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淺談攝影藝術相關論文新版多篇

淺談攝影藝術相關論文新版多篇

攝影相關論文範文:《淺談影視攝影課實踐教學改革》 篇一

目前的國內各大高校在攝影系、廣播電視編導系、廣播電視系的本科學習階段幾乎均開設了影視攝影課,將其作爲一門專業基礎必修課程。筆者所在的攝影系影視攝影方向在一二年級,分別開設了《攝像技術基礎》和《影視攝影造型》課。影視攝影這門課程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如何更好的進行實踐教學是教師要思考和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合理實用的實踐教學改革理念

攝影系的學生在一二年級要學習好幾門以實踐爲主的專業基礎課,在學習《影視攝影造型》課之前,先修完《攝像技術基礎》。應該說是《攝像技術基礎》側重基礎知識和技術的學習與訓練,而《影視攝影造型》更注重培養學生的藝術感覺,創新思維和畫面造型能力。同時,攝影系的學生還要開設其他相關課程,作爲有益補充。筆者在講授影視攝影課程的過程中,根據學科特點和性質,秉承“理論和實踐並舉,更重實踐”的理念。這樣做是爲了改進以往影視攝影課過多的依賴課堂理論講授,教師大多是採用上單一的填鴨式理論灌輸,而疏於實踐技能培養的弊端。通常根據教學大綱的制定,將理論課和實踐課的課時數量設置在1:2的比例(www.haoword.com)左右,教學環節按照“理論―實踐―理論―實踐”的節奏推進。即每次課堂理論教學的落腳點最終是指導學生實踐練習和操作,將上一階段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充分轉化爲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的實踐技能和水平。然後再進行下一階段的“理論課―實踐課”學習。如在《攝像技術基礎》課上,教師講授完數字高清攝像機的基本基本原理和曝光控制白平衡調節等理論知識後,便在下一階段課時中安排進行實踐課部分,教師將學生分小組,講解並示範攝像機的曝光與白平衡控制的操作步驟,然後指導學生分組逐個練習。在課堂上對學生出現的操作環節錯誤,教師及時指出並予以糾正。待此部分實踐內容學生基本掌握後,再進行下一環節的“理論――實踐”教學。

二、改善實踐教學方法

影視攝影作爲一門學科,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同時又是融技術性和藝術性於一體的學科。在實踐創作中,一名影視攝影師藝術創意的體現有賴於紮實的技術素養和水平。而檢驗一個學生理論知識紮實與否的落腳點,就是看他的實踐能力如何。因此,如何上好實踐課以提升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是影視攝影專業任課教師面臨的重要問題。筆者根據數年的教學經歷和改革嘗試,通常在理論教學時採用全班集體授課方式。而在實踐課環節,採用分小組示範講解,學生分小組練習實踐的小班化學習方式。考慮到現在的每個自然班學生人數較多,而實驗器材相對有限的現實狀況,教師每次指導學生分小組時將組員人數控制在6人左右。每個小組成員人數不宜過多的目的,就在於確保每個學生在實踐課上都有足夠的時間量來練習操作。無論是課堂實踐練習,還是課下的實踐作業以及期末結課作業,學生都以這個相對固定的小組完成實踐拍攝。

1、利用多媒體技術,提升教學效果

在實踐課上,教師利用多媒體影像技術手段,結合優秀的影視作品案例,對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出現的普遍性和個別性錯誤進行對比和指導。教師可以選取攝影畫面優秀的影視作品片段,對比學生實踐作業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講解和指導。例如學生在練習使用攝像機拍攝固定機位不同景別畫面的實踐內容時,初學者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景別取景不規範,鏡頭與鏡頭之間景別運用不合理或景別過於單一等問題。這時任課教師利用多媒體爲學生播放一些優秀影視作品中景別運用規範的鏡頭片段,然後來對比學生學生實踐作業中普遍出現的錯誤案例,幫助學生分析問題所在並尋找解決辦法。

在這個環節,教師避免侷限於單方面的講授知識和技法,而是採用引導學生對比自己的練習作業進行思考,檢查,分組討論,分析問題,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營造活躍互動的課堂氛圍。這樣,學生會在積極思考熱情參與的狀態下,更好的將專業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從而提高自身的實踐水平。此外在課堂練習中,現使用的數字高清攝像機普遍具有USB串行接口,學生可以直接將拍攝練習的作業素材拷貝至教室內的多媒體電腦中。教師現場對學生拍完的練習素材進行回放,講解。這樣可以確保在實踐課堂第一時間內就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教師及時給學生指出問題症狀,並和學生一起討論解決辦法。

2、根據學生特點,幫助學生制定拍攝主題和計劃

影視攝影的實踐需要學生調動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是一個“腦眼手”綜合運用的過程。它需要攝影師用眼睛細緻觀察,大腦積極思考,最後由手(和身體)來掌控攝像機來完成操作和拍攝。因此影視攝影的實踐創作考驗的是一個人的綜合協調能力。在分組拍攝中,它還考驗着學生團隊協作和溝通的能力。教師會根據自然班的學生數量、結構和特點,指導他們合理分組搭配,制定合理的拍攝進度安排,時間週期控制。有拍攝採訪對象的,教師會指導學生如何與拍攝對象溝通(儘管如何採訪不是影視攝影課的重點)。甚至在拍攝時長較長的期末結課作業時,教師要講授一些製片管理方面的知識,對於拍攝過程中有可能出現的一些製片方面的困難,提醒學生提前做好備選方案和計劃。對於大幅度更改實踐作業拍攝計劃和方案的,指導學生調動現有資源和條件,儘可能拍攝出更好的影像效果。

3、擴展實踐教學空間,緊跟行業發展趨勢

影視攝影這門學科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新的創作設備和拍攝理念層出不窮,更新換代的速度極快。例如筆者剛從事教學工作時,當時行業內領先的是數字全高清技術。幾年的時間,現今行業內的發展趨勢是4K技術,數字電影攝影創作,log模式拍攝甚至是未來VR技術的使用。這一切都意味着無論是專業教師、學生還是從業者,要想從事影視攝影這項職業,就必須要保持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保持一個不斷學習新知識的狀態。也只有這樣,我們培養的學生纔會在未來的專業發展道路中越走越寬,不被行業淘汰。基於此,教師積極利用互聯網上的相關專業知識和信息資源,結合課堂實踐內容。爲學生拓寬知識面。例如在介紹行業領先的RED和ARRI數字電影攝影機的知識,市面上常見的紙質教材和資料鮮有這方面內容。

教師搜索專業的技術網站,尋找適當的資料截取成視頻影像,做成圖片PPT和文字介紹,選取業內專家對此攝影機性能指標的介紹和使用注意事項,所有這些都可以作爲實踐教學的補充。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更是將影視攝影行業內先進的知識和理念帶給學生,讓他們及時掌握專業發展趨勢和動態。此外,專業的影視攝影交流網站和信息公衆號也是教師指導學生拓寬知識面的好渠道。專業性比較強的影視工業網、拍電影網、V電影網,微信電影攝影師公衆號,攝像人公衆號等等,經常會有業內人士發表的技術文章和創作心得,教師會經常選取有用信息介紹給學生。這些網站一般還設有作品交流專區,學生可以將自己拍攝的作品放到這個板塊內進行交流,聽取更多業內人士的意見。這樣,學生獲取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的領域不僅僅侷限在課堂和校園,他們有更多的可能接受更前沿的專業訊息,提升自己的實踐水平。 三、實踐作業點評

1、學生實踐作品課堂展示

每次的實踐作業後和期末結課作業之後,教師會安排每個小組將自己的作品用多媒體在課堂上公開展示,教師現場進行點評。這也是影視攝影課實踐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課堂展示的過程中,小組成員會闡釋自己的創作思路及理念,講述拍攝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和解決辦法,以及尚未解決的技術和藝術問題等等。教師如此安排是爲了深入瞭解學生的實踐創作過程。學生實踐創作的過程,是檢驗他們對理論知識掌握程度的具體和真實體現。反映在學生作品中的一些問題,有些是大家普遍存在的,有些則是每個小組甚至每個學生的個別存在的。每個小組的學生在展示並介紹自己實踐作業拍攝經歷時,其他同學也會反觀自身作品中存在的問題。好的實踐經驗可以得到印證並分享,存在的問題就需要由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必要時候教師可以明確指出,以幫助學生提高專業水平,在下一次的拍攝中取得進步。

2、保護並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

教師點評作業,是爲了查找學生在實踐過程和成片中存在的問題,但方式和態度應儘量以鼓勵爲主。針對專業問題,教師幫助學生分析產生的原因,提出具體可行的改進方案和方法。例如學生在實踐作業中無法實現背景虛化主體突出的視覺效果,教師啓發學生思考是否合理運用了控制景深的三個要素?現場拍攝時又是如何操作的?操作環節裏哪些細節問題需要注意?對學生作業中的亮點和可取之處,教師應充分給予肯定。對於理論知識掌握較好,而實踐動手能力稍遜色的學生,教師要更加耐心,進行啓發和疏導,注意保護並激發他們的實踐興趣和熱情。一旦學生打開思路,可以將理論知識和實踐過程較好的融合,他會找到創作的“感覺”,創作興趣和熱情也就會涌現。對於期末結課規模較大的作業,教師會根據實際情況,針對一些特別有想法的學生進行個性化指導。通過詳細的專業溝通,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髮現自身在實踐中的興趣點和特長,以便更好的幫助學生完成拍攝。

攝影相關論文範文:《淺析攝影課講授藝術》 篇二

上好攝影課不容易,上好大學生的專業攝影課就更不容易。筆者作爲一名兼職教師,在藝術教育教學第一線,通過聽課、走訪、問卷、調研,發現目前我們有相當一部分大學專業課老師在教學中,仍然是“老三篇”:黑板粉筆、照本宣科、缺乏激情。這種講課從表象看很像寫作文,大家都在寫,但精彩的篇章不多,多系平鋪直敘,;有“標籤式”硬貼,“商品式”硬配之嫌。這種講課說老實話老師是花了苦力,也費了心血的,但大學生們不買賬,不喜歡,學生掌握不了應該掌握的知識,素質提不高,教學成效甚微。筆者認爲,要教好大學的專業攝影課,授課教師必須講究授課藝術。要解決這個難題,授課教師必須努力做到三個字:新、情、活。

一、精心備課,內容求“新”

內容求新,一是指對內容的開掘要深,要擴充新內容,向大學生提供足夠的信息量。攝影課內容變化較快,特別是數碼技術、網絡技術的出現,對傳統攝影的衝擊較大,要適應這種變化,攝影課教學必須“與時俱進”。因此,我們不能抱住老教材不放,應該堅持“信息新、數量大、實用性、課題化”的原則來組織教學內容。攝影課只有在有限的時間裏給學生提供最大量的最新的和有用的信息,他們聽起來纔會覺得過癮。二是指對內容的創新和發展,要掌握其本質,佔據制高點,講到最前沿。在調研中發現,大學生對老師不滿意的意見中有一條就是“我們知道的老師反覆講,我們不太懂的老師省略講,我們不明白的老師又不講,老師講過後我們還是不會做”,這就是沒有處理好這些問題,當然,有時是老師自己也不太清楚,怎麼能講得清楚呢?

二、細心講解,表達含“情”

這是研究“怎麼講”的問題。

有了好的、最新的攝影知識內容,如何將它們變成可視、可聽、可讀、可析的對象,並通過老師的語言將各個知識點讓大學生記住並掌握呢?這是另一個困惑老師的地方。筆者認爲只有發揮情感的功能,細心講解,方可解之。情感在講課中的功能主要有如下四個:一是動力功能,即老師積極的情感能引起大學生的興奮、激動、愉快的情智體驗,使學生們充滿活力,積極投身於自己感興趣的各種課堂活動。

因此,老師上課的每一段話,都要有感情色彩,都要努力從心靈深處自然流露,當然,這首先要求老師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這樣的話,大學生們就會在老師情感的動力驅動下,精神愉悅地學習,並轉化爲利於教學的行動。二是感染功能,即個人的情感對他人的情感具有施加影響的作用,也就是說老師的情感能感應大學生,使大學生們具有類似的情感,這表現在很多方面,如關懷、照顧、信任爲主的溫情式感染,以激發比、學、趕、超爲主的示範式感染等。老師的關愛和信任會給學生以強烈的感染。三是調節功能,即人的情感對人的思想和行爲具有調節作用。

這一點反映在師生關係上特別明顯。和諧的師生關係以師生的積極情感爲基礎,能夠激發師生的熱情和智慧,喚起師生的責任感和積極性。因此,老師要熱愛學生並尊重學生,及時與學生溝通,同時要情隨境遷,善解人意,努力營造師生交流的和諧氛圍。如給學生一種認真傾聽的表情、一個信任鼓勵的眼神、一種朋友商量的口吻、一封探討問題的E-Mail等等,都會取得極好的效果。筆者認爲在課堂上,師生要零距離接觸,要有夥伴式交流,這有利於張揚學生個性,放飛學生思緒,使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問題的主人、學習的主人。四是遷移功能,即個人對他人的情感會遷移到與他人有關的事物。

當代大學生情感豐富,而且好激動、善遷移,他們的認識活動,常常靠情感的體驗,經常因喜歡聽老師的某門專業課而喜歡上這個專業,進而獻身於這個事業。老師一定要以正面形象吸引和感染學生,教師對攝影藝術的執著和熱愛,種種無言的、不求功利回報的關愛,對學生無疑具有強烈的親和力和凝聚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我們老師只有做一個有德有識之士,才能使大學生實現積極的情感遷移,“愛屋及烏”,從而“親其師而信其道”。

三、用心設問,方法要“活”

這是研究“誰來講”的問題。

一是課堂互動、連環問答。“知識是前提,表達是關鍵”。

攝影課上用音樂做補充,老師有意識地在師生互動講課,指導學生課上思考、觀察、討論、寫感受時,運用精選的與攝影作品相協調的、與課堂氛圍相一致的音樂來“講課”,定會取得非常好的效果。這一方法能充分調動學生動眼、動耳、動手、動腦、動心,從而實現教學目的。大學生喜歡這種氛圍,在這種氛圍中,他們更容易接受老師提供的知識。

二是讓實踐成爲學生的又一老師。每節課都留下一個實踐項目,精心設計一個創作主題,請同學課後做一下,下一次課時,請同學上臺講一講實踐經歷。鼓勵每一個同學站起來說話,表達自己的看法,從而引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保持學習的注意力。有的教師可能會有這樣的困惑:引發了學生的主動性,學習沒有結果怎麼辦?其實,激發了同學的學習興趣和使其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這不就是結果嗎?這種沒結果的結果倒是最重要的。在經歷了一個教育過程之後,無論結果是否達到,實際上這個過程本身就是結果,是無形而珍貴的結果。什麼是素質?這個結果就叫素質。在很多情況下,教育的結果還沒出現,但過程已經存在,在此過程中,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學習主動性發生了變化,這個變化就是素質的變化,這理應是我們教育追求的目標。同學回答問題的對與錯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敢於發表意見。學生做事有沒有結果,這也不重要,他做事的過程已經很重要了。因爲在這種過程中,實踐在給大學生們“上課”。誠如江漢大學人文學院女生汪洋所言:“與其說攝影課是一門課,還不如說它是一面鏡子,讓我們學會從生活中、從實踐中審視自己,審視自己的生活狀態,從中得到人生的啓迪和哲理。”

綜上所述,高校攝影課教師在授課時,認真做到三個字:新、情、活,細心解決好講什麼、怎麼講、誰來講的問題,一定會受到大學生們的熱烈歡迎,同時也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攝影相關論文範文:《淺談攝影的構圖 篇三

摘 要:在攝影藝術中,攝影構圖有着自己獨特的形式規律。一幅成功的攝影作品,在進行畫面佈局的時候是十分講究的,它既符合人們的生活規律,又符合人們的心理和視覺習慣。只有掌握了這些固有規律之後,在進行藝術實踐的過程中,才能將最優美、最感人的藝術形象傳達給受衆。

關鍵詞:對稱與均衡 主次關係 黃金分割 畫面空白

一、構圖的意義

構圖在傳統畫論中稱之爲“章法”、“佈局”、“經營位置”等。是指根據畫面的需要,安排形象,體現作品的整體效果。構圖作爲攝影的第一步,因其創作手法的特殊性,決定了它的複雜性和豐富性。事實上,任何藝術形式都有其固有的形式規律,只有掌握了這些固有規律之後,在進行藝術實踐的過程中,才能將最優美、最感人的藝術形象傳達給受衆。雖然攝影構圖的形式規律不是死的,但瞭解這些形式規律可以避免一些初級的錯誤;掌握和運用這些形式規律,對塑造藝術形象、揭示主題思想則是一條捷徑。

在設計攝影畫面的構圖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構圖的均衡美。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可能都有過以下的體會:一把椅子傾斜了就會讓人產生不穩定的感覺。而大多莊重、尊嚴的東西又是很對稱的,比如古代宮殿門口的石獅子,它是成雙存在的,給人以對稱的美感。因此,攝影作品的畫面均衡,在構圖時十分重要。

二、對稱和均衡在畫面中的運用

對稱,象徵一種高度整齊的程度。比如蝴蝶,它的形體和翅翼花紋的對稱美,一直爲人們所欣賞,在攝影作品中對稱的畫面也時常可見,但大多數攝影作品,在構圖中並不追求一半對一半的對稱,而是刻意於畫面的視覺均衡。

攝影畫面佈局的均衡,是人們運用視覺和心理上的習慣,對畫面內全部可視形象所處的部位,進行穩定與否的一種衡量。在攝影的構圖中,絕對的對稱會給人一種靜止、拘謹、單調的感覺,生活中人們對審美的要求仍然以追求均衡居多。過多的運用對稱會使人感到呆板,缺乏活力。而均衡則是爲了打破較呆板的局面,它既有“均”的一面,又有靈活的一面。結構的均衡是指畫面中各部分的景物要有呼應,有對照,達到平衡和穩定。均衡的範圍包括構圖中形象的對比:人與人,人與物,大與小,動與靜,明與暗,高與低,虛與實等等。

對攝影者來說,佈局的均衡是結構理想的結果,因而處理均衡的問題,也就是處理畫面結構的問題。作爲攝影畫面的兩大組成部分,主體與陪體是表達思想內容的主要對象和輔助對象。所以在處理畫面佈局均衡的時候,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它們之間的呼應關係,這其中包括兩者在情節上、情緒上以及動態、動勢方面的呼應關係。

三、構圖中的主次關係

根據主題思想要求,選擇有價值的景和物,組成攝影畫面。在這個畫面中最能體現主題的對象,就是主體。而在畫面中,那些不是最直接體現主題思想,僅對主體起到一定程度的烘托、陪襯,幫助主體說明主題思想的對象,習慣上稱爲陪體或周圍環境。在攝影畫面中要妥當的安排和處理好主次關係,避免出現零亂、主次不分,淹沒或失掉主體,而造成沒有主題的現象。

在設計畫面時要注意主體和陪體的關係,一幅照片如果只有主體而無陪襯,畫面就會顯得呆板而無變化,但陪體不能喧賓奪主;主體在畫面上必須顯著突出,要棄繁就簡,必要時可改變拍攝位置和角度,或是搬動不必要的東西,以達到畫面簡潔,突出主體的效果。在照片畫面的主次關係上可以掌握以下兩點:第一,如果遇到雜亂的背景,可以採取放大光圈的辦法,讓後面的背景模糊不清,以突出主體。第二,選擇適宜的角度進行拍攝,避開雜亂的背景,以使人物的形象突出。

第四、構圖中“黃金分割”的運用

初學攝影者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把最吸引人的景物放在正中間。的確,在正中間的景物是最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的。但是,將吸引人的物體放在正中間,很容易只讓人專注在那個物體上,而令畫面變得呆板。

既然要避免居中,就要知道所謂的“黃金分割”,也就是“黃金比例”, 將之運用於美術和攝影的構圖中往往以5:8的比率來表示。另外,九宮格構圖(也稱井字構圖),實際上也屬於黃金分割的一種形式。就是把畫面按水平方向在1/3,2/3位置畫兩條水平線,按垂直方向在1/3,2/3位置畫兩條垂直線,然後把主體儘量放在交點的位置上。實際上這幾個交點都符合“黃金分割定律”,是最佳的位置,當然還應考慮平衡、對比等因素。這種構圖能呈現變化與動感,畫面富有活力。這四個點也有不同的視覺感應,上方兩點動感就比下方的強,左面又比右面強。在具體的攝影構圖中,可將其應用於情節對比、虛實對比、動靜對比、大小對比等。

五、處理好畫面的空白

攝影構圖中的空白,既有因景物本身,如:煙、雲、霧、天、水、空隙所制;又有因爲光與色的藝術處理所制。實體與空白的相互襯托,形成有規律的起伏節奏,產生一定的的韻律感,是攝影藝術在處理畫面構圖虛實關係中,廣爲運用的手段之一。

虛實關係在攝影畫面中比較容易看出,也比較容易分辨。但在具體處理的時候,卻要注意實體與空白的關係,使畫面有變化、不呆板。空白常常可以刻畫意境、渲染氣氛,在畫面中運用得當,會在構圖的形式上添加積極的作用。空白還有在視覺上和心理上造成動勢的功能,在運動和所注視的方向要留有一定的空白,可以給人們留下伸張的空間,造成一定的方向性,有助於加強運動的空間感。所以纔有“大抵實處之妙,皆因虛處而生”之說,足見空白在構圖中的重要性。

同繪畫一樣,攝影也是一種藝術手法,線條的明快以及畫面的和諧是關鍵,好的構圖不僅讓人感覺主題明確,而且會給人以視覺和心理上的衝擊。所以,攝影水平的提高,必須從構圖這個環節入手。當然,構圖形式也不是絕對的,它只能提供對攝影表現形式的幫助與參考。有句話說得好:規則是用來打破的。所有的規則都不是死的,吸收前人的經驗對攝影的形式表現將產生積極的作用,會有利於對形式美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