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機械職稱論文(熱門多篇

機械職稱論文(熱門多篇

機械工程直接影響到一個企業或一個地區,甚至一個國家的發展速度和綜合實力。讀書是學習,摘抄是整理,寫作是創造,以下是可愛的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機械職稱論文範文(熱門精選7篇。

機械職稱論文 篇一

機械工程特色學科建設研究

關鍵詞:學科建設;機械工程;特色學科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

基金項目:本文系黑龍江省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2年度重點課題“注重提高協同創新能力的機械工程相關學科建設模式研究”(課題編號:GBB1212023)的研究成果。

“學科建設”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過程中產生的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名詞,通常可以從學科建設的原則、建設的條件、建設的內容以及建設的功能等幾個方面來進行論述。

高等學校的學科是體現高等學校綜合實力和辦學水平的最主要的載體,學科從高等學校的辦學特色、教育質量、教學優勢、所處的學術地位等方面來體現高等學校的核心競爭力,高等學校的建設必須以學科建設爲核心,具有鮮明特色的學科建設是一所特色高校發展與進步最重要的任務之一。

本文主要從學科建設的主體、客體等方面來對具有特色的機械工程學科的建設目的、內容與方法等進行討論。

[1]

一、學科建設的機制

學科本身即爲學科建設的主體,作爲一門學科,必須要擁有獨立而固定的以本學科方向研究爲第一職業的學科主體。

學科主體既是知識的構造主體,又是知識的構造客體。

通常情況下,學科建設的載體包括學科建制和學科制度兩個層面。

學科建制是學科進行建設和發展的物理存在,而學科制度是學科進行建設和發展的精神依託。

學科建制是學科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必要組織保障,它以一定的機構爲依託,是學科主體的生存依附和生存形態。

學科制度是指不同學科受其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發展背景和理論基礎的影響,在學科建設與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本學科特有的邏輯思維表現形式和行動準則。

具體的某一學科研究領域所形成的科學知識體系一般被認爲是學科建設的客體。

知識體系系統和規範,同時又具有明顯的獨立性是一門學科之所以可以被稱之爲學科的標識,也是一門學科能取得獨立地位被定義爲一門學科的標準。

[2]

二、學科建設的內容

學科建設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在這個建設過程中,科學知識始終處於建設的中心位置,科學知識體系的構建是學科建設綱領。

在以知識爲中心的理念下,抽象的學科建設可以具體化爲學科組織建設、學科制度建設和學科文化建設。

人們從學科組織中認識學科,學者們在學科組織中進行學術活動。

學科組織由學者、學術信息、學術資料三種要素共同組成。

學者是組織的核心和第一要素,包括學術帶頭人以及其領導的學術梯隊。

學術信息是學者的主要操控對象,包括知識及課程、教材、專著、論文、科研成果等載體,學術交流的頻率和層次等信息交換水平。

學術物質資料指從事學術研究的人員進行教學和科研的物質條件,包括研究資金、設備、圖書資料等。

學者、學術信息以及學術資料這三種因素構成了學科組織建設的基本要素,三者互爲支撐,難以獨立運用。

通常情況下,學科組織建設是高等學校在學科制度框架下進行的。

大學學科制度指人們在學科實踐活動中形成的一種制度和規範,用來規定新進入學科的新人、協調和控制學科主體職業樣式。

[3]

學科文化的作用主要體現在無形的學科文化的積澱深度,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學科建設與發展的底蘊。

學科文化對居於其中的人們產生一種規範的作用、警示的作用,並能凝聚本學科學者們對學科的忠誠度和信心。

因此,以學科主體、學科載體、學科客體爲基礎的學科建設是由一羣學者根據一定的學術規則依賴於一定的物質基礎,以知識創新爲原點,以知識產出和人才培養爲目的,以服務社會爲目標的一種有目的活動。

三、大學學科建設

學科與大學是不可分離的,學科若失去大學的依託,其前進的步伐就會減緩,直至停滯;而大學如果對學科建設重視程度不夠,則會失去自身發展的目標和前進的方向,將永遠不可能發展成爲一所一流的大學。

大學的學科建設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既需要從學科與專業的設置、高質量精英人才的培養、高水平的科學研究等多個方面推進學科建設,還要求結合高校學科的學術組織機構的設置與建立,以及大學學科制度與文化的建設與形成等方面來進行學科的`建設與發展。

高等學校在實施學科建設過程中一般會選擇具有自身優勢和特點的建設路徑與方式,包括學科特色與方向、重點建設學科的選擇以及建設組織管理形式等多個方面。

一般學科建設模式可以分爲四種模式:以學校發展定位來規劃學科建設、以學科帶頭人來規劃學科建設、現有學科特色優勢拓展的學科建設、利用學科交叉融合引領學科建設。

四、現代機械工程學科的內涵

基於傳統制造的機械工程學科,其學科理論基礎主要以經典力學原理分析和實踐經驗的總結爲基礎,主要將機械加工與製造中的工藝問題作爲研究的對象。

機械職稱論文 篇二

如何預防機械工程中齒輪的失效

相關統計表明,由齒輪失效引起各類機械事故的發生率超過了10%。

1、齒輪失效形式

齒輪有多種類型,不同類型的齒輪的用途也各不相同。

同時,齒輪在實際生產應用中,其失效形式也是存在着不同的差異。

通常情況下,齒輪的失效部位多爲齒面,其他部位則很少發生。

根據工作過程中齒輪出現故障的原因,常見的齒輪失效形式分爲以下幾種。

齒輪折斷

在機械工程中,齒輪折斷有着很大的危險性,這類現象的發生直接導致齒輪最終失效。

按照其引發機制可分爲疲勞折斷、過載折斷以及隨機折斷。

疲勞斷裂。

齒輪在循環載荷的作用影響下,齒根處將會集中較大的彎曲應力,長此以往,如果集中的應力超出了齒輪的疲勞極限,那麼就容易在齒根圓角部位出現疲勞裂紋。

隨着齒輪循環次數和工作時間的的增加,經過長期的重複工作,疲勞裂紋將會不斷加深擴展,終將出現疲勞斷裂。

有較多的因素可以預防齒輪形成疲勞斷裂,如齒輪設計時未能充分的估計實際荷載、齒根過渡圓角小、加工精度低、齒輪材料不當等等。

過載折斷。

當過大的衝擊荷載附加在齒面時,就會相應的導致齒輪應力大於其應力極限。

進而導致齒輪出現過載斷裂。

通常爲短期過載。

在機械工程中,齒輪出現過載斷裂時,在斷面部分有人字型花樣放射區,或直接呈放射狀,其中放射方向基本上平行於裂紋擴展方向,斷裂源爲放射中心,在齒輪折斷的部位,可見殼紋疲勞線。

機械工程中若採用鑄鐵齒輪時,那麼發生過載斷裂的機率則更高。

隨機斷裂。

當齒輪材料剝落、缺陷而在斷裂部位集中了較高的局部應力後,那麼就將會形成齒輪的隨機折斷。

這種隨機折斷的斷口形式類似於疲勞斷裂。

齒面膠合

齒輪在機械運動過程中,往往是進行高速重載傳動,齒輪在發生傳動時,機械摩擦力做功會使齒合區的溫度上升,這就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潤滑油膜,進而導致兩個齒面金屬直接接觸,且相互粘連,進而在齒面進行相對滑動,相對較軟的齒面金屬則會隨着齒輪的滑行方向被撕下,併產生溝紋,齒輪發生的這種現象則稱爲膠合。

結合齒面膠合的不同原因和特徵,可將其分爲破壞性膠合、輕微膠合、局部膠合及中等膠合等。

齒輪若發生齒面膠合後,將會引發強烈的發熱現象和磨損、出現不平穩的傳動,甚至是導致齒輪報廢。

齒麪點蝕

在工作過程中,齒輪齒合表面上的每一個點產生的接觸應力都是根據其工作狀態進行變化的。

如果齒面的接觸應力大於材料的接觸應力的極限值時,那麼將會有一些細微的疲勞裂紋在齒面表層形成,隨着裂紋的擴展,逐漸剝落齒輪表層的金屬微粒,進而出現一些細小的坑窪,又被俗稱爲點蝕麻坑。

齒面在出現點蝕後,其承載面積將會減少,引發噪音或衝擊,甚至會折斷齒輪。

倘若齒輪的點蝕面積大於齒寬、齒高的60%,則要對零件進行更新。

齒面磨損

齒面磨損通常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齒面進入了砂粒、鐵屑等硬質屑粒,進而形成磨粒磨損現象,另一種是齒輪表面的相互摩擦而形成研磨磨損。

如圖1所示。

當齒輪表面出現過渡磨損後,會大量的磨損工作表面材料,破壞齒輪形狀,極易引發嚴重的振動和噪音,進而導致齒輪傳動失效。

所以,在關鍵的重要齒輪中,齒面磨損要小於原齒厚度的10%,而對於一般齒輪的齒面磨損,則是根據設備的用途小於20%-30%,應及時更換超過標準的齒輪。

塑性變形

齒輪出現齒麪塑性變形通常是在頻繁啓動、低速過載、頻繁過載的場合。

在齒輪表面的工作應力大於材料屈服極限後,則將會出現塑性流動,此時主動齒輪面節線處將會有凹槽產生,而從動輪將會有凸脊出現。

這類齒輪失效往往是發生在非硬麪齒輪上。

在實際生產應用中,要及時更換齒形變形嚴重的齒輪,尤其是左右不對稱的齒輪。

2、預防措施

在機械工程的實際生產應用中,爲了降低齒輪失效的發生率,還需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如加強齒輪安裝精度;合理選材;熱處理;選擇合適的齒輪油;增強修復等等。

在選擇齒輪材料時,要結合工藝性能、材料韌性、強度等要求採取綜合考慮。

與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選用低碳合金滲碳鋼是比較合適的,對於承受衝擊載荷和重載的齒輪,選用的鋼材通常是以Ni-Gr-Mo,Ni-Gr合金滲碳鋼爲主;對那些模數較小、功率較小,以及負載較穩定的齒輪,也可以選用Ni-Mn鋼。

相對於普通電爐鋼做的齒輪,採用這類鋼材製造的齒輪可以使齒輪極限荷載增強15%-20%,彎曲疲勞壽命將會增強3-5倍。

製作齒輪的材質在經過熱處理工藝後,能夠使其硬度得到一定的提高,減輕或消除齒面局部過載,促進齒輪表面抗剝落能力的提高。

如用於煤礦機械中的齒輪,通過深層滲碳淬火,能夠使齒輪的硬化得以減低,促進芯部硬度的提高。

有相關資料顯示,機械工程中,由於潤滑不當而引發的機械事故佔,而潤滑不足的引發的機械事故佔有的比例爲。

也就是說有超過一半的機械事故是因爲潤滑問題引發的。

可見,齒輪在使用過程中選用較好的齒輪油的意義非常重要。

爲了使齒輪具備較好的硬度和強度,可採用堆焊修復,並採取磨光機整形處理,從而使焊修後的齒輪不進行熱處理也可以使強度和硬度達到較高水平。

本文主要根據齒輪失效的幾種形式進行研究,通過對其失效的形式及原因進行分析,提出瞭解決齒輪失效的幾種預防措施,使設備故障判別的準確率得到提高,並將故障及時的解決,進而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

機械職稱論文 篇三

[關鍵詞]機械製圖 教材 師資隊伍 教學軟工程

高職教育是高等職業教育的簡稱,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高職教育的教學理念是以素質爲本位,以能力爲核心。因此,在高職機械製圖教學過程中,要突出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機械製圖是高職院校工科各專業非常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是聯繫基礎課和專業課的橋樑和紐帶,是工程技術人員表達和交流技術思想的重要工具,被喻爲工程技術界的通用語言,同時又是學生走上工作崗位的第一個通行證。學生製圖能力的高低不僅直接影響他們以後的工作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學水平。因此,提高學生製圖能力一直是製圖教師孜孜以求的奮鬥目標。學生製圖能力包括繪圖能力和識圖能力,對於高職院校的學生,要求能繪製和識讀中等難度的機械圖樣。爲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製圖能力,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與探討。

一、教學內容的改革

1.淡化理論部分。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本着理論知識夠用爲度的原則,淡化理論部分。幾何作圖知識在中學時已學過,製圖課中少講或不講。點、線、面是組成立體的基本要素,其投影過程可放在立體三視圖中講解,並主要介紹投影特點,淡化或放棄線線、線面、面面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

2.簡化立體表面交線。立體的表面交線包括截交線和相貫線,均爲形狀複雜的曲線。生產中,技術人員在遇到此類圖線問題時,常近似地用一般曲線代替。立體與平面相交形成的表面交線叫截交線,分爲平面立體截交線和迴轉體截交線,在教學過程中,迴轉體截交線部分只介紹圓柱截交線的畫法,而圓錐、圓球截交線只需介紹其種類及形狀。立體與立體相交形成的表面交線,叫相貫線,相貫線的畫法非常複雜,實際繪圖時,可以採用近似畫法,教學中應重點分析什麼情況下形成相貫線以及相貫線的形狀。

3.將CAD 繪圖有機融入製圖教學中。隨着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與普及,計算機繪圖已完全取代了以往的手工繪圖,AutoCAD作爲一種功能強大的繪圖軟件,繪圖時被廣泛應用。在製圖教學中,將AutoCAD的基本繪圖命令和修改命令穿插到組合體三視圖後面,文字標註、尺寸標註、塊操作等內容穿插在零件圖和裝配圖後面,使學生在掌握機械製圖知識的同時,又熟練地掌握了計算機繪圖的方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集中講授立體尺寸標註。機械製圖課程中,有關尺寸標註的內容有尺寸注法(國標)、基本幾何體尺寸標註、截斷體和相貫體尺寸標註、組合體尺寸標註、零件圖尺寸標註、裝配圖尺寸標註。由於零件圖和裝配圖尺寸標註時需要考慮零件和裝配體的實際加工和工作條件,因此需單獨講授,其餘部分應集中講授,使尺寸標註內容脈絡清晰,便於掌握。

5.靈活處理零件圖中的技術要求。零件圖的技術要求包括公差與配合、表面粗糙度等,這部分內容零散,涉及的概念和術語較多,學生掌握起來很困難,教學中可採用“先標註,後術語”的方法,即先引入標註格式,再詳細介紹標註的具體含義,再講授標註的要求和方法。

二、教材改革

教材是保證教學的根本。傳統的製圖教材分爲畫法幾何和機械製圖兩部分。畫法幾何部分主要研究正投影原理,內容抽象,理論性強,對於高職院校的學生,掌握起來難度很大;機械製圖部分包括機械圖樣的表達方法、機械製圖國家標準、標準件、零件圖和裝配圖等,內容零散,不易掌握。因此,教材改革勢在必行。新教材要根據高職高專教育的特點,堅持以培養能力爲本位,尤其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採用任務教學法和項目教學法,每一個教學案例都精選工程實例,並給出詳細的實施步驟,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每個工作任務或工作項目都從學習目標或問題引導切入,學生可帶着目標、疑問學習,先有結論,後有行動,打破了傳統的思維模式,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和知識面。

三、師資隊伍建設

近幾年,渤海船舶職業學院注重深化內涵建設,加強“雙師型”教師的培養。一是組織本校教師培訓。採用校內培訓與校外培訓相結合,入高校培訓和進企業實踐培訓相結合、網絡培訓與“師帶徒”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加快教師向 “雙師型”教師轉化的進程。爲進一步提高機械製圖教學質量,我們參加了省教育廳組織的“雙師”培訓,並派教師到工廠進行掛職鍛鍊,學習機加工工藝、焊接工藝、設備及管線安裝工藝、施工圖的審覈,瞭解和學習教材中未提到的新工藝,充實教學內容。二是建立引進機制。通過引進高級工程師、招聘青年教師與特聘技能大師等措施,使教師隊伍在年齡、學歷、職稱、專業、結構上更趨優化。同時,從工廠聘請了數名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擔任兼職教師,充實教師隊伍。他們來自生產一線,真正瞭解工廠對技術人員在製圖方面的要求,能夠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充分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使一貫顯得呆板的課堂教學變得生動起來,尤其是在課堂上介紹工廠的實際情況時,特別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機械工程師職稱論文 篇四

年齡:57歲

籍貫:江蘇徐州

畢業學校:江蘇大學管理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

職稱: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現任:徐州工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徐州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最愛衝鋒打仗

王民身材不高,目光犀利,笑容卻總掛在嘴角,坦率與親和力總能恰到好處掩飾他的精明。雖然並非人人都喜歡他,但集團內外都公認他是徐州的“能人”。

“有人喜歡坐鎮指揮,有人愛帶兵打仗。我就是個愛衝鋒打仗的。” 這成爲王民領導企業的座右銘。

“在一個大型集團中,帥就應該制定方向、戰略,並安排好將;將則要加強執行力和戰鬥力。只有分工明確,公司才能正常運轉。”這是王民執掌徐工這樣大型國企的心得體會

樑穩根

年齡:55歲

籍貫:湖南漣源

畢業學校:中南礦冶學院(現中南大學)材料學專業

職稱:高級工程師

現任:三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一日之計在於晨

當每天第一道曙光照射下來時,樑穩根早早地起牀,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從1989年掘到的第一桶金9000元到現在成爲中國首富,樑穩根仍然未改早起的習慣。“一日之計在於晨”,他認爲一天中最好的工作時間就在早上。因此,三一集團高管們邊吃早餐邊彙報工作的早會也成了外人眼中的一大亮點。公司的日常工作決策大都是在這個時候產生的。

先哲曾說:五十知天命。也就是說,人到了50歲,從過去人生所經歷的種種過程,也慢慢領悟了上天所賦予的使命。而對於已經步入天命之年的樑穩根,或許他被賦予的使命還未完成。

詹純新

年齡:56歲

籍貫:湖南常德

畢業學校:未知

職稱:高級研究員

現任:董事長

爲中國人爭地位

詹純新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企業家裏特殊的一個。

他最早主導研發工程機械產品――混凝土機械,他擁有最高的學歷――西北工業大學博士學位,他榮獲中國和意大利兩個國度的企業家最高榮譽――袁寶華企業管理金獎和萊昂納多國際獎。

在中國企業家行列,他是柳傳志和張瑞敏的結合體。詹純新像他們一樣長於佈道,強調企業的文化精神軟實力,在本行業內扮演類似教父的角色,同時在海外實施大體量併購擴張。

“我給自己定了一個進度表,再用四年左右的時間,中聯進入全球工程機械前五強。其實中聯的奮鬥目標應是進入前三,這可能會需要一兩代人堅持不懈的努力。”這就是詹純新心中的雄圖霸業。

王曉華

年齡:59歲

籍貫:山東臨沂

畢業學校:武漢大學哲學系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

職稱:高級經濟師

現任:廣西柳工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亮劍”世界

機遇總是垂青那些有遠大理想和堅定信念的人。王曉華就是這樣一個總是能夠成功抓住機遇的人。他的理想一直很明確,就是要讓中國裝備製造業在世界舞臺上“亮劍”,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發出中國的聲音。

“沒有自主創新,就沒有柳工的今天。柳工之所以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不在其規模有多大,關鍵是成功地走出一條自主創新之路。”在王曉華的眼中,創新是柳工“亮劍”世界的最有利的招式。

蔡奎全

年齡:62歲

國籍:韓國

畢業學校:漢城大學工程機械學院

職稱:未知

現任:廈門廈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韓國“醫者”

事實上,這兩年來關於“韓籍CEO蔡奎全+機械工程業60年老國企廈工=?”的議論已在工程機械業內口水多時,最後答案是快速下課?四不像?成功進化?不得而知,只有時間能證明這場聯姻會結出什麼樣的果實,不過有一點可以確認,這是一場無硝煙的戰鬥,一場外籍CEO與中國計劃經濟時代的體制產物――地方老國有企業的博弈。

今年廈工年滿60,也正是蔡奎全兩年任滿之期,作爲外籍CEO,考覈其任職是否合格、令團隊信服的唯一硬標準只能是業績,而2011年的業績對蔡而言不僅是一次階段性會考,也是遮擋各類有色目光的關鍵。

王志中

年齡:57歲

籍貫:山東臨沂

畢業學校:未知

職稱:未知

現任:山東臨工工程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香江控股副董事長

讀懂中國特色

大學畢業後從普通工人到技術員,再從生產調度到車間主任,又從支部書記到廠長、黨委書記,更由總經理到董事長,總之,你能從王志中個人的履歷中讀懂中國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再由國內市場經濟迸向全球一體化市場,直至融入全球化團隊的極具中國特色的歷史進程。

王志中見證了山東臨工與沃爾沃的合資。在王志中看來,相較於沃爾沃的高端市場而言,山東臨工所面對的主要市場需求是簡單耐用、可靠性好。

何清華

年齡:61歲

籍貫:湖南嶽陽

畢業學校:中南大學

職稱:博士生導師

現任:山河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夢想“大裝備”

只要沒有出差,何清華幾乎每天都會把公司的生產車間巡視一遍。這位大器晚成的企業家在工程機械行業摸爬滾打近30年,是國內最早接觸工程機械的專家之一,從早年在中南大學就與業內的客戶建立起密切關係,到53歲水到渠成下海創辦公司,再到上市,何清華帶領山河智能走過的是一條產學研一體化的獨特路徑。

何清華眼中的山河智能目前主營小型挖機和樁工機械,接下來將向工程機械其它產品領域進軍。

王金富

年齡:55歲

籍貫:山東濰坊

畢業學校:未知

職稱:企業管理學碩士、高級經濟師

現任:奇瑞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

重操舊業

兩年前,作爲福田雷沃國際重工的董事長兼CEO王金富離開了經營十餘載的福田雷沃,來到北汽福田做副總經理。兩年後,他又離開了北汽福田加盟奇瑞重工做總經理,重操舊業。

如今的王金富依然激情不減,甚至可以說胃口更大。按照奇瑞重工的戰略規劃,該公司將利用5年時間,銷售收入突破千億元大關。

不久的將來,奇瑞重工勢必會與福田雷沃重工同臺競技。今天的王金富,又將如何面對昨天的自己?

張秀文

年齡:51歲

籍貫:山東

畢業學校:未知

職稱:高級工程師

現任:山推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創新是永恆

創新是一種永恆,不僅是一個永恆的話題,更是一種永恆的追求。在張秀文看來:企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始終保持生機與活力。而走出去、請進來,加強學習與合作,是使企業始終成爲行業領跑者的“制勝法寶”。

譚旭光

年齡:51歲

籍貫:山東

畢業學校:天津大學動力工程

職稱:高級經濟師

現任:山東重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機械工程師職稱論文範文 篇五

關鍵詞:機械加工 工藝 教學改革

隨着機電一體化技術的快速發展,增加了技術加工人員與機械工作人員的需要。爲了加強機電行業在我國的重要程度,要擴大社會精英規模以及培養實用型精英以滿足需求。該文章深刻分析研究了機械方面以及各類工藝方面的內容,以瞭解當前我國機械製造業的狀況,期望能給我國的教學革新提供相應的建議。

一、機械加工和工藝教學起到的作用

作爲我國基礎性行業的機械製造業,許多設備及儀器在國民經濟和公民生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機械製造業是一個值得高度重視的行業,如果缺少機械製造業,我國在農業、工業和國防等多領域上必然大大受損,且極大程度上削弱我國的綜合實力,對我國造成極大影響。現代職業教育不斷更新發展,需要着重對專業知識與實際操作能力人才的培育。基於這一點,很多職業院校考慮到課程設置內容以及有效的教學方法對我國的機械行業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現階段機械加工和工藝教學的狀況

1.高|量高素質的教師團隊匱乏

高質量高素質的教師團隊匱乏是我國目前在機械加工工藝教學中的一大弱項,在這些教學中的教師團隊通常都有着職稱、學歷和技能層次等各方面的不恰當性。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存在嚴重欠缺等問題,專業知識的缺乏成爲我國教育發展最重要的阻礙,這也必然影響我國對機械人員的培養質量和教育特色發展,導致現在技術性人才也未能滿足社會的迫切需求。

2.學生動手能力差

在許多機械實訓教學中,實驗和實踐是最重要的教學項目。實訓重視的是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養,並且還能將理論教學內容牢牢地和實踐相結合。很多職校在這一點上面的教學都沒有和現代的教學方式結合起來,一般都是原有的教學方式,幾乎是在校內的實訓室裏完成實訓知識。這不僅會使學生感到非常無聊和枯燥,而且還不能通過有效手段對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創新能力進行提高。

3.沒有與先進的教學方式結合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目前的機械加工工藝方面教育與學習的主體就是機械加工工藝通常使用的方式,大部分職校往往更多側重於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實際安排的實踐課程較少。在目前的教育學習中,大部分教師對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兩者之間的關係都缺乏認識,通常重視理論,雖然理論教學,對同學們的實際操作能力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沒有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思維跳躍能力加強重視,在教學中重要的是要將兩者結合起來。

三、機械加工和工藝教學改革的有效實施

1.明確課程培養目標

對於課程主要教學目標的明晰主要表現在學生的工作能力培養、就業能力指導和崗位轉換能力的訓練三個方面。在每個教學過程中都需明確課程的培養目標,堅持以就業爲指導方針,時刻將現代企業生產工藝水平以及技術發展狀況轉告學生,並且針對社會發展和企業需求來充分使學生的職業技能得到具體化的培養。學校應該以市場調查的方式開展對於機械行業現狀的分析,清楚企業對機械人才在素質、技能、知識等方面的要求和社會對機械人才需求的發展趨勢,然後與學校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明確職業的資格要求和能力框架。最後學校還需根據企業生產過程中的新技術和新工藝來全面納入新的教學內容,真正意義上培養出企業所需人才。

2.培養重點工種,突顯本校特色

機械力的應用切削加工工件材料的工藝方法涵蓋了數控加工中心操作工、模工、車工以及鉗工等很多工種。學校若對這些工種培養困難,需提高學校與綜合實力,保留及強化學校特色,培養重點工種的職業能力。例如,爲了將學校的特點表現得更加明顯,應重點培養師資能力優良和設備能力齊全的方面,學校應把注意力集中在人才的能力培養上,其他的職業能力培育應放居第二位。

3.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學模式

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能夠將理論性和實際性兩者有效地結合起來,運用此類教學方式,可以將教學時間安排恰當,並且能夠明確教學目標,使學生能夠在各個教學階段將書本上的知識掌握牢固,同時也能滿足職校對學生職業能力的要求。在理實一體化模式中,能夠使教學更加易學、可信加上直觀的特點就可以將操作技能突顯出來,讓學生對機械加工和工藝教學的興趣大大增加。目前我國大多數的職業學校仍採用理論和實踐分段式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存在的最大問題是沒有有效地結合實踐和理論,所導致實踐和理論之間沒有完整地融合。因此,要加強理論與實際操作結合的教學方式的推廣,這樣才能快速地革新機械加工和工藝方面的教育發展。

4.將職業活動導向法應用於機械加工教學中

職業活動導向法強調“職業”二字,重點在於學校讓學生以自己爲主體進行體驗性學習。想要提高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就要先培育學生的信心和自尊心,此做法正是職業活動導向法所要突出的。提高學生對學習的參與度則通過團隊合作和師生互動的方式,該方法通過認識和思考問題後對問題的解決和反饋這樣一種學習過程從而一步一步提高了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在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和核心能力的過程中,作爲教師不僅要傳道授業解惑,更要重視學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養。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能力讓學生以合作的形式來完成這個活動項目。

5.多樣化的教學評析模式

對於培育綜合型精英,需要進行多樣化的教學評析模式,因爲教學活動往往受到教學評析的影響,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目前的教學評析方式沒有注重學生綜合方面的評價,只是側重於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和應用水平的考覈,以及側重於教師的評價。單一化的考試不能全面反映學生的能力,只有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模式,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全方位的評價。

四、小結

總而言之,職業教育提供具有實踐操作能力的實用性人才,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方面。在機械加工和工藝方面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把握製造業的發展機會和需要,要不斷革新舊的教育方式,提升學生綜合能力,讓學生能夠在社會上發揮自身價值,最大限度地爲我國製造業提供新生力量。

參考文獻:

[1]楊金海,魯敏。機電一體化專業中機械加工和工藝方面教學改革分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0(27).

機械工程師職稱論文範文 篇六

[關鍵詞]職業技術師範教育;專升本;機械類專業;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 G642.4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6)06-0041-02

改革開放之後,在中國尤其是經濟發達地區職業技術教育得到迅速發展。廣東省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就明確提出:“以中等職業教育爲重點,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面向更大區域配置職業技術教育資源,把珠江三角洲地區建設成爲我國南方重要的職業技術教育基地。”由此廣東省職業教育步入發展的快車道,急需一大批既懂專業技術又懂職業教育的師資人才。

2010年,受廣東省教育廳重託,作爲開闢廣東先行先試的職教人才培養綜合改革三個試點單位之一的五邑大學,從當年的專升本招生中,以單獨組班方式構成一個兩年學制的機械工程專業職業技術教育師範專升本班(以下簡稱職師班),這種模式與國內專門培養職教師資人才的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的四年制“本科+技師”的模式相比,有自身的特點:生源更優,培養人才的週期更短,能爲各類中職學校及職業培訓機構快速補充急需的職教師資。[1]本文以五邑大學機械類專業職業技術教育專升本爲例,對此類模式下如何構建課程體系進行了思考和探索。

一、機械類專業職師班辦學目標的分析

廣東省教育廳將職師班的崗位目標明確指向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巨大市場,強調培養既能講授專業理論又能指導技能訓練的高素質教師。鑑於此,我們走訪相關的行業企業、中職中專瞭解需求,爲了使學生可以儘可能的得到更多的就業渠道,五邑大學機械類專業職師班將辦學定位於培養“中職教師+企業工程師”雙師型高素質人才:一方面熟悉相關教育法規並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學規律,具備一定的教學能力;另一方面系統掌握機電裝備與產品的設計、製造、自動化生產的理論及方法,具備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既能就業於中等職業學校或其他教育培訓機構承擔機電類課程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也能進入各類製造業企業從事機電產品設計製造、維護管理等方面工作。

二、機械類專業職業教育專升本課程體系的構建

衆所周知,一個專業的辦學能否成功、培養的人才能否達到預期規格,很大程度上有賴於課程體系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在一定的教育價值理念指導下,將課程的各個構成要素加以排列組合,使各個課程要素在動態過程中統一指向課程體系目標(或專業目標)實現的系統。[2]因此將“職業技術性”和“師範教育性”作爲主要特徵,五邑大學機械類專業職師班的課程體系設計爲三大模塊(如圖1所示),每個模塊或者子模塊下包含對應的課程羣。

1.工程技術課程模塊。

該模塊包含工程理論和工程實踐兩個子模塊,着力拓展和提升學生在機電領域方面的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和專業素養。所設課程既要考慮學生在專科階段已具備的基礎,又要考慮學生今後人生髮展和職業發展的需要,反映出本科層次的培養規格更高、基礎更厚、口徑更寬。因此在“增補+強化”的指導思想下設置一定分量的側重理論性學術性的課程,如工程力學(即理論力學、材料力學)、電子技術、測試技術、控制工程基礎等,爲學生今後從事研發性的技術工作提供理論支撐,同時還設置了機電系統實踐、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機械製造技術課程設計等一系列有助於加強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專項實踐課程羣。

2.師範教育課程模塊

該模塊包含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兩個子模塊,重點培養學生形成職業教師的素養以及教書育人的能力。該模塊中開設了教育學、教學心理學、班級管理與教學藝術、現代教育技術等理論性課程,這些課程幫助學生初步瞭解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樹立“師者,傳道授業解惑”的基本觀念。此外,再加上爲期14周的多媒體教學系統設計實踐、教育實習等實訓專項環節,學生自己製作教案登臺講課,協助實習單位班主任管理班級,從而實現了理論聯繫實際,使學生具備基本的教學能力和班級管理能力。

3.人文科學素養課程模塊

高等教育的任務當然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某個具體專業的知識或掌握一門具體的職業本領,高等教育在爲經濟社會輸送高端人才的同時也肩負着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培養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秀文化人才的特殊使命。[3]學校層面建構的通識課程體系,包含上百門社會科學、自然科學課程,涉及藝術、人文、經濟、管理、工程等等門類,課程短小精悍,學習者憑興趣自由選擇,這對於職師班學生擴大知識面,提升文化素養,增強持續性發展能力大有裨益。

三、機械類專業職業教育專升本課程體系與職業標準的關係

總理在《關於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任務和舉措》中指出“專業設置與產業發展對接、課程體系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對照2013年9月教育部印發的《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可以看到,對此類人才要求具備的知識包括:教育知識、專業知識、課程教學知識、通識知識;要求具備的能力包括:教學設計能力、教學實施能力、實訓實習組織能力、班級管理與教育能力、教育教學評價能力、溝通與合作能力、教學研究與發展能力。而機械工程師所要求的職業能力則包括:計算機應用能力、產品測繪與工程製圖能力、數控裝備操作與編程能力、設備安裝與調試能力,(這四項屬於基礎工程能力)機械設計與製造能力(核心工程能力)等。顯然,職業標準是職業教育培訓課程開發的依據。國家職業標準通過工作分析方法,描述了勝任各種職業所需的能力,反映了企業和用人單位的用人要求。[4]對照上述職業標準,五邑大學機械類專業職師班的課程體系基本實現了合理對接。兩者關係如圖2所示。

四、結語

隨着我國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帶來的職業技術人才需求旺盛,職業教育的重要性也越發凸顯,應用型高校有責任有義務承擔培養職教人才的工作。在這方面五邑大學勇於先行先試,在課程體系的構建中力求將“職業技術性”和“師範教育性”作爲主要特徵,既注重與崗位職業標準對接,又注重進一步夯實專業基礎,拓寬專業視野,將專科起點的學生經過兩學年的學習和實踐,培養爲具有本科學歷的職業教育師範人才,得到了用人單位的初步認可,也爲同類院校進行這方面的辦學提供了經驗參考。

[ 注 釋 ]

[1] 羅文華。對“3+2”職教師資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學報,2010(1):116-118.

[2] 鄢曉。研究型大學本科生人才培養質量研究――從課程體系的視角[J].現代教育管理,2014(2):69-74.

機械工程師職稱論文 篇七

關鍵詞:高等院校;機械工程;青年教師;工程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08-0035-03

當今社會,工程技術對經濟和社會的推動作用越來越大。在構建創新型國家和產業結構升級轉型的過程中,我國對工程學科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實上,工程技術人才的短缺正成爲全球性問題。我國雖然建立了龐大的工程教育體系,在校的工科學生數量爲世界第一,且已培養了大量工程技術人才,但是由於培養目標不清,工科院校培養模式失衡,企業角色缺位,使得工程教育培養結構和體系存在問題,導致學生實踐能力不強,工程意識淡薄,一方面有大批工科大學生就業困難,另一方面企業又難以找到大量急需的工程技術實用人才。爲了培養學生工程技術應用能力,強調學用結合、學做結合、學創結合、致力於生產實際問題的研究與解決,培養學生的適應性、實用性、技能性等綜合能力,除了制定相關的培養方案和建立相關的培養體系之外,在這一體系中,教師作爲高校的教育主體之一,其本身的工程實踐能力的高低必將直接影響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質量。如果一位教師本身就不具備工程實踐能力,沒有具體專業實踐經驗,他們不可能在各個教學環節中引入工程實踐的知識,培養學生工程意識並使學生加以運用來分析和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工程問題。因而,增強教師的工程實踐經驗,是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培養知識面寬、適應能力強、創新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徑。近些年,爲了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各個高校從國內外引進了大量的高層次人才,青年教師所佔比重越來越大,他們多數從國內外高校畢業後,直接到學校任教,他們學歷高、理論基礎紮實、科研能力強,但是缺乏豐富的實踐經驗,工程實踐能力欠缺,這也制約了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爲了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在分析青年教師工程能力缺乏原因的基礎上,從師資隊伍的工程化建設入手,採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促進青年教師工程實踐能力的提高。

一、高等院校工科專業青年教師工程實踐能力缺乏的原因分析

造成高校工科專業青年教師工程實踐能力缺乏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1-6]。

1.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影響。長期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基本上遵循的是重理論、輕實踐的人才培養模式,更多地注重課堂教學,傳授書本知識,忽視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及綜合運用知識能力的培養。儘管在培養計劃中設有實驗、實習、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等實踐環節,但因重視程度不夠,造成流於形式,學生的實踐能力得不到真正的鍛鍊。由於高校人才培養體制的弊端,使得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對工程實踐經驗的積累和提高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導致他們的實踐教學能力偏弱,往往只會紙上談兵,不能引導學生學以致用。

2.青年教師參與工程實踐能力鍛鍊的機會少,缺乏學校政策導向的支持。青年教師參與工程實踐鍛鍊的機會太少,目前,我國高校的青年教師絕大部分都是研究生畢業就開始任教,難有接觸實際生產和參加工程實踐鍛鍊的機會,同時,他們進校後要承擔繁重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任務,無暇顧及自身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與提高。目前,大多數高校沒有建立教師提高工程實踐能力的鼓勵機制,沒有對教師參加工程實踐給予足夠的經費支持,很多老教師往往是通過自己和企業建立的長期合作關係才能獲得實踐經驗,而對於剛參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師,這樣的機會很少。

3.高校教師考覈和職稱評審機制的影響。國內高校普遍存在“看重科研成果,輕視教學效果”的現象,、經費數目、發明專利等成果成爲教師工作量考覈和職稱晉升的硬性指標,青年教師爲了能夠儘快發展,在教學中投入精力不夠,更不願意主動去進行工程素質鍛鍊。在很多高校,青年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匱乏,教學效果不佳,並不影響他們的職稱晉升,這些機制加深了青年教師對工程實踐能力的忽視。

二、提升高等院校工科專業青年教師工程實踐能力的探索和實踐

近年來,大連理工大學在建設國際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進程中,提出了“實施精英教育,培養精英人才”的辦學思路。以機械工程專業爲例,通過了國家質量工程項目“面向工程的機械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和“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國家特色專業”的建設和實施,並在高校“卓越工程師”計劃的引領下,加強了機械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創新。爲了增強師資隊伍建設,機械工程學院從國內外引進了多名高層次人才,學院現有專職教師170餘人,其中40歲以下青年教師比例超過了40%,學院針對青年教師工程實踐能力普遍缺乏的問題,採取了以下一系列措施。

1.調整師資隊伍結構,建立新引進教師上崗前工程實踐培訓制度。在引進人才過程中,既注重了引進高學歷、高素質的科研型人才,也適度引進一些有豐富工程實際經驗的工程型人才,教師間取長補短、相輔相成,促進了師資隊伍的均衡發展,優化了師資隊伍結構。大連理工大學機械學院在聘任新教師時,除了注重他們的理論層次和教學技能以外,還充分考慮了他們的工程實踐經驗,將工程實踐背景作爲入職評價的一個重要指標,對於沒有工程背景的新引進教師,在正式上崗獨立擔任教學任務前,必須到相關企業學習進修一段時間,或承擔一定的實驗準備工作,具有一定的實驗準備經歷並跟班實訓一定時間後方可獨立承擔教學任務。對於博士畢業不久尚且欠缺工程實踐經驗的教師,鼓勵他們去企業博士後工作站,深入企業,瞭解行業、企業最前沿的信息和技術,補充他們欠缺的工程實踐知識,回來後再承擔教學和科研任務。這些措施使青年教師在思想上清楚認識到提高自身工程實踐能力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增強了青年教師參與工程實踐的意識。目前,大連理工大學機械學院具有半年以上企業工程實踐經驗以及和企業保持長期合作關係的教師比例超過了90%,此外,學院優先選擇具有多年企業工作經歷的教師主講專業基礎和專業主幹課程,這些措施爲實踐教學和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打下了良好基礎。

2.重視產學研合作,優化教師知識結構,推進教師工程能力的培養。機械學院建立了教師定期到企業、行業學習進修制度。由學院牽頭與友好企業達成協議,根據具體情況做出規定,如每位教師一個聘期安排一次到企業學習進修,其間免除對教師教學任務的考覈。用制度保障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培養,使教師始終保持與生產實際不脫節,學生所學教學內容始終保持與生產發展同步。通過校企合作,鼓勵教師積極參與企業的攻關課題,促進科研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並且在參與工程實踐項目的同時,拓展工程視野,提升團隊合作能力。學院在機械專業建設過程中,十分注重與企業的合作,先後建立瀋陽鼓風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米其林輪胎有限公司、瀋陽黎明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等產學研基地,以及包括大連華錄集團、大連冰山集團、大連機車車輛有限公司、大連機牀集團、瀋陽機牀集團、長春一汽集團等固定的實習基地10餘個。利用產學研基地增加了專業課教師參加工程實踐的機會,安排青年教師去實習基地,結合企業任務,進行實踐鍛鍊。教師深入企業,有利於開闊視野、增強感性認識,有利於熟悉生產環節、瞭解目前生產技術和工藝設備的現狀和發展趨勢,以及行業現狀和發展趨勢,有利於教師工程實踐動手能力、知識應用能力和解決生產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及時補充新技術、新工藝、新知識和新方法,有利於結合生產實際進行案例教學,使教學更爲生動有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能更好地將書本知識融入到生產實際中。近幾年,機械學院多名專業教師參加了工程實踐,每年爲基地企業完成多項基礎工程設計或技術服務,教師工程實踐能力有了較大提高,很好地解決了理論和工程實際結合的問題,促進了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效果,同時也爲相關企業創造了較大的技術和經濟效益,提高了大連理工大學的社會知名度,進一步拓寬了實踐教學途徑。

3.加強教師培養機制建設,發揮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青年教師參加工作時間不長,教學經驗、科研經驗、工程實踐能力都很欠缺。青年教師健康成長需要有效引導,老教師在各方面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充分發揮老教師治學嚴謹、責任心強、工程實踐經驗多的優勢和積極性,形成了老青教師傳幫帶模式。由老教師帶頭,帶領青年教師從事各項科研工作,逐步增強青年教師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機械學院以“機械設計與製造基礎課程”部級教學團隊爲龍頭,以各個研究所的教學團隊爲單元,建立了老青教師互動的機制,使青年教師的綜合能力得到明顯提高。而且,老教師爲了更好地起到引導作用,也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形成了積極向上的大家共同進步的良好局面。

4.聘請企業兼職教師,帶動教師工程實踐能力提高。吸引一批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來校兼職任教,從而提升教師工程能力的整體水平。另外,學院還設置訪問學者等一些助理崗位,吸引一批行業專家、技術骨幹、高級工程師到學校短期上崗,定期聘請他們來校對專職教師進行業務培訓和技術指導,或爲學生開設專題講座。此外,還允許一些符合條件的兼職教師參與教師職稱的評定,並給予適當的報酬或榮譽稱號。這些成功的技術、管理專家可以通過辦講座或學術交流會等方式,爲學校教師、學生帶來工程上的新動態、新需要,帶來新的知識和思維方式。既可以擴展學校教師和學生的視野,也加強了學校與工程單位的聯繫,在此基礎上學校可有選擇地建設一批實踐基地,不僅有利於深入地、持久地培養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更促進了高校和企業在人才、技術和文化上的溝通與交流。目前,機械學院部分學生的畢業設計執行了“雙導師制”,由企業導師和校內導師共同指導,畢業設計題目結合企業的生產實際需求,不僅提高了學生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帶動了校內教師工程實踐能力的提高。

5.改革教師考覈和職稱評審機制,將考覈、評價與培養措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機械學院加強對教師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同時,制定了有關教師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激勵、約束、考覈機制。對青年教師的培養效果進行定期考覈和評價,進一步完善培養措施。改進了教師考覈和職稱評審機制,營造教師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良好氛圍。在教師考覈上,建立科研成果和工程實踐成果並重的評價體系,同時建立教師參與工程實踐的激勵機制。在教師職稱評審上,把工程實踐技能作爲晉升職稱的評審條件之一,沒有現場實踐經歷不能參加職稱評定,嚴格將教師工程能力的培養落到實處。另外,教師到現場實踐,學院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助,確保教師安心踏實地完成實踐鍛鍊。對教師的評價標準,不再單純看重其發表的學術論文與獲獎等級,兼顧工程實踐和創新能力。同時建立了相應的激勵機制,教師的考覈結果與其獎金、福利及進修機會等因素直接掛鉤,進而積極引導教師加強自身工程素質的培養。

通過機械學院幾年的實踐和努力,已經取得了可喜的回報。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在工作中表現出較強的工程意識和創新意識,並逐漸成爲專業課程教學和實踐教學的主力。教師指導的本科生畢業選題90%以上結合工程實際和科研任務進行,使學生受到更爲系統的工程訓練,促進了實踐性教學水平的提高。近幾年對畢業生狀況的調查和分析表明,機械工程專業相當比例的畢業生在參加工作後不久,便能參與甚至獨立承擔工程項目的設計與施工等任務,他們在工作中表現出較強的工程意識、創新意識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深得用人單位的好評。

青年教師是高校教學的中堅力量,也是高校未來發展的希望,高等工科院校青年教師工程實踐能力培養是關係到我國高等工程教育可持續科學發展的大事,是一項需要政府、學校、企業、教師協同作戰的系統工程,一方面,高校加強青年教師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青年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的意識,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爲青年教師提高工程實踐能力創造積極有利的條件,另一方面,青年教師應該發揮自身的優勢,積極主動參與工程實踐工作,增強自身的工程實踐能力,從而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餘純麗。高等院校工科專業教師工程實踐能力培養途徑和機制建設[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11):42.

[2]王豔娜,李錦華。工科院校青年教師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10,13:250-251.

[3]張雁。提高教師實踐能力的探索[J].中國高等教育,2010,(12):60-61.

[4]韓世洪。論工科專業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建設[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8,(1):85-88.

[5]惠曉麗,吉莉,徐鵬。高等工科院校青年教師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問題研究[J].教育科學,2010,26,(6):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