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畢業論文

大專會計畢業論文【通用多篇】

大專會計畢業論文【通用多篇】

全面提高對於會計工作的管理制度 篇一

財務會計在進行計算審覈總結的時候由於疏忽監管經常出現各種的行爲漏洞,在對於做好財務會計工作的時候,外部與會計內部的製作方面有許多的重要性質。在事業單位當中財務制度具有很大的意義,財務管理制度應該分爲四個小部分,第一部分是規章性制度、第二部分是程序性制度、第三部分是標準性制度和第四部分的複合性制度。只有做到健全的管理制度纔能有效的提高事業單位當中的會計信息質量。同時在事業單位當中應該從內進行嚴格的進行管理,明確個方位的崗位職責,在對內部管理上要按照科學的管理方式,做到嚴格可控的內部管理工作[3]。

對於事業單位當中的改善的幾點建議 篇二

(一)對會計進行專業的培訓提高會計個人素質

隨着我國當前社會體制的逐漸完善,社會經濟體制也在不斷地完善,所以對於當前會計專業技能培訓提高會計人員的個人素質也要加快完善的腳步。在進行探討與研究當中我們就會發現,想要解決會計在事業單位當中所存在的問題,首先就要加強會計的基礎素質,提高會計個人能力。加強會計興業的管理和考試模式的建設,提高企業的監管力度,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當中的會計都要對工作落實下去不能僅僅的流於表面

會計學畢業論文 篇三

[摘要]財政局是國家重要的職能結構,負責貫徹執行國家財政稅收方針和政策,並自覺履行財務會計方面的法令及有關政策。財政局財務管理是其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根據當地經濟發展總規劃而進行年度預算和年度結算工作,平衡地方財力,確保財務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學性。新會計制度的出臺給財政局財務管理帶來了一定的影響,財政局只有結合社會發展趨勢,緊跟時代發展潮流,及時發現自身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清楚地認識到加強財務管理的重要性,並不斷創新財務管理工作模式,才能進一步提升財政局財務管理質量,進而推動財政局穩定、健康地發展。

[關鍵詞]財政局;財務管理;問題;新會計制度;影響

1引言

隨着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日漸成熟。爲了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統一會計標準,規範單位、機構或企業的會計確認、計量和財務報告等工作,國家對原有的會計制度進行了調整和補充完善,以進一步提升會計信息質量,加快單位、機構或企業財務管理變革,提高資金利用率,增強經濟投資信心,促進資本在市場的發展與優化,進而爲國家經濟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切實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和人民羣衆合法經濟利益。因此,財政局應自覺履行新會計制度規範,轉變財務管理理念,增強資金投資風險意識,進而提升財務局管理水平,完善財政局管理組織結構,實現財政局長遠的發展目標。

2財政局財務管理問題

2.1財務預算管理工作不到位

財務預算管理是財政局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其管理的質量直接決定了財政局財務管理的最終效果。然而在實際的財政局預算管理工作中,由於管理人員對預算管理工作的忽視,導致預算執行管控不嚴情況時有發生,甚至有些管理人員爲了維護自身利益肆意調整預算標準,不僅降低了預算管理工作的質量,同時使財政局財務管理工作失去了實質的意義,不利於財政局的平穩發展。

2.2財務管理信息化水平低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爲財務管理手段創新提供了重要的依據和保障,但是由於財政局財務管理意識淡薄,雖然建立了財務系統,但是卻沒有根據財政局的實際管理情況構建財務一體化管理平臺,財政局財務管理仍然採用傳統的人力編制預決算報表、人工進行財務對賬的方式,加大了人員管理難度,同時難以實現財務信息共享的目標,財務管理效率與質量低下。

2.3財務管理人員綜合素質水平低

財務管理工作在開展時並不是一帆風順的,面臨着衆多的難題。比如,由於缺乏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使得財政局的財務管理人員准入門檻相當低,財務管理人員綜合素質水平參差不齊。甚至有些財政局的財務管理人員是由其他部門的管理人員擔任的,他們缺乏專業的財務管理知識以及財務管理經驗,導致了財政局財務管理工作難以到位。此外,一些縣級財政局爲了節省開支,爲按照國家相關規定私自招聘財務管理員工,這些員工大都沒有經過專業的理論技能培訓,對財政局財務管理工作理解不夠透徹,在實際的工作中經常出現錯誤,降低了財政局財務管理的整體水平,不利於確保財務局的合法經濟效益。

2.4財務管理觀念落後,財政局資金使用效益不高

財政局長期受到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其財務管理理念仍然停留在粗放型財務管理階段,難以根據時代形勢的變化而做出調整和更新,使得財政局的財務管理與會計覈算工作經常被混爲一談,財務管理流程缺乏制度約束,事後覈算現象頻繁發生,難以確保財政局財務管理的質量。此外,由於財政局的部分財務管理人員沒有清楚認識到財務管理的重要性以及自身職責,使得財政局財務管理過多地集中在事後管理中,而忽視了事前以及事中的管理。同時沒有將財政局財務管理工作看作一個統一的整體,統一規劃,難以充分發揮資源集中的優勢,進而導致財政局資金使用效益難以提高。

3新會計制度對財務局財務管理的影響

新會計制度對財政局財務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並採取有效的措施積極應對,以切實滿足新會計制度提出的新要求,提高財政局財務管理質量。

3.1對財政局預算管理的影響

在新會計制度的影響下,財政局更應該重視財務預算管理工作,根據新會計制度要求嚴格規範預算項目流程,對預算資金調配做到有效的監督和管控,確保資金的利用價值。因此,財政局在進行預算管理工作時應採用零基預算和綜合預算相結合的方式來考量上一年度的預算執行情況,並以此來科學地預測本年度項目實際資金支出。並嚴格要求任何管理人員都必須遵循新會計制度規定,不得隨意更改和調整預算,一旦預算與實際執行存在大的差異,必須追究管理人員個人責任,以避免類似情況的發生。而對於因公共緊急事件或者是國家財務管理政策變化所造成的預算與實際執行的明顯差異,則應及時向上級反映,並制訂科學的預算管理調整方案。此外,由於財政局每年都會接收大量的國家財政撥款,且其自身在運行發展過程中也會產生其他的經濟收入,對於財政撥款以及其他類別的收入應嚴加管控,尤其是做好對國家財政撥款的實時跟蹤工作,明確財政資金流向和使用情況,全程把控資金使用情況,避免資金浪費或者擅自挪用現象的發生,確保財政局資金安全。

3.2對財政局財務管理系統的影響

新會計制度的出臺,使得傳統的財務管理系統難以滿足現實財務管理的需要,因此,財政局應進一步優化財務管理系統,依託現代科學技術構建一體化的財務管理平臺,爲提高財務管理效率與管理質量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同時在原有財務管理系統的基礎上,增加分佈式辦公功能、自動記賬功能、業務對接功能以及安全防護等功能,不斷優化和完善財政局財務管理系統功能系統,確保財務管理的科學性。其中分佈式辦公功能,主要是通過財政局的辦公終端將報賬數據信息錄入財務管理系統中,財政局領導可以隨時調取報賬數據信息並對其進行嚴格的審覈,在審覈通過後,管理人員就可以打印報賬單進而辦理相關業務。而自動記賬功能是指改進後的財務管理系統可以自動將會計人員錄入系統中的數據信息自動生成記賬憑證,並自動完成對賬、報表編制工作,大大減少了會計人員的工作量,提升了財務管理的效率。業務對接功能指的是將相關業務在各個業務系統中進行有效的銜接,以增強業務的連貫性,提高業務辦理的效率。由於財政局財務管理系統中的數據信息比較重要,對信息管理的安全係數要求比較高。因此,財政局財務管理系統需增設安全防護功能,對系統中的各種數據資源進行自動備份,避免系統遭遇異常而導致信息數據丟失,影響財務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財政局財務管理引入了數字簽名、電子簽名印章等技術,對系統中的數據信息進行有效的防護,切實確保系統操作的穩定性與信息資源的安全性。

3.3對財政局財務監管的影響

新會計制度對財政局財務管理的質量要求更加嚴格,因此,財務局應該積極迎接新會計制度所帶來的挑戰,科學部署財務管理內部監督工作,不斷強化財務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端正他們的工作態度,使其能夠有效地完成各項財務管理工作,切實財政局財務管理的水平與質量。具體來說,財務局應建立健全內部監督機制,充分發揮內部審計部門的職能作用,對專向資金的使用以及財務收支情況進行有效的掌握,爲財務管理政策的制定與調整提供可靠的依據。同時充分發揮審計局、監管局等部門的綜合優勢,強化社會監督,將財務監督管理信息公佈在網絡平臺上,提高監督管理的透明性。對擅自佔用、挪用、浪費、國家財政撥款的行爲予以批報,避免違法亂紀行爲的產生,切實確保財政局的資金安全。

3.4對資產管理的影響

新會計制度要求財政局做好資產覈算工作,強化資產管控意識,保證資產審查與實際賬目相符,避免國有資產的安全性。因此,在新會計制度的影響下,財政局應建立健全固定資產管控制度,爲資產購置、驗證、獲取、使用、維護以及處置轉移等各個環節做好監督檢查,並將所有的固定資產錄入財政局資產管理系統,由管理人員對其進行動態管理,確保資產管理信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同時財政局還要詳細掌握各種資產的使用和結餘情況,整合和優化剩餘資源,避免固定資產出現閒置的情況,切實提高資產利用率。

4基於新會計制度財務局財務管理創新策略

4.1完善財政局財務管理制度和會計覈算體系

在新會計制度的影響下,建立並完善財政局制度可以減弱國家財政資金風險,避免複雜環節對財政資金使用效率的影響,切實確保財政局財務管理的質量。因此,國家相關部門應建立科學的賬戶資金覈實系統,將財政資金收支納入賬戶資金確認覈算系統中,保障財務局財務報賬與銀行賬表的一致性,實現對財政局財務管理的全過程監控。此外,國際級有關部門還應建立並完善會計覈算體系,切實滿足新會計制度的需求。對財政局財務具體情況進行及時、有效的掌控,嚴格把握財政局每一筆資金的去向和使用狀況,確保國家財政資金安全。同時對浪費、挪用國家財政資金的人員進行嚴格的處罰,爲財政局財務管理人員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圍。

4.2提高財政局預算管理質量

預算管理質量直接影響財政局財務管理的質量,因此,財政局應更具新會計制度的要求加大財政局預算管理的力度,採用多方面、全方位的管理方式加強財務信息的管理工作,減少財務預算管理失誤,真正確保財政局預算管理的準確性。同時改進和優化預算管理制度,實行財務公開管理,使財政局財務預算管理工作在陽光下進行,保障財政局預算管理工作的透明化,避免違法亂紀行爲的產生。此外,還要加大財政局預算管理監管力度,採用多種形式的核算方式,避免預算失誤,規範預算管理流程,保障財政局預算管理工作保質保量地完成,從而提升財政局財務管理質量。

5結論

隨着新會計制度適用和影響範圍的不斷擴大,加強財政局財務管理工作變得越來越重要。只有根據新財務制度的具體要求,科學地部署財政局財務管理規劃,優化財務管理方法和手段,增強預算管理意識,做好財務預算管理工作,避免財政資金的浪費,切實保障國家財政資金的安全性,以更好地發揮國家財政資金的利用價值。同時在後續的管理工作中,建立健全財政局財務管理制度,強化內部監督體系,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使他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財政局財務管理工作中,充分發揮各種資源優勢,以提升財政局財務管理質量,進而實現財政局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趙吉深。市級財政局財務管理策略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4):5.

[2]遊鳳琪。新會計制度下財政局財務管理的創新研究[J].財會學習,2015(18):44,47.

[3]楚祥敏。財政局財務管理問題與新會計制度對其影響解讀[J].財經界:學術版,(18):276.

[4]陳寧。財政局財務管理工作的創新舉措與意義解讀[J].智富時代,2015(11):10.

[5]王曼玉,姜毅。新會計制度下財務管理模式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5(5):261,263.

[6]辛兆爽。縣財政局財務審計中發現的主要問題及其改進措施[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17):121-122.

專科會計學畢業論文 篇四

隨着市場經濟競爭的日趨激烈,企業內部控制逐步成爲確保企業健康穩定發展的重要保障。會計內控制度作爲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保護企業資產安全、完整,確保會計信息真實、可靠,保證會計法律法規貫徹執行等方面發揮着不可忽視的作用。現代企業必須根據自身經營管理狀況和會計工作需要,建立健全會計內控制度,充分發揮會計內控制度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從而促進企業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精細化財務管理的概念和意義

(一)精細化財務管理的概念

精細化財務管理是以“細”作爲基礎,做到細緻入微,對每一個崗位、每一項業務,都建立起一套與之對應的工作流程和業務規範,實踐中的重點在落實,並且將財務管理的範圍延伸到公司的每一個生產經營領域,充分行使財務監督職能,以便拓展財務管理和服務職能,實現財務管理無死角,發掘財務活動的潛在價值。“天下難事始於易,天下大事始於細”,精細化財務管理並不是很複雜,只是要細中求精。“精細”不僅是一種理念,同時它也是一種行爲:一種認真積極的態度,一種精益求精的追求。財務管理精細化是圍繞已經確定的財務目標,組織、整合每一個控制環節中的單個行爲單元,然後形成步調一致的合,以確保目標實現的過程。工作中,要求必須以“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控制爲主線,並謀求“滴水見太陽”的管理效果,即從點滴中梳理出一整套旨在強化企業對財務的控制管理,以提高企業理財水平的管理手段。

(二)、精細化財務管理的意義

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於細”;俗語有云:“當家理財,柴米油鹽”。理財,重點在“梳理”,成功於“精細”--把財務管理工作做精、做細,以便爲企業經營管理提供詳細、真實、有效的財務信息,這個是對財務管理的一個最基本的要求,同時也一直是廣大財務人員所追求的一個目標。財務管理精細化是一個企業挖掘增效空間、減少財務風險、保證財務目標實現的基礎。從管理行爲的效用性方面來看,財務管理精細化可以促進財務人員對生產工藝流程更加熟悉,爲企業生產經營決策做更好地服務;可以帶動全體員工加入到到財務管理中來,對財務目標的執行可以形成“衆人拾柴火焰高”的良好效果;可以明確各責任部門的財務管理目標,以便爲企業總體目標實現形成合力;可以梳理管理行爲,把企業的價值觀深入到管理全過程,實現管理行爲的昇華。

二、會計內控制度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

(一)有利於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

高質量的會計信息能夠全面反映企業經營管理成果和財務狀況,爲企業生產經營決策提供可靠信息依據,提高決策的準確性和科學性,從而規避企業因決策失誤而造成的巨大損失。建立健全會計內控制度是確保會計信息真實、完整的有效措施之一,其不僅對企業會計崗位設置、會計業務處理流程進行了規範,而且對會計監督和內審控制職能進行了明確,有利於確保企業會計行爲合法、合規,從根源處杜絕會計舞弊的現象發生。建立會計內控制度爲企業構建完善、科學的財務機制提供了制度保障,能夠有效改善企業財務管理現狀,滿足不同利益主體的財務需求,全面提升企業財務管理水平。

(二)有利於防範國有資產流失

當前,我國企業普遍存在治理結構不完善、經營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問題,使得董事會、監事會等職能機構難以切實發揮各自監督職能,導致企業經營管理水平難以提高,會計信息失真現象屢見不鮮,國有資產流失嚴重。而建立企業會計內控制度,可以從強化企業資產管理入手,做好資產覈算、清查、盤點、保管等各項工作,確保賬賬相符、賬實相符,進而有利於防範資產流失,杜絕出現違法違紀行爲。

(三)有利於規避企業經營風險

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面臨着經營風險,建立健全會計內控制度有利於企業及時發現並控制經營中的突發風險,優化配置各項資源,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尤其對於資金風險而言,由於資金是企業經濟活動的命脈,貫穿於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之中,所以資金風險管理既是企業財務管理的核心,也是企業經營管理的重點。建立會計內控制度可以明確企業各部門資金風險管理責任,將企業經營目標與各部門經濟責任相結合起來,使資金運行的全過程得到有效監管和控制,從而降低資金風險。

(四)有利於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目標

企業經營管理目標是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利用最小的生產成本獲取最大的利潤。而會計內部控制作爲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內容,能夠從財務活動的角度強化成本費用支出管理,通過建立嚴格的審批程序和規範化的管理制度,降低成本費用支出,並利用可靠的會計信息做好財務事前預測、事中控制、事後分析反饋工作,提高財務管理水平,進而從經濟活動的各個環節強化成本費用支出控制,爲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目標奠定堅實基礎。我國大多數銀行的內部控制側重於內部成本控制和內部資產安全控制等,對內部控制的認識也比較淡薄和感性,在會計內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及實現經營管理目標的作用等方面還持保留態度,此外,有章不循、執法不嚴等現象時有發生。

這源於部分管理層重發展輕制度,重經營輕管理,內部控制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有的銀行在內控制度上存在着形式主義,表面上制訂的制度是完善的,但是缺乏執行力,使制度總是停留在“貼在牆上,掛在嘴上”,而未真正落實在行動上,因此內控制度的有效性也得不到真正的發揮。由於對內控工作缺乏執行力,在經營中面臨的各項風險就無法準確的識別和計量更無法及時將風險控制在可控範圍內。

三、建立健全會計內控制度的措施

(一)建立會計工作機構,明確會計監督職能

企業應當根據自身經營管理情況和會計工作需要設立獨立的會計工作機構,配備高素質專職會計人員,明確單位負責人對會計工作的領導責任,以及會計機構的工作職責。會計工作機構內部應當依據國家會計法律法規制定符合本企業的會計制度,規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報告、會計檔案保管等業務處理流程,使會計監督職能得以切實發揮。

(二)建立會計崗位責任制

按照會計內控制度的要求,企業在對組織結構進行確定及完善時,應本着不相容職務相分離的原則建立會計崗位責任制。這裏所謂的不相容職務主要是指某些由個人或是單個部門所擔任的職務,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很容易發生弄虛作假的現象。爲了杜絕此類現象的發生,必須建立健全會計崗位責任則,這樣不僅能夠確保不相容職務相分離,而且還有利於發揮出會計內控制度的作用。具體可對以下崗位進行分離:會計與出納應當分離、業務經辦與授權批准和會計記錄應當分離、會計記錄與財產保管應當分離、稽覈檢查應與業務主辦相分離等等。通過以上崗位的分離能夠有效地減少和杜絕弄虛作假的情況發生,有助於促進企業健康穩定發展。

(三)建立會計賬務處理制度

會計財務處理制度的建立,有利於確保財會報告編寫的真實性,具體可從以下兩個方面着手進行:一方面,企業應當對所有會計記錄的格式、內容以及填制方法等進行統一,並對外來憑證與自制憑證的界限進行明確劃分,同時對於原始憑證的簽發、傳遞、彙集和反饋等相關程序都要指定相關人員負責,以此來確保原始憑證的真實性性、可靠性及完整性;另一方面,企業應當按照銀行結算制度和會計制度的具體要求,對銀行賬戶進行設置,並對會計科目進行合理使用,確保登記到會計賬簿中的資料正確無誤。

(四)建立資產控制制度

首先,爲確保企業資產的安全性,應當建立實物資產控制制度,以此來限制未經授權人員直接接觸財產,如現金、庫存、有價證券以及銀行存款等等,這些財產除專職人員外,其他人員則限制接觸;其次,建立實物資產清查制度,確保實物資產的具體數量與賬面情況相相符,若在清查過程中發現賬實不符,必須立即查明原因,並採取相應的措施加以解決處理;再次,可通過建立資產控制制度加強對以下環節的管理:固定資產管理、審批採購管理、材料及易耗品管理、入庫驗收管理、報廢處理管理以及物資領用管理等等,從而使上述環節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增強可操作性外,由於企業固定資產涉及的範圍既廣又雜,爲此,應當建立相應的臺賬,並做好定期盤點工作。

(五)建立成本費用控制制度

在企業的各項生產經營活動中基本都會涉及成本費用,該費用在大部分關鍵環節中也均有體現。爲此,通過加強對這部分費用的控制不僅能夠使企業減虧增盈,而且還能夠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同時這也是企業會計內部控制的最終要求。首先,應當對成本費用的構成要素及具體開支範圍加以明確,並在各項費用的支出過程中遵循節約、合理以及需要的基本原則進行使用,對於差旅費、水電費、醫療費、辦公費等管理費用也應制定嚴格管理制度和方法,並對審批人員及其權限加以明確;其次,應當定期對企業成本費用進行分析,藉此來爲管理層的管理決策提供依據和幫助。此外,應正確對成本費用進行覈算,成本覈算過程中採用的會計政策應當保持各期一致,嚴禁隨意更改。

(六)建立內部審計制度

爲了評價企業會計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應當建立內部審計制度,該制度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其一,能夠進一步確保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準確性;其二,能夠對企業資產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其三,能夠對員工起到督促作用,使其遵守企業制定的各項內部管理制度;其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使內部控制更加完善。基於以上幾點作用,企業有必要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制度。目前,由於我國大部分企業中的內審人員都是直接向董事或者經理負責,加之一些企業對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視程度不足,從而導致了內部審計應有的作用未能得到發揮。而想要充分發揮出內部審計的作用,就必須讓內審人員從財會人員中脫離出來,直接對董事會負責,以此來促進企業健康穩定發展。

(七)建立會計人員培訓制度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人,制度的制定和執行也離不開人,可以說人是觀念創新的基礎和根本,爲此,企業必須重視人才的培養。可通過建立會計人員培訓制度,提高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水平,使之能夠勝任自己的崗位工作。同時企業還應對會計從業人員進行再教育,以此來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和法律意識,充分發揮出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企業健康穩定發展。在具體培訓和教育的過程中,應當建立相應的考覈制度,這樣能夠進一步調動起人員的學習熱情,不使培訓工作流於形式。

總而言之,現代企業必須結合實際會計工作需求,加快會計內控制度的建立健全,要求單位各部門嚴格執行會計內控機制規範,從思想上提高會計內控的重視程度,將會計內控制度建設視爲實現企業經營管理目標的重要措施,進而爲企業創建良好的控制環境,有效規避經營風險,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致謝

本研究及學位論文是在我的導師浦瑛瑛老師的親切關懷和悉心指導下完成的。她嚴肅的科學態度,嚴謹的治學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 作風,深深地感染和激勵着我。從課題的選擇到項目的最終完成,浦老師都始終給予我細心的指導和不懈的支持。兩年多來,浦老師不僅在學業上給我以精心指導,同時還在思想 、生活上給我以無微不至的關懷,在此謹向浦老師致以誠摯的謝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論文 即將完成之際,我的心情無法平靜,從開始進入課題到論文 的順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師長、同學、朋友給了我無言的幫助,在這裏請接受我誠摯的謝意!

參考文獻

[1]劉良清。完善企業會計內控制度的對策探討[J].中國對外貿易(英文版)。(22)。

[2]陳勇。關於健全完善企業會計內控制度的思考[J].廣西電業。(8)。

[3]高新紅。企業會計內控工作問題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1(23)。

[4]李豔彬。貫徹新會計準則完善企業會計內控制度[J].冶金財會。(5)。

[5]陳曉紅。淺議會計內控制度的建設[J].財經界(學術)。(6)。

[6]陳愛萍。企業會計內部控制策略的優化措施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1(19)。

會計學畢業論文 篇五

會計學畢業論文(2)

內蒙古財經學院本科畢業論文

我國企業信用風險管理問題及對策研究

作 者系 別 會計學院

專 業 會計學

年 級 06會計五班

學 號指導教師導師職稱 講師

內 容 提 要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隨着賒銷這種競爭手段的普遍使用,信用政策已成爲現代企業財務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信用政策的有效性直接關係到企業生產運作的成效。由於我國特殊的成長曆史和成長環境,目前企業信用政策的制定水平遠低於發達國家,使企業所指定的信用政策沒能起到應有的作用甚至形同虛設,這將嚴重的影響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因此,本論文旨在通過介紹我國企業信用政策制定及其管理現狀,揭示出信用政策制定過程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改善信用政策制定與管理水平的對策,達到提高我國企業信用政策制定水平的目的。

關鍵詞:信用政策 財務政策 風險管理 內控制度

Abstract

In the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the competition with credit means the widespread use of credit policy has become a modern enterprise financial polic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credit policy related directly to enterprise production operation results. Because of the specific historical and growth environment, at present the enterprise credit policy formulation level than developed countries, make enterprises designated by the credit policy can't play its role, this will be non-existing even severely impact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Therefore, this paper aims to introduce our enterprise credit policy and management, this paper reveals the credit policy formulation process problems. To improve the credit policy and find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enterprises in China,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credit policy.

Keywords: Credit Policy Financial Policy Risk Management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目 錄

一、我國企業信用政策制定及其管理現狀………………………………………………… 1

(一)缺少科學的信用管理系統,信用政策的制定缺乏有效及完整的信息支持……… 1

(二)信用政策制定採用的技術手段落後,決策不科學………………………………… 1

(三)企業內控制度不健全,未設立獨立專門的信用政策制定與實施機構…………… 1

二、我國信用政策制定過程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2

(一)科學合理的信用政策制約企業部分利潤的增加………………………………………2

(二)信用政策制定過程中相關的內控制度不健全…………………………………………2

(三)企業信用政策制定過程中風險管理薄弱………………………………………………2

三、加強與改善信用政策制定與管理水平的對策……………………………………… 3

(一)完善信用管理體系及信用分析模型的架構,健全信用政策分析方法…………… 3

(二)完善內控制度,明確內部管理責任制…………………………………………… 4

(三)完善信用政策方法的選擇,提高信用政策的制定水平…………………………5 參考文獻………………………………………………………………………………………5 後記……………………………………………………………………………………………6

我國企業信用風險管理問題及對策研究

隨着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步伐不斷加快,客觀上要求參與市場經濟活動的企業要不斷加強信用風險的管理,提高自身信用政策的制定水平,從而降低企業不良應收賬款的出現機率,爲我國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鋪平道路。信用風險管理是指通過制定信用政策,指導和協調各機構業務活動,對從客戶資信調查、付款方式的選擇、信用限額的確定到款項回收等環節實行全面的監督和控制,以保障應收款項的安全及時回收。目前,國際上流行的信用風險管理理論是大公公司的企業信用管理系統理論(ECMS模式)。ECMS模式的主要管理思想核心爲“過程控制”,旨在全面控制營銷渠道設計、客戶開發、簽訂合同、發貨直到賬款催收交易過程中的每一個關鍵業務環節。整個過程中,企業應更加重視簽訂合同之前的營銷渠道設計和對客戶的資信調查,即“事前控制”。同時加強交易額度的科學審批,即“事中控制”。以及對應收賬款的科學化管理,即“事後控制”。隨着我國大力普及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信用風險這一以前並不爲人瞭解的風險開始受到了廣泛關注。信用風險這一在西方國家已被關注了上百年的風險問題,在國內一直沒有得到足夠重視,學術界和信用服務機構都還沒有企業信用風險認知度和信用服務需求情況的具體資料。這就有必要對其進行深入的分析與研究,以提高我國企業信用風險管理的水平。

一、我國企業信用風險管理現狀

中國經濟的發展一直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亮點。隨着信用銷售的不斷擴大,企業信用風險管理越來越重要。但我國企業信用風險管理上的問題卻值得人們去深思。其主要問題體現在:

(一)企業缺乏內部信用管理體系

信用風險管理需要充分的信息爲依據,其所需信息資料來自於多方面。目前,我國存在着十分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現象,又由於缺乏權威專業的企業信用等級評估機構,而使企業外部的客觀、公正、真實的客戶信息來源很缺乏,企業很難收集到充分準確的客戶信息。因此,我國企業在進行信用風險管理時,部門間往往缺乏有效溝通,缺少獨立專業的信用管理系統,使企業很難收集到有機聯繫起來的客戶信息。另外,企業對原有信用風險管理的實施效果缺少及時的分析和綜合有效評價,這樣也使原信用風險管理不能爲新環境下調整的信用風險管理措施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可見,我國企業在進行信用風險管理上所依據的信息,在有效性和完整性等方面很難達到系統化管理。

(二)信用風險管理採用的技術手段落後

我國很多企業還沒有很好地將現代先進的信息技術運用到信用風險的管理中去,一般趨向於憑經驗對客戶信用情況進行主觀的判斷與分析,這樣,對客戶的信用水平可能缺乏專業的判斷,客戶的資信和信用風險缺少準確的評估和預測,制定信用標準時容易存在主觀上的判斷失誤,選擇信用政策方案時,缺乏科學的決策依據。結果,因耗費大量的人力資源而增加了信用風險管理的成本,更重要的是會因缺少科學的決策依據而影響信用風險管理的效果。

(三)企業缺乏基於提高市場競爭力的信用銷售策略

在我國,絕大多數企業都沒有設立專門獨立的部門來負責信用風險管理,基本上是由銷售部和財務部兩個部門負責,有些企業甚至沒有專職的信用管理人員,一般由銷售管理人員或財務人員代理。銷售部門片面爲了實現其銷售業績的上升,沒有從實現提高市場競爭力的角度去實施銷售策略,偏向過於寬鬆的信用風險管理政策,結果是實現了銷售額的同時也帶來較高的信用成本和較高的信用風險,據中國統計年鑑(-)數據顯示20至20我國批發和零售業產值總體呈上升趨勢。與此同時,賒銷額環比增長比率在年至年間總體呈現上升趨勢,故此造成的風險程度也在增加(詳見表1)。財務部爲了實現其財務目標即利潤的增加,偏向制定過於寬鬆的信用政策,可能會導致企業因失去部分潛在的客戶而在競爭中失利。

表1 中國批發和零售業中賒銷額比重環比增長分佈表(2004―2009)

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鑑》(2004年-2009年) (四)企業信用風險管理人員相關的綜合素質不完善

企業信用風險管理人員所要設計的管理環節要求其業務人員必須具備較強的綜合素質,但由於我國信用風險管理起步晚、發展不完善,致使我國信用風險管理人員需要具備的綜合業務素質水平過低,其企業較強的業務骨幹多集中於企業的對外營銷等相關部門,信用管理人員大都綜合素質過低,不具備合格的信用管理人員所要求的相應素質,其制定的相關信用政策不科學、不合理,影響了企業的健康發展。

二、我國企業信用風險管理過程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企業缺乏科學合理的信用風險管理意識

信用風險管理理念是企業處理內外關係的基本價值觀。目前,我國有很大部分企業缺乏信用風險管理意識,沒有積極地進行信用風險管理工作,信用風險管理尚未全面展開。許多企業雖初步認識客戶信用風險管理重要性,但面對較大客戶時,在利益誘惑下,只看重能給企業帶來較大經濟利益,而忽視其信用等級,一心只想成交,忽視之後艱難的賬款回收。現階段部分企業缺少客戶信用管理信息,不能準確判斷客戶信用狀況,在與老客戶合作中,缺乏動態信用信息,對客戶某些變化視而不見,直到發生信用風險。在對對新客戶發生業務時,缺乏足夠的信用信息,以偏概全,導致判斷失誤。

(二)科學合理的信用風險管理制約企業部分利潤的增加

信用風險管理的意義在於減少風險對利益相關者的影響。在結算中風險對利益相關者的影響,可能造成利益相關者對企業業務往來的潛在縮水,以及出現收益損失。企業獲取最大利潤的根本目標緻使有些企業只顧眼前利益,而忽視某些信用風險對企業未來發展產生的不利影響。企業爲擴大銷售、追求眼前利潤,通常將信用風險的管理過程流於形式,大量採用賒銷方式。其主要原因在於許多顧客限於自身營運資金的管理要求而願意賒購,進行賒購有利於購貨方利用銷貨方資金的時間價值而滿足自己的發展需要,這可以擴大銷貨方眼前利潤的範圍。其次,購貨方保留一定時間的支付期限以檢驗商品和複覈單據,可以進一步減輕發現商品數量、規格、品質和計算誤差而帶來銷售折讓乃至銷售退回的相關手續,避免銷貨方進行入賬利潤的調整。對於銷售企業來講,加大信用風險管理的制定投入不僅會增加企業制定過程中的相關費用而且會增加存貨的儲存費用、保險費用和管理費用等,這些都不利於利潤的增加。相反,賒銷會使得存貨減少,

進而將增大企業的速動資產,提高企業的即期償債能力,修飾了企業的財務指標。

(三)企業內控制度不健全增加了信用風險管理的難度

許多企業沒有專門獨立的信用風險管理責任部門,對結算資金的會計監督相當薄弱。不少企業有大量的結算資金對不上,收不回。一個主要原因是沒有明確建立起相應的信用風險管理與監督部門及其相應管理辦法,導致對損失的結算資金未做到事前預警。許多企業僅僅是在其資產負債表的資料中按賬齡分析法對應收賬款的數額進行簡單的分類。在企業回款好的情況下,基本能滿足需要,但在企業回款不暢的情況下就不能滿足管理的需要。其次,沒有建立應收賬款定期清查制度,長期不對賬,有的即便是對了賬,但並沒有形成合法有效的對賬依據,只是口頭上的承諾,起不到應有的作用。第三,未建立壞賬覈銷管理制度。部分企業對沒有收回的應收賬款長期掛帳,賬齡甚至多達10餘年,而這部分資產其實早已經收不回了。目前,雖然有些企業建立了相關的信用風險管理組織機構,但結構不完善,風險承擔的主體不明確,致使許多企業信用政策制定過程中的風險管理不健全。因而很難形成獨立的信用政策的風險管理部門與崗位。各個部門或者崗位間互相推卸責任,使其信用政策的風險管理缺乏約束,從而無力承擔起獨立的、具有權威性的、有效管理企業信用風險的職責。

三、加強與改善信用政策制定與管理水平的對策

(一)建立有效的信用風險管理系統,完善企業信用風險管理的運行機制

目前市場上競爭激烈,各種因素變幻莫測,企業想要在市場上制定出合理科學的信用政策,進而取得成功,就必須加強相關的信用風險管理,讓這些風險產生的不利影響降至最低。但我國國內企業的信用風險管理相比國外發達國家而言起步較晚,管理水平和效率都要遠遠低於國外的先進水平,這也是造成我國當前信用風險管理過程不科學、不合理的原因之一。解決信用風險管理難題的關鍵是在企業中建立起有效的信用管理系統,解決好客戶選擇、授信政策和授信額度以及應收賬款管理等各方面問題,從而實現擴大銷售和降低成本的預期目標。因此,幫助企業迅速掌握先進的信用管理技術,逐步在企業中建立一套科學的信用風險管理制度,是從根本上防範信用風險的重要戰略舉措。首先,企業應建立信用風險管理部門。我國企業的信用管理工作大多分散在財務或銷售部門,因而缺少明確的信用管理目標和職能界定。爲了強化信用管理工作,企業應根據具體情況,設立獨立的信用管理部門,從事專門的信用管理工作,並協調財務和銷售部門之間的關係。信用管理部門應由獨立的信用經理負責,同時企業還應設立一個由高層管理人員組成的信用監控委員會,負責領導和考覈信用經理。此外,企業還應相應制定信用監控委員會、信用經理和信用管理人員的崗位責任制,以明確各自的職責。信用管理部門應該全面收集客戶的經營信息、財務信息和交易記錄。定期對客戶的資信狀況和信用額度做出科學的分析、評估和決策,以有效處理拖欠賬款。

(二)建立健全企業資信管理運營機制,降低企業信用風險

目前,在信息披露實踐中,雖然我國現階段已經制定出了有利於企業獲取信息的相關平臺和系列法規制度,但我國“信息不對稱”現象依然存在。建立健全一套科學完整的現代企業內部資信運營機制並予以堅定不移的執行,帶給企業的'將是防範抵禦信用風險能力的顯著增強以及經營效率和經濟效益的直接提高。同時,還可以優化市場信用環境、提高經濟運行質量所能起到的作用,這對促進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將是十分重要的。建立滿足市場的企業內部資信評估運營機制,使企業通過內部信用評估提供企業制定信用政策的全面信息支持,對降低未來預期信用風險具有保障的作用。客戶資信管理制度通過系統地建立客戶考覈檔案,使企業對客戶的信用管理逐步趨於科學化規範化,達到既從與客戶的交易中獲得最大收益,又將客戶信用風險控制在最低限度的目的。一般可按以下程序進行:

(三)完善內控制度,建立健全內部信用風險管理人員責任制

爲了更好地發揮信用政策的制定與實施,信用風險管理部門中各職責人員明確相應的責任。如果信用管理人員在進行信用政策制定和管理中要承擔出現相關問題的責任,那麼,他就會謹慎對待每一項企業業務中產生信用風險潛在因素的具體措施。現代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環節日益增多、業務紛繁,每位業務人的工作不可能包攬一切事務。因此,必須將事、權進行合理劃分,對不同職責崗位進行授權和分權,規定信用風險管理部門的權力與信用風險管理人員的職責範圍。在職責範圍內,各信用風險管理人員有權處理有關事務,未經批准和授權,不得處理有關經濟業務,進而明確崗位賦予的責任和任務。信用風險管理人員對供應商、客戶的信用情況進行不同角度信用等級的評定,並根據考察結果向信用部經理彙報情況,再由信用風險管理部經理、財務部門經理、銷售部門經理、總經理討論後確定給予各供應商及客戶的貨款信用數量,這樣就能控制銷售中出現的大量壞賬現象,減少風險。

(四)加強企業信用管理人員素質的培養,提高信用政策制定水平

儘快培養信用管理人才。企業信用管理部門中要配備相應信用管理人員。另外企業的財務人員、業務經理和銷售人員尤其是各級管理者,都應具備足夠的信用管理知識和技術。具體而言,信用管理人員應具備四種素質,即綜合的信用管理素質、金融法律素質、內外公關素質、圖強創新素質

1.綜合的信用管理素質

企業內部業務經營的各個環節之間緊密聯繫,各專業門類之間存在連動性。因此信用管理人員必須從全局的高度,既要有業務經營的運籌能力,又要有財務收支的核算能力;既要有經營信息的開發能力,又要有果斷裁決的判斷能力;既要有動員組織協調的能力,又要有客戶信用技術評估的能力等。總之,信用管理人員要向綜合型人才發展,努力爭當“多面手”,以逐步提高信用管理水平,適應不斷深化的管理體制改革的需要。

2.法律素質

信用經營活動必須構建於對經濟運行態勢的準確預測和對政策的正確把握的基礎之上,這就要求信用管理人員必須具備相當豐富的經濟、金融理論,密切觀察經濟、金融運行動態,這樣制定信用策略才能合理、有效,才能具有可操作性。同時,信用管理活動不僅要接受法律約束和監督,還要尋求法律支持和保護,作爲信用管理人員要指導好區域內信用經營工作,就必須具有強烈的法律意識,熟悉基本的法律知識,精通與經營活動有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並嚴格要求員工認真學習法規,抓好各項規章制度的落實和執行,提升信用管理的執行力。

3.內外公關素質

信用管理過程中,在外部必然與地方黨政、經濟管理職能部門、客戶等發生關係;在內部必然與上級主管之間發生關係,這就要求信用管理人員必須正確妥善協調和處理這些關係,保證信用管理的各項工作正常運轉和業務經營目標的實現。同時,作爲每一位信用管理人員必須與其他成員協調好關係,努力營造團結進步的工作環境。

4.圖強創新素質

信用管理工作必須要敢於衝破傳統思維模式的束縛,打破常規,探索新路子,一切以客戶爲中心,隨需而變,關注瞭解客戶不斷髮展變化的需求,創新信用政策的服務,滿足客戶的需求,積極主動爲客戶提供優質、文明、高效的服務。

本論文通過對我國當前信用政策的現狀進行分析,揭露出產生問題的原因,並加以闡述。提出了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系統與內控制度、加強信用政策方法的選擇與信用政策制定水平,確定合理的信用評價標準等建設性意見,有助於改善企業信用政策制定與管理水平,提高我國企業營運資金的利用效率,從而增強其市場競爭力。

(五)企業要加強員工信用風險管理意識的培養

企業領導必須對信用風險管理給予足夠重視,從整體上做好組織、協調工作,給予人財物的支持保證。各級管理人員應具備足夠的信用風險防範意識。讓全體員工的誠信行爲有一個規範和標準。既要從制度上體現對誠信行爲的鼓勵和保障,又要使違反誠信制度者受到嚴厲懲罰。只有企業員工做到信用爲本,纔會對企業的信用風險管理有個高度的重視,進而促成完善企業信用風險管理制度的形成。信用風險管理制度包括很多具體內容,其中應包括信用管理政策、客戶信用管理制度、信用額度審批原則及程序、信用風險控制原則及程序、應收帳款監控制度、拖欠帳款處理辦法和清欠程序以及建立信用管理部門等。所有企業員工只有對信用風險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認識才會從根本山使企業信用風險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 大學網, 《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 張志鳳,《中級會計實務》,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3] 秦榮生 ,盧春泉著《審計學》(第六版),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版

[4] 趙德武,《財務管理》(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版

[5] 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會計》,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版

[6] 荊新 王化成 劉俊彥,《財務管理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版

[7] 財政部會計資格評級中心,《財務管理》,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9年版

[8] 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鑑-2009》,中國統計出版社,2009年版

[9] 藺楠,《淺析企業信用政策的制定與調整》,商業時代,20第22期

[10] 金敏,《淺談企業信用政策的選擇》,財會通訊,年第3期

[11] 蔡香梅 周媛媛,《我國信用政策制定水平的提升政策》,企業改革與管理,2008年第10期

[12] 趙子華,《財務政策選擇的外部影響因素分析》,現代商貿工業,209月

[13] 高光中《公司財務政策的詮釋》,會計之友,2008年第6期

後 記

感謝高志輝老師對我畢業論文的細心指導,通過撰寫這篇論文,讓我獲益匪淺,懂得了財務政策中信用政策在現階段的現狀及存在的一些問題,通過分析揭示了信用政策產生問題的原因,並通過一些事例找出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這個研究過程使我加深了財務政策中信用政策的瞭解,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會計專業素質。

會計自身能力差 篇六

在會計進行單位經濟事務進行覈算中,由於各方面的報賬員都不能進行及時的報賬,只會通過月測算的手段進行報表資料的提供,使得事業單位領導與報賬員不能對本單位的各種債務財務方面進行及時的掌握,這不僅給會計審覈計算當中帶來了不便的麻煩,而且還使單位的會計賬目混亂不堪。通常在原始的憑證方面體現爲規定內容填寫不實,審覈計算不認真等現象。同時在對賬目進行登記的時候對賬目處理研究不科學,記賬資料填寫的過於敷衍,特別是部分單位黨總存在着的企業單位觀念法制素質淡薄,或因自身原因對賬目進行虛報謊報等。

會計學畢業論文 篇七

摘要:隨着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及經濟全球化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依靠企業併購使企業發展更加迅速。企業之所以進行併購就是爲了獲取對他方企業的控制權,但企業併購具有相當高的風險,企業併購是否會成爲成功的併購與併購中財務風險有相當大的關係。本文着眼於國內企業分析我國企業併購的動因及企業併購中產生的財務風險,在此基礎上,提出風險規避策略,即企業需正確估計併購的價格、融資渠道需多樣化、優化併購交易時的支付方式以及併購後有效整合企業,使財務風險降到最低。

關鍵詞:企業併購;財務風險;價值評估;融資渠道

隨着我國資本市場的逐漸完善和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併購活動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在市場經濟下,企業併購是資本擴大的有效手段,對實現企業資源優化配置有很大作用。企業併購是一項投資、融資行爲,財務風險貫穿於整個併購活動中,對併購活動的成功起關鍵作用。所以,在企業併購過程中須對財務風險做好防範,這對併購活動的成功至關重要。

一、企業併購動因

企業併購的動因有取得規模效應、取得戰略機會、降低企業經營風險、獲得優勢互補的協同效應。併購可以使企業規模得以擴展,合理的資源配置可大規模生產單一產品,單位成本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進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企業通過併購可獲取戰略機會。一方面是爲獲得市場上的佔有率;另一方面可以降低企業進入新行業的風險。併購可以提高企業在行業的競爭力,擴展企業生產規模,實現企業的增長。通過併購,企業獲得被併購企業的資源,分享他們的經驗,從而形成競爭優勢。所以,企業併購之後不僅可以實現在產品、管理、技術的互補性,而且可以實現企業文化的相互作用,並最終促進企業發展。

二、企業併購中的財務風險

併購中的幾種財務風險相互聯繫、制約,它們主要包括定價風險、融資、支付及財務整合風險。

(一)企業併購估價風險。在併購過程中,價值評估風險一方面是由財務報表引起的,企業通過財務報表瞭解被併購企業的財務狀況等信息,而被併購方有時爲了一己之利,隱瞞企業的實際財務狀況,這極易使併購方高估目標企業價值;另一方面是價值評估,併購企業在對目標企業進行評估時,中介機構故意選擇不恰當的評估方法來取得一己之利,導致價值評估結果與企業實際價值有很大的偏差。另外,評估參數的選擇會由資本市場的完善與否來決定,這也會對目標企業價值的真實反映有所影響。

(二)企業併購融資風險。企業併購融資風險是指企業爲確保併購資本的需求而進行融資,由企業資本結構的變化與籌集資金對企業經營影響而帶來的風險。企業融資的方式將影響融資風險的大小。企業併購融資方式有自有資金、發行股票、債券及信貸融資等。當企業採用現金支付方式時,會計畢業論文雖會使得並構成本有所下降,但會導致現金短缺現象的出現,產生財務風險。股權融資雖然風險小,但資本成本高,股權增加會稀釋原有股東的權益,影響其資本結構。債券和信貸融資雖然資本成本比較低,然而,在企業經濟效益不景氣時,就會致使企業面對債務壓力。

(三)企業併購支付風險。併購支付風險就是說併購方爲實現購買,選取何種支付方法所造成的風險。不同方式所帶來的資金壓力及風險大小也會有很大的差異。最簡易的方式是現金支付,能控制目標企業,但會有一定的資金負擔。若選取股權支付的方式,會使併購方成本增加,減少對目標企業的控制權。混合支付是指企業採用現金、股票及債券支付等組合支付。混合支付會使資本結構擁有良好的狀態有很大的難度,併購後財務整合難度會更大。所以,混合支付也會有一定的風險。各種支付方式帶來的風險均會有所不同,併購方對方式的選取可以減少一定的風險。

(四)企業併購財務整合風險。在併購交易完成後,併購企業需要對被併購方進行一系列全方面的整合,其中,財務整合是重中之重。當併購企業在整合期內,若財務行爲不妥,潛在的財務風險會發生,繼而會出現併購成本增加、資金短缺等現象,這些均會阻礙企業發展;在整合期內雙方也許會因財務制度及機構設置產生相反意見,致使企業產生一定的損失;企業內部也應做好監控措施,否則會有財務風險的產生。

三、企業併購中的財務風險規避策略

(一)合理確定併購企業價值,規避評估風險。在確定併購前,併購方特別需對被併購方的財務狀況做細緻的分析,保證所瞭解的各個方面信息是準確無誤的,這將會使企業遇到的財務風險減少。併購企業應逐步完善價值評估體系,採取合適的評估方法對目標企業進行價值評估。採用不同的價值評估方法可能得到相異的估價,併購方可依據併購時的動機,選擇不同的定價模型,建立完善的評估體系,就可合理確定被併購方價值,使估價風險下降。企業還應用調查的方式分析被併購方資產構成及分析也許會出現的財務陷阱。另外,併購方應有效運用報表以外信息,覺察報表中可能有的漏洞,繼而使併購的估價風險有所降低。

(二)拓展融資渠道,規避融資風險。資本性支出是企業併購的前提條件,但根據企業自身的現金狀況不能滿足併購所需資金,最理想的融資渠道是藉助外部資金滿足自身需求,保證企業併購過程中資金鍊更持久。合理的預算融資需求量及選擇恰當的融資方式可更好地降低企業融資風險的發生率。另外,併購企業應積極開展不同的。融資渠道來使其多樣化,來確保融資結構的合理,使用靈活的方式來降低現金的支出額,例如採用股權、債券支付等多種支付的混合。還有,政府部門應積極研究多樣的融資渠道,例如建立投資銀行、完善資本市場和設立併購基金等,保證企業融資渠道的多樣化。

(三)支付方式的多樣化,規避支付風險。企業併購選用不同的支付方式,其帶來的風險也會有所不同。各種併購支付方式都具有一定的風險。併購方可根據其財務狀況及被併購方的意向,將現金、股票及債券支付等設計爲不相同的組合,分散單一支付的風險,使併購成本降低。隨着中國併購法規的不斷完善和併購操作流程的不斷規範,併購方應根據自身的財務情況,選取支付方式時採用現金、債務及股票等方式的不同組合,加大對混合支付的研究,選用公司及可轉換債券和認股權證等證券組合來進行併購支付。

(四)有效整合併購後的財務風險。爲了實現企業的規模經濟及協同效應,構建新企業核心及價值,在併購交易完成之後,併購方須將自身和被併購方的資源進行整合。企業可從財務人力資源、管理目標等方面加大對財務的監控。另有,完善對財務的整合。併購結束之後,企業應在熟悉目標企業的生產方式、財務狀況、發展潛力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情況,提出對目標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將其列入自身的預算管理體系之內。最後,企業還應對資產及負債等財務資源合理地優化配置和整合。

在併購的各個階段都會存在財務風險,其是各類風險的綜合反映。所以,在併購過程中,企業要不斷地改善其內部的風險控制體系,有效規避財務風險,這有助於提高併購的成功率,實現企業的資源優化配置。

會計學畢業論文 篇八

摘要:企業會計學作爲財會類專業自考科目,具有應用性強、務實性強的特點,該課程強調實際操作和知識綜合應用,老師在課堂講授的理論、技能和方法等知識需要通過實際操作來最終完成,但目前,企業會計學的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處於探索階段。本文分析了企業會計學的教學現狀,並對實踐教學方法進行的分析。

關鍵詞:自考企業 會計學 教學方法

一、引言

隨着我國經濟的不斷髮展,中小企業已成爲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對於一個企業來說,會計是很重要的崗位,是企業搞好管理的很重要環節;好的會計,不僅能爲企業的發展提供信息、依據和策略,還能爲企業打通經營渠道,爲領導疏通關係,從而保證領導順利經營,同時還能夠爲企業節約稅金及費用,防止企業資源的無謂流失。因此,會計人員,不但應當熟練掌握會計法和會計知識,還應當熟練地操作會計實務,進行會計處理。

企業會計學是財會專業的主幹課程,也是財會專業學生走向財會工作的本錢,只有打好結實的基礎才能勝任會計工作。但是爲了提高自考通過率,企業會計學課程的學習基本上爲理論知識的學習,實踐教學幾乎爲空白。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課堂教學效果必然是不理想的。

二、影響自考企業會計學通過率的因素

1.對於一些先修課程未能學透。在會計教學中的多門課程一般都是順序進行的,存在一定的連貫性。如果學生先修課程基礎不牢,在學習後續課程時往往會力不從心。尤其對於非會計專業的學生,如果先修課程《基礎會計》與自考課程《企業會計學》的學習實間間隔偏大,這往往會造成在學習《企業會計學》時不知所措。此外,在學習《基礎會計》時,只求一知半解,求職慾望不夠強烈。

2.沉迷網絡,學習積極性不高。在這個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網絡網住了人們,學生們也不例外。在課堂上玩手機者頗多,學生注意力分散,課堂效果很差。

3.學生對自考的認識不到位。學生自願報名參加自考,但是參加自考之後,學習的積極性並未提升,甚至出現很多棄考的現象。這是因爲自考生在象牙塔中生活的太安逸,不知道社會的殘酷,不能清楚地認識到自考的意義。故而只滿足於技能的提升,對於理論知識不屑一顧,如此種種都反映出學生對自考的認識不到位。

4.社會各界對自考的重視程度不足。這主要體現在自考畢業生的就業層面。有研究表明,自考畢業生就業率不高,造成自考畢業生就業難的原因有大衆認可度低、文化偏見。在一些招聘簡章中明確標明要求應聘者爲統招學歷,不是很認可自考學歷。這是因爲人們認爲,自考生是未能走上統招路的學生,這些學生綜合素質較低。

三、提升企業會計學自考通過率的策略

1.教師層面:

1.1與學生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調動學生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自考生的生源一般來說較差,學習不主動,上課不專心聽講,管理不到位的話,易出現懶散的狀態。在企業會計學教學過程中,我喜歡和同學們打成一片,讓他們在喜歡上這門課之前,首先喜歡上自己,我認爲這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也是實現教學模式從“傳授”向“引導”轉變的重要一環。

1.2提升學生自考的信心。在畢業之際有很多學生不想參加自考,覺得自己底子差,再怎麼樣努力也不會自考成功。針對這種現象,我一般會和他們一一交流,儘量做到斬草除根。此外,我還認真研究考試大綱,講透歷年考試真題,將每章的重難點與真題對應,使學生做到心中有數,增加其自考必勝的信心。

2.學校層面:

2.1大力推進教學改革。學校應該建立互動式、案例式、模擬式教學模式,老師在講授理論知識的同時,應以現實中的企業作爲案例,使學生了解企業的相關業務,增強學生對企業業務的感性認識,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2.2讓學生教育學生。挑選自考成功,並且獲得不錯工作的學生來校爲學弟學妹們加油打氣,正所謂“事實勝於雄辯”,舉辦此類活動能使學生心中產生豔羨之情,思考自己的大學學習狀態是否偏離了自己的目標,向優秀的人看齊。我相信參加活動之後大多數學生會爲了能夠擁有好的工作,提升自身價值而踊躍加入到自考行列。

3.社會層面:更新用人觀念。用人單位要樹立正確的用人觀。作爲用人單位首先要消除對自考生的偏見與岐視。很多企業在招聘僱員時在招聘啓示上明確表示只接收全日制普通本科畢業生,深入調查發現,並不是自考畢業生的能力無法勝任所需的崗位,而是僱主對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學歷文憑無法認可,這就是典型的學歷歧視。與性別歧視、地域歧視、戶籍歧視和形象歧視有着共同根源和成因的自考畢業生學歷歧視同樣也是社會偏見的蔓延。學者認爲,用人單位對自考生的偏見和歧視實際上是一種非智力壁全。從經濟學的`角度看,這種非智力壁全會給經濟行爲主體人增加經濟成本,降低經濟企業的生產效率,使企業在運行過程中缺乏活力。因此,用人單位在招聘應屆畢業生過程中,在崗位進行詳細的需求之後,根據求職者的能力大小和能力匹配度來決定是否錄用求職者,消除對自考畢業生的學歷歧視。

總之,自考畢業生是否能夠順利就業,不僅取決於自考生自身的能力和態度,還與用人單位的用人觀密切相關。

四、結語

目前我國自考已經形成了相當的規模,但在管理上尚有一些未開拓的領域需要深入研究。由於社會大衆對於這一特殊羣體的長期偏見,造成了目前這一羣體的心理調整上出現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總體上是在個體與社會的互動當中形成,也必將在積極的社會互動當中得到改善。對於民辦教育工作者而言,認清學生心理問題的根源所在,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入手,在加強具體學生心理疏導的同時增加羣體心理的調節,必將有利於這一特殊羣體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鄒淑俐。民辦高校自考助學學生的羣體心理引導--社會互動論的視角[J].教育學術月刊,,(02):68-72.

[2]張文娣,宋景華,程悅。加強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途徑探析[J].開封大學學報,,(01):54-57.

[3]鍾詠。全日制自考“學歷+技能”助學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J].繼續教育,2016,(03):59-60.

[4]何玲。新形勢下全日制自考助學學風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6,(08):147-148.

[5]張志成。高校自考班的困惑與出路[J].湖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0,(03):44-45.

[6]劉丹丹。加強自考學生管理的幾點思考[J].法制與社會,2009,(12):242-243.

[7]周競,朱曉春。關於提高自考助學質量有效途徑的思考[J].南京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04):41-45.

會計學畢業論文 篇九

摘要:當今新興化的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正在一步步加速着會計信息化的進程,但凡事有利有弊,數據化的會計信息處理過程也會因爲相關技術不配套而出現一些信息技術滯後,平臺系統安全性較低,相關法律監管體系缺失等問題。因此,大數據背景下的會計信息化風險因素具有很大的不可預見性,因此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以達到風險防範的目的。

關鍵詞:大數據;會計信息化;雲計算;風險因素

一、大數據興起對會計信息化的影響

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網絡技術與會計行業相結合,催生了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會計信息化,這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衆多企業想要降低會計信息化成本的需求。據IDC公司所測數據顯示,全球的數據庫正在以每兩年完整更新一次的速度在發展,這種發展中的大數據庫,爲以大規模、分佈式計算爲特點的雲計算提供了強大的基礎。大數據與雲計算的深度結合,在會計信息化和現代化的進程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促進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大數據提供了會計信息化的資源共享平臺

從會計信息化的發展進程來看,起初會計電算化的出現大大方便了企業會計信息的處理過程,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會計信息處理複雜、成本高的現狀,但這種方式有一個很大的弊端:容易形成“信息孤島”。也就是說,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會計電算化處理系統,但這僅僅能滿足自身的會計信息處理,不能做到同業之間財務數據的對比。隨着時代的發展,更多的企業管理者想要得到的並非僅僅是本企業的會計信息。大數據背景下的雲計算模式恰好能很好的滿足這一需求,雲計算的大數據庫和高速的計算模式,能很好的進行行業會計信息的整合,在滿足企業管理者對會計信息化傳統需求的同時,也能讓管理者掌握同業的情況。爲企業的管理者提供了一個透明高效的資源共享式平臺。

2.降低了會計信息化的成本,提高了辦公效率

會計信息化的成本投入主要分爲兩個階段。一是會計信息化的前期投入階段,該階段主要包括基礎設施資源建設和人力資源的投入;二是會計信息化軟件的選取以及軟件的後續維修和更新成本階段。很多中小企業會因爲龐大的成本支出而對會計信息化望而卻步。但是雲計算收費模式是線上收費,計費標準根據企業佔用線上雲計算的時長或者佔用數據庫資源的多少而定。這種計費方式在降低了成本的同時也大大提高了企業內、外部的信息和資源整合的效率,大大加速了中小企業的發展進程。

二、大數據背景下會計信息化的風險因素

1.會計信息化共享平臺建設略顯滯後

會計信息化需要強大的信息共享平臺做支撐。如果供應商不能及時提供技術支持,會導致企業會計信息使用中斷,給企業帶來毀滅性打擊。雲計算平臺的建設難度相較於傳統的一對一企業定製會計電算化軟件的模式來講更爲複雜。因爲開發的技術人員要考慮到不同中小企業的不同需求,然後進行資源整合和分層管理,使得雲會計的應用能儘可能的滿足各行業中小企業主的要求。因此由於技術上開發上的困難,目前很多先進平臺的建設基本爲外國供應商所壟斷,與此同時國內的平臺發展又相對國際水平略有滯後,給我國會計信息化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阻礙。

2.會計信息化共享平臺安全性尚顯薄弱

會計信息化共享平臺使用過程中存在着很多安全隱患,一是用戶身份認證的安全隱患,這一隱患存在的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因爲我國“雲會計”用戶在進行登錄時所採用的身份認證一般是身份證認證模式,這種認證模式的安全係數較低容易被盜;另一種原因是身份認證的密鎖管理相對薄弱,也就是數據加密技術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二是很多供應商並沒有對會計信息在傳輸過程中進行加密,這就可能導致企業在向平臺傳輸企業相關的財務信息時會出現被盜用的情況,這是十分危險的。

3.會計信息化標準和法規有待完善

在大數據時代下,會計信息化與雲計算相結合而產生的“雲會計”服務模式,主要是通過建立共享平臺來進行資源共享,資源的大整合需要一個統一的標準和規範來進行約束,因此,我國財政部和國家標準總局發佈了可擴展型商業語言報告規範和基於企業會計準則的通用分類標準。但是相應配套的法律卻還處於不完善甚至是空白階段,因此我國的信息安全法律體系急需進行完善和補充,以便支持我國會計信息化的發展進程,方便中小企業的會計信息處理工作。

三、大數據背景下的會計信息化風險控制戰略

1.加快會計信息化共享平臺的自主建設

會計信息化共享平臺的建設是企業進行發展過程中的關鍵步驟,現在很多企業都是使用財務軟件來進行信息的交流,因此加快會計信息化共享平臺的自主建設至關重要。首先,國家和政府應高度重視這方面問題,加大相關資金和技術支持,鼓勵企業間的合作,從而爲企業間共同開發會計信息化共享平臺提供足夠的環境支持。另外,國家還可以建立相關共享平臺的示範工作點,作爲行業範本,爲相關企業的管理活動提供對應的參考和建議,從而提高我國會計信息化共享平臺的自主建設速度。

2.構建會計信息化的網絡防火牆

共享平臺的安全性,是保證客戶粘性的關鍵因素。就目前我國的技術水平來看,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解決。首先,應該加強身份認證安全性建設。明確各種安全因素的來源,以方便建立多層次,更嚴密完善的風險防範體系;其次,平臺還應該加強數據的加密工作。可以先利用虛擬軟件建議一個虛擬的網絡環境,進行安全工作測試,然後再投放到互聯網的環境中進行測試;再者平臺還應該加強數據備份和數據恢復工作,以避免平臺投入使用後的一系列故障和問題。最後政府應該制定會計信息化安全標準及法律法規,儘快的完善《信息安全法》,制定統一的會計信息化安全標準。

四、結語

隨着科技的進步,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會計信息化克服了傳統會計電算化的種種問題,同時也存在着很多漏洞,依賴於雲計算的會計信息化進程會隨着雲計算的逐步成熟而越來越完善。相信在不久的未來,我國的會計信息化普及程度會越來越深,覆蓋面會越來越廣。

參考文獻:

[1]程平。“雲會計”在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中的應用[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3(29).

[2]穆勇。會計信息化轉型與IT治理[J].新會計,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