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當代大學生誠信論文(精品多篇)

當代大學生誠信論文(精品多篇)

學生誠信道德相關論文2500字 篇一

《大學生誠信道德建設的方法路徑選擇探討》

【摘 要】誠信道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公民道德建設的基本內容,是社會健康發展的道德基礎。大學生作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除了接受科學文化知識外,還應該朝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加強當代大學生誠信道德教育,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質的需要。因此,高校領導和老師應該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結合大學生日常管理工作對大學生誠信道德進行教育、強化。

【關鍵詞】誠信道德建設;大學生;有效途徑

近年來,我國社會誠信道德出現了大面積滑坡現象,不論是在生產、消費還是政治、文化、學術領域,都出現了很多弄虛作假的現象,如“三鹿事件”、“染色饅頭事件”等,威脅着公衆的生命安全。大學生擔任着社會建設的中堅力量,加強大學生誠信道德建設是高校教學中一項重要的任務。因此,可以根據我國大學生誠信道德的實際情況,借鑑外國大學生誠信管理的經驗,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設方法和路徑,這不僅是培養大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需要,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

一、大學生誠信道德建設的有效途徑

(一)深化誠信認知教育,加強誠信意志鍛鍊。誠信道德在當代大學生中是老生常談了,在很多情況下,大學生都是明知故犯,主要原因是對誠信道德認識不夠,還有就是誠信意志不堅定。因此,學校必須深化誠信認知教育,加強誠信意志鍛鍊,這纔是提高誠信教育時效性的首要途徑。老師在課堂上,應該向學生闡明誠信道德建設對社會和個人的作用和意義,提升學生對誠信道德的認知程度,樹立良好的誠信道德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並通過廣播、黑板報、宣傳欄等講述誠信道德的優秀故事,使學生建立起比較理性的社會誠信認知。同時學校應該正確理解“以人爲本”的內涵,使學生經受各種挫折鍛鍊,給予學生“犯錯誤的機會”,並主動承擔犯錯誤的代價和輿論壓力的考驗,給予學生用於改正錯誤、彌補過失的機會,這樣可以培養和鍛鍊大學生的誠信道德意志。另外,學校要爲學生創設誠信意志鍛鍊的情景和載體,比如在校園內設置無人售報亭、無人管理的公益自行車、公益雨傘借用點等。

(二)完善學校誠信制度。爲確保大學生誠信道德能較好的建設,高校在誠信規章制度建設上必須系統化,完善學術、就業、考試等誠信管理制度。

1、完善考試管理制度。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相繼制定和出臺了考試方面的管理文件,但是隻是簡單的概括了考試作弊行爲的一般特徵和作弊的處罰行爲,這樣的制度是非常不利於大學生誠信道德建設的。學校應該建立考務管理機構,成立以主管教學工作的領導小組,把考試誠信落到實處,端正考風和嚴明考試紀律;成立教授和學生共同參與的監管會,覈實學生作弊的行爲,申訴對學生處罰結果的檢察與糾正。同時老師應該對學生成績評價做到科學化,不要把期末考試的成績作爲唯一考覈學生的標準,應該把平時課堂發言、討論和平時作業的成績與期末成績他們統計,減少學生考試作弊的心理,促進大學生誠信道德建設。

2、完善學術誠信制度。我國大多數高校把學術建設和學風建設納入制度建設中,但是在制度內容上確實一片空白,沒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完全是教育部文件的複製。因此,高校應該完善學術誠信規則,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結合教育部有關規定和大學的學術精神,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學術規範制度,建立起學術誠信的監督機制,形成一套以老師爲主、學生爲輔的檢察制度,利用網絡的自有性和隱匿性,對抄襲、僞造學術論文的現象,及時發現和受到處罰。

3、完善誠信獎罰制度。學校對大學生誠信道德建設都是依靠學校相關的部門,爲了體現公正,學校應該成立第三方誠信仲裁部門,負責對學生誠信與失信行爲的裁定和提出表彰或處罰的意見。

(三)豐富社會實踐活動。實踐活動是思想道德品質形成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大學生的誠信道德品質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得到培育。學校領導應該完善大學生社會實踐的保障體系,如實踐組織保障、實踐經費保障和實踐基地保障等,這樣不僅有利於開展社會實際活動,還可以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培育創新型人才,使大學生在“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的過程中實現個人與社會的統一。同時,學習要完善大學生實踐活動的機制,建立大學生實踐基地、實訓基地和實習就業基地等,提高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層次和水平,保證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長期性和連續性,進而促進大學生的誠信道德教育與建設。

(四)開展誠信道德教育活動。大學生誠信道德教育不能完全知識化,要重視誠信倫理的意義教育。學校應該爲學生創造出一個校園文化氛圍良好的育人環境,使學校建立誠信理念,養成誠信行爲,讓學生在誠信道德文化活動中,主動接受誠信教育的薰陶。首先,高校可以利用廣播、網絡(QQ、微博、人人網、校園網)、宣傳欄等大力宣傳誠信道德教育的內容,積極營造“以誠信爲榮,以失信爲恥”的良好校園風氣。其次,廣泛開展誠信道德教育活動,選取現實生活中誠信的正反例子,通過開展主題班會、辯論會、團日活動等,讓大學生親身感受誠信對一個人成長、成才的重要性。同時開展以誠信爲主題的演講、徵文和文藝演出等活動,讓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誠信教育,在親身體驗中形成誠信品質,進一步加強大學生誠信道德建設。

二、結語

總而言之,誠信道德建設是培育大學生良好道德品質和人文精神的需要,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大學生作爲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更應該具有良好的誠信道德品質。學校應該深化學生誠信認知程度,加強誠信意志鍛鍊,完善學校誠信制度,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和誠信道德教育活動,爲大學生誠信道德建設指明瞭道路和方向,進一步促進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健康。大學生網絡誠信道德建設研究[J]。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1,01.

[2] 牟萍。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誠信道德建設探微[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11.

[3] 楊傑。論信息化時代我國大學生誠信道德建設的完善[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3,08.

作者簡介:韓旭(1983.02- ),女,本科,廣州工程技術職業學院,市場營銷專業。

對當代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思考論文 篇二

摘要:隨着網絡時代的到來,涉及網絡的道德問題相伴而生,尤其是誠信問題。文章分析了網絡誠信問題的主要表現形式及產生網絡誠信問題的根源,探討進行網絡誠信教育的主要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誠信;網絡道德教育

中共中央、國務院最近發出《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把“明禮誠信”作爲當代大學生應自覺遵守的基本道德規範。因此,誠信是必須堅持的道德尺度之一。在網絡社會中,網絡主體的行爲具有獨特的匿名性、虛擬性,他們的自我意識淡化,從而使道德輿論的承受對象變得模糊不清,良心機制在網民行爲中的自我監督作用減弱,從而造成網絡欺騙行爲不斷產生。在這種情況下,網絡誠信尤爲必要。網絡誠信要求網絡主體要懂得誠信,使誠信成爲網絡社會的基本行爲規範,只有這樣,整個社會纔會有序、健康的發展。

一、大學生網絡誠信問題的表現

網絡使人類的信息交流真正實現互動式和開放式,達到資源共享。然而,網絡在給人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引發了一系列的問題:

首先,道德人格問題。在網絡世界裏,人們的交往完全處於虛擬空間之中,網民可以表明自己身份也可以匿名,並且可以隨意地修飾和改變自己的身份,也就是說,網絡具有“再選”和“掩蓋”自我身份的作用。在匿名狀態下,由於沒有現實世界中的身份、等級及地域等等限制,網民有一種擺脫壓抑、無拘無束的放鬆感,很容易在一個虛擬的角色面具下將心靈深處那個“真實”的自我完全釋放和展示出來,而不必顧及社會輿論、傳統習慣等道德的監督,不怕自我的良好公衆形象遭到破壞。

其次,道德衝突問題。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人具有了現實世界沒有的自由性。正是這種自由性導致人在網絡世界中的道德放縱,在沒有現實約束的情況下,欺騙與誠實、虛假與真實在網絡世界中共存。網絡交往上的僞裝和不誠實會衝擊現實世界中的誠實倫理,而且網絡的虛假對現實世界的誠實造成極大的嘲弄。

最後,網絡犯罪問題。網絡世界的虛擬性和網絡行爲的隱蔽性使道德行爲的自由度和隨意性增強,爲人們逃避現實生活中的道德責任提供了可能。於是相當一部分人(也包括大學生)違背傳統的道德規範,不遵守誠實信用原則,肆意編造虛假信息,傳播電腦病毒和不健康信息;故意隱瞞真實情況,使人們根本不知道對方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有的還採取欺詐的手段騙取對方信任,從中獲取非法利益。

二、大學生網絡誠信問題的原因

首先,網絡生存的虛擬性爲誠信缺失行爲提供了場所。在這樣的空間裏,人們不必以自己的真實面目出現,這樣容易使人們的認知和行爲出現偏差,使他們做出在現實生活中不敢也不可能做的事情。人們可以扮演各種角色也不用擔心自己的真實面目被揭穿。因此,虛擬的網絡世界成爲網民充分展示自我的舞臺,而真實的人一旦進人這個世界就或多或少地顯示人性的陰暗面。

其次,網絡的開放性爲不良信息的傳播拓展了空間。互聯網是開放的,所有信息可以自由流通,網絡作爲一個信息寶庫的同時,也是一個信息的垃圾場,各種不良信息充斥其中。由於大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形成時期,辨別力不強,對沒有接觸過的事物充滿好奇,容易接受進而去主動模仿那些不科學、不健康的東西,從而成爲信息濁流的犧牲品。

再次,對傳統道德教育的逆反心理。過去大學生道德建設的內容過於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脫離了大學生的道德基礎和生活實際。傳統的道德教育主要是通過專職道德教育者的理論說教,偏重正面的灌輸,沒有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繫起來,也不注意大學生的切身感受,使他們產生逆反心理,這與教育部門實行道德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馳。當他們進人一個能擺脫現實的束縛的虛擬網絡世界時,其內心真實的心理反映也就在此暴露無遺。 最後,網絡技術的侷限性也爲不良行爲的實施提供了機會。由於當今的網絡技術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對網絡主體的行爲缺乏有效的監督,也沒有對網絡不道德行爲和違法行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預防機制和懲罰措施,使得一部分網絡犯罪分子逃避法律制裁,即使是發現違法行爲,由於對犯罪主體不容易確定,對其責任也無法追究,這無形中助長了違法行爲的發生。

三、強化大學生網絡誠信的方法

虛擬的網絡世界是現實的反映,它來源於現實社會之中。網上道德是網下道德的電子版延伸,網上道德表現和網下道德狀況是同一道德主體的兩種表現形式,現實道德狀況決定網上道德表現,網上道德水平也影響甚至改變現實主體對事物的看法。因此,對大學生既要重視網上誠信教育,要求他們嚴格遵守網絡道德規範,又要加強網下誠信教育,嚴格遵守社會公德。

首先,加強對大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喚醒人們的道德自覺,強調網絡中的道德責任。在網絡世界中,道德規範的作用日漸消蝕,法律和社會輿論對個人的監督削弱,因此喚醒人們的道德自覺尤爲重要。面對網絡犯罪等一系列問題,道德修養的提高和道德責任心的加強是解決問題的最有效措施。網絡技術在賦予人們更多自由與平等的同時,對個人的道德素質提出了嚴峻挑戰,也爲網民的道德自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對現實社會中的大學生進行網絡道德教育,提高其道德認知能力,是防止網絡誠信缺失的基本前提。目前,我國也有部分高校開展了網絡教育,這對提高大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增強他們的倫理道德觀念,規範自己的網絡行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其次,要加強對網絡行爲的監管和控制,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規。馬克思認爲人的道德自覺性和自律是從外在制約性和他律轉化而來的。在當前的社會狀態中,僅僅依靠人的自覺是遠遠不夠的,要用高科技手段對網絡信息和網絡行爲進行監督,構築網絡空間的堅固防火牆,消除有害信息和不良行爲的危害。同時用法律的強制手段對網絡違法行爲予以堅決打擊,通過法律的震懾力從而有效預防犯罪行爲的發生。

最後,加強大學生的傳統美德教育。在網絡技術超前而網絡道德與網絡法律明顯滯後的狀態下,人們網上行爲的抉擇主要靠自覺。在我們強調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道德的今天,尤其需要具有古人“慎獨”的崇高境界。“慎獨”是中國倫理思想史上一個特有的範疇。最早提出該思想的是《禮記》的《大學》和《中庸》。其基本思想是一個人在單獨活動、無人監督時有做某種壞事的可能,並且可能不會被人發覺的情況下,仍然能堅持道德信念,自覺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則去行動,而不做任何壞事。一般說來,在現實的社會生活中,在人們能夠實際接觸到的地方,許多人由於在乎自己的名譽和別人的議論而能夠較好的遵守誠信原則,但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卻很難做到“慎獨”。在網絡世界中由於缺乏約束機制,只能靠自律,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強調“慎獨”顯得尤爲重要。

對當代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思考論文 篇三

摘要: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隨着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市場經濟的深入,社會誠信越來越受到質疑,其中大學生的誠信問題尤其要引起我們的關注。大學生作爲知識層次比較高的一個羣體,其誠信水平的狀況、素質的狀況更是直接關係到國家的整體道德狀況,乃至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問題。誠信是大學生在未來社會中安身立命之本,是大學生必備的最基本的道德素質。通過對大學生誠信問題的現狀分析,有利於探究有效預防和控制大學生誠信問題的具體措施,倡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誠信觀,強化誠信理念的“內化”等手段,從而實現當代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大學生 誠信教育 思考

一、我國現階段大學生誠信現狀分析

自古以來,中國就是禮儀之邦。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當代大學生經過多年的正規教育,在具備較高知識層次的同時,其思想道德素質及誠信水平也得以不斷提升。因此在這一青年羣體中,誠信狀況的主流是好的,能夠將誠信視爲立足社會不可或缺的“無形資本”,從而積極履行承諾,與他人之間建立起一種彼此平等、相互承諾、互爲信用的關係。但由於受到傳統應試教育、利益誘惑和社會各種消極現象等衆多因素的影響,當前也存在着較爲突出的誠信缺失現象,如一些大學生的誠信意識淡薄,使得誠信失去了它本來自身的價值。大學生誠信缺失問題,已經損壞了高素質人才的形象,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大學生在學習和學術研究中的不誠信

一是部分大學生平時學習不用功,上課不認真聽講,下課不復習,甚至有些學生作業也請人代做,以至於考試作弊屢禁不止。考試作弊已經是普遍不爭的一個事實。

二是學術抄襲司空見慣。有些大學生爲寫論文或完成作業,不鑽研求實,反靠剽竊求成。抄襲作業、論文移花接木、假想實驗數據等對於部分大學生來說是家常便飯。

三是大學生以不誠實手段獲取分數榮譽的現象嚴重存在。考試分數高低是衡量人才標準與就業起點水準的重要標誌,社會上仍有以這種不正常的心態看待分數的情況,因而就必然導致部分學生以不正常的手段來獲取分數。入黨、三好學生、獎學金等各類評獎評優制度在推薦畢業生就業中都能發揮不可低估的作用。這些對於大學生來講,無疑都是極大的誘惑。

2。大學生在日常社會生活和人際交往中的不誠信

現在不少大學生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迷失了自己,言而無信,如借同學、老師的錢不歸還;到附近的商店、飯店賒帳;助學貸款只籤不還,畢業時就逃之夭夭等現象屢見不鮮。誠信缺失行爲在校園內大有氾濫之勢,容易導致學生冷漠、緊張、不合羣、缺乏責任感,引發心理疾病,不利於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發展。這可能會使高等學校校園處於不穩定的狀態。

3。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的不誠信

一是自薦材料的虛假。大學生爲了能在“雙向選擇”的就業競爭過程中找到好的歸宿,不少大學生採取塗改學習成績證明、僞造虛假的就業材料。

二是面試中自我拔高。有的畢業生在面試時誇誇其談自己各方面的素質和能力,結果到了實際工作中,用人單位卻發現其十分平庸。

三是大學生簽約後隨意毀約。一遇到接收單位就迫不及待地與用人單位簽約,後來發現可供自己選擇的單位比較多,這山望着那山高,就義無反顧地與原單位解除合同,這容易造成了企業與大學生羣體之間的信任危機,使大學生就業陷入“惡性循環”之中。

4。大學生在經濟上的不誠信已從校內延伸到校外

一是騙貸逃貸,有一些學生僞造困難證明,只籤不還,合同意識淡薄,違約現象嚴重,因而導致現在不少銀行在啓動助學貸款項目時往往持謹慎遲疑態度,連累了許多經濟確實困難的大學生。這些給學校辦學、銀行借貸,乃至整個社會的信譽都帶來了不良影響。

二是惡意拖欠學費。目前高校中大學生惡意欠費問題成爲了管理者很頭疼的問題,在全國各高校都有一定的普遍性,所欠金額每年也都在增加,甚至這種現象造成有的學校辦學都很困難。

二、構建我國現階段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機制

當代大學生應該自覺地加強自身的誠信修養,否則得到的教訓是非常慘痛的,“狼來了”的故事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誠信是市場經濟的基石,是促進現代市場經濟不斷髮展的真正力量。誠信是社會發展的道德基礎,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的應有之義。誠信是大學生必備的人格要素之一,是大學生實現自身完善與發展的必然要求。如何解決大學生誠信缺失問題已經成爲當務之急。我們要結合我國誠信發展的實際水平和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實際失信現狀,努力建構符合時代要求的大學生誠信教育體系。

首先,轉變大學教育理念,改革大學德育體系。現代大學最根本的任務就是培養適應社會各層次需要的全面發展的人才,在建構大學生誠信教育體系時,第一要明確大學德育的目標,即培養大學生具有完善的人格,把誠信作爲完善人格來追求、來體驗,不能純粹地只以德育的社會價值功能爲起點制定目標,而要從高校德育本身的價值和目標,大學生內在需求的多元化實質來建立新的德育目標。

第二,在大學德育教育內容的建設中要堅持“兩手抓”,既要根據社會和經濟發展的要求,培養大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素養,同時又不能忽視他們的人文科學知識和素養的培養,增強大學生德育教育的科學性和人文性,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教育形式在潛移默化中使大學生受到教育和感化。

第三,是改進大學德育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深化大學生誠信實踐教育。通過誠信道德實踐,促進大學生的德行統一。從基本行爲抓起,讓大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和考試過程中做到言行一致,在不斷的道德實踐中檢查自己的思想和行爲是否符合誠信道德的要求,使自己真正具有誠信的道德品質。

其次,寓教於學,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培育誠信,在實踐中落實誠信教育。要將誠信教育納入學校思想教育體系,積極推進誠信教育進課堂、進教材、進學生腦袋的工作,在實踐中認真落實。要注意從學校和學生的實際出發,結合典型事例和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通過對學生身邊發生的凡人小事的討論和學校院士、名教授的言傳身教,把誠信教育落實到班級,落實到學生宿舍和學生公寓,落實到每一位大學生中。誠信教育應貫穿於大學教育的全過程。

再次,創設誠信教育實踐、完善誠信教育措施需要大學生誠信教育形成良好的機制。剛性的制度和措施是誠信教育體系構建的要求。當前高校大學生誠信制度的建設可以從幾個方面入手。

(1)必須建立具有強制力的誠信道德規則。讓學生充分認識誠信道德是大學生完善人格的基本前提。遵守誠信道德規則是一個大學生對自己最基本的要求。對大學生來說,個人信用首先體現爲一種對誠信原則的敬畏精神,把誠信作爲自己安身立業的基點。那種蔑視規則、缺乏自省的意識和言行對培養完善人格十分不利。當代大學生健康人格塑造的前提就是培養大學生的負責任的能力、追求平等的意識、自主人格和對規則的崇敬態度,這也是學校誠信教育的核心內容。

(2)建立大學生誠信教育檔案。檔案內容包括學生身份證、戶籍、基本經歷、獎懲情況、助學貸款、學習情況、社會實踐及其評價……由學校統一管理,並將其與獎學金、助學金、幹部選拔、就業推薦等環節聯繫起來,使這份誠信檔案成爲大學生走向社會的第二張身份證。教育者應定期根據誠信檔案的記錄,對每位學生的信用等級做出評價,並對外公佈,接受每一位教師和學生的監督,使誠信檔案自身具有透明性和公開性。因此,學校可通過規範制度的建立來促進大學生誠信意識的養成。

(3)通過建立健全相關的規章制度,形成相應的約束處罰機制,讓誠信者受到獎勵,讓不誠信者受到處罰、付出代價。此外,還應制訂相應的措施保障這種誠信評估體系,如對於誠信度低的學生不得擔任學生會、班幹部,不能接受獎學金等;對於誠信度高的學生應予以公開表彰,並給予相應的物質、精神獎勵,以此來加強對大學生誠信的監督。

(4)學校還應該拓展誠信監督渠道,如建立公示制度,申請和聽證制度,以及舉報獎勵制度等,促進大學生形成良好的誠信觀念。從學校入手,通過管理者帶頭,實施者(教師)示範,主動創設、培育誠信環境,重視誠信教育的持久性。校園是大學生學習、生活的場所,校園的誠信氛圍影響着學生誠信的全過程。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做好大學生誠信教育工作,對於我國高校來說是一個新課題,沒有現成的模式可照搬、照抄,當然,也不能照搬、照抄。解決大學生誠信缺失問題,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化工程,需要國家的重視、需要高校的重視、需要全社會的重視。要解決這一問題,要克服或改變它,絕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社會方方面面的因素共同參與進來,因爲這不僅僅是學校和學生的事情,同時還是社會甚至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必須面對的問題。各個高校要在“明禮誠信,以德治國”方針指引下,圍繞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根本任務,積極探索符合本校特色的大學生誠信教育體系,爲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再作貢獻。

參考文獻:

[1]劉智峯著。道德中國[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

[2]邢元敏著。道德創新與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唐賢秋。道德的基石[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4]宋希仁。道德觀通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朱新均。人生觀通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對當代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思考論文 篇四

摘要:人們都說大學,是一個“天之驕子”匯聚的地方,但很多人來到大學感到很茫然,找不到自己的方向,也不知道自己該幹些什麼。那麼面對着不同於往日的學習環境和人生經歷,我們應該怎麼應對纔不至於惶惶終日,面對充裕的課餘時間,我們應該怎樣規劃好自己的生活而不至於虛度時光。而對於大學生來講,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學業上,誠信是一個不得不談的話題。作爲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儒家的倫理的重要內容,誠信,是當代大學生不可或缺的素質。

關鍵詞:自主學習理念 提升自身能力 人際交往培養 樹立正確目標 誠信文明守法 杜絕信任危機 追求真理拼搏

對於剛踏進大學的自己,想想也有一段時間啦,突然想來談談自己眼中的大學生活。首先,大學給了我們很多空閒時間,我們可以多休息,可以發展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因而大學生更應培養自主學習與自我約束的能力,更加的努力去完成自己的夢想。除了學好自己專業之外,我們還應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選修和輔修一些課程,通過選修和輔修課程,可以開拓視野,增加多方面的知識。

還有我覺得我們要樹立自主學習的理念,大學不同於高中,沒人監督了,所以要學會合理確定學習目標,科學安排學習時間;樹立全面學習的理念,在大學不僅僅要學習本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去全面學習;樹立創新學習的理念,要用新的態度和方法去學習;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當今社會變化飛快,我們要不斷充實自己纔不至於被淘汰。 隨着社會發展的需要,對我們大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們要培養自己的各種能力,大學生活是學生真正自己獨立生活的開始,是人生成長的關鍵階段,每個人要爲將來步入社會做好充分的準備,在大學裏不僅要學到知識,更多地應該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培養和鍛鍊自己多方面的素質與能力。

目前,越來越多的企業看重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因此對於大學生而言,在完成學業的前提下,可以適當地做一些鍛鍊自己能力和與本專業相關的工作,不應該以賺錢爲目的,而是要在工作中彌補自己學習中的不足,找到學習中的漏洞,鍛鍊自己多方面的能力。當然,前提條件是不能影響學業,如果以犧牲學業爲代價,那就得不償失了。畢竟隨着社會發展的需要,對我們大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們要培養自己的各種能力,大學生活是學生真正自己獨立生活的開始,是人生成長的關鍵階段,每個人要爲將來步入社會做好充分的準備,在大學裏不僅要學到知識,更多地應該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培養和鍛鍊自己多方面的素質與能力。

因此,面對着社會的需求,我要努力的提升自己適應環境的能力。當代大學生爲了在激烈的大學聯考競爭中取勝,幾乎全身心投入學習,一旦從中學到大學的環境發生了改變,離開長期依賴的家長和教師,面對新的集體,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學習特點,一些學生就會陷入獨立與依賴的矛盾之中。有的學生來到新的環境,面臨理想與現實的較大反差,會產生失意、壓抑、焦慮的情緒,甚至會出現神經衰弱症狀。爲了避免這些情況的出現,大學生應培養自己適應環境的能力,在新的環境中努力適應,爭取較快地投入到正常的學習和生活中。

人際交往能力大學如同一個小社會,每個學生不是孤立存在的,要與周圍的同學、教師和外界接觸。有極少數學生缺乏社交的基本態度和技巧,經驗不成熟,導致人際關係緊張,陷入孤獨境地。爲避免這些情況的出現,大學生要積極主動地學會與人交往,與人溝通,培養自己開朗的個性,這也有助於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的培養,對以後的工作大有益處。而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遇到或大或小的挫折和困難,因此在大學期間應該培養自己面對挫折勇於抗爭的能力,使自己變得更加堅強。

最後我們應該爲自己的大學生活樹立一個目標,作爲新時期的大學生,我們應該認識當代大學生的歷史使命,在新的起點上繼往開來,在現實基礎上迎接挑戰,沒有遠大的抱負,不會成就偉業;偏離正確的航向,難以抵達成功的彼岸。大學生只有及早地對自己的大學生活進行規劃,明確目標和方向,腳踏實地地學習,培養自己多方面的素質與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贏得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 既然立下了學習生活計劃,我就會朝着自己的目標前進下去,爲了我的家人,爲了自己,更爲了未來,努力在努力,希望我能度過一個有意義的大學生活,完成自己的夢想,爲社會作出貢獻。

接下來,我想談談自己對於大學生誠信這個話題的看法。因爲當代的大學生作爲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思想道德品質如何不僅關係到自身的前途與命運,更關係的社會主義的建設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儒家的倫理的重要內容,誠信,是當代大學生不可或缺的素質。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我們加強對大學生的誠信素質培養。而大學生的誠信現狀值得關注,大學生要以誠信爲學習之根本、人生之根本。誠信應貫穿我們大學生活的始終,涉及到考試、借貸、就業、生活等方方面面。

在全社會都在倡導誠信的今天,作爲接受文明教育最充分的大學生,更應該身體力行,領文明之先風,不做有損個人名譽和國家利益的事情。考試作弊、畢業不還貸等失信行爲大大降低了大學生的道德水準,也降低了社會對大學生的信任度。考試作弊危害的不僅是作弊者本人,它使所有學生都面臨道德的考驗和靈魂的拷問。對考試作弊、畢業不還貸的理解和寬容,也就是對社會不正之風的淡然和認同,自己也就不知不覺加入其中,其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學生中更存在嚴重敗壞了學校和社會風氣。各個學校都在積極營造和建設勤奮學習,刻苦鑽研,嚴謹治學、追求真理的氛圍和風氣,陶冶情操、薰陶品格,優良校風對學生科學價值觀和正確行爲傾向的形成以及心靈情感的昇華都起着積極而深刻的影響。有道德的人以做假、說謊爲最大恥辱,有道德的人也必定會忠於自己的承諾。所以信必有忠,忠能達信。考試作弊、欠貸不還等行爲則是對優良校風的敗壞,是對學校正面的道德教育的無端褻瀆與粗暴賤踏。有的同學明知某同學作弊,但不予制止和報告,而是採取關鍵時刻寫匿名信、打匿名電話的方式予以揭發,滋生不健康的心理。

更重要的是造成社會對大學生的信任危機。社會把大學生一貫視爲高素質人羣,給以充分的信任和關心。但是由於考試作弊的屢禁不止,欠貸不還等現象的頻頻出現,使得社會對大學生的信任度大打折扣。可見,由誠實、守信方面出問題而導致社會成員之間的不信任,導致社會信任度的降低,不僅在量的方面大幅減少,在質的方面也大幅下降,會使信任危機強化爲社會危機,直到社會系統的崩潰。從而也就能夠明白爲什麼各個民族的各種文化都把誠實守信作爲最基本的道德規範。

當代大學生誠信缺失的主要表現主要爲弄虛作假嚴重、信用意識缺失和人際關係淡漠幾種。當然我們認爲造成這些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總結起來也就包括三方面:社會,學校,家庭。 是社會的一種外部環境造成的我們的誠信問題的欠缺,是家庭教育缺失,學校教育滯後一種表現,社會誠信機制的一種不健全。其中也包括自身的原因,如:自律意識較差。因此不論是個人,還是學校, 社會, 不論爲誰, 爲自己, 爲他人,我們都要去營造一種良好的社會風氣,去營造濃厚的校園誠信教育環境。