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溺愛高中議論文精彩多篇

溺愛高中議論文精彩多篇

溺愛高中議論文 篇一

小黃無父無母,生下來就被爺爺照料着,其實小黃和“爺爺”並沒有血緣關係。那日黃昏,老黃正割着稻子,忽聞一陣嬰兒啼哭聲,撥開一片稻子,就發現了被爹媽拋棄了的小黃。

夕陽映照着被微風輕漾着的金黃的稻子,像一片黃色的海洋,老黃看着豐收的稻子,又看了看眼前的嬰兒,心生憐憫之意,便抱起了他,自言自語道:“我一生未婚,有你也算有個伴兒。”又用手憐愛的輕撫着孩子的頭,他立刻不哭了“你這個小崽子,哈哈,也就是我的小黃了。”

小黃天生活潑,以爲老黃是他的親人,老黃又對他格外疼愛,平時從不讓他下地,他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每日黃昏,老黃總會帶着小黃到稻田散步。“小子,等你長大了,這稻子一定比我還高,到時候,就不用我伺候你了。”老黃彎腰撥了撥二尺長的稻子,“老頭子,到時候,你不也長高了嗎?”小黃蹦來蹦去,不時戲弄一下老黃“小子,我到時候就不在了啊。”老黃摸摸鬍子,嘆了口氣。

“爲什麼不在了?對了,一會兒我想吃燒雞。”小黃什麼也不懂。“好。”老黃突然劇烈的咳嗽起來,小黃沒有在意,只是幫他拍了拍背,“老頭子,回吧!”回家後小黃太疲勞,趴在桌上就睡着了,等老黃做好燒雞來叫他。但是,從此以後,老黃再也沒有起來。

小黃一覺睡到了中午,老黃已經躺在廚房的地板上一動不動了。菜板上還放着剝了皮的雞。小黃見狀,愣了一下,便大哭起來。

這個天真可愛的小孩,一天就消瘦了許多,他一整天都靜守在老黃的屍體前,哭腫了眼睛。小黃在老黃的枕頭下翻出了一張病歷,原來一年前,老黃就被確診了肺癌。

老黃沒有親人,小黃將他艱難的放在屋後的薄官裏,做完這一切,他又大哭起來。

後來,家裏的糧食吃完了,小黃便翻罈子裏的泡菜吃,泡菜吃完了,小黃只好幹啃地裏沒熟的玉米,方圓幾裏沒有人家,沒有人會幫助小黃。小黃穿的還是老黃離去時的衣服,他每天都坐在稻田裏沉浸在痛苦之中,他的面色蒼白,相比以前瘦了許多。再後來,他每天對着早已枯死的稻田胡亂大叫。

他瘋了,他不會自立,因爲老黃太寵愛他,現在,稻子低下了頭,不到一尺,小黃不見了,他在稻田裏消失了,院子裏的老樹枯了又枯,本已燒開的水涼了又涼,一個老人和小孩又出現在稻田之中,這一次,小孩在割稻子,老人在一旁笑盈盈的看着。

溺愛高中議論文 篇二

在現代社會,大多數家庭都是隻有一個孩子,這樣,父母的愛肯定都會獻給這個孩子。但是過分的愛就是溺愛,而溺愛又不等於愛,這是我們所應該關注的。

看看這幅圖,一個孩子在路上摔了一跤,他只是被一個西瓜皮滑倒了,這種是(事)本應該是常見的,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孩子也能夠自行解決。但是大家也看到,當這個孩子摔了一跤之後,“社會”“家庭”“學校”都問了一句“出事了吧!”這就是一個極不好的現象。本是一個極平常的一件事,學校、家庭、社會都如此的(地)“關心”,不,不是關心,而是溺愛,而溺愛會影響孩子全方面的健康,所以也就不等於愛了。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不斷地成熟,也就得必須經過艱苦的磨鍊。倘若孩子在磨鍊中受到一點點挫折,一點點不順,大人們就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幫其解決,這樣會使孩子的應對能力下降,也可能會影響到他的處事能力。這是對孩子的一種不負責任的間接表現,所以我們一定要杜絕這種溺愛的存在,使孩子能健康成長。

我出生在一個爸爸、媽媽都愛我的家庭,我又是獨生子女,但是爸爸、媽媽對待我像是對待一個非獨生子女一樣。他們從小就磨鍊我的遺(意)志,比如小時後(候)與別人打架,他們都是指導着我去怎樣解決,以後慢慢使我自己解決,便使我有着爲人處世的能力。相比別人的孩子(在溺愛成長下的孩子),我比他們要強得多。再如,從小父母就教我洗衣服,以後我的衣服便是我自己洗,長大後父母教我如何能修理一些小東西,現在身邊的一些小東西有了毛病,修好根本不在話下。對於那些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他們就可能解決不了上述問題。還是那句話,過分的關愛就等於溺愛,而溺愛不等於愛。

在現代社會中,需要的是人才,而人才不是僅限於學習方面,更重要的是能力,而能力都是在生活中練出來的,慢慢積累下來的,非一日之功,而這個的必要條件就是大人們不能對孩子溺愛,因爲溺愛會使孩子的各種能力下降。

最後,我要說的是“過分的關愛就是溺愛,而溺愛不等於愛”,所以請大人們不要溺愛自己的孩子。

溺愛高中議論文 篇三

溺愛是給孩子明天生活設置障礙。

請看中國家長和外國家長教育孩子的不同:孩子摔了一跤,膝蓋碰了一下,原本是很平常的小事,可是做母親的趕緊上去又吹又拍又按摩,而且淚水盈眶。如果是外國家長會告訴孩子,沒有事的自己慢慢站起來,以後遇到困難要想辦法自己解決,不要總依靠別人。

不少單親媽媽將子女視爲“小皇帝”,寵愛有加,嬌慣無比,甘做保姆、奴隸,生活上包攬一切,其結果導致孩子缺乏愛心,喪失自信,形成依賴、懶散和懦弱的不良個性。

溺愛孩子危害:

孩子容易變的無情。一味的索取,沒有付出,人人爲我,我爲我我。

孩子容易變的無能。父母幫他做了原本他該做的事情。過度的照顧使孩子品德、智力和身體發育停滯不前。家長可以給予孩子生命,卻無法擔負孩子的一生,孩子遲早要獨自面對他自己的事情。

失去了自強的精神。缺乏自立的能力,承受不了任何風雨,,心理的抗挫能力極差,甚至精神疾患。主要表現爲缺乏自我控制能力,行爲怪異;不能控制食慾;在活動中不守秩序,別人不按自己希望的方式玩就大吵大鬧;不考慮別人;不能與別人分享成果,溝通能力差。

不能適應社會。家庭可能會包容驕橫的孩子,社會卻不會容忍成年“皇帝”遊走。由於過分嬌寵,使孩子養成極大的依賴性,會形成自私、任性、放肆、驕傲、易發脾氣、不遵守規則、沒有公德、沒有真才實學的品行和狀況。溺愛的結果造成,孩子一點挫折也不能忍受。孩子學習能力很差,一再要求家長提供幫助,最後必然對家長非常不滿。在這種教育方式中培養出來的孩子一走上社會大事做不來,小事不肯做,肯定失敗。

單親媽媽由於經濟負擔沉重,天天忙於工作,感到自己對孩子沒有給予足夠時間的關心與照顧。爲了彌補損失,她們就在物質上給予孩子很多東西,讓孩子生活舒適,盡情享受,從而影響他們的自然成長。更有單親媽媽通過溺愛孩子來彌補自己在感情上的缺憾。如果在婚姻上不幸,就更想通過溺愛孩子來彌補。對於她們來說,溺愛孩子是一種需要。這種溺愛的後果只能培養出一個沒有獨立性的庸才。

溺愛高中議論文 篇四

愛與溺愛的差異就在於沉着與盲目的別離!

——題記

“啊!我要吃巧克力,巧克力!”我聞聲望去,一個2歲的小男孩正在座位上哭着要吃巧克力。“好,好,好!等會兒下車給你買!”一個婦女撫着男孩的頭說。可男孩的哭聲越來越大,撫得車上人人皺眉,可那婦人卻一點點火油意識到這一點,臉上沒有一絲爲難之意。

這不便是現在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的真實寫照嗎?只需孩子想要什麼,家長們就會給他們買什麼!盲目,不加考慮,不顧及別人。現在的兒童、少年、青年人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是家裏的心肝寶物。家裏的每個人都圍着他們轉,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厭惡。就像那個小男孩,僅才2歲罷了,他想要巧克力,那位阿姨就立刻容許了他,就算他大哭大叫,阿姨也會忍受,並不會覺得影響別人。莫非男孩今日要巧克力,你能給;明日要玩具,你也能給;今後,他要金屋,你還能給他嗎?盲目的愛真的是那崇高的愛嗎?不!或許,它僅僅愛的一種吧——溺愛。

那真實的母愛,父愛是什麼呢?尋尋覓覓,尋尋覓覓——

走在雨中,眼前呈現了兩個身影——大身影左手撐着一把紅傘,小身影站在她左面揹着粉紅色的書包,小女子鄒着眉,歪着小腦袋問爸爸:“爸爸,傘拿歪了!”“沒有啊。”叔叔不安地隨意答覆。又走了一陣子,女孩發現爸爸右手臂的衣服溼了,就又提示道:“爸爸,傘真的歪了,你是不是撐累了,我來撐吧!”“不必,不必,寶物長大了再幫爸爸撐傘吧!”叔叔和藹地笑着,臉上洋溢着美好。可走在他們死後的我卻清楚看見,那鮮眼的紅傘的確是歪向了小女子的那兒。

本來,有一種愛,叫做呵護。

6、7歲的那時候,一次我發燒了,我本期望媽媽能抽出一點時刻陪我去輸液,可得來的答案卻是:媽媽要上晚自習。她一點點沒有爲我患病作出任何改動,我想不通,弄不明白,莫非我患病還沒有上晚自習重要嗎?我拿着錢,一個人來到社區醫院,單獨躺在牀上輸液,看着其他患者都有家族陪同,心裏很不是味道。回家後,媽媽菜告訴我:“我是想訓練你單獨日子的才能,你認爲媽媽真的捨得嗎?”

本來,有一種愛,叫做捨得。

真實的愛有千種萬種,可許多爸爸媽媽卻過度心愛兒女,把沉着的愛變成了盲目的溺愛。只要在兒女們小時候就捨得讓他們受點小苦,長大了纔不會誤入歧途,這樣他們纔會明理,纔會懂得做人。爸爸媽媽們:鋪開你們的手吧,咱們總會長大!

溺愛高中議論文 篇五

好一個“給野生動物餵食,易使它們喪失覓食能力”,自然保護區的警示語,不僅揭示了動物生存、發展的規律,同時還給我們以社會人生的啓迪:人的培育成長,也不能一味地“喜歡”“溺愛”,家庭教育只有堅決地放棄“餵養”,有意地讓孩子接觸社會生活,孩子才能在經風雨、見世面中得到鍛鍊,學習本領,培養能力,立足於社會。

美國石油大亨洛克菲勒,雖家財萬貫,但對自己的子女卻非常嚴厲。從孩子七歲時起,他就不再給孩子零用錢,讓7歲的孩子載着一車沉甸甸的報紙,冒着嚴寒、酷暑送報紙——自己打工掙錢。是這位父親吝嗇錢財、冷酷無情嗎?都不是,這樣做只是因爲他懂得:成長規律是相同的,一味讓孩子享受餵養,將無法獲得生活能力,不僅永遠長不大,而且因得不到生活磨鍊,而喪失生存的能力。

然而,我國現在的多數家長卻不是這樣。實施“計劃生育”政策後,獨生子女越來越多,他們成爲家裏的獨苗。父母對他們是含在嘴裏怕化了,拿在手裏怕掉了,事事圍着他們轉,對他們是百依百順,以致這些“小皇帝”“小公主”過着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甚至連生活自理都很困難。不是麼,有的上了中學,仍然不會疊被子,到了大學裏,還要把髒衣服帶回家讓父母洗,如此生活能力低下的畸形兒,實在可悲啊。

父母對孩子長期實施餵養,孩子就會心安理得地接受這種餵養,久而久之,就養成了他們的惰性,喪失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爲斷翅的鳥兒,只能在籠裏撲騰,卻不能翱翔於廣闊的藍天。不經歷過風雨,如何見到彩虹?雄鷹只有在經歷過生與死的拼搏,才能飛得更高;珍珠貝只有在經歷過苦痛的折磨後,才能育出珍珠;鋼鐵只有在經歷過烈火和急劇冷卻後,才能更加堅硬。同理,孩子只有在經歷磨礪之後,才能在面對困難挫折時更加堅強,直面生活從容不迫,成爲有用之才。

“父母之愛子,則爲之計深遠”。古人之言,堪爲父母對子女的至愛之道。只有放棄餵養,遠離溺愛,你的子女才能經風雨,見世面,在生活實踐中獲得生存發展的本領。切記:庭院難練千里馬,花盆不長萬年鬆;海闊才能憑魚躍,

天高更適鳥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