是衡量教師的工作質量標準和學生獲得的知識和能力的質量標準。一定要健全和完善教學大綱, 明確各個教學項目的質量標準, 否則, 失去部分教學質量的可控因素, 就會導致整個教學質量的模糊, 教學質量評估難以得出有效結論。

以指導書、任務書的形式規範學生的具體工作, 指導其學習。以試題庫、考覈辦法來規範對學生的評價, 制定實踐技能考覈標準及辦法, 通過嚴格的考覈獲得學分。以上實踐教學管理文件在我校會計系都已經較爲完備, 在實施過程中將結合實際面臨的問題逐步加以修改完善。

五、改革考覈辦法

實踐教學由於不同專業的實踐教學課程結構和要求不同, 同一專業不同年 級 的實踐內容的覆蓋面不同, 採用單一的考覈方式顯然不能滿足各種需求, 也不夠科學和合理。因此, 在考覈的形式到內容上, 都不應該忽略實踐教學課程本身的特點和規律性。學生的實踐基本技能、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在實踐過程中慢慢形成和提高的, 因此要摒棄傳統的只重結果、不重過程的思想, 把實踐過程重視起來, 因爲實踐過程中的每個細節規範比結果更有意義和價值。學生在每次實踐中的表現都能在總成績中得到反映, 對學生能力的評價比一兩次的實習報告結果或一次考試更準確, 對學生也更公平。

課程實踐環節的成績由課程實踐指導教師負責評定, 實踐環節成績評定的依據包括: 學生參加實踐活動的日常表現、效果, 實習體會與交流情況, 實踐報告與實習日誌的質量和綜合運用專業知識的水平, 實踐單位的反饋意見等。

結論

實踐證明, 實踐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 實踐教學新體系的建立, 以及實踐教學管理的科學規範, 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 我校會計系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明顯提高, 實際操作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創新意識、創造能力明顯增強, 在實習單位也得到了較高的評價。在辦學規模逐年擴大的情況下, 保證了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我們要進一步增強培養創新人才的責任心和緊迫感, 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 將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人才的理念落實到自己的工作中, 培養出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具有創新意識的複合型高級技術人才。

論文大綱範文樣本 篇三

方法介紹在學術論文中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爲科學研究不僅僅看重結論,而且在一定意義上更看重的是研究過程。因爲其他研究人員只有知道了研究所採用的方法和具體的操作步驟,才能對一項研究的科學性進行評判,因此,在報告中必須明確地說明是如何進行研究的。方法介紹包括以下一些內容:

第一,研究設計的說明。對研究設計的說明包括以下一些內容:

➀ 對研究方式進行說明,包括對研究中使用的資料收集方法和資料分析方法的說明,即說明是使用實驗研究、問卷調查、實地研究和二次數據分析中的哪一種來收集資料的;又採用了何種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➁ 對研究對象進行說明,包括對研究對象總體和總體的構成情況進行說明;對具體研究的樣本進行說明。對於問卷調查、實驗研究和二次數據分析要詳細介紹具體抽樣方法、樣本規模和抽樣誤差。

➂ 對研究變量進行說明,包括說明研究變量的類型;研究變量的抽象定義和操作定義;研究變量的測量指標;研究變量的測量方式和程序。

第二,資料收集和分析的說明。資料收集的說明就是具體介紹資料收集的過程,包括樣本的具體選取過程,資料收集的具體實施過程。在這一部分中要特別注意說明研究設計中沒考慮到,但在具體收集資料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法。

資料分析的說明就是具體介紹資料分析的過程,包括對資料的處理、整理及分析的過程。特別要說明實際採用的定性的和統計的分析方法,定量分析還需要說明所使用的統計軟件以及計算機機型等。

第三,研究質量和侷限性的說明。對研究的質量及侷限性的說明,包括對研究方式、樣本、資料收集和分析等方面的質量進行評估。特別是要指出研究設計上的侷限性,具體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失誤,研究結論的限制條件,以及進一步改進和完善的設想。

論文大綱 篇四

(浙江萬里學院法學院法學院 浙江 寧波 315100)

中文摘要:

本文從遼寧師範大學不準留長髮的同學上課這一事件出發,提出以明確和保障學生的權利,來遏制學校權力惡意擴張的設想,並探討若干具體的學生權利。

關鍵詞:大學生 權力 權利

Hair is a Heavy Topic

—— on undergraduates’ rights

Zhaohui-Chen

(School of Law, Zhejiang Wanli College, Ningbo, 315100)

Abstract:

Based on the affair happened in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that 3 undergraduates who have long hair were banned going to class, the article brings forward the opinion that we should define and safeguard the undergraduates’ rights in the relevant legislation. In so doing, the abuse of the administrant power could be keep within limits. Then, the thesis will discuss several concrete rights of undergraduates.

Key words: undergraduate; administrant power; right

在中國,頭髮曾是一個嚴重的話題。我們的祖先把頭髮看得很重,認爲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分毫。然而中國人的頭髮也跟中國人一樣多災多難。第一場災難發生於十一世紀,當時的女真人建立的金政府下“剃髮令”,是政治力量第一次的干預髮型:要求身爲高官的漢人頭頂邊緣剃光,只留下一小撮,然後梳成辮子,懸到背後。而小官小民,想剃也不能剃,因此這次剃髮運動在歷史上幾被淡忘。

第二次災難發生於十七世紀,也是女真人組成的政權,捲土重來,再下一次“剃髮令”,這次是全民族剃髮運動,漢民族的反抗驚天動地,女真族的鎮壓殘酷血腥,“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口號聲中,不屈者紛紛死於屠刀之下,血流成河,伏屍千里,終使男人的長辨子成了大清王朝的象徵。

到了十九世紀,漢人對滿人(女真人)的官定髮式,再起反抗。太平天國轄下的臣民,一律恢復大漢衣冠。可惜這場護髮運動,隨着天國的覆滅而歸於慘敗。一直到二十世紀初葉,國父革命成功,才把清政府和辮子,同時連根拔起,扔到博物館裏。(參見:柏楊.《頭髮的故事》)。然而一些遺老如辜鴻銘等,依然拖着長辮安度晚年。

頭髮的劫難自十一世紀延續至今已歷千年,纖弱的青絲,負載了它本不該承受的負重,到了二十一世紀該當偃旗息鼓悄然退場了吧?可惜遼寧師範大學偏偏要讓我們再一次加深對頭髮的記憶,並接過魯迅和柏楊兩位大師的接力棒繼續探討這個沉重的話題。

我們且看這位杜輔導員的觀點:留長髮有悖大衆習慣,影響本校學生的文明形象。第一,“大衆習慣”是不是必須要遵守?這個問題沒有任何法律和學理上的依據。相反,保障個性和自由纔是法律的宗旨。民國年間留着滿清時代的辮子也與大衆習慣不符吧?可是辜鴻銘老先生依然留着辮子掌北大教席。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寬容是現代文明的一條核心原則。誠如密爾所言:“個人的行動只要不涉及自身以外什麼人的利害,個人就不必向社會負責交待。”但是,“當社會作爲集體而凌駕於構成它的各別個人時,它的肆虐手段並不限於通過其政治機構而做出的措施。”“這種社會暴虐比許多種類的政治壓迫還可怕,因爲它雖不常以極端性的刑罰爲後盾,卻使人們有更少的逃避辦法,這是由於它透入生活細節更深得多,由於它奴役到靈魂本身。”(密爾.《論自由》)。杜輔導員祭起“大衆習慣”的大旗,正是以“社會的暴政”閹割了個人自由和社會理性的命根。

第二,說“影響本校學生的文明形象”,無疑是把教育塑造成了一種“形象工程”。刻意注重外表,苛求傳統規範,其結果是顧此失彼,忽視了對學生內涵和深度的培養與教育。長髮、短髮只是審美情趣的問題,不能以此作爲道德判斷的依據。把自己理解的“美”說成是“文明”,是以自己的觀念強加於人,與國際社會的霸權主義行徑同出一轍。本文作者少習繪畫,深感畫家與畫匠的區別正在個性之張揚。當然個性不一定要刻意表現在日常生活中,個性是“因”而非“果”。然而是因是果,外人常難判斷,當事者本人也未必清楚。對於學校而言,是因是果都應予以尊重而不是扼殺,如果連這點起碼的人文關懷都沒有,何談培養跨世紀人才!這樣一種扭曲的教育環境,只能培養蠢才和奴才。北京大學容納了辜鴻銘的髮式以“兼容幷包”而享譽;遼寧師範大學卻是以留長髮則停學而揚名。此二種境界高低立判,究竟是學生的長髮令學校蒙羞,抑或學校的胸襟狹隘、觀念陳腐和獨裁專制使其惡名遠揚,也是不言自明。

第三,泱泱我中華,悠悠五千載,我們華夏子民一直留長髮,短髮成爲“大衆習慣”不過是近幾十年的事情。當年剪掉辮子,沒有恢復束髮傳統,或與當時的世界潮流接軌。然歐美各國留長髮的紳士舉袖成雲,何況有尊重個性的傳統和個人本位的理念,整齊短髮之舉似不可能習自歐美,倒極有可能從我們的近鄰日本處引進。窮兵黷武的日本軍國主義者以整齊短髮追求一統,恰好被我們的獨裁者“洋爲中用”。於是千人一面的背後,是奴役與服從。日本軍國主義的武裝侵略因爲八年抗戰而慘敗,其短髮文化卻爲我發揚光大,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現象。武力進攻不成,就乾脆從思想滲透的角度入手,這個日本版的“和平演變”戰略,從宣揚大日本帝國的短髮文化起步,可謂“隨風潛入夜”,高明之極也可怕之極,斯不可不察也。

最爲重要的一點是:留什麼髮式,完全屬於私權利的範疇,不是公權力應當介入的問題。關於高校與學生之間的關係,爭論頗多。本文作者認爲兩者間主要是一種契約關係,同時高校作爲經授權的行政主體行使一定的行政管理權。(參見:陳朝暉.《論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載《理工高教研究》2004年第3期)。從契約關係的角度出發,學校不能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學生;從權力——服從關係的角度出發,學校在法有明文授權的前提下才可以行使相應的權力。然而許多大學的現實是,校方一時心血來潮或者大腦發熱,一個有關學生切身利益的規定就出籠了,學生只有服從的義務,其權利空間被強行擠佔,這樣的教育是畸形的,也是對法治的背離。而學生面臨校方朝令夕改的突發奇想,就像被太監強姦一樣——反抗是痛苦,不反抗還是痛苦。

要改變這一現狀,必須逐步實現權利與權力的對等,以權利制約權力。因此,明確學生權利是高校法治建設的中心環節。確認和保障的學生權利的廣泛性、真實性從根本上決定了學生管理“法治化”的進程。

學生作爲一個人、作爲一個公民,本身就享有憲法和法律確認的人權。同時,作爲一個學生,又享有基於法律特別保障的權利以及基於與校方的民事契約而確立的權利。

《俄羅斯聯邦教育法》第五章中,首先規定學生的權利與社會保障。其中學生的權利包括:接受符合國家教育標準的教育;在該標準範圍內按個別教學計劃進行學習;參加速成班學習;享受補充教育服務;參與教育機構管理;其人格得到尊重;信仰自由和信息自由;自由表達個人觀點和信念。可見,該法對學生權利的規定是十分廣泛的。

有關學生權利的立法,可以分爲憲法——教育法與高等教育法——大學法(校規)三個層次。(參見:陳朝暉.《論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載《理工高教研究》2004年第3期)。我國《憲法》規定了廣泛的人權,《教育法》在第四十二條規定:“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權利:(一)參加教育教學計劃安排的各種活動,使用教育教學設施、設備、圖書資料;(二)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獲得獎學金、貸學金、助學金;(三)在學業成績和品行上獲得公正評價,完成規定的學業後獲得相應的學業證書、學位證書;(四)對學校給予的處分不服向有關部門提出申訴,對學校、教師侵犯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提出申訴或者依法提起訴訟;(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高等教育法》針對學生權利的規定十分粗糙,沒有自成章節,僅在第六章中零星可尋,這是遠遠不夠的。要實現學生管理之法治化,必須在國家立法中專章規定學生的權利。鑑於我國的國情,對憲法已規定的公民享有的人權,教育立法也應加以重申和具體化。同時要規定各學校的校規也必須明確寫明國家憲法和法律所確認的學生的權利。這麼做並非畫蛇添足,而是情非得已,因爲沒有哪個學校情願告知學生其權利,卻對宣揚自己制定的校規不遺餘力。

具體而言,學生的權利既包括公法上的權利,也包括私法上的權利。

(一)接受教育和服務權

學生繳納學費,與校方達成契約之初衷,便在於接受校方提供的教育與服務。因此這是學生最基本的權利,校方必須滿足學生的要求,否則就應受到懲罰。比如日本《學校教育法》第13條規定:學校不授課達6個月以上的,主管部門可命令關閉學校。

目前我國存在的問題是,校方提供的教育和服務質量堪憂,即不完全履約。比如某音樂學院請不具備教師資格的研究生爲學生上課,致學生音帶受損。而在服務方面,可指摘者更多,突出表現在校方凡事以自我爲中心,對其聘用的勤雜人員不強化服務意識,令這些人狗仗人勢,作威作福。

(二)休息權

在國外,休息權同人格尊嚴一樣受到尊重。我國憲法也確認了該項權利,但高校管理者對此重視不夠。例如有些高校要求學生晚上上自習,就是對學生休息權的踐踏。此外還有在節假日召集學生開會、組織學生勞動等,都是違法行爲。

(三)平等權

西塞羅把“使全體社會成員平等”作爲法的目的,平等權是我國公民的一項基本人權。在學生管理中,其含義是:學生與校方工作人員平等的享有權利,平等的履行義務。而在現實中,管理者並不將學生視爲與自己平等的主體,而是視其爲自己的奴僕,甚至可任由自己擺佈和控制的私有物品。非法特權的存在必然導致非法的不平等,這是封建等級特權之流毒的一種體現。

(四)信仰及言論自由權

因價值取向、道德標準和審美情趣因人而異,且無整齊劃一之標準,故學生之信仰選擇及其表達自由當屬個人私事,需加以尊重,只要其言行無違國家之法律。管理者可以將自認爲“善”或“美”的界定號召或倡議學生遵循,但若這種號召或倡議進一步升格爲強制,就屬違法。強行統一思想、統一認識、統一口徑,其罪惡無異於強迫**,後者出賣肉體,前者出賣靈魂。

(五)拒絕攤派權

當前,學校向學生攤派的情況十分嚴重。突出表現在許多學校不經學生同意而強制其購買本校教師購買的書籍。還有遼寧師範大學團委以資助特困生的名義,強制學生繳納所謂“特殊團費”。此等巧立名目,不勝枚舉。因此立法保障學生的拒絕攤派權是十分必要的。

(六)生活自由權

學生的衣食住行,完全是個人私事,校方不應橫加干涉。生活態度、生活方式本身就是十分個性化的,沒有一條絕對正確的標準,也不存在少數服從多數的問題。在80年代,許多學校的校規規定不準穿牛仔褲,而今天大學教授將牛仔褲穿到課堂上也不足爲奇。回想當年的鐵律,在今天看來是多麼幼稚可笑。而誰又能說今天看來也許被認同的約束,不會成爲明天的笑柄?關鍵是這些問題無論看似合理與否,原本就不是法應當介入的。現在遼寧師範大學不允許留長髮的同學上課,也是一種對生活自由權的侵犯。可惜不用等到以後,今天就攢來許多罵名。年輕人思想奔放,接受新事物較快,縱觀歷史,常常是他們領導生活理念的新潮流,而潮流是不可逆轉的,法何苦自討沒趣?

(七)居所不受侵犯權

我國憲法規定了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因此居住安全是公民生活中最起碼的一項權利,所以教育立法也應相應的規定學生的居所不受侵犯,明令禁止校方以檢查衛生等名義任意侵入學生宿舍,除非具有法律規定的特殊情形。因爲,宿舍的清掃、被褥的疊放以及牆壁的裝飾等屬於學生的生活自由,校方無權干涉。何況,未經學生允許侵入學生宿舍令學生的安全感得不到保障,同時可能會侵犯學生的隱私權等其他權利,因此必須依法禁止。

(八)隱私權

我國法律並未明文規定公民的隱私權受法律保護,但從已有的判例來看,保障公民的隱私權已成爲大家的共識。學生的隱私權也應當受到立法的保護。在實踐中,學生的該項權利並未得到應有的尊重。例如遼寧師範大學學生處處長劉某曾跟蹤兩名女同學竊聽其談話,從談話內容得知她們意欲爲違反校規的行爲,據以對其加以懲罰。事後劉某竟還引以爲榮,到處宣揚他的豐功偉績。且不說這兩位同學的行爲只是一個構思,還沒有成爲現實。單就劉某尾隨他人竊聽談話而言,就是對他人隱私權的侵犯。還有許多高校並非爲了需要民主監督的某種選拔而未經學生允許將其成績排列次序張榜公佈;將學生宿舍的佈局拍攝下來公開展示等,都是踐踏學生隱私權的行爲。

(九)安全保障權

大學生普遍比較富有而又涉世未深,極易成爲不法之徒的侵害目標。由於衆所周知的原因,女大學生的安全更令人堪憂。近年來發生的許多校園慘案均與校方的失職有關。因此必須立法確認學生的安全保障權,規定校方必須對校內的不安全因素盡必要之注意義務,如對招聘來校的外來勞務人員進行登記並監管,安排足夠的人員經常進行巡邏等,以切實保障學生的權益不受侵害。

(十)人格保障權

我國憲法第三十八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而在我國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中,管理者普遍對學生的人格沒有充分的尊重,尤其是對他們認爲犯錯誤的學生,更是惡意中傷,無所不用其極。從法律上講,即使死囚的人格也是不容侵犯的。法律可以授權司法機關剝奪某人的生命,卻絕不允許任何組織和個人侵犯他人的人格,高校管理者當然亦不例外。

(十一)求償權

現實中損害學生權益的事件時有發生、屢禁不止,其原因固然頗多,但管理者及校方爲損害行爲之後不必付出相應代價在一定程度上滋長了管理者爲所欲爲、無法無天的囂張氣焰。因此必須明確規定校方給學生造成損害的賠償標準及程序。從現實的角度出發,校方給學生造成物質損害的情形相對而言不是很多,而大多爲精神損害。對於精神損害,校方除要公開道歉、恢復名譽、消除影響外,還要以物質的的方式加以賠償,這樣才能撫慰學生受傷的心靈,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學生的損失。

(十二)結社權

學生基於自己的專業特點或自身的興趣、愛好,自願組成社團,有利於互相取長補短,豐富課餘生活及促進溝通,培養合作精神,因此立法應予支持。同時,學生與校方相比屬於弱勢羣體,只有團結起來才能與校方抗衡。此外,學生在參與學校管理時,也有組建社團參與競選及決策的願望。我國《高等教育法》已確認了學生結社權,但是,只有將學生社團的自決權同時規定下來,結社權的存在纔不會流於形式,否則只會成爲校方管理機器的附庸。

(十三)參與管理權

如前所述,學生與校方的關係具有雙重性。從民事關係上講,學生有權監督校方履約,並有權就履約具體事項提出自己的建議和要求,就關係到自身利益及自由的事項作出決定,交由校方執行。就行政關係而言,學校做出事關學生權益的重大決定時,應當徵求學生意見,必要時還應進行聽證。參與管理是學生的一項重要權利,沒有學生參與的管理是非法的管理。國外的立法均十分重視該項權利,而我國的法律中尚沒有這一內容,實是一個莫大的遺憾和缺失。

(十四)罷課權

學生與校方之間具有雙重關係。而在提供和接受教育這一問題上顯屬民事法律關係,因而上課是學生的權利,而不是義務。如果學生認爲校方提供的教育不能使自己有所提高而只是空耗時間,或這一課程自己已經掌握,自然可以不上課。同時,大規模的罷課多是基於學生要表達某一強烈意見而發生的,這是處於弱勢的學生維護自身權益的有利途徑。許多學校規定對帶頭或組織罷課者予以處分,這顯然不妥。除了從理論上講學生有罷課權以外,從立法技術上講也有這一要求。因爲學生作爲公民本身就享有遊行、示威權,而罷課的激烈程度、造成的損失畢竟比遊行、示威要小得多。如果不承認學生的罷課權,那麼本來罷課就能解決的問題,卻逼得學生只能去遊行示威。這顯然對任何一方均不利。

(十五)建議、批評、申訴、控告、檢舉權

這幾項權利,是上述諸如參與管理權、平等權等各項權利的必然延伸,並與之互爲保障,同時又具有相對的獨立性。這幾項權利皆有憲法依據,因此還沒有哪個學校膽敢自定校規否定學生享有上述權利,但也不告知學生享有這些權利。這種不置可否的態度也是不可取的。要使學生的上述權利真正得以實現,必須明文承認,並鼓勵學生積極行使這些權利,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的主人翁責任感,而且可以促使校方廉潔自律,改善管理。

(十六)靜坐、集會、遊行、示威權

集會、遊行、示威權是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憲法》和《集會、遊行、示威法》均予以確認。而對處於弱勢羣體的學生,該項權利的行使尤爲重要。靜坐權的確認也是必不可少的。集會、遊行、示威非合衆人之力無以發動。若學生無靜坐權,則個人或少數人對校方有強烈之要求,或忍氣吞聲,或去發動一場集會、遊行、示威,這兩種結果我們都不願看到。而既使對於廣大的學生而言,選擇靜坐來表達意願也同罷課一樣,是一種較集會、遊行、示威烈度較小的一種反抗形式。所以如果不承認靜坐權的存在,要麼不利於保障個體權益,要麼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十七)交往權

人是生活在社會中的理性個體,交往是人之爲人的基本需求。學生的交往權本質上要確認交往的自由——有和同性交往的自由,也有和異性交往的自由,交往的方式和深度也是學生的自由。有許多高校爲了滿足其“存天理、滅人慾”的陰暗心理,同時爲了降低管理成本,甚至禁絕男女同學的正常交往。比如遼寧師範大學的學生處處長劉某就曾對某兩位同學一起討論學生會的工作而橫加指責,只因爲他們是異性。我們知道世界上大約89%是異性戀,這在經濟學上可以解釋爲一種歧視。但若學校畫地爲牢,讓同學不能滿足與異性交往這一偏好,其結果是令一部分同學必須放棄歧視,退而求其次地轉向同性。當然同性戀者應當得到尊重和關懷,但是學校硬是把異性戀培養成同性戀恐難脫“逼良爲娼”之咎!

(十八)創業權然而部分高校的校規中仍然明定“學生不許經商”,顯與國家政策和社會現實相悖,雖然今天的“創業”與八十年代的“經商”不能簡單地等同。這些學校的抱殘守缺,與國家法律的欠缺不無關係,但要修改法律,畢竟是一項複雜的工作,尚需假以時日。而且法律本身必然是粗線條的,就算制定出來也需要各學校根據自身的情況加以細化才具有可操作性。同時即使在較開明的學校,對學生創業的種種支持乃是仰仗學校決策者的認同,是“人治”而非“法治”,即便當下如火如荼,也仍存在“人走茶涼”的不確定性。所以有必要將學校對學生創業的鼓勵與支持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

(十九)享受優待權

大學生是未來建設國家和發展人類的棟樑之材。同時,出於其沒有經濟收入以及其他一些方面的考慮,國家乃至相關企事業單位需要對其實施一系列優待。我國《教育法》第五十條規定:“ 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文化館、美術館、體育館(場)等社會公共文化體育設施,以及歷史文化古蹟和革命紀念館(地),應當對教師、學生實行優待,爲受教育者接受教育提供便利。”鐵道部1956《旅客行李和包裹運送規則》第17條規定:“各學院、大中國小校和各種幹部學校、專業學校以及超過6個月的訓練班中,沒有薪金收入的學生,家在外地,在寒假、暑假或假期期間回家,購買硬座往返客票時,憑學校證明文件,可以享受減價優待,但同一假期內只限一次。”以後,該規定經多次修改,但此原則一直延續至今。這類優待都是國家支持教育事業的政策體現,對其合理性的質疑就是對人類未來的漠視。國家在予以大學生如此優惠政策的同時並沒有損害社會其他羣體的權益。在不降低社會總福利的情況下適當提升某一羣體的福利,並不一定意味着社會不公。今年春運期間爆發出的“大學生爲何不與民工擠火車”的討論,實質上是一種“損人不利己”的內耗式思維在做寵。

給學生優待類似於國際經濟法中的非互惠的普惠制,雖是單方面作出,但並非給惠一方的恩賜,而是其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因此優待對有關部門而言,不是“人情”,而是“本分”;對學生而言,也是一種權利。然而,由於對“優待”本身的認識偏差,許多單位和部門對學生獲得優待的權利沒有予以足夠的尊重。部分古蹟景點,比如西安的大慈恩寺,沒有對學生購買門票予以優待;太原鐵路分局2001年春節期間擅自取消學生票的零售;天津鐵路分局的工作人員一見到購買學生票的旅客就面目猙獰、惡語相加;而鐵道部自身也不斷的爲大學生購票設置重重非人性化的障礙,令其賺取政治資本的“對教育最實際的支持”(鐵道部有關人士語,來源於“深圳新聞網”)難以落到實處,簡直是淫蕩妓女立貞節牌坊。

學生的權利還應包括知情權、獲得學歷與學位權、物質幫助權等。只有學生的權利得以現實的實現,高校管理法治化的目標方能實現。但是,本文作者主張保障學生的權利以制約學校的權力,並不是否定高校之管理權的正當行使,也堅決反對學生權利的濫用。“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高校從學生的長遠利益出發,在法治的軌道內糾正學生的短期行爲,是必要而且必須的。某些高校出於爭奪生源等經濟利益的考慮,背離教書育人的宗旨,一切以學生爲中心,要求教育管理和教學人員無條件的滿足學生的要求和渴望,是另一層面的“逼良爲娼”!

論文大綱 篇五

我總會想左主任爲什麼要讓我們寫心得呢。因爲寫的過程是對一天的課程的回味。無窮無盡!也是整理總結我今天究竟學到了什麼悟出什麼道理。那麼我會發現我的每一天都是在進步。也會想爲什麼要總結大綱而且昨天總結了今天還要總結。那麼我會發現昨天過後我思路更清晰了,又深刻了一層在昨天的基礎上這樣一個月以後我們的大綱顯而易見。也許這就是生活的點點滴滴!比戲更精彩。同樣的會想爲什麼讓我們去找那些資料。過程會讓我瞭解對手是怎樣的情況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麼。正像您說過的萬事萬物有原有因。

一個好的習慣造就一個好的性格,一個好的性格決定一個人都命運。相信我的習慣正在養成。從開始的原則性的完成作業。到現在真心的期待記錄每一次心得過程。說不出的滋味。怎麼那麼耐人尋味呢!昨天一個朋友問我怎麼不去偷菜了。我居然忘記玩了。突然發現我知道了自己該做什麼。體現個人價值迫在眉睫!左主任您真厲害!現在您讓我玩我都不玩。我找到比那更好的東西。您也不說不讓我們玩了但是我卻從心裏的不想玩。這是爲什麼呢!很有意思。很奇妙!不能說您改變了我的一生可以說改變了我的現在和將來。而將來到底什麼程度還不好說沒辦法形容。

今天下午的課讓我對諮詢大綱又有了更深刻的思路。面對顧客沉着冷靜很重要。遇到事情不要慌總會有辦法解決。我們自己都慌了那麼客人又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呢?就像大家誇我那天 。夸人的人慌了很緊張那麼我這個當事人也就會緊張。想逃了!

要會說實話的同時虛張聲勢暗示顧客對手跟我們沒有可比性因而不做比較。學習醫生的說話方式總給自己留有餘地。發現顧客所擔心的問題抓住機會推崇醫院。設備。專家開始暗示着講條件。如果您來我們醫院那麼您所擔心的事情將不會發生。再拿大多人怎樣怎樣開始造勢。挺奇妙! 我是一名外來務工者,結婚後一直忙着照顧孩子,承擔家務,可以說和社會基本隔絕了。現在,小孩已經上國小了,除了平時的家務時間外,剩餘的時間變得有點無所事事,空虛無聊得很。

於是,我很想找份工作做做,但又擔心早出晚歸,接送孩子上學有困難,所以只能作罷。琢磨了半天,和老公商量,還是去學點手藝吧,考慮來考慮去,決定去學美容,心想,學會後也可以在別人面前顯擺一下自己。

在朱老師的幫助下,我辦好了相關手續,成爲一名靜安業大美容班的學員。

因爲我從沒有接觸過美容這門學科,所以在操作上困難很大,望着同學們那一雙雙靈巧的手在老師的指點下熟練地操作着,我只能在一邊乾着急。授課徐老師看出了我的不安情緒,她利用課餘時間守把手地單獨指導我動手操作,使我的手慢慢地由僵硬變得柔軟。另外,讓我頭疼的是學習化妝,我一點基礎也沒有,但在老師的不厭其煩的幫助下我慢慢地做得有點像那麼回事了。

通過近半年既緊張又愉快的學習,我終於取得了勞動局頒發的證書,在居住地裏弄居委會的幫助下,我在家開了一間小小的美容護膚工作室,主要是幫助社區居民和鄰居做做日常護理。現在我生活、工作得既充實又開心,一方面沒有耽誤接送、照顧小孩,另一方面又有了穩定的收入,最大的好處就是我還能整天把自己收拾得漂漂亮亮渾身香噴噴的,連老公看我的眼神都跟以往不一樣了,幸福指數提高了很多。

我有今天這樣的幸福生活,我從內心深處要感謝報名處朱老師的熱心,感謝班主任老師的幫助,感謝靜安業大老師們的教學,感謝靜安業大爲我提供的學習機會和優質服務,感謝上海政府的優惠政策。

論文大綱 篇六

大學法語四級考試大綱

總 則

2002年2月由教育部批准執行的《大學法語教學大綱》(第二版)(以下簡稱《大綱》)規定:“各個級別教學結束時,均應安排考試。第四級結束時,按本大綱的基本要求組織全國大學法語四級考試,並向考試合格者頒發證書。”大學法語四級考試就是根據這一規定而設計的。

《大學法語教學大綱》(第二版)和原《大學法語教學大綱》的主要區別如下:

在“教學目的”中將“大學法語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初步的聽、寫、說與筆譯的能力,使學生能以法語爲工具,獲取所需的信息,併爲進一步提高法語水平打下較好的基礎”修訂爲:“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同時具有一定的聽、寫、說與譯的能力,使學生能用法語交流簡單的信息,提高文化素養併爲進一步提高法語水平打下較好的基礎。”爲了適應改革開放的新形勢,《大綱》提出“使學生能用法語交流簡單的信息”和“提高文化素養”,這無疑對大學法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爲使我國的大學法語教學水平有所提高就必須改變“只注重語言知識的教與學,而在不同程度上忽視語言實踐”的傾向。 爲實現新大綱的要求和適應新形勢,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法語組和大學法語考試設計組根據新的教學大綱制定本考試大綱。

…… …… 餘下全文

論文大綱 篇七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 研究背景與選題緣由

1- 研究背景

2- 選題緣由

(二) 研究的理論基礎

1- 最近發展區理論

2- 認知發展階段論

3- 學習遷移理論

(三) 研究現狀綜述

1- 自然拼讀法研究現狀

2- 國小英語教學研究現狀

3- 自然拼讀法在國小英語教學中的研究現狀

(四) 研究目的與意義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意義

(五) 研究的主要內容與研究方法

1- 研究的主要內容

2- 研究方法

一、自然拼讀法的內涵解讀及優點解析

(一) 自然拼讀法的內涵解讀

1- 自然拼讀法的定義

2- 自然拼讀法的內容體系

(二) 自然拼讀法的優點解析

1- 自然拼讀法符合國小生特點和認知發展規律

2- 自然拼讀法符合語言習得規律與次序

二、自然拼讀法在國小英語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一) 自然拼讀法運用的具體方法

1- 在聽說中累積自然拼讀法

2- 在遊戲中滲透自然拼讀法

3- 在閱讀中鞏固自然拼讀法

(二) 自然拼讀法運用的前提與注意事項

1- 運用自然拼讀法的前提

2- 運用自然拼讀法應該注意的問題

三、自然拼讀法在國小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原因分析

(一) 學生缺乏音素意識

1- 什麼是音素意識

2- 學生缺乏音素意識的表現

3- 學生缺乏音素意識的原因分析

(二) 學生音形對應關係與規律記憶困難

1- 學生對音形對應關係與規律記憶困難的表現

2- 導致學生對音形對應關係與規律記憶困難的原因分析

(三) 學生欠缺對語意的理解

1- 學生欠缺對語意理解的表現

2- 導致學生欠缺對語意理解的原因分析

四、解決自然拼讀法在國小英語教學中相關問題的策略

(一) 全面培養學生的音素意識

1- 多聽來“磨耳朵”

2- 綜合式拼讀法有助於培養音素意識

(二) 增強音形對應關係與規律的理解、記憶

1- 先易後難,音形訓練變抽象爲具體

2- 強化訓練自然拼讀規律形成長時記憶

(三) 加強語意理解

1- 情境教學助理解

2- 繪本閱讀提能力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海量英語論文大綱格式模板供您參考,助您解決英語論文框架怎樣寫的相關難題。

英語引用文獻:

論文大綱 篇八

(一)確定論文提要,再加進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

論文提要是內容提綱的雛型。一般書、教學參考書都有反映全書內容的提要,以便讀者一翻提要就知道書的大概內容。我們寫論文也需要先寫出論文提要。在執筆前把論文的題目和大標題、小標題列出來,再把選用的材料插進去,就形成了論文內容的提要。

(二)原稿紙頁數的分配

寫好畢業論文的提要之後,要根據論文的內容考慮篇幅的長短,文章的各個部分,大體上要寫多少字。如計劃寫20頁原稿紙(每頁300字)的論文,考慮序論用1頁,本論用17頁,結論用1—2頁。本論部分再進行分配,如本論共有四項,可以第一項3—4頁,第二項用4—5頁,第三項3—4頁,第四項6—7頁。有這樣的分配,便於資料的配備和安排,寫作能更有計劃。畢業論文的長短一般規定爲5000—6000字,因爲過短,問題很難講透,而作爲畢業論文也不宜過長,這是一般大專、本科學生的理論基礎、實踐經驗所決定的。

(三)編寫提綱

論文提綱可分爲簡單提綱和詳細提綱兩種。簡單提綱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論文的要點,如何展開則不涉及。這種提綱雖然簡單,但由於它是經過深思熟慮構成的,寫作時能順利進行。沒有這種準備,邊想邊寫很難順利地寫下去。

寫作步驟

1.先擬標題;

2.寫出總論點;

3.考慮全篇總的安排:從幾個方面,以什麼順序來論述總論點,這是論文結構的骨架;

4.大的項目安排妥當之後,再逐個考慮每個項目的下位論點,直到段一級,寫出段的論點句(即段旨);

5.依次考慮各個段的安排,把準備使用的材料按順序編碼,以便寫作時使用;

6.全面檢查,作必要的增刪。

論文提綱格式

以《關於培育和完善建築勞動力市場的思考》爲例,簡單提綱可以寫成下面這樣:

一、序論

二、本論

(一)培育建築勞動力市場的前提條件

(二)目前建築勞動力市場的基本現狀

(三)培育和完善建築勞動力市場的對策

三、結論

詳細提綱,是把論文的主要論點和展開部分較爲詳細地列出來。如果在寫作之前準備了詳細提綱,那麼,執筆時就能更順利。

下面仍以《關於培育和完善建築勞動力市場的思考》爲例,介紹詳細提綱的寫法:

一、序論

1.提出中心論題;2,說明寫作意圖。

二、本論

(一)培育建築勞動力市場的前提條件

1.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爲建築勞動力市場的產生創造了宏觀環境;2.建築產品市場的形成,對建築勞動力市場的培育提出了現實的要求;3.城鄉體制改革的深化,爲建築勞動力市場的形成提供了可靠的保證;4.建築勞動力市場的建立,是建築行業用工特殊性的內在要求。

(二)目前建築勞動力市場的基本現狀

1.供大於求的買方市場;2,有市無場的隱形市場;3.易進難出的畸形市場;4,交易無序的自發市場。

(三)培育和完善建築勞動力市場的對策

1.統一思想認識,變自發交易爲自覺調控;

2.加快建章立制,變無序交易爲規範交易;

3.健全市場網絡,變隱形交易爲有形交易;

4.調整經營結構,變個別流動爲隊伍流動;

5.深化用工改革,變單向流動爲雙向流動。

三、結論

1.概述當前的建築勞動力市場形勢和我們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