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企業文化 > 員工思想

企業管理論文大綱

目錄

企業管理論文大綱
第一篇:企業管理論文第二篇:工商企業管理論文第三篇:現代企業管理論文第四篇:企業管理論文 (2)第五篇:現代企業管理論文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企業管理論文

現代企業管理

摘要:企業管理是是社會化大生產的客觀要求,現代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現代企業管理,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進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動,是現代企業管理中必不可少的。

關鍵詞:現代企業管理、核心價值觀、組織結構、人力資源管理、能本管理

人類的管理活動源遠流長,自古有之,當人類開始通過集體的協作而去實現某種目標時,管理便成爲了不可缺少的活動。企業是依法設立的從事營利性的商品生產、流通或服務性經營活動那個,進行獨立覈算的社會基本經濟組織。企業管理是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進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動的總稱,。管理是由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這樣一系列相互關聯、連續進行的活動所構成的。

企業管理具有科學性和藝術性。企業管理的科學性表現在,企業管理經過近一個世紀的研究、探索和總結,已經逐漸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反映管理過程客觀規律的理論知識體系,爲指導管理實踐提供了基本的原理、原則和方法。企業管理的藝術性就是強調其實踐性,沒有實踐,則無所謂藝術。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企業管理不僅是一種知識,更是一種實踐,不僅是一門學科,更是一門藝術。越來越多的組織在其管理中表現出對價值觀的重視。

核心價值觀是現代企業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企業管理必須基於某種核心價值觀上。人們認爲組織應當成爲一種有信念的存在,這種信念便是企業管理的核心價值觀,它是一個組織所擁有和信奉的東西,是一個組織最重要和永恆的信條,是一小部分不隨時間的變化而改變的原則。核心價值觀決定了一個企業對於好與壞、對與錯、讚賞或是不屑等問題的判斷。核心價值觀不是一種功利性的選擇,而是一個企業的信仰。一個企業的核心價值觀應當包括些什麼內容並沒有

一定之規。但一般來說,絕大多數的公司都會在其核心價值觀中表達其對於人、誠信等這些根本性的問題的看法,還包括顧客、社會責任、創新、團隊精神等。很多企業對企業文化和價值觀的理解都覺得虛而不實,關鍵就在於只看到了價值觀“虛”的一面,而不知道如何把它做“實”。企業對待員工、顧客、股東的行爲是“實”的,企業的戰略、組織、流程、制度、權責也是“實”的,核心價值觀必須融入這些企業的日常行爲,讓價值觀與企業行爲統一起來,否則就只能“神”、“形”不合,懸在空中。“言必行,行必果”,這句話同樣適用於那些渴望建立優秀文化的企業。沒有高層的以身作則和全力推行,沒有努力把價值觀落實到考覈、激勵、招聘、培訓這些企業行爲上,企業文化建設就永遠只能流於形式,而不可能對企業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

一個企業要做到“基業常青”,就需要一種核心價值觀的指導,這種核心價值觀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基本準則。但光有核心價值觀還不行,還必須把這樣的核心價值觀滲透到企業的戰略、組織、文化、制度、流程、領導風格、責權體系裏去,這樣才能做到核心價值觀的“落地”。世界500強的核心價值觀不盡相同,比如:惠普在顧客和科技進步面前,更重視科技;迪斯尼更重視員工的創造性和想象力;索尼則把創新精神放到了核心價值觀的首位。但關鍵不在於這些核心價值觀怎麼表述,而是企業究竟是不是對此深信不疑,並且把它轉化爲企業的日常管理和員工行爲,這纔是核心價值觀塑造的關鍵。

一個管理良好的企業,必須要制定一種適合其企業運行和發展的組織結構。組織結構是表明組織各部分的排列順序、空間位置、聯繫方式之間關係的一種模式。企業組織結構是企業的框架,是企業管理得以運行的載體,它受到行業特點、生產規模、生產技術的複雜程度、企業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響,並隨着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發展不斷演變。

作爲企業的管理組織結構,不僅可以改變和支配生產組織結構發展演化的外部環境條件,而且對內部生產組織結構的協調與發展,從而有效地控制和制約生產組織結構的發展和轉化,對於企業生產良性循環發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以生產組織結構爲基礎來構建企業的管理組織結構,這既是企業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企業發展的必然結果。

從建國到改革開放前,我國雖然爲了解決國有企業的效率問題,一直在進行

各種改革與嘗試,但在集中計劃經濟體制之下運行的國有企業並沒有自主權,所以在宏觀上對國有企業制度本身談不上有什麼真正意義上的改革。政企合一在微觀上又造成了國有企業組織結構外在形式與內在功能相分離,從而在客觀上制約了企業的發展。1978年改革開放以後,在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過程中,國有企業也逐漸走向市場,國有企業改革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但早期的改革忽視了組織結構、管理體制和人的因素,把精力置於技術方面.當前的國有企業改革關注的焦點又集中在產權問題上,企業組織結構的創新仍未得到足夠重視,組織結構變革仍處於表面化階段.然而實踐表明,新的生產方式和新技術在中國並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過時的組織結構與管理模式已從根本上束縛了勞動生產率、管理效益的大幅度提高.而將產權視爲企業生存的唯一決定性的因素也不利於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目標的實現.

隨着新型組織結構模式的不斷出現,組織結構優化成爲我國國有企業實現 現代化管理的核心內容之一。減少管理層次,適當分權,建立柔性組織結構是我國國有企業組織結構變革的墓本方向。在市場化原則、系統性原則、整體設計原則和創新原則的指導下組織結構的變革可根據企業自身的具體情況採取逐步完善、擇優發展、徹底變革等方式來進行。

在企業管理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對企業而言,人力資源管理是指對人力資源的取得、開發、保持和利用等方面所進行的計劃、組織、指揮、控制和協調的活動。.

“人力資源管理”注重人的潛能的開發,人與其他資源不同,人在其工作年齡裏,具有開發的無限性,而其他資源則具有有限性。“冰山效應”告訴我們,人的一生之中,潛能只發揮了2%到3%,連發明相對論的愛因斯坦,也發揮不到12%,因此對於企業來說,潛能的開發顯得尤爲重要,而“人力資源管理”在這個方面擔當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根據行爲學的理論,人的個性的形成因素包括遺傳、環境、實踐和教育,其實一句話就是先天因素和後天因素。而個性是決定“人力”發揮的根本因素,所謂“性格決定命運”就是這個意思。

因此,在進行人力資源管理的過程中,關於個體成員的個性便是應該十分重視的地方,個性適合,便能激起其工作的興趣,也就能充分發揮出個體的潛能。

企業個體成員的潛能都得到發揮了,整個企業的生產力和創造力也就得到巨大的提升。

能本管理是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新思想。隨着 社會 主義市場 經濟 、知識經濟、信息經濟的快速 發展 ,管理工作應當在當代實行以人爲本的管理過程中,逐步走向對人的知識、智力、技能和實踐創新能力的管理,由此,在“以人爲本”的管理過程中,正在逐步形成一種嶄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思路,這就是以人的知識、智力、技能和實踐創新能力爲核心 內容 的“能本管理”。能本管理的理念是以能力爲本。能本管理的制度是其理念的外在表現,也是能本管理中較具實質性的部分。一般來說,能本管理的制度安排主要體現在用工制度、用人制度、分配製度和領導制度四個方面。能本管理的組織操作是能本管理制度安排和具體實施方案和 方法 ,在能本管理中最具操作性,也舉足輕重。其實質,就是建立一種“各盡其能”的運作機制,根據我國組織中的現狀,其中最需要的是建立一種“能級制”。在當代,無論從哪個方面講,人力資源都顯示出對物力資源的優先重要性。正如黨的十五大報告所指出的:“我國 現代 化建設的進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國民素質的提高和人才資源的開發”,“發揮我國巨大人力資源的優勢,關係二十一世紀社會主義事業的全局”。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知識經濟、信息經濟的快速發展,管理工作應當在當代實行以人爲本的管理過程中,逐步走向對人的知識、智力、技能和實踐創新能力的管理,由此,在“以人爲本”的管理過程中,正在逐步形成一種嶄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思路,這就是以人的知識、智力、技能和實踐創新能力爲核心內容的“能本管理”。

總結:現代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現代企業管理,顧名思義,企業管理中,管理扮演着最重要的一個角色,要想一個企業的運行和發展整整有條,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缺一不可,在企業管理中,“人”是最核心的東西,以人爲本,能者居之,各盡其能,企業才能實現更好的管理。

參考文獻:1、管理學,科學出版社,袁峯

2、管理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張雁

3、企業戰略管理,保華.浙江大學出版社

第二篇:工商企業管理論文

摘要:文章以企業文化爲立足點,結合核心競爭力理論,對民營企業企業文化的概念以及民營企業核心競爭力內涵的界定進行了詳細分析;並對企業文化與民營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聯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企業文化;民營企業;核心競爭力

中國的民營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目前,它們正以龐大的規模和雄厚的實力影響着我國經濟的發展,已成爲我國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與國有企業相比,我國民營企業的發展起步比較晚、基礎比較差。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民營企業要想獲得穩定、持續的發展。必須具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企業文化對增強和提升核心競爭力起着關鍵作用,通過企業文化建設來培育民營企業核心競爭力,將使我國民營企業獲得持久的、不可模仿的競爭優勢。

一、民營企業企業文化的相關概念

企業文化是在一定的社會歷史背景下,企業及其成員在長期 生產經營活動中形成的文化觀念和文化形成的總和,是企業及其成員的價值觀、經營哲學、企業精神、企業行爲規範和企業形象的體現。企業文化有三個層面,分別是:最外層的物質文化層,包括企業生產經營的物質基礎和產品等;制度文化層,即用於約束和激勵員工的各類規章制度;精神文化層,包括企業的核心價值觀、企業精神、願景和使命等。民營企業企業文化以一般企業文化爲基礎,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難以模仿的獨特氛圍,其核心是民營企業的價值觀及經營理念。

二、民營企業核心競爭力內涵的界定分析

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概念最早由普拉哈拉德(c alad)和哈默(l)於1990年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的“企業的核心能力”一文中提出。隨後,國內外學者從不同角度對核心競爭力進行了研究。大致可歸納爲如下三種核心競爭力:

(一)以技能和知識制勝的核心競爭力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認爲,企業核心競爭力是指組織中逐步積累的並經過整合了的知識技能,是能使公司爲顧客帶來特別價值的一種技能,哈佛大學的巴登教授則認爲核心競爭力是使組織獨具特色併爲組織帶來優勢的知識體系。klein從爲核心競爭力是各種知識技能相互支撐所構成的網絡。

(二)以流程致勝的核心競爭力

哈默(hammer)和錢皮(champy)認爲,企業要保持競爭優勢就要關注和優化在價值鏈的各個關鍵環節,通過優化流程獲得核心競爭能力。哈默和錢皮首先提出了業務流程再造的概念,認爲業務流程再造的核心是通過充分利用戰略性產業要素和戰略性資產間的互補,增強兩者之間的組合功能。

(三)以學習制勝的核心競爭力

學習型組織之父彼得·聖吉(peter 真)一直圍繞組織怎樣創建學習型組織展開研究,認爲企業想要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就要具備比競爭對手更高效學習的能力。彼得·聖吉提到企業必須進行五項修煉,即自我超越、克服心智模式、共同願望、團隊學習和系統思考,這是組織獲得長期競爭優勢所必需的條件。

縱觀以上觀點,多數學者雖然從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競爭優勢根源的角度進行了研究,但很多的研究仍沒有揭示企業競爭優勢根源之所在。另外,結合民營企業本身的特點,我們認爲,民營企業核心競爭力是長期形成的、公司獨有的且不能爲其他公司所模仿的一種生存能力,是文化競爭能力、人力資源競爭能力和創新競爭能力的有機整合,是使民營企業在過去、現在和將來保持持續競爭優勢的綜合能力。它蘊含在民營企業的文化中,體現於企業的諸多方面,只有通過民營企業文化的建設和完善,民營企業纔會成爲一個持續發展的整體。

三、企業文化與民營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聯分析

(一)績效是企業文化的外在表現

在企業文化與企業經營業績相互關係的實證研究中,赫斯克特對美國沃爾瑪、寶潔、殼牌、杜邦、波音、花旗等202家公司進行了調查研究。結果發現,連續十一年的企業文化力平均得分值與企業長期經營業績(企業純收入增長指數、投資收益率、股價)呈現正相關性。他們預言,在下一個十年內,企業文化很可能成爲決定企業興衰的關鍵因素。

(二)民營企業企業文化既是民營企業競爭力的核心內容,也是民營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源泉和動力

公司核心競爭力是在創始人的管理下,通過一段時間不斷積累創新的知識和成功經驗,營造出特有的企業文化磁場,將公司的各種資源和能力進行有機結合,不斷地發展,形成公司共同的核心價觀,從而形成了公司獨有的核心競爭力,這一過程競爭對手很難去複製和模仿。民營企業文化是民營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核心價值觀和基本行爲規範。如果沒有企業文化爲基礎,民營企業便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民營企業可以依賴於優秀的某些資源在特定時期獲得成功,但不會永遠成功,一旦喪失這項資源。馬上就會出現危機,然而,企業文化卻可以爲核心競爭力提供不竭的動力。

四、基於企業文化的民營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培育

隨着信息、知識和文化成爲市場競爭的競爭基礎,企業的競爭越來越表現爲文化的競爭。企業文化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基本構成要素,處於中心地位。民營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培育要注重培養自己特有的、創新性企業文化的同時,還要注重協調好企業文化與影響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其他因素之間的關係。具體來說有以下三點:

(一)通過建立健全企業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和各類經營理念培育民營企業核心競爭力

很多民營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忽視了核心價值觀和經營理念的提煉,發展具有一定盲目性,不少民營企業由於缺乏文化管理在激勵的市場競爭中而黯然落敗。美國著名管理學專家彼得,德魯克認爲,企業經營管理“基本上就是一個把政治上、文化上的多樣性結合起來而

進行統一管理的問題”。面對民營企業在構建核心競爭力過程中所受到的文化管理挑戰,首先,民營企業必須識別提煉文化,發展文化認同,達成對彼此文化的理解;其次,要進行文化培訓,造就一批高質量的文化管理人員。通過培訓,促進員工之間的溝通和理解,使每個員工把自己的思想與行爲與公司的願景和戰略結合起來,建立起以公司價值觀爲核心的企業文化。

(二)通過建立以人爲本的企業文化培育民營企業核心競爭力

民營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培育要建立以人爲本的核心價值觀,關愛員工並鼓勵員工學習成才,建設學習型企業文化。民營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培育離不開優秀人力資源,人力資源可實現企業文化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貫通。企業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競爭的背後又是企業學習力的競爭,一個企業具有學習力纔會真正擁有競爭力。在當今的知識經濟時代,公司要充分發揮員工的積極性和各方面的潛能,就必須實行以人爲本的管理,而企業文化則是實行以人爲本的管理的核心和靈魂,對整個公司管理具有導向作用。另外,面對科技更新的加速,只有不斷地學習,從個人的提升拓展到企業整體的提升,才能跟上快節奏發展的步伐。因此,民營企業必須建立以人爲本的核心價值觀,調動全體員工的積極性,增強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公司形成良好的組織學習文化氛圍,從根本上提升民營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三)通過建設創新型的企業文化培育民營企業核心競爭力

民營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培育要構造一個鼓勵創新的文化氛圍。一個民營企業有無創新能力成爲其成敗的關鍵,而孕育創新能力的土壤則是創新型的企業文化。民營企業只有大力倡導科技創新,重視管理創新,形成適應變化的創新型的企業文化,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使公司持續發展。我國民營企業華爲的創新企業文化就是華爲的核心競爭力,華爲創始人任正非認爲,植根在華爲的創新經營理念和創新型管理模式中的企業文化爲提升華爲競爭力奠定了基礎,華爲利用其創新型企業文化不斷獲得企業的發展。

本文來源於 (論文網) 原文鏈接:

第三篇:現代企業管理論文

強化企業管理提高市場競爭力

【摘要】隨着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深入實施和市場競爭的加劇,企業面臨的發展環境和市場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企業只有加強內部管理,着力進行管理創新,才能適應新形勢和新要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本文從戰略管理、市場營銷管理、生產管理、技術創新管理、質量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庫存管理、設備管理等方面來談談如何加強企業管理,提高市場競爭力。

【關鍵詞】企業管理,市場競爭,戰略管理,技術創新,人力資源

【正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一個企業發展的快慢、好壞和持續性。科學地管理企業可以快速提高企業的競爭優勢,提高品牌的市場佔有率及影響力。否則,就會失去市場失去客戶,失去消費者;員工人心向背,企業失去凝聚力,很快就會倒下。因此,爲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必須加強企業的經營管理。要做好企業的經營管理應該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一、發展戰略的管理。

如果沒有一個發展戰略對企業未來作出明確方向指導,不管企業的規模多大,地位多穩,卻將在新技術革命的浪潮和經濟的大變革中喪失生存條件——托夫勒,由此可見,戰略管理對企業的重要性。 戰略就是一種佈局和取捨。公司戰略需要回答企業經營哪些事業以使企業的長期利益達到最大化。因此,公司戰略注重把握企業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同時努力將企業內部各個部門間的資源進行有效的戰略配置,並以企業的整體爲對象。公司戰略強調“做正確的事”。該層次的戰略以價值爲取向,並以抽象的原則爲基礎,忽略具體性原則。該層次戰略注重深遠性和未來性,代表了企業的發展方向。在公司的戰略思考中,需要考慮一體化戰略、多元化戰略、國際化戰略、差異化戰略、多角化戰略、戰略聯盟和收購戰略。必要時需要考慮企業重組以增強企業的整體效率。

在經營戰略選擇的過程中,企業需要根據具體的發展狀況來選擇合適的發展戰略,應該有先做實後做大的思想。否則盲目的(請您支持)追求多元化、一體化、國際化等戰略,資金技術和管理跟不上,新發展的業務會成爲企業的包袱和累贅甚至會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而危機企業的發展與生存。企業要根據在行業發展的狀況、目標市場和競爭對手情況進行詳盡調研和分析預測的基礎上,按照遠虛近實的原則,合理制定和實施明確的發展戰略,並隨着企業內外部環境的變化,適時做出

必要的調整。

二、市場營銷管理。

營銷是企業發展的中心所在。由此衍生的營銷網絡是指企業通過一定的管理途徑和技術將配送中心、營銷網點、信息體系和信息系統等連結在一起,形成覆蓋較大區域市場的營銷網絡。可以說營銷網絡是企業推銷產品和服務的前沿陣地,企業一旦在消費者中形成了營銷網絡,將成爲後來者進入該市場的壁壘,從而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獲得超額利潤,爲企業的長遠發展儲備更多的能量。在建設營銷網絡銷售渠道時要注意產品的特性,同時還要從消費者角度設計渠道,建立完善的配送系統。

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與深入,企業的發展壯大必須進行市場調查和市場創新,不斷完善企業管理體制建設積極健康的文化氛圍,使得資源集約化利用最大化,通過完善的管理體制制定優秀的經營策略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使企業具有活力和競爭力,長盛不衰。

三、生產管理。

生產管理是對企業生產系統的設置和運行的各項管理工作的總稱 。生產管理的目的就在於,做到投入少 、產出多,取得最佳經濟效益。企業需要通過生產組織工作,按照企業目標的要求,設置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算、物質技術條件和環境條件允許的生產系統;通過生產計劃工作,制定生產系統優化運行的方案;通過生產控制工作,及時有效地調節企業生產過程內外的各種關係,使生產系統的運行符合既定生產計劃的要求,實現預期生產的品種、質量、產量、出產期限和生產成本的目標。而採用生產管理軟件的目的,則是提高企業生產管理的效率,有效管理生產過程的信息,從而提高企業的整體競爭力。

隨着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及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信息化生產管理成爲製造企業生產管理的重要手段,如何掌握生產環節,掌握生產速度、質量及生產工人的工作績效,通過信息化技術可以大大提升製造企業的生產管理水平。而且在生產現場應用更多的自動化的設備,這些設備可以大大提升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及保證產品質量穩定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四、技術創新管理。

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是企業調整產品結構、促進產業升

級、淘汰落後產能、開拓市場、提高經濟效益、推動企業快速發展的必要手段。企業要加強對技術改造項目規劃和實施的管理,針對企業在產業、產品、規模、技術和工藝等方面的薄弱環節,集中企業的人力、財力和物力,及時、準確提出技術改造項目並組織實施;要加強企業技術創新管理,加快建立以企業爲主體、以市場爲導向的技術創新機制和創新體系,切實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增強核心競爭力。

五、質量管理。

質量是產品或服務的生命,質量受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活動中多種因素的影響,是企業各項工作的綜合反映。一個企業生長的產品的質量的好壞直接決定了企業的生死存亡,因此企業要保證和提高產品質量,要對影響質量的各種因素進行全面而系統的管理。

進行全面質量管理必須要做到“三全”,即:(1)內容與方法的全面性。不僅要着眼於產品的質量,而且要注重形成產品的工作質量。注重採用多種方法和技術,包括科學的組織管理工作、各種專業技術、數理統計方法、成本分析、售後服務等。(2)全過程控制。即對市場調查、研究開發、設計、生產準備、採購、生產製造、包裝、檢驗、貯存、運輸、銷售、爲用戶服務等全過程都進行質量管理。(3)全員性。即企業全體人員包括領導人員、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工人等都參加質量管理,並對產品質量各負其責。

六、人力資源管理。

任何事情離開了人就沒法做,一個企業也是如此,如果離開了高素質的員工隊伍就談不上運轉和發展。離開了員工,企業也只是個空架子,即使制定了再好的計劃都沒法去實施落實。一個企業,要生存、要發展、要有競爭力,更是需要優秀的人才,人才在企業發企業要發展,首先,選拔人才,從高校中選拔學習成績優異、思想品德好、動手能力強的優秀畢業生,到企業後加強培養與鍛鍊,使其成爲企業的棟樑;其次,以人爲本”,做好人力資源管理,把人看成是“具有內在的建設性潛力”的因素,爲他們提供和創造條件,使其主觀能動性和勞動潛力與智慧充分發揮出來,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和吸引力;再次,是教育投資,在本企業中培養創造性人才,通過對員工的繼續教育、繼續學習、繼續培訓、提高員工的業務能力和素質,他們會爲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也促進員工本身的全面發展,使企業進入良性循環,成爲知識型企業、創造型企業。

七、財務管理。

資金是企業的血液,要把財務和資金的管理作爲企業經營管理的中心環節,千方百計提高資金的流動性和收益性。企業要建立健全以現金流量控制爲重點的各項財務管理制度,嚴格資金使用前的審批程序和使用中的過程監督;要以現金流量爲重點,加強收入、支出管理,促進資金流轉,最大限度地減少資金佔用率;要改進和加強對現金流的動態監控,努力縮短資金循環週期,防範資金風險,保障資金運轉安全,確保企業資金鍊不斷裂;要加強應收賬款和預付賬款管理,強化合同訂單執行,提高預收賬款比例,加強貨款回收,強化應收賬款和預付賬款風險預警預報,採取必要的保險或再保險辦法,降低壞賬比例。

八、庫存管理。

庫存管理是指在物流過程中商品數量的管理,保持適當的庫存對於一個企業來講,具有巨大的意義。庫存量過大或庫存量過小都會產生很多問題,不僅增加了企業的產品成本與管理成本,而且掩蓋了企業衆多管理問題,如計劃不周、採購不力、生產不均衡、產品質量不穩定及市場銷售不力等。因此,企業要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精確管理庫存,全面提升企業運營效率和管理水平,這樣不僅可以防患於預期的價格飛漲和供給減少,還可以幫助企業達到生產的規模經濟。

九、設備管理。

設備管理是以企業經營目標爲依據,通過一系列的技術、經濟、組織措施,對設備的全過程進行的科學管理,即實行從設備的規劃工作起直至報廢的整個過程的管理。設備管理可以提高工廠技術設備素質,充分發揮設備效能,保障工廠設備完好,取得良好設備投資效益。因此,企業要加強設備管理。企業設備管理應當以效益爲中心,堅持依靠技術進步,促進生產經營發展和預防爲主的方針。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貫徹國家的方針、政策、法規,通過技術、經濟和組織措施,對企業的主要生產設備進行綜合管理,堅持設計、製造與使用相結合:維護與計劃檢修相結合;修理、改造與更新相結合;專業管理與羣衆管理相結合:技術管理與經濟管理相結合的原則,做到綜合規劃、合理選購、及時安裝、正確使用、精心維護、科學檢修、安全生產、適時改造和更新,不斷改善和提高企業技術裝備的素質,爲企業的生產發展、技術進步、提高經濟效益服務。

總之,要提高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必須要把強化企業管理放在首要位置,堅持以人爲本,合理規劃,協調發展,企業才能朝着正

確的方向發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於主動地位。但是企業競爭力的提升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強化企業管理制度,爲企業的發展做長遠打算。

【參考文獻】

[1]《現在企業管理》劉珂 周廣亮主編經濟科學出版社

[2]《管理學》 週三多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3]《企業管理》 李旭量 程玲雲 主編經濟科學出版社

[4]《現代企業管理基礎》 王英傑等 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年版

第四篇:企業管理論文 (2)

當今,我國改革開放已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市場營銷競爭愈趨激烈。面對殘酷的優勝劣汰,中國企業界需要考慮生存與發展。他們開始研究培育和創建自己的企業文化,同時,中國作爲一個有着悠久歷史文化傳統的國家,其深厚的思想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面對當前亟需解決的問題和豐厚的社會文化資源,如何利用中國傳統文化資源打造具有競爭力的企業文化呢?

二.我國企業文化現存的問題與不足

自從80年代企業文化的概念傳入中國以來,經過幾十年的建設過程,一些企業形成了自己的企業文化特色和模式,但總體上還存在對企業文化理論和實踐上的誤區,還處在發展很不成熟的階段。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 文化與企業文化的內涵

文化是一羣人共同的價值觀,共同的理念、信仰、和情感。一種文化就是一種共識[1]。文化,是一種氛圍,是適者生存的“土壤”、激勵的“陽光”和恰到好處的“雨水”。城市的發展,企業的進步都離不開這種氛圍,而這種氛圍需要每一個人的改變來改造的[2]。企業文化——在一定社會經濟條件下,通過社會實踐所形成的併爲全體成員遵循的共同意識、價值觀念、職業道德、行爲規範和準則的總和。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或一個組織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以價值爲核心的獨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社會文化與組織管理實踐相融合的產物

[3]。

1,重表面形式,輕實質內容

企業文化的核心與精髓是指導和支配企業經營行爲的企業價值觀。當然它需要通過一定的形式來加以體現,但兩則之間的主次關係不能顛倒,後者必須服從於前者。而有的企業只是在形式上提出像“微笑服務”“顧客是上帝”等口號,而真正能貫徹執行的有幾家?究其真正原因是企業並沒有領悟到口號後面的實質是什麼。也有一些企業看人家升店旗,自己也升店旗,看人家走方步,自己也走方步,卻從沒想過這種方式是否真的對自己的企業發展有利;再有許多公司編輯了自己的企業文化刊物,創作了企業歌曲,把企業文化實體化。這些都是對企業文化認識的不足,又有的在行動上的虎頭蛇尾,只說不做。

2,企業家一廂情願的企業文化

在中國企業界,特別是民營企業,一些企業家喜歡純粹從自身特點,甚至自身利益出發去建立企業文化,而並未考慮過員工能否接受,這樣的企業文化怎能真正的貫徹下去!企業文化不是規章制度,設計出來就能執行下去。經常可以看到在一些企業,企業文化要求是熱情、友好、真誠,上班時間,到處是笑臉、是熱情是火,下了班看見的卻是冷若冰霜,拒人千里。這種上班點火,下班熄火算是成功的企業文化嗎?而在國外的企業,如安利,其銷售人員對安利事業的熱情程度之深,無時無刻不在感染周圍的人,絕不會出現上班喊口號,下班罵老闆的行爲。更有一些企業明確提出:先講奉獻,再求索取!咋聽之下沒有什麼不妥之處,也經常能以此駁回一些員工的要求和不滿。結果呢,員工出了公司提起工作就恨的咬牙切齒,

這就是我們的企業文化嗎?究其原因是:這種企業文化的實質是什麼?是不是老闆的自私?奉獻爲誰?老闆,企業抑或社會?如果企業是大家共同的事業,不奉獻是自私;但如果企業只是領導的,員工沒有主人翁的感覺,如何願意奉獻?這是人的本性。所以創建成功的企業文化絕不能一廂情願,在別人那裏成功的文化,在你這裏未必適合,一定要首先分析本企業的性質。

3,重國外引進,輕歷史挖掘

改革開放之後,外商在攜帶資金和技術的同時,也帶來了“外來文化”。中外文化在企業裏互相交融,互相激發,不斷的產生出現代文化因素。諸如價值意識,民族意識,時效意識,效益意識等。由於國外在企業管理方面比國內發展先進許多,對比我們的企業管理的落後,有很多成功的管理理念的確促進我國企業的發展,致使很多人認爲國外先進的就一定是好的,可以拿來直接用。因此一些企業盲目的引進國外企業文化加以套用,而忽視對民族文化遺產的挖掘利用,從而使企業文化建設費用大幅度的上升,而且延長了企業文化建設時間,卻收效甚微。

造成這一問題的直接原因是一些企業領導存在着崇洋迷外的心理。對民族傳統文化認識不足,盲目跟從,浪費了資源。

面對當前的問題,就我們一個有着悠久歷史文化的文明古國來說,我們是否能夠把我們的民族傳統文化加以轉化,運用到企業的治理上呢?那麼我們首先就要看看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特點。

三.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特點

我國古代的一些哲學理念,如:儒家,道家,法家等,皆是探討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論。這些理論上可治理國家,下可接人待物。亦可轉化爲企業一直所追求的能把企業的長期目標和日常活動有機結合起來的治理企業的文化--企業文化。日本典型的企業文化就是受儒家思想的影響。

例如在我國代表儒家思想的是中庸、和諧。中庸代表不偏不倚,是一種平衡,是在左右兩難中的兼顧,是在進退中的拿捏,是精於禮法的通盤考慮,是小我與大我的調節,是陰陽的互補,是理論和實踐的相互印證,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共同建設,成長與穩定的宏觀調控。能徹底瞭解這種特殊的哲理,才能在衆多矛盾中不斷找到統一的方法。和諧代表不衝突,是中國人對所有事務互動聯繫的觀點,以和爲貴,安和樂利。和諧主要表現在“安”字上,能幹但會帶來衝突的幹部在組織裏不會受到重用,有幹勁但不冷靜的人也是如此。孟子對於做人的觀點是“修己以安人”,以及通過自我超越讓身邊的人能安心,在誠信缺失,浮躁的社會,這種大家的風範何其重要。以企業而言,這種“安”表現在:安股東、安幹部員工、安顧客以及社會大衆的心。縱觀中外優秀的企業文化,其終極精神價值幾乎都指向和諧。而且認爲只有與“中”結合,和諧纔是完整的。

另外,如果將道家的“無爲而治”思想融入企業提倡的應該是:領導放手下屬去做,充分發揮屬下的個人潛能,不讓領導的偏好影響企業的發展,更是要求領導不能爲了顯示自己的才能,事必躬親。這正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不需要管理的管理。如果這種思想能夠在企業運用,是解決我國當前一些一人企業、領導沒了企業也完了、企業短壽命等一系列問題的一劑良藥。如何建立這種企業文化,首先就是要吃透“無爲而治”的思想,從而達到“無爲而有爲”。再如,法家思想說的是在一種複雜,險惡的環境中如何出奇制勝,如何領導羣雄。這種思想

如果能融入企業管理,將會建立起一種競爭性的企業文化,這種文化底蘊是處在激烈競爭環境下的企業決勝商戰的必備良藥。

至於究竟要建立哪種企業文化,這要根據本企業的性質建立相應企業文化,這就需要領導分析本企業的基礎上,吃透所要建立文化的本質,再加以運用形成現代企業文化。

在我國浩如煙海的歷史文化遺產中,取其滄海一粟,細細玩味都有其獨特的實用價值和藝術魅力。面對如此資源而束之高閣,棄置不用,豈不浪費。這不正是捧着金飯碗討飯的行爲嗎?

四.建設我國企業文化的若干建議

在分析企業面臨的問題及自身不足的基礎上,首先要考慮建立什麼樣的企業文化?如何建立?以下是本人的一些建議:

1,借鑑國外的先進方法,打造自己的獨特文化

在發達國家,其建立和維護成功企業文化方面有先進的方法和經驗。這些我們可以拿來爲我所用,以利於我們在建立企業文化的過程中節省成本,少走彎路。但在具體內容上各個國家成功的企業文化是具有其民族特徵的,如西方人本主義看人多是從生理和生物的角度,是爲獨立的個體,美國的文化就是建立在這種思想基礎之上的,因此,美國式的企業文化突出個人能力,追求理性主義。而儒家所說的人,則強調其社會性、羣體性、是爲羣體的一個分子。日本的文化受東方思想影響極其深刻,因此日本式的企業文化更強調團體精神,使企業的內部和外部具有強大的協調力。因此我們建設企業文化時,借鑑別人的方式方法,但一定要吸取傳統文化,賦予民族特色,結合我國當今社會現實,建立我們獨具特色有競爭力的企業文化內容。同時具有民族特色的企業文化也是企業具有民族自信心的一種表現,這種底氣在參與國際競爭時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

2,取精去糟,與時俱進

我國傳統的商業建立在自然經濟基礎之上的,這就決定了其企業文化的總體水平是落後的,長期奉行“重農抑商”政策,商業地位很低,致使我國傳統商業長期不重視商業的精神內涵,忽視經營中的物質與精神上人們對藝術價值的追求和對美學理論的應用。另外中國歷史上流傳下來的“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理狀態,使傳統的企業文化中保守的意識超過競爭意識,大大束縛了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的大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建立企業文化在突出傳統文化優勢的同時,開拓視野、注重創新,使原有的傳統優勢在新環境下得到新生和強化。新的民族性將拋棄一切封建的糟粕和醜陋,注入健康的活力與華夏精神。這種民族性,即具有中國之特徵,又能讓世界讀懂和欣賞。原有的和諧性也會也會因爲增加現代色彩而成爲一種新的和諧,即現代商業物質文化、組織制度文化及高層次的精神文化和爲一體的和諧。只有這種既能保留民族特徵,又能順應國際潮流的企業文化,才能使我們企業參與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3,讓員工參與企業文化建設

企業文化並非是高層的一己之見,而是整個企業的價值觀和行爲方式,只有得到大家認同的企業文化,纔是有價值的企業文化[4]。讓大家都認可的企業文化,必須是大家共同建立的企業文化,因此企業應該儘可能多的創造機會讓員工參與進來。特別對於一些民營企業來說,

員工以當地人爲主,他們有着獨特的文化心理和行爲方式

第五篇:現代企業管理論文

鄭州輕工業學院

題目學生姓名專業班級學號院系指導教師完成時間現代企業管理論文以人爲本——現代企業管理核心李四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00-03班111111111111機電工程學院2014年5月26日

以人爲本—現代企業管理核心

企業走向市場主要靠人,企業管理的重心應該是人。正如孫子在《計篇》中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因此,在討論企業管理的時候,必須要首先充分認識到,一切管理的核心問題是人的管理。這個問題解決了,其他問題便迎刃而解。抓住了以人爲本的核心,企業就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一、職工是企業發展和動力的源泉,好的方法管理職員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運用“人和”思想,營造和諧的工作氛圍

“人和”思想,長期以來在我國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孟子更是把決定事業興廢的天時、地利與人和三要素的“人和”放到了首位,稱“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的和諧,無論古今中外都是事業成功的保證。企業要有員工的和諧,才能在競爭中取勝。德國西門子公司的歷屆領導人都堅持這樣一個信念:“一個公司要興旺發達,每一個員工都必須爲個人利益團結一致,愉快而高效地工作。”和諧的人際關係正是這家歷時150多年的著名公司至今仍長盛不衰,保持着強大活力的重要原因。豐田汽車公司三代最高領導人更以天、地、人三要素作爲經營管理公司的座右銘。

2、推行激勵爲主的管理方式,調動員工的積極性。

企業要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 以此來激勵員工的工作熱情, 激發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使員工自覺爲企業發展出謀獻策。人的工作業績取決於他的能力與水平,能力固然是取得業績的基本保證,但是不管能力多強,如果激勵水平低,就將難以取得好的績效。根據人的心理和行爲規律不斷地調動、提高和保持員工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以創造出最佳的工作業績。健全的激勵制度可以促進企業進步。讓更多的人想做事, 讓想做事的人做更多的事。創造機會和條件保證各類人才能夠施展才華, 在爲企業的發展做貢獻的過程中實現個人的目標, 讓事業

留住人才。

在寶鋼, 卓有成效的工人可提幹, 選送上大學;貢獻突出的科技專家可享有廠長級的工作、生活待遇;對解決重大技術難題的集體、個人予以重獎。多年來, 寶鋼製定了獎勵措施38條, 已成爲推動寶鋼人前進的一大動力。

老師的授課方式又何嘗不是一種激勵措施,對於學生來說“分分學生的命根”。對於老師,分數只是一個數字,對於學生,卻牽扯到掛不掛科,一個優良的差別就有可能使一個同學與獎學金失之交臂。這種激勵方式極大的刺激了學生課堂上的積極性。在老師的激勵下,我也回答過兩次問題,只是自己的思路不開闊,觀點不夠經典,可能沒有給老師留下什麼印象。如同老師所言:管理本身沒有對錯,主要看是否產生後遺症。在老師的這種激勵制度下,我也看到了後遺症。在回答問題的時候,也不乏許多“打醬油”的同學,不知道老師發現這個後遺症沒有。

3、實施民主管理,增強員工的主人翁意識

民主管理的精髓就是員工參與管理。對於廣大職工來說, 其一旦成爲企業真正的主人, 成爲企業名符其實的主體, 就會自覺把企業目標內化爲自己的思想、行爲的規範, 企業目標就不再是強加於他們身上的外在約束和限制, 而變成職工發自內心的精神動力, 對企業發展起了極大的推進作用。被譽爲“經營之神”的松下電器公司的創始人松下幸之助十分重視“全體員工的經營”,“促使衆人的智慧”。豐田汽車公司的老闆也認爲,“豐田最大的財富,不是汽車,而是豐田的員工。”

風靡全國的中華健力寶公司重視發揮廣大職工在企業中的主體作用。企業提出“企業就是我家”的口號, 讓職工與企業一起同心協力走向市場;企業建立起一系列民主管理制度, 實行民主決策, 民主管理;建立保障職工知情權通報制度, 落實職工決策權、監督權;廣泛開展生產班組自主管理活動, 鼓勵工人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並提供場合發表成果;建立領導與員工直接對話制度;建立職工生活福利自治制度等等。通過建立完善民主管理和職工參與管理制度, 職工真正參與到管理之中, 增強責任感、使命感, 充分發揮積極性, 企業依靠廣大職工解決無數困

難, 創造出輝煌業績, 成爲我國民族工業的一面旗幟。

4、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增強員工的凝聚力

70年代中後期,日本經濟的崛起,優秀企業的成功,主要得益於日本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有的企業甚至完全依靠優秀的企業文化而起死回生。《孫子·行軍篇》曰:“故令之以文,齊之以武,是謂必勝。”即用文的辦法教士卒,用武的辦法去管束士兵,這樣的軍隊打仗必勝。這裏的“武”,即指一套嚴明的制度、法令和紀律。企業管理也是如此。廠規、廠紀不僅會對員工的思想和行爲產生引導和相當強的約束作用,而且這種引導和約束作用作爲內在的心理力量,在員工中起着自我調適、自我管理的作用。工作之餘,也要提高員工的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經常組織員工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 如登山、游泳、打羽毛球、兵乓球、歌詠、棋類比賽等。同時從關心員工生活入手, 利用小長假組織全體員工出去旅遊,使幹部、員工在寬鬆的環境下進行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溝通, 員工理解領導, 領導瞭解員工,員工的牢騷、怨言少了, 凝聚力提高了, 生產經營工作就順了。

富士康作爲一家世界500強的科技企業,隨着“跳樓”事件的頻發,卻被外界稱爲“血汗工廠”。主要原因還是沒有形成良好的企業文化。安保人員的粗暴;流水線上枯燥又反覆的工作;爲企業年年創造高額的利潤,自己的工資卻不見升高。種種因素讓這些跳樓的員工看不到出路,嚴重挫傷了他們的生活的積極性,最終走向死亡。從富士康來看,一個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縱觀國內外管理優秀的企業, 都十分注重管理過程中精神文化的培養, 並使之成爲長期激勵員工的巨大精神動力。松下電器產業集團能長期取得驚人成績, 則有賴於其“松下七精神”;大慶的“鐵人”精神一直支持着大慶人走過艱苦的創業歷程和走在今天艱難的守業路上。

5、加強員工培訓,提高員工素質

“科學管理之父”泰勒認爲,培訓工人是管理者的職責。培訓的重要意義在於:一是適應環境的變化。企業所處的環境在激烈地變化,原來合格的員工,如果不經

常培訓,成爲不合格的員工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事;二是滿足市場競爭的需要。市場的競爭在不斷地升級,從產品競爭到資本競爭,都離不開人力資源的競爭,不重視員工培訓的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很難逃脫滅頂的厄運;三是滿足員工自身發展的需要。每個員工都有一種追求自身發展的慾望,尤其是優秀的員工,其自身發展的需要更加強烈;四是提高企業的效益。培訓不但可以提高企業的短期效益,也可以提高企業的長期效益,在培訓中下功夫,通過提高員工的素質來提高企業的效益是一種十分明智的事,許多成功企業的經驗反覆證明了這一點。

6、樹立並實施正確的人才觀

一代偉人鄧小平曾指出:“事業成敗的關鍵就是能不能發現人才, 能不能使用人才。”人才對於現代企業的作用不言而喻。以人爲本的現代企業管理, 就是要使人力資源得到合理配置, 將合適的人放到適宜的崗位上。企業要合理利用人, 首先, 要知人善任, 善於發現員工的優勢和缺點, 用人所長, 避人所短;其次, 要依才使用, 幫助員工找到自己最佳的工作崗位;再次, 用人不疑, 對勝任的人員放手使用, 合理授權。

二、領導者作爲企業的“領頭人”,對企業發展可謂是重中之重。

1、“人本管理”要成爲領導者的“指導思想”

“以人爲本”已經成爲當今各級政府和企業領導的口頭禪,但是“以人爲本”在目前通常還只停留在廣告和宣傳上,沒有成爲企業實實在在地管理準則。試問,“老闆”、黨的書記、工會主席,有誰經常和企業內部的知識分子進行促膝談心的?企業行爲政府化。企業決策者的思想意識中政治氣氛濃厚到了足以淹沒企業根本目標的地步, 重“名利”而不重“實績”。對管理者的考覈任命最終強調的是政治表現, 技術、管理業務骨幹往往因個性太強而不受歡迎, 因爲不善關係而受到冷遇。就如同毛概老師說的那樣:國家爲什麼要用行政人員管理大學,行政人員只是善於權謀,不懂學術上的知識,大學在他們的管理下只會越管越死。大學是搞學術的地方,應該用學術界有名望的人士來領導大學,這樣中國的大學教育事業纔會蓬勃發

展,出現中國的“哈弗”。

2、身爲領導者要用“心”待人。

《孫子兵法》中強調領導者要愛惜體恤下屬時強調:“視卒如嬰兒,故可與之赴深溪;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美國跨國計算機公司首席執行官兼總裁溫白克說:“一定要愛護你的員工, 把你的心拿出來給他們看, 你一定要讓他們感到願意爲你做事”。管理者從關心員工、愛護員工出發實施管理, 就會在整個企業中形成人性化、人文關懷和鼓勵人才發展的環境氛圍, 凝聚人才,使企業內部的人才脫穎而出。

3、領導者要高度重視個人修養

領導者個人修養決定了企業的人力資源政策的總體水平。《孫子兵法》中亦云:“知兵之將,民之司令,國家安危之主也。”把將領視爲國家的棟樑和支柱。領導者只有高度重視和不斷完善個人修養,才能適應社會發展,保證其領導工作的科學性,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領導能力。

4、身爲領導者要以身作則

人本管理還要求企業領導者自身要廉潔自律,言行一致。作爲企業的領導者,應珍惜手中的權力,用好手中的權力,切實把權力用在爲社會創造財富,爲員工謀取福利上。如果企業領導者私慾膨脹,不顧及員工利益,甚至損害廣大員工的正當利益,這樣的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是不會有競爭力的,只能走向衰敗。

以職工爲本,使企業發展擁有源源不斷的動力;以領導爲本,使企業朝向成功的路上前進。在現代企業管理中,做到了以人爲本,就會使企業發展長盛不衰!

默認推薦訪問其他精彩範文:

企業管理論文

企業管理論文統一格式

建築企業管理論文

現代企業管理論文

企業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