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銀行會計論文(通用多篇)

銀行會計論文(通用多篇)

銀行會計論文 篇一

1.銀行會計覈算不規範

銀行的會計覈算是銀行工作的主要內容,是銀行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在會計覈算上出現的不規範是造成銀行風險最主要的成因。近期發生了許多的經濟案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銀行在業務環節的職能缺失,在經營上出現違規現象,而產生這些違規現象的主要缺口就是會計覈算,隱藏款項、假賬、虛造會計報表等違規都需要從會計覈算上打開缺口。

2.票據的不規範

票據的不規範是銀行結算風險的主要成因,一些不法分子在辦理商業匯票、銀行匯票時,僞造、變造票據來進行詐騙活動。這類經濟案件的發生與銀行內部不嚴格的內部控制有很大關係,雖然近年來銀行實現了電子聯行劃匯,但是電子劃匯仍舊存在着較大風險。

3.會計管理機制不健全

會計管理是防範風險的核心手段,在銀行會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在各項規章制度的不健全、管理落實不到位等。按照內控制度的要求,銀行財會部門主要承擔着會計管理以及會計覈算的職能,在現實工作中,一人多崗的現象還時有發生,在遇到突況時,就很容易出現混崗、頂崗現象,容易造成銀行工作的混亂。

二、關於加強銀行會計管理的相關對策

1.提高認識

首先是提高管理者的認識。會計的工作不僅僅是會計工作者的任務,更是管理者的任務,會計工作對於銀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提高銀行的會計管理水平,首先就必須從領導做起,只有這樣,才能將工作落到實處。其次,要提高會計工作者的認識。目前,銀行的會計工作者的專業素養相比之前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時代是在不斷進步的,會計工作者只有不斷更新自己的觀念才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需求。

2.加強制度建設

優秀的管理是建立在科學的制度之上的,加強會計管理不僅僅是會計部門的責任,而是整個銀行的責任,加強會計制度的建設是加強會計管理工作的核心,主要可以從建立與落實領導責任制、建立落實會計管理的檢查考覈責任制等方面進行。在建立落實領導責任制的過程中,可以將規章制度的制定與執行作爲考覈管理者、會計主管等高層的業績考覈的主要內容。在建立落實會計管理的檢查考覈責任制的環節中,可以成立檢查考評小組,對銀行的各部門、會計單位、運作環節以及制度的落實情況進行檢查,並做到獎懲分明。

3.依法管理

提高銀行會計管理的法制性,要求管理人員與會計工作者認真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切實提高會計工作的合法性。一是加強培訓,組織人員學習法律法規,讓工作者與管理者在日常的工作中自覺地依法工作;二是要推動金融管理責任制的落實,管理者要爲各個負責人簽訂執法目標責任書,將法治落到實處;三是要堅決地執行相關規定,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四是要建立監督檢查和後評估制度,督促制度落實,責任落實。

4.扁平化管理

將銀行內部管理體制簡化,將原來的多重行政級別撤銷,減少管理環節,實現管理上的一對多。通過精簡人員與機構,設立並實現集中化的業務系統,增加會計管理的獨立性以及廣泛性,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健全銀行的管理框架,使協調成本減少,將銀行的管理逐步向扁平化的方向邁進,實現銀行的高效管理。

5.提高會計隊伍的素質

一是要加強政治學習,保證銀行會計工作者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二是要加強銀行會計工作者的法律素養,深入的瞭解各項經濟法規,提高工作的合法性;三是要加強業務知識的培訓,組織人員學習現代的會計管理知識,提高業務水平,提升技能,實現知識更新;四是要加強工作者的職業道德素養,在工作中樹立職業道德的自覺性,樹立爲國家、爲人民、爲客戶服務的核心道德觀;五是要加強工作者風險意識的培訓,提高會計工作的準確度,增加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從而減少信息失真、操作失誤的現象出現,保證銀行健康運行。

6.加強信息化建設

銀行會計論文 篇二

一、外匯業務與本幣業務的區別

外匯業務與本幣業務的區別,並不僅僅是幣種的區別。從業務操作上來看:外匯業務有匯與鈔的區別,有現匯與期匯的區別,而本幣則沒有;外匯業務是多幣種、多帳戶的業務,其帳戶與本幣的不同之處在於,各商業銀行的人民幣帳戶在中央銀行,而外匯的帳戶則在國外的商業銀行,並且同一幣種往往不止一個帳戶,甚至一個幣種在不同的國家都可有帳戶;目前,人民幣資金的管理基本上是簡單的頭寸管理,至多在單一的國內拆借市場上做些拆借業務,而外匯業務的資金管理,完全是一種經營性管理,面對的是國際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人民幣的清算主要是系統內的應收應付的聯行清算,外幣資金的清算則是藉助於帳戶行的實收實付的清算;本幣業務的授信,主要考慮企業的經營風險,而外幣業務的授信,除了考慮企業的經營風險外,還要考慮利率、匯率風險,國際政治、經濟風險,行風險等。

二、原幣記帳法

由於外匯銀行經營各種外匯業務,必然涉及各種外國貸幣和本國貨幣。各國的貨幣單位、貨幣價值或匯率不同且匯率經常在變化,因此,會計人員在處理帳務時,爲了將外幣和本幣同時表現在帳上並使借貸雙方保持恆等,據以計算經營成果、編制會計報表,以全面、正確反映外匯銀行經營活動和財務狀況,就必須採用科學的外幣記帳方法。現代外匯銀行已成爲國際間資金劃撥清算的結算中心,擁有數量衆多的客戶,涉及多幣種、多種類的結算方式。因此,外幣記帳方法均採用以各種貨幣爲記帳單位、對本幣和各種外幣各設置一套帳簿的原幣記帳法。當外匯業務發生時,對有人民幣外匯匯率的外幣,都直接以原幣爲記帳單位,從填制憑證、登記帳簿到編制報表都直接按原幣覈算,且每一種外幣都各自成爲一套帳務系統,各自有一套會計帳簿和會計報表,以全面反映各種貨幣資金增減變動情況。

三、外匯買賣

使用原幣記帳法時,爲了使實際收付的本幣與外幣這兩種不同單位、不同價值的貨幣得以平衡起見,須設置特定的原幣“外匯買賣”科目和本幣“外匯買賣”科目作爲橋樑,分別與原幣有關科目和按當日該外幣匯率摺合的實際收付人民幣現金或相當科目對轉。當買入外幣時,以外幣爲記帳單位記入(外幣)“外匯買賣”帳戶的貸方及其相應的外幣會計科目借方;同時以人民幣爲記帳單位,以相應的人民幣金額記入(人民幣)“外匯買賣”帳戶的借方及其相應的人民幣會計科目貸方。賣出外幣時,記帳科目與以上相同,但借貸方向相反。

如果某種外幣的買入大於賣出,其“外匯買賣”科目爲貸方餘額,俗稱“多頭”;反之,買入小於賣出,其“外匯買賣”科目爲借方餘額,俗稱“空頭”。當某種外幣對人民幣匯率呈上升趨勢,對銀行來說,外幣“多頭”有利,“空頭”將遭損失;相反,若匯率呈下降趨勢,則“空頭”有利,“多頭”有損。因此,外匯銀行的會計人員必須密切關注“外匯買賣”帳上各種外幣帳戶的餘缺情況,以便在遇到外匯匯率急劇變動時,採取必要措施,避免遭受損失。

外匯銀行年度會計決算時,各種外幣“外匯買賣”科目的外幣金額按決算匯率折算爲本幣金額,然後將它與人民幣“外匯買賣”科目餘額(可視作外幣金額的成本)進行比較,將其差額轉入損益帳戶。

四、虛增的資產

以上對特定設置的“外匯買賣”科目作了一些論述,它屬於哪一類性質的科目?一般認爲該科目在資產負債表中的餘額,既能反映在資產方,也能反映在負債方,它具有資產負債雙重性質,因此主張歸屬於資產負債共同類。在外匯銀行的會計實踐中,也明文規定該科目爲資產負債共同類科目。

要確定“外匯買賣”科目是什麼性質,首先要弄清什麼是資產?什麼是負債?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發表的“財務會計概念公告第6號”對資產和負債所作的定義爲:

“資產是可能的未來經濟利益,它是特定個體(entity)從已經發生的交易或事項所取得的或加以控制的。”

“負債是將來可能要放棄的經濟利益,它是特定個體由於已經發生的交易或事項,將來要向其他個體轉交資產或提供勞務的現有義務。”

從以上兩則權威性的定義中,我們可以理解把會計科目劃分爲資產類、負債類和資產負債共同類這種分類方法是基於財產、人欠、我欠的經濟角度來分類的。那麼“外匯買賣”科目應該屬於哪一類性質的科目?不能因爲它在資產負債表中能分別反映資產和負債餘額就認爲是資產負債共同類性質的科目,而應該從上述財產、人欠和我欠的經濟角度來分析它的實質,然後確定它的性質。“外匯買賣”科目性質不同於它所類似的資產負債共同類科目,如有關聯行往來科目、同業往來科目、國外行往來科目以及活存透支科目等。這些科目在資產負債表上的餘額,有時反映在借方,有時反映在貸方;有的則同時反映借貸方餘額,是確確實實反映銀行對各科目下企業、單位或個人的人欠與我欠的經濟關係,因此屬於資產負債共同類科目,無疑是正確的。但“外匯買賣”科目則不然,試舉下例說明:以人民幣買入100美元,當日美元外匯匯率爲USD100=CNY830,按原幣記帳法應作如下分錄:

借:現金一美元戶USD100

貸:外匯買賣一美元戶USD100

借:外匯買賣一人民幣戶CNY830

貸:現金一人民幣戶CNY830

上述分錄中:(借)“外匯買賣”並不是反映它本身資產的增加或是負債的減少,它所反映的是它的對應科目(貸)“現金”人民幣戶科目資產的減少;同樣,(貸)“外匯買賣”也並不是反映它本身資產的減少或是負債的增加,而是反映它的對應科目(借)“現金”美元戶科目資產的增加。由此可知,“外匯買賣”科目本身既不是資產,也不是負債。從經濟角度看,它的金額增減,並不表示財產、人欠、我欠,而是反映它所對應的資產、負債科目金額的增減變化。因此“外匯買賣”科目外幣帳戶貸方餘額並不表示外幣負債,相反,而是表示外幣資產多於外幣負債,所說的外幣多頭就是這個意思。同樣,“外匯買賣”科目外幣帳戶借方餘額並不表示外幣資產,而是表示外幣負債多於外幣資產,稱之爲外幣空頭。

綜上所述,筆者認爲“外匯買賣”科目本身既不屬於資產性質,也不屬於負債性質,而是一個虛擬性質的科目,它僅僅起本外幣轉帳中平衡借貸關係的作用。

五、作出謹慎的選擇

“外匯買賣”作爲外匯銀行會計經常使用的一個科目,的確給會計人員帶來了很多方便,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這個虛擬性質的、特殊的科目在編制會計報表時也須做特殊的處理。筆者認爲“外匯買賣”科目既不屬於資產性質,也不屬於負債性質,因此在編制會計報表時要扣除該科目餘額。假設某外資銀行由於業務性質及經營管理的需要,其美元“外匯買賣”借方餘額爲500萬美元,若在編制會計報表時不扣除該科目餘額,外匯資產就會多出500萬美元,若按當時匯率折算,約合人民幣4,150萬元,這個巨大數額的資產顯然是虛增的,是不存在的。

要編制一張不包括“外匯買賣”科目餘額的會計報表,須分多個步驟進行。以下是筆者的一些具體做法。

1、編制各幣種以原幣別爲單位的試算平衡表;

2、按照確定的匯率將各種外幣試算平衡表上各科目金額摺合成本幣並逐一合併,對有多個幣種的“外匯買賣”科自若借貸方方向不一致的,應取其軋差數填列;

3、依照我國政府對外資銀行的非現場監管政策要求,外資銀行須將人民幣業務數據、外匯業務數據分列填報,這種報表編制方式雖然無法將“外匯買賣”科目餘額扣除,但在上報的文字分析材料中應對此進行說明;

4、外資銀行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對外公佈的資產

銀行會計論文 篇三

電算化內部控制制度,應結合電算化會計系統的特點建立內控制度。採用電算化會計處理以後,銀行各個管理部門越來越依賴會計電算化信息系統所產生的會計記錄和會計報表,而這些記錄和報表的準確性及可靠性取決於內部控制功能的強弱。銀行會計電算化信息系統潛在的控制問題比手工會計信息系統更多,更爲複雜,其技術性也要求更高。於是,不可避免地會帶來一些新的風險,如系統文件不可讀,易於被篡改和毀壞,如果編程錯誤,則會造成錯誤的重複性和連續性,更有可能產生舞弊和犯罪行爲等。由於會計電算化系統所產生的會計信息日益增多,沒有健全的內部控制,很難保證銀行會計信息的收集、傳遞和處理能夠及時、準確,更談不上有效地利用這些信息來安排各項經營活動。要提高銀行會計電算化系統的可靠性,必須針對銀行會計電算化的特點,從電算化系統的研製開發與維護、職責分離、系統鑑定、應用環境、操作、數據輸入、輸出、系統安全、硬件與系統軟件控制等多方面研究銀行會計電算化系統內部控制措施。由於各行情況不一,內控制度不可能完全一樣,但在目前條件下,爲了指導各行建立完善的、恰當的內部控制,加強銀行會計電算化系統的安全可靠性,人民銀行總行應制定一個統一的會計電算化內控制度作爲指導,各行可根據自身具體情況,進行補充。建立一套適合自身會計電算化系統的管理和控制制度。做到“凡事有人負責、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據可查、凡事有人監督”,防範銀行會計電算化帶來的會計風險。

2、建立金融風險補償制度

西方一些發達國家爲對付日益加劇的金融風險,除了加強對金融機構的內部控制以外,普遍採取了國際上比較流行的外部措施建立金融風險保險制度。結合金融業的實際,應對資本充足率及經營管理水平較高的金融企業實行低保險,以促進改善經營管理。從發展眼光看,金融企業投保可以使客戶增強對銀行的信任感,是加快業務發展的有效措施。金融會計風險的補償機制,可先將一些風險大的業務項目參加投保,例如對儲蓄所工作人員和出納人員的人身安全險,現金收付安全險,票據支付結算險,聯行往來等風險。還可採用由金融企業自己提取風險準備金的補償機制,但須取得財政部門覈定的提取項目和費率,允許列入成本。

四、提高會計隊伍的素質

金融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實施,有賴於一支政治素質好、業務素質硬、管理水平高的會計隊伍。爲此,(1)必須對會計人員加強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造就一支精通各項規章和有章必循、執章必嚴、敬業勤業的會計隊伍。(2)加強對會計人員的會計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育,開展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短時間、針對性強的崗位培訓,達到熟練地掌握各項業務技能。(3)要選好各級會計主管人員,會計主管不僅要政治素質好,精通會計業務,還要有較強組織能力,善於用人,調動會計人員的積極性,最重要的是要堅持原則,以身作則,以自己的優良品質去影響會計羣體。(4)對會計要害崗位的人選應嚴格把關,經常考覈,不僅要注意其八小時內的表現,還要了解八小時以外的情況,如發現生活異常,參與等不良行爲,經教育無效,要調離要害崗位。

與此同時,加快與國外銀行的學習、交流,以借鑑和引進國外銀行先進的管理思想和制度,加快與國際慣例的接軌,不斷提高管理效率。外資銀行的全方位進入所帶來的示範效應,爲我們加快管理創新提供了便利的條件,有助於我們積極引進優秀人才,徹底打破內部分配關係中存在的平均主義,貫徹責權利相結合、按勞取酬的原則,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

3、提高認識,處理好業務發展和防範風險的關係

擴大業務規模,增強資金實力,是銀行的發展方向。但發展要建立在穩健的基礎上,要注意風險的防範。從農行的效益上講,不僅存、貸款、結算業務、中間業務創造效益,防範會計風險實際也是效益實現的保障。因爲會計風險的存在,是造成資金損失的基礎,而有效地防範了會計風險,就相當於創造了相對效益。在發展業務,增設營業網點時,不僅要考慮業務收入和人員成本的關係,而且要考慮投資成本。這樣,就可撤併那些高險低效的網點,加大集約化經營的步子,推動財會力量的加強,有效地加大會計防範風險的力度。

4、總結

總之,財會人員一定要把好“財會關”,管好“錢”,加強職業道德修養,恪守“誠信爲本、操守爲重、堅持準則、不做假賬”的行爲準則,敢於堅持原則,實事求是,向黨和人民負責,堅決維護國有資產的安全和權益,不斷完善財會制度,努力提高財會水平,控制銀行會計風險,將事故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爲銀行各項業務穩健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金曉燕,論我國商業銀行會計風險的防範[J],特區經濟,2006,(05)

[2]陳壬福,淺談商業銀行會計風險防範[J],福建金融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2,02)

[3]唐樹君,淺議銀行會計風險與防範[J],山東經濟,2004,06)

[4]李艾嵐,淺議商業銀行會計風險及其防範[J],青海金融,2003,(08)

[5]張曉春,淺談國有商業銀行會計風險[J],農村金融與市場經濟,2001,(05)

[6]陳由美,淺議商業銀行會計風險與防範[J],福建金融,2003,(08)

[7]朱然、李斌,商業銀行的會計風險及其防範[J],商場現代化,2005,(08)

[8]郭萍,談商業銀行會計風險及其防範[J],湖州師範學院學報,2005,(03)

[9]林健珍,淺談商業銀行風險之會計風險防範與控制[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4,(06)

銀行會計論文 篇四

(一)系統功能欠完善

1.系統提示功能不全,容易導致業務失敗。

(1)ACS允許餘額不足時記賬排隊,但系統未提供配套的自動提示功能,間隔時間段提示操作員賬戶餘額不足。若因開戶單位和操作員人爲原因延緩了補充頭寸的相關業務操作,則本該正常處理的業務日終時只有進行撤銷處理。

(2)ACS中,在網點主管審覈業務界面,審覈意見一欄是文本框需要進行手工錄入,如果操作時錄入的信息是“不通過”,但在確認信息時錯點爲“通過”,該筆業務仍作爲審覈通過的信息發送到業務處理中心,此處如果將審覈意見一欄也設置爲選項,並與最終確認選項連接比對,發現選項矛盾時系統自動提示,則可減少因人爲錯選而造成的業務失敗。

2.網點查詢權限不夠,影響實際業務操作。網點無法查詢、打印網點損益表,給賬務覈對帶來不便。網點核對損益明細只能在損益登記簿中查詢,但登記簿只反映發生額,無餘額。並且,登記簿是按照賬務日期和流水號的順序排列的,要覈對某一戶的賬務,需要把該戶的每筆發生額勾選出來,再手工累加。當縣支行網點調整損益,發生紅字記賬業務時,該筆發生額不在本網點反映,而反映在覈算主體直屬網點即中支網點中。縣支行要覈對本級損益,在ACS系統損益登記簿中查詢的信息不全,覈對困難,容易造成ACS系統與財務系統餘額不一致。

(二)配套系統欠調整

1.輔助(子)系統待升級。中央銀行會計覈算登記簿系統(以下簡稱登記簿系統)自2009年開發應用以來,實現了會計覈算登記簿電子化管理,系統在提高會計人員工作效率,及時防範、控制會計業務風險,增強會計業務監督時效性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滿足了各級使用者查詢和監督檢查需要。ACS上線後,登記簿系統作爲ACS輔助系統被保留下來,但取消了重要空白憑證保管登記簿、開銷戶登記簿,繼續沿用的登記簿也相應改變了登記要求。登記簿系統原有的系統功能、界面設計、內置參數已難以滿足ACS的現實需求。綜合前置系統作爲人民銀行櫃檯向金融機構的延伸,能夠有效減少人力資源佔用,提高會計工作效率。雖然綜合前置系統實現了中央銀行會計覈算服務工作質的突破,打破了既有的較爲封閉的服務模式,但嚴防會計覈算風險仍是重要的工作要求。綜合前置系統在業務流程設計方面有漏洞,存在一定的風險隱患。例如,交存款業務中,只需操作員對系統發來的相關電子信息審覈通過後,系統即自動交後臺記賬,無需主管審覈,操作員一人便可處理業務,不符合相互制約的崗位設置要求。

2.憑證設計、打印系統欠妥。憑證格式設計欠妥,容易導致業務失敗。例如,電匯憑證的匯入行一欄要求儘量寫全稱,但憑證在此處預留的位置較小。匯出行簽章的預留位置也過小,容易遮蓋大寫金額,從而影響處理中心業務處理,造成憑證作廢。打印格式多,操作不方便。ACS打印報表、憑證、回單時系統綁定的打印格式有A3、A4、A5或窄幅式1/2打印,打印賬表、憑證、回單時需根據設置頻繁變更打印機和打印紙張,比較麻煩。

(三)財政存款管理欠嚴謹

財政性存款作爲中央銀行的重要資金來源,其收納、投放、日常管理及使用效率之優劣直接影響到貨幣政策和財政預算管理的正確執行,但是,部分基層金融機構仍存在財政存款交存意願不強的情況,不時出現遲交、少交和欠交現象。對於金融機構未在考覈有效期內交存財政存款的,ACS每日按照當期財政存款調整金額的5‰0進行處罰,但尚未有制度、細則對此罰息作出統一明確的規定,難免會引發爭議。同時,由於ACS對“遲交不調”的情況未作出處罰規定,財政存款餘額長期爲零的金融機構對此業務則未引起重視,網點催交憑證、報表、餘額表的情況時有發生,相關會計制度的嚴謹性值得商榷。

二、建議

(一)大力加強制度建設,保障會計覈算業務有據可依

ACS相對於ABS在業務流程和管理體制上的變化,使部分原有的制度已不適應新的業務發展要求,這給如何加強內控管理,防範資金風險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建議開展系統內的深入調查研究,根據ACS的系統運行特點,制定操作性強、實用性高的制度、細則。同時,全面梳理原有會計覈算相關制度,整合同類制度規定,爲規範會計覈算行爲、防範會計覈算風險打下堅實基礎。

(二)建立應急管理規定,減輕突發事件產生的不良後果

使用ABS期間,某一節點出現問題,只限於該節點與支付系統賬務不能一致,其餘各節點可以正常處理業務。數據集中後,ACS的賬務集中處理給應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層行在處理突發事件時反應要更加迅速,才能保證將事件的影響降到最小。對此,應儘快制定安全可靠的ACS應急處理辦法,積極開展ACS應急演練,清晰流程,明確職責,確保發生突發事件時有效應對。

(三)健全會計培訓機制,注重會計職業道德教育

由於ACS賬務集中處理,基層會計人員的操作變得相應簡單,思想上的鬆懈,容易給各類會計風險可乘之機,因此要參考現實業務需求和當前金融環境,建立健全會計人員培訓長效機制,業務培訓和道德教育兩手住、兩手都要硬。以ACS上線工作爲契機,開展全系統會計人員業務知識培訓,培養青年業務骨幹,打造會計隊伍精兵。尤其要注重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努力提升會計人員修養,營造和諧會計行爲環境。同時,建立操作性強的會計獎懲機制,使幹多幹少不一樣,幹好幹壞有區別。

(四)加強設施維護管理,確保系統正常運行

網絡和硬件設備是業務運行的載體,只有網絡暢通、設備正常,會計覈算工作才能順利開展,ACS對電子設備的要求更高,科技保障工作也應更加有力。一是要加強內部設施維護和管理,定期進行檢查和清理;二是要求電信部門提供可靠、快速的網絡通道,備有可靠的備用線路;三是使用部門要對設備運行情況進行監測,發現問題儘早解決;四是加強支行網點的科技力量;五是加強對外來數據管理及網絡監控,防止病毒入侵。

(五)優化人力資源配置,提升會計履職效能

縣支行國庫會計股長期存在人員少、年齡大、職能多的困擾,ACS上線後,縣支行網點經辦會計覈算業務的人員由3人減少到2人,按照ACS的管理體制,可以嘗試調整系統功能以更加優化人員配置和業務流程,例如,在縣支行網點只設置1名操作員,在覈算主體直屬網點即中支一級網點增設1名業務經驗豐富的網點主管負責審覈縣支行網點業務,縣支行網點操作員將審覈受理的業務掃描提交至覈算主體直屬網點的網點主管,這樣一來,不僅可以進一步解決縣支行人員緊張的問題,還可以集中優勢降低業務差錯率。同時,整合營業室、支付結算、事後監督等業務相關部門,合理分配人員與業務權責,最大程度的發揮人力資源優勢。

(六)加強財政存款管理,規範財政存款制度準則

完善財政性存款交存制度,儘快出臺操作性強、規範性高的《財政性存款管理辦法》,使ACS財政性存款業務的處理有法可依、有據可循,要對金融機構財政存款的交存時間、範圍、程序及相關罰則等做出具體規定,爲規範財政性存款管理提供法律保證,維護財政性存款交存的嚴肅性。

(七)完善系統各項功能,努力提升會計覈算質量

銀行會計論文 篇五

當前,隨經濟的快速發展,商業銀行也得到了快速發展,許多銀行爲追求不斷拓展的業務和各種業務的指標,忽視了對風險的防範,存在對會計風險認識不到位的現象,爲會計風險的發生留下來隱患,縱觀幾年所產生金融事件,總結歸納會計風險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1.1商業銀行會計風險內控制度完善程度不到位。目前,各商業銀行都制定了相關關於會計風險的內部管控制度,但這些制度大多,指導性較強,具體操作性較差,不便於實施,再有制度制定的相對滯後,導致一些新的業務的內控規章不完善和健全,不能跟上金融新業務的快速拓展,造成一些業務流程上的不匹配,繼而是各部門之間自行處理,使得內部管控制度的執行不到位。流於形式,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從而留下隱患,爲風險的發生提供了土壤。

1.2會計崗位的各種規章制度執行不到位。當前,各商業銀行的會計崗位各個環節都有規章制度,本可以杜絕各種風險的發生,金融犯罪及挪用客戶資金等常規案件卻時有發生,原因就是會計崗位的各種規章制度是硬指標,必須認真執行,但是一些商業銀行只重視經營,重視拓展業務、單純追求經濟指標,而輕視了規章制度的認真執行,如一些重要的崗位的不合理的兼崗、替崗行爲,由於有些人員業務能力不熟悉,或會計人員短缺,不能實現有效的輪崗和強制休假制度,從而使崗位之間的相互監督功能下降,留下風險隱患。還有爲了追逐利益,留住一些大客戶,主動放棄一些原則。

1.3會計崗位人員的責任心不強業務操作不到位。基層領導對工作人員的日常生活工作關心不夠,不能做到公平對待,因而使各崗位人員容易鬧矛盾。致使工作人員對工作態度不積極主動,責任心不強,缺乏愛崗敬業精神,業務操作應付了事,工作上易出現漏洞。同時還可能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走上犯罪的道路。

1.4會計崗位人員業務水平不強,風險防範意識不到位。由於一些原因,一些崗位人員得不到良好的培訓,或培訓時不認真,應付了事,加上學習的自覺性和工作能力有限,還有近些年,金融事業的快速發展,新業務新技術不斷出現,導致崗位人員的專業技能下降和工作質量不高。風險防範意識淡薄,即使某些業務有風險時也不能及時發現,不能起到互相監督的作用。

1.5會計檢查和內部審計有待加強。近年來,各商業銀行都有相關的內部審計、管控的相關制度,但是會計風險依然存在,金融案件時有發生,其主要原因爲管理人員沒有很好的按照制度執行,對各部門的監督管理職能沒有很好的發揮作用,主要由以下因素造成的,一是監督機制不完善,可操作性差。部門之間缺乏監督制約的機制,查處不嚴厲,造成對風險的評估和整改不徹底。二是內部管控和監督都是由銀行本身的機構進行,他的自主性和威嚴性不強,人員和資源配置不到位,無法有效起到監督管理的作用。三是監管手段落後,隨着銀行業務電算化的普及,許多業務都是在機器上完成,以前原有的檢查手段已不適應現在的要求,而對計算機操作的後臺檢查管理具有更高的技術性和複雜性,有一定的隱蔽性,導致了監管的弱化。

二、如何對商業因會計產生的進行有效防範

2.1完善和補充並形成完整的實用性強商業銀行會計內部控制制度。在現有的內控制度基礎上進行完善和補充,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出,可操作性強,實用並且嚴謹的管理制度,同時,也要根據業務的不斷變化進行調整和補充,形成一個全面的、連續、實用性強的內控制度。

2.1.1員工管理方面。商業銀行會計崗位要根據業務量、客戶的多少、業務的種類機,要經過測算和實際的運行進行合理的佈局、分配,要既能滿足業務量的有效完成又要保證能進行合理內部控制。同時嚴格執行輪崗和休假制度,杜絕兼崗現象,嚴禁出現“一手清”現象加強會計人員之間的監督制約作用。還要根據會計人員的個人能力、業務素質、工作經驗合理的設置業務權限,避免權限過大導致監督困難,造成風險隱患。

2.1.2員工工作制度和業務方面。商業銀行內部要嚴格執行個工作崗位的規章制度和條例。合理的規劃各個業務部門職責、職能。避免銜接部分出現縫隙。本着認真負責的態度做好每項工作的審覈工作,避免出現紕漏。嚴格做好印鑑的管理和保存工作,做好保密工作。

2.2員工個人素質培養和提高。

2.2.1加強員工的思想教育,幫助員工解決實際問題,瞭解員工的想法與動態,提高員工愛崗敬業的精神,增強員工的風險意識和法規意識,提高員工的風險敏感度,避免出現以人情、感情代替規章制度的現象。對有異常的員工要及時瞭解情況,調整崗位,避免風險隱患。

2.2.2要提高員工業務水平,隨會計業務的不斷拓展,要定期的組織員工進行崗位培訓,並要健全培訓體系,強化崗位技能和熟練程度,定期的考覈,提高會計人員的中和業務能力,這樣才能在工作中避免出現失誤,減少風險的產生,對於考覈成績不合格的員工不予上崗。

2.3強化監督和管理的職能。

2.3.1根據商業銀行會計崗位的工作特點,每個崗位都可能出現風險,所以監督檢查工作要全面,要貫徹始終。認真做好“三查”工作。即在事前、事中、事後都要進行認真、細緻的督察。對是否具備完備的資料、有關的憑證、帳表等進行嚴格的審查。同時提高計算機等設備運用能力達,實現計算機後臺監控交易及遠程進行監控的能力。

2.3.2強化審計監督部門的地位和權威性,保證其獨立的監督檢查功能,同時也要對審計人員進行業務培訓,提高監督審計人員的工作能力和人員素質。

三、結束語

銀行會計論文 篇六

一、商業銀行會計風險產生的外部原因分析

1.銀行會計管理體制改革相對滯後,不能滿足防範銀行風險的要求

一方面,分級管理的體制使作爲經營主體的各級分支機構部門利益膨脹,在利潤指標、支付保證、惡性同業競爭、職工福利等種種壓力下,往往通過弱化會計的核算、監督功能來達到其目的;同時,絕大多數國有銀行的會計處理系統目前都與分級管理體制相適應,按行政區域分散覈算、層層彙總上報,使會計工作實際處於地區分割狀態,從而爲人爲地篡改會計數據提供了方便之門;加之基層行領導、會計人員“本地化”的現象普遍存在,最終使弱化會計職能的各種違規行爲佔盡了“地利、人和”的有利條件,極易導致風險和損失。

2.銀行會計制度的建設遲緩,無法滿足銀行風險防範的需要

首先,實行新會計制度後,銀行記賬原則由“收付實現制”變成“權責發生制”,權責發生制未將會計謹慎性原則貫穿於業務發展的始終,不採用會計謹慎原則來指導銀行經營行爲,小則事關銀行自身的厲害得失,大則事關整個金融業的安危和整個社會經濟的穩定與否。其次,不允許銀行對其資產採用成本與市價孰低的計價方法計提減值準備,使我國銀行的多項金融與非金融資產(如抵押貸款、拆放資金、短期投資、長期投資等)完全暴露在減值跌價的風險之下,而無任何防範跌價減值風險的應對措施。再次,允許銀行計提呆賬準備金的範圍過窄、比例過小、方法過死,審覈的手續過繁,使我國商業銀行抵禦風險的能力顯得極爲脆弱。最後,對衍生金融工具的制度規定相對滯後,使得銀行會計對日益增多的衍生金融工具業務所可能帶來的高風險缺乏有效的披露。

二、商業銀行會計風險產生的內部原因分析

1.內部稽覈不力

雖然近幾年來我國銀行界對內控制度的建設空前關注,然而各銀行卻沒有根據經營環境的變化對內控制度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使之系統化、程序化。一方面,銀行會計內部控制目前仍作爲一個個被分解的單元分散在各項管理制度之中,如會計內控制度規定了不同崗位的職責,不相容業務的分離,業務程序的先後制約,卻未形成一套生產流水線式的防範風險程序(一般應由目標系統、決策系統、執行系統和監督系統組成),難以及時發現和處理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相互制約機制不健全,一些重要職責和崗位沒有嚴格分離,混崗或集多職於一身的現象時有發生,一些銀行分支機構缺乏有效的內部管理部門,對主要負責人和決策管理層的權力缺乏必要的監督制約措施,常常出現“控下不控上”的局面,使內控制度形同虛設,留下事故隱患。

2.教育滯後,人員素質偏低

近年來,國有獨資銀行在快速商業化的變革中,爲搶佔市場份額,實行外延式急速擴張的策略,真正精通銀行會計業務的專門人才嚴重不足,一些新手未經崗位培訓,對於各項規章制度,操作規程沒有很好的掌握,缺乏風險防範意識和能力,致使會計覈算的隨意性較大;另外,在會計隊伍趨向年輕化的同時,也容易受社會上拜金主義思潮的影響,從而在會計業務操作中違規甚至違法。

另外,以計算機、網絡技術爲代表的高科技在銀行會計業務中得到廣泛應用,原來需要幾天甚至幾十天才能完成的業務,現在需要幾小時甚至幾分鐘就能完成,但相應的風險因素也隨之增加,高科技犯罪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利用高科技犯罪,給銀行造成的損失隱蔽性更強、危害更大。

三、防範銀行會計風險的對策

在銀行風險的壓力下,會計如何通過其自身的職能去防範與抵禦風險,是銀行會計面臨的重要課題。鑑於此,筆者認爲,防範銀行會計風險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建立健全適應商業銀行經營要求的會計管理體制

首先,應儘快改變目前國有商業銀行所有者主體虛擬的現狀。所有者主體虛擬,往往使得企業的利益在利用會計系統監督各項業務經營活動的開展、會計風險防範等至關重要的問題上無法真正落到實處。一個現實可行的辦法就是在國家控股的前提下,積極穩妥地將國有商業銀行推向資本市場,從而優化銀行內部治理結構,使會計風險防範獲得強勁的原動力。

其次,應改革現行分級分散的會計覈算體制,在建立全行統一會計信息系統的基礎上,實行大集中、管理型的三級覈算新體制,也就是在全行實行總行、大區覈算中心、基層分行三級覈算主體構成的三級覈算制,這種體制下總行制定的考覈指標等直接面向基層分行,但有關的指標計算、數據加工則由大區覈算中心來完成,從而可以在保護基層增收節支防範經營風險積極性的前提下,有效防止會計信息被人爲篡改,同時它還可以極大地增強會計信息的實效性,減少機構和職能重疊,提高銀行服務效率。另外,各商業銀行還可以考慮採用基層領導輪換制、會計人員委派制、稽覈特派員制度等辦法,從人員上保證全行集中統一的會計管理落到實處,進一步防範、化解“本位主義”引發的銀行會計風險。

(二)加強對銀行風險的內部會計監督,構建防範銀行風險的監督保障系統

要防範銀行業的風險,必須健全會計內部控制機制,建立三個相對獨立的控制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在一線會計覈算全過程中融入相互牽制、相互制約作用的制度,建立雙人、雙職、雙責爲基礎的以防爲主的監控防線。會計人員處理業務必須事前建立授權分責的記錄,以明確業務處理權限和應承擔的責任,對一般業務或直接接觸客戶的業務,均要經過複覈,重要業務必須實行雙簽有效的制度,禁止一個人獨立處理業務的全過程。第二個層次是設立事後監督,對會計部門各個崗位、各項業務進行日常性、週期性覈查,建立以堵爲主的監控防線。事後監督可以在會計部門內部設立一個具有相應職務的專業崗位,要配備工作能力全面的人員擔任此職,對監督的過程和結果以及反饋要納入程序化、規範化管理。第三個層次是以現有的稽覈審計爲基礎,通過內部常規稽覈、離崗審計、落實舉報等方法和手段,對會計部門實施內部最後控制。以上三個層次構築的內控體系,對於及時發現問題,防範和化解會計風險,將具有基礎性的作用。

(三)加強銀行會計信息的披露與揭示,提高信息的使用價值

離開了來自銀行內部及時、可靠、完整的會計信息,金融風險的防範與控制就根本無從談起。爲此,要進一步修訂現行銀行定期編制的會計報表,要充分反映銀行表內業務的會計信息,同時要充分反映披露與銀行風險有關的會計信息,如風險資產總額及資本充足率、逾期貸款平均餘額及資本風險比率、備付金及備付金比率、貸款風險集中度、貸款結構及不良貸款資產狀況以及對外投資可能發生的損失等。要全面推行現金流量表,以利於評價本期收益質量以及銀行資產流動性的信息。要充分披露表外業務信息,改變表外業務僅以會計報表附註的形式予以反映的現狀,應要求銀行編制一張表外業務情況表,增強表外業務的透明度,以全面反映表外業務的潛在風險。另外,由於衍生金融工具存在的巨大風險,有必要改造現有的會計報表模式,對衍生金融工具相關信息也要進行充分披露。

(四)以人爲本,提高銀行人員的素質

銀行會計論文 篇七

科學有效的風險識別是進行風險評估的基礎,只有正確的風險識別纔能有效的進行風險評估,最終將相關風險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本文從兩個角度對會計覈算風險進行劃分和整合。

(一)按會計覈算風險種類劃分

1.系統性風險。主要是指隨着會計覈算電子化程度不斷提高,中央銀行在會計覈算過程中由於網絡和信息系統技術運用不合理、運行和管理措施不到位等因素造成中央銀行資金遭受損失的可能性。主要表現爲計算機病毒風險、系統漏洞風險、系統失靈風險等。

2.制度風險。顧名思義,是指制度不能有效的指導當下的會計覈算操作過程造成中央銀行資金遭受損失產生的風險。主要表現爲一是制度的滯後性,即制度修訂不及時。比如《國家金庫條例》自1985年頒佈至今一直沒有修訂,目前許多條款已經不能適應當前國庫工作。隨着電子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和國庫覈算體系的改變,這一條例已經不能有效的防範和控制不斷增加的國庫資金風險點。二是制度覆蓋面窄,即制度建設不能適應於中央銀行會計覈算軟硬件環境的變化和業務的發展,現有制度不能涵蓋各類業務全過程,存有漏洞或“真空”,造成會計覈算風險控制無據可依。比如目前還沒有出臺具體的規範和管理會計覈算電子化、電子信息和電子票據的相關制度。三是制度的可操作性差,即在會計覈算的一些領域總行雖然出臺了一些規定,但新規定原則性強,可操作性差,需要各分支機構出臺相應細則提高新制度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

3.操作性風險。主要指因操作人員的業務素質差異、過失等原因,造成核算資金損失的可能性。主要表現爲一是操作人員風險意識淡薄,未嚴格按照相關規章制度執行操作。比如一些操作人員在會計覈算過程中未落實內控制度,有章不循,導致制度執行流於形式,制度落實不到位。一些具有多年會計覈算經驗的操作人員在操作中憑經驗行事,易造成核算資金的損失。二是操作人員業務能力有限,導致進行了不正確的流程操作。這主要是由於新的會計覈算方式對操作人員有了更高的業務要求,操作人員業務技術培訓力度不夠,導致相關業務知識普及程度不高從而造成資金風險。三是人員配備不足導致不合理兼崗從而造成資金損失的風險。總而言之,操作風險是由於操作人員無意識的疏忽造成的資金損失的風險。

4.道德風險。從經濟學上的意義來講,道德風險是指由於經濟活動雙方信息不對稱,當行爲人可以獲得自己行爲的收益並容易將成本轉嫁給他人時,給他人造成各種損失的可能性。在會計覈算過程中,不僅是操作人員,也有可能是系統維護員,或是負責培訓、考覈的管理人員等,由於他們具有信息優勢和專業技術優勢,加之內控制度存在缺陷,當其違規違法提供虛假會計覈算活動騙取國家資金成本過於低廉時(即當其預期成本小於預期收益時),就會違背原則主動造假,提供虛假的會計信息、進行不實的會計處理,從而給中央銀行資金造成損失。總的說來,道德風險與操作風險的最主要區別在於前者是有意爲之,而後者是無心之失。道德風險具有更大的隱蔽性,危害也最大,帶來的損失也最大。

5.監督檢查風險。主要是指會計監督和檢查落後於會計覈算主體和會計覈算組織形式的變化而產生的風險。主要表現在一是會計覈算監督雖然現階段可以分爲事前、事中和事後監督,採取集中監督和分散監督的方式,使用人工監督、計算機監督以及現場監督、非現場監督的監督手段,但一方面由於制度的缺失和執行的不到位,另一方面由於現行的中央銀行會計監督還主要採取非現場的、人工的事後監督方式,導致會計監督流於形式。二是由於機制不完善,時效性差,檢查手段落後等原因,會計覈算檢查環節依然存在資金風險。

(二)按照會計覈算風險的程度劃分

風險程度不同,需採取的風險控制措施也不相同。中央銀行會計覈算風險可以劃分爲高風險、中風險和低風險。高風險是指容易造成資金重大損失的風險。雖然此類風險發生的頻率可能很低,但相關部門必須給予高度重視並嚴加防範。中風險是指容易造成較大資金損失的風險。此類風險必須採取積極措施關注風險變化。低風險是指基本不會造成資金損失的風險,此類風險雖造成資金損失的程度較小或基本不存在,但發生頻率通常較高。

二、層次分析法介紹

層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簡稱AHP)最早是由美國運籌學家薩迪於上個世紀70年代提出的,是一種系統性、層次化的將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分析方法。具體方法是首先建立多層次模型,在模型中將有關要素分別設定爲目標層、準則層和方案層;其次構造兩兩判斷的比較矩陣,以確定每一要素的相對權重;最後對計算結果進行排序,並選擇最佳方案。層次分析法目前已經廣泛應用於經濟、軍事、農業、醫療等多個領域。其之所以可以有效處理多層次、多選擇的複雜決策問題,是因爲它將與決策有關的要素劃分爲不同層次,簡單直觀。層次分析法尤其適合於難以直接計量決策結果,需要將若干個決策目標排列順序的複雜問題。

三、中央銀行會計覈算的風險評估

對於中央銀行會計覈算風險評估本文擬採取兩步進行,第一使用層次分析法確定會計覈算風險的權重,第二計算風險值。

1.構建層次結構模型。層次分析法模型的構建一般分爲三層,最上面爲目標層,最下面爲方案層,中間是準則層或指標層。就本文而言,目標層應是中央銀行會計覈算風險評估,準則層或指標層是本文整合出的中央銀行會計覈算的系統性風險、制度風險、操作性風險、道德風險、監督檢查風險這五大類風險,分別用B1、B2、B3、B4、B5表示。方案層爲會計覈算風險的不同程度,即低風險、中風險、高風險,分別用C1、C2、C3表示。

2.計算風險值。評價中央銀行某一分支機構會計覈算的風險值主要依據風險種類權重、風險造成資金損失的程度以及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或概率)。計算會計覈算風險值的公式如下:風險值=(風險權重×程度×發生概率)以上利用層次分析法討論的會計覈算風險模型中將準則層設定爲五大風險種類,將方案層設定爲會計覈算風險的程度,則計算出的層次總排序權向量即爲風險權重×程度,若需要計算該中央銀行會計覈算風險值則需根據會計覈算歷史資料確定該行低風險、中風險、高風險發生概率即可。同時預先設定一個風險臨界值,定期計算其會計覈算風險值。當風險值小於臨界值時,表明風險可控。當風險值大於或等於臨界值時,則應採取風險應對策略及時糾正風險管理薄弱環節,並對風險持續監控。採取層次分析法進行會計覈算風險評估其優點在於簡單明瞭。不足在於兩兩判斷矩陣的設定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專家意見,具有較強的主觀性,同時由於參考歷史資料具有一定的時效性,因此建議中央銀行根據會計覈算組成要素的變化及時調整兩兩判斷矩陣,以確保層次分析法的有效性。

四、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