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英語教育與英語文學方向職稱論文(熱門3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3篇《英語教育與英語文學方向職稱論文》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英語教育與英語文學方向職稱論文》相關的範文。

英語教育與英語文學方向職稱論文(熱門3篇)

篇1:英語教育與英語文學方向職稱論文

英語文學在英語教育中佔着不可或缺的位置,但就當代的現狀來看,在英語文學教學中的跨文化意識培養中仍然存在着一部分不可忽視的問題,嚴重影響到了整體學習效率,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培養學生良好文化意識,提升學生英語文學整體學習水平。文章從跨文化意識分析入手,解析了英語文學教學中跨文化意識培養策略,爲了能推動當前英語文學教學活動的進一步創新與發展。

一、前言

跨文化交際能力間接地影響着學生對英語文學的實踐應用,因而在此基礎上,教師在實踐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應提高對此問題的重視程度,且應將跨文化意識培養融入到課堂中,由此滿足當代學生髮展需求,促使其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中能強化自身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以下就是對英語文學教學中跨文化意識培養的詳細闡述,望其能爲當前課堂教學活動的有序展開提供有利的文字參考,並帶動教師不斷完善自身教學手段。

二、跨文化意識

跨文化意識即爲全面掌握本土文化的基礎上強化自身有意識的瞭解其他民族地區的文化。因而在英語文學教學中爲了提高學生整體學習效率,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應着重倡導對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繼而促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深層次的瞭解英國文化,並將其應用於英語文學學習中,提升自身整體學習效率。

三、跨文化意識培養的重要性分析

就當前的現狀來看,跨文化意識培養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隨着經濟全球化的不斷髮展,各國間文化的滲透逐漸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因而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形成跨文化意識可避免其在英語交流過程中呈現出文化誤解的現象,即達到良好的英語交流狀態;第二,在當代英語文學教學中更爲注重培養學生英語語言應用能力而忽視了跨文化意識培養的重要性,繼而致使學生在對英語文學知識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呈現出學習效率較低的問題,爲此,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應提高對學生跨文化意識培養的重視程度,繼而引導學生在對英語閱讀文章進行理解的過程中可運用自身掌握的跨文化知識深層次的翻譯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同時鞏固自身對教材知識的掌握。

四、英語文學教學中跨文化意識培養策略

(一)發揮課堂教學作用。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起着引導的職能,因而在英語文學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課堂作用來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並注重引導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形成良好的跨文化意識,達到最佳的學習狀態。例如,在英語文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網絡平臺信息整合功能來挖掘英語文學教學中所蘊含的文化,並將其內容傳遞給學生,促使學生能深化自身對英國文化的瞭解。另外,在英語文學課堂教學中以小組問答比賽的方式來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英國文化也是非常必要的,爲此,教師在實踐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應注重對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並利用多媒體視頻播放功能爲學生展現相應的文學作品,最終通過對作品的展現提升學生跨文化意識,達到最佳的教學狀態[1]。

(二)提升教師綜合素養。

在英語文學教學中提升教師綜合素質有助於跨文化意識培養目標的達成,因而在此基礎上,各院校在發展的過程中應定期安排教師參加相應的培訓項目,繼而促使其在培訓過程中能提高自身專業素養,並全面的瞭解相應的文學作品,繼而通過此種方式來開展高效率的教學活動。此外,在英語文學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各院校領導階層應鼓勵教師強化自身對文學作品魅力的鑑賞,並在鑑賞過程中探索文學作品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最終由此改善自身課堂教學手段,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跨文化意識,達到最佳的學習成效。

(三)利用課外活動。

課外活動教學策略的實施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教師在英語文學課堂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應注重爲學生推薦經典的文章,並鼓勵學生在對文章進行選讀的過程中應利用網絡平臺來獲取到更多的資源信息,繼而在信息整合的基礎上更深層次的瞭解到文章中所包含的文化內涵,繼而形成對西方文化的深層次瞭解;第二,通過觀看外國經典電影的方式亦可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跨文化意識,因而在英語文學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將其融入到課外活動中,由此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並促使學生在觀後感總結過程中能由此掌握到更爲全面的英國文化;第三,英文音樂的鑑賞亦有助於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因而教師在課外活動開展過程中應提高對其的重視程度[2]。

五、結論

綜上可知,傳統的英語文學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髮展需求,因而在此背景下,教師在實踐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應注重向學生灌輸英國文化知識,繼而便於學生在利用英語進行交流的過程中能避免文化認知錯誤問題的凸顯。此外,在英語文學教學中通過利用課外活動、提升教師綜合素養、發揮課堂教學作用等方式來培養學生形成跨文化意識是非常必要的,因而應將其落實到實踐教學中。

篇2:英語教育與英語文學方向職稱論文

後殖民地英語文學所指的就是在大英帝國和法蘭西帝國的殖民地諸國的文學,用以區別所謂的“主流文學”,對於後殖民地英語文學的評論,更多關注的生活在殖民地時期的文學作家的歷史的背景,在這種歷史背景影響下對於後殖民地英語文學的評論進行解讀,爲的就是能夠將作者當年的心態以及在那個歷史背景下的所思、所想進行闡述的最好的一種辦法。

在文學的評論界越來越多的學者更加的將目光投到了後殖民地英語文學評論上面,這裏的原因可以看出是由於原先的歐洲的殖民地,後殖民地英語文學還加上了英語文學的內容,對應的對於後殖民地英語文學的評論往往更多的是關注到了這個時期的歷史和時代的背景。較多的文學評論家在關注後殖民地英語文學的時候,努力想要得到的內容就是了解這些作家所生活的那個時代中,這種殖民地式的歷史給他們帶來了什麼,是什麼促使他們進行殖民地英語文學創作的動力來源。本文就後殖民地英語文學評論進行解讀,以期能夠給予當前的後殖民地英語文學評論帶來新的見解。

一、後殖民地英語文學的創作思路

對於後殖民地英語文學來說,要想了解後殖民地英語文學創作的思路,就需要了解這些生活在殖民地生活中人們的切身的.生活,這些生活在殖民地中的人們自身的自由往往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就是自己的本民族的語言都受到了管制。不得不看出這些後殖民地英語文學創作的過程中所使用的語言都是英語,這種英語的創作的思路往往就是一種奴役化的象徵。從這個角度上來看,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些講着非本民族語言的人們往往更加的關注的是自身的生存的境遇的變化。他們渴望自己的地位能夠得到有效的改善,同時在這種社會的背景下不斷的需求自身命運的改變。後殖民地英語文學的創作思路往往都是生活在殖民地中的人們內心深處一種渴望得到自由的呼喚。他們渴望自己能夠通過這種文學的方式,將自己的內心感受書寫出來,讓人們能夠知道他們內心的感受,同時能夠了解這種內心感受背後的內容。可以說,後殖民地英語的創作思路是一種對於正義力量的呼喊,同時也是對於一種未來生活的切身感受的體驗。後殖民地英語文學的出現就是對以往的那種以白人文學爲中心的世界文學經典的挑戰,後殖民地英語文學的出現往往就是爲了構建這個世界上對於英語文學地位的挑戰,不斷地去完善和改變當前殖民地英語文學變革的一個最好的辦法。

二、正確的解讀後殖民地英語文學評論

當前學術界對於後殖民地英語文學進行評論的過程中,往往更多的關注的重點就是那種對於民族和文化的身份的認同,同時更多的是爲了能夠將這種文學的關注點停留在了對於英語這種語言環境的利用上面。同時對於這種後殖民地英語文學評論的關注點更多的站到了,同情被殖民者的角度上來進行解讀,所以說,當人們提起後殖民地英語文學的時候更多的是對於這種文學內容的一種同情之心。但是恰恰是這種同情之心的背後,影響到了人們對於後殖民地文學的一種客觀、公正的認識。可以看出的是,伴隨着對於後殖民主義理論的討論的進一步深入發展,後殖民文學也越來越受到了文學界和學術界的重視,從上個世紀的九十年代以來就可以看到有奈丁·戈迪默(NadineGordimer)、德雷克·沃爾科特(DerekWalcott)、奈保爾(aul)和庫切(zee)等後殖民作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戈迪默的獲獎是因爲她“以強烈而直接的筆觸,描寫周圍複雜的人際與社會關係,其史詩般壯麗的作品,對人類大有裨益”;沃爾科特的文學成就則體現於“他的作品具有巨大的啓發性和廣闊的歷史視野,是其獻身多種文化的結果”;奈保爾的“著作將極具洞察力的敘述與不爲世俗左右的探索融爲一體,是驅策我們從扭曲的歷史中探尋真實的動力”;而庫切的作品則“精準地刻畫了衆多假面具下的人性本質”,探索了人性的奧祕。

可以看出來人們對於後殖民地英語文學得關注程度,逐漸地提升起來,這種不斷提升的後殖民地英語文學使得他們能夠多方位、多角度的去看待這個世界的發展,讓人們在看到不斷髮展變化的世界格局改變的同時認識到這個世界的變化。以往的英語文學往往都是以白人爲中心的文學創作源泉,這裏我們應該清楚地看到只有不斷地將這種白人文學佔據主導地位的格局打破,才能夠有效地提升世界文學創作的不斷改觀,可以將整個世界的體系按照多元文化格局的情況開展下去。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後殖民地英語文學爲開創一個真正的多元一體的世界文學的經典,搭建好了一個有利的平臺,這對於從事比較文學和世界文學創作和研究的學者和專家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財富,這種財富的背後就是後殖民文學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所以說,對於後殖民地英語文學評論的解讀應該站在更加客觀、公正的角度上進行有效的認識,讓人們能夠在世界格局不斷髮生變化的過程中,特別是殖民主義不斷髮展的情況下,讓人們對於後殖民地英語文學能夠有一個更加積極地認識。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於後殖民地英語文學評論的解讀可以看出,後殖民地英語文學往往受到了西方白人爲中心的文學創作的影響,但是這種影響只是表面上的內容,在這些英語文學創作的背後往往深藏着人們對於後殖民地社會的一種切身的感受,這種切身的感受就是作家們通過自己的文學創作體現出來的。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後殖民地英語文學評論的過程中不僅僅應該關注的是社會背景的內容,還應該關注的是對於一種文化和另外一種文化之間的衝突,以及這種文化衝突背後的世界格局的進一步的改變。後殖民地英語文學不僅僅豐富了文學的內容,更多的時候還是對於這種世界文學發展的歷程中的一種有價值的貢獻。讓人們更多地去關注這種後殖民地英語文學的價值所在。

篇3:英語教育與英語文學方向職稱論文

象徵在人類生活中尤其是在現代文學藝術中佔有極爲重要的地位。本文擬以英語文學爲媒體,就“象徵和比喻的區別”、“象徵在文學中的作用”這兩個方面對這一重要的文學創作手法提出自己的見解。

一、象徵和比喻的區別

“象徵主義”(Symbolism)的名稱來源於希臘文“象徵”(Symbol)一詞,原意是指“一塊木板(或一種陶器)分成兩半,主客雙方各執其一,再次見面時拼成一塊,以示友愛”的信物。幾經演變,現在則具有了“用一種形式作爲一種概念的習慣代表”的含義,凡能代表某種情緒、某種觀念的符號或物品就叫做“象徵”。具體來說,象徵在文學作品中一般指用用具體的事物代指與其相關的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同理,比喻和象徵在概念和用法上大同小異,都是將抽象費解的東西換成具體形象的事物以達到準確表達的作用,同時增加表達的豐富多樣這一特徵,但是兩者的差別如下:

比喻這一表達方式在形式上是由喻體和本體兩部分組成,如:

Oh,mylove’slikeared,redrose.(RobertBurns)

啊,我的愛人像一朵紅紅的玫瑰。

這句話是一個明喻,句中的rose是喻體,而love是本體。

又如這句話:

A11theworld’sastage,Andallthemenandwomenmerelyplayers.(Shakespeare)

整個世界是個舞臺,所有的男人和女人不過是演員而已。

這是莎翁著作中的一句經典臺詞,句中包括兩個暗喻,其中stage和players分別是喻體,world和menandwomen分別是本體,從意思上分析可以得出,這句話中的喻體和本體之間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與之相對應的,象徵則只有“本體”,即象徵體,而對象徵義則避而不言,讀者要根據自己的分析和想象去猜測。

就上面提到的例句中所用比喻而言,比喻強調“替代”,即對兩個意象的對調,這基於喻體與本體之間的相似性來確定,而象徵則看似“勢單力薄”,通常象徵體或象徵義只出現一者,而且象徵體所暗示的含義很廣闊,它通常具有豐富的內涵,讀者往往需要根據語境、作品的主題、象徵體的文化特徵等各種因素去猜測和分析。正因爲這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才使它所代表的概念和思想充滿了無窮的含義。舉個形象的例子,比喻好比一對談婚論嫁的情侶,而象徵則代表了一個有着衆多追求者的待字閨中的含蓄美女,其意中人除了她自己外無人能準確猜到,而只能通過觀察其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來揣測,這就是象徵用法的形象概括。

回到學術層面來,比喻屬於修辭範疇,而文學作品中的象徵用法則屬於藝術構思範疇。象徵是在有限的符號化的語言層面上的無限構思與想象,使讀者的思緒超越並遊離於作品之上,充分調動自身內心世界的一切感覺,因而象徵這一表現形式對讀者的主觀能動性要求更高,是一種難度大、品位高的文學表達形式。

二、象徵手法在文學中的作用

文學語言與科學語言不同,科學語言旨在客觀描述與分析世界的本質,強調用概念、判斷以及縝密的推理描述事實,因此科學語言是單義且明確的。而文學語言作爲一種藝術形式,強調作者對生活的體驗,對生命的感知。現實世界是錯綜複雜且豐富多彩的,而人的思想與感受更是無窮盡,那些無法用語言準確表達的東西往往是文學語言的主旋律。象徵正是爲了協調語言侷限性和思想感情無限複雜性這兩者之間的交點。筆者以文學作品中的實例分析象徵手法在文學作品中的應用及作用:

(一)寓義於物。文學藝術作品從來拒絕擺抽象的大道理和空虛的議論。美國作家菲茨傑拉德的《偉大的蓋茨比》(TheGreatGatsby)中象徵手法的運用,被公認爲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故事人物原型和所帶給讀者的遐想無限,象徵跟情節、人物性格以及作品主題思想水乳交融,不露雕琢痕跡,象徵手法在此得到了很好的詮釋。

(二)寓深邃於淺顯之中,容無限於有限之中。美國作家納撒尼爾?霍桑的《紅字》是一部通過多層次象徵手法的運用而獲得獨特的藝術成就的不朽鉅著。利用象徵手法達到了深化主題和深刻剖析人物心理的目的。

(三)寓情於景,情景交融,中國詩論家說的“景在情中,情在景中”、“景無情不發,情無景不生”正是說的這個道理。文學作品中多景色描寫,有的更是大篇幅的渲染故事的環境背景,如馬克吐溫的《湯姆索亞歷險記》中對密西西比河的描寫,又如《簡愛》和《呼嘯山莊》中對荒原的大篇幅刻畫等,都是在給故事披上一層濃厚的色彩,使讀者觸景生情,更好的觸摸作者的情感抒發。

三、結語

優秀的文學作者往往是讀者眼中的藝術家。他們往往在無意識的狀態下創造出了許多不可思議的神奇想法與觀點,而這種思維活動又與真正藝術家追求迷幻狀態的不清醒不同,他們想要用象徵手法把自己飄散的思緒表達出來,認爲這樣更能準確的表達文學作品的主題,因而廣泛而又不斷創新的使用這一表達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